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民工总结
2012关爱农民工志愿服务活动总结
按照上级团委要求,古城新都社区结合镇政府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各级团组织、青年志愿者组织等组织优势,在我社区内全面开展了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帮助农民工子女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农民工子女健康成长。现将此项服务活动各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开展活动以来,我社区团组织和广大青年志愿者纷纷行动起来,通过统一行动形成合力,感召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中。各级共青团组织与农民工子女结对数达到 500 多对,动员组织各级团组织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约 20 次,参与的青年志愿者达到 100 多人次。
二、主要做法:认真开展调研,确定实施方案。为了切实开展好此项活动,社区对辖区的农民工及子女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全面了解农民工子女的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并召开了“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座谈会,详细听取了基层团组织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立足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最后形成活动方案,明确了活动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工作机制和工作要求。提出以“大手拉小手”团组织一帮一献爱心活动志愿活动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二、典型引导作用,营造全社会。
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的良好氛围,引导全社会都来关 心农民工子女的成长。通过卓有成效的宣传,把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逐步推向高潮。特别是在县直各学校,我们充分利用团组织的作用,发动高年级的学生与低年级贫困农民工女儿组织一对一的帮扶对子,将自己看过的课外书、衣物赠送给低年级的学生,对利用业余时间帮助其辅导 功课。在看似简单的“问一问”“拉一 拉”中营造了爱的氛围。形成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工作合力。我们依据现有情况,组织各级团组织实行家访,与农民工子女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并未其送去些生活必须品和学习用品。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活动以来,经过县各级团组织的共同努力,辖区农民工子女感受到了县委、政府和团组织的关心爱护,同学们学习更为努力,生活更有规律,身体更加健康,外出打工的家长也更放心,活动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但是也存一些问题,比如服务范围还不够广泛,参与关爱活动的志愿者还不够多等问题,农民工子女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值得全社会关心和关注。今后,我们将继续开展“手拉手、献爱心”结对帮扶工作、建立留守学生及农民工子女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并组织些各类的文体活动,为其找到回家的感觉,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成长的快乐。
古城新都社区 2012年11月22日
第二篇:社区农民工总结
关爱农民工是体现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工作内容。为深入贯彻市、区两级党委政府《关于印发<东胜区万名志愿者关爱农民工志愿服务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东党办政字„2010‟63号)精神,开发区自2010年12月20日起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关爱农民工志愿服务活动,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大力倡导志愿服务精神,感召社会各界关注、关心、关爱农民工,促进社会和谐。现就开发区的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争创文明工地
活动期间,开发区按照区委、政府统一部署,集中开展了“创建文明工地”系列活动。一是在城区主次干道和主要出入口等区域所有新建项目严格执行了建筑施工文明工地管理规定,推行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标准化、定型化,同时,加强安全基础工作,进一步提高了文明工地的施工水平。二是督促在建工程的建筑工地均做好了场地硬化、围墙、大门、安全网、警示牌等标准化工作,并做好了全面围挡、统一封闭工作。三是加强了施工现场环境卫生、临时设施、淤泥渣土、施工噪音管理工作,做到了围墙连续封闭、工地整洁卫生、临时设施整齐划
