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理论普及
理论宣讲工作总结
一、加强组织领导
乡党委高度重视,抽调乡干部组成宣讲组,并首先对宣讲组成员进行宣讲教育。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党政办,为极乐乡理论宣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具体宣讲工作
(一)围绕“主线”开展宣讲
紧紧围绕是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这一主线,乡宣讲组通过乡干部集中学习、农村党员学习、群总代表会、群众大会等途径,对全乡干部、党员、村干部进行层层宣讲,接受宣讲人数达1000多人次。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把握是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实质,树立负重自强、敢为人先、与时俱进的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推动极乐经济社会加速发展。
(二)广泛宣传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
4月份,宣讲组成立后,乡党委加强对成员的培训,召开了乡、村两级动员大会。会后,乡宣讲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与市、县机关下派干部配合,深入各村,向农民群众讲解中央1号文件精神,引导群众改变致富观念,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想方设法多渠道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三)围绕农村工作开展宣讲
乡党委立足乡情,紧贴农村实际,围绕农村工作组织开展宣讲活动。七月份,结合乡党员培训班,对全乡党员、村“两委”干部、后备干部、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如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法律法规及H1N1疫情开展预防知识、农村科学技术开展宣讲。
(四)有针对性的开展宣讲
1、根据县上统一安排,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讲座,参加党员干部、群众达200多人,通过讲座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认识到了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提高了遵守道路交通法律的意识。
2、开展“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宣讲教育活动,使宗教界人士及广大干部群众认清了“邪教”的本质,从思想和行动上与“邪教”作斗争,增强了防御能力,维护了极乐乡稳定。
总之,在县委宣传部、乡党委的指导下,宣讲组人员做好了宣讲的计划、总结及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通过自身努力,使宣讲网络和宣讲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结合实际,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导向,围绕重点项目、中央一号文件等为主要内容,促进农民增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为目标,为推动极乐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积极的贡献。
一、领导重视,带头宣讲。大讨论活动一开始,社旗县十分重视大讨论宣讲活动,并及早纳入活动日程,采取“领导干部带头讲,组建宣讲团集中讲,聘请专家讲”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力争通过宣讲活动真正解决群众思想疑虑,拓宽创业思路,转变干部执政观念,扭转工作作风并要求四大家领导带头,到分包乡镇和分管县直单位宣讲,各级党政干部轮流为本单位本系统同志宣讲。8月5日,8月8日,县委书记秦鹏鸣、县长张明体分别在县委党校礼堂为全县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县直各单位党政主职、各企事业单位一把手300多人,以《扎实开展“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实现党政干部执政理念的思想转变》和《转变思想观念,实现社旗经济新跨越》为题目带头进行了宣讲。县四大家领导也都到相应单位开展了集中宣讲。根据活动要求,各级党政干部轮流开展宣讲活动。止目前,县领导开展宣讲64场次,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开展宣讲512场次。通过宣讲,树立了领导干部的形象,改变了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增强了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二、组建宣传团,集中宣讲。为把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真正营造大讨论活动的氛围,我们还专门组织县委党校8名骨干讲师并抽调县直单位知名理论人士7人组成15个宣讲团到各乡镇行政村、县直各单位巡回开展宣讲活动。在宣讲中,我们在注重理论宣讲的同时,在农村宣讲时,还十分重视解决干部群众生产生活中疑难问题的解决,抽调农口、政法口等单位业务骨干陪同宣讲,现场通过提问答复的方式,解决群众提出的有关问题,使宣讲向更深层次延伸,向真正取得实际效果方向开展。在大讨论活动中,宣讲团开展宣讲134场次,现场解决群众疑难问题486个,带回由县里统一解决的有10个。
三、形式多样,灵活宣讲。我们在做好领导宣讲和宣讲团集中宣讲的同时,还积极创新形式,创新内容开展宣讲。一是聘请高校理论专家进行宣讲。8月14日下午,我县聘请南阳理工学院宣传部长、副教授葛晨光为全县四大家领导和乡局级领导干部300多人作了一次解放思想报告会。葛教授从什么是解放思想、为什么要解放思想、怎样解放思想三个方面对解放思想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理论宣讲工作总结
一、加强组织领导
乡党委高度重视,抽调乡干部组成宣讲组,并首先对宣讲组成员进行宣讲教育。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党政办,为极乐乡理论宣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具体宣讲工作
(一)围绕“主线”开展宣讲
紧紧围绕是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这一主线,乡宣讲组通过乡干部集中学习、农村党员学习、群总代表会、群众大会等途径,对全乡干部、党员、村干部进行层层宣讲,接受宣讲人数达1000多人次。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把握是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实质,树立负重自强、敢为人先、与时俱进的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推动极乐经济社会加速发展。
(二)广泛宣传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
4月份,宣讲组成立后,乡党委加强对成员的培训,召开了乡、村两级动员大会。会后,乡宣讲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与市、县机关下派干部配合,深入各村,向农民群众讲解中央1号文件精神,引导群众改变致富观念,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想方设法多渠道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三)围绕农村工作开展宣讲
乡党委立足乡情,紧贴农村实际,围绕农村工作组织开展宣讲活动。七月份,结合乡党员培训班,对全乡党员、村“两委”干部、后备干部、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如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法律法规及H1N1疫情开展预防知识、农村科学技术开展宣讲。
(四)有针对性的开展宣讲
1、根据县上统一安排,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讲座,参加党员干部、群众达200多人,通过讲座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认识到了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提高了遵守道路交通法律的意识。
2、开展“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宣讲教育活动,使宗教界人士及广大干部群众认清了“邪教”的本质,从思想和行动上与“邪教”作斗争,增强了防御能力,维护了极乐乡稳定。
总之,在县委宣传部、乡党委的指导下,宣讲组人员做好了宣讲的计划、总结及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通过自身努力,使宣讲网络和宣讲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结合实际,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导向,围绕重点项目、中央一号文件等为主要内容,促进农民增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为目标,为推动极乐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积极的贡献。
