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发挥城乡规划引领作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发挥城乡规划引领作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2014年3月国家发布《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要将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进程,全面融入城市发展,着力推进绿色城市、人文城市建设。201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目标愿景、重点任务和制度体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城乡规划作为政府依法开展优化空间资源要素配置、调整城乡空间布局、协调各项事业建设、建设优质人居环境、维护公共利益,引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调控手段,是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机制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近年来,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背景下,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市城乡规划工作坚持以法治规划为目标,依法开展规划编制、规划实施管理,规划监督,探索将生态文明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理念贯穿规划工作的全过程,构建富有特色的城乡规划体系,推进城乡规划法治进程,努力发挥城乡规划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
总体规划按照有机疏散的思路,坚持中心城区“一主两辅”组团式结构发展,贯彻紧凑发展理念,提高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和土地利用强度,推动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的下降,在规划期内逐步达到小于100m/人;出台《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和《控规通则》,落实工业园区的用地开发强度的门槛,鼓励适度混合用地,促进功能复合,推动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四、突出自然景观保护,传承地方历史文化
新型城镇化、绿色城镇化要求城市规划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融入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
针对资源型城市普遍存在的千城一面、一城千面的特色危机,2012年我市开展了以保护山江河湖洲等自然资源,塑造城市特色为核心的城市风貌规划编制工作,切实打造以“湖光山水、精致生活”为目标的山水铜都。围绕城市风貌规划确定的结构体系,近年来我市陆续开展了矿山公园、东湖湿地、绿道布局、绿地系统、湖链城市、历史建筑和工业遗产保护专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大通)保护、铜雕塑布局等事关城市风貌形象的重点区域、路径、边界、节点、标
第二篇:发挥妇代会引领作用推进新农村社区建设(东...
发挥妇代会引领作用 推进新农村社区建设
---许庄街道东石佛村妇女组织先进事迹材料
近年来,在许庄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东石佛村妇代会紧紧围绕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中心任务,充分发挥村妇代会组织引领作用,号召和带领全村广大群众,积极投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工作热潮中,为村域经济工作的快速推进、为全村妇女的全面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夯实基层基础,为新农村社区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一是加强组织建设,营造妇女工作良好氛围。近年来,在东石佛村民委员会主任兼妇代会主任王冬玲同志的带领下,东石佛村妇女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两委始终把妇女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组织妇代会成员、女党员座谈,研究问题,制订措施,积极动员、组织、指导妇女参与全村各项工作。每年,村两委都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投入专项资金用于妇代会组织的学习培训、宣传教育及活动开展。
二是健全工作机制,推动工作规范化。大力培养妇女干部,严格按照程序,选举产生了4个村民小组的妇代小组长。并按照街道妇联的要求,成立了维权预警机制领导小组,组建了妇代小组长、宣传员、调解员队伍,建立健全了群众工作台帐。妇女干部大幅增加,妇女工作在全村全面铺开,做到了层层有人抓、层层有人管。为使妇女群众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活动场地,村两委克服困难,在办公用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拿出120平方米楼房设立妇女活动室,添置了电视机、组合音响等设备,为妇女培训及精神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了阵地保障。
