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建和谐校园之我见
我常常听老师这样教导我们“与人玫瑰,与人增香。”我没有爱迪生的才能,不能为人类带来光明;我没有爱因斯坦的聪慧不能引领人类走向真理。对此,我们为《我为构建和谐校园做贡献》这个话题进行研究、探讨。
校园里,我们接受阳光的洗礼,接受同学的帮助,老师的教化,老师蜡烛般的精神,时时使我感动,他们“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老师用一只带阳光的蜡烛点燃了无数熊熊的火炬,我只是其中一只,平凡的我又能为谁作些什么呢?校园需要你、我、他,我何愁平凡,怎就不能用火炬照亮他人呢?
一、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我们是学习的小主人,我们应该用知识来武装我们的大脑。课前应该做好课前准备;课上认真听讲,勤于动脑筋思考,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课后认真完成各种作业,不懂的问题可以问老师、问家长、问同学,真正做到不耻下问,把每一样学业彻底弄懂。做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二、我们要爱清洁、讲卫生。经常洗澡、洗头使身体保持一定的卫生。要穿戴整洁,衣服脏了要换。回家以后要洗手,洗干净之后才能吃饭。不仅吃饭前要洗手,平时手脏了也要洗。鞋子应该保持一定的清洁度,脏了要洗。早晚刷牙,早晚洗脸。
三、我们要讲文明,懂礼貌。见到校长:“校长好。”见到老师:“老师好。”见到同学:“同学早。”见到谁都要问好。不骂脏话,不打架。在上下楼时,一定要安全有序的上下楼,在课堂上,应该遵守纪律。做一名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四、我们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同学遇到困难,应该主动的帮助他(她)。同学伤心、难过时,应该上前问清原因并安慰他(她),让他(她)恢复信心。做一名团结友爱的好学生。在学校里,我们应该随手捡起一片纸屑、一块果皮等等。做一名保护校园卫生的小卫士。
平凡的我可做一粒种子,一粒奉献爱心的一粒种子。生根在我美丽的校园,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校园就会变成美好的天地。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为我们的校园奉献自己的一份爱,“星星之火,正待燎原。”
第二篇:构建和谐校园之我见
构建和谐校园之我见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构建和谐校园。没有和谐的校园,便很难说是真正的和谐社会。构建和谐校园也是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没有一个和谐的校园,便没有学校的持续、稳定、高效发展。和谐校园,首先是人际关系的和谐,其次是事业发展的和谐,再次是校园环境的和谐,其中的关键是人际关系的和谐。因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师生关系的和谐、领导与教师关系的和谐及教师与后勤人员关系的和谐三个方面,那构建校园和谐的人际关系自然应从这三方面着手。
构建和谐校园之我见
摘要: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构建和谐校园。没有和谐的校园,便很难说是真正的和谐社会。构建和谐校园也是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没有一个和谐的校园,便没有学校的持续、稳定、高效发展。和谐校园,首先是人际关系的和谐,其次是事业发展的和谐,再次是校园环境的和谐,其中的关键是人际关系的和谐。因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师生关系的和谐、领导与教师关系的和谐及教师与后勤人员关系的和谐三个方面,那构建校园和谐的人际关系自然应从这三方面着手。
关键词:和谐校园;和谐社会;构建
一、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
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新命题。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构建和谐校园。这是因为:(1)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和谐的校园,便很难说是真正的和谐社会。(2)学校是人才培养基地,和谐校园可以为社会各行业培养具有和谐精神的人才,促进社会各行业的和谐。(3)学校是人才集聚之地,和谐校园可以产生示范诱导作用,带动整个社会和谐。
构建和谐校园也是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没有一个和谐的校园,便没有学校的持续、稳定、高效发展。这是因为:和谐校园是推动学校更快更好发展的基本条件。和谐能够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促进事业发展。校园奏响和谐的旋律,将会为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才注入活力,使学校的组织效能得到充分发挥,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师生的自身发展和身心健康。
二、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和谐校园的核心
构建和谐校园必先弄清什么是和谐校园。这样,才能使构建和谐校园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否则,就会目标不明,无所措手足。什么是和谐校园呢?笔者认为其涵义应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人际关系的和谐。主要包括师生关系的和谐、领导与教师关系的和谐及教师与后勤人员关系的和谐。
二是事业发展的和谐。这一方面包含内容较多,主要有:(1)课程安排的和谐。应开设什么课程,每门课的课时量是多少、由那位教师担任、在哪个教室上课、如何考试,等等,都要合理安排,协调发展。(2)学科发展的和谐。要保持各个学科之间的布局合理、互相支撑、协调发展。(3)规模与质量的和谐。要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保证质量不降低,在提升质量的同时不导致规模的萎缩,使规模和质量和谐发展。(4)学生的个性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和谐。要使学生所学,既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又合乎个人的兴趣爱好。(5)教师的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的和谐。要使教师个人事业的成功能够推动学校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又造就教师事业的成功,二者呈良性循环、滚动发展。