一、出入口硬地化、排水畅通无积水、车辆进出工地冲洗不污染道路、垃圾及时清理。四是严肃查处文明施工违规行为,对发现的文明施工违规行为,充分利用整改、停工、不良行为记录等手段纠正了文明施工违规行为。同时,进一步加大了处罚力度,对未按照实施方案阶段工作要求实施的,取消了其评选文明工地的资格,在对各责任单位的整治工作进行全面检查验收时,对仍不达标的企业,将对该企业的市场行为进行限制(如停工),并进行相应的处罚。五是打造社区式工地。建立了一整套工地管理制度,实现了工地系统化、规范化管理。聘请了专门的管理公司对工地的环境等进行维护,确保为施工人员提供一个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同时,部分施工企业还统一规划建设了专门的职工宿舍,饮水、淋浴、卫生等生活设施配套齐全,并完善了邮政、商店、医疗等服务,真正实现了打造社区式工地的目标,真正让农民工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二)落实保障金制度
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开发区牵头组织区安监局、人事劳动保障局等单位开展了农民工工资支付检查活动,切实解决了拖欠民工工资现象。一是要求存在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的用人单位,制定切实可行的偿还计划。对用人单位进行严格检查,对重点区域以及工人数量较大的施工企业逐户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调查处理。二是进一步规范建筑行业民工工资的支付方式。督促建设单位把民工工资从工程款中区分出来,要求建筑单位设立专门管理人员在工地现场负责考勤以及工资发放,且每月向企业申报工资,企业核实后,由企业直接足额支付给工人,有效的保障了不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出现。
(三)落实劳保措施
一是落实意外伤害险和医疗保险。开发区始终坚持以落实和保障民生为重点,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狠抓各项保险落实,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险工作力度,加大对各施工单位社保基金的管理和监督,使农民工医疗、工伤等保险一并落实到位,切实维护农民工个人利益;二是落实劳保用品。为保障节日期间留守农民工的生活便利,开发区组织了“慰问留守农民工”活动,以“关爱农民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向困难农民工赠送一批劳保用品,切实解决了留守农民工生产、生活问题。
(四)落实安全责任
一是针对目前外来施工人员多,施工队伍管理水平、经营能力、安全意识、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开发区积极组织各承建单位负责人、施工人员重点围绕《安全生产法》进行了培训,并严格检查督促各承建单位严格执行务工人员安全教育制度,使第一线的生产者真正受到教育,提高安全技能。二是积极推行“责任制、责任区、责任人”的区域安全责任制度,认真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与各成员单位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各单位行政一
把手的安全生产职责,增强各承建单位领导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并将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个岗位。三是在农民工中开展“责任管理,岗位确认,安全承诺”的活动,层层签订《安全生产承诺书》,明确施工人员在生产活动过程中的安全责任和义务;明确各生产岗位危险程度、职业危害、保护措施、规章制度、工作要求;规范员工安全操作行为,使各承建单位在安全管理中形成一级保一级,一级管一级,级级有责,全员管理的安全生产局面。
(五)落实技能培训
此次活动,开发区把宣传、技能培训作为工作重点,从1月初开始,采取集中学习,制作专题橱窗、板报,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宣传单,向职工、农民工发放宣传资料,召开企业负责人会议等多种形式,进行了《劳动保障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技能的培训,在开发区范围内营造了关爱农民工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同时,印制了大量宣传单,发放到开发区范围内各个建筑工地,为维护农民工利益、增强农民工自我保护意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第三篇:农民工学历教育总结
陕县中专培训就业处汇报材料
一、上半年就业再就业情况
就业是民生之本。保就业、保民生、保稳定是当前劳动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我校紧紧抓住就业这一民生问题,全面贯彻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为经济平稳较快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2010年上半年,我校进一步强化职业技能培训责任,层层分解下达指标任务,大力开展培训促就业工作,深入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全面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狠抓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管理,形成培训与鉴定联动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劳动者尤其是农民工的就业能力。
合理规划,科学安排,重点解决好各项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力争完成今年的各项工作指标任务。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继续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完善公共就业服务,继续做好下半年的各项公共专项就业服务活动,不断提高公共就业服务能力,为各类群体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服务。为就业的学生和外出打工人员创建20多个就业基地。例如富士康、盈锋大酒店、骏通等。
