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语文作文起步主题讲义之结尾:文章的收官之战
初中语文作文起步主题讲义之结尾:文章的收官之战
【佳作示例】
立春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新旧交替乃自然规律。飘雪之后,春天还会远么?——题记
老Z是我们的班主任。高高的个子,头发整齐地向后梳着,强壮魁梧的身材看起来倒像个体育老师,但他却在鼻梁上架了一副啤酒瓶底一样厚的眼镜,一副很滑稽的样子。记得初一的时候,老Z一进教室门,我们就被他的外貌唬住了,用不怒自威形容正合适。我在心里盘算,这么“恐怖”的老师,今后三年有罪受了。当时幼稚的我们,认为男士当老师是很没出息的表现,心里对老Z很是不屑,总是和他对着干。在老Z的课上,我们从来不回答问题,就是想看看他这独角戏如何演下去,想方设法让他在庄严的三尺讲台上出丑。此刻,老Z暴躁、脾气不好的缺点被我们用放大镜无限扩大;而他治学严谨、幽默风趣的优点却被我们自动过滤了。
那时,我们和老Z相处在最冷的冬天。
初二了,老Z突发奇想带着我们几个去他家的玉米地,沿途寻访古迹。师命不敢违,我带着几分不愿踏上征程。那次寻古之旅,成为我们和老Z关系的转折。
出发那天,天气很好。老Z率领着我们五个人骑着车子一路讲解。从大学遗址到崇善寺,从老城墙到儿童公园的纪念堂,我们沿途中用DV拍摄,手抄笔录,完全沉浸在老Z新奇的“语文课”中。学习知识,阅读历史,我们穿梭于知识之海时也渐渐看到了老Z博古通今的优点。之后,我们去了老Z在乡下的家。老Z在车上给我们讲了许多田间的趣闻。不知不觉,我们与老Z更亲近了。现在回想才发现,当时自己心中的情感,叫做崇拜。此时,春天已悄无声息地降临了。
白驹过隙,我们一路走到了与老Z分别的这一天。直至动笔答题的那一刻,才发觉心中的不舍。从对立到亲密,从不屑到崇拜,从疏远到亲近,老Z用自己的人格魅力驱走寒冬,用他带来的春的气息温暖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评析]
本文写出了自己与“老Z”三年相处,从经历“寒冬”到迎来“立春”的心路历程。作者用流畅自如的文字把自己对“老Z”起初的畏惧、不屑,到之后逐渐了解、崇拜的过程刻画得张弛有度,真挚动人。而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作者用细腻的文笔写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酝酿出一份暖暖的诗意,如漂满落花的清溪潺潺流过,给人以温馨的感受。此结尾总结全文,概述心路历程,点明文章主旨,行文自然流畅。
倾心一爱
琳总说我的身上有一种淡淡的香味,我却一直不明白是什么味道,是洗衣粉的香味吗?还是„„
放学回家,推开那扇铁锈门,便看到了奶奶熟悉的身影。夕阳照在奶奶身上,映红了那两鬓的白发。伴随着悦耳的流水声,奶奶的手在肥皂水中搓揉着。盆里的水不时地溢出来,有些肥皂泡就满怀欣喜地飞上天空;有的呆呆地撞在盆沿上;有的则笑着飘向大地„„深呼吸,闻到满院的暗香弥散,这时,想起了琳说的话。是洗衣粉的香味,还是奶奶身上的味道呢?或者,是两个都有?
我轻轻地走了过去。看着奶奶的手在肥皂水中不断地揉搓着,仿佛在向衣服中注入什么东西。我恍然大悟,原来那淡淡的香味就是奶奶的爱!在揉搓的过程中,奶奶将她对我的爱也注入了衣服中,在衣服中留下了那特殊的香味„„
奶奶注意到了身后的我,便回过头来对我说:“你的那件白睡衣我已经洗好晒干了,你
快回屋里把睡衣换上„„”
我跑回了屋里,拿起沙发上的白睡衣。在夕阳的照射下,睡衣摇摆着,像在微笑像在招手像要将那暗香飘散„„我闻到了,那一股淡淡的清香„„
从此,我便倾心于这种淡淡的香味,并无可救药地爱上了它„„
第二天,我悄悄对琳说:“你身上也有一种淡淡的香味。”
琳疑惑:“是洗衣粉的香味,还是妈妈的味道呢„„”
[评析]
本文作者敏锐地捕捉到了奶奶平时为自己洗衣的画面,向我们展现出奶奶对“我”无微不至的爱。
文章以疑问开头,又以疑问收尾,首尾遥相呼应,引人入胜。开头的疑问引出了奶奶给自己洗衣服的细节,在含蓄中让我们品味着爱的芬芳;结尾的疑问把一个家庭的爱拓展到了另一个家庭,暗示着所有的家庭里都蕴蓄着一样芬芳的爱,在看似不经意间深化了中心,突出了主题。
【写作百宝箱】
古人认为文章应该“凤头、猪肚、豹尾”、“开头如放炮,结尾如撞钟。”
结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结尾最忌的却是真个完了。要文章字虽完了,意义还没有尽,使读者好像嚼橄榄,已经咽下去而嘴里还有余味,又好像听音乐,已经到了末拍而耳朵里还有余香,那才是好的结尾。若是找不到适当的结尾而勉强作结,就像行路的人歇脚在日晒风吹的路旁,总觉得不是个妥当的办法。
——叶圣陶
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笔留连,若难遽别。
——[清]李渔
凡事的收尾贵如皇冠。
——[古罗马]奥维得
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明]许榛
好的那种结尾,就是当读者把作品读完之后,愿把他的第一页翻开来重新读一遍。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
——[俄]托尔斯泰
结尾,也同开头一样,要求单纯,办法却万变。先从反面说,(1)虎头蛇尾不好。所谓虎头蛇尾,是内容分量很重,结尾写得疲疲沓沓,或像是应该再说点什么却浮浮泛泛地住了笔。(2)是正相反,画蛇添足不好。最明显的例是叙述可悲情事,说了“连路人也流了泪”,还担心读者感受不深,于是加说一句:“请想这是如何的悲惨啊!”(3)不是少说多说问题,而是说得过于板滞,没有给读者留下一点回味的余地,如小时候作“勤学说”,结尾写“不勤学之害如彼,勤学之利如此,是故为人不可不勤学也”就是此类。
——张中行
自唐代以后,尤其是宋代,“诗”与“画”常常并提,不少诗人也喜欢以景结情,留下一个生动的画面,供人作无尽的回味。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舟远人静之时,一腔深情熔铸为一幅可以久久凝视品味的画图,想象的空间,引发了横亘千年的巨大张力。古诗中,使音乐完成无形到有形折转的例子,很多是借助以景结情而成佳品的,钱起“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一句,空灵的景物描写竟能独辟蹊径,“柳暗花明”的神奇似乎转瞬即至,文字的妙意在此呼之欲出。
“欧•亨利式结尾”,通常指文章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从而创造
