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命像画布,全靠自己挥洒
生命像一幅画,有冷色也有暖色;自己挥洒
生命像一幅画卷,美不胜收,延绵不断;
生命像一幅画,色彩斑斓,赏心悦目,很真!
如果生命是一幅山水画,画中的高山代表生命存活的时间,风景代表生命中精彩的段落,两条河水代表悲伤时或激动时流下的眼泪,云雾代表生命中所听到的有趣的故事,它记住了我们的美好或悲伤的往事。
生活就像一幅画,从一出生开始到人生的终结点,期间画上了各种各样的颜色与图案,有颜色鲜艳的,有颜色暗淡的。一幅幅,相映镶嵌。
每一幅画,都有它独特的故事,远远的望去,婉如美妙的风景.....我们刚一出生,就像一张没有渲染过颜色的白纸,里面没有什么故事与风景。当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这张白纸才会被描画、上色。
里面的内容全是依据我们的内心来描写,有苍劲有力的、有淡雅素静的、有艳丽勾色的、有突出渲染的、有搭配刚毅的,还有很多很多......我们的生活----一幅画。
这张画,可以是很大很大,也可以是很小很小,规格不一。你想这张画是什么规格就是什么规格,因为它就在你自己的意念中。
比如,你想的生活是16开的画,那它里面的内容必然是很精简,工笔也将很细腻,颜色均匀,搭配协调,里面的内容也很拥挤,有简单也有复杂;有书法的描红......生活就像---一幅画,但是它却比画更传神......画,也可以有好的画,那当然也有劣制品。因为那幅画出自不同的人之手,那它的价值也有不同。为什么有的画是永远都看不倦,为什么有的画却是不堪入目?只因为,那幅画是出自于不同人之手。
有的画是温馨写意,有的画是刚毅不苛,有的画是不屑一顾,有的画是......生活的岁月,就是画的精髓,里面的内容也将被充实,但并不是每一幅画都能如此,正因为每一幅都不是名迹,也是因为它的画中没有精髓。
画可以有很多种,生活也是一样,可以有很多活得不同方式的过法,也就是每个人的甜、酸、苦、辣都不一样。有重也有轻,像每幅画,同一样的景色也可以有很多种的描绘手法......画不能一一道尽,生活不能一一诉进;每一幅画都有每一幅画的意境,每个人的生活都有每个人的活法;我们不能去阻挠些什么,但是我们却能去改变些什么.....生活就像一幅画,但是它又不是画......生命像画布,全靠自己挥洒。
生命像一首歌,有低音也有高音;生命像一首诗,有痛苦也有欢乐。长河永远奔流,画卷刚刚展开,歌声渐趋高潮,诗行还在续写。
第二篇:自己创业 挥洒激情
自己创业,挥洒激情
经过饱受折磨的高中,我们步入大学已经将近一年了。原本听许多人说大学是最轻松的时候,可以好好放松一下。但是当我们看到这严峻的就业压力,看到许多大三大四学长们找工作时的慌乱、艰难,我们不满对自己的职业前景充满忧虑,所以,及时我们还未毕业,及早做职业规划,还不至于使自己陷于盲目,使自己有为之追求的目标。
近年来,我国各高校大规模扩招,高校大学生数量不断扩大,而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才资源,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了关系家庭、个人的社会问题。
面对这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就业不成,何不自主创业呢?同时也为别人创造就业机会。大学生是是有着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
据调查,现在农村电脑普及率还很低,我对我们那儿的农村市场进行了研究、调查,发现乡镇、农村电脑市场潜力大。平均七家才有一家拥有电脑,而且我们县里,只有三家电脑卖场,而且不主营电脑。镇上电脑卖店只有一家极为小型的,而且售后服务与维修都不完善。市场缺口非常大,再加上国家现在有财政补贴,以及村民们日益感受到电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而且随着经济水平的提,乡镇、农村居民对电脑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加强,购买电脑的欲望也随之增加。市场潜力非常大。而城市的电脑市场已经相对饱和。所以回家乡去创业,去发展电脑销售维修业,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但是自主创业,却也不是易事,更需要全面提升自己。我自己是一个较为内向的人,但是有耐心,有强烈的想改变自己的愿望,更是有创业的激情。而且我坚信,只要自己愿意,就可以改变自己的性格、能力。所以,针对自己的情况,我制定了一些提升个人的计划:
