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
乌蒙论坛年第期■乌蒙笔谈现旅游收入亿元。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将更加凸现。建设生态文明是黔西县发挥后发优势的战略决策是黔西县今后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面临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也是实现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利保障。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共贵州省毕节市委副书记熊灿平什么是“生态文明”简单地说就是指用文明的方式对待生态保持自然界等领域原有的和谐、平衡。我们可以从老祖宗的生活中找到“生态文明”的影子。《逸周书》上说“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因为春天树木刚刚复苏。什么时候砍伐呢《周礼》上说“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这些经典的记载来自于人类千百年的社会实践值得我们尊重和借鉴。但是由于对可持续发展缺乏清醒的认识一段时间以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几乎是以环境污染加剧和资源能源大量消耗以及生态破坏为代价的。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创造万美元价值所消耗的原料是日本的倍美国的近倍印度的倍。目前我国仍有的城市没有污水处理厂不足的城市生活生产垃圾能够按环保的方式处理三分之一的土地遭遇过酸雨的袭击七大河流中一半以上的水资源完全不可用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没有纯净的饮用水三分之一的城市人口不得不呼吸被污染的空气。据中科院测算目前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已占总值的超过了的经济增长。十七大报告及时提出“生态文明”概念把“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写进党的行动纲领标志着我们党在建设现代化社会的思路正在转变提醒着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谐等方面的工作也就是按照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规律来治理国家治理我们方方面面的工作。毕节是年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倡导建立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在生态建设方面作了积极努力。年来毕节试验区森林面积从万亩增加到年的万亩覆盖率从年的增加到。中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毕节试验区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历史性跨越的重要途径是解决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是人民群众提高幸福生活水平的共同愿望。加快毕节试验区建设我认为有必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自年建立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以来全区各级各部门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站在发展的新起点上去年贵州省委提出了“生态立省”的战略和“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新思路所以必须在毕节市大力弘扬生态文明注重教育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建立公众参与制度增强环境意识的透明度扩大公众环境知情权积极推进绿色消费节约能源资源倡导绿色文明提高生态道德水平。在全市范围内普及生态学原理和基本知识使人们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形成全社会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风尚。
二、大力实施生态工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是实施农业产业化工程发展生态农业。按照生物链规律组织农业生产延长产业链。将绿色理念置入从土地整理和土壤改良、种子选育、作物栽培、保水施肥、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和销售的各个环节形成“种养———加工———运销”配套的产业链。以养殖为龙头以沼气池建设为中心联动粮食、果业、渔业等产业在吸收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农业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广泛开展沼气发酵残留物沼肥综合利用实现大农业内部物质和能量的多层次利用、增值和良性循环。积极发展生态食品推广应用低残留、高效、无毒农药和生物防治推动一批乡镇建立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申报一批无公害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创建一批农产品品牌。完善水利设施增强供水能力发展节水农业提高用水效率。二是实施青山绿水工程发展生态林业。坚持绿化与美化结合造林与开发结合继续推进水土保持、退耕还林和荒山荒坡造林加强封山育林和水系源头保护禁止滥垦乱伐、陡坡开荒保护天然林资源调整林业结构促进森林生态功能和产业功能的乌蒙论坛年第期协调发展。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加强以荒山绿化、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国有林场等为主的生态公益林工程建设加强森林火灾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积极发展用材林、花卉苗木配套发展木材、果品加工工业。三是实施富农工程发展生态养殖业。加强林地、荒山荒坡、草场资源保护和适度开发利用稳步发展肉牛、肉羊产业建成一批优质畜牧产品基地。推进养殖畜禽粪便集中处理减少环境污染。综合利用畜禽废弃物打造畜禽养殖加工———粪便、污水———有机肥———优质无公害蔬菜循环链条实现生态养殖。四是实施生态工业工程发展生态工业。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发展水电产业因地制宜开发沼气等新能源积极推广煤矸石、粉煤灰以及其他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建立废渣———建筑材料循环实施主要工业产品用水定额和节约用水专项规划推进工业用水循环利用淘汰落后用水设备、工艺和技术强化“排污许可证”制度创建一批废水零排放企业。加大园区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培育环保型链接项目。
三、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推进体制机制建设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为实现毕节试验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那种粗放的开发资源和发展经济的战略转移到合理保护、集约式开发资源、发展经济的战略上来。彻底放弃大量消耗资源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来维持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约和利用资源减少生产和生活行为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实现经济增长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开发、协调与平衡最终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毕节———以毕节试验区生态建设为例中共贵州省毕节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谢平贵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体现了我们党的高瞻远瞩和强烈的责任感。建设生态文明要求我们热爱自然、呵护生命、重视生态、保护环境以实际行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此结合毕节试验区的实际就生态文明建设谈几点看法。
