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书《班级诊断》有感
多一点宽容,少一点抱怨
--------读《班级问题诊断》有感
本段文章是这样描述的,老师抱怨学生不认真听讲,不认真完成作业,不遵守纪律,上课说小话,搞小动作,不理解老师„„老师的这些抱怨声课上课下皆有之,课上和学生抱怨,课下和同事、家人、朋友抱怨。学生抱怨老师要求过于严厉,不分青红皂白批评人,留作业太多没时间完成,上课无聊且无趣,得不到老师的信任,处理问题有失公平,时时刻刻都在听听听、写写写、做做做,去洗手间都要跑着去跑着回,甚至没时间„„学生的抱怨多在课下,在同学之间或者家长面前。老师们认为自己辛苦授业,但学生们不知领情。学生们认为自己不管如何努力,也达不到老师的要求。看过这段文章,我有一点点的感受:教育者要多一点宽容,少一点抱怨。
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举着“素质教育”的大旗,走在“应试教育”的路上。所以,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脚踏实地多走一些“应试教育”的路。“应试教育”的路上自然有两位主角,那就是教师与学生。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得到一个理想的分数。这分数是检验学生的学习能力;这分数与教师的绩效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两位主角都为分数而奋斗。然而,每一个学生的状态都不一样,这状态受到遗传,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生每一天心理状况所影响。我们每一位成年人,每一位教师在工作之外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从而影响自己在这一天的心情,更何况是一个心智、心理不成熟的学生呢?面对学生作业交不上来,面对学生测验成绩不理想,面对学生所犯下的错误。我们要对学生多一点宽容。
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对“应试教育”,应该多一点宽容自己。面对一些学生学习能力弱的;面对作业拖拉的学生;面对犯错的学生„„我们要少一点呵斥。我们对学生的呵斥,也就是不宽容自己。俗话说“怒则伤肝,积劳成疾”。你的怒火镇住学生一时,却伤害了自己。这就好比孩子犯下的过错,你却会在某一个时间段吃药。宽容学生就是宽容自己。
人生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面对学生的过错,少一点抱怨。一个心理不成熟的孩子怎么可能没有一点过错,如果没有的话,那就是编好程序的机器人。你的抱怨只会带给你心中的神伤。我们可以把抱怨时间与精力去积极寻找破解症结的方法。我们应该把自己面对的问题,面对纠结的心理一一做个梳理,寻找一个正确的方法来解决它。我们可以把这些问题归纳起来以便在日后工作中做一个参考。
我们每一位教育者对学生多一点宽容吧!宽容学生也就是宽容自己。我们每一位教育者多一点宽容,少一点抱怨,让我们与学生和谐共进,为分数而努力!
第二篇:学校班级文化建设诊断报告
学校班级文化建设诊断报告
五桂山学校 朱学范
一、诊断学校:中山市民众镇新微学校
二、诊断内容:新微学校班级文化建设
三、诊断方法:
1、望:实地察看新微学校的班级文化,包括班级整体环境,室内、公共环境等场所的有意无意的环境布置;翻阅学校的宣传册子,查阅学校相关资料。
2、闻:注意校长的学校介绍中关于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兼听德育主任关于新微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情况介绍。
3、问:有目的地与校长、教师及学生交流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与困惑。
4、切:置身于学校的班级、学生活动,切身感受新微学校班级文化所带来的体验。
四、诊断结果:
(一)新微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
班级文化是一种价值观,它包括班级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民众镇新微学校重视班级文化建设,通过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启迪学生思想,升华学生人格,陶冶学生情操,弘扬学生道德,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使文明守纪、勤奋读书、乐于助人的良好风貌在新微学校蔚然成风。
1、大气的班级布置。墙上贴有公示栏:呈现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学生值日表,班级公约等及学习园地。发挥每一位学生的创造力,积极布置每一堵墙并定期更换,力求让教室每一堵墙都“说话 ”,形成班级良好的物质文化环境。
2、溢满正气的活动文化。活动是班级的生命力,新微学校活动很多,常见的主题活动有主题班会、班级文体活动、故事分享、励志分享、构建班级博客等。
在新微学校,班级文化建设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和重视,班主任应用文化经营班级,让整个班级充满希望,独具魅力,让学生们习惯奔跑,爱上学习。
(二)新微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问题诊断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种柔性的战略管理手段,其目的是为实现教书育人的终极目标提供支持和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在建设班级文化的时候,必须考虑班级文化与班级目标之间的战略匹配性,否则会陷入“为了文化而文化”或“不知班级文化是为了什么”的误区,班级文化的真正功能将无法实现。只有班级文化与教书育人目标之间相互匹配,才能使班级文化为教书育人的终极目标提供支持,否则,只能是一种不健全的班级文化。在民众镇新微学校为期一天的德育调研中,发现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认为班级文化建设就是班级环境的建设。其实班级环境的建设,是指通过对所在班级环境的设计、布置以及在此过程中的相关要求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硬件”,是班级文化建设的较表层的一个方面,而不能将班级的环境布置看成就是班级文化建设。
