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生重阳节作文:由重阳想开去
高中生重阳节作文:由重阳想开去
摘要:凡事不争第一也不落最后,于是团队作战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欧式文明更讲究竞争,也催生了许许多多的英雄。这场战争也许会旷日持久,也有可能因为一个微小的细节而闪电结束,总之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高中生重阳节作文:由重阳想开去
重阳节也称作老人节,理应把为老人祈福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我们这里却很少有见到如此的,也许是缘自忌讳。人到暮年,脑子已大不如壮年时灵光,想得最多的就是大限之时。愈想愈怕,于是愈发受不得一点刺激。别说是祝福长寿了,光是翻翻日历都会默然良久。比如我外婆寿已七十有六,眼睛也不大好。我们这一带以九的倍数为人寿的灾祸之年,视为不祥。比如二九十八岁,八九七十二岁等等。时不时就听见外婆叹气,八九七十二,要不要还呐。逢年过节给我们压岁钱时总以“现在不给就来不及了„„”开头。我望向夕阳,西沉的日头给眼睛带来一丝刺痛。很多老人就是这样的心态,固执得像一头牛,什么重阳不重阳对他们来说真的没有什么意义。
渐渐发现,现在的节日更像是一种为了忘却的纪念,忘却古老,忘却过去。在我们一次次用食物和整天的锣鼓喧嚣深化节日这个仪式时,节日真正的精神与内涵却在渐行渐远。若有一日一觉醒来,重阳节凭空消失,如同从未出现过一般,不知我们是否会感到讶异,寂寞,抑或是漠然。
也许一个节日最好的结局是这样的:最后一个记得这个日子的老人躺在一把摇椅上,目光随着落日下降,渐渐闭上。这就如同一个文明的覆亡。别妄想与天地同寿,那只不过是一个水中的梦。当社会已不再需要,当再也没有更多的理由让它存在时,有一个完满的终点,比它如何开始更为重要。
当然也有可能是由这个节日衍生开去,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新的含义,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比之彻底消亡的说法,我也更为认同这种说法,毕竟走极端的只是少数,完全维持中平不被同化的概率几近于零,还是融合来得更为妥当,弱化了具体的概念,而能将精神内核提炼出来。
于是就想到一个关于民族大同的问题。早些时候我对他的概念是比较模糊的,后来砖头与我提起,一个民族的走向,无非是两种,即同化他人和被同化。对当今这个越来越趋向于一体化的世界来说,出现统领全局的文化只是迟早的事,当然现如今这个问题便转化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争斗,简言之就是中华文明与欧式文明的一场战争。中华的儒家文化存在了几千年,自然有它的道理。平正,中庸,凡事不争第一也不落最后,于是团队作战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欧式文明更讲究竞争,也催生了许许多多的英雄。这场战争也许会旷日持久,也有可能因为一个微小的细节而闪电结束,总之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也许要靠来自外太空的非自然可抗力了。砖头更倾向于中华大同思想的最终获胜,但究竟以何种方式来结束,就要留给历史来印证了。
一个文明的推演,要依靠一次次的铭记与深化;而希望这一次,不会仅仅流于形式。
第二篇:高中生重阳节作文:由重阳想开去(最终版)
高中生重阳节作文:由重阳想开去
摘要:“又是九月九,重阳夜,难聚首。思乡的人儿,漂流在外头。走走走走走啊走,走到九月九。他乡没有烈酒,没有问候。走走走走走啊走,走到九月九。家中才有自由,才有九月九。”弹指间依稀可见千百年前王维低吟的忧伤,一年年重演
高中生重阳节作文:由重阳想开去
我对于传统节日,一向是一知半解的,也不知懒惰和主观因素哪个占得更多。比如重阳,我对于个日期来源以及大致要做些什么事,还是明白一些的;至于具体到做这些事的细节,便是一问三不知了。
