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总结(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5 14:48: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京大学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京大学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总结》。

第一篇:北京大学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总结

答题要求:对所给出的概念加以解释,并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一概念。

如:归因:是指„„„„的过程,例如,„„„就是归因。

什么是团体极化?它为什么会产生?

三、论述题每题2分,共24

分)Festinger等人是怎样证实认知失调理论的?

四、案例题分析题(6分)给一段材料:刘力是一名即将走上社会的毕业生,临近毕业的时候他遇到了

很多烦心的事情,„„„„„„„„

要求:用1-2个心理学概念和一种心理学理论对案例中的现象加以解释,限500字以内。

五、问卷设计题(18分)

富士康跳楼引发了人们对生命意义的争论: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生命的价值何在?请根据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编制一个简单的可以测量生命意义的量表,要求至少15个项目,并以该量表测量的概念为自变量,自己设定一个因变量,设计一个研究,探究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概念理解题,解释名词并给出一个例子(3分*6)

1、归因

2、现场研究

3、偏见对一个群体及其个体成员的负性预先判断

4、情绪性寂寞

5、去个体化

6、改变型领导者

二、简述题(6分*4)

1、如何用“世界体系理论”思路看待华夏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2、要提出一个要研究的社会心理学问题应该考虑什么?

3、社会生物学是怎样看待人类的利他行为的、什么事团体极化?并解释它是怎么产生的三、论述题(10分*3)

1、谈谈晕轮效应在生活中的影响

2Festinger等人是怎样证实认知失调理论的?

3、品味电影《浪潮》,并从团体规范角度谈谈极权的形成@@(10分)

某大学生面临毕业,但接连遭遇相恋几年的女友抛弃和美国大学的拒绝,他十分痛苦,甚至想到轻生,但这是老师和同学都比以往更关心他,他渐渐解脱出来,重新定位自己。用一个或两个社会心理学名词解释这个情境。

五、问卷设计(18分)

由富士康事件引出人们对于生命价值的思考,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人生的价值何在?针对 人生意义设计包含至少15个项目的量表,并对维度和评价尺度进行简要评价。

名词解释:团体思维,强化,习得性无助,晕轮效应,偏见,简答题:依恋的类型,积极的应对方式,影响利他与助人行为的因素

问答题:

1.东西方思维方式胡差异及产生这种差异文化来源

2.代表性的说服模型及其主要内容

第二篇:尔雅超星《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答案

尔雅超星《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

姓名:

班级:

成绩: 98.0分

苏联的社会心理学强调在()指导下研究

1.0 分

 A、马克思主义

  B、纳粹主义

 

实验 C、 

计划 D、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2

1985年的五一九事件反映的是()影响

1.0 分

 A、观众效应   B、集群行为

  C、社会惰化

  D、去个性化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

2010年幼儿园和小学出现的弑杀儿童的案件属于什么攻击行为

1.0 分

 A、反社会的攻击行为

  B、社会认可的攻击行为

  C、亲社会的攻击行为

  D、无意识行为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4

根据角色扮演者他最终要达到的意图表现性的角色和()

1.0 分

 A、成功者角色

  B、领悟性角色

  C、理想性角色

  D、功利性角色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5

男女除了个性跟行为方面的差异之外,还有重要的一个方面是()

1.0 分

 A、体力

 

智力 B、 

情商 C、 

速商 D、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6

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青春期的少年处在()的认知危机阶段

1.0 分

 A、勤奋对自卑

  B、角色认同对角色混乱

  C、亲密与孤独

  D、主动对内疚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7

恐怖主义和恐怖事件的关键就是一个()过程

1.0 分

认知 A、 

行为 B、 

群体 C、 

决策 D、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8

《心理学原理》中首次提出自我意识概念的科学家是()

1.0 分 

詹姆斯 A、 

库利 B、  C、弗洛伊德

 

荣格 D、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9

视频中对于陈述有效性系统评估的共介绍了()个准则

0.0 分

 A、  B、  C、  D、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C 10

自我观念是与他人交往过程当中根据他人对本人的评价反应而发展的.米德指出这个他人是指个体所属的()

1.0 分

 A、社会环境

  B、人际圈子

  C、社会群体

  D、工作场所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1

代际关怀与自我沉浸是第几阶段 1.0 分

四 A、 

七 B、 

二 C、 

六 D、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2

米德的思想受到进化论和()的影响

1.0 分

 A、浪漫主义

  B、实用主义

  C、行为主义

  D、后现代主义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3

形成沟通障碍的因素有宗教差别、社会障碍、职业差别和()。

1.0 分

 A、年龄差异

  B、性别差异

  C、民族差异

  D、时空距离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4

女性可能比男性更容易做出从众的行为这属于从众影响因素的()

1.0 分

 A、群体因素

  B、情境因素

  C、时间因素

  D、个体因素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5

需要层次理论是()的理论

1.0 分

马斯洛 A、  B、马克思韦伯

  C、弗洛伊德

 

冯特 D、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6

我们评判测量工具能不能达到测量目的的指标是()。

1.0 分

信度 A、 

效度 B、 

区分度 C、 

难度 D、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7

()是人际沟通中的关键因素。

1.0 分

环境 A、  B、发送者和接受者

 

信息 C、  D、信息渠道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8

对环境问题的关心程度是人们进行垃圾分类回收行为的()条件

0.0 分

重要 A、 

充分 B、 

必要 C、 

潜在 D、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C 19

美国的学者们研究环境保护心理有()种类型。

1.0 分

两 A、 

三 B、 

四 C、 

五 D、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20

补偿自卑和改变自卑的过程叫做()

1.0 分

 A、追求幸福

 

追求爱 B、  C、追求卓越

  D、追求成功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1

人格包括几个方面

1.0 分

一个 A、 

两个 B、 

三个 C、 

四个 D、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2

米德认为社会是由()构成的。

1.0 分

 A、人和自然

 

圈子 B、 

规则 C、  D、元素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3

我们在帮助他人的过程当中实际上更多的时候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这属于()

1.0 分

 A、纯粹的利他主义

  B、进化的利他主义

  C、自我的利他主义

  D、本土的利他主义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4

集群行为最典型的心理状态是人们在集群的时候()

1.0 分

 A、凝聚力增强

  B、从众心理增强

  C、去个性化

  D、责任感降低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5

双因素理论是()提出来的

1.0 分

罗斯 A、  B、马斯洛夫

 

海德 C、  D、赫茨伯格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6

以下哪个不是法庭这个子社会中的角色()

1.0 分

狱长 A、 

法官 B、 

陪审团 C、 

律师 D、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27

欧洲社会心理学的三驾马车是社会表征、社会认同和()。

1.0 分  A、行为分析

  B、社会认知

  C、话语分析

  D、认知分析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8

自我意识是在社会互动的过程中,通过()把自己置于互动对方的位置上,而逐渐形成的。

1.0 分

 A、探究行为原因

  B、感知他人情绪

  C、扮演他人角色   D、感知自我发展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9

态度由认知、情感和()三种要素构成

1.0 分

行为 A、 

理念 B、 

观点 C、 

意向 D、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0

社会文化学派强调()对人格发展的作用 1.0 分

 A、社会环境

  B、社会群体

 

本能 C、  D、社会文化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1

旁观者介入的决策过程有是否注意到事件、是否将其看做紧急事件()、提供帮助

1.0 分

 A、是否有能力帮助

  B、是否需要帮助

  C、是否承担责任

  D、是否真实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2

外界温度和人的攻击性行为的关系是()

1.0 分

正相关 A、 

负相关 B、  C、正U型相关

  D、倒U型相关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3

犯罪的因素主要包括外部因素和()

1.0 分

 A、内部因素

  B、主体因素

  C、客体因素

  D、主观因素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4

在整个的社会化的过程当中人们在不断地学习,但是有不同的学习方式,班多拉所强调的是哪一种?

