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局组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专题学习
某某局组织开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专题学习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2018年3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高票表决通过。为了及时明了此次宪法修正案的精髓,开发区财政局积极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专题学习活动。
**月**日全局干部职工集中进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的专题学习。通过学习,使大家掌握了此次宪法修改的内容,并充分认识到此次宪法的修改既适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客观需要,又符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同时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真意涵,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非常深远的历史意义。
下一步我局还将在全局干部职工范围内开展各种形式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学习活动,以增强我局工作人员依法履职理念,特别是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法治办法开展工作的能力。
第二篇:江南区法院执行局组织学习
江南区法院执行局组织学习《关于建立和完善执行联动机制若干问题的意见》
作者:刘祖传发布时间:2010-08-09 10:43:09
2010年8月2日上午,江南区法院执行局全体干警,在局领导的组织带领下,利用周一的执行工作例会学习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建立和完善执行联动机制若干问题的意
见》(以下简称《意见》),以促进执行工作更上一层楼。
通过全文学习,该院执行局干警充分认识到最高人民法院与中央19个部门联合会签的《意见》正式公布实施的重要性,为人民法院的执行工作建立了执行联动长效机制。在学习过程中,全局干警对《意见》中涉及到执行工作的执行联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发言,一致
认为这《意见》实施得很及时,为执行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
一是《意见》明确规定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将法院执行工作单打独斗执行模式转变为以法院为主、各部门协助联动的执行模式,将单纯依靠强制执行的执行工作模式转变为强制
执行与联动威慑并举的工作模式。
二是《意见》的实施将使法院执行工作形成并建立起“党委领导、法院主办、社会联动”的执行联动机制的执行工作格局,为执行工作解决“执行难”提供了根本保证。三是《意见》实施构建起的执行联动机制,并没有改变人民法院在执行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力军的作用。而是使各联动部门实现了信息互联、互享,职能互补,齐抓共管,变以
制执行为主为强制执行与联动威慑并举。
“执行难”严重损害着法律的权威,破坏着民众的法治信仰。江南区法院执行局既要重
视联动机制建设,更应注重借助外力破解执行难题。最高人民法院江副院长说过:“仅靠运
动式的清理活动,无法根治‘执行难’的痼疾”,必须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才能达到标本
构建执行联动机制破解“执行难”
发布时间:2011-03-17 10:11:33 【我要纠错】 【字号 大 默认 小】【打印】【关闭】
□冯家煜 郑伟 孔东方
在民事案件数量与日俱增的同时,申请执行的案件数量也在大量增加,但由于种种原因,相当一部分的判决、裁定不能得到顺利执行,“执行难”已成为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
为此,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对执行程序进行了大力完善,关于执行程序及其修改就涉及
十一个条文,其亮点之一是新增了一条,从立法上创立了人民法院和有关单位共同威慑拒不
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之机制,即“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对
其采取或者通知有关单位协助采取限制出境、在征信系统记录、通过媒体公布不履行义务信
息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措施”。该条规定为法院构建执行联动机制,切实以国家公权力为后
盾,依托国家和社会力量破解执行难打下了基础。
一、构建执行联动机制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我国立法中所规定的民事执行制度中,执行完全是以法院为主导,仅涉及法
院、当事人的民事诉讼活动,在执行中,法院仅能以协助执行通知书要求金融机构、产权证
照管理机关等协助执行。
但是,在诚信意识和法律意识相对还较淡薄的社会现状下,拒不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往
往会采取各种措施阻挠法院进行执行,譬如:利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特殊身份躲避债务,保护自己。一方面是被执行人的竭力躲避执行,另一方面,因法院的执行措施有限,即便是
具有法定协助执行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也往往对执行工作不配合、不协助,刁难执行,甚至
为被执行人通风报信,帮助其隐匿、转移财产,如某些金融机构因担心影响其与被执行人的业务关系或情感关系,在法院要求办理查询、冻结、划拨等手续时,以计算机系统故障等理
由搪塞、拖延或告知被执行人执行事项。不具有法定执行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则更可能会对法
院的执行工作置之不理或干脆以内部规定对抗法院协助执行的要求。
在实际的执行工作中,仅靠法院自身的力量已经难以满足复杂情况的需要,因此,构建
以法院为主导,集合单位、个人等国家公权力及社会力量的执行联动机制成为必要。
二、构建执行联动机制的可行性
为保证执行的效果,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相关立法中将有关国家机关对执行的协助作为
