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装规范总结
总结2 1.风管
1.1风管的分类
1.1.1风管按系统功能分:空调风系统、通风系统、防排烟系统、洁净系统等。1.1.2风管按材质分:钢板风管、白铁皮风管、不锈钢风管、铝板风管、玻璃钢风管、复合风管等。
1.1.3按压力分:低压(0Pa~500Pa)、中压(500Pa~1500Pa)、高压(>1500Pa)。1.2施工流程
施工准备→预留洞、预埋套管→风管制作、支架制作→风管强度试验→风管组装→漏光测试→系统调试→验收→移交 1.3安装施工准备
1.3.1熟悉图纸,做好自省、会审工作。
1.3.2做好施工预算,做好预埋工作的前准备工作,并与土建碰头协调。1.3.3做好技术交底和安全交底
1.4预埋钢板:因人防区域不得打孔,在此区域支架安全采用在预埋钢板上焊接形式,所以钢板预埋的位置必须事先排布正确,如地下室综合排布要提前,并需经过各方会审和签字。
1.5防排烟风管柔性短管(软接)采用三防布,陶瓷纤维布或金属软接等不燃材料。软管长度在150㎜—300㎜左右。
1.6宽度超过630㎜及以上的防火阀必须设单独吊支架。支架、吊架不宜设置在风口,阀门、检查门及自控机构边,距离不宜小于200㎜。
1.7钢管在转弯、三通等处,末端1m范围内设支架外,其他支架均分。1.8风管内严禁有其他无关管道穿过。1.9风管测试
1.9.1风管制作加工后需抽样进行强度测试。
1.9.2组装后需漏光和漏风测试,低压风管系统可采用漏光法测试。1.10风管系统和电气系统全部安装完毕后,需要进行无生产复合试运行试验,主要包括风口平衡与总风量测试。1.11风量的计算 Qi=3600*S*Vp S-风口有效面积
Vp-风口各测点风速的平均值 条件1:单个风口风量偏差≤±15% 条件2:总风量偏差≤±10%
条件3:总的实测风量>6倍的防护区体积
条件4:防烟系统的总风量>排烟系统总风量的50% 条件5:送风口风速<7m/s,排烟风口风速<10m/s 防排烟系统的有效性必须同时满足以上条件
2.给水管
2.1给水管按材质分为金属管和非金属管。金属管分为:镀锌管、无缝钢管、不锈钢管、铜管、铸铁管、金属复合管等,非金属管分为:PP-R管、UPVC管、PVC管、PC管等。
2.2给水管的用途输送生活用水、中水、其他用水。
2.3连接方式:丝接、焊接、沟槽、压接、承插、热熔、粘接等。2.4安装流程
施工准备→下料→支架制作、管道预制→支架安装→测试→设备连接→系统调试→验收→移交。
2.5组装原则:先安装支架,后安装管道;成排管道间距符合要求,配件统一,转弯等安装得当;DN40及以上采用“U”型支架,DN40以下采用“L”型支架,成排管道用组合支架;管道不允许出现倒抱支架;管道支架角钢应平面朝上。2.6支架定位:红外线定位、拉线.2.7热力管道在设置支架时要考虑到管道的伸缩量,所以支架需用滑动支架或者根据管道的伸缩量和方向来反方向设置支架。△L=ρ*L*△t ρ—热膨胀系数 △L—伸缩量 △t—介质正常运行温度与安装时环境温度之差 2.8各种材质的给水管道系统试验压力均为工作压力的1.5倍,但不得小于0.6MPa。
2.9给水立管和装有3个或3个以上配水点的支管始端,要求安装可拆的连接件,主要是为了便于维修,拆装方便。
3.排水管
3.1排水管道按材质有镀锌管、铸铁管、UPVC管等。按排水种类不同可以分为污水管、废水管和雨水管。连接方式有丝接、沟槽连接、承插连接、卡接、粘接等。3.2安装流程
施工准备→下料→支架制作、管道预制→支架安装→测试→设备连接→系统调试→验收→移交
3.3隐蔽或埋地的排水管道在隐蔽前必须做灌水试验,其灌水高度应不低于底层卫生器具的上边缘或底层地面高度。
3.4排水主立管及水一干管管道均应做通球试验,通球球径不小于排水管道管径的2/3,通球率必须达到100%。
3.5在立管上应每隔一层设置一个检查口,但在最底层和有卫生器具的最高层必须设置。
3.6在连接2个及2个以上大便器或3个及3个以上卫生器具的污水横管上应设置清扫口。当污水管在楼板下悬吊敷设时,可将清扫口设在上一层楼地面上,污水管起点的清扫口与管道相垂直的墙面距离不得小于200mm;若污水管起点设置堵头代替清扫口时,与墙面距离不得小于400mm。3.7通气管应高出屋面400mm,但必须大于最大积雪厚度。
3.8在经常有人停留的平屋顶上,通气管应高出屋面2m,并应根据防雷要求设置防雷装置。
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1-水池 2-消防水泵 3-水箱 4-报警阀 5-延缓器 6-压力开关 7-水力警铃 8-水流指示器 9-喷头
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4.1喷头
湿式系统的喷头选型应符合的规定:不做吊顶的场所,当配水支管布置在梁下时,应采用直立型喷头;吊顶下布置的喷头,应采用下垂型喷头或吊顶型喷头;顶板为水平面的轻危险级、中危险级Ⅰ级居室和办公室,可采用边墙型喷头;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系统应采用洒水喷头;易受碰撞的部位,应采用带保护罩的喷头或吊顶型喷头。4.2 报警阀
4.2.1 湿式系统、预作用系统不宜超过800 只;干式系统不宜超过500 只; 4.2.2 当配水支管同时安装保护吊顶下方和上方空间的喷头时,应只将数量较多一侧的喷头计入报警阀组控制的喷头总数。
4.2.3 报警阀组宜设在安全及易于操作的地点,报警阀距地面的高度宜为1.2m。安装报警阀组的部位应设有排水设施。
4.2.4 水力警铃的工作压力不应小于0.05MPa,与报警阀连接的管道,其管径应为20mm,总长不宜大于20m。4.3 水流指示器
4.3.1 除报警阀组控制的喷头只保护不超过防火分区面积的同层场所外,每个防火分区、每个楼层均应设水流指示器。
4.3.2 当水流指示器入口前设置控制阀时,应采用信号阀。4.4 压力开关
4.4.1 雨淋系统和防火分隔水幕,其水流报警装置宜采用压力开关。4.4.2 应采用压力开关控制稳压泵,并应能调节启停压力。4.5 末端试水装置
1-截止阀 2-压力表 3-试水接头 4-排水漏斗 5-最不利点出喷头 4.5.1 每个报警阀组控制的最不利点喷头处,应设末端试水装置,其他防火分区、楼层均应设直径为25mm的试水阀,U末端试水装置和试水阀应便于操作,且应有足够排水能力的排水设施。
4.5.2 末端试水装置应由试水阀、压力表以及试水接头组成。试水接头出水口的流量系数,应等同于同楼层或防火分区内的最小流量系数喷头。末端试水装置的出水,应采取孔口出流的方式排入排水管道。
第二篇:机械设备安装规范培训总结
机械设备安装规范培训总结
为适应国家标准体系的变化,冶金行业建设标准于2004年开始了对冶金设备安装质量评定标准进行修订,经国家标准主管部门批准,烧结、焦化、炼铁、炼钢、轧机、电气、液压等专业设备于2006-2007年将冶金行业标准已逐步上升为国家标准。为提高冶金建设行业设备安装水平,更好地掌握新标准规范,中国冶金建设协会质量管理专业委员会和冶金工业工程质量监督总站,于2012年10月24日至28日在重庆市联合举办了冶金工程机械设备安装规范和冶金设备工程安装质量评定标准的专业培训。
受全国钢铁行业总体形势的影响,参加此次培训学习的各钢厂质量监督站、监理公司、冶金建设单位等派出人员较去年有所减少(不足200人),但由于本次培训授课老师均为冶金行业机械设备专业的教授专家,且都是设备安装施工规范的主编审人员,参加培训的学员基本全程认真听取了老师的讲解。
