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滨海休闲旅游的认识和框架
滨海休闲旅游的认识和框架
发布时间:2011-8-
3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张开城
摘要:休闲是一种文化,也是一个产业。休闲旅游是以休闲为目的旅游。它更注重旅游者的精神享受。具有休闲性、娱乐性、体验性、保健性、参与性特征。除一般的滨海观光外,更有休闲渔业、休闲体育、休闲健身、休闲科普、休闲技艺、休闲烹饪、休假租住、古街古镇、渔村户居、特色演艺、特色商贸、历史文化、自然景观、人工景观等。以休闲渔业、休闲体育、休闲健身为主要形式。21世纪滨海休闲旅游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休闲;休闲旅游;滨海旅游
一、滨海休闲旅游的一般问题
休闲是一种文化,也是一个产业。那么我们的分析背景和视野如何呢?或者,休闲产业的缘起和滨海休闲旅游业的机遇如何呢?
人类对休闲的认识有着悠久历史,在西方,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他认为,“休闲才是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并把休闲誉为“哲学、艺术和科学诞生的基本条件之一”。古希腊的谚语说:“我们忙碌是为了有休闲”。亚里士多德曾举例说:“数学所以先兴于埃及,就因为那里的僧侣阶级特许有闲暇。”这一思想成为西方文化传统很重要的一部分。从学术意义上说,西方对休闲理论的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瑞典天主教哲学家皮普尔的《休闲:文化的基础》一书,被誉为西方休闲学研究的经典之作。1883年拉法格的《休闲的权利》,被认为是休闲社会学的直接起点。美国学者认为休闲学在美国的诞生是以1899年凡勃伦发表的《有闲阶级论》为其标志,该书提出休闲已成为一种社会建制,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20个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杰弗瑞·戈比提出了一个较接近现代人思想且内涵更为丰富的一个定义: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够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行动,并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休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她与自然哲学、人格修养、审美情趣、文学艺术、养生延年等许多方面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记录休闲文化的内容也十分丰富。从《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到清代文人的《秋灯琐忆》,可以看出它们记录休闲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衣食住行、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都是休闲文化的体现,赶集、庙会、养鸟、垂钓、蹴鞠、风筝、踢毽、打拳、舞剑、国画、曲艺、书法等等都是休闲文化的具体实现形式。中国第一本休闲专著是20世纪90年代初由王雅林和董鸿扬主编的《闲暇社会学》,开启了中国休闲学研究的先河,此后,有不少学者开始涉足于对休闲的研究[1]。
在马克思眼中,“休闲”一是指“用于娱乐和休息的余暇时间”;二是指“发展智力,在精神上掌握自由的时间”。“休闲”的直译就是“非劳动时间”———“自由时间”。马克思曾经这样比较过:“如果音乐很好,听者也懂音乐,那么消费音乐就比消费香槟高尚。”这说明马克思确实把自由时间分为两种。
科学技术对人类作出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将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使当代人付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来越少,而闲暇时间越来越多。马克思曾极富预见性地指出:那时,衡量财富的价值尺度将由劳动时间转变为自由时间。在马克思看来,休闲是人的生命活动的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全面发展自我的必要条件,是现代人走向自由之境界的“物质”保障,是人类生存状态的追求目标[2]。
中国著名学者于光远做过这样的描述:“人喜欢有更多的时间由他自己支配,不带任何勉强,不把它视作谋生所必要,因而这种活动虽不属于休闲的范围,但从本人来说会感到更多的兴趣„„休闲活动比上面说的那些活动更为轻松,它没有什么任务要完成,带有一种享受的味道。”他认为,“‘闲,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目的之一,闲暇时间的长短与人类文明进步是并行发展的„„”;美国研究休闲的学者杰弗瑞·戈比教授说:“最初,休闲仅被视作让人们在紧张的工作后得到恢复的一个办法;后来,休闲成了人们寻求快乐与地位的一种手段;当然,也许休闲最终会成为人们追求生活意义的一种活动。”他对休闲所下的定义是:“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下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休闲能使个体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使下行动,并为信仰提供基础。”[3]
休闲生活作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将成为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杰弗瑞·戈比分析说,在稍后的几年,休闲的中心地位会进一步加强,人们的休闲观念将发生根本的变革;在经济产业结构中,休闲产业的从业人员将占整个社会劳动生产力的80%~85%;休闲服务将从标准化和集中化转向个性化服务,人们对休闲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倍加关注[3]。
目前在我们国家,休闲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叫做积极休闲,一类叫做消极休闲。积极休闲包括旅游、度假、文化、体育活动,到外边看电影、吃顿饭,甚至包括女人逛街。这些都是休闲方式。消极休闲,即睡懒觉、喝大酒、打麻将等,这也是休闲方式,甚至是多数人目前的休闲方式[4]。
