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黑天鹅》影评 生而为一朵双生花
电影推荐4fb编辑
《黑天鹅》影评 生而为一朵双生花
《黑天鹅》影评 生而为一朵双生花 传说中,黑暗里一种美丽的花,两朵开在一枝梗子上,一株洁白通透,亭亭玉立,另一株生长在黑色的夜空中,是黑暗的舞者 [...]
传说中,黑暗里一种美丽的花,两朵开在一枝梗子上,一株洁白通透,亭亭玉立,另一株生长在黑色的夜空中,是黑暗的舞者,夜的妖精。日久年深,其中一朵就会不断地吸取另一朵的养分和精华。等待一朵放肆的怒放,另一朵黯然的凋谢。
Nina 改写了双生花的宿命,她的枝桠,一株两艳,香满天下!
她是柔弱完美的白天鹅,活在压抑克制的人生中。为了天鹅皇后的角色,为了表现一个妖媚迷人的黑天鹅,她一步一步走向内心、正视自我、释放热情(包括舞蹈的向往、性的冲动、欲望的炽热与破坏、自私的憧憬)。在这期间,黑天鹅欲望不断在她身上凸显,她渴望Beth的口红,并在涂抹之后去争取领舞的机会;她在酒吧放纵,试图冲破束缚;她拒绝再当一个乖乖女,在身体与心灵双重的冲击下,她喊出“I’m the Swan Queen, you are the one who never leave the coffin”,她冷静地告诉托马斯不要再让Lily重演Beth的闹剧。撕破的皮肤与鲜血的流淌中是她成长的代价,是黑天鹅从身体内部破茧而出的征兆,是她实现完美超越的前奏——正如她所说“I fell perfect”
影片最终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妮娜的最重要的一次幻象经历,她误以为自己杀死了莉莉,却只是重伤了自己。在我看来,滴落的鲜红血液
昭示的是她最后的重生。当音乐响起,她深吸一口气,冥冥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属——这是属于她的时刻,这是她用身体舞出的艺术。演绎尽黑天鹅的魅惑与妖邪,她依然重拾了自我,带着胸口锐利的疼痛,她以绝美白天鹅的纵身一跃将自己的艺术生涯推向了巅峰。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nina 将她的生命开成了两朵极致,她的花朵,双双绽放成传说!!
人人都注定是一朵双生花,有这样那样的矛盾存在于内心深处,不是每个人都能像nina,在生命的转折点成功突围, 向世界证明自己存在的意义。
生而为一朵双生花,开出最完美的自己,绝代芳华!!
电影影评网讯:他是最反骨的九品芝麻官,也是最懂吃的殿堂级食神;他是最搞笑的死跑龙套,也是最会功夫的小混混星仔。[...]
对法国电影有种莫名奇妙的情结,每次在看一部新片前总要挣扎一下,总觉得应该会很无聊,想着要不要换部美国电影轻松一 [...]
影片讲述的是伊朗两个不同家庭的一桩纠纷。电影的开场是纳德和西敏在为女儿的抚养权而争吵:西敏想带女儿出国,离开国 [...]
开始的时候觉得这无非是一部喜剧,一个俗套的“丑小鸭”喜欢上帅哥的故事,为了引起帅哥阿亮学长注意,小水和死党们按 [...]
廊桥遗梦?!是啊,是追寻那份遗留在桥边美好的一个心情,还是追寻那个只有两个人存在的梦境。简单,真挚却又让人深深 [...]