1.0 分

 A、间接学习

  B、自主学习

  C、直接学习

  D、循序渐进的学习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5

迪尔凯姆的主要代表作是()。

1.0 分

 A、《爱弥儿》

  B、《论乌合之众》

  C、《自杀论》

  D、《社会心理学概论》 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6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和人的本能论是一种()的理论

1.0 分

生物学 A、 

生理学 B、 

动力学 C、 

心理学 D、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7

亚当·斯密认为人是()的人

1.0 分

自然 A、 

社会 B、 

理性 C、 

客观 D、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8

人们之所以作恶,是由于不能节制欲望这是由()提出来的

1.0 分

 A、德谟克利特

  B、苏格拉底

 

孟子 C、  D、荀子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39

如果回忆时的线索与记忆编码相匹配那么这个人就能够比较好的回忆起目标事件,这叫做()

1.0 分

 A、记忆匹配效应

  B、线索匹配效应

  C、特征编码效应

  D、线索编码效应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0

《人类和动物的情感表达》是()的著作

1.0 分

 A、达尔文

 

凯特曼 B、 

罗斯 C、 

卢梭 D、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41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当中它最核心的那个部分是()

1.0 分

自我 A、 

超我 B、 

本我 C、 

本能 D、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2

环境风险的研究不包括()

1.0 分

 A、自然灾害

  B、人为犯罪

  C、空气污染

  D、食物的污染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43

认知行为技术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心理学家提出来并且发展的

1.0 分 

中国 A、 

德国 B、 

美国 C、 

英国 D、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4

建筑物的设计()是第一位的。

1.0 分

美观 A、 

保温 B、 

安全 C、 

采光 D、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5

坐在教室后面对学生课堂活动进行观察的方式是()

1.0 分

 A、参与式观察

  B、情景式观察

  C、一般观察

  D、有目的式观察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6

素朴心理学归因理论是谁提出来的()1.0 分

戴维斯 A、 

维纳 B、 

海德 C、 

琼斯 D、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7

研究应用社会心理学必须坚持以问题为中心的()

1.0 分

原则 A、 

出发点 B、 

取向 C、 

要求 D、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8

以下哪个不是死的本能指向自己的表现

1.0 分

犯罪 A、 

自残 B、 

自虐 C、 

自杀 D、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49

超我是由自我理想和()两个方面构成的

1.0 分

良心 A、  B、社会理想

  C、他人期望

 

梦想 D、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50

社会认知当中强调自我呈现是()提出的

1.0 分

格雷夫 A、  B、凯特曼

 

高夫曼 C、 

库利 D、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二、判断题(题数:50,共 50.0 分)

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一生的过程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性别角色这个概念是指由于你的性角色而你获得了一种行为方式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人们观察事情 观察人际关系会让认知对象蒙上一层积极的色彩。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4

个体有相似的经验但是他们对此往往有不同的解释,这是因为个体之间的自我概念不同。()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顺从的最大特点是行为出自于别人的请求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传统认为,社会心理学源于希腊。()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人生来就具有情感性和社会性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工作满意度是人们在职业生涯当中所形成的一种态度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9

规范影响理论中的参照群体是指和自己不一致的群体。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阿德勒认为有社会兴趣的生活风格是种健康的生活风格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霍妮认为孩子跟父母的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态度的三个成分方向始终是一致的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一群人聚在一起就叫群体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14

斯金纳只要强化程序得当所有的行为都能够被塑造出来。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从众有时是出于群体压力而产生的行为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弗洛伊德是创立精神分析这种学说是为了解释犯罪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中国人在接受表扬之后总是会予以谦逊的反馈,而西方人在接受表扬之后会很自豪地自夸,这是认知对交流产生的影响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社会化主要涉及到一个人从生下来到他成长为一个成年人的过程当中他所经历的接受社会规范的过程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认知主体的因素是产生认知偏差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完形性属于格式塔心理学里面一个概念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个体因素会影响我们的认知准确度,造成认知偏差。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挫折感被唤醒和相对剥夺说明我们很多的攻击的行为是通过后天学习的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弗洛伊德强调心理是一种力,这种心理只能是意识到的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4

性别角色社会化就是个体成人之后的行为要符合其性别的社会规范。()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是米德的作品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群体都是负面的东西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社会认知揭示我们在社会当中认识别人,认识人际关系规律。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社会心理学认为每个人体都是一个角色集。()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9

当我们处于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下时,我们的心理能量是外放的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国内学者所做的蚂蚁搬东西的实验属于观众效应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相貌好的容易给别人带来一些光环性的效应,大家容易对他实施些帮助性的行为。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阿西的实验证明所有的人都会屈服于群体压力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物理环境对工作满意度没有影响。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4

与他人相处的方法自己摸索就可以知道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反馈信息指向人们提供他们表现的以环境保护行为有关的信息.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金钱是一种特指性回报。()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人际需要可以转化为动机进而产生行为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房屋的设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39

社会心理学家倾向于认为人格是社会和自我力量的产物。()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权宜从众是指行为上可以从众,但是在心理上、在判断上、在知觉上不从众,保持自己原有的那种认识观点。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一个人去公司应聘尽力给人外向的印象,而去学校应聘又尽量给人沉静的印象,这是一种印象整饰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聚合作用的观点对于预测犯罪 预防犯罪毫无意义。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人有一个很长的生活依附期是他接受社会化的条件之一。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社会化是要儿童时期完成的过程()。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人情关系属于弱关系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能够定一个人是罪犯的只有法院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心理学有一种很强的跨学科性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2001欧洲的社会心理学家们出版了欧洲的社会心理学手册标志着欧洲的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已经到达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有人在网络上和现实中表现的截然不同,这是因为网络的虚拟化实现了他内心的去个性化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采用测谎仪所得到的结论可以作为一个证据向法庭提交。

1.0 分

正确答案: × 我的答案: ×

第三篇:社会心理学部分总结

社会心理学总结 第一章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1、社会心理学定义是什么?奥尔波特怎样定义社会心理学?

