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作文起步主题讲义之叙事:记叙文的筋骨

时间:2019-05-15 15:29: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语文作文起步主题讲义之叙事:记叙文的筋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语文作文起步主题讲义之叙事:记叙文的筋骨》。

第一篇:初中语文作文起步主题讲义之叙事:记叙文的筋骨

初中语文作文起步主题讲义之叙事:记叙文的筋骨

【佳作示例】

珍品

6月的太阳太毒太毒,清晨就热得使人受不了。

母亲吃过早饭就提着菜篮出去了。走时交给我一串钥匙,要我待会儿把箱子中的衣服拿出来晒一下,免得生虫子。

洗了手,我用钥匙打开箱子。

“啪”一声脆响,从我手中的衣服里滑下一样东西。

我低头一看,一只木盒!

这是一只古老的木盒,盒身上的油漆已脱落了许多,翻过来一看,背面竟然挂着一只小锁!我心中顿时一惊:听王奶奶说,我母亲有一套极珍贵的首饰。端详了一阵,才小心地把盒子打开。

揭开一看,里面的东西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美好。里面安静地躺着一张画片,抽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张极普通的生日贺卡,再一看,背面的落款:“亲爱的女儿小利”。是我送给母亲的?我感到很惊奇,好一会儿才猛然想起。

那是前年我刚上初中时,班上有位同学同我挺要好。听说她要过13岁生日,我便花了5毛钱买了张生日卡,准备送给她。可不知怎么搞的,我同她闹翻了,自然就省下了那张生日卡。闲着无聊,我就随便在背面写了几个字,送给了母亲。记得母亲当时很高兴,她把生日卡抱在胸前,连连问我是不是花了很多钱,当我告诉她不贵时,她还连连嘱咐我以后别再乱花钱了。我现在仍然清楚地记得,母亲那时笑得好甜好甜,我也曾偷偷地笑过,笑母亲的“小气”,笑母亲的“迂”。然而,那张小卡片却再一次出现在我的眼前!

望着发黄的生日卡,我呆了。3年了!没有想到母亲还收藏着,如此郑重地收藏着!我的眼睛被雾气遮住了,同时一股惭愧涌上心头。

末了,我小心翼翼地把生日卡重新装进信封。蓦地,我看见信封背面写着两个娟秀的毛笔字:珍品!

于是,我又呆了很久,流了很多泪,更多的愧意一阵阵袭上心头„„

[评析]

小作者记叙了一件看似平常的小事,但通过叙事揭示了博大深沉的母爱。女儿原准备送给同学的一张贺卡随意地送给了母亲,却成了母亲珍贵保存的“珍品”。文章以故事的发展经过叙事:晾晒衣服发现贺卡,回忆母亲贺卡的由来,深刻感受到母爱的分量,由此,小作者明白了,流泪了,惭愧了„„顺理成章,详略适当。还有,倒数第二段贺卡上的字,既照应了题目,又揭示了中心,也是值得揣摩学习之处。

白日一梦

晌午,正躺在床上做着美梦,忽听一声大喝:“快起来,上课了!”接着,迷迷糊糊地洗了脸,梳了头,又迷迷糊糊地夹上课本爬上四楼,继而又迷迷糊糊地坐到我的座位上。我长长地出了口气,唉,总算好了,可以想我的事了。

晌午睡觉我梦见什么来着?好像是——好像是正在家中做习题,一摞一摞的直顶到天花板。突然,天空中忽悠忽悠地飘来一张纸片。我顺手拿起,一看便傻了眼,上面赫然印着几个大黑字:李丽娜同学,经××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合格,特此录取。我的妈呀,真是喜从天降„„

“当当当”上课钟声响了,我丝毫不去理会。后来怎么来着?后来就听到一阵唢呐声远远传来,我出门一看,好家伙,浩浩荡荡一群人敲锣打鼓而来,真气派呀。我下意识地咽了口唾沫。咦,怎么,领头一位官人模样的人径直走到我面前,向我行了个礼道:“新科状元李丽娜,速速进京面见皇上。”不容我细想,几个小厮便七手八脚把我扶上了一匹披红挂绿的高头骏马„„

随着一阵“噔噔噔”的皮鞋响,老师走上讲台。我仍沉浸在我的美梦中:后面好像骑马又走了一程,突然看见路边几个妇女围成一堆,正指着我嘀嘀咕咕地说什么,竖起耳朵仔细听——“哎呀呀,复读了三年,也该考上了,再考不上,那才丢人现眼呢!”“听说都把眼

睛从2.0读到0.2了„„”“可不是嘛,看那二饼儿,就像啤酒瓶底一样厚。”唉呀,难为情死了,我慌忙摘下眼镜放入衣袋里,可眼前一片模糊,不行,还得戴上。

模模糊糊看见女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几个龙飞凤舞的大字:圆锥曲线。那悦耳的女高音丝毫没有引起我耳膜的振动,我继续我的思维。我正走着,突然注意到前面小孩也在吹唢呐,唢呐没响,倒把他累得气喘嘘嘘,浑身冒汗。我赶忙叫住他:“喂,小兄弟,你小小年纪,不去上学,怎么干这苦差事?”小孩眼泪汪汪地对我说:“爹叫我去赚钱,念完一年级就不让念了。”正说着,一阵“噼里啪啦”鞭炮响,仰头一看,哇,一座金碧辉煌的楼阁呈现在眼前。莫非,莫非这就是皇宫?面见了皇上,我就可以升大官、享大福了。哈哈„„

正想到得意之处,“李丽娜!”我一惊,谁在叫我?这时,同桌用肘碰了我一下,眼睛朝讲台上瞄了瞄。我一看,可不得了,只见老师气得怒目圆睁,满脸通红。我像弹簧似的从座位上跳起来。唉,乐极生悲,低头认罪吧。老师发话了,这回可一字不漏地传入我的耳朵:“我们班近来有个别同学,上课思想不集中,照此下去,想明年考上学校,简直是白日做梦!”

