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信息服务站工作汇报
农村信息服务站工作汇报
近一年来,丽景街八里桥村农村信息服务站严格按照兴庆区信息中心工作的总体部署,结合自治区信息产业办开展的“天天有信息,周周有电影,月月有党课”的“三有”活动,八里桥信息服务站联系自身实际,依靠互联信息平台,以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民专业技能,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为目标,开拓创新,努力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有效的发挥了信息站工作职能,现就信息站工作做简要汇报: 一、八里桥村基本情况
八里桥村位于兴庆区北大门,辖区面积平方公里,辖12个生产队,共有2700户,常住人口4898人,其中2、3
队为完整的纯农业生产队,共150户588人。近年来,随着大银川建设的步伐加快,八里桥村近90%的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占总人口的85%以上,农**要以外出打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年人均收入8000左右。
二、增加互联信息发布,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一是加大农业信息采集、发布、公告工作。农村信息站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以互联为平台,将采集来的本村主要农产品购销信息在络上进行发布,减少农产品销售的中间环节,农户不出家门便可进行交易,节约了时间,节省了交易费用。根据调查,八里桥村因土壤及农业技术问题,多年来农民以种植大葱、青萝卜等蔬菜为主,每到收获季节,卖难问题尤为突出,信息服务站一方面通过在各队发展信息联络员,及时汇报本队农产品、病虫害等信息,另一方面在农忙季节,经常下到田间地头,采集第一手信息。对采集来的信息,信息站
先进行分类,再通过“宁夏农村综合信息”“银川市农村综合服务信息”等专业站进行发布,已有农户通过互联交易成功。同时,为了方便农民了解农业生产信息,信息站在村部设立了专门的信息公告栏,用于张贴各种农业信息,在病虫害多发期,还通过广播为农民播放防治知识。二是加大失地农民就业信息的采集、发布、公告工作。针对八里桥村失地农民较多,离城近的特点,信息站一方面通过银川人才市场周末举办的人才交流会采集合适的招聘信息,另一方面,通过“宁夏英才”、“银川晚报”、“新消息报”等正规络、媒体,采集就业信息,及时发布到络,并在村部及各队的告示栏中进行张贴。截止目前,信息站共采集农业信息、就业信息35条,发布20条,张贴各类信息65篇。三是建立八里桥村信息服务站博客,方便农户了解服务站工作。经过调查,八里桥村40%的农户家中拥有电脑,上率达到70%,为加强农户对信息站工作的监督,拓宽农
民获取信息途径,信息服务站在今年5月份建立了博客,并向广大农户、信息联络员公布,通过博客,农户可以了解到信息站的近期工作内容,也可找到相关农业信息,招聘信息,同时针对信息站工作的不足也可提出宝贵意见,促进了信息站与农户间的交流。
三、加大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一是按照自治区信息产业办的下达的各村年度培训任务安排,八里桥村信息服务站必须在年内完成百名农民计算机培训任务,为较好的完成此项工作,信息服务站在年初制定了培训计划,并积极争取村委会及街道的大力支持,针对农民接受能力不高,文化水平低的特点,信息服务站采取集中培训和个别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方式。首先集中培训村干部,他们作为村级工作的主要力量,培训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取决于村干部对培训工作的认可度与重视度,只有先让村干部从培训中得到实惠,才能吸引
更多的农民参加培训。信息站根据不同层次的需求,制作了硬件、络、办公应用三种不同的教学课件,通过多媒体教学,农民的学习兴趣增强,对络能正确认识,并能进行简单的基本操作。针对程度较差,年龄较大,不能保证上课时间的农民,信息站采取个别培训的方式,利用每天的某一时段,手把手进行培训。同时,为了巩固培训成果,加大实操课程,信息站通过村委会联系丽景街培训中心,为农民免费提供机房,尽力使每个学员都有上机的机会。截止目前,共信息站共培训三期,70人,其中,村队干部一期,妇女一期,党员、预备党员一期,个别培训4人。二是通过文化共享工程、三农呼叫中心、iptv对农民进行技能培训。为了使辖区失地农民掌握一技之长,增强职业竞争力,为再就业铺平道路,八里桥信息站利用文化共享工程站、三农呼叫中心、iptv对失地农民进行技能培训,共举办了电焊、面点、家政服务、保安班四期106人,利用三
农呼叫中心,针对本村种植主产业分别进行了大葱、玉米、水稻等知识培训,并通过请教专家,解决了本村大葱紫斑危害,为十几位农户挽回了经济损失。通过培训,在信息站与村委会、街道的共同努力下,协调安置失地农民就业46人。
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一是成立农民工活动中心。因八里桥村流动人口多,为了丰富农民工的文化生活,稳定一方治安,八里桥成立了农民工活动中心,信息站坚持每周播放一部影片,已播放影片二十余部,受到了失地农民及农民工的欢迎。二是以每月25日的**议政日、党员冬季轮训及党员大会等为契机,利用iptv党员远程教育络开展党员教育活动。上半年共播放电教片十余次,通过观看《小巷总理孙仙梅》、《治沙英雄王有德》等一系列具有时代意义的电教片,增强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实干精神,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
