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剖实习重点结构总结(英文版)
I.Bones
1.vertebral body2.vertebral foramen3.transverse foramen4.transverse process
5.spinous process6.superior articular process7.dens8.inferior articular process
9.promontory10.posterior sacral foramen(pl.foramina)11.anterior sacral foramen
(pl.foramina)12.sacral canal13.sacral hiatus14.manubrium sterni15.sternal angle
16.body of sternum17.xiphoid process18.coracoid process19.glenoid cavity
20.acromion21.spine of scapula22.greater tubercle23.lesser tubercle
24.intertubercular sulcus(groove)25.deltoid tuberosity26.sulcus for radial nerve
27.olecranon fossa28.coronoid fossa29.capitulum of humerus30.trochlea of humerus
31.medial epicondyle32.lateral epicondyle33.olecranon34.trochlear notch
35.coronoid process36.styloid process 37.anterior superior iliac spine
38.anterior inferior iliac spine39.posterior superior iliac spine40.posterior inferior
iliac spine41.ischial tuberosity42.ischial spine43.acetabulum44.acetabular fossa
45.lunate surface 46.obturator foramen47.femoral head48.neck of femur
49.greater trochanter 50.lesser trochante51.intertrochanteric line52.intertrochanteric
crest53.medial condyle54.lateral condyle 55.intercondylar eminence
56.tibial tuberosity57.medial malleolus58.lateral malleolus59.calcaneus
60.navicualr bone61.talus62.cuboid bone63.medial cuneiform bone
64.intermedius cuneiform bone65.lateral cuneiform bone66.cribriform foramina
67.hypophysial fossa68.optic canal 69.foramen rotundum 70.foramen ovale
71.foramen spinosum 72.foramen lacerum 73.internal acoustic pore 74.jugular foramen
75.foramen magnum76.sulcus for sigmoid sinus77.styloid process 78.stylomastoid foramen
79.frontal bone80.parietal bone81.temporal bone 82.sphenoid bone
83.occipital bone84.pterion85.zygomatic arch 86.external acoustic pore
87.head of mandible88.mastoid process89.mandible 90.maxilla91.anterior fontanelle
II.Joints
1.intervertebral disc2.anulus fibrous3.nucleus pulposus4.an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5.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6.interspinal ligament
7.supraspinal ligament 8.ligamenta flava 9.intervertebral foramen 10.ulnar collateral
ligament11.radial collateral ligament 12.annular ligament of radius13.pubic
symphysis14.ligament of the head of the femur15.sacrospinous ligament
16.sacrotuberous ligament17.alar folds18.lateral meniscus19.medial
meniscus20.patellar ligament21.tibial collateral ligament22.fibular collateral
ligament23.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24.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II.Muscle
1.masseter2.temporalis
3.medial pterygoid anterior 7.scalenus4.lateral medius pterygoid 8.trapezius5.sternocleidomastoid 6.scalenus
9.latissimus dorsi10.erector spinae11.pectoralis major12.pectoralis minor
13.serratus anterior14.aortic hiatus15.esophageal hiatus16.vena caval foramen
17.obliquus externus abdominis 18.obliquus internus abdominis19.transversus
abdominis20.rectus abdominis21.linea alba22.deltoid23.teres minor
24.teres major 25.subscapularis26.biceps brachii27.triceps brachii 28.psoas major
29.iliacus30.gluteus maximus 31.piriformis32.sartorius 33.rectus femoris
34.adductor longus35.biceps femoris36.semitendinosus37.semimembranosus
38.gastrocnemius39.soleus 40.tendo calcaneus41.inguinal ligament
42.tendinous intersection
IV.Alimentary system
1.uvula2.palatoglossal arch3.palatopharyngeal arch4.palatine tonsil
5.genioglossus6.parotid gland7.sublingual gland8.submandibular gland
9.parotid duct10.papilla of parotid duct11.sublingual caruncle 12.sublingual fold
13.pharyngeal opening of auditory tube14.tubal torus15.pharyngeal recess
16.piriform recess17.superior part of duodenum18.descending part
19.horizontal part20.ascending part21.major duodenal papilla22.colic bands
23.epiploic appendices24.haustra of colon25.vermiform appendix
26.falciform ligament27.ligamentum teres hepatis28.common bile duct
29.common hepatic duct30.cystic duct31.pancreatic duct
