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贸易局关于群众最关心的有关问题的汇报
昌邑市贸易局
关于群众最关心的有关问题的汇报
市府办公室:
接通知后,我们立即对机关及所属企业职工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了解,归纳起来,当前贸易局职工最关心的问题主要是个人身份、工资、保险、企业效益。调查发现,这些问题如不设法尽力解决,将会给企业生存、发展以及职工稳定带来较
严重的问题。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好范文版权所有
贸易局机关共有各类人员111人。现有在职工作人员25人,财政全额拨款(参照)国家公务员管理的10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人员6人;企业编制财政定额拨款人员9人。另外,原商业、物资总公司机关自收自支企业内退人员7人;原物资机关离岗人员5人,病休1人;遗属11人;退职3人,此27人工资均由贸易局自行解决。另外,还有退居二线人员12人;离休人员7人;退休人员40人,均由贸易局统一管理。
贸易局直属企业21处,共有在职职工1845人,在岗518人,下岗1166人,内退31人,停薪留职176人,病休及其他35人。有离休人员33人,退休433人,退职31人,遗属127人。
二、目前的热点、难点问题
(一)欠缴职工各种保险问题比较严重。目前,市属企业需参加养老、失业、工伤、医疗四种保险,但由于各企业情况不同,故投保险种、缴费时间及缴费数额也各不相同,且出入很大。总的看,欠缴缺口较大,截至上年底,全系统欠缴总额达1351万元,其中养老保险1080万元;医疗保险53万元;失业保险198万元;工伤保险19万元。四项保险中,欠额最大的养老保险与职工利益尤为密切,有的企业因多年欠缴保费,致使大批职工到龄无法退休,如食品公司,现有在职职工132人,就有50%的职工已到或将到退休年龄,因该企业停产多年,无力缴纳各种保险,许多职工无法退休。
(二)企业债务大,包袱沉重,很难以原来的生产经营模式生存和发展。由于历史的原因,企业十几年前与银行的一些借贷款项,因近些年企业停业、半停业等问题,一直无能力消化这部分债务。截至目前,全系统企业银行债务总额已达15393万元,其中工商银行本息8417万元,农业银行本息2154万元,信用社本息2509万元,建设银行本息1417万元,中国银行105万元,其他本息848万元。尤其是近一个月来,有9处企业被一个金融部门起诉,无法维持正常经营,严重影响职工稳定。
(三)长期拖欠职工各类资金补贴数额较大。截至上年底,全系统共欠发各种款项5423万元。其中,欠发职工工资1987万元;职工集资2053万元;职工押金196万元;职工风险金731万元。欠发内退职工生活费38万元。欠发退职人员生活补助57万元;欠发遗属生活补助165万元;拖欠离退休人员医药费143万元(包括离休干部医药费7.5万元),拖欠离休人员护理费6万元。仅就欠额较小的遗属补助来说,除贸易局机关遗属补助按规定标准每月每人170元发放外,全系统各企业几乎均未发放,个别发放的企业,也是杯水车薪,如华伟公司,只在年底发给每人200元。
(四)下岗职工经济无保障,家庭生活困难。随着企业内部改革和改制,下岗职工越来越多。下岗人员中,绝大部分人无创业能力,只是迫于生活需要,从事收入微薄的体力劳动以支撑家庭开支,如遇天灾人祸,罹患绝症,生活更加困苦,因此,有相当部分下岗职工家庭生活陷入了困境。
(五)机关人员的安置政策不明确,职工思想不平衡。2004年7月,按照昌编发[2004]7号文件精神,原商业、物资、食品三总公司职能和有关人员划归商贸办(现更名贸易局)。特别是归并后,原商业、物资机关本身的离退休、内退、遗属、退职、离岗、病休等人员的工资、生活补助及各项费用的发放因原总公司的撤销,只能由贸易局统一管理,虽说贸易局自合并之日起,就采取各种措施筹措资金,艰难地承担起这部分人员的各种费用,但目前已很难维持。原因有二:一是原剥离资产无法全部兑现,且越来越少;二是机关人员增资因素逐渐加大,贸易局给上述人员发放工资的负担太重,难以为继。再就是根据2001年市政府每总公司仅留5人的改制分流意见,商业总公司将人员分流后,原机关50周岁以上人员全部内退,工资保持不变。而物资总公司没有及时分流机关人员,只是等到2004年7月职能合并之际才确定了留守的5人,除一名50周岁以上人员内退外,其余人员一概做为机关下岗人员,每月发放生活费300元,并签定有关协议,现已办理养老、医疗保险。合并后,原两总公司在岗的9人中,2人为结构工资,7人为企业工资,现统一执行结构工资标准,但因人员身份性质的不同,养老保险缴纳部门的不同,退休后,工资差额未来差距继续加大;原物资下岗人员与原商业内退人员在工资补贴上也存在很大差距。
(六)贸易局无
力承担社区职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难以及时解决。原商业、物资、食品总公司合并后,由于当时只是简单地把三总公司的人员、职能等合并给了贸易局,而原三个单位所辖住宅区的物业管理等关系职工生活切身利益的许多事情没有制定相应的办法,如今,全系统的职工住房修缮、水暖管道、线路维修等许多事情成了贸易局很难解决的问题,要办好这些事,需相当的人力、物力、财力,贸易局没有这些开销来源,若办不好,就积累矛盾,引发上访。
据调查,目前,贸易局所辖宿舍区共8处262户,分别在新兴街、天水路、利民街、北海路、新村、商业大宿舍等地,共有变压器4台,这些宿舍及配套设施均为早年建筑和安装多年,年久失修,问题很多,其中还有两座危楼,经常出现楼顶漏水、管道破裂、线路损坏等问题,仅当前必须维修的事项就需费用179200元,而现实是贸易局自身运转都很艰难,群众的迫切需要无力解决。
三、措施及意见建议
1、加快传统流通企业的改组改造。采取分门别类,因企制宜的办法,对原未改制、早年停产外欠多的企业,可通过破产的办法,解决企业负担和职工遗留问题;对运转相对正常的企业,融通各有关金融部门、债权公司,通过各种渠道消化债务,采取招商引资、扩建等措施使企业逐步发展壮大;对部分城区企业,根据《昌邑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旧城好范文版权所有改造的实施意见》,积极实施“退城进园”,把通过整体开发所得资金,返还企业缴纳所欠职工各类保险、归还银行贷款及职工集资欠款等,化解矛盾,甩掉包袱,为企业下步发展创造条件。
2、建议市委、市政府根据贸易局机关的现实情况,理顺内部人员的身份及待遇,确保机关的协调及以后各类人员有个合理的着落。
3、建议成立社区,将原撤销单位多年形成的老住宅区按社区管理的办法和标准管起来,避免各类矛盾的发生,确保职工稳定。减轻部门负担。
二〇〇*年十一月十日
《贸易局关于群众最关心的有关问题的汇报》
第二篇:当今教师最关心的问题
当今教师最关心的问题
最近,全国一些网站对当今教师的生存现状及最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不同层面的问卷调查。本版综合整理如下,参与这项调查的1673名教师来自全国23个省市。
教师职业
不要无限夸大或自我贬低
