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相约星期二》有感
读《相约星期二》有感
《相约星期二》讲的是一位患有重病的老人,同时也是一位执掌教坛一辈子的大学教授,在自己为数不多的岁月中,不是在感慨命运不幸,不是在惋惜自己的一生,而是思考人生,将自己的感悟以每星期二相约的形式,讲给一位曾经教授过的学生,那里没有繁琐的公式,有的只是对生活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悟,对人性的解剖……
老人的情况一天天变遭,但他仍然关注外界,他会为远在他国的难民的困难而忧虑,而伤心落泪,那时他不是一个病入膏肓的老人,而是一位有怜悯之心的老者;他从不自怨自艾,他会因为由于他的开导使他人舒展眉头而快乐,从而觉得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他爱他的家人,爱他的朋友,爱他身边的所有人,当大家都阴沉着脸给他举行葬礼时,他会说:到时不要烧过头了哦。他就是这么一位乐观,豁达,超脱的老人。我认为的超脱是游离于生活之外,超然脱俗的感觉,其实呢,不然,是经历生活的酸甜苦辣,而后看淡所谓的挫折,困难,有种“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的怡然心境。
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还没来得及反应,它已经从身边悄然而逝。有时老是感慨:时间都去哪了?时间从指间溜走,从发丝间飞过,增加了我们的年轮,亲吻了我们的脸颊,触碰了我们的额头,丰富了我们的思想……有时总是回忆那美好的青葱岁月,不想让时间在脸上留下痕迹,可是在回忆的过程中时间已飞驰而过,要做的是珍惜当下,关爱亲人。过去的已经成为历史,未来还未出现,唯有今天掌握在手中,是上天的恩赐……
Keep inner peace,在未来的道路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保持花开静好的心境,追求乐观、开朗、豁达的人生态度,学习爱和对生活的不懈追求。
第二篇:读《相约星期二》有感
读《相约星期二》有感
暑假里读了一本书名叫《相约星期二》。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年逾七旬的社会心理学教授莫里在患病辞世前的十四周里,他的早年得意门生米奇在每个星期二都上门与其相伴,聆听他最后的教诲,并在他死后将老师的醒世箴言缀珠成链,冠名《相约星期二》。
书中蕴含这样的人生道理: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一旦你学会了怎样去死,你也就学会了怎样去活;你要建立你自己的小文化„„他的话语像一个生活的万花筒,涉及了活着的诸多问题,比如什么爱情啊,工作啊,社会啊,年龄啊,原谅啊,以致死亡。毫无疑问,这位异国的小老头外表虽然衰老的很夸张,但思维却比小伙子还年轻敏捷。他很健谈,谆谆的教导中不乏幽默的火花。
书中引用到一句名言,是美国一个历史学家叫亨利.亚当斯说的:“教师追求的是永恒;他的影响也将永无止境。”
看了这段话,我很受触动。或许正是这句话,道出了这本书的灵魂所在,同时也道出了书中主人公莫里教授对本书作者米奇产生的巨大影响力。
我是一位普通的教师,今天读完了这本书,心理总有些说不出的感觉,自己教书也有多年了,看到莫里才知道自己相差甚远。
其实,我觉得如果你不是很忙的话,真的应该去读读这本书,也许只有接近死亡的人,才能有这样的感悟,才能如此洒脱,能够参透这世界,这自然。
也许我们所追求的,到头来真是一场空,我们该停一停了,看自己多年不曾联系的朋友,在好好陪陪自己的爱人,我们给他们的时间真的太少了,太少了。
我们应该能学会放手,想突破自己,先要学会放手,要学会信任,要给别人关怀,给别人爱,也许只有这样我们才真的能够感受活着的意义。钱,别太多,也别太少,够花就好:)
作为老师,我曾失落过,这些年教过很多学生,自己没有太大变化,一直在想这样下去,我该如何提高,我的价值在那里,直到看到原来的学生毕业后还能记得我这位美术老师,还能对我留有感激之情,我知道我在做什么了,让自己认可的人!我的快乐就是他们的成功。
第三篇:读《相约星期二》有感
读《相约星期二》有感
读到一半时,我有自言自语过:“如果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那米奇真是太幸福了,能有这么好的一个老师!”读完这本书时,我又希望它只是作者虚构的故事,作者只是把自己的名字作为故事主人公的名字罢了,因为莫里的去世让我很伤心。最后,我发现它确实是个真实的故事,有点伤心,同时也很感动,莫里这个人物是确实存在的。