第二篇:影评《黑天鹅》
《黑天鹅》影评
《黑天鹅》讲述了一个有关芭蕾舞的超自然惊悚故事。女主角是一个资深芭蕾舞演员妮 娜(娜塔丽·波特曼饰),她发现自己被困在了与另一个舞者的竞争状态中。随着一场重大 演出的日渐临近,许多的麻烦也随之加剧。并且她不确定竞争对手是一个超自然的幻象,亦 或只是她自己出现了错觉。对于主角妮娜的内心世界及她身处的外部环境,导演给予了厚实平和的积累性描述,点点滴滴的雕琢妮娜性格中正面意义上的自省、怯懦与温和的内质。片 子前一百分钟之内的进度是不急不缓的,文艺味道很浓厚,优美的芭蕾舞舞台表演及起到点 眼之笔和烘托影片精致氛围的天鹅湖配乐。《黑天鹅》 是一个关于把生命全部投入艺术的病态且极端的故事。当女主角旋转舞蹈着迎 向开过来的火车时,我经常会出戏。在《黑天鹅》中,两位女舞者似乎都赞同那种为艺术而 献身的想法,或者至少认为,如果失去了创造力,生命就失去了意义。在排练期间,妮娜逐 渐浑然忘我,模糊了现实与虚幻,出现“入戏太深”与人格分裂的状态,在深入艺术表演的过 程中一步步诱导出自己内心阴暗邪恶的一面。最后,她以死的方式诠释死亡才是最完美的。在视与听感受方面,《黑天鹅》提供了丰富的刺激体验。阿罗诺夫斯基和摄影师马修·利 巴提克将波特曼的舞蹈进行了美妙的音画对位,尤其是排练的场景,配以柔和的色调和略带 颗粒感的画面,如同是优雅版的《摔角王》。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不时响起,为影片增加了非 常多的戏剧与舞蹈世界的元素,让故事显得更有真切感。画面的构图上面,导演给以我们心灵上的震撼。首先是白天鹅脆弱,开场的白天鹅自然 流畅的艺术表达赢得了阵阵观众的掌声。其次,黑天鹅的出现。这是影片的高潮。在嗨了过 后的那种兴奋和眩晕的快感,可以看作是妮娜从白变黑的过程,虽然影片的基调是黑暗而且 绝望的。但是妮娜和莉莉每一次奔放的舞动着都预示着黑天鹅在妮娜的心中的逐渐加深。红 绿相间的光影交错着配合着激昂的电子乐曲。极具诱惑的肢体动作。加上妮娜和莉莉的出色 演出。使这本来就炫目夺人的场景处理的诡异又奔放更带有一丝香艳的气质。然后,黑天鹅 的完胜。在公开表演的时候,妮娜完全的蜕变成野性的黑天鹅,将表演推至完美。最后,镜 头转接到结尾:死亡才是最完美的。在雷鸣的掌声中,妮娜仅仅说”I felt perfect.””I was perfect.”白天鹅成功的蜕变成为了黑天鹅,但是永远回不来了。
第三篇:《黑天鹅》影评
《黑天鹅》影评
随着一阵悠扬的乐声响起,美丽的“白天鹅”轻巧地立起足尖,旋转身
体……
“我梦见我跳白天鹅了,妈妈”“你理应得到这个角色,尼娜,因为你是全团最刻苦的舞者”。尼娜——这样一个美丽,善良,柔弱的年轻芭蕾舞者,为了赢得新版《天鹅湖》开季演出的领舞名额,默默付出了加倍的努力。然而,新剧要求领舞必须同时出演黑,白天鹅两个角色,黑天鹅放荡不羁,魅惑众生的邪恶舞姿并非是自小生活在严母的苛求与期冀下中规中矩的尼娜所能驾驭的。自己对角色的渴望,舞蹈总监的责骂,母亲的担忧,以及其他舞者的嫉妒使尼娜日渐变得多疑,敏感,恐慌,最终在多方重压下颠覆人格本性,走向堕落与崩溃的深渊,也爆发出“黑天鹅”毁灭性的邪恶力量。当台下为她精彩绝伦的演出掌声雷动时,她那绝望的一瞥和腹部伤口殷出的鲜血昭示着她内心深处巨大的绝望已然把她的精神和肉体完全摧毁,她倒在舞台上,淹没在经久不息的欢呼,赞美与掌声中,喃喃地说:“我感觉到了完美……”是的,以灵魂的毁灭为代价的艺术的完美。
2011年6月10日
东城分社:董梦歌电话:***
第四篇:黑天鹅 影评
一、意象:
1、颜色和衣饰
颜色的喻意最常用也最明显。
白色、粉色:白天鹅、妮娜。黑色:黑天鹅、母亲、莉莉、贝丝。灰色:唯一的男主角——舞团艺术总监托马斯。
白色:妮娜的枕头是黑白花纹的,在多个梦醒的俯看镜头中,她的头颅都正好搁在黑色藤蔓花纹盘绕纠缠的中心;她的雪白围巾,呈绒毛状,既是白天鹅羽翎的象征,又像是雏鸟新生未丰的遍体软茸。(以这种绒毛状服饰象征纯洁,不久前在《单身男子》中也见过:尼古拉斯-霍尔特饰演的代表救赎天使的肯尼,就穿着这样的软绒白毛衣。)
粉色:妮娜的房间几乎全部布置成粉色;开场的第一个早晨,母亲端上来的早餐是切成两半的水果,妮娜有如小女孩般呢喃:“粉色,多漂亮!”