教师职业。教师自己要正确认识“教师”这个词语和教师这个职业。不要无限夸大“教师”对社会的作用,也不要因为挣钱少而自我贬低。社会对教育的理解程度要加强。教师子女的教育问题。教出无数的优秀学生,送走N届毕业班,身为一名好老师却教不好自己的孩子,一说到对自己子女的教育问题,教师大多头疼不已。教师职称评定问题。这个关系到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常常在实际操作中“掉链子”。职称评定中的论文、外语、计算机等“硬性规定”卡住了优秀教师继续前进的步伐。职称评定的种种弊端反而压抑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呼吁建立公平的评估机制,淡化学历与职称,看重教师的实际水平,建立公平的教师评估机制。论文造假。不少老师反映,当前论文热空前高涨泛滥,表现在每所学校、每个期末每人交论文一篇,除了少部分立志于此或者对教育科研有兴趣的教师之外,其余大多则是消极地敷衍了事,更有甚者直接“借用”别人的成果,从网上下载„„职称评定时,上交的论文也是如此。男教师找对象难。在中国,不管是受传统文化还是现代教育的影响,教师对女性来说还是个不错的职业。相比较,男教师特别是小学男教师谈恋爱找对象还是有些难,这也是造成男教师逃离小学的一个原因。
教师待遇
不希望涨工资成“空调”
工资收入。众多老师关心工资的问题,钱多了,生活有保障了,社会地位提高了,工作起来才会更有成就感。但他们问,教师的待遇与付出的心血怎样才能持平?经常说给教师涨工资,可好多次都是“空调”。普高与职高差别大。普通高中教师的待遇往往高于职业高中教师,同工不同酬。职业学校学生管理的难度大,人才外流,好师资出多进少。社会保障。教师的医保等保障制度还没有全部建立起来,有的地方教师没有福利,没有医疗卡,没有住房公积金„„住房。教师的住房情况在有些地方还很差,不如当地一般的居民。代课教师。在有些贫困地区虽然已经没有了民办教师,但“代课教师”、“临聘教师”还存在,他们拿着低廉的工资,他们的合法权益谁来维护和保障?教师健康竞争压力逼迫教师想退休学校竞争压力大。目前,重点校与重点校之间,普通校与普通校之间,重点校与普通校之间„„竞争日益激烈。这种竞争机制转化给教师,使得他们的身心都承受着相当大的压力。不少老师呼吁:“我们长期以来超负荷运转,什么时候给我们减减负?!”教师的身体状况在下降。由于他们没有足够的体育锻炼时间,工作琐碎繁忙,经常得不到很好的休息,许多人未老先衰。在三种教师职业病中,患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咽喉炎、脊椎病、亚健康。他们多患有失眠、头痛、颈痛等症状,影响了正常的教学。一些教师存在心理疾患。升学、工作、家庭、子女„„多重压力之下,教师的心理也受到多方面的压抑,不堪重负。一些教师还出现“畸形心理”,常常迁怒于学生,甚至体罚等。
教育改革
“雷声大雨点小”
新概念越来越多。减负教育、快乐教育、创新教育、成功教育、挫折教育、亲情教育„„关于教育的新概念几乎隔一阵子就会出现一个。但是对于这些以“教育”命名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却少有人说得清楚。奥赛。每年除了看学校的升学情况外,就是看奥林匹克竞赛的获奖情况。这是又一个衡量学校好坏的标准,但恰恰把学生逼向了死胡同,剥夺了孩子正常的休息时间。考试作弊。无论是中考、高考、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还是考研、托福,作弊手段越来越高明。由学生作弊到教师、监考教师作弊,甚至还出现了“枪手”等职业作弊者,以及“专业”中介公司。这是教育永远的痛。主课与副课。在中学阶段,科目的主次之分决定于这科在升学考试中所占的分数。这种分法的副作用不能小看,这不仅打击了副课教师的热情,也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希望新一轮教育改革能真正解决这一问题。母语教育受到排挤。在校内,外语与语文、数学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在校外,到处可见外语辅导班、数学辅导班,但很少见语文辅导班,应该重视母语教育。教学与科研分身乏术。既要教学满工作量,又要科研成果多、水平高,还要提高学位,对于教师来说,分身乏术。到了学期末,大家只好突击弄“成果”,至于怎么“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把教育科研当成摆设。在现实工作中,许多教师依然用落后的教育教学方法去教,使得学生厌学,教学质量不高,原因就是没有把教育科研真正当作学校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公开课。评优课、公开课、示范课成了表演课,这还有科研的味道吗?新课改。这是老师们关心较多的话题,他们既担心新课改雷声大雨点小,做的还是老一套,又担心高考颠三倒四出新招。很多人疑问:新课改、素质教育,到底适不适合现在的学生?为什么基层教师对新课程这么冷漠?考试。学生难于承受的应试压力来自何方?在于中国教育很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老师们渴望新的关注人终身发展的评价制度早日出台。学校内部环境。学校的学术氛围不浓厚,再加上硬件条件不到位,使得教师在落后的工作环境中培养要适应现代教育的学生,显得极不协调。
呼唤净土
教育岂能“用钱开路”
教育资源。有老师问,生源大战的热闹背后,是否存在着无形的教育资源的浪费?政府职能部门是否应该有所动作?他们也质问:某些基础教育的学校动辄上千万、上亿元的经费建豪华校舍究竟有没有必要?教育乱收费。每到新学期,总会有一些学校乱收费的新闻“抢占”人们关注的目光:3万、10万、40万„„这些让人听着感觉不可思议的数字,一次次出现在媒体上。去年披露的数字是,某中学乱收费达千万元之巨;而今年的数字是,某高校仅一个乱收费项目就收取了学生将近3亿元。人们不禁要问:教育乱收费富了谁?择校之风何时止。“中小学为什么还要收择校费”,有老师这样问道。据报道,某地已经将择校费纳入教育行政管理的范围。有专家指出,这是把择校费合法化的一个重要步骤。重点中学与非重点中学,重点班与普通班之间的竞争和差距愈演愈烈。有些地方,重点学校的新生拥挤不堪,周边普通学校的新生却是寥寥无几。家长们的这种选择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是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扶植一下薄弱学校,而不是无动于衷。小学“包班”。在大部分农村小学,由于师资严重不足而实行“包班”措施:1个老师管1个班,所有课程全包,以牺牲教学质量为代价,来维持低成本教学运转。民办校教师。一些民办学校把教师当赚钱的工具,教师要像推销员一样,为了一点可怜的招生回扣,挨家挨户打电话或到学生家上门招生。还没到学期结束,就逼迫学生交下学期的“定位费”,搞得家长十分反感,教师却毫无办法。
农村教育
农村教师的医疗保险谁“买单”
农村教师不了解新课改。课程改革已全面铺开,可农村地区的条件又怎能与城市教改用一把尺子来要求呢?医疗证。农村乡镇教师什么时候可以和县城教师平等地使用医疗证?农村教师的医疗保险谁“买单”?农村教师工资能否足额发放。许多农村老师都问,为什么老是出现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他们认为,这不仅挫伤了农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还是一种不平等的体现,希望城乡教师能同等对待。
教育部撒下“天罗地网”
中小学教师须培训240学时