二、农民工学历教育情况
我校自接受返乡农民工学历教育任务以后,学校非常重视,立即组建了专门机构、明确了领导分工、引进了专业教师、落实了教学地
点、组织了教材到位、严格了教学管理,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本学期工作总结主要汇报我们教学管理的有关情况。
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返乡农民工学历教育的教学目的主要有三点:一是提高农民工文化水准;二是提高农民工专业技能;三是提高农民工综合素质。按照这个要求,本学期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我们的工作。
一、制定了教学大纲,规定了教学进度,设置了教学目标。
我们的农民工学员,已经是成年人,他们大多数有工作经历,对于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的重要性深有体会,因此总的来说他们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这是教学的有利条件。但是另一方面,他们离开学校已经多年,工作时候经常加班,还要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初中毕业后基本就没有摸过书本,因此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考虑到学员这些特点,我们为返乡农民工制定的教学大纲,和普通的中职学生有明显的区别,这主要体现在以学习专业技能为主,文化课程为辅;以实用知识为主,以系统理论为辅;以深入理解为主,以机械记忆为辅。比如在法律这门课程的学习上,我们就要求教师少讲法律原理和《宪法》等偏重于理论性的课程,多讲《劳动法》、《经济合同法》等和农民工学员密切相关的课程,在教学中以案例教学为主,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员学习法律,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法很受学员的欢迎。再比如在计算机课程上,我们就要求教师在设置教学大纲时,少讲或者是不讲计算机原理、软件编程等理论性强,在农民工学员实际工作中又很少能用得上的课程,而是把学生练习打字、学会上网、熟练运用offic办公软件,掌握word和excel放在了重点教学目标上,因为我们的学员,他们今后还大多是基层劳动者,必须学以致用。
此外,我们还要求每门课的任课教师,一定要有计划、有步骤的安排教学进度,不能太过随意性,讲到哪里算哪里,要求农民工教学部主任倪红霞同志每周检查一次教师教案,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田月琴同志不定期检查教案,保证教学质量。
二、加强考勤制度,奖励优秀学员。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虽然大部分农民工学员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积极性较高,但他们大多要谋生,无法象普通学生一样有单纯的学习时间。此外,随着学习难度的加大,部分学员会产生畏难情绪,在面对学习困难的时候,容易产生放任想法,发生缺勤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提出了严格考勤制度,奖励优秀学员的办法,对于学习努力,遵守纪律的学员,给予精神鼓励和一定的物质奖励,在学期结束时评选优秀学员,名单报到当地村委会给予表彰。对于没有正当理由缺课的学员,给予耐心劝告,对于他们的学习上的困难,给予专门指导。由于在本学期很抓了出勤率,课堂气氛很好,教学秩序井然。
三、坚持正规化教学、严格考核学员成绩。
目前在很多成人学校,出现了学员交钱就能上学,上学就能毕业的情况,我们是不赞成这种做法的。没有对学员的考试,无法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无法检验教师的教学成果。因此,我们严格了考试,坚持正规化教学。要求教师考试前两周把试卷拿出来,由教务处审核后再打印。同时建立学员档案,把学员的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出勤情况记录在案,做到对学员负责。由于我们学习点分布在15个乡镇,技能鉴定考试时考试时人手不够,我们还安排了学校任课教师到考场参加监考,保证了考试的顺利进行。试卷批改后,我们及时把成绩通知到了学员。有的学员说:“平时我们要求孩子认真学习,如果自己的考试成绩不及格被孩子知道了看还怎么教育孩子,还是要学习认真才对。”
四、加强教师培训、坚持教学科研。
教学是一门科学,教师要面对不断涌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因此教师的继续教育很重要。返乡农民工学历教育,对我们很多教师来讲是一个新的题目,以前没有过这方面经验,需要努力学习,才能胜任教师岗位。这学期,我们派了五位教师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的培训,其中有一位教师参加了省里在成都市举行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教师技能、开阔了眼界。我们还每周组织教师例会,探讨教学技能,组织教务处听教师说课,然后由参会人员对其说课内容提出意见,集思广益,逐步完善。我们还要求每位教师每期至少写一篇教科论文,督促教师去思考、总结、提高。通过这样的活动,激发了教师的研究热情,大家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形成了很好的教研风气,教师教学水平和敬业精神的提高,保证了教学质量。
返乡农民工学历教育,是党和政府对广大农民群众的关怀,对提高农民工就业能力、提高农民工文化素质很有必要。我们一定要本着
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这一宗旨,兢兢业业把这项工作做好。我们也期待各级领导对我们的工作给予指示,以利于我们加以改进,进一步把工作做好。
