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巨大的成就美好的未来--县人民政府工作总结
巨大的成就美好的未来
--县政府工作总结
**彝族自治县成立于1985年,是全州3个彝族自治县之一。全县面积1957平方千米,山区面积98.4%,设4镇7乡65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2004年末总人口100460人。彝县成立以来,全县各族人民在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光辉照耀之下,在历届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带领下,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2003年以来,县委、县人民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以核桃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水电推动式工业化和基础设施建设这“三篇文章”,自加压力,加快发展,全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事业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呈现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良好局面。改革开放,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20年来,彝县人民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团结和带领下,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经济结构得到优化,发展后劲明显增强,民族工业经济运行良好,非公经济得到迅速发展。2004年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36120(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万元,比1985年增31851万元,增长7.45倍,其中:第一产业14520万元,增长7.27倍;第二产业11280万元,增长44.85倍;第三产业10320万元,增长14.50倍;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40:31:29。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974万元,比1985年增长120倍。实现财政总收入4626万元,比1985年增长13.22倍;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871万元,增长7.8倍;完成地方财政支出12516万元,比1985年增长14.78倍。2004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3870万元,比1985年增42405万元,增长28.95倍;贷款余额40949万元,增39341万元,增长25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6108万元,增25716万元,增长67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52万元,比1985年增10240万元,增长5.65倍。粮食总产量4420万千克,农民人均产粮495千克。农民人均纯收入1467元,比1985年增1296.11元,增长7.53倍。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增加值达17374万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8.10%。艰苦奋斗,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20年来,彝县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在国家和省州的大力支持下,为家乡建设不懈努力,农、电、路、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实施了农建、坡改梯台地、农业片区综合开发、扶贫攻坚、“五小”水(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利、安全饮水、流域治理、小春箐水库等工程,大力推进农业二次创业,极大地改善了劳作条件,提高了有效产出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2004年,耕地亩均单产达269千克,比1985年增146千克。长期实行封山育林,大力推进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森林覆盖率达68.8%,比1985年增32.6个百分点。不断推进电气化建设,全县水电总装机容量达4.863万千瓦,比1985年增3.76万千瓦,实现了村村通电,电网建设取得长足发展,用电质量不断提高。建成了楚大、大保高速公路和大漾公路为主干,县乡公路、乡村公路为支线的较为完善的公路交通网络,交通建设实现飞跃。2004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1194千米,比1985年增907千米,实现了村村通路。全县固定电话用户达11466户,比1985年增11240部;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235户。按照《县城建设总体规划》,认真组织实施县城改造,统一建设县城,县城面貌焕然一新;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全县城镇化率达21.1%。政通人和,民族团结和谐进步 县境内居住着17个民族,2004年末,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3.3%,其中,彝族、汉族、白族、回族分别占44.9%、36.7%、11.3%、3.2%。多年来,历届县委、县人民政府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认真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法》,根据宪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于1989年9月公布实施了《云南省漾濞彝族自治县自治条例》,并先后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配套的地方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使民族工作逐步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多年来,彝县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依法实行自治,团结一心,共同奋斗,不断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以“三篇文章”为标志,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大批少数民族干部茁壮成长,2004年末,全县各类干部中少数民族干部占82%;涌现出一大批民族团结进步的模范集体和个人,先后两次受到省级表彰,获得了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称号。认真实施党的宗教政策,注意工作方式方法,鼓励和引导县内广大信教公民、宗教人士和组织始终与党和政府保持一致,依法保护公民的信教自由和不信教自由,密切掌握动态,严防和严厉打击各种邪教组织的传入和活动,坚决杜绝各种非法宗教活动,保持了彝县长期的繁荣稳定。百业兴旺,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通过多年来的努力,全县建成教师进(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修学校1所,完全中学1所,职业高中1所,初级中学6所,九年制学校5所,完小49所,校点72个,幼儿园6个(民办5个)。各级各类中小学现有在校学生13271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1053人,占74.52%;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60%,初中毛入学率为96.14%。特别是近年来,县委、县人民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全社会营造起了各级各界共同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氛围,教育环境大为改观,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涌现出了上街完小、河西中学等州级命名的“示范学校”,平坡完小、龙潭中学等县级“民族团结示范学校”。2005年全县参加高考考生273人,上线225人,上线率82.42%,高考上线率在全州排名第4名,创高考上线率的历史新高。