日前,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通知》指出,争取用5年左右时间,构建起教师教育体系——“人网”、卫星电视网——“天网”、计算机互联网——“地网”。系统集成,覆盖全国城乡的现代教师教育网络体系。每位教师须接受不少于240学时的在职培训。到2007年底,使全国小学教师具有专科以上学历者提高到70%左右,初中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者提高到50%左右,高中教师在学历达标基础上,具有研究生学历者达到一定比例。政府、学校、教师个人分担培训成本。教育部还要求坚持以各级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师培训经费。要将必要的教师培训经费纳入当地政府财政教育预算,按照当地教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单独列支。要建立政府、学校和教师个人培训成本分担机制,有条件的地区试行教师培训券制度。
第三篇:大学毕业生最关心的问题
未毕业的学生只能签就业协议,劳动合同是要和毕业后的个体签订劳动合同的。应届毕业生是不能签劳动合同的,因为公司要去劳动局办理保险,必须要毕业证明,下岗、内退、退休、在校学生等人员,不具备劳动法律关系主体资格,故没有毕业(或者说没有取得毕业证书)的学生是不应该签订劳动合同的,顶多算做实习。
应届生没毕业前,所有人事关系在学校,相当于他是跟所在院校订立的合同(国家就是这么默认的)。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怎样签订劳动合同才能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是一些应届大学毕业生最关心的问题。对此,专家提醒求职者一定要先确认自己签订的劳动合同是否具备产生法律约束力的条件。
应届生就要毕业了,许多毕业生都在忙着签就业协议、转档案,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毕业生的档案、户口、劳动合同、社会保险、违约金等等一系列问题。很多毕业生对此不重视或对有关规定不清楚而造成很大损失,为此,专家提醒大学生要善待自己的档案,同时签一份保险系数高的劳动合同。
善待自己的档案: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约时,要问清楚用人单位的性质,如果是国家机关、国有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它们或它们的主管单位是有人事管理权的,可以接收档案。其他各类非公企事业单位、各类民营机构一般是无人事管理权的,要通过人才交流中心来接收学生,学生的档案要放到人才中心去。各地人才交流中心均可为毕业生接收管理档案,并依据档案为毕业生提供转正定级、职称评定、出国政审、考研证明等一系列内容的服务。签一份保险系数高的劳动合同:怎样签订劳动合同才能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是一些应届大学毕业生最关心的问题。对此,专家提醒求职者一定要先确认自己签订的劳动合同是否具备产生法律约束力的条件,包括:用人单位这一劳动合同主体必须符合法定条件,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成立,能够依法支付工资、缴纳社会保险费、提供劳动保护条件,并能够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内容(权利与义务)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劳动政策,不得从事非法工作。此外,签订劳动合同的程序、形式必须合法,如经协商一致采用书面形式等。
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应当在合同中明确约定。求职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对岗位工种适度细化。对于试用期、培训、保守商业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求职者希望在劳动合同中体现的内容,当事人可提出在劳动合同中写明确。
签订劳动合同前,仔细阅读关于相关岗位的工作说明书、岗位责任制、劳动纪律、工资支付规定、绩效考核制度、劳动合同管理细则和有关规章制度,不论这些文件是否被用人单位作为劳动合同的附件。因为,这些文件中会涉及求职者多方面的权益,求职者应当遵守规定是其法定义务。这些文件作为劳动合同附件时,与劳动合同具有同样的法律约束力。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当劳动合同涉及数字时,应当使用大写汉字。劳动合同至少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求职者应妥善保管。用人单位事先起草了劳动合同文本,要求求职者签字时,求职者一定要慎重,对文本仔细推敲,发现条款表述不清、概念模糊的,及时要求用人单位进行说明修订。
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后,如果不能通过协商的办法解决,应当及时向劳动仲裁部门提起申诉。劳动仲裁部门对仲裁时效的审查很严格,很多有胜诉把握的劳动纠纷诉至仲裁委后被驳回,都是由于超过了诉讼时效。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正确对待违约金
一些企业的负责人表示,一些毕业生刚签完约不久就毁约,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用人风险,应当有高额的违约金来限制学生的违约行为。因此毕业生在签约前最好按如下步骤进行:
一、签约前要认真阅读《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所附说明,明确自己在毕业生就业中的权利和义务。
二、毕业生应按国家规定就业,向用人单位如实介绍自己的情况,了解用人单位的使用意图,表明自己的就业意见。
三、各专业毕业生须持学校招生与就业指导中心及学院签章发放的有关材料(推荐表、体检表、成绩单、鉴定表等)自主选择就业。
四、毕业生如果已报名参加研究生考试,又有意同时选择就业单位,要向用人单位说明情况并征得其同意,在签订《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时,还需注明本人已报考研究生。
五、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经过双向选择,确定就业意向后,签订《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经签字盖章后,任何一方不得违约。
有的毕业生对就业协议的法律性质还缺少真正的了解,以下针对毕业生就业协议作一些介绍。
一、就业协议的概念
就业协议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权利和义务的书面表现形式。就业协议一般由国家教育部或各省、市、自治区就业主管部门统一制表。
