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赞大戏节
赞大戏节
我是从04年起,开始关注大戏节的。当时一个朋友在一家票务公司里上班,因为帮她搬家,临末便赠了几张票。作为附庸风雅的文艺青年,有戏不看是不可能的,哪怕那山高水又深。于是就将晚饭时间提前,乘车从这五环外的郊区进城,北剧场和国话几处奔走。印象中,北外的一出戏很有意思。内容差不多忘了,只记得演员身上裹了一块白布,希腊尼克装,满场蹦跳,欢声笑语。今年大戏节在学校安排了一个分场。路过小礼堂的时候,顺道进去看看。见到一群孩子在装台,布景,吆喝,调笑,青春真美啊,当下心里着实一阵感动。
可是,连看的两场戏,却没能达到我的预期值。
一场是原创的戏,讲一个编剧因内心的种种苦恼困窘而产生的幻想。整出戏结构散乱,“意识流”,甚至“无厘头”。“意识流”和“无厘头”并不是不好,但需要跟剧情,跟人物紧密地贴合起来。剧中安排几个看世界杯的场面,用李安的短臂山开了开同性恋的玩笑。观众固然笑了,但这笑是因为剧情或人物的乖谬冲突造成,还是指向编导捉肘见襟的表现手法?此笑非彼笑啊。中途便有大量观众退场,我也没有坚持看完。另一出戏是古典剧目《费加罗的婚礼》,在布景,服装上可以看出创作人员确实下了相当的功夫。遗憾的是表演,比较生涩,发声和形体的训练还不够。我坐在十几排,有些段落就听不大清楚。而这出戏就是依靠各种巧合展示和输理复杂的人物关系的,没有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更可恨的是,当时一对学生小情侣在旁边调情不断,嘴里几句肉麻的情话和几片薯条。台下演得比台上还热闹。我真想过去抽他一嘴巴,这时候小情侣二人好像知趣地丢下薯条袋子,拍拍屁股跑了。回到戏上来,演员表演渐入佳境:最后一场大结局,坏人受惩好人团圆,演绎得还算淋漓生动。观众自然也没有吝啬掌声。
如果说《费加罗的婚礼》能打80分的话,那么今天看的《实验报告》可以给98分。之所以没给100分,是希望小孩们能做出更多更好的戏。哈哈。《实验报告》是昙戏剧工作室出品。从编剧,调度,到舞美,表演,此剧都可圈可点。
《实验报告》讲述一个懦弱窝囊的老实人老赵,平日受上司和老婆的气,备受欺凌。一天,他在一个实验所得到一瓶药水,能够帮助发泄他心头压抑日深的愤怒。果不其然,在单位的一次分房斗争的冲突中,失手打死他的上司;回到家中,恐惧不安促使他接连杀死自己唠叨的老婆和对他不屑一顾的女儿。他回到实验所向工作人员质问,为什么给了他造成这样恶果的药水。工作人员拿起一瓶相同的药水,仰脖喝下——他给老赵的不过是一瓶普通的止咳糖浆,真正让老赵杀人的其实是他潜伏多年被压抑的欲望。
舞台布置得简练:舞台前端,三把椅子以120度的角,朝三个方向围绕着从天花板上垂下一个小便池;舞台右边,一个黑色长沙发,一个抽水马桶。正因为简练,这空空的舞台很好地实现了时空的自由转换——时而是老赵家,时而是办公室,时而是实验所。整出戏是布莱希特式的叙事体,给老赵药水的实验室工作人员同时兼任讲解员的角色,叙述背景,以及串联各个场景。让人疑惑的是,老赵与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对话是错位的,一人说话朝东,一人说话朝西,自始至终二人没有过正面的交流。后来问及导演,她说是因为首场演出在一个环行的小剧场,错位的对话是为了照顾观众,但也不妨解释成,实验室工作人员其实是一个莫须有的人物,他可能是老赵个人的一种幻觉。或许因为黑匣子剧场的演出设施强过小礼堂,我起初一直疑心这些演员受过专业的训练,吐字发音,起身落步,全然不见一般学生表演的生涩。最后的交流会上,导演介绍说演员原来都是理工科的学生,因为大家都好这个,所以有时间就聚来一起玩,社团也比较松散。这是迄今为止,我看到的大戏节里最好的戏,希望他们能做更多好戏,同时要赞一句:现在的小孩真牛啊!