其二:在应试教育的前提下,教师和学生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加之民办学校安全压力大,学校和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业与安全已忙得不可开交,没有过多的时间去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文化的熏陶,也只是肤浅的,认为所谓的班级文化建设是多余的。
其三,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方法与校园文化的适应性上存在一定的不协调性。虽在同一校园内,但各班级文化均有一定的差异性,对校园文化的特点以及它对班级文化的规定性缺少仔细思考。
第四,在建设班级文化的时候,对学生所处的成长环境,学生的心理特点等要进行有效分析,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考虑如何建设和维护所在班级的强势文化,使其比较充分地规范学生的行为。
第五,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已不是争的事实。但仍有不少的班主任只将自己看作是班级文化的操作者。“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如何让班主任在操作班级文化建设时,使班主任师表形象成为班级文化的重要资源,也需要我们作进一步努力和探索。
第六,在班级文化建设的现状中,许多班主任有吸收但创新不够,如何营造较为独特的班级文化也值得思考。独特的班级文化应来自于:依据班级特点而进行的班级价值观和班级精神的创新,而很多班主任在吸收外部管理理念和方法时,对建设独特的班级文化的认识不够。
五、诊断建议:
重视和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要明确班级文化的内涵。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认可且充分体现预期思想、行动、言论的价值取向、思想导向、行为准则和公共舆论的总合。是在班级这一特定的环境中生活的全体成员的一种共同追求。
(一)、新微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策略
1、美化班级物质文化。“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创造人。”一个幽雅的、健康的环境,无不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培养,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习惯的形成,知识才能的增长,法律意识的强化。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直接有力地影响、改善和调节校园文化的大环境,提高学生的涵养素质品位,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教室物质环境是班级文化建设中最为外显的部分,也是班级文化建设可以依托的重要物质载体。它主要包括班级教室的设计、布置以及班级的教育设施等。
注重从教室环境的基本要素入手,美化教室环境。良好的设备、和谐的色彩、整洁的课桌、洁净的地面、合理的布局、美观的摆设、醒目的标语等,都是元培学校积极教室环境构成的要素。通过创建美的班级环境,旨在感染孩子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1)、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以美育为前提,努力提高班级的审美意识,以美的环境来感染美的心灵。如在教室内开设“小荷才露艺术长廊”,通过定期地展出学生的艺术作品,从艺术作品的交流中,体验创作者的情感,增强交流,促进友谊,同时也提高美的评析能力。
(2)、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体现班级环境的创造意识。在环境的营造中体现更多的创新因子,提供学生创造的环境、创造的空间、创造的机会,才会有创新能力的全面培养。如开设“自由创造墙”,使墙“说话”,使墙“交流”,使墙“表现”,使墙真正成为孩子们创造天地。
(3)、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体现班级环境的德育功能。班级环境是学生赖以生存的载体,环境成了学生的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所以充分发挥环境的德育功能,是班级环境创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如以名言来鼓舞人;以班风、学风激励人。
(4)、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要体现出“四性”:一是科学性。要整体规划,合理布局;二是教育性。物质文化建设必须渗透思想教育的成份,寓德育于物质文化建设中;三是艺术性。要精心设计,严密组织,使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富有艺术意味,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四是经济性。物质文化建设要有艺术性并具时代感,但却不可一味地追求时髦、高档、漂亮,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要考虑经济、实用。
(5)、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要做到“四化”,即绿化、美化、净化、静化。如充分利用班级空间进行栽花、种草,使班级中充满绿意,生机盎然。
