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思考

时间:2019-05-15 15:47: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思考》。

第一篇:关于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思考

为深入了解我县农业税取消后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并积极探索科学的应对措施,按照县委主要领导的指示,县委办牵头,组织县委组织部、宣传部及县农委、财政局、人事局、民政局、劳动局等部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关于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形势及对策的调研活动。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础与现状

我县共辖5镇3乡153个行政村、6个农工贸公司,两个国营农场。区划面积228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9万亩,其中县属167万亩;计税面积178万亩,其中县属106万亩;县属计划外耕地面积61万亩,其中乡管纳税面积24.6万亩。全县总人口31.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7万人。据2003年农村税费改革时统计,全县乡级债务3377万元,债权892万元;村级债务10840.6万元,债权8977.9万元。2003年全县农业税收入3201.3万元。2004年全县农业税实际免征3679万元,农民人均免征177.7元。全县可获粮食直补2442万元、良种补贴390万元。扣除生产资料涨价因素的影响,今年农民人均收入仅靠政策原因同比可增长12.4%。我县8个乡(镇)共有省定编制383名。2001年机构改革时分配各乡镇编制289名,实有251人。乡镇所属事业单位40个,编制315名,实有235人。县直今年需改革的事业单位227个(含学校),编制6631名。

二、困难与压力

“一免两补”政策给农民带来实惠的同时,由于国家相关配套政策没有完善,使农村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步显现,给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与压力。

(一)乡村两级组织运行难度增大。农业税取消后,基层组织运转普遍出现了“三难”。一是乡村债务化解难。前些年乡村两级为了完成指标任务,借款为农户垫付农业税,加之一些政策性支出、隐性支出,使乡村两级形成了1.4亿多元的债务。这些债务原来乡村两级可以通过农业税等收入逐渐消化,现已无力解决。二是经费支出保障难。农业税取消前,乡镇办公经费由县财政预算划拔,不足部分通过乡管计划外耕地税收解决(纳入了预算内)。我县8个乡镇各站所年需经费727万元,取消农业税后,资金缺口647万元。全县村级年需经费636万元,取消农业税后,缺口371万元。三是“一事一议”执行难。农业税取消后,村级组织本身已无力支付公益事业投入。按照“一事一议”的办法,由于农民小农意识严重,对“一事一议”并不认可,现在农村的“一事一议”会难开、款难筹、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导致农村公益事业开展迟缓,面貌难以改善,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同步发展。

(二)金融瓶颈制约严重。我县每年农用资金需求在28000万元左右。据调查,近三年来,县信用社年均投放农贷17729万元,仅占农用资金需求量的63.3%。其中投入种植业和畜牧业分别为13897万元和1158万元,分别占投入农贷的78.4%和6.5%,畜牧业贷款投放比例过小。以兴安乡为例,兴安乡年需农用资金2800万元,2003年信用社贷款1121万元,占所需资金的40%,且全部投入到了种植业。由于金融部门农贷投入比重低、贷款门槛过高且投放方向失调,无奈之下,农民只能用民间借贷的方式解决农业生产资金不足问题。据统计,我县年均民间借贷在4000万元左右,其中绝大部分为高息借贷,这种高利贷加重了农民负担,加大了乡村债务,造成了恶性循环。

(三)土地矛盾日渐突出。免征农业税后,农民对土地更加重视,由于历史原因等造成的潜在矛盾一起暴露出来。3月份以来,我县发生反映土地问题的上访案件占信访总量的40%以上。主要体现在土地合同纠纷、要求均分计划外地、机动地长期发包抵债、机动地超标、户在人不在未给分地、新增人口无地要地、树遮地造成土地自然减少要求补地等问题,影响了农村稳定和农村工作的正常开展。耕地保护不到位,土地质量下降,水土流失治理缓慢,土地安全受到威胁。

(四)机构改革压力较大。目前看,我县乡镇机关分配编制和实有人数只占省定编制的76%和65.5%,按今年省定15%的精简比例,困难不大。2001年乡镇机构改革时,核定每个乡镇政府设置三个综合办公室(党群办公室、政府办公室、财税办公室),事业单位设“四个中心一个站”(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村经济管理中心、畜牧兽医综合服务中心、文化广播服务中心和计划生育服务站)。但多数乡镇只换牌未转制,仍实行改革前站所的管理方式。目前乡镇还有自用人员81名,职能转变和人员臃肿问题没有很好解决。随着农业税的取消,乡镇管理职能弱化,深化乡镇改革和县直事业单位改革势在必行。但这个“大手术”究竟如何做,改革后的职能如何准确定位,机构如何调整,富余人员如何分流等等,是我县面临的重大课题。

(五)事业单位参保进展不快。我县已制定下发了《事业单位社会保险费统筹和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实施方案》。由于事业单位参保积极性不高,保费征缴难度大。参加社会保险的刚性制约不够,参保面过窄。自我县启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以来,仅有6户财政差额单位185人、10户自收自支单位632人参保,财政全额

增收渠道,扩大农村经济总量。

(二)努力突破制约性障碍。

1、全力做好农村稳定工作。从目前情况看,全县农村呈现比较稳定的局面,但形势依然是十分严峻的,前段时间群众上访反映的土地等问题远没从根本上解决,随着农忙的结束,夏秋季节乃至今冬明春可能出现上访高潮,当前应集中力量全力做好矛盾化解工作。建议尽快落实落靠责任,实行归口管理、分工负责,严格执行黑政办发[2004]17号《关于妥善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问题若干意见的通知》,认真做好清查、纠偏、治劣等工作,解决好人地矛盾问题。加大依法治访和纪检监察力度,对心存不端,恶意挑唆、策划、煽动农民上访的人员,应依法严惩。对以权谋私、中饱私囊的基层干部进行严肃处理。

