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八谈映象版许昌篇观后感
《‚十八谈‛映象版〃许昌篇》观后感
许昌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孟耀伟
2012年5月24号下午,按照许昌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党总支的组织,参加了《‚十八谈‛映像版〃许昌篇》学习。通过这次学习,深刻认识到了许昌的独特城市魅力,通过许昌市委书记和市长的讲解,让我看到了许昌的未来广阔的发展前景。视频当中朴实无华并洋溢着幸福喜悦面孔的农民更是让我联想到了自己家乡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许昌,地处中原腹地,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发源地之一,以独特的三国文化文明全国。《‚十八谈‛映象版〃许昌篇》开篇的一个短篇用精炼的五个一概括了许昌的城市特色……
这里有世上最贵的‚一把泥‛,最重的‚一粒石子儿‛,最精美的‚一缕头发‛,最繁茂的‚一束花‛和最知名的‚一片叶‛。
这把泥,凭借神来之火,铸就了钧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千古绝唱;
这粒石子儿,本微不足道,在这里却被凝练成世界最大的人造金刚石基地;
这缕头发,轻舞飞扬,从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出发,走进五大洲四大洋的假发市场;
这束花,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让这里独享‚中国花木之都‛的盛誉;
这片叶,曾受到伟人的称赞,今天,这里的烟草工业更是蜚声海
内。
……,……
《‚十八谈‛映象版〃许昌篇》通过电视访谈的形式介绍了许昌在破解城镇化滞后难题、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的生动实践和有益探索,把一个着力打造‚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许昌展现在了观众面前。
新型农村社区是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基点,也是《‚十八谈‛映象版〃许昌篇》的重要一部分,被市委书记李亚称为新型城镇化的‚大头和重头‛。看着节目中鄢陵县陈化店镇名义社区的美好生活,很多农民群众都十分羡慕。许昌县五女店镇后陈村村民陈保运就是其中一个。虽然后陈村被划入了苗店新型农村社区,目前已开工建设。但看完节目后,他都有点迫不及待了。他说:‚看着名义社区建得那么好,我也想着俺们这儿早点建好,早点搬进去,过上跟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大家的愿望就是我们的责任,让我们共同奋斗,共同期待。‛市委书记李亚在节目最后的话语铿锵有力。
《‚十八谈‛映象版〃许昌篇》的学习让人非常振奋,从中不仅看到了许昌发展的前景,看到了许昌发展的潜力、活力和魅力,而且更加深刻地领会到,推进‚三化‛协调发展是市委、市政府解决城乡差别,实现城乡统筹、城乡一体的正确战略决策。
在新的历史发展挑战和机遇之下,许昌已经在几个方面做好新的发展准备。许昌推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总体规划非常好;许昌
解决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难的举措非常好;许昌推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基础、环境、条件非常好;许昌当前的形势和今后发展的前景非常好。
《‚十八谈‛映象版〃许昌篇》主题鲜明、立意高远、内容丰富,体现了‘三化’协调发展这个灵魂。总之,《‚十八谈‛映象版〃许昌篇》展示了近年来许昌‚三化‛协调发展的成效和活力,反映了民声、民愿,坚定了走好‚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的信心和决心。
‚三化‛协调关系着下一步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有没有后劲,能不能可持续,‚三化‛协调发展至关重要。市委、市政府提出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思路很清晰,途径很实际,我对建设美好许昌充满信心。
第二篇:“十八谈”印象版许昌篇观后感
“十八谈”映象版〃许昌篇观后感
2012年5月23日晚,我在河南卫视看到了中原经济区的大型访谈节目,在节目我一睹了许昌市委领导与许昌市人民的风采,很受鼓舞,并且感触颇深。
许昌这座古老而又现代的城市是生我养我的故乡,这里承载着一代代许昌人的热爱与梦想。以前只是发自内心地赞扬这片热土,看了“十八谈”映象版〃许昌篇后我们更有理由趾高气扬的讴歌我们的故乡。“这里有世上最贵的“一把泥”,最重的“一粒石子儿”,最精美的“一缕头发”,最繁茂的“一束花”和最知名的“一片叶”。这把泥,凭借神来之火,铸就了钧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千古绝唱;这粒石子儿,本微不足道,在这里却被凝练成世界最大的人造金刚石基地;这缕头发,轻舞飞扬,从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出发,走进五大洲四大洋的假发市场;这束花,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让这里独享“中国花木之都”的盛誉;这片叶,曾受到伟人的称赞,今天,这里的烟草工业更是蜚声海内。”——这就是我的故乡,许昌!
