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上半年工作总结
工 作 汇 报
尊敬的石书记、尊敬的古局长及各位领导,首先欢迎石书记、古局长及各位领导的光临和检查指导工作。我受于社长委托,现将北京办事处、万卷书香公司,一阶段的工作和下阶段的计划和方向,向各位领导汇报(不全的由张启明总经理补充):
一、北京办事处、万卷书香公司现状、概况
北京办事处及万卷书香公司成立于2009年9月,注册资金200万元具有北京市新闻出版局二级图书批发资质、营业面积2400平方米、主要经营:图书、音像、期刊的策划、出版、发行等业务,现有员工12人
1.人员分工:现有员工12中,领导集体5人(王军、张启明、孟伟、袁家勇、曹军):
王军:负责全盘、侧重财务、及日常管理
张启明总经理:负责北京办事处、万卷书香公司的日常管理侧重馆配业务及图书的出版以及版权输出和引进。
孟伟:侧重于新华书店主渠道的出版、发行
袁家勇:侧重于民营渠道的出版、发行
曹军:侧重于馆配业务的出版、发行
另:设办公室主任1名、财务2名、库管2名、编辑1名、做饭工1名,共计12人。
2、经营情况:截止到5月底,在北京造货175个品种(主要面对主渠道、馆配业务),造货码洋5000万元,投入资金260万元,已发货码洋2300万元,应收款161万元,实际回款150万元
3、截至到2010年5月底,生产支付资金160万元
4、实现净利润20万元
二、2010年计划:
1、在自治区新闻出版局的指导下、在新电社、新美社的领导下,完全意义的实现在站在全国做出版、发行。策划具有适销全国图书市场选题,实现编、印、发的时效性、本地化。
2、加强管理做好北京办事处的接待工作,形成社里与北京办事处的互动,形成万卷书香公司与社里经营信息的互动。
3、实现造货300个品种(馆配、主渠道、民营),码洋6000万元,全年实现毛利润180净利润100万元。
4、做好选题开发、版权的输出和引进,让全国认知新疆、让新疆走入全国市场。
5、加强人员培养,打造出一批能够打硬仗,懂出版、懂发行的队伍,最终形成具有集出版、发行与一体的小型出版社功能的出版实体。
以上是我向领导做的工作汇报,不足的方面请石书记、古局长、及各位领导批评指导。
第二篇:北京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一个月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就在此时需要回头总结之际才猛然间意识到日子的匆匆。原先颇感忸怩的离开大学的围城生活,现在已经渐渐变得顺其自然了,这或许应该是一种庆幸,或许更应该是一种叹息,谁能说得清呢?
几个星期来,在纪委和各办公室领导、同事的正确带领下,基本熟悉了办公室的工作内容,且与办公室成员以及干部一道,按照“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去完成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注重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提升工作能力。
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的灵魂是理论素质,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是学习,提升工作能力的源泉还是学习。我坚持把学习摆在重要位置,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坚持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利益观。坚持用理论武装头脑,努力提高觉悟,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个人利益无条件地服从党的利益,忠于职守、勤奋敬业、真抓实干,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不断学习、不断进取。
二、爱岗敬业,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努力提升工作质量
继续发扬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工作作风,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工作热情,积极负责地开展工作。针对XX及XX工作的内容,抓紧汽车摩托车及家电下乡法律法规政策的学习,努力熟悉XX及XX工作业务。不耻下问,虚心向老同志请教,主动参与工作。我始终坚持以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为工作宗旨,认真完成好上级和党组分配的各项工作。工作中,积极完成好党组及办公室交办的各项任务,努力做到不辜负领导信任,不愧对同志给予的支持尊重。严格要求自己,积极主动地研究探索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三、存在的不足
在办公室工作不足主要有:
1、缺乏基本的办公室工作知识,在开展具体工作中,常常表现生涩,甚至有时还觉得不知所措;
2、对工作情况缺乏全面具体的了解,从而影响到相关公文写作的进行;
3、对电脑知识的掌握度较低,这直接影响到相应的工作质量;
5、办事效率不够快,对领导的意图领会不够到位等。
就总体的工作感受来说,我觉得这里的工作环境是令我满意的。首先是领导的关爱以及工作条件在不断改善给了我工作的动力;其次是同事间的友情关怀以及协作互助给了我工作的舒畅感和踏实感;第三就是目前在办公室营造形成的团结一致的氛围给了我工作的信心。
我知道,上面的工作表现也许不能让领导感到满意,但我坚信自己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会表现得更好,保证让领导满意。所以我会继续保持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良好作风,不自满、始终把自己摆在低位,与同事、同志平等相处,尊重领导,克己谦让,乐于助人,真诚相待。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认真虚心听取干部同事的意见建议。把单位当成自己的家一样,爱护公物,勤俭节约,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做起,认真管理好财和物。
第三篇:中关村街道 2007 年工作总结 - 北京海淀专题
中关村街道 2007 年工作总结
2007年是北京市筹备北京奥运会的决战之年,也是海淀区委机关作风建设年,更是贯彻市、区十次党代会和区第十四届人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中关村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打造“和谐中关村”品牌为战略目标,以规范管理、加强制度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灵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区建设和城市管理等工作。2007年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促进了地区政治稳定、社区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发展。
一、坚持创新,推动党建工作上新台阶
基层党建创新进一步加强。为进一步巩固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扎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的建设,街道按照区委要求,把先进性建设、执政能力建设、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等多项党的建设工作结合起来,实施了“创新聚力”工程,并实行工程项目分解,向各个支部下发工程项目申报书,引导各支部结合自身实际,开展系列党建创新活动。目前街道已经开展了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和谐社区“健康美食大讲堂”、群众受托服务中心等“创新聚力”工程的品牌项目。
党建基础进一步夯实。做好党员电子信息数据库建设,为实现党员的电子化管理,32个社区党支部安装了党员信息统计软件,并于3月份实现了同区委组织部党员的数据库联网。目前共录入2473名党员、89名积极分子的信息。加强了支部书记队伍 1 建设,通过组织会议、外出交流等各种形式不断加强对支部书记的培训,使基层党务干部队伍,特别是社区党(总)支部书记队伍的综合素质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进一步加强地区党建协调委员会机制建设,搭建辖区内党组织共同参与区域性党建平台。召开党建协调委员会工作会,重新调整党建协调委员会组成人员,使组成人员涉及到辖区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通过《党建协调委员会工作制度》,开创了“思想政治工作联做,共商社区党建;社区治安联防,共抓社区平安;基础设施联建,共享社区资源;公益事业联办,共兴社区服务;文艺活动联谊,共建社区文化;公民道德联育,共创社区文明”的“六联六共”的党建工作新局面。
整合辖区资源取得新进展。在党的十七大胜利闭幕后,街道整合辖区内的专家学者资源,成立了专家宣讲团,不仅宣讲党的十七大精神,还围绕奥运、就业、健康、科技等内容为社区居民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讲座。