V.Respiratory system
1.maxillary sinus2.frontal sinus3.sphenoidal sinus4.ethmoidal sinus
5.superior nasal meatus6.middle nasal meatus7.inferior nasal meatus
8.superior nasal concha9.middle nasal concha10.inferior nasal concha
11.thyroid cartilage12.cricoid cartilage13.epiglottic cartilage
14.arytenoid cartilage15.left principal bronchus 16.right principal bronchus
17.hyoid bone 18.tracheal cartilage 19.carina of trachea
VI.Urinary, reproductive system
1.renal pyramid 2.renal papilla3.major renal calyx4.renal pelvis5.ureter
6.renal column7.minor renal calyx8.urinary bladder9.ureteric orifice
10.interureteric fold11.internal orifice of urethra12.trigone of bladder
13.testis 14.epididymis 15.ductus deferens16.prostate17.seminal vesicle
18.ampulla ductus deferentis19.ejaculatory duct 20.bulbourethral gland
21.cavernous body of urethra22.ovary23.uterus24.uterine tube
25.proper ligament of ovary26.round ligament of uterus27.broad ligament of uterus
28.hepatogastric ligament29.hepatoduodenal ligament30.greater omentum
31.omental bursa32.omental foramen33.lesser omentum
34.rectovesical pouch35.vesicouterine pouch36.rectouterine pouch
VII.Angiology
1.right auricle2.left auricle3.crista terminalis4.fossa ovalis
5.orifice of coronary sinus6.septomarginal trabecula7.sinuatrial node
8.internodal tract9.atrioventricular junction region10.atrioventricular bundle
11.left bundle branch12.right bundle branch13.Purkinje network
14.right coronary artery15.left coronary artery 16.anterior interventricular branch
17.circumflex branch18.coronary sinus19.brachiocephalic trunk20.left
common carotid artery21.left subclavian a.22.internal carotid a.23.external
carotid a.24.brachial a.25.radial a.26.ulnar a.27.deep palmar arch
28.superficial palmar arch29.renal a.30.coeliac trunk31.left gastric a.32.right gastric a.33.splenic a.34.proper hepatic a35.right gastroepiploic a.36.left gastroepiploic a.37.superior mesenteric a.38.inferior mesenteric a.39.external iliac a.40.internal iliac a.41.femoral a.42.hepatic portal vein
43.cephalic v.44.basilic v.45.median cubital v.46.great saphenous v.47.small saphenous v.48.azygos v.49.left gastric v.50.splenic v.51.superior mesenteric v.52.inferior mesenteric v.53.thoracic duct
54.cisterna chyli
VIII.Sensory organs
1.cornea2.anterior chamber3.lens4.ciliary body 5.vitreous bod6.iris
7.posterior chamber8.choroid9.sclera10.retina11.optic disc
12.fovea centralis13.lacrimal gland14.nasolacrimal duct 15.tympanic membrane
16.fenestra vestibuli(oval window)17.fenestra cochlea(round window)
18.semicircular canal19.cochlea20.vestibule21.malleus22.incus23.stapes
IX.Nervous system
1.olfactory bulb 2.olfactory tract3.optic nerve4.optic chiasma 5.optic tract
6.oculomotor n.7.pons8.trigeminal n.9.abducent n.10.trochlear n.11.hypoglossal n.12.facial n.13.vestibulocochlear n.14.glossopharyngeal n.15.vagus n.16.accessory n.17.forth ventricle18.mesencephalic aqueduct
19.cerebellum20.corpus callosum21.tonsil of cerebellum22.pyramid23.olive
24.decussation of pyramid25.superior colliculus26.inferior colliculus
27.facial colliculus28.gracile tubercle29.cuneate tubercle30.insula
31.anterior limb of internal capsule32.genu of internal capsule33.posterior
limb of internal capsule34.lentiform nucleus35.dorsal thalamus
36.head of caudate nucleus37.anterior horn of lateral ventricle
38.posterior horn of lateral ventricle39.median nerve40.ulnar n.41.radial n.42.femoral n.43.sciatic n.44.calcarine sulcus
45.precentral gyrus 46.postcentral gyrus47.ophthalmic n.48.maxillary n.49.mandibular n.50.sympathetic trunk51.cerebral
falx52.phrenic n.53.cerebellar falx54.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55.vertebral artery56.basilar artery57.middle
cerebral artery 58.anterior cerebral artery
X.Endocrine system
1.hypophysis2.thyroid gland3.suprarenal gland
4.parathyroid gland5.pineal body6.thymus
第二篇:断层解剖重点总结
断层解剖重点
填空
1.中央前回位于中央沟与中央前沟之间,中央后沟位于中央沟与中央后沟之间。
2.大脑半球上有中央沟、顶枕沟、外侧沟,据此将大脑半球分为五个叶,即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岛叶。
