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正确看待干部的进退留转
正确看待干部的进退留转
今年是省市县乡村五级集中换届之年,是组织工作的一件大事。领导干部如何正确对待进退留转?我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同志在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2011年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就是一面镜子,一座灯塔,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他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要求,以党和人民事业为重,加强党性修养,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做到“进”者奋发有为,“退”者心情愉快,“留”者意志不衰,“转”者迎接挑战。
干部的进退留转,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时代进步的需要,也是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对于一个领导干部来说,进退留转是必然的,也是走上领导岗位必须意识到的事情,是谁也挡不住的历史车轮。因此,任何一名领导干部一旦面临这种境地的时候,就必须正确地认识自我和认真对待,不因“进”而沾沾自喜,不因“退”而意志消沉,不因“留”而固步自封,不因“转”而满腹牢骚,这是一名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一种品质和素养,也是为人处事的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
干部的“进”,是新老更替,吐故纳新,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现在,我们都强调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原则,坚持公道正派、任人唯贤,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选优配强领导班子,才是我们党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保障和基础。有“进”,才会给更多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一个发展的平台,才会激发更多干事创业的热情,才会不断推进工作的创新。“进”者不要因为“进”了就此停步不前、沾沾自喜,而应该将之化作为一种动力,做到有位更要有为。
有“进”就会有“退”,干部的“退”就是为了有更多的“进”,这是一种辩证的关系。“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没有人会一辈子都会呆在领导岗位上。“退”者要保持一种风格,一种平和的心态,要“退”得自然安详,“退”得心情愉快。“退”后并不是没有作为,其实,丰富的经验和阅历、处事的方法和水平都值得“进”者学习,很多的“进”者还需要“退”者扶上马,送一程,做好“传帮带”。每一位领导干部都会有“退”的一天。因此,平和地看待“退”,做到“退”位不“退”为,才是我们每一位领导干部应该做的事情,像杨善洲同志一样,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诺言,尽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发挥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作用。
干部的“留”,是保持领导班子稳定和工作连续性的需要。换届不是全部的洗盘换班,推倒重来。换届并不是每一位领导干部都会有上升的机会或空间,绝大多数的同志会继续留下来。能留任也是组织和群众的认可和信任,因此,“留”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知足自省,要以身作则,做好样子。
干部的“转”,是平职交流,是单位环境或岗位转换。加大干部的交流力度,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是组织全面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是优化干部资源配置、培养锻炼干部的需要。很多的时候,在一个工作环境里呆久了,难免会产生一些安逸、疲踏、应
付的思想,不思上进,对工作失去热情,没有创新,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下降。适当的“转”对个人来说,能够增强才干和锻炼本事,一个新工作岗位和新环境,需要新的知识、技能,如果不去学习,就不能很好的胜任职责内工作,更谈不上取得重大成绩,就有可能进入“退”的行列,这并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结果。领导干部必须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能走上领导岗位,是组织的信任和培养的结果,要做到讲党性、讲政治、讲大局,做到换岗不换心,继续保持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自觉学习和接受新的知识,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在新的岗位或单位里做出新的贡献。