第二篇:看大戏教案
《看大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体会歌曲旋律与豫剧唱腔的相似之处,并在歌曲演唱中能够初步表现出豫剧的特点。
2、对豫剧的唱腔、流派有一定的了解
3、通过聆听、感受戏曲歌曲,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对戏曲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学唱歌曲,能够初步表现出豫剧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 课件、钢琴
四、教学过程 出示图片
师:照片里的人们在做什么呀? 生:看戏
师: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走进戏曲大世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是《看大戏》,首先我们来欣赏一遍,你能听出这首歌曲和我们以往学的歌曲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播放歌曲 生自由回答
师:对,这是一首戏曲风格的歌曲,我们再来欣赏一遍,你知道这首
歌曲与哪种戏曲唱腔风格相似吗? 播放歌曲 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好,这是一首豫剧风格的歌曲。介绍豫剧
师:豫剧, 也称河南梆子,是河南省的主要剧种之一。豫剧产生于明末清初,多以唱为主,其风格富有激情奔放的阳刚之气,唱腔高亢流畅,善于表演大气磅礴的场面,具有强大的情感力度。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出示歌谱
1、先出示说唱部分的歌谱,带领学生一起打节奏,学唱
注意:附点八分音符,唱得时值要合适,不可以过长或过短
2、学唱歌谱
师弹琴,范唱一遍歌谱
师弹琴逐句教唱歌谱
注意:大跳音程的音准要演唱准确; #F的音准要唱准;
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要唱准;
四分休止符和八分休止符的时值要唱准;
师弹琴,学生集体演唱一遍歌谱
师弹琴,让学生分组演唱歌谱,一组唱一句
3、学唱歌词
给出五分钟,让学生自己加上歌词,找出唱歌词有困难的地方
师教唱学生演唱有困难的地方
师范唱歌曲,指出要唱出豫剧的特点来,豪放一些
师弹琴,学生集体演唱两遍歌曲
分组演唱歌曲,每组演唱一段歌曲,集体评价
分男女演唱歌曲,男生唱一遍,女生唱一遍,集体评价
分组接龙演唱歌曲
出示图片,让学生了解豫剧的伴奏乐器 欣赏《谁说女子不如男》
作业:
1、请同学们回家唱给父母听
2、找出其他豫剧相关的知识,下节课大家一起分享
第三篇:《看大戏》教案01
《看大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感受和体验戏曲歌曲,丰富情感体验,激发对戏曲音乐的热爱。
2.在聆听、感受、模唱等音乐活动中,体会歌曲旋律与豫剧唱腔的相似之处,并在歌曲演唱中初步表现豫剧唱腔的特点。
3.初步了解豫剧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
1.体验、感受歌曲所具有的豫剧的唱腔特点。2.表现歌曲的豫剧风格特点。
教材分析
歌曲《看大戏》是一首创作歌曲,歌曲的音调吸收了流传于河南的主要地方剧种——豫剧的唱腔风格。歌曲旋律进行中4的运用、大跳音程以及语言与旋律的紧密结合等特点,使歌曲带有浓浓的豫剧风格。歌曲带有韵律的念白也增加了歌曲的趣味性。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
1.学生随着京剧《急急风》音乐,圆场步进入教室。师:刚才同学们是听着我国哪一种戏曲的音乐走进教室的? 学生自由回答。2.导入新课内容。
师:通过四年级戏曲内容的学习,我们知道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有没有同学看过戏曲的演出呢?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首根据戏曲音乐素材创作的歌曲《看大戏》。
3.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什么是“看大戏”?(教师播放歌曲《看大戏》音频。)学生欣赏歌曲范唱并回答问题。
师:在农村通常把看戏曲表演叫“看大戏”。同学们再聆听一遍歌曲《看大戏》。
二、《看大戏》歌曲学习1.教师范唱歌曲旋律。
2.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轻声随琴学唱《看大戏》曲谱。
﹟在学唱过程中,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几处#4及大跳音程),并指导学生正确地唱谱。
3.教师钢琴伴奏,学生随琴完整演唱歌曲曲谱。4.学唱歌词。
学生随教师的伴奏轻声模唱第一段歌词,开始时的速度可以慢一些。
5.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轻声演唱歌曲第二段曲谱及歌词(教师提示结束句不同)。6.教师播放《看大戏》伴奏,学生完整演唱歌曲。7.欣赏歌曲《看大戏》动画。
三、分析歌曲的风格特点
1.教师可请学生看曲谱,分析歌曲的旋律进行有什么特点。也可提示:从歌曲旋律进行中,有什么变化音,音程进行有什么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
2.歌曲的旋律进行中,4的运用是特点之一;旋律进行中,六度、七度大跳音程也非常有特点;
5、2是骨干音,运用较多;同时,第一段歌词最后一句及歌曲结束句一字多音的旋律进行也很有特点等,教师带领学生唱一唱这些句子,认真体会。
3.歌曲具有哪种戏曲的风格特点呢?听一听下面的三个唱段,比较一下,歌曲和其中哪个唱段的风格特点比较相似?