全县多年来先后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家重点院校输送学生260多人。认真贯彻落实“科教兴县”战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更加突出。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人口素质普遍提高,2004年末,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5.48‰,比1985年降低了9.26个千分点。城乡医疗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顺利开展,人民健康水平普遍提高。实施“村村通工程”,不断加强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88.6%和94.42%。体育事业稳步推进,全民健身运动进一步开展,民间体育、学校体育、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广泛开展,城乡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国防教育、征兵、双拥工作成绩显著。防灾救灾、减灾工作不断加强,人民生命财产得到有效保护。欢乐吉祥,人民生活显著提高 20年来,**各行各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民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2004年末,全县总人口100460人,比1985年增15293人,增长18%;单位职工平均工资14649元,比1985年增1354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67元,是1985年的8.53倍;生态、居住、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发展基础不断牢固,空间不断拓宽,人民群众购买力普遍大幅度提高,教育、住房、通讯、旅游等消费明显增加。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失业人员失业救济金按时足额发放。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全县各类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10725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达1931人,实现了应保尽保。整合资金,认真组织实施扶贫攻坚、重点村、安居温饱、以工代赈、易地开发、劳动力转移等工程,实施农村小额信贷支持,进一步加大科技扶贫和产业开发扶贫力度,贫困地区解决温饱和脱贫致富的步伐显著加快。继往开来,未来发展潜力无限 县委、县人民政府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历届县委、县人民政府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出了符合县情的发展思路:以加快发展为主题,结构调整为主线,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新一轮扶贫开发两大机遇,不断加大产业、城乡、所有制三大结构的调整力度,继续打牢水、电、路、信息四大基础,实施水电推动式工业化、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科教兴县、非均衡发展五大战略,培植和壮大核桃、特色工业、生物制药、畜牧、烤烟、旅游六大支柱产业,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力推进漾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到2010年的奋斗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以上;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年均增加50元以上。近期是加快发展期,以继续作好“三篇文章”为工作突破口,认真实施水电推动式工业化,到2007年末,全县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将以2002年为基数,总额翻两番,工业总产值达1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2.5亿元。大力抓好以核桃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到2006年将建成40万亩**大泡核桃基地、到2007年建成10万头优质肉牛和10万只优质黑山羊基地、5万亩优质烤烟基地和2万亩特色农作物基地。切实加强市政、交通、水利和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将明显改善。到2010年进入提质增效期,全县将走上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文明发展道路。漾濞的明天,充满着无限的生机和希望。回顾过去,成就辉煌;展望未来,前程似锦。值此彝县成立20周年之际,我们将及时认真总结经验,精心组织开展纪念宣传活动,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法及相关政策法规,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谱写彝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篇章。
第二篇:学校后勤工作总结:携手共建美好未来
学校后勤工作总结:携手共建美好未来
“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一切服务于教育教学。”始终是我校后勤工作的目标。一年来,我校后勤部,不断探索,努力创新,扎实有效的开展工作,为师生创设了一个温馨、舒适、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关怀爱护—是公寓管理永恒的主题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使孩子终生受益。每天晚上宿管员都会为学生准备好热水,并督催孩子洗手、洗脸、洗脚。每周为学生洗一次衣服,每月为学生洗一次床单、被罩。
规范的宿舍管理,给孩子创造家的温暖。每天宿管员都会按照学校规定的工作标准整理好宿舍,努力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
热心服务—是食堂管理的永恒目标
食品制作追求精益求精。炊事班坚持每周制定一次食谱,<~>食谱要求既讲究营养均衡,又保证学生喜爱,以利孩子身体健康成长。操作间要求工作人员合理配料,精心制作,确保食堂菜食、面食色味俱佳、口感适宜,质量一流。
餐饮服务体现以人为本。每餐开饭前,宿管员、食堂工作人员、餐厅服务员全力配合,在学生进入餐厅前5分钟之内,做好准备工作,面食、菜肴、汤、全部到位,确保学生吃上热饭。学生用餐中,餐厅服务员和值班教师要来回巡视及时给学生添加饭菜,确保每个孩子吃饱,吃好。
安全舒适—是接送孩子永恒的责任
我们与每一个接送车辆都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制定了具体详实的工作规范。要求司乘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按时按点接送学生,保证每个孩子都有座位,认真负责好学生的上下车工作。如果司乘人员中有不负责任的现象,请家长及时与我们联系,学校将采取扣除其运费、罚款、以至更换接送车辆等必要的措施,从而,确保学生在上下学途中有一个安全舒适环境。
为了孩子健康成长,为了学校不断发展,我们明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尊敬的各位家长,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创造xx实验小学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第三篇:共创美好未来
共创美好未来
初二(2)班薛娜
如今的世界,科技发展迅猛,处处高楼耸立。可是谁又能想到在这繁华、喧闹的背后,全球温室效应正在加剧,一片灰蒙蒙的天空正在向我们袭来……
众所周知,科技的飞速发展固然令我们很是喜悦,但它带来的另一个问题也让我们头痛不已,那就是——环境的污染。所以,我们在享受当下的时候,也不能忘记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湛蓝的天空……
——题记
节约有限资源人类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知道:以前的地球是一片绿色,天空大海是一片蔚蓝色,鸟儿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鱼儿在水里快乐的游着,其他动物在陆地上快活的奔跑,人们互相帮助……整个地球呈现出一片和谐的景象。地球妈妈也甜甜的的笑了。可现在,地球变了。绿色大量减少,而黑色污染却越来越多,地球这是怎么了?这还不是人们大量砍伐树木,这种行为不仅让鸟儿们没有了赖以生存的家,还造成了大面积的崩塌、洪水等。没有了树,我们的地球就好像失
去了一个平衡架。让我们一起保护地球家园,只要每个人都弯一下腰,捡起地上的一张纸,一块果皮,我们的明天就会更美好,更漂亮!