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的结尾:
“哎!我可怜的玛蒂尔德,我那串是假的呀,顶多值不上五百法郎„„”
玛蒂尔德夫妇为了赔偿丢失的所借项链,饱经十年苦工才还清巨债。作品至此完全可以结尾了,而作者却另辟蹊径,宕开一笔,写女主人公意外发现她当年所借项链原来是赝品,于是刚从还债重负中解脱出来的女主人公,再次陷入更深刻更猛烈的精神将欲崩溃的危机中。文章戛然而止,而又悬念环生。
【牛刀小试】
1.无产阶级革命家方志敏的卧室里挂着这样一幅对联:“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对联体现出了方志敏的志趣爱好,你的爱好又是什么呢?请以“我和的故事”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思路点拨]
首先仔细审题,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应该填写的是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篮球、音乐、书、网络等等。特别需要注意语句的通顺,如写成“我和读书的故事”显然是不行的。从写作要求来看,文章应该以叙事为主,讲述发生在自己身上与兴趣爱好有关的事情。材料要真实具体,可以写兴趣爱好的由来,发展过程及对自己的影响等。要用清晰的线索把材料按一定顺序组织起来。作品所反映的思想应该是积极向上的。老舍先生的《养花》具体生动地写自己的养花实践,进而写养花的乐趣和收获,是大家本次写作极好的典范。
2.以“我的老师”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思路点拨]
一提起老师,大家想到的可能就是在学校教育我们的人,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孔子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或许,抛开时空的限制,只要能给我们以启迪和教益,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可称之为师。明确了老师的概念,首先选择印象最深刻的写作对象,然后选取能够打动自己的事情组织材料。写作时一定要注意运用细节刻画。如魏巍《我的老师》中蔡老师假装生气,教鞭好像要落下来,却轻轻敲在我的石板边上,并且老师随着同学们一起笑了这一细节,就形象地体现出老师对学生的爱;另外,抓住感情触发点着力渲染也很重要。老师给同学补课的例子比比皆是,为什么冰心写出来就如此感人?因为作家不仅交代了事情的背景,而且抒写了当时自己的内心感受,营造了动情的氛围;至于文章的结尾,只要能与全文和谐统一即可,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
第二篇:初中语文作文起步主题讲义之层次:文章的血脉
初中语文作文起步主题讲义之层次:文章的血脉
【佳作示例】
醉中带笑
一直坚信,书是我最好的朋友。
我喜欢读书,如痴如醉。我不是个好动的孩子,所以我不喜欢到处闲逛,更不喜欢吵闹的人群。我喜欢静静地坐在写字台前,摊开一本书,细细地读。我喜欢这样沉默的朋友,它会一直陪着我,永远不会讨厌我。书中,有更多的朋友等待我。读书,让我沉醉。
我喜欢读书,如痴如醉。我不是个多话的孩子,所以我不喜欢与人交流,更不喜欢人多的地方。我喜欢静静地站在阳台上,手中握着一本《席慕蓉诗集》,对着窗外吟诵,去感受作者的情感,那种我现在无法读懂的乡愁和那一丝“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恋。我为诗人的或喜或悲时而大笑,时而流泪,我为书中的一次离别、一次相聚而感动。读书,使我沉醉。我喜欢读书,如痴如醉。我不是个坚强的孩子,所以我读海伦,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希望可以像海迪姐姐一样坚强。书是我最好的朋友,的确,我变得勇敢,我不再畏惧风浪。我坚信自己会成功,会战胜一切。我不怕失败,失败了又能怎样?跌倒了,爬起来,擦干眼泪,我可以继续飞快地奔跑。读书,使我沉醉。
我喜欢读书,如痴如醉。我从书中了解了中国的历史、世界的发展;我从书中懂得了人生的短暂、生命的美好;我从书中学会了真诚地与人交流和沟通„„
书教会了我太多太多,而它却从不向我索要什么。我喜爱读书,以书为伴,生活充实而富有色彩。读书,使我沉醉。
我醉了,醉在书中。醉中,嘴角泛着笑„„
[评析]
这篇文章写了读书的收获和感悟。文章一开始就确立了中心:“书是我最好的朋友”。接着作者采用了并列式的结构。分别从有书的陪伴“我”不再沉默、和书交流“我”不再孤
寂、和书中的人物交流“我”学会了坚强等方面来写了书给作者带来的精神鼓励。在结构层次的处理上,小作者也匠心独运,三个片段的开始都是“我喜欢读书,如痴如醉”。这样既点明中心,又起到粘连的作用,应该说是一篇较好的习作。
倾心一爱
风雨过后,天空中留下一弯色彩斑斓的弧,那是奶奶留下的永远抹不去的虹。——题记
白色
无论风和日丽,还是寒风肃杀,天蒙蒙亮时,您都会一如既往穿好衣服出门去,只为买得那新鲜的豆浆。有些颤抖的手紧紧地端着盛豆浆的锅。为了不让豆浆洒落,您不停挪动着脚步努力调整着平衡。为了让我多睡一会儿,回家后,您小心翼翼地点着炉子,煮着豆浆,没有一点儿声响。为了让我每次一饮而尽,您轻轻地用爱拂去多余的热量„„捧起这热腾腾的豆浆,我知道,您的爱氤氲在这白色的香气里。您为了给我这个喝不起牛奶的孩子补补营养,不知花费了多少„„
奶奶呀,那白色的豆浆,怎能让我忘怀!
红色
炎热的午后,窗外声声蝉鸣伴着即将罢工的风扇的嘈杂,我生气地扔下手中的笔。那时,奶奶您知道吗,我多想吃盒冰淇淋,哪怕吃根冰棍也好。但我知道那是一种奢望。您似乎明白了一切,一头钻进厨房,弄了好长一段时间,终于端着一碗用水冰过的凉拌西红柿出来,递给我,让我快吃。接过这沉甸甸的碗,心中的烦躁早已消失了,几口下肚,顿时凉爽很多。您笑着说:“你这馋孩子。”而我却又调皮地舔着碗,趴在奶奶肩头耍赖说:“我还要。”顿时,笑声传遍了整间屋子。不经意间,我却摸到自己脸边一丝泪痕„„
奶奶呀,叫我怎能忘怀红色的西红柿呢!
黄色
每次学习到深夜,您都会一直默默陪在我的身边。在昏黄的灯光下,您正在为我缝补心爱的花衬衫。饱经沧桑的脸上,皱纹遍布,干裂的手似乎有些变形,您艰难地捏着针,一针一线慢慢地缝着。密密的针脚,勾勒出的是深沉的爱,您偶尔抬头,静静地看着我,脸上的皱纹慢慢散开„„顿时,幸福的泪水在我的眼眶中打转。于是,我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让奶奶过上好日子。
奶奶呀,那昏黄的灯光,让我怎能忘记!
