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电力工程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途径探析
提高电力工程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途径探析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供电可靠性与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电力工程施工企业一定要加强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保证电力工程质量符合规范标准的要求,进而确保供电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本文主要对电力工程施工企业管理原则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提高电力工程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途径。
关键词:电力工程施工企业;管理水平;原则;途径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施工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一定要加强企业管理,充分调动企业各部门的职能,形成良性循环,促进电力施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电力工程施工企业管理原则
(一)民主集中原则
在电力施工企业中开展管理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调动企业全体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尤其是管理人员一定要尊重基层人员提出的意见,坚持走群众路线,进行保证各项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二)以人为本原则
人是电力施工企业管理的核心,也是电力施工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所以,在开展企业管理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尊重员工的主体意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为员工提供发展平台,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市场化原则
电力施工企业开展管理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所以,在开展管理工作的时候,一定要以市场为导向,创新管理内容与手段,促进电力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提高电力工程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途径
(一)深化企业改革
在电力施工企业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加强企业改革的深化,坚持市场化原则,制定与之相适应的人事制度。在开展企业管理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加强现代企业
管理理论的融合,转变原有的分配制度,引进集体企业与私营企业的分配制度,并且尽可能落实分配制度与奖罚制度。对于企业管理人员而言,一定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与管理制度,制定人力资源计划,在招聘人才的时候,必须加强对其专业素质进行考察,结合招聘人才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培训计划,为企业发展储备人才。建立与完善竞争机制,让企业员工在竞争环境中不断提升,并且结合自身情况制定长远的职业规划。组织员工培训工作,及时更新员工的专业知识,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二)建设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增强企业凝聚力,充分调动企业各部门的职能,帮助企业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进而更好的为企业发展服务,增加对企业的归属感,提高企业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实现企业综合实力的提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对于电力施工企业而言,一线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非常重要,其不仅和技术水平有关,与工作责任心也有着一定的关系,进而需要通过建设企业文化,提高一线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而保证施工质量。
(三)强化企业管理
在电力施工企业中开展管理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加强管理体系的构建,采用责任负责制,对各环节工作进行明确,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并且加强对材料、机械设备等生产要素的控制,保证配置的合理、优化。在开展企业管理工作的时候,不仅要在企业内部展开,还要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从人员安排到机械设备配置,再到施工工序衔接,均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与管理。所以,在开展管理工作的时候,一定要落实项目经理风险抵押制度,充分发挥项目经理核心作用,尽可能节省材料,保证机械设备配置的合理、优化,实现降低施工成本、缩短施工工期的目标,同时保证施工质量。
(四)创新企业管理内容
1.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在电力施工企业中,人力资源是最为基本的资源,一定要构建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将人当成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强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地位,在深化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改革的基础上,形成可培养、可开发、可持续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2.成本管理创新
在电力施工企业中,一定要树立成本意识,对工程、管理、人工等方面的成本展开全面的管理与控制,避免施工中的浪费现象,明确每一位员工的成本管理目标与责任,并且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保证财务管理制度与手段的全面落实,进而保证施工成本管理的有效性、可靠性。
3.全面预算管理创新
全面预算管理是现代化企业发展的标志,也是电力施工企业管理内容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严格落实全面预算管理。电力施工企业在开展管理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构建以全面预算管理为龙头的管理系统,加强成本控制与绩效考评,对电力施工企业的预算进行全面的管理,有效提高电力施工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质量管理创新
电力施工企业一定要构建现代化质量意识,并且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与监督体系,保证质量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电力施工企业管理人员一定要结合社会发展与热点开展多层次、多方法、多形式的质量培训工作,逐渐提高企业员工的质量意识,保证工程施工效益,正确处理企业发展经济效益、施工质量、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五)建立与完善资金监督管理机制
在电力施工企业中,一定要加强对财务与资金的全面管理与监督,制定相应的机制,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有序进行。资金是电力施工企业的重中之重,一定要进行严格的管理与监督,开展相应的预算工作,并且予以落实,同时为项目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强化企业资金监督管理工作,全面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促进企业资金管理水平的提高,进而实现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六)树立忧患意识
随着市场经济快速的发展,对电力施工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不符合要求的都要淘汰,导致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但是也为电力施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进而需要电力施工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与管理水平。只有企业树立忧患意识,掌握准确的市场信息,了解市场行情,才可以在激
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电力施工企业一定要从信息着手,因为在经济转型期,对企业来说,信息收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其与企业决策有着一定的关系。随着市场开发难度的增大,企业收集信息的难度也在逐渐加大,并且信息准确性越来越重要,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有着一定的作用,同时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施工企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存在着发展机遇,企业领导与管理人员一定要准确掌握市场信息与行情,进而做出正确的判断,促进企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在企业管理工作中,一定要重视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的调动,保证各项工作决策可以落实到实处,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邱丽明.浅析我国电力施工企业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5).[2]夏正华.强化企业管理中的人本理念——对“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理解[J].财经政法资讯,2010(02).[3]黄潇文.基于项目管理模式的电力工程的项目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0).