保护地球,从我做起
从古至今,地球妈妈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无数代子孙。原来的她,楚楚动人。可是,现在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将她折磨得天昏地暗。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拯救地球”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最强烈的呼声。我为周围环境的恶化而感到心痛,我想:作为未来接班人的青少年,如果不了解人类环境的现状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无视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的话,我们的生命将毁在自己的手中,老天将对我们作出严厉的惩罚。因此,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保护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家园,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卫士!在刚过去的一年中,我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环保活动,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用双手为校园创造了美丽,因为,真正检验我们对环境的贡献不是言辞,而是行动。虽然我们现在做得只不过是一些微小的事,但是我坚信要是我们人人都有保护环境的责任心,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携手保护我们的家园,自然会给人类应有的回报: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在温暖的摇篮——草原上小憩;在慈祥的笑脸——天空下成长,在爱的源泉——河流中沐浴……
热爱地球
我们热爱地球,热爱那赖以生存的家园。爱她的青山绿水,爱她的碧草蓝天…… 在四野飘香的花丛中,我们和蝶儿一起嬉戏、欢笑;在郁郁葱葱的森林里,我们与小鸟一起追逐、歌唱;清晨,我们迈着轻盈的步履去原野上踏青,雾霭缭绕着、白纱般的柔柔地漂浮在空中。吮吸着花草的芳香,欣享着阳光的沐浴,我们陶醉在这如痴如醉的梦幻里;夜晚,坐在稻谷飘香的农家小院里,我们仰望着璀璨的星空,聆听着蝉鸣嘹响,蛙声如潮,仿佛置身于一个童话般的王国。春天,坐在牛背上,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听那牧歌婉转,牧笛悠扬。夏天,坐在小船上,任双桨拍打着那碧绿的湖水,看海鸥轻盈地掠过辽阔的湖面;秋天,站在树下,凝神瞩望着那金黄的叶子一片片地落下;冬天,站在窗前,欣赏着如絮的雪花在空中翩翩飞舞。在这如诗如画的仙境里,我的心都醉透了!曾几何时,人们乱砍乱伐,使大自然的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沙丘吞噬了万顷良田,洪水冲毁了可爱的家园,大自然的报复让人类尴尬哑然。梅水溪曾经说过,没有自然,便没有人 类,这是世界一大朴素的真理。一味地掠夺自然,征服自然,只会破坏生态系统,使人类濒于困境。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错,人不给自然留面子,自然当然也不会给人留后路,洪水、沙尘暴、台风,其实,这就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警示。曾几何时,人们乱捕乱杀,使人
类的朋友惨遭涂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就是对捕杀动物后果的最真实的写照。未来,人类是否也将要把枪口对准自己?切记,保护动物就等于保护我们自己。曾几何时,战争的爆发,使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满目疮痍。炮火对植被的破坏,核辐射对生命的摧残,尽管广岛、长崎上空的蘑菇云已经散去了半个多世纪,可那里依然还是不毛之地。由此可见,和平是全人类绿色环保的重要前提。真不敢想象,我们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这个世界将会是一幅怎样的惨景呢?地上寸草不生,天空尘沙弥漫,人类将在魔鬼般的尖叫声中化成堆堆白骨。到那时我们只能说,人类曾经属于过地球,但地球将永远不会再属于人类了。
保护环境
我们生命的摇篮是地球母亲。地球母亲的身上有高山、大海,有高原、平原。最可贵的是它有生命!地球是所有生物共有的家园,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在地球母亲温暖的怀抱里幸福地成长。然而我们人类是怎样对待地球母亲的呢?我们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破坏了地球,清澈的河水变得混浊,茂密的森林变得狼狈不堪,蔚蓝的天空变得灰暗,碧绿的青山变得光秃,泥石流、森林火灾、动物绝迹、水源严重缺乏,一连串的灾害接踵而来,已使我们的地球母亲难
以承受。而我们面临的确是地球毁灭的现实。啊!到那时我们该怎么办?我们将如何生存?我们已经看到了严重的后果,我们能任其毁灭吗?不能!我们人类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去保护我们的环境,爱护我们的地球。如果我们像爱护自己的一样爱护地球母亲的话,相信她会永远年轻的!
