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学定位谋发展(十八谈濮阳篇)
科学定位谋发展
濮兴
(一)定位是发展之纲、成事之基、领导之要。定位引领着一个城市的发展取向、发展模式和发展未来。定位不当,满盘皆输;定位准确,事半功倍。
(二)濮阳,这个因中原油田开发而建立的城市,曾定位“建成国家和省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油气产量一度排在全国第四,风光一时,迅速在豫北平原上建成了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实施“名城带动”战略,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等诸多荣誉,成为众多城市追捧的对象。
然而,近年来,随着油气产量的逐年衰减,加上其它原因,濮阳发展步伐放慢了,有些沉闷了,几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引以自豪的城市,在新一轮的高标准城市建设中,已经被甩在了后面,新区开发慢,老城变“破”了,城市名片褪色了。
尽管城市转型有了一些可喜的进展,但产业结构单
一、油气依存度高的问题仍未根本解决,抗经济风险能力较差。2008 年下半年一场金融危机导致油价大跌,使得以石化产业为支柱的濮阳经济遭到重创,2009年财政收入仅增长0.1%。与此同时,由于濮阳偏居河南东北一隅,不通国家干线铁路,高速公路建设相对滞后,既没有被列入中原城市群,又没有享受黄淮四市的扶持政策„ „ 濮阳上下受“被边缘化”的情绪困扰。
于是,部分干部群众士气低落、悲观仿徨——
自我矮化、怨天尤人,总认为濮阳是“被遗忘的角落”; 自我封闭、消极依赖,片面认为上级关心支持帮助不够; 因循守旧、小富即安,工作缺乏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
推诱扯皮、懒散拖拉,责任心不强、办事效率低下。兄弟市你追我赶、竞相发展、形势大好,而濮阳上下却安于现状、缓慢前行。
(三)省委书记卢展工去年到濮阳调研时指出:“濮阳不要老讲边缘化,濮阳有很多优势。你们是伸进山东的一条金刚腿,要踢出个样子来。濮阳经过努力,一定会成为中原地区向沿海发达地区延伸、衔接、融合的前锋。”省长郭庚茂也向濮阳提出了“天当其时,抢抓机遇,奋发而后起”的要求。书记、省长的点拨,一语道出濮阳症结——
濮阳存在的问题,表面看是发展上的差距,实质上是城市发展战略定位不准,折射出的是思想观念陈旧、干部作风不优,领导方式转变不到位。
(四)一石激起千层浪。顺应人心,把握时机,一场变革之风在濮阳大地上掀起——2010 年10 月份以来,濮阳在广大干部中深入开展了以“创新思想观念、优化干部作风、优化发展环境”为主题的“一创双优”,活动,向影响和制约发展的旧思想、旧观念、旧作风、旧习俗宣战。
一次次学习讨论,一次次外出考察,一次次召开座谈会、讨论会、务虚会等,一次次查摆剖析整改,濮阳的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终于走出了“被边缘化”的思想藩篱。
变“边缘”为“前沿”,变“交界”为“交汇”,变“落后”为“赶超”,这“三变”迅速形成全市上下的共识。
(五)“观念不变原地转,观念一变天地宽”。站位中原经济区全局审视自己,濮阳人豁然开朗,看到的尽是优势和机遇:
是河南的东北门户,是河南面向经济发达地区最前沿的窗口,离日照、黄骅两大港口仅300 余公里,是中原地区最近的出海大通道。
是豫鲁冀三省经济、社会、文化交融荟萃的汇集地。是两大经济区的衔接点,一头连着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中原经济区,一头连着经济发达的环渤海经济圈,可以接受两大经济区的双重辐射和带动,蕴含着极大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濮阳还具有较好的工业基础优势,有土沃粮丰的农业优势,有集“七城二奖”于一身的城市优势,有特色鲜明的杂技文化和龙文化优势。
(六)在反复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濮阳重新进行了战略定位: ——中原经济区重要出海通道;
——中原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圈衔接融合的前沿; ——省际交汇区域性中心城市。
这三个新定位不仅对濮阳的加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贡献不可低估。河南沿边城市有12 个,大都毗邻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濮阳连接的却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把濮阳这个桥头堡建好了,能够对外更好地展示河南形象,关键是能尽快体现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效果。一个地方发展慢下来,不过三五年;要赶上去,也就是三五年。濮阳又因势利导,提出了力争实现“经济发展速度两年赶上全省平均水平,三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五年进入全省先进行列”的“二三五”奋斗目标。在未来经济格局中,濮阳完全可以实现华丽转身。