可还未等我实现誓言,您已经永远离开了我。奶奶,您走好,我的一生会因你的色彩而永远美丽。
[评析]
本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作文,作者巧妙地运用色彩,选取生活中的三个细节,表现了奶奶对自己的那种深深的爱,读来让人潸然泪下。在结构层次的处理上也显示了作者的别具匠心:开篇用题记的形式奠定了本文的感情基调;在每一段的最后都用简短的语言抒发对奶奶的感激;最后一段照应全文,作者的感情也达到了最高潮。
【写作百宝箱】
何为层次
层次,就是秩序、条理、系统。人们常常用有条不紊、井井有条来形容层次所要达到的要求。生活需要条理,写文章需要层次。文章的层次表现在写作的各个部分。有物有序是古人写文章所遵循的两条基本要求,“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有条理就是结构合理,层次清晰。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层次结构就是这种思路的具体展现。我们写文章,无论什么文体,总是要根据表达的需要,将掌握的材料加以剪裁,按照一定的思路去安排写作素材,在文章中体现清晰合理的层次结构,即段与段之间有明晰的层次关系,一个语段之中句与句之间也有明晰的层次关系。文章的层次布局体现了作者的思路,精心构思,刻意安排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主题。因此,文章层次的确定、叙述的先后,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和文章的线索等均应有主旨来确定。记叙文写作的结构层次通常可以根据主旨采
用纵式、横式、纵横交叉式等不同形式,并常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顺序等来安排层次。
如何安排层次
记叙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它最突出的特点是“以事感人,以情动人”。就是通过具体地记叙事件、形象地描写人物活动来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感情立场,读后使人受到其人其事的感染和影响。要使记叙文有鲜活的动态感、鲜明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就要格外精心地安排文章的层次结构。
记叙文选材广泛,形式多样,结构复杂,通常在安排文章层次结构时运用如下几种形式:按时间先后安排结构;按人物的活动、地点的转移安排结构;按事件情节的发展阶段,即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安排结构;按事件的特定关系安排结构。另外,前后的衔接、勾连、照应、过渡等,也是不可忽视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过渡,过渡句段大多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过渡自然,浑然一体。同时,它们既是对上文的小结,点明主要内容,又是对下文的提示,使文章结构层次清晰可见。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将与整体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决策的方法。该方法是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于20世纪70年代初,在为美国国防部研究“根据各个工业部门对国家福利的贡献大小而进行电力分配”课题时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在作文时,我们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安排文章的结构层次,使文章的结构层次更加清晰,主题更加突出。
【牛刀小试】
1.题目:我真想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2.600字左右。
[思路点拨]
这个半命题的题目,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我们首先是将题目补充完整。如“快快长大”、“有个好老师”、“美梦成真”、“飞上月球”等等。在组织材料时,同学们要力求创意新颖。注意段落与段落之间、开头和结尾之间的照应。
2.在生活中,我们离不开朋友。当你有困难的时候,他挺身而出;当你有困惑需要倾诉的时候,他总会不厌其烦,为你化解心中的不快。请以“朋友”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思路点拨]
作文的层次不够合理、清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划分的段落不合理,不是一段到底,就是分小段大段,这两种表现形式都让人摸不清文脉;另一种是这个段落的内容和那个段落的内容交叉,这反映了作者写作前整体构思不到位,想到哪就写到哪。以“朋友”为话题作文,可采用多种文体来写,在写记叙文时,可选取生活中的一件或几件事来表现两个人之间纯真的友谊,也可以通过一个曲折动人的故事来写。要注意的就是一定要做到主题明确,层次清晰,真挚感人。
第三篇:初中语文作文指导讲义 文章的结尾
初中语文作文指导讲义之文章的结尾
一道风景线
如东县城掘港影剧院广场中央,一个椭圆巨柱上有座青铜牛雕。“一方水土造就一方精灵”。繁衍、劳作于海滨滩涂的海子牛,挽沉载而甘负重,经风浪而勤奋争,长跋涉而善开拓,它是我们南黄海独有的一道风景线。
远望,一尊灰黑色的水牛立足于一块石板上,显得那么平凡、朴实,又透出几分“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逼人英气。基座呈梯形,还立有一块石碑,这又使“海子牛”显出粗犷和敦厚,这一点很像咱们如东人——海的儿子所具有的性格品质。走近了,细看这头壮实的水牛,只见:细细的纹理显现在黑色的石料上,将水牛身上特有的满是皱纹、满是沧桑的皮肤展现得很真实;而那微微翘起又显得勤恳实在的两角将老牛的顽强的意志和朴实无华的风格体现得淋漓尽致;再看那微微张开的嘴唇,似乎正发出一声沉重的低吟;那满溢温情的眼睛似乎正感激地望着路人;那戴上了一个鼻环的硕大的鼻子似乎正喷出热气,一副劳碌一天之后刚刚归来的疲惫模样;而那健壮的身躯和厚实的蹄子又体现了老牛风刀雨剑心不惊的吃苦耐劳精神,一如那些拓荒者的任劳任怨,无私无悔。再看老牛的四周,一盆盆鲜花竞相怒放,如彩霞般艳丽,如云朵般素雅,如火焰般热情,这又使风景线多了几分绚丽和雅致。站在牛雕前,我突发奇想,那“海子牛”每天都在注视着每一个过往的行人吧,不信你看,它眼中分明写满了祝福,分明在期待着每一个黄海人的心中都有一道更加美丽的风景线!
清人杨廷曾写《海上乘牛车口占》一首:“微醉登牛车,云容忽晴晦。海滩不见人,夕阳上牛背。”吟诵着这具有地域特色的风景诗,欣赏着眼前浑厚古朴、凝练圆润、洋溢着“不待扬鞭自奋蹄”气概的海子牛雕塑,一种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油然而生——这是百万黄海人民心中的风景线啊!
【美文回放2】
一道风景线
翻开记忆的相册,品味那浓厚而香醇的爱——
妈妈·围巾
窗外,风儿呼呼地吹着,好像不知疲倦似的。妈妈轻轻地走到我身后,变戏法似的从身后拿出一条围巾。哇!好漂亮的七彩围巾,看上去就像一道美丽的彩虹。就在接过围巾的刹那间,我看见了妈妈的那双手:通红的手上布满了冻疮,好像刚刚涂过药,手指也肿得很厉害。我的眼睛模糊了,眼前仿佛又出现妈妈在柔和的灯光下为我一针一线赶织围巾的情景。
哦,一条七彩围巾在寒冬里为我筑起一道美丽的锦屏。
朋友·桔花
今天是我生日,原以为没有人知道。虽然我能理解爸爸妈妈的忙碌,但心里不免有些失落。回到家,忽然发现门口有个纸盒,推开门,打开纸盒,里面是一枝桔花儿,下面枕着一张漂亮的卡片:“朋友,知道你不喜欢其他花儿,所以就送了桔花。在你十六岁生日之际,我真诚地送给你最美好的祝福!”此刻,一阵桔花香气立刻沁入心脾。
哦,一枝桔花儿在我的生日里给我的心情添上了温馨的一笔!
老师·纸条
临近中考,一切都那么匆忙,我的心情也坏到了极点。老师布置好作业,我回到家,打开作业本,一张纸条滑落下来:“孩子,最近看你的心情好像不是很好,是不是中考复习太紧张了?老师相信你会坚持住,挺过中考的。记住: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坚强是飞翔的翅膀,祝你成功!”看着看着,我的眼泪禁不住流了下来。
哦,一张小小的纸条也会成为催我奋进的动力。
一条七彩围巾,一枝桔花儿,一张小小的纸条,是爱把它们串联成一道美丽而永恒的风景线!
【美文回放3】
一道风景线
时黄时绿的田野,一片接着一片从车窗外飞过,也许是因为睡了一个上午了,我竟然会被这样了无生趣的“风景线”所吸引,歪着头望着窗外。
车箱里的呼噜声此起彼伏,就连刚刚那个吵闹不休的小男孩也躺在妈妈怀里睡着了,还流着口水。忽然觉得左肩有些沉重,扭过头一看,原来那位妈妈的头挨在了我的肩上。她竟然在我的肩上睡着了,一种莫名的欣喜涌上心头——我小时候也是这样睡在妈妈肩上的吧。微风透过开着一半的窗户吹了进来,我感到脖子里痒痒的,我转动着眼球,发现是那位妈妈额前的几缕头发在我的脖颈里撩动。我试着用右手去触摸窗户,保持身体不动,想要将窗户关上。她的身体动了动,我赶紧停止,生怕把她惊醒了。我一直保持着这个动作,任微风吹进来。尽管左肩被压得有些麻木了,脖子被挠得很痒,但我始终“岿然不动”。因为这是一种幸福,一种成全别人的幸福。窗外的风景不再引人,车内却有一道平常而又特别的风景线!