归根到底,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是社会的人而不是社会本身。这是社会心理学区别与其他行为科学领域并得以独立存在的根本点。我们将社会心理学界定为:“社会心理学时研究社会相互作用背景中人的社会行为及其心理根据的科学,在美国心理学界,在社会心理学的界说上,都采纳著名社会心理学家、人格心理学家,奥尔波特1968年的定义,认为社会心理学的“试图理解人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为别人实际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的一门科学。奥尔波特的这一定义,不仅指出了实际的、直接的社会相互作用会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而且指出了想象与隐含的间接社会存在同样会对人的心理与行为发生影响。2,系统社会心理学著作何时出现?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是谁?

1908年在北美与欧洲大陆,几乎同时出现了两本专门的社会心理学系统著作.一本是该年6月出版的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的《社会心理学》,另一本是10月出版的英国本能主义心理学家,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

1924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出版以比较系统的实验材料为依据的《社会心理学》一书,宣告了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历史正式开始。奥尔波特本人也被誉为科学或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

3什么是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一种暂时使人臵身于他人的社会位臵,并按这一位臵的所要求的方式和态度行事,以增进人们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原有角色的理解,从而学会更有效的履行自己角色的社会心理学技术,是目前社会心理学领域中公认的应用范围最广,实施最为容易且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4什么是社交测量法?

社交测量法是从群体的角度,定量的揭示整个群体人际关系状况,以及各成员在群体内人际关系的状况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是奥德利社会学家与心理学家莫雷诺20世纪30年代最先创造的。社交测量法的原理是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选择,反映了他们之间心理上的联系,肯定的选择意味着接纳,否定的选择意味着排斥。5社会同一性理论的重要思想是什么?

由英国社会心理学家塔吉菲尔等提出的社会同一性理论近年来受到社会心理学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一理论倾向于用 社会分类、群际比较和人们对积极社会同一性的追求来解释社会行为和群际冲突与歧视。塔吉菲尔等运用“最低限度群体”范式的经典实验,发现仅仅从纯认知角度,最低限度的将人们划分为两个群体,就足以引起群际歧视和竞争。群体划分本身就能引发敌意性的群际行为。按照塔吉菲尔的人的解释社会同一性是个人自我概念的一部分,它来源于个体对自己作为某个或某些社会群体成员身份的认识,以及附加与这种成员身份的价值与情感方面的意义。在某些情境中,个体会依据自己的群体成员身份而行动,他们所属的群体对他们具有重要的意义。把人们进行社会分类,即给环境安排了秩序,也界定了个人在社会上的位臵。

社会同一性理论首次将社会比较区分为人际社会比较和群际社会比较两种过程,把同一性区分为个人同一性和社会同一性,两种自我知觉水平,这一理论还包含了不同于个体自尊的“集体自尊”这一全新概念,并且表现出与美国主流认知社会心理学的不同,被看做近几十年来欧洲本土化心理学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第二章社会化与自我概念发展 1什么是社会化?什么是个性化?

社会化通常指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以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所谓个性化,是指个体在特定社会条件的影响下,在实相社会化的同时所形成的个人心理与行为倾向的独特性的过程。2什么是自我概念?什么是镜像自我? 自我指个人的反身意识或自我意识。

自我概念是个人关于自己的概念,包括对自己的观察、评价,对自己的身份和角色的意识,对自己应该怎样行为及别人对自己如何评价等方面的观念。所谓镜像自我,指儿童通过别人对于自己的态度反应(表情、评价与对待)发展起来的自我概念。

3为什么个性化与社会化同样重要?

个人的个性化是与社会化同步进行、同步实现的。社会化目标的实现过程,也是个性形成或个性化的过程。共同的社会生活经历带来经验的共同性。人们由此可以发展起社会要求的、与社会期望一致的观念、情感、思维和行为方式,使社会的社会化目标得以实现。另一方面,个人有着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的、难于被系统化的社会生活;而且,个人在与社会环境发生相互作用时,并不是一个简单、被动的客体,而是一个主动、具有能动性与选择性的主体。这种能动性与选择性使得人们的经验世界具有了与他人不同的一面。这样,个人不仅会因为有鱼他人相同或类似的社会生活、相同的经历与相同的经验而被社会化,与此同时,他们还因为有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社会生活而产生个性化,使他们的观念、情感、思维和思维方式在内容和表现方式上都具有独特的个人色彩。

社会化与个性化过程是伴生的、互相影响的,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的两个方面,对于个人的发展而言,个性化与社会化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社会化保证了人类社会的延续与文化的传留,个性化使得个人可能具有超越现实而又改善现实的独特性与创造性。

4.为什么说语言社会性化是社会化目标实现的基础? 本质上,人的真正系统的社会化的是从掌握语言开始的,其他一切社会化目标的实现,也是以语言社会化为前提的。

按照符号相互作用论者米德的观念,语言是人们理解、接受社会态度与习俗,并由此来塑造自己的个性,才可能知道别人的体验与自己体验的区别,使自我得以分化。语言是个人超越自我、联系社会,使自己成为整体社会的一个自然部分的桥梁,没有语言,就没有自我。这意味着,没有语言,也就不可能有社会化的实现。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一种文化最为集中的反映,掌握一种语言本身的过程就是社会化的过程。一种语言中所蕴含的观念、思想与各种知识,会在人们掌握语言的过程中发生深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不只其它方面的社会化要以语言的获得为前提,语言获得的本身就有不可替代的社会作用,因此,语言社会化在个人的整个社会化过程中有着特殊地位。语言是一个人生命的界限。在某种意义上,在多大程度上掌握了一种社会的语言,就在多大程度上获得了社会化。5自我概念有哪三种功能 ?

自我概念具有三种功能:保持内在一致性、决定个人对经验怎么样解释以及决定人们的期望。自我概念第一方面的功能,是它起着保持内在一致性的作用,一个人怎样理解自己,是其内在一致性的关键部分。

自我概念第二方面的功能,是它起着经验解释系统的作用。一定的经验对于人具有怎样的意义,是由个人的自我概念决定的。

自我概念第三方面的功能,是它决定着人们的期望。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中,人们对于事情发生的期待、对于情境中其他人行为的解释以及自己在情境中的行为都高度决定于自我概念。

6自我概念发展的主要机制有哪些? 一:自我知觉理论

贝姆提出的自我知觉理论,对于解释自我概念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贝姆认为,个体对自己态度,感情和其他内在状态的认识,部分是根据他们对自己的外显行为和该行为发生的环境进行观察而推断出来的;在某种程度上,内在线索是微弱、模糊、不清楚的,因此个全就要站在外界观察者的位臵,依据外部线索去推断个体自己的内在职状态。二:社会比较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时候不存在社会评价的绝对标准,这时人们就需要将自己与他人对比以获得明确自我评价的过程,就是社会比较。费斯廷格发现,人的自我评价倾向是社会性的。三:社会学习

