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总结报告

时间:2019-05-15 13:35: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总结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总结报告》。

第一篇: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总结报告

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总结报告

为推进落实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战略和行动计划,进一步落实我国领导人关于加强中国-东盟环境合作倡议,探索“一带一路”战略下区域环境合作内涵,深化扩展中国-东盟环保合作论坛框架下的政策对话交流,切实推动我国环保产业与技术的“走出去”,由中国环境保护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承办的“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环境可持续发展政策对话与研修”于2015年9月16-18日在广西南宁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也是第1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重要活动之一。

论坛邀请来自东盟成员国环境主管部门、东盟秘书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等有关国际组织、驻华机构及合作伙伴;中国环境保护部、财政部、国内有关省市的环保部门、广西区内各地市、县环境主管部门;企业、产业协会和研究机构共250余人出席,其中外宾58人,副部级领导2人,副厅级以上领导14人。本届论坛由环境可持续发展对话与研修、中国-东盟环保产业合作与发展交流圆桌会、中国环保产业与技术展示3部分组成,通过会议和展览相结合的创新形式,进一步推广中国和东盟国家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务实成效。现将论坛举办情况报告如下:

一、论坛基本情况

(一)环境可持续发展对话与研修

环境保护部国际合作司宋小智副司长、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蹇兴超副厅长、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邓超冰总工程师、东盟秘书处环境办公室安佩·哈娜库娜拉克主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亚太局伊莎贝尔·路易斯副主任出席开幕式并作主旨发言。

宋小智副司长在开幕致辞中表示,深化区域各国在环境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对话与交流,提高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宋小智副司长重点介绍中国在环境治理、污染物减排、生态和农村环境保护、环境法制建设四个方面的成果。宋小智副司长指出,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开放、包容与共赢的。中国政府一贯支持加强环境保护国际合作,在环保领域形成了一系列合作机制,中国-东盟环境合作就是其中之一。目前,双方正在协商制定《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战略(2016-2020)》。相信在新一期合作战略的指导下,中国与东盟未来的环境合作必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她希望双方抓住机遇,齐心协力共建“绿色海上丝绸之路”。

蹇兴超副厅长在致辞中表示,作为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重要桥梁与窗口,广西十分重视与东盟国家的合作,愿意与区域内各方开展更加全面、更加深入、更加务实的环境交流合作,共同探索和推动区域绿色发展转型。同时,蹇兴超副厅 长建议,未来要进一步发挥广西的区位优势,以省级合作推动国家合作,增进绿色环保管理经验交流,开启环保合作新渠道。

安佩•哈娜库娜拉克主任表示,环境合作是中国与东盟合作框架下的优先合作领域之一,双方环境合作已走过十年历程,未来应探索更有影响力的项目,开展更务实的合作。同时,安佩•哈娜库娜拉克主任代表东盟秘书处对中国政府的长期支持表示感谢,并表示本次活动有助于深化双方环境合作和提高区域各国环境可持续管理能力。

伊莎贝尔•路易斯副主任在致辞中表示,亚太地区拥有全球60%的人口,其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于全球发展至关重要。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在东盟国家已获得广泛响应,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亚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愿意继续支持中国-东盟环境合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

参会代表也积极就环境政策、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环境信息共享、环境影响评价、绿色贸易与投资等议题进行交流与探讨。此次活动,一方面,通过宣传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与环境保护领域的成就,加深东盟国家对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框架下的生态环保交流与合作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双方的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分享知识和经验,发掘未来合作潜力,进一步深化 和拓展中国-东盟环境合作。

(二)中国-东盟环保产业合作与发展交流圆桌会

会议以“助力中国-东盟环保产业合作——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为主题,来自中国财政部、东盟国家和东盟秘书处、各省市环保厅(局)代表与国内骨干企业及参展企业参加,通过主旨发言、专题报告、政策研究、分享实践经验等方式共同就各自关注的议题进行交流与座谈。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邓超冰总工程师出席会议,并做主旨发言。邓超冰总工程师表示广西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特别提出以发展生态经济为抓手,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切实加强广西生态文明建设,2015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召开全区生态经济工作会议,按照“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的基本思路,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生态经济发展壮大、资源环境约束性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生态环境质量位居全国前列的三大目标,突出抓好生态产业、生态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治理、生态城乡建设四大任务,大力实施生态经济十大重点工程,实现绿色化发展。同时,邓超冰总工程师强调为了加强国际合作特别是与东盟国家合作,广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率先迈出第一步。2015年5月,《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与越南高平省自然资源与环境厅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谅解备忘录》在越南正式签署,上述备忘录是中国与 周边国家探索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的一次有益尝试,也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省级环境保护部门之间成功签署的首个双边环境保护合作谅解备忘录。关于未来合作,邓超冰总工程师提出要充分利用广西区位优势,以拓展生态产业、发展生态经济为目标,调结构、促转型、稳增长、推合作的重要建议。

此次圆桌会紧紧围绕会议主题,以进一步开拓创新、积极探索、促进社会资本投资渠道为目的,一方面宣传我国与东盟国家环保产业合作成果,提升中国(尤其是广西)环保产品和技术在东盟国家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展示我国(特别是广西)环保产业发展,分享中国与东盟国家PPP模式发展历程和主要政策以及中国PPP模式下环保工程实践。

(三)中国环保产业与技术展示活动

在第1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会”)会展中心3号馆先进技术展区,设立以“推动产业合作,共谋„一带一路‟绿色商机”为主题的中国环保产业与技术展示专区。集中展示包括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介绍、广西环保及产业发展介绍、水污染防治领域相关企业及技术、固体(危险)废弃物处置领域相关企业及技术、企业合作联盟形象展示等5个方面内容。共有深圳市深港产学研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节能清洁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中关村智慧环境产业联盟、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

通过展览展示,一方面依托东博会大平台,宣传我国环 保产业成果,展示我国最新环保技术与产品及环保产业园区;另一方面,成为中国优秀环保技术、企业的自我展示平台,特别是支持广西骨干企业国际化,打造促进广西环保企业“走出去”的推广示范。

二、论坛主要成果

(一)抓住“一带一路”机遇,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广西与区域各国的环境合作与联系

2015年3月,中国政府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全面阐述中方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原则与内涵。其中,明确强调要加强生态环境合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此次论坛的举办,紧扣当前区域环境合作形势,分析“一带一路”与和持续发展的关系,提出在“一带一路”的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中,设施联通可使“一带一路”覆盖的国家和地区交通大为便利,从而节约运输成本,节约运输所需要的能源,给绿色可持续发展带来利好。会议还提出“一带一路”的建设,可使很多能源资源就地加工转换,比如很多项目可以向清洁能源方面倾斜,使用清洁能源,利于绿色环保等。会议认为,中国和东盟各国在数据和信息分享方面还应建立几个比较重要的机制,一是东盟环保报告的机制,二是东盟环保教育数据库,三是是东盟生物多样性信息分享的服务机制。通过一系列机制的建立,可以为中国和东盟国家共享环 境资源提供数据支持,以掌握目前各国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找到应对及解决方案。