3.岛盖由额盖、顶盖、颞盖构成。
4.基底核包括纹状体、屏状核、杏仁体。5.联合纤维包括胼胝体、前连合、穹窿连合等 6.内囊分为前肢、后肢、膝三部。
7.侧脑室分为前角、中央部、后角、下角四部。
8.颈内动脉分为颈段、岩段、海绵窦段、前床突上段四段。9.营养内囊的主要动脉是中央支,来自大脑中动脉。10.常用的头部断面基线有上眶耳线、眦耳线、下眶耳线。11.主动脉弓的分支有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头臂干。12.肺尖高出锁骨内侧1/3上方2—3cm。
13.右肺上叶有3个肺裂断,即尖段、后段、前段。
14.右肺动脉进经升主动脉和上腔静脉后方,奇静脉弓下方进入右肺。15.肝的膈面有镰状韧带附着,将肝分为左右叶。
16.肝的左纵沟前部为肝圆韧带裂,其前方为肝圆韧带切迹,后部为静脉韧带裂。17.肝门静脉在第二腰椎体右侧、胰颈的后面,有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汇合而成。18.胰位于第1—2腰椎水平,分为头、颈、体、尾四部分。19.腹膜后间隙包括肾前间隙、肾周间隙、肾后间隙三个间隙。
20.肝门静脉左支较细长与附脐静脉、肝圆韧带相连,并以静脉韧带连下腔静脉。
名词解释
1.第五脑室:即透明隔间腔,是位于两侧透明隔之间的间隙,其前界为胼胝体膝,后界为穹窿柱,上界为胼胝体干,下界是胼胝体嘴和前连合,只有当它与侧脑室想通时才能称之为第五脑室,该脑室有时形成囊肿阻塞室间孔而使脑脊液循环受阻,导致颅内压升高。
2.第六脑室:又称verga腔,穹窿室或三角脑室位于穹窿室连合与胼胝体间的一个水平裂隙,不恒定,位于胼胝体后半部,当它与侧脑室想通时,可称为第六脑室,若该室腔扩大,出现脑脊液循环受阻,也可发生颅内压升高。
3.侧脑室三角区:侧脑室中央部,下角,后角三者汇合处,是三角形腔隙,称侧脑室三角区,为立体三角形空间,是产生脑脊液的主要部位。
4.内囊:位于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的宽厚髓质层。
5.鞍上池:是影像名词,由解剖学中的交叉池,脚尖池和桥池前部构成,该池前界为额叶直回,后界为脚间窝或脑桥基底部,两侧界有海马旁回沟,池内有视交叉,垂体柄,乳头体,大脑动脉环和鞍背等,由于体位和扫描基线不同,在CT片上此池可称四角形、五角形、六角形等(位于蝶鞍上方)。6.中间帆腔:(间位帆池)亦称第三脑室脉络组织池或第三脑室上池,位于第三脑室顶的上方,穹窿体,穹窿体连合的下方,呈尖向前的三角区,两侧界为穹窿的内侧缘,后界为胼胝体压部,此池向后下经胼胝体压部下方通大脑大静脉池,池内含有大脑静脉。
7.脑池:蛛网膜下膝在脑的沟,裂等长扩大,形成蛛网膜下池,亦称脑池,具形状和大小的变化在影像学上有重要意义。最大的为小脑延髓池,另外有脚尖池,桥池,交叉池。8.颈内动脉虹吸部:依其行程分为颈段 岩段 海绵窦段 和前床突上段,其中海绵窦段和前床突上段合称虹吸部,多呈U形成或V形弯曲,是动脉硬化的好发部位。
9.Wills环:颈内动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进入颅腔后在脑底部发交吻合大脑动脉环,又称wills环。10.硬脑膜窦:硬脑膜在某些部分两层分开,形成腔道,即为硬脑膜窦,内面衬有内皮细胞,含静脉血。
11.气管前间隙:位于气管,上腔静脉和主动脉弓及其三大分支(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之间,为三角形间隙,内有奇静脉弓淋巴结。12.血管前间隙:位于胸骨柄后方两侧壁胸膜前返折现之间及大血管以前的间隙,内含胸腺。13.主动脉肺动脉窗:上方为主动脉弓,下方为左肺动脉,右侧为气管下端和食管,左侧为左肺,高度为1.0~1.5cm,窗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以及脂肪淋巴结。该窗由于大血管的搏动产生伪像而显示不清。
14.肝段:就是以glisson系统为中心,包括其所属血供和胆汁引流肝组织所构成的,独立的功能单位。15.肺段:肺段是每一个肺段支气管及其分支分布区肺组织的总称,无论是形态上或是功能都可作为一个单位,每个肺段均呈圆锥形,尖向肺门,底朝向肺表面。
16.肾前间隙:位于(壁层腹膜)与(肾前筋膜)之间,其内有十二指肠、胰、升结肠
降结肠
肠系膜血管 淋巴结以及脂肪组织,肾前筋膜左右延续,;两侧间隙越中线潜在通连,但有液体,脓或血时多聚积在患侧,积液或积气来自胰者,则可累及双侧肾前间隙,在胰水平以下,肾前间隙呈底边朝外,近中线处变尖的三角间隙。
17.肾后间隙:肾后筋膜
三角间隙
侧椎筋膜和腹横筋膜之间,内容脂肪、血管、淋巴结等。
18.气管后间隙:气管与脊柱之间,内容食管、胸导管等,奇静脉弓由此汇入上腔静脉,右侧为右肺,左侧上部为左肺,下部为主动脉弓。
19.第一肺门:纵隔面中份长圆形凹陷为第一肺门,是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等血管,淋巴管,神经进出之处。
20.胸骨角:为胸骨柄与胸骨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的角,胸骨角平面是胸部的重要平面。21.第二肝门:肝右纵沟后部为腔静脉沟内容下腔静脉,其后上端有肝静脉汇入,该处称为第二肝门。
22.纵隔间隙:气管杈以下,前一左心房,后一左脊柱,右一右肺,左一胸主动脉。内容食管,胸导管,奇静脉,半奇静脉和淋巴结。
问答题
1. 头部横断面解剖学的常用基线
答:a 下眶耳线:为眶下缘中点至外耳道中点的连线
B 眶耳线或眦耳线与外耳道中点的连线
C 上眶耳线:为眶上缘中点到外耳道中点的连线 2. 脑叶及脑的主要沟回在断面上识别(中央沟)答:a多连续,不中断
b较深,起自断面外缘约中份处向后延伸,有中央后沟或中央前沟,后沟伴行 c中央前回较后回宽而厚,后方的中央后回窄而薄
d先辨认中央旁小叶(中央旁沟,扣带沟为缘支)再辨认中央沟 e据大脑白质,髓型来辨认,在CT图像上正常脑沟宽度不超过5mm 3. 基底核的毗邻关系
答:位于大脑半球基底部的髓质中,包括纹状体、屏状核和杏仁体,尾状核的头在侧脑室前角外侧,其尾沿侧脑室下角顶壁向前终于杏仁体,豆状核位于岛叶深部,背侧丘脑的外侧,外邻外囊,内接内囊前段腹侧连前穿质,屏状核位于外囊外侧,最外囊内侧,杏仁体位于颞叶背侧部,侧脑室下角尖端前方,其表面有海马旁回钩的皮质覆盖。4. 内、外囊及最外囊在三维断面上的位置
答:内囊位于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而外囊位于豆状核与屏状核之间,屏状核与岛叶皮质间的髓质为最外囊。横断面上从内到外:内囊、苍白球、壳、外囊、屏状核、最外囊、岛叶、岛盖。
5. 松果体在横断面上的显示及其毗邻关系
答:在眦耳线上40~45mm为最佳显示横断面位于四叠体池或大脑大静脉池内,前方为第三脑室,后方为小脑蚓,后外侧为侧脑室三角区,前外侧丘脑。第三脑室后方为小脑蚓,后外侧为侧脑室三角区,前外侧为丘脑。形态:在横断面上有圆形,椭圆形和窄条形三种,前两者长均大于宽径,而窄条形的长是宽径的2.5倍以上 6. 鞍区的所属结构及鞍底的分型
答:鞍区的所属结构:碟鞍 鞍底 鞍膈 垂体 海绵窦。
鞍底的分型:平直型 下凹型 上凸型。
境界:前界为前床突与交叉前沟的前缘,后界为后床突与鞍背,两侧界为颈外动脉弓沟 7. 垂体在断面上的显示及其毗邻关系
答:垂体位于垂体窝内,借垂体柄,经膈孔与第三脑室的灰结节连接,垂体的上方隔着鞍膈与视神经,视交叉相邻,下面隔鞍底与蝶窦相邻,两侧与海绵窦相邻。形状:一般为椭圆形或圆形,其上缘多为下陷或平直型,前者的出现率可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下缘为近半圆形,与鞍底的形状一致。大小:为9.9mmX13.9mmX5.5mm高度:一般为女性>男性
男性—垂体高度>6.5mm为可疑,.7mm为异常。
女性—按垂体高度+(年龄1/20)公式计算>9mm为可疑,超过10mm为异常,其高度与月经周期的卵巢功能状态有关 8. 海绵窦在冠状层面上的形态,位置及其穿行结构和影像学意义
答:位置:位于碟鞍两侧,由硬脑膜两层间的腔隙构成,向前达眶上裂的内侧部,向后至颞骨岩部的尖端,两侧的海绵窦经鞍膈的前后海绵间隙相连通。
毗邻:上壁—额叶
下壁—蝶窦
内侧壁—垂体碟鞍
外侧壁—颞叶
穿行结构: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的眼,上额神经,展神经及颈内动脉
影像学意义:异常征CT像:a大小不对称b形状不对称c局限性异常密集区 9. 脑室系统的组成及各腔室的位置及其在横断面上的表现
答:脑室系统包括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以及连通脑室的室间孔和中脑水管,有时还可见第五脑室和第六脑室。
侧脑室:位于大脑半球内形状不规则,前借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