那个小男孩仍然躺在妈妈的怀里,睡得很香。口水也越流越长。我转动着眼球,看着他妈妈熟睡的脸庞。她多么像我自己的妈妈呀——额上皱纹是那么清晰,再也没有昔日的光滑。我的妈妈为家操碎了心,为我挖空了心思。妈妈肯定也很累,也到该好好休息的时候了。
想着想着,慢慢觉得左肩不那么沉重了,脖子里也不那么痒了,浑身顿时起了劲儿。我要担负起这个责任,让自己好好“享受”一下这样的“累”,让世上所有的妈妈能享受宁静和幸福,哪怕就是短暂的一瞬!我继续保持着原来的姿势,周围的人们投来赞赏的目光。此时,一个想法在我心头涌起:只要你有一分爱心,哪怕只是一次小小的付出,也会构成一道引人注目的美丽风景线!
【知识点透视】
结尾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同围棋对弈中棋局终了前的收官阶段,一招不慎,可能导致全局的失利。古人把好的文章结尾称为“豹尾”,足见结尾在一篇文章中的力度和重要性。同学们的作文结尾易犯的毛病有:①画蛇添足。即全文已结束,但作者仍不放心,偏要
多说几句,把无需交待的人物下落一一交待,把本可悟出的含义一语捅破。②空喊口号。在结尾处为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大喊着与文章内容无关的口号。③拖泥带水。结尾意思已经明了,却迟迟不肯收尾,冲淡了文章的主题。
文章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1.水到渠成,自然而然。2.照应开头,浑然一体。3.卒章显志,画龙点睛。4.抒发感情,动人心弦。5.含蓄委婉,余味无穷。6.展望未来,寄意深远。要想写好文章的结尾,应树立整体观念,根据文章思想内容灵活巧妙地选用适当的方法,尽可能在写作过程中使结尾既符合文意,又能创新并显现出个性特色。
【名家美文】
母亲架设的桥([日]水上勉)
孩提时,母亲常领我去峡谷深处,让我坐在一领蓑衣那么大的一块小小田塍(chéng)上,自己浸在齐膝的水田里插起秧来。这峡谷,背着阴,每天的日照不过三小时光景。这在村里,也是块十分贫瘠的谷地。我家就在这样的山谷口。谷里也有旱地。这儿,母亲种上甘薯、萝卜之类。上那里去,中间有条很深的小溪。上面架着桥,可是每当发起大水,就常被冲毁,母亲就常去修桥。因为这是母亲独自干活的峡谷,没法儿去托赖众乡邻。到那天,擅长修建寺庙和神灶的木匠大伯,就必定从那儿归来,从山里砍来两根圆木,横在狭窄的小溪上,上面排好栗木板,堆上土。而后,叫我们兄弟踩结实,就成了坚固的红土桥了。约莫过了一年,土桥旧了些,桥边杂草丛生,杂草下,露出一排排像在神社屋檐椽子上见到的那种白色缺口。而且,桥再变旧,栗木会腐烂,一看,桥的背面竟长满了蘑菇。母亲采了来,给我们做饭盒里的菜肴。这座通向有关自己一家生计的谷田去的小桥,母亲在她的一生中不知修过多少回。峡谷是常有台风过境的地区,想来怕会修过了十来回吧。不论哪回架的,这座桥总是在圆木上堆着土,长起蘑菇来。
为了微薄的收成,母亲尽心尽力架起了这座桥。由此取得我们一家的口粮,可以说,这是性命攸关的一座桥。那桥不论修得怎样简陋,可仍是美好的。
我9岁离开母亲,在京都的寺院当了个小沙弥。可是一想起故乡,母亲架设的桥就会在心中浮现。在我外出的旅途中,每当火车通过这类山谷时,也定然会浮现。在日本这样的国
土上,不知怎的,特多这样一类的深谷和山冈。无论是在青森、四国或九州,都曾见到我故乡那样的峡谷。而在那些山谷间,朝着深处去,也必须有小桥。
如今,我并无须特意去鉴赏那村上华岳或富冈铁斋的名作,单看到乡村画师所绘的山水画,上面画有露出圆木缺口杂草丛生的桥,便不由得潸然泪下。
【阅读手记】
本文用抒情的方式收束,充分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无限感激和怀念,自然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此类文章结尾用富于感情的语言吐露衷肠,其优点是情感浓烈,动人心弦。
需要注意的是:抒情式结尾,要有感而发,与全文的感情基调合拍。不能矫揉造作,无病呻吟
【佳作示例1】
立春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新旧交替乃自然规律。飘雪之后,春天还会远么?
——题记
老Z是我们的班主任。高高的个子,头发整齐地向后梳着,强壮魁梧的身材看起来倒像个体育老师,但他却在鼻梁上架了一副啤酒瓶底一样厚的眼镜,一副很滑稽的样子。
记得初一的时候,老Z一进教室门,我们就被他的外貌唬住了,用不怒自威形容正合适。我在心里盘算,这么“恐怖”的老师,今后三年有罪受了。当时幼稚的我们,认为男士当老师是很没出息的表现,心里对老Z很是不屑,总是和他对着干。在老Z的课上,我们从来不回答问题,就是想看看他这独角戏如何演下去,想方设法让他在庄严的三尺讲台上出丑。
此刻,老Z暴躁、脾气不好的缺点被我们用放大镜无限扩大;而他治学严谨、幽默风趣的优点却被我们自动过滤了。
那时,我们和老Z相处在最冷的冬天。
初二了,老Z突发奇想带着我们几个去他家的玉米地,沿途寻访古迹。师命不敢违,我带着几分不愿踏上征程。那次寻古之旅,成为我们和老Z关系的转折。
出发那天,天气很好。老Z率领着我们五个人骑着车子一路讲解。从大学遗址到崇善寺,从老城墙到儿童公园的纪念堂,我们沿途中用DV拍摄,手抄笔录,完全沉浸在老Z新奇的“语文课”中。学习知识,阅读历史,我们穿梭于知识之海时也渐渐看到了老Z博古通今的优点。之后,我们去了老Z在乡下的家。老Z在车上给我们讲了许多田间的趣闻。不知不觉,我们与老Z更亲近了。现在回想才发现,当时自己心中的情感,叫做崇拜。
此时,春天已悄无声息地降临了。
白驹过隙,我们一路走到了与老Z分别的这一天。直至动笔答题的那一刻,才发觉心中的不舍。从对立到亲密,从不屑到崇拜,从疏远到亲近,老Z用自己的人格魅力驱走寒冬,用他带来的春的气息温暖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评析】本文写出了自己与“老Z”三年相处,从经历“寒冬”到迎来“立春”的心路历程。作者用流畅自如的文字把自己对“老Z”起初的畏惧、不屑,到之后逐渐了解、崇拜的过程刻画得张弛有度,真挚动人。而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作者用细腻的文笔写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酝酿出一份暖暖的诗意,如漂满落花的清溪潺潺流过,给人以温馨的感受。此结尾总结全文,概述心路历程,点明文章主旨,行文自然流畅。
【佳作示例2】
倾心一爱
琳总说我的身上有一种淡淡的香味,我却一直不明白是什么味道,是洗衣粉的香味吗?还是„„
放学回家,推开那扇铁锈门,便看到了奶奶熟悉的身影。夕阳照在奶奶身上,映红了那两鬓的白发。伴随着悦耳的流水声,奶奶的手在肥皂水中搓揉着。盆里的水不时地溢出来,有些肥皂泡就满怀欣喜地飞上天空;有的呆呆地撞在盆沿上;有的则笑着飘向大地„„深呼吸,闻到满院的暗香弥散,这时,想起了琳说的话。是洗衣粉的香味,还是奶奶身上的味道呢?或者,是两个都有?