第二篇:干部如何正确对待的进退留转
干部如何正确对待的进退留转
干部如何正确对待的进退留转,首先要记住胡锦涛总书记要求,以党和人民事业为重,加强党性修养,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做到“进”者奋发有为,“退”者心情愉快,“留”者意志不衰,“转”者迎接挑战。
党员干部凡事以大局为重,以组织需要为第一选择,始终保持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始终保持昂扬的战斗气概,以淡薄的心面对个人的进退流转,做到得意淡然、失意坦然。要凭着一腔忠诚,敢于吃苦、甘于寂寞,在不同的舞台上奉献自己的智慧和才干,不辜负组织的信任。正确对待组织的挑选,以党的事业为重,服从全局。
其次要保持好平静的心态,工作不分贵贱,职位不论高低,面对自身进退流转、升降去留。不以点带面、居功自傲,不以自身立场看待问题,能从大局出发,全面客观的对待自身进退流转、升降去留,不因功自诩,固持己见,正确对待组织的安排,正确对待同志。在看到自身优点的同时,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为其责设其职,履其责安其人,每一个岗位都有其重要性和艰巨性。要摆正位置,充分发挥自身才能,站好每一个岗,促进部门机构功能的发挥。
找到自己的位置,做一名忠实的人民公仆,对人民忠诚,对党忠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到在其位、履其职、谋其事、尽其责、站好岗、值好勤,争做群众满意的好干部,并沉下心来、振奋精神、心情舒畅地为党工作、为人民干事,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第三篇: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
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
做到“进”者奋发有为,“退”者心情愉快,“留”者意志不衰,“转”者迎接挑战。
李源潮指出,换届中将有一批优秀干部新进领导班子,这是党的事业发展进步需要。但是,我们下大上小的干部层级结构,决定了在任何一次换届中,能被提拔的干部总是少数。领导干部对工作要有进取心,对升迁要有平常心,坦然接受党组织和干部群众的选择。进,要更加感谢党和人民的信任,更加谦虚地努力学习,更加负责地对待责任,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不进,也要心态自如,自觉服从组织安排,不失工作的动力,保持学习的上进心,坚守清正廉洁的底线。
李源潮说,干部的“退”,是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的需要。领导干部退岗只是政治生命中的转乘站。党员干部换届中退出了领导职务,但仍是党的队伍中一员,共产党员的政治觉悟不能退,共产党员的精神追求不能退,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不能退,共产党员清正廉洁的形象不能退。干部留任,是保持领导班子稳定和工作连续性的需要,留要知足,留要自省,留要加油,留要奋进,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干部交流转岗,是优化干部资源配置、培养锻炼干部的需要。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转岗交流,把转岗交流作为干事创业的新机遇,李源潮部长对进退留转的论断,可谓句句在理、精辟独到,领导干部一定用心用情用智慧去理解和执行。
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看似容易实则难。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在职位上追求升迁、在平台上寻求高位,只要谋之有道、谋之守规、谋之服众、谋之遵理也无可厚非。但领导干部的主要职责是为人民掌好权、当好家、谋好利、服好务,因此,领导干部应把“立志做大事,不求做大官”作为座佑铭,作为从政的最高追求和最高境界,淡化“官念”、固守“民念”。
换届对于党员干部来讲是职位变动的最好时机,也是用人上不正之风易发期。因此,如何安全渡过“换届关”,就显得尤为重要。个人认为,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个人“进退留转”,只有客观、理性、真实地了解自己、认清自我,准确把握自己的品德、能力、性格、优点和不足,这样才能在换届中准确定位自己、时刻约束自己、锤炼提升自己。
第四篇:领导干部如何对待进退留转
领导干部如何对待进退留转
李光富觉得很不理解:“一个党员干部如果连服从组织安排的意识都没有,还叫什么党员干部。党的事业要一代接一代干下去,领导干部新陈代谢,这是自然规律。”1978年,李光富在四川大学毕业,从农村走出的他当时“党安排到哪儿就到哪儿,根本不知道可以向组织提要求”,因为以服从组织安排为第一原则,不提什么要求,他反而被分到一个条件还算不错的公社教书。
