第一篇:我的一次教研活动
我的一次教研活动
【引言】
为了上好一堂课,每一位教师课前总会认真地备课:钻研教材,分析学生情况,设想可能出现的课堂意外,考虑教学教法。但是,由于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各自的知识水平、心理素质、情感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也必将使他们在课堂表现也千差万别。学生思维的差异性、多样性,课堂活动的动态运行,再加上信息技术课上另一重要成员,同时又是一个不稳定因素——计算机的加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出现偶发事件也就再所难免了。这时,教师便面临严峻的考验和艰难的抉择。【背景】
本案例来自一次苍南县息技术教学的一次活动。教学内容为科学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下,第一单元 第4课《图文混排》,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主要包括页面的设计、文本框的插入及设置。重点是文本框属性的设置。我创设小小名片设计师的情境,设置一个个小的任务促使学生去完成名片的制作,掌握页面纸张的设置,文本框的插入,调整大小和位置,及设置颜色。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实际的应用,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执教本课前,我自认为已经对课的整个环节相当清楚,自以为已经预设了相当多的情况,应该不会出现什么意外,于是在课前胸有成竹。可是学生素材还没发送完毕呢,一看到学生进教室,这心里就开始紧张起来,让学生干坐了一分钟,一发完文件心里就放松下来了,还没平息教室里的吵闹声就开始上课了。。【片断】
片断一:
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导入
T:认识老师吗?想认识吗?想知道老师的哪些情况? 学生先是愣了一下,然后有一两个学生举起小手,S:老师姓吴,教电脑,还教数学。T:吴老师有哪些兴趣、爱好呢?你们想了解吗?
教室里一下子静了下来,气氛很尴尬,但学生也很聪明,马上出声替我解围,很“配合”地应了一句:想。
紧接着出示已经制作好的名片,“哇!”地一声,学生总算感兴趣了,但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学生感兴趣的不是名片,而是名片上的QQ号码,因此引起了一场不小的骚动。
“哇!老师的QQ号码哦,15„„” “我也有QQ号码,我要加老师,我要加” „„
教室里一片哗然。怎么办呢?学生对我的名片丝毫不感兴趣?在我的预设中还没想到遇到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我一下子懵了。而且QQ号码又在学生中掀起了一层不小的涟漪,该怎么处理呢?无数的疑问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我下意识地示意其他学生保持安静,可是场面似乎不受控制了,我也只能装作若无其事,说:
“是啊,通过名片里的基本信息,同学们了解了老师的一些情况,课后同学们可以利用里面的信息跟老师交流沟通。看来名片可以让不认识的双方相互了解一些基本信息。那么老师、其他同学也想了解了解你,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制作自己的名片,秀出你自己好吗?”
这下子也顾不得学生的反应是冷淡还是充满兴趣,我就马上过渡到下一个环节了。片断二:
在介绍文本框的使用时,我的教学预设是采用任务驱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尝试来解决这个问题,以便体现新课程的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理念。学生通过操作尝试后,如果不知道用文本框,可能会提出疑问,“老师文字输入的位置不对,怎么调整?”这时我再讲解文本框的作用以及使用方法,这样就可以水道渠成,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课堂上学生们也的确在动手操作尝试解决问题,但是我忘了课堂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课堂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遵循固定的模式进行。
在巡视的时候我发现学生沿用刚才使用艺术字的方法,继续输入基本信息。心想:“麻烦了,呆会儿肯定一发不可收拾,学生肯定难以从艺术这个角色中抽离出来。”不断地告诉自己:不能慌不能慌,要镇定„„我强迫自己静下心来,仔细地思索着„„于是我当机立断马上利用广播讲解了这一现象,再引出利用文本框的作用以及使用方法,但是由于教学经验尚浅,课堂没有进行充分的预设,再加上顾及到身为一名教师不能抹杀学生的任何“创新性行为”,所以我没有彻底否定学生的操作不当之处,尽管后来我多次提醒对文本框的使用,但收效甚微。在这一环节中我追加了2分钟让学生继续操作,但由于前面的失误,到了作品展示环节只得指定了几位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从这些作品引出图文混排制作名片。最后铃声结束了我的尴尬。【评析】
李老师:本设计还是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的,在上课初对本课的内容及任务做了简捷有效的分析,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一节课学习内容的初步印象,教学思路也清晰。但我觉得分段讲练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对有一定基础的同学容易分散注意力,完成任务后易失去目标,可能会造成课堂纪律的松懈。
黄老师:本课设计思路清晰,评价及时,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若再细化设计一下则为更好,如具体遇到的不同问题应及时全面的评价,归纳总结,另外,时间分配上也应有尺度,虽然只是制作一张名片,我本人觉得知识点也不少,可能自主学习时间过多的话,时间会来不及。
吴老师:本设计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采用了任务驱动法,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性。但内容可能较少,分段讲练的分段不易太多。[反思]
结合与会老师提的意见,我也一直思考:课堂上 “意外”产生的原因,为什么一堂精心准备的课却以失败而告终呢?我想应该是课前准备不够充分造成的,没有充分考虑现在学生的状况,预设每一环节可能出现的情况。这样一堂课让我感受良多:
其一:调控自身心理
本案例中的教师在上课时就因为素材的准备而紧张,当紧张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却使得自己思想无法集中,遇到“意外”情况无法正确调整教学,反过来又刺激了紧张的情绪,造成了恶性循环。上公开课紧张固然难免,但是在教学活动系统中,教师是教学心理的主要调控者,教师既要调控学生又要调控整个教学过程,所有这些调控都建立在教师对自身心理调控的基础上。当课堂上无法得到学生相应的回应时,不是消极的、应付式的态度完成教学内容,而是要有自信、乐观的精神风貌,以积极的思维,寻找原因,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积极的行动和语言来激励自己的学生。当然,课堂教学又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总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意外”。这时,教师就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调控。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正是教师在教学艺术追求中的一种理想境界。
其二:将教学设计落到实处
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参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独立的个体,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而教师是这个变化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为学生服务的。但教师在进行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时,往往容易比较多的是关心自己的教学思路,完成自己的教案。想要创新,吸引学生眼球,很多情况下是我们要追求的,但也应该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要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来。这样,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例如在本案例的设计中,也许教师可以稍加改变,就可以让这个环节从学生自己的需求出发来设计。
T: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四年级几位同学的通讯录,他们想认识我们班的同学并且想交个朋友。你们愿意吗?(播放WORD中四位同学的名片)你想认识哪一位朋友?为什么?