休闲是生命的一种存在方式,也是一种文化。“休闲文化最根本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消费需求,培养人的享受和消费能力,推动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休闲文化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各种不同的休闲方式,激发提高人的生活热情和意志,促进身心健康,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休闲的目的是追求更高质量的享受与创造。”[5]
中国艺术研究院休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马惠娣认为,“休闲作为一个新的社会文化经济现象,对人的日常生活结构、社会结构、产业结构以及人的行为方式和社会建制必将产生深刻的影响。”[6]
人们对休闲的追求不能简单地约化为是对自由时间的追求,而是对自由精神的追求;不是追求获得更多的业余爱好或娱乐活动,而是追求超越繁忙的日程安排所获得的一种雅致与宁静的感觉。在这个意义上,美国著名的休闲学家凯普兰(MaxKaplan)曾指出,任何一种特殊的活动都有可能成为休闲的基础;把无意识的社会角色所承担的责任最小化;具有自由的心理感觉;通常具有玩的特征,其范围可从不合理的和无意义的活动到重要的活动之间。因此,休闲是与比人类社会生活的其他氛围更放松的层面相关的实践和空间。人们在这种时空中能够悠闲自得、顾虑最小、感觉最放松[7]。
人是一个生命有机体,活着比什么都重要,但活着和生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的需求体系和实现条件是不同的。“休闲需要”无疑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当生存需要(马斯洛)的满足还是一个严峻的问题的时候,对自在的生存者(与自觉的生存者相对)谈论休闲的话题显然是不适合的。即使在工业时代,由于劳动者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沉长和剩余劳动时间的剥夺(马克思),休闲仍是人无暇顾及的事情。马克思、尼采、马尔库塞等人都从不同角度批判了工业时代人的扭曲和畸型。在工业时代,休闲的缺位不是主体的责任,而是文明使然。后工业时代恩格尔系数和幸福指数标示人们的休闲需求不再是一种奢侈和妄想,而是现代人现代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领域,休闲从边缘走向主流、从想象成为现实。在这样的语境中,满足人们休闲需求的休闲产业的兴起和兴盛就没有什么不可理解了。
休闲旅游是以休闲为目的旅游。它更注重旅游者的精神享受,更强调人在某一个时段内而处于的文化创造、文化欣赏、文化建构的存在状态;它通过人的共有的行为、思想、感情,创造文化氛围,传递文化信息,构筑文化意境,从而达到个体身心和意志的全面和完整的发展;它为激励人在当代生活中的许多要求创造了条件。人们通过身体放松、竞技活动、艺术欣赏、科学好奇心和接触大自然等方式,为丰富生活提供了可能性。建立在旅游基础之上的行为情趣,或者是休息、娱乐,或者是学习、交往,或者是欣赏大自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获得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和精神满足、产生美好感,以实现人们学习知识、增进友情、促进沟通、保健娱乐、追求猎奇、丰富个性等多方面的需求。休闲旅游还特别强调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一致,增强爱护、保护自然的意识。因此它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旅游,是对传统的旅游概念从内涵到外延都做了新的延伸[8]。
休闲产业是一个系统,休闲旅游业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滨海休闲旅游业又是这个子集中的一元。如下图所示:
休闲产业是高资源制约性产业。不同资源条件下的产业效益是不一样的。由于我们在海洋世纪,而且,由于滨海地区特殊的资源优势,致使滨海休闲旅游差不多成了休闲买家的首选。真是“不怕你不来,欢迎你再来,也许你常来,越来越想来”(笔者编写的广告词)。
滨海休闲旅游业特性和价值可用“五性十二能”来概括。
休闲业的特性:休闲性、娱乐性、体验性、保健性、参与性。
休闲业的功能:压力释放功能、情绪放松功能、机体保健功能;文化娱乐功能、精神净化功能、审美陶冶功能;知识拓展功能、技艺提高功能、新奇刺激功能;人生阅历功能、意志厉炼功能、热情唤起功能。
二、滨海休闲旅游发展的社会支持体系
滨海休闲旅游业发展需要良好的社会支持体系,就地市级地方而言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三局鼎立。考虑到滨海休闲旅游业的特殊性,该产业的开发需要的政府支持系统是一个由地市海洋局、文化局、旅游局构成的三局鼎立支持系统,建立经常性的议事机制。
2.三军协同。滨海休闲旅游业的发展依赖于包括国家、企业和民众组成的投资主体,三者各有其优势,可以互补实现共赢,我们称之为三军协同。其中的民众投资主要表现在渔村家居体验旅游项目、渔船自钓自炊项目、民俗文化开发、景区小型服务、古镇街巷各类店铺等。
3.三产并举。滨海休闲旅游业虽属第三产业,但与农业、工业的关联密切,必须走三产协同的路子,才能使滨海休闲旅游业获得良好的发展。
4.三员接力。对滨海休闲旅游业的微观运行的历时性考查告诉我们,其良性运行包括一个三段式流程:
宣介有力——产生意向,萌生兴趣;导引得力——热情接待,周到服务(包括出发地和目的地);行止便利——来的快捷,玩的轻松。体现“休闲”,实现“休闲”,感觉“休闲”。
因此,我们倡导无障碍理念:想游客所想,知游客所需,解游客所忧。
建议提供全方位地面标识(借鉴丽江古城);开发电子导游支持(计算器式城市导游器)。
5.三维链接。致力于优化休闲企业与供应商、顾客价值链的结构,通过改善休闲企业和供应商价值链之间的关系,增大双方共同受益的机会,而不是做一方受益、另一方蒙损的零和游戏(a ZeroSum Game)。同时使顾客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6.三论统一,4P,s理论。
1)产品(Product);2)价格(Price);3)通路(Place);4)促销(Promotion)(J·麦卡锡)4C,s理论。