1、大学四年中要逐步改变自己的性格,主动和别人说话,培养自己在众人面前说话的能力,提高沟
通、协调技巧,使自己更自信。比如积极参加一些活动,比赛,利用假期打工。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积极参加学校社团活动,增加社会实践培养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注重培养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2、尊重别人,学会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自己真正融于群体当中。这既是我们心理健康不
可缺少的条件,也是我们战胜各种困难的有力支撑。在与人交往时,一定要克服面子心理、冲动心理、封闭心理、利益心理等一系列不健康的心理,真诚待人。
3、热爱专业,刻苦学习。学好各种相关知识,特别是专业知识的学习,平时多读和自己专业有关的书籍,以及创业书籍。转变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有效利用学校提供的各种资源,多去图书馆读书,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如计算机原理,市场营销推销学,会计学,工商管理学等。
4、积极关注国家对自主创业方面的优惠政策,比如贷款、技术扶持等方面。关注电脑行业的变化,以及周围人群对电脑的新需求,新趋向,为以后创业做好准备。
5、6、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是自己在疲惫的时候,精神有所寄托,有个放松的方式,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情操。还要锻炼身体,健康的体格是创业的基础,积极参建体育锻炼也是很有必要的。要培养一种团队意识,毕竟以后创业会和别人合作或是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一个团结的队伍
是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所以,从现在起,搞好同学、朋友关系,团结互助,这样才会使团队成员更加相信你,尊重你,更远和你一起去打拼,去开创属于你们的明天。
7、8、须知激情是创业的动力,创业本身就是对人生的挑战,当自己拥有一种强烈的要成功的激情时,无论什么,你都可以做得到。还应将激情与理性牵手,有坚持到底的决心。另外,我觉得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要有承受失败和挫折的勇气,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沉着、冷静应对所遇到的困难,用积极的心态扫除成功路上的障碍,直到达到胜利的彼岸。寻找机会锻炼自己,其实发传单,做酒店的服务员虽说累,却是很能锻炼人的,它可以让我们反复接受失落和被拒绝的锻炼。
所以从现在起,我要一步一步的为以后创业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么有潜力的农村电脑市场加上充足的准备,创业之路一定会顺利一点的。自己创业,挥洒自己的激情,创造就业岗位,利人也利己。
第三篇: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作者 马若虎
总书记在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五位一体”;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以更高的战略眼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须,更与人民群众的健康幸福息息相关。
过去一段时期,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积攒了不少问题。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现象普遍存在,有些甚至危及到了群众的生命健康。