社会学习在促进青少年社会化的同时也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发展有重要价值。青少年自主生活领域不断扩展,观察学习经验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臵。当代青少年很多行为观念与行为方式并非来自系统教育,而是他们对生活的观察。四:亚社会认同

亚社会指相对于宏观大社会的直接社会环境较小社会背景。

在一个亚社会环境中,既存在与大社会相一致的社会机制,同时也可能具有与大社会不同甚至相悖的要求、规范、价值倾向和强化手段,亚社会作为个体自我概念发展的直接背景和首属群体,个体的行为 首先以亚社会为出发点被要求、期望与奖惩。人们必须接受亚社会引导,并完成对亚社会的良好适应,否则就不能顺利成长与发展。不同的亚社会生活经验,是人自我概念发展同时也是获得社会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章 印象形成与归因 1什么是印象?印象有什么心理学意义? 印象通常指第一印象,是人在最初遇到新的社会情境时,主观上按照自己旧有经验为基础的理解,将情境中的人或事物进行归类所形成起来的对有关人或事物的概念。这种对于别人或事物进行归类,明确其对于自身的确良意义,并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的过程,亦即印象形成。

印象作为行为定向和理解人的背景,是人际关系最初、最直接、最经常的定向因素,直接影响着人与人之间进一步的相互作用和人际关系状况。随着我们对别人所进行的归类不同,彼此之间关系的性质也会出现变化,我们对自己行为适当性的理解也不同。

2.什么是晕轮效应、刻板印象和中心品质? 一:刻板印象

通常,心理学家将人们通过自己的直接或间接经验形成起来的对于某一事物较为固定的看法称作刻板印象。二:晕轮效应

当一个人的外表充满魃力时他的其他一些实际同外表无关的特征也会得到更好的评价、这种现象称作晕轮效应。

3什么是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首因效应的发生原因是什么? 一: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通常所说的印象实际上就是指第一印象或最初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所导致的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也叫最初效应。与首因效应相对应,在总的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近因效应或最近效应。一般情况下,印象形成过程中首因效应发生更经常。因为第一印象一旦建立起来,它对于后来获得信息的理解和组织有着强烈的定向作用。二:首因效应的产生

一种解释认为,之所以最初获得的信息及由此信息形成起来的第一印象在总印象形成过程中作用更大,是因为人们在最初接触陌生人时,注意的投入完全而充分,因而此时印象也更为鲜明、强烈。而对于后继的信息,人们的注意会游离,从而使用使后继信息对人们的影响作用下降。对于首因效应的更为主要的解释,是认为于后继信息,人们是按照先入为主的最初印象的轨道来解释的。提醒人们注意打捞的信息,警告人们不要形成不成熟的印象,或者是让人在每次获得新信息时都重新考虑他们的印象等,都可以有效地防止首因效应的产生,消除由其带来的印象误差。Y 4.什么是印象管理?常见的印象管理策略有哪些?

印象管理是指一个人以一定方式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人进行自我形象的控制,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于自己的印象,使别人所形成的有关自己的印象符合自己期望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家琼斯等人世间1982年总结了人们主要的特殊自我表现策略,包括逢迎、恫吓、自我抬高、显示、恳求等五种。

5.什么是归因?行为原因可以从哪三个维度进行分类?

根据有关的外部信息、线索对人的内在状态或依据外在行为表现推测行为原因 的过程,就称为归因,也叫归因过程。

行为的内外原因 中一部分是可变的,另一部分则是稳定的。行为原因除了有内外与稳定性两个维度外,还有第三个维度----------可控性,即行为动因能否为行动者个人所控制。

6.什么是控制点?控制点倾向不同对人的行为有怎样的影响?

控制点是由心理学家罗特于20世纪五六月十年代提出的一种有关个人归因倾向的理论观点。控制点的思想认为,个人对于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件的后果的控制力量的位臵有不同的理解。对于某些人来说,个人生活中的多数事情的后果,取决于个人在从事这些事情时的努力程度,他们相信后果总的来说决定于自己在相关事情上的投入,因而他们相信自己对于事情发展与后果的控制。这一类人控制点在个人内部,是内部控制的,因而称为内控制者。而对于另一些人,个人生活中多数事情的后果,是各种人不能控制的外部力量作用的结果,他们相信社会的安排、命运和运气等因素决定了自己的状况,而自己的努力无济于事。这种人倾向于放弃对自己生活后果负责,控制点位于个人之外,是外部控制点,因而被称为外控者。

由于内外控者所理解的控制点位臵不同,因而他们对于事情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也不同。同控者由于相信自己可以发挥作用,因而在面对失败时倾向于不怀疑未来改善的可能性,面对困难时能够做更为艰苦的努力,增大在工作上的投入。很显然,内控者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是社会期望的。相反,外控者看不到个人努力与行为后果的积极关系,他们在面对失败和困难时倾向于把责任推向外部原因,自己不寻求问题的解决途径,而是转向寻求求援或是以赌博的方式碰运气。这种人倾向于以无肋、被动的方式面对生活,因而被认为是不可取的态度与行为方式。7归因理论研究提出了哪能几种主要归因原则?每个原则 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归因理论研究积累起来的主要归因原则有不变性原则、折扣原则和协变原则等几种。

(一)不变性原则

这一原则是由归因思想的始创者海德提出的。海德认为,人们在对行为进行归因时,通常都使用不变性的原则,即寻找某一特定结果与特定原则之间的不变联系。

(二)折扣原则

折扣原则是另一位归因理论的主要研究者凯利提出的。凯利指出:“如果也存在其他看起来合理的原因,则某一种结果是由一种以上的原因引起的,则将其归于某一特定的原因就需要谨慎”。

(三)协变性原则

作为最有影响的归因理论研究者之一,凯利1967年提出了被认为是最全面的归因原则——————————协变性原则。凯利认为,人们在归因时会像科学家一样在所 有信息中去寻求规律,寻求决定一种效应是否发生的各种条件的规律性协变。他指出:“一种效应会被归因于效应发生时出现。而效应不出现时也不发生的条件。”凯利认为,人们是通过检查三个独立维度的信息来进行归因的,三个维度分别是刺激客体、行为主体(个人)和背景。因此,凯利的理论也被称为三维理论。

第四章 态度及其改变 1.什么是态度?态度由哪几种成分构成?

态度一词最早指身体姿势或身体位臵,意为一个人的物理准备状态。后来,态度演变为专指心理状态的术语,特指对一个特定客体的反应准备。态度的定义是:态度是个人指向一定对象,有一定观念基础的评价性持久反应的倾向。

大多数社会心理学者都承认态度包含三种成分,即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动成分。

态度的认知成分指人们作为态度主体,对于一定态度对象或态度客体的知识、观念、意象或概念,以及认知因素具有一定的组织性。

态度的情感成分指个人对于一定态度对象的体验,如接纳或拒绝、喜爱或厌恶、热情或冷漠、敬重或轻视等。

态度的行动成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态度作为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和反应倾向,一经产生就必定对人们与特定态度对象有关的行为产生种种性质不同的影响;二是态度具有特定的意动效应。

2态度的维度有哪能五种?各种维度分别是什么含义?