第三脑室:两侧背侧丘脑,下丘脑间的狭窄腔隙,向前上借室间孔通侧脑室,向后下借中脑水管通第四脑室
第四脑室:位于脑桥,延髓与下脑之间,形似帐篷 第五脑室:位于两侧透明膈之间的间隙
第六脑室:位于穹窿连合与胼胝体间的一个水平裂隙。不恒定,位于胼胝体后半部 10.池的位置及池内结构
答:小脑延髓池:亦称枕大池,为脑池中最大者,位于颅后窝后下部,小脑和延髓之间,被小脑镰分为左右两部,向前通第四脑室,向下通脊髓的蛛网膜下隙
桥池:临床也称桥前池,位于脑桥腹侧面和枕骨斜坡之间,扁而宽阔,其内有基底动脉,此池向上通脚间池,向后通小脑延髓池
脑桥小脑三角池:其前外侧界为颞叶岩部内侧面,后界为小脑中脚和小脑半球,内侧界为脑桥基底部下部和延髓上外侧部,池内有面神经,前庭窝神经和迷路动脉
中间池:又称基底池,位于两中脑大脑脚之间的脚间窝处,池内有动眼神经和大脑动脉环后部d环池:包绕中脑大脑脚的外侧面
四叠体池:位于大脑四叠体背面与小脑上吲前缘之间f交叉池:位于视交叉上方,终板的前方
鞍上池:鞍上池是影像名词,由解剖学中的交叉池 脚尖池和桥池前部构成,该前界为额叶直回,后界为脚间窝或脑桥基底部,两侧界为海马旁回沟,池内有视交叉,垂体柄,乳头体,大脑动脉和鞍背等,由于体位和扫描基线不同,在CT片上此池可呈五角形,六角形或四角形
大脑大静脉池:位于胼胝体压部后下方,松果体的后方,池内前部常见钙化的松果体,池内后部常见强化的大脑大静脉
间位帆池:亦称第三脑室脉络组织池或第三脑室上池,位于第三脑室顶的上方,穹窿体,穹窿连合的下方,呈尖向前的三角区,两侧界为穹窿的内侧缘,后界为胼胝体的压部,此池向后下经胼胝体压部下方通大脑大静脉池,池内含有大脑内静脉
大脑外侧窝池(侧裂池)为额叶 顶叶 颞叶与岛叶之间大脑外侧沟处的蛛网膜下池,内有大脑中动脉及其分支,并有大脑中浅静脉,此池在青年人可以不明显,老年人常较清晰,脑萎缩者明显曾宽
小脑上池:位于小脑幕下方与小脑上面之间的蛛网膜下池,形态宽扁,矢状断层显示较清。
小脑谷:又称小脑溪,位于两侧小脑扁桃体之间的蛛网膜下池部分,其前部经第四脑室后正中孔通第四脑室,后连枕大池。11.颈内动脉的分段、分支及分布
答:分为颈段、岩段、海绵窦段、前床突上段,主要分支为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脉络丛前动脉、后交通动脉和眼动脉,营养脑和视器,总体来说,颈内动脉主要分布大脑半球前三分之二。
12.椎动脉的行径及分支
答:椎动脉发自锁骨下动脉的第一段,上行穿经第6~1颈椎横突孔,向后越寰椎后弓上面的椎动脉沟,后前穿硬脊膜,经枕骨大孔入颅,在蛛网膜下隙由延髓两侧斜向内上,至延髓脑桥沟平面,两侧汇合成基底动脉。小脑下后动脉是其主要分支。13.胸骨角平面有何标志性意义
答:1.是上下纵隔的分界平面,2.后方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3.该平面正好通过主动脉肺动脉窗,平对主动脉弓的起段和止端,4.气管杈在此平面出现,5.奇静脉弓在此平面以上跨越右肺根上方,向前汇入上腔静脉,6.食管于此平面以下与左主支气管交叉形成食管第二狭窄,7.胸导管于此平面下方由脊柱右侧转向左侧上行,8胸骨角两侧与第二胸肋关节相接,为计数肋的标志,9.肺动脉的分叉处位于此平面以下 14.分别写出上纵隔 后纵隔内的6个结构的名称 答:上纵隔:胸腺 左右头臂静脉 上腔静脉 主动脉弓 膈神经 左颈总动脉 左锁骨下动脉 心包膈动脉 迷走神经
下纵隔:气管和支气管 食管 迷走神经 胸主动脉 胸导管 奇静脉和半奇静脉 交感干及其分支
15.试述左右肺的分叶:
答:左肺:上叶【尖后段(SI+II)前段(III)上舌段(SIV)下舌段(SV)】下叶【上段(SVI)内前底段(SVII+SVIII)外侧底段(SIX)后底段(SX)】
右肺:上叶【尖段(SI)后段(SII)前段(SIII)】中叶【外侧段(SIV)内侧段(SV)】下叶【上段(SVI)内侧底段(SVII)外侧底段(SIX)前底段(SVIII)后底段(SX)、16.左横断面上如何确定肝的正中裂和左叶间裂
答:正中裂:上部;肝中间静脉长轴至下腔静脉左前壁的连线
下部:胆囊窝中份至下腔静脉左前壁的连线
左叶间裂:上部:肝膈面镰状韧带附着缘左侧约1cm处或左叶间静脉长轴经下腔静脉与前壁的连线。中部:肝门静脉左支状部的长轴。
下部:肝圆韧带裂 17.左肾周间隙积液可蔓延延至何处?为什么?
答:A前:肾前间隙
B后:肾后间隙
C内侧:对侧肾周间隙
D上方:食管胃的裸区
E下方:小骨盆腹膜外隙,沿生殖血管在腰大肌前面至腹股沟深面,腹前外侧壁 18.试述库氏肝段划分法:
答:1954年codinalld根据肝门静脉鞘系的分布规律和肝静脉的走行,将肝分为左右半肝及其5个叶,8个段,目前国际上多采用codinalld根据肝段划分法,并依据顺时针方向,将肝分为I至VIII 肝【左半肝『尾状叶(I段)左外叶『外上段(III段)左内叶(IV)右半肝【右前叶『前下段(V段)前上段(VIII)
右后叶『后下段(VI段)后上段(VIII段)
第三篇:解剖基层公务员工资收入结构
解剖基层公务员工资收入结构
按语:前两日,安徽省淮南市工商局各县区工商分局100余名工作人员跑到市工商局办公楼下,拉横幅“讨薪”。原因是市工商局每人发了7000元奖金,而县区工商分局的人没拿到这笔钱。两会期间,公务员该不该涨薪再次成为热点话题。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公务员局党组书记兼副局长杨士秋表示,公务员工资应该上涨,不应将部分公务员存在灰色收入和基层公务员收入低混谈。那么,公务员收入到底有多少?文章作者详细列出公务员的工资构成,包括基本工资(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工作津贴和生活补贴四大项。后两项因地区经济水平差异存在较大差距,但无疑,津补贴收入要高于基本工资。公务员收入一直是一个敏感话题。提到公务员工资,总能触碰到公众敏感的神经。公务员们看似神秘的工资单到底隐藏了什么秘密?他们的薪酬收入究竟有多少?公务员的工资构成不但广大网友不清楚,连很多公务员自己都说不明白。不是因为公务员工资太高,而是因为计算起来很繁琐复杂。想把公务员工资说明白真得费一番力气。现行公务员薪酬体系是在2006年7月之后建立起来的。这一年年初,公务员法正式实施。有了法律依据,随之而来的就是公务员薪酬体系建设的标准化。2006年7月1日起,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正式开始。用当时的说法,叫做工资“套改”,也就是根据当时公务员的编制身份,工龄等因素,套入相应标准,成为新的工资体系,确立新的工资标准。套改主要针对当时在职的机关工作人员,是由旧的工资体系向新的工资体系过渡的一个手段。2006年7月后录用的工作人员都按照新标准来执行。公务员工资改革之后,基本工资由原来的现行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和工龄工资四项调整为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两项,加上工作津贴和生活补贴,构成了大多数公务员薪酬收入的全部。部分行业还有国家津贴,一些城市地区还有通信补助等,但这都是少数。
一、中央财政负担的基本工资这一部分工资通常被称为基本工资,分为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两项,由中央财政负担,而且非常稳定,只要国家财政不垮,就能保证发放。全国所有相同职位和级别的公务员都一样。那么这两项工资能有多少?职务工资就是根据公务员所处的工作职务确定的工资份额。职务从下到上,一共分为12个级别:办事员、科员、乡科级副职、乡科级正职、县处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厅局级正职、省部级副职、省部级正职、国家级副职和国家级正职。厅局级正职以下,又分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通俗地讲,有的级别很高,但是不当官,听别人使唤。有的级别不一定高,但是当官,有实权,能使唤别人。当官的由于需要领导别人,工作辛苦,工资肯定要比同一级别不当官的工资高。以刚录用的公务员来说,职务级别主要由学历来决定,职务工资由职务级别来定。初高中和中专毕业生按办事员;大学专科、本科、双学士、没学位的各类研究生按科员;硕士学位研究生按副主任科员;博士学位研究生按主任科员。职务与职务工资的对应关系具体看下表:
这些职务级别和级别工资再套入不同的级别档次,大学专科毕业生二十六级2档;大学本科毕业生25级2档;双学士和无学位研究生为25级3档,硕士学位研究生为24级3档,博士研究生为22级1档。与工资数额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假设一个大学本科毕业生张三,通过种种途径光荣地加入公务员队伍,那么他的职务会被定为科员,属于非领导职务,所享受的职务工资为380元。他的工资级别为25级2档,根据表2,他的级别工资为380元。张三的基本工资为380元职务工资+380元级别工资=760元级别工资是可以不断增加的,在年末的例行考评为称职以上的前提下(考评基本上是走形式),每两年晋升一个级别工资档次。从左至右看表二就是涨的档次。连续五年考评为称职以上的,晋升一个工资级别。涨级别的原则是就高就近。如果遇到10年、20年这样的最小公倍数实践,就在同一年先涨级别工资再涨档次工资。比如张三,称职地工作两年之后,第三年工资就会由25级2档的380元上升到25级3档的408元。两年后再涨一档变为436元。称职地工作五年之后,根据涨级别就高就近原则,工资涨到24级3档的446元。而工资每个级别、档次之间的增幅,会随着级别和档次的提高越来越大。工作时间越长,涨级别工资增加的就会越多。最顶端能涨到3820元,当然,这只属于国家领导人的级别。以上说的都是级别工资怎么涨,职务工资增加要靠升职来实现。理论上,职务级别是三年升一次,但实际上是没这么简单的。怎么在政府部门里升职是个很复杂的问题,估计再写几万字也不能道出其中的奥妙玄机。总之,职务工资的增长只需要按照上表套就行。
二、地方财政负担的部分除了中央财政负担的基本工资外,剩下部分,是工作津贴和生活补贴。这一部分是由地方财政负担。由于各个地方经济发展状况不同,财政收入水平不同,导致这一部分的收入在各个地区间差距比较大。加上地方财政有时吃紧,也会影响到这部分工资发放。虽然极其少见,但并不意味着不存在。理论上,工作津贴和生活补贴的发放标准是以地级市为单位的。也就是说,每个地市的发放标准是一样的。但是我昨天联系了几个省内其他省市的公务员同学,发现大家的工资水平都一样。应该说,一个省内的标准相对都一致。省和省之间,津补贴发放标准差别很大。有的省只以行政职务决定津贴、补贴标准,有的则是以工作年限和行政职务共同决定。比如我的老家,就是只以行政级别决定工资标准。非领导职务的科员工作津贴为780元,生活补贴为1170元。工作津贴按职务高低递增。递增金额为100、110、120„„从科员开始,职务级别每增加一级,工资同下一个级别的差距增加10元。也就是说,最低一级的科员是780,那么上升到非领导职务的副科就是880,非领导职务的正科990,非领导职务副处为1110。从副科开始,就有领导和非领导职务的区别。这两者之间,差距也是同样的递增方式,比如,领导和非领导职务的副科级干部差距是40,同样的正科级干部差距是50,副处差距是60„„生活补贴也是同样的公式往里套,从1170元开始递增。一个最基层的科员,一共能拿到合计1950元津贴和补贴,副科非领导可拿到2190元。具体到官衔上来,一个跑腿儿办事的本科毕业科员,能拿到津贴和补贴共1950元,假设他混到副乡长,就能拿到2300元,混到正乡长,能拿到2480元,混到县长,就是3300元。而在上海等省市,采用的则是津贴、补贴收入与工作年限和职务级别都相关的发放方式。工作年限和职务级别与所拿到的津贴、补贴成正相关。换句话说,工作时间越长,官越大,收入就越高。具体可看下面表格。上表可见,上海地区由于经济发达,财政收入较多,所以公务员的津贴、补贴收入要比其他地区高很多。一个研究生毕业,工作3年的非领导职位副科级公务员,每个月能拿到的工资在5000左右。当然,上海花销也很大。
三、国家补助的津贴2011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接连下发几个文件,为几个行业增加津贴。主要集中在司法和监督部门,分别是法院、检察院、纪检监察部门等。平均补助标准为每月220元。另外,公安机关还有500多元津贴,以及加班补助等。几个部门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国家补助的津贴和补贴也会比其他部门多一些。对于一个大学本科毕业,在我老家纪检监察系统工作6年的科员来说,他每个月能拿到的工资总数为2950多元。其中包括职务工资380元,级别工资408元,工作津贴780元,生活补贴1170元,国家定的津贴220元。我老家属于相对工资标准比同省市高的地区,通过对省内5个不同地市大学同学的采访,本科毕业的他们工资通常为2400多元,研究生在2700多元。在省会城市省直部门工作的,还会多出300多元的通信补助。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公务员,还有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每个省(市)、自治区会制定相应的实施文件。通常,由根据海拔高度、降水、气候等方面确定的自然地理环境指标和根据交通通讯、公共服务条件确定的人文社会发展指标来确定相应的区域类型。再由类型确定相应的津贴标准,并且会根据具体情况作出调整。辽宁2006年制定的标准:
在藏区工作的公务员,以四川藏区和汉族聚居区为例,藏区平均收入是其他地区1.8倍左右。比如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本科毕业生,正常能拿到的工资不到3000,而在藏区能够拿到5000多。具体数额由于手头没有资料,所以也无法准确呈现。这些数据,都是通过对在当地工作的公务员采访得出,没有扣除8%的住房公积金以及保险份额。以上,基本就是公务员工资收入的全部。但也有例外,比如税务部门。税务部门的福利待遇好是尽人皆知的,尤其是地税,是出了名的好单位。他们就负责把各级财政的钱收上来,充实国库。天天看着这些钱,自然不会亏待了自己。所以,各级税务部门的收入是非常高的。除了公务员收入,各个机关还有大批事业编工作人员。他们的工资计算方式和公务员有所不同。但同等工作年限、同等学历的事业编跟公务员收入相差不大。
四、节日福利和奖金在我老家机关,国家整顿吏治之前,还是能有一些福利的。我从年龄大些的公务员那里了解到,2011年,端午节通常发放200-500元福利,中秋节发放同样多的福利。年底会有一千到三千不等的奖金外加200元左右的米面油或者购物卡等实物。正科、副科级领导年终奖金通常是一般科员的一倍到两倍左右,各种实物也比较多。一年下来,一个基层科员大约能拿到5000左右的福利待遇。整顿吏治开始之后,2012年就逐渐吃紧,到了2013年,所有福利都取消了。毫不夸张地说,绝大多数公务员目前能拿到的只有前三个部分的收入。网友热议的灰色收入、隐性收入和贪腐收入,我对这一部分了解有限,因为自己以及能接触到的朋友是真的拿不到。如果说工作给自己带来了隐形福利,我所感受到的是给我介绍对象的多了;失散多年的朋友请吃饭多了;自己的人缘似乎一下子扩展了;火车上拿出工作证,乘警查票也不那么严格了;和同事坐出租车交谈中被司机听见自己的见闻,司机态度会从一开始的不打表瞎要价变得十分随和„„【此文为网易真话频道的原创文章,版权归网易真话频道所有。如希望转载,请事前联系我们:zhenhuapindao@163.com】
第四篇:解剖总结
第一章 绪论
重点1 解剖学概念、定义。
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发生发育及其与功能关系的科学。2 人体解剖学的分科
解剖学包括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断层解剖学、临床解剖学、外科解剖学、X线解剖学、机能解剖学、运动解剖学。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人体系统的划分。细胞:是构成人体最基本的形态单位是细胞 组织:由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组织
器官:几种不同的组织组合成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称器官 系统:若干器官组合起来共同完成某种生理功能,叫系统
人体系统分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内分泌,脉管,感觉器和神经系统 4解剖学的姿势,方位,切面和轴 基本术语(标准姿态):身体立直,面向前,两眼向前方平视,两足并拢,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的两侧,掌心向前。
方位:上、下; 前、后; 内侧、外侧; 浅、深;近侧、远侧。轴和面:垂直轴 矢状轴 冠状轴
水平面 矢状面 冠状面 5 学习的观点和方法
观点:1进化发展观点,2形态与功能互相影响的观点,3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4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观点
方法:利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去探讨,研究人体。
第二章 运动系统
1骨的构造:骨主要由骨质、骨膜和骨髓三部分构成
