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湖北黄石中考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二)阅读下文,回答15-18题。(10分)
“忙”的错觉
(1)“忙”会给人一种错觉,误导你的生活甚至人生。
(2)“忙”的人往往让人感觉他的重要性非同常人。在生活中,影响力大的人才会门庭若市、应接不暇,或者风风火火。许多人都要找他,许多事都等着他来办,这样的人难道不重要玛?他自己这么想,别人也这么看。
(3)而在人们的感觉中,重要的人往往就是成功人士,起码已接近成功。有一种说法是,忙碌已经成为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忙”成了成功的一种派头,一种符号。我们在捧人的时候,常以“忙”作为恭维:“你可真是个大忙人!”不管忙不忙,这话总是爱听的。
(4)正因如此,很多人都爱摆一副“忙”态,爱作“忙碌秀”。好像有一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演过这么一个小品,说有人借了一部BP机,请邻居每天呼他几遍,以示自己忙得不可开交,显得自己朋友多、人头熟、事业火。
(5)“忙”除了会给人带来轰轰烈烈的假象,也会给人带来思维上的错觉。例如,很少有人会把瞎忙当作“碌碌无为”,也很少有人会把浮躁、虚张声势,看做是对时间和生命的一种浪费。也有许多人以为,这辈子“忙”过了,就是努力了。不是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吗?努力不努力在人,成功不成功在天。于是,回首往事,从“忙”中得到安慰,因为“忙”而无怨无悔。
(6)“忙”会有一种充实感,但这种充实感也会欺骗你。这种充实感会让你忘掉烦恼,忘掉心中的不快,起到一种麻醉作用。有的人甚至说:“忙碌是一种幸福,让我们没时间体会痛苦。”忙碌虽可以缓解你的痛苦,但坏处是,它并没有解决你的实际问题,你其实是在逃避现实。逃避的结果是你耽误了解决问题的时机,小的烦恼与痛苦过去了,可能会有大的烦恼与痛苦等着你。这和听相声找乐一样,出了剧场,日子该怎么过还得怎么过。
(7)梁实秋说:“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手脚相当闲,头脑才能相当地忙起来。”这话点到了头脑的作用。忙与闲这两头,哪一头沉了都可能会出问题,两者必须协调、平衡。(选文有删改)
15.作者从三个方面列举了“‘忙’的错觉”的表现,请用原文语句分点概括。(4分)
【答案】(1)“忙”的人往往让人感觉他的重要性非同常人。(2)“忙”会给人带来思维上的错觉。(3)“忙”会有一种充实感,但这种充实感也会欺骗你。
16.针对“‘忙’的错觉”的三种表现,作者提出了什么主张?(2分)
【答案】忙与闲这两头,哪一头沉了都可能会出问题,两者必须协调、平衡。
17.选文中第(6)自然段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请结合文段内容加以分析。(2分)
【答案】将“充实感会让你忘掉烦恼,忘掉心中的不快„„忙碌是一种幸福”与“坏处是,它并没有解决你的实际问题,你其实是在逃避现实。逃避的结果是你耽误了解决问题的时机”对比,将“小的烦恼与痛苦过去了”与“可能会有大的烦恼与痛苦等着你”对比,证明了“忙”有充实感,但也会欺骗你。
18.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对“‘忙’的错觉”的认识。(2分)
【答案】略。(言之成理即可。)
第二篇: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一、人人皆可为国王 梁衡
①说到权力和享受,国王可算是一国之最。因此王位就成了很多人追求的目标,但我们也大可不必妄自菲薄,我们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国王。
②虽然大有大的好处,但它却不能占据全部的风光。比如,同是长度单位,以“里”去量路程可以,去量房屋之大小则不成;以“尺”去量房屋大小可以,去量一本书甚至一张纸的厚薄则难为它了。同是观察工具,望远镜可以观数里、数十里之外,看微生物则不行,能挥洒自如的是显微镜。以人而论,权大位显,如王如皇亦有他的局限。比如他就不能享受村夫之乐、平民之趣。《红楼梦》里凤姐说得好,“大有大的难处”。据说现在的荷兰女王也很为继承人发愁,因为她的三个子女因担心失去生活之趣对王位都不感兴趣。
③在现代社会里,每一个成功者都可以在自己的王国里成为国王,享受高呼万岁的崇敬,享受鲜花和红地毯。你看歌星、球星是追星族的国王;作家、画家是欣赏者的国王;学者、教授是他学术领域的国王;幼儿园的阿姨、小学校的教师整天享受着孩子们的拥戴,也俨然如王——孩子王。就是牧羊人,在蓝天白云下长鞭一甩,引吭高歌,也有天地间唯我独尊的国王感。
④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为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北宋时的柳永,宋仁宗不喜欢他,几次考试不第连个做臣子的资格也拿不到,他只好去当“民”。“凡有井水处都有柳词”。因而他在词坛成为了自己的国王——词王。林则徐被清政府贬到新疆伊犁,沿途官民却争相拜迎,泪洒长亭,赠衣赠食争睹尊容。到住地后人们又去慰问,去求字。以至于待写的宣纸堆积如山。在人格王国里林则徐被推举为王。
⑤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人人可以为王。我看过一场演唱会,那歌手也没有什么名,但当时着实有王者风范,台下的女孩子毫不羞涩地高喊“我爱你”,演唱结束,要跟他拥抱。
⑥国王的精神享受有三:一是有成就感;二是有自由度;三是有追随者。只要做到这三点,不管你是白金汉宫里的英国女王,还是拉着小提琴的街头艺术家,在精神上都能得到同样的满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诚实、勤奋就行——因为你虽没有王业之成,大小总有事业之成;虽没有权的自由,但有身心的自由;虽没有臣民追随,但一定有朋友、有人缘,也可能还有崇拜者。所以人人皆可为国王,谁也不用自卑,谁也不要骄傲。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2.文章第②段运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是什么?作用是什么?(3分)
3.文章第③段到第⑤段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述文章观点的?(3分)
4.请在第④段结尾处列举一个事例来补充论述。(3分)
5.你认为本文的观点对生活中的哪些人会有非常大的触动?(3分)
二、愉快是基本标准
读了大半辈子书,倘若有人问我选择书的标准是什么,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 愉快是基本标准。一本书无论专家们说它多么重要,排行榜说它多么畅销,如果读它不能使 我感到愉快,我就宁可不去读它。
人做事情,或是出于利益,或是出于性情。出于利益做的事情,当然就不必太在乎是否愉快。我常常看见名利场上的健将一面叫苦不迭,一面依然奋斗不止,对此我完全能够理解。我不认为他们的叫苦是假,因为我知道利益是一种强制力量,而就他们所做的事情 的性质来说,利益的确比愉快更重要。相反,凡是出于性情做的事情,亦即仅仅为了满足心灵而做的事情,愉快就都是基本的标准。属于此列的不仅有读书,还包括写作、艺术创作、艺术欣赏、交友、恋爱、行善等等,简言之,一切精神活动。如果在做这些事情时不感到愉快,我们就必须怀疑是否有利益的强制在其中起着作用,使它们由性情生活蜕变成了功利行为。