在这里,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在这里,农民浇地,只需用磁卡在地头的水泵专用控制柜前,轻轻一刷,顷刻间,甘霖遍洒良田;在这里,土地流转面积已经突破130.5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31.2%;在这里,百亩示范田、千亩示范方、万亩示范片已经近百处,为稳产高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看了访谈后得知,鄢陵目前全县已经形成了园林绿化苗木、盆景盆花、鲜花切花、草坪草毯四大系列2400多个品种。整个种植面积占到河南省的37.7%、全国的5.5%,使许昌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花卉苗木种植和销售基地。位于长葛市的河南黄河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人造金刚石及其制品行业的排头兵,人造金刚石年生产能力达15亿克拉,是国内最大的金刚石生产基地,位居国内同行业第一。该公司的主导产品“旋风”牌人造金刚石被评为2002“河南省名牌产品”,2004年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
把头发变成一个产业,许昌人的创造精神可见一斑。多年来,在许昌当地政府的培育、扶持和激励下,瑞贝卡由最初的小作坊迅速发展成为集研制、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发制品专业公司,拥有世界上行业标准制定权以及定价权。河南省政府将我市命名为“河南省发制品出口基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昌由原来的发制品行业原材料集散地进一步发展成为发制品集散地,形成强大的发制品企业集群。现在,许昌市正在打造全球性的发制品产业基地。在瑞贝卡身上,集中体现了许昌市复合型企业的特性:既拥有核心技术,又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目前在许昌,通过瑞贝卡的带动,仅发制品企业就已经发展到100多家,从业人员10多万人,成为许昌一大特色产业。这里是“头上时装的王国”。每年,美国市场的21%、欧洲市场的20%、非洲市场的20%以上的假发,就在这里设计、生产,公司产品的90% 用来出口,占领了全球20%以上的市场。
看到这样的成绩,我很受鼓舞。建设幸福许昌是许昌市政府的蓝图,也是许昌全体人民共同的目标,我一定要为建设幸福许昌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许昌人民必将进一步凝聚全市各界智慧、激发干事创业动力,推进许昌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率先崛起、富民兴许。
第三篇:观十八谈映象版济源篇心得体会
《“十八谈”映象版·济源篇》观后感
时钟定格在2012年8月29日22时05分。这一刻,是一个永生难忘的时刻,是济源市永载史册的时刻。由河南电视台录制的大型时评栏目《建设中原经济区 走好“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十八谈”映象版〃济源篇》在这一刻通过卫星频道向全国乃自全球隆重播出了。观后,令人欣喜、促人回味、催人奋进。
围绕这一课题,为了实现济源城乡一体化、为了济源在全省两个“率先”目标的实现、为了在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中当好先行、为了济源的山更青,水更蓝,环境更加优美,人民更加富裕,济源市历届领导发扬愚公移山精神,锲而不舍,拼搏奋进,一张蓝图绘到底,为实现蓝图目标,带领全市人民干!实干!大干!促成了一个又一个目标的实现。个中的艰辛、付出、欢乐、幸福,只有身在其中的市委市政府领导知道,只有牵头在先、落实在前的各个局委、镇办的干部知道,只有为此而付出的全市人民知道。
在历届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济源市突破了一个又一个瓶颈、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性跨越:
从1988年县改县级市开始,济源就踏上了一条改革、创新、探索、发展的艰辛之路。一路走来,风云变幻,回望历程,弹指一挥间。有经验、有教训、更有累累硕果,在探 索中前行、在总结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从封闭落后、鲜为人知的边陲小县,到“十八罗汉闹中原”;由县向县级市、省辖市的体制跨越;人均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全省第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省第三;荣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等一系列殊荣…… 这些字字珠玑、如数家珍的成果承载着全市人民的热切期盼和真诚付出,是我们济源人为之骄傲的历史名片。