学生自由回答。
四、分辨戏曲唱段、体会唱腔特点
1.教师播放三种不同剧种的表演片断,学生分辨。(1)京剧《白蛇传》视频。
(2)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视频。(3)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视频。
师生共同讨论,歌曲《看大戏》听辨与老师刚才播放的哪一种戏曲唱段的风格比较相似?(听辨选择)
这三个唱段中,由于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的唱段中,旋律进行中#4使用比较多,﹟
﹟4 5 的进行也很有特点,音程的跳进以及5、2的运用等方面,与歌曲《看大戏》有许多相似之处。(教师可设计几个包括2、4、5音的片段,让学生进行模唱,感受音程之间的距离和关系。)
教师作豫剧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及演唱者常香玉简介。
2.再次欣赏《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视频表演,感受豫剧的唱腔风格。
﹟
五、模仿河南话,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1.模仿河南话,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教师分别用河南话学说“看呀看大戏,听呀听大戏”“听呀听大戏,演呀演大戏”“将来我要唱大戏”,然后学生演唱这些乐句。师生配合,体会河南方言与歌曲之间的紧密联系。
2.演唱歌曲,初步表现歌曲的风格特点。
师:现在我们已经基本了解、掌握了歌曲的风格特点,请同学们再来演唱歌曲,把我们刚才掌握的知识,运用到我们的演唱中去,努力表现歌曲的特点。(教师播放歌曲《看大戏》伴奏。)
六、完整演唱歌曲,表现歌曲的风格特点 1.设计“念白”。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歌曲之前还有一段念白,如果要更好地体现歌曲所具有的豫剧风格特点,我们应该怎样来设计这段念白呢?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歌曲旋律与语言音调结合紧密,这段念白怎么才能反映出河南的特点呢?——用河南方言。如果班上有河南同学,请河南同学为大家示范。如果没有河南的同学,教师课前做好相应准备,为学生示范。
2.进一步感受、体会歌曲所具有的豫剧风格特点,完整表现歌曲。教师钢琴伴奏,学生用河南方言朗读念白、演唱歌曲。
学生演唱后,教师再进一步提出要求,除注意语言与旋律结合的特点外,在速度与力度上对歌曲演唱进行设计。如“爸爸妈妈爱迷戏”这里是典型的戏曲“拖腔”,“爱呀爱迷戏”旋律的进行,近似戏曲中的“甩腔”,演唱时可以在这里设计力度及速度的变化。
教师钢琴伴奏,请学生完整演唱歌曲(包括念白)。教师播放《看大戏》伴奏,学生完整演唱、表现歌曲。
七、课堂小结
戏曲的表演形式有“唱、念、做、打”。在这首歌曲中,“唱、念”我们今天都运用了,请同学们课下设计几个戏曲动作来表现这首歌曲,下节课汇报。
第四篇:从抗日战争大戏说起
从抗日战争大戏说起
我非常喜欢看中国军事题材的书籍和电影、电视剧,特别是有关抗日战争题材的,几乎都愿意看,从中体验战争的残酷和对小日本的憎恨,只可惜我没有生活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否则的话,我会
义无反顾的拿起枪去参加保卫家园的战斗。
纵观多灾多难的近代中国,战争何其频繁!自从1840年,英国殖民者倚仗坚船利炮,轰开中国的大门,曾经创造灿烂文化的中华民族,从此陷入战败、求和、割地、赔款的循环噩梦中。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再到“九一八”、“南京大屠杀”等的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最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当然这是一段屈辱的终结。当中国人民以伤亡3500万人的代价,彻底战胜日本侵略者,中华民族取得了百余年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伟大胜利。这是一个巨变的开始。在抗日战争的血火淬炼中,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达到空前的程度。国共两党摒弃前嫌,联合抗日。最终日益
成熟的中国共产党,成为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战死或被杀死2100万人,受伤1400万人。出现了杨靖宇、彭雪枫、赵一曼、左权、佟麟阁、赵登禹、戴安澜、张自忠、郝梦龄、王铭章以及狼牙山五壮士等无数英烈,是他们
用鲜血和生命,在中华大地写下可歌可泣的壮歌。