积极推进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组建党组织工作。非公企业建立党组织是今年党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作为一项政治性任务,按照中央和市委的明确要求,十七大以前,全市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必须要达到80%的覆盖率。中关村街道辖区共有21家规模以上非公企业,经过大量的工作与不懈的努力,目前已有博创兴业科技有限公司、豪景物业管理有限有公司等5家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建立了党组织。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落实。认真组织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和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第五次党风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认真贯彻市纪委十次 2 全会及区纪委2007年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把党风廉政教育纳入处级中心组学习和科级以上干部培训会内容,用“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有关规定严格要求党员干部。积极推行党务政务公开,加强领导班子民主生活制度建设,建立了廉政责任制和经常性教育培训机制,保证了领导班子和机关干部的勤政、廉政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工青妇工作有了新进展。召开中关村地区妇女代表大会,选举出席区妇联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代表14名。重视关心机关干部、离退休干部生活,关心困难职工生活,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困难职工的心坎上,选举出席海淀区工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代表,新建62家工会组织。积极开展奥运会赛会志愿者和城市志愿者招募工作,北京团市委副书记王粤、区委组织部部长关成启等领导在五一长假期间看望慰问中关村街道城市志愿者五一服务周沃尔玛知春路店站点和当代商城站点的城市志愿者;北京团市委副书记沈千凡和副书记姜泽廷先后于2月9日和6月26日来街道调研奥运会志愿者工作。
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严格按照规定程序,采取两上两下的办法,落实有关代表构成比例的要求,做好了海淀区出席十七大和北京市第十次党代会代表推荐人选推荐工作;认真完成了政协委员的多份提案工作,协助有关单位解决落实政协委员的建议。为贯彻市委统战部《关于加强北京市社区统一战线工作的意见》精神,举办社区统战工作培训班,增强了社区干部做好社区统战工作的决心。
二、加强制度建设,夯实基础工作
抓好民意协调机制建设,完善居民议事制度,推进基层民主 3 建设。着重提高居民的参与意识,决策意识,自治意识,切实发挥好社区代表的作用,搭建了政府与群众的民意协调互动平台,构建矛盾纠纷预警体系,为创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奠定了基础。目前,各社区都设立了民意室、民意意见箱和民意诉求记录本,畅通了民意表达渠道和信息收集平台。
切实抓好“爱心家园”和老人服务中心的长效运营机制建设。充分发挥爱心家园公益慈善综合服务平台的作用,帮助和救助辖区内的弱势群体和危机家庭,让更多的贫困群体得到关爱,工作内容要创新,服务对象要扩大,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对爱心家园的认知度、参与感,“爱心家园”依托志愿者服务队,开展社区党员与院士“结对子”活动,一对一帮助,满足了他们多层次的需求,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使他们老有所乐,老有所养。
爱心慈善工作思路进一步创新。为推动社会公益事业发展,营造和谐友爱的氛围,把更多的温暖送到辖区内的弱势群体和贫困家庭,街道借助市场化运行方式,举办了“爱心传递、真情互动”慈善拍卖会,并建立每月一次“中关村爱心慈善拍卖会”机制,搭建捐助者和受益者共同参与爱心慈善事业的平台,推动了和谐社区建设步伐。
建立社区“零就业家庭”预警机制,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援助和及时解决,32个社区携手关爱“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 4 群体,共享社区就业资源,今年5月份就实现了全部消除“零就业家庭”的目标,并作为全国仅有的两个街道参加了劳动部举办的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消除“家庭零就业”工作经验交流会。
加快街道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实现网络化、信息化和无纸化办公。制定了《中关村街道办事处信息化建设整体方案》,整合机关内部现有网络资源,搭建机关网络办公平台,开通街道门户网站,构建社区信息化网络框架,完成了《海淀区社区信息化顶层设计》的调研工作,开展了“社区空间”网站、一体化应用门户、社区数据报表、社区信息网络设施4个系统的试点工作。
义工管理专业化,义工事业取得新突破。制订了《中关村地区义工工作管理办法》,着手推进中关村街道义工管理系统的开发,印制了1万份《中关村地区义工风采》宣传彩页,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义工服务。目前,全地区参加义务治安巡逻的义工共有8235人次;参加义务维护社区环境的义工有4848人次;入户或在户外开展为居民提供不同形式不同内容服务的义工为2251人次,受益者为8215人次;参加各种内容的义务宣传活动的义工为4220人次。由中关村医院、海淀中医医院组成的健康医疗服务队和地区企业公司经理组成的“老板义工”成为了中关村义工事业发展的新亮点。
三、围绕奥运环境整治,加强城市管理和环境治理力度 奥运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新成果。街道辖区有两个奥运签约饭店、涉及两条比赛线路、多条行驶路线,做好奥运外围环境保障 5 工作责任重大。为确保奥运环境彻底改善,今年街道对地区奥运环境重点道路、重点地区进行了调查摸底,并配合设计单位完成了重点道路、签约饭店的景观设计工作;完成了6060㎡的违章建筑的拆除工作;完成了双榆树东里4—7楼、西里6号楼、北里14—16楼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和燕山东西道路的改造工作;完成了知春里小学、海淀区考试中心、区老干部活动中心道路下水及路面改造工程;完成了重点大街的大楼顶部和沿街1600多块违法广告的拆除工作;完成了轻轨沿线1800㎡的简易绿化工作。
城市保洁工作迈出新步伐。对保洁工作人员实行定人员、定岗位、定标准、包质量的“三定一包”工作制度,确保了社区环境的干净整洁,共清运生活垃圾1万余吨,清理渣土、树枝杂草近300余车,2000余吨,清除小广告20余万张,基本控制了中关村地区主要路段顽固的“牛皮癣”。
加大城市综合治理联合执法力度,改变街容街貌。街道城管科组织城管监察分队、联合公安、工商、交通等有关部门,多次对华清嘉园、青云北路等多处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环境治理突击活动,取缔露天烧烤17起,罚款14万余元、暂扣、没收非法商贩车辆300余辆。同时组织地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与街道职能科室研讨城市管理和综合治理工作,街道的工作力度和取得的成绩得到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肯定。
网格化城市管理取得新成效。科技创安以网格化管理为依托,按照打基础、抓重点、保质量、促提高的工作方法取得新成 6 效,城市管理“侦察兵”在城市管理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实现了街道内部城市管理问题统一派遣,制定了《中关村街道城市管理派遣流程》,把各种渠道反映上来的问题实行统一受理和派遣。
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确保地区和谐稳定 推进中关村街道辖区各项奥运安保工作。完成了奥运安保台帐的整理、录入工作;完成了“好运北京”系列测试赛期间和十七大召开期间的安保任务;完成了奥运“公路自行车”测试赛沿途55家单位的逐一走访、治安防火情况摸底及信息采集录入工作;完成了对燕山大酒店、翠宫饭店周边200米内75家单位的治安、消防信息采集及录入工作;完成了对地区“法轮功”重点人的摸排工作,现有在册“法轮功”重点人237名(原有267人,转出37人,转入6人);完成了首期安装在主要路段、重点单位、公共场所防控网络83个监控探头,并于6月9日开始试运行;在老旧小区技防投资20余万,在北里、知春里、西里等四个社区安装楼宇门禁63套;在科春、科育社区投入近100万元实施封闭式管理,并逐步安装摄像探头,引进停车管理,彻底解决高发案机动车盗抢案件的发生。
治安巡防队工作成绩显著。今年巡防队共参加地区执法4034人次;巡逻抓获犯罪嫌疑人202人,其中:刑事拘留12人(其中:抢劫1人,入室盗4人);治安拘留78人,充分发挥了专业辅警力量的优势。此外,中关村巡防队义工队和流管义工队也为中关村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健全民兵组织,增强国防建设。按照《关于做好2007民兵组织整顿工作的通知》要求,今年共编组12个营连分队,共552人,并把552名民兵的基本情况录入电脑管理,建立了民兵花名册;完成了民兵训练任务。
社区综治工作进一步规范。制作包括社区平面示意图、社区概况、主要相邻道路、单位名称、社区监控设备示意图及说明、有线电视(光接点、放大器)示意图及说明、社区防范资源情况表和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流程等在内的社区综治工作台帐,规范居委会综治档案管理。
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工作迈出新步伐。成立了地区流动人口管委会和流管办公室,建立了地区流管委四项工作制度、流管办公室五项工作制度,完成科春社区市级“来京人员和出租房屋服务”示范站的筹建和验收工作;同时加强了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专职管理员队伍建设;截止10份完成代征出租房屋税共4300户,房屋出租税1021万多元。