(七)准确定位不仅是领导方式转变的内涵,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动力。
― 新定位带来新思维。干部不再悲观抱怨,不为困难找理由,只为成功想办法。尤其是“濮阳发展、人人有责”的家园意识,“抢抓中原经济区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意识,“努力实现‘二三五’目标”的赶超意识日益深入人心;超前的理念、超前的思路、超前的谋划、超强的力度、超常的做法、超硬的作风等“六超精神”激励前行。
濮阳人现已形成了这样的全新观念:人家干十分,自己干十分,永远也赶超不了;人家干十分,自己干八分,继续拉大差距;人家干十分,自己干十二分,这才能赶上或反超。凡事只能立足于早干、快干、多干,拿出十二分以上的劲头来干,濮阳才能加快发展、赶超发展。
― 新定位带来新思路。事实表明,顾此失彼,单条腿走路,势必难以为继。只有统筹兼顾,走工业化城镇化“两轮”驱动、“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经济社会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把工业做强。立足于资源型城市转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强做优传统产业,加快推进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三化”链接,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全国重要的化工产业基地;做大做强新兴产业,努力培育以新材料、生物、节能环保、精密仪器为主导的特色化、专业化、高端化产业体系。
把城市做美。人再穷,也要把脸洗于净,衣服穿整齐。搞好城市环境,不是面子工程,而是为了百姓生活更美好。坚持中心城市、县城和小城镇三级联动,通过改造、建设、管理、教育四条途径,重点抓好建成区综合提升,重新擦亮城市名片;启动城市新区建设,三五年后再造一个新濮阳。
把三农做活。濮阳滩区面积大,生产生活条件差,农民人均纯收入赶不上全省平均水平。如何破解这道难题?濮阳提出要跳出“农村只有农业,农业就是种地”的狭隘观念的束缚,在确保粮食持续增产的基础上,用政策、机制激活农村经济,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差距。
― 新定位带来新作风。落实“三具两基一抓手”,坚持市委常委、市级领导干部、各级各部门一把手“三个带头”, 各级干部亲力亲为、靠前指挥蔚然成风。
“人叫人动人不动,政策调动积极性”。谋划+决策+落实+慈结奖惩=效率、效益、效能。濮阳重新出台了促进加快发展的36 项意见、政策、机制,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快干慢一个样”的问题,树起“跑与不跑一个样,干与不干不一样”的用人导向。比如,组建重点工作合力团,实施产业集聚区和重点项目周调度、月分析、季观摩、年总评制度,推行台账式管理等。如今的濮阳主动服务成为常态,早办快办成为常态,明争暗赛成为常态。
― 新定位带来新合作。没有油田就没有濮阳。油田是濮阳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撑,是龙乡人民衣食的重要来源。濮阳上下强化了“三种意识”:一是油田建市、油田兴市、油田强市的意识;二是油地一家、油地共荣的意识;三是服务油田、支持油田,濮阳发展了要反哺油田的意识。油田也强化了国有大企业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全力支持濮阳的发展。油地关系现在是建市以来的最好时期之一,中石化产业园稳步推进。
拓展新的开放空间。与山东菏泽、聊城和天津滨海新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突破了行政区划的局限,加快了濮阳向环勃海经济圈融入的步伐。
坚持交通对接先行。加快晋豫鲁铁路建设,不通国铁的历史即将过去;加速推进濮范高速、德商高速范县段建设,推进林南高速东延和范台梁高速建设,四通八达的公路网正在形成;郑濮济高铁、无水港建设谋划力度加大,从濮阳出海的梦想指日可待。
濮阳县、范县、台前县三县,作为省级、国家级贫困县,既是有名的穷地方,却又最靠近沿海发达地区。濮阳围绕新定位,依托中原经济区,正在积极谋划推进濮范台改革开放试验区和中石油扶贫开发示范区建设,下决心把这条金刚腿踢出样子来。
(八)观念新,定位准,作风实,环境优,势头好。目前,濮阳上下形成了人心思变、人心思干、人心恩发展、风清气正劲足的浓厚氛围。今年第一季度,濮阳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次比去年同期大幅前移,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省第一,财政收入增速全省第二,GDP 增速全省第九。
(九)风鹏正举,时不我待。
赶超发展,振兴濮阳,争当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前锋,365 万濮阳人信心百倍,步履铿锵!