重阳,因阴数为六阳数为九,又称重九。顾名思义,是在每年的阴历九月初九。起源的传说有很多,我对“恒景杀魔”版更为相信些。这个传说也比较符合中国古代多数节日的起源:山里或者海里林里出了个妖或者魔祸乱人间,一个少年或者少女提剑或者刀杀之,于是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为了永远铭记这英雄出少年的壮举就把当年做的事一年年延续下来云云。这样的传说是典型的面包加大棒记忆法,过节有吃有喝还有恐怖故事听,更容易记住和传承。
登高远游,配插茱萸,饮菊花酒,吃重阳糕,便是在重九日主要所做的事。茱萸自然是做作邪用,也是受到了那个传说的影响。但凡糕点,在汉族文化中都有高升之意,也是比较受欢迎的节日食品之一。汉族的传统节日都对吃什么很重视,当然民以食为天,这并没有什么不好。但同时却把另外的活动给忽视了。比如这些年重阳有登高习惯的人是少之又少,倒是很多人的“过节就该放开肚皮”想法愈发根深蒂固。过节是为了铭记,但铭记的方式却已变了味。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是王维在某年重阳作的两句诗。出门在外,离家万里,睹物思人,逢年过节即使是只看到块砖片瓦关于明月愁思的往事,都会让人静静回首,悠悠忆起当年,想到那千里之外的浓浓亲情。一个我忘了姓名的歌手唱道:“又是九月九,重阳夜,难聚首。思乡的人儿,漂流在外头。走走走走走啊走,走到九月九。他乡没有烈酒,没有问候。走走走走走啊走,走到九月九。家中才有自由,才有九月九。”弹指间依稀可见千百年前王维低吟的忧伤,一年年重演。有时想,这歌与张行的“故乡的云”一般,我都认做是流浪歌手的歌曲,自然不是字面上的流浪。惟有览尽沧海桑田的人才能真正从喉间宣泄出这几曲,然后继续走下去。很像传说中的一种职业――歌行者,且歌且行,且思且游。
第三篇:由雷锋精神想开去
由雷锋精神想开去
每年的三月,我们总少不了谈“雷锋精神”、“学雷锋”等等,这是我们小时候就有的记忆。那时候,只知道三月份学校、班级都要组织不少这样的活动,但自己一直没有亲身体验过这样的精神。随着迈入大学,我发现自己对此的理解也逐渐加深。而这,包括了理论上的学习和实践上的体悟。
在理论学习方面,不得不说,得益于参加的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在这次党校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仅了解了关于党的一些基本常识,更理解了其背后蕴藏的精神,使我在思想认识上提升了不少。我深深体会了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而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自然让我联想到了雷锋精神。
记得雷锋叔叔曾在他的日记里这样写过这样一句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每当读到它的时候,总会有一股莫名的暖意从心中升起。而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像雷锋一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例如焦裕禄、任长霞等等。正是由于他们的无私奉献,我们的社会才多了一份和谐,一份安定,我们的心中也多了一份敬意,一份信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上的学习毕竟不能真正地理解,而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标准。我对雷锋精神更深层次的感悟,得益于我参加的志愿者服务活动。
我从大一时就加入了院的志愿者协会,也一直坚持到现在,算起来,也有将近两年的志愿者经历了。在这两年里,我曾和师兄师姐走进武汉的各大社区进行法律难题的解答和咨询;曾和师兄师姐进入公司进行法制方面的宣传;曾和其他志愿者前往福利院为孤单的老人们带来欢乐;曾和其他志愿者走入司法所与社区矫正对象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一切志愿活动的场景,现在还能清晰地记得。毫无疑问,参加这些活动非常辛苦,非常累,且大多数是校外活动,这也增加了活动参与的难度。虽然我们参与这些志愿活动并没有什么报酬,也不期待什么报酬,但也常常受到群众的不理解。对此,我们只有苦口婆心地劝说,而我们自身,仍然会一如既往地投入到志愿者服务事业中去。