二、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的关系
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录用毕业生时所订立的书面协议,但两者分处两个相互联系的不同阶段,表现在:
1、毕业生就业协议是毕业生在校时,由学校参与见证的,与用人单位协商签订的,是编制毕业生就业计划方案和毕业生派遣的依据,劳动合同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明确劳动关系中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学校不是劳动合同的主体,也不是劳动合同的见证方,劳动合同是上岗毕业生从事何种岗位、享受何种待遇等权利和义务的依据。
2、毕业生就业协议的内容主要是毕业生如实介绍自身情况,并表示愿意到用人单位就业、用人单位表示愿意接收毕业生,学校同意推荐毕业生并列入就业计划进行派遣。劳动合同的内容涉及劳动报酬、劳动保护、工作内容、劳动纪律等方方面面,更为具体,劳动权利义务更为明确。
3、一般来说就业协议签订在前,劳动合同订立在后,如果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就工资待遇、住房等有事先约定,亦可在就业协议备注条款中予以注明,日后订立劳动合同对此内容应予认可。
4、就业协议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关于将来就业意向的初步约定,对于双方的基本条件以及即将签订劳动合同的部分基本内容大体认可,并经用人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和高校就业部门同意和见证,一经毕业生、用人单位、高校、用人单位主管部门签字盖章,即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应,是编制毕业生就业计划和将来可能发生违约情况时的判断依据。
三、就业协议的主要内容
(1)毕业生应按国家法规就业,向用人单位如实介绍自己的情况,了解用人单位的使用意图,表明自己的就业意见,在规定的时间内到用人单位报到,若遇到特殊情况不能按时报到,需征得用人单位同意。
(2)用人单位要如实介绍本单位的情况,明确对毕业生的要求及使用意图,做好各项接收工作。
(3)学校要如实向用人单位介绍毕业生的情况,做好推荐工作,用人单位同意录用后,经学校审核列入建议就业计划,报主管部门批准,学校负责办理派遣手续。
(4)各方应严格履行协议,任何一方若违反协议,应承担违约责任。
(5)其他补充协议。
四、就业协议的订立
(一)订立的原则:是指三方在订立就业协议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1、主体合法原则
签订就业协议的当事人必具备合法的主体资格。对毕业生而言,就是必须要取得毕业资格,如果学生在派遣时未取得毕业资格,用人单位可以不予接收而无须承担法律责任。对用人单位而言,用人单位必须具有从事各项经营或管理活动的能力,单位应有录用毕业生计划和录用自主权,否则毕业生可解除协议而无须承担违约责任。对高校而言,高校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如实介绍毕业生的在校表现,也应如实将所掌握的用人单位的信息发布给毕业生。高校是毕业生就业协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平等协商原则:
就业协议的三方在签订就业协议时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一方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学校也不得采用行政手段要求毕业生到指定单位就业(不包括有特殊情况的毕业生),用人单位亦不应在签订就业协议时要求毕业生交纳过高数额的风险金、保证金。三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应是一致的。除协议书规定内容外,三方如有其他约定事项可在协议书“备注”内容中加以补充确定。
(二)订立的步骤
就业协议的订立一般要经过两个步骤,即要约和承诺。
1、要约
毕业生持学校统一印制的就业推荐表或复印件参加各地供需洽谈会(人才市场),进行双向选择,或向各用人单位寄发书面材料,应视为要约邀请,用人单位收到毕业生材料,对毕业生进行考察后,表示同意接收并将回执寄到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或毕业生来人,视为要约。
2、承诺
毕业生收到用人单位回执或通过其他方式得到用人单位答复后,从中做出选择并到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领取就业协议书,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即为承诺。由于毕业生就业工作比较繁琐,比较具体,有时很难明确分为要约和承诺两个步骤。比如:有的毕业生参加公务员考试,达到面试线后,到用人单位参加面试、体检,用人单位也对毕业生进政审、阅档,表示同意接收,在这种情况下,毕业生应与该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而不应再选择其他单位。又如,用人单位到学校挑选毕业生,毕业生自己主动报名,经学校积极推荐,用人单位也表示同意接收,但要回到单位后再正式发函签协议,在这种情况下,毕业生也应安心等待与用人单位签约,而不能出尔反尔,以未正式签协议为由,置学校信誉于不顾,在这过程中与其他单位签约,这样也浪费了其他毕业生的就业机会。
(三)签订就业协议的程序
1、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达成协议并在就在协议书上签名盖章,用人单位应在协议书上注明可以接收毕业生档案的名称和地址。
2、用人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盖章。
3、用人单位必须在与毕业生签订协议书起的十个工作日内将协议书送学校毕业生就业的工作部门。
4、学校同意盖章,并及时将协议书反馈用人单位。
五、无效协议:是指欠缺就业协议的有效要件或违反就业协议订立的原则从而不发生法律效力,无效协议自订立之日起无效。
1、就业协议未经学校同意视为无效。如有的协议经学校审查认为对毕业生显失公平,或违反公平竞争、公平录用的原则,学校可不予认可。
2、采取欺骗等违法手段签订的就业协议无效,如用人单位未如实介绍本单位情况,根本无录用计划而与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无效协议产生的法律责任应由责任方承担。
六、就业协议的解除
就业协议的解除分为单方解除和三方解除。
单方解除,包括单方擅自解除和单方依法或依协议解除。单方擅自解除协议。属违约行为,解约方应对另二方承担违约责任。单方依法或依协议解除,是指一方解除就业协议有法律上或协议上的依据,如学生未取得毕业资格,用人单位有权单方解除就业协议,毕业生录取研究生后,可解除就业协议,或依协议规定,毕业生未通过用人单位所在地组织的公务员考试,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协议,此类单方解除,解除方无须对另二方承担法律责任。