强制执行的一项重要原则和要求。在这方面,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也有诸多成功事例。在民事
诉讼法修改审议过程中,就有代表提出,有的地方人大常委会专门制定了《关于加强人民法
院民事执行工作的若干规定的决定》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比如在各大媒体上公布被执行人的姓名、单位、负责人姓名等,这些好的举措应当吸收到民事诉讼法中;又如浙江省安吉县法
院为破解“人难找”、“财难寻”等难题,借助公安警务信息资源,与公安联动执行,提高
案件执行率的做法得到了最高法院的肯定,等等。这些实践是对困境的积极探索,昭示了执
行联动机制已具备立法的基础和实践可行性。
三、执行联动机制的构建
我国的司法体系中,法院是惟一具有民事强制执行权的国家机构,在构建执行联动机制
时,应当以法院为主导,其他国家机构或单位个人对法院的执行工作积极予以协助,具体可
以包括以下方面:
(一)建立全国范围的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
实践证明,在执行中若仅仅依靠单纯的强制执行措施或是单独依靠某一法院的执行力
量,被执行人往往能依靠躲避、转移财产等措施轻易躲避执行,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
是在很多国家并不存在执行难,其主要原因之一在于这些国家已经构建起完善的诚信社会机
制和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若当事人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则将付出沉重的代价,无论其在该国的何处,其日常生活、工作、经商甚至人身自由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从
而迫使其自觉地履行生效的法律判决。
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全国法院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的平台,将全国范围内法院受理的执行案件基本信息予以公开,以形成强大的约束机制。
(二)建立以法院为主导的执行快速反应机制。
执行时,被执行人为逃避执行,往往会尽快隐匿、转移财产,财产一旦被隐匿或转移,法院就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去追查,并很难再用强制措施执行被执行人的财产。为了防
范被执行人隐匿、转移财产,民事诉讼法中新增了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
有可能隐匿、转移财产的,执行员可以立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的规定。但是,防范被执行人
隐匿、转移财产,需要公安机关、金融机构、房地产管理部门等有关部门的及时配合,若法
院按照普通方式办理财产的查找、查封、冻结等措施,必将耗费大量的时间,很有可能输在与被执行人“赛跑”的过程中,因此,有必要建立以法院为主导的执行快速反应机制。
(三)落实信息公布等措施。
通过媒体公布被执行人不履行义务信息,将拒不履行义务的被执行人的名单通过电台、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予以曝光,使得被执行人不履行义务的情况为一定范围内的、特别是
其日常生活所在地的社会公众所知晓,这是给被执行人造成有约束力的社会影响,促进其自
动履行义务的有效措施。
四、结语
破解执行难,不但需要法院系统自身的改革完善,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人民法
院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2009-2013)》中,在改革和完善民事、行政案件的执行体制部分明
确要求:“配合有关部门建立健全执行威慑机制,依法明确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执行的法律
义务;推动建立党委政法委组织协调、人民法院主办、有关部门联动、社会各界参与的执行
工作长效机制”。执行联动机制的构建将会有利于推动执行难问题的解决。
兼治之效。
浅析执行联动机制的完善
来源:泗洪县人民法院、宿迁市宿豫区人民法院作者:华阳升、陈茂国更新时间:2008-12-18 00:00:00
执行联动机制主要是通过信息交流的互动方式,由法院把有关执行案件被执行人的情况向参加联动的单位通报,并通过联动单位系统查询,迅速、准确地获取执行信息源,同时借助工商登记、房地产管理、工程招标管理、出入境管理、车辆管理、金融信贷管理以及劳务输出的联动,使被执行人在履行法律义务前,在公司注册、房地产买卖、工程承揽、车辆买卖与登记、出入境以及贷款等方面受到必要限制。通过对被执行人的各种限制措施,督促其自动履行法律义务,最终建立起一套执行威慑机制。执行联动机制有效促进了社会各有关部门参与执行的,为建设诚信社会迈出了极其重要的一步。但执行联动机制在实践运作过程中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相关立法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目前我国对于执行联动制度相关的法律和司法解释没有具体、明确的规定,相关制度的建立往往以文件形式界定,缺乏稳定性。
二、联席会议的设立形同虚设。有的地方党委规定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主要任务是对执行工作的重大改革方案和重大执行活动进行研究,对重大疑难执行案件和暴力抗法事件进行研究和协调处理。但是联席会议任意缺席情况多。
三、有协助义务的单位缺乏协助执行的意识和积极性。有协助义务的单位一般属于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部门,这些部门往往会考虑到部门或自身利益,对法院要求协助执行的工作,消极对待甚至拒绝配合。而且对此情况,相关制裁措施不够,民事诉讼法修改后,虽然对拒不协助的行为处罚加重,但法院具体处罚时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干扰,往往力度不够。
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更好地促进执行联动机制走向规范化发值得法院考虑,笔者结合实践认为:
一、党委政府“推动”。党中央早在1999 年就下发了“11号”文件后,各级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加强了领导。党委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执行难”是造成群众信访不信法的主要原因。法律权威树立不起来,诚信社会就难以建立,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就会受到影响,在推动联动机制创建中,各级党委都已召开执行联动机制座谈会,要求各单位充分认识实施联动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积极配合、协助和支持法院的执行工作。并相继建立联动机制领导小组, 统一领导、协调联动部门的工作。