人生病了要及时就医,不然就会危及生命安全;生态环境出了问题也要及时治理,不然就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肌体健康。
一方面,要重典治乱,铁腕治污。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已于1月1日正式实施。新修订的环保法加大了对企业违法的处罚力度,也增加了对行政监管部门的问责措施,成为时刻悬在环境违法者头上的一柄“利剑”。
“一个好的法律不能成为‘纸老虎’,要让它成为一个有钢牙利齿的利器,关键在于执行和落实。”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只有让违法者付出沉重代价,才能给其他不法分子以强大震慑。这也考验着执法者的职业操守和执法能力。
另一方面,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要彻底改变过去的粗放式发展模式,摒弃那些给生态环境带来“不可承受之重”的错误做法。就像人一样,平时就要注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拒绝熬夜、酗酒等危害身体健康的不良习惯。
习近平强调,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
下决心、下大力气保护生态环境,体现了党和政府的责任担当。无论是加大对环境违法现象的打击力度,还是将环保指标纳入官员考核评价体系,都是留住绿水青山的重要保障。
最关键的是,各级政府,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从思想上、行动上落实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
第四篇:像对待自己身体一样对待孩子
像对待自己身体一样对待孩子
——访徐州市青年路小学校长李刚强
我对佛说:请多给我的学生们一些快乐的日子吧!佛说:只有四天。我忙说:那就是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佛有些不高兴地说:那就两天!我急忙说:那就白天和黑天!佛生气了说:只给一天!我迫不及待地接道:那就是他们生命中的每一天!佛不耐烦地点点头,同意了!——李刚强
李刚强心中对教育事业始终充满着虔诚和执着。
作为云龙区文教体局副局长、江苏省著名的百年老校——徐州市青年路小学校的校长,李刚强似乎显得有些“另类”。他的爱好相当广泛,心理学、国学、书法、摄影、信息技术、中医均有涉猎,尤其对传统国学情有独钟,研习之余颇有心得。他时常帮助朋友、同事排解心灵的困惑,解除身体的不适。更难能可贵的是,李刚强能把自己对传统与现代的所学、所悟融会贯通地运用于学校的教学管理之中,不仅游刃有余,而且成效显著。他总结并施行的教育“三知”理论,即“知饥”、“知机”和“知己”就是从中医理论和实践中领悟出来的。
知饥:轻度的“饥饿感”让孩子有一颗强烈的进取心
李刚强常说,人人都关心自己的健康,人人都爱护自己的身体,我们教育工作者对待学生也应该像对待自己的身体一样百般呵护。
一聊起经典国学,李刚强便旁征博引,侃侃而谈,孔子曰:“过犹不及!”;中医认为,“过饱伤人,饿治百病”,轻度的饥饿感对人体健康十分必要。
人体血液里有一种免疫细胞,叫做吞噬细胞。这种细胞是人体的“清道夫”,专门吞噬有害细胞。而吞噬细胞的活性高低,取决于人的饥饿感。你要是成天吃得很饱,你体内的吞噬细胞就处于昏睡的休眠状态。因此,保持轻度的饥饿感能激活吞噬细胞,使人始终处于健康状态。
《红楼梦》里也曾经写到,“这贾宅中的风俗秘法:无论上下,只一略有些伤风咳嗽,总以净饿为主,次则服药调养。”王太医到贾府给贾母看病,甚至说“其实不用吃药”,对巧姐儿则说“只要清清净净地饿两顿就好了。”
美国科学家的研究也证实,饥饿会提高人对食物的注意力,提高人的学习能力和记忆力,让人更聪明。
同样的道理,学生的学习也不能“吃”得“太饱”,适当保持点“饥饿感”是十分必要的。而现实是,孩子们的学习负担仍然很繁重,为赶教学进度,应对各种考试,老师上课往往是
“满堂灌”,课后还留一大堆家庭作业。家长还怕孩子“吃不饱”,在校外又给孩子报英语班、报奥数班、报写作班。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因为“吃”得“太饱”而“消化不良”,甚至会渐渐产生厌学情绪。