第二篇:科学定位谋发展攻坚克难创佳绩
科学定位谋发展攻坚克难创佳绩——《科学定位谋发展》及《谋定而动》的学习体会
寒江雪
最近一段时间,根据公司党委安排,我认真学习了河南日报《加快领导方式转变,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之十八谈——《科学定位谋发展》,以及评论员文章《谋定而动》。这两篇文章深刻阐述了“凡事必先定位”、“定位准确、事半功倍”的发展道理,对濮阳今后的发展重新进行了科学而精准的定位,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为濮阳未来的发展绘就了蓝图。新定位带来新思维,干部不再悲观抱怨,不为困难找理由,只为成功想办法。尤其是“濮阳发展、人人有责”的家园意识,“抢抓中原经济区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意识,“努力实现‘二三五’目标”的赶超意识日益深入人心;超前的理念、超前的思路、超前的谋划、超强的力度、超常的做法、超硬的作风等“六超精神”激励干部奋力前行。濮阳人现已形成了这样的观念:人家干十分,自己干十二分,才能赶上或反超。市委、市政府科学审视濮阳发展面临的历史机遇和风险挑战,对濮阳发展进行了可续的战略定位,濮阳是河南的东北门户,是河南面向经济发达地区最前沿的窗口,离日照、黄骅两大港口仅300余公里,是中原地区距离出海口最近的大通道。作为河南伸出去的“金刚腿”,濮阳主动拓展新的开放空间,与山东菏泽、聊城和天津滨海新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突破了行政区划的局限,加快了濮阳向环渤海经济圈融入的步伐。市领导的高瞻远瞩带来了濮阳发展的新思维、新思路、新作风、新合作,营造了人心思变、人心思干、人心思发展、风清气正劲足的浓厚氛围,形成了濮
阳加快发展、赶超发展的好趋势、好态势、好气势。结合自己的工作,我真切感受到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科学定位,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我们始终要把发展作为自来水公司工程建设管理的第一要务,找准历史坐标,把握阶段特征,优化管理方法,解决资金瓶颈,始终把创造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与制订发展战略、创新发展理念、明确发展思路相结合,采取一系列举措,奋力推进加速推进第二水厂和濮北新区配水管网工程建设,更好的服务濮阳城市的发展。科学谋划,准确定位,必将为濮阳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呈现出更加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濮阳市的跨越式发展必将带来自来水公司供水事业的进一步强大和繁荣,城市框架的进一步拉大,也会进一步使供水的市场得到拓展。“科学的定位,才有发展的好趋势、好态势、好气势。定则稳、定则坚,定去开拓、定能成功。”我们应该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着力提高工程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促进科学发展的能力,强化服务意识,拓展服务领域,提升管理质量。带领全体工程技术人员内强素质,外树形象,顾大局,真正做到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步,事业上同干,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同心同德,携手共进。
团结就是力量,一项事业、一项工作,只有靠大家团结一致,才能较好地完成。“十二五”是濮阳供水事业历史上最重要的时期之一。如果说,逆水行舟考验的是胆量和力量,那么,乘势而上考验的就是智慧和激情。面对这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要激情满怀,为这 一机遇能够降临到我们这一代人身上而深感自豪,从而赢得主动、赢
得优势、赢得未来;更要充满智慧,动真格、下真功、用真招,从而把机遇真正转化为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转化为惠民利民的实际成果,转化为永续发展的强劲实力。以人为本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进百姓福祉是一切发展的终极归宿。发展为了谁、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来享有,从来都是一个根本问题,也直接检验我们的发展政策和发展思路是否正确,这也是我们必须始终牢牢把握的关键问题。供水事业的发展是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解决好了民生问题,就解决好了民心问题,同时也就解决好了发展方向的问题!面向“十二五”, 要注重发展供水事业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着力服务社会发展,更加牢固树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理念,从发展的一切成果惠及于民这个立足点和落脚点来把握方向、研究政策、做好服务,不能仅仅为了发展而发展,而是要注重改善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改善民生作出积极贡献。
濮阳新区配水管网工程是濮北新区建设的配套工程,也是关系濮北新区建设成败的龙头工程之一,工程的建设需要我们在“加快转变”上下功夫。配水管网建设能否顺利完成,就在于我们是否真正落实了“科学发展”这一主题,是否紧紧抓住了“转变发展方式”这一主线,是否始终坚持了“结构调整”这一主攻方向。实践供水事业的发展战略,需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持之以恒、始终不渝、一以贯之地加快实施。当前的重点任务是加快发展实现从基本适应到体适应再 到适度超前的转变;又要加快转变,着力提升快速发展的质量与效益,着力增强持续发展的内生驱动力。因此,必须牢牢把握“加快发展是
硬道理,注重(发展)质量效益最科学”的科学发展理念,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努力适应濮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作为我本人首先要不断提高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自身素质。不仅要深入学习业务知识,用专业知识武装头脑,而且还要贯彻落实到平常的工作中。在学习中,要有目的,有方向,要进行系统思考、系统安排。要与推动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善加利用,解决学习不够重视,功底不够扎实,工作成绩不明显的问题。一定要有一种学习的危机感、紧迫感,把学习知识、提高素质作为生存和发展的紧迫任务,把学习当作一种工作和追求,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争当学习型职工,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提高知识层次,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其次要提高综合分析研究的能力,能够在复杂的人物和事件中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并根据事物的发展趋势,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超前采取防范措施,把工作做在前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再次是顺应形势对自己进行不断总结、巩固、升华,是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要讲发展,不断开拓工作新局面,要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面对全新的工作。要发扬艰苦奋斗、埋头苦干、自觉奉献的优良作风,坚持说实话、办实事、鼓实劲、求实效,勤于政事,苦干实干,把心思用在工作和事业上。科学定位谋发展,攻坚克难创佳绩。科学的定位必将为濮阳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也要在这种加快发展、赶超发展的好趋势、好态势下,重新确定自己的职能定位,选准促进濮阳市供水事业发展的着力点,明确目标责任、抓好贯彻落实,进一步优化工作作风、优化发展环境,为建设和谐富裕美丽新濮阳作出更大新的贡献!
