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工作总结的几点体会

时间:2019-05-15 13:30: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撰写工作总结的几点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撰写工作总结的几点体会》。

第一篇:撰写工作总结的几点体会

撰写工作总结的几点体会

工作总结是各个单位,各个层次,各个岗位最常用的一种重要文体。总结是提高认识,增长才干,搞好工作的关键环节,是学会开拓工作的重要途径。“打一仗进一步”,“吃一堑长一智”,毛泽东曾经形象的说:“他是靠总结吃饭的”,足见工作总结对指导实践的重要性。写好总结对提高把握全局能力,谋划设计能力和理性思考能力都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我在部队工作十二年,每年的年终总结、阶段性任务总结都写了很多次。虽然说撰写工作总结没有定例,但有其基本的特点和规范。我的体会有以下四点:

一是要把面临的形势和特点讲清楚。对一个阶段或一个年度的工作进行总结都必须进行一下全方位的审视,就一年的工作上级和领导的指示要求是什么?影响工作任务的环境因素有哪些?不利条件和有利条件是什么都要理清楚,因为这是完成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二是要把突出的成绩和经验总结好。一件事情的成功有很多的因素来决定,我们要把支撑这项工作或这件事情成功最本质的东西,最重要、最核心的,主观能动的做法总结出来,发现事物的本质规律,对表扬先进、鼓舞士气、增强信心、指导今后的工作都将产生重要影响。透过现象看本质,也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抽象过程。要透过大量丰富的现象总结出值得发扬的东西。

三是要把主要的教训和启示找准确。俗话说:“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找准问题,从教训中总结出有益的启示,这是总结的价值所在,也就是要“不吃糊涂亏,不占糊涂便宜”。找问题就是要追究问题表面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这样才能总结出带有共性的启示,并以之指导下一步的工作实践。对完成工作的整个进程进行反复琢磨,在思想认识、组织领导、工作实施和各种保障等各个方面都进行反思,形成共识。

四是要把工作的思路和任务理明白。思路就是目标,就是方向,就是导向,体现一个人的思想和水平,决定一个单位的出路和走向。理出了大思路,就能绕一思想、凝聚力量,牵引着大家向目标迈进。这就是说,我们在研究年终工作总结和新年度工作计划,以及抓单位倾向性问题等方面,都要拿出具体的措施和办法。

第二篇:统计分析的撰写与体会

统计分析的撰写与体会

大家都知道,写好统计分析对统计工作者来说非常重要。下面,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谈谈个人在这方面的一些认识和体会,供大家参考。主要回答三个问题:为什么写(统计分析)、(统计分析)写什么和怎样写(统计分析)。

一、统计分析概论

1.统计分析的概念(什么是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是以统计资料为依据,以统计方法为手段,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去认识事物的一种分析研究活动,是统计工作的最后阶段,是充分发挥统计职能作用的高级阶段。

2.统计分析的特点

(1)以统计资料为依据。统计最基本的特点是以数字为语言,用数字说话。因此,统计分析必然以统计资料为依据,从大量的数据入手,通过深入研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形成观点,总结经验教训,提出对策建议。这是统计分析最基本的特点。

(2)以统计方法为手段。统计分析要通过大量的、散乱的数据去观察事物的整体,了解事物的全貌,要透过事物的数量去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就必须使用各种科学的统计方法。比较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有分组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时间数列与动态分析法、指数与因素分析法、相关与回归分析法、抽样推断法、综合评价分析法及各种预测方法等。

— 1 —(3)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统计研究事物的量的目的在于进一步认识事物的质和事物运动的规律。‚定性—定量—定性‛,是统计分析的公式。因此,统计分析必须是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数字与情况相结合,绝不应当是数字的堆积和统计表格的汇集。除了必要的数据外,还要有与数字相关的业务情况。要以专业理论、技术知识和有关政策法规为指导,将统计信息文字化、理论化、政策化、通俗化,使不熟悉统计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公众能从数字、图表和曲线中看到事物的质及其运动的规律。

(4)是统计工作的最后阶段。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后一阶段以前一阶段的为基础,是前一阶段工作的延续。统计分析是统计工作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最终出成果的阶段。

(5)是发挥统计职能作用的高级阶段。统计有三大职能:信息、咨询、监督。虽然统计调查、统计整理也发挥统计职能,但更多、更深层次的发挥统计职能作用还是要靠统计分析。

也有的把统计分析的特点归之为:数量性、实用性、准确性、时效性和通俗性。

3.统计分析的(为什么写)

(1)为领导决策提供基础依据(宏观)。制定规划和政策,以及规划和政策的执行情况;准确判断形势,采取有效措施,工作目标检验等,都离不开相应的统计分析。

(2)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的有效方法(微观)。通过市场— 2 — 调查、生产经营状况和质量分析等,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水平。

(3)为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提供信息渠道。通过新闻发布、统计公报、统计分析产品,满足社会公众的知情权,为公民参政议政提供必要的统计信息。

(4)是改进统计工作、提高统计地位的主要手段。一方面,使用数字方知其不足,指标合适不合适,数字准确不准确、可靠不可靠,只有用了才知道。同时,更重要是,可以借助于此、也主要凭此来提高统计工作的社会影响和社会地位,拓展个人能力,引起领导重视。

4.统计分析的种类

站在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类。如按时间,可分为静者和动态、定期和不定期分析报告;按专业(行业),可分为综合、工业、农业、投资、贸易、价格等分析报告;按资料来源,可分为调查、综合、预测统计分析报告;按认识程度和时间序列,可分为状态、规律、预测统计分析报告,等等。但更多的,还是使用以下分类。

(1)进度监测性统计分析报告。以定期统计数据为主要依据,辅以其他必要的统计调查资料,对被研究对象(宏、微观)的发展动态进行分析的一种统计分析报告。其特点是进度性、时效性和规范性(具体地说,就是反映基本情况,分析主要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或预测未来趋势)。

(2)全面综合性统计分析报告。这是从社会生产全过程或者

— 3 — 是站在宏观的角度分析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的平衡关系的一种分析报告。其特点是全面性、系统性、客观性。也就是说,此类报告要运用系统的统计指标体系,站在全局角度,客观分析研究对象的总体特征,做出总体评价,得出总体结论。

(3)单个专题性统计分析报告。这是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某一方面或某一个问题,进行专门调查或深入研究而形成的一种统计分析报告,它的重要作用是领导制定某项政策,或是解决某个问题提供参考和依据。其特点是选题具有灵活性(作者根据自己对某一社会经济现象的认识以及社会需要,自行选题,灵活广泛)、内容具有单一性(只针对某一现象或某一问题)、分析具有深入性(要深入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规律及其内在联系,不能蜻蜓点水,泛泛而谈)。

综合性和专题性分析报告的关系,如同总体和总体单位的关系,可以转化,并不是绝对的。

(4)未来预测性统计分析报告。这种报告就是在分析过去和现在的大量准确的统计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统计预测方法,对社会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较为合理的判断和数量预测,为科学决策提供方向性的参考意见。这种报告的特点是预见性(展示前景)、运算性(有较多的数学运算)、论证性(以大量数据和历史事实为依据,以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二、统计分析的一般步骤和相关要求

主要包括选题、取材、写作三个阶段和选择题目、拟定提纲、— 4 — 收集资料、加工整理、立论构章、执笔成文、修改定稿七个环节,前两个阶段分别一对二对应前四个环节,后一个阶段对应后三个环节。但这只是一般的步骤,实际在写统计分析的时候,可能缺少其中的一个或几个环节,也可能相互间交叉进行,或来回调整,并不是绝对的。

(一)选题(写什么)1.选择题目。(1)选题的要求

①选题要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做到有的放矢,及时分析,不能为写而写,言无重点;也不能时过境迁,雨后送伞,丧失时效。

②选题要抓住热点、重点和难点。围绕社会关注的热点、领导工作的重点、当前任务的难点来做文章。

③选题要兼顾效用性和可行性。即分析的东西要有意义,对领导或其他读者要有参考价值;同时,还要考虑到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分析能力,尽量先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内选题,然后再逐步拓展。

(2)选题的来源。

①‚以销定产‛——上级领导布臵或其他单位委托的分析任务(指定产品)。

②‚定产定销‛——自身的工作要求(常规产品)。

③‚自产自销‛——自己的兴趣所向和心得体会(特色产品)。(3)选题的误区

— 5 — ①凭兴趣、想当然。不问社会需求,往往无的放矢。②随大流、赶浪头。人言亦言,人为我为,不结合实际,不分析特点。虽然不同的人、不同的地方可以写同样的题目,但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