第二篇: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提高管理水平,促进企业节能减排
王维兴
(中国金属学会北京100711)
一、管理节能的重要性
节约能源是国家发展经济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也是钢铁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是钢铁企业应尽的社会则任,是钢铁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钢铁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管理节能,不断加大对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投入,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坚持绿色制造.关键是能耗和环境保护及资源综合利用率要达到国家标准的要求,以及追求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依靠现代化管理和科技进步两个轮子的支撑和前进。两个轮子同步运转,企业行走会是直线。那一个轮子运转慢,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当前,大多数钢铁企业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发展企业的动力较足,认识水平也较高,促进了企业进步。一部份企业对现代化企业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或措施不足,已影响到企业的发展。通过对千家企业能源审计报告点评中,可以看出存在着一些管理方面的缺失和不足。其主要表现是,企业能源管理部门不健全,不完善,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企业实际购入、外销、使用能源数量和质量等方面情况有些不准确,表现出企业用能和节能现状表达不科学;用科学技术观点进行分析,可以看出部分企业用能现状和节能潜力描述上尚有欠缺和不足等。
管理节能是钢铁企业开展节能工作的基础。这个基础的内容包括:企业的节能工作要有专人来管,要建立企业的能源管理系列规章制度,企业的节能工作要实行标准化、规范化地作业,企业的主要领导要掌握本企业购能和用能的真实家底,同时要了解国内外同类型企业先进节能指标等情况,进而才能科学地制订出本企业的节能发展规划。
管理节能效果是,可以实现节约企业总用能的5%.二、能源管理控制体系的基本内容
钢铁企业的管理节能应当包括在企业现代化管理范畴之内。钢铁企业现代化管理是指人们为实现企业生存和发展目标而采取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钢铁企业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各类资源优化配置、生产组织、技术措施(包括技术升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等)、结构优化、营销服务、人员培训、人材培养、思想教育工作(包括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环境治理、实现清洁生产、促进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钢铁企业要建立能源管理控制体系.其体系是以能源计量为基础,科学统计和专业审核为手段,以减量用能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方向,运用企业生产能源平衡和生产过程优化的理念,辨识钢铁生产过程中的用能情况,科学和优化控制物质流,能源流,低成本运行,工艺技术装备的匹配等,力争实现用最少的能耗,产生最大的效益.能源管理控制体系要不断完善,要有较高的技术含量,体现出钢铁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承担社会责任的和谐统一.1.能源管理控制体系的架构
能源管理控制体系是由二个层面6个因素组成.二个层面是公司层面和二级部门层面.公司一级层面有5个因素:目标控制、能耗因子控制、能源计量和
统计管控、能源专业审核、节能技术和技术改造管控.二级部门层面有1个因素是:用能和能耗识别及管控.2.设立企业专职能源管理部门,建立能源管理网络
2008年4月1日开始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第五十五条中指出“重点用能单位应当设立能源管理岗位,在具有节能专业知识,实际经验以及中级以上技术职称人员中聘任能源管理负责人,并报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同时提出,“能源管理负责人负责组织对本单位用能状况进行分析、评价、组织编写本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提出本单位节能工作的改进措施并组织实施”。和“能源管理负责人应当接受节能培训”。
这说明,国家强调企业的节能工作要专人来管,大型钢铁企业应当设立公司、二级厂矿、生产车间三级能源管理网络。并且从事能源管理工作的人员要有一定的节能专业知识,主要负责人要从节能工作的明白人向能源专家过渡。这样,企业的节能工作不但要有人管,而且要向高水平管理方向发展。
目前,一些中小钢铁企业专职能源管人员缺失,或只是兼职,造成对企业能源管理工作不得力。建议钢铁公司一级要设专职能源管理岗位,二级厂矿要在技术科中设立能源专管员,生产车间可是兼职的能源管理员。
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节能管理规章制度,是调动企业全员节能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约束性的好方法。特别是企业的节能奖惩制度,对职工们有约束作用,也有鼓励作用,可以充分反应出企业的节能工作,是全员行为,不只是领导的任务。奖惩条例要对兑,不能只停留在纸上。并且要表彰典型模范,要有促进职工节能知识普级和提高的作用。
节能减排工作是钢铁企业的一把手工程,企业的主管领导要经常过问企业的节能工作情况,并指派企业副总经理或总工程师来主抓本企业的节能工作。
公司一级的职责是:能源管控体系总体工作的策划、目标实施的推进者.负责管控体系的分工,制定各子系统的推进计划并促进实施,定期检查和分析体系运行状况.协调处理管控体系运行中的问题.二级部门的职责是:分解公司下达的节能目标,落实节能目标任务,制定节能具体措施,和实施计划,对各用能工序和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节能指标、节能项目进展进行检查和监测管理.3.建立健全企业能源管控体系的规章制度
根据国家颁布的有关节能政策和法规,各钢铁企业要根据本企业的自身特点,制定出相关的企业能源管控体系规章制度。这里包括钢铁公司和二级厂矿两个层面,有宏观管理和微观控制的相关内容,其具体内容有《企业能源管理工作手册》、《节能工作程序文件》、《企业节能作业指导本》三个方面。每个方面是均有不同的内容:
《企业能源管理工作手册》主要是企业节能工作方针,目标,实施方案,能源管控体系机构、职责、以及能源管控体系的描述等。这是企业能源管控工作的大纲,并且还要列出国家有关节能方面的政策文件,钢铁行业能源指标体系和指标体系解释,各能源介质折标准煤的标准等。
《手册》要反映出企业决策层对节能工作的要求,企业节能发展规划等;这是企业二级节能文件的基础。
《节能工作程序文件》指出企业能源管控体系中的职责和权限,并对关键岗位如何操作有明确的规定;同时要有“能源产生、供应管理”,“能源质量管理”、“能源计量、测量管理”、“能源统计管理”、“能源设施管理”、“节能技术管理”、“能源管理审核”、“动力介质管理”等方面内容。
《企业节能作业指导书》是针对重点耗能岗位(工序),节能潜力较大岗位的操作做出明确工作规定和记录;是支撑《手册》和《程序文件》,也是企业能源管理工作的细化。
钢铁企业的能源管控工作是要实现规范化、标准化运行。企业节能应依法进行,依制度来办事,而不因领导人的意志变更,也不因人事变动而动荡。
4.能源仪器仪表的配置
计量是钢铁企业实现科学管理的基础。只有完善企业的计量器具,完好率和周检率达到《用能单位计量器具和管理通则》标准,才能真实地反映出企业购能、用能、节能情况。同时,也为企业制订节能发展规划,节能管理操作提供出可靠的数据。这是评价企业能源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要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完善计量的法律法规的技术标准。钢铁企业要加强计量基础工作,把节能挖潜落实到实处,要不断提高能源计量检测能力,提高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率和对能源计量检测过程的控制水平,要对能源计量数据的采集、处理、使用全过程实施有效管理,充分发挥能源计量检测数据在生产经营、成本检算、能源利用分析,对标挖潜等项工作中的作用,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钢铁企业还要加强对能源计量仪器仪表的监督管理,提高能源计量仪器仪表的质量,及时淘汰落后的仪器仪表。
能源计量是企业能源管理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是开展节能量化管理的前提,能够为企业科学地、合理地进行节能管理提供基本依据。一些钢铁企业仪器仪表配置到公司、二级厂矿比较齐全,但到生产车间、主要耗能设备等方面出现缺失和不足。如炼钢厂有铁水预处理、转炉冶炼、炉外精炼、连铸四个工位。每个工位应配有相应的能源计量仪器仪表。这样才能反映出四个工位的准确能耗数值。进而也能够分析出炼钢厂内四个工位的节能潜力有多少。但是,一些炼钢厂的仪表配置不齐全,只能计算出炼钢工序能耗,分解不出四个工位的能耗。如炼钢车间内有三座转炉,均应分别设置计量器具,才能分别考核出每座转炉的能源利用状况.能耗计量的范围包括一次能源(煤、电、油、气等),二次能源(余压、余热、余能)回收利用和载能工质(焦炭、副产煤气等)等。各类能源的数量和质量均要有说明,同时也要反应出企业生产过程中产出能源、使用能源和能源转换等方面的数据。
钢铁企业能源计量是由三级系统购成:一级为外购的原燃料计量系统,由煤炭、电力、蒸汽、水、重油、柴油、焦炭、天然气等组成,形成公司购入能源统一对外计量,经济结账及内部用能差额(亏损)判定;二级为各生产分厂所消耗各种能源介质的计量,由煤、焦炭、电力、蒸汽、水、重油、柴油、煤气、鼓风、氧气、氮气、压缩空气、氩气等组成;三级为各生产车间,炉窑及重要电机所配计量组成。
5.企业能源统计管理
能源统计是企业能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编制企业节能发展规划的主要依据,又是对企业进行能源利用分析、监督和控制能源消费的依据基础。只有对各部门能源消耗进行科学统计,建立企业能源消费平衡表,掌握能源的来龙去脉,才能发现问题,找出能源消费发生变化的原因,从而提出技术上和管理上的节能措施,不断提高企业能源管理水平。只有通过对能源消费的统计分析,才能制定出先进、合理的能耗定额指标,确定考核的严肃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否则难
以调动全员节能的积极性、创造性。
钢铁企业能源统计的描述应按照国家标准对企业购入、贮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和最终使用四个环节设置对各工序及车间主辅生产系统各种能源消耗建立分类统计报表,原始记录应备案保存。报表内容按工序细化到:主要生产、辅助生产、附属生产、其它,以利强化对各生产工序及产品的能耗。
5.1钢铁企业能源统计的工作原则:
1)遵守国家统计局和钢铁行业关于统计的规定
在企业能源统计工作中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和钢铁行业已颁布的有关节能政策和法规,特别是各能源介质折标煤系数。只有这样,企业的用能情况分析,企业之间的节能对标挖潜,编制企业能源发展规划才有真实数据,有科学数据。
2)统一统计基准和范围,概念要明确,数据要可靠,不重计不漏计。
3)谁消费,谁统计
遵循能源消费在那个单位,那个单位进行统计,能真实反应出本单位实际消费能源的真实情况。
4)回收利用的二次能源不能作为能源消费统计
5)自产和外购的耗能工质(如水、氧气、压缩空气等)的消费,均不作为企业能源消费统计,计算单位产品能耗时要在计算范围之内。
6)能源进入第一道生产工序,改变了原来的形态或性能,或者已经实际投入使用的就算消费。已经拨给生产车间但在报告期尚未消费的能源,应办理“假退料”手续,计入库存量。
7)企业自产能源凡作为本企业另一种产品的原料,又分别计算产量的统计消费量,如煤气厂用焦炭制气等。但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费的半成品和中间产品不计入消费量。
8)多次周转使用的能源,只统计第一次投入,以后重复使用不应该统计消费量。
9)能源的标准量单位采用标准煤。
5.2钢铁企业能源平衡统计
钢铁企业能源平衡工作是对企业生产体系的收入能量和支出能量在数量上的平衡关系进行考察,在各个用能环节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测试,以提高能源利用率。
企业的能源平衡表是以表格的形式,将各种能源资源、加工、转换、损失及终端消费的数据集中在一张表格内,从而直观地、一目了然地反应出报告期内能源系统流程的全貌。
企业能源平衡表的作用是:
1)全面反映企业各类能源的生产、消费、转换或调入出之间的平衡关系,了解各种能源的自给程度及对生产的影响。
2)全面反映企业内部从能源投入到产出全过程的能源加工转换情况,包括转换的数量和质量,以及能源转换率。
3)全面反映出企业消费能源结构、能源供给结构、各生产工序能耗情况,为研究企业能源流向是否合理,生产结构是否优化,技术装备水平、产品结构等方面提供依据。
4)全面反映出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可分析出节能潜力和途径。