二、联动单位“自动”。各联动部门从建设诚信社会、完善市场经济体系的高度达成了共识,同时,基于
自身利益的保护上也认识到,联动机制对他们也是一个法宝。如金融系统,对不良贷款的诉讼能够及时得到执行兑现,并通过联动互通信息,以利于银行审贷时,掌握被执行人的资信,从而避免恶意透支、贷款欺诈等金融风险等。联动机制可以使法院和联动部门实现共赢,这是联动机制得以长期运行的基础。这样一来,各联动单位变消极协助为积极协助, 变被动协助为主动协助, 变短时协助为长期协助,切实做到了密切配合。
三、法律法规“保动”。为确保联动机制合法、有效、有序运行,建立严格的联动机制运行程序必不可少。一是启动联动机制合法。法院在启动联动机制、要求联动单位协助时,必须书面出具协助执行的法律文书和执行依据,以保证参加联动的部门联动行为的合法性。二是联动部门协助义务明确。联动部门在收到法院的协助执行通知书后, 必须严格按照通知书的内容给予协助,既不得任意扩大或减少协助内容,也不得以各种借口拖延或者拒绝协助。三是协助必须快速、准确。对有查封、扣押、冻结、停止支付、划拨等内容的协助执行通知书,相关联动部门应当立即办理有关手续。其他查询内容的,相关联动部门应当立即查询,并及时反馈查询情况。四是协助持续。实施联动机制后,只要案件没有执结,各联动单位的监控就一直持续,协助执行通知书未经解除一直有效,各联动单位在未收到法院解除协助通知前, 不得自行解除协助。五是确保联动机制运行的时效性。被执行人在履行完法律义务后,法院及时向联动单位通报,并撤销协助执行通知书, 解除对被执行人的各种限制,以保护被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六是强化责任追究力度。对拒不履行联动职责或违反保密规定、泄露协助内容的联动单位,将依照民事诉讼法和有关规定给予处罚。法律规定和严格规范的操作程序,为执行联动机制的长期实施提供了可靠保障。
第三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1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2010年司法考试以后颁布的法规,根据新法必考的规律,特做解读,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于1998年11月4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2010年10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修订。一部牵涉到10亿农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法律。这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密切党群和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一、关于村民委员会选举的条件和程序
1、修订前:《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12条第2款的规定:“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村民名单,应当在选举日的二十日以前公布。”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13条规定:“村民委员会的选举,由村民选举委员会主持。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由村民会议或者各村民小组推选产生。”
2、修订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12条规定:“村民委员会的选举,由村民选举委员会主持。
村民选举委员会由主任和委员组成,由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或者各村民小组会议推选产生。
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被提名为村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应当退出村民选举委员会。
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退出村民选举委员会或者因其他原因出缺的,按照原推选结果依次递补,也可以另行推选。”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13条规定:“年满十八周岁的村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村民委员会选举前,应当对下列人员进行登记,列入参加选举的村民名单:
(一)户籍在本村并且在本村居住的村民;
(二)户籍在本村,不在本村居住,本人表示参加选举的村民;
(三)户籍不在本村,在本村居住一年以上,本人申请参加选举,并且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同意参加选举的公民。
已在户籍所在村或者居住村登记参加选举的村民,不得再参加其他地方村民委员会的选举。”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14条规定:“登记参加选举的村民名单应当在选举日的二十日前由村民选举委员会公布。
对登记参加选举的村民名单有异议的,应当自名单公布之日起五日内向村民选举委员会申诉,村民选举委员会应当自收到申诉之日起三日内作出处理决定,并公布处理结果。”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15条规定:“选举村民委员会,由登记参加选举的村民直接提名候选人。村民提名候选人,应当从全体村民利益出发,推荐奉公守法、品行良好、公道正派、热心公益、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村民为候选人。候选人的名额应当多于应选名额。村民选举委员会应当组织候选人与村民见面,由候选人介绍履行职责的设想,回答村民提出的问题。
选举村民委员会,有登记参加选举的村民过半数投票,选举有效;候选人获得参加投票的村民过半数的选票,始得当选。当选人数不足应选名额的,不足的名额另行选举。另行选举的,第一次投票未当选的人员得票多的为候选人,候选人以得票多的当选,但是所得票数不得少于已投选票总数的三分之一。
选举实行无记名投票、公开计票的方法,选举结果应当当场公布。选举时,应当设立秘密写票处。
登记参加选举的村民,选举期间外出不能参加投票的,可以书面委托本村有选举权的近亲属代为投票。村民选举委员会应当公布委托人和受委托人的名单。