③眼高手低、不切实际。题目虽好,但环境条件、自身能力不能匹配,也不宜动笔。

2.拟定提纲

对整个分析的内容和结构进行初步构思,包括资料来源和整理方法等。主要有:

(1)确定主题思想。即本课题要分析研究和解决的主要问题。这是统计分析首先要确定的,而且确定之后一般是不宜改动的。

(2)安排篇章结构。即分析报告准备分哪几个部分,逻辑顺序如何排列。但这只是初步安排,随着研究的深入,篇章结构是可作调整的。

(3)选择资料来源。包括所需资料的名目、来源和收集资料的方法;采用哪些分组标志,使用何种分组构成,分多少组;需要计算哪些分析指标和设计分析表格等。

(二)取材 1.搜集资料

(1)搜集资料的意义。统计分析所需的资料是指用来提炼和表现主题的各种统计数据和相关的文字材料。事实胜于雄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资料是说明情况的依据,是形成和支撑观点和— 6 — 论据,是一篇文章的‚血肉‛。缺乏资料的统计分析,必然形如骷髅,没有生命力,不会给人好的印象,不能产生好的影响。因此,必须认真做好收集资料的工作。

统计分析必须充分占有资料,要围绕主题尽量博采广集。材料用时方恨少,要有‚以十当一‛的准备。资料越多,感性知识越丰富,对事物的认识就越全面。资料越多,筛选的余地就越大,就能从中寻找出最有价值的资料作为有力的论据。资料越多,还可最大限地减少以至消除临时填空补缺的调查,有利于统计分析的顺利进行。当然也是越多越好,也需要成本效率方面的考虑。

(2)资料的种类。

①与主题相关的统计报表、统计台帐、统计年鉴、专题统计汇编。

②相关的计划(规划)、财务和业务技术资料。

③以往的调查研究报告、经验总结、情况介绍、群众反映等文字资料和亲自从事调查的感观记录。

④供参照对比的国内外同类事物的资料。

⑤相关科学原理、基本概念和事物发展规律的书籍报刊。(3)搜集资料应注意的问题。

①‚偏听则暗,兼听则明‛。收集资料时一定要材料都要看,防止片面性,防止误入‚材料陷阱‛。

②搜集资料也要注意利用现有资料和深入实际调查相结合。现有资料必要时也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亲自收集第一手资料。

— 7 — ③‚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收集资料还要重视平时的积累。对于和自己工作相关的事物、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要勤于学习,勤作记录(输入电脑、报刊剪辑、笔记摘录等),做到‚有闻必记‛,‚有见必录‛,‚有资料便抄‛,‚有心得便写‛。‚蓄之既久,其发必速‛,资料积累丰厚了,不仅会催生写作的‚灵感‛,还会在你需要某种资料时给你一个‚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意外惊喜。

2.资料的加工整理

(1)鉴别资料。统计分析必须以与主题有关的、准确的、真实的、有代表性的数据和情况为依据。因此,对所得的资料,必须作认真的审查鉴别,‚去伪存真‛。

鉴别资料是否准确、真实的方法:一是从事物的发展变化上看有无突升、突降、违常规、逆总体的现象。二是看数字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分析指标的指标口径、计算方法和计量单位是否正确。三是看相关事物之间的依存关系是否正常,是否符合一般规律。如出现可疑现象,则应进行核对,搞清事实,或给予更正,或说明产生异常现象的原因。

(2)筛选资料。筛选资料就是从我们所掌握的众多资料中选择用作统计分析之论据的最有价值、最有说服力的材料。这也是统计必须十分注意的问题。尽管我们所收集的资料一般都是与主题相关的,但统计分析不是资料的堆积,不仅需要‚去伪存真‛,还必须‚去粗取精‛。即使是真实有用的资料,也要精心挑选,甚— 8 — 至要忍痛割爱。在收集资料时,我们强调要‚多‛,要有‚以十当一‛的准备;在运用资料时,我们则强调要‚精‛,要尽量使我们所用的资料能够发挥‚以一当十‛的效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统计分析既不会成为皮包骨头的‚瘪三‛,又不致成为臃肿如瘤的‚肥佬‛。

(3)科学分组。根据分析对象的特点,正确进行分组整理。统计分组的关键,是正确选择分组标志和分组方法,要合理确定组数和组距,正确运用组限。若原有资料的分组不符合我们的要求,则需进行再分组,或采用新的分组标志,或调整组数和组距。总之,如何分组主要取决于事物的特点和统计研究的要求。

(4)指标计算。要正确判断统计分析所涉及事物的状况,作出中肯的结论,就要从多方面去比较鉴别,就要灵活运用统计方法去计算各种分析指标。

(5)制作统计表。统计资料使用最多的还是统计表,即把搜集整理后的数据资料表格化。

(三)写作 1.立论谋篇

(1)选准主题定标题。

①主题要鲜明、唯一,开宗明义。②标题要确切、简洁、醒目。

Ⅰ、要文题相切,不能文不对题或题不对文;

Ⅱ、要简洁明了、高度概括,不能拖泥带水、臃肿累赘;

— 9 — Ⅲ、要生动新颖,能抓住人的眼球,尽量避免落入俗套。③标题的类型。大致可分为四种:

Ⅰ、揭示主题——标题直接揭示分析报告的主题思想。如最近有的市统计局写的《当前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对我市工业的影响》、《我市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

Ⅱ、表明观点——标题直接表明作者的观点和看法,同时也揭示了主题。如《工业化、城市化是解决我省‚三农‛问题的必然途径》。

Ⅲ、设问提问——以设问方式提出分析报告所要分析的问题,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如《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何处》。

Ⅳ、——用正标题高度概括统计分析报告的主要内容,副标题从范围、时间、内容等方面对正标题加以限制、补充或说明,一般在副题前加个‚——‛破折号。如《十年、十五年、还是二十年——安徽省人均GDP赶超全国平均水平的测算与分析》、《在差距中警醒.在创新中奋进——对我省经济发展差距的客观分析与思考》。尽管这两篇文章的正题词句非常生动,但人们难以理解其主要内容,加上一个副题,就使读者明确,它们分别是关于我省赶超全国平均水平和发展差距的分析报告。

有时候到文章写好了再定标题。(2)巧妙设计定结构。

①统计分析的一般结构。统计分析报告的结构一般都是按照— 10 —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来展开报告的内容,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一是说明基本情况和所要分析的问题(通常为开头部分);二是根据问题和有关资料进行分析(通常为主体部分);三是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四是提出建议(三、四部分通常为结尾)。

②分析结构的具体类型。主要有横式、纵式和交叉式三种基本类型。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Ⅰ、横式结构。按照研究对象的构成或属性来安排材料的方式属于横式结构。其特点是把整体横向展开为几个部分,各个部分之间是并列关系,没有严格的先后次序,然后通过由此及彼的横向联系,共同表现分析对象整体和分析报告的基本观点。

(ⅰ)按照研究对象的构成组织结构。这是将其各个组成部分逐一展开,分别予以分析和说明,把各部分综合起来就形成了研究对象的总体状况,通过对各个部分的描述来说明总的观点,表现主题思想。如合肥市局撰写的《打造全省经济增长极——合肥与‚马芜铜‛经济优势比较》一文的结构就是横式结构,构成这篇分析报告的三个主体部分(合肥市城市综合实力强、省会城市龙头作用大、成为全省经济增长极优势明显)处于平等并列的地位,没有轻重主次之分,它们之间的顺序基本上可以任意交换。

(ⅱ)按照研究对象的属性组织结构。这种方式是把性质特征相同的材料归为一类,逐类展开,从各个侧面来表现事物的基本情况。如对某一问题提出几条对策措施,分析某一现象产生的

— 11 — 几个原因,总结几条工作经验教训,反映事物存在的几个状态,都可采用这种结构方式。如《某某年我省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初步分析》的分析报告,全文分‚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展望与建议‛三大部分,从这三个方面来展示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尽管有的统计分析报告是横式结构,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关系,但仍有一定的先后次序,一般先主后次,先详后略。这种类型的统计分析报告,一般先讲成绩,后讲存在的主要问题,再就是提出建议和对未来进行展望(一般情况是前三季度分析展望全年,全年分析展望下一年)。

Ⅱ、纵式结构。按照研究对象的发展阶段或内部逻辑关系安排材料的方式属于纵式结构。其特点是把整体纵向展开为几个部分,各部分之间具有发展或递进关系,位臵顺序较严格,不可随意交换。