此次会议,不仅积极探索“一带一路”框架下环境保护合作与建设的新思路与新路径,还进一步提高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携手解决能源和环境的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双方节能和环保意识的提升,增强区域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以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为政策导向,积极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环保产业与技术交流与合作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作为一种融资方式,是一种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创新机制。据统计,目前中国环保产业发展已经成为涵盖环保产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服务、环境友好产品、资源循环利用等多领域的综合产业体系。如何推动环保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有效运用PPP无疑是新的发展契机,因此对PPP的深入讨论,正是此次会议热点关注方向。会议指出,PPP可以起到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充分竞争,借助社会资本的创新能力来提升环保产业的活力,可以促进社会资本投资渠道,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会议达成多项共识,今后将提倡建设环保产业集聚区,开展中国-东盟信息平台建设,在信息共享平台上共享生态环保信息,寻找合作的切入点,同时着重打造环保产业和技术国际合作的示范基地建设,推进务实合作。

今后中国与东盟国家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合作:一是 加强经验分享,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和标准;二是加强技术创新及交流,通过项目实践探索环保领域的PPP合作最佳方式;三是探索建立多边或者双边产业合作中心,为PPP合作提供合作平台;四是加强政府引导,加大政策及资金等方面支持力度;五是重视专业公司与专业市场的对接,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三)创新论坛组织形式,会展结合,以会促展、以展促会,搭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新平台

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成功举办5届以来,在中国和东盟国家形成的影响力日益显现。为更好地开拓环保交流与合作,在此次论坛召开期间,首次举办中国环保产业与技术展示活动。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是一次加强中国-东盟合作的具体实践,通过展示我国新型实用的环保技术,进一步增进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环保产业与技术的沟通与了解,为参展企业推介技术、产品,寻求合作提供了交流平台。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泰国自然资源与环境部常务秘书卡森桑·赤纳瓦索等重要领导参观了展览。

此次模型及实物展示活动,成为论坛与东博会的共同亮点。广西国宏智鸿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展示的PVDF纳米合金膜组件,改进了传统膜的缺点,抗污染程度更高,膜组件的寿命延长。桂林正翰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现场演示离子交换纤维集成系统经过阴离子交换纤维、阳离子交换纤维、二级阴离子交换纤维三级过滤将浓茶中的酚类等色素有 效去除、脱色效果明显的方式推介技术,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业内人士前来参观、洽谈合作。通过展示,搭建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环保产业与技术领域合作的新平台,进一步显现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的品牌效应,取得积极成效并获得参观代表的一致好评。

三、未来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发挥广西对外合作的平台作用,以省际合作助推国家合作,强化广西参与区域国际合作的区位优势

为顺应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新形势与新要求,进一步提升广西环境保护国际合作能力建设水平,广西先后成立了广西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交流中心及中国-东盟环保中心广西办公室,今后应进一步强化广西在环保对外合作上的平台作用,促成更多国际合作项目、合作计划的落地与实施,推动广西参与到更多的区域合作中,促进广西环保合作向国际化、专业化发展。

(二)增进绿色环保管理经验交流,开启环保合作新渠道

广西与东盟国家合作基础良好并且前景广阔,未来应推动与东盟国家构建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平台与网络,促进建立区域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广西应充分发挥广西作为衔接“一带一路”重要门户的独特优势与战略地位,探讨与东盟国 家建立环境保护信息交流机制,寻求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跨境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更加务实的合作。

(三)积极谋划,出色筹备,继续做好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搭建环保国际合作平台,全力助推中国-东盟环保合作的深入

应继续发挥好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在构筑区域伙伴关系上的重要作用。通过中国、东盟环保产业相关部门、国际合作伙伴、国际组织和企业界的参与,并充分发挥广西在合作中的独特作用,在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建设中,抓住机遇,搭建并完善中国-东盟环保合作网络,深化合作伙伴之间的联系,调动各种有效资源,推动中国-东盟环保务实合作。

第二篇:【借鉴】中国东盟教育合作

中国—东盟博览会给力中国—东盟教育合作

文言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不断深入,中国与东盟合作领域不断扩展,各领域合作不断深化,双方对各方面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发展双方教育合作成为新热点。作为区域内唯一以中国—东盟自贸区为主题的展会,中国—东盟博览会围绕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举办教育服务展,力促双方教育合作。

教育合作借《服务贸易协议》发力

作为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已成为中国与东盟优先发展的重点合作领域之一,受到中国与东盟各国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在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积极推动下,特别是随着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的实施,双方教育合作步入快车道。

根据2007年1月签订的中国—东盟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从2007年4月开始,中国和东盟各国包括教育部门在内的60多个服务部门相互做出了高于WTO水平的市场开放承诺,进一步开放教育等领域的服务市场。《服务贸易协议》的实施为教育领域的服务贸易提供了更加优惠的市场准入条件,促进双方进一步拓展合作方式和贸易规模,使双方的教育消费者享受到更多地优质服务。

当前,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蓬勃发展,成效明显。其中,高等院校教育合作成为双方教育交流与合作的主渠道,学生流动则成为教育交流合作的中心,中国和东盟国家的教育领域分别形成了强劲的“东盟热”和“中国热”。截至目前,中国已经与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文莱、缅甸、老挝、柬埔寨、菲律宾签署了教育交流协议,与马来西亚、泰国签订了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服务贸易协议》实施以来,东盟来华留学生人数逐年递增,尤其是广西、云南等西南省区已成为东盟留学生聚集地。同时,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也利用通向欧美等国的“跳板”优势积极吸引中国留学生,日益受到中国留学生青睐。据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在东盟国家已经设立了35所孔子学院。

目前,东盟国家来华留学生已超过3万人,中国在东盟国家的留学人员超过7万人。其中,《服务贸易协议》实施当年中国赴东盟国家留学12487人。

业内人士指出,当越来越多中国学生加入出国留学大军时,留学费用相对低廉、生活习俗差异不大的东盟国家受到中国留学生的青睐。据了解,在东盟国家留学每年的费用在5至8万元人民币之间,仅为欧美留学费用的四分之一。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许多大学是与欧美国家的大学联办,其文凭得到世界普遍认可,也方便留学生将来到欧美国家继续深造。目前,中国在马来西亚留学生人数超过1万人,位居该国外籍留学生人数第二名;在泰国也有9000多人,比2001年增长近10倍,中国也因此已成为泰国最大的留学生源国。