读书惟求愉快,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关于这种境界,陶渊明做了最好的表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不过,我们不要忘记,在《五柳先生传》中,这句话前面的一句话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可见要做到出于性情而读书,其前提是必须有真性情。那些躁动不安、事事都想发表议论的人,那些渴慕荣利的人,一心以求解的本领和 真理在握的姿态夸耀于人,哪里肯甘心于自个儿会意的境界。
以愉快为基本标准,这也是在读书上的一种诚实的态度。无论什么书,只有你读时感到了愉快,使你发生了共鸣和获得了享受,你才应该承认它对于你是一本好书。尤其是文学作品,本身并无实用,惟能使你的生活充实,而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是你喜欢读。不感兴趣而读,其结果只能是不懂装懂,人云亦云。
我不否认,读书未必只是为了愉快,出于利益的读书也有其存在的理由,例如学生的做功课 和学者的做学问。但是,同时我也相信,在好的学生和好的学者那里,愉快的读书必定占据着更大的比重。1.作者在文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
2.请结合上下文理解第三自然段中“读书惟求愉快,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这句话的含义。
答:
3.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第四自然段从正反两个方面所阐述的读书应取得诚实态度。
答:
三、过有理想的生活
过有理想的生活
如果不能过一种理想的生活,那就一定要过一种有理想的生活。
很难描述理想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物质和精神要达到怎样的精彩和极致才算是理想。如果真的达到了那种状态,是不是就失去了理想的色彩。“理想只有在不可企及时才可以理想的本质存在着”,不可企及,是理想最具魅力、最诱惑人的地方。
有理想不是以理想的对象来否定现实的自己;有理想也不是高挂起一个愿望,对它冷若霜冰。
有理想就是在未来的日子里,你应该怎样寻找更高的成就感和真切的幸福感。有理想就是日日更新着自我,又时时否定着自我。有理想就是不耽于现实,不溺于幻想,敢破旧,敢立新。
有理想不是追求什么职业,而是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有理想的人不奢侈,不自私,做善事,有自我。自爱爱人,自信信人。不妄自菲薄,亦趾高气扬。有雅趣而不浮于情调,有俗务而能轻松身心。能放松自己在原则底线之上,要提升境界达毕生追求之巅。
有理想的人眼神明亮坚定,眼光高远清幽。他心胸开阔,处事从容;生活简单,情感单纯;他要把一部分爱和力量献给自己的理想。
有理想的生活使你每天充实自信,精神愉悦。有所追求,故不会懈怠;有所期望,故不会苟且。有理想的生活,在感觉最寒冷迷茫的时候,你可以向心中的理想借来火,温暖你的心,借来光,照亮你的路。C。
有理想就有了信仰,平凡的工作,世俗的生活,却保有一颗超凡脱俗、不染尘的心灵。于是,你的言谈举止在寻常之中就有了一层源于内心的光辉。
平淡的生活里,有了理想,灵魂就有所归依,心灵就有所扶持,人生,就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有过理想的生活,什么时候开始都为时未晚。
(选文有改删)1.本文的中心论点:
主要论证方法:
2.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
3.谈一谈对“有理想也不是高挂起一个愿望,对它冷若霜冰。”这句话的理解。:
4.请为文章中C处补写一个与上文连贯的事实论据。
答:
四、坦荡
坦荡是春日一望无际的原野,是夏日汩汩流淌的清泉,是秋水长天,是大雪无痕。坦荡是拂晓时分的万里霞光,是雨后青翠欲滴的远山,是亭亭玉立香远溢清的莲花。坦荡是海水的沉默,是天空的无言。坦荡是自然本身,是纷繁复杂的生活底色,是一种最本真的生活姿态。天乃大,地波涌,可容君子坦荡之道。“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坦荡是庄子的持竿不顾,逍遥游于尘世,任九万里的情怀荡漾于澄净秋水之上。“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坦荡是司马迁的忘却荣辱,以大海的胸怀包容世人之讽,内心之痛,以山的坚毅书写三千年的沧海桑田。“往事如烟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坦荡是苏轼“栋尽寒枝不肯栖”的书生本色”,“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举重若轻。“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坦荡者都有一种“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高度自信。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儿童的眼光是坦荡的,那里面折射出的是一颗赤子之心,成人的坦荡则是一种智慧,一种战胜了私欲和庸俗的清明澄澈。避开一切庸人自扰的得失,小圈子里的恩怨,将烦恼化为柳絮池塘的淡淡清风拂面而过。“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坦荡是一种站在高处的俯瞰,一种登高远远眺的悠然。用不予置理对付锱钵必较,用淡淡一笑对付蝇营狗苟。无招对有招,坦荡者不战而胜。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因为坦荡,你可以宠辱不惊,坐观窗外叶枯叶荣,静品天外云卷云舒。因为坦荡,你可以“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逍遥生活于天地之间,从容行走于光明大道上。因为坦荡,你才能拥有“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诗意人生。
坦荡生活,豁达而不旁观,一如傲霜斗雪的梅花,于素雪晶莹中坦然释放,任风云变幻,孤独地守望春天。坦荡生活,清爽而不冷漠,一如心存高远的溪流于舒缓低吟中洗涤万物,随时光荏苒,执著地一路欢歌。1.用文中凝练的语言概括怎样才能做到“坦荡”。
答:
2.读第三段,回答作者为什么说“坦荡”是一种智慧。
答:
3.本文多处运用经典名句,以“往事如烟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为例,从语言鉴赏的角度谈谈它们的作用。
答:
读书率下降是什么危机 薛涌(旅美学者)
①“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从1998年到2003年,我国识字者阅读率下降了8.7个百分点,2003年的国民阅读率仅为51.7%。
②一石激起千层浪,阅读率下降引起了各界人士的诸多评论,担忧者有之,思考者有之,斥责者有之,宽谅者也不乏其人。阅读率下降到底意味着什么?不读书使中国人丧失了什么呢?