(一)指向

指向即态度的方向,指人们对于客体的态度是肯定指向还是否定指向。

(二)强度

强度指一种特定态度倾向于某一指向的程度。强度通常用等级量表的位臵,或者二分量表中选择指向相同的项目的数量来表示。

(三)深度 深度

深度指态度主体在一种态度对象上的卷入水平。它的操作指标,通常是一种态度得不到支持时所产生的挫折感强度。

(四)向中度

也称向中性指一种态度在个人态度系统和相关的价值系统中接近核心价值的程度。其指标是一种态度同一个人根本信念关联越密切,越是接近价值系统中心的关系。

(五)外显度

也称明显度,指态度主体在一种态度上所表现的外露程度。外显度可以 表现在行为的方向上,也可以是行为方式的表现。自我价值定向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我国学者金盛华教授提出的自我价值定向理论被证明可以很好地解释态度与行为之间的关系。这理论的基本命题是:行为与态度选择决定天有关行为和态度对于个人的价值。根据自我价值定向理论,人们的实际行为要受制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作为内部准备状态的态度,二是存在于外部的情境压力。行为是态度与情境压力二者 的函数。用公式表示就是:行为=,态度*情境 或B=F(A,S)。5态度有哪四个方面的功能 ?各阶段的内容是什么? 社会心里学家卡茨提出,态度的心理功能,在于四个方面:

(一)工具性、调整性和功利性功能

态度的这种功能,使人们总尽力发展能给自己带来最大利益的态度。

人作为有机体,在与环境发生相互联系时,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根据周围世界的客体能否满足自己的需要,以及多大程度上满足需要来对其决定取舍。

(二)自我防御功能

态度的这种功能,使人倾向于选择有利于自我防御的态度。根据自我价值决定论思想,人是理性的,需要被认为是有价值的。维护自身价值决定论思想,人是理性的需要被认为是有价值的。维护自身价值不受威胁,是人心理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价值表现功能

自我防御态度的功能,是被动保护自我形象。而态度的确良价值表现功能,使人们可以主动表现自己。

(四)认识功能

人为了适应周围世界,必须达到对周围世界的了解和控制,使自己的行为有明确的方向。而对于周围环境的一切客体,人们都是通过态度来赋予它们的意义的。

6态度改变分哪三个阶段?各阶段的内容是什么?

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通过分析典型的态度变化例证,提出态度变化是分三个阶段实现的。这三个阶段包括依从、认同和内化。

1、依从

依从指人们由于外在压力,为了达到一个更重要的目标。而改变自己的态度反应或表面行为。这是一种权宜的态度改变,其目的在表面上显示出与他人的一致。因而依从意义上的变化的阶段,也是最为表面的态度改变。

2、认同

认同指一个情感上存在与别人和群体的密切联系,从而接受某些观念、态度或行为方式。

认同阶段的态度变化与依从的根本区别在于:态度的变化是自愿的,而不是被迫的;认同性的态度变化已不是简单的表面态度反应的变化,而是已有情感因素的改变,并开始涉及态度的认知因素。长期的认同,会导致整个态度的根本转变。

3、内化

内化指个人获得新的自觉的认知信念,并以这种信念评判自己的价值时所发生的完全的态度改变。内化性的态度改变是一种新价值观念的获得,是态度改变中的最深刻的层次。

7什么是认知不协调理论?

认知不协调理论的阐明,最初是由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于1957年完成的,他认为当各种认知因素之间出现“非配合性”关系时,认知的主体就会产生认知不协调。这种不协调会产生心理压力,促使个人去改变有关节的观念或行为,以减少或避免这种不协调。观念与行为的改变亦即态度的改变。8.态度面临改变压力时,哪几个方面的心理倾向阻止人们改变态度?

大量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至少三个方面的心理倾向会使人们拒绝接受他人的影响:(1)抗拒反应。即当人们感受到自己被别人操纵时,心理上会出现自发的抵抗,维持自我控制。任何明显影响别人的企图,都可能引起人的抗拒反应。(2)心理惯性。人们的心理活动通常遵循费力最小 原则。因此,在人们没有感受到改变的必要性时,通常是尽可能少地改变自己。(3)“保留面子”。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需要保持一个不轻易受影响的形象。除非在特定条件下,必须跟随别人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如学会逃命。但通常人们会感到轻易跟随别人是有损自己形象的。

9从信息提供方面说,如何提供信息有肋于人们的态度发生变化? 研究表明,同样的信息不仅会因为传达者的不同而效果不同,信息提供的方式,通过哪种通道被人们所接受,同样影响沟通信息的作用。通常情况下,口头传递比印刷途径效果更好;面对面的演讲则比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达效果更好。10什么是“催眠才效应”?

凯尔曼与霍夫兰 通过严格的实验研究发现,从长远眼光看,没有任何态度改变的努力是无效的。任何来源的沟通信息,最终都将对人们产生一定的说服效果。从即时影响的角度看,同样的信息,由高威信的传达者提供,的确比由低威信传达者提供引起更多的变化。但是,三个星期以后,低威信沟通者引发 的态度变化已与其他沟通者没有显著差别。这种低威信来源的信息在一段时间后对态度改变的作用比先前更大现象,称为“睡眠者效应”。这一事实说明,只要环境提供了与人们既有态度不同的信息,那么人们终将为这些信息所影响。11什么是“不充分理由效应”和“过度理由效应”?

许多其他社会心理学研究也证明,人们获得的外部支持越少,态度改变的程度也越大。为了保持认知的协调,外在理由 越是缺乏,越是需要内在理由的补充。这种心理反应被称作“不充分理由效应”。

另一方面,如果一种行为的理由本来是充分的,但外界条件以具有更大吸引力的刺激,如金钱,额外增加了更多的理由,那么人对自己的行为解释会转向这些更有吸引力的刺激。这 种现象,称为“过度理由效应” 12试举例说明,怎样利用过度理由效应引导人们改变态度。

心理学家德西研究证明了过度理由效应的存在,他以大学生为被试,请他们分别单独解决诱人的测量智力的问题。实验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每个被试自己解题,不给奖励。第二阶段,被试分为两组,实验组被试每解决一个问题就得到1美元报酬,这一组被子试通过解题可以挣不少报酬。而控制组被试则像原来一样没有报酬。第三阶段,自由休息时间,被试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目的在于考察被试是否维持对解题的兴趣。结果发现,与奖励组比较,无奖励组休息时仍继续解题,而奖励组虽然在有报酬时解题十分努力,而在不能获得报酬的休息时间明显失去对解题的兴趣,第二阶段时实验组的金钱奖励,作为外加的过度理由,造成了明显的过度理由效应,使奖励组被试转向用获取奖励来解释自己解题的行为,从而使自己原来对解题本身有兴趣的态度出现了变化。到第三阶段,奖励一旦失去,对态度已经改变的被试,没有奖励则就没有 继续解题的理由,而控制组被试对解题的不趣没有受到过度理由效应的损害,因而第三阶段仍维持着对解题的热情。