南怀瑾老先生说过:“所谓做学问,是要从人生的经验中去体会,并不是读死书。假使一个人文章写得好,只能说他文学好;这个人知识渊博,只能说他“见闻广博”,不一定能说他有学问。一个人即使没有读过书,可是他做人做事完全对了,就是有学问。”的确,现在和以前读书不一样了,以前是谁死记硬背的知识多,谁就懂得多,考试成绩就会好。而今天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你所需要的资料,上网用百度、谷歌、雅虎一搜就都有了。
我认为,现在的孩子应该比的是分析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比的是适应社会、与人沟通的才干,比的是道德底线的固守、文化素养的提升、信息检索能力的提高等等。
家长要想让孩子将来有出息,就得让他们在学习上“知饥”,适当保持“轻度饥饿”,让他们对学习始终充满兴趣,保持一颗强烈的进取心,这样孩子才能持续不断地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完善。
李刚强笑笑说,光保持“轻度饥饿”还不行,还要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而这两种营养主要来源于“母乳”——国学经典,它是任何“洋奶粉”都无法取代的。
李刚强有一种强烈的“国学情结”,他对国学经典推崇备至,因为他一直坚信:国学经典是中国孩子的“母乳”。只有长期坚持“母乳”喂养,孩子的国学底蕴变得深厚了,才能更好地吸收外来文化的精髓。
对此,李刚强颇为感慨地说:在美国,学生要花很长、很多的时间学习《圣经》、学习莎士比亚、学习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一些经典著作。而我们的国学经典像《论语》、《大学》、《中庸》、《周易》更是博大精深,都具有永恒的价值,我们更应该从中吸取适合自己肠胃、有助自己健康的营养。
蒙学经典《三字经》、《千字文》和《弟子规》就是适合中国文化特色、具有很强可操作性的教材,能从本质上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道德素养。几年来,我们本着先教学生学会做人,再教学生学会学习的理念,全校师生诵读、践行《弟子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许多朋友跟我开玩笑说,你是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做传统教育的事情。我觉得我只是做我该做的事请,历史离我们越远,我们就会看得越清。
是的,不少了解青年路小学的人都说,从青年路走出来的孩子让人感觉就是不一样,脸上写满了自信,眼里闪动着灵气,身上好像时刻都散发出一种活力。
知机:细微的征兆中让孩子预见未来的结果
李刚强很忙,很少能有整块儿的时间接受我的访问,再说他本来就是一位做人和行事都
很低调的人,不愿意多聊自己。见缝插针中只要聊起有关教育思考的话题,他就会滔滔不绝。
他说,人除了要“知饥”,保持“轻度饥饿”外,更要“知机”。“知饥”使人健康,而“知机”让人明智。
佛经里有一句话叫“菩萨畏因,凡夫畏果”和《黄帝内经》里说的“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有异曲同工之妙,说的就是人要“知机”。
一般出现了问题后,凡夫俗子只是看到了不好的结果,却很少考虑造成这种不好结果的起因或想办法去避免它;而菩萨和圣人恰恰相反,不仅看到了事情的表面现象,而且去深思、深究造成这种现象的起因和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进一步找出问题的细微先兆,在问题还没造成不良后果前就把它解决在萌芽状态。
于丹在讲《庄子》的时候不是讲过神医扁鹊的一个故事吗?
有一次魏文王问扁鹊,听说你们家弟兄三个人都学医,你已经是天下神医了,那你两个哥哥为什么没有名气呢?
扁鹊说,因为我大哥的医术可以防患于未然,一个人病未起之时,他一望气色便知你的潜疾是什么,所以他用药都给你调理好了;我二哥呢,能治病初起之时,在你得什么大病之前,你感冒咳嗽的时候他给你治好了;而我非得等到这个人病发出来,病入膏肓、奄奄一息,我去下虎狼之药起死回生,所以天下人都认为我是神医。其实,我们家我大哥医术最高,我二哥其次,我最差。像我大哥那么治病,这个人的元气丝毫不伤;我二哥那么治病呢,这个人元气稍有破损就补回来了;像我这么治病呢,命虽捞回来了,但元气大伤。