加大劳动用工规范化管理。对地区310家用人单位进行了巡查,责令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补签劳动合同324份;为1196名职工补缴了社会保险费16.07万元;为76人追回风险抵押金1万多元;为1500多人追回工资224.36万元;查处侵犯农民工合法权益案件4件,涉及民工320,补签劳动合同247份,补缴工伤保险费1.3万元,医疗保险费2.5万元,支付拖欠工资2240690元。
信访工作成绩明显。围绕地区改革、发展、和谐、稳定大局,以控制、化解越级集体上访为重点,以提高妥善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根本,落实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信访情况通报制度、信访形势分析会制度。全年共接待来访群众85批、164人次,来访电话215次,办理群众来信54封,其中建议来信3封、表扬信2封;开展8次全面排查,其中定期排查4次、重点时期排查4次,排查出重点矛盾纠纷15件,实现了重点地区、重点部门“零”的集体访指标,促进了地区和谐和社会稳定。
五、以建设和谐社区为目标,各项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民政工作进展顺利。共接收9名无军籍退休职工,组织4名军退职工外出疗养,带领2名优抚对象参加区民政局组织的疗养,为150余户优抚对象发放慰问金78500元,发放慰问品20份;办理享受医疗减免的优抚对象医疗减免退款4800余元;办理优抚对象困难补助5人次,退伍义务兵困难补助3人次;为七名优抚对象办理减员手续;发放轮椅19辆,四角拐杖15只,佩戴助听器3个;完成低保“两节”慰问金发放,对低保在校学生74人、低保单亲36人、孤儿3人的情况给予就读证明和入户调查核实,做到了数字清,底数明;做好“两员”的困难补助工作,按时发放生活补贴,增加生活费118人。
侨联、老龄工作丰富多彩。中关村地区有1000多名归侨、侨眷,同时众多离退休干部居住在辖区。今年举办了中关村地区 9 侨界春节、中秋联谊会等多种形式的联谊和“老有所为贡献之星”评选等多种活动,使归侨、侨眷及老年同志达到了广交朋友、联络感情的目的,充分发挥中关村侨联和老年联合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带领广大人士为地区经济建设贡献力量。
社区服务中心服务功能平台进一步拓展。加快便民菜车建设,解决社区买菜难的问题,现已有5辆菜车投入到科育、知东等社区。还通过社区服务中心的信息平台,开展“传承社区亲情,走进特需家庭”服务活动,招募并落实服务人员22人,为25户特需家庭免费提供各类家政服务共计125小时,3名家政服务员被评为市级“传承社区文明的光荣使者”。共处理96156系统服务单763张,并做到了100%跟踪回访;接受服务申请400余次。通过服务中心热线受理的居民服务申请421次,完成服务347次,派送家政服务员471人次;流动人员求职登记192人,接待居民来访近2000人次,接听热线近4200次。
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大无障碍监督力度,积极参加区残联组织的无障碍监督员培训,依托各社区加强地区内无障碍建设的信息反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向区残联反映。加强残疾人证、盲人乘车证的办理和管理工作,共办理残疾人证44件(其中新办27件,补办17件),盲人乘车证2件;配合安委会对地区内100余名残疾人专用机动轮椅车车主情况进行了登记和统计,并于7月份换发了新式牌证。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创建活动,32个社区均配备了康复协调员,其中22个社区建立了 10 康复站;建立残疾人健康档案,完成了康复需求调查,核对了所有办证及未办证的精神病人档案;向20名听力残疾人免费发放了闪光门玲;为1名残疾人做了白内障复明手术;送1名患孤独症的儿童到区康复中心进行康复训练;慰问下岗失业生活困难的残疾人家庭共220余户,为他们送去了米、面、油,共用资金34,950元。
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实现就业困难人员稳定就业。把公益性岗位安臵作为托底的主要渠道和手段,以满足社区居民对社会治安管理、绿化美化、环境卫生、便民服务、早餐工程等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开发了保洁、保绿、保和物业管理、车辆管理、交通管理及家政服务、便民服务、配送服务等多项公益性服务性就业项目,今年共开发就业岗位1045个,推荐就业1952个,并被海淀区劳动局认定为充分就业街道。
扎实开展“一老一小”参保工作。街道以强化信息采集、细致摸底为基础,加强宣传力度,组织业务培训,制定考核机制,推出以“一步热线电话、一支便民小分队、一次上门服务”的特色服务工作方式,截至目前已经为3100多人办理了参保手续,成为全区参保率是最高的街道。国家劳动部来到中关村,现场调研北京市的“一老一小”工作。
计生工作取得新成绩。改版中关村计生网站,在原有网络功能的基础上拓展了计生宣传阵地、网上办公、主任信箱和网上调查四种全新功能,点击访问量已超过25万多人次。实施“爱心 11 服务工程”,把关注男性健康、关爱青少年、关爱女孩作为重点的服务对象,开展了“三关爱、三服务”,其中关村高科技企业爱心资助海淀山后女孩行动已成为中关村计生工作的品牌,今年实施了走出去战略,资助河北张北县贫困女孩,并成功举办了“今天的快乐女孩 明天的知识女性”为主题的资助仪式。
文化体育工作成绩显著。成立并发挥文体联合会作用,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增强了凝聚力。通过中关村文体联合会交流平台,成功举办了唱响奥运〃共建中关村和谐文化大型演唱会和中关村地区迎奥运促和谐足球联赛等活动,促进了地区单位和居民之间的交流,推动了地区广大群众的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并突破了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和行业的界限,使之融合到整个地区的文化体系当中来。
六、围绕打造“和谐中关村”品牌和“迎讲树促建”活动,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绩
和谐社区文化建设取得突破。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和谐社会的建设和管理,要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加快推进和谐社区文化建设,是营造健康、积极、向上、和谐的社区生活环境的关键,也将会进一步夯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工程。今年街道启动了和谐中关村•社区文化节系列活动,活动对提升中关村社区的影响力和推动社区居民、地区单位积极参加到建设中关村和谐社区文化中来起到了桥梁作用,也为打造“和谐中关村”品牌和建设 12 和谐海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中关村“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建首善”活动引人瞩目。2007年,海淀区开展实施了“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建首善”(以下简称“迎、讲、树、促、建”)群众性社会活动,中关村街道按照区委宣传部和文明办的统一部署,成立了中关村地区“迎、讲、树、促、建”领导小组,并制定了细化实施方案,按照实施方案的内容,成功举办了中关村迎奥运“万人誓言”行动;“星期六擦亮行动”;社区奥运英语课堂活动;每月11日排队日宣传活动;中关村礼乐文化大讲堂活动;舞动奥运•中关村社区秧歌大赛;中关村迎奥运社区特色活动展演;社区迎奥运手工作品展览会;迎奥运促和谐邻里厨艺大赛和中关村迎奥运社区英语大赛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在中关村地区营造全民喜迎奥运、参与奥运、奉献奥运的浪潮,展示我们中关村人热切盼望奥运的喜悦心情和崭新面貌。
总之,今年街道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仍然存在着以下问题:制度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许多基础性的工作还没有做到位;工作信息沟通交流还有待进一步强化;地区小商小贩扰民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城市管理工作还缺乏力度,社区服务布局还需进一步调整;奥运环境整治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社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工作还需要进一步统筹,尚未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局面等等。这些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解决。
第四篇:《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7年)》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7年)》的通知
: 京政发[2014]11号
【颁布部门】 : 北京市人民政府
【颁布时间】 : 2014年4月14日
【实施时间】 : 2014年4月14日
【法规类别】 : 文件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现将《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7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北京市人民政府
2014年4月14日
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7年)