具体选举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定。”
3、命题角度分析:《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11条的规定不变:“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村民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届满应当及时举行换届选举。村民委员会成员可以连选连任。根据该条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由具有选举权的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指定、委派村民委员会成员。
选民名单公布的规定更加细化和科学:由原来的公布“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村民名单”修订为“登记参加选举的村民名单”。同时增加了“对登记参加选举的村民名单有异议的”申诉处理规定。
实行民主选举,一是由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或各村民小组推选产生村民选举委员会。村民选举委员会主持村的换届选举工作(修订后第12条的规定)。二是依法搞好选民登记,增加避免出现错、漏、重复登记的规定(修订后第13条的规定)。三是由选民直接提名候选人或采用无候选人直接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修订后第11条、第15条的规定)。四是精心组织投票选举,实行差额、无记名、秘密写票,公开计票,当场公布选举结果的原则,保证选民在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况下,独立行使自己的选举权(修订后第15条的规定)。
二、关于选民条件的规定
1、修订前:《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12条第1款的规定:“年满十八周岁的村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2、修订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13条规定:“年满十八周岁的村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村民委员会选举前,应当对下列人员进行登记,列入参加选举的村民名单:
(一)户籍在本村并且在本村居住的村民;
(二)户籍在本村,不在本村居住,本人表示参加选举的村民;
(三)户籍不在本村,在本村居住一年以上,本人申请参加选举,并且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同意参加选举的公民。
已在户籍所在村或者居住村登记参加选举的村民,不得再参加其他地方村民委员会的选举。”
3、命题角度分析:根据修订后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13条的规定,本村村民不一定全是本村选民,选民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必须年满十八周岁。第二,选民应当在户籍所在地的村进行登记。有特殊情况,户籍不在本村的人员,如婚嫁、征地、人才引进等,是否在本村进行选民登记,由本村具体选举办法确定,但每一选民只能在一地登记。第三,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村民是否被剥夺权利,应以司法机关的法律判决文书为准。另外,在村民委员会选举期间,精神病患者在发病期间停止行使选举权利,待精神正常时再恢复行使选举权利。
三、关于完善村委会成员罢免程序的规定
1、修订前:《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16条规定:“本村五分之一以上有选举权的村民联名,可以要求罢免村民委员会成员。罢免要求应当提出罢免理由。被提出罢免的村民委员会成员有权提出申辩意见。村民委员会应当及时召开村民会议,投票表决罢免要求。罢免村民委员会成员须经有选举权的村民过半数通过。”
2、修订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16条规定:“本村五分之一以上有选举权的村民或者三分之一以上的村民代表联名,可以提出罢免村民委员会成员的要求,并说明要求罢免的理由。被提出罢免的村民委员会成员有权提出申辩意见。
罢免村民委员会成员,须有登记参加选举的村民过半数投票,并须经投票的村民过半数通过。”
3、命题角度分析:完善了对村委会成员的罢免程序,增加“三分之一以上的村民代表联名,可以提出罢免村民委员会成员的要求的规定”,罢免村民委员会成员的会议不再由村民委员会召集,而由村民选举委员会主持。参与投票表决权的人员规定由原来的“有选举权的村民过半数通过”修改为“须有登记参加选举的村民过半数投票”。
四、关于选举中不正当手段和违法行为处理的规定。
1、修订前:《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15条规定:“以威胁、贿赂、伪造选票等不正当手段,妨害村民行使选举权、被选举权,破坏村民委员会选举的,村民有权向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举报,有关机关应当负责调查并依法处理。以威胁、贿赂、伪造选票等不正当手段当选的,其当选无效。”
2、修订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17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伪造选票、虚报选举票数等不正当手段当选村民委员会成员的,当选无效。
对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伪造选票、虚报选举票数等不正当手段,妨害村民行使选举权、被选举权,破坏村民委员会选举的行为,村民有权向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举报,由乡级或者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并依法处理。”
3、命题角度分析:对在选举中的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伪造选票等不正当手段,妨碍选民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村民有权向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人民政府及民政部门举报,有关机关应当负责调查并依法处理。村民通过不正当手段当选的,经调查核实,由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指导机构宣布其当选无效。对选举中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关于村民主决策的内容和程序的规定