在反映抗战期间各种题材的电影和影视剧中,我们总可以看到众多的伪军和汉奸。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200多万,他们比日本鬼子还要可恶,还要无耻。他们为日本鬼子出谋划策,为扫荡打前站,他们帮助日本鬼子消灭抗日的游击队,杀起骨肉同胞比日本鬼子还要狠。许多战斗场合,中国人不是在与日本人打,而是中国人在打中国人。
不知道从是什么时候起,国内大大小小的影视公司纷纷拍起了抗日战争题材的电影、电视连续剧,本来是件好事,目的是让国人了解那段悲惨的历史及真像。像亮剑、雪豹、向着胜利前进、箭在弦上、打狗棍、民兵葛二蛋、我的兄弟叫顺溜、利箭行动、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独立纵队、一个鬼子都不留、狼毒花、乱世三义、滇西1944、兵临村下、举起手来、追击阿多丸等等。
在这里我不评说电影、电视连续剧拍的质量好坏,就说说糊弄国
人的几件事吧。第一、《亮剑》中消灭山崎大队之事:在真实的历史中,关家垴战斗是八路军的一次败仗!八路军2万人攻击冈崎大队600人,阵亡几千人后,日军援军赶到,仓惶败退,消灭日军只有200人!然而,就是这样的事实,都被脑残的导演和编剧加军事顾问们拍成了完
胜。
第二、《举起手来》、《追击阿多丸》、《巧奔妙逃》等电影就是一部部闹剧,如蚂蚱扣扳机、猪戏弄鬼子等,看完这样的片子居然
还有人笑得出来?甚至是拍手叫好。可见有多少国人是如此的愚昧、麻木、无知!悲哀!
第三、《打狗棍》、《民兵葛二蛋》、《乱世三义》、《兵临村下》、《箭在弦上》等,剧中专门使用各种原始武器来对抗小日本的三八大盖,而且都是百发百中,即使有枪有弹也不用,就连要饭花子、小混混、土匪、吹鼓手等都一齐上阵,可笑之极。要知道在抗日战争中,三个国民党兵才能杀死一个小日本,即使到1945年8月,小日本在中国还有110多万正规军没被消灭,如果没有小日本偷袭珍珠港进而发动太平洋战争的话,而是专门对付中国后果又会怎样?假如没有美国的两颗原子弹和苏军进攻东北的话,恐怕抗日战争还得几年
吧?后果没有人会知道???
第四、《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地道战》等,因早有同名红色经典电影和书籍,而且故事几乎家喻户晓,但还是被胡编乱造的拍成又臭又长的连续剧,用以愚弄我们的下一代。让我们的下一代们一看小日本太好杀了,而且也不残忍啊?对我们中国人特别是小孩多友善呀!这样的影片又怎么能激起我们的子孙对小日本的仇恨那?要知道现在的小日本就连小学生都知道要在百年后再踏上中国的土地(即2050左右,记住他们不是来观光)。
第五、影片中一颗手榴弹的爆炸效果:明明是一颗,给观众的确是连环的爆炸声或看上去好像原子弹在爆炸,太伤国人的眼球。记得
电影《董存瑞》中的手榴弹爆炸效果就很逼真,其实一颗没有多大的威力,人要是趴下的话,根本炸不死人,主要靠弹片伤人。第六、一部连续剧多家影视公司仿效拍摄,如《新亮剑》、《地雷战传奇》、《地道英雄》等,请问这和照抄他人的文章又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意义?有钱就不能拍点别的。比方说拍摄钓鱼岛!可惜的是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看到一部专门拍摄“钓鱼岛”方面的影片
或专著,还不如美国人自费拍摄《真相》证明钓鱼岛属中国。第七、几乎每部连续剧中均出现男女恋情,而且大多数还是三角恋爱,直到一个男的死掉或二个女的死掉为止。更为可气的是人都死了还抱着不放,哭起个没完,要知道战场上你死我活,哪有时间话别离,简直是瞎扯淡。还有就是《神枪手》、《狙击手》、《我的兄弟叫顺溜》之类,中日双方各个都神乎其神,白发百种,而且专打带钢盔的脑袋,叫人百思不得其解。更为有意思的是居然用做饭的铁锅来
挡子弹,而且打不透,打钢盔一打一个准。
第八、把日本人惧怕的一大批军人都说成是伪军,说成是闻风而逃的软骨头、怕死鬼,虚构一些离奇曲折的故事,塑造一个并不存在的高大的艺术形象,添点高瞻远瞩的豪言壮语,加点谈情说爱的佐料如《利箭行动》等。要知道在抗日战争中起主要抵抗作用的还是国民党的军队,像淞沪抗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徐州会战、长沙会战、滇西会战等;就连国民党的空军和海军都丧失殆尽,可见战争是多么残酷。据不完全统计,国民党军队共牺牲校尉级以上军官17000
余名;八路军及中原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牺牲的就有114名高级将领;
新四军43名;东北抗日联军42名。
像这样的“抗日影视剧”,中国人接受得了,日本人会接受吗?这样的电影电视剧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吗?对得起九泉之下为国捐躯的300多万无名英烈吗?用丑化一批中国人来塑造几个“抗日英雄”,是利是弊,是得是失?不知道导演算过没有?这种电影电视剧
能长中国人的志气,灭日本人的威风吗?