我轻轻地走了过去。看着奶奶的手在肥皂水中不断地揉搓着,仿佛在向衣服中注入什么东西。我恍然大悟,原来那淡淡的香味就是奶奶的爱!在揉搓的过程中,奶奶将她对我的爱也注入了衣服中,在衣服中留下了那特殊的香味„„
奶奶注意到了身后的我,便回过头来对我说:“你的那件白睡衣我已经洗好晒干了,你快回屋里把睡衣换上„„”
我跑回了屋里,拿起沙发上的白睡衣。在夕阳的照射下,睡衣摇摆着,像在微笑像在招手像要将那暗香飘散„„我闻到了,那一股淡淡的清香„„
从此,我便倾心于这种淡淡的香味,并无可救药地爱上了它„„
第二天,我悄悄对琳说:“你身上也有一种淡淡的香味。”
琳疑惑:“是洗衣粉的香味,还是**的味道呢„„”
【评析】本文作者敏锐地捕捉到了奶奶平时为自己洗衣的画面,向我们展现出奶奶对“我”无微不至的爱。
文章以疑问开头,又以疑问收尾,首尾遥相呼应,引人入胜。开头的疑问引出了奶奶给自己洗衣服的细节,在含蓄中让我们品味着爱的芬芳;结尾的疑问把一个家庭的爱拓展到了另一个家庭,暗示着所有的家庭里都蕴蓄着一样芬芳的爱,在看似不经意间深化了中心,突出了主题。
【写作百宝箱】
自唐代以后,尤其是宋代,“诗”与“画”常常并提,不少诗人也喜欢以景结情,留下一个生动的画面,供人作无尽的回味。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舟远人静之时,一腔深情熔铸为一幅可以久久凝视品味的画图,想象的空间,引发了横亘千年的巨大张力。古诗中,使音乐完成无形到有形折转的例子,很多是借助以景结情而成佳品的,钱起“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一句,空灵的景物描写竟能独辟蹊径,“柳暗花明”的神奇
似乎转瞬即至,文字的妙意在此呼之欲出。
“欧·亨利式结尾”,通常指文章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从而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的结尾:
“哎!我可怜的玛蒂尔德,我那串是假的呀,顶多值不上五百法郎„„”
玛蒂尔德夫妇为了赔偿丢失的所借项链,饱经十年苦工才还清巨债。作品至此完全可以结尾了,而作者却另辟蹊径,宕开一笔,写女主人公意外发现她当年所借项链原来是赝品,于是刚从还债重负中解脱出来的女主人公,再次陷入更深刻更猛烈的精神将欲崩溃的危机中。文章戛然而止,而又悬念环生。
【美文欣赏1】
经历风雨
一颗流星划破夜空,那是我在风雨中茁壮成长的痕迹„„
——题记
在风雨中感悟
远处,红日降落,鸟雀归巢。偶尔从树丛中传来“叽叽喳喳”的叫声,在这怡人的假日里,我随着父亲来到了田地里。
霞光近照,映红了父亲的身影,似乎更可以显示农民的辉煌。只见他左手扶着犁,右手扬着牛鞭,牛不听使唤,可父亲手中的鞭子却不去鞭打那倔强的牛。也许这就是一种感情,尽管是在人与动物之间。想起父亲每天就只不过在这方圆几公里内徘徊,画地为牢,只知道在清苦中自得其乐,在贫寒里津津乐道,从来没有兴尽悲来的忧愁,只懂得把一切默默承受,这或许就是农民的本性,对生活不苛求,对社会不挑剔。正如那时他对我那番教诲之言,永远响彻我的耳畔。
想到这儿我不由得双眼涨潮,手中的活儿加快了速度。
在风雨中成长
天,冷,月,圆。眼下灯火阑珊,星光灿烂。
在这宁静的夜晚里,我与母亲同坐在微晕的灯光下做着针线活。那闪闪的灯光照在母亲的脸庞上,那双鬓白发显而易见,皱纹早已爬上了她的脸上。
想起小时候,我总爱趴在母亲身边看着她帮我补鞋,而母亲也总是很慈祥地一针一针地缝着。可我从来不珍惜那织进母亲心血的布鞋,成天“绑”在脚下“骄横纵驰”,害母亲熬了许多不眠之夜,可母亲总是和蔼地说道:“孩子嘛,总会好动一些的。”
现在固然不需要母亲再帮我补鞋了,但每次想起以前的那一幕幕,都是记忆犹新。我深情地凝望着母亲苍颜白发,手中的活儿不由得加快了速度。
在风雨中成熟
微风轻轻地吹过我的脸颊,拂起我颊边的头发,仿佛在向我低声诉说。
同学们都回了家,唯独我还在教室里徘徊。这次期中考分数下来了,与我想上的理想高中去年中招的分数相比,还差两分。
“两分”,多么沉重的两分啊!它会让我犹如断翅的雁儿,从此无法翱游于蓝天;它会让我犹如干涸的大地,从此无法哺育幼苗;它会让我犹如在茫茫大海中迷失方向的船只,从此无法回归温暖的家乡。它会„„在这百般的思索中,我的心情是那么地沉重与复杂。但我却没有因此气馁,更没有失去信心而变得自暴自弃。在我心灵深处受到一股动力,仿佛要让我直冲云霄。
或许这就是成熟吧。在经历了那么多的考试之后,若还不能够完全调整自己的心态,化失败为动力,那么我岂不是太悲哀了吗?想到这儿,我的心更加坚强了!