2、打破金融瓶颈。建议加强高层协调,降低农贷“门槛”,降低利率,扩大额度,延长期限。强化政府对农业贷款发放与使用情况的监督,避免暗箱操作和农贷外流。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引导农民入股、合股经营,壮大实力,增强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建议允许农民建立农民的合作金融组织。保护民间合法信贷及其它合法融资方式,充分调动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及其它社会资金为农业发展注入活力。

3、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应建立严格的耕地保护、改良的激励与强制机制,保障土地安全。探索土地市场化的路子,形成集体与农户之间土地使用、改良的合同关系,调动农民改造土地的积极性。鼓励农民以土地、资金、劳力和技术入股,实施合作经营,实现农村合作化与市场化同步发展。推进优质高效良种工程,建立农业标准化体系,加大科技与良种推广力度,加大农田基本建设投入,提高粮食产量。

4、积极化解乡村债务。建议采取“划转债务、清理减债、收欠还债、拍卖还债”四项措施化解债务。“划转债务”即对乡村债务审查归类、认定,对因前几年搞玉米大垄双覆种植、“普九”达标、公益事业建设等政策性因素造成的债务,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支持解决或由县级财政负担。因自身管理不善而造成的债务,由乡、村自己负担。“清理减债”即对乡村债务方式及用途进行清理,认定合法、合理债务,降低或扣除违法高息抬款的利息,对大吃大喝、铺张浪费或其它不良用途造成的债务由责任人承担,甩掉不合理债务包袱。“收欠还债”即对乡、村存在的“三角债”采取以帐冲抵的办法进行核销。“拍卖还债”即拍卖难以回收的债权或可以出卖的固定资产,筹集现金还债。采取强硬措施,坚决制止新债发生。

(三)继续深化各项改革。

1、大力推进乡镇改革。乡镇机构改革不仅是机构和编制数量的减少,核心是职能的转变。要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服务基层的需要,弱化管理职能,强化引导、服务、协调功能,把乡镇职能逐步转变到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社会事务管理和发展公益事业上来。按照“职责一致”的原则,理顺乡镇与县直职能部门的关系,把乡镇不该承担的责任卸掉。建议根据乡镇政府的职责来设立内部机构和岗位人员,因职设事,因事设岗,因岗设人,不必过分强调上下对口。要下决心撤销一些与职责不适应的内部机构,将一些管理职能重叠的内部机构合并。建议乡镇机构设置突出行政综合和经济服务两大块。设立乡镇便民服务大厅。根据各乡镇产业发展特点,设立产业服务中心。进一步精简人员编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乡镇与中心变行政管理为契约式管理,乡镇政府及事业单位实行全员聘任制。建议进一步撤并乡镇。

2、积极抓好村级改革。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应重新认识村委会在现代农村管理模式中的地位和作用,调整工作思路和领导方式。建议加大民间协会和中介组织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各类协会的作用。建议进一步撤并村屯,精简村干部职数。每个村可配置3-5名村干部,兼职不兼薪。进一步健全村务公开制度、规范民主决策机制、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强化村务管理的监督约束机制,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推进农村基层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统一村干部工资标准,并实行工资卡方式发放。建议将村级财经管理权交还村里,上级给村级的转移支付直付到村,乡镇只负责审计、备案,提高村级组织的自主性,真正实现村民自治。

3、稳步推进县直事业单位改革。建议对职能相近或职能转变的事业单位进行合并、撤消。重新规范、界定事业单位隶属关系、职责任务、机构规格及内设机构。精简事业单位人员编制。

4、认真抓好人员分流工作。下派一批。将乡镇有农业生产经验的干部充实到村屯,或下派到村做兼职特派员,负责信息、技术服务,监督村级组织工作。可将县直涉农事业单位富余人员充实到乡镇中心。清出一批。清退乡镇及县直事业单位编外人员。分流一批。鼓励事业单位创办经济实体,增加就业岗位。同时实行离退和待岗一批。

5、加强“三条保障线”建设。认真研究事业单位转制尤其是自收自支单位实行破产重组的可行途径,积极争取国家和银行的支持,化解本级财政风险。做好全额、差额单位“两险”资金划拨工作。建议分阶段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参加养老保险工作,启动部分财政预算内事业单位由个人帐户储存支付“退休费”,全力推进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进程。建议借鉴企业养老保险费征缴的办法,以养老保险为制约,实行各险种通过一个渠道缴纳的途径,加快事业单位参保步伐。

(四)探索有效的社会公益事业管理方式。取消农业税后的农村社会公益事业,从大的方面来说,还是需要争取上级政策扶持,靠县、乡、村共同加大投入解决。

1、依靠村级创收解决一部分。解决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财力萎缩与维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之间的矛盾,在积极向上争取转移支付的同时,努力拓宽村级组织创收渠道才是治本之策。建议允许村级组织有针对性地为村民提供中介、信誉担保等有偿服务。鼓励村级组织以股份制形式创办企业或服务公司,增加集体收入。支持村级组织把各类闲置资产充分利用起来,通过招商引资,采取租赁、承包的方式收取有偿使用费,弥补村级财力不足。

2、纳入县乡政府管理一部分。将教育、医疗卫生、五保户供养、拥军优属、计划生育等应由政府承担

第二篇:关于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思考

关于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思考

关于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思考2007-12-12 18:01:31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关于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思考关于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思考(2)为深入了解我县农业税取消后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并积极探索科学的应对措施,按照县委主要领导的指示,县委办牵头,组织县委组织部、宣传部及县农委、财政局、人事局、民政局、劳动局等部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关于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形势及对策的调研活动。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础与现状R>我县共辖5镇3乡153个行政村、6个农工贸公司,两个国营农场。区划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万亩,其中县属167万亩;计税面积178万亩,其中县属106