三是校园环境的和谐。学校的建筑与周围环境应相互协调,各建筑之间也应错落有致、相互呼应,整个校园应干净、安宁,营造一个整洁美观、宁静幽雅的环境。
和谐校园虽然包含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但和谐的人际关系却是其中的核心。因为:(1)在社会大众的心目中,一提和谐校园首先想到的是人际关系十分和谐的校园,即便学校业绩尚不突出、房屋也较破旧,仍不失为和谐校园;相反,即便业绩不俗、建筑富丽堂皇,若勾心斗角,矛盾重重,人际关系紧张,也决不是一个和谐的校园。(2)人际关系和谐是事业发展和校园环境和谐的前提,若没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学校事业发展就不可能顺利,校园环境也必然脏乱不堪。
三、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抓住主要矛盾,这是事业成功的关键。既然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和谐校园的核心,那么,构建校园和谐的人际关系自然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如何构建校园和谐的人际关系呢?因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的和谐、领导与教师关系的和谐及教师与后勤人员关系的和谐三个方面,那构建校园和谐的人际关系自然应从这三方面着手。
(一)构建校园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校园里的人群最主要的就是学生和教师。师生关系是校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决定着人才的质量和学校的发展。在师生关系中,因学生要在教师的安排下进行学习和生活,教师占主导地位,师生关系是否和谐,关键在教师。教师的工作主要是教学和思想政治工作。因此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应从优化教学和思想政治工作做起。
首先,应优化教学。教学是教师最主要的活动,教学是否吸引人,是能否赢得学生敬重、密切师生关系的关键。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优化教学,以高质量的教学来赢得学生敬重。为此,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改变单纯灌输的方式,相机采用课堂讨论、演讲辩论、学生自学、学生上台讲等多种方式。课堂讲授也不应单用按章节讲授的方式,可根据不同情况相机采用专题讲座、案例教学等方式授课。对某些课程的若干内容,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使学生在不能亲身实践的条件下有亲身参与感,增强实践能力。应让学生多参加实习、实践,促进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要尽量采用启发式教学,而尽力避免生硬灌输的方式,应激发思想而不应控制思想。应鼓励学生针对教学内容多提问题,并提出学生自己的独创性见解。教师自身的见解应用启发诱导的方式巧妙提出,使学生自动理解、接受,以避免生硬灌输而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第三篇:构建和谐校园之我见(推荐)
构建和谐校园之我见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高校更快更好发展的基本条件。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一个全体师生员工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和谐校园,使高校成为师生员工生活的家园,精神的乐园,成才的摇篮。高校建设的和谐校园,应该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谐发展的文明校园。
一、做好思想教育工作。高校要大力加强学校领导干部、党员、教师和学生的政治理论学习,做好释疑解惑、凝聚力量、坚定信心、鼓舞士气的思想工作。按照和谐校园的标准,大力倡导公平、正义、宽容的理念,紧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做到尊重人、关爱人、依靠人,努力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感染力。用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化进行“三观”教育、爱校爱岗教育和师德师风教育,形成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良好氛围,使学校环境有利于干事育人。
二、依法发展校园民主。广大师生员工的意愿是办好大学的重要基础,一个
民意顺畅的氛围也是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要善于将办学过程中产生的行之有效的新经验,把群众实践中涌现出来的首创精神,认真加以科学地总结、提升和引导,通过党内程序,形成党组织的主张,并通过教代会、学术委员会、专家咨询会等,让学校、院(系)的重大事项和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成为全
校师生员工普遍遵循的行为准则,推动工作朝着理性的、正轨化的方向前进。
三、建设先进校园文化。先进的校园文化既包括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的文
化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文明的生活方式、良好的校园环境、共同的价值取向,还包括大学的校容校貌,校园建筑特色,校园绿化美化程度,教学科研设备水平。师生员工既是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文化建设的客体,既是大学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大学文化的接受者。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要坚持用大学文化所蕴含的人生信仰、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因素去引导和塑造师生员工,共同建设高尚、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