③阅读是人类传递信息最有效的、不可替代的手段。因为通过阅读接受信息,最能体现信息接受者的主体性。
④读书时,速度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调节,有些段落可以反复琢磨,做笔记,甚至对之质疑、挑战。接受信息的过程和思想的过程可以充分地混合。这一点,大多数新媒体都不具有。比如DVD一放,就按照既定的速度走,信息的接受者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即使你可以按各种后退、重复、慢动作的键,但根本不可能像读书那样进退自如。这样的信息传送,常常是灌输式的,不具有阅读中的对话性。
⑤阅读的另一特点是个人性。阅读不是朗诵,是默读,不和别人分享。读者和书之间可以建立个人的关系。其他传媒大多有某种公共性,即使自己关起门来看电视,常常也感到四周有人。所以,阅读给个性化的信息传递创造了最大的自由。信息的接受者对所接受的信息有充分的个人解释权,最大限度地免除其他受众的影响。
⑥因此,一个人不读书,接受信息就常常是从众的、被动的、缺乏分析的。一个民族不读书,这个民族的文化就丧失了创造性、批判性,个人就会被群体所淹没。这里最有意思的就是读经。读经大概是我们近年来罕见的读书运动了。但读经是背书,把读书过程中思想的空间都去掉,学童要跟着记忆和琅琅读书声不停地往前走,就像跟着录音机走一样,失去了自己对这个过程的控制权。这和阅读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
⑦从这样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出阅读率下降所代表的危机。我们目前的不少产业在一定程度上还在依靠外资:人家给钱,给设计,我们照着样子做,出力气就行了。流水线如同一直往前走的DVD和录音带,劳动者只能被动跟进,当然没有质疑、批判和创造的空间。中国的一些白领也是规规矩矩、照本宣科,属于跟着别人走的阶层。阅读虽然是在接受信息,却是一种“跟着自己走”的信息处理活动。这对以保住自己的工作为满足的部分白领,当然是多余的。
⑧但当今是鼓励冒险、创新,让世界“跟着自己走”的时代。比尔·盖茨、GOOGLE的创建人,都是因为敢于让世界跟着自己走而出头的。目前美国30%的劳动力属于“创造阶级”,不是他们追工作,而是工作追他们:各种高技术公司,都要跑到这些人聚居的昂贵城市安营扎寨。因为离开了这些人的异想天开,企业就失去了动力,而这些人,是一定要阅读的。
⑨中国人是否阅读,将决定是世界跟着中国走,还是中国跟着世界走。(选自《新京报》2004年12月20日,有改动)1.文章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 答:
2.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说说第③段画线句子的含义。答:
3.说说第⑦段中加着重号的“这样”指代的内容。答:
4.第⑧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试简要分析运用这种论证方法的作用。答:
5.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读了本文,请你拟写一则关于读书的宣传语。答:
第三篇:议论文阅读题及答案
议论文
一、人人皆可为国王 梁衡
①说到权力和享受,国王可算是一国之最。因此王位就成了很多人追求的目标,但我们也大可不必妄自菲薄,我们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国王。
②虽然大有大的好处,但它却不能占据全部的风光。比如,同是长度单位,以“里”去量路程可以,去量房屋之大小则不成;以“尺”去量房屋大小可以,去量一本书甚至一张纸的厚薄则难为它了。同是观察工具,望远镜可以观数里、数十里之外,看微生物则不行,能挥洒自如的是显微镜。以人而论,权大位显,如王如皇亦有他的局限。比如他就不能享受村夫之乐、平民之趣。《红楼梦》里凤姐说得好,“大有大的难处”。据说现在的荷兰女王也很为继承人发愁,因为她的三个子女因担心失去生活之趣对王位都不感兴趣。
③在现代社会里,每一个成功者都可以在自己的王国里成为国王,享受高呼万岁的崇敬,享受鲜花和红地毯。你看歌星、球星是追星族的国王;作家、画家是欣赏者的国王;学者、教授是他学术领域的国王;幼儿园的阿姨、小学校的教师整天享受着孩子们的拥戴,也俨然如王——孩子王。就是牧羊人,在蓝天白云下长鞭一甩,引吭高歌,也有天地间唯我独尊的国王感。
④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为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北宋时的柳永,宋仁宗不喜欢他,几次考试不第连个做臣子的资格也拿不到,他只好去当“民”。“凡有井水处都有柳词”。因而他在词坛成为了自己的国王——词王。林则徐被清政府贬到新疆伊犁,沿途官民却争相拜迎,泪洒长亭,赠衣赠食争睹尊容。到住地后人们又去慰问,去求字。以至于待写的宣纸堆积如山。在人格王国里林则徐被推举为王。
⑤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人人可以为王。我看过一场演唱会,那歌手也没有什么名,但当时着实有王者风范,台下的女孩子毫不羞涩地高喊“我爱你”,演唱结束,要跟他拥抱。
⑥国王的精神享受有三:一是有成就感;二是有自由度;三是有追随者。只要做到这三点,不管你是白金汉宫里的英国女王,还是拉着小提琴的街头艺术家,在精神上都能得到同样的满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要诚实、勤奋就行——因为你虽没有王业之成,大小总有事业之成;虽没有权的自由,但有身心的自由;虽没有臣民追随,但一定有朋友、有人缘,也可能还有崇拜者。所以人人皆可为国王,谁也不用自卑,谁也不要骄傲。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2.文章第②段运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是什么?作用是什么?(3分)
3.文章第③段到第⑤段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述文章观点的?(3分)
4.请在第④段结尾处列举一个事例来补充论述。(3分)
5.你认为本文的观点对生活中的哪些人会有非常大的触动?(3分)
二、愉快是基本标准
读了大半辈子书,倘若有人问我选择书的标准是什么,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 愉快是基本标准。一本书无论专家们说它多么重要,排行榜说它多么畅销,如果读它不能使 我感到愉快,我就宁可不去读它。
人做事情,或是出于利益,或是出于性情。出于利益做的事情,当然就不必太在乎是否愉快。我常常看见名利场上的健将一面叫苦不迭,一面依然奋斗不止,对此我完全能够理解。我不认为他们的叫苦是假,因为我知道利益是一种强制力量,而就他们所做的事情的性质来说,利益的确比愉快更重要。相反,凡是出于性情做的事情,亦即仅仅为了满足心灵而做的事情,愉快就都是基本的标准。属于此列的不仅有读书,还包括写作、艺术创作、艺术欣赏、交友、恋爱、行善等等,简言之,一切精神活动。如果在做这些事情时不感到愉快,我们就必须怀疑是否有利益的强制在其中起着作用,使它们由性情生活蜕变成了功利行为。
