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时间:2019-05-13 23:17: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篇:浅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浅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建设生态文明,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创造性地回答怎样实现我国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准确把握了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深刻揭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内涵和本质。因此,正确把握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现状是实现我国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关键词:生态文明 现状 资源 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这种文明观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这种文明观同以往的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具有相同点,那就是它们都主张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物质生产力,不断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但它们之间也有着明显的不同点,即生态文明突出生态的重要,强调尊重和保护环境,强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和爱护自然,而不能随心所欲,盲目蛮干,为所欲为。

我国虽然总体上完全称得上是地大物博、资源富饶的国家。然而,我国又是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无论哪种能源、资源,人均拥有量都非常低。生态环境形势严峻,生态保护的形势不容乐观,区域生态系统结构破坏严重,生态服务功能持续下降。主要表现为:

(一)水和大气环境形势危急

2005年水利部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农村饮用水不安全人口约为3.23亿左右,其中9084万人受到水污染的影响。全国25%的地下水体遭到污染,平原区约有54%的地下水不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2009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214.4万吨,居世界前列。全国酸雨分布区域保持稳定,但酸雨污染依然较重。在2009年监测的488个城市(县)中,出现酸雨的城市占52.9%。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总体良好,但部分城市污染仍较重,比如说今年春节期间,我国十几所城市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

(二)生态系统脆弱

区域生态系统结构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生态服务功能持续下降,生态灾害不断加重。森林的覆盖率虽然持续增长,但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服务功能差的态势非常明显;草原和湿地生态系统仍处于局部改善而整体恶化的态势;土壤退化状况愈趋严重,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成为危害生态环境、威胁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水生态系统的自然生态服务功能退化明显;生物多样性降低,外来有害物种人侵越来越多;海洋生态系统受损态势明显,近海环境质量不断恶化,渔业资源严重衰退,生态承载力持续下降;严重的环境污染直接影响到许多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三)环境噪声与固体废物污染的问题突出

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恶化,受噪声影响的暴露人口增加,影响范围不断扩大,环境噪声投诉长期居高不下。群众来访中近三成反映噪声污染。2009年,全国354个监测城市中,区域环境质量好的城市仅占5.9%,有24.3%的城市为轻度污染,有1.1%的城市属中度污染。

另外,固体废物污染程度不断加剧、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城市与农村生活垃圾、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都在不断增加。2009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0.4亿吨,比上年增加7.3%;全国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70亿吨,占地80多万亩,近年来平均以每年8%—10%的速度在增长。

(四)全球和区域环境问题凸显 在全球环境问题上,我国既是原发地之一,又是重灾区,包括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酸雨、持久性有机污染和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退化、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等。我国面临的区域(双边)环境问题繁多,跨界影响关系复杂,主要包括涉及十多条国际河流的跨界水资源开发和污染、周边海洋污染、东亚酸雨、东北亚沙尘暴、汞污染、大气棕色云等问题。

二、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012年7月23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的讲话中指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在十八大报告中,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集中论述,把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布局,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胡锦涛说,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胡锦涛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十八大报告还系统地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要求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坚持节约资源、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制度建设,这是对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一系列方针政策和重大行动的概括,吹响了“努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号角。生态文明的新时代,需要全社会的共识和实际行动。

总之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刻不容缓。在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毫不松懈地加强节能排减和生态保护工作,开展全民节能减排行动。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是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的标志性成果。“代价小”就是要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环境代价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活动。“效益好”就是要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相统筹,寻求最佳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排放低”就是坚持污染预防与环境治理相结合,将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最低水平,把经济社会活动对环境损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可持续”就是要坚持环境保护与长远发展相融合,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机制。

二是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利用率。

三是加大节能环保投入,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四是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促进生态修复。让重要的生态系统休养生息。在重要生态功能区、陆地和海洋环境敏感区、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红线。对重要的生态系统,实行强制性保护,特别是对污染物排放已超过环境容量的江河湖泊、草原、湿地,下决心退出一部分人口和产业,在某些特定区域实现部分产品或者行业的整体性退出。

从“为了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的利益”,到“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再到“启动可持续发展目标”,人类社会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化。建设生态文明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还关系到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这个艰巨而长远的目标及时亿万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我们也要将这种观念植入心里,并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出一份自己的力。

参考文献:

[1]徐燕秋,何玉宏.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J].兰州学刊,2006(08).[2 ]周生贤,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2012.[3] 徐雁飞 ,董文渊 ,设生态文明与实现可持续发展对策探析[J], 《林业调查规》2010(3).[4]张颖,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中国地质教育》2005(2).[5]束洪福,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与对策[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8(4).