在《“十八谈”映象版〃济源篇》中市委书记何雄和市长王宇燕的访谈即高瞻远瞩、意识超前,又切合实际、勇于实践,并创新性前行,把济源的今天,明天表达、描述地淋漓尽致。始终围绕强市富民战略,突出城乡一体这一发展主题,贯穿持续,着力提升,凸显重干,以“主动改革,先行先试,敢为人先,创先争优”为引领,通过 对规划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生态环境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要素配置一体化等六个方面的思路、布局、做法和深入解读,全面展示了济源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持续求进、力求先行、创新创造、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良好形象。下面我就六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展示在这里,以使大家深化理解、共同学习、付诸行动,把济源建设的更加美好。
规划布局一体化:全域济源三规合一
按照“市域一体、城乡一体、产城一体、三规合一”的 指导思想,以全域城市的理念规划城市发展,确立了以城乡“一”体化为统揽、建好“1”个中心城区、开发“3”个复合型组团(城区周边4个镇和3个产业集聚区相融合)、打造“3”个重点镇的“1133”总体发展规划。今年,在高标准完成“1133”总体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将全市528个村(居)规划为42个新型农村社区,重点编制了新型农村社区的控制性、修建性规划,基本形成以“中心城区—复合型组团—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为主格局,布局优化、衔接紧密、功能完善、统筹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
基础设施一体化:同质同向幸福城乡
大力加快中心城区建设,目前,建成区面积近40平方公里,构建了以中心城区为核心、辐射全市、联通外界的30分钟交通圈,燃气、自来水覆盖率达到100%,供热覆盖率达到4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城镇化率达到51.4%,形成大气、秀气、灵气的城市特色。率先在全省实现了“镇镇通”高速公路,“组组通”硬化路;实现了农村饮水安全和“村村通”自来水;实现了农村用电、广播通讯、有线电视、宽带“户户通”。今年以来,按照先行建设学校、医院、自来水厂、“六通五化两集中”和“1+10”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原则,强力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产业发展一体化:产业融合统筹发展
着力把产业发展与中心城区建设、城市功能完善、新型 农村社区建设、农民转移就业等工作有机结合,统筹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建设了玉川、虎岭、高新技术3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引导城市规划区内的产业向产业集聚区集聚,工业经济比重占到全市的70%以上,富士康、伊利、特步等一批知名企业相继落户我市,吸纳劳动力超过6万人。重点围绕蔬菜、烟叶、薄皮核桃、冬凌草、畜牧养殖五大支柱产业,打造产业核心区、生态集聚区、农业高效园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8年以两位数增长。编制了《济源市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服务业提速发展。今年上半年服务业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20.5%,比去年提高1.7个百分点。
生态环境一体化:精品宜居山水相依
围绕打造精品宜居城市的目标,按照“显山、露水、见林”的生态建设理念,持续开展植树造林、村容村貌综合整治、十大重点区域综合整治、“五小”综合治理等。同时,沿山、沿水、沿路建设生态廊道,使城乡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提升,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市、全国水土保持示范城市、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市等荣誉称号。全市的林木覆盖率达到52.24%,城市的绿地覆盖率达到40.8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26平方米,全市90%的村(居)达到了绿树环绕、树木围村的目标,城市空气质量连续5年在河南省环境质量良好城市行列。