[评析]

文章记了一个梦,精彩的是文章的题目和文末的照应。题目概写文章的内容,文末是画龙点睛之笔。文章形象地告诉读者一个道理:学生应该脚踏实地地学习,如果想入非非,不切实际,只能像白天做梦一样,永远不会成为现实。文章的叙事很讲究,写梦与写实穿插进行,虽平实却显波澜,既真实又有浪漫,体现了作者的叙事功力。

【写作百宝箱】

行文求简

欧阳修在翰林院任职时,一次,与同院三个下属出游,见路旁有匹飞驰的马踩死了一只狗。欧阳修提议:“请你们分别来记叙一下此事。”只见一人率先说道:“有黄犬卧于道,马惊,奔逸而来,蹄而死之。”另一人接着说:“有黄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最后第三人说:“有犬卧于通衢,遭之而毙。”欧阳修听后笑道:“像你们这样修史,一万卷也写不完。”那三人于是连忙请教:“那你如何说呢?”欧阳修道:“‘逸马杀犬于道’,六字足矣!”三人听后脸红地相互笑了起来,比照自己的冗赘,深为欧阳修为文的简洁所折服。

安插人物也要有疏密,有高低,衣褶裙带,手指足步,最是要紧,一笔不细,不是肿了手,就是跏(jiā)了脚。

——[清]曹雪芹

开卷之处,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流连,若难遽别„„收场一局,即以勾魂摄魄之具,使人看过后数月而犹觉声音在耳,情形在目者,全亏此撒娇,作临去秋波那一转也。

——[清]李渔

我认为写作只有一个规则:思路清晰,文字简练。

——[法]斯汤达

在那里(指小说),江河的形成,好像列车的线路一样。在音乐堂里只有大锣大鼓的声音;在气象台上,只预告大雨台风的消息;在画箱里只有一盘浓得化不开的颜色。因此,没有管弦形不成交响;没有阳光,看不到生气;没有调配,无法绘出生活的近处和远景。它给人的印象是枯燥的、烦嚣的、缺乏境界的。这原因主要的不是艺术手法的薄弱,基本上还是因为生活的不足。

——孙犁

【牛刀小试】

1.小时候,我们喜欢听故事;上学后,又喜欢读故事。其实,生活中每天也都在演绎着各种各样的故事。听着、读着、感受着故事,我们在沉思着,在成长着„„

请以“故事”为话题,自己命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思路点拨]

写前,认真阅读前面的引语,它提示了选材的范围,可以写听来的故事,读来的故事,当然更好的是写生活中看到的故事。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听来的和读来的故事,也要有自

己的重新组织和创造,不能照搬原故事。生活中的故事也很多,叙写时要注意技巧,如引人的开头,发展中的波澜,巧妙的过渡和照应等。

2.生活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人或目睹了一种物,听了一句话或别人的一件事,忽然会引起对那久已逝去的往事的回忆。那曾经的一切又清晰地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

请以“_______,引起我对往事的回忆”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求:先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再写作文。

[思路点拨]

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因此,要根据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完成这一步,要注意两点:一是补充的内容可以是一个词语,如:书包,红叶,铃声„„也可以是一个短语,如:她的话,眼前的一幕,书中的红叶„„二是补写的内容,要与原有的内容有机结合,不能不通顺或无意识中成了病句;最重要的是对材料的安排,题目决定了叙事的顺序必须是倒叙,由眼前回忆到过去,最后再回到现实;过去的事情要与眼前的事物有密切联系,不能相互游离;往事的选择无论大小,都要有意义,有值得回忆的价值。

第二篇:初中语文作文起步主题讲义之叙事:娓娓道来有筋骨

初中语文作文起步主题讲义之叙事:娓娓道来有筋骨

【起步讲义】

记叙文是写人记事的文章,叙事自然是最重要的一个要素。打个比方说,文章如果是一个血肉丰满的人,那么,叙事就是使其挺拔自然、动静有致的筋骨。

叙事最基本的要求是:交代清楚,有条理,繁简适宜,详略得当。所谓“清楚”,就是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写明白,包括事情的缘起、经过、高潮和结局;所谓“条理”,指叙事要清晰明白,怎样开头、结尾、过渡和照应,如何结构叙事的材料等等;所谓“繁简”,指叙事过程中情节铺排和叙述的多少,笔墨运用的疏密;所谓“详略”,指如何使用和剪裁用来叙事的素材,如同上述的“繁简”,围绕文章中心,当繁则“繁”,当密则“密”,反之,则可大胆地“简”和“略”。当然,叙事还有较高的要求,即叙事要讲究波澜,有张有弛,有疏有密,有离有合,有断有续等。

文章讲究章法,叙事这一文章的筋骨至关重要。了解其特点和要求,并在写作中努力实践,就能恰当叙事,为表达中心服务,写好记叙文。

【美文品鉴】

最初的晚餐

陈忠实

想到这件难忘的事,忽然联想到“最后的晚餐”这幅名画的名字,不过对我来说,那一次难忘的晚餐不是最后的,而是最初的一次,这就是我平生第一次陪外国人共进的晚餐。那时候我三十出头,在公社(即现今的乡政府)学大寨正学得忙活。有一天接到省文艺创作研究室(即省作协)的电话,通知我去参加接待一个日本文化访华团。接到电话的最初一瞬就愣住了,我的第一反应是我穿什么衣服呀?我便毫不犹豫地推辞,说我在乡村学大寨的工作多么多么忙。回答说接待人名单是省革委会定的,这是“政治任务”必须完成。这就意味着不许推辞更不许含糊。