第二篇: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年级:2011级 专业:生物工程 姓名:崔凤明 学号:3011207280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生态文明是基于生态危机、反思传统发展观念而进行的理性选择。把生态建设上升到文明的高度,是我们党对人类文明趋势认识的不断深化。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之一,可逐渐缓解我国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减缓生态环境的破坏速度,使我们摆脱能源危机、生态危机和生存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科学发展 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文明的概念及特征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利用又同时主动保护自然界,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关系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而具有几个鲜明的特征: 首先生态文明体现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人与自然作为地球的共同成员,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生态保护意识逐渐成为了大众文化。生态文明的价值观从以前的“征服自然”“改变自然为人类服务”,向“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保护自然,恢复生态”转变。

其次从目标看,生态文明的目标是推动社会走向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随着环境污染侵害事件的逐年上升,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

此外,基于目前世界人口众多,生活物资稀缺的现状,我们知道生态文明是长期艰巨的建设过程。发达国家上百年出现的污染问题,在我国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集中出现。因此,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双重任务和巨大压力,既要保证人民生活的基本要求,又要坚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的恢复。这决定了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

二、生态文明的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 ,显示了我党在推进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执政理念上的变化。生态文明的主旨是“绿色价值观”,并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提出了新的看法。一是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强调,要“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二是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五大要求之一,明确提出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把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 ,才是人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生态文明”,他把“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作为我国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同时还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从十七大到十八大的5年间,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工作稳步推进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而十八大报告更是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并列的高度,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之一,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转型正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三、如何建设生态文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生态文明注重的是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发展经济的同时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强调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基础之上。因此,可以说生态文明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公共行为观念。首要问题是提高人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道德素质。长期以来,我们对于经济落后的忧患意识较重,但对于环境保护落后、生态建设落后的忧患不够,对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内在关系和结构性矛盾认识不足,导致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受到威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把生态文明摆在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同等重要位置和高度,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渗透到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积极推进绿色消费,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关键是做强做大生态经济。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生态安全,并不是不要发展经济,而是要坚持科学发展,使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和谐共进,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鼓励发展低能耗、高环保型企业.同时,坚持生态资源和环境资源开发与建设并重,加强生态资源的补充和培育,进一步夯实生态经济的基础。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确保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虽然我国现在存在着很多环境问题,但是近年来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我坚信,当每一个国民都具备了生态文明的理念,当惩治污染的相关法律臻于完善并付诸实施,当污染者在社会中成为过街老鼠,我们山青水秀的大好河山一定会重现。

发展现代循环经济。发展现代循环经济就是实现国民绿色经济,解决经济增长和生态破坏之间矛盾的有效出路。现代的循环经济,包括从源头预防污染物产生,从消费降低废物排放,从处理增加利用效率等多个方面。这就要求改变传统工业生产中的“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高污染”,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充分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努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积极淘汰落后生产技术,通过优化产业结构特别是降低高耗能产业比重,实现结构节能。大力提倡生态科技,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增加对生态、环境的投入 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环保投资就达到GDP的2%,英国2.4%,日本1.8%- 2.9%,到1992年美国达到了2.5%,而中国到2005年才达到1.3%。“十一五”期间规划的投入比例是1.5%,中国生态、环境投入总量不足,加之有效投资率低和投资保障制度不完善,以致生态治理、环境保护目标难以实现。应当根据引进庇古税等有效的方法约束生态破坏行为,并增加环境治理的财政收入。用法律以及各种规章制度清晰的明确政府、企业、社会、公民对环境保护的责任、义务,并全方位增加对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的投资。

树立正确消费观,节能减排。人们需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杜绝浪费。这要求人类摒弃过度挥霍性消费的享乐主义,而主动以实用节约为原则进行适度消费,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资源的使用和环境的破坏都基于人类的欲望,因此以节俭满足基本生存需要为目标的适度消费必定能够大幅度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四、总结与感想