为坚持和强化北京作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进一步加快本市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产业发展,在成功实施“‘科技北京’行动计划(2009-2012年)——促进自主创新行动”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考察北京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准确把握科技创新的发展目标、实现路径和重点任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和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为推动首都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服务民生重大需求提供科技支撑,率先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更好地服务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二)主要目标
——科技体制改革取得重要突破。进一步打破行业壁垒、部门分割和所有制限制,跨部门、跨领域、跨区域的统筹协调机制不断健全,科技创新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经费分配和成果评价的机制。创新商业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步伐加快,形成分工明确、布局合理、相互联动、协同发展的“一区多园”发展格局。
——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利益分配机制取得新突破,产业、经济、科技、消费等政策资源实现深度融合。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培养和聚集一批优秀创新人才特别是产业领军人才,突破一批核心、关键和共性技术,形成一批技术标准,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做强“北京创造”和“北京服务”品牌。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强化,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进一步发挥,中小企业创新活力进一步激发。到2017年,高新技术企业、重点市属国有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达到5.5%和3.0%。
——科技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更加突出。到2017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5%;技术交易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9.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高技术产业、信息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4%;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总收入达到6万亿元,对首都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25%。
——科技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服务民生重大需求的能力显著提升。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增强,城市运行更加安全高效。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重点食品安全实现全程可追溯,重大疾病防治水平明显提高,首都科技创新的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更加显著。
二、创新重大专项组织管理方式
遴选若干重大战略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或重大工程作为重大专项,改革政府科技创新组织方式,优化重大专项管理机制,努力提升重大专项实施效果。
(一)明确重大专项设置原则
坚持突出创新导向,积极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加大科技创新储备,积极培育先导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坚持围绕城市可持续发展和重大民生需求,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公益性技术,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和政策集成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示范应用和推广,在破解城市发展难题的同时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产业。
坚持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
坚持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和存量科技资源、现有计划规划的衔接配套,提升重大专项整体效能。
(二)健全三级组织管理体系
成立行动计划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管领导担任组长,市有关部门、区县政府主管领导为成员,负责重大专项的顶层设计、重大事项决策和组织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科委。
明确重大专项组织单位。组织单位由市有关部门和区县政府组成,负责落实重大专项实施的相关支撑条件,研究提出重大专项实施方案,制定配套政策,确定项目承担单位及支持方式,组织对项目的监督检查,支持相关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
遴选重大专项项目承担单位。引导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配套支撑条件的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以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各类创新主体作为项目承担主体参与重大专项。充分发挥企业参与重大专项的积极性,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重大专项项目承担单位负责具体项目实施,是重大专项的实施主体和具体项目的责任主体。
(三)完善重大专项全过程管理
完善重大专项决策机制。行动计划领导小组根据国家和首都发展需要广泛征集需求,提出重大专项并明确组织单位。重大专项组织单位根据重大专项目标,设计分解任务体系,明确重点任务和项目承担单位。充分发挥项目承担单位在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经费管理等方面的决策自主权,健全和完善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立项、经费分配、成果评价的机制。
完善重大专项组织机制。重大专项组织单位明确企业、研究机构参与重点任务的准入条件。采取定向委托、择优委托、招标等方式遴选项目承担单位,明确项目承担单位权利和责任,并将形成技术标准作为重大专项考核的重要指标。将知识产权管理纳入重大专项实施全过程,支持开展知识产权检索、分析、申请、预警、保护和维护等,提升知识产权的运用和商用化水平。
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对分离的全周期监督评估机制。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由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对重大专项执行情况、组织管理、保障条件、经费管理、预期前景等进行独立评估。对重大专项组织单位,重点考核评估专项实施方案制定与推进、组织协调、配套政策措施制定及落实、支持成果转化和应用示范等方面的情况;对项目承担单位,重点考核评估项目执行、经费管理、履行义务、重大成果报告及信息反馈等方面的情况。探索后评估制度,对重大专项验收当年及随后3年的效益和影响等进行科学评估。探索建立科技报告制度,将重大专项的立项结果、进展成效、动态调整、评估结果等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布。
(四)强化重大专项项目分类管理
将重大专项项目划分为政府直接组织开展、政府支持开展、政府鼓励开展三类,并根据创新链布局变化和项目进展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政府直接组织开展的项目。对具有战略性、前沿性和较强的公益性,尚不具备市场化条件或短期经济回报具有不确定性,需要政府汇聚资源协同攻坚的项目,以政府直接组织为主,充分发挥政府规划布局、区域协调、政策联动和组织推进等作用,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将各种要素组合起来搭建平台,采取直接委托与招投标相结合的立项组织方式实施。
政府支持开展的项目。对有技术基础,产业化目标较为明确,但市场基础薄弱,风险较大,所属领域产业链仍不完善的项目,由政府引导并鼓励企业、金融机构等加大投入,通过竞争性项目、政府采购新技术新产品、科技成果示范推广等方式给予支持。
政府鼓励开展的项目。对产业化目标明确,市场基础好,所属领域符合首都资源禀赋特点和发展定位,但产业亟需转型升级或向高端、集群化发展的项目,通过政府竞争性项目招投标、共性平台搭建、后补助、股权投资等鼓励方式和政策措施营造发展环境。
三、完善政策保障措施
(一)完善投融资政策