信念。三是根据街道党工委、村党支部的总体安排,有计划地对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培训,目前共培训三期60余人。四是将本村社火队演出内容及精彩画面制作成幻灯片、碟片,在村各种会议中播放,并适时发布到络,激发了群众的参与热情,增强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充分利用络、报纸等媒体对本村亮点工作进行报道,先后被《宁夏日报》、《新消息报》、《宁夏农村综合信息》、《宁夏》等区内主要媒体、络进行了五次报道。
通过近一年的努力,信息站工作取得了成绩,得到了村委会及村民的认可,在今后的工作中,信息站会一如既往的为农民服务,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首发公文范文
第二篇:农村信息综合服务站工作总结
元坝镇2011年农村信息综合服务站
工
作
总
结
根据市、县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以及苍溪县农业局《关于建设22个镇农村信息综合服务站》(苍溪发[2011]17号)的文件精神,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以人为本,明确目标,强化措施,突出重点,创新机制,扎实工作,把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部门转变职能、为农服务的重要抓手来抓,认真调查研究,精心组织实施,制定了详细的实施计划和工作方案,按期完成了项目建设任务,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统筹安排。镇成立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工作领导小组。为建好镇村农村信息服务站,镇成立了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农业副镇长任组长,信息中心、办公室、农业产业化服务中心、生态文化服务中心、财政所等单位为成员,协同做好项目建设工作。同时在各村和镇属机关设立信息联络员56个,形成信息网。
2、严格标准,规范建站。为了切实建好我镇农村信息服务站下发了《关于组建农村信息综合服务站”的通知》,政府严格按照建设标准,缺什么补什么。在镇办公室和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调节一间办公室专设农村信息综合服务站办
公室。设立农村信息综合服务专干,达到了“一块牌子、一套制度、一套上网设备、一部热线电话、一个农业信息发布栏”。
3、认真抓好信息联络员的业务培训。为了提高农村信息联络员的服务能力,通过阳光工程,在职中对农业信息员进行了电脑培训,从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实践、办公软件的使用、互联网操作技术等实用操作技能进行了系统的培训,使他们系统地掌握了电脑操作与使用的基础技术,并且进行采集信息、分析信息、发布农业信息培训,为他们更好地开展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奠定了基础,也提升了我镇农村电脑普及与应用水平,也为加快农产品市场信息传播、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必要条件。
4、广收信息,多渠道发布信息,为农服务。镇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要求,每个信息联络员一年必须向服务站提供农民需求信息至少6条以上,服务站根据全镇收集的情况汇总,做到有针对性发布信息,今年发布常规粮油生产信息12条外,国家政策法规6次,收购信息3次。信息发布主要形式:村村通16次、印发资料10000余份、科技赶场2次、现场培训6次、技术专题培训5次、电视播放6次。涉及农村所有行业。
5、突出重点。根据我镇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有针对性收集发布信息。目前,我镇已栽植猕猴桃近5000
亩,初投产3000亩,但管理参差不齐,为了强效益,今年把猕猴桃管理作为重要工作,组成以农业产业化服务中心农技、果技、产业人员为技术骨干队伍,多次邀请县猕猴桃办公室、猕猴桃研究所专家现场指导。在每个关键管理季节,组织种植农户和业主召开专题现场管理会,结合多媒体详细讲解,并印发资料3000余份。实行全园区管理统一化,统一时间、统一技术标准。经过一年时间的管理,大家对猕猴桃的技术有了更深的掌握。同时还调查统计本地具有典型带动作用的农民经纪人、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引导走“公司(协会)+农户”和引进农业业主的路子,有效解决园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等问题。三井园区主要以引进业主为主,如黄林、范伟五个业主流转土地,业主雇用当地群众管理,每年在园区作零工收入可达600万元。今年又引进业主龙世鸿流转玉台土地500亩。为村级信息化建设布点工作做好准备。
二、取得成效
1、粮油产量大幅提升。以前我镇玉米的产量只有400公斤/亩,小麦300公斤/亩,通过高产技术的推广,井坝万亩玉米产量上了622公斤/亩,安全100亩小麦产量达到550公斤.2、特色产业效益明显。通过猕猴桃规范化管理,现长势很好,今年初投产亩可收入3000元,效益最好的是将军
村陈洪秋0.7亩就卖了2.4万元。极大提高种植户的积极性。预计明年产量可上2000吨,后年可上4000吨,人均纯收入可增加1000元以上。
3、经营模式改革效果明显。以前是一家一户的种植,种了怕销售,现在都实行“公司+农户”模式,提早签订订单。今年猕猴桃销路不好,但农户手有订单,销售季节一到,马上按14元/公斤就销售完了。而没有订单的农户只卖4-6元/公斤。
三、存在的问题
1、农村信息综合服务站刚刚成立,人员工作经验和水平离要求差距大,还不能满足现在的农村需求。
2、经费不足。村级还没有网络设备,对采集、发布信息还落后,而且传递信息也慢。
第三篇:便民服务站工作汇报
城关街道便民服务站建立运行情况
汇报材料