(1)把产品放在一边,去研究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Consumer wants and need);(2)不要卖你制造的产品,而要卖消费者确定想购买的产品;暂时忘掉定价策略,着重了解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所要付出的成本(Cost);(3)忘掉流通渠道策略,去考虑如何给消费者最大的方便(Conrenience)让他来购买产品;(4)忘掉促销给消费者的剌激,应给她尊重并且与她很好地沟通(Communication)。
(罗伯特·劳特朋)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IMC
第一,以消费者为中心,研究和实施如何抓住消费者,打动消费者,实现品牌产品的购买。第二,整合营销传播要通过多种营销手段建立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第三,整合使用各种载体,达到最有效的传播影响力(唐·E.舒尔茨)。
IMC的“9S”战术
S1:洞察利害关系者(Stakeholders & Interest Groups Insight)
S2:储藏利害关系者信息(Save Information)
S3:细分利害关系者(Strategic Segmentation)
S4:战略竞争优势(Strategic Competitive Advantage)
S5:调整计划的战略性(Strategic Planning Coordination)
S6:持续地改善(Sequential Improvement)
S7:战略传播组合(Strategic Communication Mix)
S8:系统控制(Systematic Control)
S9:共享企业价值(Share of Corporate Value)三论统一的指向:五好营销零好的产品:特色休闲旅游产品
好的理念:立足于客户的多赢取向
好的宣介:充分利用各种营销传播手段
好的服务:充分尊重,倾听诉说,耐心沟通
好的形象:社会评价和售后反馈
三、具体思路和向度
具体的思路和向度有以下几方面:
休闲渔业、休闲体育、休闲健身、休闲科普、休闲技艺、休闲烹饪、休假租住、古街古镇、渔村户居、特色演艺、特色商贸、历史文化、自然景观、人工景观等。以休闲渔业、休闲体育、休闲健身为主要形式。
休闲渔业(Leisure fishery)是一种劳逸结合的渔业方式,融渔业作业与休闲娱乐于一体。涉海休闲渔业主要形式有养殖垂钓、海上垂钓、潮间带采集、渔区生产体验、涉海食品加工与品尝、观赏鱼类养殖、渔村休闲居住等。
滨海休闲体育是一种在滨海地区开展的集休闲、娱乐与体育运动为一体的活动,主要包括沙滩项目水上和水下项目、海上空中项目等。
休闲健身主要是在滨海地带和海岛上建设具有健身设施和疗养功能的度假村。如淡水或咸水温泉度假村。
加快发展休闲产业,意义重大、任务艰巨,需要在科学研究、设计、论证、决策的基础上努力奋斗,才能使目标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陶维乐.浅析休闲文化的发展[N].学习时报,1980-01-03.[2]马惠娣.关于休闲文化的理性思考[J].中国青年报,2005-02-28.[3]王丹.中国人的休闲文化 注重吃喝周末狂睡[EB/OL].http://xz.bokee.com/49/2005-02-28/17038.html.[4]陶维乐.浅析休闲文化的发展[N].学习时报,2005-08-02.[5]朱铁臻.休闲文化推动城市经济发展[N].中国经济时报,2005-11-18.[6]马惠娣.关于休闲文化的理性思考[N].中国青年报,2005-02-28.[7]成素梅.休闲文化的历史演变[N].中华读书报,2006-12-20.[8]未来十年,中国休闲旅游业发展前景瞭望[EB/OL].http://xiangdong.bokee.com/4661325.html
第二篇:如何打造休闲与度假于一体的滨海旅游
如何打造休闲与度假于一体的滨海旅游——崔秀娟
拥有“现代化港城”之称的秦皇岛是一个美丽的海滨城市,是河北省省辖市,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区。秦皇岛地处渤海西岸、环渤海地区的中心部位、华北与东北两大经济区的交接地带。东与辽宁省接壤,西与京津唐相邻,南濒渤海,北临承德。地处秦皇岛老龙头景区南侧的领海国际度假旅游区,地块平整,占地约400亩,东面全线临海,海岸线长达1公里左右,沙滩品质较好,南侧临河,且地处“环渤海经济带”的重要节点,水陆交通便利,具有浓厚历史底蕴和古朴风貌的法国别墅建筑为整个旅游区带来了异域风情。总而言之,作为滨海型度假旅游区,秦皇岛领海国际旅游区具有相当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
通过shsee.com的调研数据库对国内目前著名滨海度假旅游景区(如三亚亚龙湾、青岛金沙滩、大连金石滩、上海崇明岛等)分析结果看:大多滨海度假旅游景区资源丰富,拥有宜人的气候、清新的空气、和煦的阳光、湛蓝的海水、柔和的沙滩、美味的海鲜等,尤其将海洋资源与休闲度假资源相结合打造的景区特点最为明显。本文中的秦皇岛领海国际旅游区恰恰具备了这样的特点。山合水易认为:在本项目创意设计中应以滨海休闲度假为核心旅游吸引力,整体布局中打造滨海旅游地产、休闲会所、海滩游乐以及法兰西异域海景休闲区等。具体包括,海洋风光观光体验、异国文化型商业休闲街区体验、滨海休闲与度假(如海上游艇、海上亲水游乐、海滩体育运动等)、康疗养生、滨海会议等旅游板块的休闲度假型旅游活动,使旅游区成为休闲和旅游目的地综合接待的重要功能体。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在滨海旅游开发中应充分挖掘海滨度假型旅游资源,整合、完善和深度开发青岛滨海观光旅游产品,优化滨海旅游产品结构,向以休闲度假型为主,观光游览型、水上体育娱乐型及商业会议型旅游为辅发展。总之,在滨海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创新滨海休闲度假设计,打造更多的滨海旅游精品
第三篇:休闲农业旅游产品设计和形象设计
休闲农业旅游产品设计和形象设计
一、休闲农业旅游产品设计
体验经济,就是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环绕着消费者,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从体验经济的视角来看旅游,可以发现旅游者已经不仅仅满足于以新、奇、特的观光为主的旅游,而是追求新、奇、特的参与性体验旅游。体验旅游是体验经济时代旅游消费的必然需求,这对休闲农业的发展也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吉尔摩将体验分为四类:娱乐、教育、逃避和审美,而最丰富的体验是四者交汇的“甜蜜地带”。娱乐体验是通过主动的感觉经历而得到愉悦;教育体验是以获取知识技术为目的的体验方式,如认知农业景物的形象、万物生长发育的机理,各种农事、农村文化的学习;逃避体验是在积极参与到一种浸入式的、与现实习惯另样的环境中,得到一种逃脱束缚后的身心放松,由此获得一份宁静、温馨的体验;审美体验是到达现场,在自然或人工营造的体验中得到真实的审美刺激,进而融入其中获得愉悦,如面对特色村落,产生心之神往的感觉。