健全多元化投入体系,鼓励多种方式筹措实施资金,积极吸纳中央企业、市属国有大中型企业以及民营资本等社会资金投入。改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条件,鼓励金融机构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科技保险、科技物业资产证券化等科技金融产品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完善无偿资助、偿还性资助、贷款贴息、风险补偿、股权投资、后补助等多样化财政资金支持方式。加快推进“1+6”先行先试政策,落实“新四条”政策措施。探索采用创新券制度,促进中小企业联合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开展科技攻关。发挥区县参与重大专项的积极性,对研发和生产分离的项目承担单位在本市范围内形成的地方税收,由研发所在区县和生产所在区县按比例分成。
(二)强化市场拉动
培育新技术新产品应用的市场环境。加大市、区县两级财政资金对新技术新产品的采购力度,研究制定促进公共服务部门和国有企业采购新技术新产品的政策。深化新技术新产品政府采购试点工作,通过首购、订购、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试验和示范项目、推广应用以及远期采购合约等方式,带动新技术新产品在全社会的推广应用。支持企业承接重大建设工程,以应用为导向,实施科技成果应用示范工程。通过预留、评审优惠和合同分包等方式提高中小企业政府采购比例。建立符合国际规则的政府采购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有针对性地制定符合首都产业和产品发展的标准。严格执行节能、环保产品优先采购政策。研究节能环保等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消费扶持政策。积极推行新能源汽车租赁、合同能源管理、现代废旧商品回收利用、电子商务等新型商业模式,发展商业性的增值服务新业态。
(三)创新人才机制
探索建立分层次、多领域的引才用才平台,凝聚和培养一批高端技术人才、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和项目管理人才,推进首都人才集群化发展。鼓励入选“千人计划”、“海聚工程”等高层次人才积极参与重大专项。把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作为项目立项、实施、考评的重要指标。完善以科研能力和创新成果等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探索建立灵活多样的创新型人才流动与聘用方式。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提高职务发明成果所得收益用于奖励研发及成果转化人员的比例,奖励不计入单位工资总额。
(四)优化空间布局
加快推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十六园与行政区的融合发展和有效对接,培育多点支撑的经济发展格局。在市级层面建立重大产业项目统筹协调机制,引导全市产业项目合理布局。加强对全市产业用地的统筹指导,研究完善以技术创新性强、产出效益明显、产业聚集度高、生态效益好为主要目标的产业准入标准和土地评价体系。积极探索集体建设用地使用的流转机制,推进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作价出资、租赁或抵押,确保重大项目快速落地。研究制定中小企业工业楼宇产权分割政策,盘活、新建持有型科技物业,鼓励将经认定的集中办公区优先作为重大专项项目承担单位的办公场所。
(五)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生态环境
深化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围绕创新链和产业链布局创新资源。深化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与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建立健全组织方式、工作机制和绩效评价体系,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重点培育并优先发展科技类社会组织,成立时直接依法申请登记。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办孵化机构,引导孵化机构提升产业培育能力。培育和发展要素市场,完善技术市场运行机制。加快建设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国家技术转移集聚区和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促进国际技术转移和产业化项目在北京落地。主动融入环渤海、京津冀区域,加快推进首都经济圈建设,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面向全社会征集技术和成果需求,创新宣传方式和渠道,鼓励全社会参与技术创新行动计划。
四、组织实施重大专项
按照成熟一个、启动一个和动态调整的原则,先期启动实施一批市场需求迫切、技术创新基础较为成熟且需要进一步创新政府组织管理机制的重大专项。
专项一:首都蓝天行动
重点组织实施大气污染成因与预警预报研究、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推广应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重点污染源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等任务。到2015年,大气污染成因与传输规律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推广应用7万辆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生物燃气形成约6000万立方米生产能力。到2017年,建立动态高分辨率的污染源排放清单,提高重污染天气预测预警准确率,推广应用20万辆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生物燃气形成约2亿立方米生产能力,全市工业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比2012年累计减少50%左右,燃气工业锅炉氮氧化物排放大幅降低,促进环保产业快速发展。
重点任务分解:
1.大气污染成因与预警预报研究。市环保局牵头组织开展以下重点工作:一是开展细颗粒物(PM2.5)的污染成因、传输规律、源解析、源排放清单研究,大气中氨排放现状及来源分析,以及细颗粒物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研究。二是开展大气重污染监控及预警技术体系研究,开发监测仪器设备,提高重污染预报预警能力和水平。三是协助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体系。
2.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局牵头组织开展以下重点工作:一是梳理并推广应用煤炭清洁利用、半导体照明、余热回收利用、建筑节能、住宅产业化、热泵等先进适用的节能技术和产品。二是推广应用分布式能源技术。在典型应用领域建设高效燃气分布式能源系统,推进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利用。三是实施生物燃气产业科技示范工程。开展生物燃气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促进生物燃气规模化生产。建设生物燃气科技产业化基地。
3.推广应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市科委、市交通委牵头组织开展以下重点工作:一是开展整车优化研究,采用高效电机提高整车驱动效率。优化整合零部件供应体系,提升关键零配件性能,提高整车性价比。提高车辆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提高纯电动汽车使用价值。二是研究制定鼓励个人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政策。在财政资金补助和购车指标确认上给予政策支持,并在公交、环卫、邮政、物流、租赁、出租等公共服务领域加大示范应用力度。完善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建设。三是完善公共领域运营保障平台、智能充换电服务平台和检验检测服务平台建设,保障新能源汽车安全运行。四是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
4.重点污染源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市环保局、市经济信息化委牵头组织开展以下重点工作:一是严格规范环保标准。加快修订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加严污染物排放限值。初步建成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二是推进清洁生产。组织和引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推进工业开发区开展生态化建设。三是控制重点污染物排放。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氨、餐饮油烟和道路扬尘治理。推动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技术改造。
专项二:首都生态环境建设与环保产业发展