妮娜的手机多次出现,可以看到她的手机屏幕上出现“MOM”字样时,底色是粉红色的。
当妮娜独自蜷坐在甬道中练习手臂动作时,围巾是淡粉色。
到她被选为“天鹅皇后”之后,那条绒毛状的围巾就不见了,即雏鸟褪毛的象征。
——不过,当妮娜受到托马斯诱惑又被抛闪后,曾坐在镜前哭泣。彼时绒毛围巾再次出现,应是喻意她此际彷徨悲苦,又回到瑟缩雏鸟的状态。
灰色:当她频频出现幻象之后,她练舞时穿的上衣从白色变成灰色;她的家居服也成了灰色——灰色渗入了妮娜的粉色天地。
在酒吧中,莉莉给了妮娜一件黑色的性感背心。妮娜把它套在了白衣外面。服下致幻药物后的一夜,妮娜的毛衣彻底变成了深灰色。
在妮娜的“白色时期”,她的鞋子是圆钝、无侵略性也无野心的灰色棉布雪地靴,与她形成对比的是“黑天鹅”莉莉那冶艳的黑色皮靴。
2、天鹅
天鹅是个复杂奇怪的意象,可以代表纯洁,却也可以是肉欲的化身:众神之神宙斯,为斯巴达王廷达瑞俄斯之妻丽达的美貌所倾倒,变为天鹅与其野合。天鹅雪白的胴体、柔媚的长颈、软滑的羽毛、饱满肉感的身躯,亦可看做女子性征极致的组合。
天鹅的另外一个象征意是艺术家的诗意唯美化身,圣桑的《天鹅之死》、谚语“天鹅之歌”,都用这个意义。
本片中天鹅的意象无处不在,贯穿始终的《天鹅湖》音乐令全片像一部音乐剧,此外尚有妮娜的手机铃声、带有《天鹅湖》节奏和芭蕾舞小人儿的八音盒等。
我认为最重要的天鹅意象,出现在妮娜躺在浴缸中的时候(第50分钟)。观者可以看到镜头右边一只小盒子,盒子上用色点镶嵌的手法砌出白天鹅的图形。就在这天鹅的陪伴下,妮娜在浴缸中自慰——镜头中只有她闭目呻唤的面孔,和那只天鹅图形。这其实是“丽达与天鹅”故事的影像化的一幕,妮娜甚至向天鹅图形那边抛去一个妩媚的眼风!但最后,妮娜被滴入水中的血液惊醒。
片中多名女子带有黑天鹅的特质。
第一只黑天鹅,当然是莉莉。
第二只黑天鹅是贝丝。
第三只黑天鹅,是妮娜的“另一个自己”。
需要说明的是:黑天鹅并不是彻底的邪恶象征。它代表的是欲望、挣扎、不懦弱,和不掩饰、不压抑一切渴求。黑天鹅唯一的原则是追求快感的原则。
(27分钟时,一位黑衣舞蹈教师教授妮娜如何饰演黑天鹅,镜头长久凝视着这个老女人露出的肩胛,蝴蝶骨在衰老皱缩的皮肤下艰涩滑动,这是只不能再飞起的老天鹅。)
3、指甲与抓痕:
妮娜做了被黑魔王擒住的梦境之后,第一次发现肩胛处有伤痕,并且她闪躲着、砌辞掩饰,不愿母亲过多注意;后来,抓痕频繁出现;她的足趾趾甲破裂,血肉模糊;在托马斯把天鹅皇后隆重推出的晚宴上,妮娜发现指甲处开始有血印。她躲在洗手间里,试图剥掉甲沟处脱离的皮肤,让人心悸的是她顺势一撕,撕扯下一长条带血的表皮,但当她喘息着在水流下冲净血迹,发现伤口消失了;后来,妮娜的母亲把她拉到洗手间,阴沉着脸为她修剪指甲。