凌源市委文件,《关于建立城区街道便民服务站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凌委发【2009)】19号下发后,我城关街道党工委立即行动,积极安排部署此项工作,目前城关街道便民服务站各项工作已正式开展运行,现将有关情况向领导汇报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积极安排部署
1、街道主要领导收到会议精神后,立即组织班子成员,召开专题会议,对便民服务站的建立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2、指派人大党工委主任亲自抓便民服务站的日常管理工作。
3、对便民服务站办公用房进行合理规划、舍得投入,据统计,共耗资5万元。
⑴专门调出街道办公楼一楼的计生办用房(90㎡),作为便民服务站的办公场所,并进行重新粉刷、装修。
⑵购买了办公桌椅、沙发、文件柜等办公用具、用品。⑶为便民服务站定制8张公示板,张贴上墙。⑷为便民服务站配备了电话、电脑和打印机。
⑸抽调1名政治觉悟好、业务素质高、纪律作风硬、服务意识强专职人员,全日制坐班,具体负责日常便民服务工作。
二、建立组织
城关街道便民服务站人员包括:
站长:徐春明党工委副书记
副站长:王勇司法所所长
站员:张学红李娜陈翔
三、建立各项规章制度,上墙公示
按照“为民、便民、利民、惠民”的服务宗旨,为了提高为民办事质量和速度,城关街道将《城关街道领导信访接待日》、《城关街道领导干部下访工作流程》、《街道便民服务站工作流程图》、《街道便民服务站工作原则》、《街道便民服务站工作职责》、《街道便民服务站工作制度》、《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工作人员十不准》定制成标准统一的公示板,全部张贴上墙。
四、建立台帐管理制度
实行“一人一档”、“一事一档”、“ 一案一档”,分类管理,要把办事群众或来访人基本情况、咨询事项、反映问题、来访诉求、承办人员、涉及部门以及移交、处置、反馈、回访、办结时间等办理环节详实记录在卷。
五、工作开展情况
1、从6月份开始,便民服务站正式开展工作。到目前为止共接待来访群众19批次、91人次,受理人民群众便民服务事项5个;其中接待办事群众5人次,办结便民事项5个,受理来信来访案件20件次91人次,已办结14件次65人次;所受理信访案件中,涉法信访1件1人次,提请政法委协调处理1件,非涉法信访18件90人次。
2、按照凌委发(2009)21号文件要求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促和谐通知的精神,城关街道党工委召开专题会议,安排落实,定为两委班子成员每个月每人必须拿出2天时间下访。下访都有记载:查出哪些问题、哪个问题由谁处理……另外班子成员都发一个领导干部下访记录本,每月5日便民服务站站长负责调一次记录。
六、今后工作安排
1、加大宣传力度,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拓宽群众表达途径,进一步提高为民办事质量和速度。
2正确引导和协助群众通过合法渠道和方式表达诉求、维护自身权益。充分发挥便民服务站的作用,实现“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把问题处理在基层,把人控制在当地。
城关街道办事处
二00九年八月一日
第四篇:石垭镇农村信息服务站工作总结2012.3.15
石垭镇农村信息服务站工作总结
2011年,我们石垭镇在县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农村信息服务站始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自身实际,依靠互联网信息平台,以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民专业技能,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气象预警防灾为目标,开拓创新,努力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有效的发挥了信息站工作职能,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有力保证,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要求,为了搞好信息化建设试点项目工作,一是成立了以镇长蒋清明为组长的石垭镇农村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加强对试点项目的组织领导。专门抽调了6名素质高、能力强的机关干部充实到信息化建设公办室,明确任务,分工合作,具体负责信息化项目的落实。在4月13日召开了由全镇机关干部,村三职干部等100多人参加的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动员、学习、讨论大会。通过这次会议,全镇机关干部及村干部,对这次农村信息化建设试点项目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然后要求每个行政村(社区)召开各种形式的动员宣传会议,进一步宣传信息化建设的优越性和便利性,使信息化建设项目“深入人心”。
二、加大投入,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资金投入,重点加强对农村信息接收终端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手机等现有的基础上,加大电脑互联网接入