雷锋精神应该是热爱祖国、热爱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关于这种精神,我一直在践行着,也会一直坚持着,因为我认为,这是对于砥砺我的党性最好的实践方式。
第四篇:由市委书记视察想开去
市委书记视察我司有感
今天是我到江苏淘大实习的第二个月,作为一个在校大三的学生,能够获得一个稳定的实习岗位是不太容易的,而我是幸运的,能够在淘大实习,甚至表现优秀可以在毕业后直接进入淘大工作。由于学校课程的原因我并不是每天都会去上班,但是每周五都是我去上班的日子,这周五与往常不同的在于,今天,我会见到市委书记杨卫泽。
早在前几天去公司时就知道了周五杨卫泽书记会来园区视察,作为大学生这样的高级领导我们一般是接触不到的,能够与市委书记有个“亲密接触”,也要多亏了我来淘大实习的决定。听说为了迎接市委领导的到来,昨天公司的员工们都自发地进行了一次大扫除,虽然我觉得新办公室一直都很整洁,但是我还是很佩服员工们敬业认真的态度。但是,当天办公室里的人还是很镇定的,并没有那种特别的幸福和躁动,更往常也没有什么不一样,我觉得无论在什么时候保持一颗平常心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宠辱不惊,脚踏实地,这也是我愿意并且希望可以一直留在淘大工作的原因。
上午10点,杨卫泽等一行市委领导如约出现在了我们办公室,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市委书记,以前我连乡长都没见过,不管怎么样这都是算长了见识。市委书记比想象中亲切,耐心地听公司领导和员工的介绍,并时不时点头,有时会针对公司员工提出的一些介绍发表自己的看法,当他走到我所在的客服部是,我感到紧张又激动,但是当我看到公司前辈们都还是在认真的埋首于工作中时,我觉得这样不淡定的自己实在不应该,能见一次领导人固然让人兴奋,但是工作是比这些满足个人私欲更加重要的,在工作中客户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当我听到杨卫泽书记跟公司的员工说:“这样的公司要大力扶持!”时,我既激动又兴奋,虽然我还不是淘大的正式员工,但是在这里实习的两个月来,我亲身体验到了淘大作为一家代运营公司的努力与团结,而这也是最为吸引我的一点,我希望未来,我能够留在这里,与每一个淘大人一起为了公司的发展尽自己的一分力。
第五篇:由学习魏书生想开去
由学习魏书生想开去
苑清斌
现场聆听了魏书生先生的报告,没有花里胡哨的课件,没有故作高深的理论,把自己的人生经验与感悟,张口娓娓道来,却让听者如沐春风、不愿离开。朴实的人、朴实的话语,再次让我感受到:真理往往是朴素的,大道至简。
再联系多年来对他心生的印象,颇有些感触,有几个词语在脑海中愈发清晰,想与大家分享一下。这几个词语是:敬业、自由、尊重、包容。
敬业,“敬业的意思是专心致力于学业和工作”。魏书生是有着高度的敬业精神的,如果不是这样,他就不会细致地观察与分析学生,与学生形成如此融洽的关系;他就不会积极地创新教学,取得如此出色的成就。他是在充分地观察与研究学生,在积极地思考与尝试,他知道怎样从内心激发出一个人的积极性与上进心。有些人说他懒,该给学生讲的知识不讲,其实只是看到事物的表面,没能发现其本质。一等老师教思想,二等老师教方法,三等老师教结果。他是不教,但是他在思考,在思考如何诱导学生主动地学。他和我们某些人把电视一开一关一节课就结束了的行为,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是钻研与思考,后者是敷衍和消耗。思考是困难的,甚至是痛苦的,但人活着不能不思考,否则就会活得很浅薄。个人以为大脑最重要的功能是思考,人最有价值的东西是思想。魏书生坚持多年写日记就是思考,当然也是写作,但核心是思考。当老师就得爱上课、爱听课,当了局长还教课,这绝非是作秀,而是源自由衷的对课堂教学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把最小、最普通的事情研究透,生活就会快乐,愈单纯愈快乐。当老师就得关爱学生,爱和学生泡在一起,真心地同情、帮助、发展他们。