深化教育合作空间广阔

虽然中国与东盟的教育合作已取得长足进步,但双方在该领域的合作依然有广阔的合作需求和提升空间。专家表示,随着双方各领域合作的不断推进,中国与东盟都急需熟悉对方国情和文化、熟悉自贸区知识、适应多领域合作需要的专门人才,高级技师、技术工人类的技术人才供不应求,加强与东盟各国的教育合作,已成为推动自贸区发展繁荣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据专家分析,进一步加强双方教育领域合作前景广阔。首先,中国与东盟国家文化背景、教育体系和发展阶段相似,近年来双方在经贸等多领域的合作也更加紧密,这为双方合作奠定了广泛基础。其次,中国与东盟教育领域互补性较强。当前,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教育资源分配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均衡,双方加强合作,将有利于区域教育资源重新分配及合理配置。而且,双方优势学科各有所长。如新加坡在港口物流、商务管理、信息、酒店管理、城市规划等学科,马来西亚在电子信息、软件开发等学科,泰国在工商管理、食品加工、会展、旅游酒店、语言培训等学科优势明显,而中国则在农业及其产业化、金属冶炼加工、机械制造、化工、建筑、水电、能源、中医、汉语言文化等学科力量雄厚,双方优势互补、互有吸引力。此外,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在双语教学、高等教育、职业培训、教育信息化以及办学条件等方面具有优势,在市场化、国际化运作方面也有比较成熟的经验,有利于中国引进先进的教材、师资、教学方法等教育资源、办学理念和管理经验,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和优化提高。再次,为增进双方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我国教育部设立了中国政府奖学金,资助东盟国家留学生到中国高等学校进行学习和研究。据了解,我国将在未来10年邀请来自东盟国家的1万名青年教师、学者、学生来华参加语言、文化、体育、艺术等交流活动,同时,向东盟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教育部还提出力争2020年实现东盟来华留学生和中国到东盟的留学生都达到10万人的“双10万学生流动计划”。

在双方教育合作不断发展的同时,各国对国际教育合作、职业培训、留学咨询等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长。专家表示,双方加强教育领域合作的优势,为双方开展教育领域的服务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从双方教育合作的成效和趋势来看,与东盟开展教育交流合作成本低、成功率高、收益大。特别是《服务贸易协定》实施后,教育服务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为双方合作提供了优惠的待遇和条件。当前,无论是到东盟合作办学,还是发展职业培训、留学咨询等服务都具有很大的商机。

博览会务实推动教育合作

围绕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中国—东盟博览会根据中国与东盟双方教育合作快速发展的趋势和进一步深化合作的需求,举办教育领域的一系列高层论坛和活动,并从第七届开始设教育服务展,为双方开展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供具体的平台和优质的服务。

7年来,中国—东盟博览会务实推动了双方的教育交流合作。中国—东盟博览会通过设立教育服务展,吸引了泰国川登喜皇家大学、印尼雅加达国立大学、泰国孔敬大学、越南河内经营与工艺大学、越南河内国家大学、越南顺化医药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中国和东盟的知名高等院校和教育机构参展,展示国际教育合作、职业培训、留学咨询等服务内容,并举办相关交流互动活动,为区域内教育机构和高等院校推介服务和成果,提升品牌影响力,以及加强合作提供了务实的平台。

中国—东盟博览会还在展会期间举办“中国—东盟人才资源开发合作论坛”、人才交流合作项目签约仪式等系列论坛和活动,推动建立了中国—东盟青少年培养基地等交流培训机制,在促进教育领域交流合作的同时,积聚更多领域合作资源和机制,为双方经贸合作持续快速稳定发展提供支持。

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负责人表示,为适应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人才发展需要和双方加强教育合作的需求,中国—东盟博览会将继续推动双方在教育等领域的合作。将于今年10月21~26日举办的第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将继续举办教育服务展,推进中国—东盟教育合作纵深发展,为自贸区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第三篇:中国―东盟就港口物流合作达成共识

中国―东盟就港口物流合作达成共识

为期四天的第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28日在南宁正式开幕,在当天的签约仪式上,共签订国内和国际投资合作项目各81个,总投资额分别为443.94亿元人民币和242.70亿元人民币。除了会议的主题港口合作外,中国和东盟还在农业、金融、电力等领域达成了共识。

港口物流是本届博览会主题

本届博览会将港口合作为主题。中国交通部部长李盛霖28日在中国―东盟港口发展与合作论坛上说,港口和海运已成为联系中国和东盟友好合作的重要载体,目前双边贸易额的一半以上是通过港口物流实现的。

中国―东盟港口发展与合作论坛29日闭幕。东盟秘书长王景荣宣读了《中国―东盟港口发展与合作联合声明》。这份名为“南宁共识”的联合声明包括7点共识,包括应尽快审议通过《中国―东盟交通合作规划》,并在即将召开的中国一东盟交通部长会议上签署《中国―东盟海运协定》;建立中国―东盟港口协调机制;鼓励在未来的《中国―东盟交通合作战略规划》下进行讨论在各次区域进行港口合作;鼓励支持各自企业积极参与对方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利用中国―东盟合作基金,促进人力资源开发、人员培训、技术与信息交流:拓展融资渠道,包括政府投资、国际金融组织和优惠贷款及其他金融机构资金支持,以多种合作方式,促进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在国际海事框架下加强港口国监督、海上安全、海上保安和海上环境保护领域的合作。劳务农业领域成为合作亮点

除港口合作外,本次大会还在劳务、农业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进展。28日,山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中心与新加坡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个能吸纳1 000人的劳务合作项目,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设立以来第一个签约的劳务输出项目。这项国际劳务合作项目的合作内容为食品加工、酒店管理、家政服务、电子及半导体等专业1000人的劳务合作。当天,中国广西农业企业龙头、净资产达130亿元人民币的广西农垦企业集团,也与东盟国家的多家企业和国内、港澳知名企业签约项目42个,签约项目总金额188.5亿元人民币,成为博览会上熠熠生辉的亮点。

建议扩大金融电力食品合作

在“第四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的金融专题论坛”上,与会嘉宾认为,金融稳定和安全是实现本地区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国银行副行长王永利指出,随着中国―东盟区域内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合作开发项目的增长,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大,因此金融业是中国与东盟服务贸易的重要内容。

在当天的“中国―东盟电力合作与发展论坛”上,中国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主席尤权指出,在区域经济趋于一体化的形势下,电力产业将对中国和东盟经济稳定发展提供支撑。中国和东盟各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存在着优势互补。一方面是世界一流的电力技术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市场另一方面是我国电力工业技术装备水平和制造能力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29日,中国―东盟质检部长会议上也决定,中国将与东盟构建起食品质量安全的“信息通道”。

专家指出,随着以上三个领域合作的深化,中国―东盟的贸易总量将继续扩大。

第四篇:中国—东盟合作1991-2011(全文)整理

中国—东盟合作:1991-2011(全文)

20年前,时任中国外长钱其琛应邀出席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第24届东盟外长会,开启了中国-东盟对话。20年来,在双方领导人的精心培育下,在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下,中国同东盟走过了一条睦邻友好和互利共赢的合作之路。

双方政治互信不断增强,从对话伙伴提升到战略伙伴。双方经贸合作成果显著,建成了自由贸易区,贸易和相互投资快速增长。双方建立了完善的对话合作机制,确定了11大重点合作领域,在20多个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各领域友好交流与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双方携手应对亚洲和国际金融危机、重大自然灾害和跨境传染病,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巩固了友谊,深化了合作。