S:我喜欢他的颜色。。
T:现在我们认识他们了,那怎么让他们认识我们呢?今天我们就要来制作自己的名片,让他们认识我们班的同学。请各位同学把上面的名片仔细观察观察。上面有哪些内容?
S:有地址、姓名、电话、E-MAIL等等„„
将教学设计落到实处除了要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本进行设计外,还应包含对课前的准备,教具的准备,教师教学语言等巨细无遗的准备。例如,课前的师生对话应如何开展?学生这样应答后教师应怎样回应?我们常说,真正的详案应包含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每一句话,而且教师在课堂中说的每一句话,都应是无出教案其右的。这么说的意思不是指教师上课就是背教案,而是说,当教师的教学设计真正完整详细后,在教学过程中的任何“意外”都已经被设计到了,那么,教师说的任何话,当然都在教案上、或者说在执教者心里了。
课堂教学是师生在特定情景中的沟通,上课(生成)是动态的,随时都可能出现教师备课(预设)考虑不周全的情况,所以我们要认真备课程,备学生、备资源,强调充分预设,尽可能估计到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和问题,对学情进行充分的分析,特别是由于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对象的差异性、教学内容的灵活性、教学环境的不稳定性等诸方面的因素,课堂的预设尤显重要。这种预设必须涵盖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情境、任务、评价、学生、资源等诸多方面。但如果预设没有适度的弹性,就不会给生成留下一定的空间,会慢慢扼杀师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欲望。
其三:“意外”促使教师不断地学习成长。
不可否认,新课程下的课堂是活跃的,课堂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课堂也会变得难以控制,意外也随之而来。但由于每个学生表现出不同能力的差异性、生成的资源来源的不确定性、教师教学智慧的不稳定性等多种原因,如何让这一次次的“意外”生成一次次的“精彩”呢?有人说这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课堂控制能力和教学应变能力。是的,可我想说这教学机智、应变能力还是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提升知识和人文的素养,做一个学习型、研究型的老师,而不要做一个教书匠。[困惑]
对于一些意外事件怎样避免或怎样合理利用是有待探讨的。如对于第二个片断,是否能使用更加合理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个尴尬,让同学们欣然接受,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呢?这个尚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深入探索。怎样更好地避免和处理尴尬更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发挥聪明智慧作到随机应变。
总之,做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尤其在我们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的魅力远不及网络、游戏带给学生的魅力,但只要我们用心去经营课堂,采用积极的方法去面对意外事件,在意外中不断反思成长,信息技术课堂会大放异彩。
第二篇:一次教研活动总结
一次教研活动总结
一次教研活动总结1
9月x日——9月x日,为期四天的“入门课”听课、评课教研活动已经结束。上课环节中,二年级五位数学老师都能按照学校要求精心准备,认真上课,为大家呈现了一堂精彩又务实的课。评课环节中,各位老师都能做到直抒己见,大家思想碰撞,各有收获。
一、评价总结
蒋峰老师:授课老师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安排合理效果良好。给我的感受是备课充分讲解精辟重点突出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堂活动开展的很有实际性,并且活动很有效果很成功,要是授课老师的表情更丰富一点就更完美了。
王洁老师:教学过程思路清晰,始终围绕教学目标。把握重点,突出难点。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比较、猜想、推理、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有效地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能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体现培养学生学数学思维方式,培养思维能力反思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王硕老师: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引导学生提炼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再次感受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了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这节课不是由教师直接提出罗列出来,而是由学生自己根据信息提出来的,问题来自于学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
章安乐老师: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讨论式,参与式运用自如,挥洒入流。备课充分讲解精辟重点突出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安排合理效果良好。但仍需努力,要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虚心学习,不断提高,力争成为学校骨干教师。知识点的讲解巩固如能使用多媒体设备来辅助教学效益会更高。
庄权老师:教态自然,语调亲切,并不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推进了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准确的把握了设疑的方向,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进入积极的的思维状态。
二、本学年教研组努力地方向:
1.创设教师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互相交流的学习气氛。本学期我们五位老师要经常聚在一起商讨教学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对问题畅所欲言,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这样不仅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而且会更好地提高对新理念的理解和教育教学水平。
2 .加强教师网络技术培训,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信息意识和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水平。本学期我们全组教师的上课都采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平时要利用网络技术上网了解教学信息和课改新动态。
3. 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围绕学校制定的工作目标,结合本组的实际情况,高标准,严要求,勤钻研,敢创新,认真做好每一件事。
总之,本学期我们各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了创建有效课堂,我们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数学学习环境。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方面都能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教师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全体数学教师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力争把工作做得更好。