第三篇:加快领导方式转变 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 十八谈-濮阳篇
加快领导方式转变 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 十八谈·濮阳篇 谋定而动
□ 何平
变“边缘”为“前沿”,变“交界”为“交会”,变“落后”为“赶超”——濮阳“三变”,来自思想解放,源于科学定位,变出了新的思路、新的举措,也一定能树立新的形象,成就新的作为。
人生不平坦,起起伏伏,难免有喜有忧。不管顺境逆境,无论功过是非,做人都要从容淡定,诚实笃定。
成事不容易,磕磕绊绊,难免有得有失。即使纷繁复杂,哪怕风云变幻,做事都要认定目标,坚定不移。
气定神闲、一锤定音、安定团结、安国定邦„„
一个“定”字,揭示了运动中维持相对平衡的态势,变化中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发展中蕴涵重在持续的道理。
一个“定”字,彰显着锲而不舍的韧劲,宁静致远的境界,愚公移山的执著。
谋定而动,好像对弈,首在夺势。登高望远,调兵遣将,方能心怀全局,胸有成竹。
谋定而动,恰似航行,重在方位。校准罗盘,把稳船舵,方能破浪前行,通江达海。
谋定而动,如同长跑,贵在坚持。鼓足勇气,步伐矫健,方能奋力争先,勇创佳绩。
科学的定位,才有发展的好趋势、好态势、好气势。定则稳、定则坚,定去开拓、定能成功。“濮兴”的《科学定位谋发展》,字里行间透出的就是一个坚定的信念: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发展不放松!
科学定位谋发展
□ 濮 兴
定位是发展之纲、成事之基、领导之要。定位引领着一个城市发展的取向、模式和未来。
定位不当,满盘皆输;定位准确,事半功倍。
濮阳,这个因中原油田开发而建立的城市,曾定位“建成国家和省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油气产量一度排在全国第四,风光一时,迅速在豫北平原上建成了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实施“名城带动”战略,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等诸多荣誉,成为众多城市学习的对象。
然而,近年来,随着油气产量的逐年衰减,加上其他原因,濮阳发展步伐放慢了,有些沉闷了,几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在新一轮的高标准城市建设中,濮阳已经被甩在了后面,新区开发慢,老城变“破”了,城市名片褪色了。
尽管转型有了一些可喜的进展,但产业结构单
一、油气依存度高的问题仍未根本解决,抗经济风险能力较差。2008年下半年一场金融危机导致油价大跌,使得以石化产业为支柱的濮阳经济遭到重创,2009年财政收入仅增长0.1%。
与此同时,由于濮阳偏居河南东北一隅,不通国家干线铁路,高速公路建设相对滞后,既没有被列入中原城市群,又没有享受黄淮四市的扶持政策„„濮阳上下受“被边缘化”的情绪困扰。
于是,部分干部群众士气低落、悲观彷徨——
自我矮化、怨天尤人,总认为濮阳是“被遗忘的角落”;
自我封闭、消极依赖,片面认为上级关心支持帮助不够;
因循守旧、小富即安,工作缺乏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
推诿扯皮、懒散拖拉,责任心不强、办事效率低下。
兄弟市你追我赶、竞相发展、形势大好,而濮阳上下却安于现状、缓慢前行。
省委书记卢展工去年到濮阳调研时指出:“濮阳不要老讲边缘化,濮阳有很多优势。你们是伸进山东的一条‘金刚腿’,要踢出个样子来。濮阳经过努力,一定会成为中原地区向沿海发达地区延伸、衔接、融合的前锋。”省长郭庚茂也对濮阳提出了“天当其时,抢抓机遇,奋发而后起”的要求。
书记、省长的点拨,一语道出濮阳症结——
濮阳存在的问题,表面看是发展上的差距,实质上是城市发展战略定位不准,折射出的是思想观念陈旧、干部作风不优、领导方式转变不到位。
一石激起千层浪。顺应人心,把握时机,一场变革之风在濮阳大地上掀起——2010年10月份以来,濮阳在广大干部中深入开展了以“创新思想观念、优化干部作风、优化发展环境”为主题的“一创双优”活动,向影响和制约发展的旧思想、旧观念、旧作风、旧习俗宣战。
一次次学习讨论,一次次外出考察,一次次召开座谈会、讨论会、务虚会等,一次次查摆剖析整改,濮阳的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终于走出了“被边缘化”的思想藩篱。
变“边缘”为“前沿”,变“交界”为“交会”,变“落后”为“赶超”,这“三变”,迅速形成全市上下的共识。“观念不变原地转,观念一变天地宽”。站位中原经济区全局审视自己,濮阳人豁然开朗,更多地看到自身的优势和机遇:
濮阳是河南的东北门户,是河南面向经济发达地区最前沿的窗口,离日照、黄骅两大港口仅300余公里,是中原地区距离出海口最近的大通道。
濮阳还具有较好的工业实力,有土沃粮丰的农业基础,有集“七城二奖”于一身的城市品牌,有特色鲜明的杂技文化和龙文化,这些都是加快发展的优势。
濮阳是豫鲁冀三省经济、社会、文化交融的汇集地,一头依托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中原经济区,一头连着经济发达的环渤海经济圈,蕴涵着极大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反复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濮阳重新进行了战略定位:
