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引领可持续发展

时间:2019-05-14 06:00: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态文明引领可持续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态文明引领可持续发展》。

第一篇:生态文明引领可持续发展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可持续发展

2015-04-22 14:28:00 来源:《时事报告》2015年04期

[打印] [关闭]

孟 伟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 3月6日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西代表团

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的讲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发表了一系列深刻而精辟的重要讲话。3月24日,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抓紧抓好。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理论创新

习近平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党新时期的奋斗旗帜和奋进目标。我国将会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高人民福祉是我国当前的主要任务之一,这一目标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和根本要求相一致。要解决牺牲环境求发展、单纯追求经济发展的问题,急需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因此,生态文明理念必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未来2030年,生态文明建设是“双百”目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小康的集中体现,是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新旗帜。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党根本宗旨在新时期的核心内容。改革开放以来,“为人民服务”又被我党赋予新的内涵与要求,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成为“为人民服务”的新内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日益严重,成为影响民生的重大问题之一。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增长、民生改善的汇聚点,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更宜居的殷切期望,提高人民福祉具有巨大的贡献。

生态文明建设是创新中国未来发展模式的有效途径。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崛起的关键时期,面临全球气候变化、资源能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很多问题,要实现中华民族崛起就必须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改变当前不合理的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欧美国家的发展道路建立在丰富的全球资源基础上,并把整个世界作为其发展空间,有其一定的历史条件。这一发展道路已经不适合当前全球形势下的中国。独特的文化历史国情,注定中国必然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的发展模式,正是我国实现民富国强的重要途径。

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党和政府执政方式的转变与提升

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多次发表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讲话,“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一系列清新朴实的论述,生动诠释了他独特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体现了我们党发展理念的深化,也进一步促进党和政府执政方式的转变与提升。

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拓展了民生内涵。习近平2013年在海南考察时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一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生态保护与民生的关系,既阐明了生态环境的公共产品属性,更发展了民生的基本内涵。建设生态文明,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升人民幸福感的基础和保障,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民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

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丰富提升了发展观。习近平强调,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就要求我们的发展不仅仅是过去单纯追求经济的发展,而是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同时要求我们在重视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同时,也要重视自然资本。长期以来,我们在政策制定和商业决策过程中,没能很好地考虑到自然资本的作用,将自然资本的作用和贡献纳入政策制定和商业决策之中,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这个理念将我们过去对发展的认识从单纯的经济发展层面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丰富了发展的内涵。

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加快机制体制改革步伐。总书记执政以来,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生态文明建设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机制体制问题正是生态环境危机产生的重要原因,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机制体制改革提供有力保障,同时生态文明建设又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成功与否的指示器。因此,中央成立了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小组,将经济改革与生态文明改革放在同等重要地位。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在制度层面积极推进改革和法制建设,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现代市场体系,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转变政府职能。坚持依法治国理念,适时修改环境保护法。同时积极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积极筹备起草土壤污染防治法,出台“大气十条”“水十条”等最严格的污染治理标准,响亮提出向环境污染宣战。

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建立从严的责任追究机制。习近平强调,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成为我党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新考验。新修改的环境保护法,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强化了政府责任,明确了对政府主要负责人的惩处措施与追责制度,加大了对企业等违法者的惩处力度。《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一系列举措,有利于推动各级党政机关牢固树立抓生态就是抓民生、改善生态就是改善民生的生态执政理念。

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习近平强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贯彻落实总书记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讲话,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保护优先,科学划定并坚守生态保护红线。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保护优先方针,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污染治理的老思路,由原来以污染治理为重点向以优先保护生态环境良好地区为重点转变,在继续治理严重污染地区的同时,逐步加大对生态良好地区的保护,扶持这些地区走可持续生态文明发展新路;实施“反降级”的刚性约束,不再允许为经济发展而牺牲环境质量,在无法满足要求的地区,有必要将其经济发展速度降下来,在环境质量降级的地区,必须对其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部门问责;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维持其性质不变、功能不降、面积不减,完善生态补偿、政绩考核等配套制度建设,实现生态红线区域的长效管理。