能力建设,提高我镇农村通信水平。为全镇35个行政村都配备一台电脑,一根网线,一个信息员,使广大的农民充分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一村一个电视,一根有线电视线路,打造远程教育系统终端。农户一级,考虑到我镇电脑普及程度,把手机作为主要的接受终端。我们以农村信息站为平台,充分利用农户手中的手机资源,把它们纳入信息服务体系,通过这些设备的建设,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已基本达到建设现在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为更好的为三农服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加大农村信息人才队伍的培养
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成立镇信息化办公室,并从各村种植大户、贩销户、大公司、定点果蔬批发市场、各村村干部中挑选事业心强、有经营头脑、掌握一定农业技术、乐于为农民办事者为农村信息员,重点培训他们信息收集、传播方法和农业科技、经营管理知识,网络应用基本知识的能力。通过努力,项目实施以来,共进行了各种培训18期,现在全镇这样的农村信息员队伍已达到85人,农村信息员队伍的快速成长,进一步丰富了我镇信息服务体系。
四、诚信服务,发布涉农信息
结合网站建设,对农民提供了可靠的供求信息,以农村信息网站为主载体,主要索取有关畜产品、蔬菜、粮食及务工等信息。对涉及农牧民切身利益的信息及时进行发布,并通过信息公示栏给各村提供了有效的涉农和农民外出务工信息。
五、认真做好气象信息服务
气象信息服务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保障。
1、按时转发每周天气预报,及时查看气象预报,把气象信息及时呈送给乡镇党委政府领导、工作人员、各村(社区)和各养殖大户;
2、积极做好汛期防汛抗灾气象服务,在汛期到来之际,我们及时将天气情况通报到各村(社区)及养殖大户手中,预防气象灾害的发生;
3、通过公告栏、宣传栏、传单等方式将各种气象信息、农业科技信息、涉农政策等信息及时传达给广大干群,让群众认识到气象减灾的重要性,防患于未然。
第五篇:关于建设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的通知
徐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
我县是农业大县,干旱、洪涝、冰雹、大风、雷电、低温冻害等气象灾害每年都有发生,给我县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影响。为贯彻落实《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进一步加强农村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经县政府同意,拟在各乡镇建设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设原则
(一)坚持公共服务、农民受益的原则。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是深化气象为农服务、推进城乡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手段,是推进气象信息进村入户的有效途径,是为农民提供气象信息服务的主要载体,是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和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组成部分。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要按照公益性服务的要求,以基层农村为重点,以农民受益为核心,以满足农民的气象服务需求为前提。
(二)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乡镇政府要在建设
中的起到主导作用,将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纳入农村公共服务体系。要积极引导农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志愿者等基层力量参与到农村气象信息服务中来。
(三)坚持部门合作、共建共享的原则。按照集约化思路,各乡镇要与农业、气象、科技、文体、教育、民政等有关部门共建、共享和共同维护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把气象信息服务与防灾减灾、农业生产、科技、文化、教育等信息结合起来,实现信息服务的集约化,实现多站合一。
二、建设标准
各乡镇要按照“六个有”的基本条件建设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六个有”:有固定场所、有信息设备、有信息员、有定期活动、有管理制度、有长效机制。
(一)有固定场所。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应因地制宜,各乡镇可设在乡(镇)基层党政组织或文化活动中心等场所,与各级办事大厅、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服务点、农业技术推广站等合作共用,并悬挂统一的“气象信息服务站”标牌。
(二)有信息设备。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应至少配备一台计算机和宽带网络一套。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配置气象电子显示屏和乡村气象预警喇叭等信息发布设备,以及电视机、机顶盒、打印机等信息设备。
(三)有信息员。各乡镇主管农业的副镇长要兼任站长,同
时至少要有一名信息员。信息员可由掌握信息技术操作技能的农村干部、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等兼职担任。
(四)有定期活动。及时发布气象信息和涉农信息,开展经常性的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和培训等活动,更新和维护气象信息橱架和宣传栏,向当地气象部门反馈农民气象服务需求。