——中原经济区重要出海通道;
——中原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圈衔接融合的前沿;
——省际交会区域性中心城市。
这三个新定位不仅对加快濮阳的发展意义重大,而且能够更好地展示河南形象,对建设中原经济区影响深远。
一个地方发展慢下来,不过三五年;要赶上去,也就是三五年。濮阳因势利导,提出了力争实现“经济发展速度两年赶上全省平均水平,三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五年进入全省先进行列”的“二三五”奋斗目标。在未来经济格局中,濮阳完全可以实现华丽转身。
准确定位不仅是领导方式转变的内涵,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动力。
——新定位带来新思维。干部不再悲观抱怨,不为困难找理由,只为成功想办法。尤其是“濮阳发展、人人有责”的家园意识,“抢抓中原经济区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的机遇意识,“努力实现‘二三五’目标”的赶超意识日益深入人心;超前的理念、超前的思路、超前的谋划、超强的力度、超常的做法、超硬的作风等“六超精神”激励干部奋力前行。濮阳人现已形成了这样的观念:人家干十分,自己干十二分,才能赶上或反超。
——新定位带来新思路。事实表明,顾此失彼,一条腿走路,势必难以为继。只有统筹兼顾,走工业化城镇化“两轮”驱动、“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经济社会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把工业做强。立足于资源型城市转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强做优传统产业,加快推进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三化”链接,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全国重要的化工产业基地;做大做强新兴产业,努力培育以新材料、生物、节能环保、精密仪器为主导的特色化、专业化、高端化产业体系。
把城市做美。坚持中心城市、县城和小城镇三级联动,通过改造、建设、管理、教育四条途径,重点抓好建成区综合提升,重新擦亮城市名片;启动城市新区建设,三五年后再造一个新濮阳。
把“三农”做活。濮阳提出要跳出“农村只有农业,农业就是种地”狭隘观念的束缚,在确保粮食持续增产的基础上,用政策、机制激活农村经济,加大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
——新定位带来新作风。落实“三具两基一抓手”,坚持市委常委、市级领导干部、各级各部门一把手“三个带头”,各级干部亲力亲为、靠前指挥蔚然成风。
“人叫人动人不动,政策调动积极性”。谋划+决策+落实+总结+奖惩=效率、效益、效能。濮阳出台了促进加快发展的36项意见、政策、机制,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快干慢一个样”的问题,树起“跑与不跑一个样,干与不干不一样”的用人导向。比如,组建重点工作合力团,实施产业集聚区和重点项目周调度、月分析、季观摩、年总评制度,推行台账式管理等。如今的濮阳主动服务成为常态,早办快办成为常态,明争暗赛成为常态。
——新定位带来新合作。没有油田就没有濮阳。油田是濮阳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撑,是龙乡人民衣食的重要来源。濮阳上下强化了“三种意识”:一是油田建市、油田兴市、油田强市的意识;二是油地一家、油地共荣的意识;三是服务油田、支持油田,濮阳发展了要反哺油田的意识。油田也强化了国有大企业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全力支持濮阳的发展。油地关系现在是建市以来的最好时期之一,中石化产业园稳步推进。
拓展新的开放空间。与山东菏泽、聊城和天津滨海新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突破了行政区划的局限,加快了濮阳向环渤海经济圈融入的步伐。
坚持交通对接先行。加快晋豫鲁铁路建设,不通国铁的历史即将过去;加速推进濮范高速、德商高速范县段建设,推进林南高速东延和范台梁高速建设,四通八达的公路网正在形成;郑濮济高铁、无水港建设谋划力度加大,从濮阳出海的梦想指日可待。
濮阳县、范县、台前县三县,作为省级、国家级贫困县,既是有名的穷地方,又是最靠近沿海发达地区的地方。濮阳围绕新定位,依托中原经济区,正在积极谋划推进濮范台改革开放试验区和中石油扶贫开发示范区建设,下决心把这条“金刚腿”踢出样子来。
观念新,定位准,作风实,环境优,势头好。
目前,濮阳上下形成了人心思变、人心思干、人心思发展、风清气正劲足的浓厚氛围。今年第一季度,濮阳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次比去年同期大幅前移,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省第一,财政收入增速全省第二,GDP增速全省第九。
风鹏正举,时不我待。
赶超发展,振兴濮阳,争当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前锋,365万濮阳人信心百倍,步履铿锵!
