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效能办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思路
闽清县效能办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我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效能办的具体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市、县机关效能建设工作部署,结合我县实际,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扎实推进工作深入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研究部署,健全完善绩效管理工作机制
今年来,我们将绩效管理工作与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相结合,根据上级要求,立足本县实际情况,在各指标部门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按照“既体现政绩,又体现责任”的原则,科学制定《闽清县2011年度乡镇和县直部门绩效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及绩效评估指标,并建议县政府召开了全县绩效管理工作会议,对全县绩效管理工作进行全面动员、部署,促进各部门、各乡镇强化绩效意识,改进管理方式,提高工作实效。同时,我们还联合县统计局举办了全县绩效管理工作业务培训会议,对各乡镇、各部门进行指标数据采集、“12345”诉求件办理、政务公开、网上审批等业务培训,进一步明确了68个县直部门和16个乡镇在绩效管理中的责任,特别是各单位主要领导的责任,确保各项工作有人抓,抓出成效。
二、加强监督检查,推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一是抓好重点项目督查。充分发挥效能督查的作用,联合县
“两办”督查室定期对我县2011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任务进展情况,特别是2011年我县市级“五大战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督查,针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前往现场协调解决,确保重点项目建设顺利进展。
二是抓好机关作风督查。加大治庸治懒治散工作力度,通过视频监察系统、现场明察暗访等各种方式,定期对县直部门上班签到情况、窗口单位办件效率及“两单制”执行情况、县直部门干部职工在岗或早退情况、乡镇和有关部门节假日值班及领导“走读”情况等方面进行督查,重点整治上班不在岗、炒股、玩游戏、QQ聊天等不良机关作风,强化各单位、各乡镇机关效能建设意识。今年来,共通报批评37人(单位)次,效能告诫4人次。同时,我们还按照市效能办的工作部署,与闽侯县、永泰县、罗源县等积极开展机关效能建设互查互访活动,进一步促进了机关作风的好转。
三是抓好专项工作督查。配合有关单位对森林防火、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拆除违规建房、计划生育“创国优”、紧急避灾点建设等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和专题会议议定内容落实情况开展针对性督查,及时发现查纠政令不畅、执行力不高等问题,有效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是抓好效能问责复查。经过复查,对2010年执行不到位的4例效能告诫,责成相关单位立即整改,务必严格按照文件规定执行,并追缴不应发放的年终绩效奖金11762元上交县财政,确
保问责到位。
三、认真受理投诉,维护群众根本利益
一是加大效能投诉件办理力度。进一步规范效能投诉受理工作,按照“有诉必理,有理必果”和“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认真办理社会各界对机关效能问题的投诉,及时督促纠正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现象,促进了行政管理的改善和行政效能的提高。今年以来,共受理来信、来访、来电投诉和“968168”效能投诉热线反映的突出问题41件,办理市效能投诉中心转办件7件,办理县领导批办件2件,已全部办结,办结率100%。加大对福州市便民呼叫中心转来的诉求件的督办、催办力度,发出网上催办意见3200多条,电话督办328件次,并开展了专项工作督查,进一步规范“12345”诉求件的办理程序和归档工作。
二是进一步提高效能投诉件办理质量。继续坚持投诉回访制度,对经查属实的投诉,定期对当事人进行回访,征求投诉人对被投诉单位整改措施的满意度;对转办的投诉,随时向当事人进行回访,了解投诉件调查处理情况与承办单位的报告是否一致。通过回访,保证了处理决定的落实,达到提升效能建设的目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效能投诉分析制度,认真做好效能投诉月、季和半年情况分析工作,为领导掌握效能工作动态和工作决策提供参考。
四、规范权力运行,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全面开展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工作。县级30个单位共依法确认
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裁决、行政确认、行政给付、行政检查、非行政许可审批、行政事业性收费、重大决策、其他行政权力等12类事项,3721项行政权力。其中行政许可164项、行政处罚2620项、行政强制94项、行政征收46项、行政裁决9项、行政确认50项、行政给付48项、行政检查286项、非行政许可行审批74项、行政事业性收费201项、重大决策6项、其他行政权力149项。建立了“行政职权数据库”,对保留的职权统一编码,编制职权目录,绘制2904个权力运行流程图,明确行政职权行使的依据、程序、职责和时限,进一步规范了行政权力运行。
在全面梳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基础上,网上审批工作也逐步走上了正常化轨道。我县网上审批及效能监察系统自2010年11月25日正式启动以来,共有29个单位,257个行政事项上网运行。通过网上审批服务平台,实现审批项目全天候办理,彻底改变了传统行政审批方式。截至10月底,全县网批系统共计收件2177件,已及时办结2148件,及时办结率100%。为进一步规范网上审批归档工作,我办网批中心还对全县网批成员单位开展了专项检查,针对各单位网批归档的不足之处,分别提出整改意见。同时,充分利用效能监察系统平台,实现了对办件窗口监察方式的“三个转变”,即从人工监察向电子监察转变,从事后监察向全程监察转变,从局部监督向全方位监督转变,有效促进了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今年来,我办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由于机关效能建设宣传教育还不够深入,效能督促检查还不够细致,个别单位对机关效能建设还不够重视,主动意识不强,对存在的问题不敢抓不敢管;个别单位还存在服务不到位、办事拖拉、推诿扯皮、效率不高等现象;有的单位,特别是垂管的企业单位不重视“12345”诉求件的办理,还存在逾期查阅、逾期回复或应付了事等现象;有的单位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不够规范等,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2012年工作思路
2012年,我办将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切实按照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的要求,强化服务意识,提高行政效率,扎实推进我县机关效能建设各项工作。
一是继续推进效能建设宣传,深入开展绩效管理工作,加大效能督查力度,整合力量提高督查效果,进一步将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位。
二是认真主动受理投诉,提高投诉工作整体水平,增强投诉效力,切实解决损害企业和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对损害软环境发展的人和事坚决追究到位、处理到位。
三是提高行政效能,实现从“大政府小服务”到“小政府大服务”的公共行政演变,营造优质服务氛围,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四是扎实推进政务公开,加强对办事行为的监督机制,规范公开要求,着力提高行政效能与诚信度。
五是继续加强效能队伍自身建设,不断创新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2011年11月3日
第二篇:街道办工作总结及下年工作思路
街道办工作总结及下年工作思
路
街道办工作总结及下年工作思路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 努力创建平安和谐文明新街区,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各职能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各社区、驻街单位和广大居民群众大力支持配合下,我街党工委、办事处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从服务于区委区政府工作大局,以民生为重,以稳定发展为主线,以平安文明和谐街区建设为目标,团结带领全街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弘扬“敢为人先、务实进取”的创业精神,齐
心协力,奋发有为,锐意进取,求真务实,不断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推动全街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实现新跨越,圆满地完成了区委区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得到了区领导和居民群众的充分肯定。我街农村经济总收入为亿元,其中工农业总收入亿元,同比增加了1805万元,增长%;居民人均收入12299元,同比增加了1452元,增长%。全街呈现出“经济发展又好又快、民生环境平安和谐、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新景象。
一、工作回顾
以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社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搞好社区换届选举工作、选好配强社区两委班子是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维护基层稳定和谐、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的一项关键性工作,为此,街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社区换届选举工作和换届后各社区规章制度建设工
