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尊前谈笑人依旧》观后感
《尊前谈笑人依旧》观后感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日期:******
《尊前谈笑人依旧》观后感
一、观看毛泽东影像有感。
看完了毛主席的一生之后,我想到了“孤家寡人”,想到了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人物。也许“孤家寡人”用的非常的不恰当,但在我所知的以为普通的老人年迈时都是儿女相伴,欢声笑语,而我们伟大的毛主席一生有那么多的成就,却没有享受这样的天伦之乐,这也许就是作为伟人的遗憾吧!而之所以想到了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人物,并不是对毛主席的大不敬而是因为我看到毛主席年轻时成长求学的经历,“三傻”中体现的是大学生不安于现状,不被传统陈规所束缚,用于向权威挑战,用于创新,反对校长对学生所强加的思想禁锢。而早在毛主席年少时这种“斗争、反抗”的精神就早已形成。我认为“三傻”中的情节就是少年的毛泽东在我们大学生中的活灵活现,也是我们所缺少和应该向他学习之处。
人们常说“时势造英雄”,但从毛主席的身上我看到了远高于“时势”的东西,那就是“时间的储备”。生活中越是长大就越觉得时间的加速度在不断的增加,越觉得自己将无所事事,但毛主席年少时我们看到他超级喜欢读书,喜欢《水浒》、《三国》,之后更是“活到老学到老”,博览群书。正是因为他年少时在知识上储备的时间足够的丰富,才有了他的才华横溢、文韬武略,这都并非神来之物。讲到这儿,我想起了另外一位伟人——曾国藩。读过他的人都知道他天资并不聪慧,但依然名留史册,为什么?在这我讲一个小故事。曾国藩小时候非常勤奋好学,经常背书到深夜,有一次一个小偷晚上去行窃,正好他在背书,小偷就想等到他背累了时再偷,然后就蹲在那等,谁知曾国藩一直背 一直背,直到小偷实在忍不住了就一脚踢开门说:“你怎么这么笨还没背过,我都背过了,你还是赶紧改行吧”,随后小偷离去。但是曾国藩并没有放弃仍然专心研读,数年之后,小偷还是个小偷,但曾国藩已成为国之栋梁。可见,想要成功,你就要为你的成功储备足够的时间。毛主席和曾国藩的成功告诉了我们,必须把握好青春,多学习多锻炼。
看完毛泽东的一生还让我看到他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正如“毛泽东思想”一样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虽然时代进步了很多,但我们要始终作风严谨、不骄不躁,更要杜绝贪污腐败的不良社会风气,净化党内一切不正之风。说到不如做到,我们大家都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如果大家都能像毛主席那样,愿做人民的公仆,为人民着想,那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加和谐稳定。
最后,我所看到的是一位淳朴的农民形象,具有和大众一样的生活习惯,一样的爱好,一样的和蔼可亲的人,但他又不是一位普通的农民。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向他学习,学习他的伟大精神,延续他的伟大理想,让我们年轻的一代逐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中国永远屹立于世界强国之列。
二、观看周恩来影像有感。
看周恩来同志就像在看一位亲人,一位为家中事务东奔西走、操劳一生的人,就如父亲一般。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看到他的离去内心的确很悲痛,这样一位有谋略、有才华、有修养的人真希
望他永远活着,不过他也确实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第一次真正地了解周恩来总理还是小学的那篇《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现在我才真正地理解,明白当时人们的心情,明白周总理为何如此的受人们的爱戴。
首先,让我最敬佩的是他为人处事的原则。正如片中所说“总理有一颗美好的心,他总是用事实说话,他总是以身作则,他要求别人的事首先他自己都能做到。”这样一位英俊潇洒、才华横溢的伟人,正是他一如既往的严于律己,才会有处事上的严谨周密,才有外交中留给别人的美好印象。这个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应该不断地提高思想道德品质与个人素养,严于律己,不断提高我们的整体形象。
其次,他为新中国投入的精力之多让人佩服。正所谓“谋事在毛,成事在周”,他兢兢业业的执行每一件事,亲力亲为的做好每一个决策,真是鞠躬尽瘁。但他永远展现给人一种精力充沛,在我国外交史上体现了无人能及的谈吐与机智,对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他在外交中的细心,良好的礼仪以及幽默的作风是值得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学习的。
最后,他从小立下“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并且他做到了。究竟是怎么做到的,没有人说的清楚。总之是付出常人难以付出之辛苦,受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忍常人难以隐忍的事情。从这些老革命前辈的身上总是可以看到这些坚忍、无畏的精神,是我们这一代青年所缺乏的。