一、领导重视,带头宣讲。大讨论活动一开始,社旗县十分重视大讨论宣讲活动,并及早纳入活动日程,采取“领导干部带头讲,组建宣讲团集中讲,聘请专家讲”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力争通过宣讲活动真正解决群众思想疑虑,拓宽创业思路,转变干部执政观念,扭转工作作风并要求四大家领导带头,到分包乡镇和分管县直单位宣讲,各级党政干部轮流为本单位本系统同志宣讲。8月5日,8月8日,县委书记秦鹏鸣、县长张明体分别在县委党校礼堂为全县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县直各单位党政主职、各企事业单位一把手300多人,以《扎实开展“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实现党政干部执政理念的思想转变》和《转变思想观念,实现社旗经济新跨越》为题目带头进行了宣讲。县四大家领导也都到相应单位开展了集中宣讲。根据活动要求,各级党政干部轮流开展宣讲活动。止目前,县领导开展宣讲64场次,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开展宣讲512场次。通过宣讲,树立了领导干部的形象,改变了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增强了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二、组建宣传团,集中宣讲。为把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真正营造大讨论活动的氛围,我们还专门组织县委党校8名骨干讲师并抽调县直单位知名理论人士7人组成15个宣讲团到各乡镇行政村、县直各单位巡回开展宣讲活动。在宣讲中,我们在注重理论宣讲的同时,在农村宣讲时,还十分重视解决干部群众生产生活中疑难问题的解决,抽调农口、政法口等单位业务骨干陪同宣讲,现场通过提问答复的方式,解决群众提出的有关问题,使宣讲向更深层次延伸,向真正取得实际效果方向开展。在大讨论活动中,宣讲团开展宣讲134场次,现场解决群众疑难问题486个,带回由县里统一解决的有10个。
三、形式多样,灵活宣讲。我们在做好领导宣讲和宣讲团集中宣讲的同时,还积极创新形式,创新内容开展宣讲。一是聘请高校理论专家进行宣讲。8月14日下午,我县聘请南阳理工学院宣传部长、副教授葛晨光为全县四大家领导和乡局级领导干部300多人作了一次解放思想报告会。葛教授从什么是解放思想、为什么要解放思想、怎样解放思想三个方面对解放思想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第二篇:法律援助普及
法律援助知识大全
法律援助知识大全
法律援助是指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援助人员,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人给予无偿提供法律服务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特殊案件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四条的规定,刑事案件的被告人是盲、聋、哑或者未成年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应当获得法律援助。
一、申请条件
二、意义问题和解决
三、采取措施,深入推广
四、申请注意事项
五、主要形式
六、申请
七、法律援助范围
八、法律援助机构
申请条件
(一)公民对下列需要代理的事项,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一、请求国家赔偿
二、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三、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
四、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
五、请求支付劳动报酬
六、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
(二)刑事诉讼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七、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询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聘请律师的
八、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九、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十、公诉人出庭公诉的案件,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时,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
十一、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时,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无须对被告人进行经济状况的审查。
意义问题和解决
概述
法律援助是一项扶助贫弱、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社会公益事业,也是我国实践依法治国方略,法律援助宣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党中央、国务院对法律援助工作十分重视,国家“十五”计划纲要将“建立法律援助体系”确定为“十五”社会发展目标,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并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法律援助条例》的颁布实施和“为实现公平和正义法律援助在中国”大型公益活动的开展,标志着我国法律援助工作在广度和深度上有了新的拓展和突破。
在当前的中国,仍然还有一批由于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低下状态而难以像正常人那样化解社会问题造成的压力,陷入困境,处于不利社会地位的人群或阶层,这也就是所谓的弱势群体。作为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援助通过向这些缺乏能力、经济困难的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使他们能平等地站在法律面前,享受平等的法律保护。法律援助制度是人类法制文明和法律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国家经济、社会文明进步和法治观念增强的结果。用法律的手段帮助人民群众解决诉讼难的问题,是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大背景下的必然选择,是促进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
重要战略意义
法律援助在政府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实现“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保障人权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战略意义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法律援助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开展法律援助工作,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党的十六大“积极开展法律援助”要求的具体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把关心群众生活、代表群众利益落实到解决具体问题上,特别是要关心困难群众的疾苦,为困难群众谋利,为他们解决好没有钱请律师、打官司难的问题。开展法律援助体现了我们党和政府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心系群众利益,关心群众疾苦,努力排忧解难,合乎民意,顺乎民心。
第二,法律援助是依法治国得以实现的有力保证。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得到了党的十五大、十六大报告的认可和宪法的确认。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主权意味着人民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的主人。这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只有人民的权利得到了保障,党的合法执政地位才能得以确认,依法执政才能得以实行。法律援助行为以宪法和法律为武器,对党和政府的行为举措进行监督,对立法、执法、司法和普法教育提供直接或间接的帮助,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保证了依法治国的顺利实现。
第三,法律援助有助于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法律援助宣传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这是对我党执政规律的本质认识。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我们党是在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共同战斗中诞生、发展、壮大、成熟起来的。党离不开人民,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源泉所在。只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才能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才能从人民群众中汲取不竭的智慧和力量,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从而不断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
弱势群体是人民群众的组成部分,而且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弱势群体已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分布广泛的群体。主要是由孤、寡、残疾、下岗、失业、农村失地、失保等人员构成。他们在维权、经济收入、个人能力等方面都处于弱势,共同特点就是贫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关注弱势群体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关心和帮助弱势群体,化解弱势群体的困难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要保证有牢固的执政地位就必须从执政的角度化解弱势群体的困难。
法律援助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弱势群体。它是使党能够听到弱势群体的呼声、保持上下通畅的利益表达机制。弱势群体普遍存在不公平感、利益丧失感等心理反应,所以应该本着缓解社会心理冲突、协调不同群体间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整合的原则,建立健全通畅的利益表达机制,广开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渠道,使人民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对社会问题、改革开放、利益分配等事项的建议、要求、批评等,能直接与政府有关部门对话和沟通,使他们的利益诉求得到有效表达,使他们的声音能够出现在政策制定者的耳畔,从而在政策制定上能够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利益要求。通过健全的利益表达机制,可以把人们的心理和行为调控在适当的水平,逐步减少和消除人们的不安全心理,使弱势群体的困难和压力得到缓解和疏导,促进社会发展和公众心态不断成熟,社会稳定系数得到有效提高。