读书惟求愉快,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关于这种境界,陶渊明做了最好的表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不过,我们不要忘记,在《五柳先生传》中,这句话前面的一句话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可见要做到出于性情而读书,其前提是必须有真性情。那些躁动不安、事事都想发表议论的人,那些渴慕荣利的人,一心以求解的本领和 真理在握的姿态夸耀于人,哪里肯甘心于自个儿会意的境界。
以愉快为基本标准,这也是在读书上的一种诚实的态度。无论什么书,只有你读时感到了愉快,使你发生了共鸣和获得了享受,你才应该承认它对于你是一本好书。尤其是文学作品,本身并无实用,惟能使你的生活充实,而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是你喜欢读。不感兴趣而读,其结果只能是不懂装懂,人云亦云。
我不否认,读书未必只是为了愉快,出于利益的读书也有其存在的理由,例如学生的做功课 和学者的做学问。但是,同时我也相信,在好的学生和好的学者那里,愉快的读书必定占据着更大的比重。1.作者在文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
2.请结合上下文理解第三自然段中“读书惟求愉快,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这句话的含义。
答:
3.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第四自然段从正反两个方面所阐述的读书应取得诚实态度。
答:
三、过有理想的生活 过有理想的生活
如果不能过一种理想的生活,那就一定要过一种有理想的生活。
很难描述理想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物质和精神要达到怎样的精彩和极致才算是理想。如果真的达到了那种状态,是不是就失去了理想的色彩。“理想只有在不可企及时才可以理想的本质存在着”,不可企及,是理想最具魅力、最诱惑人的地方。
有理想不是以理想的对象来否定现实的自己;有理想也不是高挂起一个愿望,对它冷若霜冰。
有理想就是在未来的日子里,你应该怎样寻找更高的成就感和真切的幸福感。有理想就是日日更新着自我,又时时否定着自我。有理想就是不耽于现实,不溺于幻想,敢破旧,敢立新。
有理想不是追求什么职业,而是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有理想的人不奢侈,不自私,做善事,有自我。自爱爱人,自信信人。不妄自菲薄,亦趾高气扬。有雅趣而不浮于情调,有俗务而能轻松身心。能放松自己在原则底线之上,要提升境界达毕生追求之巅。
有理想的人眼神明亮坚定,眼光高远清幽。他心胸开阔,处事从容;生活简单,情感单纯;他要把一部分爱和力量献给自己的理想。
有理想的生活使你每天充实自信,精神愉悦。有所追求,故不会懈怠;有所期望,故不会苟且。有理想的生活,在感觉最寒冷迷茫的时候,你可以向心中的理想借来火,温暖你的心,借来光,照亮你的路。C。
有理想就有了信仰,平凡的工作,世俗的生活,却保有一颗超凡脱俗、不染尘的心灵。于是,你的言谈举止在寻常之中就有了一层源于内心的光辉。
平淡的生活里,有了理想,灵魂就有所归依,心灵就有所扶持,人生,就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有过理想的生活,什么时候开始都为时未晚。
(选文有改删)1.本文的中心论点:
主要论证方法:
2.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
3.谈一谈对“有理想也不是高挂起一个愿望,对它冷若霜冰。”这句话的理解。
答:
4.请为文章中C处补写一个与上文连贯的事实论据。
答:
四、坦荡
坦荡是春日一望无际的原野,是夏日汩汩流淌的清泉,是秋水长天,是大雪无痕。坦荡是拂晓时分的万里霞光,是雨后青翠欲滴的远山,是亭亭玉立香远溢清的莲花。坦荡是海水的沉默,是天空的无言。坦荡是自然本身,是纷繁复杂的生活底色,是一种最本真的生活姿态。
天乃大,地波涌,可容君子坦荡之道。“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坦荡是庄子的持竿不顾,逍遥游于尘世,任九万里的情怀荡漾于澄净秋水之上。“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坦荡是司马迁的忘却荣辱,以大海的胸怀包容世人之讽,内心之痛,以山的坚毅书写三千年的沧海桑田。“往事如烟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坦荡是苏轼“栋尽寒枝不肯栖”的书生本色”,“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举重若轻。“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坦荡者都有一种“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高度自信。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儿童的眼光是坦荡的,那里面折射出的是一颗赤子之心,成人的坦荡则是一种智慧,一种战胜了私欲和庸俗的清明澄澈。避开一切庸人自扰的得失,小圈子里的恩怨,将烦恼化为柳絮池塘的淡淡清风拂面而过。“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坦荡是一种站在高处的俯瞰,一种登高远远眺的悠然。用不予置理对付锱钵必较,用淡淡一笑对付蝇营狗苟。无招对有招,坦荡者不战而胜。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因为坦荡,你可以宠辱不惊,坐观窗外叶枯叶荣,静品天外云卷云舒。因为坦荡,你可以“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逍遥生活于天地之间,从容行走于光明大道上。因为坦荡,你才能拥有“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诗意人生。
坦荡生活,豁达而不旁观,一如傲霜斗雪的梅花,于素雪晶莹中坦然释放,任风云变幻,孤独地守望春天。
坦荡生活,清爽而不冷漠,一如心存高远的溪流于舒缓低吟中洗涤万物,随时光荏苒,执著地一路欢歌。
1.用文中凝练的语言概括怎样才能做到“坦荡”。
答:
2.读第三段,回答作者为什么说“坦荡”是一种智慧。
答:
3.本文多处运用经典名句,以“往事如烟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为例,从语言鉴赏的角度谈谈它们的作用。
答:
读书率下降是什么危机 薛涌(旅美学者)
①“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从1998年到2003年,我国识字者阅读率下降了8.7个百分点,2003年的国民阅读率仅为51.7%。
②一石激起千层浪,阅读率下降引起了各界人士的诸多评论,担忧者有之,思考者有之,斥责者有之,宽谅者也不乏其人。阅读率下降到底意味着什么?不读书使中国人丧失了什么呢?