公共服务一体化:全面覆盖服务均等
优化学校布局,推动高中和职业教育向市区集中,初中向小城镇集中,小学和幼儿园向镇区和新型农村社区集中,推动了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全民共享。率先在全省打破城乡居民身份限制,实现了医保、低保、养老保障的全覆盖。医保实现了“六统一”:统一参保范围、缴费标准、财政补助、医保待遇、用药目录、社会保障卡;低保标准不断提高。均衡城乡基本医疗服务。建立市级医院与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紧密联系的医疗集团,实施全民健康档案工程,推进城市医疗卫生资源向基层延伸。加大健康城项目规划建设力度,加快医疗中心、康复中心、残疾人服务中心、健身养生中心建设进度,着力提供集医疗、保健、养老为一体的新型医疗服务。
要素配置一体化:平台延展要素同权
市财政每年列支2000万元左右,用于土地流转奖励,全面推动土地流转。目前,全市土地流转率达到83.9%,组建土地流转服务中心11个,培育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16个,直接带动了5万余户农民发展致富,全市职业化农民达到4万余名。把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延伸到社区,构建市、镇(街道)、社区三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率先在全省出台城乡居民就业服务均等化政策,实施无差别的城乡就业创业服务,建立全省最高标准就业补贴,全面提高居民就业创业能力。实施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土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和小农水工程所有权的确权登记,对部分新型农村社区的居民颁发了《集体土地房产证》 和《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
第四篇:《河南日报》十八谈之许昌篇:求客观规律之真
《河南日报》十八谈之许昌篇:求客观规律之真
(一)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伴着“魏武挥鞭、建安华彩”的历史荣光一路走来,今日的许昌生机勃勃、活力无限:经济总量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工业利润总额和上市公司数量居全省第二,新型城镇化、生态建设、科技创新等工作亮点纷呈。
取得这些成绩和变化的“法宝”,就是“求真”。
(二)“真”是什么?是真理,是真义,是真经,归根结底,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求真”即“求是”,是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做好一切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三)清醒地审视许昌,在求真的道路上,在发展的征程中,在干部队伍里,仍然伴生着问题、伴随着隐忧。
经济结构不优。产业结构、需求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服务业增加值仅占生产总值的22.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而消费还不足35%;“顶天立地”的企业偏少,全市年销售收入超百亿的只有一家。不加快结构调整,就会背离经济规律,就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忧患意识不强。一些领导干部自认为许昌这些年经济总量居全省第四位,发展势头很好,滋生了小富即安、小进即满思想,看不到自身的问题,看不到与外地的差距,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锐气,缺乏大发展、大突破的胆识。许昌市城镇化率只有4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产业集聚区建设起步早,但一些县(市、区)推进慢、产业集聚度低,特别是与外地其他县(市)突飞猛进的态势相比,已经相形见绌、被人赶超。没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许昌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落伍。
基层基础不牢。现在一些干部不乐于、不敢于、不善于下功夫去做基层基础工作和群众工作。岂不知,做好基层基础工作和群众工作,恰恰是党的执政规律的要求。许昌这些年一些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改革改制、征地拆迁、信访稳定等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涌现,特别是煤矿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领域的事故时有发生,既干扰了大局,又损害了形象,更伤害了民心。出现这些问题,根子就是基础不牢。