冶金质监总站李永康站长在进行《冶金设备工程安装质量评定标准》的授课前,介绍了冶金行业工程参加国家级质量奖评优的进展情况和参加评审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能,2012年冶金工程施工质量情况和出现的一些事故。
介绍了冶金行业项目在接受检查时和推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有关情况,因为参加培训班的都是质量监督部门、施工单位和监理公司,冶金项目参加申报的一些奖项或与大家都有直接的关系,李站长就今年申报项目接受检查时的情况和体会与大家进行了交流,希望能给大家启到一定的借鉴和作用。
1、参加国家级奖评审的有关情况——冶金工程建设领域申报建设工程“鲁班奖”2项,申报国家“优质奖”、“银质奖”5项,5项里面有1项是境外工程,4项是国内工程,目前这两个奖项的进展情况都已完成了专项现场检查阶段,鲁班奖专家检查组的检查报告已经上报了建筑业协会。
2、申报选项,应该讲冶金建筑协会和冶金监督总站推荐的这7个项目,总体上代表了冶金建设的先进水平,除了个别项目在生产工艺稍微弱一点,应该讲90%的项目都是较好项目,通过现场检查,专家对申报的项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些项目应该讲重点在技术装配和生产工艺都是比较好的,这7个奖项里面,有宝钢的不锈钢项目、武钢的冷轧项目、邯郸的冷轧项目、通化的热轧工程、天津铁厂的焦化工程等,其中有一个是印度的高炉工程。总体来说,得到现场专家的充分肯定,应该说选项是比较准的。
3、大多数项目创优的准备工作做得比较好,从申报资料到汇报材料、DVD影像、到现场准备、技术和质保资料准备等几个方面,各单位都比较重视,策划比较周密,各单位领导、专业人员到位比较好,责任分明、分工协作。有一个不足就是鲁班奖接受评审时,有一个检查项目领导在开工作会议,检查组的工作同志建议今后能够错开,因为在跟评委交流时,一致认为在全国领域里面申报鲁班奖、接受现场专家评审的时候,各个单位主要领导、特别是主申报单位的领导要到场参加的,这是行业的惯例。所以申报单位领导人不在,专家组认为重视程度不够。因为国家建设工程鲁班奖今年申报的单位有127项,要评97项,刷掉30项,应该讲竞争还是非常激励的;申报单位不管在质量水平、管理水平、在迎接检查时的准备工作和汇报方面做得都很充分,这点希望如果明年有项目要做这项工作,大家要引起高度重视。
4、通过对6个国内项目接受检查,发现存在准备工作上的不足;
一、因为冶金行业申报工业项目受生产条件的约束,投产两三年以后,实体的工程质量是有些变化的,特别是有些原材料项目,包括有些轧制项目,变化以后在迎接检查的时候,虽然国家评审奖要求大家
不做整改,但是作为观感方面,多少都要整理一下,这方面我们各个单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总的来看,还是有不到位的地方,还有一些不足,检查组提出来了,比如说有些跑、冒、滴、漏的现象,有些管道渗漏现象,有些设备间观感不好的现象,也有些混泥土差的地方,在个别项目上检查组还提出了整改要求,所以说检查组的质量要求还是比较高的。有个别项目在混泥土漏水方面做的不好,结果检查组提出整改,而且要整改前、整改过程、整改后的照片要报给检查组,最后确定进行了整改。因为提的要求也非常明确,就是报国家级的奖项,还有跑、冒、滴、漏的现象是说不过去的,所以这方面今后还要注意。
二、个别单位由于国家级奖项申报的机会不多,有的单位三五年才有这么一个项目,所以在准备上经验不丰富;有些应该准备的工作,准备不到位,比如说有的单位申报国家级奖没有参加申报前相应的培训班,因为这两个奖项在申报前都有一个专门的培训,如果没有参加培训班就不知道今年有什么具体的改进和要求,在准备检查的时候就达到现场专家要的东西或者建议,所以建议明年有单位准备申报鲁班奖和国家优质奖的单位,一定要参加申报前的专门培训班,这个工作很重要。
由于有些单位对检查的程序不了解,这样漏洞比较多,有些专家提出来要去的地方没去成,有的专家要的图纸没找到,还有的个别单位要汇报的材料专家组有四人只准备了一份材料,专家组往上座的时候感到莫名其妙,汇报材料怎么只有一份呢?这是近几年没遇到过的事,通过了解,就是他们确实不知道申报程序和汇报工作的准备,所以现打印现装订满足每位专家;像这样的情况是不应该发生的,还好经解释得到了专家组的谅解,所以说准备工作还是要充分的。
现场检查的组织水平要提高,要有积极的态度,要认真策划、全面系统,更要服从专家们的要求,反应要及时、人员要到位。我们申报的几个项目在不同程序上都出现了专家要去的地方没看到,所以有专家也是颇有微词,以为有意安排,实际上是现场太大,人员在等的地方和专家要去的地方不是一个地方,再调动起来非常紧张;因为每个奖项的现场检查就两个小时,如果一个冷轧工程或是热轧工程,或者冷轧、热轧绑在一起进行申报,要想从一个检查地方走到另一个检查地方,再把人员调齐,现场难度非常大,所以今后在这方面要多注意;因为专家想看的地方没看到,想要的图纸没找到,他们认为是在拖延时间,实际上是找起来难度很大。曾经有个项目专家要冷轧里面一个卫生间正门图纸,说实话,冷轧厂里全套的图纸都准备全了,还就没有准备这张图纸,整整找了两个小时才找到。但是专家要就得满足他的要求,你不满足他的要求,他认为你的工作做的不到位,所以这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还是满多的,所以迎接检查的事前准备、过程准备、还有事后的一些补救办法,希望明年申报单位在策划方面引起高度重视。
5、简单介绍了一下冶金行业总体的质量情况;今年冶金行业不是高增年,大家都知道今年钢铁行业的形势不是很理想,在生产领域、销售领域都遇到了较大的困难,所以也影响到了建设系统的工作,大家都知道像湛江、防城港钢铁基地国家都批了,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进入实质的建设阶段,原因很多,其中钢铁行业的整体形势不好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今年钢铁行业的投资应该讲总体上是下降的,投资额度应该是4000亿,和往年5000多亿相比,下降了1000多亿。总体情况是这样的,大型冶金项目单项工程质量是稳定的,没有发生较大以上质量事故,但是技改、扩建工程质量水平不理想有下滑趋势,发生了一些不应该发生的质量事故。
冶金工程质量的质量通病仍然存在,有待进一步改进;个别项目盲目抢工期造成质量较差,返工现象很多,质量隐患依然存在,我们今年检查的有些个别项目,在有些专业方面情况非常糟糕,代表不了冶金行业的水平。第一个方面,部分施工企业管理质量水平有下降的趋势,特别是对分包单位的管理,在技术上、在质量上、在现场监管上都有不到位的现象,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第二个方面,有些已经投产的项目,近期也出现了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隐患不容忽视;今年在施工过程中混泥土有坍塌的事故发生,而且还造成了人员伤亡的事故,应该讲非常不应该的,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问题还是在现场的管理和技术方案的制定,这个专项方案没有进行审定,施工过程没有按照施工程序,现场监管不到位,包括监理公司的现场监管不到位,导致了混泥土坍塌的事故发生,造成一个三人死亡的事故。第三个方面,今年发生了几起管道支撑体系不够和其它原因造成管道塌落事故,有三起;有的事故是由于在施工过程中支撑体系焊缝不够、承载不够,导致了坍塌;有的事故是生产了几年以后,由于生产方面的原因,造成了管道坍塌事故;还有的事故确实是施工管理的问题。第四个方面,发现的比较危险的问题,就是在上料通廊通过现场检查,轴线出现较大位置的偏移,存在很大的质量隐患,目前正在处理。第五个方面,混泥土强度不够的问题,在混泥土工程完工以后,在检测、回弹方面发现强度不够,必须补强的项目;应该说在原材料控制、检测搅拌站的质量控制方面还是存在漏洞,特别是在水泥用量方面,个别商品混泥土在利用国家标准的时候,采用极限的状态,就是混泥土水泥渣量按照极限检到的比较低,外加剂按照极限加的比较高,造成强度、塌落度等等都受影响。还有质量通病比较明显存在的就是钢结构涂装、焊缝和管道焊缝问题;这方面问题在技改项目、改扩建项目上普遍存在的现场焊缝高度不够、质量不好。希望我们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监督部门的同志今后重点监管这方面的内容。