万亩;县属计划外耕地面积61万亩,其中乡管纳税面积万亩。全县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据2003年农村税费改革时统计,全县乡级债务3377万元,债权892万元;村级债务万元,债权万元。2003年全县农业税收入万元。2004年全县农业税实际免征3679万元,农民人均免征元。全县可获粮食直补2442万元、良种补贴0万元。扣除生产资料涨价因素的影响,今年农民人均收入仅靠政策原因同比可增长。我县8个乡(镇)共有省定编制383名。2001年机构改革时分配各乡镇编制289名,实有251人。乡镇所属事业单位40个,编制315名,实有235人。县直今年需改革的事业单位227个(含学校),编制6631名。

二、困难与压力

“一免两补”政策给农民带来实惠的同时,由于国家相关配套政策没有完善,使农村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步显现,给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与压力。

(一)乡村两级组织运行难度增大。农业税取消后,基层组织运转普遍出现了“三难”。一是乡村债务化解难。前些年乡村两级为了完成指标任务,借款为农户垫付农业税,加之一些政策性支出、隐性支出,使乡村两级形成了亿多元的债务。这些债务原来乡村两级可以通过农业税等收入逐渐消化,现已无力解决。二是经费支出保障难。农业税取消前,乡镇办公经费由县财政预算划拔,不足部分通过乡管计划外耕地税收解决(纳入了预算内)。我县8个乡镇各站所年需经费727万元,取消农业税后,资金缺口647万元。全县村级年需经费636万元,取消农业税后,缺口371万元。三是“一事一议”执行难。农业税取消后,村级组织本身已无力支付公益事业投入。按照“一事一议”的办法,由于农民小农意识严重,对“一事一议”并不认可,现在农村的“一事一议”会难开、款难筹、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导致农村公益事业开展迟缓,面貌难以改善,严重

影响经济社会的同步发展。

(二)金融瓶颈制约严重。我县每年农用资金需求在28000万元左右。据调查,近三年来,县信用社年均投放农贷17729万元,仅占农用资金需求量的。其中投入种植业和畜牧业分别为13897万元和1158万元,分别占投入农贷的和,畜牧业贷款投放比例过小。以兴安乡为例,兴安乡年需农用资金2800万元,2003年信用社贷款1121万元,占所需资金的40,且全部投入到了种植业。由于金融部门农贷投入比重低、贷款门槛过高且投放方向失调,无奈之下,农民只能用民间借贷的方式解决农业生产资金不足问题。据统计,我县年均民间借贷在4000万元左右,其中绝大部分为高息借贷,这种高利贷加重了农民负担,加大了乡村债务,造成了恶性循环。

(三)土地矛盾日渐突出。免征农业税后,农民对土地更加重视,由于历史原因等造成的潜在矛盾一起暴露出来。3月份以来,我县发生反映土地问题的上

访案件占信访总量的40以上。主要体现在土地合同纠纷、要求均分计划外地、机动地长期发包抵债、机动地超标、户在人不在未给分地、新增人口无地要地、树遮地造成土地自然减少要求补地等问题,影响了农村稳定和农村工作的正常开展。耕地保护不到位,土地质量下降,水土流失治理缓慢,土地安全受到威胁。

(四)机构改革压力较大。目前看,我县乡镇机关分配编制和实有人数只占省定编制的76和,按今年省定15的精简比例,困难不大。2001年乡镇机构改革时,核定每个乡镇政府设置三个综合办公室(党群办公室、政府办公室、财税办公室),事业单位设“四个中心一个站”(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村经济管理中心、畜牧兽医综合服务中心、文化广播服务中心和计划生育服务站)。但多数乡镇只换牌未转制,仍实行改革前站所的管理方式。目前乡镇还有自用人员81名,职能转变和人员臃肿问题没有很好解决。随着农业税的取消,乡镇管理职能

弱化,深化乡镇改革和县直事业单位改革势在必行。但这个“大手术”究竟如何做,改革后的职能如何准确定位,机构如何调整,富余人员如何分流等等,是我县面临的重大课题。

(五)事业单位参保进展不快。我县已制定下发了《事业单位社会保险费统筹和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实施方案》。由于事业单位参

关于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思考

第三篇:关于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思考

为深入了解我县农业税取消后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并积极探索科学的应对措施,按照县委主要领导的指示,县委办牵头,组织县委组织部、宣传部及县农委、财政局、人事局、民政局、劳动局等部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关于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形势及对策的调研活动。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础与现状

我县共辖5镇3乡

153个行政村、6个农工贸公司,两个国营农场。区划面积228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9万亩,其中县属167万亩;计税面积178万亩,其中县属106万亩;县属计划外耕地面积61万亩,其中乡管纳税面积24.6万亩。全县总人口31.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7万人。据2003年农村税费改革时统计,全县乡级债务3377万元,债权892万元;村级债务10840.6万元,债权8977.9万元。2003年全县农业税收入3201.3万元。2004年全县农业税实际免征3679万元,农民人均免征177.7元。全县可获粮食直补2442万元、良种补贴390万元。扣除生产资料涨价因素的影响,今年农民人均收入仅靠政策原因同比可增长12.4。我县8个乡(镇)共有省定编制383名。2001年机构改革时分配各乡镇编制289名,实有251人。乡镇所属事业单位40个,编制315名,实有235人。县直今年需改革的事业单位227个(含学校),编制6631名。

二、困难与压力

“一免两补”政策给农民带来实惠的同时,由于国家相关配套政策没有完善,使农村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步显现,给我县农业和农村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与压力。