2、创设班级制度文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制度文化,是指班级集体中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同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以及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班级制度文化主要包括班级中各种条例化的规章制度、管理模式、行为规范以及组织纪律等。
所以班级制度的制订必须做到:(1)、科学性,班级制度是班级特有范围内的规定,它必须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符合《中学生守则》及相关法律法规。(2)、全面性,应该把学生的纪律、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日常行为纳入管理之中。(3)、民主性,班级制度的制订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班主任要做好组织引导工作,只有在全体学生充分酝酿、讨论的基础上,才可能制订出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制度。(4)、发展性,制度不是一层不变的,在管理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时应定期组织修改,逐步完善。
在开展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到以下几个问题:
(1)、班级制度的制定应有学生的参与,制度本身应具有可操作性,师生根据实施的情况应作及时调整。
(2)、要将“硬制度”和“软管理”相结合。制度是硬性的,但制度的实施不应是简单的执行,而应通过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和精心设计的教育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制订制度的原因和意义,从而使学生逐步实现由“他律”向“自律”的转变。
(3)、教师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应发挥率先垂范的作用。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只有以身作则、躬身实践,方可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也有助于今后对学生的教育。此外,教师唯有通过实践,才会发现制度中有待改善的方面,从而促使制度进一步完善。
3、塑造班级精神文化。班级精神文化又称班级观念文化,是班级全体成员在长期的交往过程中习得且共同拥有的思想观念、心理倾向或情绪反应方式,包括价值取向、行为规范、伦理道德、审美情趣等多种内容,是班级所形成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方式、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以及各种认同意识所表现出的文化形态,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深层结构要素,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以学生为主体是进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前提。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要以了解当今学生群体精神生活现状和学生个体思想动态为基础。
(2)、确立班主任的引领地位是塑造班级精神文化的关键。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中班主任的引领地位是不可或缺的,班主任应该是整个班集体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引导者。
(3)、以显性文化建设为抓手是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变虚为实的保障。班级精神文化作为一种隐性文化,以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等显性文化的建设为抓手,将精神文化渗透于其中,才能真正达到相应的效果。
4、拓展班级活动文化。班级活动文化建设,就是班主任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和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的文化活动,创造有利于每个学生个性发展,潜能开发的空间和舞台。班主任要善于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并且形式和内容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意愿,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和已有经验,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发展,通过活动打造积极向上、团结拼搏的班级精神,健康有益的班级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好的班级活动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形式新颖,符合学生求知进取、兴趣广泛、自主意识强等身心发展的特点。二是内容广泛,能向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教育、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和社交礼仪教育、家庭伦理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等。三是活泼多样的班级活动能从多方面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和成功喜悦等精神方面的需求。
班级活动中要注意的问题。
(1)、活动不在于规模的大小,并不是只有主题班队活动才是活动。在班主任的字典里,活动无处不在。活动只是班主任工作的一种形式和手段,而且是更受学生欢迎,活泼生动的形式和手段。