休闲农业旅游产品是以自然资源、历史资源和社会资源为原材料,在乡村进行以行、游、住、食、购、娱的配套服务为基本环节,针对客源市场的需求,按照特定的功能和主题,沿着一定的路线和区域设计、加工、组合而成的,是供给旅游者消费的物质和精神要素的总和。它与一般旅游产品相比突出的特点是高度的参与性,根据对游客的调查,90%以上的游客希望积极的参与到旅游活动中。因此,从旅游者的动机来看,体验式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可以按照体验的娱乐、教育、逃避和审美四种类型设计。
(一)娱乐型旅游产品设计
1、观光采摘游
时令瓜果如葡萄、草莓、树莓、蓝莓及各种山野菜、食用菌等,都是游客喜欢的绿色食品。可以根据每个村的不同特色设计不同的采摘游基地。将传统农业、设施农业与旅游业结合起来,采用观光园的形式,满足游客回归大自然的需求。游客在不仅可以欣赏到田园般的风光,看到食用菌、瓜果蔬菜等的生长过程,又可以亲自采摘新鲜、绿色的食品,还可以在鱼塘边钓钓鱼散心,尽情地享受游玩的乐趣等。
2、康体健身游
可以利用当地资源,因地制宜开展疗养、康复、医疗、健身、旅游、娱乐、接待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疗养圣地。
(二)逃避型旅游产品设计
如定期组织探险小组,在保障游客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徒步登山探险活动、攀岩活动,让游客体验到的很可能就是一次终生难忘的经历。还可以进行滑雪健身等活动,体验滑雪等体育项目的乐趣。
(三)教育型旅游产品设计
如今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但城市中没有这种机会和场所来亲近这些动物、植物。如生态游的开发,必然会受到热爱自然人士等游客的喜爱。
(四)审美型旅游产品设计
如,各民族都保留了大量的民族传统生活文化和农耕文化,可以选择重点村落,开展特色村落游等,进行有针对性和民俗旅游产品开发,建立民俗村,设立民俗博物馆等,让游客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体验各民族丰富的生活感受。
二、休闲农业形象设计
休闲农业形象塑造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以理念识别系统为基础和核心,行为识别系统为主导,视觉识别系统为表现的整合工程。在这一系统的整合工程中,所有的视觉表现以内在的经营理念为依托,只有对经营理念有了充分的理解,才能真正制作出能够反映经营理念的视觉识别系统,才能让消费者通过这种视觉识别体会到休闲农业的基本精神以及独特的个性。
休闲农业形象应用设计 办公用品类设计
休闲农业的办公用品,主要包括名片、信封、信纸等事务用品以及发票、介绍信、合同书等。
指示标识类设计
指示标识是对某一设施、部门位置的确认,也是对景区、功能区域分布的提示。在某些休闲农业园区,客人来自不同的地区,仅用文字来指示某一功能区域可能会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可以使用区域指示类标识。这类指示标识的设计要素以
分布内容和企业标准色为主,企业标志、名称等要素通常安排在次要位置,让游客一眼看去就能立刻明了指示的内容。休闲农业景点指路类标识,除了要和区域指示类标识一样考虑标志色彩、名称等,还包括指路语言和方向标。假如设计空间较少,可以考虑省去企业标志、名称等要素,但标准色或辅助色一般不能省略。
服装饰品类设计
员工统一着装,是使员工产生归属感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也便于治理,带来整洁划一的效果。在社会上有优良正面形象的休闲农业企业的员工,也会以穿着统一的制服为荣。员工的服装应视其工作性质、工作岗位制定不同的样式,服装造型要符合员工身份,参考流行趋势,注重色彩协调搭配。
行政办公人员的服装通常采用流行的西服样式,面料以毛涤为主,色彩以黑灰、蓝灰等为主,显得端庄、稳重、成熟。“农家乐”饭店服务员和乡村景点服务人员,则要顾及穿着者是否便于工作,是否耐穿、耐磨。工装一般采用卡其布、牛仔布为材料。越来越多的休闲农业经营者开始注重服饰配件,但配件饰品还是尽量少佩戴,以朴实无华更显乡村特色。配件由于大小不
一、材料各异,设计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视觉要素,如领带、领结、丝巾等,多以企业的象征纹样为主要表现对象,而扣子、领带夹、别针,由于设计面积较小,则以单独的企业标志为主。雨披、雨伞等雨具也可以考虑使用企业的标志色和标志图案。
要特殊注重的是,休闲农业园区的治理者尤其是第一线的服务员工,应尽可能穿戴富有当地乡村特色的服饰、民族服饰,那些服饰最易受游客的欢迎。
环境陈列类设计
环境布置首先要讲究风格。例如饭店,通常有三种风格: 一是传统风格。建筑物一般不高大,多采用大屋顶、琉璃瓦,木结构的梁架,梁架上一般有雕花,形式上讲究对称。
二是现代风格。一般多为高层建筑加裙房的布局,高层建筑为饭店的主体部分,裙房则多为公共场所,前面一般有雕塑或喷水池。
三是民族风格。民族式建筑多采用当地的石头、竹子、砖头、木材和传统生活用品进行装饰和陈列,追求一种古朴的乡土风味,一般是越“土”越好。
乡村“农家乐”饭店,以简约朴素的民族风格和富于地方特色的传统风格最为适宜。
环境摆设设计时,要讲究装饰材料,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风格,选择装饰材料不能一味追求豪华。木料装饰古色古香,清新自然,钢铁、铝合金装饰坚实稳固,玻璃则可扩大空间,增强气派,乡村“农家乐”饭店可以根据地域特色,就地取材,既经济实惠又突出风格。竹乡的饭店,可以用竹墙、竹顶,家具可以用竹编,灯具可以用竹笼子出奇制胜、物尽其用。摆放绿色植物可以净化空气,增添生气。许多乡村“农家乐”饭店配以花坛、盆栽或地毯式草地来美化环境。还要考虑灯光照明,适当的用光可以使人身心愉悦。特殊是在夜间,灯光对显示建筑外观起了主导作用,还可以烘托气氛,较弱的全盘照明和较强的局部照明相互结合有时可以制造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勇先创景乡村旅游规划中心指出,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以“生态、绿色、观光、体验、休闲”为特色, 以休闲农业的三卖:卖生态、卖生活和卖生产;农产品的三卖:卖给送礼的人,卖给爱美的人,卖给需要保健的人为休闲农业旅游产品设计理念,打造“美丽农业、享受休闲、体验幸福”的休闲农业形象品牌,提升休闲农业活力与魅力。
第四篇: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分析是