二是坚持法治思维,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制保障。习近平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我国当前所面临的严峻环境形势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和违法不究的乱象造成的。强化生态文明法治保障,应将公民环境权写入宪法,研究制定“生态文明促进法”,确立生态文明的法律地位;推动现有各种法律“生态化”调整和修订,包括与环境保护法相关的行政法、经济法、刑法、民法、诉讼法等法律都要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常态化提供法律保障。要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对生态文明的立法、监督问责职能,政府定期向人大提交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报告,确保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醉驾入刑”立竿见影的效果为治理有法不依的难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扭转环保领域有法不依的乱象,必须立峻法、用重典,让违法的企业或个人付出沉重的代价。

三是创新驱动,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支撑。习近平强调,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把推动发展的着力点转到质量和效益上来,下大力气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积极推进重点领域科技专项,通过科技手段找出当前突出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和解决途径;继续大力推进环境基准研究,构建符合中国国情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环境基准和标准体系,制定与我国环境基准相适应的自主环境标准体系,形成以环境标准为核心的环境法规体系,以环境标准引领产业创新发展,优化经济社会发展;以强化污染末端治理为契机,加快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大政府购买环保服务力度,带动社会风险投资等多元化社会融资,推广节能环保产品,有效拉动绿色消费需求,使之成为经济新增长点。

四是坚持系统思维,完善生态环境管理体制顶层设计。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他指出,由一个部门负责领土范围内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是十分必要的。

完善生态环境管理体制顶层设计,需要全面理顺政府生态、资源、环境监管职能,建立统一行使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的行政部门,健全“统一监管、分工负责”和“国家监察、地方监管、单位负责”的监管体系;改革环境保护派出机构职能,探索省级以下环保机构的垂直化管理。

五是坚持民众为本,倡导兴起全民生态文明新文化运动。建设生态文明是民意所在、民心所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民共同参与,坚持走群策群力、群防群控的群众路线。倡导兴起全民生态文明新文化运动,培育具有生态伦理道德观的公民,造就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打造担当公共责任的服务型政府,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构建政府、企业、公众三位一体,全民共建推进的生态文明建设大格局。

建设生态文明有赖于伦理精神和道德规范的引导和约束作用,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将生态伦理观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倡导兴起全民生态新生活运动,引导企业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探索基层政府环保公众评议制度,建立公众参与的环境后督察和后评估机制,提升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

(作者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

第二篇:以生态文明引领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

以生态文明引领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

班级:20114151 学号:2011415121 姓名:刘小飞

论文摘要: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进入了加速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形势喜人,但同时遇到了生态环境恶化、发展不可持续的挑战,亟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不合理的发展方式。实践证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生态文明引领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化现代农业农村,是我国农业走出困境、步入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环境恶化;农业农村;

一、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大而现实的课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有了长足的发展,农产品产量、农村经济总量和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农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整个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必须看到,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农业一样,走的是一条主要依靠石化产品支撑的“石油农业”路子。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生长激素等化学产品,对农业增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为解决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由此带来的土壤板结、地力下降、面源污染、环境恶化和食品安全问题日趋凸显。

目前,我国单位面积的化肥使用量是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上限的2倍,农药使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全国土壤普查资料显示,我国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由上世纪50年代的3%左右降到不足1.5%,其中有11%的耕地低于0.6%。土壤肥力下降,土地荒漠化、盐渍化加重,耕地质量退化。化肥、农药过量使用的另一个不良后果是土壤和水体污染。国家环保总局2006年公布的资料显示,全国受污染的耕地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10以上。2010年完成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农村污染排放已占到全国“半壁江山”,农村排放的化学需氧量占全国的43%、总氮量占全国的57%、总磷量占全国的67%,长江、黄河等7大水系和许多江河湖泊(水库)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广大农村,一方面依靠高投入的石油化工产品,消耗了大量矿物资源和能源,另一方面大量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等有机肥源弃之不用,既浪费了资源,又加重了面源污染。更加引人注目的是,化肥、农药等化学品过量投入,部分农产品有害物质残留超标,以致消费者食物中毒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