重点组织实施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北京生态功能提升等任务。到2015年,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形成10项以上重大创新成果,污水处理能力、再生水使用规模、垃圾处理能力和资源化利用率进一步提高,首都生态环境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为实现全市环保产业产值达到2500亿元提供科技支撑。到2017年,形成20项以上重大创新成果,实现再生水出水稳定达到地表Ⅳ类水,重大园林绿化工程良种使用率达到95%,生态承载能力提高25%。
重点任务分解:
1.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市水务局牵头组织开展以下重点工作:一是开展饮水安全工艺提升和城乡供水保障,推广节水新技术新产品,推动海水淡化应用及产业化。二是开展污水处理与再生水利用,推广先进污水处理工艺和污泥处置技术,扩大再生水利用规模,培育一批水处理龙头企业。三是开展水环境保护、清洁小流域和水源地治理,防治水体富营养化和地下水污染,推广雨水利用技术。
2.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市市政市容委、市发展改革委牵头组织开展以下重点工作:一是开展垃圾处置重点环节关键技术与装备的优化和示范应用,培育相关产业。引导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和装备向外地输出。二是推动建筑垃圾、园林废弃物等的资源化利用和产业化。
3.提升生态功能。市园林绿化局牵头组织开展以下重点工作:一是开展森林、绿地和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提升,加快景观生态林建设、营造及多功能经营,提升健康绿道景观多样性与功能,推进湿地恢复与保护。二是开展林木优良种质资源保护、繁育与利用,建设资源数据库和基因库,开展特殊濒危种质资源重点保护,培育、驯化及繁育优良乡土树种。三是开展生态修复技术推广应用与产业培育,以及土壤质量评价、污染防控与有机质提升。
专项三:城市精细化管理与应急保障
重点组织实施城市运行效率提升、重点行业运行安全保障、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和产业发展等任务。到2015年,健全精细化管理机制,形成重点行业运行安全保障技术产品体系,集成一批高效实用的应急救援装备,促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与应急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到2017年,编制和修订一批精细化管理与应急保障技术标准、规范和技术指南,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运行安全监控手段和应急救援装备的原创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方法、新工具和新装备,推动城市管理与应急保障由人力支撑型向科技支撑型转变。
重点任务分解:
1.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市交通委、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牵头组织开展以下重点工作:一是开展面向特大城市的交通体系规划研究。二是提升城市交通智能化水平,建设地面公交智能运营系统、智能车辆管理系统及综合枢纽一体化信息服务系统。三是建设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推广应用动静态信息采集新技术新产品,完善公众出行信息一体化服务。
2.重点行业运行安全保障。市市政市容委、市交通委牵头组织开展以下重点工作:一是保障“城市生命线”系统安全,提升水、电、气、热、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运行信息的实时监测、动态分析、预测预警和风险研判能力。开展地下管线及其生存环境的探测检测、远程监控及物联网新技术感知设备的应用。二是保障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开展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监控体系建设,以及应急处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3.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和产业发展。市科委、市应急办牵头组织开展以下重点工作:一是加强应急处置相关通信、信息技术创新,开展救援处置成套装备和集成解决方案研究,加强火灾、危化品泄露等事故控制能力,加快救援技术及装备研发,支撑应急物资和生产能力储备体系建设。二是加快北京应急救援科技创新园、产业园和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安全工程技术实验与研发基地、同方威视安检设备产学研基地建设,提升服务功能,促进成果孵化、转化,吸引企业集聚发展。
专项四:首都食品质量安全保障
重点组织实施食用农产品生产基地安全保障、食品生产加工质量安全保障、食品物流质量安全保障和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监控等任务。到2015年,研发集成应用食品安全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320种以上;建立健全种养业安全生产标准体系,研究开发加工食品品质评价和鉴别、食品加工过程有害物形成控制等新技术和新工艺,开展全产业链的食品安全质量控制和智能化食品安全追溯技术开发与应用,搭建多品种、全方位、高效率的食品安全检测服务平台;实现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生产量比“十一五”末翻一番,本市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97%以上,食品安全平均检测准确率达到95%以上。到2017年,有效支撑设施种养殖业加快升级,进一步提升食品生产加工及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监控水平,实现肉蛋奶等重点产业食品安全全程可追溯,全面保障首都食品质量安全。
重点任务分解:
1.食用农产品生产基地安全保障。市农委、市科委牵头组织开展以下重点工作:一是推动食用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创建及升级改造,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二是加快生物农业安全投入品研发及产业化,开展共性技术攻关。三是实施“菜篮子”安全生产技术集成应用,加快优质、高产、低碳、循环等先导技术的转化应用。
2.食品生产加工质量安全保障。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农委牵头组织开展以下重点工作:一是开展安全婴幼儿配方奶粉研发与产业化,打造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安全品牌。二是加快安全食品加工技术研发与食品制造技术升级。三是建设安全食品产业聚集区,推动农产品加工与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集成应用和产业示范。
3.食品物流质量安全保障。市商务委、市经济信息化委牵头组织开展以下重点工作:一是强化农业物联网技术、产品在食品安全物流中的集成应用。二是开展农业物联网、冷链物流等关键技术研究与攻关。三是深化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开展“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信息采集标准化技术研究与应用。
4.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监控。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科委牵头组织开展以下重点工作:一是建设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服务平台,构建覆盖全面、链条完整的追溯体系。二是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预警新技术研发,推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防控体系建设。三是研究高通量、高精准检测技术,开发智能化、数字化快速检测试剂和设备。
专项五:重大疾病科技攻关与管理
重点组织实施十大疾病科技攻关与管理、生命科学前沿技术和首都特色学科创新研究等任务。到2015年,形成5项以上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性成果,形成20个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优势学科,制定60项诊疗技术规范和标准。到2017年,形成10项以上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性成果,形成30个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优势学科,制定100项诊疗技术规范和标准。
重点任务分解:
1.十大疾病科技攻关与管理。市科委、市卫生计生委牵头组织开展以下重点工作:一是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二是开展提升重大传染病综合防控能力的关键技术研究。三是开展提升重大慢性病综合防治能力的关键技术研究。四是开展重大创新成果惠民应用。
2.生命科学前沿技术和首都特色学科创新研究。市科委牵头组织开展以下重点工作:一是培育生命科学前沿技术。二是促进首都临床特色学科的保持与发展。
专项六: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突破及产业发展