1、修订前:《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18条第2款规定:“村民会议由村民委员会召集。有十分之一以上的村民提议,应当召集村民会议。”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19条规定:“涉及村民利益的下列事项,村民委员会必须提请村民会议讨论决定,方可办理:
(一)乡统筹的收缴方法,村提留的收缴及使用;
(二)本村享受误工补贴的人数及补贴标准;
(三)从村集体经济所得收益的使用;
(四)村办学校、村建道路等村公益事业的经费筹集方案;
(五)村集体经济项目的立项、承包方案及村公益事业的建设承包方案;
(六)村民的承包经营方案;
(七)宅基地的使用方案;
(八)村民会议认为应当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的涉及村民利益的其他事项。”
2、修订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21条规定:“村民会议由本村十八周岁以上的村民组成。
村民会议由村民委员会召集。有十分之一以上的村民或者三分之一以上的村民代表提议,应当召集村民会议。召集村民会议,应当提前十天通知村民。”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24条规定:“涉及村民利益的下列事项,经村民会议讨论决定方可办理:
(一)本村享受误工补贴的人员及补贴标准;
(二)从村集体经济所得收益的使用;
(三)本村公益事业的兴办和筹资筹劳方案及建设承包方案;
(四)土地承包经营方案;
(五)村集体经济项目的立项、承包方案;
(六)宅基地的使用方案;
(七)征地补偿费的使用、分配方案;
(八)以借贷、租赁或者其他方式处分村集体财产;
(九)村民会议认为应当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的涉及村民利益的其他事项。
村民会议可以授权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前款规定的事项。
法律对讨论决定村集体经济组织财产和成员权益的事项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3、命题角度分析:根据修订后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24条的规定,凡是与村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如村建设规划,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村集体的土地承包和租赁、集体企业改制、集体举债、集体资产处置、村干部报酬、村公益事业的经费筹集方案和建设承包方案以及村民委员会设立、调整、撤并、范围调整等,都要实行民主决策,不能由个人或少数人决定。村民会议由村民委员会召集。有十分之一以上的村民或者三分之一以上的村民代表提议,应当召集村民会议。召集村民会议,应当提前十天通知村民。修订后新法增加了村民代表会议的规定。
六、关于村民代表会议的组成和议事程序的完善
1、修订前:《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21条规定:“人数较多或者居住分散的村,可以推选产生村民代表,由村民委员会召集村民代表开会,讨论决定村民会议授权的事项。村民代表由村民按每五户至十五户推选一人,或者由各村民小组推选若干人。”
2、修订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25条规定:“人数较多或者居住分散的村,可以设立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村民会议授权的事项。村民代表会议由村民委员会成员和村民代表组成,村民代表应当占村民代表会议组成人员的五分之四以上,妇女村民代表应当占村民代表会议组成人员的三分之一以上。村民代表由村民按每五户至十五户推选一人,或者由各村民小组推选若干人。村民代表的任期与村民委员会的任期相同。村民代表可以连选连任。
村民代表应当向其推选户或者村民小组负责,接受村民监督。”
3、命题角度分析:
(1)村民会议的两种形式一种是由本村18周岁以上的村民(过半数)参加的会议。这是村民会议的最高形式,也是最完整的形式,也可叫村民大会。另一种是由每户派代表参加的会议,也叫户代表会议,是特殊情况下召开的不完全的村民会议。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户的代表参加。无论哪种形式,村民会议所作决议、决定应当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2)修订后的新法完善了村民代表会议的组成和议事程序。同时,该法进一步充实了村民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并规定了村民会议可以授权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关于村民代表会议:人数较多或者居住分散的村,可以按每5户至15户推选1人或者由各村民小组推选若干人产生村民代表,定期和不定期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村民会议授权的事项。村民代表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在村民中有较高的威信,作风正派,办事公道,有一定的参政议政和决策能力。村民代表中,妇女应有适当名额。要完善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建立健全村民代表联系村民制度,确保村民代表真正代表民意。村民代表会议的职权直接来源于村民会议的授权。授权主要方式有三种:一是在换届选举时实行授权,增加一个村民会议向村民代表会议授权的程序,在授权书上写明授哪些事项、授多长时间。二是召开专门的村民会议进行授权。三是在制定修改村民自治章程时,在其中明确授权事项。
七、关于村务公开内容的规定
1、修订前:《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22条规定:“村民委员会实行村务公开制度。
村民委员会应当及时公布下列事项,其中涉及财务的事项至少每六个月公布一次,接受村民的监督:
(一)本法第十九条规定的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及其实施情况;
(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方案;
(三)救灾救济款物的发放情况;
(四)水电费的收缴以及涉及本村村民利益、村民普遍关心的其他事项。
村民委员会应当保证公布内容的真实性,并接受村民的查询。
村民委员会不及时公布应当公布的事项或者公布的事项不真实的,村民有权向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反映,有关政府机关应当负责调查核实,责令公布;经查证确有违法行为的,有关人员应当依法承担责任。”