中国-东盟全方位合作不仅有力促进了各自经济社会发展,给双方人民带来了巨大福祉,也为促进本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值此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之际,谨以此手册,追溯双方友好交往历史,展现务实合作成果,期待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一、政治、安全与地区事务

政治:

1991年7月,时任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钱其琛出席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办的第24届东盟外长会,标志着双方对话进程的开始。1996年,中国成为东盟全面对话伙伴。

1997年,双方合作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赢得东盟国家广泛赞誉。同年12月,首次中国-东盟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马来西亚举行。会议确定双方建立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2003年10月,第七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确定双方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同年,中国政府宣布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

中国高度重视并致力于发展深化同东盟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在东盟对话伙伴中,中国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第一个与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第一个明确支持《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第一个确定同东盟建立自贸区。

中国同东盟保持频繁高层交往,中国领导人出席了历届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2010年,双方副总理级以上高层互访达70余起。这些高层交往增进了互信,为双方关系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

中国同东盟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对话合作体制,包括领导人、部长、高官等各个层次。双方迄今已举行13次领导人会议以及三次特别领导人会议。双方还建立了外交、经济、交通、海关署长、总检察长、青年事务、卫生、电信、新闻、质检和打击跨国犯罪等十几个部长级会议机制。

2010年,在圆满完成第一份《落实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的行动计划(2005-1010)》基础上,双方制订了第二份战略伙伴关系行动计划(2011-2015)。

2011年,中国-东盟中心正式成立,成为促进双方经贸、教育、旅游、文化等领域交流合作的重要服务平台。

安全

中国与东盟在防务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向前发展,在中国-东盟、东盟地区论坛、东盟防长扩大会、10+3等框架下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中国在东盟地区论坛中倡导安全政策对话会,在东盟-中日韩框架内举办了武装部队救灾研讨会、非传统安全论坛等。2011年,中国同东盟举行了首次防长交流。

中国军事科学院分别于2008年、2009年举办了两届“中国与东盟高级防务学者对话”,就“军队现代化与地区互信”、“东亚地区安全形势与中国-东盟防务合作”话题进行交流。自2010年起,举办“中国与东盟防务与安全对话”,邀请双方防务政策官员与防务学者就地区防务与安全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

自1997年起,中国同东盟每两年举行一次打击跨国犯罪部长级会议。2004年,双方签署《关于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2010年续签。双方在打击贩毒、非法移民、海盗、恐怖主义、武器走私、洗钱、国际经济、网络犯罪等跨国犯罪方面进行了密切合作。

2004年以来,中国公安部先后举办禁毒执法、刑事技术、海上执法、案例研讨、出入境管理、网络犯罪侦查等各类培训、研修项目60余个,共邀请1500余名东盟成员国执法官员访华。其中,2006年至2011年,公安部举办五期东盟执法联络员项目,共有92名来自东盟成员国的执法官员在中国进行了为期1年的汉语和中国警务知识学习。

中国同东盟同舟共济,相互支持,合作应对了印度洋海啸、缅甸风灾、汶川地震、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等一系列重大自然灾害和传染性疾病。

地区事务

中国同东盟共同推动东亚合作进程,培育了开放包容、互利共赢、协商一致等区域合作理念。双方在东盟地区论坛、10+

3、东亚峰会等机制内进行了良好合作,推动发表了两份《东亚合作联合声明》,建立起区域外汇储备库,促进了东亚自贸区建设。在东亚合作进程中,中国始终坚定支持东盟的主导地位。

中国长期支持并积极参与东盟共同体建设和一体化进程。中国是最早任命驻东盟大使的国家之一,2011年在雅加达设立了东盟事务办公室,并将设立常驻东盟使团。

2002年11月,中国同东盟国家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显示了双方共同致力于加强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维护南海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决心。2011年7月,中国与东盟国家就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后续行动指针达成一致。

二、经贸、自贸区与博览会

经贸

中国-东盟双方贸易保持快速增长势头。1991年,双方贸易额仅为79.6亿美元。2010年,双边贸易额已达2927.8亿美元,规模扩大了37倍,年均增长率20%以上。2011年上半年,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25%,达到1711.2亿美元。中国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中国和东盟各国之间双向投资不断扩大,截至2011年6月底,累计相互投资额近800亿美元。近年来,中国对东盟的投资从无到有、由小到大,东盟已成为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重要目的地。在中方倡议下,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中国-东盟银行联合体相继成立,成为双方投融资合作的重要平台。

中国和东盟各国之间的经贸合作不断深化,由最初的单一货物贸易形式,到服务贸易、相互投资,再扩展到信息通讯、湄公河开发、交通、能源、文化、旅游等各个领域。东盟已成为中国第五大服务贸易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地。

中国-东盟自贸区

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最重要的举措和成果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中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

2000年11月,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设想,得到东盟各国领导人的积极响应。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在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贸区,并正式启动自贸区建设进程。

2004年1月1日,自贸区的先期成果--“早期收获计划”顺利实施。2004年11月,双方签署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并于2005年7月开始相互实施全面降税。2007年1月,双方签署了自贸区《服务贸易协议》。2009年签署《投资协议》。

2010年1月,中国-东盟自贸区如期全面建成。自贸区建立后,双方对超过90%的产品实行零关税。中国对东盟平均关税从9.8%降到0.1%,东盟六个老成员国对中国的平均关税从12.8%降到0.6%。关税水平大幅降低有力推动了双边贸易快速增长。

中国-东盟博览会

2003年10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七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倡议,从2004年起每年在中国广西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一倡议得到了各国领导人的普遍欢迎。

博览会由中国商务部和东盟10国经贸主管部门及东盟秘书处共同主办,以“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共享合作与发展机遇”为宗旨,内容涵盖商品贸易、投资合作和服务贸易。

博览会已成功举办八届,同期举办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共有42位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1500多位部长级贵宾出席了博览会。8年来共举办了200多个高层次会议和论坛及相关活动,共有31.6万名客商参会,贸易成交额116.9亿美元,签约国际合作项目投资额491.72亿美元,签约国内合作项目投资额4759.02亿元人民币。博览会已成为中国-东盟开展全方位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

三、科技、环保与知识产权

科技

1994年,中国-东盟科技合作联委会正式成立,由中国科技部和东盟科技委共同组成,截至目前共举行了六次会议。在科技联委会的指导下,双方在农业、生物、食品、能源、中医药、遥感、地震、海洋等领域实施了多个合作项目,包括: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国际科技合作论坛(2009)、太阳能系统技术与产品应用培训班(2009)、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2009)、太阳能开发利用国际科技合作论坛(2010)、中医药防治糖尿病技术交流、示范及推广应用培训班(2010)、农业新品种与种植业国际科技合作论坛(2010)等。