作,进一步完善落实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机制,为社区今后三年顺利开展各项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1.及早部署,精心组织,严格程序,圆满完成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从2月初开始我街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集中力量全力投入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工作中我们既注意充分发扬民主,积极发动选民参与选举工作,教育选民正确行使选举权,同时又注意坚持原则、把握关键、严格纪律、维护社会稳定,选举期间没有发生较大规模的群众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没有留下不稳定因素。至5月下旬,我街顺利产生新一届社区两委成员65名,其中社区党委、党支部委员33名,居民委员会委员48名,有16名社区两委实现了交叉任职。两委成员中妇女干部11名,党员48名,所占比例比上届略有提高。不少年富力强、学历较高的人才走上了社区管理岗位,本届社区两委干部中首次出现本科学历2人,大专学历21人比上届
提高了%,干部平均年龄为岁。同时,各社区辖下57个经济社也于6月全面顺利完成换届选举工作。
2.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落到实处。换届后我街重点指导督促各社区建立完善社区“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居民代表会议制度、居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并加强对各社区党务、居务、财务“三公开”情况的监督检查,使社区两委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明晰化,继续实行社区两委班子及成员工作向居民代表大会述职述廉制度,切实保证社区居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3.面向社区干部举办各种培训班,强化社区干部法纪意识,规范社区管理服务行为。6月我街组织社区基层党组织成员参加区委组织部举办的党务知识培训班学习,7月召集各社区分管国土工作的领导和57个经济社的社长集中学习了国土方面的管理知识和法律规定,为控
违打下了良好基础。8月、11月我街又相继举办“社区集体资产管理培训班”和“社区‘两委’一把手财经法纪培训班”,规范村社干部管理集体资金行为。
另外,我街按照区委组织部的规定,通过公开招考,录用了18名年轻、高学历的村级后备干部,为农村社区发展储备人才、培养干部。按照区农业局的要求,顺利完成8名经济社会计代理人员招聘工作,为规范经济社账务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础。
以平安街区建设为抓手,统筹资源形成社会综合治理合力,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平安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是人民群众的幸福所在。我街把平安街区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和民生工程来抓,以“四项服从服务”为工作方针,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突出重点,统筹资源,齐抓共管,真抓实干。维稳综治、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及交通安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
效,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责任书的任务,得到了区领导的高度评价和群众的肯定。
1.切实落实领导、经费、责任和措施“四个到位”,努力构建平安街区长效机制。为了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我街通过成立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签订目标考核责任书等方式,逐步形成了街道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部门具体做的平安街区建设工作长效机制,以及各部门积极参与、优势互补、有序运行的工作联动、协动和互动机制,使平安街区建设工作得到了扎实有效地推进。街道和各社区在工作经费上做到重点保障、重点倾斜,8个社区都成立了一支训练有素、遵纪守法的群防群治队伍和安全生产工作人员队伍,进一步落实治安岗亭、伸缩闸门、消防器材和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人防、物防、技防一体的保平安立体防范网络。
2.进一步加大维护稳定力度,全
面落实维稳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一是认真排查矛盾纠纷,积极协调和化解。充分发挥街综治工作中心“五联”机制,坚持每季召开一次维稳综治联席会议,每月排查一次人民内部矛盾纠纷,在两会、奥运会等重要时期和敏感时期,综治信访人员每天到社区排查,对不稳定因素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有效地预防了矛盾纠纷的激化,没有未发生一起到京、省、市群体上访事件,1到11月份成功化解各类社会矛盾78宗,协调处置8起较大的突发性事件。二是积极探索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效机制,形成“三位一体”调解新模式,提高调处矛盾纠纷的成功率。三是以重点整治、专项行动为手段,继续加大严打整治力度,确保治安秩序明显好转。1到11月份,全街刑事发案142宗,占全年压案任务的55%,与去年同期173宗下降%,未发生影响恶劣的特大刑事案件,未发生群体性械斗、打砸抢等闹事事件及造成恶劣影响的军、警、民纠纷冲突事件;治安案件208宗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四是继续做好禁赌、禁毒和反邪教工作,进一步净化社会风气。五是加强对流动人口管理和出租屋整治力度,到11月底,流动人员ic卡办证率为%,出租屋登记在册备案率为98%,与出租屋主签订治安保证书达100%。并着重从消防、治安、产权三方面开展出租屋专项整治,及时消除了出租屋治安隐患,有效预防和打击了出租屋内的违法犯罪行为,全年辖区出租屋内没有发生重大刑事案件和火灾事故。
3.平安社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街8个社区全部通过 “平安社区”、“无毒社区”创建验收,萝峰社区、水西社区获得了省“六好”平安和谐社区称号。同时,在社区全面开展创建“无传销社区”活动,全年未发现非法传销窝点和传销活动。
4.切实履行安全生产、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工作职责,全街安全形势继续保持良好态势。一是强化安全目标管理,分别与企业、社区签定安全生产责任状或安全生产监督委托书,层层分解安全生产工作目标和事故控制指标,增强企业、社区目标意识和责任心。二是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全面开展“双基”及社区消防建设。在8个社区建立村级安全生产办公室和消防安全委员会,为建立社区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监督管理长效机制奠定良好基础。三是扎实开展企业安全生产评估达标工作,强化并提高了企业安全主任管理工作作用和地位,切实推动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营造了企业的安全环境。街辖内所有企业参加区安委会、安监局组织的评估达标工作,通过率为%。四是狠抓督促检查、隐患治理和问题整改工作,抓好企业和居民群众参与的消防自救技能演练活动,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全年共进行了 13次安全、消防大检查,检查企事业单位、建筑工地、三小场所、人员密集场所1037家次,发现隐患817处,整改768处,其余49处涉及到执法,已上报主管局立
案查处。全街全年没有发生任何火灾事故,连续5年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成效显著。五是加大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力度,积极开展车辆乱停放专项整治和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圆满完成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迎检任务。
第三篇:交管办2017年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思路
交管办2017年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思路
一、2017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办认真贯彻落实区第八次党代会、区委八届二次会议以及政府工作报告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积极落实“大脚板走一线、小分队破难题”专项行动和“最多跑一次”改革,按照《xx市进一步整合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施方案》要求,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规范与效率兼顾,强化责任担当,创新监管举措,推进我区政府投资项目监管和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工作科学、规范、高效。1-10月,区交易平台进场交易1753宗,交易总额102.2亿元,增效节资34.86亿元;街道平台进场交易392宗,交易总额24902万元,增效节资1192万元。
(一)制订完善招投标规范性文件。一是根据省市要求,对我区历年来招投标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出台《xx区(开发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法》,对公共资源交易职责分工、公共资源范围和进场交易标准、交易方式、交易程序、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详细规定,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提供系统、科学的政策支持。同时印发配套文件《关于进一步规范小型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的意见》,对部门及街道小型项目交易和管理的机构设置、管理制度、平台建设、信息化、交易程序等作了具体明确,帮助部门、街道更好地贯彻落实仑政〔2017〕21号文件。二是出台《关于整合完善我区工程建设项目投标资格审查办法和招标评标办法的意见》,对现行的建设项目资格审查办法和招标评标办法部分条款作了修改完善。三是出台《xx区公共资源交易中介机构库管理办法(试行)》,对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中介机构名录库的建立、使用和管理进行了明确。为推进文件的贯彻落实,在全区范围内对文件内容进行宣讲解读,培训指导。