指甲是“黑天鹅”挣扎出茧的武器。母亲的动作代表粗暴的“解除武装”与镇压。种种表象,暗喻妮娜身体中另一个自己越来越急迫地要破茧而出,要挣脱这个清洁的、严肃的、死气沉沉的躯壳。
从处子到女人,需有一道疼痛和流血的仪式。无处不在的血污,象征着妮娜性意识之逐渐觉醒,在心灵上从处子跨越到女人。
——或曰,妮娜并非处子。她曾在托马斯的强迫下面对这个问题。然而当他问“你喜欢欢好么”,妮娜脸上露出的不是对美好事情的缅怀,而是不得不勾起丑陋回忆的憎厌。若她不曾领略到欢好的快感,从精神角度上说,她便仍是处子。
妮娜试图在浴缸自慰一段。注意:自慰需要使用手。她被水面上悬空出现的自己的脸惊吓,浮出水面,发现手指在流血——也便是用来自慰的手。亦即“抚慰”她的是她心中的“黑天鹅”。
而在浴室镜子前剪指甲时,试图剪除“指甲”的是妮娜,而镜子里恶笑着令她把肌肤剪破、淌出血来的,则是要迫切要破壳出来的自我。
4、莉莉: 莉莉肩胛处有黑色纹身,粗看像是铺开的羽翼,有张牙舞爪之势,凝神看去,可以辨出图案是两朵并蒂开放的花,象征善与恶的并蒂。
莉莉出现的这天傍晚,妮娜在归途中首次与遍体黑衣、长发披拂的自己劈面撞见。这是她潜意识中的“黑天鹅”首次出现,暗示妮娜其实对风情迷人的莉莉十分钦羡。
莉莉把妮娜带到酒吧作乐,在从酒吧回去后,妮娜最严重的一次幻象出现了。
仔细观看这段影像可以看出,不必等到第二天早晨,导演早就暗示了莉莉的不存在:在妮娜笑着进门时,她的身影出现在多面镜中,被分裂成无数个“妮娜”,暗示此时的她已呈分裂状态;母亲出现,没有向“莉莉”打招呼(第一次看时,可能会当做母亲对莉莉的不满或故意忽视,但返回去看便知进门的从头至尾只有妮娜一个人);而此处有更明显的暗示(1小时06分钟):在镜子里一个妮娜的身影后闪出了莉莉的影像,她媚笑着蹑手蹑脚地走开,这表示莉莉就是从妮娜脑中分裂出来的。随后,妮娜“拉着莉莉”跑回自己的卧室,当她把母亲关在门外时,可以清晰地看到门上悬挂着灰色镶嵌粉边的外套——灰色已经是主要色调,粉色退居边缘。
母亲大喊:“you’re not my Nina again!”此际的妮娜确已不是母亲的女儿,她归属于自己、臣服于欲望。
当“莉莉”与妮娜以同性方式欢好,由于别致的姿势,观者和妮娜都可看到莉莉怪异扭动的肩胛,以及肩胛上的纹身:从并蒂花变成了振起的翅膀——黑天鹅再次出现。
此际两种弦乐——阴险的大提琴与纤细忧伤的小提琴,交织在一起。映衬着妮娜面庞的,也不再是黑白花纹的枕头,而是暧昧艳丽的肉粉红色枕头,其上饰有彩色圆形图案,象征交合圆满——浅粉色象征纯真少女,肉红色便是肉欲的象征。“莉莉”的面目始终埋在妮娜双腿之间,惟有一种“破茧”的撕裂声传来。当妮娜从高潮中醒来,她发现“莉莉”的面孔,是自己。
这是第一次她在莉莉身上看到自己。