三方解除是指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经协商一致,取消原订立的协议,使协议不发生法律效力。此类解除因是三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一致的体现,三方均不承担法律责任,三方解除应在就业计划上报主管部门之前进行,如就业派遣计划下达后三方解除,还须经主管部门批准办理调整改派。
七、违约责任及毕业生违约的后果
就业协议书一经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签署即具有法律效力,任何一方不得擅自解除,否则违约方应向权利受损方支付协议条款所规定的违约金,从实际情况来看,就业违约多为毕业生违约。
毕业生违约,除本人应承担违约责任,支付违约金外。往往还会造成其他不良的后果,主要表现在:
1、就用人单位而言,用人单位往往为录用一毕业生做了大量的工作,有的甚至对毕业生将要从事的具体工作也有所安排。同时毕业生就业工作时间相对比较集中,一旦毕业生因某种原因违约,势必使用人单位的录用工作付之东流,用人单位若另起炉灶,选择其他毕业生,在时间上也不允许。从而给用人单位工作造成被动。
2、就学校而言,用人单位往往将毕业生违约行为认为是学校的行为,从而影响学校和用人单位的长期合作关系。用人单位由于毕业生存在违约现象,而对学校的推荐工作表示怀疑。从历年上情况来看,一旦毕业生违约,该用人单位在几年之内不愿到学校来挑选毕业生。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用人单位需求就是毕业生择业成功的前提,如此下去,必定影响今后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同时影响学校就业计划方案的制定和上报,并影响学校的正常派遣工作。
3、就其他毕业生而言,用人单位到校挑选毕业生,一旦与某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就不可能再录用其他毕业生。若日后该毕业生违约,有些当初希望到该用人单位工作的其他毕业生由于录用时间等原因,也无法补缺,造成就业信息的浪费,影响其他毕业生就业。因此,毕业生在就业过程应慎重选择,认真履约。
八、签约违约,应了解的权利与义务
1、法律文件的性质和意义应搞清楚
大学生就业时,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就业协议书以及其他的一些书面约定,都是重要的法律文件,对其性质和相互关系一定要搞清楚,但是大多数毕业生对此认识比较模糊。一般来说,协议书就是一份书面合同。但是,目前高校使用的就业协议书并非等同于一般的劳动合同。除备注栏外,由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统一制定、格式化的就业协议书仅能体现毕业生情况和意见、用人单位情况和意见及学校意见三项内容。而所谓的劳动合同指的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确定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一般要以书面形式订立,载明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纪律、合同终止的条件、违约责任等条款。劳动合同是一个含义较为宽泛的概念,一切关乎劳资双方权利义务的约定都是劳动合同的内容。可见,就业协议仅仅是在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确定了劳动关系,双方的权利义务并不明确,就业协议书并非完整意义上的劳动合同。
因此,毕业生不要认为和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书就万事大吉,为避免到用人单位报
到后发生纠纷,签约前达成的收入、住房和保险等福利待遇最好在协议书的备注栏中注明。若做不到这一点,毕业生应注意报道后及时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保险起见,可在签协议时了解劳动合同的内容,尤其是工作年限和待遇,毕业生应向招聘人员索要样本或复印件,如发生纠纷也能及时向法庭举证。
2、劳动合同的效力问题应理解
此外,法律对口头协议也同样予以保护,但口头协议在纠纷出现时较难举证。我国在民事经济诉讼中适用“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在法庭上,如果主张权利的一方举不 出相应的证据支持自己的主张,就难以得到法律的保护。因此,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约定最好能够采用书面形式,且尽量避免使用易引起歧义的条款。
在现行的大学生就业模式下,虽然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劳动关系的确立尚需学校和就业管理部门的认可,带有一定的行政色彩,但这种行政色彩只是体现于就业行业和就业地域的审查,而对于待遇、工作年限等问题一概由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方自由约定。因此,完全可以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签约行为视为民商领域“私法行为”,当事人双方意思表示真实、平等自愿是劳动合同生效的基础。我国劳动法的规定也体现了这一精神。“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劳动法》第17条)与平等自愿意思相反的是采取胁迫、欺诈等手段订立劳动合同。我国《劳动法》规定“采取胁迫、欺诈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以及违法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效力。”(《劳动法》第18条)但现实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相比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加之现在劳动力市场上供大于求的状况,相当一部分毕业生为了得到一份工作,在求职时面对用人单位单方制订出的劳动合同文本,心里可能有很大意见,但因怕得不到工作,而不敢提出自己的意见,即使个别人委婉地提出意见,往往被用人单位拒绝后,也不敢再坚持己见,只好委曲求全地在合同上签了字,抱着先得到这份工作再说的心理。但从法律的角度看,劳动者在合同上签了字,是表示自己对这份合同认可,并愿意遵守和履行这份合同的行为。如果拿不出用人单位在签合同时,采用了胁迫或欺诈的证据的话,就只能认定为这是自己的真实意思所为,就不能主张合同无效。因此,签约应慎重,毕业生作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应该也能够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3、出现纠纷应勇于依法解决