(二)推进落实交易平台整合工作。一是协调推进电子招标投标交易平台国家试点工作,已完善电子招标投标交易平台,与检测认证机构、系统开发商对接检测认证工作,目前正由检测认证机构进行检测认证。二是推进市“二库二系统”整合完善,协调区交易中心、市交管办,开发相关模块和端口,完成本级工程建设、政府采购、土地矿权、产权交易、其他公共资源交易、部门(街道)小型工程等信息整合,实现与省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的数据对接,截止目前共向省市平台输送数据3270条。三是整合住建、交通、水利等部门信用信息,完成信用信息、监管信息与市交易系统的数据对接。四是按照《xx市进一步整合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施方案》要求,协调推进区交易中心完成“xx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xx分中心”的挂牌工作。
(三)升级政府投资项目智慧监管系统。今年对政府投资项目智慧监管系统部分模块进行升级改造,突出“互联网+监管”原则,完善项目监管预警、信用信息管理、综合数据分析、职能部门应用等四个平台。完成与审管办、交易中心、公建中心、评审中心、大港公司数据库对接,共整理数据3000多条。目前系统对2016年以来490多个新建、续建项目的审批、招投标、施工管理、造价审核等环节实施在线全程监管。完成3期监管(交管)专报,对我区政府投资项目建设预警数据进行分析,对项目开工、建成、投资完成情况和审批效率、评审效率、中标情况、投诉处理等进行分析,为领导和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四)深化工程建设领域诚信体系建设。一是完善不良行为积分查询系统信用信息,共有119条行业不良行为信息纳入积分管理,对投标企业实施行贿犯罪与非罪行为记录、不良行为积分和信用评价信息“一标四查”制度,今年已实施161宗招投标项目的查询应用,其中3家企业被限制投标6个月,6家企业投标评分扣减。二是完成新一轮房建、市政、水利预选承包商的资格审查和诚信约谈活动,共有134家企业入围。完成住宅小区集污纳管工程测量(调查)设计单位预选承包商名录。三是开展2016政府投资项目施工承包商履约评价工作,对54个房建、市政类政府投资项目的施工合同履约情况进行监督评价,评价结果作为新一轮预选承包商录用和清退的重要依据。四是推行工程项目招标文件预公示、评审专家打分表公示制度,联合行业主管部门对“市综合评标专家库”评标专家开展动态评价。四是推行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招标文件部门联合会审制度和违法失信行为联合调查处理机制。
(五)加强中介机构管理。一是为加强和规范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中介机构的管理,促进公开、公平竞争,提高项目委托效率,印发文件对公共资源交易中介机构进行建库管理,将逐步建立设计、勘察、监理、工程咨询、招标代理、造价咨询、资产评估等名录分库,对中介机构所服务项目的组织管理、职业道德、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工作成效等进行动态评价和综合管理。二是目前已建立造价咨询中介机构、资产评估机构分库,推进建立建筑工程监理、市政工程监理两个分库,落实考核评价制度,促进中介机构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和诚信度的不断提升。
(六)规范街道小型平台和项目管理。一是加强培训指导,组织街道、村经济管理人员共100人开展基层小型工程管理和集体资产交易管理工作培训。二是推行“互联网+交易”模式,在街道应用网上报名系统和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应用“区小型建设工程评标专家库”,节约投标时间、社会成本,规范项目管理。三是实行小型工程预选承包制度,建立房建、市政、水利等3个组别承包商名录,规避转包、分包、挂靠现象,保障工程质量。四是街道交易信息公开透明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区交易中心网站增设“小型工程”专栏,实现交易信息区级平台和街道平台同步公开, 并与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系统对接,扩大信息公开范围,推进网上监督和社会监督,从9月起,已有36个项目完成同步公开。五是街道公共资源交易成果不断体现,1-10月街道平台进场交易392宗,交易总额24902万元,增效节资1192万元。
(七)加大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一是加强对重点项目、民生项目的前期指导,提供政策咨询,实现监管前置,规范项目建设。全年共接受各类咨询500余次,协调处理各类难点150余项,积极参加中芯国际项目、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重大项目协调会议40余次。二是制订出台《关于其他类公共资源交易备案内部操作流程》,加大对其他类公共资源交易的规范性审查,今年完成岩东水务公司、数字电视公司等44个项目的进场备案。三是实施重大项目资格审查和招标现场监管,协同行业主管部门对房建市政预选承包商、学校食堂原材料统一配送项目招标等多个项目实施现场监管。四是制订出台《关于举报、投诉处理内部操作流程》,完善异议(质疑)、投诉(举报)处理机制,督促各行业主管部门加大对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今年受理处理投诉案件10起。五是组织住建等行业主管部门开展街道小型项目交易和建设管理情况进行联合检查,在327个项目中随机抽查24个项目,并对检查结果进行通报。
(八)落实“大脚板走一线、小分队破难题”专项行动和“最多跑一次”改革。一是走一线破难题范围广、影响大。走访调研全区10个街道、7个部门、4个建设单位以及相关企业,针对街道、部门在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小型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的意见》。二是加快“最多跑一次”改革,完成与《省办事事项指导目录》的比对,完善xx服务网“服务指南”等信息,实现不良行为积分“零上门”实时查询和应用。三是积极探索PPP、EPC等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新模式,服务推进剿灭劣V类水、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区重点项目,通过走访调研嘉兴海宁等地学习先进经验,目前已实施青峙工业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等项目。四是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提速明显。针对项目小、散、时间紧等问题,指导街道和部门,在规范上争效率,精简程序缩短时间,优化评标办法,采用邀请招标、谈判、询价等多种交易方式,交易时间从原来至少23日精简至10日左右。
(九)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一是完成巡察整改工作。党组高度重视,成立领导小组,制订整改方案,抓好责任分工,落实整改任务,目前已全部完成5个方面6个问题的整改任务。二是深化“两学一做”,提升干部素养。组织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十九大精神及中央和省市区重要会议精神共16次,开展业务理论学习8次,组织外出学习培训18人次,党组织书记上党课2次,组织现场体验式教学3次,完成心得体会7篇。三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制订印发《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重点工作任务分解》,组织专题学习3次,召开廉政会议2次,完成廉政谈话14人次,排摸岗位廉政风险点共47个,制定防范措施47条。四是加强机关自身建设,制订完善公务用车管理制度,出台工会经费管理规定,严格落实财务审批、考勤管理等各项制度,提升档案建设水平。
二、存在问题及困难
一是按照《xx市进一步整合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施方案》要求,对公共资源交易实施集中监管体制方面存在一定不足。
二是创新公共资源交易监管方式,完善电子监管系统建设方面还存在欠缺。
三是工程建设领域诚信体系建设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部门联动加强监管的力度还不够。
三、2018年工作思路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省市决策部署和区委八届二次会议精神,落实《xx市进一步整合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施方案》要求,以整合共享资源、创新体制机制、统一制度规则、强化过程监管为重点,构建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和公共资源交易规范化、信息化和透明化,全面提高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和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整合资源,实现公共资源交易信息互联互通。按照市整合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施方案要求的整合完善“二库二系统”为主要任务。一是完善电子招投标交易系统。按照国家电子招标投标试点工作要求,通过检测认证,完成试点任务,实现与国家、省、市公共资源电子交易系统的互联互通。二是建设公共资源交易电子监管系统,与交易平台、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形成完整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程电子化,服务标准化、监管智能化。实现对项目的招标文件备案审查、招标公告、开标现场、中标公示等交易过程进行实时查询和监督,同时增加对已交易项目的追溯功能,提升监管效果。整合完善项目交易信息、监管信息、市场信用信息,并通过系统推送实现与省、市电子交易公共服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交易、服务、监管信息公开共享。三是发挥智慧监管系统作用。整合政府投资项目的立项信息、审批信息、交易信息、评审信息、建设信息,发挥智慧监管系统的监管分析功能,进一步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二)创新制度,完善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机制。一是深化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体制改革。落实xx市招投标管理办法和xx市进一步整合完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监管体制改革,强化综合监管行政职能,逐步实现公共资源交易第三方集中监管模式。二是建立监管交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在区监管领导小组和交易工作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协调解决全区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和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研究项目推进及制度制订,协调处理投诉举报案件。三是建立公共资源交易领域违法行为联合调查处理机制。发挥公安、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力量,进一步加大对串标围标、非法挂靠、转分包等经济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四是完善异议(质疑)、投诉(举报)处理机制。进一步完善调查处理机制,明确受理处理程序、时限。