三是细化分解责任,提高工作实效性。结合各项中心工作,妇代会把全村各项目标任务逐项分解到4个妇代小组,并制定了详实的考核细则,按照自查、督促、年终考核评比的工作流程,严格执行奖罚兑现、奖优罚劣制度,通过制度的制订,一方面妇代小组长的工作紧迫感和积极性大大提高,另一方面妇女工作的实效性和覆盖面也大幅度提升。
二、激发群体活力,提高妇女群众参与热情
为充分发挥广大妇女在农村社区建设进程中的主力军作用,东石佛村紧紧围绕增强服务能力、激发参与活力做文章,切实增强了妇代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是以学习促提升,增强妇女群众创新发展本领。对妇代会成员,通过一系列制度来督促其主动学习,如定期学习制度、妇代小组长评比制度等。对妇女群众,则主要通过借助多种资源以促进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的推广普及。利用远程教育网络资源,我们加大了对妇女姐妹的实用技术培训;发挥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的宣传优势,加大了对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配合上级相关部门,我们积极开展了法制宣传知识讲座,引导广大农村妇女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系统的学习,农村妇女的“四自”精神不断增强,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二是以活动聚人气,激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活力。东石佛村连续多年开展“爱心助困”活动,几年来为贫困妇女儿童捐款累计达3万多元,妇代会成员参与率连年保持100%。同时,妇代会还以庆“三.八”为契机,通过组织全体妇代小组长、女党员座谈的形式,交流工作经验,评比先进典型。每逢“三·八”、“六·一”、“五·一五”等节庆日,村妇代会都要组织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妇女姐妹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群体意识和参与热情提高了,妇代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三、发挥引领作用,推动全村各项建设全面进步
一是在经济建设中连创佳绩。近年来,以村委会主任王东玲同志为领导的全体妇代会成员广泛参与全村各项事务,尤其在经济建设方面成绩骄人。顺利推进了全村土地调整工作,为全村基础农业经济发展打下了基础;积极参与了全村沟、路、渠分包工作,打机井84眼,为农业增收提供了保证;组织实施了全村自来水安装,使全村居民人人喝上放心水;积极协调促成了全村旧电改造,整修更换全村变压器,保证了全村群众的用电安全;广泛宣传法律法规,坚决制止乱搭乱建,做到了全村没有出现一户违法建设;加强平安村居建设,在全村安装电子监控设备6台,组织开展监控巡查,使全村连续三年没有发生刑事案件;与村两委全体成员一起规划建设了两栋六层小康居民楼,安置群众120户,有力推动了全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进一步增加群众收入,积极引导扶持妇女群众发展生产,提高致富能力。妇代会结合本村实际,积极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有针对性地加大了对养鱼、养鸭、养鹅等养殖技术的培训。通过有效的服务引导,妇女群众掌握先进养殖技术的人越来越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在调整产业结构上,妇代会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在继续鼓励发展传统养殖业的同时,注重扶持“农家乐”项目做大做强,依托临近湖区的地理优势,规划建设了一批高档渔业生态园项目。同时,依托顺航、田源等餐饮企业,大力开展服务业劳务输出,推荐妇女群众参加免费培训,提升服务人员素质,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推介先进典型,不仅解决了一定数量妇女的就业问题,也拉动了本地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妇女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二是在和谐村居创建中立新功。村妇代会围绕“和谐村居”创建,结合本村的实际情况,做到一年一个主题,促进乡风文明。同时,不断深化和创新活动形式和手段,积极引导广大农村妇女以实际行动践行“八荣八耻”,帮助未成年人从小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良好的家风促进村风、民风的好转,加快乡风文明的进程。村妇代会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组织妇女群众参与村组事务管理,把计划生育、“五好文明家庭”创建、“美在家庭”、“平安创建”等活动贯穿于村级工作的方方面面,积极为村两委决策建言献策,进一步加快了民主化进程。