随着地球环境温度的不断提高,环境污染治理已刻不容缓,冶金除尘设备是为工业经济发展中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资源利用,为满足人居环境需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物质和技术保障的环境保护产业,已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的产业。作为冶金行业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我国冶金除尘设备的不断更新发展,当前的标准无论在种类、性能标准、质量验收标准等方面均不能很好地指导冶金除尘器设备工程的安装与验收,为满足冶金除尘设备的快速发展和技术改造的需要,冶金建设协会组织编制了《冶金除尘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566—2010,除尘设备工程由原来冶标中的单个章节,上升为具有强制性条文的国家标准。
详细介绍了《冶金机械液压、润滑和气动设备工程施工规范》GB50730-2011的编制过程、主要内容,对国家标准代号“GB”与“GB/T”在不同时期代表的不同定义进行了讲解,从2008年10月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工程建设国家标准规定为有强制性条文的标准,代号采用“GB”表示,无强制性条文的标准,代号采用“GB/T”表示。因强制性条文是直接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人身健康、环境保护、能源资源节约和其它公众利益,规范要求必须严格执行的条文。
对新编制的《轧机机械设备安装规范》GB/T50744-2011的编制过程和规范的章节条款进行了介绍,轧机机械设备安装规范基本代表了目前国内轧钢工艺的先进水平及新工艺;对机械设备专项方案的编制内容、审批程序、审批权限作了基本要求,与《冶金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YB9249-93相比,施工技术标准、规范的覆盖面更全。
详细讲解了《炼铁机械设备安装规范》GB50679-2011的编制实施,新规范基本代表了目前国内炼铁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的先进水平,节材、节能、低碳施工的理念,是编审专家对近20年来炼铁机械设备工程安装成功经验的结晶。按“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原则,本规范与已经发布执行的《炼铁机械设备工程安装验收规范》GB50372-2006配合使用,强调了设备安装强制性条文执行的重要性;重点介绍了目前比较先进的直接熔融还原炼铁法COREX炉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和工艺流程。
2012年10月31日
第三篇:变压器安装规范
变压器安装规范 设备及材料准备
1.1变压器应装有铭牌。铭牌上应注明制造厂名、额定容量,一二次额定容量,一二次额定电压,电流,阻抗,电压%及接线组别等技术数据。变压器的容量,规格及型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附件备件齐全,并有出厂合格证及技术文件。
1.2型钢:各种规格型钢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无明显锈蚀。
1.3螺栓:除地脚螺栓及防震装置螺栓外,均应采用镀锌螺栓,并配相应的平垫圈和弹簧垫。
1.4其它材料:电焊条,防锈漆,调和漆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有产品合格证。作业条件
施工图及技术资料齐全无误。建工程基本施工完毕,标高、尺寸、结构及预埋件强度符合设计要求。屋面、屋顶喷浆完毕,屋顶无漏水,门窗及玻璃安装完好。室内粗制地面工程结束,场地清理干净,道路畅通。3 操作工艺
3.1 变压器稳装 变压器就位可用汽车吊直接甩进变压器室内,或用道木搭设临时轨道,用三步搭、吊链吊至临时轨道上,然后用吊链拉入室内合适位置。变压器就位时,应注意其方位和距墙尺寸与图纸相符,允许误差为±25mm,图纸无标注时,纵向按轨道就位,横向距墙不得小于800mm,距门不得小于1000mm。变压器台架的安装:双杆柱上安装变压器,两杆的根开为2m。埋深2m。配电变压器台架用两条或四条槽钢固定于两电杆上,台架距地面高度不低于2.5m,台架的平面坡度不大于1/100。腰栏应采用直径不小于4mm的铁线缠绕两圈以上,缠绕应紧牢,腰栏距带电部分不少于0.2m。同时变压器高压柱头加装防尘罩,变压器悬挂警告牌。
3.2 跌落式熔断器的安装 变压器的高、低压侧应分别装设熔断器。高压侧熔断器的底部对地面的垂直高度不低于4.5m,各相熔断器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为了便于操作和熔丝熔断后熔丝管能顺利地跌落下来,跌落式熔断器的轴线应与垂直线成15°~30°倾角。低压侧熔断器的底部对地面的垂直距离不低于3.5m,各相熔断器的水平距离不少于0.2m。跌落式熔断器熔丝的选择按“保证配电变压器内部或高、低压出线套管发生短路时迅速熔断”的原则来选择,熔丝的熔断时间必须小于或等于0.1s。按规程规定:容量在100kVA及以下者,高压侧熔丝额定电流按变压器容量额定电流的2~3倍选择;容量在100kVA以上者,高压侧熔丝额定电流按变压器容量额定电流的1.5~2倍选择。变压器低压侧熔丝按低压侧额定电流选择。
3.3 避雷器的安装:选用无间隙合成绝缘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避雷器应装设在熔断器与变压器之间,并尽量靠近变压器。另外,为了防止反变换波和低压侧雷电波侵入,在低压侧也应装设低压避雷器。为避免雷电流在接地电阻上的压降与避雷器的残压叠加在一起,作用在变压器绝缘上,应将避雷器的接地端、变压器的外壳及低压侧中性点用截面不小于25mm2的多股铜芯塑料线连接在一起,再与接地装置引上线相连接。