(一)乡村两级组织运行难度增大。农业税取消后,基层组织运转普遍出现了“三难”。一是乡村债务化解难。前些年乡村两级为了完成指标任务,借款为农户垫付农业税,加之一些政策性支出、隐性支出,使乡村两级形成了1.4亿多元的债务。这些债务原来乡村两级可以通过农业税等收入逐渐消化,现已无力解决。二是经费支出保障难。农业税取消前,乡镇办公经费由县财政预算划拔,不足部分通过乡管计划外耕地税收解决(纳入了预算内)。我县8个乡镇各站所年需经费727万元,取消农业税后,资金缺口647万元。全县村级年需经费636万元,取消农业税后,缺口371万元。三是“一事一议”执行难。农业税取消后,村级组织本身已无力支付公益事业投入。按照“一事一议”的办法,由于农民小农意识严重,对“一事一议”并不认可,现在农村的“一事一议”会难开、款难筹、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导致农村公益事业开展迟缓,面貌难以改善,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同步发展。

(二)金融瓶颈制约严重。我县每年农用资金需求在28000万元左右。据调查,近三年来,县信用社年均投放农贷17729万元,仅占农用资金需求量的63.3。其中投入种植业和畜牧业分别为13897万元和1158万元,分别占投入农贷的78.4和6.5,畜牧业贷款投放比例过小。以兴安乡为例,兴安乡年需农用资金2800万元,2003年信用社贷款1121万元,占所需资金的40,且全部投入到了种植业。由于金融部门农贷投入比重低、贷款门槛过高且投放方向失调,无奈之下,农民只能用民间借贷的方式解决农业生产资金不足问题。据统计,我县年均民间借贷在4000万元左右,其中绝大部分为高息借贷,这种高利贷加重了农民负担,加大了乡村债务,造成了恶性循环。

(三)土地矛盾日渐突出。免征农业税后,农民对土地更加重视,由于历史原因等造成的潜在矛盾一起暴露出来。3月份以来,我县发生反映土地问题的上访案件占信访总量的40以上。主要体现在土地合同纠纷、要求均分计划外地、机动地长期发包抵债、机动地超标、户在人不在未给分地、新增人口无地要地、树遮地造成土地自然减少要求补地等问题,影响了农村稳定和农村工作的正常开展。耕地保护不到位,土地质量下降,水土流失治理缓慢,土地安全受到威胁。

(四)机构改革压力较大。目前看,我县乡镇机关分配编制和实有人数只占省定编制的76和65.5,按今年省定15的精简比例,困难不大。2001年乡镇机构改革时,核定每个乡镇政府设置三个综合办公室(党群办公室、政府办公室、财税办公室),事业单位设“四个中心一个站”(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村经济管理中心、畜牧兽医综合服务中心、文化广播服务中心和计划生育服务站)。但多数乡镇只换牌未转制,仍实行改革前站所的管理方式。目前乡镇还有自用人员81名,职能转变和人员臃肿问题没有很好解决。随着农业税的取消,乡镇管理职能弱化,深化乡镇改革和县直事业单位改革势在必行。但这个“大手术”究竟如何做,改革后的职能如何准确定位,机构如何调整,富余人员如何分流等等,是我县面临的重大课题。

(五)事业单位参保进展不快。我县已制定下发了《事业单位社会保险费统筹和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实施方案》。由于事业单位参保

积极性不高,保费征缴难度大。参加社会保险的刚性制约不够,参保面过窄。自我县启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以来,仅有6户财政差额单位185人、10户自收自支单位632人参保,财政全额单位参保率为零。全县参加失业保险的事业单位22户,其中财政全额单位15户425人、财政差额单位4户205人、自收自支单位3户151人。

三、机遇与挑战

国新一轮农业及农村经济竞相发展的形势,既给我们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挑战。

(一)必将带来农业经营方式的重大转变。国家“一免两补”政策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在与国际惯例接轨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不仅极大地调动和刺激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也将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农民为了增收,在经营方式上将逐步实现从增产型农业向质量型农业转变;从单一型农业向综合型农业转变;从劳动密集向劳动密集与资本和知识密集相结合转变;从依靠资源消耗型的增长方式向重视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增长方式转变;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向合作集中经营方式转变。有利于发挥我县农业的比较优势,通过标准化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科技水平,构建多元化投入、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现代农业。

(二)必将带来乡村两级体制的重大变革。取消农业税,使乡村两级组织“统”的功能进一步弱化,乡村组织主要职责就是把有限资源用好,保证村民安居乐业,保证农村经济发展。乡(镇)政府将从生产经营活动中退出,从根本上消除乡(镇)政府对生产经营过多、过分干预的格局。必将推进政府与市场、企业、社会的关系的彻底调整,通过对过分集中的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实现公共权力在政府、市场、企业、社会间的合理分配。将推进农村基层政权组织的改革,促进乡村两级组织精兵简政、转变职能,使服务更直接,促进效率最大化、环境最优化、成本最低化。

(三)必将带来社会管理模式的重大突破。农业税取消后,乡镇的财政来源主要就是上级政府拨款,乡镇政府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就具有一致性――向上级争取资源和优化配置本乡本土资源是乡镇政府和民众共同的基本目标。几千年“以农养政”的历史宣告结束,“农不养政”已变为现实,开创乡村社会“民本位”新时代。乡村社会组织化程度会大幅提高,民间力量会得到增强,各类民间协会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主要作用,村民自治已真正变成现实。有利于调动农民发展生产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改善干群关系,有利于真正实现农民的国民待遇,有利于建立一个健康的、市场经济的、民主的、法制的、公平公正的、自治为主的乡村社会。