我们的学生有一定的特殊性,我们有些老师抱怨学生脏、学生臭,怪家长没给处理好,怪生活老师没给处理好,怪学生不具备上学条件。抱怨了,有什么用呢?脏了、臭了,天天看着、闻着的不还是你嘛?干嘛不自己做点儿实际的呢?比如给孩子洗个屎裤子,你能强迫自己做一次这样的事儿,你就应该是个不错的老师。自担一份责任,多做一点儿事情,少当一个评论家。有的人说啥啥一套,没他不懂的事儿,干么么不行,本职都做不好。这样的人,很难让人看得起,可偏偏这样的人,自视甚高。希望大家都能为学生发展负责,不当愤青,传播正能量。越活越平和,才能越活越自在。一个人幸福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二是靠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来养家。对于那些把课堂视为牢笼、把上课视作受罪的老师来说,对于那些离下班时间还有半个小时就坐到门卫上去等待打卡的老师来说,你虽然因为做了老师而衣食无忧,却难以在长久的一生中获得幸福,其实是很悲哀的。如果你潜心于教学,致力于专业成长,此两者是可以和谐地统一起来的,你也会获得幸福的人生。
自由,“自由的意思是由自己作主,不受限制和约束”。要自我自由,有自由之思想与行动。精神逍遥,自得其乐,不畏他人异样的眼光,活在自我大自在中。自己认为是对的、即便别人倡导自己认同的、有价值的就要勇于去尝试,如跟学生跑步、带学生到食堂就餐、到教室里去办公等等,虽然现在看来这些举动都成常态了,但当初可并非如此啊。有的人是不想做,有的人是想做,可畏惧别人说他出风头不敢做。魏书生若不是肯出风头、敢出风头,也不会有他一生的精彩吧?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不易,做到了就可敬。有大自由才可能有大成就,什么事都不敢想不敢做,只是抱着因循守旧的想法儿,照着别人画好的道儿跑,岂不成了磨道里的驴子?一定要行动,光有自由的思想不行动等于零,至多是个空想家罢了。还有自由之环境。感慨魏书生本人所处的自由环境,魏书生的教学行为与思想在其产生之时,在他们的学校里定然也是异类,感谢他所处的环境并没有因其为异类而将其扼杀。而魏书生也给学生、给老师、给校长提供了自由的环境,魏书生本人曾承诺:我当局长每年只请一把手校长、县区一把手教育局长上来开六次会,超过六次可以拒开。老子讲“治大国若烹小鲜”,政简则民可安。别今天这事儿,明天那事儿,天天开会,如同赶集似的热闹,使大家都不能静下心来做点儿事情。学习魏书生,要知其思想,得其精要,殊途同归。让学生从学习中得到快乐,让老师从工作中得到快乐。从魏书生的成功中、从我们自己的教学体验中、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能感觉到:最好的引导是内容,是精神,而不是纪律约束。别太在意形式上的强求划一,魏书生说,“教育这个问题上千万不要在鸡毛蒜皮的事情上搞统一”,而现在的教育改革亦或行政干预动辄就得要求老师“你必须得这么这么做”。魏书生取得了成功,但他却不把自己的思想与做法强加于人,要求别人都学他。他不要求别人学他,别人反而更愿意学他,只是学的可能走了样。有的人越是要别人追随于他,别人却可能越不信其说,真是强求而不得,应了那句话“世上两难事,一件是把别人口袋里的钱放进自己口袋里,一件是把自己脑袋里的思想放进别人的脑袋里”。魏书生自己也说“不要妄图去改变任何人”。大自由才可有大发展,追求百家争鸣,力避百家禁声,公开场合禁声了,反倒成了暗流,于事有害。事事强求划一,好看是好看了,可能引起别人的抵触与反感,费力不讨好。有些事情不必强求划一,学校不是军营,师生不是士兵。工作上的事情可以压一压,工作之外的东西实没必要。
尊重,“尊重的意思是敬重与重视”。我认为实事求是就是最大的尊重。教学生你不扶他一把,他畏难不做了,你扶得多了,他依赖不动脑了,反而限制了他的能力发展,这是对学生的不尊重。学生是什么水平就从什么水平出发,学生有什么特点,就从什么特点出发,别死拉硬拖,把那一点学习的积极性也给弄没了。最早识得魏书生,忘记了是听报告还是看杂志,都是介绍他的。他让学生写作文,学生说不会写,他说那我念你们写,学生说字不会写,他说不会写的字可以画圈,就这样每个学生都完成了他的口述作文。当时就深感震撼:他如此宽容,放得下老师的架子,终把学生弄得再无退路,也是给予了学生最大的尊重,承认、接受他们的现实水平,而不是发雷霆之怒。