我能进入那个接待的名单,是因为我在《陕西文艺》(即《延河》)上刚刚发表过两个短篇小说,都是注释演绎“阶级斗争”这个“纲”的,而且是被认为演绎注释得不错的。接待的人员组成考虑到方方面面,大学革委会主任、革命演员、革命工程师等,我也算革命的工农兵业余作者。陕西最具影响的几位作家几棵大树都被整垮了,我怎么也清楚我是猴子称王的被列入„„

最紧迫的事便是衣服问题。我身上穿的和包袱里包的外衣和衬衣,几乎找不到一件不打补丁的,连袜子也不例外。我那时工资39元,连我在内养活着一个五口之家,添一件新衣服大约两年才能做到。为接待外宾而添一件新衣造成家庭经济的失衡,太划不来了。我很快拿定主意,借。

借衣服的对象第一个便瞄准了李旭升。他和我同龄,个头高低身材粗细也都差不多。他的人样俊气且不论,平时穿戴比较讲究,我几乎没见过他衣帽邋遢的时候。他的衣服质料也总是高一档,应该说他的衣着代表着70年代中期我们那个公社地区的最高水平。“四清”运动时,工作组对他在经济问题上的怀疑首先是由他的穿着诱发的,不贪污公款怎么能穿这么阔气的衣服?我借了一件半新的上装和裤子,虽然有点褪色却很平整,大约是哔叽料吧我已记不清了。衬衣没有借,我的衬衣上的补丁是看不见的。

我带着这一套行头回到驻队的村子。我的三个组员(工作组)经过一番认真地审查,还是觉得太旧了点,而且再三说我这不是个人问题,是一个“政治影响”问题,影响国家声誉的问题„„其中一位老大姐第二天从家里带来了她丈夫的一套黄呢军装,硬要我穿上试试。结果连她自己也失望地摇头了,因为那套属于将军或校官的黄呢军装整个把我装饰得面目全非了,或者是我的老百姓的涣散气性把这套军装搞得不伦不类了。我最后只选用了她丈夫的一双皮鞋,稍微小了点但可以凑合。

第二天中午搭郊区公共车进西安,先到作家协会等候指令。《陕西文艺》副主编贺抒玉见了,又是从头到脚的一番审视,和我的那三位工作组员英雄所见一致:太旧。我没有好意思说透,就这旧衣服还是借来的。她也提醒我不能马虎穿戴,这不是个人问题而是“国家影响政治影响”的大事。我从那时候直到现在都为这一点感动,大家都首先考虑国家面子。老贺随即从家里取来李若冰的蓝呢上衣,我换上以后倒很合身。老贺说很好,其他几位编辑都说好,说我整个儿都气派了。

接待的事已经淡忘模糊了,外宾是些什么人也早已忘记,只记得有一位女作家,中年人,大约长我十岁。我第一眼瞧见她首先看见的是那红嘴唇。她挨我坐着,我总是由不得看她的红嘴唇,那么红啊!我竟然暗暗替她操心,如果她单个走在街上,会不会被红卫兵逮住像剪烫发砍高跟鞋一样把她的红嘴唇给割了削了?

那顿晚餐散席之后我累极了,比学大寨拉车挑担还累。

现在,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常常接待外宾并作陪吃饭,自然不再为一件衣服而慌乱奔走告借了;再说,国家的面子也不需要一个公民靠借来的衣服去撑持了;还有,我也不会为那位日本女作家的红嘴被割削而操心担忧了,因为中国城市女人的红嘴唇已经灿若云霞红如海洋了。

[阅读手记]

朴实的语言叙述了一件特殊的年代经历的特殊的事,作家的叙述是诙谐幽默的,但其中又夹杂着些许无奈。全文围绕见外宾时穿什么衣服组织材料,由自己穷困没有合适衣服,到向人借,到别人热情地拿来衣服„„层层叠叠,似乎絮絮叨叨,读来却饶有兴味。值得注意的是文章内容似乎与题目不太切合,题目为《最初的晚餐》,文章却没有详写晚餐的情况,只写了一位女作家的红唇。这就是作家行文的艺术,晚餐吃什么饭,见什么人,确实不重要,但一切的准备工作都是围绕“晚餐”展开,女作家的红唇也是那个年代令人关注的。这,就是对材料的取舍。

星期一早晨的奇迹

【美】帕特·维格安

我登上南去的151号公共汽车时,太阳正朗照天空。但是,冬天的芝加哥正处于最没生气的季节——树枝枯干、稀泥满地,来往的车辆上溅满了泥水。

车子行进了数英里,经过风景秀丽的林肯公园,但是,没有人抬头去看窗外。乘客们都穿得笨重如牛,在单调乏味的引擎声和窒息燥热的空气中无声静坐着。

没有人说话——这是芝加哥人坐车来往时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尽管我们每天都碰见同样的面孔,但我们都习惯于把自己藏在报纸的背后。此举包含的象征意义令人吃惊:紧挨而坐的比邻硬用那一张张薄纸,在彼此间制造了天涯。

汽车进入“繁华一英里”地区,五光十色的摩天楼群沿密执安大街拔地而起,突然,一个声音打破了沉静:“注意啦!注意啦!”

报纸哗哗响着,大家都伸长了脖子。

“这是你们的司机在说话。”

沉默。大家都看着司机的后脑勺,他的声音充满了威严:

“放下你们的报纸,各位乘客。”

所有的报纸都在慢慢地放下,司机在等待着。最后,报纸都折好了,搁在我们腿上。“好,转过身去面对你的邻座,开始。”

惊奇之中,我们都照着做了。仍然没有人笑。我们只是盲目地服从,这是人的本能起着作用。

我面对的是一位老妇人,她的头紧紧地裹在一块红头巾里,我几乎每天都见到她。我俩目光碰到了一起,我们都一眼不眨地等待着,等待司机的下一道指令。

“现在,跟着我说„„”这是一道命令,一道以一个军事操练官的语气发布的命令:“早上好,邻座!”