无论是就业协议书还是劳动合同,发生法律效力后,任何一方不得擅自毁约,否则用人单位应对毕业生承担违约责任,支付违约金。毕业生有权利要求用人单位进行补偿。当然,权利义务是一致的,如果毕业生无故违约或者解除劳动合同,也应当赔偿由此用人单位造成的损失。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具体为: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和工会代表组成、设在单位工会部门,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调解不收费。调解不成或对调解结果反悔,当事人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同级工会代表、用人单位代表组成,设在县区以上的劳动行政部门,仲裁要收取一定的费用。当事人一方也可以不经调解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也可不经调解或仲裁而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我们应当有依法解决纠纷的勇气。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依法签约,防范和避免纠纷则是一个法制社会追求的理想目标。
第四篇:家电经销商最关心的问题
家电经销商最关心的问题
随着家电行业竞争形势的日渐严峻,特别是近年来外资不断渗透大型家电零售业,使我国的家电渠道业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渠道价值链关键环节的家电经销商也不同程度地受此影响而出现了如下六种转型趋势。
品类经销商。消费需求的多元化以及市场的日益细分,也促使产品品类的不断细分,在此背景下,就催生了厂家的品类经销商。所谓品类经销商,主要是指经销商在发展过程中,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市场份额的最大化,通过运作厂家的某一品类产品,并垄断某些销售区域的方式,独享品类带来的利润,从而成为厂家的品类经销商。它既可以是多品类,也可以是单品类。它具有如下特点:
1、是品类而非全品项。品类经销商往往不是代理或经销厂家的所有品项,而是依据市场特性,有针对性地挑选一些适合市场特点的产品品项,使产品具有较强的目的性、时效性。
2、是跨区域销售。品类经销商往往销售区域较大,不仅仅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更多地还“占有”邻近的一些区域市场,通过扩大自己的地盘,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让产品获得更高的市场占有率。
3、实施品类垄断。既然是品类经销商,往往在所辖的销售区域实施品类垄断,通过品类垄断,来最大限度地保证各级渠道商的利润。比如,一家电经销商通过买断某小家电三合一榨汁机二个地级市场经销权的方式,成为了厂家的品类经销商,因为是品类垄断,利润自然可观。
物流配送商。与品类经销商不同,物流配送商是厂商功能细分化的产物。品类经销商往往集销售、配送于一体,而物流配送商则是仅仅承担货物配送的职能,它可能是全区域或部分区域的配送,比如,实施全国或部分区域的配送,也可能是单个市场的配送,通过赚取厂家提供的配送补贴,从而获得自身发展。物流配送商具有如下特点:
1、职能较为单一。往往是厂家包揽了渠道开发、管理与维护,而经销商只负责现金付款以及产品配送,而不具备传统意义上的经销商功能,体现的是专业人做专业的事。
2、靠赚取佣金发展。因为不具备更多的市场运作职能,所以,物流配送商的利润空间往往掌握在厂家的手里,空间大小往往厂家说了算,所以,不容易获得更快以及更大的发展。
3、异域配送是方向。即经销商可以通过成立专业的物流车队的方式,实施更大范围的产品配送,不仅承担某一厂家的产品,而且,还承接其他厂家相关的产品,从而可以更大地获取配送利润,借以更好地发展自己。零售商。随着家电渠道空前的挤压与白热化的竞争,中间商的利润空间日渐缩水,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经销商开始转向零售领域,通过开展零售业务,从而获取最大化的单件产品利润。经销商转型为零售商一般也具有如下特点:
1、开办家电商场。通过品类齐全的家电商品,从而获取较为丰厚的零售利润。
2、建立连锁店。通过在当地或异地建立家电连锁店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市场覆盖率、占有率,而且还可以加大与厂家谈判的筹码。
3、发展加盟店。即在摸索出一套较为成熟的家电连锁运作模式后,大力发展加盟商,不仅可以获取技术、商标使用收益,而且还可以通过规模优势,获取产品配送差价。
4、开设4S店。即成为整机销售、配件售卖、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型零售“商铺”,通过提供一站式,类似于流水线操作的商业模式,从而获取较大利润。比如,国美电器,其实就是一个零售性质的家电代理商,通过遍布全国各地的零售连锁网点,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了家电行业经销商的一面旗帜。
服务商。在家电经销商的发展细分与进化中,一些经销商为了采取差异化的运作模式,从而找到利基市场,纷纷选择了做服务商。所谓服务商,就是产品价值链传递的“末梢”,是为体现产品延伸价值而衍生出的商业业态。它的特点是:
1、与厂家、代理商或经销商是承上启下关系。同样也是专业化分工的产物。体现的是专业与专注。
2、通过提供服务获取收益,并获得发展。即提供专业维修、维护等,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3、服务的企业往往较多。即有可能承接了众多厂家的服务委托,更加体现专业化的特色。比如,某空调经销商在转型为服务商后,专业代理厂家的区域维修、维护业务,通过提供增值性服务,从而获取厂家支付的服务补贴,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制造商。近年来,随着一些大型家电经销商的不断发展壮大,一些经销商越来越不满足于做通过获取差价来赢得发展的经销商了。在此背景下,一些有着经销商“印记”的家电制造商新鲜出炉。经销商演变成为制造商的方式为:
1、借助厂家融资时机,成为厂家的股东之一,从而摇身一变,蜕变成为了具有生产商和销售商双重身份的代理商或经销商。
2、独资或合资建厂。在家电经销商完成自身发展的“原始积累”后,一些经销商往往不甘寂寞,利用自身的网络渠道以及人脉资源,自己或合伙建厂,从而成为了制造商。比如,某地区一净水器经销商在做了近10年的代理后,转而抛弃原来厂家,自己建厂当了老板,从而自产自销,取得了不错的市场业绩和收益。
品牌专销商。通过创建自己的品牌,主打自己品牌的方式,成为品牌专销商,是近年来很多家电经销商所普遍采取的运作方式,最典型的就是OEM模式,也即贴牌加工。它的特点是:
1、经销商拥有自主品牌,而非厂家品牌。
2、经销商与厂家的关系是一种非传统意义上的销售与生产的关系,因为经销商所销售品牌,与厂家的自有品牌是不同的。