(四)必将带来农村党的建设的重大创新。农业税的取消,党的基层组织的领导方式面临从未有过的新形势,对党的执政能力形成全新的考验。随着村民自我管理趋势的形成,未来乡村社会要朝“民本位”方向发展,基层党组织和党直接领导下的群团组织(妇联、共青团等)必须真正溶入到民间去,成为“民本位”组织,站在人民中间去领导人民、代表人民。党的基层组织加强自身的人民性、群众性、民间性、先进性,为乡镇体制和乡村社会由“官本位”向“民本位”转变提供政治保证,为乡村社会向民主自治社会转变提供组织保障,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基层组织的最根本的任务。有利于创新基层党建方式,锻炼我们党的队伍,促进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

四、对策与建议

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就要重新认识“三农”。我国农业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已不是传统意义的农业。我们必须突出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坚持在改革中创新,在发展中完善,大力推进农业及农村工作的顺畅、健康开展。

(一)全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在农村,但并不从属于农村,农业的内涵不断扩大,必将演变成多业并举的农村经济。必须突出农民增收这个主题,用工业理念抓农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做好农业市场化、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这篇大文章,努力构建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1、向种植结构调整要效益。我县在大豆、水稻、玉米种植及加工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建议把发展优质高效种植业作为重点,把种植结构调优、调绿、调特,扩大优质粮食的种植面积,大幅度提高粮食的单产水平,进一步优化粮食的品质。突出抓好基地和示范区建设,坚定不移地走优质高产、高效和生态的发展道路。

2、向实施主辅换位要效益。靠种植业实现增产增收是有限度的,发展高效农业必须大力发展畜牧业。我县畜牧业应以生猪、肉牛、肉鸡饲养为重点,按照小规模、大集群的思路,以扶持散户为基础,适度发展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议把建设良种繁育体系作为当务之急,把健全防疫灭病体系作为根本保障,推行标准化管理、现代化养殖、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建议尽快配齐配强各村的畜牧兽医人员。

3、向产业化发展要效益。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建议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加大农户、市场、企业间连结的力度,构建农户(基地)+市场(协会)+龙头的产业化格局。大力扶持福源米业、晨光牧业、北方鹅业等龙头企业,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品牌整合,增强市场竞争力。组建购销服务公司,加快畜禽、粮食等农产品交易市场体系建设。

4、向劳动力转移要效益。富裕农民就要减少农民,繁荣农村就要缩小农村,走农村城镇化道路。建议继续推行撤村建企,为农民市民化、农村城镇化创造条件。加大培训与推介力度,采取“内转与外转”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引导、组织农民离土、离乡创业。强化对劳动力转移的服务与管理,打造劳务品牌,保障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5、向二、三产业要效益。鼓励农民从事二、三产业,大力发展种植业、畜牧业的延伸产业,拓宽增收渠道,扩大农村经济总量。

(二)努力突破制约性障碍。

1、全力做好农村稳定工作。从目前情况看,全县农村呈现比较稳定的局面,但形势依然是十分严峻的,前段时间群众上访反映的土地等问题远没从根本上解决,随着农忙的结束,夏秋季节乃至今冬明春可能出现上访高潮,当前应集中力量全力做好矛盾化解工作。建议尽快落实落靠责任,实行归口管理、分工负责,严格执行黑政办发[2004]17号《关于妥善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问题若干意见的通知》,认真做好清查、纠偏、治劣等工作,解决好人地矛盾问题。加大依法治访和纪检监察力度,对心存不端,恶意挑唆、策划、煽动农民上访的人员,应依法严惩。对以权谋私、中饱私囊的基层干部进行严肃处理。

2、打破金融瓶颈。建议加强高层协调,降低农贷“门槛”,降低利率,扩大额度,延长期限。强化政府对农业贷款发放与使用情况的监督,避免暗箱操作和农贷外流。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引导农民入股、合股经营,壮大实力,增强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建议允许农民建立农民的合作金融组织。保护民间合法信贷及其它合法融资方式,充分调动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及其它社会资金为农业发展注入活力。

3、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应建立严格的耕地保护、改良的激励与强制机制,保障土地安全。探索土地市场化的路子,形成集体与农户之间土地使用、改良的合同关系,调动农民改造土地的积极性。鼓励农民以土地、资金、劳力和技术入股,实施合作经营,实现农村合作化与市场化同步发展。推进优质高效良种工程,建立农业标准化体系,加大科技与良种推广力度,加大农田基本建设投入,提高粮食产量。

4、积极化解乡村债务。建议采取“划转债务、清理减债、收欠还债、拍卖还债”四项措施化解债务。“划转债务”即对乡村债务审查归类、认定,对因前几年搞玉米大垄双覆种植、“普九”达标、公益事业建设等政策性因素造成的债务,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支持解决或由县级财政负担。因自身管理不善而造成的债务,由乡、村自己负担。“清理减债”即对乡村债务方式及用途进行清理,认定合法、合理债务,降低或扣除违法高息抬款的利息,对大吃大喝、铺张浪费或其它不良用途造成的债务由责任人承担,甩掉不合理债务包袱。“收欠还债”即对乡、村存在的“三角债”采取以帐冲抵的办法进行核销。“拍卖还债”即拍卖难以回收的债权或可以出卖的固定资产,筹集现金还债。采取强硬措施,坚决制止新债发生。

(三)继续深化各项改革。

1、大力推进乡镇改革。乡镇机构改革不仅是机构和编制数量的减少,核心是职能的转变。要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服务基层的需要,弱化管理职能,强化引导、服务、协调功能,把乡镇职能逐步转变到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社会事务管理和发展公益事业上来。按照“职责一致”的原则,理顺乡镇与县直职能部门的关系,把乡镇不该承担的责任卸掉。建议根据乡镇政府的职责来设立内部机构和岗位人员,因职设事,因事设岗,因岗设人,不必过分强调上下对口。要下决心撤销一些与职责不适应的内部机构,将一些管理职能重叠的内部机构合并。建议乡镇机构设置突出行政综合和经济服务两大块。设立乡镇便民服务大厅。根据各乡镇产业发展特点,设立产业服务中心。进一步精简人员编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乡镇与中心变行政管理为契约式管理,乡镇政府及事业单位实行全员聘任制。建议进一步撤并乡镇。