③阅读是人类传递信息最有效的、不可替代的手段。因为通过阅读接受信息,最能体现信息接受者的主体性。
④读书时,速度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调节,有些段落可以反复琢磨,做笔记,甚至对之质疑、挑战。接受信息的过程和思想的过程可以充分地混合。这一点,大多数新媒体都不具有。比如DVD一放,就按照既定的速度走,信息的接受者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即使你可以按各种后退、重复、慢动作的键,但根本不可能像读书那样进退自如。这样的信息传送,常常是灌输式的,不具有阅读中的对话性。
⑤阅读的另一特点是个人性。阅读不是朗诵,是默读,不和别人分享。读者和书之间可以建立个人的关系。其他传媒大多有某种公共性,即使自己关起门来看电视,常常也感到四周有人。所以,阅读给个性化的信息传递创造了最大的自由。信息的接受者对所接受的信息有充分的个人解释权,最大限度地免除其他受众的影响。
⑥因此,一个人不读书,接受信息就常常是从众的、被动的、缺乏分析的。一个民族不读书,这个民族的文化就丧失了创造性、批判性,个人就会被群体所淹没。这里最有意思的就是读经。读经大概是我们近年来罕见的读书运动了。但读经是背书,把读书过程中思想的空间都去掉,学童要跟着记忆和琅琅读书声不停地往前走,就像跟着录音机走一样,失去了自己对这个过程的控制权。这和阅读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
⑦从这样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出阅读率下降所代表的危机。我们目前的不少产业在一定程度上还在依靠外资:人家给钱,给设计,我们照着样子做,出力气就行了。流水线如同一直往前走的DVD和录音带,劳动者只能被动跟进,当然没有质疑、批判和创造的空间。中国的一些白领也是规规矩矩、照本宣科,属于跟着别人走的阶层。阅读虽然是在接受信息,却是一种“跟着自己走”的信息处理活动。这对以保住自己的工作为满足的部分白领,当然是多余的。
⑧但当今是鼓励冒险、创新,让世界“跟着自己走”的时代。比尔·盖茨、GOOGLE的创建人,都是因为敢于让世界跟着自己走而出头的。目前美国30%的劳动力属于“创造阶级”,不是他们追工作,而是工作追他们:各种高技术公司,都要跑到这些人聚居的昂贵城市安营扎寨。因为离开了这些人的异想天开,企业就失去了动力,而这些人,是一定要阅读的。
⑨中国人是否阅读,将决定是世界跟着中国走,还是中国跟着世界走。(选自《新京报》2004年12月20日,有改动)1.文章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 答:
2.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说说第③段画线句子的含义。答:
3.说说第⑦段中加着重号的“这样”指代的内容。答:
4.第⑧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试简要分析运用这种论证方法的作用。答:
5.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读了本文,请你拟写一则关于读书的宣传语。答:
议论文
一、【答案】
1.人人皆可成为国王(3分)(意思相近即可)
2.举例论证(1分)作用是为了证明“虽然大有大的好处,但是却不能占据全部的风光”这一观点。(2分)
3.第③段:每一个成功者都可以在自己的王国里成为国王。(1分)第④段: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为王。(1分)第⑤段: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人人可以为王。(1分)
4.答案不唯一,能紧扣“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为王”这一分论点,举出例子并作简要分析即可。(3分)5.生活中的自卑的人(或骄傲的人)。(3分)
二、1、愉快是基本标准。
2、在读书时,能离开物质利益,去享受精神的追求,就是一种最高境界。3.如果感兴趣的书就读,不感兴趣的就不读,就不会人云亦云,不懂装懂。
三、1.过有理想的生活。2.道理论证。3.引起下文。
4.有了远大的理想,不仅要时常把它挂在嘴边,更要付诸于行动。
5.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病,导致胸部以下全部瘫痪,但她身残志坚,后发表数十部文学作品。
四、1.豁达而不旁观;清爽而不冷漠。2.避开得失、恩怨、不计名利、境界高远
3.语言优美,引人入胜,富有感染力。增添了文章的文学色彩,高度概括了苏轼的“坦荡”,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五、1.不读书将使中同人丧失创造力。
2.读书时,速度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调节,有些段落可以反复琢磨,做笔记,甚至对之质疑、挑战,接受信息的过程和思想的过程可以充分地混合。3.(1)通过阅读接受信息,最能体现信息接受者的主体性。(2)阅读的另一特点是个人性。
4.例证法;具体可靠地论证了“当今是鼓励冒险、创新,让世界‘跟着自己走’的时代”这一观点。5,答案不唯一,此略。
第四篇:河南历年中考语文议论文真题及答案
河南中考议论文阅读真题
【2015年真题】
为什么不读经典
①“所谓经典,就是大家都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马克·吐温这句话道出了经典的尴尬处境——没有人否认应该读经典,但真正去读的却寥寥无几。为什么人们会对经典敬而远之呢?