2躯干骨的组成:成人躯干骨包括24块椎骨、一块骶骨、一块尾骨、一块胸骨和12对肋分别参与构成脊柱,胸廓和骨盆。四肢骨的组成: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分别由肢带骨和自由肢骨组成。3 颅的组成:成人颅由23块颅骨组成。另外有3对听小骨位于颞骨内。4 颅的整体观:顶面观,侧面观,前面观,内面观。5 关节的基本结构,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6 脊柱的整体观:(1)前面观:椎体自上而下逐渐增大,从骶骨耳状面以下迅速变小,与负重有关。(2)后面观:所有椎骨棘突连贯成纵嵴,颈椎棘突短而分叉,近水平位:胸椎棘突长,呈叠瓦状排列,斜向后下;腰椎棘突呈板状,平身向后。临床做腰椎穿刺常选择3、4腰椎棘突的间隙处进行。(3)侧面观:可见颈胸腰骶4个生理性弯曲,其中胸曲和骶曲凸向前方,分别在出生前、后形成。脊柱的这些弯曲增大了脊柱的弹性,有利于维持人体重心的平衡和减轻震荡。胸廓的构成:由12块胸椎、12对肋、一块胸骨连结而成。8 肩关节构成:由肱骨头和肩胛骨关节盂构成。肘关节构成:由肱挠关节,肱尺关节,挠尺近侧关节构成。10 腕关节构成: 骨盆构成:由骶骨、尾骨和左右髋骨连结而成。具有容纳,保护盆腔器官和传递重力等功能。骨盆性别差异:项目 男性 女性
骨盆形状 窄而长 宽而短
骨盆上口 心形 椭圆形
骨盆下口 狭小 宽大
骨盆腔 漏斗形 圆桶形
耻骨下角 70°-75° 90°-100° 13 髋关节构成:由髋臼和股骨头构成。膝关节构成: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髌骨 踝关节构成:由胫、腓骨下端和距骨滑车构成。肌的形态结构:人体的肌按其位置。结构和功能分为心肌、平滑肌和骨骼肌。17 斜方肌位置:位于颈背部浅层,为三角形扁肌,两侧合并为斜方肌。背阔肌位置:位于背下部和胸的后外侧,为全身最大的扁肌,呈三角形。19 竖脊肌的位置:纵列于棘突两侧的沟内。为背肌中最长最大的肌。胸锁乳突肌的起止和作用:以两头分别起自胸骨柄前面和锁骨的胸骨端,斜
向后上方,止于颞骨乳突。作用:两侧同时收缩可仰头;单侧收缩使头颈向同侧屈,面部转向对侧。胸大肌位置:位于胸廓前上部,呈宽而厚的扇形。22 前锯肌位置:位于胸廓侧壁。23 肋间外肌的作用:提肋助吸气。24 腹肌的名称:。
25三角肌的作用:主要作用是外展肩关节;前部肌束可使肩关节屈并旋内,后部肌束则使肩关节伸并旋外。该肌为临床上肌内注射的常用部位之一。肱二头肌的作用:屈肘关节,并使前臂旋后,亦可协助屈关节。28 肱三头肌的作用:伸肘关节,长头可伸肩关节并内收。29 手肌的分群:外侧群、内侧群、中间群。髂腰肌的作用:屈髋关节并旋外.;当下肢固定时,可使躯干和骨盆前屈。31 臀大肌的作用:伸髋关节并旋外。此肌外上部为肌肉注射的常用部位之一。32 股四头肌的作用:
小腿三头肌的作用:使足拓屈,并屈膝关节,站立时能固定膝关节和踝关节,防止身体前倾,是维持人体直立姿势的重要肌之一。
骨的概述:骨是器官,外被骨膜,内含骨髓,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能不断进行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
35脑颅骨的构成:8块。包括额骨,筛骨,蝶骨,枕骨各一块,顶骨,颞骨各两块。
36关节的概述:骨与骨之间的连结装置,称关节或骨连结。
骨骼肌概述:数量众多,全身共有650余块,约占体重的40%。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在神经系统支配下,通过收缩牵引骨骼而产生运动。
第三章 消化系统 1消化系统的组成: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
2牙的形态、构造:每个牙在形态上分为牙冠、牙颈、牙根三部分。3牙周组织包括:牙膜,牙槽骨,牙龈。4舌的外形:
5黏膜的结构:舌系带和舌下阜。
6舌肌的结构:舌肌为骨骼肌,分舌内肌和舌外肌。7:咽的结构:鼻咽、口咽、和喉咽 8食管的位置,分部和狭窄:上端于第6颈椎体下缘平面续咽,下行穿过隔得 食
管裂孔,下端约于第11胸椎左侧与胃连结,全长25cm。分为颈部、胸部、和腹部。
生理狭窄:第一个狭窄咋爱食管的起始处,距中切
牙约15cm;第二个狭窄在食管与左支气管交叉处,距中切牙25cm;第三个狭窄为食管穿过隔得食管裂孔处,距中切牙40cm。
9胃的形态、分部和位置:胃的形态可受体位、体型、年龄和充盈状态等多种因
素影响。
四部分:贲门部,胃底,胃体和幽门部。
在胃中等充盈时,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
腹上区。
10小肠的分部,结构:上起幽门,下连盲肠,成人全长5-7米,分为十二指肠
空肠和回肠三部分。
11十二指肠的分部,结构:介于胃与空肠之间,成人长约25cm,呈c形包挠胰
头,按其位置可分为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降部四部分。
12大肠的分部:分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
13结肠形态特点:围绕在小肠周围,始于盲肠,终于直肠。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
14盲肠的形态特点:是大肠的起始部,长6-8m,位于右髂窝内,下端为盲肠,左接回肠,上续升结肠。
15阑尾的形态:为一蚓状突起,根部连于盲肠的后内侧壁,远端游离,一般长6-8m。阑尾的位置:位置变化较大,多与盲肠一起位于右髂窝内,以回肠前位和盲肠后位较多见。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通常在脐与右髂前上脊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该
点称Mc Burney点。
18直肠的弯曲和皱襞
19肛管的形态和结构:长约4cm,上续直肠,末端终止于肛门。
肛柱,肛瓣,肛窦
20肝的形态:呈不规则的楔形,可分为上下两面和前后左右四缘。肝的位置: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左季肋区。22 肝的体表投影:
23胆囊底的体表投影:在右锁骨中线与右肋弓交点附近。
24肝外胆道的组成:胆囊,肝左管,肝右管,肝总管和胆总管。
25腹膜与腹盆腔器官的关系:分为三类,腹膜内位器官,腹膜间位器官,腹膜
外位器官。
26腹膜形成的主要结构:网膜、系膜、韧带、,腹膜襞、隐窝和陷凹。
第五篇:人体解剖生理学重点解读
人体解剖生理学
绪论
1、研究对象与内容: 1.解剖学(anatomy):研究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学科——关于结构的科学——静态 2.生理学(physiology):研究机体及各部分所表现的生命活动现象和生理活动的调节机制的学科——关于功能的科学——动态过程
2、研究方法:(1)急性实验法
①离体组织、器官实验法 ②活体解剖实验法
优点:对实验条件的要求简单,影响因素小,能快速得到结果。
缺点:在麻醉条件下进行,与正常生理情况下有所差别,实验结果有一定局限性。(2)慢性实验法
在保持比较自然的外界环境条件下,研究生物体复杂的生理活动、器官之间的协调关系,以及机体的生理活动如何与外界环境相适应。
优点:实验结果在机体正常生理活动状态下获得,可分析整体动物及各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机制。缺点:应用范围受限制。(3)发育的异常
巨人症(gigantism)
垂体性侏儒症(pituitary dwarfism)呆小症
“阉人”征(eunuochism)
一、人体基本结构概述
1、细胞的化学组成:
(一)蛋白质
1.是组成细胞的最主要的成分,是细胞的结构基础。
4.酶:特殊的蛋白质,催化生物化学反应(高效、特异、受调控)。
(二)糖类
1.碳水化合物,是自然界中存在最为丰富、分布最广泛的有机物。4.与其他类型的物质相结合,如糖蛋白。
(三)脂类
1.一般不溶于水,分为脂肪和类脂;
3.类脂包括:胆固醇、胆固醇脂、磷脂、糖脂等,功能:细胞膜的最重要的成分。
(四)核酸
1.核糖核酸(RNA):碱基、核糖、磷酸,功能:参与蛋白质合成,是DNA和蛋白质之间的中介物质(mRNA、tRNA、rRNA);
2.脱氧核糖核酸(DNA):碱基、脱氧核糖、磷酸,功能:遗传物质的贮存和携带者; 3.核苷=碱基+糖苷键+核糖;
核苷酸=核苷+磷酸二酯键+磷酸
4.核苷酸根据碱基的不同分为5类:腺嘌呤核苷酸(A)鸟嘌呤核苷酸(G)胞嘧啶核苷酸(C)尿嘧啶核苷酸(U)胸腺嘧啶(T), 尿嘧啶核苷酸只出现在RNA分子中,胸腺嘧啶只出现在DNA分子中。
二、运动系统
1、运动系统包括3个部分:人体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
2、骨的构造、化学成分、生长和发育、影响因素 骨的构造:骨质、骨膜、骨髓
骨膜:一层纤维性结缔组织膜,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淋巴,对骨的营养、生长及损伤后的修复有重要作用。