顾炎武曾经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保护环境与维护生态系统是我们每一个地球人的责任,那么,就让我们都来关爱自然,保护地球吧!手挽手,肩并肩,共筑一道绿色的环保大堤,为地球的美好明天而努力!
第四篇:科技成就美好未来
科技成就美好未来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兴安镇苍德小学 六年级 张首博
指导教师 张书巧
又是一个新学期的开始,这个时候总有特殊的一课。他就是《开学第一课》。今年的开学第一课我们共同领略了科技的美好。
科技成就美好未来,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而探索精神是其中最灿烂的一枝。千百年来,人类用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不断扩展着对神奇大自然、对奇妙的科学以及对人类自身的认识。在永不停顿的对未知领域的探究中,人类建构起了多姿多彩的迷人世界。没有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就摆脱不了农业社会的贫穷与落后;没有科学技术的进步,就没有我们一次又一次的工业革命;没有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就没有我们当今的电子时代和五光十色的舒适生活。科技的发展才推动了人类的进程,是科技的发展才使人类有着这崭新又美好的生活。纵观千古,哪朝哪代不是重视科技的发展?回首过去,看四大发明,独具鳌头;观天文历法,为之惊叹;览赵州拱桥,设计精妙;窥《本草纲目》,东方巨典;瞻圆周率值,七位小数;眺丝绸之路,发展经济;端青花瓷器,扬名海外。科技发展是强国之路,科技发展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第一动力,没有科学,我们哪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没有科技,我们哪来的舒适的物质生活与精神享受?我们哪能穿上全棉衣服,我们哪能住进高楼大厦?我们是幸福的,我们是幸运的,我们赶上了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一个充满高科技的时代,这不光光是我们的祖先在进化时选择了发展,选择了进步,也包括了所有人的不懈努力,刻苦钻研,我们今天的日子是由多少辛勤的科学家用智慧甚至生命换来的。生活如此舒适,生活如此惬意,生活如此美妙,我们的平均寿命比古代提高了30岁,看望亲友甚至不用出家门,这不都是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吗?科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科学改变了我们的命运。“知识就是力量”,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为何能在世界面前挺起胸脯?因我们的科技在不断地发展!我们的科技在不断地进步!创造向未来在一次鼓励创新的报告会上,有一位学者画了四种不同的图形,让人们在其中选出一种与其余三种不同的图形。于是人们便根据自己对此不同的认识,各抒己见。这样,一道题得出了不同答案。这件事足以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没有创新,答案就会笼统单调;没有创新,世界就不会丰富多彩;没有创新,社会就不会发展进步。创新是丰富生活的手段。没有创新,我想,世界上第一盏电灯还没有诞生,我们还要在煤油灯暗淡的光下生活一辈子;第一架飞机还没有出现,人们要经过几个月乃至几十年的历经艰辛,长途跋涉才能到达目的地;没有创新,社会便不会如此现代化,人们之间的联系也不会如此紧密。创新对于我们来说是何等的重要!应该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创造、去装饰我们的生活。古之人尚知创造,今天的我们又哪里能抛弃创造、抛弃创新呢?创新是生活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保证,是社会发展的源泉。因此,创新还应破除旧观念、老框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迈出前进道路上坚实的步伐,走向新世纪。
第五篇:梦想美好未来
梦想美好未来
Now is the time to dream.When things are at their worst, when people say there is no hope, when the future looks bleak, now is the time to dream.现在是梦想美好未来的时候。当情况已经糟透了,当人们表示感到绝望,当前路似乎没有曙光时,我们更应该有梦有理想。
Forget about transporthikes, CPF cuts, ERP and GST raises.There is so much more in store, greater things to see, new heights to reach, new depths to hollow.Now is the time to dream.不要再为车资涨价、公积金缴交率削减、公路电子收费和消费税提高耿耿于怀。生命里还有更多的期待和更美好的事物,我们要更深刻的体验生活和攀登更高峰。现在正是梦想美好未来的时候。If we have a large enough ambition to serve an entirecommunity ourselves instead of looking to the government for answers, would not ours be a better place? If we enlarge our thinking and invite a wider circle to contribute to the vision of a better Singapore, is it not better than complaining about long queues and less savings?