②因为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不打算讨好人,不千方百计诱惑你去读它。作家在写作时,只是要写出他对生活的所感所思和他自己的欢欣与疼痛。他是写给自己看的,至多是写给他认为可以与之对话的人看的,并没有打算让大量的读者成为自己的粉丝,也没有其他的动机。曹雪芹在“举家食粥”的窘境中写《红楼梦》,只是想写出“一把辛酸泪”,并没有想到把它做成畅销书,赚它个盆满钵满。因此,经典不会时刻想着为你提供方便,不会挖空心思哄你逗你,不会因为你理解不了而降格以求。
③因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对于同一个轰动一时的新闻事件,经典总能深入其中,烛照事件背后人性的晦明;而平庸的作品只会对那些热闹的戏剧性的过程趋之若鹜,对于故事之外的东西,它没有耐心,更没有能力去做更深入的分析。《安娜·卡列尼娜》和《包法利夫人》都取材于当时沸沸扬扬的桃色事件,这类故事都足以吸引眼球,受到报纸花边新闻的追逐,但在这些地方人们发现不了那些驱动故事萌生和发展的动力。只有列夫·托尔斯泰和福楼拜这样的作家,凭借他们天才的洞察力,精确地描绘了一个人的热情和梦想、挣扎和无奈,揭示了人性的丰富和局限。经典就是这样,瞩目事物的内部,触及到事物坚硬的内核,揭示出生活的本质。
④因为经典太留意那些本质的东西,所以常常会忽略表层和细节,在表现形式上,有时会显得呆滞笨重,不以轻盈妩媚的姿容愉悦人。就像许多真正大智若愚的人,常常会在小事上犯糊涂,会因某种笨拙的举止而被取笑。倒是那些乖巧机敏的人,待人接物八面玲珑,但如果试图从他们身上发现独特的人格和精神,往往是缘木求鱼。在并不那么具备观赏性的背后,经典体现的是真正的深刻和独特的禀赋。
⑤以上这些特征,使那些渴望阅读之“轻”的读者对经典产生隔膜,使他们无缘分享出自人类杰出头脑的感受、智慧和发现。
⑥因为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匆促的生活节奏,过于丰富乃至泛滥的信息,培植了现代人浮光掠影的阅读习惯。面对扑天盖地的碎片化、娱乐化信息,人们没有时间沉潜到情韵悠长的大部头文学作品中;人们静不下心去欣赏一段风光描写,揣摩一种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人们没有耐心细细品味节奏、韵律、布局谋篇的微妙之处,享受纯粹的文字之美。
⑦我们还可以有这样那样疏远经典的理由,这些理由让我们面对人类精神的优秀成果却漠然视之,让我们和深刻、和睿智、和经由艰苦求索而获得的精神愉悦等美好而珍贵的收获无缘。领悟了这些,我们就应该有所行动。
(作者:彭程。有删改)
11.请结合全文内容,从两个方面概括人们“对经典敬而远之”的原因。(4分)
1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13.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4分)
14.下面哪一则材料适合作为第⑥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3分)
材料一
传媒学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揭示,这是一个泛娱乐化的时代,深刻的思考在迅速地销声匿迹,我们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以一种消费的心态,消受那些等而下之的粗浅的读物了。
材料二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为了人的发展和精神生活的丰富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对书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
【答案】 11.①经典本身是纯粹的,它关注事物的本质,在表现形式上不那么具备观赏性,使读者对它产生隔膜。②阅读经典需要充足的时间和从容的心境,而现代人习惯了浮光掠影的阅读。(意思对即可。一方面2分,共4分)
12.①引用名言,指出经典面临的尴尬处境,引出议论的话题。(多用设问(问句)引发思考,引起下文。(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2分)
13.先提出观点: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1分)接着分析对于同一新闻事件,经典和平庸作品有不同的关注点,突出经典关注的是事物的本质;然后以两部名著为例加以印证。(2分)最后,再次强调经典关注的是事物本质的东西。(1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14.材料一。(1分)因为材料一论述的是泛娱乐化的时代使人们变得匆忙和浮躁,只能阅读粗浅读物,与第⑥段的观点相符。(分析合理即可。2分)(共3分)【2014年真题】
阅历与读书
①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本书,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正如清代文学家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写道:“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可见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
②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所得产生深浅有别的影响,原因在于阅读并非是对作品的简单再现,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人生的经历与生活的经验都会参与进来。少年时阅历不够丰富,洞察力、理解力有所欠缺,所以在读书时往往容易只看其中一点或几点,对书中蕴含的丰富意义难以全面把握。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界学识、经验阅历以及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都有大幅度提升,往往能够从更高的层次、更宽的视角观察问题,能够看得更加全面透彻。著名学者林语堂在谈读书体验时说:“我此时重读的论文,比幼时所读全然不同,幼时虽觉其文章有趣,没有真正魂灵的接触,未深知其文之佳境所在。”可见,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
③那么.该如何丰富阅历呢?一般来说,一个人的阅历是不是丰富,往往与其生活经历密切相关。然而经历不等于阅历。经历只是一种经过,形成的是对事物表象的感性的认知;而阅历则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对经历进行思考、领悟、概括、提炼,是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只有勤于反思,才能从经历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才能让经历升华成为阅历。但对于人生经历并不丰富的年轻人来说,要丰富自己的阅历,最有效便捷的方法是读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成长的良师益友。读书,与智者对话,向圣人讨教,从他人的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从前人的论述中获得启迪,赢得智慧,增长阅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人不能任意拉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在不断经历与不断读书中拓宽生命的宽度。
④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可以互相代替。不少人在年轻的时候,迫于升学就业的压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到中年后,自认为有几十年的阅历,早已洞察世事,不需要再到书中寻求人生真谛,阅读的动力大大减退。这都是不对的。读书和阅历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在“有字之书”中透彻理解书中寓意,在“无字之书”中深入领悟生活哲理,二者不可偏废。无论为官经商,还是读书治学,只重读书不重阅历,极易造成主观臆断,会因脱离实际而寸步难行;只重阅历不重读书,则会导致经验主义,会因缺乏理论指引而流于平庸世俗。只有二者紧密结合,既博览群书,叉勇于实践,以读书拓展阅历,以阅历深化读书,才能做到阅历和读书相长,在二者的相辅相成中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作者:赵迎辉。有删改)1.请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3.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4分)
4.如果用以下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3分)
歌德说:“阅历丰富的人读书时,常常是一只眼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则留心看纸的背面。”
【答案】
1.阅历助益读书,读书增长阅历,(阅历与读书相辅相成)(2分)二者不可偏废。(1分)(意思对即可。3分)2.①指出“阅历对读书至关重要”,引起下文。②从读书体验谈起,借用名言,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2分)