一、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生态文明建设是指科学上的生态发展意识健康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谐的生态发展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态势经济、社会、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发展以及由此保障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是人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毕节是一个经济贫困、生态恶化、人口膨胀的欠发达、欠开发的地区年全区个县中有个国家贫困县、个省级贫困县贫困人口比例高达全区农民人均粮食不到斤人均纯收入仅元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达人复垦指数高达人民很难走出“越生越垦、越垦越穷”的怪圈又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质地貌地区境内沟壑纵横、切割较大生态恶化、水土流失严重“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考察之后断言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石山区”。十九世纪末期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根据毕节的具体实际提出了以“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为主题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构想后经专家实地考察论证年月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可以说建立毕节试验区是科学发展观的“试验田”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实践二十年来全区封山育林万亩森林覆盖率从增加到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平方公里占全区水土流失面积的土壤侵蚀量减少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从年的元上升到年的元解决了大部分人民的温饱问题加快了向小康社会迈进的步伐。毕节试验区建设不仅使全区人民开始摆脱了“人口膨胀、经济贫困、生态恶化”的恶性循环困境而且是科学发展观的一次成功的探索。
二、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与发展循环经济结合起来众所周知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要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在全社会倡导节约资源的观念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应大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转■乌蒙笔谈
第二篇:树立生态文明观 实现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明确列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深入理解和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有利于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确立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新形态。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人类未来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促进、共处共融。生态文明是要在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积极能动地利用自然、保护自然,繁荣物质文明;生态文明所倡导的“绿色价值观”、“生态政绩观”等原则往往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和法律制度,促进了政治文明建设;生态文明要求人类尊重和爱护自然,树立生态观念,以此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丰富了精神文明内涵。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为实现生态文明提供了基础条件,生态文明也有力地促进其他三个文明协调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注意将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三大文明建设统筹考虑,有机结合。
生态文明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这是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纲领而提出来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这就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生态文明既是节能减排降耗的量化指标,又是适应当前发展形势的全新发展理念和工作思路。建设生态文明,有助于提高百姓的“幸福指数”,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存发展需求,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生态文明应落实到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环境建设中去。建设高度的生态文明,一要培育和发展生态经济,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心任务。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新趋势,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把经济发展的动力转变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上来,实现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增长。建立环保资金投入机制,引进民间和社会资本,加快生态环保项目的产业化。二要培育和发展生态文化,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围绕发展先进文化,以生态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树立注重生态效益的发展观、政绩观。结合公德教育,广泛开展教育活动,增强全民环保意识。组织科技人才,攻克环保关键技术难题,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完善生态环保、生态产业发展等领域的立法工作。三要培育和发展生态环境,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条件。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严格资源开发管理,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加强生态工程建设,健全灾害预警系统,构建生态安全保障体系;推进生态城市、生态社区、生态村镇建设,大力改善人居环境,从而不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第三篇: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年级:2011级 专业:生物工程 姓名:崔凤明 学号:3011207280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生态文明是基于生态危机、反思传统发展观念而进行的理性选择。把生态建设上升到文明的高度,是我们党对人类文明趋势认识的不断深化。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之一,可逐渐缓解我国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减缓生态环境的破坏速度,使我们摆脱能源危机、生态危机和生存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科学发展 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文明的概念及特征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利用又同时主动保护自然界,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关系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而具有几个鲜明的特征: 首先生态文明体现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人与自然作为地球的共同成员,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生态保护意识逐渐成为了大众文化。生态文明的价值观从以前的“征服自然”“改变自然为人类服务”,向“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保护自然,恢复生态”转变。
其次从目标看,生态文明的目标是推动社会走向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随着环境污染侵害事件的逐年上升,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