三是在新区开发建设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建伟业。围绕全区开发建设大局,妇代会在王冬玲同志的带领下,全力配合市 重点工程征地拆迁工作,实施了旧村改造整体拆迁,使全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充分发挥妇女组织优势,做好群众思想工作,主动深入田间地头,配合工作组完成了湖东大堤加固工程、蓼沟河加固工程、万亩荷花园景观道路工程、北湖清淤工程、火炬路及火炬路南延工程涉及的土地迁占任务,顺利完成工程清表工作。为彻底改变群众生活面貌,全面提升居民生活品位,妇代会积极响应新区号召,动员说服群众实施旧村改造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在妇女组织的带动下,2010年6月,全村整村拆迁工作顺利完成,拆除建筑物面积十余万平方米,为确保全村及时安置上房,妇代会又积极与新区协调,选定了安置区位置。安置楼将于2010年年底前动工,新型农村社区可望在2012年建成使用。届时,东石佛村居民将在妇女组织的引领下,以新时代面貌过上新型社区的全新生活模式。
面对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东石佛村妇女组织在王东玲同志的带领下,团结群众、苦干实干,全力全速推进了本村经济发展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下步,将继续在上级妇联的精心指导和村两委的正确领导下,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团结奋进,努力开创妇女工作的新局面,为北湖新区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最近一个时期,张丽莉、吴斌、高铁成等一个又一个英雄人物接连涌现、灿若群星,在全社会引发热烈反响,被广大人民群众赞誉为“最美中国人”,当之无愧地成为“时代楷模”。从榜样的身上汲取精神的力量,让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蔚然成风,是时代的召唤,也是每一个人的热望。让我们向这些“最美中国人”致敬!让我们向这些“时代楷模”学习!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心潮澎湃,总有一种精神让我们倍感振奋。“最美妈妈”、“最美教师”、“最美司机”、“最美战士”、“最美护士”、“最美大学生”、“最美孕妇”„„他们都是我们这个社会平凡的一员,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但在他们身上,闪耀着社会主义的道德光辉和做人良知,体现着诚实负责、舍己为人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我们也从无数人对他们的赞美和为他们而感动当中,看到了亿万中国人的美德追求和价值信仰,看到了这个国家、这个社会的脊梁和主流。
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主流价值观面临着时代的挑战和考验。但事实告诉我们,不管经济怎么转型、社会怎么转轨,不管价值如何多元、利益如何多样,在绝大多数中国人心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来没有动摇过,美好的道德追求和职业操守从来没有被颠覆,时代正气主导着社会生活,模范好人始终得到公众崇敬。张丽莉、吴斌、高铁成等之所以被誉为“最美中国人”,就在于他们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品德,植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道德积淀,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沃土,是我国社会思想道德主流的真实写照,是雷锋精神的接力传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诠释。
我们这个时代,从不缺少“最美中国人”。“人皆可以为尧舜”,人皆可以做“最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彰显着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向时代楷模学习,就要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境界,自觉把个人的价值追求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历史进程,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学习他们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树立助人使人幸福、奉献使人快乐的幸福观,追求高尚人生价值,弘扬利他精神,以春天般的温暖促进社会和谐和睦;学习他们立足平凡、追求崇高的美好情怀,“勿以善小而不为”,认认真真做好身边事,自觉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
当下,我们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兴起学习宣传时代楷模热潮,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培育文明道德风尚。让我们广泛动员、积极行动起来,每一个人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一点一滴做起,大力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浓厚氛围,唱响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旋律,共同创造和分享一个更加文明祥和、更加温暖和谐的美好社会!
2012年06月15日04:59 北京日报
第四篇:发挥规划引领作用 以有效举措推进小城镇建设
发挥规划引领作用 以有效举措推进小城镇建设
信息来源:今日新津 发布日期:2013-6-7
本报讯(记者 唐建飞)为顺利推进我县一般场镇改造,6月6日,我县召开小城镇建设工作会,就我县小城镇建设推进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县委副书记、县长王道明,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丁钰,县政协副主席熊健出席会议。