第四,法律援助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决定》明确提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公平和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原有的利益格局发生变化,从全体人民利益一致,转向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存在着不同群体的利益要求,利益多元化的格局已经形成。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充分运用法律手段,协调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之间的矛盾冲突,维护合法权益,打击不法行为,倡导社会正义,营造社会公平。
工作存在的问题
获得法律援助是公民的权利,实施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尽管目前我国的法律援助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问题症结所在,探讨问题解决办法。
第一,经费严重短缺。
据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统计,我国每年需要法律援助的案件超过70万件,而实际得到援助的不足四分之一。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法律援助经费严重短缺。据统计,2003年全国各地法律援助财政拨款仅为1.52亿元,人均法律援助经费不过一角钱,远远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例如,福建省至今仍有20个县市区的法律援助机构未收到过一分钱的专项资金。一些地方的法律援助机构因经费紧缺,只能抬高援助对象的“门槛”,使得不少符合援助条件的群众无法得到实质性的法律援助。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连必要的交通、住宿补贴也给不了,还要支付各类调查费用,直接加重了律师办案的负担,影响了律师办案的积极性,有些援助机构的专职律师辞职去了律师事务所,更别说吸引高素质法律人才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了。
第二,人员远远不足。
法律援助制度需要有大量的律师参与,但现在律师人数远远不够。目前,我国仅有律师12万多人,而美国加州的执业律师就有13万多人,且美国律师职业人数的增长率比人口的增长速度要快5倍多;我国律师与全国人口的比例是万分之零点九五,低于泰国、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加上律师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执业,与援助需求呈反向分布,从而进一步加剧了供需矛盾。例如,浙江省丽水市共有113名律师,即使全部履职,按最高规定每人每年办理3件法律援助案件计算,全市一年也只能办理339件,但该市通过对残疾人、低保户等最需要援助的人数进行估算,法律援助案件需求量达1万多件,也就是说,绝大部分案件得不到援助。
第三,法律援助的覆盖面还不够大。
法律援助工作应当明确一个主导思想,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一切资源,尽可能使更多的困难群众能够获得法律援助。满足困难群众法律援助需求的程度高低,受制于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特别是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关系较大。《条例》对涉及民事和行政诉讼的事项只规定了一个最基本的法律援助范围,同时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对《条例》规定以外的事项作出补充规定。另外,《条例》还授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经济困难标准。也就是说,各省级地方执行的法律援助范围不得小于《条例》规定的范围,一些经济条件好,援助资源丰富的地方,可以在《条例》规定的基础上,扩大法律援助范围,科学地制定经济困难标准,尽可能降低门槛,使更多的公民成为法律援助对象,并做到凡是符合规定条件的困难公民,都能获得法律援助。但目前,这种标准仍然较高,令诸多公民难以获得“通行证”。
第四,县级地方的法律援助工作前景甚忧。
现已成立法律援助机构、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的地方还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县级地方设立机构虽然基本完成,但由于经费不足或者根本没有经费,使得法律援助工作开展得十分有限。这个问题集中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一些省份,而我国贫困人口的分布主要在县级地方尤其是广大农村。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县级地方的法律援助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县级地方贫困者及其他特殊群体的法律援助需求,成为法律援助工作深入开展的难点。
第五,现在的法律援助主要还局限在诉讼领域,即帮人打官司。
一般仅仅将维护经济贫困者的权益作为工作的重点,但对消费者利益保护、环境保护等公益诉讼关注不够,甚至完全不将其作为法律援助的对象。
采取措施,深入推广
法律援助制度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是党和政府的共同责任,必须以法治、平等、公正为基本价值取向,不断解决法律援助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大胆探索,勇于创新,采取措施,狠抓落实,推动法律援助工作不断发展深入。
建章立制,规范程序
夯实法律援助基石。要在总结法律援助工作的基础上,将那些好的办法、好的工作程序,以规章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以规范和指导法律援助工作的实践。
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充分发挥法律援助机构的职能作用。在组织实施法律援助工作中,要因地制宜,合理组织本机构人员、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其他合法的志愿者参与办案。同时在满足社会法律援助需求的同时,不断积累经验,促进法律援助案件办理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要根据法律服务工作者的特点,规定他们应履行法律援助义务的内容和方式,组织、引导他们在民事法律事项中,开展与其工作领域和业务能力相适应的法律援助。
构筑网络,理顺关系
扩大法律援助的覆盖面。各级人民政府及司法行政机关应当按照《条例》规定的原则和精神,采取切实措施,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参与法律援助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他们以自身资源积极投身到法律援助事业中来,壮大法律援助的工作力量,不断扩大法律援助的覆盖面,更广泛地满足贫困群众的法律援助需求。要积极探索与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社会团体参与法律援助的组织形式和方式,引导他们规范开展工作。加强
宣传
是在争取各级政府保障经费的同时,要加强宣传,争取社会最大程度的理解和支持。国务院颁布的《法律援助条例》是我们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的重要依据,政府有关部门应当认真执行,把法律援助当作政府的责任真正地承担起来。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开展好法律援助工作,对于解决社会矛盾,促进司法公正和正义,维护社会的平衡与稳定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特别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法律援助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法律援助条例》第六条对律师提供法律援助的质量作了明确规定,“律师应当依照律师法和本条例的规定履行法律援助义务,为受援人提供符合标准的法律服务,依法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接受律师协会和司法行政部门的监督。”并且《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擅自终止法律援助案件的,给予警告、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给予1个月以上3个月以下停止执业的处罚。”但是,这并不表明法律援助中途不能停止。
《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法律援助机构经审查核实的,应当终止该项法律援助:
(一)受援人的经济收入状况发生变化,不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二)案件终止审理或者已被撤销的
(三)受援人又自行委托律师或者其他代理人的(四)受援人要求终止法律援助的。
申请注意事项
(1)因申请人的过错责任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而引起的民事诉讼或刑事自诉案件
(2)因申请人过错而引起的行政诉讼案件
(3)申请人提供不出涉讼案件的有关证据而且无法调查取证的案件
(4)可由行政机关处理而不需通过诉讼程序的事务
(5)申请人出具虚假证明骗取法律援助的(6)诉讼标的不足3000元的债权债务纠纷
(7)其他经主管机关批准,法律援助中心对外声明不予受理的案件。
主要形式
(1)刑事辩护和刑事代理
(2)民事、行政诉讼代理
(3)非诉讼法律事务代理
(4)公证证明
(5)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
(6)其他形式的法律服务。
申请
可申请法律援助
(1)申请事项属于规定的法律援助范围(需经诉讼或仲裁程序解决的案件应当已经立案)
(2)有充分理由证明为保障自己合法权益确需获得法律援助
(3)因经济困难,无能力或无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
(4)住所地在本市或持有本市暂住证。
申请法律援助应带哪些材料?