总之,就是希望我们的宣传和教育部门,不要被这些影视给忽悠了,有些东西还是要实事求是的,不能篡改,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真实的历史,绝不能像小日本那样歪曲历史。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不再被小日本等这样的国家欺负,才能真正挺直
腰杆做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第五篇:看大戏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引发兴趣
播放豫剧《拷红》伴奏,教师随伴奏表演唱,提出问题:老师表演的是什么节目?由戏曲导入本节课要学习的一首具有戏曲风格的歌曲《看大戏》。
二、理解音乐、学习歌曲
1、初次播放多媒体动画,欣赏《看大戏》让学生感受音乐情景。提出问题:歌曲中唱到些什么?什么叫看大戏? 2再次播放歌曲《看大戏》,提问:歌曲的速度和情绪怎样? 3教唱曲谱:
(1)先让学生理解前奏和间奏在戏曲当中也叫做过门、提示唱准歌曲中的休止符等,然后逐句教唱(2)学生随琴小声试唱(3)学生随琴放声演唱 4教唱歌词
(1)教师弹琴逐句教唱第一段歌词(2)教师弹琴学生默唱(3)、教师伴奏学生小声试唱。(4)、教师伴奏学生放声演唱。
(5)学生跟琴小声试唱第二段歌词及结束句(6)、学生跟琴放声演唱
(7)跟琴声完整的演唱整首歌曲
(8)认识戏曲常用的打击乐器小锣,聆听小锣在《看大戏》歌曲中是怎样伴奏的
(9)学生用欢快的情绪跟音乐演唱歌曲。并用小锣伴奏(10)、变换角色演唱:(男生唱时女生摆头伴奏、女生唱时男生拍手伴奏)
(11)分组比赛演唱:(第一组唱第一段,第二组唱第二段结束句合唱,教师指挥)。通过各种方法练唱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新歌。
三、通过观看不同戏曲剧种的视频表演唱段对比出《看大戏》是根据豫剧的唱腔风格创编出来的(1)欣赏京剧《卖水》、黄梅戏《女驸马》、曲剧《风雪配》、豫剧《花木兰》视频唱段对比戏曲风格。提出问题:哪一段戏曲的旋律和《看大戏》这首歌曲的旋律比较相似? 生:花木兰
师: 花木兰是哪个剧种? 生:豫剧
(2)师生共同演唱豫剧《花木兰》感受豫剧的唱腔风格(3)了解豫剧是河南的地方戏,师生用河南方言读《看大戏》的念白
(4)教师自编几个戏曲动作加入到《看大戏》歌曲中,师生共同表演唱。
【教学效果分析】
可以用听赏判断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拓展延伸 教师介绍家乡的地方戏“两夹弦”。并且唱给学生听,让学生体会两夹弦的演唱风格
2让学生观看教师曾排练的 “两夹弦”演出过的一些剧照、菏泽市中小学生艺术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的荣誉证书、威海市全国十艺节比赛中获的群星奖的荣誉证书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具有戏曲风格的歌曲《看大戏 》,它是根据豫剧的唱腔风格创编出来的,戏曲的表演形式有“唱、念、做、打”。在这首歌曲中,“唱、念”我们今天都运用了,请同学们课下设计几个戏曲动作来表现这首歌曲,下节课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