四、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办学质量是高校工作永恒的主题,质量教育贯
彻体现在学生培养的全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要通过各种政策和机制调动和鼓励广大教师热爱教学,精心教学,创新教学,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去,投入到提高教学质量中去,为每一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形成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的氛围,充分激发广大教师的创造活力,培养更高质量的人才,创造更高水平的科技成果。
五、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规范作用,健全的、科学的、合理的体制、机制和制度,能合理划分学校各级组织的职能,明确工作程序和要求,明晰责任归属,实现学校资源要素的有效配置,从而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高校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学校建设与发展之中,建立健全科学的制度体系,完善领导体制,创新工作机制,用制度来规范和调节各种关系,使一切活动都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可循,从制度上保证决策执行的质量和效率。
第四篇:论构建和谐校园之我见
构建和谐校园之我见
一、以人为本,民主治校,营造融洽的人际环境
领导与领导要和谐。一个学校是否有和谐的氛围,与学院领导是否和谐有很大的关联性。古人说得好:人心齐,泰山移。毛泽东也曾经说过: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出智慧,团结出成果。假设一个单位,领导与领导不团结,就会互相之间拆台,而不是补台,将直接影响其发展。对于学校也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执政意识,恪尽职守,率先垂范,身体力行。
领导与老师要和谐。一个国家要有一种民族精神,一个企业要有一种单位特色,一个学校要有一种“和文化”。中国人一向主张“天时、地利、人和”,“和文化”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校园“和文化”主要靠知识的引领者,即学校的领导和老师来实现,来发扬光大。学院领导要关心老师,关心老师的政治进步,关心老师的生活,关心老师的身体,关心老师的家庭。对老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善意的提醒,绝不能轻易的上岗上线。老师要尊重学校的领导,有意见可以提,有观点可以摆,但不要动怒,不要动气。要知道一个学校的领导也不容易,他们既是政策的贯彻者,又是知识的引领者。他们比普通教师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老师们要支持他们,配合他们,使学校领导的办学理念得到充分的贯彻落实,以领导和老师的和谐促进学校各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
老师与老师要和谐。老师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更存在合作关系。老师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事业,共同的责任。太多太多的“共同”把你们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老师之间要互相学习,共同探讨教育教学的先进理念、先进方法,彼此之间取长补短。你们绝不能因为竞争而影响了团结,要坚决克服“文人相轻”的现象。老师与学生要和谐。这在学校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老师既是学生道德升华、学业有成的引路人,同时又是学生值得信赖的朋友。老师要对学生循循善诱,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关心学生的学习,关心学生的身体,关心学生的生活。记得四月十六日下午学院党委开展的学习科学发展观感言的研讨会上,基础课部的代表程师老师讲了这样一句让我记忆犹新的话。她说:“老师的教学理念应是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而不是选择适合教学的学生。”确实,老师应时时刻刻以学生的利益为重,要体现出教师工作的职责和本质。对于关心学生身体和生活,这方面主要体现在各系辅导员,因为他们是我们离开父母后最直接的监护人,他们应时刻心系学生、了解学生、在学生遇到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时给予最大的帮助和慰藉,让他们感觉到爱和温暖。老师与学生的和谐很重要的一面体现在民主制的践行,老师的工作一定要体现民主,特别是在评优、评先的过程中。一名学生的德智体美,在他生活的班级的同学面前是最真实的体现,所以民主的选举是最恰当的,也是最让人心服的。老师对学生的教育要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坚持使用激励性的语言,杜绝对学生讽刺挖苦。学生要尊重老师的劳动,要虚心接受老师的教育帮助,对老师要常怀一颗感恩之心,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尊敬教师的光荣传统,师生共奏和谐校园的美好乐章。
学生与学生要和谐。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发生一点小矛盾是很正常的,关键是我们如何对待这些矛盾,我们要本着与人为善的做法去解决矛盾,要善于与人交流思想,减少误会。说到交流,我觉得学院有两个系在这方面是值得表扬和其他系学习的,作为工商管理系的一员,我觉得我们应该好好学习这两个系。他们是语言媒体系和经济贸易系,这两个系08年的元旦一起联谊举办了迎
新晚会,可以说是相当的成功,让我看到了他们的才华,并对他们的能力与团结精神感到敬佩。今年四月这两个系又牵手举办了篝火晚会,节目的精彩与优秀的主持吸引了全院不少学生。我觉得这样的联谊活动应多开展,不仅促进系与系之间的交流,同时增进感情,建立友谊。我觉得学院可以试着开展一些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交流会,或者是联谊性的郊游活动等。我们要多作自我批评,做到人家的缺点让人家自己讲,不要夸大别人的缺点,同学们要有开阔的胸襟。
二、全面可持续发展校园环境是和谐的根本