不经历风雨,不会使你的心志更加坚强;不经历风雨,不会使你的见识更加增进;不经历风雨,不会使你懂得应该独立„„
【美文欣赏2】经历风雨
大自然的神秘莫测,只有经历风雨我们才能领略;
人间的酸甜苦辣咸,只有经历风雨我们才能尝尽;
家庭的悲欢离合,只有经历风雨我们才能体会;
人生的真谛,只有经历风雨我们才能感悟。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晨雨过后,将是灿烂的明天;冷漠释然,将是更动人的热情。只有经历风雨,才能体察人间的冷暖,才能汲取教训更进一步。
古人有云“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只有经历风雨才能有所成就。正如冰心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小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成功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成功来自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锲而不舍的坚持、历经艰难困苦的勇毅;成功来自不怕挫折失败,但最重要的还是得经历风雨。
‘诗仙’李白虽做过官,但是不得皇帝的重用,终于因宦官高力士、驸马张泪和杨贵妃等人的谗毁,被迫离开了长安。他的政治生涯十分坎坷,使他无法在政治上大展拳脚。这一点固然可惜,但政治上的一再挫折、生活上的长期颠沛,磨炼了李白的思想,也开拓了李白创作诗歌的广阔的天地。汉朝的司马迁在饱经风雨,被处宫刑的情况下写下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贝多芬在双耳失聪的,孤独一人的情况下谱写下了着名的《月光曲》;陶渊明在穷困潦倒的情况下为我们写下了《桃花源诗》的千古名篇。
从古至今,那些有所成就,名留青史的名人,谁不经历风雨,谁没有收获过风雨之后的果实?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不错的,那些王侯将相难道就是天生的贵种吗?我们远的不说,就说咱们的主席胡锦涛同志。难道他就是天生当主席的命吗?我敢肯定,不是的,是他经历过几十年的风雨,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毅力,战胜风雨收获的。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只要经受刻苦磨炼,成为一个具备成功素质的人,机遇自然会垂青于你,成功也就近在咫尺。不错的,只要我们把握机会,饱经风雨,战胜风雨,也许下一个胡锦涛,下一个贝多芬,就是我们当中的某一个。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经历风雨,傲然挺立,成功随手可即。让我们一起迎接风雨,向风雨挑战:“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美文欣赏3】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辽阔苍穹中飞翔的老鹰,必是经历了母鹰无数次摔下山崖的痛苦,才锤炼出一双凌空的翅膀。
一颗璀璨无比的珍珠,必然经受过蚌的肉体无数次蠕动以及无数风浪的打磨,才能熠熠生辉。
同样,一个真正有成就的人,也肯定是在无数次的跌倒后重新站起来的,因为“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史铁生摔了一跤,没有了双腿,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沉重的打击。但他没有因此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是用自己的大脑和双手去表达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贝多芬双目失明且耳聋,但他依然写出了《英雄》《命运》等大量音乐作品,在人生的不幸中,他顽强地扼住了“命运的咽喉”。
这些都是曾经摔过跤的人,但他们却都坚强地站了起来,与命运、与不幸抗争,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所以对我们每个人来说,摔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从此对生活失去信心和勇气。
冰心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所以我们每个人面对不幸时都不能一蹶不振,因为我们都有可能在改变心态后,握住生命的任何一根链条。
就像画中那个男孩在摔跤后,面对来自老师、家长、社会各方面的询问,我们都应大胆地说:“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因为生活是我们自己的,命运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的,我们的心态、我们的选择,决定了人生的方向。
挫折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是促使你成功的一剂良药,不经历风雨的花儿,怎么会绚烂?不经历磨难的人生,怎么会发出炫目的光彩?
就像2005年感动中国的人物——洪战辉所说:困难,我们有责任去面对它,解决它。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我们应该明白摔跤并不可怕,就像我们总是有勇气唱起这首歌: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我要说,不经历一次次摔跤和一次次跌倒后又站起,人怎么能长大?摔跤也是一种幸福,风雨正是雨后彩虹的前兆!
【实战演练】
人生漫漫,难免会有失意、伤痛、迷茫等等人生灰暗的时候,每当这种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支持和包容„„将显得尤其珍贵。就象上文中的偷儿,当他误入人生歧途的时候,正是山僧送给他的“一轮明月”,不但照亮了他回家的路,而且涤尽了他内心的邪念。在你的人生阅历中,是否也曾收到或馈赠过这轮“明月”呢?
请以《送你一轮明月》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第四篇:初中语文作文起步主题讲义之议论:画龙点睛耀华章
初中语文作文起步主题讲义之议论:画龙点睛耀华章(1)
【起步讲义】
在五种表达方式中,议论对我们而言要比记叙、描写陌生得多,理解起来也困难得多。什么是议论?说白了,议论就是作者对生活中的某一现象、某一事件或者某一人物谈论自己的看法,也就是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主张。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它使文章的思想更深刻、主题更显豁。其运用一般有如下三种形式:
一、用在文末,揭示主旨。这是记叙文中运用议论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往往是写一个事件,然后在文章结尾运用议论,揭示这一事件所包含的意义、道理以及对生活的启示等。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就是这样。
二、用在文中,过渡有力。在记叙文中,为了在过渡时既总结上文的主要内容,又使下面的展开更有力,作者往往使用议论句,来承上启下。如张晓风的《行道树》: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三、叙议结合,时时点题。在记叙文中,作者为了把自己的观点旗帜鲜明地告诉读者,影响读者,往往在记叙的过程中,夹叙夹议。如居里夫人的《我的信念》,多处运用议论,表明自己的追求和品质。
【美文示例】
帝王蛾的故事
在蛾子的世界里,有一种蛾子名叫“帝王蛾”。以“帝王”来命名一只蛾子,你也许会说,这未免太夸张了吧?不错,如若它仅仅是以其长达几十厘米的双翼赢得了这样的名号,那的确是有夸张之嫌;但是,当你知道了它是怎样冲破命运的苛刻设定,艰难地走出恒久的死寂,从而拥有飞翔的快乐时,你就一定会觉得那一顶“帝王”的冠冕真的是非它莫属。帝王蛾的幼虫时期是在一个洞口极其狭小的茧中度过的。当它的生命要发生质的飞跃时,这天定的狭小通道对它来讲无疑成了鬼门关。那娇嫩的身躯必须拼尽全力才可以破茧而出。太多太多的幼虫在往外冲杀的时候力竭身亡,不幸成了“飞翔”这个词的悲壮祭品。
有人怀了悲悯恻隐之心,企图将那幼虫的生命通道修得宽阔一些。他们拿来剪刀,把茧子的洞口剪大。这样一来,茧中的幼虫不必费多大的力气,轻易就从那个牢笼里钻了出来。但是,所有因得到了救助而见到天日的蛾子都不是真正的“帝王蛾”——它们无论如何也飞不起来,只能拖着丧失了飞翔功能的累赘的双翅在地上笨拙地爬行!原来,那“鬼门关”般的狭小茧洞恰是帮助帝王蛾幼虫两翼成长的关键所在,穿越的时候,通过用力挤压,血液才能顺利送到蛾翼的组织中去;唯有两翼充血,帝王蛾才能振翅飞翔。人为地将茧洞剪大,蛾子的翼翅就失去充血的机会,生出来的帝王蛾便永远与飞翔绝缘。没有谁能够施舍给帝王蛾一双奋飞的翅膀。
成功人士的人生际遇,如同帝王蛾一般。我们不指望能成为统辖他人的帝王,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做自己的帝王!古往今来,有多少志士仁人,不惧怕独自穿越狭长的隧道,不指望怜悯的双手送来廉价的资助,将血肉之躯铸成一支英勇无畏的箭镞,带着呼啸的风声,携着永不坠落的梦想,拼尽全力去穿越那命运设置的重重险阻,义无反顾地射向寥廓美丽的长天,从而成就了自己的“帝王”梦想,成为世人景仰的楷模,千古传颂的佳话。
我们不能成为统辖他人的帝王,但我们完全可以做自己的帝王!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不都是这样吗?当我们遇到了环境恶劣的时候,当我们感叹没有遇到好的机遇的时候,事实上不就是在困难面前、在狭窄的隧道里艰难地穿行吗?假如能够战胜困难,假如能够勇敢面对,不就可以胜利穿越它而享受到那美丽的飞行吗?但是,现实中,我们常常听到很多抱怨,抱怨没有个好环境,抱怨没有遇到明君,抱怨“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抱怨为什么机会总是降临在他人头上,抱怨生活的条件差。当我们满腹怨言时,我们自己在做什么?谁会给我们一双高飞的翅膀?谁也不会,只有我们自己!
[阅读手记]
这是一篇典型的叙议结合的美文。文章记叙了帝王蛾生命成长的历程,描绘了它们通过鬼门关的艰难情景,清楚地揭示了帝王蛾之所以能够成为蛾之帝王的真正原因,并由此展开联想,想到了成功人士的人生际遇,同样要经过许许多多的磨难,“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最后方能成就自己的“帝王”梦想,成为世人景仰的楷模,千古传颂的佳话。在此基础上,作者再展开议论,告诉了我们一个人生的哲理:每个人在人生的路途上都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和挫折,遭受许多的不幸与痛苦,唯有靠自己,方能做自己的帝王,去拥有一个灿烂辉煌的人生!