能力素质不高。面对中原经济区建设、发展方式转变、新型城镇化推进等新课题,一些领导干部学习不深、研究不透、能力不强。缺乏对规律的研究、把握,对工作的谋划、梳理要么思路不清、无所适从;要么我行我素、恣意妄为。抓工作就像螃蟹吃豆腐,吃得不多,抓得挺乱。同样是推进新型城镇化,有的兄弟市已经走在了前面,而许昌的一些县市在中心镇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上却行动迟、推进慢,原因就是对城乡统筹的规律认识不清、谋划不够。
运作办法不多。面对发展难题、要素瓶颈,一些领导干部不重运作、不会运作、不善运作,用不好“三具两基一抓手”的方法,找不出破解难题的办法。市场“不差钱”却找不到“钱路”,文化底蕴深厚而文化旅游产业却不发达,戴着“中国花木之都”的桂冠而鲜切花发展却比重偏低。
工作作风不实。一些干部不是集中精力谋发展,而是挖空心思找“门路”、拉“关系”;不是积极主动干工作,而是推推动动、拨拨转转;不是全力以赴抓落实,而是手抓两把泥、脚踩西瓜皮,能抹则抹,能溜则溜。市委要求全市领导干部深入群众、机关干部重心下移、基层干部坚守一线,可一些干部还是浮在上面多、深入群众少。
所有这些,无一不与认识规律、把握规律和运用规律不深、不准、不够密切相关,与求真的要求格格不入。
推动许昌科学发展,就要把求真进行到底。
(四)求真,首先要正确认识规律。
规律无处不在,认识它,就拨云见日、事半功倍;背离它,就陷入迷途、一事无成。但认识规律并非易事,许昌在探索中也走过弯路、有过教训。
由于对市场竞争规律认识不到位,过去不注重环境建设,许昌曾被人们戏称为“许脏”,外地人不愿来,发展上不去;由于对新型城镇化规律认识不全面,存在着重城不重人、重城不重乡的局限;由于对为民发展规律认识不深刻,一些地方先抓发展、后顾民生,导致公共服务投入不足、建设滞后,等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认识规律是一个不懈求索、持续求真的过程,一定要有探索的精神,做到勤于学习、勇于实践;一定要有科学的态度,切忌急功近利、胡干蛮干;一定要有理性的思考,既不能人云亦云、盲目跟风,更不能自以为是、想当然。决策喜欢拍脑袋,发展必然瞎折腾。
(五)求真,关键要科学把握规律。
认识规律是在思想上求真,把握规律则是在实践上求真,更关键,更重要。把握得好,就要乘“势”、顺“时”、合“度”。
——“势”就是形势、趋势、大势。作为领导干部,只有审时度势、乘势而为,才能抓住机遇、大有作为。
好形势再也不容错过,新机遇再也不能溜走。面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势,许昌找准定位、主动融入,致力建设“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创新创业示范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重要的电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优质花木生产交易基地,正借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东风乘势疾进。
顺水行舟一人易,逆水划船十人难。把握好“势”就像划船,顺流而下,就能通达千里;逆流而上,可能不进则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永远都是至理。
——“时”就是天时、时局、时务。任何事物的演变发展都有一个过程,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重点和要求。
面对加快新型城镇化的历史任务,许昌顺应时代的要求和规律,坚持使新型城镇化新在以人为本的目的上,新在产城融合的内涵上,新在城乡统筹的路径上,在规划建设上突出“带状、组团、中轴、统筹”四大特色。“带状”就是沿路桥带状发展,避免“摊大饼”模式带来的城市病;“组团”就是建设“一中心、五组团”,五个县(市)组团布局、相互呼应、向心发展;“中轴”就是在中心市区和许昌新区之间规划中轴线,“一轴连双城”;“统筹”就是统筹城乡发展,中心市区、县(市)城区、中心镇区、新型农村社区四个层次整体推进,从而较好地体现了超前眼光、许昌特色。
政如农工。顺“时”就像农民种庄稼,循时而作,不误农时,才会硕果累累;罔顾时序,逆时而为,庄稼就长不好、没收成。
——“度”就是分寸、尺度、法度。很多事情,过犹不及。把握好度,按规律去做,看似慢,实则快。比如城中村拆迁改造,原来一些地方对政府、企业和群众的关系处理得不好,为加快进度搞强制拆迁,不但工作推不动,还会引发很多社会矛盾。痛定思痛,许昌及时调整思路,坚持群众利益优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坚持政府作主导、经济“零收益”,妥善解决拆迁户的就业、保障等问题,让群众多得实惠,赢得群众的满意和支持。