3.4 接地装置。对10kV配电变压器:容量在100kVA以下,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容量在100kVA以上,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接地装置施工完毕应进行接地电阻测试,合格后方可回填土。同时,变压器外壳必须良好接地,外壳接地应用螺栓拧紧,不可用焊接直接焊牢,以便检修。接地装置的地下部分由水平接地体和垂直接地体组成,水平接地体采用6根长度为6m的40×4mm的扁钢,垂直接地体则采用10-6根长度为2m的L50×50×5mm的角钢分别与水平接地体焊接。水平接地体在土壤中埋设深为0.6~0.8m,垂直接地体则是在水平接地体基础上打入地里的。接地引上线采用40×4mm扁钢,为了检测方便和用电安全,对于柱上式安装的变压器,引上线连接点应设在变压器底下的槽钢位置。
3.5 变台引落线 新建和改造的变台的引落线均应采用多股绝缘线,其截面应按变压器的额定容量选择,但高压侧引落线铜芯不应小于16mm2,铝芯不应小于25mm2,杜绝使用单股导线及不合格导线。同时应考虑引落线对周围建筑物的安全距离。变压器的交接试验
变压器交接试验的内容:测量线圈连同套管一起的直流电阻;检查所有分接头的变压器的变压比;检查三相变压器的接线组别和单项变压器引出线的极性;测量线圈同套管一起的绝缘电阻;线圈连同套管一起做交流耐压试验。
变压器送电前检查
变压器送电试运行前做全面检查,确认符合试运行条件时方可投入运行。变压器试运行前,必须由质量监督部门检查合格。变压器试运行前的检查内容;①各种交接试验单据齐全,数据符合要求。②变压器应清理、擦拭干净,顶盖上无遗留杂物,本体及附件无缺损。③变压器一、二次引线相位正确,绝缘良好。④接地线良好。⑤通风设施安装完毕,工作正常。⑥标志牌挂好,门装锁。变压器送电试运行验收
送电试运行: 压器第一次投入时,可全压冲击合闸,冲击合闸时一般可由高压侧投入。变压器第一次受电后,持续时间不应少于10min,无异常情况。变压器应进行3~5次全压冲击合闸,并无异常情况,励磁涌流不应引起保护装置误动作。变压器试运行要注意冲击电流、空载电流、一、二次电压、温度。并做好详细记录。变压器空载运行24小时,无异常情况,方可投入负荷运行。验收:①变压器开始带电起,24H后无异常情况,应办理验收手续。②验收时应移交下列资料和文件:变更设计证明。产品说明书、试验报告单、合格证及安装图纸等技术文件。安装检查及调整记录。质量标准
电力变压器及其附件的试验调整和器身检查结果,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规定。高低压瓷件表面严禁有裂纹损伤和瓷釉损坏等缺陷。变压器安装位置应准确,器身表面干净清洁,油漆完整。变压器与线路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①连接紧密,连接螺栓的锁紧装置齐全,瓷套管不受外力。②零线沿器身向下接至接地装置的线段,固定牢靠。③器身各附件间的连接的导线有保护管,保护管、接线盒固定牢靠,盒盖齐全。④引向变压器的母线及其支架、电线保护管和接零线等均应便于拆卸,不妨碍变压检修时移动。各连接用的螺栓螺纹漏出螺母2~3扣,保护管颜色一致,支架防腐完整。⑤变压器及其附件外壳和其它非带电金属部件均应接地,并符合有关要求。8 安全保护
变压器固定件要焊死,在变压器上方作业时,操作人员不得瞪踩变压器,并带工具带,以防工具材料掉入砸坏、砸伤变压器。变压器要挂安全警示标志。
充分使用先进技术,提高变台绝缘化程度.9 应注意的问题
易产生的质量问题: 管线排列不整齐不美观
变压器一、二次套管损坏
变压器一、二次引线,螺栓不紧,压按不牢。母线与变压器连接间隙不符合规范要求。
防治措施
提高质量意识,按照工艺标准施工
瓷套管在搬运中加强保护
提高质量意识坚强自互检,母带与变压器连接时应锉平。
第四篇:消防系统安装规范
.9消防系统安装
1.9.1安装准备及材料要求
(1)消防工程施工前,必须协助甲方进行消防设施的设计审核,未经设计审核或设计审核不合格不得擅自施工.(2)消防工程施工前必须向消防部门申报有关资料,办理消防施工进场许可证.(3)所选用的材料必须在消防部门经过登记并具有消防部门发放的准销证.1.9.2喷头安装
(1)喷头安装应在系统试压、冲洗合格后进行。喷头安装时宜采用专用的弯头、三通。不得对喷头进行拆装、改动,并严禁给喷头附加任何装饰性涂层。(2)喷头安装应使用专用板手。喷头更换,其规格、型号应相同。
(3)当喷头的公称直径小于10mm时,应在配水干管或配水管上安装过滤器。(4)安装在易受机械操作处的喷头,应加设喷头防护罩。
(5)喷头安装时,溅水盘与吊顶、门、窗、洞口或墙面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6)当通风管道宽度大于1.2mm时,喷头应安装在其腹面以下部位。1.9.3报警阀组安装
(1)报警阀组的安装应先安装水源控制阀、报警阀,然后再进行报警阀辅助管道的连接。水源控制阀、报警阀与配水干管的连接,应使水流方向一致。报警阀组安装的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报警阀组应安装在便于操作的明显位置,距室内地面高度宜为1.2m;两侧与墙的距离不应小于0.5m;正面与墙的距离不应小于1.2m。安装报警阀组的室内地面应有排水设施。
(2)压力表应安装在报警阀上便于观测的位置;排水管和试验阀应安装在便于操作的位置;水源控制阀安装应便于操作,且应有明显开闭标志和可靠的锁定设施。(3)湿式报警阀组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湿式报警阀前后的管道中能顺利充满水;压力波动时,水力警铃不应发生误报警; 报警水流通路上的过滤器应安装在延迟器前,而且是便于排渣操作的位置。1.9.4其它组件安装
(1)水力警铃应安装在公共通道或值班室,附近的外墙上,且应安装检修、测试用的阀门。水力警铃和报警阀的连接应采用镀锌钢管,当镀锌钢管的公称直径为15mm时,其长度以不应大于6m;当直径为20mm时,其长充不应大于20m;安装后的水力警铃启动压力不应小于0.05Mpa。
(2)水流指示器的安装应在管道试压和冲洗合格后进行,水流指示器应竖直安装在水平管道上侧,其动作方向应和水流方向一致;安装后的水流指示器浆片、膜片应动作灵活,不应与管壁发生碰撞。
(3)信号阀应安装在水流指示器前的管道上,与水流指示器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m。
(4)排气阀的安装应在系统管网试压和冲洗合格后进行;排气阀应安装在配水干管顶部、配水管的末端,且应确何无渗漏。
(5)控制阀的规格、型号和安装位置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方向应正确,控制阀内应清洁、无堵塞、无渗漏;主要控制阀应加设启闭标志;隐蔽处的控制阀应在明显处设有指示其位置的标志。
(6)节流装置应安装在公称直径不小于50mm的水平管段上;减压孔板应安装在管道内水流转弯处游一侧的直管上,且与转弯处的距离不应小于管子公称直径的2倍。
(7)压力开关应竖直安装在通往水力警铃的管道上,且不应在安装中拆装改动。(8)末端试水装置宜安装在系统管网末端或分区管网末端。1.9.5消火栓箱安装
(1)消火栓箱要符合设计要求(其材质有木、铁和铝合金等)栓阀有单出口和双出口双控等。产品均应有消防部门的制造许可证和合格证方可使用。
(2)消火栓支管要以栓阀的坐标、标高定位甩口,核定后再稳固消火栓箱,箱体找正稳固后再把栓阀安装好。
(3)消火栓箱体安装在轻质墙上时应有加固措施。(4)在交工前应将消火栓配件安装完毕。1.9.6消防系统调试及验收 系统调试