常想一二
林清玄
朋友买来纸笔砚台,请我题几个字挂在新居客厅里补壁。
这使我感到有些为难,因为我自知字写得不好看,何况已经有很多年没写书法了。朋友说:“怕什么?挂你的字我感到很光荣,我都不怕了,你怕什么?”
我便在朋友面前展纸、磨墨,写了四个字“常想一二”。
朋友说:“这是什么意思?”
我说:“意思是说我字写得不好,你看到这幅字,请多多包涵,多想一二件我的好处,就原谅我了。”
看到我玩笑的态度,朋友说:“讲正经的,到底是什么意思?”
“俗语说‘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我们生命里面不如意的事占了绝大部分,因此,活着本身是痛苦的。但扣除八九成的不如意,至少还有一二成是如意的、快乐的、欣慰的事情,我们如果要过快乐人生,就要常想那一二成好事,这样就会感到庆幸、懂得珍惜,不致被八九成的不如意所打倒了。”
朋友听了,非常欢喜,抱着“常想一二”回家了。
几个月之后,他来探视我,又来向我求字,说是:“每天在办公室里劳累受气,一回家之后看见那幅‘常想一二’就很开心,但是墙壁太大,字显得太小,你再写几个字吧!”对于好朋友,我一向有求必应,于是为“常想一二”写了下联“不思八九”,上面又写了“事事如意”的横批,中间随手画一幅写意的瓶花。
没想到过几个月,我再婚的消息披露报端,引起许多离奇的传说与流言的困扰,朋友有一天打电话来,说他正坐在客厅我写的字前面,他说:“想不出什么话来安慰你,念你自己写的字给你听: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事事如意!”
接到朋友的电话使我很感动,我常觉得在别人的喜庆锦上添花容易,在别人的苦难里雪中送炭却很困难,那种比例,大约也是“八九”与“一二”之比。不能雪中送炭的不是真朋友,当然更甭说那些落井下石的人了。
不过,一个人到了四十岁后,在生活中大概都锻炼出宠辱不惊的本事,也不会在乎锦上添花、雪中送炭或落井下石了。
那是因为我们已经历过生命的痛苦与挫折,也经历了许多情感的相逢与离散,慢慢地寻索出生命中积极的、快乐的、正向的感想。这种感想,正是“常想一二”的感想。
“常想一二”的感想,乃在重重乌云中寻觅一丝黎明的曙光,乃是在滚滚红尘中开启一些宁静的消息,乃是在濒临窒息时,有一次深长的呼吸。
生命已经够苦了,如果我们把几十年的不如意事总和起来,一定会使我们举步维艰。生活与感情陷入苦境,有时是无可奈何的,但是如果连思想和心情都陷入苦境,那就是自讨苦吃,苦上加苦了。
在波涛汹涌的海上航行,我早已学会面对苦境的方法。我总是想:从前万般的折磨我都能苦中做乐,眼下的些许苦难自然能逆来顺受了。
我从小喜欢阅读大人物的传记和回忆录,慢慢归纳出一个公式:凡是大人物都是受苦受难的,他们的生命几乎就是“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的真实证言,但他们在面对苦难时也都能保持正向的思考,能“常想一二”,最后他们超越苦难,苦难便化成生命中最肥沃的养料,是为他们开启莲花所准备的。
使我深受感动的不是他们的苦难,因为苦难到处都有,使我感动的是:他们面对苦难时的坚持、乐观与勇气。
原来,如意或不如意,并不是决定人生的际遇,而是取决于思想的瞬间。
原来,决定生命品质的不是八九,而是一二。
(选自《文化博览》2006年第5期)
[阅读手记]
“常想一二”,多么精妙的论断!文章起笔以朋友求字的故事引出下文,之后以自己的境遇正接反起,突出了“常想一二”之妙用。转而用名人成才的公式深化了“常想一二”之于人的重要性,最后合而为一,总结全文:“决定生命品质的不是八九,而是一二。”叙议之间,水乳交融。作家自己的故事让人感动,他率真的议论更是为我们拨开了生命的迷雾。
第五篇:初中语文作文起步主题讲义之过渡:承上启下铺坦途
初中语文作文起步主题讲义之过渡:承上启下铺坦途
【起步讲义】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毛泽东气势恢弘的诗句讴歌了“桥”的作用,使“天堑”变得畅通无阻。文章亦如此,也需要架设“桥梁”,通过“桥梁”使文章内容衔接自然,天衣无缝,浑然一体。这个桥梁就是“过渡”。
过渡可以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它可以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开启下文。例如臧克家写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
家的方面。”
前一段用一句话高度概括总结上文闻一多先生“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学者风范,后一段自然过渡下文重点写“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内容。作者一线穿珠,将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以过渡贯之,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也可以运用过渡句来衔接上下文。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有多处插叙,而读者丝毫没有突兀之感,得益于过渡句的运用。还可以使用表示过渡的词语。比如表示意思转折的用“然而”、“但是”、“可是”等,尤其是文章的记叙顺序采用倒叙、插叙、补叙时,为了不使读者因为内容的转换而产生杂乱的感觉,这些词语显得尤为关键。
【美文品鉴】
年感
钟声一响,已入不惑之年;爆竹声中,青春已成昨天。是谁发明了“年”这个怪东西,它像一把刀,直把我们的生命就这样一寸一寸地剁去。可是人们好像还欢迎这种切剁,还张灯结彩地相庆,还美酒盈杯地相贺。我却暗暗地诅咒:“你这个教我无可奈何的家伙!”
你在我生命的直尺上留下怎样的印记呢?
有许多地方是浅浅的一痕,甚至今天想来都忆不起是怎样划下来的。当小学生时,苦等着下课的铃声,盼着星期六的到来,盼着一个学年快快地逝去。当大学生时,正赶上“文革”年代,整个乱哄哄地集会,莫名其妙地激动,慷慨激昂地斗争,最后又都将这些一把抹去。发配边疆,白日冷对大漠的孤烟,夜里遥望西天的寒星。——这许多岁月就这样在我的心里被烦恼地推开,被急切切地赶走了。年,是年年过的,可是除却划了浅浅的表示时间的一痕,便再也没有什么。
但有的地方,却是重重一笔,一道深深的印记。当我学会用笔和墨工作,知道向知识的长河里吸取乳汁时,也就懂得了把时间紧紧地攒在手里。静静的阅览室里,突然下班的铃声响了,我无可奈何地合上书,抬头瞪一眼管理员。本是被拦蓄了一上午的时间,就让她这么轻轻一点,闸门大开,时间的绿波便洞然泻去,而我立时也成了一个被困在干滩上的鱼。当我和挚友灯下畅谈时,司马迁的文,陶渊明的诗,还有伽利略的实验,一起被桌上“滴答”的钟声搅拌成一首优美的旋律,我们陶醉,我们盼夜长,最好长得没底。而当我一个人伏案疾书时,我就用锋利的笔尖,将一日、几日撕成分秒,再将这分分秒秒点瓜种豆般地填到稿纸格里。我拖着时间之车的轮,求它慢一点,不要这样急。但是年,还是要过的。记得我第一本书出版时,正赶上一个年头的岁末。我怅然对着墙上的日历,久久地像望着山路上远去的情人,望着她那飘逝的裙裾,但她也没有负我,留下了手中这本还散发着墨香的厚礼。这个年就这样难舍难分地送去了,生命直尺上用汗水和墨重重地画下了一笔。
想来孔夫子把40作为“不惑”之年也真有他的道理。人生到此,正如行路爬上了山巅,登高一望,回首过去,我顿然明白,原来狡猾的自然是悄悄地用一个个的年来换我们一程程的生命的。有那聪明的哲人,会做这个买卖,牛顿用它生命的第23个年头换了一个“万有引力”,而哥白尼已垂危床头,还挣扎着用生命的最后一年换了一个崭新的日心说体系。时间不可留,但能换得做成一件事,明白一个理,却永再不会失去。而我过去多傻,做了多少赔钱的,不,赔了生命的交易啊。假使把过去那乱哄哄的日子压成一块海绵,浸在知识的长河里能饱吸多少汁液;假使把寒夜的苦寂变为积极思索,又能悟出多少哲理。时间这个冰冷却又公平的家伙,你无情,他就无义;可你有求,他就给予。人生原来就这样被年、月、时,一尺、一寸、一分地度量着。人生又像一枝蜡烛,每时都要做着物与光的交易。但是总有一部分蜡变成光热,另一部分变成了泪滴。年,是年年要过的,爆竹是岁岁要响的,美酒是每回都要斟满的,不过,有的人在傻呵呵地随人家过年,有的却微笑着,窃喜自己用“年”换来的胜利。
这么想来,我真清楚了,真的不惑了。我不该诅咒那年,倒后悔自己的过去。人,假如30或20就能不惑呢?生命又该焕发出怎样的价值?