校园环境是指各种影响人的教育因素的总和,主要由校园自然环境、物质环境、关念环境及周边环境等组成。和谐的校园环境能对学生起到独特的、其他教育方式难以替代的作用。校园的物质环境体现在校舍建筑、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和其他一切有形的教学设施。舒适、幽雅的自然环境和卫生、安全的物质环境,使得师生们神清气爽,心情愉悦,能更好地投入每天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观念环境的影响力取决于它附着于群体而又影响个体。通俗一点讲,这就是所谓的校风问题。校风的核心是学校经过一定时间的积淀、整合而形成比较稳定的观念系统、信仰系统、目标系统等。
作为学生要懂得维护和珍惜校园环境,校园是我家,美化靠大家。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应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因为我们的身份意味着我们的思想和素质都上升到一个新台阶。不知道其他同学是如何做的,不管是生活在校园里还是走在大街上,我都从来不乱丢垃圾,我把保护环境作为自己的义务和责任。每次走进湖北工业大学给我印象深刻的除了他们有浓厚的学习氛围还有干净美丽的校
园环境,特别是走进他们的图书馆,总会给人留恋不舍的感觉。可当我慢步于学院的操场时,看到湖边散落的垃圾,我总会陷入沉思,差距在哪儿呢?我想是湖工的学生环保意识强烈。之前总有很多同学在草坪上娱乐、休闲,更有甚者是为了图近路。为了保护小草的生长,在学院禁令之下,才没有人再去践踏草坪。谈起教室,难免不提及所谓的“课桌文化”,总有不懂爱惜公物之人在干净的课桌上留下他们的笔迹。作为预备党员该如何让我们身边的同学提高这种环保意识呢?当然首先自己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可以对身边的同学进行劝说开导。我们宿舍处于中间,记得一开始打扫卫生的阿姨就把垃圾桶放在我们宿舍门口。由于有很多苍蝇,我就把桶放到楼梯口。结果第二天阿姨又放了回来,我就问其原因,她说其他宿舍喜欢把垃圾放门口,我如果劝说她们不再放门口就可以了。然后我就跟每个宿舍进行了交流,后来她们即使走很远,也自觉地将垃圾倒进垃圾桶。这样其实对大家都好,苍蝇携带很多病毒,对我们的健康很不利。我觉得学院可以开展有关环保的讲座,要求学生前去学习,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突出职业特色和谐的校园文化
首先,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突出职业特色和谐的校园文化。重点是突出职业特色,优化育人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使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生活环境的学生,都能在愉悦中接受真理的熏陶,在和谐的气氛中选择真知,创建一个健康向上、民主、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为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最后,要建立具有职业特色的社团组织,培育丰富、和谐的校园文化。学院的社团组织也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学生通过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学会处世与交往、组织与协调、竞争与合作,培养了组织协调能力,锻炼了自我管理能力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高校更
快更好发展的基本条件。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一个全体师生员工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和谐校园,使高校成为师生员工生活的家园,精神的乐园,成才的摇篮。高校建设的和谐校园,应该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谐发展的文明校园。
一、做好思想教育工作。高校要大力加强学校领导干部、党员、教师和学生的政治理论学习,做好释疑解惑、凝聚力量、坚定信心、鼓舞士气的思想工作。按照和谐校园的标准,大力倡导公平、正义、宽容的理念,紧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做到尊重人、关爱人、依靠人,努力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感染力。用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化进行“三观”教育、爱校爱岗教育和师德师风教育,形成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良好氛围,使学校环境有利于干事育人。
二、依法发展校园民主。广大师生员工的意愿是办好大学的重要基础,一个
民意顺畅的氛围也是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要善于将办学过程中产生的行之有效的新经验,把群众实践中涌现出来的首创精神,认真加以科学地总结、提升和引导,通过党内程序,形成党组织的主张,并通过教代会、学术委员会、专家咨询会等,让学校、院(系)的重大事项和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成为全
校师生员工普遍遵循的行为准则,推动工作朝着理性的、正轨化的方向前进。
三、建设先进校园文化。先进的校园文化既包括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的文
化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文明的生活方式、良好的校园环境、共同的价值取向,还包括大学的校容校貌,校园建筑特色,校园绿化美化程度,教学科研设备水平。师生员工既是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文化建设的客体,既是大学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大学文化的接受者。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要坚持用大学文化所蕴含的人生信仰、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因素去引导和塑造师生员工,共同建设高尚、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
四、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办学质量是高校工作永恒的主题,质量教育贯