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分析
【摘要】:滨海旅游是新兴的一种新兴的现代旅游方式。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近年来滨海休闲旅游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极大的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本文从分析我国滨海旅游的现状出发,提出制约我国滨海旅发展的相关因素,并分析我国滨海休闲旅游的市场定位,指出了我国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施途径和相关意见。
【关键词】:滨海旅游;市场定位;可持续快速发展;
滨海旅游是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滨海旅游业是指以海岸带、海岛及海洋各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依托的旅游经营、服务活动。中国濒临太平洋西岸,拥有1.8×104km的大陆海岸线,1.4×104km的海岛岸线,岛屿6,500多个;可管辖的海域南北延伸近40个纬度,面积达300多万km2,有中温带、暖温带的海上景致,更有热带、亚热带的海洋风光,拥有丰富多样的滨海旅游资源。所以我国滨海旅游开发的潜力十分巨大,滨海旅游开发将成为未来世界旅游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一、滨海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各部门对发展滨海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没有形成合力。很多地区和部门对滨海旅游业发展重要性认识不够,部门工作没有形成合力,致使滨海旅游业起步较晚,产业程度低,这在经济较不发达的地区尤为明显。
2、旅游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无法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基础设施一直是制约裘村滨海旅游业发展的瓶颈。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滨海地区交通状况差,严重影响着投资者的积极性和信心,通往旅游景区的道路几乎全是四级公路,甚至是沙石路,交通可进入性差,不利于大规模发展滨海旅游业。
3、重产值、轻视环保。发展旅游业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加速了资源的损耗、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许多旅游景点在开发过程中,以牺牲环境代价来换取短期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4、旅游旅游从业人员聚散过频,人才匮乏,经营分散,质量控制缺乏保障。由于滨海度假旅游业是新兴产业,起步又晚,滨海旅游业的人才短缺和无序开发,严重影响了滨海旅游业的发展。.二、滨海旅游业的市场定位(以深圳市为例)
1、创建国际化现代化的滨海城市。海滨旅游的国际化是一个全新的奋斗目标,必定能
冲进滨海旅游业实现更大的跨越。深圳特区成立20多年来,建成了一必有国际水准的旅游设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外国游客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消费需求。到目前为止,世界500强企业已有100多家在深圳投资创业,2003年深圳接待外国游客达107w次,位居世界前列。
2、突出滨海特色。早在2004年初,深圳市就确立了滨海旅游的新目标:滨海特色。为此,深圳针对现状、优势和未来发展的全面评估后做出了新的目标定位,符合深圳旅游业的长远发展方向,突出深圳市的特色和内涵。以“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资源观为规划的基本远侧,启动旅游与国土部门已形成的联络沟通机制,协调安排滨海旅游诚实用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3、旅游开发带动和生态城市建设原则
保护好海岛风貌,突出由专门旅游休闲岛、特色海产、标志性环岛工程、标志性海岛建筑、标志性滨海广场、标志性海上宾馆和滨海高档别墅群组成的“海之韵”城市特色,建设“现代化港口新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展循环经济,鼓励清洁生产,形成以生态农业(渔业)、生态工业为核心的生态产业体系,实施从“生态园区”建设到“生态岛”建设的“海上生态城市”建设规划。
三、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坚持政府主导,强化监督机制,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海旅游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区域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来发展。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把发展滨海旅游业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平台。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旅游发展新路子,开创新型的旅游开发方式、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
充分发挥旅游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加大旅游行业管理力度,依法履行行政管理职能,大胆探索适应旅游发展要求的管理模式。其他有关部门要强化旅游意识,主动支持、配合旅游主管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共同培育滨海旅游产业。