此外,基于目前世界人口众多,生活物资稀缺的现状,我们知道生态文明是长期艰巨的建设过程。发达国家上百年出现的污染问题,在我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集中出现。因此,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双重任务和巨大压力,既要保证人民生活的基本要求,又要坚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的恢复。这决定了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二、生态文明的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 ,显示了我党在推进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执政理念上的变化。生态文明的主旨是“绿色价值观”,并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提出了新的看法。一是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强调,要“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二是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五大要求之一,明确提出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把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 ,才是人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生态文明”,他把“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作为我国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同时还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从十七大到十八大的5年间,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工作稳步推进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而十八大报告更是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并列的高度,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之一,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转型正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三、如何建设生态文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生态文明注重的是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发展经济的同时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强调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基础之上。因此,可以说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公共行为观念。首要问题是提高人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道德素质。长期以来,我们对于经济落后的忧患意识较重,但对于环境保护落后、生态建设落后的忧患不够,对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内在关系和结构性矛盾认识不足,导致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受到威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把生态文明摆在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同等重要位置和高度,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渗透到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积极推进绿色消费,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关键是做强做大生态经济。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生态安全,并不是不要发展经济,而是要坚持科学发展,使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和谐共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鼓励发展低能耗、高环保型企业.同时,坚持生态资源和环境资源开发与建设并重,加强生态资源的补充和培育,进一步夯实生态经济的基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确保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虽然我国现在存在着很多环境问题,但是近年来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我坚信,当每一个国民都具备了生态文明的理念,当惩治污染的相关法律臻于完善并付诸实施,当污染者在社会中成为过街老鼠,我们山青水秀的大好河山一定会重现。
发展现代循环经济。发展现代循环经济就是实现国民绿色经济,解决经济增长和生态破坏之间矛盾的有效出路。现代的循环经济,包括从源头预防污染物产生,从消费降低废物排放,从处理增加利用效率等多个方面。这就要求改变传统工业生产中的“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高污染”,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充分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努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积极淘汰落后生产技术,通过优化产业结构特别是降低高耗能产业比重,实现结构节能。大力提倡生态科技,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增加对生态、环境的投入 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环保投资就达到GDP的2%,英国2.4%,日本1.8%- 2.9%,到1992年美国达到了2.5%,而中国到2005年才达到1.3%。“十一五”期间规划的投入比例是1.5%,中国生态、环境投入总量不足,加之有效投资率低和投资保障制度不完善,以致生态治理、环境保护目标难以实现。应当根据引进庇古税等有效的方法约束生态破坏行为,并增加环境治理的财政收入。用法律以及各种规章制度清晰的明确政府、企业、社会、公民对环境保护的责任、义务,并全方位增加对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的投资。
树立正确消费观,节能减排。人们需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杜绝浪费。这要求人类摒弃过度挥霍性消费的享乐主义,而主动以实用节约为原则进行适度消费,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资源的使用和环境的破坏都基于人类的欲望,因此以节俭满足基本生存需要为目标的适度消费必定能够大幅度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四、总结与感想
我国的生态状况十分严峻。人均森林面积和蓄积分别为世界的1/5和1/8,森林覆盖率居世界第130位。荒漠化土地面积已占国土总面积的27.9%,而且每年仍在不断增加。生态恶化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因素之一。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便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更无法为人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所以说建设生态文明任重而道远。
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环境保护意识的局面下,我们要努力学习生态文化,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提倡从我做起,倡导绿色消费,倡导低碳生活。同时也要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在学校我们要懂得生态文明建设大背景下个人的责任与义务,投身社会,我们更要为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贡献自己的热情与力量。建设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不是靠某个人或某些人可以完成的事,是需要我们全民参与的,只有我们一起行动,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才能建设文明的生态环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四篇: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走生态文明之路,已是当今世界的大趋势。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这是国家第一次把“生态文明”这个概念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规划之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以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义。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建设生态文明,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我认为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是要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在于提高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素养。因此,要大力加强生态文明观念的教育,运用各种宣传手段来传播绿色理念,广泛开展 “绿色社区”、“绿色乡镇”评比等活动,切实增强全民的生态忧患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近几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加速推进,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意识、环境意识逐步增强,要以此为契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绿化家园等活动,为生态文明建设拓宽新的空间、注入新的动力。