(1)系统调试应具备下列条件:
系统调试应在施工完成,试压冲洗合格后进行;消防水池、消防水箱已储备设计要求的水量;系统供电正常;湿式喷水灭火系统管网内已充满水;干式、预作用喷水灭火系统管网内的气压符合设计要求阀门均无泄漏; 与系统配套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处于工作状态。
(2)系统调试的内容包括:水源调试、消防水泵调试、报警阀调试、排水装置调试、联动试验。
(3)采用专用测试仪表或其它方式,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各种探测器输入模拟火灾信号,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应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并启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系统验收
(1)系统的竣工验收,应由建设主管单位主持,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建设、设计、施工等单位参加,验收不合格不得投入使用。(2)系统竣工验收时,施工、建设单位应提供下列资料: 批准的竣工验收申请报告、设计图纸、公安消防监督机构的审批文件、设计变更通知单、竣工图;地下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报告;系统试压、冲洗记录;系统调试记录;系统联动试验记录;系统主要材料、设备和组件的合格证或现场检验报告;系统维护管理规章、维护管理人员登记表及上岗证。
(3)系统供水水源的检查验收,系统的流量、以及压力试验、消防泵房、消防水泵的验收,消防水泵接合器数量及进水管位置、接合器的充水试验、系统最不利的压力、流量,管网验收,报警阀组的验收,喷头验收,系统进行模拟灭火功能试验等应符合《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要求。1.10管道试压吹洗
(1)管道试压按系统分段进行,既要满足规范要求,又要考虑管材和阀件因高程静压增加的承受能力。水压强度试验的测试点设在管网的最低点。对管网注水时,应先将管网内的空气排净,并缓缓升压,达到试验压力后,10分钟压力降不应大于0.05Mpa,然后将试验压力降至工作压力作外观检查,以不渗漏为合格。(给水管道试验压力为P+0.5MP,且不小于0.9MP,消防给水管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
(2)调节阀,过滤器的滤网及有关仪表在管道试压吹洗后安装。吹洗时水流不得经过所有设备。冲洗后的管道要及时封堵,防止污物进入。1.11管道的防腐及保温(1)管道的防腐
埋地钢管、铸铁管除锈后先刷冷底子两道,再刷热沥青二道,夹玻璃丝布两层,总厚度不小于3mm;明装钢管先刷防锈底漆,再刷银粉两道,外涂调合面漆(各类面漆颜色按设计要求)。做好防腐后的管道要进行成品保护,防止防腐层的破坏。
(2)管道的保温
管道的保温应在水压试验和防腐合格后进行,屋顶给水管道的保温均采用30mm厚的岩棉管壳,外包玻璃纤维布一道,然后刷调和漆两道。保温管道的支架处应留膨胀伸缩缝,并用石棉绳或玻璃棉填塞。(空调供回水管道保温见通风空调安装工程)。
2.11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 施工准备工作:(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前,必须按当地公安消防监督机构的规定,办理施工许可证,并接受其监督。(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施工必须严格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和设计图纸进行,不得随意更改。施工前应具备设备布置平面图、接线图、安装图、系统图以及其它必要的技术文件。
(3)施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根据设计文件和图纸向有关施工人员进行施工交底。
(4)备齐施工机具,检测用仪器、仪表,质量和数量应能满足施工需要。布线施工
(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布线,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2)核实导线的种类,电压等级等参数必须满足设计要求.(3)在管内或线槽内的穿线,应在建筑抹灰及地面工程结束后进行。在穿线前,应将管内或线槽内的积水及杂物清除干净。
(4)不同系统、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电流类别的线路,不应穿在同一管内或线槽的同一槽孔内。
(5)导线在管内或线槽内,不应有接头或扭结。导线的接头,应在接线盒内焊接或用端子连接。
(6)敷设在多尘或潮湿场所管路的管口和管子连接处,均应作密封处理。(7)管路超过下列长度时,应在便于接线处装设接线盒:
无弯曲时,管子长度每超过45m;一个弯曲,管子长度每超过30m。有2个弯曲,管子长度每超过20m。有3个弯曲,管子长度每超过12m。
(8)管子入盒时,盒外侧应套锁母,内侧应装护口。在吊顶内敷设时,盒的内外侧均套锁母。
(9)在吊顶内敷设各类管路和线槽时,宜采用单独的卡具吊装或支撑物固定。(10)线槽的直线段应每隔1.0~1.5 m设置吊点或支点,在下列部位也应设置吊点或支点:线槽接头处,距接线盒0.2m处,线槽走向改变或转角口处。(11)吊装线槽的吊杆直径,不应小于6mm。
(12)管线经过建筑物的变形缝(包括沉降缝、伸缩缝、抗震缝等)处,应采取补偿措施,导线跨越变形缝的两侧应固定,并留有适当余量。(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导线敷设后,应对每回路的导线用500V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其对地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20MΩ。火灾探测器的安装
(1)探测器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2)探测器周围0.5m内,不应有遮挡物.(3)探测器至空调逆风口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至多孔送风顶棚孔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
(4)在宽度小于3m的内走道顶棚上设置探测器时,宜居中布置。感温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5m。探测器距端墙的距离,不应大于探测器安装间距的一半。
(5)探测器宜水平安装,当必须倾斜安装时,倾斜角不应大于45°。探测器的底座应固定牢靠,其导线连接必须可靠压接或焊接。当采用焊接时,不得使用带腐蚀性的助焊剂。探测器的“十”线应为红色,“一”线应为蓝色,其余线应根据不同用途采用其它颜色区分。但同一工程中相同用途的导线颜色应一致。