5)为促进企业生产技术进步,预测发展态势提供基础材料。
6)全面反映出企业生产过程中非能源物质流运行状况,及生产工序物耗和损失.6.能源消耗定额管理
企业能源消耗定额是反应企业能源利用经济效果大小的综合指标,其定义是:企业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条件下,为生产一定质量和数量产品或完成一定量的作业,所规定的能源消耗定额。能源消耗定额管理主要是定额的制定,贯彻执行和考核分析三个基本环节,其工作内容包括:
建立能源消耗定额体系和定额管理组织体系;
制定和修订能源消耗定额;
采取有效的技术和组织措施,保证定额的完成;
考核和分析定额完成的情况,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
GB/T12723《产品单位能源消耗定额通则》国家标准中规定了产品单位产量能源消耗定额分三种实施管理,即单项能源消耗定额、综合能源消耗和可比能源消耗定额。
1)制定能耗定额的办法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参照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的综合能耗考核定额和单项能耗定额,以及参考国内外同类型企业的能源消耗指标,确定适合于本企业的各种能源消耗定额指标。
所制定的定额必须是科学、先进、有可操作和促进节能。有些能源消耗定额是要通过技术进步和结构优化后才能够实现。这就要求企业要分阶段、有步骤地确定不同的定额指标。
要把企业综合能源消耗指标分解为若干工序能耗定额,甚至是一些重要岗位的定额指标。要学习邯钢的企业管理经验,把定额分解到二级厂矿、车间、班组、具体岗位,定额才能得到落实。
随着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结构优化,能源消耗定额要及时进行修订和补充。同时,也要不断收集国内外同类型企业能耗定额的变化,进行技术分析,提出本企业改进的意见。
每项能源消耗定额指标的实现,均需要有一批技术条件来支撑。这就是钢铁冶金生产的条件论,也是用科学发展观来分析指标的内在因素。要完成定额,就是抓住对定额影响大的技术条件。努力创造出好的技术条件,来支撑定额的完成。所以说,能源管理人员要懂生产技术,要与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紧密结合,加强沟通和协商,促进定额的完成。
2)能源消耗定额的考核
对能源消耗定额进行考核可以验证定额是否合理,是否先进,找出本企业定额与国内外同类型企业的差距,还可以验证本企业过去在能源管理中的成绩与不足,也还可以为修正企业节能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建立企业能源管理的奖惩机制,将定额考核落实到基层。采用节能定额承包的方式,进行考核有优点。承包责任制有以下几种方法:按生产任务、使用能源量和节能量承包;按定额承包实行分等计奖;按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工期、资金和工程质量承包计奖;按用能总量承包计奖;按节能目标承包计奖等。
3)节能目标责任制
新的国家能源法中提出,要实行节能目标责任和节能考核评价制度,将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企业负责人的考核内容。要建立严格的能源统计和能源消耗指标公报制度,加强对能源消耗的监测预警。建全企业节能责任制。通过对降低能耗、减排污染物等约束性指标的考核,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转变企业增长方式。
国家已颁布出《国务院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
知》中有“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办法”。上述文件中有总体思路,考核对象、内容和方法,考核程序,奖惩措施,对省政府和千家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目标评价考核统计表。
7.对企业节能效果的评价
对钢铁企业节能效果的评价主要是在节能量和经济效益两方面,同时要兼顾社会效应和环境效应。完成“十一五”期间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污染物排级减少10%是硬性指标。
在评价过程中要把握住节能量的计算方法(明确计算范围、确认基准期,注意产品结构和产量变化的影响,能源利用效率的变化,重视能源亏损,与同类型企业进行比较等。)科学进行节能效果财务评估(原燃料价格被动,生产经营成本因素,销售价格因素,产品积压库存等因素)等重大因素。
8.建立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可促进企业的节能
企业能源管理中心的工作内容是:监测、控制、调整、预测企业能源利用情况,对能源故障进行技术分析,绘制企业能源平衡表。对企业的能源管理要从只秋后收割、算账转变为生产在线管理,并且要开展预案制能源管控工作。所谓预案就是要有企业能源管控工作中要有,应急处理能源工作方案,要根据企业总体发展规划,做出能源发展规划。超前开展有关能源管控方面的工作,就可以减少损失和浪费。
企业的能源管理中心要参与企业发展规划的编制,要对企业重大项目的技术改造项目提出有关节能的意见的建议,并拥有节能项目的一票否决权。
企业能源管理中心要对企业重大技改项目投产后,进行能源利用状况的后评估。
钢铁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中心,优化企业的能源管理,可实现节能量5%左右。宝钢建立企业能源管理中心,促进了企业的节能。马钢建立企业能源管理中心使企业节能量在7%左右。
9.编制企业能源发展规划
编制企业能源发展规划有总结企业工作经验,寻找存在的差距,制定今后发展方向的作用。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企业能源发展规划应当有下列内容:编制依据、企业概况、指导思路、和基本原则,企业的差距、规划的目标、主要措施、节能篇、环保篇、经济效益分析、结论、论证材料和附件等。
第三篇:加强执行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加强企业执行力建设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所谓执行力,对个人来说,就是保质保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和任务的能力;对企业来说,就是切实地执行并实现企业既定战略目标的能力。执行力是全体员工贯彻企业发展战略意图,完成企业预定目标的运作能力,是把企业战略规划、规章制度转化成为经济效益和劳动成果的关键,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加强执行力建设,是维护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根本保障,是提升领导干部整体素质的迫切需要,是提高机关效能的必然要求,是团结和带领公司广大员工拼搏进取、开拓前进的基石。