2、积极抓好村级改革。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应重新认识村委会在现代农村管理模式中的地位和作用,调整工作思路和领导方式。建议加大民间协会和中介组织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各类协会的作用。建议进一步撤并村屯,精简村干部职数。每个村可配置3-5名村干部,兼职不兼薪。进一步健全村务公开制度、规范民主决策机制、完善民主管理制度、强化村务管理的监督约束机制,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推进农村基层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统一村干部工资标准,并实行工资卡方式发放。建议将村级财经管理权交还村里,上级给村级的转移支付直付到村,乡镇只负责审计、备案,提高村级组织的自主性,真正实现村民自治。

3、稳步推进县直事业单位改革。建议对职能相近或职能转变的事业单位进行合并、撤消。重新规范、界定事业单位隶属关系、职责任务、机构规格及内设机构。精简事业单位人员编制。

4、认真抓好人员分流工作。下派一批。将乡镇有农业生产经验的干部充实到村屯,或下派到村做兼职特派员,负责信息、技术服务,监督村级组织工作。可将县直涉农事业单位富余人员充实到乡镇中心。清出一批。清退乡镇及县直事业单位编外人员。分流一批。鼓励事业单位创办经济实体,增加就业岗位。同时实行离退和待岗一批。

5、加强“三条保障线”建设。认真研究事业单位转制尤其是自收自支单位实行破产重组的可行途径,积极争取国家和银行的支持,化解本级财政风险。做好全额、差额单位“两险”资金划拨工作。建议分阶段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参加养老保险工作,启动部分财政预算内事业单位由个人帐户储存支付“退休费”,全力推进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进程。建议借鉴企业养老保险费征缴的办法,以养老保险为制约,实行各险种通过一个渠道缴纳的途径,加快事业单位参保步伐。

(四)探索有效的社会公益事业管理方式。取消农业税后的农村社会公益事业,从大的方面来说,还是需要争取上级政策扶持,靠县、乡、村共同加大投入解决。

1、依靠村级创收解决一部分。解决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财力萎缩与维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之间的矛盾,在积极向上争取转移支付的同时,努力拓宽村级组织创收渠道才是治本之策。建议允许村级组织有针对性地为村民提供中介、信誉担保等有偿服务。鼓励村级组织以股份制形式创办企业或服务公司,增加集体收入。支持村级组织把各类闲置资产充分利用起来,通过招商引资,采取租赁、承包的方式收取有偿使用费,弥补村级财力不足。

2、纳入县乡政府管理一部分。将教育、医疗卫生、五保户供养、拥军优属、计划生育等应由政府承担的社会事业管理纳入县乡政府。

3、实施市场化运作一部分。建议在有条件的乡、村按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对道路建设等采取市场化的方式运作,减轻乡、村两级的压力。

(五)加强农村党的建设。全面取消农业税后,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带领群众致富方面的作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维护农村政治安定、社会稳定,是农村党的阵地建设的主题。要加强乡村两级干部思想及法制教育,提高乡村干部的思想解放程度、适应改革发展需要的程度、掌握服务农民真本领的程度及依法行政水平。建议提高发展农民党员的比例,尤其要加大吸收农村致富能手加入党组织的力度,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全力推进农村“领导责任区、党(团)员服务区、能人辐射区”建设,发挥农村党组织在全面建小康中的核心作用。建议加强以党员为主体的协会组织建设,在各协会建立党小组,实行支部+协会+农户的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工作覆盖面。继续推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互相兼职。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科学的农民教育和健康文化活动方式,丰富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阵地,增强农民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的自觉性,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使农村党组织真正成为农民的“主心骨”,巩固党在农村的领导地位,促进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农村稳定。

第四篇:对新形势下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思考

对新形势下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思考

用环境建设积极引导企业,增强信用意识不断提高信用等级使产业化龙头企业成为信贷服务的安全区,加强舆论环境建设切实加大党在农村的各项优惠政策不断营造新形势下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宽松环境,用优良的环境推进农业产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随着特色经济的加快形成,必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今后一段时期内,全乡工作重点将围绕县委提出的“三大战略、六大突破”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进程。客观地讲,我乡虽然区位优势明显,并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但无法回避的是全乡18000人口中有12000人口在农村的现实。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农业竞争力,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进而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实现区域经济健康协调发展,为全县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是乡党委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并全力而为之的一件大事。近年来,我们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协调,把农业和农民作为重要的链条,优化调整农业结构,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以此引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退耕还林工程和“路、城、点”森林生态群带建设顺利实施,林业经济效益显著。

当前全乡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需要付出艰辛努力的爬坡阶段,一个布满希望和战略性调整的转折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市平均水平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农业基础设施还相当薄弱,农业产业化水平仍然较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还不强。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一些经验与做法值得我们去总结、推广,并在今后的发展中继续运用好、坚持好、发挥好。

一、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

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就是要求我们借鉴工业的组织形式培育市场主体,移植工业社会化生产方式组织农业生产,采用工业技术手

段推动农产品加工,运用工业营销策略搞活农产品流通,全面创新抓农业农村工作的思路和方式方法。从我乡特色农业经济发展来看,应该努力解决四个问题;