探测器底座的外接导线,应留有不小于15cm的余量,入端处应有明显标志。探测器底座的穿线孔宜封堵,安装完毕后的探测器底座应采取保护措施。探测器的确认灯,应面向便于人员观察的主要入口方向。
探测器应在即将调试时方可安装,在安装前应妥善保管,并应采取防尘、防潮、防腐蚀措施。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安装
(1)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应安装在墙上距地(楼)面高度1.5m处。(2)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应安装牢固,并不得倾斜。
(3)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外接导线,应留有不小于10cm的余量,且在其端部应有明显标志。
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安装
火灾报警控制器在墙上安装时,其底边距地(楼)面高度不应小于1.5m,落地安装时,其底宜高出地坪0.1~0.2m。
控制器应安装牢固,不得倾斜。安装在轻质墙上时,应采取加固措施。引入控制器的电缆或导线,应符合下列要求:(1)配线应整齐,避免交叉,并应固定牢靠。
(2)电缆芯线或所配导线的端部,均应标明编号,并与图纸一致,字迹清晰不易退色。
(3)端子板的每个接线端,接线不得超过2根。(4)电缆芯和导线,应留有不小于20cm的余量。(5)导线应绑扎成束。
(6)导线引入线穿线后,在进线管处应封堵。
控制器的主电源引入线,应直接与消防电源连接,严禁使用电源插头,主电源应有明显标志。
控制器的接地,应牢固,并有明显标志。消防控制设备的安装
消防控制设备在安装前,应进行功能检查,不合格者,不得安装。
消防控制设备的外接导线,当采用金属软管作套管时,其长度不宜大于2m,且应采用管卡固定,其固定点间距不应大于0.5m。金属软管与消防控制设备的接线盒(箱),应采用锁母固定,并应根据配管规定接地。消防控制设备外接导线的端部,应有明显标志。
消防控制设备盘(柜)内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电流类别的端子,应分开,并有明显标志。
系统接地装置的安装。
工作接地线应采用铜芯绝缘导线或电缆,不得用镀锌扁铁或金属软管。由消防控制室引至接地体的工作接地线,在通过墙壁时,应穿入钢管或其它坚固的保护管。
工作接地线与保护接地线,必须分开,保护接地体不得利用金属软管。接地装置施工完毕后,应及时作隐蔽工程验收。验收应包括下列内容:(1)测量接地电阻,并作记录。(2)查验应提交的技术文件。(3)审查施工质量。系统的调试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调试,应在建筑内部装修和系统施工结束后进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调试前应具备前面所列文件和调试必需的其它文件。
调试负责人必须由有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所有参加调试人员应职责明确,并应按照调试程序工作。
调试前应按设计要求查验设备的规格、型号、数量等,应按规范和设计的规定要求检查系统的施工质量。检查系统线路,对于错线、开路、虚焊和短路等进行处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调试,应先分别对探测器、区域报警控制器、集中报警控制器、火灾报警装置和消防控制设备等逐个进行单机通电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系统调试。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通电后,应按国家标准《火灾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的有关要求对报警控制器进行下列功能检查:
火灾报警自检功能; 消音、复位功能;故障报警功能;火灾优先功能;报警记忆功能;电源自动转换和备用电源的自动充电功能;备用电源的欠压和过压报警功能。
检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主电源和备用电源,在备用电源连续充放电3次后,主电源和备用电源应能自动转换。
应采用专用的检查仪器对探测器逐个进行试验,其功能应准确无误。应分别用主电源和备用电源供电,检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各项控制功能和联动功能。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在连续运行120小时无故障后,按规范附录填写调试报告。
第五篇:水泵安装规范
泵安装工程施工验收规范(一)
第四章 泵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4.1.1条 本章适用于离心泵、井用泵、立式轴流泵及导叶式混流泵、机动往复泵、蒸汽往复泵、计量泵、螺杆泵和水环式真空泵的安装。
第4.1.2条 应检查泵的安装基础的尺寸、位置和标高并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第4.1.3条 泵的开箱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 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清点泵的零件和部件,并应无缺件、损坏和锈蚀等;管口保护物和堵盖应完好;
二 应核对泵的主要安装尺寸并应与工程设计相符;
三 应核对输送特殊介质的泵的主要零件、密封件以及垫片的品种和规格。
第4.1.4条 出厂时已装配、调整完善的部分不得拆卸。
第4.1.5条 驱动机与泵连接时,应以泵的轴线为基准找正;驱动机与泵之间有中间机器连接时,应以中间机器轴线为基准找正。
第4.1.6条 管道的安装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 管子内部和管端应清洗洁净,清除杂物;密封面和螺纹不应损伤;
二 吸入管道和输出管道应有各自的支架,泵不得直接承受管道的重量;
三 相互连接的法兰端面应平行;螺纹管接头轴线应对中,不应借法兰螺栓或管接头强行连接;
四 管道与泵连接后,应复检泵的原找正精度,当发现管道连接引起偏差时,应调整管道;
五 管道与泵连接后,不应在其上进行焊接和气割;当需焊接和气割时,应拆下管道或采取必要的措施,并应防止焊渣进入泵内;
六 泵的吸入和排出管道的配置应符合设计规定。当无规定时,可按本规范附录二的规定进行。
第4.1.7条 润滑、密封、冷却和液压等系统的管道应清洗洁净保持畅通;其受压部分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严密性试验。当无规定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执行。
第4.1.8条 泵的试运转应在其各附属系统单独试运转正常后进行。
第4.1.9条 泵应在有介质情况下进行试运转,试运转的介质或代用介质均应符合设计的要求。
第二节 离心泵
第4.2.1条