二、以生态文明引领农业农村发展是破解发展不可持续难题的有效途径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思想和任务。这是我们党对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关系认识上的飞跃。生态文明在深刻反思工业文明导致的环境危机、发展难以为继的深刻教训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了工业文明,形成了一种遵循自然、经济、社会整体运行规律,促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环境双赢的现代文明。其基本理念和观点为:人类与自然界其他生命群体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友好、和谐、共生存、共繁荣的关系,而不是统治与被统治、主宰与被主宰的关系;人类的发展必须以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为前提,不可超出其极限值;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遵循人际公平、国际公平、代际公平的道德准则,不可肆意侵占、掠夺、霸占他人、他国和后代的权益;倡导资源节约、高效、循环利用,力求效益最大化、消耗最低化、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最小化;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排斥一切“竭泽而渔”、“杀鸡取卵”、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等等。各地的研究和实践成果说明,破解农业农村发展不可持续难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生态文明理念及其行为方式理顺被工业文明扭曲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使之步入和谐共生、相互依存、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安徽省宿松县春润食品公司是一家集种植、畜禽、水产、加工以及观光旅游业为一体的循环农业企业,将农户分散养殖的猪、家禽集中到公司的基地养殖,对畜禽粪便和畜禽加工后的废弃物集中处理利用,形成了多种循环经济模式,如牛粪养蚯蚓、蚯蚓加工配合饲料直接喂鱼养鸭;猪场建沼气池,沼渣喂鱼、沼液种田种菜等;利用有机肥种植水稻、玉米,水稻收割后放养稻田鸭,并利用冬闲田种草等。目前,公司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6.5万吨/年、饲料5万吨/年,利用沼气发电78.84万度/年,年处理畜禽粪污量51.56万吨。浙江省宁海县建设的10万亩海岸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初步建立起畜禽粪便加工还田、沼气工程、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等循环体系,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形成了农林牧渔产业门类齐全,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生产,产业内部和产业之间呈现良性循环态势。示范区内土地亩均收入超过5000元,比当地的传统农业高出10倍。贵州省实施退耕还林工程10年来,累计增加森林面积1740万亩,工程地区地表植被覆盖度由12.4%(不包括农作物)迅速增加到78%,年均每亩减少土壤流失1.53吨,通过林草、林竹、林药、林菜、林茶、林果结合等生态产业发展,大幅度增加了农民收入。据对100户退耕还林农户3年的跟踪调查显示,年均每户增收3808元。甘肃省实施沃土工程试点,探索出“高茬收割、根茬秸秆还田、沼液沼渣资源化利用、种植绿肥”等沃土技术推广模式,有效改良了土壤结构,增加了土壤蓄水保墒能力。试验区土壤有机质提高0.06至0.08个百分点,减少化肥施用量5%至6%,亩均增加纯收益213.96元。宁夏回族自治区通过封草禁牧、退耕还林还草、制止滥采发菜、建设绿色长廊等生态工程,治理荒漠化,全区天然草场及其可利用面积分别占到总面积的58.25%和50.7%,荒漠化面积由165万公顷减少到125万公顷,实现了由“沙逼人退”到“人逼沙退”的逆转。

事实说明,以生态文明引领农业农村发展,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合理利用和 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统一,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

三、以生态文明引领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需要注重解决的几个问题

1.发展理念问题。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行为模式的一次深刻变革,必须转变和更新思想观念。目前,“重经济轻环境、重速度轻效益、重局部轻整体、重当前轻长远、重利益轻民生”的问题仍然存在,甚至不惜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GDP的高速增长。因此,要在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中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理念教育,尤其要把生态道德纳入社会运行的公序良俗,切实转变各种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要求的思想观念、发展方式和陈旧习惯。