在县劳动局的指导下,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们培训班的教学已经结束,为了总结经验教训,有利今后工作,现将培训班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次培训时间一个月,从2010年3月1日开始,到2010年6月30结束。上课共计600个课时。培训学员达744人。培训专业有果林、蔬菜、种植、养殖等。有 644人获计算机初级操作资格,二、主要工作及取得成绩:
1、劳动局领导,学校领导重视关心,大力支持。在培训过程中劳动局张建军主任、马永武主任多次亲临培训班指导工作;学校的领导经常对培训班提出指导性意见,及时解决教学困难,如学员的饮水问题等。
2、任课教师精心备课,认真上课,积极组织课堂教学,耐心解答学员疑问,保证教学效果,注重能力培养。如张主任在工作量超负荷的情况下坚持下想上课;另一位张老师不管天阴下雨下乡上课从不迟到;王老师、司老师下乡上课再苦再累毫无怨言;计算机教师曹老师经常带病坚持上课从未耽误过一节农民工课程。
3、学员整体素质较高,培训积极性较高,在农忙之时听课率仍然达到85%以上,展示了优秀农民的风采。
4、本次培训效果较好,在计算机技能考试中644人顺利过关。
三、存在问题及今后努力方向:
1.专业教师队伍年轻,知识和经验方面有所欠缺,今后更注重培养。2.个别职工不参与培训,纪律观念差,有事不请假,在禁烟场所抽烟等,今后应加强管理。
第四篇:农民工培训总结
农民工培训总结
靖宇县职业中学作为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于2011年 月完成了转培任务,并通过了验收。下面就2011基地培训工作和工作体会作简要总结。
一、基本情况
学校于2011年 月开始实施本培训计划,至2011年 月完成培训人数共 人。专业为农经管理专业 人,电焊工 人,种植专业 人,养殖专业 人,计算机专业 人,获职业资格证书 人,获证率100%。
二、转培计划切实,培训方式灵活,培训效果好
1、培训计划切实。培训前制定了切合实际的计划,培训工作按计划开展,做到有条不紊,实实在在。
2、灵活的培训时间,多种多样的招培方式,丰富实用的培训内容。培训时间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参培学员的数量。学校选择的培训时间,主要在春节前后。选择这段时间,一是正值农闲季节,农民闲散时间较多;二是部分外出打工者回家过年,他们中没有技能证的人很多,可以参加培训。加上培训内容实在、实用。学校非常注重培训内容,开设的培训课程较多,除了专业课外,还开设了农民工进城务工常识、法律法规等内容。
三、做好学员自主创业、自主择业和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作
通过培训后,部分学员能在当地自主创业。学校非常重视和支持学员自主创业,实现就地就近转移,特别是在今年就业环境相对较差的情况下,学员能够自主创业显得尤为重要,应该给予大力扶持。
利用学校优势,积极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和就地就近就业,给他们提供致富信息和技术支持。在农村进行实用技术项目的培训和推广,历来是学校的优势,利用这一优势为返乡农民工创业服务,是学校已经开展的教学工作。今后学校还要加大返乡农民工创业的试点工作,比如很快就要实施的天麻有性繁殖等项目,将会惠及更多的农户,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学校将加强师资力量,进一步做好扶持农民工创业的工作。
四、工作体会
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项惠民工程,也是推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很多农村贫困劳动力,有离开土地、外出脱贫的强烈愿望,又因没有技能不能长久在外立足和发展。我们的培训工作,就是将“体能型”转向“技能型”,从根本上提高转移效益。
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很大程度上是农民工外出打工时资金、技术、管理、信息、理念等创业要素积累到一定水平时的一种理性创业行为,是农民外出务工进入的一个新的阶段。以往进城打工只为“盖房子”、“娶媳妇”的想法已不再是他们的最终追求,一部分有经济实力和经营思路的农民工具有要当老板的强烈愿望,家乡自然是最佳选择。学校适时地引导农民工寻找到适合个人特点、有前景、效益高的现代农业项目,有效地将返乡农民工打工时掌握和积累的资源与家乡农业资源特色融合起来,就能够加快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步伐。
第五篇:农民工子女教育总结
一、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分析
关于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早在2003年9月,国务院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规定流入地政府应采取措施,切实减轻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教育费用负担。2004年3月份,国家又出台规定,从2004年秋季开始,农民工子女入学不再收取借读费、择校费或要求农民工捐资助学及摊派其他费用。实际中为了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各地政府都对教育资源进行了整合,公办学校资源紧张,而且各地教育局又是按照学校学区内常住人口的数量设置班级容量,根本没有为流动人口预留容量,加上公办学校的高消费超出农民工家庭的承受能力,城市农民工子女入读公办学校困难。当前城市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方式主要是农民工子弟学校和家庭教育。
(一)农民工子弟学校教育现状
目前,流动人口子女在城市公办学校借读,仍须交纳一定数额的借读费或赞助费,这对于广大处于社会低收入阶层的农民工家庭来说,能够承受的不在多数。另外,文化背景的差异、教学环境的改变、使用教材的迥异、课程进度和难度的不同也都会影响其选择借读。同时,农民工身份遭受的社会歧视也会给其子女心理上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有些家庭即使具备经济实力,最终还是把孩子送到了农民工子弟学校。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相对低下的农民工子女,除了一部分在公立学校借读外(具体数字不详),很多家庭只好将子女送入外来人开办的专门招收农民工子女的简易学校就读。这类学校或被称为“棚户学校”,“打工子弟学校”。有人认为,它们根本不能被称为是学校,因为多数连基本的办学条件都不具备,充其量只能算作“民上自发办学点”。但这类学校在城市发展十分迅速,数量增长快,学生人数增加也十分迅速。