会上,安西镇、永商镇等镇乡,分别就各自镇乡小城镇建设推进情况以及下一步工作目标进行了汇报,县规划局、国土局等部门就如何进一步科学推进小城镇建设进行了指导,并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会议要求,各镇乡要围绕目标,按照规划,抓住着力重点,科学有序推进场镇改造;要发挥镇乡主体作用,相关部门作好指导,统筹推进场镇改造;要因地制宜,制定切实有效举措,合力推进场镇改造;要加大督查力度,推动场镇改造按时间节点推进。
在充分听取与会部门镇乡的意见建议后,王道明强调:各部门、镇乡要增强规划意识,确定好城镇人口、产业发展等方面的规模;要根据群众需求来研究场镇规划,发挥好群众的主体作用,用科学的规划、完善的配套等来增强小城镇的吸引力;要开动脑筋,创新举措,发挥好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要制定好场镇改造的工作目标;要协调配合,制定有效的举措,联动促进场镇改造。
第五篇:勐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勐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发布时间 2013-09-05 10:30:50 星期四
来源:云南网
勐腊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云南建设“两强一堡”的战略机遇,提出“生态保护立县”战略,并将其放在了发展县域经济的六大战略之首,不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着力解决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努力建设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一个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绿色健康的生态勐腊正在祖国的西南边陲绽放光彩。
生态经济效益凸显
勐腊县充分发挥旅游、林业、农业等相关部门职能优势,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把重视生态建设和发展生态经济有机结合起来,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带来的经济效益逐渐凸显。
■生态旅游业不断发展
勐腊县优美的生态环境,造就了独具魅力的旅游发展空间,以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望天树景区为品牌的景区景点正日趋被国内外游客所熟知、认可,以曼龙勒、曼龙代等为代表的特色乡村游迎接着四方的宾客。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曼龙勒村走出了一条用优质生态环境换良好经济效益的发展路子。
走进勐腊镇曼龙代村委会曼龙勒村民小组,依山傍水、绿树环抱、瓜果飘香、景色怡人。今年5月,南腊河野趣漂流和乡村生态特色旅游项目正式启动,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旅游度假,给当地村民带来了不菲的经济收入。
据勐腊县河马开发有限公司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南腊河野趣漂流度假区面积达96公顷,目前,已完成水上河流娱乐设施、河边休闲设施、游客接待中心、餐饮服务设施、休闲运动场所等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7500万元,规划的三期工程将于2017年全部完工。公司打造南腊河野趣漂流度假区,主要依托曼龙勒旅游特色村保存完好的原生态大面积古树林及竹林,以观赏南腊河沿岸风光,体验划船野趣漂流为主,打造具有吃、住、玩为一体的户外基地。
2008年,勐腊县旅游局根据省旅游局《关于抓好首批旅游特色村开发建设,加快推进全省乡村旅游发展的通知》精神,上报了曼龙勒特色村寨乡村旅游发展意见,同年被省政府列为首批旅游特色建设示范村。利用省政府乡村旅游发展补助资金,勐腊县聘请了云南省尚博智库旅游营销策划机构,对南腊河流域民族村寨进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完成了《勐腊县·南腊河乡村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勐腊县曼龙勒乡村生态旅游示范村详细方案》两个规划文本,经过政府讨论后实施。根据以上两个规划,曼龙勒特色村寨乡村旅游主要依托望天树生态旅游区建设,充分展示傣民族干栏式建筑村寨自然风貌和边疆少数民族风土文化,成为望天树旅游区民族文化品牌展现的补充,从而带动区域内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2011年,由勐腊县旅游局牵头引入一家旅游公司,进行曼龙勒特色旅游村寨建设。其中,曼龙勒、曼龙代两个村是全省旅游特色村,开展了村寨道路改造、给排水系统、村寨寺庙维护、村寨旅游标识牌等建设,扶持旅游经营接待户7户,并进行旅游餐饮服务技能培训等,完成投资200万元。南腊河漂流旅游项目的开发,给当地村民带来了实惠,让村民的农家乐餐厅、农家乐旅馆收入增加,同时,带动了100多名村民就业。
■林业产业发展加快
勐腊县通过大力宣传,积极引导、指导成立林业产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帮助制定相应制度,使其依法依规,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2012年,全县新建林业产业协会2家,林业专业合作社1家。