2、修订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30条规定:“村民委员会实行村务公开制度。
村民委员会应当及时公布下列事项,接受村民的监督:
(一)本法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规定的由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及其实施情况;
(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方案;
(三)政府拨付和接受社会捐赠的救灾救助、补贴补助等资金、物资的管理使用情况;
(四)村民委员会协助人民政府开展工作的情况;
(五)涉及本村村民利益,村民普遍关心的其他事项。
前款规定事项中,一般事项至少每季度公布一次;集体财务往来较多的,财务收支情况应当每月公布一次;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应当随时公布。
村民委员会应当保证所公布事项的真实性,并接受村民的查询。
3、命题角度分析:
村务公开可以分为政务、事务、财务三个方面。村务公开的重点是财务公开,必须做到逐笔逐项公开明细账目。
一是政务公开的主要内容:①党和政府对农村的方针政策;②有关政策的落实和协助乡镇政府完成任务的情况,如税费改革和农业税减免政策,国家补贴农民、资助村集体政策的落实情况,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情况,土地管理情况等。
二是事务公开的主要内容:①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事项的实施情况;②村集体的山林、土地、水面、集体企业和财产的承包、入股、出让、租赁、经营以及有关合同的调整修订情况;③宅基地使用、村民建房审批情况;④最低生活保障、优抚、救灾救济和种粮直接补贴、退耕还林款物的发放、兑现情况;⑤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兴办公益事业、公共设施的决策和投资、承发包情况;⑥村干部工作目标及其责任的落实和完成情况;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情况;⑧村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情况;⑨村办企业和各类服务管理机构用人制度和选拔办法;⑩涉及村民利益和村民普遍关心的其他事项等等。
三是财务公开的主要内容:①财务计划及其执行情况;②村级财务收入情况,包括各项收入,征用土地补偿费及土地租赁收入,承包项目的收入,国家下拔的优抚款、救灾款物、各项暂收款、村内“一事一议”筹资等;③村级财务支出情况,包括公积金支出、公益金支出、修建费支出、管理费支出,村干部报酬、计生补贴、义务兵补贴、优抚款、救灾款等;④村级公益项目、建设项目的专项收支情况(资金预算、来源、使用、决算);⑤村集体各项财产、债权债务、收益分配情况;⑥代收代缴费用、水电费收缴以及以资代劳的情况。财务支出不能设“其他”。
八、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
1、命题角度分析: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是指由村民或村民代表对村干部一定时期内的工作情况和工作表现进行评价的工作制度。民主评议对象为村民委员会成员、村集体经济组织班子成员、村民小组长以及享受由村民或集体承担误工补贴的其他村务管理人员。民主评议的内容,主要是对评议对象一年来的工作情况,包括思想品德、工作能力、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客观评价。民主评议一般一年进行一次,在每年的12月或次年1月进行。也可结合年终工作总结进行。
第四篇:组织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月活动
组织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月活动
工作总结
今年四月,是自治区党委确定的“六五”普法首个《宪法》法律宣传月,为搞好法律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全局干部职工学习宪法的认识,提高干部职工依照法律观察,认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我局党组决定,结合宪法的学习宣传在我局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这次的宪法宣传教育活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召开的“两会”和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和自治区、地区工作部署,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紧紧围绕建设喀什经济特区和打造喀什中亚南亚经济圈重心地位的发展战略,坚持以深化四项重点工作为着力点,以提高全民法律素质为目标,以维护宪法的尊严、忠于宪法、遵守宪法、执法必须公正、准确和依法维护公民权益为内容,以强化全局机关干部依法行政意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为目的,结合我局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开展了新《宪法》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学习,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认识到作为一名公民懂法、守法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了学法,尤其是学好宪法的自觉性。
一、领导重视,组织有序,推动宪法学习宣传活动全面开展
为确保我局宪法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领导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我局党组领导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宪法学习领导小组。根据地区喀治办(2011)5号通知的精神,结合我局工作实际,认真制定了我局组织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和计划安排。我局党组把《宪法》学习宣传活动作为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和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列入党组的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实际,认真制定了学习宣传计划,并研究确定了每个党组成员深入分管科室进行指导、检查宪法的学习宣传工作,形成了主管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科室领导配合抓的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由于我局领导重视、组织有序、保障有力、有力地促进了我局宪法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确保宪法学习宣传活动全面落实