总之,“人民的总理人民爱”。周总理就是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的总理,为官清廉,是值得所有人学习的;他默默的奉献了一生,忠于党,终于人民,是一位真真正正地为人民服务的人,他将永远地活在人民的心中。
三、观看邓小平影像有感。
邓小平主席的一生有许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我看到了一位身材并不高大,但却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给人一种精炼能干的邓主席。让我十分佩服的是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和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对于他的“三起三落”,现代人估计都不能承受但当时的他却做到了。当他第三次复出时,熟悉的身影出现足球场观看席时,我和所有的人一样热血沸腾,欢欣鼓舞。他这种“不倒翁”的精神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小平同志之所以能从新回到我们的身边,我觉得这与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向强权低头有很大的关系。在他政治中第三次失败时,就是由于他坚持自己的主见,不肯承认“文化大革命”有七分错误,不肯说违背良心的话而宁可牺牲自己。实事求是、公正,这就是伟人的胸襟。虽然毛泽东曾经误会和不公平地对他,但他却不记前仇,还积极评价毛泽东对于中国的巨大贡献,并向人们说明文革所带来的巨大灾难并非毛主席的本意,以及后来对两个“凡是”的否定,足以看出他的客观公正,这就是我们的领袖。
最后,他的一生三起三落,但他坚定的信念从来都没有改变过。他心胸坦荡,志存高远,不计个人得失。是他带领我们进行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经济上、体制上的重大变革,我们的社会才有这么大的飞跃,为中国的强的和独立建立了雄厚的基础。“我是中华人民的儿子,我深深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句话将永远记在中国人的心中。
四、总结。
我一直想弄明白一位伟大的人,一个成功的人,他们都是如何成长和成才的,为此我看过很多名人传记。但这次在看过《尊前谈笑人依旧》系列视频之后,我看到的不仅仅是这三位伟人在官场、政坛上如何的叱咤风云,更多的是看到他们怎样从一个平凡普通的人家成长的过程。看到他们日常的生活习惯、广泛的兴趣爱好、宽广的胸襟、不拘小节的人生态度,更总要的是他们丰富的人生阅历为他们的成功所坐的铺垫。发现他们并不是天生就比我们拥有的多或是天生聪慧,我还记得以前我们以为很大年纪的老师告诉“我们所有的小孩都很聪明的”。因此,我现在更加的坚信后天的环境和个人的努力对一个人的成功才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这人生的黄金时期,我们要更加的努力奋斗,为今后的成功储备更多的时间,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为中华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篇:《海棠依旧》观后感
海棠花开,初心依旧
中南海西花厅的海棠花竞相绽放,一朵朵、一簇簇、一片片,汇成一支牵神动魄的交响曲,这是电视连续剧《海棠依旧》中一再出现的画面。剧中的周恩来说:海棠花质朴而不失艳丽,它们很团结,所以生得很茂盛。很明显,这里的海棠花已经与神仙、贵妃,与断肠、思乡之类的传统寄托无缘,而被赋予了一种崭新的意蕴。正是这一意蕴,成为了我们探究人民总理精神本质的一把钥匙。
片中以海棠花那样的质朴风格,真实再现了周恩来自1949年进京到1976年逝世的实践历程,力求在多个侧面的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中展现人民总理的崇高精神境界。看这部片子,人们对于总理的所有记忆,如浩然正气、两袖清风,赴汤蹈火、临危不惧,高瞻远瞩、运筹帷幄,举轻若重、无微不至,顾全大局、忍辱负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等,都从意识深处激活,情不自禁地在音像与历史的穿梭回荡中生发感动、净化和思考……
然而,周恩来何以能够在风云变幻中表现出如此高贵的品质,何以能把共产党人之为共产党人的伟大体现到如此令人景仰的高度?作品告诉我们,最深刻的动因,就是那种融入整个生命的人民主体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早在青少年时期,周恩来就立下“吾将公之天下,使四万万人共得而仆之”的远大志向。正是在与人民群众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实践中,他才得以和毛泽东等其他共产党人一道,探索出为人民服务的正确道路,锤炼出为人民服务所需的精神品格和实践能力。