以勐腊镇和勐捧镇两镇为茶花鸡生产区,重点发展城镇郊区规模养鸡和林下养鸡重点户和示范户。勐腊县茶花鸡养殖历史,从农村零星养殖逐渐向示范村、养殖专业户发展,从零星养殖的2-3万羽发展到如今10余万羽。全县共发展茶花鸡养殖示范村7个,规模养殖户1户,茶花鸡存笼1.5万多羽,引入优良茶花鸡2.1万羽。勐腊县的小耳猪、茶花鸡等地方优良品种进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2012年被评为云南省“六大名猪、六大名鸡”,具有不可替代的、可持续发展的品牌优势。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2012年,全县橡胶种植面积达207.5万亩、茶叶11.6万亩、甘蔗1.13万亩、香蕉13.7万亩、蔬菜瓜果4.65万亩、石斛2000亩、砂仁8万亩、印奇果示范推广3092亩;完成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000亩,新增大棚40余亩,全县累计已建蔬菜大棚面积800余亩;完成测土配方施肥27万亩,采取土样800个;完成“3414”试验及校正试验6组,土壤肥力定位及肥效监测各5个,累计完成土壤分析化验14612项次。全年共抽检蔬菜瓜果样品1003个,合格率达96.7%。
此外,勐腊县还加快推进生态茶园、生态胶园建设,积极扶持红魔芋、石斛、星油藤等一批新型农业产业和小耳朵猪、茶花鸡等特色养殖业,让生态品牌成为群众增收的硬保障。目前,无公害粮食、反季节蔬菜、茶叶、水果种植和畜禽养殖5大产业获得省农业厅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认证面积为34.5万亩。
到2012年底,全县茶叶开采面积9.5万亩,产值达1.3亿元。其中,古茶园的茶叶总产量为640吨,产值8300万元。目前,全县共有83家茶叶加工企业,有涉茶农户8410户、3.5万余人,茶农仅茶一项年均收入1350元。全县14家初制所主要收购鲜叶加工初制干毛茶。69家手工企业,主要生产产品有七子饼茶、砖茶、沱茶、竹筒茶、瓜茶等,产品自收自产自销。加强节能降耗工作 勐腊县设定能耗门槛,实行项目市场准入制度,对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项目严格实行能耗审核评估,做到高耗能、高污染、低产出的项目坚决不招。同时,以制胶、制糖、建材等行业为重点,积极推行清洁生产。
走进位于勐腊镇曼纳伞村民小组的勐腊制胶厂的污水处理区,机器声隆隆,值班台账详细明了,电表、流量表和水表快速运转。污水出来后,经过沉沙池、氧化塘、酸化池、脱硫池、曝气池等,经接触氧化和曝气等处理,污水变成了清水,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规定的一级排放标准,处理后达标的污水再抽回生产车间进行重复利用。同该厂一样,勐腊县境内的橡胶制胶企业陆续开始了污水处理系统的改造和新建,进一步优化工艺、提升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同时,鼓励企业研究、采用其他治理效果更好、更为先进的工艺技术。
为切实加强全县污染治理工作,实现县域内所有制胶企业生产废水均能够按要求实现长期稳定达标排放的目标,2010年起,勐腊县开始分批实施橡胶加工污染治理企业挂牌督办工作,即责成企业限期内完成处理工艺等污水处理系统改造和建设,完成污染治理工作,逾期完不成者一律关停。
目前,全县16家重点减排企业中,完成废水设施治理建设的14家(其中通过省级验收1家),正在建设2家;全县20家被列为挂牌督办的橡胶加工企业中,已完成污染治理设施改造任务的有11家(其中通过省级验收1家,待验收10家),正在建设未完工的有1家,累计投入治理资金5026.31万元。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为加快推进珍贵用材林工作,合理经营森林资源,充分发挥自然优势和林地生产潜力,实现勐腊林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勐腊县完成了《勐腊县珍贵用材林基地建设作业设计》编制工作。今年5月6日,省林科院与勐腊县签订林业科技合作协议,就推进勐腊现代林业发展达成合作共识。
今年5月,勐腊县在行政中心开展了珍贵用材林种植示范区建设活动,共种植柚木、大红酸枝、印度紫檀、檀香、缅茄、桃花心木、降香黄檀、西南桦、铁力木、黑黄檀、铁刀木等11种珍贵树种34.5亩、1800余株。此外,全县各级各部门充分利用“四旁”空地,积极引导群众种植珍贵用材林树种,既绿化了家园,又培育了庭院经济。
今年以来,勐腊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全力打造珍贵用材林基地和红木资源储备库。各乡镇也分别成立了相应机构,推动工作落实。同时,根据各乡镇的地理条件和土地资源实际,做好珍贵用材林基地建设规划工作,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各村。县委、县政府已经对勐腊县珍贵用材林建设做了详细规划,并制定出台了实施方案。目前,已完成20万亩珍贵用材林基地建设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树种采取引进和乡土结合的办法,确定了降香黄檀、黑黄檀、铁刀木等10余种珍贵树种。
依托现有的中幼珍贵用材树种天然林,勐腊县采取封山育林、人工更新等方法,通过抚育、间伐、补植,促其成林,逐步扩大种群规模;采取集约经营方式,对珍贵用材树种的种植、抚育、施肥、密控、修枝、整形等各个生产环节实行全程质量监管,把现有的一些造林科技成果应用到珍贵用材树种种植中去,最大限度发挥林地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
据统计,目前,勐腊县有珍贵木材树种100余种,其中,柚木、西南桦、土沉香等树种长势良好,可形成产业规模。勐腊县计划建设珍贵用材林基地5万亩,通过与省林科院合作,有利于建立与其相适应的种苗繁育基地和科技支撑体系,把勐腊打造成全省珍贵用材林和热带花卉苗木交易市场示范县。
坚持环保规划先行