重点组织实施技术突破与标准研发,芯片、终端与系统设备研发与产业化,移动通信与互联网大数据应用服务等任务。到2015年,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大数据、自防御网络(SDN)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巩固本市在移动通信与互联网领域排头兵地位。到2017年,关键技术取得标志性成果,抢占国际标准制高点,形成全球领先的移动通信与互联网领域技术群与产品群,培育、聚集核心研发团队,催生可持续输出原创性核心技术及创新产品的龙头企业,加速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与各行业的广泛融合。
重点任务分解:
1.技术突破与标准研发。市科委、市质监局牵头组织开展以下重点工作:一是开展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预研与标准制定。二是开展云计算及大数据关键技术攻关与标准突破。
2.芯片、终端与系统设备研发与产业化。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科委牵头组织开展以下重点工作:一是突破核心芯片关键技术并实现产业化。二是突破新型显示关键技术并实现产业化。三是推进智能终端研制与产业化。四是加快推进系统设备产业化及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3.移动通信与互联网应用服务。市科委、市经济信息化委牵头组织开展以下重点工作:一是促进龙头企业开放应用服务平台资源。二是拓展云计算与大数据应用服务。三是开展以北斗导航为主的空天信息应用服务。四是推动智能终端与网络系统的信息安全服务。
专项七:数字化制造技术创新及产业培育
重点组织实施数字化增材制造(3D打印)创新及产业培育、机器人及自动化成套装备创新及产业培育等任务。到2015年,数字化增材制造领域重点突破一批原创性技术,研制一批高端装备和专用材料;在养老健康、文化教育等领域产生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服务机器人及成套装备产品,并在典型领域应用验证;以增材制造和机器人为核心的数字化制造产业实现产值超过120亿元,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到2017年,推动数字化增材制造产品在航空航天、船舶、医疗器械与健康服务、大众消费和创意设计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机器人及成套装备在汽车制造、物流搬运、养老健康、文化教育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北京数字化制造产业集群式发展,实现产值超过230亿元,形成“北京创造”品牌。
重点任务分解:
1.数字化增材制造创新及产业培育。市科委、市经济信息化委牵头组织开展以下重点工作:一是攻克一批重大关键技术,推进数字化增材制造技术跻身国际先进水平。二是完善科技创新平台,支撑持续产出原创性技术。三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数字化增材制造技术应用。四是优化产业布局,推动数字化增材制造产业集群式发展。
2.机器人及自动化成套装备创新及产业培育。市科委、市经济信息化委牵头组织开展以下重点工作:一是开展以整机为牵引的关键技术攻关、功能部件及成套装备研发。二是推动整机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培育系统集成商。三是培育壮大机器人市场。四是引导在海淀、大兴等区域形成机器人产业集聚。
专项八: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
重点组织实施支柱产业跨越发展、完善创新驱动政策体系等任务。到2015年,重点培育1-2个百亿级企业和1-2个20亿元以上“重磅产品”,10亿元以上企业增加到20家,5亿元以上品种增加到25个,生物医药产业实现总收入18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0%以上。到2017年,生物医药产业力争成为支柱产业。
重点任务分解:
1.实现支柱产业跨越式发展。市科委牵头组织开展以下重点工作:一是开发重磅产品,培育龙头企业,实现重大产品突破,推动形成支柱产业。二是布局一批原创性前沿技术,储备一批临床前创新品种,提升持续创新能力。
2.完善创新驱动政策体系。市科委、市发展改革委牵头组织开展以下重点工作:一是统筹产业规划和土地供给,巩固大兴区(亦庄)和海淀区、昌平区“一南一北、功能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二是发挥临床、金融等对产业的支撑作用。三是发挥产业政策和市场对创新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专项九:轨道交通产业发展
重点组织实施提升高端装备研制水平、提升工程技术服务能力、加大城市轨道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及示范应用等任务。到2015年,在机车、车辆、通信、信号、养护、维修、检测、施工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研制出20项新技术新产品。到2017年,装备制造企业科技研发能力进一步增强,培育一批具有行业竞争力的工程技术服务企业和“专、特、精、新”企业,形成50项新产品,进一步提高城市轨道建设及运营技术水平,促进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发展。
重点任务分解:
1.提升高端装备研制水平。市科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牵头组织开展以下重点工作:一是支持铁路货车、机车、城市轨道车辆等装备制造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业规模。二是支持通信、信号、指挥调度、控制、信息系统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支持系统集成创新,提升测试、试验、认证能力。三是提升丰台区、海淀区等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区核心竞争力,推动已规划和在建的轨道交通科技创新园、产业基地建设。
2.提升工程技术服务能力。市科委、市重大办牵头组织开展以下重点工作:一是提升铁路和城市轨道路基、桥涵、隧道、轨道工程施工、检测等技术水平。二是提升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咨询、监理、工程承包等技术服务水平;完善试验验证、认证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3.加大城市轨道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及示范应用。市重大办、市交通委牵头组织开展以下重点工作:一是开展城市轨道交通设计咨询、建设施工、装备制造、运营安全等关键技术研发,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打造集成“北京创造”品牌产品和自主创新技术的示范工程。二是开展适合北京城市发展的立体轨道交通体系研究,加快中低速磁悬浮、跨座式单轨、现代有轨电车等制式轨道交通技术创新和成果应用。
专项十:面向未来的能源结构技术创新与辐射带动
重点组织实施能源开发与利用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攻关,加快能源科技和产业资源集聚,促进能源科技产业发展等任务。到2017年,在化石能源和新能源领域取得50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创新成果,形成60个由“千人计划”专家领衔的能源研发团队,初步建成未来科技城、中石油科技园、中核科技园等8个能源科技创新基地,促进北部研发带能源科技和产业资源进一步聚集,实现产业规模突破1500亿元,进一步增强对全国能源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重点任务分解:
1.能源开发与利用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攻关。市科委牵头组织开展以下重点工作:一是在化石能源领域,重点支持石油和天然气(页岩气、煤层气)勘探与高效开发、煤炭清洁转化利用、火电节能减排、重型燃气轮机、特高压输变电、智能配用电等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二是在新能源领域,重点推动太阳能、风能核心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应用;支持核电先进堆型关键技术研发和服务。
2.加快能源科技和产业资源集聚。市科委、昌平区牵头组织开展以下重点工作:一是加快未来科技城高层次人才和科研团队聚集,促进项目合作和信息交流;鼓励未来科技城集成生态、低碳、绿色的新技术、新设计、新产品并推广应用。二是促进未来科技城、中石油科技园、中核科技园等能源科技创新基地协同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培育一批工程服务、技术服务骨干企业。
3.促进能源科技产业发展。市科委、市发展改革委牵头组织开展以下重点工作:一是支持软件研发、数据解析、检测认证、设计咨询等工程技术服务能力提升,聚集金融、商务、科技等要素,推进北京科技商务区(昌平)建设,扩大能源科技产业规模。二是推动中央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在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和本市能源设施、能源产业基地建设中应用;支持新型能源管理模式推广。三是通过技术交易、工程服务等形式,发挥龙头企业在国家重点能源工程中的集成优势,辐射带动国内能源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
专项十一:先导与优势材料创新发展