我们的声音都很轻微,有点腼腆。对我们很多人来说,这是今天所说的第一句话。然而,像中学生那样,我们是整齐一致地对邻座的陌生人说了这句话。

我们都为自己笑了起来,都不由自主地笑了。这当中有一时的轻松,因为我们没有遭到绑架或者抢劫。然而更多的是,我们为自己表露了一种长期受抑的寻常礼貌之情而感到朦胧的宽慰。我们已经说出这句话,路障已经清除了。“早上好,邻座!”其实,这并不太难。我们有些人重复着它,其他人在握着手,很多人则笑着。

汽车司机没有再说什么。他已不用多说,没有人重新拿起报纸,车内洋溢着欢声笑语。从对这位发了疯的司机点头赞许开始,我们起步了。这位司机引出了全新的坐车故事。我听到了欢笑,一种在151号车上从未听到过的温暖悦耳的欢笑。

到站了,我对邻座说声再见,然后跳下车。另有四辆公共汽车在同站停车和下客。我看到那些留在车内的乘客都如同一尊尊雕像——木然不动、毫无声息。只有我那辆车上的人们除外。151号车启动了,我微笑着目送那一张张生气勃勃的面孔。这一天的开始,真是好得不能再好了!

我回头看那位司机,他正紧盯着反光镜,在滚滚车流中探寻前进的道路。他似乎根本不知道,他刚创造了一个星期一早晨的奇迹。

[阅读手记]

文章完全采用顺序的手法,形象真实地叙写了一件发生在星期一早晨公交车上的事——在司机的提议下,陌生人相互进行问候。一件看起来很小,但却是极有意义的事。因为,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问候,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给人的心灵以慰藉,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人与人沟通的重要。其实,生活中有很多值得写进文章的材料,虽然仅仅是一件似乎微不足道的小事,但稍微思考,就会发现其中的价值。文章的叙事简约而不简单,形象而不造作,其行文艺术很值得我们品味。

第三篇:初中语文作文起步主题讲义之过渡:承上启下铺坦途

初中语文作文起步主题讲义之过渡:承上启下铺坦途

【起步讲义】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毛泽东气势恢弘的诗句讴歌了“桥”的作用,使“天堑”变得畅通无阻。文章亦如此,也需要架设“桥梁”,通过“桥梁”使文章内容衔接自然,天衣无缝,浑然一体。这个桥梁就是“过渡”。

过渡可以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它可以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开启下文。例如臧克家写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

家的方面。”

前一段用一句话高度概括总结上文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学者风范,后一段自然过渡下文重点写“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内容。作者一线穿珠,将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以过渡贯之,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也可以运用过渡句来衔接上下文。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有多处插叙,而读者丝毫没有突兀之感,得益于过渡句的运用。还可以使用表示过渡的词语。比如表示意思转折的用“然而”、“但是”、“可是”等,尤其是文章的记叙顺序采用倒叙、插叙、补叙时,为了不使读者因为内容的转换而产生杂乱的感觉,这些词语显得尤为关键。

【美文品鉴】

年感

钟声一响,已入不惑之年;爆竹声中,青春已成昨天。是谁发明了“年”这个怪东西,它像一把刀,直把我们的生命就这样一寸一寸地剁去。可是人们好像还欢迎这种切剁,还张灯结彩地相庆,还美酒盈杯地相贺。我却暗暗地诅咒:“你这个教我无可奈何的家伙!”

你在我生命的直尺上留下怎样的印记呢?

有许多地方是浅浅的一痕,甚至今天想来都忆不起是怎样划下来的。当小学生时,苦等着下课的铃声,盼着星期六的到来,盼着一个学年快快地逝去。当大学生时,正赶上“文革”年代,整个乱哄哄地集会,莫名其妙地激动,慷慨激昂地斗争,最后又都将这些一把抹去。发配边疆,白日冷对大漠的孤烟,夜里遥望西天的寒星。——这许多岁月就这样在我的心里被烦恼地推开,被急切切地赶走了。年,是年年过的,可是除却划了浅浅的表示时间的一痕,便再也没有什么。

但有的地方,却是重重一笔,一道深深的印记。当我学会用笔和墨工作,知道向知识的长河里吸取乳汁时,也就懂得了把时间紧紧地攒在手里。静静的阅览室里,突然下班的铃声响了,我无可奈何地合上书,抬头瞪一眼管理员。本是被拦蓄了一上午的时间,就让她这么轻轻一点,闸门大开,时间的绿波便洞然泻去,而我立时也成了一个被困在干滩上的鱼。当我和挚友灯下畅谈时,司马迁的文,陶渊明的诗,还有伽利略的实验,一起被桌上“滴答”的钟声搅拌成一首优美的旋律,我们陶醉,我们盼夜长,最好长得没底。而当我一个人伏案疾书时,我就用锋利的笔尖,将一日、几日撕成分秒,再将这分分秒秒点瓜种豆般地填到稿纸格里。我拖着时间之车的轮,求它慢一点,不要这样急。但是年,还是要过的。记得我第一本书出版时,正赶上一个年头的岁末。我怅然对着墙上的日历,久久地像望着山路上远去的情人,望着她那飘逝的裙裾,但她也没有负我,留下了手中这本还散发着墨香的厚礼。这个年就这样难舍难分地送去了,生命直尺上用汗水和墨重重地画下了一笔。