2.资源循环利用问题。据农业部、环保部提供的数据,我国年产农作物秸秆超过8亿吨,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年产生量7.8亿吨(2008年),农村年产生活污水90多亿吨、生活垃圾2.8亿吨。这些废弃物,既是造成面源污染的源头,又是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养分来源。只有放错了位置的资源,没有不可利用的垃圾。通过秸秆还田、生物质发电、发展沼气等,大量废弃物都可以变为有机肥料和生物质能源,实现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创造经济价值、环境价值和民生价值。应加强政策扶持和引导,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逐步减少化肥使用量;鼓励运用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减少农药使用量;鼓励废弃物再利用,减少环境污染。这些方面各地已有成熟的经验、做法,应当认真总结,积极推广。3.科技创新与应用问题。应集中力量在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1)有机肥料生产和使用技术的突破。未来我国农业增产,化肥仍然不可或缺,但要逐渐减少用量。重点围绕全国36.6亿吨有机肥资源(农作物秸秆、绿肥、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和农家肥)的转化利用,组织科研力量攻关,力求在配套技术和设备上有重大突破。(2)良种培育技术的突破。保护地方特有品种,加强对野生资源的驯化和新品种的培育,不断开发出丰产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品质优良的新品种。(3)新型肥料的开发。针对不同农作物、不同栽培方式,专门研制叶面肥、微量元素肥料、氨基酸肥料、缓控释肥等各种新型肥料,增产增效,减少污染。(4)生物农药研制技术的突破。随着化学农药的普及,我国传统土农药使用逐渐减少。近年来,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从几十种治虫植物中筛选出了10余种杀虫活性物质,研制出的“0.25%莨菪烷碱乳剂”,对蚜虫、菜青虫、棉铃虫、黄刺蛾等多种害虫具有较强的杀伤力。实际上,土农药采用现代技术开发,不仅灭虫效果好,而且无药害。(5)污染修复技术的突破。为有效根治环境污染,近年来国内外研制了一系列污染修复技术,包括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以及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工程修复技术,或兼而有之的复合型修复技术。这些技术在一定区域内试验、应用,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大气和水体污染,在切断污染源后通过稀释、自净作用,污染问题可逐渐减轻,但土 壤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治理最难,费时费力,有时要靠化学药剂淋洗、换土等方法才能最终解决。目前还没有一种修复技术可以治理各种类型的环境污染。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加强科技攻关,有针对性地筛选、组合相关技术,进行长期的定位处理和整治。

4.总体布局问题。目前,我国18亿亩耕地的农区承担着几乎全部粮棉油的生产任务,所产粮食的40%又要被用来饲养畜禽,而大片山区、草原的开发利用则很不充分,发展草产业、木本粮油产业潜力很大。对此,一些专家学者呼吁“种草养畜,粮草并举,建设大农业”,解决“人畜争粮”矛盾,实现农区、山区、草原平衡协调发展。这一倡议符合我国实际,应当认真研究、规划、实施,由只注重18亿亩农区的“小农业”转变为面向包括山区、牧区、农区在内的100亿亩农用地的“大农业”。

5.政策与法规倾斜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成就辉煌。相比之下,城市快于农村、工业快于农业,农业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党中央及时作出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战略决策。在整个扶农强农的政策倾斜中,需要重点支持生态化现代农业农村建设,加快“石油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化,特别应当加大对农业废弃物综合开发利用、循环农业和绿色有机农业发展以及面源污染治理的扶持。

6.政绩考核问题。按照建设生态化现代农业农村要求,修订单纯考核经济指标、忽视生态环境和社会民生指标的考评标准、办法,加大经济发展质量、生态环境、社会和谐、民生改善方面的权重,使政绩考核对农业农村又好又快发展起到引领、导向、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姜春云: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DB/OL] [2]新华网--回良玉--在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第三篇: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六