形象地讲,把握好“度”好比驾车,不该加速的时候贸然加速,就要出事,欲速则不达。行止合规、张弛有度,才能干成事、不出事。
正是基于对“势”、“时”、“度”的科学把握,许昌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十二五”时期“三化协调、两高两好、科学发展、富民强市”的总目标,努力使经济发展速度、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发展质量、生态环境好于全省平均水平,实现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
(六)求真,最终要有效运用规律。
认识和把握规律的目的在于运用。用心做事拙变巧,运用规律重在方法对路、运作得当、强基固本。
要把握辩证之“法”,处理好“为”与“不为”的关系。在民营经济发展上,许昌充分发挥市场“无形之手”、政府“有形之手”和政绩“导向之手”的综合性作用,把该放的放到底,把该管的管到位,促进了民营经济迅猛发展,目前占全市生产总值、税收、出口的比重分别达到69.5%、85%、96%,成为全省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要注重运作之“法”,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做任何事情,如果只发号召、不出实招,只造声势、不做实事,只说运作、不善运作,再好的谋划都等于零。重运作必须大力发扬务本责实之风,抓具体、抓深入、抓落实,尤其对征地、拆迁、改制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更要发扬“透竹竿”精神,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突破,一道难题一道难题地破解。
要善用治本之“法”,强基固本重实效。根基不牢,建不起万丈大厦;民心不向,干不成千秋伟业。无论是发展、是执政,都要把基础夯实,把民生抓好。许昌正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开展“强两基、重民生、转方式、促发展”主题活动,目的就是把基层基础打得更牢、把民生民本看得更重、把群众立场站得更稳、把社会风气搞得更好、把发展方式转得更快。
(七)求经济规律之真,科学发展是大道;求执政规律之真,为民惠民是正途;求领导方式转变之真,为民发展是真谛。只要我们始终坚持推动发展掏真劲、开放招商用真诚、破解难题出真招、为民惠民动真情、抓好落实求真效,就一定能够在求真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八)坚持求客观规律之真,许昌铸就了过去的辉煌;持续循客观规律而做,许昌必将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五篇:中原经济区建设十八谈.许昌篇
成事唯真
何平
许岩谈“真”,说出了真情实意,讲出了真抓实干,道出了真知灼见。
真与情相伴。要想真,必须有情,有情才有真。做群众工作,必须带着真感情,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出实招,办实事,取得真效果;
真与实相通。有真必有实,务实必须真。坚持真与实,是提升队伍形象之需、提高执政能力之基。求实才能体现求真,求真才能做到求实;
真与知相连。真知来自实践,实践催生真知;
真与理相融。真要靠理筑牢基础,理要靠真指明方向。成事唯真需要勇气。没有过人的胆略,缺乏开拓的精神,就难有大的作为;
成事唯真需要智慧。智慧是知识的积累,是理论的升华,是实践的总结,大智慧才能成就大事业;
成事唯真需要激情。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不干则已,干就干到最好;
成事唯真需要务实。不能想入非非,画饼充饥,只做表面文章,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按规律办事。
共产党最讲“认真”二字。认真是一种必备的品格,在规律面前我们要甘当小学生,在群众面前要甘当孺子牛,用真情凝聚人心,用真诚赢得信任,说到底,就要真学真信真转真干,推动
中原经济区大发展。
做事贵真,成事唯真。求真,未有穷期;求真,重在持续。
加快领导方式转变 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 十八谈· 许昌篇
求客观规律之真
许 岩
(一)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
伴着“魏武挥鞭、建安华彩”的历史荣光一路走来,今日的许昌生机勃勃、活力无限:经济总量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工业利润总额和上市公司数量居全省第二,新型城镇化、生态建设、科技创新等工作亮点纷呈。
取得这些成绩和变化的“法宝”,就是“求真”。