2、加强环境保护,走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道路。滨海旅游的发展离不开优美的滨海环境,两者相辅相成,滨海旅游的不合理开发和发展会给环境带来破坏,而环境的破坏又会导致滨海旅游的衰退,这是恶性循环。沿海地区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脆弱的生态系统,对各种环境因子的变化十分敏感。因此,滨海旅游的发展必须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首先,资源开发必须以经济的发达、科技的进步作为基础,坚持适度的原则、合理规划。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要考虑到旅游市场的发展程度,不可盲目上滨海旅游项目,否则既浪费了投资,又破坏了资源。做好景区内部规划,尽量采用低密度开发,保持景点原貌。对开发出来的滨海旅游产品要强化管理,通过经济、法律、科技、宣传教育等手段来加强对环境的保护,维护生态平衡。同时要做好邻近区域的工业的规划,避免工业污染。
四、其他加快滨海旅游发展的建议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投资渠道,打造精品旅游区。加大滨海旅游招商引资工作,是推进滨海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环节,特别是裘村镇的滨海旅游工作目前尚处于起步开发建设阶段,招商引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把招商引资作为“要务之要务、重点之重点、关键之关键”。在滨海旅游业发展中,要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建立“谁投资谁受益”的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机制。一是进一步制定完善优惠政策,从土地取得、资金投入等方面出台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来扶持滨海旅游业的发展,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为投资开发滨海旅游资源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发动全社会力量多元化、多渠道投入滨海旅游开发,充分利用内外资,扩大筹资渠道,包装开发项目,积极向海内外招商引资。三是鼓励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积极支持旅游企业通过资本运营等方式有效解决资金筹措,努力促进“大社会办大旅游”的格局,探索滨海旅游产业新的融资方式,促进滨海旅游经济繁荣发展。
2、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积极拓展旅游市场。加强对滨海旅游整体形象设计、策划和宣传。旅游的形象已成为影响人们外出旅游选择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鲜明的旅游形象是一个城市或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持久动力,良好的旅游形象张扬了城市个性,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因此,塑造一个较为完善的旅游形象是旅游业崛起的必由之路。
利用会展节庆活动促进旅游发展。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办好旅游文化节,每次推出新的旅游主题,使办节逐步走向市场,实行企业化经营和运作。积极申办、组织有影响的会议、展览、体育比赛等大型活动,借势造市,开成良好的旅游效应。真正使节庆会展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强力助推器。
3、加快培养滨海旅游专业人才。滨海旅游与其他类型的旅游活动有很大的差异,需要多方面的专业人才对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进行指导、支持、帮助。随着我国加入WTO,旅游市场与国际接轨,以及旅游者的滨海旅游活动向高层次发展,这种需求就更加明显。滨海旅游专业人才包括管理者、营销者、导游、解说员、救护员、环保人员、海滩养护人员、海上运动教练等。要快滨海旅游人才的培养,以满足蓬勃发展的滨海旅游市场需求。
第五篇:启东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启东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近年来,依托丰富的滨海资源和强力的产业基础,江苏启东大力推行“全域旅游”、“畅游启东”等发展举措,旅游品牌不断提升,旅游增加值持续增长,但实际开发中也面临诸如景点规模散乱小、旅游品牌不够响亮、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基础配套设施亟待完善等新问题和挑战。在江苏省《“十三五”沿海发展规划》、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及地方返乡人才就业指导意见等政策作用下,为实现旅游产业升级和业态创新,可从推进“旅游+”融合发展、打造特色小镇品牌、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实施人才兴旅工程等方面探寻解决对策,促进启东滨海旅游向更深更广层次发展。
滨海旅游指依托海岛、海滩、海岸等资源综合开发的旅游产品。从历年游客分布来看,滨海地区是最吸引游客的地区之一,[1]也是现代旅游业增长最快的领域。江苏沿海是全省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为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各地均加大了对滨海旅游的投资和开发。江苏启东濒临黄海,地处长江入海口北侧,海岸线长达203公里,集黄金海岸、黄金海港、黄金水道于一身,是出江入海的重要门户。[2]在江苏省“十三五”沿海发展规划、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及地方返乡人才就业指导意见等政策作用下,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滨海旅游业既是启东旅游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也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趋势。
一、启东滨海旅游发展基础