当妮娜在最后一天排练结束后,发现托马斯与莉莉在晦暗的舞台角落中欢好,然而恍惚间,那张放荡快活的面孔却是自己的,而御于自己身上的人,却也不是托马斯而是剧中的黑魔王。与托马斯的欢好,当是妮娜心底盼望的,被黑魔王的蹂躏,则是她真实心灵现状的物化体现。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段的背景交响乐中混杂了一种奇怪的、禽类的“格格”叫声,这应当是妮娜心底“黑天鹅”急欲破体而出的声音。在妮娜受惊飞奔开去时,更有鸟类展翅扑棱的声音。
5、母亲:
永远一袭黑衣的母亲,有一张禁欲者的长面孔,苍老的手像鸟爪一样抓在女儿粉嫩的手臂上。她曾是该公司的舞者,仍有人脉,妮娜在公司的举动和表现,她都可掌握。
母亲的爱好是坐在自己的屋中画画,她描绘的是自己年轻时的样貌,以及妮娜的脸——画像上的女子颊上有一颗痣。
可以捉摸到她的过去:曾经辉煌,因沉湎情爱,生下私生女断送舞蹈生涯,因此她认为肉欲和性爱是毁灭性的,强迫女儿停留在十余岁的懵懂之中。对女儿怀有不正常的控制欲和爱。
(耶利内克的《钢琴教师》亦渲染此类畸形母女关系。)
6、妮娜与托马斯的三个段落:
A、在托马斯的门外等待他的妮娜,首次拆散了一丝不苟的发髻(发髻象征禁欲与严格自律),对唇上鲜红的胭脂膏子(唇膏来自贝丝)还不大习惯,不由自主地抬手去擦拭。此际她心中是矛盾的:为了得到梦寐以求,她不得不打算启用长久以来忽略的、性别的魅力,做最后一搏——她其实意识得到自己是美的,只是始终不屑于张扬和运用,这仍是某些中学女孩子在性别差异萌发时的心理:努力勒紧肿胀的胸部,为性征感到羞耻。
当她对着托马斯时,就像犯了错误的小孩子面对手拿她的糟糕成绩单的老师。随时准备哭出来的急促气息、这个时候的妮娜,甚至不是“女人”。她来争取角色,竟像请求老师给予补考机会,始终喃喃说道:“我能做到,我昨晚努力过了。”她仍不敢亮出自己最原始的武器。当托马斯夸奖她“美丽、优雅”的时候,妮娜脸上并未出现释然和些微欢喜,目光甚至更焦虑,慌乱地躲闪开去。
在他的逼迫下,妮娜第一次说出了“完美”这个词(舞者大多是完美主义者,扑朔迷离的“完美”,往往令他们陷入走火入魔的境地)。托马斯扳过她细巧的下巴,恶狠狠地吻着了她。若是旁的女人,恐怕立即香舌暗度、运津咀华,顺势往来一番,然而竟有妮娜这等不晓事的,咬了上司一口。可以说托马斯早就心有定案,要扶助妮娜成为白天鹅,一切波折只是故意锻造她的过程,或可说在妮娜的咬啮中,托马斯看到了她并不懦弱、甚至有些凶狠的一面,于是相信她仍是可造之材。
在某些时候,灰色托马斯的举动,会引人误解他是个想把妮娜潜规则的上司,其实他绝非心地龌龊,他看出这女孩有如浑金璞玉,希望通过爱欲的打磨,令她升华到更高境界。