第四篇:期末考试--北京大学2016年秋季-劳动法

1、A

2、C

3、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支付给职工工资报酬的标准是(D)。

A.A.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100%

B.B.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150%

C.C.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200%

D.D.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

3、D

4、B

5、C 多选题1、2、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

3、第四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若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仍然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用人单位需支付辞退赔偿金的情形:

一、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 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由此可知,当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劳动者不存在以上情形的,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二、劳动合同到期员工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

三、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 4、5、第二条 【调整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条文注释

根据本条规定,《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适用范围有六项:

(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主要是因当事人之间对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存在争议,与之相关的包括调动、借调、借用、帮工等。

(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主要是与劳动合同相关的争议,也包括就业、录用、服务期、竞业限制等方面的争议。

(3)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主要是劳动合同制度实行之前的劳动争议形式。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后,企业已经很少有这种争议,但在事业单位和机关中这类争议相对较多。

(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主要是因劳动标准和劳动条件引发的争议;其中,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有较为明确的法律法规规定,而其他内容的规定则参差不齐,需要根据各地或各单位的情况具体确定。

(5)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主要是因支付、拖欠、标准、金额大小等涉及报酬和费用的问题引发的争议,这类争议一般是劳动争议中的焦点争议。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主要是上述五项未列出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可以受理的劳动争议。

劳动法案例分析题

1、某市家佳家用电器公司为一家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拟于1995年5月8日正式投产。1995年4月2日,家佳家电公司在当地日报上登出招工启事:“本公司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总投资为1000万美元,实力雄厚。现招聘工人210人,条件如下:男女性别不限,均要求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因生产需要限理科班),有本市城镇正式户口,身体健康,年龄在24岁以下。”并有其他事项的规定。

胡某去年高考后没能升上大学,家里经济条件较差,不能继续补习,现正在做临时工。她的高中同学约她一起前去应聘,胡某认为家佳家电公司将来发展前景不错,遂请假前往。

报名后,胡某等人于4月20日参加了家佳家电公司举行的文化考试,成绩优秀。4月26日,胡某读高中时的男同学李某成绩还不如胡某,已经收到了录用通知,胡某认为自己也一定会被录用,遂向老板约定,临时工做到4月底,从5月份起她就不干了。5月1日,胡某不再做临时工,却仍未收到录用通知。直到5月6日,家佳家电公司即将投产,其他工人已经接受了近一周的培训,胡某仍未收到录用通知。胡某遂找家佳家电公司,公司人事部经理告诉她:“你的学历太低,不适合公司的工作,所以没有被录用。”胡某认为自己具备了招工启事上所要求的“高中文凭”,符合“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条件。人事部经理遂告诉胡某,公司总经理彭某特意指出,男职工是高中以上就可以了,女职工是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才行,当初的表述是因为限于篇幅,“大专以上也中高中以上,并不矛盾嘛。”胡某认为公司的前后标准不一致,致使其辞掉了原工作,现在无工可作,况且,家佳家电公司的工作并不需要很多体力,因此招工时应当男女同等标准。胡某还了解到,公司总经理彭某曾表示过“女工 将来事多,不如男工利索”,并授意公司人事部搞区别对待。胡某遂于1995年5月10日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处理申请,请求责令家佳家用电器公司与其签订劳动合同。

家佳家用电器公司答辩称,公司拟招的女工名额已满,因而无法与胡某再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

试分析:

(1)企业在招用工人时,是否应当男女同等标准?在哪些情况下法律、法规允许企业按不同标准招工?

(2)家佳家用电器公司在招工中的有关规定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为什么?(3)此劳动争议应如何处理?

2、赵某1992年12月8日与某化工厂签订了为期5年的劳动合同,合同自1992年12月10日起至1997年12月10日止。合同约定:任何一方提前解除合同,应支付违约金。违约金按每年500元累计计算。1995年7月28日,赵某以帮助其母工作为由向该厂提出书面辞职,并声明按合同约定赔偿厂房1000元,厂方不同意。赵某于8月30日要求该厂办理解除合同手续,并离厂而去。18天以后,赵某回厂办理解除合同手续时,该厂以赵某提出辞职未经批准擅自离岗旷工为由,对其作出除名决定。赵某不服,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仲裁委员会受理后,经调查,上述情况属实。

试分析:

(1)该厂对赵某的除名决定是否合法?为什么?(2)此案应如何处理?

劳动法案例分析题答案

1、本案的争议起因于企业在招工中对男女工人采用不同的标准,这是对妇女所享有的与男女平等的就业权利的侵犯,是违法行为。

(1)我国《宪法》第4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等男子平等的权利。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我国《劳动法》第13条则对宪法的原则性规定作了具体规定:“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依上述法律规定企业在招用工人时应当男女同等标准。只有在下列情况时法律允许企业按不同标准招工。

国务院1988年7月21日发布的《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5条规定:“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矿山井下、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强度的劳动和其他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劳动部1990年1月18日颁发的《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第3条规定: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

①矿山井下作业; ②森林业伐木、归楞及流放作业;

③《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中第N级体力劳动强度的作业;

④建筑业脚手架的组装和拆除作业,以及电力、电信行业的高处架线作业;

⑤连续负重(指每小时负重次数在六次以上)每次负重超过二十公斤,间断负重每次负重超过二十五公斤的作业。

(2)家佳家用电器公司在招工中的有关规定不符合我国法律的规定。我国《劳动法》第13条规定:“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者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或者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第3条的规定:“凡适合妇女从事劳动的单位,不得拒绝招收女职工。”

(3)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经审理查明下列事实:家佳家电电器公司最初向市劳动局报批招工时,就规定男工高中以上文化水平,女工大专以上文化水平,劳动局以男女不同标准,并不属特殊工种为由未予批准。家佳家电电器公司改为男女均高中以上文化水平后获得批准。公司总经理彭某曾授意公司人事部在招工时,实际提高女工的录用标准,以减少女工录用数量,因为彭某认为“女工将来结婚、生育,麻烦较多。”

经过进行法律教育,家佳家用电器公司认识到错误,在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主持之下,双方达成协议:家佳家电公司录用胡某,并与之签订了为期五年的劳动合同。

2、(1)该药厂对赵某的除名决定不合法。

《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第18条规定,对职工予以除名有两个重要条件:一是职工经常无正当理由旷工;二是经批评教育无效。此案中,职工赵某没有这方面的原因。

赵某提出与该药厂解除劳动合同符合法律规定。我国《劳动法》第31条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2条对这一规定作了明确的解释,即: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超过30日,劳动者可以向用人单位提出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用人单位应予以办理。如果劳动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给原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可见,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既是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也是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无需征得用人单位的同意。本案中,赵某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已提前30日用书面形式通知厂房,也表明了按照合同约定赔偿违约金的态度,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条件。赵某依照法定程序和条件办事,离厂不属旷工行为,该厂不能对其按旷工予以除名。