(1)居民身份证、户籍证明或暂住证
(2)街道(乡镇)、劳动部门和有关单位出具的申请人及其家庭成员经济状况证明
(3)申请援助事项的基本情况以及有关的案情材料
(4)法院或仲裁机构的立案通知书
(5)法律援助中心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申请人为未成年人或无行为能力人的,应由其监护人代为申请,并提交代理权
申请人应向哪个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1)已立案的刑事、民事、行政等诉讼案件,由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所在地同级法律援助中心受理
(2)不需经法院解决的非诉讼法律事务,由申请人所在地或工作单位所在地的法律援助中心受理
(3)两个或两个以上法律援助中心对同一案件均有管辖权的,由最先接受申请的援助中心管辖。
受援人享有哪些权利?
(1)可以了解为其提供法律援助活动的进展情况
(2)有事实证明法律援助承办人员未适当履行职责的,可以要求更换承办人
(3)可以申请有利害冲突的法律援助审批人员回避。
受援人应履行的义务
(1)如实提供能证明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事实和相关材料及足以证明经济困难,确需减、免收法律服务费用的证明材料
(2)给法律援助人员提供必要的合作
(3)受援人因所需援助案件或事项的解决而获得较大利益时,应当按规定的收费标准向法律援助中心支付全部或部分费用。
法律援助范围
第一、公民有下列事项,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或辩护人的,可以申请法律援助或由人民法院指定辩护:
(一)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
(二)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三)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四)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五)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
(六)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
第二、刑事诉讼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一)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询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聘请律师的(二)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三)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诉讼代理人的。
第三、公诉人出庭公诉的案件,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时,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
第四、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时,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无须对被告人进行经济状况的审查。
法律援助机构
法律援助机构是负责组织、指导、协调、监督及实施本地区法律援助工作的机构,统称“法律援助中心”。司法部设立法律援助中心,指导和协调全国的法律援助工作。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积极向党委、政府报告,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尽快设立法律援助中心,指导、协调、组织本地区的法律援助工作。未设立法律援助中心的地方,由司法局指派人员代行法律援助中心职责。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基层法律服务机构在本地区法律援助中心的统一协调下,实施法律援助。其他团体、组织、学校开展的法律援助活动,由所在地法律援助中心指导和监督。
第三篇:教育普及程度
南票区规划纲要中期总结材料
(基础教育部分)
(1)教育普及程度
第三大项1、2014年南票区共有小学学生13738人,毛入学率100%,巩固率100%,辍学率0%;初中学生5690人,毛入学率100%,巩固率100 %,辍学率0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6%。
(2)教育公平推进情况 第三大项2、2010年以来建立了由教育局机关工作人员、教师、学校领导、社会爱心人士组成的关爱困难学生志愿者与困难学生结帮扶对子460个。
为了保证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都能够收到良好的教育,南票区教育局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的意见》切实加大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力度,各学校制定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学生档案,教育局在经费安排和资金调拨上对这类 1 学校给与倾斜。
由于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不确定性强的特点,南票区又下发了《关于完善和补充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相关信息的通知》。要求各校要准确、实事求是地对信息进行采集,开展在校学生信息的摸排工作,将完善和补充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及留守儿童相关信息工作做细做实做好,不得因此盗用公用经费,否则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区教育局根据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居住情况和辖区内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情况,按照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统筹安排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到公办学校入学,指导和督促学校认真做好接收就读和教育教学工作。对于在划定范围内公办学校不能满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要求的,应按相对就近和方便的原则在相邻学校安排就读。
第三大项
3、为保障适龄少年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扎实推进我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提高全区义务教育整体水平,根据《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2011年3月,我区将交通闭塞,教学设施陈旧,教学资源匮乏的黄土坎乡初级 2 中学、沙锅屯乡初级中学和三家子初级中学整合为南票区联合中学。这一举措使农村的孩子同城镇孩子一样,享有优质的教学资源,良好的学习环境。实现了全区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为了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南票区教育局以邱皮沟小学、高桥中学、联合中学龙头学校建设为重点,以硬件整合为基础,以软件提升为关键,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做好校长、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校际间交流工作,努力探索学区化管理方式,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缩小乃至消除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之间的办学差距。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投入力度,使农村学校也能享受城镇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
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大师资、办学条件、生均公用经费等均衡配置的力度,从2010年起,我区就启动了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截至2013年我区25所学校(中学9所、中心小学13所、一贯制学校3所)陆续地通过省、市标准化学校验收。按照上级有关部门工作部署,2014年我区申报的辛甸小学、山嘴小学、北边小学、孟屯小学、富龙山小学、虹东小学、金星屯小学、新庄子小学8所农村村小也顺利地通过了验收检查。我区农村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第三大项4、3 我区教育资源相对平衡,择校的现象基本不存在。我们实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囗招生,规范招生管理。根据居民居住状况,合理划分学区,并按学区划分进行招生,学生免试入学,实现行政了区域内划片招生范围全覆盖,保证了辖区内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能就近入学。