多年来,勐腊县始终把生态建设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扎实开展生态建设各项工作。截至目前,勐腊县完成了县城和10个乡镇的《环境保护规划》《勐腊县城区空气和噪声环境功能区划分》修编工作;优化调整了《县域地表水水功能区划》;制定了《勐腊生态县建设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通过2012年和2013年国家级生态乡镇的创建,全县10个乡镇(包括原尚勇镇)中有8个乡镇顺利通过省级考核验收,待环保部复核命名。按照《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办法》的要求,完成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自查材料的上报。2012年,完成空气质量监测和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各12期,监测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环境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一级标准。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勐腊县加快推进县城污水管网、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整治等一批生态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进度,突出解决好城乡生活垃圾和污水,以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相对滞后的问题。
计划投入4584.78万元的县城污水处理厂及截污管网工程,现已完成厂区建设以及一期8.5公里污水管网铺设,2012年9月投入试运行。二期污水管网建设已完成招标工作。总投资3370.15万元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工程,已投入试运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以上。县城建成区面积5.5平方公里,绿地总面积168.11万平方米,公园绿地面积25.63万平方米,县城绿地率达30.56%,绿化覆盖率达4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30.59平方米。已有52个单位(小区)达到园林式单位(小区)标准,“园林单位”达到了72%,“园林式小区”达到了60%以上。
乡镇“两污”建设得到加强。截至目前,勐仑、勐捧等5个乡镇生活污水湿地处理系统已完成主体工程。关累、易武等4个乡镇10万元生活垃圾处理场日常管理维护经费已安排。瑶区、象明等4个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已完成选址、设计、实施方案编制等工作。勐捧、磨憨、勐满、关累4个生活垃圾堆放场已完成项目前期工作。勐仑、勐捧、易武3个乡镇中心垃圾处理厂(焚烧工艺)可研编制工作已启动。
中小河流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长3.406公里、防洪标准20年一遇的南腊河县城段治理工程现已完成基础砼浇筑4036立方米;长3.3公里的南腊河曼龙代段治理工程,现已完成土方开挖0.29万立方米;完成了南腊河流域沿岸村组垃圾整治项目,涉及勐腊、勐捧、勐伴、瑶区4个乡镇、11个村委会、20个村民小组,共建设38座垃圾收集房,总投资100万元。目前,勐腊县共有10个省级生态乡镇、42个州级生态村、3个州级绿色小区、4个县级绿色小区、22所绿色学校、环境友好型企业3个、环境友好型机关2个、绿色家庭11家、2个县级环境教育基地。
■整治农村环境
走进勐捧镇勐捧村委会曼秀村民小组,一间间独具特色的傣家竹楼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屋前屋后鲜花绽放着,庭院里热带水果挂满枝头,一条条排水沟规划有序,将污水统一排往村外的污水处理池。
村支书岩应叫告诉记者,以前没有统一的垃圾场,村民日常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及农田作物秸秆全部露天混合堆放,丢弃于墙角、排水沟和田间地头。由于缺乏定期清运,导致垃圾大量囤积,在旱季时垃圾腐烂发臭,滋生大量蚊虫苍蝇,而在雨季则冲入村庄沟渠。漂浮的村庄垃圾常常堵塞沟渠,造成泄洪不畅。2007年,曼秀村就开始修建排水沟,改善村庄污水收集系统。勐捧村委会7个村民小组污水通过新建生态沟接纳生活污水,通过生态沟将污水引入污水处理系统。
今年上半年,勐腊县实施完成勐捧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和勐满、瑶区、象明、勐伴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系统5个项目;收集、汇总、编制生态县申报材料,确保今年顺利完成省级“生态县”创建;加大减排工作力度,督促15家重点企业完成目标任务;争取云南中云勐腊糖业有限公司减排工程暂缓实施;对橡胶废水污染治理挂牌督办的企业继续加强指导和监督,加快工作进度,争取年底完成治理工作任务;力争完成县城生活污水处理厂通过减排考核;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关,抓好对新、改、扩建项目环保审批关;完善排污申报登记手续,强化管理,建立信息档案,全面落实国家排污收费政策。
■重视生态资源保护