(ⅰ)按照研究对象的发展阶段组织结构。总结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是统计分析的基本任务。因而,统计分析报告常按照发展阶段来组织材料。如某省统计局写的《我省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就是一篇规范的采用纵式结构的分析报告。这篇统计分析报告分‚从现实地位看作用和贡献‛,‚从过去地位看发展中的潜力‛,‚从未来地位看决策和措施‛三个部分,各个部分各反映一个历史阶段。作者从现实出发,回顾过去,叙述现在,展望未来,把历史发展的脉络十分清楚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从而使读者对某省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有— 12 — 一个历史的、辩证的了解。本来,这种结构方式一般是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先发生的事先写,后发生的事后写。但这篇统计分析报告,为了突出‚现在‛这个阶段,将这种顺序作了适当的调整,过去发生的事后写,现在的状况先写,好像记叙文中的‚倒叙‛。这种情况,在纵式分析报告的写作中,是允许的,而且在特殊情况下也是很有必要的。

(ⅱ)按照研究对象的逻辑关系组织结构。这种结构方式常按层次之间的逻辑来组织各部分的先后次序,做到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如合肥市局撰写的《我市社会成员收入差距的现状、原因及对策建议》一文,总体框架是纵式结构。第一部分写差距的现状,第二部分对差距的原因进行分析,第三部分提出缩小差距的建议。全文在逻辑上有递进关系,按照人们的思维习惯,先讲差距,再讲原因,后提看法,形成有情况、有分析、有对策建议的有机整体,使读者对合肥市社会成员收入差距形成的现状、原因以及如何缩小差距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充分显示出文章结构严谨和逻辑性。

Ⅲ、交叉式结构。交叉式结构是横式结构和纵式结构的综合。这两种结构方式,往往交叉使用,相辅相成。有时以纵式展开为主,穿插横式;有时以横式展开为主,穿插纵式。一般比较复杂的统计分析报告,都采用交叉式结构。以《在差距中警醒.在创新中奋进——对我省经济发展差距的客观分析与思考》一文为例,三大组成部分和第三大部分基本上是纵式结构,而第一、二大部

— 13 — 分则是横式结构(顺序可以调换),但第一部分内部有的又是纵式结构,第三部分内部有的又是横式结构,交叉式结构的特征非常明显。

2.执笔成文

(1)紧扣主题开好头。开头亦称为导语,也就是文章第一部分,故俗称‚开头‛。‚万事开头难‛。写文章、写统计分析报告也是一样。开头的任务就是用一根主线将杂乱无章的资料串起来,找到叙述的起点,理清我们的思路。开好分析报告的头,不仅可以使正文顺利展开,还可以吸引读者注意力,使读者产生阅读的欲望。文章的开头也像我们一般人唱歌时的起头一样,不易过高,也不易过低,高了接不上,后续困难;低了无力度,缺少激情。对统计分析报告开头来说,一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二要高度概括,简明扼要;三要提纲挈领,统率全文。常见的统计分析报告的开头有以下几种:

①直奔主题式。这种开头一般是开门见山,直接揭示主题,话语不多,文字较少,如国家统计局为全国人大财经委提供的当前经济形势分析材料的开头是:根据全国人大财经委的通知要求,现对当前全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作一简要分析,供参考。就这么几句话,交待了文章报告的主要内容及撰写的目的。

②总揽全文式(在进度分析中运用比较多)。如芜湖市统计局今年撰写的《1-4 份全市经济形势简析》的开头:4月份,我市经— 14 — 济在一季度实现良好开局的基础上,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工业效益、财政收益保持良好的回升势头,市场消费、对外贸易旺势不衰……居民收入稳步增加。

③目的动机式(专题分析常用的方式)。如合肥市局撰写的《对‚七五‛以来合肥市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的分析与思考》的开头,写得很不错。工业发展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工业经济的发展及总量扩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工业投资。‚七五‛以来我市工业性固定资产逐步加大,为提升工业技术装备水平,扩大工业经济规模,促进工业内部结构调整,推动全市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深入)研究这一时期我市工业性投资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将对我市在实现‚GDP千亿元规划‛目标的过程中,如何合理确定工业性投资的规模、结构以及与其它投资的比例关系提供有益的借鉴。为此,我们对‚七五‛以来我市工业性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的进行了如下分析。本文开头非常简洁,语言流畅,先说工业发展的重要性,再谈工业性投资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其重要作用,紧接着说明撰写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④制造悬念式。如《十年,十五年,还是二十年——对安徽追赶全国人均GDP水平的测算及分析》的开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判断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经济实力大大提高,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尚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人均GDP还处在相对较低

— 15 — 的水平。这一问题已引起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十五‛计划纲要中提出了加快发展、富民强省,为人均GDP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奠定坚实基础的发展目标。然而,从目前的比较情况看,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任务较为艰巨,正如王太华书记在省委六届十二次全会上指出的那样,还要做出很大的努力。那么,究竟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实现这一目标,两个五年计划?还是更长一些时间?对此,我们在全面分析安徽与全国人均GDP差距的基础上,就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所需的时间和速度进行了初步测算,并对安徽经济实现赶超的发展思路进行归理,以期能为省领导和有关经济管理部门指导经济工作提供参考。

读了这篇文章开头,在读者心中自然而然地产生悬念:虽然人均GDP这个指标如此重要,如此受到省领导重视,那么,我省究竟要用多长时间才能赶上全国平均水平,原因何在?这个开头既能吸引读者,又突出了主题。

⑤设靶论战式。在文章的开头,就把各种对立的观点摆出来,然后进行比较研究论证,得出结论,表明作者的看法和观点。如2000年国家统计局编写的《对近期国民经济发展趋势的判断及政策建议》一文的开头:

‚这几年来,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不断趋缓,引起国内外社会各界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的极大关注。我国经济究竟是由快速进入低速发展呢?还是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呢?双方观点各持己见,分歧很大。对此,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一初步分析‛。

— 16 — 这段导语,有意识地列举了对经济形势判断的两种对立的观点,为后面的论战拉开了序幕,接着在系统分析中表明了作者所赞成的观点和看法。

⑥写作开头常犯的毛病:

一是入题慢。这是开头最常犯的毛病,绕来绕去,转了一大圈,才回到正题上来,正所谓‚秀才卖驴,三尺不见驴字‛。

二是套话多。空话套话是统计分析报告开头的大忌。有的喜欢运用一些固定的套式句作开头,如‚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大潮中‛,‚在××精神的鼓舞下‛等等。这类套式句不是不可用,用要注意场合,在向党委、政府提交分析材料或经济新闻发布稿中,一般是可用的。但不能‚场场不离穆桂英‛,反映成绩可以,揭露问题就不可;会议材料可用,专题报告、预测报告就不一定可用,不然就落入俗套,令人乏味,意兴索然。

三是不考虑阅读对象。报告的开头,不仅要考虑文章的内容,而且还要考虑写作的目的和阅读对象。如给党政领导的统计分析报告,开头一般不要使用不常用的和领导们不熟悉的统计专业术语,如‚根据某某数学模型得知‛、‚根据对什么回归函数预测‛或引用国外著名经济学家的观点等等(尽可能地做到通俗易懂)。

(2)围绕主题写正文。依据结构安排,使用统计资料撰写文章。我们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是错综复杂的,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统计分析报告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只有相应的文章结构与之相匹配,才能准确地反映出社会经济现象的

— 17 — 发展规模(或运动过程)。因此,正如前面所说的,统计分析报告的结构也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无论一篇文章有多少层次、结构多么复杂,它们都必须围绕主题、紧扣主题。反映在文章中的各个段落之间、各标题与主题思想之间一定要有紧密的联系,不能信马由缰,离题万里;各个段落、标题之间一定要有逻辑关系,或并列、或关联,结构紧凑,不能支离破碎,一盘散沙。总之,我们在谋篇布局、设计结构时,一定要做到结构必须围绕主题,紧扣主题且富有逻辑;内容必须服从主题,服务主题且论据充分。

(3)呼应主题结好尾。结尾是统计分析报告的结束语。如果说统计分析报告的开头是‚提出问题‛的部分,正文是‚分析问题‛的部分,结尾则是‚解决问题‛的部分。一般情况下,作者在此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提出建议。好的结尾,可以帮助读者明确主题,加深认识,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思考。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结尾的写作,不能将它当作可有可无的东西。