启东现有国家3A级景区1家,2A级景区2家,省级度假区1家,省自驾游基地1家,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2家,三星级乡村旅游区8家。住宿餐饮企业床位达3 500多个,餐位34 000多个。以2016年为例,全年累计接待游客40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0亿元。本地区旅游品牌不断提升,旅游增加值持续增长,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一)区位交通优势明显
启东境内外交通发达,崇启大桥、苏通大桥打通了启东与上海、苏南的快速通道,不仅融入长三角都市圈,更加紧密了沪启合作关系。沈海高速、宁通高速、启扬高速等构成了发达的地面交通网络,满足了日益增长的自驾游需求,而宁启铁路二期、北沿江高铁的建成则将为启东旅游目的地建设创造出更为优越的条件。
(二)滨海自然资源丰富
启东自然资源丰富,拥有江苏“第一缕曙光”、千年?O港古镇、生态滩涂湿地等特色资源。滨海生态滩涂达60余万亩,文蛤养殖业发达。地处启东东部的圆陀角三水交汇,景色壮观,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湿地保护区,也是江苏最早观赏日出的地方,并拥有华东地区首屈一指的优质铁板沙。当地的滩涂踩文蛤、海滨放风筝等体验式活动广受游客青睐。吕四渔场海捕量占全省三分之一,[3]坐拥鲥、带、鲳、黄四大海鲜品牌,是多种名贵水产品繁殖和摄饵的优良渔场;千年古镇发展史和吕洞宾四游此地的传说更为其增添了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启隆度假岛秉持生态居住理念,主推商务度假、养生休闲等旅游产品,绿地长岛、大爱城养老基地、崇启花卉城等项目加快建设。
(三)旅游规划导向明晰
近年来,启东着力推行“全域旅游”、“畅游启东”建设。在“旅游即城市,休闲即生活”理念引领下,立足圆陀角、吕四港、启隆乡三大旅游增长极和沿江、沿海两大旅游发展带,重点打造圆陀角旅游度假区、吕四渔港风情区、启隆生态度假岛、汇龙都市休闲区及特色小镇旅游集聚区。旅游业对社会经济的贡献比重持续提升,由此确立的导向地位又为启东旅游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沿海开发与区域一体化战略叠加优势
在出台的《长三角区域规划》和《江苏沿海开发规划》中,提出将长三角定位为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集聚沿海城市群共同建设滨海海韵旅游带。《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年)》则提出将协同长三角地区六大城市共同建设上海大都市圈。“一带一路”、江苏沿海地区发展及上海都市圈建设等国家战略的叠加优势,无疑将成为启东旅游供给侧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引擎和动力,也将为地处上海都市圈内的启东提供广阔的优质客源和市场溢出效应。
二、启东滨海旅游面临的挑战
丰富的滨海资源和强力的产业基础赋予了滨海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启东旅游开发中的资源利用问题和人才队伍建设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制约因素。滨海旅游在产业升级和业态创新的同时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景点规模散乱小,人文旅游资源匮乏
启东现有滨海景区分布散、规模小、精品少。特色旅游资源缺乏持久利用和开发,未能在打造特色项目上做足文章。除恒大海上威尼斯在圆陀角度假区的规模化开发外,各镇区滨海旅游开发尚未形成产业化趋势。此外,本地历史文化内涵缺乏深入挖掘,人文旅游资源利用度不高。较为著名的如鹤城抗倭斗争史、海复镇抗大九分校等历史遗迹影响力也仅限于当地。景点文化布置陈旧单一,缺乏观赏价值和文化底蕴,未能形成较强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旅游品牌不够响亮,营销推介力度不足
近年来,滨海各景区总体规划已逐步明晰,但本土旅游品牌仍不够响亮,缺乏统一的宣传用语,难以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宣传手段较为单一,主要以文字推介、风景照片等为素材,忽略游客的真实体验。此外,营销推介力度不足,宣传范围有限,仅限于长三角及上海周边。客源结构呈现出省内游客多、省外游客少的特点。省外认知度较低,难以与青岛、宁波、厦门等沿海城市相提并论。
(三)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随着沿海开发的深入实施和旅游业扶持力度加大,各地均将旅游业视为转产转业的重要途径,旅游开发积极性高涨。南通沿海以海景观光、海滨浴场、海鲜美食等为开发重点。[4]其中较知名的有:如东海上迪斯科、通州湾湿地公园、小洋口温泉度假区。启东与这些地区滨海资源相近,易出现定位重复、特色精品匮乏、旅游路线设计不成熟等问题。此外,启东本地镇区的封闭性规划也导致旅游资源整合力度弱、低水平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等不良后果。[5]
(四)配套设施亟待完善,专业人才缺口较大
随着滨海旅游的快速发展,启东部分景点的服务配套设施已不适应现有发展形势,公共服务体系亟待完善。以恒大海上威尼斯度假区为例,每逢节假日等高峰期经常出现人满为患的场景,以致部分游客难以预订酒店,景区内车辆疏导和应急管理能力也有待提高。此外,旅游专业人才规模与产业发展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旅游管理人才匮乏。旅游部门业务水平欠缺、景区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旅游市场监管不到位等因素也制约着启东旅游的深度发展。
三、启东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尽管面临着诸多现实挑战,但启东滨海旅游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仍是大有可为。在沿海发展规划、创建特色小镇的政策引导下,通过加强宣传推介和软硬件配套建设,依托专业人才队伍管理,构建“旅游+”的新兴产业体系,实现滨海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一)推进“旅游+”融合创新