辨证知机者,决死生也。
我想教育何尝不是如此,一位真正的好老师应该潜心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善于发现问题的细微征兆,能防患于未然,让问题消弭于无形。我们当老师的要不断地内求、内观、内练,用真心去了解孩子,用真情感动孩子,用真知去教育孩子,知机识变,因时施教,长善救失,让孩子在心灵上得到温暖,在感动中获得成长。
我们当老师的不仅自己要“知机”,而且在言传身教中,应该让学生也学会“知机”。因为“知机”能让学生学会透过问题现象看本质,锻炼、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有的学生犯了错误,如果老师厉言厉色地让他写检查、写保证书,以不写就“请”家长相威胁。甚至,为了让学生检查再深刻些,竟还规定了两千或三千的字数。这种做法就太不“知机”了。老师只是简单、粗暴地使用了自己的权威迫使孩子表面屈服,这样做并不能真正地触及孩子的心灵,更不能让孩子自己学会思考、判断,真正发现自己错在哪里、错的原因是什么、怎样去改正错误。
我们学校参照孔老夫子“吾日三省吾身”的做法,学生做错事情时,老师不让学生写检查、写保证书,而是让他们就当天的事情写篇作文。结果他们作文的开头经常是“怎么搞的,我今天又写作文了„„”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自己学会思考、判断,而不是用老师的权威去告诉他对与错。
李刚强颇有体会地说,知机之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道,叩之不发。意思是说针刺治病时必须把握气机虚实的变化,治疗时才不会有毫发之差,自可效如桴鼓;否则就像在弦的弓箭,不能及时准确地射发,当然也就不能得心应手了。这虽然讲的是中医针刺治病的道理,但值得我们做教育的人深思啊。
知己:细致的爱心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潜能
和李刚强聊天是一种享受,他睿智的语言、精准的比喻让交谈变得十分轻松、愉快。话题虽是三句话不离本行,但在不知不觉中也能悟出不少做人处事的精妙道理。
说到“知己”,李刚强更为感慨,人生“知饥”易,“知机”也不难,难的是“知己”,而知己之无知更是难上加难。
扁鹊讲他大哥、二哥的医术比他高明,比他更懂“知机”之道,这也让我们不得不佩服神医的“知己”。一个人在拥有荣誉的时候,还能读出来自己实在是不容易啊。其实,拥有了整个世界的喝彩也并不意味着自己一定是成功的。真正的成功,在于人永远不失自知之明。
但一个人要想真正做到有自知之明又谈何容易。现在的孩子在老师和家长的精心塑造中,已经逐渐迷失了自己,单凭学习成绩的高低去衡量孩子的好坏似乎成了目前老师和家长判断孩子的唯一标准。
而我始终坚信,一个孩子身上总有一样别的孩子不具备的“异秉”,心里总有一棵只属于自己的樱桃树。孩子自己小,往往没有能力去发现它,关键要看老师和家长能不能打开孩子的心门,帮助孩子去发现它,给它浇水、施肥,用心灵的阳光照耀它。
到底什么是异秉?我的理解是,异秉就是孩子身上凸现出的先天禀赋。异秉既有从父母身上继承的遗传品质,也有蕴藏在孩子身上的特殊天份,潜伏在孩子灵魂深处的特有品质。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孩子的异秉也像这位哲人形容的一样,既有孩子之间的相同之处,也存在个体的千差万别。
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大任务,就是要寻找孩子的异秉,因材施教,帮助他们把自身的潜能发挥到极致。
目前,学校教育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忽略了这些异秉很强的学生的发展,学校教育过分强调共性,注重学习书本知识,基本上抹杀了或者是不承认孩子的异秉。
李刚强说到这里,似乎有些激动,语速也快了许多,我认为这种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学校规模化“批量生产”出来的学生,脑子被一些现成的观念所充斥,被一些权威的理教所定型,被一些看似严密的逻辑所羁绊。生活的指南,从来不源于心灵,而是参照书本;说出的话语,从不发自心底,而是别人的滥调。这实际上一种野蛮的灌输,甚至是一种精神的摧