3.先提出本段论题“如何丰富阅历”。(1分)然后从阅历与经历的关系、阅历与读书的关系进行论证。(2分)最后点明本段论点“经历与读书都能丰富阅历”。(1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
4.第②段。(1分)歌德的话论证的是第②段中的“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作品的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意思对即可。2分)(共3分)
【2011年真题】
坚持“一件事原则”
亲爱的埃迪:
①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把精力分散在好几件事情上,不仅是不明智的选择,而且是不切实际的考虑。在这封信里,我向你谈谈“一件事原则”,即专心地做好一件事,就能有所收益。
②在对一百多位获得杰出成就的人士的商业哲学观点进行分析之后,著名行为学者哈迈尔发现了这个事实:他们每个人都具有专心致志的优点。
③最成功的人都是能够迅速而果断地作出决定的人,他们总是首先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朝这个目标努力。譬如,伍尔沃斯的目标是要在全国各地设立一连串的“廉价连锁商店”,于是他把全部精力花在这件工作上,最终成为著名的商界走亨;林肯致力于解放黑奴,他排除万难专心于此,因此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李斯特内心充满了成为一名伟大律师的欲望,他把一切心力专注于这项目标,结果成为美国著名的律师之一。
④孩子,这些人物都是你所熟悉的,从他们的成功可以看出,所有成大事的人,都把明确的目标当作他们努力的主要推动力。专心就是把意识集中在这个目标上的行为,井要一直集中到找出实现这个目标的方法,而且将之付诸实际行动。自信心和欲望是构成他们专心行为的主要因素。没有这些因素,专心致志的神奇力量将无从谈起。为什么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拥有这种神奇的力量,其主要原因是大多数人缺乏自信心,而且没有什么强烈的欲望。
⑤孩子,对于任何东西,你都可以渴望得到,只要你的需求合乎理性,并且十分强烈,那么专心这种力量将会 帮助你得到它。假设你准备成为一个著名的作家,或是一位杰出的演说家,或是一位显赫的商界主管,或是一位能力高超的金融家„„那么你最好在每天就寝前及起床后,花上l0分钟把你的思想集中在这项愿望上,以决定应该如何进行才有可能把它变成事实。
⑥当你要专心致志地集中你的思想时,应该把你的眼光投向一年、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后,假想你能创作出伟走的作品,假想你是这个时代最有力量的演说家,假想你是住极有影响力的人物,并坚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唯有如此,才有可能付出努力。
⑦一次只专心地做一件事,全身心地投入并积极地把它做成功,这样你就不会感到筋疲力尽。把你决定去做的那件事当成是一大排抽屉中的一个抽屉。你的工作只是一次拉开一个抽屉,令人满意地完成抽屉内的工作,然后将抽屉推回去。不要总想着所有的抽屉,而要将精力集中于你已经打开了的那个抽屉。了解你在每次任务中所需担负的责任.了解你的极限。如果你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和失去控制,那你就是在浪费你的效率、健康和快乐。选择最重要的事先做,把其他的事放在一边。做得少一点儿,做得好一点儿.才能在工作中得到更多的快乐。
⑧孩子,在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中,如果你能向一个目标集中注意力,成功的机会将大大增加。全心专注在你所期望的一件事上,必如所期。祝你进步!深爱你的父亲(作者:弗罗姆。有删改)1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4.请给第③段再写一个事实论据。(3分)
15.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第③一⑥段的论证思路。(4分)
16.第⑦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
13.专心地做好一件事,就能有所收益。(意思对即可。2分)14.示例:居里夫人致力于放射性元素的研究,她专注于此,克服了重重嗣难,终于发现了镭并分离出纯镭,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古今中外的事例均可。事例1分,突出目标和专心2分.共3分)15.第③段列举名人事例论证成功的人都是先确定明确的目标,然后专心朝这个目标努力。(2分)第④⑤⑥段分析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如何做到专心。(2分)(意思对即可。共4分)16.比喻论证(1分)生动形象(1分)地论证了“一次只专心地做一件事,全身心地投入并积极地把它做成功”(1分)的观点。(共3分)
第五篇:2012年湖北襄阳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2年湖北襄阳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今襄阳因文化而立,必将因文化而兴。昔日襄阳因历史悠久,才会有人杰地灵。襄阳的古隆中与下列哪一历史人物有关
A.曹操B.刘秀C.孙权D.堵葛亮
12.在中国古代,仆人见主人习惯称夫人、老爷;大臣见皇帝都要跪拜、作揖。这反映了哪家思想派别的礼仪
A.墨家B.法家C.儒家D.道家
13.下列科技著作中,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的是
A.《齐民要术》B.《天工开物》C.《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
14.红军长征途中,哪一军事行动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A.突破乌江B.巧渡盒抄江C.四渡赤水河D.强渡大渡河
15.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太战役中,下列哪支队伍先后参加过其中的两大战役
A.东北解放军B.华北解放军C.中原解放军D.华东解放军
16.“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这句话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哪次运动中的斗争精神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17.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科技人才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B.洋务运动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18人们常把遇到惊喜和兴奋的事比作“发现了新火陆”。这个比喻与下列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A.哥伦布B.达伽马C.迪亚士D.麦哲伦
19.“劳动者要获得法律上的自由,必然要付出巨额的代价,当他们刚刚跳出牢笼,面临的将是无形的枷锁。”下列事件符合这一评价的是
A.美国南北战争B.俄国十月革命C.日本明治维新 D.俄国l861年改革
20.华盛顿担任了美国两届总统后,坚持不参加第三届总统竞选,退休后回到自己的庄园。这一民主选举制度源于下列哪个法律文件
A.《独立宣言》B.《宅地法》
C.《1787年宪法》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21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
A.英语B.汉语C.法语D.阿拉伯语
二、非选择题(第32题7分,第33题7分,第34题6分,第35题9发,第36题5分,第37题6分.共40分)
32.【文化引领时代】(7分)
文化是引领时代前进的旗帜。2011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大会研究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问题。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其独具风格的文化魅力打动和影响世界。
(1)他生活在战国时期,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其代表作是什么?(1分)
印刷术的发明为人类社会做出了什么贡献?(1分)
(2)思想的变革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具有思想解放性质的事件是什么?(1分)
(3)战国时期提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是哪位思想家?(1分)第一个专制主义封建王朝为了创立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投制度,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
(4)青少年应该为促进文化大发展做贡献,作为中学生应如何待传统文化?(1分)
33.【落后带来屈辱】(7分)
马克思曾说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备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紊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
(1)材料中“旧制度”指什么制度?(1分)造成中国与世隔绝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1分)