总体上看,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特点是投资来源以个人投资办学为主,办学层次以小学教育为主;学校多设立在城乡结合部,农民工广泛聚居的地区;达到正规办学水平标准的寥寥无几,学校收费低廉,教学环境差,办学条件简陋,很多学校没有正规的教室、课桌椅、教学用具,更不要提活动场地;学校规模差异也很大,从十几人者到几百人者均有学校的师资水平良芳不齐,许多管理者与教师根本没有教育教学经历,状况令人担忧。
第一,农民工子弟学校硬件设施落后。从学校规模来看,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特点之一是规模大小不等,有的学校学生人数几十人、几百人,有的学校则有上千学生。学校的规模过大或过小,对教学安排都将带来一定困难,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从基本设施来看,由于农民工子弟学校多属于个人投资,基本设施依靠个人解决,经费来源大都来自学生学费,招生对象又是流动人口中的低收入阶层,这就决定了学校基本设施状况的紧张与简陋。由于经费有限,学校的教学设施相当简陋,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第二,农民工子弟学校软件建设滞后。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全部实行聘任制,但真正签合同的为数极少,学校的人员管理比较松散,教师的流动性人还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不利于教学连贯性与完整性的。由于农民工子弟学校运作的特殊环境,师资水平与公办学校
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第三,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学质量不高。由于受到主客观两方面因素制约,在全国轰轰烈烈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类学校教学中还只是偏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能力培养。学校缺乏教学设施,加之教师水平有限,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薄弱,年级越高,表现越明显。
(二)城市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现状
家庭教育对子女的人格、个性、智力、自我观念、学习成就感都有密切关系,但凡父母参与子女的教育活动越多,给子女的指导与鼓励、肯定越多,子女的发展就更为健全。学校的教育,如果缺乏家庭的配合,其教育功能有多大,令人怀疑。由于特殊的生存状态与生活方式,农民工在对其子女教育观念、态度、行为等方面,与城市居民相比,表现出许多不同,而且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与家长的文化素质、社会地位有关,一方面与其群体特征、经济条件、生活环境有关。
第一,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法落后。农民工家庭在对子女的教育方法上,有以下特点:一是重言传,轻身教。许多家长对子女提出合理要求,但在日常行为中自己却不拘小节,难让孩子信服;二是训斥多,表扬少。农民工家长工作繁忙,自身素质不高,往往以命令指责的形式教育子女,希望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其实简单粗暴的方式不但难于收效,往往适得其反。
第二,家长与子女缺少沟通。由于家长工作忙碌,常常早出晚归,很少有时间辅导子女功课,加上他们自身文化水平不高,也难以在学习上为子女提供很多帮助,协助他们解决课业上的疑难。有些家长对子女的考试成绩比较关心,但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在行动上具体指导。其次,家长很少为子女购买课外读物。一方面家长缺乏经济实力为子女购置学习图书。此外由于时间和经济等原因,家长很少陪子女外出活动。
二、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原因分析
城市农民工在城市阶层中属于弱势群体,对农民工子女来说,实际上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受教育的公平环境,农民工子女在接受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城市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我国现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缺乏为每个人提供同等教育机会的物质基础,教育机会存在诸多不平等,对于以农民工为主的广大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不平等更为严重。
第一,现行户籍制度的限制。尽管1979年以后,我国的户籍制度限制人口流动的功能开始不断弱化,农民可以“自由”地进入城市,但是户籍制度依然对农民的身份、就业、教育、生活水平等起到钳制作用,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即是受户籍制度影响的结果。没有城市户籍或离开户籍所在地的适龄儿童,不论这些孩子是在家乡出生被父母带到城市,还是在城市出生且生活在城市,在所居城市很难得到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农民工子女基础教育被排斥在城市和乡村的教育体制之外,而被迫以体制外的市场化方式来解决。