结尾的写法也没有固定不变的格式,我们可以根据写作的目的和正文部分的分析灵活地选择结尾方式。常见的有:

①总结全文。其作用是强调作者的观点或看法。如今年一季度,全国经济增长10.2%(后调为10.3%),经济理论界有人据此提出了经济过热的看法。对此,国家统计局发表文章,对经济是否过热进行了分析,结尾对全文做了总结。‚既然经济增长仍在潜在增长区间;既然在10.2%的速度下经济增长的产业协调性还有所— 18 — 增强,经济增长的动力仍具有可持续性,经济发展的瓶颈约束还有所减缓,经济增长的效益又明显提高,经济增长的金融环境整体平稳,那就不要轻言10.2%的速度“过热”了,更不要草率做出宏观调控政策需要紧缩的结论。‛

②呼应开头。通过首尾互相呼应,来深化统计分析报告的主题和意义。如合肥市局撰写的《打造全省经济增长极——合肥与‚马芜铜‛经济优势比较》一文,开头简要叙述了构建经济增长极对于整合地区资源要素,激发地方经济活力,推动区域经济乃至全省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意义,指出作为省会合肥具有诸多发展优势,有能力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正文部分将合肥与三市(优势与不足)进行了比较,结尾对此做了呼应,写道:‚在今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我市一定要充分利用科教优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建好有效的政府、有序的市场和活跃的民营企业,为开放开发构筑出发达的金融、快捷的交通和良好的诚信。只有这样,我市才能真正成为都市圈中的都市,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表明了作者的意见和看法)。

③得出结论。目的是通过对主体分析的总结,得出全文的结论,也就是表明作者的基本观点。如《工业品价格变动及其对经济效益的影响》一文的结尾:‚通过对以上经济效益指标的定量分析,说明工业品出厂价格和燃料购进价格的变动已成为影响工业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因此,逐步理顺工业品的价格关系,已成

— 19 — 为了当前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④预测未来。这类统计分析报告的结尾,常常是在总结分析对象过去和现在的基础上,表明作者对其未来的看法。如1998年初国家统计局综合司撰写的《1998年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及对策选择》一文,在第一部分,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分析了1998年经济增长趋势,并做了数据测算;第二部分从投资总量、资金投向、利用外资、农业生产、政策操作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文章的结尾非常简洁,即对当年经济发展做出预测:我们认为,只要趋利避害,操作得当,1998年我国国民经济仍可望继续保持‚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运行格局。(根据发展趋势预测未来)

⑤提出建议。提出建议是统计分析报告最常用的一种结尾方式。写结尾的时候要注意建议切实中肯,具有可行性;既不与主体部分的内容重复,又要密切相关,具有联系性;既要全面考虑,又要突出重点,对症下药,具有针对性(围绕问题和问题产生的原因写建议、提对策)。建议可长可短,因文而宜,该长不短,该短不长。这样的例子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当然,并非所有的统计分析报告都有结尾,有的分析报告把要分析的几个问题,说明的几个情况,提出的几条建议一交待完就完结全文。因而没有结尾部分,这种情况也是常见的。

⑥结尾应注意事项:

一要注意防止草草收尾。这是指在结尾写作中,我们没有继续下功夫,不字斟句酌,仔细推敲,结果造成胡乱草率地收尾,— 20 — 结尾有气无力。这有两种情况:一是有头无尾。就是文章不该收尾的地方戛然而止了,给人有言犹未尽之感。二是虎头蛇尾。这种情况一般都是文章中心不突出,层次结构紊乱,收笔时如同一团乱麻,理不出头绪,只好生拼硬凑,草草收尾,造成文章结尾与开头和正文不够衔接。

二要防止画蛇添足。一般情况下,一篇统计分析报告的观点都已点到(或者是预测已经提及),或者建议、措施已提出之后,就可以说结了尾,不必再添一些不必要的文字,否则就是画蛇添足。‚蛇足‛产生的原因大概有三种,一是担心文章短了点(初写者常犯的);二是生怕自己没有把文章的内容表达完(不相信自己);三是不相信读者,生怕读者看不懂自己的意图。

(例:某某报告的结尾:总体上看,我市经济仍然处于高速增长区间,受经济运行惯性作用,全年经济增长趋势不会发生逆转。预计全年我市一产顺利完成奋斗目标,工业和服务业增长好于奋斗目标,某某等大型骨干企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进一步增强,只要全市上下齐心协力,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扎实工作,全年经济增长有望超过年初确定9.5%的奋斗目标。)

应改作:从当前经济发展的态势来看,我市某某等大型骨干企业在四季度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进一步增强,因此,全年经济增长趋势不会发生逆转,仍将处于高速增长区间,预计一产增长任务会顺利完成,工业和服务业增长好于预期,总体经济增长有望超过年初确定9.5%的奋斗目标。

— 21 —(4)精心修改细雕琢。统计分析报告写好后,要认真修改。这是统计分析撰写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而且往往是十分重要的一环。玉不琢不成器。一篇好的分析报告一般都是在多次修改过程中形成的。列宁曾说过:一篇好的文章,至少要修改七遍。‚出口成章‛有可能,‚落笔成文‛不容易。

撰写统计分析报告主要是给别人看的,我们应具有对读者高度负责的精神,把一个至少是自己认为较好的作品献给读者,而不是一个粗糙的毛坯。只要我们认真地精心地去修改,即使自己的写作水平不太高,也可以改成一篇比较好的文章。然而,我们当中有些同志,往往完成初稿后不太重视文章修改,有时甚至连再看一遍的工作也还愿做,或由于工作较忙没有时间去做。这样,即使有写好文章的愿望,也难以达到目的。重要的是,不愿或不肯修改文章,还会影响自己写作水平的提高。(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篇分析报告,大到主题思想,小到标点符号,包括引用的统计数据,都在修改之列。从大的方面讲,要修改的不外乎分析报告内容和表现形式两个方面,修改分析报告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使内容和形式相统一。具体地说,修改的范围应包括五个方面:斟酌主题,增删材料,调整结构,推敲语言,校对数据。这里,首要是对主题的修改,主题斟酌好了,主线贯通了,其他方面的修改才可有所依据。我的看法是,不论是领导修改部属的文章,还是作者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一般都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看主题是否符合形势(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导向,以正面宣— 22 — 传为主;坚持与时俱进,服务于大政方针和发展战略);

二看内容是否服从主题(内容围绕观点,观点围绕主题,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三看结构是否严谨(大小标题之间是否有逻辑关系,段落之间是否衔接,做到脉络清晰,过渡自然);

四看观点材料是否统一(观点结论是否正确,前后提法是否一致,一定要保证数据准确无误,观点与数据相符,情况与史实相合);在写统计分析报告时,一定要用观点去统率材料,用材料去说明观点,并使二者统一起来。有观点无材料则空洞无物,有材料无观点则是一本流水帐,或是观点与材料相脱节,这都是不正确的。但材料一定真实可靠,准确无误,不能凭印象,想当然。

五看语言是否规范(语言通俗简练,言简意赅,表述准确,使人一目了然,不至于产生疑义;语句通顺流畅,主谓搭配得当,动宾使用合理)。

一篇信息稿子是这样写的:‚今年1—2月份,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

亿元,累计比上年同期增长42%。其中,纺织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是拉动我市今年以来工业高速增长的‘五匹黑马’‛。还是这篇信息,‚市委提出建设几大基地,壮大几大产业,强化几大工程……扣人心弦‛(无主语,语言不精炼,比喻不恰当)。

又:由于一季度‚禽流感‛的影响,我市农户的养殖生产,特别是家禽养殖受到较大冲击,我市各级政府迅速反应、正确引导,由于措施得力,在二季度家禽生产得以较快恢复。

— 23 — 总之,就一般文章而言,题目、结构和语言是文章的基本三要素。题目要新颖、独特、紧扣主题、高度概括;结构要合理、严谨、疏密有致、详略得当;语言要流畅、自然、引人入胜、缓急适度。

就统计分析而言,调查质量、整理水平和分析能力是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调查数据要准确、及时、全面;加工整理要适合恰当、指标完整、分组合理;统计分析要资料运用娴熟、方法使用合理、善于总结特点、切中问题要害。

三、统计分析的主要方法 1.比较分析(1)动态比较。

①环比。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比较。相同时间间隔,一般为月度、季度和,且连续。

环比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前一期水平

环比增长速度=(报告期水平/前一期水平—1)×100% ②定比。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通常是最初水平)之比。所比较的水平固定,时间间隔相同。