(2)、树立正确的活动观。活动不是目的,不是成果,是过程,是手段,是契机。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要让学生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占主要地位。
(3)、活动的教育意义要能巧妙自然地渗透在其中。
(4)、活动要注意及时总结。因为认真总结本身就是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总结要及时。活动后没有总结不行,有总结不及时也不行,因为准备活动和总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具有以后开展活动的连续性。所以总结不及时就失去了活动的教育时机,也就失去了活动教育性的影响作用。
(二)、班级文化建设需要关注的问题
在现代教育观念中,对教师的定位不再是单一的施教者,事实上,在不同的范围和环境中教师应该是具有一种多变身份的人,所以作为教育者决不能再过分或者一味地强调自己的领导者的、统治的地位,更多的应该是一个引领者、平等的地位,因此教育者不仅要在平时与学生的活动和交流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措,更要在面对和处理具体事情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与情绪,班级内可以有师生对话箱,让老师成为孩子们的知心人,或者定期开一个茶话会,畅所欲言,让老师成为一个孩子心声的倾听者等等。人的各种行为往往都是在一定的心理状态的驱动下产生和完成的,健康的心理状态使人的行为显得理智而积极,孩子的心理是敏感而易变的,还正是我们教育的突破口,但往往也是教育失败的根源。以微笑面对孩子,微笑总给人轻松、温暖和被信任的感觉,真诚的微笑无形中就帮我们打开了孩子的心门。用理智处理事情,面对孩子,永远都不要是怒火中烧或心火燎的样子,因为你的言行和表现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举止。用理智处理事情,不仅能让事情真相大白,更能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三篇:读书有感
读《观察儿童》读书心得
对父母而言,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倾听孩子的呢喃细语,是他们最快乐的一件事,而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观察儿童则可以让我们快乐地体味每个儿童的独特之处。那么我们如何来观察儿童呢?
在还没有阅读到此书之前,我对如何开始一次观察,如何来记录观察可以说脑中是空白的。但通过对每一章节进行通读后让我获益匪浅。本书章节的内容在安排上步步深入,引领着我们逐步掌握观察实施的全过程。而且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幼儿早期学习目标,可以正确地帮助你进行定位,明确目标,有科学的理论依据。
通过阅读此书,让我对为什么要观察儿童,怎样观察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如: 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儿童?为了发现他们独特的特点。
我们能看到什么?——儿童能够做些什么;他们怎样接近问题,以及尝试怎样解决问题;儿童自得其乐。通过观察儿童,我们怎样帮助他们?——通过提供活动、资源或支持,促进这些发展性技能。
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评估他们的需要,拓展他们的经验,促进他们的学习。
但真正做到学会观察,还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地练习、实践、反思;才能做到科学、客观、有效。
2015年6月8日 小一班:洪雯
第四篇:读书有感
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 ”以德为本,以众为师。
《教育的奇迹》读后感
暑假里读了朱永新主编的《教育的奇迹》一书,我不知疲倦地欣赏着这本神奇的“奇迹”带给我的新生力量!
一些当代的人物曾经是父母、老师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问题孩子”、”残疾孩子”等,但是,他们后来却成功了:牛顿——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爱迪生——不受老师欢迎的“糊涂虫”、达尔文——爱“说谎”的“讨厌鬼”、爱因斯坦——连续考试不及格的“愚笨儿”,这些不好的“头衔”根本没有影响他们成才。这是为什么?显然,是教育在起作用。
看来“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职责,更多是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甚至还是舅舅、姑妈、后妈等人的责任!总之,无论是来自哪一个人的有效教育,它都能不同程度上创造真正的奇迹。而这一个个奇迹的背后,无时无刻不在显示人性的爱!是爱,各种各样的真爱,让这一切成为了可能!
美国著名生物化学家、物理学家肯德尔在他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他对“教育”的定义,也给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窗户!教育是什么?他的观点是:教育不是为了选拔天才,更不是把人分成天才和傻子,而是在人的自然状态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使人在他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如此的观点,才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而我们又在一味地要求学生得“双百”,这算得上真正的教育吗?有些学生离“双百”的距离是远了些,可是他们都在进步着、在提高着!
当我们真正领略了教育的真实意义,也就不再怀疑这些领袖级人物、功成名就式天才的成功必将是一种必然!当我们还在抬头仰视这些风云人物时,《教育的奇迹》已经将我们提升到了足以平视他们成长的平台!