第二,现行教育制度的制约。自1985年以来,我国义务教育体制经过三次改革:即“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在国务院领导下,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在国务院领导下,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三次改革,都始终坚持着“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户籍是享受义务教育的主要依据,实施义务教育所需经费和基本建设投资主要通过地方政府财政拨款进行配置地方政府是筹集经费、设置学校的主要部门。农民工子女具有明显的居住地和户籍所在地分离的特点,使其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与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方式产生矛盾。一方面,流出地政府虽然对其户籍所在地的适龄儿接受义务教育负有完全责任,但跨地域的流动使流出地政府不便对这些流出本地的适龄儿童的就学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另一方面,当外来学童随父母流动时,并没有也不可能将户籍所在地应对其投入的教育经费带到流出地流入地政府在法律上也不承担经费等主要责任。这样,流入地政府和流出地政府在对待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上均处于“无责任”的境地。相应的教育法规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出现流入地政府与流出地政府相互推诿责任的现象。
(二)城市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途径有限
城市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主要途径仍然是选择农民工子弟学校,造成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途径狭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公办学校容纳量有限。由于我国教育资源的紧缺,公办学校大都是按照学校学区内常住人口的数量设置班级容量,根本没有为流动人口预留容量,在公办学校辐射不到、流动人口密集的区域,民办(简易)学校的出现不可避免。其难。以汉南区为例,“九五”期间,众多流动人口居住在这些城郊结合部。大量人口的涌入,给这里的公办学校带来巨大入学压力。众多农民工子女无法进入城市公办学校借读,只好选择农民工子弟学校。
第二,子弟学校发展缓慢。中国义务教育财政分权背景下,流动儿童教育机会的供给主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因此流入地政府财政实力直接影响流动儿童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尽管部分地区在资助辖区流动儿童教育上投入了巨大热情,但长远来看,当越来越多的流动儿童在当地入学时,当地财政将面临巨大压力。无论在民工子弟学校的经费保障、师资配备还是在办学条件改善等方面,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因为财政压力往往都疏于扶持、管理和监督,使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学质量长期停滞不前,农民工子女无法接受正常的、良好的义务教育。
(三)城市农民工子女受教育保障制度缺失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权利要有一定的制度来保障,然而当前相应制度及法律、法规的空白与缺失,造成了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的窘境。
第一,现行《义务教育法》不能适应人口流动趋势发展。我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户籍就成了享受义务教育的主要依据,而城市农民工子女具有明显的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相分离的特点,这样一方面跨地域的流动使流出地政府不便对这些流出本地的适龄儿童少年的就学情况进行监控;另一方面,当外来学童随父母流动时,并没有也不可能将户籍所在地应对其投入的教育经费带到流入地,流入地政府既无义务也不可能投入大笔教育经费完全承担众多外来人口子女就学的责任。这种地方负责的管理体制,使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在对待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上处于一种“无责任”的境地,消解了政府管理、支持和资助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积极性。
第二,相关政策执行不力。虽然各地都对城市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但是实际中对于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管理没有明确的全国统一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专门负责,这类学校几乎处于自发办学状态,比较混乱。各地相应的财政拨款也往往被挪用为当地公办学校的发展。[
三、解决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对策
随父母流入城市的广大农民工子女如何接受义务教育逐渐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与城市本地儿童一样,农民工子女同样是祖国的花朵,他们的教育应当受到重视,但是他们作为流动人口中的脆弱人群,权益容易被忽视。再过十多年甚至更短的时间,这些民工子女都将逐渐长大成人,因此,关注他们的教育问题,不仅是对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负责,更是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负责。