20xx年x月x日
一次教研活动总结2
本次教研月活动围绕“开展网络环境下的“三课”研究活动,建立校本教研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一主题,利用网络技术,联系学校实际,学校第八届教研月活动领导小组认真组织,采取了一系列求真务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新举措,广大教师倾情投入,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出现可喜的变化,极大的提升了学校坚持多年“三课”活动而形成的课堂教学研究热潮。通过本次教研月活动的开展,对于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推进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我校现将第八届教研活动月工作总结如下:
加强组织管理,引领教学教研
只有高效率的管理才能打造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只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本届教研月活动,我校首先从管理上落实了活动的组织引领。
抓管理,重实效。学校高度重视本次教研月活动,召开专题办公会讨论了教研月活动组织工作。学校成立第八届教研月活动领导小组,汤晓春校长担任组长,领导本次教研月活动,分管教学的校长潘晓峰担任副组长,负责本次教研月活动。教导处、教科室、教研组长为领导小组成员,共同负责教研月活动的实施。
10月18日下午,学校召开了第八届教研月活动领导小组会,在认真学习《重庆市九龙坡第八届中小学教研月活动方案》的基础上,就如何联系学校、提高教研月活动的实效性、可行性展开讨论研究,对开展的工作地进行周密细致的分工。建立了教研月活动的表彰激励机制,对教师赛课、献课活动、课改实验教研(校本培训)案例、反思性的`教学随笔、“三课”研究文章、教研组案例研究评出等级,在全校大会上给予表彰。并将教师在教研月活动中的参与情况,纳入教师个人效益工资考核。
订计划,抓落实。10月20日下午,学校召开了动员大会,第八届教研月活动计划正式启动。汤晓春校长强调:随着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掌握和有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已成为教师专业化的重要内涵。因此,学校重点落实了网络环境下提高教师素质的几项活动:“读书活动”、“网络技术学习活动”、“赛课、献课、网络评课活动”、“教研组课例研究活动”和落实“两个常规活动”。
读书活动——“五个一”读书活动,即每人读一本教育理论的书,每人听一场报告,每人参加一次读书论坛,每人写一篇读书心得,每人推荐一本好书或一篇好文章。读书活动的开展,为教师的专业成长蓄积了底气。学校建立了学习考勤制度、学习记录检查制度。学习完毕,及时收取学习笔记,及时检查和归还,对记录不太认真的,进行了批示,希望他们有所改进,并将学习考勤、学习笔记的检查结果纳入效益工资考核。实践证明,领导重视,考核落实,教师的学习风气就有了很大的转变,学习现场,可以看到教师们认真听讲、记录,杜绝了以往抄笔记的现象。
网络技术学习活动——配合学校校园网络系统建设的进行,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并聘请网络建设公司技术员担任讲师,教授了《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使用》、《苏亚星资源库的原理和使用》、《powerpoint提高应用》、《网络技术基础》等,要求全体教师根据其工作要求,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学习期间每位教师上传一篇个人教学主页;每个教研组上传一件教研组主页,活动的开展,使教育信息化促进了学校教学效益教育质量的有效提高。
赛课、献课、网络评课活动——在教研月期间,以第二届“九龙杯”中学优质课竞赛活动为契机,进一步优化教导处、教科室的组织引领作用,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骨干教师培养对象的带头引领作用。教研组教师对相关学科的赛课进行网络评课。在教导处、教科室、教研组的共同努力下,教研组教师的倾力参与下,我校第二届“九龙杯”中学优质课竞赛取得了英语、数学两个一等奖、研学、生物等五个二等奖,十三名参加区决赛教师十一名获奖的优异成绩。
一次教研活动总结3
在实施《英语口语训练校本课程》两年多以来,我在一直进行英语口试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学生明显体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更强的口头交际能力,学生在学习态度、习惯和成绩上都有明显的提高。
首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我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以英语口语为突破口。为此,我制定了英语口语的内容。从口语400句中我找了将近100个句子让学生常说长练,这些句子都是我们生活中常常用到的,而且句子简短,易记,提高了学生运用英语交流的兴趣。
接着,我制定了英语口语训练的时间,我要求学生在家里跟父母用英语交流;在上课前,每次抽出5名学生,每人有30秒的英语时间,这30秒必须说英语而且不能停,内容不限,可以说你昨天看的新闻,电视剧,也可以说个幽默笑话,碰到不会的英语单词就用汉语代替,这个活动由英语科学习委员主持。课下在校园内碰到学生我都要跟学生对上几句,让学生养成口不离英语的习惯。而我课堂上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这样,学生在浓厚的口语氛围中,可以大胆地去说。本来,不善于开口说英语的学生,也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他们的英语成绩也得到了提高。
此外,我按照本校的实际情况,制订了自己实施英语口语课程的计划。每个班级的口语有本班的具体内容,也有跟其他班级相同的部分。
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有些学生反映家长不懂英语,也有学生想表达某个意思表达不清,还有的学生仍是不敢开口说英语。针对这种情况我和学生共同商议,共同解决。
具体措施:我开导学生家长不懂我们可以当他们的小老师啊,在教他们的同时我们也同时复习了我们的知识。内容表达不清很正常,这都源于我们的词汇量太少,我们还得扩充词汇量,多记多写。至于不敢开口说英语的学生,我更多的是鼓励,去除他的羞怯心理,使每一位学生敢于说,乐于说。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消除了紧张和顾焦虑情绪。然而,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长期的学习实践中形成的。要创造这样的学习氛围首先老师要对学生充满激情,要用丰富的表情,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愉快的语感。我还会继续努力,把我们学校的英语口语推向一个更高的起点。
一次教研活动总结4
今天下午,两节课的时间是语文教研组活动。活动的内容有两项:一是检查语文的《伴你学》《补充习题》,二是教研组长传达区语文教研组长的会议精神。检查语文作业是各年级互相交换检查,每个老师检查一个班,其实这样老师互相查,人人是“运动员”,人人又是“裁判员”,人人都查,标准要求都不相同,只是走过形式,还应该是一个级部一个人,或者全校都是一个人查比较好,有利于整体掌握情况。检查出来的好的班级、年级的作业可以让所有的老师参观学习。
第二项是进行教研组长会议精神传达。教研组长会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做好了PPT。结合课件进行讲解。主要讲了三年级下学期的学业水平测试的相关内容。还对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教师批改情况进行了反馈,特别是关于作文的批改要求。作文批改分为三个等地:A、B、c,出示了三年级各个等地的代表文章,我们感觉对于三年级的学生作文的要求显得太高。孩子起步阶段作文能做到文通字顺就可以了,但是例文中对于这样作文只是c等第。组长还传达了关于古诗文背诵考试的内容精神。说现在考试考背的古诗文诗句比如1分,默写只要错了一个字就全扣。还说这是为了和高考接轨。我们的课外古诗文背诵是为了积累诗句,这样的`内容考试最好是用连线,现在改成了考试默写,而且默写只要错一个字就扣完全部的分数。这样的要求对于小学生是否恰当呢?我们小学阶段的课外古诗文积累背诵能和高考的要求相同吗?学生的学习目标是螺旋式上升,我们的学习要求是否也应该体现学段不同的要求呢?