定比增(长)量=报告基水平—基期水平

定比增长速度=(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1)×100%

=(定比增长量/基期水平)×100% ③同比。报告期水平与去年同期水平的比较。同比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去年同期水平

— 24 — 同比增长速度=(报告期水平/去年同期水平—1)×100% ④比较情况的语言描述。增长量描述用‚增加或减少‛,报告期水平描述用‚增加到或减少到‛;增长速度(增幅)描述用增长(提高、上升)或减少(回落、下降)。如果比较指标是绝对数,变化情况既可计算绝对变化、也可计算相对变化,变动量的表示用本身单位(绝对变化)或百分数(相对变化);如果比较指标是相对数(百分数),只计算绝对变化情况,用百分点表示。

(2)静态比较。一般是同一指标在不同空间范围上(地区)的比较。也有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之分。

(3)标准比较。与既定的标准水平比较,这是定性分析最常用的。常用的如计划标准,还有确定的国际、国内等标准(国民收入水平、城市化、老龄化);也有不确定的相对标准(如增长的快慢)。

2.因素(结构)分析

对多因素构成(影响)指标,分析它的结构状况及其因素影响程度。

(1)结构比例。部分总量与总体总量的比较,占有多大份额,反映影响的绝对水平。

比重=(部分总量/总体总量)×100%(2)影响贡献。部分增量与总体增量的比较,反映构成因素对总体变动的影响程度。

①增长贡献率=(部分增量/总体增量)×100%

— 25 — ②拉动总体增长的点数=增长贡献率×总体增长速度(小数)

3、预测分析

对某一指标未来变动趋势作出预测判断,在编制时间数列的基础上,采用一定方法或模型,进行分析预测。

预测方法包括:固定平均法、移动平均法、长期趋势法、周期变动法、回归分析法和随机预测法,等等。

其他还有相关与回归分析、综合评价分析等方法,不再列举。

4、状态(进度)分析的主要内容

(1)总量及其各类分组指标的完成情况。多为静态指标。(2)对比分析。包括环比(上月、上季)、同比及与计划水平、平均水平、最好水平等的比较。多为动态指标。

(3)综合评价。总量的规模大小、速度的快慢高低、内部结构的优劣、质量效果的好坏等。

(4)问题及其因素分析。(5)相应对策与建议。

— 26 —

第三篇:撰写组织工作信息的体会

浅论组工信息新“五要素”

--撰写组织工作信息的体会

6年来,作为一名专门从事组织工作信息采编、撰写的“专业写手”,采集过无数基层组工干部的基础材料,亲自撰写过无数的党建与组织工作信息、通讯、深度报道、调研报告与评论员文章。反思6年来从事组织工作信息的感受,除了捕捉及时、表达准确、反复推敲等基本功外,我觉得“站得高、看得准、钻得深、说得透,写得实”等五要素相当重要。

站位要高,就是我们信息员要始终站在中央、省、市的角度来审视本地组织工作。从信息采用的角度来看,这样做有利于提高信息采用率,让上级领导审阅后觉得就有 “亲自捉刀”的感觉。从信息质量来看,站在上级的角度来审视基层的党建工作,站在一个“党建专家”角度来评判基层组织工作创新和问题,更能发现新亮点、特点或问题,而不是“王婆卖瓜,自我标榜”。

看得要准,我的理解是角度要选准。组工信息选题涉及方方面面,但是角度一定要准,准在符合上级工作思路、准在体现眼前的工作要求、准在能揭示当前工作中大家都看到但没有人敢说或说不好的问题。同时,选题有大有小,我始终觉得大的材料一定要说得全,围绕主题,充分思考这一主题会涉及到的方方面面,要尽量不留“死角”,让读者感觉气 1

势磅礴,振奋人心,无可挑剔。小的材料一定要说细说透,特别是能用一些活生生的例子来佐证自己的观点,做到举证充分但不重复,使人读来如涓涓细流,醇厚绵长,浸心入脑。

钻得要深,指的是组工信息一定要写深入,总结提炼有

深度。有时,我们看了别人的信息,感觉大家都是这样做的,就是自己没有提炼支这样高度,我认为这就是深度不够的原因。许多基层信息员习惯于就事论事,发生了就记录下来,组工信息与政务信息、社会信息没有区别,使人初看并无多大价值。但是,作为一名“专业写手”,我觉得这些材料中还是蕴含了相当丰富的组织工作信息,特别将这些材料放到中央、省、市的党建工作背景中去思考、去组合、去提炼后,会展现许多组织或党建工作的新亮点。

说得透,就是说理要简单、透彻、明了。我觉得编辑下

发到基层的组工信息,主要是为了推动工作,可以适当说理,说深说透,增加理解。对上的和对社会公开的组工信息,就切忌过多说理,最好的办法是借助新闻报道的方式,用准确的事实说话。一方面,基层工作大多是落实上级要求,或者是根据上级的理论依据来创新工作,或者是反映问题给上级以期引起重视,说理太长太繁,文字不仅会枯燥无味,也占据了文章的大量篇幅。另一方面,给上级讲道理,我认为有违我们信息工作的本意。本是给上级“汇报工作的”,变成了“给上级讲课”,采用率就可想而知了。

说起写得实,我是极力反对“雕琢”文字的,一些信息员习惯玩文字游戏,要么一篇信息反复弄来弄去就是那些材料那些事,今天是“三个坚持”,明天变成了“三个强调”,后天又是“三个突出”。要么就是千方百计“搬弄成语”,或者一定要写“排比句”,片面追求文字华丽。一篇信息没有采用,我认为除了文字功底外,更多的应该考虑我们的事迹、做法、成效或许没有写到位、没有挖得深、没有写得透和实。我习惯将组工信息、党建宣传报道、党建评论文章和调研报告等几种写法进行揉合,特别是用深度报道的方式来揭示组织工作内涵,文字显得朴实、厚重、让人感觉“说到心坎上、说到点子上”。如果要从一篇没有采用的信息上去下功夫,我的做法是先冷却,再思考,过段时间再修正这篇文章,不仅仅是考虑提法和文字组合的事,相当于已经是重新写过了。

第四篇:教育教学论文撰写体会

众所周知,现在的职称评审、绩效考核等都需要教师论文发表这一方面的材料。所以,在现阶段对于绝大部分教师教师而言,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就显得迫在眉睫。下面我就结合我自己平时的写作、投稿的体会,再结合他人的经验,谈谈该怎样进行教育教学论文写作与投稿,以供大家参考。

一、为什么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撰写教学论文能加速教师向科研型、学者型的教师转化。写论文离不开教育教学的实践,也离不开学习研究。撰写论文的过程是教学业务水平、理论研究水平和写作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和升华的过程,更是从经验型“教书匠”向研究型专家转化的过程。

教师用心撰写的论文是辛苦劳动的所得,反映了他的教育思想,代表了他的教学水平。特别是那些免费发表的论文,可以说是智慧的结晶,是作者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的结果,也是体现个人价值一种表现形式。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会积累许多经验和方法,需要总结出来,同时有许多问题,需要去分析、去研究、去解决。

二是年轻教师要尽快成长以适应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就要不断的学习提高,更新知识,提升自身素质,加强业务修养,需要反思。

三是要晋职、考核评估需要一个别人看得见的文本呈现出来。

四是教育教学中往往会产生一些灵感或感悟,对某一方面某一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鲜明的观点、切身的体会,需要倾吐。

五是对自己教研成果勤记录,是教育、教学研究的总结和升华,也是自己辛勤笔耕的结晶和能力的体现。

二、怎样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撰写教育研究论文一直是一件非常令人头疼的事情。其实不然,作为身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前沿的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许多令人欣喜、令人为之感动地鲜活的人和事,如果我们对这些宝贵资源稍加留意,并能及时捕捉、整理、反思、充实、拔高,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和认识写成文章,不但可以培养我们善于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还能为我们的教育科研积累充裕的第一手素材,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活跃我们的思维,提升我们自身的理论素养和认识水平,积淀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最终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自身素养,是一件可以一举多得、受益终生的大好事。所以,应该珍惜这样绝好的从事教育实践的机会,做个有心人,观察教育、反思教育、发展教育、享受教育。

(一)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般来讲,刚开始接触论文写作的教师,很容易让自己走入一些写作的误区,主要表现为:

1、标题不合适

标题是一篇文章思想、观点的高度浓缩,好的标题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实际上很多教师在撰写论文时,标题往往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了整篇文章的质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题小文。如:“教学的有效性探讨”,这个标题太大。读了该论文后,我建议可将题目改为“教学的有效性几种策略”。要注意选题不要过大,一般说来宜小不宜大。