(三)诚信建设,形成以信用为核心的市场监管体系。一是继续落实预选承包商制度。定期更新各类预选承包商名录,加强预选承包商管理,落实事前信用承诺和事后履约评价制度,强化履约评价结果应用。二是落实公共资源交易中介机构库管理办法。逐步建立设计、勘察、监理、工程咨询、招标代理、造价咨询、资产评估等名录分库,对中介机构服务进行动态评价和综合管理,组织培训指导,提高中介机构服务水平。三是广泛采集投标人、代理机构、评标专家等交易主体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建立交易主体信用信息数据库和诚信信用档案,实现与更多行政监督部门信用信息共享共用。四是继续完善不良行为积分信息数据,落实市场主体信用信息“一标四查”制度和“黑名单”惩戒机制,逐步实现与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互认共享,形成“一处受罚、处处受制、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市场环境。
(四)统一规则,创建公开公平有序的交易秩序。一是落实《xx区(开发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法》及目录管理制度,按照“应进必进”原则,推进四大类28项交易项目,统一进入相应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进行交易。二是贯彻执行全市统一的交易规则和管理规定,使用xx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文件示范文本,从技术操作规则上遏制排斥潜在投标人现象,减少人为自由裁量权。三是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的意见》,强化行业主管部门对招标投标活动的管理和监督,加强对程序、操作办法以及开标现场的监督。四是继续联合行业主管部门对“市综合评标专家库”评标专家开展动态评价,实现“一标一评”,定期开展“后评估”活动。五是继续落实招标文件预公示制度,在其他类公共资源交易项目推广应用。
(五)加强检查,促使政府投资项目监管常态化。一是提升政府投资项目智慧监管系统监管效果。运用项目监管预警、信用信息管理、综合数据分析、职能部门应用等四个平台,进一步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监管,强化问题导向和数据分析,编辑监管(交管)专报,为领导和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二是抓好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法、投标资格审查办法和招标评标办法两个招投标规范性文件贯彻落实,对部门和街道落实情况进行调研检查,评估应用效果。三是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重点环节进行抽查,对工程建设类项目的招标文件进行抽查。
(六)规范管理,提升小型平台和项目管理水平。一是继续对部门、街道进行走访调研,加大对交易管理工作的服务指导,加强对部门、街道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二是进一步加强部门、街道小型平台建设,规范规模标准和限额以下的项目和农村集体“三资”项目进场交易,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小型公共资源交易管理的意见》,对平台建设和项目管理进行检查。三是督促各行政主管部门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规范本部门及下属企事业单位小型项目招标采购,加强对交易过程的监管。四是进一步提升小型平台信息化管理,继续推进部门、街道小型项目交易信息在区级平台公开,在工程项目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网上投标系统和小型项目管理系统应用范围。
(七)改进作风,持续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和“大脚板走一线、小分队破难题”专项行动。一是实现其他类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备案的最多跑一次。从减少办事材料,优化办事流程,简化办事环节,缩减办事期限等途径提高备案效率。二是深化“不良行为积分”查询服务。突破数据查询不完整现状,完善市场监督管理局等行政执法信息在查询系统的录入,打通“信息孤岛”,加强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三是推进“大脚板走一线、小分队破难题”专项行动。继续走访调研相关部门,研究制订EPC交易管理模式操作办法,推进剿灭劣V类水和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
(八)全面落实从严治党,树立干部忠诚担当干净、机关作风优良的形象。一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和省市区委区政府保持高度一致。二是深化“两学一做”,加强干部政治理论和业务理论学习,加强外出学习培训,提升干部政治素养和业务素质,按照“四个合格”要求,培养敢担当敢作为的干部,全力服务区中心工作。三是继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一岗双责”,严格按照巡察整改要求持续抓好整改落实工作,建立廉政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四是加强机关自身建设,认真落实投诉举报处理、备案等内部操作流程,认真落实财务、公车等管理制度,推进支部、工会、档案、普法、保密等各项工作。
第四篇:教科办2016年工作总结及2017年工作思路
教科办2016年工作总结及2017年工作思路
一年来,按照学院的总体部署及规划,围绕学院的中心工作,在领导的带领下,班子和全处人员共同努力,按教科办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充分发挥 “指导、服务、督促、协调”的职能,精细管理,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在服务中管理,管理中服务,以努力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目标,加强日常教学管理,重点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等工作。
一、抓管理,脚踏实地尽职责
一是强化内部管理。教科办坚持以教学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理念,全处各处室对来访师生开门办公,微笑服务,热情接待;按照教科办制定的以“二零距离、三时服务、四办要求、五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2345”服务工作实施细则严格要求;利用工作“导示板”,实施AB岗相互补台制度、首问负责制,使服务质量大幅提高;坚持处务周例会制度,使工作有计划,有秩序,提高了工作效率,部门管理更规范。
二是深入基层服务。出台了“教学管理人员参加一线教学活动”的具体办法,机关教学管理人员分组深入教学一线,参加教学、教研及教研室活动,进行各项教学检查,强化了管理人员对教学一线的了解、检查、监督及指导力度。
二、促改革、求真务实推新策 面对时代发展赋予高等教育的机遇与挑战,面对教育改革的时代浪潮,结合我校实际,从人才培养模式到教学方法到教学管理,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一是全面推开大类招生培养。在2012年开始以机械类、材料类、电气信息类为试点进行大类招生与培养工作的基础上,2016年开始全面推行大类招生、培养工作,共计15个大类,涉及全校55个专业。为保障工作顺利实施,制定出台了《佳木斯大学大类招生工作方案》、《佳木斯大学大类招生分流方案》,各大类结合实际,制定了工作方案及分流实施细则,修订了培养方案,搭建了大类基础课平台;完成全校各专业设置及课程安排调研报告,按学科组织专业座谈会4次。
二是推行三学期制。2016学院实行三学期制,设置夏季学期4周,强化实践教学、增加课外学时,加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力度。顺利开展我校学期制改革后第一个夏季学期实践活动,从执行情况来看,总体较好,各专业结合实际,安排了较为丰富的实践活动。比较有特色的是:外国语学院的实践课均在外国语言文化实训基地开展,有外语短剧表演、影视配音、餐饮文化等,以“第五届全国语言教育研讨会”为契机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外语实践展示汇报演出;生命科学学院实行4年导师制,所有实验室均对学生全部开放,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研究。
三是推行课程改革。改革百门课程。在75个本科专业中评选出100门课程,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法、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革。百门课程改革督评小组在跟踪听课的基础上进行中期检查及建设周期检查,评出10门优秀课程,加大投入,鼓励继续建设,有15门课程限期整改;建设校网络课程。以信息化建设推进课程改革,2016年春季学期初,学院选出8门课程分三类进行试点建设,试行“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逐步实现教学信息化,2017年开始运行使用。其中《健康膳食解码》、《平面动画设计》2门课程已上线东西部课程联盟,进入2017年春夏学期选课清单。选用共享课程。学院于秋季学期选择了4门东西部课程联盟课程作为试点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新的教学方式、名师大家的授课风采受到了学生的欢迎。2017年春季学期已选择了10门慕课作为公选课在全校学生中推广使用。
四是推行卓越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了“卓越工程师”、“卓越医生”、“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2011年、2012年、2016年先后获批3个省级、国家级卓越教育培养计划项目。以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临床医学、学前教育专业为依托,设立卓越工程师、卓越医生、卓越教师实验班,逐步推行卓越计划,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制定出台《佳木斯大学卓越教育培养计划工作方案》,学院与企业、医院、幼儿园共同拟定操作性强、创新性强、实践性强的培养方案,每年通过笔试、面试进行严格的遴选,实行双导师制,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经过几年的培养实践,现已初见成效。