一 整体出厂的泵在防锈保证期内,其内部零件不宜拆卸,只清洗外表。当超过防锈保证期或有明显缺陷需拆卸时,其拆卸、清洗和检查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当无规定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拆下叶轮部件应清洗洁净,叶轮应无损伤; 冷却水管路应清洗洁净,并应保持畅通; 管道泵和共轴式泵不宜拆卸;
二 解体出厂的泵的清洗和检查符合下列要求: 泵的主要零件、部件和附属设备、中分面和套装零件、部件的端面不得有擦伤和划痕;的表面不得有裂纹、和按装配的顺序分类放置; 泵壳垂直中分面不宜拆卸和清洗。
第4.2.2条差不应大于0.20向和横向安装水平偏差均不应大于平加工面上进行测量。
第4.2.3条
一 驱动机轴与泵轴、驱动机轴与变速器轴以联轴器连接时,两半联轴器的径向位移、端面间隙、轴线倾斜均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当无规定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 压伤及其他缺陷。整体安装的泵,纵向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1000,并应在泵的进出口法兰面或其它水平面上进行测量;解体安装的泵纵)的规定;
清洗洁净后除水分应将零件、0.05/1000,并应在水平中分面、轴的外露部分、底座的水
轴不见和设备表面涂上润滑油0.10/1000,横向安装水平偏
泵的清洗和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 泵的找正应符合下列要求:
二 驱动机轴与泵轴以皮带连接时,两轴的平行度、两轮的偏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的规定;
三 汽轮机驱动的泵和输送高温、低温液体的泵(锅炉给水泵、热油泵、低温泵等)在常温状态下找正时,应按设计规定预留其温度变化的补偿值。
第4.2.4条 高转速泵或大型解体泵安装时,应测量转子叶轮、轴套、叶轮密封环、平衡盘、轴颈等主要部位的径向和端面跳动值,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第4.2.5条 转子部件与壳体部件之间的径向总间隙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第4.2.6条 叶轮在蜗室内的前轴向、后轴向间隙、节段式多级泵的轴向尺寸均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多级泵各级平面间原有垫片的厚度不得变更。高温泵平衡盘(鼓)和平衡套之间的轴向间隙,单壳体节段式泵应为0.04~0.08mm,双壳体泵应为0.35~lmm;推力轴承和止推盘之间的轴向总间隙,单壳体节段式泵应为0.5~1mm,双壳体泵应为0.5~0.7mm。
第4.2.7条 叶轮出口的中心线应与泵壳流道中心线对准;多级泵在平衡盘与平衡板靠紧的情况下,叶轮出口的宽度应在导叶进口宽度范围内。
第4.2.8条 滑动轴承轴瓦背面与轴瓦座应紧密贴合,其过盈值应在0.02~0.04mm的范围内;轴瓦与轴颈的顶间隙和侧间隙均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第4.2.9条 滚动轴承与轴和轴承座的配合公差、滚动轴承与端盖间的轴向间隙以及介质温度引起的轴向膨胀间隙、向心推力轴承的径向游隙及其预紧力,均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要求进行检查和调整。当无规定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的规定执行。
第4.2.10条 组装填料密封径向总间隙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当无规定时,应符合表4.2.10的要求,填料压紧后,填料环进液口与液封管应对准或使填料环稍向外侧。
表4.2.10 组装填料密封的要求
第4.2.11条 机械密封、浮动环密封、迷宫密封及其它形式的轴密封件的各部间隙和接触要求均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当无规定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的规定。
第4.2.12条 轴密封件组装后,盘动转子转动应灵活;转子的轴向窜动量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第4.2.13条 双层壳体泵的内壳。外壳组装时,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保持对中;双头螺栓拧紧的拉伸量和螺母旋转角度应符合设计规定。
第4.2.14条 泵试运转前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 驱动机的转向应与泵的转向相符
二 应查明管道泵和共轴泵的转向
三 应检查屏蔽泵的转向
四 各固定连接部位应无松动
五 各润滑部位加注润滑剂的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有预润滑要求的部位应按规定进行预润滑;
六 各指示仪表、安全保护装置及电控装置均应灵敏、准确、可靠;
七 盘车应灵活、无异常现象。
第4.2.15条 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 试运转前应进行泵体预热,温度应均匀上升,每小时温升不应大于工作介质的进口的工艺管道的温差不应大于
二 预热时应每隔
三 泵体机座滑动端螺栓处和导向键处的膨胀间隙均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四 应接通轴承部位和填函的冷却液
五 应开启入口阀门和放空阀门,并排出泵内气体,预热到规定温度后,再关闭放空阀门。
第4.2.16条 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 预冷前打开旁通管路
二 按工艺要求对管道和蜗室内进行除湿处理;;l0min盘车半圈,温度超过;;;40℃;4.2.1450℃;泵体表面与有 150℃时,应每隔5min盘车半圈;4.2.14;
;
高温泵在高温条件下试运转前,除应符合本规范第条规定外,尚; 低温泵在低温介质下试运转前,除应符合本规范第条规定外,尚
三 预冷时,应全部打开放空阀门,宜先用低温气体进行冷却,然后再用低温液体冷却,缓慢均匀地冷却到运转温度直到放空阀口流出液体,再将放空阀门关闭;
四 泵采用机械密封时,应放出密封腔内空气。
第4.2.17条 泵启动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 离心泵应打开吸入管路阀门,关闭排出管路阀门;高温泵和低温泵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执行;
二 泵的平衡盘冷却水管路应畅通;吸入管路应充满输送液体,并排尽空气,不得在无液体情况下启动;
三 泵启动后应快速通过喘振区
四 转速正常后应打开出口管路的阀门,出口管路阀门的开启不宜超过设计工况,不得在性能曲线驼峰处运转。
第4.2.