一次教研活动总结5
经历了之前的说课、研讨活动之后,3月4日第二节课,卞良燕老师在校正式执教了《最佳路径》,课上卞老师抓住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格罗佩斯是怎样设计出这最佳路径的?”两个中心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学中,x老师依托“学生的预习文案”开展有效学习,将学生的预习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起来,较好的突出学校课改研究的主题。
课后,学校课改研究共同体成员又紧紧围绕“小组合作情况”、“老师课堂提问情况”、“课堂教学中导学案运用情况”、“课堂教学时间情况”等几方面展开有针对性的研讨交流。对课文教学设计、学案的设计使用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进行了针对性的交流。
首先关于这节课教学时间分配情况,大家觉得卞老师教学时间安排比较合理,特别是课堂中落实了学生交流展示,这部分教学时间占了近二十分钟。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中老师应该少讲,更多呈现学生的交流、互动环节。只有老师从繁杂、重复的讲解泥潭中解放出来,课堂舞台才能真正还给学生。
要把课堂的舞台还给学生,这就需要学生多说,老师精讲。老师精讲,这就需要老师提出关键的、有一定高度的、能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学生围绕问题进行研读,进行合作探究。这节课中,卞老师虽然有了一些有高度的问题,但大问题后卞老师又提了一些碎的小问题,浪费了有效的教学时间。对于这节课,老师可以提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格罗培斯的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为什么被评为最佳路径?它与法国南部农民买葡萄有什么关系?”两个主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关于课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卞老师的课堂中已经有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从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来看,这一环节设计还是比较成功的,这源于老师课堂铺垫比较到位。虽然这节课中落实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但我们觉得要想让课堂更加高效,课堂中老师应放手让学生多放手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设计好导学案,指导好学生预习。合作学习方式开展起来比较难,难就难在小组成员要真的动起来,如何让每个学生参与进来,如何让合作更有效?这就需要老师精心设计“导学案”。导学案设计要重在“导”,问题设计要有坡度,为学生打好学习的“梯子”。
总之,实践课改没有现成的模式,虽然学校提出了“问题导学模式”,但这样的模式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学科。不同学科,不同的课文处理起来不尽相同,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方向是我们课堂的追求。要真正落实课堂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需要老师们长期坚持研究、实践,需要所有老师认真学习,站在别人肩膀之上,只有大家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我们的课堂才会焕发生机,我们的质量才能提升,我们的老师在专业上才能更快成长。
一次教研活动总结6
围绕“写话”这一教研主题,我们学科组的老师一同解读新课程习作教学目标,进行习作教学理论学习和学生习作案例评析。我们观摩优质习作录象课,研析名师习作课堂教学实录,采取“教学,反思,再教学,再反思”的方式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观课看录像,我能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让学生“轻轻松松落笔,快快乐乐作文”为追求,努力构建真、实、活的习作教学课堂。
教学形式开始变得活了:分别引入了情境创设、游戏活动、说写结合、佳篇引路、表演激趣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激励学生真情表达。课型也活了活:作文教学摒弃了以往的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改,学生看的呆板作文教学模式,变单一课型为多元课型相结合。
在教学中我摸索出了五种作文课型:
1.作文活动课。教师精心设计和安排活动,以提高学生写作兴趣,使学生获得丰富、新鲜素材的课型。教师把活动带入课堂,也把学生带出课堂开展活动。包括观察课,材料积累课,自由活动课和创设情境作文课。
2.技法传授课。根据大纲和教材要求,结合阅读教训练项目进行写作指导,有计划的向学生传授作文常见的写作技巧和方法的课型。主要目的是降低作文教学坡度,使学生的表达多样化,情趣化。
3.批改指导课。是以传授批改作文方法为主的课型。这种课型,教师首先教给学生评改一篇作文的方法。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类型、不同的习作要求的作文提出批改的侧重点和要求,使学生在互批互改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习作水平。
4.佳作欣赏课。就是对教材中,读物中,学生习作中的有助于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文章,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结构的剖析,词句的欣赏,情感的体味,在欣赏阅读中渗透习作指导。
这次的教研活动是我在教学有着深深地感悟实,从而认识到低年级作文,要提早训练,而最关键的是要体现从说到写的原则。写话教学必须从听说起步,先说后写正是引导学生顺利走向规范书写书面表达的桥梁。还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亲身经历过的,最想说的内容,激发起学生内在的欲望,使学生乐学、乐说、乐写,让习作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倾吐,让习作成为一种乐趣。只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就会提高作文教学。
使我也体会到:“我一味地追求单元作文的完整性,而忽略了课堂作文教学的完整性。”
教育科研是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动力,学科的繁荣借助于教育科研,教师的生命力来自教育科研。本学期语文教研组的教课研活动开展得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教科研活动的蓬勃开展,不仅让教师迅速成长,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教研组的活动能有效地激活学科的教学研究,营造互动式对话的氛围,引起教师个体之间的反思与共鸣,帮助教师实现理念的更新,观念的变革,行为的转变。
总之,成绩只属于过去,并不代表未来,在以后的教研活动中我会扬长避短,虚心向全体教师学习,针对不同学生特点,对症下药,变换教学思路,在教研活动中全身心投入到新教法的研讨实践中去,逐步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质,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研究的路是永无止境的,我们相信,如果我们能将这样的追求坚持下去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都有一定得收获。
一次教研活动总结7
第九周我们教研组承接了学校的教研活动,按进度,我们应该上到第五单元的19课或第六单元的20课,由于19课是略读课文,所以我们选择了20课《古诗两首》。