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六

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时隔5年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总体部局提出“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这是基于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资源环境保护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下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预示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将进一步加速这既给旅游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旅游业与生态文明密切相关生态文明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旅游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幅员辽阔生态资源丰富生态保护区域众多为旅游业发展提了广阔空间。同时旅游业在积极倡导人们走进自然、亲近自然的同时提高保护自然意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在建设生态文明方面有着天然优势。通过发展旅游一些荒山、荒地、荒坡、沙漠、盐碱地、资源枯竭矿山等得到了综合利用,一座座城市“显山、露水、透绿、通畅”人民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生态旅游、低碳旅游正在成为旅游消费者的自觉行为。

但也不可否认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今天一些地方由于片面强调经济效益往往过度开发甚至掠夺性开发生态资源、导致旅游业赖以生存的生态资源遭到破坏或消失剥夺了子孙后代的自然财富甚至导致人类与自然的紧张对立。从这个方面讲旅游业也要努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自觉服从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并为之做出应有的贡献。

党的十八大再次发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紧急动员令要求实现“天蓝、地绿、水净”是时代赋予旅游全行业的历史重任。我们要勇于担当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或有力支撑。

我们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旅游发展观。要像十八大报告所强调的那样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治国理政的层面来认识这样才能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旅游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要把生态文明作为旅游业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在发展旅游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中,实现旅游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要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要以环境保护为第一前提注重长远发展积极探索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旅游发展模式遵循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勇作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和实践者。要建立有效管理机制加大生态资源尤其是珍贵资源保护力度。要注意生态旅游区的游客容量和承载力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减轻生

态环境压力。要避免盲目开发、一哄而上尽可能把发展的空间更多地留给后人。要加强规划和环境影响评估。规划的目的是更好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要明确规划审批程序和内容要求确立规划的法律地位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根据不同区域的生态功能定位对旅游规划和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一切以是否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和环境是否得到改善作为判明可持续与否的依据。旅游与自然和谐了可持续发展才有坚实基础。要强化培养绿色行为。旅游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实施“三绿工程”即绿色生产、绿色经营和绿色消费。绿色生产即旅游开发建设和推出旅游产品的过程符合绿色环保标准;绿色经营应采取符合绿色环保标准的经营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绿色消费体现无污染文明消费突出环境保护。旅游者要树立环境意识和节约观念强化法治思想主动保护资源与环境避免因过度消费而造成浪费从而造成环境污染。要加强协作严格监管。建设生态文明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涉及诸多部门和领域之间的沟通、协调与合作。要建立联合监管的长效机制推动有关政策、法规、标准、制度的落实。各级各部门要积极做好服务环保、旅游、发展改革、财政、建设、林业、水利、农业等部门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致力建设生态文明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美好家园。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总体部局这既给旅游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第四篇:广西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一、单选题

1、广西植物种类丰富,居全国(B)A.第五位 B.第三位 C.第四位 D.第一位

2、《“美丽广西”乡村建设重大活动规划纲要(2013-2030)》提出要按照清洁乡村、(B)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4个阶段持续推进“美丽广西”建设。A.绿色 B.生态 C.富裕 D.优美

3、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被列为国家(B)。A.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B.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企业 C.第三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D.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4、到2015年,广西机械制造的机械制造行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小于70克标准煤,万元产值取水量小于(B)。A.0.7立方米 B.0.8立方米 C.0.9立方米 D.1.0立方米

5、统筹好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的关系,应将(D)贯穿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全过程。A.保护优先 B.开发优先 C.先开发后保护

D.保护与开发并重的方针

6、广西的作物遗传资源总库存量、水稻品种数、野生稻种质资源均居全国(B)A.第三位 B.第一位 C.第二位 D.第四位

7、重点加快朗姆酒项目,联产木糖醇、阿拉伯糖、生物有机肥项目等建设,形成以蔗糖为业为基础,多种产业和产品横向与纵深发展的新型系列化产业集群。(C)A.广西鹿寨循环改造示范园区 B.玉林龙潭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园区 C.广西农垦糖业循环经济示范区 D.北海东园家酒循环经济示范区