2005年以来,在历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举办了科技专题展。展览从东盟国家实际需求出发,结合中国在农业和高新技术方面的科技成果,展示了农村先进实用技术、高新技术成果和产品近3000项,技术交易金额逾40亿元。

2006年,科技部支持广西百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成中国-东盟农业合作示范区,成为中国与东盟开展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前沿阵地。2006年以来,百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每年举办面向东盟国家的亚热带果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国际培训班、中国-东盟现代农业发展论坛等科技交流活动,为东盟国家培训了一批农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2008年,中国-东盟科技合作与成果转化网建成并投入使用。网站设有符合中国与东盟用户需求的东盟资讯、展会信息、科技成果等14个特色信息栏目以及政策法规、企业与产品、东盟标准等8个专业数据库。目前,网站采集发布资讯2万余条,注册会员达4万人。

环境保护

现阶段,中国与东盟环境合作机制主要包括中国-东盟环境合作、东盟与中日韩环境部长会议、东亚环境部长会议。

2007年第十一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环境保护被列为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机制下第十一个重点合作领域。2009年,双方联合编制完成了《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战略(2009-2015)》。2011年5月,环境保护部正式成立了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

双方举行了中国-东盟环境政策对话研讨会、中国-东盟环境管理研讨会、中国-东盟环境标志和清洁生产研讨会、中国-东盟环境影响评价及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研讨会、中国-东盟环保合作战略国际研讨会、大湄公河流域国家高级官员环境管理(生态保护管理)研修班、中国-东盟绿色产业发展和合作研讨会、中国-东盟执法能力研讨班等交流活动。

知识产权

中国与东盟在知识产权领域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合作。2005年以来,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多次举办中国-东盟知识产权研讨会。2009年,双方签署了《中国-东盟知识产权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该备忘录有力推进了中国-东盟在知识产权领域的合作进程。

四、农业、减贫扶贫

农业

中国和东盟大多数国家有众多的农村人口和丰富的农业资源,农业在双方经济中都占有基础地位,加强农业合作是双方共同的战略决策。

2002年,中国同东盟签署《农业合作谅解备忘录》。备忘录将杂交水稻种植、水产养殖、生物工艺、农场产品和机械等方面列为中国与东盟在农业科技方面长期合作的重点。此外,中国与多数东盟国家签订了双边农业合作协定或谅解备忘录,加强了双边农业合作政策的制定和农业技术交流。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农业领域开展了一系列人力资源开发、技术交流合作项目。中国先后举办了几十个技术培训班,为东盟国家培养了一批农业科技人才。

中国同东盟在农作物品种和栽培技术等方面的合作不断取得进展。在动植物检疫检验、优势新品种、新技术开发、农村沼气建设、农业项目管理人力建设和农产品贸易等领域,中国全面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合作。

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区是中国向东盟国家促进农业经贸合作的重要形式。中国的许多农业技术和设备价廉物美,实用而且易于推广,深受东盟国家的欢迎。

近年来,中国倡议并实施了“中国-东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计划”、“中国-东盟农村发展推进计划”等,推动双方农业合作全面、持续、深入发展。

减贫扶贫

2007年至2010年,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同东盟国家及相关国际机构进行了密切合作,举办了四届中国-东盟社会发展与减贫论坛。

中国利用多种资金渠道,开办了12期针对东盟的扶贫政策与实践培训班,总共培训了200多名来自东盟或其他亚洲国家的代表。

中国与东盟国家政府部门、议会代表团等在减贫领域开展了双边交流访问活动,并连续三年派员参加东盟与中日韩农村发展与减贫高官会,大大拓展了中国在社会发展与减贫领域与东盟国家的交流对话,为推动务实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五、交通、信息通信

交通

(一)公路建设

昆曼公路起于昆明,经老挝至泰国曼谷,并与马来西亚、新加坡公路网相衔接,是联通中国与东南亚的大动脉。中国境内段已2009年全部改建为高等级公路或高速路。由中国、泰国政府和亚洲开发银行各出资3000万美元建设的老挝境内段2007年建成。2009年,中泰老三国政府签署跨湄公河大桥项目融资协议,大桥预计2012年竣工,届时将实现昆曼公路全线贯通。

2008年,中国援建柬埔寨7号国家公路通车,全长196公里。2009年,中国提供优惠出口买方信贷建设的印尼泗马大桥建成通车,全长5.4公里。

(二)铁路建设

中国积极支持并推进泛亚铁路建设。泛亚铁路东、中、西三个方案中国境内段的建设已纳入中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东线:新建玉溪至蒙自铁路已于2005年开工,计划2011年建成。蒙自至河口铁路已于2009年开工,计划2013年建成。中线:昆明至玉溪铁路扩能工程已于2010年开工,预计2014年完工。西线:昆明至广通铁路扩能工程已于2007年开工,计划2013年建成,广通至大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争取2011年开工,大理至瑞丽铁路已于2008年开工。

在大力开展国内建设的同时,中国也致力于支持泛亚铁路东、中、西三个方案境外段的建设,依据东盟各国的愿望,采用多种方式为东盟国家建设铁路提供协助。2010年,中国出资完成了柬埔寨境内巴登-斯诺尔缺失段可行性研究工作,2011年出资完成了老挝境内万象-磨憨缺失段、缅甸境内木姐-腊戍缺失段可行性研究工作。

(三)民航

2010年11月19日,中国与东盟正式签署了《中国-东盟航空运输协定》及其第一议定书。目前,中国已与东盟10个成员国签有双边航空运输协定,并以此为基础,初步建立了覆盖中国与东盟各国主要城市的航线网络,有效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人员往来和经济贸易。2010年,中方共有10家航空公司经营至东盟国家的直达航线,每周450个客班,13个货班。东盟方面,有18个航空公司经营至中国的航线,每周380个客班,19个货班。双方航班总量已达到每周862班。

(四)海运、海事和港口合作

双方于2007年签署《中国-东盟海运协定》,2008年建立海运磋商会议机制。

2005年,双方建立不定期海事磋商机制,2010年签署《中国-东盟海事磋商机制谅解备忘录》,将上述磋商机制升格为磋商机制。

2008年,双方建立了港口合作高官会机制,正在探讨建立中国-东盟港口服务网络。

(五)水路航道改善

2002年至2003年,中方出资500万美元帮助老挝和缅甸境内湄公河航道实施排障,大大提高河道安全可靠性,装载能力提高80%至100%,通航期由6-7个月提高至10-11个月。

信息通信

中国同东盟在信息通信领域已形成完善的合作机制。2006年至2011年,双方共举行了六届电信部长会议。

双方签署的重要合作文件包括《中国-东盟信息通信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国-东盟建立面向共同发展的信息通信领域伙伴关系北京宣言》、《中国-东盟电信监管理事会关于网络安全问题的合作框架》等。

中国-东盟电信周是双方信息通信合作的重要平台,2004年由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八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倡议举行。2005年以来共举办了三届,包括部长论坛、工商论坛、无线电频谱管理研讨会、信息通信展示等活动。此外,应东盟方邀请,中方于2006年起参加东盟电信监管理事会圆桌会议。