第三大项
5、为贯彻落实《辽宁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工作的通知》精神,南票区教育局加大工作力度,强化责任落实,为推动和促进全市基础教育阶段办学行为和教育教学秩序的进一步规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做了大量工作。
1、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
2、规范分班行为。为了保证教育资源的公平合理,本学期我区中小学新生均实行阳光分班,尤其是九龙中学、实验中学无一人搞特殊化,杜绝了走人情、拉关系等不正常现象的发生。
(3)教育质量提高情况 第三大项
6、教育局每学期要求学校进行教育质量监测,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健康向上发展,以 4 优秀率和及格率作为学校学业水平评测数据,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作为评价学生发展的依据。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区教育局制定了《南票区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工作方案》。要求学校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规定课程。教育局每学期初对所管辖学校课表逐一进行检查,并不定期对照课表进行抽查。同时要求学校配齐体音美学科教师,有条件的学校要设专业、专职的体音美教师。
第十大项
2、从2009年开始南票区率先尝试课程改革,以“实验班”为试点,经过几年的探索与研究,摸索出了“三三六”“五步三查”等多种教学模式。邱皮沟小学、实验小学、九龙小学、联合学、高桥中学等多家学校先后被评为省、市课改先进学校。到2012年南票区拥有了课改名师俱乐部博客、会员博客、学校博客、学校领导与骨干教师的教育博客群,进一步扩大课程改革的研讨氛围。多次召开中小学“课程改革现场会”,推动课改向更高更远发展。
加强教材建设,鼓励学校开发多形式、多方面校本教材,区教育局每学年对校本教材进行评比,对优秀校本教材进行表彰。
第十大项
3、为了让学生公平享受现有教育资源,解决新生入学择班、择师的问题,各学校推行 “阳光分班”方案。这种分班方式“体现了阳光教育的理念,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公平”。但这种模式所带来的客观现实是:每个班级的学生在智力水平、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知识能力等各个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分层测试、分层评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建立信心,看到希望,主动学习,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的分层教学是最有效地教学方式之一。目前我区所有学校都已实行分层次教学模式。
第十大项
5、从2010年开始我区共有4000余名学生到葫芦山庄教育实践基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九龙小学、高桥小学、高桥中学等近5000人到敬老院、社区等地参加爱老、敬老活动;九龙中学、联合中学等学校组织学生当义务向导员;兴达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学生利用假期到下五家子惨案遗址当义务讲解员。
第十一大项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择校、择班问题,南票区教育局制定了《关于中小学招生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目前所有中学实现初中免试入学,初中阶段入学率达到100%。按学区对口招生,实行由教育局、学校、家长联合参与的阳光分班政策。
第二十大项
从2009年以来南票区承担了省级“高效课堂的探索”研究课题,经过实践检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上又有了很大的提高。2013、2014年我区的邱皮沟小学、高桥中学、实验小学、联合中学4所学校被评为省级课改示范校。
南票区教育局
精品屋出租
现有商贸城二楼21
联系电话:
***
号 精品屋出租。
第四篇:义工知识普及
义工标志
义工是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多见于港台,在大陆称为志愿者。义务工作的四个特征 : 志愿性 无偿性 公益性 组织性 1.什么是义工
答:
情系汶川义工捐款活动
大多数人认为义工是指在不计物质报酬的情况下,基于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的人和人群。
而和慧认为义工不仅仅是义务劳动,更是一件有意义的劳动。因为做义工不仅让你发现所做的事情对别人有利,而且对自己也很有价值。我们所做的义工工作应该是寻找生命价值的工作。2.义工的起源
答:“义工”是英文volunteer的中文译法,也叫志愿者,起源于19世纪西方国家宗教性的慈善服务,在世界上已经存在和发展了100多年,本质是服务社会,核心精神是“自愿、利他、不计报酬”。3.做义工有没有年龄限制
答
义工在为老人院的老人理发
:除一些特别服务项目要求外,义工是没有年龄限制的;任何人不论年龄大小、只要具备参加义工的基本条件,皆可自愿参与不同层次及能力要求的义工服务。
4.中国内地的第一个义工团体是哪一个
答:是深圳市义工联合会,它成立于1990年6月。截至目前,注册义工超过14万名,累计组织超过300万人次参加义工服务。2如何申请成为义工
一、义工条件
凡年
义工
龄在 16 岁以上,志愿从事义务工作,认可并遵守义工家园的一切规章制度者均可成为义工家园大家庭的成员。
二、义工分类及申请资格
根据义工可提供时间和兴趣爱好的不同,义工家园的义工分为自由派和快乐派,具体内容和认证资格如下:
自由派义工 :每周抽出至少2个小时浏览义工论坛并回复您的信息,您不必 参加任何一个功能组,我们会在需要您工作时在论坛中发出公告召集您参加,请根据您的可控制时间参加,活动前您必须按提示信息报名和服从管理组的分配。当你的时间可以持续宽裕时您可以申请加入快乐派。
快乐
义工是一个人道德高尚的表现
派义工 :每周可提供5小时以上的时间用于义工工作,您需要选择下列适合您的组别参加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为您派定的工作。当您的工作无法达到您当组组别的标准时您可以申请转组或转入自由派。
探访调查 组义工资格 :
1.同意提交自己的真实资料(包括:真实姓名 家庭电话 手机 联系地址 身份证号码等)。
2.做事认真,能吃苦耐劳,有时间和精力接受义工家园的委托到指定地区调查指定人资料,核实其真实情况及捐助后的跟踪调查;
3.每周至少提供三小时的时间用于义工工作,主要工作方式为书写调查报告及上网在义工论坛与其他义工讨论工作。
信息收
义工的社会价值意义深远
集组义工资格 :
1.同意提交自己的真实资料(包括:真实姓名 家庭电话 手机 联系地址身份证号码等)。
2.了解论坛的互动方式,熟练利用论坛方式发贴并能与其他人员交流。
3.每周至少有三小时的时间用于义工工作,主要工作方式为整理相应资料并上网在义工论坛发布信息。
4.有责任心,有一定的语言表达及沟通能力或文档整理及文字处理能力。
宣传组义工资格 :
1.同意提交自己的真实资料(包括:真实姓名 家庭电话 手机 联系地址身份证号码等);每周累计在线时间不低于 10 小时用于义工工作。
2.学生义工清理街道垃圾
对义工家园有系统地了解,能及时解答网友疑问,引导讨论;
3.有较好的文字功底和资料整理能力,按规定在网站及义工论坛发表关于纪实报道的文章和图片。
4.有一定的组织和策划能力组织义工活动。
5.具有敏锐的洞察能力,有效采用各种方式向大众宣传我们的义工组织,汲取多方面先进的经验完善我们的义工组织。
6.至少三个月参加一次义工活动且年服务时间不得低于24小时,否则将被除名。
捐助物品管理组义工资格 :
1.同意提交自己的真实资料(包括:真实姓名 家庭电话 手机 联系地址身份证号码等);每周累计在线时间不低于 6 小时用于义工工作。
2.熟悉使用 word、Excel 等工作软件;
3.这个组别需要你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整理各种捐助物品。
财务组义工资格(暂有管理组人员兼任):
管理组义工资格 :
* 目前管理组人员暂时由专门人员负责,待各组别工作顺畅后由各组别推荐人选产生。3义工一般做的哪些活动
义工活动范围一般涉及助学、助老、助残、其他弱势群体关注、青少年问题关注、环保以及一些社会公益性宣传活动。
其中助学义工一般工作主要为参与收集调查贫困学生资料、整理贫困学生资料、宣传助学活动、募集助学款、助学后续工作跟进等;