二是要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举措。一方面生态文明离不开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如果离开了经济发展,老百姓生活难以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就失去了基础。另一方面更要注重生态的保护,资源保护是利用的基础,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要积极探索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的一些新举措。具体工作中我认为要坚持
三个原则,处理好三对关系:一是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通过出台符合当地实际的优惠政策,不断拓宽造林绿化方式,特别要广泛吸纳各种民营资本放心大胆地从事造林营林。二是坚持环保优先的原则,把环境保护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大环保投入,健全长效机制,同时要提高环保准入门槛,从源头上控制和治理污染,不能以放低环保门槛作为招商引资的优惠条件。近年来各地纷纷制订出台产业发展导向,通过政策激励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这将保护生态环境。三是坚持节约优先的原则。把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使用作为未来发展的优先选择,这对于资源相对稀缺的发达地区来讲显得尤为重要,必须深入实施“亩产论英雄“,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等,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安全保障型的社会。
三是要努力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机制。保护自然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不仅需要人类的道德自觉,同时更需要建立一套长效机制。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强有力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和工作体系,明确阶段目标和指标体系,科学制定和严格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责任制。同时充分发挥人大监督、政协参政议政的职能作用,建立起权力监督、行政监督、媒体监督与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监督体系。二要加强资金保障,建立健全有效引导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财政政策,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完善“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公众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同时按照“谁破坏谁修复、谁受益谁补偿”原则,不断完善生态补
偿新机制。三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生态文明,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起生态文明观念。
第五篇: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儒家主张“天人合一”,其本质是肯定人与自然界的统一,肯定天地万物的内在价值,主张以仁爱之心对待自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中国道家提出“道法自然”,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皈依;强调人必须顺应自然,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
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1.建设生态文明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立足点和着力点。2.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3.建设生态文明是解决我国目前经济增长诸多问题的需求。一是资源短缺和浪费。二是生态环境恶化。
4.建设生态文明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体系的需要。
党的十七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写入了党代会的政治报告,标志着我们党对坚持文明发展道路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十八大”再次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写入党章,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现实路径,体现了我们党治国方略的发展完善,标志着我们党的治国方略与时俱进,取得了符合时代精神的历史性进步。生态文明建设与科学发展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托,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基本原则,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新时期,我国的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只有实现了生态良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有坚实的生态基础,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社会和谐才能得以实现。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也体现了我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决心。
思路和对策
1.加强生态道德教育,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大力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培育全民族的生态道德意识,提高人们的生态文化素养,从而促成公众由被动转化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保护问题。2.加强党和政府的生态执政建设。
3.加强政策和立法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结合我国实际,借鉴国外先进的发展模式和经验,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4.发展循环经济,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经济基础。
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以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重要条件的,其目的是使经济发展同人口增长、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适应,实现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相互协调中推动经济建设发展,并在发展的进程中带动人口、资源、问题的解决。把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综合协调,便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1.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共识。
2.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是我国对联合国等世界组织作出的承诺。
3.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
1. 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2. 制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规划
3. 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