中方在2001年第五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中国将为东盟培训100名电信高官。2002年至2010年,双方共举办了27期人力资源开发项目,以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为东盟国家培训不同专业领域、不同类型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总数超过500名。

六、大湄公河次区域开发

GMS框架下合作

中国重视并积极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Great Mekong Subregion Economic Cooperation Program, 简称GMS)。中国国务院总理出席了全部三次GMS领导人会议。

中国参与的贸易与投资、交通、能源、电信、环境、农业、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等各领域合作续有进展。

中国倡议成立了GMS经济走廊论坛。2008年,首届会议在昆明举行,为推动走廊合作从交通领域逐步扩大至贸易和投资领域,推动经济走廊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并举办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走廊周、大湄公河次区域项目洽谈会等活动。

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GMS南北经济走廊中线(昆明-河内-海防)中国境内段407公里全部改造为高速公路。南北经济走廊东线(昆明-南宁-河内)公路通道全长380公里,中国境内179公里已建成高速公路。中国签署了《GMS便利货物及人员跨境运输协定》及其17个附件和3个议定书,内容涵盖人员跨境流动、过境安排、车辆标准、公路标识和信号等。

中国积极开展与GMS其他国家的电力联网和电力贸易,推动制订GMS电力发展总体规划。中方发起并部分投建的GMS信息高速公路第一阶段已于2008年3月完成。

自2005年开始,中国开始在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接壤的缅甸、老挝、越南等国跨境地区开展双边传染病防控合作项目。主要项目包括:中国-缅甸边境地区疟疾联防联控试点项目,中国-缅甸、中国-老挝、中国-越南边境地区艾滋病防控合作试点项目,中国-越南边境地区结核病防控合作项目等。

2008年以来,中国举办三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高层专题研讨会,就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和就业等进行交流,并在老挝和泰国建立了中老、中泰妇女培训中心,对当地妇女进行实用技术培训。

湄公河环境保护

2010年5月,中国环境保护部在北京举办了大湄公河流域国家高级官员环境管理(生态保护管理)研修班,来自大湄公河次区域的柬埔寨、缅甸、老挝和越南4个国家的21名高级环境官员参加了研修培训活动。研修活动采用授课与实地考察结合的形式,除了解中国环境保护领域政策和管理经验外,各国学员还相互交流环保和生态管理方面的经验。

湄公河影视宣传

2004年,中国中央电视台发起,并联合大湄公河次区域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五国国家电视台合作摄制大型纪录片《同饮一江水》。截至2008年4月,《同饮一江水》合作六国的30多家电视台以中、英、柬、老、缅、泰、越7种语言播出了该片。

七、文化、教育与旅游

文化

近20年来,中国与东盟通过部长级会议、论坛研讨、人员交流、举办艺术节和展览等形式,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的文化交流合作,有力增进了中国和东盟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尊重和欣赏。

2003年10月,中国文化部派团参加了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东盟与中日韩首届文化部长会议和高官会议,并在会议期间就中国-东盟文化合作初步交换了意见。2005年8月,双方签署《中国-东盟文化合作谅解备忘录》,成为中国与区域组织签署的第一个有关文化交流合作的官方文件。

自2006年以来,双方已成功举办了五届“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2011年,为庆祝双方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文化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在重庆举办了以“东盟文化周”为主要内容的第十二届亚洲艺术节。

教育

2008年以来,双方连续举办了四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近百所东盟国家高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驻华使馆,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盟秘书处、东盟大学网络、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等机构和近百所中国高校共计1600余人次先后与会,并参加了期间举办的大学校长论坛、教育行政官员研讨会、青少年夏令营等活动,共签署了130余份校际合作协议。

2010年8月,双方举办了首届“中国-东盟教育部长圆桌会议”。会议通过《中国-东盟教育部长圆桌会议贵阳声明》,一致同意将继续创新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合作机制,建立高层磋商机制,积极落实2020年东盟来华留学生和中国到东盟留学生均达到10万人的“双十万计划”。中国-东盟教育部长圆桌会议是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在教育领域举办的最高级别国际会议,标志着中国-东盟教育合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为不断促进中国-东盟教育交流,自2005年起中国逐年大幅增加向东盟10国提供的政府奖学金名额,2008年以来,每年奖学金数量递增50%。2010年,中国为东盟国家提供的政府奖学金数量达到了3337人,比2005年增长了329%。目前,在华学习的东盟留学生总数约为5万人,中国在东盟各类留学人员已达到7万人。

中国一贯重视在中国高校中开设东盟语言教学和东盟研究。目前,中国已有几十所高校开设了东盟国家语言教学专业,学习东盟国家语言的中国学生越来越多。中国多所高校如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贵州大学、云南大学等均开设了东盟研究中心、东盟国别研究中心等,与东盟高校间的研究学术交流日益紧密。中国积极在东盟国家推广汉语教学。目前,东盟国家开设有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共有孔子学院28所,孔子课堂14个。

2008年起,中国在对外人力资源培训规划中首次设立了一年制全英文授课的硕士项目--“发展中国家硕士(MPA)项目”,委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承办,旨在培训发展中国家高级行政官员。自2008年至2010年,共招收东盟国家17名高级官员参加了该项目培训。

多年来,中国通过援外培训班、亚专资项目等组织我高校举办针对东盟国家的系列短期培训班和学术交流活动,如现代远程教育研修班、教育行政官员研讨班、东盟与中日韩青年汉学家交流研讨班、亚洲区域中医药教育高级师资研修班、中国-东盟环境教育论坛、中国-东盟人文学术研讨会、中国-东盟应对就业难题的职业教育国际论坛等,广泛邀请东盟学者来华。每年来华东盟教师、学生逾千人次。

旅游

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推动下,中国与东盟的旅游业发展迅速。中国与东盟各国互为重要的旅游客源地,目前,越南、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已位居中国居民出境旅游目的地的前10位,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等东盟国家一直稳居中国入境旅游的15大客源国之列,达到了以旅游促友好的目标。

八、卫生、质检与海关

卫生

2003年非典型性肺炎爆发,双方在应对非典疫情中开始在卫生领域的正式合作。目前中国同东盟建立了卫生部长会议、高官会议机制,取得丰富的合作成果。

首届中国-东盟卫生部长会议于2006年6月在缅甸仰光举行。此次会议确定中国-东盟卫生部长会议每两年举办一次,在部长会议之前举行高官会议。中国与东盟国家也确立了卫生领域的国家联络人。迄今已举行三届中国-东盟卫生部长会议。

--传染病防控

2006年10月,在北京举办中国-东盟艾滋病实验室网络培训班,为东盟培训艾滋病实验室网络技术人员20人。2006年11月,在北京举办中国-东盟传统医药防治艾滋病研讨会。

2007年,卫生部在北京举办了中国-东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进展研讨会。2007年10月至11月,在北京举办两期人禽流感实验室诊断技术培训班,培训了东盟9国共18名人禽流感实验室诊断技术人员。