1.助老一般为进入社区或者敬老院,给老人一些情感的关怀、为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助残包括为宣传全社会公众平等对待残疾人,协助残疾人学习基本生活技能,促进减少社会公众与残疾人的交流障碍等等;
3.弱势群体关注包括贫困重症患者募捐救助、流浪人员物资关怀等等;
4.青少年问题关注包括单亲家庭青少年关爱、问题家庭青少年关爱、家庭暴力干涉、孤儿关爱等等;
5.环保包括环境保护宣传工作以及一些身体力行的环境保护活动开展;
6.社会公益性宣传活动一般包括血液、遗体捐赠、戒毒等等宣传。4义工需具备五大条件
1.是自愿。即主观自觉选择,没有强制性。
2.是不图物质报酬。即动机上不追求物质报酬,但不否定开展志愿服务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
3.是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即服务的内容应是社会公众的公共利益和困难群体的利益,不是社会非困难群体的小团体利益;同时属于政府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能够通过正常的市场交换获得的服务(困难群体除外),一般不能作为志愿者服务的内容。
4.是奉献自己的力所能及。奉献自己的时间、精力、智力、经验的人是志愿者外,出于自愿的献血、捐献骨髓、捐款捐物的人,也是志愿者。
5.是非本职职责范围内。比如自来水公司修理水管的职工,如果他正在值班、正在岗位上,为用户提供了优质的修理水管服务,那是本职工作,不是志愿服务;如果他不在值班、不在岗位上,是利用业余时间自愿且不取报酬地为他人提供了修理水管的服务,那他就是志愿者了。
从上述五个方面界定志愿者,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很多思路。比如针对“自愿”来说,少年儿童就不能做志愿者,因为他们还不具备自主判断和选择的能力。再比如志愿服务的对象、服务的内容也应按此理进一步理清,以使青年志愿者行动更加健康。5做义工的五层境界
第一层:帮助别人,自己快乐.这是初为义工最深最直接的感受,在帮助别人后,看到别人因而获得快乐而自己因此也变得快乐.第二层:身为义工,心是义工.不论身在何处,不管人到哪里,离开了服务场所也处处留芳,手有余香.为这个社会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帮助,服务社会.第三层:关爱他人,关爱自己.义工是爱的群体,把这种对服务对象的爱转化为对自己的朋友爱人同事家人的爱和关心,去让这个世界充满温暖.第四层:发动社会,服务社会.用我们的影响力去让尽可能多的社会成员都来关心我们的服务对象进而关心我们这个社会.第五层:生命不息,奋斗不已.送人玫瑰,传播文明,生命不止,奋斗不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做义工,一辈子!6义工工作的主要价值意义
对社会而言,志愿活动具有以下积极意义:
1.是传递爱心,传播文明。
志愿者在把关怀带给社会的同时,也传递了爱心,传播了文明,这种“爱心”和“文明”从一个人身上传到另一个人身上,最终会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暖流;
2.是有助于建立和谐社会。
志愿工作,提供了社交和互相帮助的机会,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及关怀,减低彼此间的疏远感,促进社会和谐;
3.是促进社会进步。
社会的进步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志愿工作正是鼓励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服务社会的行列中来,对促进社会进步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对志愿者个人而言,志愿活动具有以下积极意义:
1、是丰富生活体验。志愿者利用闲余时间,参与一些有意义的工作和活动,志愿者在参与志愿工作过程中,除了可以帮助人以外,更可培养自己的组织及领导能力,学习新知识、增强自信心及学会与人相处等。既可扩大自己的生活圈子,更可亲身体验社会的人和事,加深对社会的认识,这对志愿者自身素质的成长和提高是十分有益的。义工还可以通过参与志愿工作,有机会为社会出力,尽一份公民责任和义务。
对服务对象而言,志愿活动具有以下积极意义:
1.是接受个人化服务。
志愿者服务,提供大量的人力资源的同时,更能发挥服务的人性化、个人化及全面化的功能,从而使服务对象受益。
2.是帮助融入社会,增强归属感。通过志愿者服务,能有效地帮助服务对象扩大社交圈子,增强他们对人、对社会的信心,同时,志愿者以亲切的关怀和鼓励,帮助服务对象减轻接受服务时的自卑感和疏远感,从而使其建立自尊心和自信心。
不论个人或社会都可透过参与义务工作而得益及进步。
个人:扩大生活圈子、肯定自我价值、学学习新技能、得到满足感。
机构:提升员工士气及公司形象、促进团队精神和生产。
社会:帮助有需要的人,为他们带来希望、温暖和改良,并且善用社会资源,加强市民的归属感。7世界义工日
联合国把每年的 12月 5日定为世界义工日。目的是鼓励全球各地政府及团体,于当天共同表彰义务工作人员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并藉此提醒社会人士积极支持及参与义务工作。8美国的义工介绍
美国很多中学要求学生参加义工劳动,工时从20小时到100小时不等,否则不允许学生毕业和获得中学文凭。有评论家指出这样做违反了宪法,因为法律规定只有在法庭判决的情况下,公民才有参加义工劳动的义务,而在校学生是完全可以自愿选择参加或不参加义工劳动的。很多学校实际上已经把这里的“自愿”变成了“强迫”。
然而,大部分人对义工的积极作用是认可的。当义工不仅能提高社区的生活质量,也对学生本人是一种锻炼和培养。即使是那些认为“义工制度违宪”的批评家们也不得不承认这一点。9知名义工介绍
王金云,笔名阳光下,男,1978年10月生于湖北黄冈,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国内最专业的为刑释解教人员提供社会帮教服务的NGO组织“阳光下之家”创办人,深圳“阳光下义工队”队长,个人志愿服务时间超过5000小时。深圳市阳光下之家文化发展中心 主任,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新华社、《半月谈》、《人民日报》、香港《成报》等海内外600多家新闻媒体报道过其先进事迹,其中中央电视台做过他8期专访节目。他曾荣获2005“全国十大法制新闻人物”、2006年“广东省十大新闻人物”、第三届“深圳十大最具爱心人物”、第三届“深圳优秀外地来深建设者”、广东省“五五”普法中期先进个人、第四届“深圳十大最具爱心家庭”、2006年“中国十大爱情故事”,第十一届“深圳市十大杰出青年”、第十届“广东省青年五四奖章”、第六届“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等30多项荣誉。2007年,当选首届中国网络媒体“感动中国人物”,其故事入编感动中国人物集《真心100》;2009年,入选《广东改革开放30年作出贡献的30个人》。
丛飞原名张崇,生于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庄台镇的农村,自小努力向上。收入并不丰厚,但进行长达11年的慈善资助。他资助了183名贫困儿童,累计捐款捐物300多万元,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丛飞个人履历 1969年10月生于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田庄台镇的农村。
初二辍学,后考入沈阳音乐学院。
1992年毕业,到广州闯荡,1994年到深圳。
1994年8月开始长达11年的慈善资助。他资助了183名贫困儿童,累计捐款捐物300多万元。
2005年4月12日,媒体首次披露丛飞捐助事迹,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2005年5月12日,丛飞被确诊患有胃癌,次日发现癌细胞扩散。
2005年6月23日,深圳市委、市政府授予丛飞“爱心市民”称号。
2005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逝世日期 2006年4月20日20时40分 10义工文学 义工文学的形成
作为全国首创义工联合会组织的城市——深圳,在为迎接市义工联成立二十周年之际,2008年,深圳市团委提出了要加强义工文化的建设,提升整体义工的文化,在这一在环境上,深圳市一些作家开始探索义工文化,在宝安义工联网站编辑中心袁子弹为首的义工,一直在深入的研究义工文化的建设,作为深圳的一位年轻作家、诗人,袁子弹团结了一批义工文学爱好者,在深入市义工联、各街道义工服务中心,对义工开展活动进行了系列的调查、研究,为了更好的宣传义工精神,让“爱”更好的传播,宝安的爱心义工袁子弹、温秋笋等作家,通过网络、会刊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文学创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义工文学”这一概念。
义工文学,是在义工文化的基础上,以宣传义工的精神、服务理念,弘扬义工无私精神,为树立义工的品牌而进行文学创作的一种文学。义工文学的理解
要理解“义工文学”,首先要了解“打工文学”。