3、品牌经销商在达到一定程度后会成为制造商。由于该类经销商拥有自己的品牌,因此,一旦该经销商“羽翼丰满”,就有可能会自己投资建厂,从而用自己的厂,来生产自己品牌的产品。比如,一家代理饮水机的家电经销商,通过OEM方式,让浙江慈溪的一家饮水机厂代为生产,但却打的是自己的“奥德”品牌,借此,来自由而灵活地操作市场,既防止厂家的卸磨杀驴、釜底抽薪或过河拆桥,也因为品牌独有而能够获取最大化的利润,并且节省了建厂的大额费用,让自己虽然没有厂,但却依然可以实现产品生产与销售的一体化,可谓一箭双雕。
总之,随着家电渠道重心的下移,特别是三四级市场的大力开发,作为渠道链条上的经销商必然面临新的转机和转型,家电经销商只有坚持了差异化的转型方式,才能在未来的市场角逐中,找准自己的角色与定位,从而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而让自己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第五篇:当前群众关心的问题调研报告
某市辖14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经济开发区,共784个行政村,89万人口,总面积17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0万亩,海岸线长15公里。2005年,预计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52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3000万元,增长33%;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285亿元,利税25亿元,增长35.7%和38.1%;固定资产投资130亿元,增长4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亿元,增长16.5%;实际利用外资1.6亿美元,增长31%;城乡居民储蓄余额67亿元,比年初增加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50元,增长15.7%。根据这次调研的内容,我们进行了深入调研,当前我市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主要有八个方面。
一、农民增收的问题
今年我市向镇处财政增加补贴及转移支付9600多万元,减免农业税及附加2808万元,发放粮食直补资金710万元,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农民收入有所增加,但仍存在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增速相对缓慢、城乡差距较大等问题。立足某实际,我们采取了以下主要措施。一是大力调整农业内部结构,挖掘农民增收潜力。几年来,市财政每年投入1000多万元,对农业重点项目进行补贴,以蔬菜、果品、畜牧三大产业为重点,不断加快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步伐,目前,全市蔬菜、畜牧业、林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90%以上。今年新发展各类标准化种植基地6万亩,新增标准化养殖场39个,畜牧业综合指标由全省的第8位上升到第6位。二是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依托农字号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运销、包装、储藏等二三产业,今年新增个体工商业户1000多户。引导镇村立足自身特色,因地制宜发展家庭手工业,放大传统优势,如肖家疃木器加工、万第抽纱、姜疃西宅檀香、穴坊蚬子湾草编等产业都形成了相当的规模,成为远近闻名的专业村。目前,全市二三产业收入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达80%以上,吸纳就业11.6万人。三是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扩大农民增收空间。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整合农业、教育、劳动等各方面资源,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围绕农产品加工、机电维修、计算机、服装设计、家政服务、市场营销等行业技能,突出重点,因需施教,对农村劳动力进行“订单式”和“储备式”培训,今年以来共培训农民1万多人次,有效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素质。建立城乡统筹就业一体化劳动力市场,将农村劳动力转移纳入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与城市就业统筹考虑,今年共转移劳动力4000多人。
二、失地农民的保障问题
失地农民的保障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存发展,受到普遍关注。我们的做法:一是完善土地征用制度。严格按照国家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制定完善了征地公告制度、土地统一供应制度、建设用地总量供应控制制度、土地审批集体决策制度、土地交易信息公开制度、基准地价定期更新和公布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地籍公开查询制度、土地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等各项制度。同时,严格依法行政,狠抓制度落实,保证了国土资源管理不出问题。二是全面清理土地市场。对全市土地市场进行了集中治理整顿,及时纠正改进了工作偏差,四类经营性土地全部实行了“招、拍、挂”方式供地。目前,全市未发生经营性土地使用权采取协议方式出让和划拨,无规避招标拍卖挂牌出让问题。三是切实解决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结合土地市场清理整顿,对土地补偿问题进行了专项检查,征地补偿问题全部解决,有效保护了失地农民的利益。明确规定任何单位不得随意降低征地补偿标准和拖欠、截留、挪用征地补偿费。主要采取三项措施:严格执行土地补偿政策,确保补偿金足额到位;以土地租赁或土地入股的形式,使农民得到长期利益;企业优先招收当地农民从事加工业生产,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
三、社会稳定和治安问题