一、牢固树立执行理念,加强文化执行引导
执行力建设是一种“敬业、责任、高效”的文化建设,属于文化理念范畴。文化是一种精神、一种理念、一种认同,它具有极强的渗透力、感染力和贯穿力。大力加强执行力建设,必须加强“敬业、责任、高效”执行理念的宣贯,各级组织要充分发挥好舆论导向作用,广泛开展执行力建设的宣传教育活动,要用最能让员工接受和认同的途径来抓紧抓好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公司领导干部和广大员工对执行力建设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从思想上转变观念、从工作上转变态度、从生活上转变作风,把贯彻执行公司各类规章制度转化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实现被动执行向主动执行的转变,把执行力升华为执行文化,促进文化落地,更好地融入企业管理当中。
二、加强制度规范管理,完善高效执行机制
制度是管理的基础,抓落实、求实效是管理的关键。制度和执行力密切相关,没有制度,执行就没有依据;制度不全,执行就不会到位;制度不具体,执行就不会规范。
近年来,企业相继出台了各项规章制度,但总体感觉,制度的执行存在“执行不坚决、执行不到位、执行不规范”等现象,一方面反映出我们的执行意识不强、执行力弱;另一方面反映出制度的建设存在缺陷、不够完善。这就要求我们
要不断加强和改进我们的各项管理制度。首先,各级组织、各系统、各单位都要认真反思、深入调研,对现有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查找制度建设的不足、漏洞,查找制度建设的空白、盲区,查找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根源。其次,要进一步修订完善、更新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项规章,科学整合,增强制度的融合性;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断创新制度;要建立健全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形成坚强有力的监督压力,实现哪里需要执行,哪里就有监督,并且在监督的基础上强化责任追究,严肃执行纪律。
三、加强两级班子执行力建设,发挥模范执行作用
班子是“龙头”,是决定我们企业成败的关键,是推动企业更快更好发展的领导者和推动者,我们的事业要取得成功就必须有一支能干事、会干事、干好事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加强两级班子执行力建设关键在于提高领导干部的八种能力。一是要提高学习能力。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提高理论水平和政治修养。二是要提高创新能力。要在学习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发展经验、创造经验、建立新思维、运用新技术、创造新手段、打造新格局。三是要提高决策能力。要具有全局性眼光,把握轻重缓急,清楚掌握什么先做什么后做,这个事交给谁做,那个事交给谁做,控制好局面,把握好节奏。四是要提高凝聚能力。要善于抓住员工自我实现的需求,学会授权,给予信任,激发员工潜能,使其感受存在价值。五是要提高感召能力。领导干部是制度的制定者,更是捍卫者,要以身作则,严格律己,模范执行,发挥好带头作用。六是要提高洞察能力,对于经营生产、项目管理、系统管理等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发现,认真思考,及时解决。七是要提高调研能力。要深入现场,深入基层,深入员工,深入每个岗位,掌握全面信息,准确把握现场实际情况、工作动态情况和各项工作落实情况,为解决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提供有力依据。八是要提高廉洁能力。要艰苦朴素,谦虚谨慎,居安思危,克服满足现状、盲目乐观、骄傲自满和贪图享受的思想。努力建设一支“政治上靠得住,思想上愿干事,业务上有本事,实践中肯干事,最终能干成事”的干部队伍。
四、加强机关系统执行力建设,强化系统执行功能
公司机关是企业决策的“中枢”、发展的“中坚”,加强公司执行力建设,就必须强化系统执行能力,强化系统功能发挥。机关各系统作为公司管理的核心,要不断适应企业发展新形势,满足企业发展新需要。
要提高机关效能建设,必须强化机关各系统五大功能。一要强化指挥功能。各系统要根据分工不同,准确掌握全公司、全系统的具体情况,控制好本系统的工作局面,调整好本系统的工作状态,充分发挥本系统的指挥功能。二要强化指导功能。对本系统的人员要加强培训,提高系统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要清楚掌握本系统人员的工作能力,对关键环节、重要部位、重点项目要突出重点指导。三要强化监督功能。要加强过程控制,系统监控要及时、要准确、要有实际效果。四要强化协调功能。要充分发挥协调能力,协调好各系统之间、各项目之间交叉存在的问题,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维护健康良性的循环秩序。五要强化服务功能。要以服务基层为办事原则,及时主动了解基层信息,掌握基层情况,创新思维,提高效率,及时向主管领导反馈信息,提出处理建议,切实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
五、加强员工队伍执行力建设,巩固群众执行基础
广大员工是推动企业前进发展的主力军,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提高广大员工的执行力,是实现公司持续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要加强员工队伍执行力建设,必须要教育引导员工树立“主人翁意识”,要加强思想教育的引导激励作用,通过各种形势任务教育引导员工正确认识企业面临的形势、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的关系,逐步把员工的个人行为转化成为企业行为,把员工的个人利益和企业利益联系在一起,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真正发挥员工的主人翁精神。
广大员工要提高执行能力,就必须主动转变观念,主动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加深对企业发展战略的认识,严格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和纪律规范,用制度约束自身行为,以强有力的组织纪律性来增强执行力;要树立团队观念,不断强化自身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执行的自觉性,不断提高自身的执行能力。