五是推行经贸专业加俄语语言实验班。加大俄语经贸人才的培训力度,以黑龙江省对俄经贸人才培养基地为平台,设立国际经济与贸易加俄语语言“实验班”,实施单独培养方案进行教学,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对俄经贸人才。2016年夏季学期国际经济与贸易加俄语语言“实验班”较好地完成了在境外俄罗斯的认知实习任务,取得了良好效果。
六是推行教学管理重心下移。师资培训、实践实习、缓考、调串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本科教学工程等等教学管理的审批权及经费管理和使用下移到二级教学单位,给予了基层教学单位责、权、利自主权。
七是推行青年教师提升计划。在“百人计划”师资培育工程实施并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实施青年教师提升计划。学历提高计划,鼓励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提升学历。“青年教师读书工程”计划,2016年3月制定了《佳木斯大学“青年教师读书工程”实施方案》,组织“书香佳大”青年教师读书月活动,将每年的将4月23日至5月23日定为“书香佳大”青年教师读书月,今年举行了活动启动仪式。倡导青年教师阅读教育名著、原著等书籍、报刊物,组织青年教师举办教师读书交流会。
八是推行“晨星讲坛”教学文化论坛。“晨星讲坛”,每月讲座2次。将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创新创业、人生励志、毕业就业、国学教育、音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积极向上的内容充实到讲坛来,渲染和营造校园教育教学文化氛围,受到师生的普遍欢迎。本已组织讲座13讲,参加听众4000余人次。
九是推行“双十竞赛”活动。为调动学生动手、动脑的积极性,增强实践和应用能力,践行“明德砺学,崇尚实践”校训的实际行动。在校内“专业知识、技能和体育技能双十竞赛”活动。本组织第二届计算机基础知识与程序设计大赛、第二届结构创新设计大赛、医用人体解剖学绘图比赛、新材料创新设计大赛、大学物理竞赛、英语词汇大赛、英语演讲大赛、金相大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大赛和第一届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10场竞赛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乒乓球、羽毛球、排球、篮球、足球、轮滑、游泳、跳绳、春季越野赛、健美操、冰上运动会、雪地足球、毽球等体育竞赛活动。全校有13个学院的学生在国家级、省级各类专业比赛中获奖210余项。其中“三江平原有机农产品网络营销方案”在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上获得一等奖,是全国唯一一个关注立足本地有机农业产品网络销售项目,黑龙江日报进行了跟踪报道;“蔡司杯”第三届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竞赛中,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代表队获一等奖1项;药学院在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中获一等奖3项,第十三届全国中药标本制作竞赛一等奖1项;舞蹈《捍卫》获东北地区电视大赛金奖和全省大学生艺术展演第一名,参加全国展演;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3名学生获得一等奖;全国英语演讲大赛省赛特等奖、《中国书法》年展•百名大学生提名展最高奖;在第十二届全省大学生运动上获得学生甲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女子第二名。CUBA全国高校蓝球联赛男蓝第四名。游泳获5金1银;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师指导、教学单位承办竞赛活动的积极性,学院在2016年出台了“双十竞赛”活动的奖励政策,进一步鼓励和引导学生、教师积极参与“双十竞赛”活动。十是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组织2016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工作,获批国家级16项,省级44项,评选出30项校级项目。组织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结题验收工作,国家、省级项目结题54项,校级项目结题41项。
十一是推进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学院投入700余万元加大现代教育技术硬件建设力度。建设全自动录播远程互动教室。可随时录制课堂内容并具有实时直播,可实时共享其他学院优质课程资源,为我校网络开放课程(MOOCS)资源建设提供了保障。同时正组建具有8个模块的课程中心基础平台一个。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名师课程、示范课已经录制并上传到校园网,满足了学生自主化学习需求。扩充多媒体教室。数量由2010年的86间增加到2016年的246间,占全部教室的60%,基本上满足了教学的需要。功能的两个,十二是推进电子试题库建设。自主研发课程试题库软件平台,在全校范围内推进网络试题库建设的试点工作。目前已经有8门课程、4000多道试题录入题库,可实现网络录入、人工组卷等操作功能,本学期末考试将第一次尝试使用。
三、建常态,检查管理制度化
一是师德建设长效化。完善管理制度。为巩固我校师德建设取得的成果,促进师德建设的健康发展,确保师德建设长效工作机制的落实。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实施意见》、《教师职业道德考评指标体系》,《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评估办法》、《教师职业道德监督评估办法》《佳木斯大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试点工作方案》、《佳木斯大学关于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办法》等文件。成立师德监督小组,设立师德建设意见箱、监督电话,成立学生信息员信息反馈工作小组。建立校、院、室三级教师职业道德考核机制及师德档案,把师德考核落实到教师队伍考核管理之中,签定“师德承诺书”,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完善激励机制。对师德建设和教书育人成绩突出者,予以大力弘扬,并在教师职称评聘、先优模评选等方面优先考虑,并对在教书育人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奖励。近两年先后获评省级师德先进集体2个,省级师德先进个人28人;开展征文活动。组织教师职业道德征文比赛活动,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6名、优秀奖13名;开展“好读书、读好书”的读书沙龙活动。
二是检查、听课常规化。学院每学期进行期初、期中、期末三次大规模教学检查,坚持日常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并召开三次教学工作例会,及时总结教学工作中的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解决。
学院实行校、院、系(教研室)三级听课制度,要求校领导每学期平均听课2次以上,院领导听课10次以上,教师听课18次以上。聘请一批退休教师及部分在职且有丰富教学与管理经验的教师担任教学督导员,采取随机听课、定向听课、全程听课、跟踪听课等方式深入课堂,重点帮助青年教师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三是教研室建设规范化。学院重视教研室在学院教学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和主导作用,出台《佳木斯大学教研室工作规范》、《佳木斯大学教研室工作评价方案》、《进一步加强教研室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意见》等制度,加大对教研室工作的监督、检查、评估和投入力度。每年评选10个优秀教研室和10个特色教研室,挂流动红旗,并重点投入,加强建设。
四是教学竞赛激励化。为确立教学中心地位、激发教师投身教学的积极性,制定出台了《佳木斯大学教学奖励办法》,设立了课堂教学优质奖(含青年)、十佳教学优秀奖(含青年)、教学名师奖、晨星教学奖、年终教学奖等教学奖项,加大了奖励力度,制定了详细具体、操作性强的评选办法与评选指标体系,每年严格按照程序进行评选,大大激发了教师投身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评选教学年终奖60名;学院每年进行教学成果奖的评选工作,在对结题的教研课题培育的基础上,评选出2016年大学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5项。教师在国家、省各类教学竞赛中表现突出。在第四届全国医学(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1名教师获三等奖;黑龙江省第二届高校(本科院校)微课教学比赛中理工组获二等奖1人,三等奖2人;文史组获优秀奖2人;2016年省普通高校本科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获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第十一届全国语文规范化知识大赛”,我校师生92人参加比赛;2016思政课教师教学大奖赛、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相应课程“精彩一课”等教师知识、技能竞赛,并喜获丰收;第十四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优秀奖7项。五是教学观摩示范活动定期化。为发挥教学名师的辐射示范作用,促进全校教师对课堂教学设计、组织的思考,学院每年组织一次示范课观摩活动。在教学名师奖、“双十佳”教学优秀奖、晨星教学奖中选取优秀代表,首先进行两轮预讲,请相关专家点评、提出整改的意见与建议,最后将精彩的示范课程呈现在全校教师面前,并由经验丰富的名师、督导点评,分析优长、提出建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六是辅导答疑现代化。课后作业布置、批改、辅导答疑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不可缺少的途径,为以此延展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下发了《关于加强课后作业、辅导答疑的通知》,对教师布置作业和课后辅导做了具体的要求。鼓励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和互联网来完成对学生学习的监督和检查过程。2016年学院教学部门对全校教师课后作业、辅导答疑情况进行了检查,并根据检查情况安排了《社会性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专项讲座,提高教师利用社会性软件开展辅导答疑的水平,同时将辅导答疑、作业批改列为其中教学检查专项内容,由教学管理人员分组进行检查。