重点组织实施纳米材料原始创新和集聚发展、先导材料国产化开发和高端产业培育、优势材料产业竞争力提升和辐射带动等任务。到2015年,建成国家级纳米科技产业化基地,形成5项以上国际一流原创性成果,占领全球纳米科技战略制高点;实现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用高性能高温合金、增材制造用相关金属与高分子材料等先导材料的国产化开发,促进非晶带材与高性能磁性材料等优势材料的大规模应用推广,做强优势材料产业并辐射带动相关下游产业。到2017年,推进纳米材料在信息、能源、环境、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实现80项以上纳米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实现20项以上高温合金、增材制造材料等先导材料及其应用产品的开发和批量生产,持续提升非晶带材、高性能磁性材料等优势材料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重点任务分解:
1.纳米技术原始创新和集聚发展。市科委牵头组织开展以下重点工作:一是支持纳米原创性技术攻关,搭建共性技术创新支撑平台,吸引全球纳米顶尖人才和团队来京创新创业,建设国际一流的纳米科技创新中心。二是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培育高端纳米产业,推动产业聚集发展,建设北京国家纳米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三是组织召开大型国际研讨会,促进技术交流与合作,参与国际相关标准制定,提高北京在全球纳米领域的影响力。
2.先导材料国产化开发和高端产业培育。市科委、市经济信息化委牵头组织开展以下重点工作:一是支持一批先导材料的国产化开发,促进先导材料及其产品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二是加强先导材料的应用产品开发,培育先导材料高端应用产业,支撑下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3.优势材料产业竞争力提升和辐射带动。市科委、市经济信息化委牵头组织开展以下重点工作:一是加强优势材料技术创新和产品性能提升,增强优势材料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二是加大优势材料的应用研究和相关产业化关键技术攻关,促进优势材料的大规模应用,辐射带动下游产业发展。
专项十二: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
重点组织实施科技服务业促进、科技金融创新、文化科技融合、现代服务业重构等任务。到2017年,培育一批知名设计品牌,设计产业总收入超过1600亿元,形成一批年收入超过10亿元的工程技术服务企业,集聚一批专业科技服务机构,实现超过1000项重大科技成果交易;形成完善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培育1000家特色文化科技融合企业,建成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推进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支撑的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养老健康等服务业应用创新和转型升级。
重点任务分解:
1.科技服务业促进。市科委、西城区、海淀区牵头组织开展以下重点工作:一是开展研发服务创新,建设市级重点实验室、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化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建设。二是推进北京“设计之都”建设,实施首都设计产业提升计划,加快中国设计交易市场、北京市设计创新中心建设。三是鼓励工程技术服务企业提供工程技术整体解决方案和国际化发展。四是推动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打造科技企业孵化全链条服务模式,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五是推动技术交易服务业发展,促进技术市场发展,推进国家技术转移集聚区建设。
2.科技金融创新。市科委、市金融局牵头组织开展以下重点工作:一是完善首都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促进科技与金融资本对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二是建立和完善以财政资金为引导、社会资金为主体的创业资本筹集机制和市场化的创业资本运作机制,引导社会投资积极参与,促进创新创业。
3.文化科技融合。市科委、市文资办、市文化局牵头组织开展以下重点工作:一是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共性关键技术,提高对重点文化领域的科技支撑水平,培育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文化科技企业。二是加强文化领域技术集成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培育新兴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事业服务能力。三是推进中关村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支持服务文化科技融合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业孵化器和公共服务平台等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4.现代服务业重构。市科委牵头组织开展以下重点工作:一是建立完善现代服务业技术支撑体系,提高服务业应用创新和转型升级能力。二是促进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加快完善云计算、大数据环境下的电子商务支撑和服务体系,积极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
第五篇:200X年北京英语教学学习体会
怎样使小学生步出“应试英语”、“聋哑英语”的误区?怎样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推进小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中国教育》编辑部会同全国小学生日常英语教学试验课题组、世纪华教(北京)教育研究院,联合组织举行了中外小学英语教学研讨会暨首都知名小学英语教学观摩交流会,就上述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和研究。教育部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外专家和来自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广大一线英语教学工作者汇聚一堂,开展了生动活泼而又富有实效的对话。
教育部国家副总督学郭振有同志在开幕式上指出:小学开设英语课程是教育部抓好21世纪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落实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指导思想的措施之一。为切实抓好这项工作,抓出成效,教育部于2001年下发了《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小学英语教学要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引导学生乐于用英语进行交流;防止和纠正以教授语言和语法等语言知识的做法,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和兴趣上;强调要加强小学英语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要有计划地开展教学改革实验,总结推广先进经验,为全面提高我国小学英语教学水平发挥积极的作用。
郭振有副总督学还强调指出:当前,英语教学改革工作如同其他基础课程改革工作一样,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传统观念的束缚各地教育管理基础的不同,基础教研创新和课程改革工作的开展离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不平衡现象日趋严重,这对于全面推进教学教研改革和课程改革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许多举措有待于我们完善和提高。因此,组织召开这次研讨和观摩交流会是十分及时和必要的。
在研讨会上,专家作了《谈谈英语学习方法》的演讲,详细叙述了他学习英语的过程、体会和经验,内容实用,话语诙谐,不时赢得全场的热烈掌声。
会议期间,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英语教材副主编、英语教学专家吴悦心作了题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学习任务和交际任务》的演讲;小学生日常英语教学试验课题组专家刘飞作了《“聋哑英语”现象、成因及预防》的演讲;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学校发展与研究中心专家赵伟华作了题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思路》的演讲。会后,代表们还前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现场观摩了英语教学并作了深入交流。
与会代表们纷纷表示:这次中外小学英语教学研讨会时间虽短,收获却很大,给身处一线的广大英语教师们提供了教学研究与交流的机会,使大家开阔了眼界,获得了先进的、操作性很强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形成了英语学习“活学、活用、易学、易用”的新模式,对今后的英语教学工作、尤其对今后如何告别“聋哑英语”,提供了重要而有效的指导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