红骨髓 分布于全身骨松质内,造血功能;
黄骨髓 6岁,脂肪组织代替红骨髓,无造血功能,某些病理情况下可恢复。骨的化学成分:有机质:骨胶原纤维,韧性和弹性
无机质:碱性磷酸钙,脆性和坚硬
3、关节的基本结构,直接/间接连结
直接连结:由相邻骨之间借致密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直接连结,活动幅度小或不能活动。间接连结:即关节(articulation),由相邻骨之间借结缔组织构成的囊相连,活动幅度大。
4、骨骼名称,表,206块
6、P43表,熟悉
三、神经系统
(1)特异投射系统
由丘脑特异感觉接替核及其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神经通路 丘脑感觉接替核→大脑皮层
特点:点对点的投射,产生特定的感觉,激发大脑皮层发出传出冲动。(2)非特异投射系统
由丘脑非特异投射核及其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神经通路
丘脑非特异投射核→大脑皮层
特点:非点对点的投射,不引起特殊的感觉,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资料书P285
特异性投射系统:是指感受器发出的传入冲动沿特定的传导通路投射到大脑皮层特定区产生特定感觉的传导束,即经典的感觉传导道,由三级神经元的接替完成的。
第一级神经元位于脊神经节或有关的脑神经感觉神经节内,第二级神经元位于脊髓后角或脑干的有关神经核内,第三级神经元在丘脑的感觉接替核内(嗅觉除外)。
在丘脑接替核换元后经特异投射系统点对点地投射于大脑皮层的特定区。
主要功能是引起特定的感觉,并激发大脑皮层产生传出神经冲动。损毁某一传导道,引起某种特定感觉障碍,但动物仍保持清醒。1.浅感觉
皮肤粘膜感受的外界感觉,如痛觉、温度觉、触觉; ⑴ 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通路:
脊神经节——脊髓灰质后角——丘脑外侧核 ——中央后回、旁中央小叶 ⑵ 头面部浅感觉传导通路:
三叉神经半月节——三叉神经脊束核(痛、温觉)和三叉神经主核(触觉)——丘脑外侧核——中央后回下1/3 2.深感觉(本体感觉)
深感觉:是来自肌肉、肌腱、骨膜和关节的本体感觉,如运动觉、位置觉、振动觉; 复合感觉:又称皮质感觉,包括实体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皮肤定位觉、重量觉等; 精细触觉包括实体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皮肤定位觉等。⑴ 意识性感觉的传导通路
脊神经节——薄束核、楔束核——丘脑外侧核 ——中央后回、旁中央小叶、中央前回 ⑵ 非意识性深感觉
①脊神经节——薄束核、楔束核——丘脑外侧核
——中央后回、旁中央小叶、中央前回
②传向小脑的通路:脊神经节——脊髓后角或中间 内侧核——小脑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经典传导道的第二级神经元纤维通过脑干时,发出侧支与脑干网状结构中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经多次换元组成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该系统的上行纤维抵达非特异性核群,换元后弥散性地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泛区域。这一投射途径称为非特异性感觉投射系统。
功能特点:非特异性投射系统上行纤维进入皮层后反复分支,终止到各层,与各层神经元的树突形成突触联系,不存在专一的投射关系。这种联系不易引导起神经元局部兴奋的总和,所以是非特异的,通过电紧张性影响可改变细胞的兴奋状态。
因此,该系统的功能是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损毁该系统后动物处于昏睡状态。
10、试述大脑皮质主要的沟、回及功能分区 P216-217
半球表面有许多深浅不等的脑沟,沟与沟之间的隆起,称为脑回
大脑主要包括左、右大脑半球,每个大脑半球分3个面,即背外侧面、内侧面和底面。分布在背外侧面的主要沟裂有中央沟、大脑外侧沟、顶枕裂、矩状裂。这些沟裂将大脑分为四叶: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分区:
(1)体表感觉区(2)肌肉本体感觉区(3)视觉区(4)听觉区
(5)嗅觉和味觉区
四、感觉器官
1、感受器,是什么、特性(适宜刺激、适应、感受野、侧抑制)
感受器(receptor):分布于体表或组织内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特殊结构或装置。感受器的生理特性:
(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各种刺激、能量→动作电位)
(三)编码作用
(四)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五)感觉的精确度
适宜刺激 :是指感受器最敏感、最容易接受的刺激形式。
感受器的适应:指的是当刺激持续作用于感受器时,虽然刺激仍在继续,但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冲动频率已开始下降的现象。
感受野:每个感觉神经元对刺激的反应都限定在所支配的某个皮肤区域内,这个区域即感受野。
侧抑制:一个感觉传入纤维进入脊髓后,一方面直接兴奋某一中枢的神经元,另一方面发出其侧枝兴奋另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然后通过抑制性神经元的活动转而抑制另一中枢的神经元。基本上它们的作用都是提高感觉精确度
2、折光装置、三层结构
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滤过膜的三层结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层、基膜层、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层
3、视杆视锥细胞的感光机制差别
视锥细胞与视杆细胞换能的异同
相同点:
都是超极化型感受器电位
感光换能的机制十分相似
不同点:
视锥细胞感光色素分子数目少
视锥细胞有三种感光色素并且分别对映三种视锥细胞
视锥细胞的三种感光色素彼此之间以及与视紫红质之间均不同,但不同点仅在于视蛋白分子的不同
5、视觉传导通路
6、听觉构造,3块听小骨的位置名称 三块听小骨,锤骨(malleus,hammer)、砧骨(incus,anvil)和镫骨(stapes,stirrup)组成。3块听骨构成传导和调节声压的杠杆系统。
8、听觉传导通路 第五章 血液
体液(body fluid):占体重60%~70%。细胞内液(intracellular fluid):占体液2/3; 细胞外液(extracellular fluid):占体液1/3,血液、组织液、淋巴液、脑脊液。等渗溶液(isotonic solution):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生理盐水0.9%NaCl溶液。正常人血浆的pH值7.35~7.45,略偏碱性。血浆蛋白功能如下:
1)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 2)免疫功能 3)运输作用 4)营养功能 5)缓冲作用(血浆白蛋白和其钠盐组成缓冲对)
6)参与凝血和抗凝血作用 非特异免疫和特异免疫:
1.先天性免疫(innate immunity): 遗传得来,外部防御(皮肤、黏膜),内在防御(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血清蛋白)——并不针对某一特定的抗原,无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 2.获得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
发育过程中与外界物质接触得来,T细胞和B细胞——主要针对某一特定抗原起作用,具有特异性——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3.主动免疫(active immunization):
血液中的抗体浓度在初始反应几天后达到一个高峰,并在几个星期内逐渐下降。在此过程中被激活的淋巴细胞能够连续分裂增殖,产生一个特异性克隆。4.被动免疫(passive immunization):
将机体免疫应答的产生的活性产物转输给非免疫的个体,以达到同一抗原的作用
第七章 呼吸系统
4、喉软骨有那几种?哪些是成对出现的?