我国的生态状况十分严峻。人均森林面积和蓄积分别为世界的1/5和1/8,森林覆盖率居世界第130位。荒漠化土地面积已占国土总面积的27.9%,而且每年仍在不断增加。生态恶化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因素之一。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便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更无法为人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所以说建设生态文明任重而道远。

作为一名大学生,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环境保护意识的局面下,我们要努力学习生态文化,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提倡从我做起,倡导绿色消费,倡导低碳生活。同时也要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社会风尚。在学校我们要懂得生态文明建设大背景下个人的责任与义务,投身社会,我们更要为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贡献自己的热情与力量。建设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不是靠某个人或某些人可以完成的事,是需要我们全民参与的,只有我们一起行动,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才能建设文明的生态环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三篇: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走生态文明之路,已是当今世界的大趋势。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这是国家第一次把“生态文明”这个概念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规划之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以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义。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建设生态文明,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我认为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是要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在于提高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素养。因此,要大力加强生态文明观念的教育,运用各种宣传手段来传播绿色理念,广泛开展 “绿色社区”、“绿色乡镇”评比等活动,切实增强全民的生态忧患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近几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加速推进,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意识、环境意识逐步增强,要以此为契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绿化家园等活动,为生态文明建设拓宽新的空间、注入新的动力。

二是要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举措。一方面生态文明离不开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如果离开了经济发展,老百姓生活难以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就失去了基础。另一方面更要注重生态的保护,资源保护是利用的基础,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要积极探索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的一些新举措。具体工作中我认为要坚持

三个原则,处理好三对关系:一是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通过出台符合当地实际的优惠政策,不断拓宽造林绿化方式,特别要广泛吸纳各种民营资本放心大胆地从事造林营林。二是坚持环保优先的原则,把环境保护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大环保投入,健全长效机制,同时要提高环保准入门槛,从源头上控制和治理污染,不能以放低环保门槛作为招商引资的优惠条件。近年来各地纷纷制订出台产业发展导向,通过政策激励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这将保护生态环境。三是坚持节约优先的原则。把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使用作为未来发展的优先选择,这对于资源相对稀缺的发达地区来讲显得尤为重要,必须深入实施“亩产论英雄“,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等,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安全保障型的社会。

三是要努力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机制。保护自然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不仅需要人类的道德自觉,同时更需要建立一套长效机制。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强有力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和工作体系,明确阶段目标和指标体系,科学制定和严格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责任制。同时充分发挥人大监督、政协参政议政的职能作用,建立起权力监督、行政监督、媒体监督与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监督体系。二要加强资金保障,建立健全有效引导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财政政策,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完善“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公众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同时按照“谁破坏谁修复、谁受益谁补偿”原则,不断完善生态补

偿新机制。三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生态文明,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起生态文明观念。

第四篇: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儒家主张“天人合一”,其本质是肯定人与自然界的统一,肯定天地万物的内在价值,主张以仁爱之心对待自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中国道家提出“道法自然”,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皈依;强调人必须顺应自然,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

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1.建设生态文明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立足点和着力点。2.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3.建设生态文明是解决我国目前经济增长诸多问题的需求。一是资源短缺和浪费。二是生态环境恶化。

4.建设生态文明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体系的需要。

党的十七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写入了党代会的政治报告,标志着我们党对坚持文明发展道路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十八大”再次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写入党章,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现实路径,体现了我们党治国方略的发展完善,标志着我们党的治国方略与时俱进,取得了符合时代精神的历史性进步。生态文明建设与科学发展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托,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基本原则,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新时期,我国的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只有实现了生态良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有坚实的生态基础,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社会和谐才能得以实现。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也体现了我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决心。

思路和对策

1.加强生态道德教育,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大力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培育全民族的生态道德意识,提高人们的生态文化素养,从而促成公众由被动转化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保护问题。2.加强党和政府的生态执政建设。

3.加强政策和立法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结合我国实际,借鉴国外先进的发展模式和经验,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4.发展循环经济,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经济基础。

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以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重要条件的,其目的是使经济发展同人口增长、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适应,实现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相互协调中推动经济建设发展,并在发展的进程中带动人口、资源、问题的解决。把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综合协调,便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1.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共识。