第四篇:十八谈同心篇几点体会
学习新十八谈同心篇几点体会
宋奎亮 供稿
河南日报2011年8月8日刊登的新“十八谈”即同心篇及何平“同舟共济”的文章,我通过学习后,受教育、启发尤为深刻,原因是我本人就是一名统战对象,特别是作为新乡市基督教一名主要负责人,这篇文章好像就是对我讲的,文章里的字字行行我都感到非常亲切,于是我一字不漏地通读了十几遍,越读越明了,越读越觉得肩上任务重,越读越觉得,正如何平“同舟共济”文章所讲的,它深刻地阐明了一个道理,“聚众心而能兴,合众力而能为,集众智而能胜。”下面我简略地谈一些体会。
一、通过学习新“十八谈”同心篇,我深深体会到统一战线,是党的法宝,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对此不应有任何怀疑,我本人坚定不移地相信,并将持之以恒地做下去。新“十八谈”同心篇中说: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欢送一批即将赴抗日前线的青年时说,姜子牙下昆仑山,元始天尊赠予他“杏黄旗”、“打神鞭”、“方天印”三样法宝。现在我也赠予你们三件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一以贯之高度重视发挥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历史并将继续昭示:统一战线不仅是我们党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也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今天,它还必将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重要法宝。正因为是如此,河南省委、省政府十分关注统一战线,关注宗教工作。省基督教协会会长唐卫民说:“汇聚”、“共谋”、“一心”、“学习”,这是省委书记卢展工,对统一战线永恒主题的诠释,对新时期统一战线同心思想的诠释,也指明了统一战线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根本任务,全省各级基督教组织,近289万基督徒,必须牢记省委书记的嘱托,一切服务服从党和政府的利益,服务服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局。还如:新乡市委、市政府牢记党的统一战线法宝,十分关注全市五大宗教团体,他们定期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改进管理,适时举办宗教界人士学习班,宣传党的政策,提高教职人员政治、思想素质,政治上关心,安排在省、市、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岗位上。关心教职人员生活、从明年起决定为市五大宗教团体每个团体解决办公经费10万元,这无疑对全市宗教界是一个极大的精神鼓舞,我们衷心感谢党和政府,我要教育和带领全市基督徒和各级基督教组织,紧紧围绕建设中原经济区强市战略目标,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同心同力、有智出智、有钱出钱,决不出乱子,决不找麻烦,决不拖后腿,努力做个让党和政府放心,让人民满意的统战对象。
二、通过学习新“十八谈”同心篇,我深深体会到,和谐共存的伟大意义,和谐共存的真正含义,正如新“十八谈”同心篇中所说的一样,运用求同存异、体谅包容的艺术和方法,引导统一战线广大成员正确认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以平等、民主、包容的态度对待差异,以沟通、协商、引导的方式增进共识,多办体察群众情绪、反映群众诉求、维护群众利益的实事,多做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好事,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协调关系、沟通思想、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环境。我认为,新“十八谈”这段话,为全省广大统一战线成员实现和谐共存,既提出目标、要求,又提出了方法、措施,很有可操作性。为此,我作为新乡基督教的一名主要负责人,必须深刻认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因为我和我的各级班子,每天要面对十几万基督徒,这么多基督徒的诉求和他们的喜怒哀乐,将直接关系到千万个家庭的稳定、幸福。对此,我必须以对党和政府高度负责精神,当前和今后,要做好两项工作,一是要经常教育广大教职人员,充分利用讲道、走访信徒的机会,注重引导广大信徒,正确认识当前我国政治、经济形势,以平等、包容的心态对待差异,用基督教圣经增进共识;二是积极协调帮扶困难信徒家庭的困难,要动员广大信徒相互关心,多方筹措资金为他们维修房屋,赞助子女完成学业等,努力化解信徒与家庭、教会与社会等各种矛盾,情绪理顺,让一个个家庭和谐。我想,只有这样,新“十八谈”同心篇才能真正实现同心,只有一个个小圈圈的同心,最终才能赢来全省全市的同心,全国的同心。我认为,这就叫为党为政府分忧,为河南振兴来创造和谐环境。
三、通过学习新“十八谈”同心篇,回顾五年来基督教工作全过程,使我深深体会到,万事起步干,万难就怕干,正如新“十八谈”同心篇说的那样,干,就是崇尚实干、摒弃空谈。“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只有干,才能有成效;只有干,才能出成果;只有干,“十二五”规划、中原经济区宏伟蓝图才能真正实现。把不同党派、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阶层的力量凝聚起来、调动起来、发挥出来,同心同德,同向同行,谱写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新篇章,统战法宝必将在中原大地熠熠生辉。事实也充分证实了新“十八谈”的论述,新乡基督教工作,由于认真干,实实在在干,才干出一片新天地,才取得一个一个优异成绩,如:连续5年被市政府评为新乡市规范化活动场所;2008年被省政府评为规范化活动场所和模范宗教团体,2010年被国家宗教局评为首届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用新“十八谈”观点看,这些成绩只能说明过去,不能证明将来,将来还要继续以“十八谈”为目标要求,去努力干,在干中求进步,在干中求发展,在干中去赢得一片新天地。为此,我在和班子成员通过学习新“十八谈”同心篇,并经过认真思考后,决心以真抓实干为标尺,从三个方面强化全市基督教工作。
一、要组织市基督教两会班子,继续认真学习新“十八谈”同心篇,把每个成员的思想认识上升到新“十八谈”同心篇的高度上来。同时将新“十八篇”同心篇打印成册,分发全市391所正规堂点和近700名教牧人员中,并对学习提出明确要求,年底进行检查,召开总结表彰大会。
二、作为基督教团体,抵御境外敌对势力渗透一直是一项十分关键的工作,这对全面落实新“十八谈”同心篇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要切实抓好教牧人员的灵修,以高质量的讲道水平,供应信徒的信仰需求,满足信徒灵命需要。对各堂点讲道以实施统一派遣制度,杜绝自由传道人渗透。要继续制定完善“抵御渗透十不准”,继续完善“同工会”制度,努力增强全市基督教工作透明度。与此同时,要认真抓好神学培训,要不断提高神学造诣、政策水平和忠于党的观念,从而有效抵御各类境外敌对势力渗透,将新“十八谈”同心篇,落到实处。
三、要继续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新乡市基督教发扬基督教道德伦理,引导信徒走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为抗震救灾、为救助贫困大学生,弱势群体和困难信徒,五年来先后捐款捐物折价近100万元,多次受到省、市政府表彰、省、市新闻媒体报道。为学习落实新“十八谈”同心篇精神,要继续发扬基督教大爱,今后仍要有领导、有组织地多层次地开展这样的活动,以实实在在的成绩,同党同人民,同心同力,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去谱写同心篇的新辉煌。