剧中的人民群众,无论是八奶奶作为个体表现出的深明大义,还是抗洪、抗震群众作为集体表现出的奉献牺牲,都是人民群众历史主动精神的生动体现。一句“我们的人民多么可爱”,就是周恩来人民主体观的情感化表达。只有确立这样的主体观,才能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邢台大地震时,周恩来赶到白家寨慰问受灾群众。当他发现群众面对寒风时,便立即让群众转过身去,自己则站在迎风一方对群众讲话。这不是艺术虚构,而是取自邢台人民至今仍在传颂的历史真实。人们常说于细微处见精神。正是这类不经意、不做作的自然举动,才格外真实、深刻地表现出人民总理为人民的赤子情怀。它毋庸置疑地表明,在人民总理那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绝不仅仅是抽象的观念,而是已经渗透到情感、情绪直至无意识层面,成为一种本能地支配行为的精神。什么叫群众观念、什么叫群众路线,什么叫人民公仆、什么叫人民领袖,从周恩来身上可以得到典范的回答。我们不难理解:西花厅那灿若繁星的海棠,就是人民群众的象征。周恩来心系海棠,正是他心系人民的诗意升华。中国共产党95载血雨腥风,那些勇于抗争的革命历史使我们历历在目。未来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行动的出发点。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讲话中指出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行”。说到底就是要做到一心为人民、一切为民族;思想不变质、信念不动摇;甘当公仆、鞠躬尽瘁。周恩来总理正是用自己的一生的诠释了“不忘初心”,最后,人民记住了他、国家记住了他、历史记住了他,他的纯粹是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有道是“为爱名花抵死狂,只愁风日损红芳。绿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阴护海棠。”这,正是《海棠依旧》发出的热切呼唤。
第三篇:也 谈 尊 严(学生作文)
也 谈 尊 严
越江小学六(2)班孙雪菲
尊严,一个自古以来就有的话题。今天当读完胡凡良的《尊严》后,我再一次认识,尊严是什么?尊严是“贫贱不能移”,即使自身贫困, 也能身虽贫而志不贫, 也能不为五斗米而折腰, 也能不做不仁不义之事。
在“我”小时候,如愿得到一块馓子,对于家里刚刚解决温饱问题的“我”来说,这简直是“奢侈品”。尽管自己早已垂涎三尺,却还惦记着母亲,急急地给母亲送去。可当母亲得知这馓子是“我”用对小贩的一声“爹”换来的,一记耳光也随之而来,“我”委屈的泪水霎时夺眶而出。
“你吃得下吗?你吃着香吗!那是你用尊严换来的呀!人穷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尊严。人没有了尊严,和一条狗有什么两样,只会向主人摇尾巴讨可怜„„”
斯人已去,言犹在耳。那一次母亲没有再打“我”,但她那朴实得话语,却深刻地记在“我”的心里。是她,让我知道了有比实物更重要的东西——尊严。
尊严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为人处世的底线。古往今来,回绕尊严发生了许许多多动人故事。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身陷大漠牧羊几十年,但始终心系皇上,忠于汉朝,在威逼利诱之下,不为所动,从而名垂青史流芳百世;文天祥面对劝降,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昂首挺胸,大义凛然,毛泽东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他们视尊严如生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在历史的长河中被传为佳话。还记得有这么一位伟大的母亲,因家中老人瘫痪,丈夫患有脑瘤和精神病,她独自支撑着整个家庭。雪上加霜的是,儿子竟被医院确诊为白血病。这个消息对于还不到四十岁的母亲来说,完全是个晴天霹雳。家里如此贫穷,儿子却得了这种需要巨额医疗费的病,她痛苦不堪,与儿子跌坐在华西医科学院门口泣不成声。可当电视台记者采访这位母亲,请她对着镜头提出请求时,她说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愿望——“我最需要的是一份工作,只有这样我才可以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为儿子治病„„我们在成都举目无亲,希望能得到好心人的帮助„„”她哽咽着,几乎说不下去了。
她,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母亲,一位困难得不能再困难的母亲,可她却拥有着好多人都已经失去了的品质——尊严!再想想现在满大街“健康乞丐”们,与这位伟大的母亲比起来,他们是那么渺小。面对困境,这位母亲不是请求他人给予金钱的救助,而是最希望找份工作,想用自食其力地劳动来养活整个不幸的家庭。而那些乞丐呢,用欺骗、用令人生厌的手段,靠别人施舍生活,为了不劳而获竟然视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于不顾。
掩卷沉思,我再一次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不要忘记自尊自爱。因为我知道:在这个世界自己都不尊重自己,别人对你更会不屑,只有树立起尊严的人,才能无畏地昂首阔步!