七是新生晚自习制度化。学院出台《关于加强一年级学生教学管理的若干规定(试行)》。完善班主任制,每个新生班级都要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充分发挥专任教师的专业知识优势,重点加强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全面推行新生晚自习制。学院为每个新生班级安排固定自习教室,要求以专业为单位组织晚自习,学院定期抽查,效果良好。经过几年的实践表明,一年级学生补考率每学期下降20%左右,考试违纪学生明显减少。评选奖励晚自习组织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先进班级、优秀纪律检查员。
八是质量报告撰写数据化。根据教育厅要求,填写2016年高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表格70种,数据5万余条。
九是常规工作细节化。教学运行完成春季学期4429门次理论课程、秋季学期3826门次理论课程的计划、任务和课表编排及审核。安排学生选课共计59436人次;强化教学检查,全年集中教学检查 5 次,检查学生人数达15716人,处理违纪教师5名;实验实习在校外155个实践教学基地安排各类实习共21490人次。建设了校内外国语言文实习基地;考务全年共组织各类考试7场次,考试6894门次,265910人次,监考6203人次,处理违规学生187人次;教师培训普通话培训、测试2615人,国内访学8人,出国研修资助项目5人,10名教师赴俄太平洋国立大学进行俄语培训;学籍管理完成2016届毕业生毕业资格、学位授予资格审核工作。5519人符合毕业资格、颁发毕业证书,5271人符合学士学位授予资格,授予学士学位,双学位353人。完成2017届毕业生5918人图像信息采集工作。完成2016年5669名新生入学审核注册工作。117人跟班试读和50人留降级处理工作。
四、聚合力,团结协作提工效
班子成员懂得团队的重要,懂得信任,懂得放权,懂得珍惜,懂得理解,没有一言堂,多听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实行谁分管谁负责,小事统一思想,大事集体讨论决定。更懂得关心这个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学习、工作、生活和个人的发展和成长。班子成员之间经常谈心、交流思想,互通有无,共同提高和发展。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友爱、能吃苦、敢碰硬、无怨言、尽职尽责的团队。
五、重素质,潜心学习修才德
推进创新型、学习型、服务型班子及骨干队伍建设。在政治思想上,有计划的学习。年初制定全年学习计划,做到学习计划、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人员的“四个落实”。要求班子成员分工负责,要背课,收集材料和信息,组织主题性学习,每学期每人至少一讲。不仅完成学院布置学习任务,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又补充了许多实时内容。班子和全处人员的政治理论和政治敏感性都得到提高,在工作中按一岗双责严格要求,廉洁自律;在教学管理业务上,为更新教育管理理念、提升业务素质,重视研究高校教学管理的改革建设和发展趋势,确保与履职相适宜的学识和能力水平。班子和全处人员认真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等教育教学纲领性文件和教学研究、改革的文献资料;班子和科长的业务素质提高非常快,业务达到精通。在学习方法和行动上,结合工作实际,采取了灵活、多样学习形式。利用听课、期初教学检查、专业设置调研、毕业生答辩抽查等机会深入学院、系部倾听广大教师、学生及学院管理人员的意见和建议,把政治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利用“大学讲坛”和“读书月”活动,鼓励全处人员加强个人修养和理论提高。
六、存在问题 1.教学管理执行力度不够。在制度、改革措施等实施贯彻落实方面力度不够,尤其是在基层教学单位具体执行中减弱比较大。要解决打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2.课堂管理尚需加强。有一些教师在管理育人方面做的不够,对学生的课堂纪律管理缺乏、思想品德引导比较少。要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参加基层教学活动不够。制定改革方案等需加大征求基层意见和论证力度。
第二部分2017年工作思路
一、推进学分制试点工作
初期采用学分制与学年制相结合的方式,首先用好学分制学籍管理优势,在资源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逐步过渡到完全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学生可以提前或延期毕业;修课与开课。在修完全部学位课程基础上,必需修满所学专业最低学分方可毕业。为了满足学生修课需要,学院应尽可能滚动开课。所有课组预选人数达到一定数量方可开班;免修。通过自学或网络课程学习,认为已提前达到课程要求,学生可以申请免修部分理论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军事理论课、体育课不能申请免修。考核。所有学分课程必须进行考核,考核及格,方能取得该课程的学分;学籍管理。学院实行注册选课制度。学生因学习困难较大无法跟原年级学习,可以申请到下一年级学习。学院每学年进行一次学籍清理工作;学分制学费。包括学年专业注册学费和课程学分(包括重修课程)学费两部分,前者按学年收取。后者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总学分提出方案,按每学分学费标准收取,一般为每学分收费标准为学年学费乘以规定年限除以该专业的总学分数。
二、实行专业负责人制
每个本科专业设置一名专业负责人,全面负责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专业负责人每年要参加2次本专业全国最高学术会议。学院给予专业负责人一定的工作补贴。
三、制定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从2017年启动“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从最基础的教学单元开始,设计构建起一套全新、科学、完善的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包括“教学质量目标和管理职责”、“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管理”和“教学质量监控、分析和改进”四个方面,对影响本科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和关键环节设立质量要求,通过定点监督、日常监督和定期监督,使得其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以保证培养的人才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四、制定本科教学各环节质量标准
制定理论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实验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实习教学环节质量标准、课程设计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质量标准、试卷命题质量标准、创新创业质量标准等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以强化教学管理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五、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准备工作
为2017年临床医学认证充分做好教学准备工作。
六、工程教育专业质量认证准备工作 按照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专业目标、质量评价、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学生发展和管理制度7个指标,开始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做好教学准备工作。认证标准是对工程教育专业的最低质量要求,是办合格专业的最低门槛。过了门槛,专业按着定位自我发展,如研究型、复合型、应用型等模式进行人才培养。
七、第二学位专业遴选与申报工作
原则上不再申报新本科专业,以申报第二学位专业为主,建议申报以文科、艺体及理科类为主,考虑师资、专业覆盖面。做好第二学位专业调研论证及遴选工作,准备好申报材料。
八、实行讲课费划拨各教学单位
根据培养方案,测算各教学单位授课酬金,下拨各教学单位,各教学单位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分配。
九、推进信息化教学
1.课程中心投入使用,加强建设;8门网络课程上线试运行; 2.推行百门信息化课程改革。以学位课、重要基础课为主体,评出100门课程,进行教学信息化改革。每门课程投入0.5万元;
3.引进使用10门东西部课程联盟共享课; 4.改造与加强精品公开课程建设,上传课程中心。
第五篇:经科办2008年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思路
经科办2008年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思路
发布时间 :2009-1-20
经科办2008年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思路
2008年,我办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在区贸工局、科技局的直接指导帮助下,在街道各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街道中心工作,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和标准,抓好抓实本职工作,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引进优质企业,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力度,提高服务企业水平,努力减小金融海啸对街道经济的冲击,顺利完成各项工作指标,确保街道经济平稳发展。
一、2008年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2008年,街道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17亿元,同比增长40.9%;“两税”收入22亿元,同比增长30%;出口总额39亿美元,同比增长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58亿元,同比增长89%;(以上数据由统计办预估)引进项目109宗(三资企业62宗、内资企业47宗);外资项目投资总额8.45亿港元(新签协议投资额7.11亿港元,补充投资额1.34亿港元),同比增加17.52%;实际利用外资6271万美元,同比增长26.71%;内资项目投资额2.15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37.32%;完成工缴费结汇3.78亿港元,同比减少8.25%。企业搬迁219家、倒闭58家,年产值4.26亿元,占全年工业总产值的0.69%;正常终止合同24家(来料加工企业22家)。
今年有多宗大型企业项目如期正常投产,如福瑞达液晶显示器公司整体搬迁至观澜,已于6月份投产,年产值可达2.5亿元人民币;安琪食品有限公司斥资8000万元新建的工厂已于6月落成投产;富士施乐公司将“东莞玲鹿富士施乐电机厂”整体搬迁到观澜银星工业园,今年10月份正式投产;佳能公司在新田的新建工厂已于年前投产。