如果我们有为社会服务的远大目标,不凡事都要求政府提供答案,我们的社会会不会变得更美好?集思广益让更多人提供创造一个更美好新加坡愿景的意见,会不会比花时间投诉银行的人龙越来越长,户头的储蓄却越来越少来得有意义?Is it not better that we dream dreams and reach for more instead of concentrating on what we have less?So let us meet, let us talk, let us gather in discussion for a better Singapore.Let us articulate our hopes, our missions, our values and our vision instead of waiting for the government to state it for us.设法实现我们的梦想取得更多收获,难道不比沉湎于我们已经失去多少来得实际?所以,我们应该面对面交换意见,探讨如何把新加坡变成一个更好的家园。让我们说出我们的希望、意见、价值观和期待,不要等政府为我们一一列明。Let us recognise and respect diverseapproaches and questions and celebrate our unique Singapore culture, a blend of many races, born out of adversity but perhaps spoiled in prosperity.我们应该认可和尊重不同的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欢庆新加坡独特的多元种族文化。我们的社会在逆境中成长,国人却可能已经被长期的繁荣宠坏。
And let us not laugh, declare foolish or cower in alarm if different views result from our efforts.Those who emerge strongest, as Singapore did 37 years ago, belonged to many races, many aptitudes, many interests, and many points-of-view but happened to pulltogether.如果我们的努力导致不同意见的出现,我们也不应该互相讥讽、嘲笑或感到担忧。我们在37年前建国时,那些经得起考验的强者,来自不同种族,有不同的才能、不同的兴趣和不同的看法,但却因为共同的目标团结一致。
wait for the government to give us a grant, a handout or a memo on how to go about doing it.如果我们认为某些事情应该义不容辞的去做,就不需要等政府点头、给我们提供资助或者一份如何进行的书面指示。
Let us move, on our own accord, with the community, expecting nothing but seeing everything.让我们自动自发的和社区一起行动起来。我们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但是努力的成果总是看得到的。
Do you know how the future should look? Do you see a better way? There is no need to wait.There is no need to recline and rest in mock desperation.Complaining does nothing.你所要的是怎么样的未来?你有没有更好的设想?不要再等下去,更不要以绝望无助的姿态坐视不理,怨天尤人并不能解决问题。
Waiting for a suggestion from above does nothing.Hoping to strike 4D is nothing.Rather, let us meet, let us talk, let us gather in discussion for a better Singapore.祈望上天有所指示或希望中马票都于事无补。我们应该结合大家探讨如何把新加坡变成一个更好的家园。
We are not hopeless.We are not children without voices.But we are restricted in our own minds.We self-censor our thoughts for fear of reprisal.We hush our voices for fear of being heard.And perhaps we are also bound by our own laziness.我们并非无能为力,也不是无法表达自己看法的小孩子,我们只是冲不出思想的桎梏。因为害怕会有严重的后果,我们自行审查我们言行。因为害怕隔墙有耳,我们连说话也得放低声音。当然,惰性也使我们安于现状,反正政府会为人民设想周到。
The government, after all, can do the thinking for us.Our sense of civic duty to engage in public debate and critical thinking is lost except unfortunately for issues that affect our pockets.很不幸的,正是这种想法使我们失去了作为公民应有义务参与辩论和深入分析问题的责任感,除非有关的课题会影响我们的口袋,我们才会有所反应。
But understand this: We may not be in government but we are whom the government works for.We can contribute and do instead of following.We can let go of our parent's hand and grow up.Now is the time to dream.我们必须明白,我们虽然不是政府,政府却应该为民服务。不过,我们也可以通过具体行动作出贡献而不是一味追随政府的政策。我们可以放开父母的手,学习自己走路。
Perhaps all of us have tentativenotions about the future.Some of us fear, some of us rejoice.Only a few of us will probably see correctly and understand how to get there.我们对于未来都有一些模糊的概念,有些人感到恐惧,有些人则充满喜悦。大概只有一些人能够认清并知道如何达到目标。
Not all of us will be good at identifying and analysing problems.Solutions will perhaps escape most of us.But without discourse, without sharing, we do not even give ourselves the simple chance of being able to try to work things out.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能力确认和分析,更谈不上解决问题。但是,如果完全没有参与任何讨论和交流,我们就连尝试克服困难的机会都不给自己。
Would you gather to discuss a better vision for our Singapore?
你愿不愿意参与新加坡愿景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