首先,我们认真分析了教材,确定了教学重难点。这两首诗都是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送别诗,都描写了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孟浩然也是唐代诗人,和李白是好朋友,彼此之间情谊深厚。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送元二使安西》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安西是指安西都护府,在今天的新疆库车附近。友人元二将要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这两首诗在以前的古诗文背诵中,学生都背过,因此我们确定教学的重难点是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其次,结合语文大阅读的要求,确定了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有效整和,充实文本,情景交融,体会情感”上课前,用《赠汪沦》导入新课,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加入《赠孟浩然》帮助学生理解李白对孟浩然的感情;学完《送元二使安西》后,再学一首《别董大》,体会送别的诗的不同风格。学完后再让学生补充几首关于送别的诗,达到有效整和,充实文本的作用。
在第一次试讲时,学生对诗人离别的情感体会的不深,不能达到情景交融,体会情感,我们组又对教案进行了修改。让学生查阅资料,看地图,了解从渭城去安西的路途有多远,安西的情景是什么样的,这样为进一步理解王维送元二时“劝君更尽一杯酒”酒中所蕴含的惜别、祝福、不舍、友谊……做好了铺垫。
为创设情境,我们准备了《送别》《阳关三叠》《渭城曲》,在试讲中,我们确定了《阳关三叠》《渭城曲》两首乐曲,在实际教学中,起到可很好的渲染作用。
集体的智慧是伟大的,在这次教研活动中,我们集思广益,李金峰老师还上网搜集了关于古诗诵读的方法,较圆满的完成了教学、教研任务,在这次活动中,我们组的每位老师在古诗阅读教学方面也都有了新的认识,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
一次教研活动总结8
我们学校是写字教学实验校,教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个人准备,集体说课、评课,教师个人根据他人意见写出个人总结的方法。虽然突出了教师的个性发展,但集体研究的氛围不够浓厚。在组内听评课中,陈老师的写字课值得称赞。认真反思,觉得主要优点是教学时语言规范,指导细致,思路清晰,不足之处是学生练习的少,没有进行互评、自评、总评,评价的形式单调。教学中陈老师先让学生从整体上观察生字的特点,从结构上看都是上下结构的,从字的间架结构来看:有上小下大的,有上大下小的,还有上下比较匀称的。
接着让学生指出认为自己觉得较难写的字。然后由老师示范指导。行笔时轻快收笔出锋,这样指导后,学生再照样子一笔一画地写一遍,最后自已练习完整地写出这个字。这一环节体现老师的指导性。学生也会在老师的指导中领悟汉字书写的方法。
接下来的环节是让学生仔细观察,说说比较难写的字的写法,然后学生动笔练习。剩下的字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对照例字进行书写,这一环节又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以后的书写做了准备。
在学生自主练习时,陈老师在桌间巡视,对书写规范、美观的学生给予表扬,或者用手抚摸他的头,或者对他们微笑,对书写有不正确的学生,他俯下身来,手把手地教,对全班同学在书写中出现的比较严重的问题,进行集体指导,及时纠正错误。看似一节非常枯燥、
乏味的写字课,却变成了我和学生情感交流的场所。没有进行评价的主要原因是陈老师在设计这节课忽视了这一环节,因为怕完不成任务,就把这一环节变得可有可无了。课后觉得这是一个损失。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备课充分,课堂上遇到应急问题应做合理的处理,不能把应该有的东西让其它的环节给占用了。还要重视多元评价。体现评价的促进功能。这样对以后的教学会有很大的好处,想到一时,可能会方便一世。
贾老师的识字课生动有趣,但还缺少细致的琢磨,刘滕老师的复习课内容比较充实,但练习方式不够灵活,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引起注意。一个组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调动每个人的最佳状态才能把本组的教学活动搞得更有生气。
一次教研活动总结9
“常规保基础,科研上水平”,教科研是教师职业化和教师自我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原动力。从xx年开始,我校教学成绩不断提高,随着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我们越来越认识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是实现学校教学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近年来,对教科研工作我们一直坚持这样的思路:强化教育科研意识,狠抓教育科研常规,逐步提升教育科研水平,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从教书型向研究型转变。从实际情况来看,广大教师已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但在具体实践上尚存在巨大差距。结合现在素质教育的形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不能墨守成规,对任何问题都不能熟视无睹,要有思考,要有调查分析,要进行及时的总结,在全体教师中营造研讨、反思的氛围。我们要提高教学教育质量,必须思考怎样才能真正让我们的课堂高效低耗,成为优质课堂。
借全市优质教学研究开题为契机,我校精心组织了教研月活动。从7月24日开始到8月26日结束,历时一个月,安排了14项活动内容。这些活动基本上是按照转观念、强素质、研课堂、固基础四个主题来安排的。整个活动体现了三结合原则:科研与教研相结合,学习与培训相结合,常规管理与专题活动相结合。为使活动落到实处,我们要求每位负责的同志立足于活动效果最优化、教师收益最大化、活动过程规范化去安排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具体活动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转观念
新课程理念的贯彻,教师观念转变使关键,否则一切形式的改革只能停留在表面。为此,我们第一周首先安排了教研论坛和周宏教授的赏识教育报告(光盘)等内容。教研论坛侧重于组织广大教师学习如何开展课题研究,如何进行当堂达标教学。赏识教育报告以“让激励充满校园”为主题,使老师们受到了一次触动心灵的教育。报告历时两个小时,很多教师为赏识教育的巨大作用而震撼,部分教师连续观看了两场。这些活动使广大教师在树立现代人才观、教学观、师生观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强素质
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学校能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围绕这一主题,我们安排了(新)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组织观看了教师礼仪规范专题片,并让每位教师写出心得体会。从教师的心得笔记中,我们切实感到了教师师德素质的提高。
三、研课堂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学校围绕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组织了教研论坛“如何听评课”,组织了当堂达标教学检查评比课和素质教育优秀课例观看。另外,还邀请了伦镇中学优秀语文教师孙海忠、宋吉密给我们送课。一系列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广大教师积极参与,上级领导大力支持,尤其是市教科所张箭飞、陈德军两位主任亲自参与评课,使活动的效果真正达到了最大化。对指导目前课堂教学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四、固基础
本着“落实市教育局三基三化发展要求,通过培训、观摩、交流,大练基本功,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我们组织了偏科生帮扶经验交流会和教师基本功大赛等活动,尤其是教师基本功大赛,突出了教师普通话、粉笔字、说课、多媒体课件使用等基本技能,为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次教研月活动以系列教研活动为载体,通过活动,让教师在具体的讲、练中提高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自学能力,通过观摩学习与反思交流营造学习氛围,提高教师校本教研的能力,是我们进行校本教研的一次大胆尝试,由于组织经验等原因,个别活动的组织设计效果还不太理想,但广大教师参与热情之高是我们预先所没想到的,这更加坚定了我们抓好教研的信心和决心。有理由相信,在全市上下轰轰烈烈开展优质教学研究的背景下,十里望回族乡中学教科研水平一定能取得更大成绩!