二、主要做法及措施
(一)科学分析,积极应对,深入细致开展企业服务工作,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1.开展企业发展情况调查工作,为提升企业服务水平提供信息支持。为做好街道新一轮的产业规划,全面准确地摸清我街道企业的详细情况,更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服务,促进企业发展,今年4月份成立了由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陈南同志任组长的调查小组,抽调经科、安监、劳动、出租屋管理所和各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组织13个调查小组,为期2个月对辖区内所有法人企业(三资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内资企业)、分支机构、“三来一补”企业开展企业发展情况调查。并参照区贸工局、区科技局、国税分局和地税所提供的名单进行了查漏补缺,共完成了3025家企业的调查工作,掌握了辖区企业第一手的详尽资料,为企业服务奠定了基础。
2.成立“6.13”暴雨受灾企业调查工作组,全力帮助受灾企业减低损失。受“6.13”百年一遇特大暴雨影响,街道有98家企业受灾,损失达1.6亿元。为做好受灾企业的跟踪服务,帮助他们抗灾和尽快恢复生产,灾后第二天街道即成立了以街道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经济工作的领导任常务副组长的“6.13”暴雨受灾企业调查工作组,由经科办、投资服务中心以及相关社区工作人员组成4个调查小组,赴各受灾企业进行挨家挨户走访、调查、登记、造册,详尽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并配合上级贸工、海关部门做好企业受损的原材料和设备的核查工作,想方设法为受灾企业排忧解难,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3.深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行动,淘汰不良企业腾出发展空间。我办联合劳动、安监、环保、工商等部门,淘汰了无牌无照或违法经营,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且存在比较严重的安全消防隐患,破坏环境、污染重且违反环保法规,违反劳动法规和社保政策且存在较大劳资纠纷隐患,能源消耗高、技术落后、规模小、效益差、依靠劳动密集和从事简单加工的50家不良企业,为街道经济发展腾出宝贵空间。4.分片跟踪服务,帮助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及做好审批业务。对企业实行分片管理,加强对企业跟踪服务,联系安监、劳动、税务等相关职能部门为企业解决劳资纠纷、安全生产、电力、治安、环保、交通等实际困难217宗。共办理各项审批5400余宗,对1500宗企业进行催核,协同海关、检验检疫、区贸工等上级有关部门稽查、核查企业107家,核验新办企业42家。
5.多次开展各级企业座谈会和调查工作,聆听呼声解决实际困难。受国际国内诸多不利因素影响,街道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贸易经济处在发展转型的困难期、关键期、机遇期。我们主动深入企业全面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和困难,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根据街道主要领导的指示,我办分别于7月17日、7月23日、8月4日、9月3日、11月3日牵头组织开展企业座谈会、大走访等调查工作,听取企业提出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总结分类,制订了《街道辖区部分企业主要负责人座谈会反映问题跟踪落实责任分工表》、《观澜街道经济发展公司负责人及各社区股份公司经理座谈会反映问题跟踪落实责任分工表》、《观澜街道辖区重点企业主要负责人座谈会反映问题跟踪落实责任分工表》、《观澜街道辖区重点企业存在问题和困难一览表》等表格,明确了每个问题的责任部门、责任人、完成时限和督办单位,对企业反映的问题,由牵头单位逐一做出解决方案并限期落实整改,并将落实情况以书面形式及时反馈相关企业,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同时,我们将企业反映的问题及时向区贸工局、区企业投资服务中心等职能部门汇报,争取上级支持解决企业困难。通过开展企业座谈、走访等工作,一方面为更好地服务企业掌握了第一手的资料,另一方面也增进政府与企业间的沟通,增强企业发展的信心。
6.协调解决观澜河流域环保限批的问题。根据深圳市环保局《关于对观澜河(石马河)流域实行建设项目环保限批的通知》(深环[2008]171号)精神,市环保局于2008年5月8日起对观澜河流域实行建设项目环保限批,对我街道的招商引资、现有项目的扩建、改建及“清无”成果的巩固造成极大的影响。预计今明两年受影响的企业将达1500多家,甚至可能将有20%-30%的企业倒闭或搬迁。我街道多次召开了专题协调会议,商讨妥善解决方案,并向市环保局、市东深水源办、区政府、区环保局行文请求解决此事。我们对辖区内企业按照开业至今从未办理过环保手续需补办批文的、环保批文到期或即将到期需续期的、增加新产品项目或改建扩建需办理环保手续的、新建企业申办环保批文的四类进行调查摸底,初步统计出334家企业需办理环保审批,并将统计情况报市环保局。经过我们多方努力,目前市、区环保局对街道符合补办、续期条件的企业在办理环保审批手续时给予相应支持,我们全力协助企业办理手续。
7.协调解决60家企业直供电转网供的问题。根据国务院及各级政府有关“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计划和政策规定,宝昌电厂将于2008年底关停余下的3台高污染、高能耗直供机组,所涉及的60家原由宝昌电厂直供用户需转入市网供电,每家企业需再次投入二、三百万元更新线路和设备,各企业反映非常强烈。街道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协调,并向市区贸工局、供电局呈文请示妥善解决此问题。经过街道多次协调,市贸工局决定公用部分的供电线路及设施建设费用由“原中间层和农电部分资产更新改造费”解决,此项决定为企业平均节约改造经费约50多万,减轻了企业的负担。目前,60家企业已全部完成报装手续,正陆续转入市网供电。
8.建设企业管理信息平台,为街道决策提供依据。为解决因各部门统计途径及统计方式的不同而导致企业统计数据的差异问题,及时准确掌握辖区内企业真实信息,我办牵头开发企业管理信息平台,统计输入经科、安监、劳动、工商、税务等部门掌握的企业详细信息。通过对相关单位和社区工作站共22名平台管理员培训及试运行,平台已于10月17日正式开始运行。该平台的运行符合街道数字化办公的需要,实现了企业管理数据的全面、真实,避免错报、漏报、瞒报,对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和监控,为街道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二)以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和标准,大力开展循环经济工作
1、规划先行,编制生态文明行动方案。依照市区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将已有的12项规划成果转化为进一步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举措和行动,编制了生态文明行动方案(2008-2010年),将街道循环经济细分为
32项工作任务。为有效协调各部门工作,先后两次与执行力办联合召开循环经济绩效考核通报会,对季度循环经济工作落后单位进行通报,对有关单位反映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协调、协助处理。
2、营造氛围,提高居民生态环保意识。协助宣传文化办做好循环经济宣传片的制作;协调工会妇联团工委做好街道社区层面的循环经济宣传,以绿色家庭和环保市民评比为契机,培养社区居民生态意识,6月份评比出30户绿色家庭和300名环保市民。多次与街道科协合办循环经济知识宣传活动,与山水田园农庄合办编写出版了一期共一万五千份的《循环经济快报》,在宝安日报循环经济专版刊登街道循环经济新闻版面共10个。新制作了环保袋2万个,对一些循环经济宣传本及时进行了更新。邀请多位清洁生产专家对我街道400多家年产值超500万的重点企业开展了11场专项培训,培训企业管理人员1685人/次。召开观澜街道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工作会议,掀开了深圳基层街道建设生态文明行动的序幕。
3、深入推进“一十百千万”试点工程和“九大绿色行动”。由循环办直接负责推进的试点企业、园区、社区和协助推进的试点道路、公园、建筑等“一十百千万”试点工程均通过区考核验收;“九大绿色行动”在部门的统筹协调下,取得相当大进展,特别是“观澜河治理行动”在市区的支持下,观澜河变成不黑不臭、可供休闲观光的景观河的目标预计明年可初步实现。
参加清洁生产企业审核数量与创建绿色企业数量均居前区全市前列。全区共有6家企业通过“广东省清洁生产审核”我街道有2家通过;全区共有62家企业参加深圳市清洁生产审核,我街道有32家,其中有11家已经通过深圳市清洁生产审核,预计年底将有10多家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开展绿色企业创建的有17家,占全区开展创建申报企业89%。今年全市共评比出“绿色企业”4家,我街道相模、顺络、富上佳等3家企业被市环保局评为“绿色企业”。
节能降耗项目进一步落实。福民太阳能小区已经建成并初显经济效益。我办与市节能协会联合对“一十百千万”试点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指导,其中,富士施乐公司研制出一套节能设备,沃普生科技公司专业制造高效节能纸浆模具成套生产设备及制品,拥有两项国家节能专利,并在循环办的推荐下参加了高交会。同时,积极协调宝昌电厂通过管道供热装置将余热向酒店、住宅区和企业传输项目,该项目预计年可节约标准煤约49000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改善周边区域的投资环境和生态环境。
4、开拓创新,不断探索循环经济工作的新模式。为发挥社会各界人士主人翁精神,提高循环经济工作水平,循环办牵头在全市街道一级首先组建了一个非赢利性的环保社团(NGO)-观澜生态之友环保协会,并配套建立循环经济环保网站。
(三)结合实际,抓住重点,全面开展科技普及和商贸旅游工作 1.联合天虹商场举办以“同一个地球,绿色观澜行”为主题的2008年科技周活动,活动内容有科普发明展示、节能减排创意展示、塑料袋危害展示、公益换购环保袋行动、环保袋涂鸦大赛、环保节目表演及互动游戏等,向市民群众发放科普资料400余份,广泛宣传了节能减排和环保理念,提高了居民的环保意识。
2.加强科普宣传力度,发放科普读本1000多册,科普挂图100多套,维护和管理科普画廊,提高使用效率。
3.全力协助观澜中心小学和德风小学建设成为科普教育基地,把福民社区建设成为科普示范社区,并在各社区建立科普活动中心。
4.组织成霖洁具、银星智能等12家企业成功参展第十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