(一)加强户籍、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制度,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
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为城市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城市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他们是城市的合法纳税人,按照纳税人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他们理所当然应该获得城市的公共福利,其中也包括利用城市的教育设施的权利。为此,有关政府部门有责任帮助其子女解决好教育问题,要充分认识农民工子女就学与城市长远发展的关系,改变单纯把外来人口儿童入学问题看成包袱的思想,树立人口流动观。一方面要建立所有适龄儿童少年的义务教育登记卡制度比较可行。登记卡在各地教育部门、公安部门都要有,家长也有,当人口流动时,登记卡连同流动人口的三证(暂住证、身份证、计划生育证)一起经有关部门检查登记,作为随时入学的依据,减少入学手续上的繁琐,避免政策不健全造成的教育机会不平等和剥夺教育权现象发生。另一方面要按照“高中向城区和县城集聚、初中向建制镇集聚、小学向乡(镇)政府所在地和中心村集聚”的原则,制定并实施新一轮各类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合理调整城乡中小学布局。把他们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一部分,纳入城市管理范围内。
(二)明确政府责任,完善农民工子女教育管理体制
明确政府在农民工子女教育中的责任,首先要加强流入地、流出地教育部门之间的沟通,明确各自在流动儿童少年教育管理中的职责,将其就学管理落到实处;其次,要明确
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并且密切联系、通力合作。公安部门做好本地区流进、流出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的调查摸底工作,并及时向教育部门提供有关情况,人事、劳动部门应禁止经商办厂或从事其他劳动的组织或个人使用童工,物价管理部门监督检查学校收费情况等;最后在教育经费中专门分类设立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经费专项拨款,用于资助农民工子弟学校或招收农民工子女的学校,改善其办学条件与质量,经费来源依靠财政拨款。
(三)合理利用社会资源,拓宽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途径
拓宽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途径,给农民工子女选择的余地有利于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发展,为此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挖掘办学潜力。
第一,充分利用公办学校资源。公办学校可以利用闲置的教育资源,解决流动儿童入学难的问题。当生源数减少时,可将其实验设备、运动场地、图书、等硬件设施支援给农民工子弟学校。城郊结合部的一些分散的村校被撤消、合并后的教育资源(例如校舍、师资)将可以将其改造为民办公助学校,专门招收农民工子女,并制订政策鼓励和支持公办学校的富余教师流动到民办的专门招收农民工子女的学校任教。另外,在公办学校还可以成立专门招收农民工子女的班级。
第二,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吸引本地就学。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根本在于实现儿童教育权的平等。我国的义务教育发展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农民工之所以把子女带到城市,就是为了子女能够接受城市的较高质量的教育。这就要求国家应把教育投资重点转向农村和边远地区,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增加教育机会,缩小质量差距,吸引一部分儿童在本地就学。
第三,鼓励社会办学。发挥社会力量,鼓励支持社会团体、个人举办服务于广大农民工子女的民办学校。在土地、办学条件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对这些学校的发展进行合理规划,营造此类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氛围。而且,要采取民办公助或公办民助等形式,壮大办学实力,提高办学质量。
(四)加强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管理
教育行政部自要加强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常规管理,这不仅包括对办学者办学行为的管理,还包括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籍、学习质量等的管理,是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同时要加强对它们的督导评估,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符合农民工子弟学校特点的评价、监测指标体系,并把其纳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体系之中。使他们由地下转为地上,由无证转为有证,由无序转为有序。要依法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激活用人机制,拓宽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来源渠道,利用一些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到学校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