(指导老师:包艳琴)
这一刻,我学会了坚强
——读《那些秩嫩而坚强的花朵》有感
越江小学六(2)班陈晗
翻着这一本书,我的目光不禁锁定在了这篇充满着感人气息,洋溢着顽强精神的文章上——《那些稚嫩而坚强的花朵》。也许它会让正在为生活、事业忙碌不堪的人们陷入深思,也许它会给正在嬉戏、玩闹的祖国花朵以启迪„„它无疑能牵动所有人的心,为这些稚嫩而坚强的孩子们所感动!
这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叙述的正是发生在去年汶川特大地震中,那一片废墟下,为求生存的孩子们互相鼓励,生生不息的事迹。孩子们那勇往直前、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深深震撼着我,令我望而生畏。
还记得,一个被埋在瓦砾堆里的女孩,尽管身受重伤,却强忍着痛苦一直对身边素不相识的几个同龄人说:“挺着点,别睡着!”
还记得,一位已经成功逃脱的男孩,回头看到还有女同学站在旗台的高墙前,想也没多想的他转头跑去,一把把女孩向外推去。可自己的背部和双腿都被埋在了厚厚的瓦砾之中,而那个他不认识的女同学却安然无事。
还记得,一个小哥哥,在楼房坍塌时首先想的是背起自己的妹妹。一个小妹妹,为了生存下来毅然割断了自己的腿。
„„„„
可是,就在地震前,这些孩子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就在地震前,这些孩子也曾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就在地震前,这些稚嫩的肩膀也未曾经受过任何生活的压力。地动山摇间,太阳也变成了浓浓的黑色,那一刻,大地无比的疯狂,孩子们的世界失去了阳光。那一刻,经受重创的他们惺惺相惜;那一刻,原本娇弱的他们竟然这般沉着冷静;那一刻,他们学会了坚强„„
是的,活着,就实现了生存的价值。不要哭泣,去拥抱明日的朝阳,去迎接未来的困难,去学自己还不懂的知识,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为自己是一场地震灾害的幸存者而感到骄傲。也许,地震带来的伤害却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磨灭,但也不能让它成为心中的阴影,更不要让一个已不可改变的事实成为人生路上的绊脚石。此时的他们心中一定坚定着一个信念:明天,没有悲伤的泪水,只有深深的思念!明天,没有放弃,只有坚强!明天,灾难面前,只有我们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当一个个写满坚强的字迹从我的眼前掠过的时候,我的脑海中仿佛出现了一张张充满笑意的小小脸庞,像阳光般灿烂。而我,却如同一颗尘埃那般渺小,那样的不堪一击。和灾区小朋友一样同是祖国花朵的我,还有什么理由为一道不能解开的难题而愁眉不展呢,还有什么理由为老师的一次指责而闷闷不乐呢,还有什么理由为一路难以逾越的坎而灰心丧气呢?
陡然,阳光铺满我的心灵,希望飞翔在我的心空。仿佛就在这一刻,我也学会了坚强„„
(指导老师包艳琴)
第四篇:海棠依旧观后感
海棠依旧观后感:海棠依旧,不忘初心
近日,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海棠依旧》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隆重上映,作品以大事铺陈背景,从小处刻画细节,给我们再现了一位位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作品以时间为主线,以周总理为主要视角,为我们再现了新中国至建国以来的主要事件。作品囊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主要国家战略,并辅以革命情谊、爱国热情、人民生活、个人情感等生活琐事,用极具亲和力与感染力的手法,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以新中国发展为主干,以周总理工作生活为旁支的华丽画卷。鲜活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为我们描绘了关于新中国变化的海棠花开,让我们感受了周总理人格魅力的海棠依旧。,花开不败,初心依旧。作品生动地呈现了周总理以中华崛起为己任,为国操劳、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的一生。周总理所住的西花厅中种满了海棠,这也是毛主席因周总理对海棠花的喜爱而特意的安排。作品中,周总理与夫人邓颖超多次提到苏东坡在《海棠》中所写:“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海棠花开的美景不仅仅是作品中时间流转的标志,更是对周总理个人品格的隐喻。李清照在《如梦令》一词中写道:“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而这正是本剧名称的含义,经历雨疏风骤,处理家国大事,周总理的伟大情怀和人格魅力依旧,保持着革命家实事求是、坚守初心的革命情怀和心系群众、为民奉献的工作热情。