一个企业,再伟大的目标与构想,再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可行的操作方案,如果没有强大的执行力作保障,最终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要加强执行力建设,就要牢固树立执行理念、健全制度约束机制、强化领导干部和员工队伍建设、有效发挥机关效能,才能确保执行力到位,确保企业规模效益增加,最终实现目标。
第四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说起企业文化,许多人片面地认为只是娱乐、文艺、体育等等。其实,它不仅仅包括这些,它是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培养起来的被普遍认同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以及由此形成的企业文化。
在公司日前举行的一次企业文化建设专题讲座上,各职能部门针对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纷纷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并着重探讨了松下、科龙、海尔等集团大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
松下是世界著名的电器公司,其“产业报国、光明正大、团结一致、奋斗向上、礼仪谦让、适应形势、感恩报德”的松下精神也是远近闻名的。松下公司非常重视对员工进行精神价值的教育训练,它通过反复诵读和领会公司目标、使命、精神和文化,隆重举行新产品出厂仪式,以及所有团体成员每人每隔一个月至少要在他所属的团体中,进行10分种演讲,说明公司的精神和公司与社会的关系等多种形式,让松下精神持久发扬下去。
且看科龙集团的企业文化。科龙人认为21世纪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将是企业发展的推动力,是一种新型(来源于新世纪范本网www.xiexiebang.com)的生产力,因此科技人把塑造企业文化作为当务之急,“万龙耕心”工程旋即应运而生。(“万龙”指科龙12000多人的员工队伍,昭示了科龙雄大的实力和丰富的人力资源;“耕心”指把企业文化的种子散播在每位员工的心田,让它开花结果,发展壮大。)此项工程为科龙的企业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下世纪的再创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www.xiexiebang.com
再看海尔的企业文化。诞生于实践和竞争中的海尔文化,代表着中国企业管理的最高水平,它是中国企业管理的旗舰。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把海尔文化形象地诠释为“海尔是海”。他说,要把所有的海尔人凝聚在一起,才能迸发出海一样的力量,这就要靠一种精神,一种“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同心干,不论你我;比惟文凭。把许多不思议和不可能都在我们手中变为现实和可能,那么海尔巨浪就能冲过一切障碍,滚滚向前。
看来,企业文化给企业创造的价值是巨大的。企业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就是一盘散沙,企业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就不可能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不能不让我们深思啊!其实,先科也有先科的企业文化,只是还要加大企业文化建设的力度,不能误认为不定期举办球赛或是其它活动就行了,我们要通过大力弘扬传统的企业文化,大力宣传和灌输“开拓、创新、和谐、效益”的企业精神和“办一流企业、上一流水平、创一流效益、作一流贡献”的企业目标,使全体员工进一步树立“解放思想、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树立“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奉献精神,树立“互相尊重,和睦共处”的友爱精神,树立“励志图强,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直面入关的机遇和挑战,创造出更加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开拓出更加广阔的市场,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这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
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全力提高企业所得税精细化管理水平
全力提高企业所得税精细化管理水平
开发区税务分局针对近年来企业所得税政策和税源的巨大变化,紧紧围绕总局提出的“管好税基、完善汇缴、加强评估、分类管理、强化预缴”所得税管理方针,结合管户实际确定了“强化税源监控、创新汇算辅导、重点评估检查、深化分类管理”的所得税工作要点,从夯实基础管理入手,在重点环节上突破,全力提高企业所得税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使分局企业所得税在税收收入水平和税源管理质量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总体来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管理行为,全力夯实企业所得税管理基础
税基管理是税务管理的首要环节,也是各项税收征管措施开展的前提,分局从企业所得税的基础管理入手,从制度建设、户籍管理、纳税申报和税收分析等多方面入手,全力夯实所得税税基。
1、加强制度建设,强化户籍管理。首先,分局制定并严格执行了《与地税分局、工商分局信息交换与共享实施办法》,按月提取新办工商登记信息,按季与地税部门交换新办登记信息,并要求税源管理部门逐户对税务登记情况进行核实。同时,分局建立了统一口径和格式的《企业纳税人管户底册》随时掌握企业户数增减变动情况,摸清税源底数;其次,修定并完善了了《税收管理制度》,要求税源管理科按月组织管户巡查,实地核对税源户籍增减变化情况,分局定期组织管户清查,最大限度的防止漏管现象的发生。同时,将管户巡查质量列入分局责任制考核范围,对经分局复查发现漏管现象的科室和个人严格进行责任追究;第三,依托分局分层控管办法建立管户信息定期传递制度,各户籍管理岗位定期将管户信息进行记录和传递,使分局各层级都对能及时掌握纳税人第一手资料,为有针对性地准确开展相关征管工作奠定了基础。2007年以来分局共组织管户信息交换核对 次,开展管户专项巡查 次,共计对共对 多户次纳税人的税务登记情况进行了调查,清查出漏征漏管户 多户,其中包括所得税户数 户,企业所得税户籍管理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2、实行分类管理,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