2008年6月起,东盟与中日韩传染病信息通报网站正式开通,实现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新发传染病领域的疫情信息共享,促进各国传染病控制工作更好开展。

2009年5月,东盟与中日韩应对甲型H1N1流感卫生部部长特别会议在泰国曼谷召开。在此次会议上,中方提出由中国为东盟国家培训甲型H1N1流感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并向东盟国家提供用于科学研究的诊断参考试剂。

--传统医药合作

2008年10月,在北京举办中国-东盟传统医药规范化实践研讨会。2010年8月,在北京举办中国-东盟中医优势与传统医药发展研讨会。2011年,中方组织了中医保健东盟行活动。

--口腔医学合作

2008年11月,中国-东盟口腔医学交流论坛在南宁举办,为中国以及东盟各国开展口腔医学教育、学术交流、专业培训等方面的合作搭建了平台。

质检

2007年10月,中国与东盟举行了以“加强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合作,保护消费者权益”为主题的“第一届中国-东盟质检部长会议”,标志着中国东盟质检部长磋商级机制正式建立。会议发表了旨在加强食品安全合作的《联合声明》。

根据中国-东盟《关于加强卫生与植物卫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SPS备忘录),以“加强动植物检验检疫合作,防范外来有害生物跨境传播”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东盟质检部长会议在柬埔寨召开。

2009年,双方签署了中国-东盟政府间《关于加强标准、技术法规与合格评定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TBT备忘录),以“产品质量和安全”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东盟质检部长会议于2011年10月举行。

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在与东盟各国进行质检合作的同时,也积极为东盟国家开展质检领域人力资源培训,已完成的有关培训项目包括:“中国-东盟出入境检验检疫官员研讨会”、“中国-东盟SPS合作协调员研修班”、“中国-东盟防止禽流感跨境传播研讨班”等。

海关

中国和东盟在2003年正式启动了海关领域合作。双方建立了定期署级磋商机制和专家级海关协调委员会磋商机制。截至2011年,中国-东盟海关署长磋商会共举行了9次。

截至2006年1月,中国与东盟海关专家委员会磋商会共召开了6次,共提出海关合作9个优先领域。2007年,东盟专家委员会更名为东盟海关协调委员会,当年12月,中国与东盟海关协调委员会第一次磋商召开,截至2011年,共召开了6次中国与东盟海关协调委员会磋商会。

中国海关连续6年为东盟成员国海关举办了6期不同专题的研讨会,近200名东盟海关官员参加。

中国海关计划于2011年至2013年通过举办6期“加快越老柬缅国家海关改革及现代化建设”项目培训班(2期/年),帮助四国海关加快改革及现代化发展步伐。

九、新闻、民间友好

新闻

中国-东盟新闻部长会议是双方新闻合作的重要形式,首届会议于2007年5月在雅加达举行,标志着中国与东盟新闻合作机制的建立。2010年9月,第二届“中国与东盟新闻部长会议”在北京成功举行,签署了《中国-东盟新闻合作谅解备忘录》。2002年至2010年,中国《人民日报》社主办了四届“中国-东盟媒体合作高层研讨会”。

2007年1月,为纪念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在中国-东盟合作基金支持下,中方与东盟秘书处合作编辑出版了《中国-东盟民间故事集》。

广播电视

中国与东盟在广播影视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交流合作,尤其自2003年双方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广播影视领域的合作呈现出多层面、多渠道、多样化的特点,为加深相互了解、巩固传统友谊、促进地区和平繁荣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近年来,中国国家广电总局举办了一系列针对东盟国家的论坛和研讨活动。2008年4月,举办了中国-东盟广播电视高峰论坛,通过《北京声明》,为开展双方广电领域的交流合作拟定了规划。2009年10月,举办中国-东盟电视交流论坛及节目展映活动,推动双方电视领域的交流与联合制作。

双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节目交流和联合采访活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调频节目在老挝、柬埔寨、印尼等东盟国家落地。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和英语新闻频道也已通过无线、卫星和有线方式进入东盟10国。新加坡亚洲新闻台国际频道、马来西亚天映频道已在中国部分地区落地。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开设《今日亚洲》栏目,已与柬埔寨、越南、泰国、印尼、缅甸、新加坡、老挝等国签订了《新闻交换协议》,成为与东盟国家互通信息的窗口。

2007年4月-6月,国际广播电台组织中国媒体开展了历时50多天,行程2万多公里的“中国-东盟合作之旅”大型联合采访活动,节目受到听众好评。东盟国家应邀或主动派摄制组来中国拍摄纪录片、影视和专题节目的数量不断上升。据不完全统计,仅中华广播影视交流协会一家机构,从2006年至今就接待来自东盟国家的15个摄制组来华拍摄。

近年来,中国国家广电总局举办3期专门针对东盟地区的技术和新闻人员培训项目,共培训东盟国家广播电视技术和采编人员251人次。除培训项目外,中国也积极参与东盟国家广播电视系统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工程。

目前中国广播影视产品在东南亚国家已具有一定影响力。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中国电视节目出口东盟十国的时长约占中国出口总量的1/2。中国进口的国外电视剧中,来自东盟国家的作品约占总量1/3。东盟国家已经成为中国影视服务贸易进出口的重要市场。

青年交流

中国-东盟青年事务部长会议已举办三届,是双方青年交流合作的重要机制。中国先后举办了五届中国-东盟青年营和五届中国-东盟青年企业家论坛及交流活动。中国自2002年起举办四期东盟青年干部培训班,为东盟10国培训青年干部175人。中国全国青联与泰国社会发展与人类安全部合作,每年举办澜沧江-湄公河青年友好交流项目。

自2005年起,教育部每年举办中国与东盟学生夏令营或冬令营、汉语桥等青少年交流活动,鼓励边疆省份高校与东盟广泛开展青少年交流活动,每年来华交流的东盟国家青少年近千人。

中国自2000年起每年于越南举办“中越青年友好会见”活动。中国与菲律宾、泰国、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缅甸保持频繁双边青年交流活动。

妇女

2007年中国-东盟妇女培训中心在广西妇联挂牌成立。2008年与2009年,中国妇联利用中国-东盟妇女培训中心为老挝和缅甸的高级妇女干部开展培训,到目前为止,共有40余人参加。此外,中国妇联还在老挝与泰国建立了中老、中泰妇女培训中心,对当地妇女实行实用技术培训。

中国-东盟协会

中国-东盟协会自2004年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对东盟国家的民间友好工作,每年在中国和东盟国家举办中国-东盟友好组织大会。2006年,中国-东盟协会发起举办了“中国-东盟友好之旅”大型活动。

2008年,中国-东盟协会举办了“友好光明行”活动,组织由同仁医院眼科专家组成的医疗组赴东盟国家免费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2009年,中国-东盟协会与越南友好组织联合会联合在广西防城港市和越南芒街跨国举办了“2009中越边民友好大联欢”活动。