一是明确三个方向。首先是树立以工业带动农业的意识。农业所处的阶段迫切需要建立与农业相配套的加工业,依靠工业发展为农业提供现代化的物资装备,改善生产条件,吸纳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优化配置农村资源,使农业获取更高效益。其次是像抓招商引资一样抓农业项目建设。通过项目带动,吸引各类资本和市场主体投资农业非凡是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村工业化水平。再是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按标准组织生产,培育农产品市场品牌,壮大产业产品规模,抢占市场份额。二是把握四项原则。把握非均衡发展的原则,突出壮大龙头企业群,避免建设上的“平面推进”;把握主导产业优先的原则,围绕区域特色,优先扶持对区域经济起支撑作用的产业发展及与之相联的龙头企业建设,尽快形成特色鲜明的加工企业群和主导产品群,我们近几年在结构调整思路的引领下,大力推进特色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茶叶、果、烟花鞭炮制造业等加工业蓬勃发展,迅速成为全乡重要企业群和产品群;把握互惠互利原则,大力推动产业化组织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让农民不仅享受到出售农产品的直接利润,而且逐步分享到加工流通环节的间接利润;把握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通过宣传引导、示范带动和政策激励,调动农民参加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三是树立五种观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要求必须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现代农业的发展对传统生产观念提出了挑战,更新观念。第一,树立“市场第一”的观念。以需求为导向,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产品,并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建立新机制。第二,树立“比较优势”的观念。我们在确定抓好烟、果、茶特色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特色、规模和效益,促进了资源优势向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的迅速转变。第三,树立“适

当超前”的观念。我们在严格保护基本农田、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高举调整的旗帜,积极引导农民追踪市场,超前调整,大力推广种草养畜、猪沼果(鱼)、粮经套种、林中间作、种养加一体化等新型高效模式,使农民收获到可观的调整效益。第四,树立“整体联动”的观念。做到经济与社会、农业与其它产业、农村与城镇协调发展,整体联动,确保农业结构调整在社会循环中获得可靠依托和支持。第五,树立改革促调整的观念。通过改革农村生产组织形式和利益分配方式,促进农业结构有序调整,探索构建新的经营治理机制。四是突破六大难点。当前农业产业的发展实质上存在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既是我们工作推动的难点,也是我们实施突破的重点。这些难点概括起来就是培植主导产业难、建设标准基地难、发展龙头企业难、拉长产业链条难、扩大经营规模难、拓宽销售渠道难“六难”,我们在具体工作中认真研究,做到一“难”一策,一“难”多策,用市场经济的办法破解难题。如面对农业产业链条上存在的一断二短三恶性的情况我们就一一采取措施进行“链接”,针对“一断”即多数农副产品转化增值利益分别由不同主体独享,农民得利少的情况,我们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或中介组织,并支持他们发订单、返利润、几提供一回收等办法,形成与基地和农民利益的紧密联接,提供生产资料、提供技术,收成后回收产品,农民只管种植,不承担任何风险,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模式。

二、坚持用农业产业化引领发展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因此,发展农业必须改变传统生产模式,积极引入新观念、新思路。要采取政府指导、企业运作、多元投入、农民参与的方式,加速推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要害。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大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行区域产业开发合作和利

益共享机制,走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路子。

三、坚持用科学发展统筹协调

农业产业化是当前实现农业农村协调发展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和手段。农业产业化也决不是简单的“企业+基地+农户”的重组,而是一种体制上的创新。要做到统筹协调,必须用科学发展观作指导,把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有机结合,使之相互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是把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加快工业化发展结合起来。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村工业化的必由之路。实践证实,农业产业化水平比较高的地方,工业化的水平也相应较高。二是把农业产业化发展与推进农村城镇化结合起来。在全县城镇化发展规划中,农业产业化既是产业支撑又是城镇的特色所在。我们应该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在龙头企业布局上实现由零星分散向城镇园区集中转变,在产权结构上实现由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转变,在经营形式上由经营向民营转变。使农业产业化繁荣城镇的商贸业,做旺了城镇的人气、财气、商气,增强了乡镇经济实力。三是把农业产业化发展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统筹城乡发展,实施“一主三化”战略,增强区域经济实力,农业产业化是要害。近年来,我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带动了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创造了新的就业领域和劳动力需求,一部分农民经过培训外出务工,一部分农民就近转化到非农产业。这些农民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也给城市带来更大的消费市场,形成了良性发展。我们用农业产业化统筹城乡发展,还表现在推进了产业扶贫帮困工程,通过扶持项目和发展特色产业基地改善贫困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低收入农户自我发展致富能力。

四、坚持创新领导方式驾驭全局

对农业农村工作全局的驾驭,是检验我们非凡是基层党委政府执政能力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创新对农业的指导方式,从过去单纯用行政手段抓农业转到用市场经济办法引导发展,从过去把主要精力放在抓生产上转到指导发展、开拓市场、搞活流通上,以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促进农民增收,引导农民转移,从而带动整个农村经济社会进步。

改进党委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方式。首先,树立产业融合思想。我们把农业看成一个大产业,不仅三次产业之间要融合,农业内部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等产业之间也要相互融合。坚持让农业与其他产业在分工的基础上合作,在合作的指导下分工,不离开农业,不抛弃农业,不损害农业,拧在一起,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第二,运用典型推动发展。许多真知灼见、鲜活的经验往往来自基层,及时推而广之,以点带面,就可以使我们的工作收到“一个典破道题,一批典型活全局”的事半功倍之效。第三,整合部门资源。采取多种措施,整合部门资源,聚合部门力量,让部门参与农业产业的发展,形成共建合力。并不断改进各部门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支持方式,取得良好效果。

改进党委政府对农业产业化的服务方式。环境就是生产力,只有环境搞好了,服务上去了,才能引来投资者,才能保证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首先是加强行政环境建设。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学会用市场经济的方法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实现领导方式的根本转变,把领导力量向特色产业、重点项目倾斜。把乡镇对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工作纳入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大主导产业的组织保证。第二是加强信用环境建设。积极引导企业增强信用意识,不断提高信用等级,使产业化龙头企业成为信贷服务的安全区。第三是加强舆论环境建设。切实加大党在农村的各项优惠政策,不断营造新形势下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宽松环境,用优良的环境推进农业产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第五篇:对新形势下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思考