第三篇:《一次教研活动的意外发现》
《一次教研活动的意外发现》
---以案例的形式来促进教研活动的实效性
江山市淤头初中姜小扬范章斌
一、背景介绍
2008年4月13日我校教研组搞了一次主题为农村初中数学新课程学生发展性评价的课题专题教研活动,来参加的对象除了数学教师之外,还有其他学科的一线老师,专门以课题的研究为主题而举行的教研活动在我校还是第一次。
二、情景描述
1.听课、评课
早上,我们按照活动安排听了姜老师和徐老师的两节数学课,第四节课大家先分成小组进行交流,然后与会上对这节课的优缺点作了详细的点评,接下来就是就课题中的评价问题对本节课教师的课堂评价展开讨论,可发现教师们的讨论并不怎么激烈,这是为什么?后来我发现其中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大家在听课前没有认真的去学习课题中的内容,二是虽然有两节课的课例作为教师讨论的对象,可因找不到讨论的着落点,所以也就难以展开。针对这种情况,负责这次活动的余副校长说:“大家中午休息的时间去好好看下发给大家手里的课题,再针对这两节课进行相应的比较有哪些好的地方,有哪些不足的地方。”
下午我们先听课题的主要负责人陈老师介绍有关数学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评价的现状,和当前评价的要求,鼓励老师要改变原来的评价观念,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要关注学生数学的终生发展和终生学习。接下来是让老师们畅谈上午两节课二位老师在课堂中的既兴评价做得好与不好的地方,并结合自己在平时有关学生评价方面的困惑谈谈自己的想法。由于有了理论的准备,大家比上午能说会道的多了,你一言我一语说得还有理有据,轮到我说时,我就谈了这么一件事,在一次期中考试中遇到的有关评价方面的困惑,我是用案例的形式与大家交流的,本案例如下:(案例的片段)
2.用案例来说话
⑴.老师 不公平
“老师,这一题您把我改错了!请给我改过来好吗?”
考后第三天下午数学期中考试卷发下去后,两个女生跑到我的办公室,其中郑婷婷同学一脸委曲地指着试卷说:“这个方程的解,我们结果是一样的,可是毛颖(数学课代表)给了
6分,我的却只给了1分。老师,你真不公平。”哦,有这回事吗?那你把两份试卷给我看下行吗?
我拿起两份试卷仔细的检查他们这道题的解题过程和结果,发现: 求方程:3x-29-2xx-1-=的解。342
43x-2)-(39-2x)=(6x-1)毛颖的解题过程是: 解:(,12x-8-27+6x=6x-6,12x+6x-6x=8+27-6,12x=29
x=29 12
43x-2)-(39-2x)=(6x-1)郑婷婷的解题过程是:解:(12x-8-27-6x=6x-6
6x-35=6x-6
12x=29
x=29 12
发现问题后,我并没有直接给她指出错在哪儿,而是在郑婷婷的解题的二、三行旁边,用红笔画了个大大的“?”。然后交给郑婷婷同学。
问:“你知道为什么画这个问号吗?”
“不知道”。
请你再仔细的把你们的解题过程检查一遍好吗?
仔细对照试卷后,郑婷婷同学脸有点红红的,不好意思地说:“去括号符号搞错了。” 我温和的对她说:“那你的结果怎么又是对的呢?”