十、展望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国和东盟国家前途命运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强双方的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符合谋和平、求发展、促合作的时代要求,是双方共同的战略选择。

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永远做东盟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中国将坚定不移地支持东盟欠发达国家加速实现发展目标,坚定不移地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坚定不移地支持东盟在东亚合作中的主导地位。

中国愿继续与东盟保持密切高层交往,提升同东盟的全方位合作水平。中国愿同东盟共同全面落实自贸区各项协议,不断提升自贸区建设水平,增进民间中小企业对自贸区的了解和利用,努力实现2015年双方贸易额5000亿美元的目标,将中国-东盟自贸区打造成发展中国家间自贸区的典范。

中国愿与东盟全面落实第二份五年行动计划,大力拓展在互联互通、农业、科技、卫生、环保、能源、金融等领域的合作。中方将继续支持落实《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中国-东盟交通合作战略规划》等重要文件。在建设陆路和航空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同东盟方面积极探讨海上互联互通,使其成为中国-东盟合作的新亮点。

中国愿进一步加强与东盟的社会人文交流,同东盟共同促进旅游、教育、文化、媒体、青年等领域交流,利用中国-东盟中心、教育交流周、青年营等平台,不断增进民间了解和友谊,努力实现2015年双向人员往来1500万人次的目标,使双方民众成为中国-东盟关系的坚定支持者、积极建设者和真正受益者。

中国和东盟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同东盟的政治关系将更加牢固,经贸联系将更加紧密,合作领域将更加宽广,睦邻友好将更加深入人心。中国-东盟关系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第五篇:习近平就中国-东盟合作提四点建议

习近平就中国-东盟合作提四点建议

国家副主席习近平21日在广西南宁出席第九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暨2012中国—东盟自贸区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推进深度合作,共同实现持续发展》的致辞。

在致辞中,习近平指出,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欧债危机持续发酵,面临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亚洲地区虽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总体仍保持较快发展势头。中国同东盟作为友好近邻和战略伙伴,应该审时度势、顺势而为,携手推进深度合作,共同赢得持续发展。习近平就继续深化中国—东盟合作提出四点建议:

第一,更大力度提升自贸区建设水平。涵盖19亿人口的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不到3年,为深化以东盟为中心的区域一体化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希望双方继续落实和完善自贸区各项协议,进一步提高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到2015年如期实现双方贸易额达到5000亿美元的目标。要以今年开展的中国-东盟科技合作年为契机,加强自贸区框架下的经济技术合作,促进政策宣传和能力建设,提高优惠政策利用率。继续深化产业合作,优化区域资源配臵,秉持开放包容、平等互利原则,扩大自贸区覆盖范围。中方已在广西南宁、浙江义乌等地建立了中国—东盟商品交易中心,东盟各国企业可充分利用这些新平台,加强产品宣传推广,以便在中国市场赢得更大份额。

第二,更大力度深化双向投资合作。本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将继续把“引进来”同“走进去”结合起来,引导中国企业有序到境外投资,积极开展有利于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和人民生活的项目合作。东盟国家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首选地之一,也是中国吸引外资的重要来源地。近年来,中国企业对东盟的投资快速增长,投资领域已从传统的建筑行业和工程承包的新能源、制造业、商业服务等领域拓展。中国还将结合在东盟国家建立经贸合作区的举措,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中国企业扩大对东盟国家投资。同时,中国也一如既往欢迎东盟各国企业到中国投资兴业,特别是到充满发展潜力的中西部地区开展互利合作。

第三,更大力度推进互联互通建设。实现东盟内部以及中国-东盟的互联互通,是深化经贸合作和人员往来的重要基础,是促进城内经济融合、提升地区竞争力的战略举措,有利于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中国愿同东盟开展全方位、深层次、战略性的互联互通。目前,中国-东盟互联互通中方委员会正在积极筹建中,并将同东盟国家的陆上通道建设,构筑双方海上互联互通网络,开拓港口、海运物流和临港产业等领域合作。

第四,更大力度促进社会人文交流。睦邻友好的深厚基础在民间。要充分发挥中国-东盟中心、民间友好组织大会、教育交流周等机构合平台作用,促进文化、教育、旅游、青年等各领域友好交流,增进双方人民了解和友谊。探讨建立旅游合作新平台,实现到2015年双方人员往来1500万人次的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年友好交流活动。中方倡议建立中国-东盟学生联谊会,双方要积极落实2020年把互派留学生规模扩大到10万人的“双十万计划”,让更多青年参与到地区合作交流中,使中国-东盟睦邻友好薪火相传。

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自2004年起已连续举办8届,累计有42位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1500多位部长及贵宾出席。30多万名客商踊跃参会。

中国和东盟的贸易额已从建立对华关系之初的70亿美元,跃升至2011年的3628亿美元,年均增长20%以上。

下载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总结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总结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九周“中国-东盟博览会,关注环保合作”

    第九周“中国-东盟博览会,关注环保合作” 政治学习总结 班级:11旅游管理职师班 时间:2011年10月26日 地点:文星楼前草坪 主题:“中国-东盟博览会,关注环保合作” 形式:户外活动,讨论......

    在中国-东盟港口发展与合作论坛鸡尾酒会上的祝酒词(共5篇)

    在中国-东盟港口发展与合作论坛鸡尾酒会上的祝酒词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晚上好!金秋十月是丰收的时节,八桂大地喜迎宾客,绿城南宁山歌成海。今晚,在美丽迷人的南湖湖......

    《中国中东企业家合作论坛》征稿启事)

    《中国中东企业家合作论坛》征稿启事平台 这是中国与中东合作的论坛 这是政府与企业互动的论坛 这是资源与资本对接的论坛 这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论坛 这是企业家合作共赢的......

    中国东盟法学家联谊会暨中国东盟法律论坛在南宁举行

    中国—东盟法学家联谊会暨中国—东盟法律论坛在南宁举行 管理员 发表于: 2017-12-08 10:27 点击:29 2017年12月5日至6日,主题为“深化法治交流合作,共建共享‘一带一路’”的......

    首届中国-东盟企业家论坛·2017正和岛新年论坛(5篇)

    http://www.xiexiebang.com 首届中国-东盟企业家论坛·2017正和岛新年论坛 会议通知 Meeting notice 21世纪是中国崛起的伟大世纪,企业家的历史责任与担当从未有过如此荣......

    中国-东盟博览会邀请函

    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邀请函 主办单位: 组展单位: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南宁市百斯嘉会展有限公司 地点: 中国广西南宁国际会展中心(设国际标准展位4000个) 主会场:南宁国际会展......

    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发展

    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发展 [摘要]:自2002年中国与东盟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日本与新加坡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之后,以自由贸易区为主要形式的东亚地区贸易自由化进程并不顺利。在深入探......

    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式

    历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式盛况 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式是中国和东盟各国政要出席的一个重大仪式。 隆重大气的仪式富于文化内涵,新颖形象地体现博览会“友谊、合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