对新形势下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思考

随着****三角特色经济区的加快形成,**作为重要的一角和改革开放的前沿,必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今后一段时期内,全县工作重点将围绕县委提出的“三大战略、六大突破”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发展进程。客观地讲,我县虽然区位优势明显,并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但无法回避地是全县

58万人口53万在农村的现实。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农业竞争力,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进而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实现区域经济健康协调发展,为全市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是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并全力而为之的一件大事。[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近年来,我们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协调,把农业和农民作为重要的链条,优化调整农业结构,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以此引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2005年农业总产值完成11.92亿元,比2002年增长17.16;粮食总产量达21.08万吨,比2002年增长1.3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642元,比2002年增加261元。“南烟北桑”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2006年烤烟种植面积达5.1万亩,预计产量12万担,烟农收入7500万元,比2002年增加2.4万亩、8万担、5924万元,产量、效益稳居全区第一,成为**最大的烟叶生产基地,并已通过全国农业生产(烤烟)标准化管理示范县验收;桑蚕生产实现突破性发展,2006年桑园面积达到2.17万亩,预计全年鲜茧产值突破500万元。甘蔗种植面积达2.6万亩,产值2000万元。生姜、水果、茶叶等传统经济作物生产通过引导和扶持实现稳步发展,中药材生产成为新兴的农业产业。重大动物疫病控制取得重大成效,畜牧水产业健康发展,2005年肉类总产量达3.79万吨,水产品产量达4600吨,比2002年增长28.04、48.39。退耕还林工程和“路、城、点”森林生态群带建设顺利实施,累计完成造林10.1万亩,林业经济效益显著。

当前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需要付出艰辛努力的爬坡阶段,一个充满希望和战略性调整的转折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市平均水平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农业基础设施还相当薄弱,农业产业化水平仍然较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还不强。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一些经验与做法值得我们去总结、推广,并在今后的发展中继续运用好、坚持好、发挥好。

一、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

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就是要求我们借鉴工业的组织形式培育市场主体,移植工业社会化生产方式组织农业生产,采用工业技术手段推动农产品加工,运用工业营销策略搞活农产品流通,全面创新抓农业农村工作的思路和方式方法。从我县特色农业经济发展来看,应该努力解决四个问题;

一是明确三个方向。首先是树立以工业带动农业的意识。农业所处的阶段迫切需要建立与农业相配套的加工业,依靠工业发展为农业提供现代化的物资装备,改善生产条件,吸纳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优化配置农村资源,使农业获取更高效益。其次是像抓招商引资一样抓农业项目建设。通过项目带动,吸引各类资本和市场主体投资农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村工业化水平。再是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按标准组织生产,培育农产品市场品牌,壮大产业产品规模,抢占市场份额。

二是把握四项原则。把握非均衡发展的原则,突出壮大龙头企业群,避免建设上的“平面推进”;把握主导产业优先的原则,围绕区域特色,优先扶持对区域经济起支撑作用的产业发展及与之相联的龙头企业建设,尽快形特色鲜明的加工企业群和主导产品群,我们近几年在“南烟北桑”结构调整思路的引领下,大力推进特色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烟叶、茧丝、生姜系列、果品加工等加工业蓬勃发展,迅速成为全市乃至全区重要的企业群和产品群;把握互惠互利原则,大力推动产业化组织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让农民不仅享受到出售农产品的直接利润,而且逐步分享到加工流通环节的间接利润;把握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通过宣传引导、示范带动和政策激励,调动农民参加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

树立五种观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要求必须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现代农业的发展对传统生产观念提出了挑战,更新观念。第一,树立“市场第一”的观念。以需求为导向,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产品,并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建立新机制。第二,树立“比较优势”的观念。我们在确定抓好烟、桑、姜、果、茶、蔗六大特色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特色、规模和效益,选择以烤烟、蚕桑、肉姜三大产品率先突破,促进了资源优势向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的迅速转变。第三,树立“适当超前”的观念。我们在严格

下载关于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新形势下彬县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思考

    对新形势下彬县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思考 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农业竞争力,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进而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实现区域经济健康协调发展,为全县经济的发......

    对新形势下全县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思考

    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农业竞争力,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进而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进程,实现区域经济健康协调发展,为全市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是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

    农业农村工作

    农业农村工作: 2010年工作情况: 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举全力打好抗大旱、保民生、抓生产、促发展攻坚战,农业农村经济取得了来之不易的稳步发展,实现农业总产值亿元,增%,农民人......

    铁东区农业和农村工作情况汇报

    铁东区农业和农村工作情况汇报为确保全面完成2011年全区农业和农村各项工作任务,进一步促进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现对我区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下步工作......

    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

    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指导下,20*年我省各地、各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切实保护和调动农民积......

    区农业和农村工作要点

    里的葱头贮藏、庄子乡黄彩的苹果贮藏、东赵乡训峪的梨贮藏、张庆乡郝庄的大葱贮藏等一批专业贮藏基地,~年的果品、蔬菜贮藏量要突破1亿公斤,增加效益5000万元以上。 四是做精品......

    市农业和农村工作情况汇报

    市农业和农村工作情况汇报一、基本概况******市总面积4071平方公里,其中:山丘面积占21.5%,平原面积占65.5%,滩区面积占12.9%;耕地面积289万亩,人均0.82亩。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铁东区农业和农村工作情况汇报

    铁东区农业和农村工作情况汇报 为确保全面完成2011年全区农业和农村各项工作任务,进一步促进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现对我区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下步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