5.深刻吸取南山“2.27”和龙岗“9.20”火灾的惨痛教训,根据《观澜街道开展以消防安全为重点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及《观澜街道开展安全隐患百日大排查治理工作方案》文件要求,我们对再生资源分拣整理场所、废品回收场所、电力设施、旅游景点、超市、商场、农贸市场等83家场所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并督促其做好整改。并排查了辖区10个加油站的安全生产状况,掌握了各加油站的油品供销情况。另外就山水田园农庄超范围经营和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问题,我办向市区旅游局反映此情况并牵头联系工商所、安监办、消防中队等部门于9月29、30日对其超范围经营和存在安全隐患的部分进行了查封,确保不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6.配合工商部门落实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三位一体”管理工作,在集贸市场、商场、超市等食品经营场所设立食品安全主任和食品安全员,提高食品流通经营单位自律水平。7.根据《宝安区特色商业街规划建设暂行办法》关于“一街道一商业街”的要求,将裕兴路打造成一条长约2.5公里的特色商业街。我们完成了商业街业态规划方案设计工作并通过区特设商业街领导小组的评审;编制完成《版画艺术·体育休闲商业街招商手册》,并于10月16日在裕新路举办观澜版画艺术、体育休闲商业街招商推介会,在推介会上龙宝轩画廊等首批65家商户与版画街招商负责人签订了入驻协议书。首期从观天路入口到版画基地A、C段业态项目施工图纸设计已制定,正进行预算编制和招投标工作,计划于12月中旬动工。
8.大力推进辖区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工作。2007完成改造升级的8家农贸市场,于今年4月初顺利通过区的检查验收;今年街道须完成3家农贸市场的改造升级任务,申请今年开展升级改造的4家农贸市场正按要求进行改造,预计年底即可完成改造任务,将超额完成区下达的改造任务。
(四)加强管理,跟踪协调,做好电力规划建设及管理工作
1.协调解决富士施乐公司银星工厂两条供电专线和佳能公司一条专线的架设问题。
2、协调解决观澜高新技术园区安装电子监控设备。
3.积极协调茜坑变电站开展“两通一平”工作,已正式开工建设。4.开展企业用电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调查了120多家企业的用电状况,排查高压线路保护区内存在的违章建筑,协调执法队拆除了田背村等3处高压线下违章建筑。5.协调完成7条电缆沟(大和路、中环路、观平路、南环路、高尔夫大道、牛湖老村段、裕新路、高尔夫大道高尔夫球会段)建设并通过验收;协调完成50个配电房的建设并通过验收。
(五)疏导结合,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清无”工作
1.制定《观澜街道进一步清理整治无证无照经营工作方案》,把“清无”工作列入各社区和各有关职能部门绩效考核和年终考核的内容。协调相关部门和各社区对排查出的5004家无证照经营场所进行查处。今年,协调相关职能部门组织了216次“清无”专项行动,出动16500多人次,车辆1860多台次,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1775宗。
2.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废品收购行业专项整治行动,大力查处无证无照废品收购站点,进一步规范废品收购行业的管理。联合工商部门检查有照废品收购站35家,发出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28份,超范围经营整改通知书19份,并积极督促落实整改事项。组织查处了青松废品收购站、源发废品打包场、大水坑章阁废品收购站场内或阁楼住人问题,消除了安全隐患。
3.积极开展清无疏导及安全隐患整治工作。为加强商户规范管理,方便符合条件的商户办理相关证照,根据街道安排,由我办牵头在观澜工商所、福民工商所分别设立了联合办证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截至12月,共为商户办理证照968宗。另外,在安全隐患整治整治行动中,对排查出的141家重点安全隐患单位视情况进行疏导整治,协调符合疏导条件的29家单位办理了营业执照,对不符合疏导条件的112家单位联合执法部门进行了取缔。
三、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全球经济形势严峻
1.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国外订单减少。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形势恶化,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外部需求减少,国外市场萎缩,订单减少,出口锐减,以外贸为主的企业难以为继,导致倒闭或搬迁到经营成本较低的地区。
2.美元持续贬值,削弱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元持续贬值,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际资本市场波动加剧以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这给主要以美元结算的外贸企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削弱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力,挤空企业利润,导致不少企业亏本甚至倒闭。
(二)区域性政策限制严格 1.生态控制线。市规划局于2005年将我街道34平方公里土地划定为生态控制线范围,占街道总面积的37.9%。大量厂房(包括2005年前早已建成的厂房)因被划为生态控制线范围内,在年审时无法办理环保审批手续,导致企业无法通过营业执照年审和加工贸易合同续签等手续,部分企业因此搬迁到环保要求较低的其它地区。
2.环保限批。市环保局对观澜河流域实行建设项目环保限批,要求建设项目由市、区两级环保部门联合审批。此措施对我街道大部分企业的新建、扩建、改建造成了较大影响,导致部分企业无法扩大生产,并且在合同到期后无法续约。估计今明两年受影响的企业将达300多家,甚至可能会有约30%的企业倒闭或搬迁。
(三)企业经营成本增加
1.工资标准提高。近年来,深圳不断调高最低工资标准,特区外最低工资标准2006年为700元,2007年为750元,2008年7月1日起为900元,增加20%。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及基数增长引起加班、社保等费用上调,让众多中小企业面临危机。
2.新劳动合同法实施。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也使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用工成本增加,难以有效管理企业员工,无故辞工多,存在过度维权行为,给企业的生产安排工作带来极大难度。
3.水灾导致部分企业损失严重。受“6.13”百年一遇特大暴雨影响,街道有98家企业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6亿元。
受上述几个不利因素影响,导致部分企业发展受阻,效益下滑,外迁现象有所增加。据统计,全年街道辖区内倒闭企业58家,涉及员工3977人,年产值约1.30亿元;外迁企业219家,涉及员工1.11万人,年产值约3.63亿元。以上两项损失的产值占全街道工业总产值的0.69%,比重不大,对街道经济不造成较大影响。
四、2009年工作思路。1.加强企业服务力度,营造企业发展良好环境。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辖区企业将继续面临较大的困难,我办将继续深入企业全面了解其真实运行情况,摸清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种种问题和困难,聆听企业的呼声和想法,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同时加大对企业的服务和扶持力度,为企业发展营造最宽松、最优越、最便利的环境,帮助企业度过时艰,取得更大的发展。
2.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深入开展产业结构优化行动。在2008年淘汰50家不良企业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开展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全面排查,严格审查,坚决淘汰不良企业,为街道经济发展营造更大空间;协助富士施乐、顺络、永丰源等11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建设企业循环经济文化;协助银星高科技工业园、宝昌工业园、观澜高新技术产业园、大富苑(硅谷动力)工业园等循环经济示范工业园区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协助观澜高新园区申报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市第二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并向国家建设部、财政部申报“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探索并推广园区中水回用、太阳能利用和废物资源化工作,积极推进宝昌电厂的集中供热改造示范项目尽快实施。
3.加大对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扶持一批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成长潜力大的行业领军型高科技企业、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做大做强,为街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积累“本钱”、汇聚能量、积蓄后劲。
4.推进“版画艺术·体育休闲商业街”的建设及招商引资工作,提升街道商业发展水平。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一街道一特色商业街”的工作部署,我街道确定将长度约2500米的裕新路打造成业态合理、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 “版画艺术·体育休闲商业街”,并于10月16日成功召开招商推介会,吸引了16家商户签约进驻。按照总体规划,整个商业街将分3段建设,A段是以高尔夫及地方特产为主题的特色餐饮区,B段是以休闲为主题的体育爱好者“休闲驿站”,C段是以版画基地交易中心和迪卡侬运动休闲为“双核”的风情体验区。我们将加快推进商业街的建设及招商引资进程,进一步提升观澜商业发展水平,增强经济辐射力。5.加强无证照经营清理力度,营造公平有序市场秩序。根据《观澜街道进一步清理整治无证无照经营的工作方案》,牵头组织执法队、工商、城管等相关职能部门和各社区工作站对街道无证照经营户开展清理取缔行动,为辖区合法经营户提供一个公平有序的商贸环境和市场秩序。
6.加强科普工作,提供全民素质。开展全国科普日、科普周活动,创建科普示范社区和科普教育基地,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7.完善企业管理信息平台,为街道决策提供依据。组织相关单位和各社区工作站对企业信息平台的信息及时更新,实现数据全面、真实,避免错报、漏报、瞒报,实现对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和监控,为街道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