对纳税人在属地管理的基础上实行分类管理,是税收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重要途径,是提高企业所得税征管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分局按照所辖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行业特点和税源规模,将所有企业所得税纳税人划分为重点税源企业、一般查账征收企业和核定征收企业,并采取按行业分规模探索专业化分类管理,进一步提高了相关行业的企业所得税管理水平。
煤炭运销企业一直是我们晋中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我局企业所得税的主要来源,针对煤炭运销企业资金流通量大、经营季节性强的特点,分局确定由税源管理二科指定专人对相关企业进行集中专业化管理,并定期由局领导组织综合业务和管理部门对管理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和处理。有针对性的专业化管理促进了煤炭运销企业所得税收的飞速增长,2007年分局煤炭运销企业入库企业所得税 元,同比增长 %,增收额达 元。
为了解决房地产企业所得税管理这一难点,分局将房地产业列入专业化管理范围,由税源管理三科定期到相关房产管理部门了解房地产开发企业从受让土地到竣工备案全过程的信息,并加强对房地产企业的工程进度、经营管理全程监控。由于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管理部门的相关管理措施就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分局房地产企业所得税收入从无到有并迅速增长,从2007年入库时企业所得税 元,2008年1至9月份房地产企业已入库企业所得税 元。通过分局的征管实践表明,分类专业化管理可以依托长期积累的丰富管理经验,探索更加高效的管理办法;可以充分集中专业人才,实施专业化管理,对进一步加强行业税源的管理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3、加强申报审核,强化就地预缴,努力提高所得税申报质量 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从方便纳税人的角度出发极大地简化了企业所得税预缴申报的程序和内容,对此分局税源管理部门和计划征收科密切配合,从规范申报入手提高企业所得税申报和预缴申报的质量。首先,税源管理科根据纳税人纳税申报情况和实际生产经营规模合理确定了预缴税款期限和预缴适用税率;其次计划征收部门加强对纳税人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规范性的监督,对未按期申报入库税款及时源管理科进行催报催款,重点提高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申报率和税款入库率;第三,根据纳税人的实际经营情况分别确定申报审核要点,注重企业所得税收入与经济因素的增减变化,关注所得税收入与流转税变化、利润变化、收入与税基之间的弹性关系,并充分利用日常收集掌握的数据资料,对经济总量、行业、企业、政策变化、影响收入弹性诸因素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对同行业同规模申报信息的分析比对审核纳税人申报的准确性,确保税款均衡入库。今年以来分局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率始终保持在 %以上,平均就地预缴率也达到了 %,较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4、加强税源调查分析,确保收入稳定增长。
分局积极开展了企业所得税税源调查和收入分析,通过建立全员全程分析机制将税收分析延伸至所得税管理的各个环节,并深入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从税负及行业平均税负入手,研究其产品结构、投入产出、利润率等相关指标,及时发现纳税方面存在的异常,为挖掘税收潜力、完善税收征管和优化纳税服务提供第一手资料。今年以来分别对纺机、制药、煤炭运销、汽贸和成品油批发等企业所得税重点纳税行业开展调查分析,形成相关税收分析报告 篇,为税收管理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有利的借鉴。
二、严格税源控管,重点环节突破,努力提升所得税管理效率
在全面加强基础管理的基础上,分局着重从重点纳税户管理、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和日常评估检查等重点环节展开突破,大幅度提升了企业所得税的管理效率。
1、加强重点税源户的管理,确保所得税收入稳定增长 由于地域和经营规模的特殊性,开发区分局的企业所得税税源分布极不平衡,体现为以晋中南为首的几户税源大户入库所得收入占到了全局所得税收入的近%,而其余近400户企业税纳税人仅占所得税收入的 %。因此,分局在加强全面管理的基础上,注重从重点税源户的管理上取得突破,将企业所得部纳税大户全部纳入分局重点税源监控范围,要求税源管理部门采取税源分析预测和纳税评估等手段,及时掌握其重大生产经营和税源变化情况熟悉各行业的生产工艺、生产流程、产品性能及原材料情况,在各个环节实行全面精细化管理。同时结合税源变化的热点,对重点税源户和重大经济调整形成的新税源,投入优质资源形成合力重点管理,确保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投入与产出”的最大化。2007年分局 户企业所得税重点监控企业入库企业所得税 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元。2008年1至9月份,相关重点税源纳税人已共计入库企业所得税 元,有力的保障了分局税收收的稳定增长。
2、扩大核定征收范围,努力实现公平纳税
针对中小企业数量较多、财务核算不健全、申报亏损情况严重、征管力量不足的征管实际情况,分局制定出台了《核定征收管理办法》,并在年初制定了“加强重点税源监控分析、加大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力度”的工作要点,并提出了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50户的要求。从2007起对财务核算不健全以及“长亏不倒”推行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由税源管理部门结合企业的经营地段、所属行业、经营规模、从业人数等要素确定合理的应税所得率或应纳税所得额,督促企业按季进行纳税申报,充分体现公平纳税的原则。同时,税源管理部门积极开展核定征收企业的续管理和辅导工作,促使其不断健全财务制度,最后实现对企业的查账征收,促进企业的规范化发展。依法推进的核定征收,产生了积极的效果,至2008年9月分局共计有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企业 户,其中定额纳税企业 户,核定应纳税所得率企业 户,全年共计核定征收入库税款 元。同时,分局企业所得税有税户占申报数的比例快速上升,户从2007年的10%快速提高到30%,有效堵塞了征管漏洞,降低了零申报、负申报比例,增加了税收收入。