(2)多个主题。一个标题表述两个甚至多个中心,造成文章根本无法正常进行论述,严重影响论文的质量。如:“以学生为主体,让数学贴近生活”。

(3)表述不清。标题的意思模糊不清,使人不知所云。如:“新颖、扎实、有效”。

(4)逻辑错误。将本来不是同一类的事物硬拽到一起,犯了学科性和常识性的错误。

(5)繁琐冗长。有些标题多达二十余字,给人以罗嗦的感觉。标题应该符合准确、简炼、规范的基本要求。

2、内容不合理

(1)内容与标题不一致。有的论文内容与题目联系不密切,甚至毫无关系。

(2)内容脱离实际。有的教师不知道从自己熟悉的问题中去寻找研究课题,导致文章空洞,没有实际意义。

(3)内容过时没价值。有的问题人们早已达成共识,又将其作为新问题去研究。

(4)内容论述不合理。这种情况表现为层次不清,结构混乱。

3、研究不深入

有的文章只是介绍大家熟知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等,并未提出新的方法和见解。

有的教师停留在对教学现象的描述、教学工作的体会、钻研教材感受的层面上,没有理论上的升华,即没有“理论高度”。

4、选题无新意

一篇文章有没有价值,全在一个“新”字,教学论文也是如此。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如果没有新意,即使观点非常正确,材料绝对真实,语句相当流畅,也不算是一篇优秀论文。

5、材料缺自我

教学论文的可贵之处在于一个实,在于有自我,有个性。实就是从实践出发,把它上升到理论后,再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有自我、有个性就是应该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自己的实践为文章的主体。别人的理论再多,即使都是当代最先进的,也还是别人的。目前许多刊物喜欢有个性、典型的案例,然

后对案例进行反思。案例分析与反思对于一线教师具有启迪、借鉴作用。我们老师要往这一方面努力。

6、文章不缜密

有些教学论文,有新意,内容实在,也有一定的可操作性,编辑觉得不错,准备刊登,可细细再读一读,发现语言上的毛病不少,或表达不当,或语句不畅。这种文章,有位编审做个这样比喻:就像一个姑娘,远看,身材苗条,楚楚动人,可走近仔细一看,脸上五官不正,雀斑甚多。那么编辑给予修改,要花许多精力,最后很可能还是被放弃。

(二)撰写论文的一般程序

论文写作一般有这样六个步骤:准备--选题--构思--写初稿--修改。

1.准备:主要是收集资料。收集资料的途径是:①阅读有关的理论书籍;②调查研究,收集有关的论据;③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④ 收集自己平时教育教学中好的经验、典型事例,同时还要将材料的采集与整理“合二为一”来进行边搜集材料,边对材料进行整理。

2.选题:常言道:“题好一半文”。找一个合适的题目是关系到论文成败的关键,只要有了好的选题,整个论文的写作就等于有了一个可望成功的出发点。所以,选题这一步是非要走好不可。选题的最好考虑是:①符合目前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要求;②选择自己有浓厚研究兴趣的题目;③选择能够发挥自己业务特长的题目;④选择自己有充分的资料的题目;⑤选择一些有争鸣的题目,写出自己有独特的见解。同时还要注意到要选好题还要突出一个“新”字,这里“新”子主要包括五点:一是观点新,是不是提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深刻的,有现实性的观点。二是方法新,是不是介绍了一种新颖独特的,操作性强的,并让人借鉴的教学方法。三是材料新,是不是从你自己的实践中选取了真实而典型的材料来验证某一种新观点或新方法。四是角度新,是不是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来论述问题。五是问题新,是不是从教育领域中出现的一些新内容、新问题入手,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构思:论文构思,即解决布局和结构问题,它因课题不同而不同,同时也因人而异。但其共性要求就是:结构要严密、论据要真实、说理要深入。

(1).结构——要严紧。论文的结构也是不可忽视的,正如建筑一样,既要突出主体,又要使“附体”和主体之间浑然天成;既要注重整体的协调,又要有精雕细刻的工艺。教育论文是否有价值,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整体结构生成的效果。

首先,教育论文的层次要有序、紧凑。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议论,再到问题的解决,要遵循一定的逻辑程序。分层议论,步步深入,一环扣一环,环环相连,给人一种整体结构的层次感。这种层次感,恰好体现出教育论文主题思想的建构。

其次,议论的展开要围绕主题进行。每篇论文都有一个中心思想,它是统领整篇论文的灵魂,无论是摆事实还是讲道理,都不能偏离“中心”。

最后,要认真处理文章的细节。文章的细节也是十分重要的,它影响着论文的整体效果。就像是建筑的工艺一样,影响着整体的质量。论文的“工艺”不好,也会淡化主题思想。论文中的句子要通俗、流畅、明晰,富有思辨色彩。文字要准确,在准确的基础上尽量做到简洁、生动。

(2).论据——要真实。论据是文章中进行议论、分析的依据,论据的重要性也是不可忽视的。如果把选题看作是论文基石的话,那么,论据就是基石上的立柱。唯有立柱坚实,才能建起文章中建构的“亭台楼阁”艺术。撰写教学论文时,选用论据要讲究一个“真”字。

首先,理论依据要真。这里所说的真既有客观、科学的含义,也有真实、真切等含义。在教育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常常会引用一些经典语言,目的是为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但一定要注意所引用的观点与文章所要论述的内容一定要贴切、自然。对于论文中的理论依据,是来不得半点马虎的。

其次,客观依据要真实。客观依据是指论文中引用的事实材料,也是强化文章说服力的手段。能不能达到预想的目的,就要看材料的来源是否真实,运用得是否有效。

(3).说理——要深入。说理,是教育论文写作的重头戏。如果把选题比作基石,论据则是基石上的立柱,说理就可以比作建筑的内容了。建筑的内容是否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就要看建筑师的技艺了。教育论文是否有价值,就要看作者说理的功夫了。说理,要说透、说深,深了才有力度,也才能说服别人。说不清、说不透、说不深,就失去了“论”的意义。

4.写初稿,一般要“一气呵成”,写作有个灵感,有这个灵感时,才能顺着思路去写,如果断断续续写文章根本写不下去。为此写初稿,要尽量把基本框架写完。初稿写成后,不要急于定稿,先把它搁置一两天,然后再很快地重读一遍,看表达是否清楚,是否准确,是否严谨,更正明显的错误,改正字迹模糊的地方等。

5.修改,原稿写完后,一般不要立即修改。因为马上修改,往往跳不出原来的思路。可以将原稿搁一段时间后再修改,原思路淡化了,可能会有新的启示,这时修改的效果会更好些。修改时,要反复审阅,对于那些可有可无的叙述要大刀阔斧地砍掉,毫不痛惜。修改主要看论点是否明确?论据是否充分?论证是否有力?结构是否合理?语言表达是否清楚。

(三)撰写论文的一般要求

第一部分:题目

论文题目要简洁醒目。好的论文题目,要显示论述的范围、重点,体现文章的风格。例如:《初中物理教材使用的基本策略----以苏科版物理教材为例》、《物理实验教学方式转变的几点尝试》、《浅谈新课程下中考物理命题的特点及趋势》、《发挥科任教师作用 实现班级精致管理》。不好的论文题目:大而空;平直、一般化;文不对题;冗长累赘。例如:《课堂教学艺术》、《初中物理教学与素质教育》、《物理课堂中的创新教育》、《教师对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成因分析》、《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之我见》、《学习情绪成长》

第二部分 主题(主旨、论点)

即作者通过文章的内容所要揭示和告诉读者的目的、愿望、看法或主张。是教学论文的中心,是作者对问题的总的看法,体现教学论文的基本思想,也是教学论文思想价值之所在。是文章的灵魂,是取舍材料的标准。

对论点的要求:正确、集中、深刻、新颖

正确-----观点正确、认识全面,符合客观实际,符合客观规律。

集中----单纯、鲜明,不搞大而空,不搞多中心。

深刻------有思想深度,要反映和揭示事物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

新颖-----要有新鲜感,不落俗套,对问题要有独到的发现和看法。

第三部分:材料(论据)

材料,即论据包括:人物、事件、场景、数据,也包括经科学证明的原理、法则、定义、观点、看法。在选取材料时要有利于支撑论点,表达中心,要选取自己熟悉的材料,有利于表现自己的个性特征。