“打工文学”是指反映“打工”这一社会群体生活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报告文学、散文、剧作等各类文学体裁。广义上讲,打工文学既包括打工者自己的文学创作,也包括一些文人作家创作的以打工生活为题材的作品。若将其内涵及外延做进一步拓展,它便不仅仅停留在南方,而由南国扩展到内地乃至走向海外。„„但如果要对打工文学做一个稍微严格的界定,那么,所谓打工文学主要是指由下层打工者自己创作的以打工生活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其创作范围主要在南中国沿海开放城市。
,“打工文学”最先出现在广东,即深圳宝安区的三十一区,以王十月、张伟明、安子等为代表的作家群体为第一代“打工作家”,因为广东珠三角有3000多万外来务工者,“打工文学”便宝安的三十一区应运而生,几乎影响了那一代漂泊南方的异乡人。
打工文学作为一种来自底层的文学现象,已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知,但时代在发展,作为深圳文明的城市象征——红马甲的“义工”,也越来越被整个社会所关注,“义工”也从深圳走向了全国,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宣扬义工,宣扬义工精神!
在这一历史背景之下,“义工文学”也被深圳文学界所关注,2008年,深圳宝安区义工联出版了《爱心·成长·家园》一书,也正式提出了“义工文学”这一概念,也被深圳文学界学者开始讨论和关注,很多学者寄于希望深圳的“义工”,要往更高的层面发展。深圳文联、深圳作家协会也提出了,要大力扶植义工参与到“义工文学”中来,使“义工文学”能和“打工文学”一样的,从深圳走向全国,从而使整个国家,整个民族都有爱心,从而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深圳市宝安区义工联网站编辑中心负责人袁子弹作为深圳的一名资深互联人士和宝安的一名打工作家、诗人,在为宝安义工、深圳义工的宣传,新闻采写、义工文化建设等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这一背景之下,他以自己的经历出版了一本他的自传体新书《心灵·历程·感悟——生命的另一种美丽》,在2009年3·5学雷锋日,即深圳义工节到来之际,由深圳读书月组委会、深圳关爱办主办,宝安区义工联等单位承办的袁子弹新书首发式仪式上,深圳文联、深圳作家协会和宝安义工联授予了他“深圳义工作家”称号,深圳市文联专职副主席杨宏海提出“义工文学,将由深圳义工作家袁子弹为首的作家,开始深入的去研究义工文化,用一种新的思想领域,去深入研究义工文化”,就这样,“义工文学”也正式推向了正式的舞台,“义工作家”也正式的成为了一个品牌,深圳第一代“打工作家”之一的安子指出,从某一种意义上来说,袁子弹也是“中国义工作家”的第一人,所以,深圳的媒体也给予袁子弹 “中国第一义工作家”的称谓。
第五篇:浅谈普及科学知识
浅谈普及科学知识 促进农民素质提高问题
X x x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实施,向农村农民普及科学思想和知识显得越来越重要。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涉及农村生产、生活、乡风、村容和管理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关键在于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素质,只有在广大农民群众中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观念,用科学技术引领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新农村建设才能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持续快速发展。
一、提高农民素质对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是党的十八大确立的两个百年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而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建农村住房,它是一项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多个方面建设的系统工程,早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中央就提出来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的五句话:“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上的五个方面,包含了生产、生活和村容“有形”建设和乡风、管理“无形”建设。这五个方面的建设是相辅相成的,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 基础,村镇建设、农民盖房、增加收入等,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长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改变村容村貌。另一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仅是物质的文明,还应是包括精神文明,因此,乡风文明、民主管理在建设和谐农村中占有重要地位。那种穿着西装,随地吐痰;住着楼房,满村牛糞,并不是新农村建设的期望。而要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物质、精神文明双丰收,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它已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也必然渗透到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要加快新农村建设,必然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引领与支撑。加快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农业种养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方法,以及新的生产管理经营模式和方法等;新农村村庄建设,需要科学规划;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更需要科学发展观指导。可以说,离开了科技,新农村建设寸步难行。
大家早就听说过,中国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华西村吧,她的发展实践完全证明了这一点。几十年来,华西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新发展,从本村实际出发,依靠科学技术,逐步形成了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新格局,创造出了中国农村的发展奇迹,被誉为“天下第一村”。今天的华西村农民不仅家家户户住上了楼房,而且许多村民已不再是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只会耕田种地的农民,已成为有 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同样的例子在其他地方还有很多很多,也都说明了这个道理。可见,农民素质的提高才是新农村建设成功的关键因素,而普及科学知识又是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内容,所以提高农民素质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
二、科普是提高农民素质的有效途径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培育千千万万的社会主义新式农民。而目前农村农民文化素质平均水平普遍低下。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科学文化素质整体水平偏低,其中初中占50.2%,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7.3%.据国家有关部门测算,2012年全国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仅为21.6%.其中,农村经济发展的实现程度为12.1%,农村社会发展的实现程度为33.1%,农村民主法制的实现程度为69%,农村人口素质的实现程度为15%,农民生活质量的实现程度为28.7%,农村资源环境的实现程度为-22.4%.另据不完全调查,80%的青年农民对电脑一点都不了解,8%的青年农民接触过电脑并对其有一点认识,5%的青年农民能利用电脑搜寻一些科技信息,而只有0.8%的农民能利用电脑进行网上信息发布。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农民除了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外,其对先进信息技术手段的利用水平也相当低。这也表明,农村中相当一部分农民的文化素质 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需要。如果这一现状不能得到改善,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的目标也难以实现。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加强义务教育和科学技术普及工作。