第五篇:新十八谈.命脉篇[范文模版]
新十八谈· 命脉篇
丰水兴利保发展
(一)在我们生存的地球上,很少有哪一种资源像水一样,对人类文明进程有如此重要的影响。
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一个常识: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煌煌五千年文明,因水孕育,受水滋养,随水奔腾,与水共存。
几千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水不仅是生命的摇篮,文明的根基,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社会和谐与进步、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命脉——水利兴而百业旺,水利兴而天下定,水利兴而人心稳。
(二)为政之要,其枢在水。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
“善为国者,必先除其五害”,“五害之属,水最为大。五害已除,人乃可治”。“水利兴而后天下可平”„„在古圣先贤眼中,水之利害,关乎社稷安稳、国之气运。
回望过去,兴水富民、兴水强国的事例灿若星河;披览史书,因水利废弛、水旱灾害频繁,引发的社会动荡乃至改朝换代不胜枚举。
(三)日月运转不止,江河奔流不息。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我国水资源形势深刻变化,水利内涵不断丰富,功能逐步拓展,领域更加广泛,影响更为重大,地位更加凸显。
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将水利提升到了空前的战略高度。
近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明确强调加强水资源保障体系建设,为农业现代化、现代产业体系、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水利建设任务艰巨,要求更高。
(四)河南是全国唯一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的省份,水利事业发展具有与生俱来、得天独厚的优势。加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纵贯南北,水利枢纽地位极为突出。
建设全国重要经济增长板块,水利是不可分割的保障体系;打造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水利是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走好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水利是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水利建设使命崇高,责任更大。
(五)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提供坚强保障,已成为事关我省现代化建设全局和长远发展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省委书记卢展工指出,发展河南水利,要站位全局、拓展境界、与时俱进,从国家层面来认识河南水利工作的极其重要性,增强大水利的意识,形成大水利的规划,创建大水利的格局,集聚大水利的合力。
(六)历史推动着水利的发展,时代呼唤着水利的发展,人民企盼着水利的发展。重任在肩的河南水利,承前启后,锲而不舍,以务实重干、发展为民的精神、气势与韧劲,在不断提高水利支撑保障能力的道路上砥砺奋进,谱写出一幅幅盛世治水的磅礴画卷——
水利孕安澜。2361座水库星罗棋布,130条骨干河道得以治理,1.63万公里干支流河道堤防重新加固,防洪减灾的骨架初步形成。黄河多次在河南境内决口、改道,“平地行舟”、“赤地千里”的悲剧不再上演;淮河流域平均每百年发生水灾94次,“十年就有九年荒”的惨景一去不返。
水利保粮丰。建设了一批蓄水、引水、提水工程,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621万亩,保障了粮食生产连续七年超千亿斤。以全国1.42%的水资源量,生产了10%的粮食,养育了全国7.7%的人口。
水利促发展。“人工天河”红旗渠烛照青史,小浪底水利枢纽造福百姓,南水北调工程润泽中原,城乡供水保障水平大幅提高。江河成网,水系连通,犹如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为城乡发展提供着不竭动力。
水利惠民生。2.3万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大功告成,2898万乡亲告别吃水难;16.2万丹江口库区移民和谐迁安,旧貌换新颜; 3万多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得以治理,荒山披绿,源清水秀。
一座座“长虹”凌空飞跃,一条条“巨龙”逶迤向前,一个个民生水利工程润泽山川„„“一定要把淮河修好”、“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宏大构想,逐步在中原大地开花结果、落地生根。
(七)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尤长。我省水利发展虽然令人鼓舞,但仍需头脑清醒,常怀忧患——
水旱灾害频繁仍然是我省的心腹大患。从历史经验看,我省大约5到6年一次大旱,4到5年一次大水,60年左右发生一次特大干旱和特大洪水,此旱彼涝,旱涝交错,“75·8”特大洪灾,1986年~1988年大面积旱灾,至今让人刻骨铭心。
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已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如果世界人均水资源是一满杯水的话,我国人均水资源不过是一个杯底,而我省的人均水资源仅仅是杯底的1/5。更为严重的是,我省44.4%的河段受到严重污染,已威胁到城乡饮水安全。
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我省农业稳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重大制约。大多水利工程靠吃老本,“用的是大跃进的水,种的是学大寨的田”,3000多万亩耕地仍然“望天收”,粮食持续稳定增产的后劲不足。
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我省基础设施建设的明显短板。大量田间工程“上级投入少,基层投不起,农民干不了”,水利设施“基础脆弱、欠账太多、全面吃紧”。
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相比,水利建设仍然乍暖还寒。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我省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羁绊,用水方式粗放、污染严重,仍然是我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软肋。
(八)“水多”、“水少”、“水脏”、“水浑”„„水危机不是即将到来,而是已经从四面八方步步紧逼。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水危机对人类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危机,因为它会直接导致能源危机、环境危机、粮食危机、健康危机乃至生存危机。有专家断言,在许多现实和潜在的忧患中,水危机是中国当前最大的忧患之一,是实现强国梦的巨大障碍。
唤醒全社会的水忧患意识,加快水利发展,转变用水方式,已经到了一分一秒都不能拖延的时候了!