选取材料的原则:真实-----合乎实际情况,不虚构,不生造。典型------有代表性,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充实-----要具备有足以说服别人的材料。新颖-----有新鲜感,能体现时代气息。生动-----有文采,有美感,形象活泼,幽默风趣。

第四部分:结构安排

即文章的内部组织构造,布局谋篇。一个能将论点、材料统一在一起的文章框架。教育教学论文的结构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下面对中心部分——本论部分做一定的介绍。

本论部分的结构形态常见的有三种:递进式、并列式、总分式(或分总式)

1.递进式:这是各个分论点扣紧中心论点,逐层递进向纵深发展的结构形式。这种形式符合人们认识事物总是由浅人深、由表及里的思维方式。例如:《物理实验教学方式转变的几点尝试》这篇论文,我就是通过以下方式展开论述的:1.创设问题情境,变教师演示为学生展示。2.激发学生兴趣,变验证实验为探究实验。3.突出能力训练,变课内实验为课外实验。4.运用多种策略,变单一实验为多元实验。

2.并列式:这种形式的结构,各层意思之间是一种并列关系。如在我论文《教育问题学生“七招”》中,是这样安排的:第一招:激励表扬。第二招:温情感化。第三招:谈心交流。第四招:参观实践。第五招:管放结合。第六招:组内交流。第七招:批评教育。在每一个招式中都按照“对象”、“基本策略”两步进行。

3.总分式:先总起来说,然后分开说,第一层和以后几层的关系是总分关系;或者前几层先分开说,最后再总起来说,前几层和最后一层关系是分总关系。

第五部分:选择表现技法

全面剖析法---对论题做全面的论述

重点阐述法---对论题的某一方面深入探讨

有的放矢法---就某一观点发表自己的相反的看法

辨析求新法---在各种不同的说法中建立自己的见解

第六部分:构段

1、构段要求:要有统一、完整的规范段;段落长短要适中;要注意段落间的衔接;

2、构段的方法:理清思路,定好层次;要善于使用主句;构段,就是设置段落,也就是段落的组织与衔接问题。

三、如何将教育教学论文进行投稿

(一)投稿前应了解各种刊物情况

如果你的文章写好后,准备投稿,就必须注意选准投稿刊物,这是你的文章能否发表的重要一环。怎样才能选准投稿刊物呢?首先要了解所投刊物设置哪些栏目?每个栏目的要求内容是什么?其次要考虑你所撰写的论文符合刊物的那一栏目。当选准对象后,就把稿件邮发(电邮、信邮)出去。用一句话说就是投其所好。比如,你撰写的是班级管理方面的稿件,所投的刊物却没有这个栏目,即使你的文章再有价值,很遗憾,也不能刊发;如果你撰写的是某学科教学内容稿件,如:“生成——无法预约的精彩”。你所投的那份刊物去年已经刊登过这类稿件了,甚至已进行过专题讨论。由于你不了解这份刊物的情况,很遗憾,你的心爱稿件只好躺在编辑的垃圾箱里。

我个人认为,初次踏上教学写作之门的教师要阅读三类期刊,了解它的特点。

一是“点”类期刊。这类期刊刊登的文章,我们一线教师读了以后,可以直接运用到教学中去。如:《中学物理》、《物理教学探讨》、《物理教师》、《考试》、《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等。这类杂志刊登的文章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往往是学科教学片段、教学设计或教学一得等。关注的是教师怎么做,怎么教的具体“案例”。

二是“点线”类期刊。这类刊物不仅告诉你怎么做,还告诉你为什么这样做。如:《福建教育》《山东教育》《四川教育》等。期刊既有经验形的案例与设计等,也有一定深度的理论文章或专家视点访谈、论坛。

三是“面”类期刊。这个“面”是指教育的新理念、新思想、新发现、新模式等。读了这类期刊的文章,不会教你做什么、怎么做,但让你感觉有底气,使你对所思考的问题有方向感,解决你思考上的哲学问题。如《江苏教育研究》、《教书育人》、《中小学教师培训》等。阅读这类期刊,是我们研究问题的原创思想触发点,教授、大师们的观点与话语,往往又是提升我们撰写文章理论的源泉材料。撰写出来的文章深度,文章的新颖度,自然是编辑们青睐的上好文章。

(二)用电子邮件给编辑投稿应注意的问题

利用电子邮件给编辑投稿应该是目前大家都采用的办法。下面以问题的形式做一定说明与解答。

1、电子邮件投稿应该用什么格式?

主题:投稿栏目、文章题目、作者姓名。

内容:文章的全部内容。

落款:您的真实联系地址、邮编、姓名、联系电话。

2、附件发送稿件是否一定能收到?

大家知道,很多病毒是通过邮件附件传送的。因此,在用附件发送过程中必须对你的附件内容进行杀毒处理。同时,为了保证投稿能及时被编辑查看到,还有必要将你的文章内容粘贴到邮件的正文中。

3、知道文章适合哪个栏目?

每个杂志都有多个栏目。你在投稿之前,必须确定自己的文章适合哪个栏目。这样,在邮件的主题里要写出来,或在邮件上写上栏目名称,编辑在看稿的时候,也有更有针对性。此外,这样做,也代表着你对杂志的熟悉程度。编辑在文章归档的时候,也方便。许多编辑都喜欢省事省心的作者。

4、一个月同个编辑部投几篇稿子比较适合?

一般不超过四、五篇。投多了,从好的方面想,编辑感到你对他的信任,将你的文章全部都给他哪里投;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上说,如果你这么多文章都是没发表过的,那是否意味着这些都是被其他编辑筛选下来的?别的编辑不要的文章,我要来干什么?考我水平?

5、字数要求的含义是什么?

简单点来说,能少就不要多。规定多少字那你就写多少字,不可以任性多写几百一千字让编辑删。毕竟,你字少了,只要文章还不错,版面好安排;但你字多了,虽然你文章很漂亮,万一编辑懒得删了,版面又不够,就有可能就被拉下。

6、尽量减少有错别字?

曾在与其他作者网上交流时,听说这样一件事情:一个作者在线问编辑,我刚发的邮件,几千个字,编辑怎么一分钟就看完了,并说不要呢?究竟编辑是什么工作态度?回答很简单:你的文章编辑没看就退了,因为你的文章标题上有错别字。文章中的个别错别字可以原谅,但是,标题都写错了的作者,你觉得他的文笔和责任心会怎么样?文章中的错别字不要过多。多了,编辑会坏了胃口,不想再将你文章看下去的。所以,大家在发稿之前,至少将文章再细读一两遍,不要麻烦编辑给你过多修改错别字。特别注意“像”与“象”,“的、地、得”等的使用区别,标点符号的使用等问题。

7、是好文章就一定可以上杂志吗?

答案是否定的,好文章也要适合杂志栏目设置。栏目设置之外的文章,再好也没法用。毕竟,杂志不会随便迁就作者开栏目。

8、教学语言和杂志语言的区别是什么?

比如:“孩子们”、“咱们”等等教学词汇不要随便出现在杂志上。教学上喜欢用的生活语言,显得更为亲切,而杂志也不喜欢。为此,写文章时最好别在文章中用太多的生活用词。

9、谦虚一点有必要吗?

没必要,除非你硬要让编辑相信你写得文章很烂。谦虚是美德,但是,你自己将自己的文章说得一无是处,那么,还给编辑看什么?对自己都没有信心,编辑对你难道就有信心吗?

10、一稿多投的概念是什么?

一篇文章给两家以上的刊物,都属于一稿多投。做为作者,非常希望可以一搞多投。但是,编辑不希望自己做出来的杂志都是别人吃过的剩饭。对于一稿多投的作者,一般编辑会选择放弃。

11、需要如此宣传你自己吗?

有的投稿,在文章后面附着自己文章发过多少篇文章、职务以及获奖情况等等,洋洋洒洒好几条;你是投稿,还是投简历。说实话,一般编辑都不喜欢收到这样的信,收到了,也当笑话看。投稿是用你的文章说话,不要靠你的简历发言。

12、听从编辑的建议进行修改。

如果编辑同意录用你的文章,编辑也可能会向你提出修改的建议。这时你应按照编辑的意图进行修改。当你准备发出经修改后的文章时,你要告诉编辑作了哪些修改,还要谦虚请老师给予指导与修改。

13、投中的概率有多少?