郑婷婷犹豫了一会儿,不知道怎么回答。这时旁边的毛颖开口了:“我知道,她第四步移
项符号也错了,两个错反而把结果弄对了,真有意思。”
这时,上课的铃响了,学生上课去了。
⑵.老师 给她加上吧
下午放学的时候,数学课代表毛颖又来找我了,她是来为郑婷婷同学的扣分打抱不平的:“老师,您平时不是说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吗?只要结果最后解答是对的,就应该算她全对呀。郑婷婷现在的分数是117,你如给她全对,人家就能上优了啊,老师求你了,给她全对吧,要不给她扣一分,让她上120,她爸对她很严的,没上优她爸要打她的。”
对于课代表的强词夺理我有点心不高兴,可考虑她是出于一片好心,我还是心平气和的和课代表说:“我平时是怎么教育你们的,不是让你们多关注自己平常学习的点滴进步吗,在平常学习中就要多思考多积累,在平常的作业解题时就要多注重解题过程吗,而不要只关注考试的成绩,其实有了平常好的学习习惯,平常的不懈努力,自然能考到理想的分数的。”听了我的话,数学课代表一声不发地走了。唉,我知道她还是有点想不通,可能还有点怪我这个数学老师太无情。
⑶.给郑婷婷一个机会
晚上睡在床上,这件事又浮上我的心头,回想课代表的话和她一声不发走了的身影,我在问自己,对这件事是不是处理的有点不恰当,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法?如果给他加上到120分,这会不会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还有其他学生是不是有意见,后来我想了一个这样的办法(这个办法是在第二天上数学课时征得全班同学同意后实施的。)——
中午我把郑婷婷叫到办公室和她交流意见:
我给你再做三道题,难度和形式与这题差不多,你每做对一道我给你试卷上加一分,你同意吗?
郑婷婷没有回话,把头埋得低低的,看来她的心里这时挺矛盾的,有点不敢接受挑战,这时我温和地和她说:“没关系的,你再做错了,老师可再帮你啊,还有你不想证明下自己现在对这种题目肯定没问题了吗?来,试下,我微笑着鼓励她”。在我的鼓励下郑婷婷同学终于接受了我的见意,认真解了这三道题。
最后郑婷婷虽然解得很认真,可还是只做对二道题,我给她加了二分,她的分数是119分,按照我们的惯例,虽然也就上了优,可为什么还是做错了一题,这是值得我三思的。
⑷、建议讨论的问题
(1)数学问题:
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求解等运算中,去括号是最常见的一步过程,同样,移项也是如此,这是学生必须牢固掌握的数学工具然而,在计算器广泛应用的今天和未来,还要不要去强调其重要性?
(2)教学法问题:
①在这个案例中,一些学生经常出现的符号错误长时间得不到解决。我们教师经常用的是“魔鬼训练法”来强化训练的方式进行补救。但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对学生的计算要求降低,不要求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强化训练,那么对于像郑婷婷这样的学生,该如何减少计算中的符号错误?
②当学生出现问题后,要求学生解决3道相关计算题,以便于学生及时解决问题。这种方式是否有效?还有没有更好的方式?
③学生在解决老师临时出的3道题时,开始只对了2道题,是否表明学生还是没有达到教师的要求?那么老师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3)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与结果的评价问题:
①对待学习困难学生的评价问题。按照我们平时的考试评价方式,一般是不会允许学生没有考好再让他重考,也不会由于学生的因素去改动学生的成绩。在本案例中,对待学生郑婷婷成绩改动是否合理?对别的学生来说,是否公平?
②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与老师有一定的差异甚至是矛盾的。现在的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更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和发展。在本案例中试卷批改过程中的评分标准是统一的,可这种统一是否反应了有的老师在评价问题上的认识出现了偏差?(试卷不是任教教师自改的,是对调批改的。)这种标准对学生过程分数与结果分数的处理恰当吗?
③案例中有位教师认为,现在新课程标准更加关注的是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学生能够改正错误也是一个提高,更何况,计算器在考试中的应用开始普遍,学生对各种基本的计算(包括括号、符号的运算)都可以用计算器来解决,那么我们又何必去卡学生的这些细节呢?这种说法是不是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必再三强调解题过程的重要性?如还得强调,那么这个度该如何去把握?
④如果我们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长经历,那么在平时的试卷测试中如何体现?有没有一个比较客观和科学的方式,既可以考评学生的学习,又可以表现学生的学习发展过程?
⑤我给学生3道题作为加分的依据,这种二次评价是否正确?
(4)学生心理问题:
①学生对分数的焦虑主要来源于什么因素?
②学生失败后再次接受挑战的勇气,应该如何解决?
③该如何调和学生与家长的对立情绪和改变他们对学习评价的观念?
④如何让学生学会面对失败?
3、众说纷纭
当我把本案例绘声绘色的讲完后,会议室顿时如炸开了锅,大家就我建议讨论的问题纷纷发表自己的不同的看法,有的教师很有意思竞相互“争吵”了起来,各说各得理,互不相让,还有的老师也例举了自己平时遇到的相关案例,老师们的观点附录如下:
这班的班主任:听完后非常着急,责怪我太心慈手软,认为这样会给学生带来不好的影响;学生没有考好就会来讨分数,没有学好就会寻找各种理由来开脱自己,并养成侥幸心理,不利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姜老师:认为平时给差生一些鼓励也未尝不可,但是不能普遍使用,在期中,期末考试也不能用。
毛老师:认为现在新课程标准更加关注的是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学生能够改正错误也是一个提高,更何况,计算器在考试中的应用开始普遍,学生对各种基本的计算(包括括号、符号的运算)都可以用计算器来解决,那么我们又何必去卡学生的这些细节呢?