勐腊县有3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20万亩,国有林面积506万亩。勐腊县重点实施了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保护行动计划,继续抓好天然林管护、退耕还林、中低产林改造等工程,全面加强生态保护。同时,积极实施大湄公河次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建设云南示范项目,扩大跨境联合生态保护范围,加强对森林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坚持生态保护与建设并重,预防与治理并举,在巩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220万亩的基础上,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完成生态公益林建设58万亩,管护天然林699.9万亩,退耕还林5.5万亩。建沼气池3000口、节柴改灶1080户、太阳能1500户,有效地降低了森林资源的消耗,推进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广泛开展了绿色创建行动,完成建设“绿化美化”村寨58个,“农村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庭院花果化”的村庄庭院化建设格局逐渐形成。通过生态保护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了生态体系建设,累计完成植树造林面积24.2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86.24%。
全面完成《勐腊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编制工作。全县规划林地面积为475333.3公顷;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正式启动。全县森林管护总面积713万亩,森林管护人员791人,公益林建设总任务19万亩,森林抚育面积25万亩。区划界定国家级公益林面积315.41万亩,省级公益林面积159.79万亩。共完成巩固退耕还林人工造林1万亩、天保封山育林1.5万亩、州级低效林改造4.5万亩,义务植树24.5万株。新育苗面积110亩,良种准备量2500公斤,出圃苗木15万株。完成了小磨高速公路(勐仑至磨憨)沿线101公里生态景观建设任务,共种植苗木13.6万株。对勐腊镇南沙河小组、勐捧镇曼浓、尚勇镇南嘎3个村寨环境进行绿化、美化,栽种苗木1770株,受益农户118户;2012年,完成沼气建设300口、节柴改灶272口、太阳能安装605户。
■开展水资源保护
南腊河是澜沧江一级支流,全长186公里,流域面积4563平方公里。由于有着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和较为完善的生态系统,2012年2月经过国家农业部评审南腊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获得审批。保护区自勐腊镇、县城到勐捧镇团结桥电站止,全长90公里,河面平均宽60米,面积541公顷。主要保护裂峡鲃、斑腰单孔鲀、鲈鲤、山润鳖、平胸龟、双孔鱼、大刺鳅、丝尾鳠、水獭等水生野生动物。
5月28日至30日,南腊河流域水资源保护试点项目通过验收。项目自2012年10月开始实施,至2013年5月结束。由保护国际基金会与西双版纳州热带雨林保护基金会共同出资,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所、勐腊管理所和尚勇管理所负责整个项目的具体实施。项目以生态补偿的形式,分别在曼蚌村和上中良村划定水源保护林1100亩和6500亩;完成了曼蚌村两条333米长的水泥道路,修整排水沟233米、小型污水处理系统1套、垃圾池2个,制作埋设小型污水处理系统介绍标牌1套,帮助修订村规民约,改善了曼蚌村民小组村内道路、环境卫生状况;完成了上中良村修建小型污水处理系统1套,制作埋设小型污水处理系统介绍标牌1套。
通过项目实施,对澜沧江一级支流南腊河流域的水资源综合保护和生活污水处理进行试点,探索南腊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及管理的长效机制,促进湄公河上游勐腊热带林区淡水资源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
6月6日,勐腊县2013年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仪式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望天树景区补蚌码头举行,41.5万尾活蹦乱跳的丝尾鳠、鲤鱼、鳙鱼、鲢鱼鱼苗被放流南腊河。自2005年开始实施人工增殖放流活动以来,勐腊县已向南腊河投放各种鱼苗110多万尾,其中,土著鱼苗70万尾。为加强鱼苗管护,勐腊县将进一步强化江河分段管理和渔政执法,采取禁渔、休渔期等措施,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通过依靠群众进行“群防群管”,切实加强水资源环境监测和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严格落实渔政执法工作,逐步引导各族群众共同参与珍惜和保护渔业资源,走可持续发展路子。
为了保护水生动物资源,勐腊县人民政府于1996年发布了《关于勐腊县实施江河分段承包管理试点工作的方案》,出台了勐腊县江河资源管理的新举措。根据实施方案要求,县域内江河分段承包管理工作由渔政站具体指导,各乡镇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沿河村寨按传统界线划分管理范围,签订江河分段承包管理责任书。各村抽派民兵或联防队员兼任渔政巡查员,负责各自辖区内的渔业生产安全。通过群防群管,充分依靠和发动群众,全面推行江河分段承包管理,有效控制了炸、电、毒鱼等渔业违法案件的发生,江河渔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记者 罗桂华 通讯员 韦子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