5、有异物落入气管时,最易落入哪一边支气管? 右侧
6、肺分为几叶几部?他们分别是什么?
(一)肺的导管部 分支 左2右3 支气管树,细支气管,肺小叶
双重神经支配,控制肺泡内气流量
(二)肺的呼吸部
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 兼有呼吸通道与气体交换的能力
7、呼吸型式有哪一些?什么样的呼吸效率最高?
1.平静呼吸(吸气主动,呼气被动)与用力呼吸(吸气、呼气都是主动过程)2.腹式呼吸与胸式呼吸
1.吸入气体量大,肺组织得以充分伸展,有利于肺通气 2.深呼吸时吸气和呼气时间相对较长,有利于肺换气
8、肺内压和胸膜腔内压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什么是气胸? 肺内压:肺泡内的压力 胸内负压的生理意义
1.稳定肺泡,维持扩张状态 2.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
9、呼吸中枢有哪一些?“长吸中枢”和呼吸调整中枢在哪里,为什么这么叫?呼吸节律是如何形成的? 呼吸中枢:脊髓
低位脑干(脑桥、延髓)
高位脑
12、吸烟对呼吸系统有何危害? 第八章 消化系统 2.消化管的一般组织结构是怎样的?
(一)黏膜 上皮、固有层、黏膜肌层
(二)黏膜下层
(三)肌层
(四)外膜
3.消化管平滑肌的生理特性有哪一些?
(1)兴奋性:消化管平滑肌兴奋性较低,收缩缓慢。平滑肌收缩的潜伏期、收缩期核舒张期所展示间都比骨骼肌长。
(2)伸展性:消化管平滑肌由很大伸展性,可比原来长度伸长2~3倍。
(3)紧张性:消化管平滑肌经常保持一种微弱的收缩状态,使消化管保持一定的张力或紧张性。
(4)自动节律性;消化管平滑肌离体后,放入适宜的环境中,仍能进行节律性收缩,但收缩的节律不如心脏规则,且收缩缓慢。
(5)对理化刺激的敏感性:消化管平滑肌对电刺激不敏感,对机械牵张、温度核化学刺激较敏感,对生物组织代谢物刺激特别敏感。4.根据牙的功能怎么分类?牙的构造是怎样的? 5.试述舌产生味觉的机制。7.试述胃的位置和分布?P66 8.什么是胃腺?有哪几种?
大消化腺(大唾液腺、肝、胰)和消化管壁内的小消化腺 9.试述肝的位置和功能。P68 11.胆汁的产生和排放途径如何? 12.唾液、胃液、胰液、小肠液的主要成分和作用是怎样的?
第十章 泌尿系统
1、请说明肾的位置和形态。
3、什么是集合管?什么是肾小球旁器?
4、尿有哪些化学成分和理化特性?
(一)尿的化学成分
正常成年人一昼夜尿量:1000~2000ml 95%~97%水,3%~3.5%溶质(电解质和非蛋白含氮化合物)
(二)尿的理化特性
比重1.015~1.025 pH 5.0~7.0 第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
3、有关激素作用的机制有哪些理论?
4、下丘脑的位置和基本结构怎样?
5、下丘脑调节肽有哪些?功能如何?
6、垂体的位置和基本结构怎样? 垂体包括腺垂体和神经垂体。
腺垂体结构功能:腺细胞分为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核嫌色细胞。嗜酸性细胞有两种,生长激素细胞,分泌生长激素;催乳素细胞,分泌催乳素。嗜碱性细胞有3种,促甲状腺激素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性腺激素细胞,分泌促卵泡激素和黄体生成素。神经垂体结构功能:主要由大量的神经纤维、垂体细胞、丰富的突状毛细血管和少量结缔组织构成。贮存有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元胞体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并释放入血。
7、神经垂体释放哪些激素?作用如何? 1.促激素 2.生长素 3.催乳素
4.促黑素细胞激素
8、简述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的调节机制。
10、盐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分别有什么生理功能?
12、什么是应激反应?会对机体造成什么影响? 第十二章 生殖系统
1、请描述受精的过程。
父本精子的遗传物质引入母本的卵子内,使双方的遗传性状在新的生命中得以表现,促进物种的进化和遗传品质的提高。
(一)配子运行
精子由射精部位(或输精部位)、卵子由排出的部位到达输卵管壶腹的过程。精子比卵子运行的路径更长更复杂。
(二)精子获能 大多数哺乳动物的精子都必须在雌性生殖道内停留一段时间,才能使卵子受精,获得受精的能力。除去去能因子,精子细胞膜蛋白发生变化,发生顶体反应。
(三)受精
受精过程: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的过程。顶体反应
2、男性生殖系统包括哪些器官?
(一)内生殖器 1.睾丸
2.附睾、输精管
3.精囊腺、前列腺及尿道球腺
(二)外生殖器 1.阴茎 2.阴囊
3、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哪些器官?
(一)内生殖器 1.卵巢 2.输卵管 3.子宫与阴道
(二)外生殖器 外阴
4、雄性激素有哪一些?在什么部位合成?
睾丸间质细胞分泌雄激素,主要成分为睾酮。支持细胞除支持、营养生殖细胞外,还能分泌抑制素和凶激素结合蛋白。雄激素主要维持、促进生精作用,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和男性副性征的出现。
5、雌性激素有哪一些?在什么部位合成? 卵巢:雌激素、孕激素
6、神经中枢如何调节睾丸和卵巢的分泌活动?
6、什么是生殖周期?卵巢和子宫随生殖周期有什么变化?
生殖周期:是哺乳动物普遍具有的生命现象,表现为雌性生殖能力出现周期性变化。人类女性从青春期到绝经期出现周期性排卵,而怀孕期和哺乳器都能造成一段时间内排卵的终断。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