想来孔夫子把40作为“不惑”之年也真有他的道理。人生到此,正如行路爬上了山巅,登高一望,回首过去,我顿然明白,原来狡猾的自然是悄悄地用一个个的年来换我们一程程的生命的。有那聪明的哲人,会做这个买卖,牛顿用它生命的第23个年头换了一个“万有引力”,而哥白尼已垂危床头,还挣扎着用生命的最后一年换了一个崭新的日心说体系。时间不可留,但能换得做成一件事,明白一个理,却永再不会失去。而我过去多傻,做了多少赔钱的,不,赔了生命的交易啊。假使把过去那乱哄哄的日子压成一块海绵,浸在知识的长河里能饱吸多少汁液;假使把寒夜的苦寂变为积极思索,又能悟出多少哲理。时间这个冰冷却又公平的家伙,你无情,他就无义;可你有求,他就给予。人生原来就这样被年、月、时,一尺、一寸、一分地度量着。人生又像一枝蜡烛,每时都要做着物与光的交易。但是总有一部分蜡变成光热,另一部分变成了泪滴。年,是年年要过的,爆竹是岁岁要响的,美酒是每回都要斟满的,不过,有的人在傻呵呵地随人家过年,有的却微笑着,窃喜自己用“年”换来的胜利。

这么想来,我真清楚了,真的不惑了。我不该诅咒那年,倒后悔自己的过去。人,假如30或20就能不惑呢?生命又该焕发出怎样的价值?

(选自南方出版社《时文选粹》一书)

[阅读手记]

年是喜庆的。在鞭炮齐鸣、张灯结彩之时,人们常常陶醉于人为制造的气氛之中,但当这一切沉寂下来之时,很多人对旧年的逝去、新年的到来总有这样或那样的感触。《年感》就是这样一篇引人深思、令人回味的文章。

作家梁衡在不惑之年诅咒“‘年’这个怪东西”,但是当他用“你在我生命的直尺上留下怎样的印记呢”这个设问句单独成段作为过渡时,对年的叩问亦即对生命的叩问便随之而展开:“浅浅的一痕,甚至今天想来都忆不起是怎样划下来的”——蜻蜓点水,便荡起层层涟漪。随之作者笔锋一转:“但有的地方,却是重重的一笔,一道深深的印记”自然过渡到下文,作者思绪如夺闸而出的江水,一泻千里,浮想联翩。最后当作者自己清楚“真的不惑了”便重新审视生命的价值,便有发人深省、令人深思的疑问:“人,假如30或20就能不惑呢?生命又该焕发出怎样的价值?”真是令人心旌摇荡,回味无穷„„

在那颗星子下

——记我的中学生时代

舒婷

母校的门口是一条笔直的柏油马路,两旁凤凰木交错成荫。夏天,海风捋下许多花瓣,让人不忍一步步踩下。我的中学生时代就是笼在这一片花雨红殷殷的梦中。

我哭过、恼过,在学校的合唱队领唱过,在恶作剧之后笑得喘不过气来。等我进入中年回想这种种,却有一件小事,像一只小铃,轻轻然而分外清晰地在记忆中摇响。

初一那年,英语期末考试前夕,是星期天晚上,我串通了另外三个女同学去看当时极轰动的《五朵金花》。我们咂着冰棍儿东张西望,一望望见了我们的英语老师和她的男朋友。他们在找座位。我努力想推测她看见了我们没有,因为她的脸那么红,红得那么好看,她身后的那位男老师(毫无根据地,我认定他也教英语)比我们的班主任长得还神气。

电影还没散场,我身边的三个座位一个接一个地空了。我的三个“同谋犯”或者由于考试的威胁,或者良心的谴责,把决心坚持到底的我撂在一片惴惴然的黑暗之中。

在出口处,我和林老师悄悄对望了一眼。我撮起嘴唇,学吹一支电影里的小曲(其实我根本不会吹口哨,我少年苦练终是无用)。在那一瞬间,我觉得她一定觉得歉疚。为了寻找一条理由,她挽起他的手,走入人流中。

第二天我一觉醒来,天已大亮。老外婆舍不得开电灯。守着一盏捻小了的油灯打瞌睡,却不忍叫醒我起来早读。我跌足大呼,只好一路长跑,幸好离上课时间还有十分钟。

翻开书,眼前像骑自行车在最拥挤的中山路,脑子立即作出判断,哪儿人多,哪儿有空当可以穿行,自然而然有了选择。我先复习状语、定语、谓语这些最枯燥的难点,然后是背单词,上课铃响了,b-e-a-u-t-i-f-u-l,beautiful,美丽的。“起立!”“坐下。”赶快,再背一个。老师讲话都没听见,全班至少有一半人像我一样叽里咕噜。

考卷一发下来,我发疯似的赶着写,趁刚才从书上复印到脑子里的字母还新鲜,把它们像活泼的鸭群全撵到纸上去。这期间,林老师在我身旁走动的次数比往常多,停留的时间似乎格外长。以至我和她,说不准谁先抗不住,就那样背过气去。

成绩发下来,你猜多少分?113分,真的,附加两题,每题10分,我全做出来了,虽然beautiful这个单词还是错了,被狠狠地扣了7分,从此我也把这个叛逃的单词狠狠揪住了。

那一天,别提走路时我的膝盖抬得有多高。

慢!

过几天是考后评卷,我那林老师先把我一通夸,然后要我到黑板上示范,只答一题,我便像根木桩戳在讲台边不动了。她微笑着,惊讶地彷佛真不明白似的,在五十双眼睛前面,把我刚刚得了全班第一名的考卷,重新逐条考过,你猜,重打的分数是多少?47分。

课后,林老师来到教室门口等我,递给我成绩单,英语一栏上,仍然是叫人不敢正视的“优”。

她先说:“你的强记能力,连我也自叹不如。以前,我在这一方面也是很受我的老师称赞的。”沉默了一会儿,只听见一群相思鸟在教室外的老榕树上幸灾乐祸。她又说:

“要是你总是这么糟蹋它,有一天,它也会疲累的。那时,你的脑子里还剩些什么?”