莫里得知自己最多只能再活两年时时,却定下了“要把死亡作为自己的最后一门课程”的决定。有一天,在路上与以前自己做大学老师时,很喜欢的学生米奇相遇了。米奇当时一边开车,一边打电话,甚至还喝着咖啡、听着音乐。米奇读大学时,每个星期二都会去莫里的办公室找他。大学毕业时,虽然米奇许下了“会去经常看看莫里”的诺言,却没有履行。像“永远不会为了钱而工作”之类的,也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因为突然撞见了自己称呼为“教练”的莫里,米奇刹了车,弯下腰,把电话挂掉,才走出车,并以“我刚才在找钥匙”作为借口。和莫里谈了一会后,米奇回去了。过了几天后,莫里打电话说希望米奇在星期二过去。就这样,莫里的课程开始了,学生只有一个,是米奇。在13个星期二里,他们谈论了世界、自怜、遗憾、死亡、家庭、感情、对衰老的恐惧、金钱、爱的永恒、婚姻、我们的文化、原谅、完美的一天,莫里的病,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严重了。到第14个星期二时,莫里和米奇说了几句话就去世了。莫里的葬礼也是安排在星期二。
我很佩服莫里,他可以那么坦然地面对死亡;他乐于奉献,他得知自己最多只能活两年时,想为别人的研究做贡献;他墨守成规,他也不会为了记者的采访特地换一身干净的衣服,坚持两天换一次衣服。
“这门课仍在继续”,没错,是这样的。即使莫里去世了,他也会活在我们的心中,他的言语也被更多的人所学习——学生不再只有米奇一个。
第四篇:读相约星期二有感
读相约星期二有感
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一堂人生课。
相约星期二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因为真实所以感人。
它的内容涉及到了死亡、恐惧、衰老、婚姻、社会等等,几乎人生所有的命题。每一章都闪烁着莫里这个可爱老人的个人魅力和人生哲学。
读完的时候觉得这是一本关于人生哲学的书,可是大纲却把它归结为管理类。当然这肯定是有理由的。或许编者是希望读者不仅仅感叹里面博大的人生哲学,更希望它能带来一些改变,就像莫里对米奇的影响一样。莫里告诉我们该如何管理自己的人生,管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莫里在里面是一个言传身教的老人,他的话像一湖清水流淌过心我里,让人体会到了他的那份难得的醒豁和超脱。
其实我们生活中总遇到一些困惑。有时我们也会这样问自己,我们到底想要什么,为什么总感觉生活无聊空虚,为什么周围的人都不懂我...有时我们分不清楚自己需要的和想要的东西之间的区别,我们不知道这是别人想要我做的还是自己喜欢做的事。
因为生活中有太多的诱惑,金钱、名利、地位等等,它在我们的心里蒙上了一层烟雾。我们过多地追求物质需要,可它们并不能使我们满足。我们忽视了人与人之间互相爱护的关系,我们忽视了周围的世界。所以看不清心底最需要的东西。也就是爱。莫里说爱是唯一理性的行为。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
莫里在谈论完美的一天时说出了他心中完美一天的样子,他说,我想想„„早晨起床,进行晨练,吃一顿可口的,有甜面包卷和茶的早餐。然后去游泳,请朋友们共进午餐,我一次只请一两个,于是我们可以谈他们的家庭,谈他们的问题,谈彼此的友情。然后我会去公园散步,看看自然的色彩,看看美丽的小鸟,尽情地享受久违的大自然。晚上,我们一起去饭店享用上好的意大利面食,也可能是鸭子——我喜欢吃鸭子——剩下的时间就用来跳舞。我会跟所有的人跳,直到跳得精疲力竭。然后回家,美美地睡上一个好觉。
虽然这样的一天很普通,但很丰富。有家庭的幸福,朋友的陪伴,做自己喜欢的事,享受自然界的美妙。看似简单,实则幸福。这才是我们需要的生活。
只是这份平静的生活总是难以得到,就像莫里说的一旦你学会了怎样去死,你也就学会了怎样去活。可是往往在我们认清的时候,我们或许剩下的只有了遗憾。
在莫里生病期间,不停有人来探访他,同事、朋友、甚至是以前的学生。从这里就能看出他的个人魅力。连他的学生,本书的作者米奇也说,但我还是对他有那么多的朋友而感到惊讶,甚至还有些忌妒。我回想起大学时那些围着我转的“哥们”,他们如今在哪里呢?俗话说的好,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朋友在我们的生命当中是不可或缺的,那种可以无拘无束,坦诚相待、相伴一生的朋友更是重要。所以莫里有那么多这样的朋友引来米奇的嫉妒也就不足为怪了。但是是何魅力引来他有这么多朋友的不离不弃?米
奇说,他一看见我就会用含混、尖细的声音招呼我。可这仅仅是个开头。当莫里和你在一起时,他会全身心地陪伴你。他注视着你的眼睛,倾听你的说话,那专心致志的神态就仿佛你是世界上唯一的人。要是人们每天的第一次见面都能像遇见莫里那样——而不是来自女招待,司机或老板的漫不经心的咕哝声,那生活一定会美好得多。还有你和他谈论不幸的事情时,他的眼睛会变得湿润;你和他开一个哪怕是蹩脚的玩笑时,他的眼睛会笑成一条缝。他随时向你但露他的感情,而这正是我们这一代人所缺少的品质。我想他是一个很好的聆听者,他能触及到你的内心,看到你需要的东西,然后播撒爱。我想谁会拒绝与这样的人做朋友呢?