残,是教育的悲哀。
稍作平息后,李刚强又恢复了先前舒缓的语调。他接着说,真正的教育实质应该是一种认识自我、发现自我、肯定自我、提升自我的“知己”教育,也是一种“无言而教化万方”的潜教育。
其实,我们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教育我们自己的过程。说教是小智慧,真心才是大智慧。老师应该先“知己”,然后再用真心去帮助孩子“知己”。只有真心对真心的相知,老师和学生才能共同完善自己。
李刚强每每传播他的教育“三知”理论时,明亮的眼中总是闪现出虔诚和执着,他说,我只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跟我的爱好有关,与我的才能有关,与我的感情有关。我的爱好告诉我该做什么,我的才能告诉我能做什么,我的感情告诉我想做什么。做自己该做的,能做的,想做的,这是我理解的人生的意义。
(《新家长》第二期 作者:式微)
第五篇:像伺候老板一样伺候自己美文
前一阵子一个朋友出书,发了封面设计让我和另外一个朋友看,我们俩看完都不满意,就分别告诉了那个朋友我们的感受,朋友是一个老实又懂事的姑娘,想把设计改一改就行了。我问,实在不行换个设计可好?朋友为难,说这个设计是朋友的朋友,半生不熟的关系,反倒难说。
我想了想,就又写信给她,让她换个角度来想,如果这不是她自己的书,而只是她的工作,是她要对别人负责的作品,她是否会很较真的让那位设计朋友改,甚至干脆换个设计?最后我说,你对自己要公平。
话不知道是不是听进去了,但是最后设计又重新做了两版,的确比原来好了很多。
今天出门办事的时候,我在大风里走着,一直想着这件事,是由于看了另外一个朋友写的年终总结,他说他做杂志的时候,执行力很强,现在自己出来做自己的网站了,反倒执行能力弱了。
我看完很感慨,因为我也有这样的毛病,有时候同样的一件事,比如说要求人,或者很麻烦,我就退缩了,但是如果这是工作的事,你有责任不得不做,我可能会咬咬牙就去做了,也不怕丢脸什么的,最后常常也办成了,而且还经常超水平发挥。
相反如果是自己的事,没有规定,激励,或者不安,很多时候就怂了,算了。花公司的钱,会担心被老总说太浪费,所以在外面可以斤斤计较地讲价,如果是花自己的钱,就怎么也抹不开面儿,可能多花几个钱也就算了。
另一方面,你跟老板没得商量,跟自己可以商量,找借口,打马虎眼的自己糊弄自己,所以就经常跟自己妥协。而那些最后成功的人,我发现大多数都是自己就能拼命折腾,不需要别人去推动的人。其实他们很多人论才能机会也未必都比你好,可是为什么人家就能成功呢?这个态度的差异,大概也很关键吧。
我发现我自己这个思维习惯后,觉得很有意思,我不大好说它是怎么形成的:一是我猜那大概是源于我的父母,他们是那种集体的事都是天大的事,自己的事都能克服的父母;二是我猜想中国人里我这样的可能也不在少数,因为从小受的是集体主义教育,所以对自我的认知、要求,总还是觉得是一件有点不好意思的事儿。
比如我们经常听到,无论如何不能耽误工作,或者工作的事最重要之类的教育,比如我总看黄佟佟老师在微博上宣传自己的书,有些人就表示对她不满意。我想这些人可能是因为那种传统的价值观,觉得凡是这种“我的”事,都是一个人的“私心”,就应该藏着掖着,不好意思跟别人提才对,所以他们一看到别人坦坦荡荡的宣传自己,就觉得颇不顺眼。
我猜想,这大概是因为他们可能对自己也不是很公平,因此觉得别人也应该这样。可是别人没有这样做,所以他们看到后不是取消关注了事,而是感到很生气。
正是这种氛围,一代一代的教育着孩子长大,慢慢地形成了一种对待自我,反倒是不那么公平的态度,就像我之前提到的那个朋友。我有一种感觉,如果那只是她的一份工作,她会公事公办,绝不至于感到为难的。要知道,当年她可是曾经为了一篇稿子揪着我改三遍,改到我抓狂,到她满意为止的认真的人啊。
虽然不至于只顾自己,不顾工作不顾及别人,但至少换个角度,应该是就事论事,该怎样就怎样,对别人都能好,都能认真负责不怕麻烦,对自己的事起码也应该这样。但这么长时间,我竟然对自己如此的不公平,并没有拿出全力来理直气壮地追求自我,这个发现也让我非常吃惊,如果你自己都拿自己当后娘养的,你又怎么能怪别人呢?我把我的发现翻来覆去地想了几遍后,彻彻底底下了一个决心。从今以后,我要把自己的事当成公事来办,用工作的劲头和态度去办自己的事,对自己要公平,要像伺候老板一样伺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