还是那条林荫道,老师纤细的手沉甸甸地搁在我瘦小的肩上。她送我到公园那个拐角处,我不禁回头深深望了她一眼。星子正从她的身后川流成为夜空,最后她自己也成为一颗最亮的星星,在记忆的银河中,我的老师。

[阅读手记]

读舒婷的文章,如同在美丽的海滩散步,海风习习,撩拨着散乱的头发,引起人无限的遐思;光脚踏着细细的沙滩,如同在松软舒适的地毯上;海水嬉戏般的舔着脚丫、咬着脚踝,不由得将飘散了的思绪拽回现实„„

中学生时代的喜怒哀乐林林总总,“却有一件小事,像一只小铃,轻轻然而分外清晰地在记忆中摇响。”作者运用“却”笔锋一转,自然过渡到下文——这就是作家诗人舒婷《在那颗星子下》具体描述的学生时代师生间的故事。

除了明显突出的过渡外,有时候行文发展的时间、空间的转换也可以视为一种过渡的形式——没有过渡的过渡。请看:从考前看电影被老师发现——考试发卷前的抱佛脚突击复习——成绩出来后“膝盖抬得有多高”的惊喜——考后评卷黑板示范的尴尬——课后林老师语重心长的谈话,内容可谓惊心动魄,跌宕起伏,但是行文却流畅无痕,这无疑是时间、事件自然发展过程的结果。它告诉我们,无需借助过渡词语、过渡句子或者是过渡段,仍然可以将往事一线串珠,天衣无缝。

第四篇:初中语文作文起步主题讲义之层次:文章的血脉

初中语文作文起步主题讲义之层次:文章的血脉

【佳作示例】

醉中带笑

一直坚信,书是我最好的朋友。

我喜欢读书,如痴如醉。我不是个好动的孩子,所以我不喜欢到处闲逛,更不喜欢吵闹的人群。我喜欢静静地坐在写字台前,摊开一本书,细细地读。我喜欢这样沉默的朋友,它会一直陪着我,永远不会讨厌我。书中,有更多的朋友等待我。读书,让我沉醉。

我喜欢读书,如痴如醉。我不是个多话的孩子,所以我不喜欢与人交流,更不喜欢人多的地方。我喜欢静静地站在阳台上,手中握着一本《席慕蓉诗集》,对着窗外吟诵,去感受作者的情感,那种我现在无法读懂的乡愁和那一丝“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恋。我为诗人的或喜或悲时而大笑,时而流泪,我为书中的一次离别、一次相聚而感动。读书,使我沉醉。我喜欢读书,如痴如醉。我不是个坚强的孩子,所以我读海伦,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希望可以像海迪姐姐一样坚强。书是我最好的朋友,的确,我变得勇敢,我不再畏惧风浪。我坚信自己会成功,会战胜一切。我不怕失败,失败了又能怎样?跌倒了,爬起来,擦干眼泪,我可以继续飞快地奔跑。读书,使我沉醉。

我喜欢读书,如痴如醉。我从书中了解了中国的历史、世界的发展;我从书中懂得了人生的短暂、生命的美好;我从书中学会了真诚地与人交流和沟通„„

书教会了我太多太多,而它却从不向我索要什么。我喜爱读书,以书为伴,生活充实而富有色彩。读书,使我沉醉。

我醉了,醉在书中。醉中,嘴角泛着笑„„

[评析]

这篇文章写了读书的收获和感悟。文章一开始就确立了中心:“书是我最好的朋友”。接着作者采用了并列式的结构。分别从有书的陪伴“我”不再沉默、和书交流“我”不再孤

寂、和书中的人物交流“我”学会了坚强等方面来写了书给作者带来的精神鼓励。在结构层次的处理上,小作者也匠心独运,三个片段的开始都是“我喜欢读书,如痴如醉”。这样既点明中心,又起到粘连的作用,应该说是一篇较好的习作。

倾心一爱

风雨过后,天空中留下一弯色彩斑斓的弧,那是奶奶留下的永远抹不去的虹。——题记

白色

无论风和日丽,还是寒风肃杀,天蒙蒙亮时,您都会一如既往穿好衣服出门去,只为买得那新鲜的豆浆。有些颤抖的手紧紧地端着盛豆浆的锅。为了不让豆浆洒落,您不停挪动着脚步努力调整着平衡。为了让我多睡一会儿,回家后,您小心翼翼地点着炉子,煮着豆浆,没有一点儿声响。为了让我每次一饮而尽,您轻轻地用爱拂去多余的热量„„捧起这热腾腾的豆浆,我知道,您的爱氤氲在这白色的香气里。您为了给我这个喝不起牛奶的孩子补补营养,不知花费了多少„„

奶奶呀,那白色的豆浆,怎能让我忘怀!

红色

炎热的午后,窗外声声蝉鸣伴着即将罢工的风扇的嘈杂,我生气地扔下手中的笔。那时,奶奶您知道吗,我多想吃盒冰淇淋,哪怕吃根冰棍也好。但我知道那是一种奢望。您似乎明白了一切,一头钻进厨房,弄了好长一段时间,终于端着一碗用水冰过的凉拌西红柿出来,递给我,让我快吃。接过这沉甸甸的碗,心中的烦躁早已消失了,几口下肚,顿时凉爽很多。您笑着说:“你这馋孩子。”而我却又调皮地舔着碗,趴在奶奶肩头耍赖说:“我还要。”顿时,笑声传遍了整间屋子。不经意间,我却摸到自己脸边一丝泪痕„„

奶奶呀,叫我怎能忘怀红色的西红柿呢!