对待进退留转这一问题的正确认识:“必须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处理好个人与组织的关系。要时刻牢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给的,权力就意味着责任。” :“多鼓舞乡镇干部的积极性,解决他们级别过低、待遇过低的问题。”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换届就是要使党的干部队伍有如源源不断的活水,永葆生机活力;通过换届,一大批年富力强的领导干部走上新的岗位,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是党的制度建设的客观需要,是党保持先进性的需要,是党的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思想建设的需要,也是执政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客观需要。”
作为党培养的干部,无论我的角色如何转换,无论我在哪个岗位上,都是人民的公仆,都要忠诚敬业于党的事业。
我这个选择,可以说对自己是一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考验。”“我认为,不管到哪个部门、哪个岗位工作都是为党的事业工作,我从政府班子退下来主动到政协工作,可以让其他同志通过这次换届选举,获得一个成就事业、施展才干的机会,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完善政府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也算是我在政府工作多年向党和人民交上的一份答卷。”
周浩认为:“要保持平常的心态,要把个人理想与组织需要结合起来,正确对待组织的挑选,服从组织的安排,抛弃个人利益,淡化权力观,淡泊名利,个人的进退应以党的事业为重,服从全局。”
:“我退下来以后,心情平和,感到很充实。”对他的进退留转,他的家人也一直很理解他、支持他。他家里人认为,组织需要他退居二线,他就要服从组织的安排。希望他退下来以后,要力所能及地做一些事,发挥余热,保养好身体。
面临着角色、服务对象和工作环境的三大转变,可以说是对自己工作、生活的一次全新的挑战。在进退留转问题上要坚决克服“只能进、不能出”,“只能上、不能下”,“只能官、不能民”的思想,不管在任何岗位都要干好本职工作,多做贡献。
“千方百计帮助群众尽快富裕,百计千方为群众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与群众同甘共苦,共渡难关,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做党的忠诚卫士、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中华掌故类编》中记载着一个“宠辱不惊”的典故。在唐高宗初年,卢承庆担任吏部尚书,负责朝廷内外百官政绩的考核工作。有一位官员监督运输,遇到大风,损失了一批粮食。卢承庆考核时作了这样的评定:“监运而损失粮食。考绩为中下等。”这位粮官容色自若,没申辩一句就退下去了。卢承庆看到他这样,就将评语改为“碰上大风,失粮不以人力所能控制,考绩得中等。”运粮官听了,既不喜形于色,也没有羞愧之词。卢承庆又把评语改批道:“宠辱不惊,考绩得中上。”运粮官这种宠辱不惊的修养和雅量,使上司改变了印象,赢得了好评。古人尚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处江湖之远则忧其民。”何况我们党的干部。进留了,这是组织的信任,更加努力,不为己喜;退转了,这是组织的决定,坚决服从,不为己悲。这是记者通过20多天采访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
第五篇:领导干部如何正确面对进退留转
领导干部要正确面对进退留转的考验
今年市县乡三级集中换届,这意味着一大批领导干部将面临着调整。总的来看,面对进退留转,绝大多数领导干部讲党性顾大局,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和良好的心态。但也有少数领导干部考虑过多,患得患失,心浮气躁。有的面对提拔,骄傲自满,总认为
自己的进步是个人努力的结果;有的做出点成绩,就认为自己应该得提拔或转到好岗位,稍不如意,牢骚满腹;有的觉得自己没有功劳有苦劳,看到自己“榜上无名”,心灰意懒;有的对组织的安排不满意,多有怨气;有的觉得自己年龄到杠,得天和尚撞天钟;有的怕得罪人丢选票,一团和气。这些现象,虽不普遍,但影响不好,败坏党的风气。因此,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对这些不良现象和歪风,必须坚决抵制,经受住进退留转的考验,自觉做到讲党性顾大局,服从组织安排;重品行作表率,树立良好形象;严要求守纪律,保证风清气正。
一、讲党性顾大局,服从组织安排
由于换届涉及干部的切身利益,对领导干部来说,是一个现实而严峻的考验。作为党的干部,只有讲党性顾大局,坚持把自己置身于组织之中去定位,把自己的得失放在党的事业之中来思考,把自己的利益摆在人民利益之中去把握,面对换届,就会心态平和,泰然处之,做到发展为要、牢记职责、服从安排。