8、资源节约,重点是(B)A.节水、节林、节地 B.节水、节地、节能 C.节水、节能、节气 D.节林、节地、节能

9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紧密结合、高度融合,必须以推动(D)发展为基本途径。

A.生态、环保、发展 B.绿色、生态、环保 C.生态、绿色、低碳 D.绿色、循环、低碳

10、生态农业具有高投入、高产出、(B)与可持续发展的特性。A.高水平B.高效益 C.高利用 D.高循环

11、山口红树林国际重要湿地“三最”指的是地表最高、降雨量最少、(D)。A.地表空气湿度最低 B.地表空气湿度最高 C.海水盐度最小 D.海水盐度最大

12、结合《旅游法》宣传贯彻工作,针对旅游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广西旅游部门加大旅游市场环境整治工作,组织开展了系列旅游市场执法检查,重点整治(B)。A.“重硬件、轻软件”的饭店经营问题

B.“零负团费”经营模式和“挂靠承包”的违法经营问题 C.出借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违法经营问题 D.欺客宰客行为

13、提升(B)的主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其服务广西、联系大西南、面向东南亚的门户作用,建成面向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A.柳州市 B.南宁市 C.桂林市 D.梧州市

14、根据《广西水资源综合规划(2010-2030年)》,到2015年,全区用水总量控制在(C)亿立方米以内。A.203 B.405 C.304 D.509 15梧州市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园区被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确定为国家(A)A.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B.第四批循环经济试点基地 C.汽车零部件再制造基地 D.第三批循环经济试点基地

16、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十二五”期间广西建 设(B)大规模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基本农田。A.87.07万公顷 B.1336万亩 C.1306万亩 D.89.02万公顷

17、关于兴安县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工作安排,分为几个阶段?(B)A.五个 B.六个 C.三个 D.四个

18、广西开展机动车污染防治,推进氮氧化物减排,在全区14个设区城市成立了(D),建立了广西机动车环保检验管理信息系统。A.淘汰黄标车监管机构 B.淘汰老旧机动车监管机构 C.重型汽油车限行管理机构 D.机动车排污监管机构

19、《广西壮族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对(B)功能定位为,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频危野生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有特殊价值的自然遗迹所在地和文化遗址等。A.优先开发区 B.禁止开发区 C.重点开发区 D.限制开发区

20、孔子思想的核心是(D)A.智 B.礼 C.义 D.仁

二、多选题 21(多选题)(2)分

广西循环经济发展的近期目标是,到2015年(ABCD)A.建成3-5个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B.能源产出率达到1.43万元/吨标煤以上 C.工业固体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 D.主要资源产出率比“十一五”末提高15% 22(多选题)(2)分 广西已建立海洋生态监控区有(AC)A.广西北仓河口生态监控区 B.茅岭江生态监控区 C.北海生态监控区 D.大风江口生态监控区

23(多选题)(2)分 通过(ABCD)等措施,广西水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碧水畅流、河湖健康、生态优美、人水和谐的目标。A.建设水生态保护工程 B.落实管理制度 C.公众参与 D.优化水资源配置

24(多选题)(2)分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明显提升,必须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ABD),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A.空间格局 B.生产方式 C.生活方式 D.产业结构

25、(多选题)(2)分 优化广西国土生态空间的主骨架为“两屏四区一走廊”,其中两屏为桂西生态屏障、北部湾沿海生态屏障,四区为(ABCD),一走廊为西江千里绿色走廊。A.桂东北生态功能区 B.十万大山生态保护区 C.桂西南生态功能区 D.桂中生态功能区

26、(多选题)(2)分 以下哪些是兴安县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的主要任务?ABCD A.旅游监管与质量提升 B.乡村旅游发展项目 C.建设发展特色旅游项目 D.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