当前,我市社会治安局势总体比较平稳,但入室盗窃、盗窃机动车等侵财性案件居高不下,抢劫、抢夺案件趋向暴力化,经济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引发的矛盾纠纷日益增多,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一是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形成整体创建合力。把平安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和民心工程,按照“重心下移、夯实基础,城乡一体,全面推进”的原则,制定了详细的基层平安创建标准,将基层创建、集中整治、刑事破案、巡逻防范、治安管理等任务细化量化,逐级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今年以来,先后投入资金180多万元,狠抓了“平安镇处”、“平安村庄”、“平安企业”、“平安学校”等典型示范带动工作,建起“平安姜疃”、“平安濯村”、“平安鸿达”等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基层平安示范点38个,有效带动了全市面上的基层平安创建工作。二是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着力构筑严打整治长效机制。针对某地处交通要道,城区规模大、人口多、治安形势复杂的特点,建立了多发性犯罪经常打击、重点犯罪专项打击、混乱部位集中整治三项经常性工作机制。今年以来,先后开展了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严打四大战役,组织打击入室盗窃、抢劫、抢夺等多发性犯罪专项斗争11次,治安清查行动15次,组织了3次大规模的“十
条线”混乱部位集中整治,组织以公安为主力的严打小分队对欺行霸市、“两抢一盗”等4类突出问题进行了专业化打击。今年以来,刑事案件同比下降17.9%,八类主要案件下降20.2%,治安案件下降15.3%。三是强基固本,系统运作,着力构筑三防一体的社会治安防范大格局。人防,充实一线力量,加大巡逻力度,全市建立农村治安巡逻队、社区保安队、护厂护校队等各类人防组织1000多支。物防,严格落实居民住宅防范设施建设的有关规定,大力推广安装分户防盗门、单元对讲防盗门、防盗窗网等装置,增加安全系数。技防,继续推行以“四个延伸”为重点的技防建设,成功研发电子地图并投入使用,在党政机关、金融部门、大型商场、医院、居民小区安装了无线报警、视像报警系统、电视监控系统350多套,农户安装“气死贼”报警装置1500多套。四是抓大化小、息诉止争,着力构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大格局。加大司法调解力度,坚持法律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在镇街、村居两个层面,全面建立“人民矛盾调处中心(站)”。由镇处党委副书记任主任,配备不少于5名专职工作人员,挂牌独立办公,实行定期接访、分口调处,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有机结合,筑牢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对重点涉法案件全面实行“四定四包”责任制,建立健全了执法责任查究机制,今年以来,中央、省交办的5起涉法上访案件,已成功结服3起。成立了由纪委、组织部、宣传部、政法委、人大办、政协办、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等10个部门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稳定工作督导组,采取分组包镇处、包单位的形式,在重大节日、重大活动期间对可能发生的集体访、越级访、群体性事件等重大不稳定因素进行了督导检查。今年以来,10个稳定工作督导组先后排查出重点不稳定问题61个。坚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建立和完善领导包案、联席会议、信访听证、一线工作制等制度,推进“双教育、双规范”,实施“绿色邮政”,信访工作各项指标6年来首次实现全部下降,其中信访总量下降15.2%,集体访下降31.9%,全市没有发生一起恶性上访事件。
四、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
我市一直把救助帮扶困难群众作为民心工程来抓,积极构筑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济、社会互助、智力扶贫“四位一体”的社会救助帮扶体系,组织开展了多形式的救助帮扶活动,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困难。一是扩大救助覆盖面。全面落实了“城乡低保”政策,按城市每人每月200元,农村每人每年600元的标准足额发放。二是高度重视弱势群体救助工作。与困难群体结成帮扶对子547户,发放慰问金120多万元,全市“爱心捐款”达到638余万元,比去年增加200多万元。三是做好“三老”优抚。针对我市老伤残军人、老复员军人和老烈属年事已高、体弱多病的实际情况,我们克服资金困难,已为二等乙以上的革命伤残军人解决医疗费100多万元,为800多名“三老”优抚对象发放了救助补贴。春节前,我们还将开展大规模的走访慰问活动。
五、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问题
一是加大对农村的投入。今年我们累计投入1.2亿元,重点实施了村村通柏油路工程,硬化连村路560多公里,超过某建国以来硬化道路的总和;开工建设水利工程278项。二是加大对后进村的帮扶。从全市筛选了47个后进村,先后投入资金2860多万元,发展公益项目和经济项目。
六、农民工用工和工资问题
按照上级要求,我们集中对农民工密集的建筑行业、餐饮服务、服装纺织、来料加工和砖瓦灰窑等重点行业进行了专项检查,积极处结企业用工和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切实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一是加强舆论宣传。加强舆论监督,提高了农民工的维权意识。二是加强检查督促。采取巡查、抽查和举报检查等方法,加大日常监督检查力度,依法受理信访和仲裁案件。三是加强执法力度。成立专项检查工作领导小组,针对春节前后这段特殊时期,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确定了检查重点。突出抓了服装、食品加工企业及村办企业的检查,对企业的职工人数、工资明细表、招工手续进行了逐一查阅,对存在问题的企业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书。
七、城市环境和城市交通问题
坚持日常管理、综合整治和专项整治相结合,加大执法力度,城市管理和综合整治取得新突破。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对城区重点部位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综合整治活动,卫生死角和乱贴乱画基本清除,投资800多万元对环卫设施 进行全面改造,新上垃圾方桶1000多个、垃圾压缩车8辆,垃圾中转站达到31个,列烟台各市区之首。乱停乱放、占道经营得到全面整治,取缔了一批非法占道市场、占道摊点和店外经营,重点主干道新划停车位,重要路口安装红绿灯,上下班人流高峰加强交通指挥力度,有效地缓解了市区交通压力。对钢材、木材等专业市场进行整治搬迁,城市环境得到根本改观。
八、安全和安全生产问题
安全和安全生产,是一项必须常抓不懈的工作。特别是近段时间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