(2)此案的处理:根据上述分析,仲裁委员会应撤销该药厂对赵某作出的除名决定,裁定该厂为赵某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赵某在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时向该厂缴付违约金1000元。

第五篇:尔雅通识课《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答案

-考试

一、单选题(题数:40,共 40.0 分)1心理学实验法的本质是()。(1.0分)

A、人的参与B、有实验目的C、为某种目的控制一定的条件D、采用实验的方法 我的答案:C 2西方白领中产阶级,更倾向于采用()的方式来养育孩子。(1.0分)A我的答案:B 3心理学的创始人是以下哪位?()(1.0分)

A、鲍德温B、冯特C、塔尔德D、迪尔凯姆我的答案:B 4杨国枢先生认为中国人有社会取向,他人取向,家族取向和()四种趋向(1.0分)A、团体取向B、民族取向C、关系取向D、朋友取向 我的答案:C 5如果信息发送者推测接受者知道沟通的内容,那么沟通的过程会更加()。(1.0分)A、复杂B、完整C、简单D、详细我的答案:A 6为了研究历史上无法还原的事件的因果关系,所采用的方法是()。(1.0分)A、档案研究法B、观察法C、调查法D、实验法我的答案:A 7扮演角色的个体他对他怎么样去扮演角色的一种理解我们称为()。(1.0分)A、现实角色B、实践角色C、理想角色D、领悟角色 我的答案:C 8社会态度的三个因素中,哪个占核心地位?()(1.0分)A、情感B、趋向C、认知D、意向我的答案:B 9某些自我的方面是他人不可获知的隐秘,我们将这种意识称为()(1.0分)A、私我意识B、隐秘自我C、隐私意识D、公我意识我的答案:A 10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外在筹赏?()(1.0分)

A、他人的感谢B、他人的赞赏C、他人的表扬D、他人的物质奖励我的答案:A 11詹姆斯的自我理论带有()的特征。(1.0分)

A、后现代主义B、行为主义C、本质主义D、实证主义 我的答案:C B

C、依赖型D、溺爱型 12标志社会心理学产生的两本社会心理学的书是的作者分别是麦克杜格尔和()(1.0分)

A、阿德勒B、弗洛伊德C、罗斯D、迪尔凯姆 我的答案:C 13自我评价影响自我概念的时候,个体就会选择()。(1.0分)A、自我美化B、自我安慰C、概念重组D、概念重塑我的答案:A 14美国有的社会心理学家提出:研究工作的最终价值标准是要()。(1.0分)A、改善人的生活质量B、改善社会的发展状况C、改善人的生存环境D、改善人的心理状态我的答案:A 15强调父母权威、强调孩子对父母的绝对服从的养育方式是()。(1.0分)A、放纵型B、严厉型C、专制型D、权威型 我的答案:C 16角色结构论的代表人物是()。(1.0分)A、米德B、齐美尔C、牛顿D、林顿我的答案:D 17父母养我们,我们要回报,这属于()(1.0分)

A、平衡理论B、社会交换理论C、符号互动理论D、社会学习理论我的答案:B 18教师讲授的过程中停下来开始提问,这是一种()(1.0分)A、单向沟通B、上行沟通C、双向沟通D、交叉沟通 我的答案:C 19下面哪个选项男性弱于女性?()(1.0分)A、语言B、数学C、空间能力D、体力我的答案:A 20苏格拉底认为“凡面黑者,大多有为恶的倾向”,这是用人的()来解释犯罪行为的原因。(1.0分)

A、生理条件B、人性C、社会条件D、人的内心世界我的答案:A 21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拥挤可以引起的特定变化?()(1.0分)A、生理B、外貌C、心理D、行为我的答案:B 22经典条件反射强调的是()。(1.0分)A、原因B、后果C、联想D、取舍 我的答案:C 23弗拉认为我们通过人际关系可以获得爱、金钱、地位、()、物品、服务这六种回报。(1.0分)

A、信息B、情感C、利益D、期待我的答案:A 24图式是心理学当中描述人的认知()的一个概念。(1.0分)A、动机B、结果C、过程D、原因 我的答案:C 25在管理当中为了更大地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需要对他们进行人文的关怀让他们感觉到自身存在的价值这是由()实验得出的结论(1.0分)A、霍桑B、霍布斯C、勒温D、霍兰德我的答案:A 26理想角色、领悟角色、实践角色是一个()的过程。(1.0分)A、间隔B、中断C、连续D、成长 我的答案:C 27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低社会行为?()(1.0分)

A、自言自语B、参加社会活动C、拒绝加入团体D、与他人保持距离我的答案:B 28《爱弥儿》的作者是()。(1.0分)A、杜威B、裴斯泰洛奇C、卢梭D、洛克 我的答案:C 29如何结合个人头脑风暴和群体头脑风暴比较好?()(1.0分)

A、同时进行B、先个人头脑风暴再群体头脑风暴C、先群体头脑风暴再个体头脑风暴D、最好只进行其中一项我的答案:A 30人际吸引的三个基本原则是()、得失原则和联结原则。(1.0分)A、平等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公平性原则D、互惠性原则我的答案:D 31鼓励()的评价有助于预防群体思维。(1.0分)A、一般性B、附和性C、称赞性D、批评性我的答案:D 32结合着二战来研究说服和态度的转变的社会心理学家是()(1.0分)A、霍妮B、罗斯C、霍夫兰德D、乔治米德 我的答案:C 33对案情进行裁定,专家的证言()。(1.0分)A、具有参考价值B、肯定是对的C、可以忽视D、必须遵从我的答案:A 34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有认知者的因素、认知对象的因素和()(1.0分)A、认知条件B、认知内容C、认知环境的因素D、认知方式我的答案:A 35对他人仪容仪表的认知属于对()的认知。(1.0分)

A、他人外部特征B、他人性格C、人际关系D、自我我的答案:A 36社会心理学应用研究有()个原则。(1.0分)A、二B、三C、四D、五我的答案:B 37精神分析理论认为自我监控的标准是()等。(1.0分)A、自然规律B、人的本能C、社会道德法律D、宗教约束 我的答案:C 38“望梅止渴”属于()。(1.0分)

A、直接暗示B、间接暗示C、自我暗示D、反暗示我的答案:A 39面试常常是一种()。(1.0分)

A、相倚B、非对称相倚C、彼此相倚D、反应式相倚我的答案:B 40心理学研究中,总是令人不满意的因素是以下哪一项?()(1.0分)A、工作本身B、工资C、上下级关系D、同事 我的答案:C

二、多选题(题数:15,共 30.0 分)

1按照角色存在的形态进行分类,我们可以把角色分为()。(2.0分)A、理想角色B、领悟角色C、现实角色D、实践角色 我的答案:ABD 2人际交往心理和行为包括()(2.0分)