27、(多选题)(2)分 生态旅游业的产业特征是(ABC)A.动态性 B.综合性 C.可持续性 D.好玩性

28、(多选题)(2)分 广西的生态友好型服务业主要包括(ABCD)A.生态旅游业 B.现代物流业 C.生活服务业 D.新型服务业

29、(多选题)(2)分 增减挂钩项目遵守“(BC)”的原则,严格项目实施监管。A.先使用,后复垦 B.先安置,后拆迁 C.先复垦,后使用 D.先拆迁,后安置

30、(多选题)(2)分 “美丽广西”乡村建设重大活动的总体目标是?(ABCD)A.农民生活富裕 B.乡村和谐幸福 C.农村环境优美 D.服务保障有力 31、2014年广西开展了(ACD)等海洋生态环境风险监测项目。A.危险化学品污染监测、海洋放射性污染监测 B.钦州湾围填海活动监测 C.突发海洋污染(溢油)事件监测

D.赤潮灾害监测、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监测

32.(多选题)(2)分 根据《广西水资源综合规划(2010-2030)》,根据(ACD)的要求,制定分阶段控制目标,依法提出污染物入河总量限排意见。A、水功能区纳污能力 B、水费 C、水环境保护 D、水质情况

33.(多选题)(2)分北海合浦东园家酒厂产业园的(ABCD)指标优于《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HJ274-2009)指标值。A、物质减量与循环 B、园区管理 C、污染控制 D、经济发展

34.(多选题)(2)分 广西已在制糖、电力、石化、稀土、再生资源利用等领域,初步形成了各类(ABD)。A、循环型产业链 B、循环型产业园 C、资源大区 D、循环型示范基地 35.(多选题)(2)分

广西大陆海岸线曲折,类型多样,(CD)为三角洲型海岸。A、大风江口 B、铁山港 C、南流江口 D、钦江口

三、判断题

36.(判断题)(2)分 广西在构建循环型城市中将柳州建成在全国有重要影响、西部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发展循环经济的示范典型。○正确

37.(判断题)(2)分 以南宁市生物园国家高科技术产业基地、崇左市生物产业园、柳州市生物产业园、桂林市生物产业园为核心,培育九大生物制造体系。○正确

38.(判断题)(2)分近年来,广西在锌治炼渣综合回收技术、新型阴极结构电解槽技术、预培铝电解槽“三度寻优”技术、乙烯一氧一醋酸气相合成法(乙烯法)生产乙烯醋酸技术、壳牌煤气化技术、木薯深加工综合废水治理以及沼气回收发电技术、垃圾环保再生煤技术等技术在国内处于中等水平。○错误 39.(判断题)(2)分 2013年广西重点保护的红树林生态系统和珊瑚礁生态系统保持稳定,处于亚健康状态。○错误

40.(判断题)(2)分 加快海洋污染防治和生态恢复,一要加强重要海洋生态功能区域保护和生态修复;二要加快污染海域生态恢复和治理。○正确

41、(判断题)(2)分 广西中部地区以农用地整治为主,着力改善基本农田基础设施条件,规范有序开展农村建设用地综合整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正确

42、(判断题)(2)分近年来,广西在水稻免耕抛秧,玉米免耕栽培和冬季马铃薯免耕栽培等“三免”技术,经济作物避雨栽培,避寒栽培,避晒栽培等“三避”技术没有推行。○错误

43、(判断题)(2)分 农用地膜残留造成的耕地环境污染不属于农业面源污染。○错误

44、(判断题)(2)分 生态广西建设的保障措施主要有: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责任;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健全法规体系,强化执法监督;创新管理体制,推进民主决策;完善经济政策,加强宏观调控;拓展多元化筹资渠道,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改善科技基础条件;强化宣传教育,引导公参与;加强合作交流,扩大对外开放。○正确