一 各固定连接部位不应有松动;
二 转子及各运动部件运转应正常,不得有异常声响和摩擦现象
三 附属系统的运转应正常;管道连接应牢固无渗漏;
四 滑动轴承的温度不应大于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五 各润滑点的润滑油温度、密封液和冷却水的温度均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润滑油不得有渗漏和雾状喷油现象;
六 泵的安全保护和电控装置及各部分仪表均应灵敏、正确、可靠;
七 机械密封的泄漏量不应大于温升应正常;杂质泵及输送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介质的泵,密封的泄露量不应大于设计的规定值:
表4.2.18
八 工作介质比重小于条 泵试运转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70℃;滚动轴承的温度不应大于5mL/h,填料密封的泄漏量不应大于表3min,并将泵调节到;80℃;特殊轴承的温度应符合 4.2.18的规定,且 18
填料密封的泄露量 的离心泵,用水进行试运转时,应控制电动机的电流不得超过额定值,且水流量不应小于额定值的20%;用有毒、有害、易燃、易爆颗粒等介质进行运转的泵,其试运转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九 低温泵不得在节流情况下运转;
十 需要测量轴承体处振动值的泵,应在运转无气蚀的条件下测量;振动速度有效值的测量方法可按本规范附录二执行;
十一 泵在额定工况点连续试运转时间不应小于2h ;高速泵及特殊要求的泵试运转时间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第4.2.19条 泵停止试运转后,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 离心泵应关闭泵的入口阀门,待泵冷却后应再依次关闭附属系统的阀门
二 高温泵停车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执行;停车后应每隔体降温至50℃为止;
三 低温泵停车时,当无特殊要求时,泵内应经常充满液体;吸入阀和排出阀应保持常开状态;采用双端机械密封的低温泵,液位控制器和泵密封腔内的密封液应保持泵的灌泵压力;
四 输送易结晶、凝固、沉淀等介质的泵,停泵后,应防止堵塞,并及时用清水或其它介质冲洗泵和管道;
五 应放净泵内积存在液体,防止锈蚀和冻裂。泵安装工程施工验收规范类型:通风与空调标准规范
第八节 螺杆泵
第4.8.1条 螺杆泵在防锈保证期内安装时,可不拆洗。超过防锈保证期和有明显缺陷时,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拆洗。
第4.8.2条 泵的调平和找正应按本规范第
第4.8.3条 泵试运转前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 单独检查驱动机的转向应与泵的转向相符;
二 各紧固连接部位不应松动;
4.2.2 20~30min(二)
4.2.3条有关规定执行。;
盘车半圈,直到泵条、第
三 加注润滑剂的规格和数量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四 泵的液体流道应清洗洁净;
五 输送液体温度高于60℃时,应按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预热。
第4.8.4条 启动前,应向泵内灌注输送液体,并应在进口阀门和出口阀门全开的情况下启动。
第4.8.5条
一 泵在规定转速下,应逐次升压到规定压力进行试运转;规定压力点的试运转时间不应少于30min;
二 运转中应无异常声响和振动,各结合面应无泄漏;
三 轴承温升不应高于
四 填料密封或机械密封的泄漏量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当无规定时,应符合本规范第4.2.18条的有关规定;
五 安全阀工作应灵敏、可靠。
第4.8.5条
第九节 水环式真空泵
第4.9.7条 期时应拆卸清洗,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 零件和部件的拆卸顺序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二 零件和部件应无锈蚀;经清洗合格后,其配合面应涂一薄层润滑油:
三 叶轮两端的垫片应严格按设备技术规定的厚度和数量进行更换。
第4.9.2条
第4.9.3条
一 安装水平偏差不应大于
二 与泵连接的管路不宜过长;法兰结合面应紧密;
35℃或不应比油温高
1/1000;
20℃;
4.2.2条、第4.1.3条的规定执行。泵试运转时应符合下列要求:停泵后应清洗泵和管道,防止堵塞。水环式真空泵在防锈保证期内安装时,可不拆洗。当有异常或超过防锈保证泵的调平和找正应按本规范第气水分离器安装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三 气水分离器的进水孔与外部供水管应连通,其管路应保持畅通。
第4.9.4条 泵试运转前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 盘车应灵活、无阻滞;
二 真空度调节阀应调整至合适的开度;
三 泵填函处的冷却水管路应畅通;
四 应向泵体内注入清水,盘车冲洗洁净后,方能启动。
第4.9.5条
一 泵应在规定的转速下和工作范围内进行运转,连续试运转时间不应少于
二 泵的供水应正常;水温和供水压力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
三 轴承的温升不应高于
四 各连接部位应严密,无泄漏现象;
五 运转中应无异常声响和振动。
第4.9.6条
30℃,其温度不应高于
75℃; 30min;泵试运转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试运转结束后,应放净泵内积水,再用清水将泵冲洗洁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