3、强化纳税评估检查、提升企业所得税管理绩效
纳税评估是企业所得税管理的重要手段,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所得税的管理绩效,分局4月份对《纳税评估管理办法》和《日常检查管理办法》涉及所得税的内容进行重新修订,极大提高了办法的可操作性。同时,在年报工作结束后,从6月份起分局组织管理人员和分局稽查组的人员有针对性的纳税评估和日常检查工作,将增值税的纳税评估检查与所得税的纳税评估检查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了煤焦运销企业和房地产企业上,通过评估检查调增应纳税所得额264.69万元,补征企业所得税40.91万元,有效堵塞了管理漏洞,进一步巩固了所得税汇算辅导的成果。
三、文明执法,热情服务,着力营造高效和谐的纳税氛围
企业所得税政策多变化快,具体政策不同部门执行差异较大,为了使纳税人方便快捷的办理相关的纳税事宜,确保企业所得税申报和汇算清缴质量的稳步提高,我们采取政策宣传、专题辅导、审查指导和多元化快捷申报等多种形式,为纳税人提高优质高效的服务
1、创新汇算纳税辅导方式,确保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质量稳步提高。在汇算清缴辅导过程中,分局根据“明确主体、规范程序、优化服务、提高质量”的要求,按照市局出台的《企业所得税纳税辅导实施办法》等相关规定,并结合分局管理实际设计切实有效的所得税管理方法和纳税辅导模式。一是坚持辅导前的培训制度,分局根据企业所得税政策变化情况,组织人员编写了《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辅导手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辅导步骤》、《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范例》、《企业所得税检查方法和技巧》,按汇集了《企业所得税相关政策变化解析》,使辅导人员对企业所得税政策变化有了充分的了解。二是辅导过程中坚持“六个统一”,即统一时间安排、统一政策口径、统一辅导程序、统一文书使用和统一目标要求,在全面辅导工作开始前分局召开专题会议,由综合业务科对汇算辅导安排户数分配、政策口径、辅导程序和目标要求进行了统一,并分别按照内外资企业重新设计下发了《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辅导记录》、《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辅导情况汇总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辅导情况统计表》,切实提高了相关文书的规范性和实用性,使纳税辅导工作有了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的程序。第三,建立辅导过程中的分组汇报和问题汇总机制,各辅导组定期对本组的工作进度向分局进行汇报,并对辅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疑点进行讨论和交流,汇报的结果和对相关问题的处理意见由综合科汇总后下发给各辅导组参考,从而大大提高了汇算清缴辅导工作的进入度和质量。严密细致的审核辅导取得了明确的效果,仅通过2007企业所得税申报的辅导审核,全局企业所得税纳税人自行纳税调整增加额达3533万元,同比增加66.34 %,企业申报的亏损面由申报时的62.5%降为汇算清缴后的26.4%,降幅达 %。并较去年同期下下降了 %。其中连续三年亏损的企业只有4户,仅占到2007年企业所得税总户数的1.06 %。
2、加大税法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和谐企业所得税纳税氛围
企业所得税涉及面广,纳税信息量大,要确保管理工作有序进行,离不开纳税人的积极配合。为此我们把提高干部素质、加大税法宣传力度作营造各谐征纳关系的基本点,以办税服务厅为载体,设立政策咨询宣传热线,开辟企业所得税政策宣传专栏,向纳税人发放宣传资料,为纳税人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另一方面针对所得税政策的变化,通过组织税企业座谈会、联谊会等形式向企业管理人员宣传税收政策听取企业心声,通过组织集中培训采取请专家授课的方式向中企业财务人员讲解新企业所得税法和财务会计知识的培训,使纳税人了解了政策变化,减少纳税成本和征管成本,提高企业所得税申报质量。另外还通过“税法宣传入户”等活动,将最新的税收政策纳税人手中,深入细致的宣传辅导极大提升了分局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在分局营造出了和谐融洽的征纳氛围。
3、推行多元化申报纳税方式,切实提高效办税效率
针对企业所得税申报资料逻辑性要求高,数据量较大的特点,分局注重多元化申报方式的推广使用,在分局企业所得税纳税人中推广使用网上申报和电子申报,使纳税人自己就能够完成相关申报数据的录入和审核,而且足不出户就能够完成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申报。同时,分局积极与服务公司联系帮助纳税人解决在相关系统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分局纳税人不仅网上申报推广范围逐步扩大,已推广纳税人的实际使用率也始终保持在95%以上,大大减轻了纳税人所得税申报的工作量,切实提高了办税效率。
总之,通过狠抓基础建设,优化纳税服务和重点环节突破,分局的企业所得税管理水平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企业所得税纳税人从2002年末的62 户,发展到目前的 户,管户数量增加了 %,企业所得税的征收面由2002年的14%增加到2007年的 %。企业所得税收入(入库税额)从2002年的1 万元,占当年税收收入总额4263万元的0.02 %;到2007年为 万元,绝对额增加 万元,占当年税收收入总额 万元的 %。不仅涉及企业所得税的企业户数呈增加的趋势,企业所得税占国税收入的比重也逐年上升,对税收增收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使企业所得税组织收入、调节经济和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作用得到了更好发挥,企业所得税已经成为开发区国税新的税源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