(五)有管理制度。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应制定服务登记、服务项目公示、定时开放、设备管理、信息审查、信息员职责和考核指标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每项制度都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保证落实到位。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要公开。
(六)有长效机制。财政等有关部门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保证公益性服务需要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应有稳定的资金保证。所需资金主要用于服务站建设、运行维护、信息员补助等方面。
对于多站合一的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要充分利用原有服务站的场地、设备和人员,在不增加人员、场地的情况下,增加气象信息服务设备,建立气象信息服务业务规范和管理制度,开展气象信息服务相关活动,并在原有站点基础上加挂“气象信息服务站”牌子。
三、服务标准
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要贴近我县气象灾害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着力为农民提供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农业气象服务信息、农业气象适用技术信息、农村经济信息、农村气象科
普宣传和培训等服务。
(一)服务内容
1.接收和分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充分利用乡镇已有的防灾减灾设施,电脑、网络、大喇叭、电子显示屏等,在气象灾害来临前及时接收和分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
2.发布天气预报和农业气象服务产品。每日定时发布当地天气预报有关信息;根据当地农作物情况,定期发布当地气象部门制作的农用天气预报和农业气象服务产品,指导当地农业生产。
3.开展农村经济信息服务。及时从中国兴农网和当地农网中获取农村经济信息,为农民提供生产经营相关的科技和市场信息,支持农产品产供销业务, 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
4.开展气象科普宣传和培训。充分利用网络远程教育以及宣传板报橱窗、广播等进行气象科普宣传,提高农民的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灾害防御能力。为农民提供气象知识、农业气象适用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民使用气象信息的技能。
5.收集和反馈气象服务需求。及时收集当地农民对气象信息服务的需求,并定期向当地气象部门反馈。参与灾害性天气实况和灾情的收集上报。
(二)服务要求
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恪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广播电视管理条例》
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行政法规的规定。
1.做到服务公开。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应对服务方式、服务时间、服务内容、联系方式予以公开,使服务对象了解服务站,学会利用服务站,提高服务站的使用效率。
2.保证服务时间。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服务时间为每周不少于18小时,在农忙季节应尽量保证农民需求。
3.服务响应及时。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应保持服务渠道畅通,对服务需求能及时给予积极响应,服务态度好,讲求实效。
4.填写服务日志。信息员要认真填写《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工作日志》,如实记录当天开展工作情况,每年将工作日志上报到当地县级气象主管部门。
四、保障措施
(一)县气象局要加强对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的行业管理、技术指导,明确责任,力戒形式主义,注重工作实效。要制定本地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示范、推广。
(二)县气象局要会同相关部门按职责分工对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进行监督和管理,要定期对服务站进行检查和考核。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对优秀的服务站进行经验总结推广并给予奖励,充分调动各地区服务站的工作积极性。
(三)各乡镇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将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管理视为履行政府管理职能的重要方面,将此工作纳入地方公共
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稳定的投入机制,保障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持续稳定推进。
2010年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