徐老师:认为当今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非常怀疑,认为社会的压力是造成学生追求分数结果的重要原因。
时间过得好快,一眨眼已是下午放学的时间,可看看大家还没有停下来争论的意思,呵呵,我真没想到本案例能引起这么大反响。也真没想到这次教研活动能这么成功,真是有了共鸣,就有了流光溢彩。
三、分析与讨论
我认为这次举行的教研活动是我校开得最成功的一次,之所以能这么成功,分析其原因有这么几点:
1、这次与平常的听课不同,大家都是带着明确的目地(农村初中数学新课程学生发展性评价研究)来听的,有了目的就有了思考的方向,也就有了比较。
2、这次评课大家都装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所以评起来有理有据,不象以往评课,仅凭各人的直觉,或是只在说些客套话。
3、以案例的形式拿来与大家交流,就显得有血有肉,有了典型案例和问题为主题的开
展研讨活动,就有了真实活动情景中的交流对话,这样就能不断促使教师的视角和思维变得敏锐与客观,从中学会分析质疑、学会选择和运用,逐步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技能。
4、大家在争议中明理,在争议中有了评价的换位。
5、结合具体教研、教学实际、身边的案例,促进教师转变观念,对当前新课程下新的评价观有了更深刻认识。
6、学校自我开展的教研活动没有流于形式,有着明确的主题(如课题研究),它促进了教师的个人反思,增强了教师的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日常教学工作与研究融为一体。同时教师反思性实践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与大家讨论的观点:
1、市里举行的有关听课的教研活动,事先能通知相关老师整理出与听课主题相关的案例,这样的听课效果是否会更好些。我认为案例是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其主要表现形式就是讲述自己的教学故事。通过案例学习,可以促进每个教师研究自己,分享别人成长的经验,积累反思素材,在实践中自觉改进自己的内隐决策,调整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
2、在评课中结合搜集的案例、进行交互式讨论、开放式探究和多角度解读,在这一过程中,是否更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3、听课前首先要让听课的老师明确听课时要研究的问题,听课老师在参与教研活动之前对要研究的问题一定有所了解:这是哪一类的问题,自己在教育实践中有没有遇到过,能不能分析,能解释其中的哪一点,还有那些疑虑。对这一切都要作到心中有数。
4、在教研活动中要鼓励参与活动的教师适时地提出自己的问题。活动之中大家的谈话还没有解开自己的疑惑,就要适时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并积极参与讨论。其实在平时的工作实践中,我们也经常看到教师们在观摩、分析、研讨甚至在闲聊中获得一个又一个金点子,得到一个又一个启示。
5、当前农村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整体状况堪忧,严重影响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育的均衡发展,建议构建有效的蹲点调研、联片教研来促进农村薄弱学校教师专业化成长。
6、以课题研究和案例研究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建议市里与学校多搞,只有这样才能使教研活动处处充满绿色的生机,处处流溢智慧碰撞的火花。这样的教研活动才更加有效。
第四篇:一次组教研活动反思记录
2011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数学第二次教研活动
内容: 四年级数学(上)《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时间:2011.11.10 星期四上午第三节
研讨地点:四(7)教室
执教:cxxwry
注重算理,面向全体,夯实基础
——————《笔算除法》课后反思
cxx小学cxxwpy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节的第一课时整十数除两位数的内容,它建立在三年级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和本册本单元第一节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的学习的基础上展开的,它的学习是本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第一课和起始课,它的成效直接应用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本节课的重点是商的位置确定和试商的基本方法。无论是内容的选择,还是教法学法的选用,我都面向每一个学生,注意让每位学生主动探索算理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一步一个脚印地打好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活动、基本思想。
一、由已知到未知,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选择教学内容。
我先通过口算和估算既将学生的情绪很快地从课外玩耍带人课堂学习活动中,又复习了上一节课的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有效的铺垫,接着通过创设到阅览室借书导入新课学习,新课教学又先整除的笔算(重点商的位置确定)到有余数的笔算(重点试商的方法),由易到难,分散难点,练习的设计,由竖式计算到算理填空促进数学模型的形成,由看图笔算到写算理笔算到直接笔算再到判断正误促进对数学模型的理解,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填方格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二、以生为本,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算理。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不直接教给学生计算的方法或固定的思考方法,而是通过由口算到笔算的迁移,给小棒图画圈,大屏幕小棒图的演示,学生的充分讨论与交流中主动地探索出商是一位数,笔算时必须与被除数个位对齐的道理以及试商时商与除数的积等于或接近且小于被除数的基本方法。
三、面向全体,激发兴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让基础较差学生也能主动参与数学学习中来,我有意选取数字简单的算式,为了让基础较好学生能不失学习兴趣,我有意将算理深挖,这样促使全体学生由浅入深,透彻理解算理,促进知识的形成和内化,其次,提问时,我有意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不同的问题,巡视时,又特意关注后进生的学习情况,还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鼓励。
但本节课也存在很多问题,如课件演示不够流畅,教材没有充分利用等,有待于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第五篇:一次市直教研活动的感触
一次市直教研活动的感触
这学期,我们数学组去42中参加了一次市直举办的数学教研活动。
早上我们四个数学老师冒着小雨于8:40分左右到达了42中,一进校园,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大、静。虽然是下雨天,但是教学楼内干干净净,不免让人感叹学生的素质,同时也自然联想到了我们学校的教学楼。
9:00左右开始了第一节课,这节课讲的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第一课时,我们刚好上完,42中的周老师是这样处理的:他先让学生用不同类别的全等三角形进行拼图,感受平行四边形是由两个全等三角形构成的。这一环节是我们在处理这节课时没有想到的,但是由于周老师在后续的衔接时没有处理好,过渡不够自然,从而让这一拼图环节成为了最后老师们争论的焦点:拼图到底该出现在什么时候,是在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还是在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时?
樊城区教研员李老师这次也来了,他的一番点评让我受益匪浅。他将新授性质这一类型课的高度上升了,形成了一个系统,关注学生如何用程序化的方法来研究问题。比如每一次研究特殊的几何图形的顺序,从边、角入手等;另一方面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本节课的重点核心概念。同时,他还指出了现在课堂上普遍存在几种不良的课堂倾向:1.创设情境这一环节,能够创设恰当情境的较少。2.课堂上教师讲的多,而学生自主探究的少。3.课堂上教师随意提问的较多,比如问“是不是、对不对”等。4.学生低率互动较多,源于教师在设计问题这一环节上缺乏针对性。5.重复性作业较多,而分层的作业较少。6.教师灌输的多,学生被动接受的多,让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懒惰,只注重结果,关注过程少。
对照他讲的这六种不良课堂倾向,我一一反思自己的课堂,这些现象确实都存在,如何改变这六种课堂倾向是我们数学备课组急需探讨的问题。
朱轶华2011年0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