45、(判断题)(2)分 对于北部湾国际旅游度假区的开发,需从邮轮、游艇、休闲、运动、科考、探险、海钓等滨海、近海、远洋高端旅游产品入手。○正确

46、(判断题)(2)分 钦州石化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园重点发展石油化工、氯碱化工、化学品氧化铝、造纸及制糖五大产业,通过产业之间的耦合,形成包括氯资源综合利用,赤泥综合利用,石油炼制余热利用,石油炼制尾气、乙烯、丙烯,碳四碳五等资源综合利用、工业污水处理与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生产体系,构建“石油化工—氯碱化工—化学品氧化铝—造纸及制糖—改善生态”的复合型产业链。○正确

47、(判断题)(2)分 《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试行)》明确提出要严格落实 项目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用地预审、水资源论证和水土保持方案审查等制度。○正确

48、(判断题)(2)分 以广西生态功能区划研究成果为依据,广西全区换分为桂东北山地丘陵生态区、桂中溶岩盆地生态区、桂中北岩溶山地生态区、桂西北地生态区、桂东南丘陵生态区、桂南丘陵台地生态区、桂西南岩溶山地生态区7个生态区。○正确

49、(判断题)(2)分 广西发展循环经济的中长期目标是,循环型生产方式重点推行,绿色消费模式试点推广,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逐步建立,资源产出率比现有所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所增强。错误

50、(判断题)(2)分 桂中岩溶盆地生态区重点发展以高科技术产业为主体的现代工业,以旅游为主导的第三产业,以高效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为特点的现代农业。错误

第五篇: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选登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选登

污染治理是我国环保事业的主要领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推进污染防治、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抓手是大力抓好节能减排,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是解决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水、空气、重金属等污染问题。今后一个时期污染防治的主要任务是,实施工业污染治理和产业结构调整,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江河湖海水环境治理,实施城市和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加强固体废物和噪声污染防治。

一、我国污染防治的进展问题

我国污染物防治工作自20世界70年代以来逐步深入,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污染者负担、强化环境管理的原则,国家先后出台了污染集中控制、排污许可证、收费等多项制度。污染防治范围从单一的污染点源到整个环境区域,污染防治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一是加强水和大气污染防治,环境质量有所改善,水体水质和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不断提高。二是重点流域区域环境治理持续推进,江河湖泊修养生息战略全面实施。三是城市环境管理不断深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普遍实施。四是工业污染防治工作不断加强,落后产能淘汰力度不断加大,治理达标企业不断增强。五是固体废物和化学品环境管理进一步深入。六是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日臻完善。

但是环境污染仍然十分严重,威胁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污染防治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一是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仍然较大。二是水和大气环境污染还十分突出。三是污染事件频发,环境安全形势严峻。四是老的污染问题尚未解决,新的污染问题不断出现。

二、我国污染防治工作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污染防治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全面改善环境质量为污染防治的根本任务,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实行全面推进、重点突破,以减少污染物产生和排放为途径,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行政和信息公开等手段,以加强重金属污染治理等危害群众健康、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下载生态文明引领可持续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态文明引领可持续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答案

    2015年广西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1、广西的制糖业做到了把甘蔗从头到尾“吃干榨尽”,实现了( C )。 A. 固体废弃物较多排放 B. 固体废弃物多排放 C. 固体废弃物零排放 D. 固体......

    论文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下的可持续发展 摘 要: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儒家主张“天人合一”,其本质是肯定人与自然界的统一,肯定天地万物的内在价值,主张以仁爱之心对待自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中......

    浅谈生态文明环境可持续发展

    浅谈生态文明环境可持续发展 我们一直以来面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我们人类和大自然的关系。.现如今,人类和大自然环境的关系变成了紧张和对立的关系,我们的生态系统整体都......

    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 乌蒙论坛年第期■乌蒙笔谈现旅游收入亿元。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将更加凸现。建设生态文明是黔西县发挥后发优势的战......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年级:2011级 专业:生物工程 姓名:崔凤明 学号:3011207280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生态文明是基于生态危机、反思传统发展观念而进行的理性选......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走生态文明之路,已是当今世界的大趋势。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这是国家第一次把“生态文......

    树立生态文明观 实现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明确列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深入理解和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