发展为要。发展是我们党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对于欠发达、欠开发的贵州来说,发展的任务比以往更加艰巨和繁重。为此,省委把“选好发展型领导干部,配强发展型领导班子”作为这次市县乡三级换届的目标,着力营造“发展要快、风气要正、作风要实、干部要干”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一好四强”的领导集体。这次换届选出的新一届领导班子,肩负着“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和“更好更快、提速升位”的重大责任。因此,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为了党的事业,无论是留还是转,都是为了加速发展。作为领导干部,胸襟要宽,眼界要宽,不论职务大小、岗位好坏、升降去留,都要服从服务于更好更快、提速升位这个大局,坦然面对组织的挑选,自觉顺应时代潮流,决不做阻碍发展的绊脚石,狠抓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多作贡献。
牢记职责。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重点从干部履行岗位职责、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正确对待名利等“四个方面”来考察干部的德。换届就是考察干部德的最佳时机。其实,有的领导干部不能正确对待进退留转,关键是“官本位”思想作怪,总是过多地考虑自己的利害得失,其实质是党性不纯、政治品德不佳的表现,把岗位当作福利,把权力当作待遇。要知道,岗位意味着奉献,权力意味着责任,职位越高,责任越大。因此,作为领导干部,要珍惜自己的岗位,牢记职责,无论进退,要多比比那些普通的干部,无论留转,要多听听社会的评价,无论得失,要多想想生活困难的群众,对照自己入党誓词,认真想一想:入党为什么?当干部做什么?身后留点什么?只要把这些问题想清楚弄明白了,才不会“胡思乱想”,少些得失心,多些进取志,勤奋工作,踏实干事。
服从安排。对于党员干部来说,组织犹如沃土。离开了组织的培养、关心和爱护,任凭本事再大,能力再强,也将一事无成。即使在工作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只能说明你尽到了本职,并不能作为向组织伸手的砝码。要知道,组织对干部的安排,不仅要考虑干部个人的条件,而且要考虑班子结构、岗位特点、性格特征、发展需要等方方面面的因素。由于职数限制,能够得到提拔的毕竟是少数,转到“好岗位”并不多,有的甚至要从热部门转到“差单位”,有的还要“改非”。作为党员干部,无论组织怎样安排,“哪里需要哪里搬”,只能服从,进,就要更加振奋精神,开拓进取,争创一流业绩;退,就要心情愉快,退职不离岗,搞好传帮带,甘当人梯;留,就要常思奋起之志,找出差距,克服不足,发扬成绩,多作贡献;转,就要尽快理清思路,进入状态,打开新局面,取得新业绩。
二、重品行作表率,树立良好形象
由于换届不可能照顾到每个人的利益,不可能把每个干部都安排到合适的岗位,往往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就这个意义上说,换届犹如一面镜子,容易照出干部的党性强弱、境界大小、心胸气度和品行高低。这就需要领导干部正确对待,加强自身修养,坚持以品行为重、淡薄名利、谦和大气。
品行为重。古人云:“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可见,与才相比,德始终是第一位的。作为党的干部,要把品行修养摆在第一位,常修为政之德,常怀为民之心,常做利民之事,以德服众。只有这样,才会站得高看得远,面对进退留转,才不会迷失“自我”,失去“真我”。一是强化学习。深入了解这次换届的有关精神,把握用人原则,正确认识自已,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升迁,以豁达的胸怀处理得失,以奉献的精神服务社会,不为位所缚。二是政治坚定。思想上、行动上始终坚持与上级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只要是人事任免,不管涉及到谁,坚决拥护,不管同谁搭班子,自觉维护团结,不管到什么岗位工作,不讲条件。三是头脑清醒。只要是组织决定的事,不阳奉阴违,当面说是,背后讲非,乱发议论,散
布谣言,扰乱人心。四是心思不散。不管组织怎样安排自己,在换届期间,坚守岗位,不心灰意懒,不放松自己,不心态失常,常葆进取之心。
淡泊名利。“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干部积极追求进步,这是很正常的,但有的叹于多年的“副科病”难治,有的盯着“待遇好”的岗位,真是人生百态,想法多多,关键是在无法实现意愿的情况下,怎样正确去面对。一是凡事换个角度想想,多看自己不足,常思自己之过,象周总理那样:“总觉得自己对革命有所欠缺,总觉得自己工作做得不很好”,这样想就会越想越高兴,心里自然舒坦。二是学会正确比较。对比那些为党和人民利益牺牲的英烈们,对比那些无私奉献的劳模们,对比那些贫困的群众,就会觉得自己得到的已经不少。三是顺其自然。面对晋升机会,不会思之过度,言行失当;在得到提拔或重用时,不要自以为是,高人一等;在一个岗位长期任职,不要心浮气躁,萎靡不振;在离职退位时,不要放纵自我,自损形象。四是保持平常心。身处顺境,得意而不忘形,常怀忧患之志;身处平境,踏实而不浮躁,常思有为之策;身处逆境,敢于正视现实,常怀奋起之心。