相信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会因为爱而不断出现更多的天才,更多的奇迹!但作为一名教师我会为自己的教育加倍地努力!我相信我在付出爱心的同时,我会不断思考,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师。
当我津津有味地欣赏着每份精辟时,不知不觉地在海伦凯勒灵魂的诞生之中为她不停地叫好,在为安妮沙莉文老师长长松了一口气时,我的喜悦在第263页嘎然停止,当我翻过263页时,我才清醒地认识到我已经读完了《教育的奇迹》,我恋恋不舍地告别海伦与沙莉文,却很难轻松下来,因为巴顿、苏步青、丘吉尔„„以及小故事中的比尔盖茨、祖冲之、郑渊洁„„还有那不出名的小齐齐、小扬一样都“涌”向我!
一时间,我认识了他们,我的世界又扩大了„„
实际上,我觉得只有健康成长才可能成才,无法健康成长的孩子是不可能成才的。差生是差老师和差家长联系缔结,不该随意地给孩子定性为“差孩子”、“坏孩子”,只有把每一个孩子当成“好孩子”、“聪明孩子”、“优秀孩子”、“正常孩子”来对待,他们才可能成为父母期待成为的人。实际上,每个孩子都具有无穷的潜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他们都会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特有的天赋,对孩子的教育,应该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既不要和别的孩子攀比,也不要和家长当年有能力相比,应该多为孩子喝彩,多对孩子进行鼓励。关键是父母和教师如何去挖掘。
本书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和老师。虽然不是绝对,但也父母和老师的教育会对孩子起着绝对的作用。老师、家长们应该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一味地给孩子过高的压力,强迫孩子去成长。希望就在眼前,秘密就在身边,打开此书,悉心阅读,你会发现——天才就在身边!
《教育的奇迹》读后感
卢占交
《教育的奇迹》是一本关于学生教育的书籍。本书的序言部分便让我获益匪浅:无限相信学生与教师的潜力。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老师也希望自已的学生个个是天才。但是,什么样的孩子才是聪明的孩子的?让孩子上各种名目繁多的才艺培训班,就能塑造出天才吗?为了培养自己的孩子,父母不惜重金,可教育是否仅仅是钱的问题?这就是中国式的传统教育和外国教育的不同,国外更注重对孩子的天真可爱的保留,更尊重孩子的选择,让他们有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天地。教育家周弘说:“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实际上,我觉得只有健康成长才可能成才,无法健康成长的孩子是不可能成才的。老师、家长们应该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一味地给孩子过高的压力,强迫孩子去成长。希望就在眼前,秘密就在身边,打开此书,悉心阅读,你会发现——天才就在身边!
这部平易近人的著作,他通过一些伟人小时候的故事,告诉我们其实这些伟人小时候和我们平常的孩子小时候是那样的相似,只不过是他们遇到他们人生中的伯乐,让他们最终成才。读完这部书之后,感触也挺大。
在《教育的奇迹》里读到一则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25年前,有位教社会学的大学教授,曾叫班上学生到一贫民窟调查200名男孩的成长背景和生活环境,并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作一评估。每个学生的结论都是“他毫无出头的机会”。25年后,根据调查,这200名中有176名成就非凡,其中担任律师、医生或商人的比比皆是。教授他拜访了当年曾受评估的年轻人,跟他们请教同一个问题,“你今日会成功的最大原因是什么?”结果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回答:“因为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师。”教授找到她后,问她到底有何绝招,能让这些在贫民窟长大的孩子个个出人头地。这位老太太眼中闪着慈祥的光芒,嘴角带着微笑回答道:“其实也没什么,我爱这些孩子。”
读完这个故事, 对教师来说,没有什么比爱心更重要的。对此,我深有同感。然而,在我们现实的教育生活中,缺乏爱心的现象实在太多:当学生有化解不开的思想症结,不是努力捕捉,认真发现,耐心引导,而是视而不见,甚或冷嘲热讽,大泼冷水;当学生有不遵守纪律的行为,我们不是循循善诱,而是毫不留情,大声呵斥,甚至挥以拳头;当学生成绩有波动,不是和他一起分析原因,热情鼓励,而是公开批评,使他懊丧不已,一次次地挫败孩子那颗稚嫩的心„„
如何让孩子在上面绘出灿烂的彩虹和美丽的图画是我们每个教育者都要考虑的问题,有时间看看这部书吧。
关爱是学生成才的捷径
--读朱永新的《教育的奇迹》有感
卢占交
最近课余时间读了朱永新主编的《教育的奇迹》。这本书里面的故事曾经让我刻骨铭心、感动良久,让我震撼、引人深思。书中的故事让我懂得教育不是为了选拔天才,更不是把人分成天才和傻子。上帝让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都赋予每个人一个成功的机遇,成功的可能,世无弃人,自弃之人,世无完人,应该发现自己。当我们真正领略了教育的真实意义,也就不再怀疑这些功成名就的天才的成功必将是一种必然!