(2)“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具体是指什么战争,(1分)它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影响是什么,(1分)
(3)这次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哪些主权?(2分)
(4)此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哪一条款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1分)
34.【改革推动发展】(6分)
有学者认为:l9世纪中期以前,日本仍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明治给新使它绝处逢生。19世纪末期,中国也掀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结果却失败了。
(1)19世纪中期,日本出现了哪些社会危机?(2分)
(2)为了摆脱危机,明治天皇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中哪一措施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性质?(1分)
(3)这一系列改革措施为人类留下了很多成功经验,最值得中国借鉴的经验是什么?(1分)
(4)明浩维新使日本绝处逢生,戊戌变法在中国为什么失败?(2分)
35.【革命创造辉煌】(9分)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之后又经过近30年的曲折探索,终于找出了一条特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又一次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1)材料中所指的“28年”,属于中国革命的哪一历史时期?(1分)这一时期,国共两党实现了两次合作,其中第一次合作达到高潮的标志是什么?(1分)
(2)为什么说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2分)
(3)“建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共哪次会议提出来的?(1分)这一理论在农村改革和祖国统一方面出现了哪些制度创新?(2分)
(4)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在20世纪发生了哪些历史性巨变?(2分)
36.【科技改变未来】(5分)
工业革命不仅使社会生产发生了根本变化,而且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1)英国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是什么?(1分)
(2)为什么说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t(1分)
(3)多年来,襄阳市政府关注民生,大力开展家电下乡活动。电器的出现最早得益于哪次工业革命?(1分)
(4)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一批新的交通工具,也形成了陆海空相互变错的交通网络。l9世纪末,人们要外出旅游选择最新的交通工具是什么?(1分)
(5)第三次科拄革命对世界经济格局有什么影响?(1分)
37.【战争走向联合】(6分)
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英法等国为了自身的安全,以牺牲弱小国家刹益,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要求,企图把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材料二:苏德战争爆发后,1941年8月初,罗斯福、丘吉尔分别率领本国政府的官员乘军舰在纽芬兰举行会谈,最后签署了联合声明,史祢《大西洋宪章》。两国宣祢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社会制度的权利,并表示要对苏联提供援助。
(1)材料一说明了英法等国在推行什么政策?(1分)“弱小国家”指的是哪个国家?(1分)
(2)材料二中英美对苏联提供援助,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这个“联盟”形成的标志是什么?1分)
(3)1944年以后,英美盟军和苏联军队对德国采取的重大军事行动有哪些?(2分j
(4)有人说:英美与苏联的合作是暂时的,对抗是长久的。根据二战后的有关史实,指出英美与苏联对抗的原因。(1分)
2012年裹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文科综合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历史部分(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1.D12.C13.B14.C15.A16.D 17.B18.A19.D20.C
二、非选择题(第32题7分.第33题7分,第34题6分,第35题9分.第36题5分,第37题6分,共40分)
32.【文化引领时代】(7分)
(1)《离骚》(1分,写错字不给分),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1分)
(2)百家争鸣(1分)
(3)韩非(韩非子)(1分)。措施: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1分,只要能答出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也可得分)。②在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两句答完整可得1分,缺一项不得分)。
(4)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1分);(意思相近,能从正反两方面合理叙述均可得分,只答方面不得分。)
33.【落后带来屈辱】(7分)
(1)封建制度(封建专制制度或君主专制制度)(1分);闭关锁国政策(1分)
(2)鸦片战争(1分);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没写“开始”不得分)。
(3)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关税主权(共2分,答对其中任意l点可得1分。答条约内容不给分)
(4)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1分)
34【改革推动发展】(6分)
(1)民族危机(美国的入侵)(1分);幕府统治危机(封建幕府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1分)
(2)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仅答“引进西方技术”不得分;答出“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即可得分)(1分)
(3)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仅答“提倡文明开化”不得分;答出“努力发展教育”即可得分。回答科教兴国战略也得分)(1分)
(4)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1分);维新派:①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②没有发动人民群众(1分,答对其中任意l点可得分)。(评分说明:意思相近即可)。
3s【革命创造辉煌】(9分)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分);北伐战争(1分)
(2)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白主的国家(1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1分,回答不完整不得分)。
(3)中共十二大(十二大)(1分);农村改革方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祖国统一方面:“一国两制”(1分)(评分说明:注意对应关系,不对应不得分)
(4)新中国的成立、三大改造的完成(只写“三大改造”没写“完成”不得分)、改革开放(共2分,答对其中任意l点可得1分)
36.【科技改变未来】(5分)
(1)确定了资本主义制度(君主立宪制)(1分)
(2)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1分)
(3)第二次工业革命(只答一项,多答不给分)(1分)
(4)汽车(只答一项,多答不给分)(1分)
(5)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也可得分)(1分)
37.【战争走向联合】(6分)
(1)绥靖政策(1分);捷克斯洛伐克(1分)。(写错字不得分)
(2)《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发表)(1分)
(3)英美盟军:诺曼底登陆(1分);苏联:苏联进攻柏林(柏林战役也可得分)(1分)(评分说明:注意对应关系,不对应不得分)
(4)社会制度的矛盾(因为英美仇视社会主义制度)或英美遏制共产主义(遏制社会主义)。(答对其中任意一点可得l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