学习宪法是当前,机关干部理论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六五”普法的内容之一。这次宪法学习宣传活动结合我局工作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切实加强领导,取得了实效,做到学习人员、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效果四落实。我局利用每周三、五政治学习和党员活动时间集中组织学习通读《宪法》全文,安排撰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组织全局干
部召开学习宪法的座谈、讨论会;结合环境执法工作实际,举办交流会,研讨公民的合法权益;组织全局职工进行《宪法》知识考试。做到集中组织灌输式学习与个人精读自学相结合,集体座谈讨论与个人撰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际调研相结合,研究理论与解决实际工作相结合。
(一)以领导干部学习宪法为龙头,树立带头学宪法表率,领导干部学习宪法是“六五”普法教育对象的重点,领导的法治意识、法制化治理水平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我局党组领导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安排意见,制定了四月份宪法学习的计划,并充分利用党组中心理论组学习时间,认真研读宪法全文,学习了宪法修正案,地区有关领导的讲话和宪法学习的有关辅导材料。我局领导以身作则,带头学习宪法,并认真指导机关干部的宪法学习。在全局的宪法学习会上,我局党组书记茹先姑丽同志就深入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的重大意义,全面准确地领会和把握宪法修正案的精神实质,进一步增强全体机关干部的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抓好宪法学习推进宪法的贯彻实施等方面,结合环境保护工作做了详细的阐述。在座谈讨论会上,我局领导带头谈体会,顾仁毅局长在发言中说,这次学习宪法影响重大,意义深远。《宪法》确定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宪法》的与时
俱进;在党组领导的带动下,全局掀起了学习贯彻实施宪法的高潮。
(二)以机关干部学习宪法为目标,提高干部职工法律素质,增强全局机关干部的法律意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历来是普法工作的重要目标。我局学习宪法领导小组针对机关干部工作忙业务多,人员流动大,学习宪法难以集中的特点,为使全体干部职工学法不留死角,我局领导采取的做法是:一是将《宪法》学习材料发到每人手中,重点辅导材料发到每个科室,使全体干部职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宪法》。二是集中灌输式组织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按照学习计划布置自学内容,使全体干部职工自觉补课。三是分管领导深入科室进行具体指导,督促检查宪法学习情况,并结合工作实际提高干部职工依法行政水平。四是利用座谈、讨论会和心得交流会,进行广泛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五是精心布置,认真检查。按宪法学习计划安排,根据每阶段活动内容对安排的学习材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的情况,由专人负责认真检查完成情况,并在全局进行情况通报。
通过学习和宣传宪法活动,切实加强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宪法意识,提高了法律素质。为检查宪法的学习效果,我局组织了全局干部职工的宪法知识考试,我局五名主要领导带头参加,全部得到满分,全局47名职工,因一人病假,5人出差外,其余41人参加考试,参加考试率达90%,平均为
96.3分。通过对宪法知识的三种类型题目的考试,大家普遍认为,题式多样,题目细腻灵活,确实起到了检验学习效果的目的。
三、学用结合,整体推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坚持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深化环境保护系统依法治理,提高依法治理水平是我局学习宣传宪法活动的落脚点。通过学习宣传宪法活动,1、牢固树立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根本准则,坚决执行环境保护系统行政为民“五比六不一落实”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2、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履行职责,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改进管理方式;
3、从严格执法,继续加大对违法、违规、违纪审批项目、严禁违规乱收费、乱罚款;严禁监测、统计、验收等工作弄虚作假;
4、高度重视维护公民的切身利益;
5、坚决贯彻全面、协调、可持续和统筹兼顾的原则,把贯彻保护环境资源的基本国策始终放在第一位,坚持依法、按程序、集约利用各种资源,坚决遏制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与资源的现象,努力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
6、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及时研究新情况和新问题,坚决纠正和防止征收,大气污染侵害公民利益的问题。
我局在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月活动中,联系工作实际,做到“五个结合”,即把学习宣传宪法工作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相