书中写到了世界上唯一的一名弱智指挥——周舟。他是一个先天性智残孩子。舟舟是不幸的,舟舟又是幸运的。作为他的父母,从未把他当成残疾儿童,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来培养儿子的智力。利用他超常的音乐天赋,不断培养和给予他锻炼的机会。作为一个智障孩子,舟舟是幸福的。上帝关闭了他智慧的大门,却开启了他指挥的殿堂。
放下这本书,细细联想在平时的教育生涯中。在我看来的孩子都应该是快乐幸福的,都应该是无忧无虑的。但我们的身边,总是不乏一些调皮捣蛋、行为散漫、性格怪异的学生。他们的个性、缺点各不相同。由于成长环境不同、家庭的教养方式不同,年幼的孩子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也不同。许多人都把孩子比做一张白纸,所以我认为是白纸就一定能描绘出美丽的图画。我相信,每个孩子身上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他们也都有一个共同的需要。那就是需要老师和家长的爱。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学会去赏识每一个孩子, 要给予孩子关爱的目光、鼓励的微笑、赞美的语言、亲切的拥抱。让他们在爱的眼光中充满自信,健康、快乐地成长;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鱼儿离开水一样。我国童话大王郑渊洁说:“差生是差老师和差家长联手缔造的。”这句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父母和老师在教育中的责任。从舟舟身上我深深懂得: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要我们去努力,每个孩子都可以获得成功。我相信:爱的确会创造教育的奇迹!
看完这本书中的许多事例,让我不由得想起了前一阵子在荧屏“中国达人秀”上,人们记住了一个用脚趾弹奏钢琴的倔强身影——刘伟。他说:“我的人生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这句掷地有声的话,成了激励更多怀揣梦想青年的座右铭,并迅速成为网上流行语。他成了吸引世界目光的“达人”。我曾查阅资料,什么是达人?原来达人是指在某一领域非常专业,出类拔萃的人物。指在某方面很精通的人,即某方面的高手。那么象舟舟、刘伟、张海迪、周婷婷他们都是残疾人但他们更应该叫做达人。
梳理自己的阅读经历,从小时候的《小朋友》、《故事大王》,到中学时候的《琼瑶小说》、《故事会》,再到工作以后接触到的一些与自己专业对口的书籍和杂志,真的是平平淡淡、普普通通。很少会有那么一本书让我刻骨铭心,让我为此再一次写下了读后感。我想我是从这本书里面获取了它的精神和品质,获取了作者对于生活的理解,这也是我看这本书的最大乐趣。
所以从今往后,我要坚持阅读、快乐阅读、在阅读中不断进步!