“旅游+”指突破传统旅游业范畴,提倡多元创新,将旅游功能渗透到各产业领域,进而构建全新的产业体系。启东滨海旅游应抓紧机遇,培育“旅游+”,对传统旅游业实现升级改造,借力各产业要素促进旅游业向更深更广层次发展。第一,推进“旅游+文化”融合发展。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和底蕴,也是旅游的特色所在,将文化与旅游相糅合,既宏扬开拓垦殖的沙地人文精神,同时也可抵制商业化和同质化现象。依托“吕洞宾驾鹤仙游”、“鹤城抗倭遗迹”等耳熟能详的民间传说,加快鹤城古镇等历史街区保护利用,传承渔歌号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专业艺术团体与景区合作编排实景演出。第二,推进“旅游+生态”融合发展。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强化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生态湿地及候鸟迁徙保护区的管控,保障旅游资源得以良性运转。第三,推进“旅游+工贸”融合发展。依托特色工业,设计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延伸海产品深加工链,提高工艺品创作附加值。第四,推进“旅游+康养”融合发展。发挥启东海滨疗养品牌,推出集养生保健、康复理疗、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医药康旅产品,重点建设新村沙绿地长岛等康旅示范园区。第五,推进“旅游+体育”融合发展。引入“游艇、游轮、商务飞行体验”等高端旅游项目,举办帆船、马术、环岛自行车赛等旅游赛事,形成分层次、有竞争力的特色旅游产品,不断提升启东旅游的美誉度和吸引力。
(二)紧抓沿海开发机遇,打造特色小镇品牌
2017年江苏省发布《“十三五”沿海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中涉及启东滨海发展的意见,包括加强启东长江口(北支)湿地等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的规范化建设和管护能力建设,推进建设国家级示范自然保护区;加强吕四渔场等重点海域生态保护与修复。2017年6月,江苏省《关于培育创建江苏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中公布了首批25家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吕四仙渔小镇榜上有名。
值得一提的是,《规划》对启东滨海发展具有明确的指引作用。依据《规划》,启东应加快从观光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等多种形式协调的复合型旅游发展。而作为江苏沿海唯一入选的吕四仙渔小镇,不仅可大幅增加旅游业的直接收益,而且树立起启东旅游在长三角的知名度。更具深远意义的是,依托旅游业发展,可不断延伸文化休闲、水产加工、渔业研发等产业链,培育出一批有影响力的本土名牌产品。启东应结合特色小镇发展的实际需求,尽快出台优惠政策,进一步拉动旅游经济发展,实现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6]
(三)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完善软硬件配套设施
第一,开展客源地培育建设。针对长三角客源市场,采取联动营销模式将部分游客分流至启东各景区,同时鼓励自驾游、自助游等旅游项目。针对省外潜在客源,利用好高铁线、机场航线、高速公路线,不断扩大启东旅游影响力。第二,依托互联网发布和更新旅游信息,加强与携程网、途牛网等合作,针对脸谱、推特等社交媒体开展针对性宣传。鼓励艺术家将启东城市文化融入到作品创作中,不断提升文化创意营销水平。第三,提炼“启吾东疆”、“江风海韵北上海”等宣传口号,推广“日出江海圆陀角”、“渔家生活吕四港”、“沙地风情乡村游”等城市旅游名片。第四,召开旅游专题推介会,举办圆陀祈福节、吕四开渔节等休闲节庆活动,通过自媒体和移动终端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报道,吸引旅游者消费欲望,努力营造“乐活启东”的人文居住理念。
崇启大桥助推了启东滨海旅游的腾飞,[7]伴随宁启铁路二期、沿海高等级公路的贯通,启东滨海发展势必跃上新高度。因此,加快建成优质高效的生活服务和市政公用体系至关重要。针对自驾游、驴行等旅游新趋势,在重点景区和度假可兴建一批汽车旅馆、民宿客栈,定点建设自驾营地和房车营地,并完善高速公路服务区和加油站点的配套服务功能,同时不断提升旅游软环境品质。旅游部门应建立安全预警机制和信息发布制度,强化应急管理能力,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快应急救助点建设,提供气象预报、紧急医疗、快速救助服务。
(四)加大政策扶持,实施人才兴旅工程
旅游项目建设与社会投资密切相关。政府应从政策、税收、土地等?I域加大对企业的政策扶持,积极鼓励旅游电子商务、个性化订制服务、运动专业俱乐部等业态创新,同时重点扶持市场开拓力强的旅游企业,推动本土龙头企业的资源重组和品牌连锁拓展。
此外,加强旅游专业人才建设对于提升服务质量意义重大。2017年启东市被列入“国家支持农民工返乡创新创业试点”单位。启东应充分借助人才返乡优惠政策,实施人才兴旅工程,探索建立善纳人才、善育人才、善用人才机制。加快引进高层次旅游人才,培养包括旅游策划、营销管理、导游等旅游人才。同时建立以驻启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校、委培中心为主的多元化人才培育体系,定期开展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和分类分级培训。鼓励返乡大学生投身滨海旅游,充分挖掘乡土、乡韵价值,开展旅游自主创业和乡村旅游创客行动,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精神根植启东旅游发展。
参考文献:
刘佳.中国滨海旅游功能分区及其空间布局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6).王芳.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江苏省滨海旅游实证研究为例[D].南京大学,2011(5).韩曙平.江苏滨海旅游业发展分析[J].江苏商论,2010(5):95-97.吉倩倩,等.南通滨海旅游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J].城市旅游规划.2015(6):113.张月,毛春元.江苏省滨海旅游竞合研究[J].特区经济,2012(3):148-150.于艳.沿海开发背景下江苏滨海低碳旅游发展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5).黄鹤群,等.崇启大桥贯通对启东经济发展的影响[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38-43.责任编辑:许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