(二)“真”是什么?是真理,是真义,是真经,归根结底,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求真”即“求是”,是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做好一切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三)清醒地审视许昌,在求真的道路上,在发展的征程中,在干部队伍里,仍然伴生着问题、伴随着隐忧。
经济结构不优。产业结构、需求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服务业增加值仅占生产总值的22.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而消费还不足35%;“顶天立地”的企业偏少,全市年销售收入超百亿的只有一家。不加快结构调整,就会背离经济规律,就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忧患意识不强。一些领导干部自认为许昌这些年经济总量居
全省第四位,发展势头很好,滋生了小富即安、小进即满思想,看不到自身的问题,看不到与外地的差距,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锐气,缺乏大发展、大突破的胆识。许昌市城镇化率只有4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产业集聚区建设起步早,但一些县(市、区)推进慢、产业集聚度低,特别是与外地其他县(市)突飞猛进的态势相比,已经相形见绌、被人赶超。没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许昌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落伍。
基层基础不牢。现在一些干部不乐于、不敢于、不善于下功夫去做基层基础工作和群众工作。岂不知,做好基层基础工作和群众工作,恰恰是党的执政规律的要求。许昌这些年一些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改革改制、征地拆迁、信访稳定等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涌现,特别是煤矿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领域的事故时有发生,既干扰了大局,又损害了形象,更伤害了民心。出现这些问题,根子就是基础不牢。
能力素质不高。面对中原经济区建设、发展方式转变、新型城镇化推进等新课题,一些领导干部学习不深、研究不透、能力不强。缺乏对规律的研究、把握,对工作的谋划、梳理要么思路不清、无所适从;要么我行我素、恣意妄为。抓工作就像螃蟹吃豆腐,吃得不多,抓得挺乱。同样是推进新型城镇化,有的兄弟市已经走在了前面,而许昌的一些县市在中心镇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上却行动迟、推进慢,原因就是对城乡统筹的规律认识不清、谋划不够。
运作办法不多。面对发展难题、要素瓶颈,一些领导干部不重运作、不会运作、不善运作,用不好“三具两基一抓手”的方
法,找不出破解难题的办法。市场“不差钱”却找不到“钱路”,文化底蕴深厚而文化旅游产业却不发达,戴着“中国花木之都”的桂冠而鲜切花发展却比重偏低。
工作作风不实。一些干部不是集中精力谋发展,而是挖空心思找“门路”、拉“关系”;不是积极主动干工作,而是推推动动、拨拨转转;不是全力以赴抓落实,而是手抓两把泥、脚踩西瓜皮,能抹则抹,能溜则溜。市委要求全市领导干部深入群众、机关干部重心下移、基层干部坚守一线,可一些干部还是浮在上面多、深入群众少。
所有这些,无一不与认识规律、把握规律和运用规律不深、不准、不够密切相关,与求真的要求格格不入。
推动许昌科学发展,就要把求真进行到底。
(四)求真,首先要正确认识规律。
规律无处不在,认识它,就拨云见日、事半功倍;背离它,就陷入迷途、一事无成。但认识规律并非易事,许昌在探索中也走过弯路、有过教训。
由于对市场竞争规律认识不到位,过去不注重环境建设,许昌曾被人们戏称为“许脏”,外地人不愿来,发展上不去;由于对新型城镇化规律认识不全面,存在着重城不重人、重城不重乡的局限;由于对为民发展规律认识不深刻,一些地方先抓发展、后顾民生,导致公共服务投入不足、建设滞后,等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认识规律是一个不懈求索、持续求真的过程,一定要有探索的精神,做到勤于学习、勇于实践;一定要有科学的态度,切忌急功近利、胡干蛮干;一定
要有理性的思考,既不能人云亦云、盲目跟风,更不能自以为是、想当然。决策喜欢拍脑袋,发展必然瞎折腾。
(五)求真,关键要科学把握规律。
认识规律是在思想上求真,把握规律则是在实践上求真,更关键,更重要。把握得好,就要乘“势”、顺“时”、合“度”。
——“势”就是形势、趋势、大势。作为领导干部,只有审时度势、乘势而为,才能抓住机遇、大有作为。