黄色

每次学习到深夜,您都会一直默默陪在我的身边。在昏黄的灯光下,您正在为我缝补心爱的花衬衫。饱经沧桑的脸上,皱纹遍布,干裂的手似乎有些变形,您艰难地捏着针,一针一线慢慢地缝着。密密的针脚,勾勒出的是深沉的爱,您偶尔抬头,静静地看着我,脸上的皱纹慢慢散开„„顿时,幸福的泪水在我的眼眶中打转。于是,我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让奶奶过上好日子。

奶奶呀,那昏黄的灯光,让我怎能忘记!

可还未等我实现誓言,您已经永远离开了我。奶奶,您走好,我的一生会因你的色彩而永远美丽。

[评析]

本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作文,作者巧妙地运用色彩,选取生活中的三个细节,表现了奶奶对自己的那种深深的爱,读来让人潸然泪下。在结构层次的处理上也显示了作者的别具匠心:开篇用题记的形式奠定了本文的感情基调;在每一段的最后都用简短的语言抒发对奶奶的感激;最后一段照应全文,作者的感情也达到了最高潮。

【写作百宝箱】

何为层次

层次,就是秩序、条理、系统。人们常常用有条不紊、井井有条来形容层次所要达到的要求。生活需要条理,写文章需要层次。文章的层次表现在写作的各个部分。有物有序是古人写文章所遵循的两条基本要求,“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有条理就是结构合理,层次清晰。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层次结构就是这种思路的具体展现。我们写文章,无论什么文体,总是要根据表达的需要,将掌握的材料加以剪裁,按照一定的思路去安排写作素材,在文章中体现清晰合理的层次结构,即段与段之间有明晰的层次关系,一个语段之中句与句之间也有明晰的层次关系。文章的层次布局体现了作者的思路,精心构思,刻意安排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主题。因此,文章层次的确定、叙述的先后,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和文章的线索等均应有主旨来确定。记叙文写作的结构层次通常可以根据主旨采

用纵式、横式、纵横交叉式等不同形式,并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

如何安排层次

记叙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它最突出的特点是“以事感人,以情动人”。就是通过具体地记叙事件、形象地描写人物活动来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感情立场,读后使人受到其人其事的感染和影响。要使记叙文有鲜活的动态感、鲜明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就要格外精心地安排文章的层次结构。

记叙文选材广泛,形式多样,结构复杂,通常在安排文章层次结构时运用如下几种形式:按时间先后安排结构;按人物的活动、地点的转移安排结构;按事件情节的发展阶段,即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安排结构;按事件的特定关系安排结构。另外,前后的衔接、勾连、照应、过渡等,也是不可忽视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过渡,过渡句段大多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过渡自然,浑然一体。同时,它们既是对上文的小结,点明主要内容,又是对下文的提示,使文章结构层次清晰可见。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将与整体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决策的方法。该方法是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于20世纪70年代初,在为美国国防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课题时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在作文时,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安排文章的结构层次,使文章的结构层次更加清晰,主题更加突出。

【牛刀小试】

1.题目:我真想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2.600字左右。

[思路点拨]

这个半命题的题目,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我们首先是将题目补充完整。如“快快长大”、“有个好老师”、“美梦成真”、“飞上月球”等等。在组织材料时,同学们要力求创意新颖。注意段落与段落之间、开头和结尾之间的照应。

2.在生活中,我们离不开朋友。当你有困难的时候,他挺身而出;当你有困惑需要倾诉的时候,他总会不厌其烦,为你化解心中的不快。请以“朋友”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思路点拨]

作文的层次不够合理、清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划分的段落不合理,不是一段到底,就是分小段大段,这两种表现形式都让人摸不清文脉;另一种是这个段落的内容和那个段落的内容交叉,这反映了作者写作前整体构思不到位,想到哪就写到哪。以“朋友”为话题作文,可采用多种文体来写,在写记叙文时,可选取生活中的一件或几件事来表现两个人之间纯真的友谊,也可以通过一个曲折动人的故事来写。要注意的就是一定要做到主题明确,层次清晰,真挚感人。

第五篇:初中语文作文起步主题讲义之抒情:真情实感最动人

初中语文作文起步主题讲义之抒情:真情实感最动人(1)

【起步讲义】

“情”是一篇优秀作品的灵魂,是联系作者和读者的重要纽带,作文的终极目标是以情感人。采取有效的方式把感情表达出来就是抒情。古人所谓的“披情入文”、“一切景语皆情语”都是对抒情的最好阐释。抒情从表现形式上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前者是作者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直接表达出来,后者是借助描写、叙述等表达方式把作者的内心情感自然地流露出来。对于一篇文章来说,抒情的方式包括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等。

抒情的基本要领是真实、充分、融洽。

真实就是不要矫情。情从心出,要打动别人,就得先打动自己。

充分就是要把情感表达到位,不要欲言又止,犹抱琵琶半遮面。

融洽就是选用最合适的方式把情感抒发出来,抒情的成分与文章的主题和谐一致。

【美文品鉴】

银杏

郭沫若

银杏,我思念你,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又叫公孙树。但一般人叫你是白果,那是容易理解的。

我知道,你的特征并不专在乎你有和杏相仿佛的果实,核皮是纯白如银,核仁是富于营养——这不用说已经就足以为你的特征了。

但一般人并不知道你是有花植物中最古的先进,你的花粉和胚珠具有动物般的性态,你是完全由人力保存下来的奇珍。

自然界中已经是不能有你的存在了,但你依然挺立着,在太空中高唱着人间胜利的凯歌。

你这东方的圣者,你这中国人文的有生命的纪念塔,你是只有中国才有呀,一般人似乎也并不知道。

我到过日本,日本也有你,但你分明是日本的华侨,你侨居在日本大约已有中国的文化侨居在日本那样久远了吧。

你是真应该称为中国的国树的呀,我是喜欢你,我特别的喜欢。

但也并不是因为你是中国的特产,我才特别的喜欢,是因为你美,你真,你善。

你的株干是多么的端直,你的枝条是多么的蓬勃,你那折扇形的叶片是多么的青翠,多么的莹洁,多么的精巧呀!