《海棠依旧》令人动容之处数不胜数,周总理处事的智慧和果决,待人的真诚和无私。有很多孩子叫周总理“爸爸”,这是他和蔼可亲的一面;对于亲人的探望宁可自掏腰包也不愿受国家一点照顾,这是人民公仆自律清廉的品质;面对阶级敌人和国外政治压力游刃有余从容应对,这是党员干部责任担当的写照。而全剧中让我最为感动的莫过于周总理与夫人邓颖超之间的深挚感情。因为贯穿在这种感情中的,既有两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国家、人民的热爱,也有互相的理解、扶持和温暖。在最初的革命岁月中,正是因为共同的理想信念,才使得他们走到一起。在新中国建国时,是他们夫妻二人共同的努力才从南京成功请到了孙中山先生遗孀宋庆龄先生。特别感人的一处是在周总理前往亚非会议时,由于多方阻挠,邓颖超在家中担忧周总理的安全。养女孙维世特地前来陪伴。聊天时孙维世说邓颖超是伟大的革命女性,而邓颖超不好意思地说,人家伟大的革命女性一定不像自己一样,丈夫在外如此担忧。这句话表达的情感十分丰富。一方面邓颖超担忧丈夫的安全,焦急不安,另一方面内心又觉得国家人民是第一位的,应以革命事业为先,为自己的这种担忧而感到有些羞愧。这种矛盾与真实被刻画得十分动人。
我们刚刚度过了建党95周年庆,未来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过去。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讲话中指出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守住初心就是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坚持信仰、一心为公、甘当公仆、鞠躬尽瘁。周恩来总理正是用自己的一生的诠释了“不忘初心”,被国家,被人民,被历史所铭记。
海棠花开,初心依旧。只有不忘初心,才能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才能在任何时候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血肉联系;做到不忘初心,才能正确看待手中的权力,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清白为官,谨慎用权,干净干事。新一代共产党人更应该树立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坚强意志,牢记共产党人为什么、图什么、干什么,方能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在当前“两学一做”中,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第五篇:唯有香依旧——电影《香水》观后感
唯有香依旧
百感交集的看完了《香水》,从最初厌恶的高呼变态到最后安安静静的观赏完两个半小时的影片,十分钟的片尾,一个个名字轻轻滑过,这个人的一生也在我的脑海里滑过。
每个人生来都有他的价值,抛开世俗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单就主人公一生的梦想,他最终实现了。
犹如他戏剧般的离去,他的一生都充满了戏剧色彩。一个婴儿的第一声啼哭非但没有给母亲带来喜悦,反而带来了杀身之祸;将他养大的孤儿院院长最终因为将他卖掉而挣得的七法郎而丧命;他向着梦想的远征使他躲避开了调香师家楼房倒塌的厄运;一个不会说话却能够用嗅觉辨别世界的孩子,注定他会用非凡的嗅觉改变这个世界。这个人用非凡的适应能力存活在这个世界上,一个少女的美人香让他难以自控。应该说,他是在无意之中错手杀害了那位水果少女,可是正是这次无心之过却为日后的罪恶埋下了种子。他从此疯狂的迷恋少女的体香,为此拜师,远征。他的心中只有梦想,没有所谓的善恶之分,不过他生在在那样一个残酷的下层社会里,谁又曾经用爱教会给他人性呢?
为了一瓶梦想中的香水,他努力的追求着,那些妙龄少女在他眼中不过是完美味道的载体,或许根本不是鲜活的生命,又或许在他的眼中根本就没有什么生命可言,所有的一切存在的形式都是味道:金属,玻璃,在他看来和玫瑰是一样的,他们都是有味道的,生命又是什么呢?
当他所杀害的第二个少女赤身裸体的浸泡在玻璃器皿中的那一幕被呈现出来时,我被彻底的震撼了,很多人愤怒,但是我只觉得他很可怜,他或许根本不曾想过这么做的真实含义是什么,他只是为了自己的梦想,一个与生俱来的梦想,一个他逃不过的劫…
从他和妓女的谈话中我推测,他最初并没有杀害她的意思,只是因为她想逃离他才不得已将其杀害,从而开始了恶魔一般的联欢杀戮,只是为了集齐那十三种味道,最终合成天使的味道。如此的惊心动魄,如此的穷凶极恶,又如此的可怜。命运给了他这份天赋,同时带给他这场劫难;命运给了他最终的展示才华的机会,同时也带来了那么多少女的灾难。当他身着正装优雅的挥动手绢散发出令世人沉醉的香气,善恶都被戏剧性的颠倒,珞儿的父亲因为他身上女儿的体香也忘记了仇恨,跪地拥抱。这样一个谋杀犯竟然得到天使一般的礼遇,如此戏剧;正直的人因为他的逃脱而为他的罪行受罚,如此荒诞;他因香而生最终因香而死,如此轮回!
人已去,唯有香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