对老师也一样,能担80斤你给他担100,或许是锻炼,但或许就会把肩膀压垮了。做不了的不让他做,想发展他教给他,他抗挫就摔打他,我们天天喊因材施教,但却做不到。尤其是我们面对的智障学生,我觉得不大适宜用启发式教学,告诉他让他知道、训练他让他记住、考察他让他会应用就可以了。学生不会做不来,我不硬难为他。尊重是从学生个体实际出发,而不是自我抒发,一吐为快,正如写诗功夫在诗外,做老师也不只是在课堂上做与思,更要在生活中观察与研究学生,学的内容对学生有无用处,教的方法对学生有无效果,要善于从学生的变化来调整自我。想想如果我们对待我们的学生也能接受他们的现实,从他们的实际水平出发,而不是我们的一厢情愿,达不到我们的目的就急,甚至责罚学生,我们的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我们的心情可能会更好,我们可能变得更平和与睿智。对待学生如此,对待老师也是如此。尊重老师间的差异,只要他们的态度是积极的,思想是上进的,有着基本的师德,就要尊重他们、宽待他们,给他们必要的帮助与指导,让他们在一次次的成功中逐步提升能力。要认识到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本领,让他自己认识到,他会更加努力地工作;让你认识到,你会更加欣赏他。你可能是比别人强,做什么事情都行,可你一个人浑身是铁能打几根钉啊?还是要让大家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才好,而这种进步与发展应该是引导而非强迫,否则可能会好心收不到好的成效。
包容,“包容的意思是宽容,容纳”。魏书生讲“要认识到自己的渺小”。我们与他人相比都能感觉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更莫谈与自然相比了,在广袤的大自然面前,整个人类都是微若尘埃。自我与他人的对比,觉得处处高人一头,不会有真正的包容。发现别的人的活儿,做的不到位的可能罗列一堆,唯独对自己的失职疏忽看不到,缺乏自省精神。邓小平说:“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魏书生如此成功,尚不把自己的东西作为真理,报告中说只是给大家提供一点儿启发。唯有放下自我,才能不断突破自我。“自矜者不长”,你没那么重要,哪怕你再忙,虑事再多,地球离了你照样转,要是你不在别人更好那就糟了。国人的思维里往往是官大理就正,岂不知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做事情中国人求快,德国人求慢、中美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互羡,究竟哪个好呢?应该是各有利弊吧。无论是老师对学生,还是领导对老师,给他们些时间与空间,容许他们犯一点儿错,不必那么事事严要求高标准。调动起大家谋事做事的积极性来。上课时我也是好急,但急后也反思:急反而不如慢呢,否则不可能做到牵着蜗牛去散步,并从中有所感悟与收获。比如说写材料,他能写多少就写多少吧,只要有点个人的思想就行了,别动不动就弄个大材料,全是从网上搜罗来的俗言套语,没有一点儿个人思想,又有什么用呢,徒让别人与你都费力而已,他要凑字数有压力,你要耐着性子读完费神力。多年前,曾有一个老师对我抱怨说所教的学科太多,要写好几个计划,我说我就要你与往年不同的地方,你与他人不同的地方,真写得好了,几句话也可。同样,备课是脑力活儿,不要把他做成体力活儿,技术活儿。思考是很重要的。可以让一个人把他的思想讲出来,而不是仅仅在纸面上体现出来,现在的教学改革也是如此,教别人才是更有效的学习。求同存异、善假于人才是明智的。魏书生也讲他有许多好的点子都是用的学生的。用学生的点子,集老师的智慧,诚恳些,名副其实,否则征求来意见一个个否了,就成了“狼来了”。想包容,最简单的做法就是降低自己抬高他人。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大家经历的同一场报告亦是。对魏书生及其思想,仁者见仁,智都见智,应该也有些批评的意见。但愿大家都能用自己的思想去交流与碰撞,都能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