许多老师问:一篇文章投到编辑部,发表的概率有多少?可以这么说吧,当你投稿的时候,你必须作好你的稿子被“毙”的思想准备。现在投稿者众多,而报刊版面又非常少,何况每一篇刊发的文章,要经过一审、二审、终审,最终能通过三审的,是精华中的精华,是精品中的精品。因此,你的文章发表了,相当于买了一张彩票,中了一次大奖;如果没发表,只当作经验总结吧了。写作要像超女一样,真正能做到想写就写,心态平和就好。

以上观点和意见,仅仅代表我个人的看法。谢谢!

第五篇:撰写领导讲话稿的几点体会

撰写领导讲话稿的几点体会

时下,不少秘书感到领导讲话稿越来越难写。这个难,我体会一是难在“多”上。随着思想的解放,改革的深入,发展的加快,开放的扩大,领导方式的转变,领导的公务活动越来越多,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撰写领导讲话的任务也就越来越重。二是难在“短”上。越短越难写,越短要求越高。三是难在“度”上。有些命题,有时感到难以把握,或难以准确把握。四是难在“牍”上。由于多种原因,长期以来,文牍主义的现象始终难以根除,容易陷入老套套,老生常谈。这个难,充分说明领导的思维越来越活,听众的口味越来越高,形势发展越来越快。这个难,解决的办法很多、很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级领导、前辈秘书长们已经摸索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其中有几句话,我一直感到受益匪浅。

第一句话,关门“当领导”。一篇文稿的成功与否,首先取决于领导是否认可,是否满意。可以说,这是文稿的“生命线”。这就要求我们在文稿的立意上,尽可能地领会领导意图,体现领导意图,实现领导意图。具体地讲,就是要求我们在写作构思过程中,一定要进入“忘我”境界,忘记自己的身份,关起门来做领导,从领导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如何把握领导的意图呢?一是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中学习。特别要注意了解每个时期突出强调的方针政策,因为领导意图从本质上讲是党、国家和人民意志的具体体现,把握住这个方面就会把握住领导的总体思路。二是从一个时期领导的工作重点中捕捉。领导活动是领导意图的具体体现,了解领导活动动态,有助于加深对领导意图的理解,同时有利于把领导意图具体化。三是从领导者思考的热点问题中发掘。要掌握领导日常谈论的重要思路和观点,并对其连贯思索,这样对领导的思想情况就会有系统、整体的理解。四是从领导的思维方式和讲话习惯中领悟。根据个人的思维习惯、讲话习惯写作,使文稿与讲话者的特征基本吻合起来,以求达到更好的效果。最好是当面征询领导对一些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的有关解决措施,澄清一些模糊问题。这样可避免写出文稿后再作较大改动,甚至推倒重来。

第二句话,少说“普通话”。领导讲话具有明显的权威性、思想性、鼓动性。权威性可以说是固有的,因而思想性、鼓动性如何,是一篇文稿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思想越丰富,听者就越入神;鼓动性越强,领导就越满意。文稿要体现较强的思想性、鼓动性,必须少说“普通话”。就像“烧菜”一样,必须有特点、讲口味,才能赢得“消费者”。少说“普通话”,就是要讲领导想说的话。有的领导喜欢文风平实,语言纯朴;有的领导讲究文辞、偏爱语言的对仗工整;有的注重文稿的思辩性、逻辑性;有的强调文章内容的实在。作为文秘人员,一定要对领导的文风爱好透彻了解,因人而宜,写出符合领导“口味”的文稿来。少说“普通话”,就是要讲群众想听的话。在考虑领导身份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听众的身份。要针对听众的不同身份,注意运用符合听众身份的语言,并适当地穿插一些符合听众习惯的事例,这样才能使讲者“动情”、听者“入神”。如在机关干部会议上的讲话,要讲究点文采,理论性、逻辑性可以强一些。如果听众是基层干部和群众,就要注意语言的平实,必要时引用一些民谚俗语,这样,才有可能拉近与听众的心理距离,收到较好的效果。少说“普通话”,就是要讲反映真实情况的话。关键的问题是善于讲实话,敢于讲实话,讲究讲实话的艺术。这里有两点必须把握住:一是分寸的把握。不讲没有做或做不到的话,不讲夸大的话,不讲“过头话”。二是场合的把握。领导讲话必须考虑效果。只适宜在一定范围或部分人员中讲的,就不要在全体人员大会上讲。

第三句话,执笔“三分主”。有了这“三分主”,我们秘书展示才华就有了机会、就有了空间。做好这“三分主”,重在创新。创新是一切工作进步的动力,是事物发展的要求。起草领导讲话稿也不例外。讲话稿只有创新,才能打动读者,才能发人深省,才能更好地传达意旨。具体来说,一要注重观点的创新。观点是讲稿的生命和灵魂。绝不能当“二道贩子”,贩卖别人的东西。要善于思考,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在上级决策部署与本地实际的结合中发现问题,提练观点。要善于“沙里淘金”,面对浩瀚的材料,善于鉴别,善于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要善于从老问题中挖掘新内容,从多角度去分析它、把握它,从中挖掘出新的观点,“化腐朽为神奇”。二要注重结构的创新。讲话稿起草不同于文学创作,它在结构上有一定的模式和规范。但结构是为主题服务的,为了满足主题的需要,在结构安排上就不能凝固僵化,而要有所创新,让听众容易把握脉络,给听众产生一种美感。三要注重语言的创新。讲话稿固然要求平实、朴素,但这绝不等于排斥语言生动和创新;固然不需要像纯文学创作那样讲究辞藻华丽、讲究绘声绘色、讲究灵活动感,但也绝不能灰头土脸、味同嚼蜡。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可以大大增强文稿的可持续性、新鲜感。

第四句话,“秘密地抄书”。有人讲,“秘书,秘书,就是秘密地抄书”。这句话大有讽刺的味道,但我们也可以把它从另外一种角度去理解。“秘密地”就是要“暗暗地下功夫”,“抄书”就是学习和积累。这两条对秘书来说至关重要。第一位的是学习。不学习必定落后于形势,落后于领导,落后于同事。第二是积累。积累永无止境。有时积累的一些材料可能平时用不上,但在关键时候能用上一个观点、一个事例、一句话,就实现它的价值了。积累的重中之重是储备观点,要注意积累一些有战略性的思想,有备无患,需则用之。第三是功夫。古人说“功夫在诗外”,就是要热爱文稿工作,有热情才有激情,有激情才有灵感,有灵感就有好文稿了;要苦下功夫,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要有责任心,比如说核对校正问题,文稿写得再好,如果校核上出现一两处错漏,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下载撰写工作总结的几点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撰写工作总结的几点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撰写领导讲话稿的几点体会

    文章标题:撰写领导讲话稿的几点体会撰写领导讲话稿的几点体会时下,不少秘书感到领导讲话稿越来越难写。这个难,我体会一是难在“多”上。随着思想的解放,改革的深入,发展的加快,开......

    撰写企业宣传文稿体会(最终5篇)

    撰写企业宣传文稿体会 首先,我谈两个观点。 第一个观点:我们必须在心底里认为读者永远比作者聪明。 有一句话叫“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八个字,我以为在党的内部会议上,作......

    撰写创业计划书的体会(5篇)

    篇一:创业计划书撰写心得创业学与商业计划 ————创业计划书的撰写心得班级:营销10-1 姓名:翟锋 学号:1070113133 创业计划书撰写心得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和小组成员在一起的......

    撰写领导讲话稿的几点体会

    撰写领导讲话稿的几点体会 撰写领导讲话稿的几点体会 时下,不少秘书感到领导讲话稿越来越难写。这个难,我体会一是难在“多”上。随着思想的解放,改革的深入,发展的加快,开放的扩......

    撰写领导讲话稿的几点体会

    撰写领导讲话稿的几点体会 一、领导讲话稿的类别 领导讲话稿依据不同的场合、对象和用途体现出不同类别,可以大概分为两类。 (一)会议类讲话稿 这是领导讲话中占比重最大的......

    如何撰写听后感悟体会(5篇)

    如何撰写听后感悟体会 我们在观摩教研会上,观摩了课堂教学,听取了专家的报告,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和教学实际,撰写自己的认识和感悟。撰写高质量的体会或感悟一定要抓住某一方面......

    如何撰写工作总结

    如何撰写工作总结 一、总结的概念 总结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通过对过去一阶段工作的回顾和分析评价,判明得失利弊,提高理性认识,用以指导今后工作的一种常用文......

    如何撰写工作总结

    如何撰写工作总结 一、工作总结概论 工作总结是对过去某一时期或某项工作的情况(包括成绩、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的总回顾、总评价和总结论,是指导今后工作的一种机关事务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