结合;同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相结合;同贯彻《行政法》,推进依法行政,提高我局法治化管理水平相结合;同认真实施“六五”普法规划、计划,增强全局干部职工法制观念相结合;同加强干部培训工作,提高干部的综合素质相结合。我局将进一步做好《宪法》的学习和贯彻实施工作,充分认识宪法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崇高地位和重要作用,把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
我局虽然在开展第八个“宪法法律宣传月”活动中做了一定的工作,但是仍存在“法治六进”工作做的不够深入,我局普法及“法治六进”工作开展不平衡,有死角的等问题。今后,我局将进一步按照地区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普法及“法治六进”工作的要求和统一部署,继续深入开展好普法和“法治六进”各项工作,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服务经济相结合,全方位推进地区环境系统的法制建设,全面提高地区环境保护部门的依法行政水平,为营造安全、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创造条件,为依法治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出应有贡献。
喀什地区环境保护局
二0一一年四月二十八日
组织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月活动
工作总结
喀什地区环境保护局 二0一一年四月十二日
第五篇:学习吴正宪有感
在数学活动中理解核心概念
抓住数学概念的本质是数学教育永恒的话题。概念就如同数学的基本细胞,相关概念之间形成网络就构成了数学的基本内容。小学数学涉及的许多概念都是非常基本,非常重要的,它们是数学这座大厦的基石。教学中给数学的基本概念以核心地位,使学生领悟概念的本质及内涵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根本。
概念是数学的灵魂,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根基。学生形成智慧,不能仅仅依靠掌握丰富的知识,还需要实践,以及在实践中获得的经验。
“倒数的认识”这一课的核心内容是“倒数的意义和求法”。“倒数的意义”属于概念的教学,我认为,只有让学生关注基础知识本身,让学生在深入剖析“倒数的意义”的过程中,学会数学思考,体会解决问题所带来的成功体验,才能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需要。↘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比赛吗?现在我们来进行个口算比赛。课件出示两组乘法口算。(1)× ××
60×
×
×
×12 ×(2)× × × ×12
× 5× 1×1 ×
比赛规则:同桌两人一个人做第一组口算,另一人做第二组口算。在规定的时间内做的对的题的数量最多的同学获胜。
学生开始紧张激烈地比赛。教师组织评议,评选获胜同学。
生:老师,这不公平。第二组的题目比第一组简单,乘得的结果都是1。(部分同学很不服气,认为第二组的题目太简单)
师:比赛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同学们发现了这些算式的特点。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难道不是吗?(不服气的同学脸上露出了笑容)
师:刚才有同学发现了这些算式的乘积都是1,谁还想说说自己的发现?(课件只显示第二组口算题)
生:我还发现:相乘的两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位置是颠倒的。师:同学们发现了这些算式的两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我们可以把这样的两个分数叫做“倒数”。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倒数”的知识。(板书课题)师:通过我们刚才的发现,谁来说说你认为什么是倒数呢? 生1: 倒数是指得数是1的两个数。生2:我不同意,应该说乘积是1的两个数。生3:对,我也觉得应该是指两个数的相乘的积是1。师:请同学们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 出示倒数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探究讨论,理解概念。1.剖析倒数的意义
师:在倒数的意义中,你觉得比较重要的词是什么?为什么? 生1:我觉得“乘积是1”比较重要。它强调了只能是乘法计算的结果,而不能是加法,比如说,+=1,我们就不能说和互为倒数,同样减法或除法的结果是1的两个数也不能就说是互为倒数。
生2:我认为其中“两个数”也比较重要。它告诉我们不能是3个、4个或者更多数的乘积,只能是两个数的乘积是1。
生3:我还认为“互为”也很重要,只是不太理解。为什么不说“叫做倒数”而是说成“互为倒数”呢?
师:谁能帮助xx解决这个疑问?
生4:我想是“互相”的意思吧?也就是可以正着说,也可以倒着说。比如,可以说是的倒数,也可以说是的倒数。
生5:我觉得“互为”应该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可以说第一个数是第二个数的倒数,也可以说第二个数是第一个数的倒数,不能说一个数就是倒数。
生6:我同意他们的看法,比如与互为倒数,我们就可以说是的倒数,也可以说是的倒数,但不能说是倒数,是倒数。师:刚才这几位同学很善于动脑思考,还举了一些例子进行解释。xx同学,现在你明白“互为”的意思了吗?
生3点头,紧皱的眉头一下子舒展开了。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思考和交流,不仅知道了倒数的概念,而且找出了一些重要的词。在判断两个数是否互为倒数时,同学们一定要认真思考:看看是否符合倒数的意义。2.师示范举例。
师:现在老师写一个算式,大家看看是不是符合这句话的意义?
教师板书:
×
生齐答:符合。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算式的乘积是1。师:那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和互为倒数。和
互为倒数。教师板书: 师:谁能完整地说一遍?
生1:因为 生2:因为××
=1,所以=1,所以
和是
互为倒数。的倒数,是的倒数.3.学生举例。
师:同学们说得真不错。师:现在请每个学生也写一个这样的算式,然后让同桌照样子说一说。
师:你是怎么写的,谁来说说看?
生1:因为×=1,所以和互为倒数。
生2:因为×=1,所以与互为倒数。„„
在理解“倒数的意义”时,我并没有让学生反复的背诵概念,而是通过学生对概念中重点词的理解、交流、举例等活动,真正地理解倒数的意义。为后面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