(选自南方出版社《时文选粹》一书)
[阅读手记]
年是喜庆的。在鞭炮齐鸣、张灯结彩之时,人们常常陶醉于人为制造的气氛之中,但当这一切沉寂下来之时,很多人对旧年的逝去、新年的到来总有这样或那样的感触。《年感》就是这样一篇引人深思、令人回味的文章。
作家梁衡在不惑之年诅咒“‘年’这个怪东西”,但是当他用“你在我生命的直尺上留下怎样的印记呢”这个设问句单独成段作为过渡时,对年的叩问亦即对生命的叩问便随之而展开:“浅浅的一痕,甚至今天想来都忆不起是怎样划下来的”——蜻蜓点水,便荡起层层涟漪。随之作者笔锋一转:“但有的地方,却是重重的一笔,一道深深的印记”自然过渡到下文,作者思绪如夺闸而出的江水,一泻千里,浮想联翩。最后当作者自己清楚“真的不惑了”便重新审视生命的价值,便有发人深省、令人深思的疑问:“人,假如30或20就能不惑呢?生命又该焕发出怎样的价值?”真是令人心旌摇荡,回味无穷„„
在那颗星子下
——记我的中学生时代
舒婷
母校的门口是一条笔直的柏油马路,两旁凤凰木交错成荫。夏天,海风捋下许多花瓣,让人不忍一步步踩下。我的中学生时代就是笼在这一片花雨红殷殷的梦中。
我哭过、恼过,在学校的合唱队领唱过,在恶作剧之后笑得喘不过气来。等我进入中年回想这种种,却有一件小事,像一只小铃,轻轻然而分外清晰地在记忆中摇响。
初一那年,英语期末考试前夕,是星期天晚上,我串通了另外三个女同学去看当时极轰动的《五朵金花》。我们咂着冰棍儿东张西望,一望望见了我们的英语老师和她的男朋友。他们在找座位。我努力想推测她看见了我们没有,因为她的脸那么红,红得那么好看,她身后的那位男老师(毫无根据地,我认定他也教英语)比我们的班主任长得还神气。
电影还没散场,我身边的三个座位一个接一个地空了。我的三个“同谋犯”或者由于考试的威胁,或者良心的谴责,把决心坚持到底的我撂在一片惴惴然的黑暗之中。
在出口处,我和林老师悄悄对望了一眼。我撮起嘴唇,学吹一支电影里的小曲(其实我根本不会吹口哨,我少年苦练终是无用)。在那一瞬间,我觉得她一定觉得歉疚。为了寻找一条理由,她挽起他的手,走入人流中。
第二天我一觉醒来,天已大亮。老外婆舍不得开电灯。守着一盏捻小了的油灯打瞌睡,却不忍叫醒我起来早读。我跌足大呼,只好一路长跑,幸好离上课时间还有十分钟。
翻开书,眼前像骑自行车在最拥挤的中山路,脑子立即作出判断,哪儿人多,哪儿有空当可以穿行,自然而然有了选择。我先复习状语、定语、谓语这些最枯燥的难点,然后是背单词,上课铃响了,b-e-a-u-t-i-f-u-l,beautiful,美丽的。“起立!”“坐下。”赶快,再背一个。老师讲话都没听见,全班至少有一半人像我一样叽里咕噜。
考卷一发下来,我发疯似的赶着写,趁刚才从书上复印到脑子里的字母还新鲜,把它们像活泼的鸭群全撵到纸上去。这期间,林老师在我身旁走动的次数比往常多,停留的时间似乎格外长。以至我和她,说不准谁先抗不住,就那样背过气去。
成绩发下来,你猜多少分?113分,真的,附加两题,每题10分,我全做出来了,虽然beautiful这个单词还是错了,被狠狠地扣了7分,从此我也把这个叛逃的单词狠狠揪住了。
那一天,别提走路时我的膝盖抬得有多高。
慢!
过几天是考后评卷,我那林老师先把我一通夸,然后要我到黑板上示范,只答一题,我便像根木桩戳在讲台边不动了。她微笑着,惊讶地彷佛真不明白似的,在五十双眼睛前面,把我刚刚得了全班第一名的考卷,重新逐条考过,你猜,重打的分数是多少?47分。
课后,林老师来到教室门口等我,递给我成绩单,英语一栏上,仍然是叫人不敢正视的“优”。
她先说:“你的强记能力,连我也自叹不如。以前,我在这一方面也是很受我的老师称赞的。”沉默了一会儿,只听见一群相思鸟在教室外的老榕树上幸灾乐祸。她又说:
“要是你总是这么糟蹋它,有一天,它也会疲累的。那时,你的脑子里还剩些什么?”
还是那条林荫道,老师纤细的手沉甸甸地搁在我瘦小的肩上。她送我到公园那个拐角处,我不禁回头深深望了她一眼。星子正从她的身后川流成为夜空,最后她自己也成为一颗最亮的星星,在记忆的银河中,我的老师。
[阅读手记]
读舒婷的文章,如同在美丽的海滩散步,海风习习,撩拨着散乱的头发,引起人无限的遐思;光脚踏着细细的沙滩,如同在松软舒适的地毯上;海水嬉戏般的舔着脚丫、咬着脚踝,不由得将飘散了的思绪拽回现实„„
中学生时代的喜怒哀乐林林总总,“却有一件小事,像一只小铃,轻轻然而分外清晰地在记忆中摇响。”作者运用“却”笔锋一转,自然过渡到下文——这就是作家诗人舒婷《在那颗星子下》具体描述的学生时代师生间的故事。
除了明显突出的过渡外,有时候行文发展的时间、空间的转换也可以视为一种过渡的形式——没有过渡的过渡。请看:从考前看电影被老师发现——考试发卷前的抱佛脚突击复习——成绩出来后“膝盖抬得有多高”的惊喜——考后评卷黑板示范的尴尬——课后林老师语重心长的谈话,内容可谓惊心动魄,跌宕起伏,但是行文却流畅无痕,这无疑是时间、事件自然发展过程的结果。它告诉我们,无需借助过渡词语、过渡句子或者是过渡段,仍然可以将往事一线串珠,天衣无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