国家前领导人江泽民同志曾指出:“科学技术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石。”,“我们不仅要靠科学技术提高物质文明水平,而且要靠科学技术提高的力量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两个方面,普及科学思想和科技知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加强科普宣传,才能全面培育“四有”新人,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
加强科普宣传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2013年,中央宣传部等部门就加强科普宣传专门联合下发了通知。提出要进一步加强科普宣传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以推动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目的,以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为载体,以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反对和抵制伪科学为内容,以提高人们的科学素质和整体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任务,在全社会营造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为加强农村科普工作指明了方向。
三、普及科技知识促进农民素质提高的对策
(一)、贯彻“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我国党和政府已经确立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政府和全社会必须大力贯彻这一“科教兴国”的战略部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村、农业、农民是中国的主要生产要素。只有充分认识科技兴国的重要性,才能抓住农村工作的重心和切入点,形成一个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特别是党的各级组织的主要领导,在抓工商经济的同时,决不能忘记还有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因此,我们必须要用发展的眼光,制定确实可行的农村科技进步的战略决策,使中央提出的“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落到实处。
(二)、狠抓教育促进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
基础教育这个问题是长期以来制约农村科技进步的主要因素。教育、农业、科技部门必须建立一种长效机制,促进农村文化教育。首先是县级教育机构必须提供更多的高中学历教育机会。职业技校在继续办好计算机、机电等专项技术学历教学班的同时,要加大开办农、林、牧、渔等相关职业技术教育的力度,让更多的青年农民熟练的掌握一至二项农村实用科技知识和技能,让更多的农村青年普及高中职业教育,提高农村青年整体文化水平。要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健全农村文化科技夜校,特别是重视图书室、科技资料室的建设,让城市的优势教育资源与农村青少年共享,提高农村的教育水平,从根本上提高农村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从小培养具有现代化素养的新型农民。
(三)、为农村青年提供更多的接受培训机会 政府各有关部门的科技人员必须确实深入农村指导科技工作。县、乡、镇可将其列入科技干部年终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农口部门要定期组织有农业技术专长的人员下乡入户,将农业科学技术送到农村田间地头,进一步加强对青年农民的现场培训,让农村青年都能掌握2-3门农业实用技术、农业标准化生产知识、农产品营销加工知识,提高青年依靠科技种养发家致富的本领。县级电视台应开办农业技术专栏,用讲座、提问、释疑、解答、示范等多种形式,为农村民排忧解难,传递科技信息。团组织、妇联、科技局、科协以及农口部门应形成合力,积极主动地为农民提供二、三产业岗前培训。要提高农民的就业竞争力,必须努力提高农村青年的技术技能,适应社会的要求,赢得发展的机会和空间。
(四)、增加资金投入健全农村科技设施
加快农村科技设施建设的步伐,提升青年物质生活的同时,丰富青年科技生活。当前,村级很少有科技设施,没有 开展科技活动的经费。各乡镇要把鼓励青年学习科技、创业就业等作为经常性的工作,投入必要的科技实施,把加大科技设施建设力度作为重要载体,为青年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如开设科技图书室、电子网络等。每个村可以订阅几份农村科技书报,供免费阅览。电信部门也要及时开通农村的宽带网络,让农村青年能上网查询农产品市场信息、销售渠道等,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增收成才。人们常说:“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通过科技实施建设提升农村天地对青年凝聚力。
(五)、完善激励机制发挥人才引领作用
将青年技术人才的评选工作纳入整个农村“创先争优”活动之中,在荣誉上激励。通过开展“十佳农村优秀青年技术人才”“农村致富导师”等创评活动,大力宣传青年技术人才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加大对优秀青年技术人才的奖励、表彰力度,扩大青年技术人才的影响力,增强荣誉感。将青年技术人才的选拔工作纳入全市人才选拔工作之中,在待遇上激励。中国的发展前景取决於农村的发展前景,而农村的发展前景又取决於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对自己命运的预期。农村青年科技进步工作任重道远,相信在“三农”问题被越来越被重视的今天,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农村青年科技进步工作定能取得成效,引领广大农民走上科技致富道路。
(六)、发挥大众媒体作用,促进科普工作顺利进行 在广大农村普及科学思想和科技知识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例如图书、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所作的科学资料、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的交流、传播和共享活动,都是农村科学普及的主要渠道。科学传播既具有对科学传播的独特性,即科学知识的专业性,又具有实践的经验性,由此而产生的两大功能,一是普及科学知识;二是反馈受到教育的群众的需求和实践,从而推进科技信息的交流、认知和应用。探讨、认识科学传播的功能,充分发挥科学传播的作用,有利于更好地为建设新农村服务。大众媒体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做好科学知识传播:
一是增强做好科学传播的政治责任感。传播先进文化,是新闻媒体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是新闻工作的立身之本。大众媒体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承担着特殊重要的使命,应在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引领新农村建设和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中发挥导向作用。
二是以创新的精神改进科学传播。搞好科学传播,服务新农村建设,需要坚持以人为本,面向群众,改进传播方式,提高传播效应。努力把农民群众当作朋友,开展双向沟通,注意信息反馈,以寻找科学传播取得最佳效果的方法与途径。三是以“三贴近”要求搞好科学传播。“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是科学传播服务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实施,农民群众对物质、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求知的欲望日益强烈。在开展科普工作中,应注意农民群众的这些新特点,在传播基本科学知识的同时,根据农民群众的实际需要,普及那些与工农业生产和日常工作密切相关的实用知识,帮助他们增强劳动技能,提高业务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农村农民是个关键环节。当前农民人数是大多数,只有使这一部分人全面提高素质,特别是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要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我们的目标才能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