莫里说,人与人的关系是没有固定公式的。它需要双方用爱心去促成,给予双方以空间,了解彼此的愿望和需求,了解彼此能做些什么以及各自不同的生活。这句虽然是用在婚姻双方的身上,但是用在朋友之间也未尝不可。
这本书实在有太多的精彩之处值得深究。
我相信莫里会像那首诗——
“我亲爱的表哥„„
你那颗永不显老的心
随着时光的流逝,将变成一棵
稚嫩的红杉„„”
所说的在每一个读者心中变成一颗红杉,陪伴我们整个人生。
第五篇:读《相约星期二》有感
平平淡淡的生活,开开心心做事 ——读《相约星期二》有感
对生死,总感觉这个话题太沉重,太有内涵,《相约星期二》这本书,读完之后细细的回味着这本书的每一个章节,余味无穷,感触颇多。这本书描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书中的主人翁是一个年逾七旬的社会心理学教授莫里,在一九九四年罹患肌萎性侧索硬化以后,作为莫里早年的得意门生米奇,在得知他的恩师的病情之后,便和老教授约定,每周二都上门与他相伴,聆听他最后的教诲,并在他死后将老师的醒世箴缀珠成链,冠名《相约星期二》。大部分人在老人离世前,要么一味竭尽全力给老人多留点时间,要么一味的为老人的即将离去而痛哭流涕,没人想到去聆听这远比遗嘱要重要的多的东西。幸亏有莫里·施瓦茨,幸亏有米奇,为我们留下了一个临终老人对人生的思索。本书在全美各大图书畅销排行榜上停留四年之久,被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三十一种文字,成为近年来图书出版业的奇迹。我想这本书之所以能引起这么大的轰动效应,这和老教授给学生上课的内容是分不开的,因为老教授在每个星期二给他的得意门生讲授的内容是讨论:“生活的意义”,“课堂上不需要课本,不打分数,也没有成绩,但得准备回答问题,还得准备提出问题,还有好多讨论的话题,涉及到爱情,工作,年龄,社会,原谅,以及死亡。每个话题在我们看来都是那么的深不可测,然而在莫里的口中,一切不过是人生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你不可能会没有爱情,不可能会脱离社会,不可能永远远离死亡,一切都是在平常不过的,在他看来,风轻云淡,即使他自己是主人公。在他的话题中,大至世界,死亡,小至家庭,爱情,在他的话题中或许他描述了他的一生,可是那又何尝不是我们没个人人生的一个缩影。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关于家庭,一个人可能没有富足的生活,没有健康的体魄,但他不可能没有家庭。在家庭这个避风港中,我们得到的永远要比付出的多得多,但从没有人跟你计较这些。在这里,你能得到爱,不是来自于情人,不关于爱情的爱,无论在外边受到什么样的痛苦委屈,心里也不会感到孤独害怕,因为有一个家庭守护着你。还有关于感情,人活一生不能没有爱。相爱或是死亡。一个人如果失去爱就像断了翅膀的小鸟一样。还有关于遗憾,或许每个人的一生都会存有遗憾,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可以说没有遗憾的人生是不存在的,抑或可以说是不完整的。但如果每个人的遗憾都想莫里那般美好——当不成医生当不成律师,就当一名好老师。那遗憾也就不能称之为遗憾了。还有衰老和死亡。莫里说:“拒绝衰老和死亡,一个人就不会幸福。因为衰老和死亡总会来,你为此担惊受怕,却又拒绝不了它,那还会有幸福吗?”那么面对这个让我们无法拒绝而又害怕的时刻,我们该怎么办呢?莫里的答案就是:与生活讲和。一个平静而有震撼力的结论。是的,与生活讲和,这不是懦弱,恰恰相反,只有真正的勇士才敢于正视生活中的衰老病痛,甚至死亡。既是不可避免,为什么要惧怕他的到来呢。
读完整本书后,你才会理解,其实他重新审视的是人们公认的从不多加思考的标准,而我们仍然在这样的标准下,浑浑噩噩地斗志昂扬地生活着。作者米奇一直与教授相伴,聆听他的内心,也思索着自己的生活,所以,书中还有他的琐忆和随想。读这样的书,总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想起角落里那落满灰尘的画笔,想起很长时间没打电话联络的朋友,想在秋日的阳光下从容地坐一会儿眯一眯眼睛,想离开现在固定、紧张、忙碌如陀螺的生活„„不过,合上书,就像关闭了一扇窗,日子还是一样滴滴答答地走下去。老人说“当你学会了怎样死,你也就学会了怎样活。”听他的话,那就是平平淡淡的生活,开开心心做事,我想我们一定会生活的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