在暑天你为多少的庙宇戴上巍峨的云冠.你也为多少的劳苦人撑出了清凉的华盖。梧桐虽有你的端直而没有你的坚牢;

白杨虽有你的葱茏而没有你的庄重。

熏风会媚妩你,群鸟来为你欢歌;上帝百神——假如是有上帝百神,我相信每当皓月流空,他们会在你脚下来聚会。

秋天到来,蝴蝶已经死了的时候,你的碧叶要翻成金黄,而且又会飞出满园的蝴蝶。你不是一位巧妙的魔术师吗?但你丝毫也没有令人掩鼻的那种江湖气息。

当你那解脱了一切,你那槎(chá)桠的枝干挺撑在太空中的时候,你对于寒风霜雪毫不避易。

那是多么的嶙峋而又洒脱呀,恐怕自有佛法以来再也不曾产生过像你这样的高僧。你没有丝毫依阿取容的姿态,但你也并不荒伧(cāng);你的美德像音乐一样洋溢八荒,但你也并不骄傲;你的名讳似乎就是“超然”,你超在乎一切的草木之上,你超在乎一切之上,但你并不隐遁。

你的果实不是可以滋养人,你的木质不是坚实的器材,就是你的落叶不也是绝好的引火的燃料吗?

可是我真有点奇怪了:奇怪的是中国人似乎大家都忘记了你,而且忘记得很久远,似乎是从古以来。

我在中国的经典中找不出你的名字,我很少看到中国的诗人咏赞你的诗,也很少看到中国的画家描写你的画。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呀,你是随中国文化予以俱来的亘古的证人,你不也是以为奇怪吗?

银杏,中国人是忘记了你呀,大家虽然都在吃你的白果,都喜欢吃你的白果,但的确是忘记了你呀。

世间上也尽有不辨菽麦的人,但把你忘记得这样普遍,这样久远的例子,从来也不曾有过。

真的啦,陪都不是首善之区吗?但我就很少看见你的影子;为什么遍街都是洋槐,满园都是幽加里树呢?

我是怎样的思念你呀,银杏!我可希望你不要把中国忘记吧。

这事情是有点危险的,我怕你一不高兴,会从中国的地面上隐遁下去。

([阅读手记]

这是郭沫若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文中有对银杏树的直抒胸臆“银杏,我思念你”、“我是喜欢你,我特别的喜欢”,同时更有对银杏树的品格充分挖掘后的深情礼赞。这是很典型的借物抒情。这类文章是很常见的。关键是作者对“物”的开掘是否深刻,是否把作者内心的真实情感与文字形成了完美的融合。很显然,郭沫若先生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出色。通过银杏树和其他树木的对比,凸现银杏树的真、善、美。选文中始终以第二人称称呼银杏树,更强化了这种亲切感。使得无论是间接的抒情还是直接的抒情都变得很方便。这些都是我们

在习作中应当借鉴的。而对陪都中“洋槐”和“幽加里树”的描写则使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有一个广度。即银杏树身上的品质才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这样的抒情也便成功地完成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春之怀古

张晓风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会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压犹,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郭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为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在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舒适,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量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点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箩与烟箩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zhízhú)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所有的树都是用“点”画成的,只有柳,是用“线”画成的。

别的树总有花、或者果实,只有柳,茫然地散出些没有用处的白絮。

别的树是密码紧排的电文,只有柳,是疏落的结绳记事。

别的树适于插花或装饰,只有柳,适于霸陵的折柳送别。

柳差不多已经落伍了,柳差不多已经老朽了,柳什么实用价值都没有——除了美。柳树不是匠人的树,这是诗人的树,情人的树。柳是愈来愈少了,我每次看到一棵柳都会神经紧张的屏息凝视——我怕我有一天会忘记柳。我怕我有一天读到白居易的“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或是韦庄的“晴烟漠漠柳毵毵(sān)”竟必须去翻字典。

柳树从来不能造成森林,它注定是堤岸上的植物,而有些事,翻字典也是没用的。怎么注释才使我们了解苏堤的柳,在江南的二月天梳理着春风,隋堤的柳怎样茂美如堆烟砌玉的重重帘幕。

柳丝条子惯于伸入水中,去纠缠水中安静的云影和月光。它常常巧妙地逮着一枚完整的水月,手法比李白要高妙多了。

春柳的柔条上暗藏着无数叫做“青眼”的叶蕾,那些眼随兴一张,便喷出几脉绿叶,不几天,所有谷粒般的青眼都拆开了。有人怀疑彩虹的根脚下有宝石,我却总怀疑柳树根下有翡翠——不然,叫柳树去哪里吸收那么多纯净的碧绿呢?

([阅读手记]

上面两篇文章都是台湾著名的散文家张晓风所作。一篇写“春”,一篇写“柳”。作者对春天的描写非常精彩,读罢《春之怀古》,在我们的眼前宛如出现了一个活脱脱的野蛮、霸道、俏皮、可爱的小姑娘!

同时在这篇文章当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天马行空”、“行云流水”般的写作思路。在描写中我们能感受文章背后作者对“春天”的独特情怀。

作者对“柳”的描绘同样流露出了一种独特的情怀。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柳”的不同寻常。

两篇文章都能给我们一个启示,对景物进行细致描绘,融情入景、入物可以让我们的散文变得灵动精彩。(来源:语文报)

下载初中语文作文起步主题讲义之叙事:记叙文的筋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语文作文起步主题讲义之叙事:记叙文的筋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