谦和大气。表现的是领导干部为人处事的优良品质,体现的是领导干部的心胸气度。一是要埋头苦干。头埋得越低的谷穗是越饱满的。只有埋头,才会出头,干部职位的高低,是干出来的。不过,职位总是有尽头的,最主要的不是看你职位有多高,而是要看对党对人民奉献有多大。只有那些乐于奉献,埋头苦干,实绩突出的人,才能得到党组织的认可,群众的赞许。二要认清自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要学会在暂短的人生历程中观照自己,在人生万象中找到自己,在干事创业中提高自己,在工作上知不足,在事业上不知足,在待遇上常知足。三要心胸宽广。面对换届,要有一种“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的心胸气度,甘作铺路石,让位于人,助他人进步。四要辩证看待。属于自己的跑不了,不是自己的争不来,将来才有的急不得,只有这样,才会谦虚谨慎,损已利人。
三、严要求守纪律,保证风清气正
换届风气的好坏,直接关系换届工作的成败,关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目标的实现,关系党的形象和威信。为此,中央提出,要通过换届,换出朝气,换出活力,换出希望,用铁的纪律,保证换届风清气正。作为领导干部,要严格要求、谨慎用权、懂得敬畏。
严格要求。为严明换届纪律,维护换届工作的严肃性,中纪委、中组部专门印发了《关于严肃换届纪律保证换届风清气正的通知》,明确提出“5个严禁、17个不准、5个一律”的纪律规定,要求各地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实的工作,深入整治换届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因此,要自觉把这些规定作为“高压线”,清醒地认识到“碰线”的后果是什么,严格约束自己,不越“雷池”半步;要自觉接受党组织的监督,珍惜组织的关心爱护,把党组织的谈心谈话和提醒牢记于心,落实于行,经常打扫思想上的灰尘,自警、自省、自励、自重;要自觉接受群众的“检阅”,把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对自己履职的评判,在推荐测评过程中,客观公正地对待群众的意见,不搞小动作,不拉帮结派;要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对搞不正之风的行为敢于抵制,善于提醒,决不参与,正派做人。
谨慎用权。作为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手中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特别是人权和财权。在换届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用权上随心所欲。因此,每个领导干部都要谨慎用权,做到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份之想,常怀律已之心。作为“一把手”,不论职位官位大小,决不能把自已凌驾于组织之上,违反党的干部人事纪律,在用人上,搞“一言堂”,通过走程序来达到帮他人谋取职位的目的,必须按照“十严禁”要求,坚持用人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严格纪律不放松。决不能违反财经纪律,为了拉关系争选票,挥霍公款,迎来送往,吃喝玩乐,尤其是即将离开领导岗位的同志,认为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大把花钱,反正只要自己不装腰包,这是党纪所不允许的。决不能为情所扰,面对亲人的要求,朋友的说情,同事的招呼,要坚持原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要轻易松口。
懂得敬畏。古人为官有五畏:一畏上下相蒙,而毁誉不及其真;二畏政事苟且,而官人不任其责;三畏经费不足,而生财不得其道;四畏人才废缺,而教养不得其方;五畏刑赏失中,而人心不知所向。古人尚且如此,何况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党员干部?要具有敬畏之心,在进退留转考验面前,更加尊重自己的人格,珍爱自己的声誉,珍惜自己的形象,防止萌发错误的思想、不正当的欲望和不健康的心理,敬畏历史,慎始敬终,求真务实,创造业绩,使自己的工作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敬畏法律,在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坚固防线,秉公用权,廉洁奉公;敬畏权力,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忠实地做人民公仆,坚持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敬畏责任,常思肩上担子之重,常思个人成长之辛苦,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敬畏群众,使自己所做的事情对得起养育我们的人民;敬畏人生,在将来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感到羞愧和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