(九)水的危机,暴露出粗放的发展方式。水利的困局,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管理的误区,根子是领导方式、发展方式和用水方式的问题——
重视不够、认识不足,治水意识淡薄。部分领导对水利建设口头上重视、思想上漠视,强调得多、落实得少,表态得好、支持得差。一些地区基层水利单位人才短缺、后劲不足。
目光短视、急功近利,发展方式粗放。一些地方高耗水、重污染项目屡禁不绝,造成水质污染及资源性短缺。
开采过度、保护不力,监督管理不严。掠夺式开发及人为破坏造成河道断流、湿地减少、水域被侵、地面沉陷,水土流失严重。
因循守旧、裹足不前,体制改革滞后。很多地区水事权划分不清、部门职责交叉、办事推诿扯皮。
凡此种种,造成我省用水需求加大与水资源短缺并存,生态脆弱与开发过度并存,污染治理与超标排放并存。长此以往,水资源难以承载、水环境难以承受、人与自然难以和谐、经济发展难以持续。
水危机咄咄逼人,正在给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挑战,逼迫我们在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和用水方式上全方位转型。
(十)古代的中国人曾把这里称为泱泱大国,意思是我们生活在水的中央。今天生活在大国之中、大河之南的每一个人都面临一个选择,那就是我们与身边的水究竟如何和睦相处、共生共荣?
趋利避害可堪大智大勇,迎难而上方显英雄本色。解决当前水利存在的诸多不协调、不平衡,必须准确把握国情、省情、水情的深刻变化,推动领导方式和发展方式转变,在转中寻良策,在转中谋发展,在转中抢先机,在转中求突破。
(十一)破解水利发展中的诸多矛盾和问题,根本途径在于发展方式和领导方式的转变。什么样的领导,采取什么样的转变方式,关系我省水利发展的前景和成败,关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重水,像重视粮食安全一样重视水资源。对水利建设的重视要毫不动摇,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心要坚定不移,大干水利的热情要持之以恒。
惜水,像抓好节能减排一样节约水资源。大力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着力强化工业和城市节水,树立节约用水、人人有责的观念,严控高耗水、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摒弃拼水耗的非科学发展之路。
护水,像对待生命家园一样保护水资源。加强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实现水畅其流、河复其清,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使水利更好地惠泽民生、造福人民。
管水,像严格土地管理一样管理水资源。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建立用水总量、用水效率、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努力建立节水型经济和节水型社会,以用水方式转变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十二)实现全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根本出路在于转变用水方式。转变用水方式,不仅考验水利的应急抗灾能力,考验水利对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同样考验各级政府和水行政部门转变领导方式和发展方式的能力。
重塑人与水的关系,按自然规律办事,从人水相争向人水和谐转变。合理开发、优化配置,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统筹建与管的关系,按社会规律办事,从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转变。创新工程管理体制,保障水利工程良性运转。
协调近与远的关系,按发展规律办事,从过度开发向合理利用转变。让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相适应,使河湖开发利用与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
理顺控与调的关系,按经济规律办事,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既发挥公共财政主导作用,又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水利建设;既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又推进水价形成机制和水资源配置机制改革。
(十三)加快用水方式转变,根本目标在于不断提高水利支撑保障能力,不断开创水利建设新局面。
省长郭庚茂寄语我省水利: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我省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
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和希望同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展望水利新蓝图,水利建设任重道远——
夯实农田水利根基,保障粮食安全。结合粮食核心区建设,大力强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从根本上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
加强薄弱环节建设,保障防洪安全。进一步完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全面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积极打造战略枢纽,保障供水安全。以小浪底水库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依托,以长江、淮河、黄河、海河流域原有水系为构架,进一步强化我省“南北调配、东西贯通”的水资源配置体系,将河南打造成为华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的战略枢纽。
大力发展生态水利,保障生态安全。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地下水超采基本遏制,水资源保护和河流健康保障体系基本建成。
东风劲吹,潮涌中原。工程建设上有大举措,资金安排上有大投入,水资源管理上有大动作,改革创新上有大突破,基层服务体系上有大跨越,河南水利,红旗招展如画。
(十四)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最好的时代。中原经济区方略已定,水利发展机遇空前。这是奋发有为的岁月。河南,大兴水利的思想在统一,大干水利的合力在形成——让江河更加安澜、山川更加秀美、人民更加安康,河南水利风鹏正举,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