2.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是我国对联合国等世界组织作出的承诺。

3.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

1. 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2. 制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规划

3. 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系。

第五篇:山区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走生态文明之路,已是当今世界的大趋势。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这是国家第一次把“生态文明”这个概念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规划之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以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义。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的经济,是真正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建设生态文明,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我认为需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是要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在于提高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素养。因此,要大力加强生态文明观念的教育,运用各种宣传手段来传播绿色理念,广泛开展 “绿色社区”、“绿色乡镇”评比等活动切实增强全民的生态忧患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近几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加速推进,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意识、环境意识逐步增强,要以此为契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绿化家园等活动,为生态文明建设拓宽新的空间、注入新的动力。

二是要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新举措。一方面生态文明离不开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如果离开了经济发展,老百姓生活难以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就失去了基础。另一方面更要注重生态的保护,资源保护是利用的基础,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要积极探索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的一些新举措,具体工作中我认为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生态环境保护与利

用的关系。保护是责任,科学利用促进发展也是责任。要牢固树立“环境既是资源、又是资本、更是资产”的理念,不能就保护论保护,要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度假产业,促进原生态农业、生态型工业、休闲旅游业(即一二三产)的统筹协调发展。

二是经济发展眼前与长远的关系。既要己发展的坚定不移发展总部经济,为当前经济快速发展创造条件;更要开拓创新发展实体经济,为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为经济发展的内生性增长创造造血功能,为促进就业、拉动镇域相关产业创造条件。所以总部经济和实体经济两手都要抓,两方面都要兼顾,不可偏颇。

三是资源禀赋劣势与优势的关系。山区的劣势在于受环境承载力的制约较为严重,但同时最大的优势也是生态环境。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推进,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冲击,良好的生态环境必将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因此稽东虽然地处相对偏远,但新鲜的空气和优美的环境正是宜居的青睐之地,以前阻碍山区发展的“穷山恶水”必将变成为山区带来财富的“青山绿水”。所以要立足山区实际,充分挖掘自身的生态和文化优势,变区域的劣势为发展的优势,这是我们稽东发展的基础、潜力和希望所在。

一是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通过出台符合当地实际的优惠政策,加快山地流转、发展林特基地,种植名树名木等,不断拓宽造林绿化方式,特别要广泛吸纳各种民营资本放心大胆地从事造林营林。二是坚持环保优先的原则,即要坚持以人为本,把环境保护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提高环保准入门槛,从源头上控制和治理污染。不能以放低环保门槛作为招商引资的优惠条件,必要时也只能牺牲一些发展速度。三是坚持节约优先的原则。把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使用作为未来发展的优先选择,重点是要把土地的节约利用、把发展高效低耗型产业和产品、把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和要求落到实处,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安全保障型的社会。

三是要努力构建生态文明的新机制。保护自然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不仅需要人类的道德自觉,同时更需要建立一套长效机制,如建立决策管理机制,即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分层实施;建立约束和激励机制;建立环保重大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建立目标责任考评制度和奖惩制度,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企业评优、资格认证的重要内容;建立执法监督机制,即要形成由人大、部门执法、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监督等构成的全方位的监督机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等等。此外、还应加强环境立法工作,尽快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从而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快速发展的良性循环。

下载浅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考试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考试 篇一: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考试答案--100分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考试答案 1(单选题).(4 分) 下列能源中,不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B )。 A......

    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 乌蒙论坛年第期■乌蒙笔谈现旅游收入亿元。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将更加凸现。建设生态文明是黔西县发挥后发优势的战......

    浅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浅谈我国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利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

    浅谈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浅谈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加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浅论我国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进程(小编整理)

    浅论我国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进程 二十世纪以来我国的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建设事业从无到有,由基础逐渐深入,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被置于越来越高的地位,不断发展完善。 生态文......

    试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2012年秋季《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写作 云南大学2012—2013学年上学期硕士研究生 政治理论课“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期末考核 姓名:李加兵 学号:12012000......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考试答案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考试答案 1(单选题).(4 分) 下列能源中,不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B )。 A. 风能、水能 B. 化石能源 C. 太阳能 D. 生物质能 2(单选题).(4 分) 对于......

    生态文明建设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可持续发展思想其基本内涵是实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保证人类的世代繁荣。三十年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