A、利他与侵犯行为B、人际关系C、角色扮演D、人际沟通 我的答案:ABD 3经典精神分析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方面。(2.0分)A、环境B、前意识C、人格发展D、集体心理学 我的答案:BCD 4辨认犯罪嫌疑人的方式有()。(2.0分)

A、队列辨认B、单一辨认C、模拟辨认D、照片辨认 我的答案:ABD 5社会心理学研究范围包括以下哪些方面?()(2.0分)

A、个体心理和个体的行为B、社会交往的心理和行为C、群体层面的社会心理表现D、应用社会心理学 我的答案:ABCD 6根据角色获得方式的不同可以把角色分为()。(2.0分)A、习得角色B、自致角色C、后天角色D、先赋角色 我的答案:BD 7具有()染色体的人属于克兰费尔特综合症。(2.0分)A、XXYB、XXXYC、XYYD、XY 我的答案:ABC 8认为人性本恶的思想家有()和()。(2.0分)A、亚里士多德B、霍布斯C、马基雅维里D、荀子 我的答案:ABCD 9低限交往情况下的群体影响包括()。(2.0分)A、社会助长B、社会懈怠C、去个性化D、社会交互 我的答案:ABC 10挫折侵犯理论认为挫折感是否会导致犯罪行为,有赖于()。(2.0分)A、受挫折强度的高低B、挫折的类型C、对情境的理解D、个体特点 我的答案:ACD 11杨国枢先生认为中国人大体上有以下哪些趋向?()(2.0分)A、社会取向B、他人取向C、关系取向D、家族取向 我的答案:ABCD 12女性主要的冲突方式有以下哪些?()(2.0分)A、饶舌B、肢体碰撞C、建立同盟D、排斥 我的答案:ACD 13自我意识分为三种成分,分别为()。(2.0分)A、自我意象B、自我理想C、自我认知D、自我情感 我的答案:ACD 14从众就是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改变自己的()而使自己与群体中的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的一种倾向。(2.0分)A、知觉B、判断C、信仰D、行为 我的答案:ABCD 15自我概念具有()的功能。(2.0分)

A、引导个体行为B、解释个体经验C、决定个体期待D、预测个体行为 我的答案:ABC

三、判断题(题数:30,共 30.0 分)

180年代开始,我国的社会心理学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追踪西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和进展,二是尝试做本土化研究。()(1.0分)我的答案: √

2先进行个人头脑风暴,再进行群体头脑风暴是最有利的办法。()(1.0分)我的答案: ×

3华生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1.0分)我的答案: √

4规范影响理论中的参照群体是指和自己不一致的群体。()(1.0分)我的答案: ×

5忘却个人身份而顺从群体规范,就是所谓的去个体化。()(1.0分)我的答案: √

6外交官是规定性角色。()(1.0分)我的答案: √

7认知主义学家罗杰斯认为人可以分为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1.0分)我的答案: ×

8在认识的过程中,认知对象会反过来影响到认知者。()(1.0分)我的答案: √

9西方的智商测验适用于全世界的人。()(1.0分)我的答案: ×

10成年期没有社会化的必要。()(1.0分)我的答案: ×

11人际吸引与人际排斥最强烈的形式分别是爱与恨。()(1.0分)我的答案: √

12当父母的就应该像父母这就是英国的社会学家乔治·米德提出来的社会角色的问题。()(1.0分)我的答案: ×

13女性可能比男性更容易做出从众的行为这属于从众影响因素的群体因素。()(1.0分)我的答案: ×

14心理空间可以用物理距离来进行衡量。()(1.0分)我的答案: √

15利他行为是人类独有的。()(1.0分)我的答案: ×

16在面孔识别时,对同一人种的识别要容易些。()(1.0分)我的答案: √

17马斯洛提出每个人都有基本的人际需要。()(1.0分)我的答案: ×

18聚合作用的观点对于预测犯罪和预防犯罪毫无意义。()(1.0分)我的答案: ×

19社会认知是社会心理学中涉及到群体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方面的的一个重要方面。()(1.0分)我的答案: ×

20自我扮演的是调节本我和超我的冲突的角色。()(1.0分)我的答案: √

211875年舍弗勒在自己的文章中提到的社会心理学这个词,他在当时对这个概念的运用和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心理学完全不同。(1.0分)我的答案: ×

22社会心理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研究应用社会心理学必须有多学科的视角。()(1.0分)我的答案: ×

23生物平等是浅层次的生态学观点。()(1.0分)我的答案: ×

24研究成果如果现时现地难以得到应用就意味着未来的空间和时间范围不能得到应用。()(1.0分)我的答案: ×

25心理学研究发现,温度越高个体的攻击行为越多。()(1.0分)我的答案: ×

26谏官不一定总是持反对意见。()(1.0分)我的答案: ×

27一群人聚在一起就叫群体。()(1.0分)我的答案: ×

28女性的语言能力一般情况下优于男性。()(1.0分)我的答案: √

29中年危机的其中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意义感的丧失。()(1.0分)我的答案: √

30社会关系实际上是一种角色关系。()(1.0分)我的答案: √

下载北京大学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总结(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京大学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总结(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尔雅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答案 南开大学 2015年秋

    尔雅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答案 南开大学 2015年秋 一、单选题 人具有社会属性,自然属性和  A、 心理属性   B、 生物属性   C、 物理属性   D、 阶级属性  我的答案:A......

    社会心理学 课程总结心得

    《社会心理学》课程心得很长时间以来,我都对心理学有挺浓厚的兴趣,大一的时候读过一本有关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的书籍。由于理解上有些难度并没有完全看完,当时对心理学的大概印......

    社会心理学

    一、助人行为的内涵助人行为(helping behavior)是指以他人为帮助对象的亲社会行为???。它具有以下特点:首先,行为主体的自觉自愿性,即主体在社会道德规范的指导下因助人意愿而自......

    社会心理学

    简析中学生社会认知的影响因素与特点[原创] 简析中学生社会认知的影响因素与特点 社会认知(social cognition)是个体关于社会现象、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人类自身事件的认知。在......

    (尔雅)社会心理学 2018年期末考试 满分答案(五篇范文)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20) 成绩: 100.0分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模仿有个条件(1.0分)1.0 分 A、 一个 B、 两个 C、 三个 D、 四个 我的答案:C 2把社会心理学研究作......

    社会心理学[第十四章社会认同]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第十四章社会认同 一、社会认同的概念 (一)社会认同的定义 1.社会认同 社会认同,也称社会身份认同,是指一个社会成员意识到了自己是某一个社会群体......

    电大2014行政管理《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 根据题型已排版

    电大2014行政管理《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 根据题型已排版 填空题: 1908 年,美国社会学家( 罗斯)和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各出版了一本社会心理学专著,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终于从促使其......

    社会心理学第四章

    第四章 社会认知 第一节 社会知觉 一, 社会知觉的含义 1, 感觉和直觉: ·感觉: 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起的一种最简单的反应,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或者体验。 ·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