好形势再也不容错过,新机遇再也不能溜走。面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势,许昌找准定位、主动融入,致力建设“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区、创新创业示范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重要的电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优质花木生产交易基地,正借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东风乘势疾进。
顺水行舟一人易,逆水划船十人难。把握好“势”就像划船,顺流而下,就能通达千里;逆流而上,可能不进则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永远都是至理。
——“时”就是天时、时局、时务。任何事物的演变发展都有一个过程,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重点和要求。
面对加快新型城镇化的历史任务,许昌顺应时代的要求和规律,坚持使新型城镇化新在以人为本的目的上,新在产城融合的内涵上,新在城乡统筹的路径上,在规划建设上突出“带状、组团、中轴、统筹”四大特色。“带状”就是沿路桥带状发展,避免“摊大饼”模式带来的城市病;“组团”就是建设“一中心、五组团”,五个县(市)组团布局、相互呼应、向心发展;“中轴”就是在中心市区和许昌新区之间规划中轴线,“一轴连双城”;“统
筹”就是统筹城乡发展,中心市区、县(市)城区、中心镇区、新型农村社区四个层次整体推进,从而较好地体现了超前眼光、许昌特色。
政如农工。顺“时”就像农民种庄稼,循时而作,不误农时,才会硕果累累;罔顾时序,逆时而为,庄稼就长不好、没收成。
——“度”就是分寸、尺度、法度。很多事情,过犹不及。把握好度,按规律去做,看似慢,实则快。比如城中村拆迁改造,原来一些地方对政府、企业和群众的关系处理得不好,为加快进度搞强制拆迁,不但工作推不动,还会引发很多社会矛盾。痛定思痛,许昌及时调整思路,坚持群众利益优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坚持政府作主导、经济“零收益”,妥善解决拆迁户的就业、保障等问题,让群众多得实惠,赢得群众的满意和支持。
形象地讲,把握好“度”好比驾车,不该加速的时候贸然加速,就要出事,欲速则不达。行止合规、张弛有度,才能干成事、不出事。
正是基于对“势”、“时”、“度”的科学把握,许昌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十二五”时期“三化协调、两高两好、科学发展、富民强市”的总目标,努力使经济发展速度、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发展质量、生态环境好于全省平均水平,实现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
(六)求真,最终要有效运用规律。
认识和把握规律的目的在于运用。用心做事拙变巧,运用规律重在方法对路、运作得当、强基固本。
要把握辩证之“法”,处理好“为”与“不为”的关系。在
民营经济发展上,许昌充分发挥市场“无形之手”、政府“有形之手”和政绩“导向之手”的综合性作用,把该放的放到底,把该管的管到位,促进了民营经济迅猛发展,目前占全市生产总值、税收、出口的比重分别达到69.5%、85%、96%,成为全省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要注重运作之“法”,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做任何事情,如果只发号召、不出实招,只造声势、不做实事,只说运作、不善运作,再好的谋划都等于零。重运作必须大力发扬务本责实之风,抓具体、抓深入、抓落实,尤其对征地、拆迁、改制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更要发扬“透竹竿”精神,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突破,一道难题一道难题地破解。
要善用治本之“法”,强基固本重实效。根基不牢,建不起万丈大厦;民心不向,干不成千秋伟业。无论是发展、是执政,都要把基础夯实,把民生抓好。许昌正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开展“强两基、重民生、转方式、促发展”主题活动,目的就是把基层基础打得更牢、把民生民本看得更重、把群众立场站得更稳、把社会风气搞得更好、把发展方式转得更快。
(七)求经济规律之真,科学发展是大道;求执政规律之真,为民惠民是正途;求领导方式转变之真,为民发展是真谛。只要我们始终坚持推动发展掏真劲、开放招商用真诚、破解难题出真招、为民惠民动真情、抓好落实求真效,就一定能够在求真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八)坚持求客观规律之真,许昌铸就了过去的辉煌;持续循客观规律而做,许昌必将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