彻体现在学生培养的全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要通过各种政策和机制调动和鼓励广大教师热爱教学,精心教学,创新教学,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去,投入到提高教学质量中去,为每一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形成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的氛围,充分激发广大教师的创造活力,培养更高质量的人才,创造更高水平的科技成果。
五、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规范作用,健全的、科学的、合理的体制、机制和制度,能合理划分学校各级组织的职能,明确工作程序和要求,明晰责任归属,实现学校资源要素的有效配置,从而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高校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学校建设与发展之中,建立健全科学的制度体系,完善领导体制,创新工作机制,用制度来规范和调节各种关系,使一切活动都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可循,从制度上保证决策执行的质量和效率。
第五篇:构建和谐校园之我见.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构建和谐校园之我见
作者:谢长英 赖新华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03期
[摘要]构建和谐校园不仅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具有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支柱和智力支持的特殊意义。文章提出了“和谐”的三层含义、构建和谐校园应重视对学生的教育以及构建和谐校园应处理好的几对关系,以期为新时期和谐校园构建提供可操作性的建议。
[关键词]和谐校园精神危机师师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
[作者简介]谢长英(1956-),女,江西上犹人,江西赣南医学院体育教研室,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赖新华(1954-),男,江西于都人,江西赣南医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江西赣州341000)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05-0044-0
1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社会单元,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构建和谐校园,不仅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有着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精神支柱与智力支持的特殊意义。
一、对“和谐”的认识
“和谐”是一种关系状态的描述,它表现为两个或多个主体之间的友好共存,平等互利,共同发展。它包含以下三个层次:一是人与人之间;二是人与自然之间;三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全人类)。古人讲“天人合一”“中和”“和而不同”,其实就包含了“和谐”的意思。同现代比较,中国古代更接近存在论意义上的“和谐”,但事实上,现代社会比古代社会更需要“和谐”。首先是国家安全问题。中国古代虽然也在一定时期出现了内忧外患,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强盛的。鸦片战争之后,情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之后一个半世纪的经历告诉我们,国力强盛是“和谐”的根本保证。现在,我国的综合国力已经处于世界前列,但我们仍然处于军事、经济强国的包围之中。在这种情势下谈“和谐”,既很必要,也是挑战。
其次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当前,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和沙化、水质和大气污染、物种濒临灭绝等问题日趋严重。有些地方严重的环境污染导致人民健康水平下降,反映出地方政府扭曲的政绩观、渎职失责和地方保护主义。近年来,党和政府已经高度关注环境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并已取得初步成效。
最后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应该说,人们团结友爱、与人为善、扶贫济困、共同进步,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但是也应当看到,在某些地方、某些时候、某种情况下,孝悌、亲
睦、诚信、师道等传统的经纶大义已开始“褪色”“变质”,取而代之的是赌博成风、长幼无序、自私冷漠、利益交换等。大家“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在过去,人们茶余饭后或夏天乘凉时都会聚到一起,谈天说地,互相关心。而现在,人情淡薄,相居多年的邻居却不知对方姓什么叫什么。
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可以有许多衡量标准。比如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科技创新能力、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等。评价一个人也有诸多标准,比如个人财富、工资水平、知识结构、文化素质、社会地位等。同样,自然生态环境的发展也有具体标准,比如绿色植被的覆盖率、珍稀物种的数量、非再生能源的存储量、大气和水的质量等。但是,“和谐”作为人的生存状态,不能仅仅依靠这些标准来维持。不是说个人的收入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衣食住行等方面不用愁就是“和谐”了,这些只是“和谐”的必要条件和基础。事实上,人的精神更需要安顿。精神方面显然不只是满足物质和生理方面的要求,它还有高远的精神追求,比如审美要求、道德信念等。
二、学生教育与构建和谐校园