书名:《教育的奇迹——十八个让人刻骨铭心的教育故事》
卢占交 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
目录
序:无限相信学生与教师的潜力
第一篇 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家庭教育的奇迹
常识,让生命熠熠生辉——聋女周婷婷的成长故事
世界上唯一的弱智指挥——舟舟的音乐生活与教育世界
脑瘫儿征服美国名校——父爱点亮荣博生命之灯
九岁大学生的成功秘诀——卡尔·威特的早期教育
第二篇 点燃学生的生命之火——教师的教育奇迹
从黑夜走向光明——沙利文老师和海伦·凯勒的故事
用生命铸就辉煌——名师孙维刚和他的教育事业
从失乐园到伊甸园——刘京海与他的成功教育
平凡的母亲——李圣珍老师的人性教育
腹有诗书气自华——苏静老师与青云斋、兰若轩的诗词情结
第三篇 做自己命运的主人——自我教育的奇迹
推动历史前行的巨臂——爱迪生的成长历程
不一样的成功——期蒂芬·霍金的故事
她,从这里出发——张海迪的人生之路
“决不服输,因为无手无脚”——乙武洋匡的全力迅跑
第四篇 英才,从这里走出——学校教育的奇迹
人才成长的摇篮——西南联大的启示
苏南农村初中的明珠——“青云桃源”现象
一个教育函数式的解读——衡水中学探秘
为中国教育的未来探路——告诉你一个不知道的人大附中
民间教育改革的奇葩——杜郎口中学的“神话”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所以我对许多父母与教师说,你一定要相信孩子与学生的潜力,你给他一个舞台他就能给你一个精彩,你给他一点空间他就给你创造无数辉煌。
教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相信孩子与学生,相信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书写自己的精彩;就是要发现孩子与学生,发现他们的潜能与个性,让他们真正地成为自己。
人的潜力是巨大的,上帝让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都赋予每个人一个成功的机遇、成功的可能,每个人都应该而且可能做得最优秀,做得最卓越。
—— 卢占交
第五篇:读书有感
读《青少年受益一生的感恩故事》有感
生活对于热爱它的人从来不会吝啬,它在给予我们挫折的同时,也赐予我们坚强,这也是人生的另一种阅历。想要获得生活的恩赐,就需要拥有一个包容和感恩的心。酸甜苦辣也许并不是你对生活的追求,但它们一定是构成生活的绝对要素。
一次,美国总统罗斯福家被窃,被偷去了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劝他不必在意。罗斯福给朋友回了一封信,信中写道:亲爱的朋友,谢谢你的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平静,感谢上帝:因为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了我的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让我值得庆幸的事情是:做贼的那个人是他而不是我。
在日常生活中,遭遇盗贼,对于任何人来说,都绝对不会是一件幸运的事,然而罗斯福却能够找出三条感恩的理由来。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遇到一些总是在不停抱怨的人“oh,真是不幸,今天的天气怎么会这么不好!”、“今天真是倒霉,竟然被老师给大骂了一顿”、“真是够惨的啊,丢了钱包,而且自行车有坏”、“嗳,宿舍的阿姨真的是够啰嗦的,真烦人”......这个世界,对于这些总是喜欢抱怨的人来说,永远都没有快乐的事情,高兴的事情都被抛在脑后,却总是爱把些不顺心的事挂在嘴边,他们永远都有许多不开心的事,把自己搞得很烦躁,把别人搞得很不安。
试着用一颗感恩的心来体会,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人生。不要因为冬天的寒冷而失去对春天的希望。我们感谢上苍,是因为有了四季的轮回。拥有一颗感恩的人,你就没有了埋怨,嫉妒和愤愤不平,你也就有了一颗从容淡定的心!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智慧,人生在世,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豁达的处理。这时,是一味地埋怨生活,从此变得消沉,萎靡不振,还是对生活满怀感恩,跌倒了再爬起来?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感恩不纯粹是一种心理安慰,也不是对现实的逃避,更不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感恩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它来自对生活的爱与希望。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如果说,爱是人类最崇高的情感,那么,因爱而生的感恩之心,则是一种爱的升华。当爱成为一种鞭策,当感恩成为一种自觉,当我们真诚的鸣谢他人,我们的生活将因此而更加美好。
一个人倘若能够怀着感恩之心来生活,那简直是一种诗意的栖居。学会感恩,你就会发现生活是如此的温馨而美好,周围的环境是如此的敞亮而简单。学会感恩吧,把那些美好的情绪传播下去,温暖你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