现代教育应当承担什么样的使命?应在哪些方面对学生加强教育?笔者认为,除了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外,还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减轻学生的精神负担。现代人之所以在精神上遭受折磨,是由于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压力太大,对有些事情想得太多。然而,对有些问题的思考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比如心理障碍中的强迫症,就是摆脱不了对无意义事情的思考,自己和自己搏斗,精神上痛苦不堪。再比如,个人在奋斗的过程中,对事情结果的期望值太高,容易形成心理负担,反而影响了自己的成绩。一般来说,精神紧张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积极的,另一种是消极的。积极的紧张能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将水平尽可能地发挥出来;消极的紧张则会破坏、干扰人的情绪和自信心,最终影响到事情的结果。近几年,许多高校出现了大学生自杀现象,就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精神危机。如果不趁早进行干预,后果将不堪设想。干预的重要手段就是引导他们进行精神减负,有意识地释放不必要的精神负担。
二是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应该提倡的,什么是应当反对的;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在现代社会中,有的人似乎失去了正确的判断标准,甚至将丑的当成美的,将恶的当成善的。前些年,第四军医大学的张华为救老农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结果引发了一场道德上的争论。有人认为,用大学生张华年轻的生命换取一个普通老农的生命,这本身就是不道德的。不难看出,这种想法中暗含着一种功利的观念。我们认为,张华应当去救老农,否则就是不道德。因为道德是纯粹的,它构成了人类良知的最核心的部分。
三是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每年都有大批毕业生走向社会,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这其中既有政府的问题、社会的问题,也有毕业生自身的问题。以江西赣南医学院为例,学校每年都举办毕业生“双选会”,每次“双选会”提供的就业岗位数远远大于毕业生数,似乎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但为什么每年都有一些毕业生不能就业,关键在于
这些毕业生期望值太高,都希望去沿海大、中城市,不愿意去缺医少药的边远地区和农村的基层单位。因此,要大力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要从新生入学开始就进行就业方面的教育和指导,教育学生毕业后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三、校园文化与构建和谐校园
所谓校园文化,从广义上讲,是指学校的整体文化,包括校容校貌,教学与管理制度,应遵循的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种浓烈、持久的精神氛围。也就是说,校园文化是一种历史的积淀与传承,既具有继承性,更具有开放性,它需要全体师生共同建立与推动,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为此,必须处理好三对关系:
一是建设良好的师师关系。师师关系不仅是指一线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也包含教师与管理服务人员之间的关系。师师关系的首要之义是要在校园内达成教育就是服务、管理就是服务的共识,学校领导班子要把学校看做是教师成长、成才的园地,管理、服务人员要为教师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教师也要尊重管理、服务人员付出的辛劳。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工作上的和谐。其次,师师关系的和谐,更倡导教师之间的平等交往和互相尊重,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让教师在团队中更快、更好地得到发展,学校可以开展多方面的评比,形成共同进步、和谐发展的舆论主旋律,促进教师团结协作,共荣共进。
二是建设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校园人际关系的主要部分,也是教育研究永恒的话题。和谐的师生关系的主动权在教师一方,因此,教师要树立“学生发展至上”的观念,要站在历史、民族的高度去因材施教,让学生学有所成,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其次,教师要为人师表,提升个人的人格魅力。教师良好的人格,对学生成为和谐社会的合格成员意义深远,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人格,做到公正廉洁、博学多才、平易近人,这样才能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吸引人、感召人。最后,要积极探求民主式的师生关系。当今社会,信息渠道宽广,信息量巨大,传统权威式的“师道尊严”早已没有市场,教师要树立与学生一起成才的理念,才能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做到再平等一些、再幽默一些、再宽容一些,从而在平等中更好地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三是建设和谐的生生关系。学生是校园里的主力军,也是学习的主体。一方面,青年大学生思维敏捷,反应迅速,但也经常好强、冲动,心理承受能力和调适能力还不是很成熟;另一方面,学生与学生长时间地生活在同一空间,难免因为这样那样的小事情产生摩擦甚至纠纷,这是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不和谐因素。作为教师,要采取多种手段和形式,如从创建良好班风、校风入手,帮助学生增进彼此间的了解,让学生学会交流与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和水平,成为乐群、友善的青年,并为学生之间建立深厚的友谊创造条件。同时,教师更要像呵护刚出苗的新芽一样,用万般的耐心和爱心,真诚地关心学生的思想、生活,及早发现学生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扰,进行有的放矢的说服和教育,积极构建和谐的生生关系,促进学生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