所有艺术最高形式的魅力,其实都是模拟性快感。因此,不懂得爱与性爱的艺术家,永远无法到达最高境界。她们需要先捉摸、领略过那个园中果实的异香与甜美,才能在舞台上模拟一二,以此引领观者沉浸入相似的妙境。
B、从托马斯的办公室出来后,妮娜盘坐在墙角(她总是独个儿坐在墙角,是胆怯小女孩的表现),狠狠地将散发再次绑起,这意味着她后悔方才的“放荡”,要迅速回到令自己感到安全的、清心寡欲的壳子去。
(在影片45分钟时,妮娜第一次在练习舞蹈时拆散了发髻,旋转时,长发在空中飘散出曼妙曲线,喻意她内心的“黑天鹅”的风情初露。)
C、托马斯的理解是:舞者要散发出性的魅惑,要让观众爱上你。
他亲自与妮娜共舞,用手掌娴熟地抹过女子的敏感处所,成功地唤起妮娜的迷狂。背景弦乐逐渐加强,危险而充满诱惑,黝暗的练功房恍如亚当夏娃的园子,托马斯反复说“open your mouth”,妮娜逐渐情动,扬起手反抚住托马斯的头颈,与他唇舌交缠。这是她的性意识被彻底唤醒的关键时刻。
(这男人如此用心良苦。在妮娜赢得山呼海啸般的掌声后,他轻声说:“你听到了吗?他们爱你。”)
D、首演前夜,妮娜在楼梯上向托马斯哭诉。他仰头看着她,看着她那张凄楚小面孔上的珠泪盈盈——是他把她托举到了高处不胜寒的地方。
7、地铁
地铁是个奇妙之处。嘈杂昏暗、狭小拥挤的空间,不得不亲密贴紧的无数陌生人,黑暗中映出人影的玻璃门窗,凄厉的呼啸风声,车厢像是一个盛满梦魇的巨大铁盒。
妮娜第一次涂口红,便是在地铁玻璃窗的映像中。
托马斯曾问妮娜的男伴舞:“你想与她欢好么?”——此时妮娜全无性方面的吸引力。当妮娜的性意识觉醒后,地铁中一个老者对着她大做猥琐动作,值得注意的是,而空荡荡的车厢中有许多空位——地铁的场景出现过很多次,惟有此次车厢几乎是空的,导演在暗示妮娜可以更换座位,但她既未没露出异样神情,也未更换座位,只是平静地转开脸去——她其实并不厌恶,甚至暗暗喜悦自己具备了这样的原始吸引力。
8、雕塑:
宴会结束后,妮娜在大厅中等待托马斯,厅心有一尊奇异的雕像。当妮娜对牢雕像凝睇,音乐阴郁奏响,提醒观者注意。雕像有如梦魇中的妖魔,吸引满脸懵懂的少女一步步走近:五官模糊一片、涂成惨白的人脸,手臂断折不见,只有两只翅膀高扬,两腿紧并,身体以耶稣受难的姿势直立,下身有男子性征。
这个雕塑的意思:要想要翅膀,就要抛弃双臂,等待受难。
——下体的男子性征,喻意不明。或暗喻“合体”?
9、贝丝:
妮娜在被贝丝砸得乱七八糟的化妆间中,偷取了一只唇膏。这表示她其实暗暗期望像贝丝一样有魅惑人心的女性魔力;贝丝的小刀象征她的侵略性——那也是白天鹅潜意识中期望得到的。
她所担心的:贝丝的今日就是她的明日,失掉舞者的腿,失掉容貌。因此幻觉中看到贝丝/自己疯狂地将刀子向脸上插去。
10、前夜
在此引用茨威格一段话:
“她内在的激情还未苏醒,她真正的、深处的自我尚未成形,只有被狂热的激情激发之后,他才能真正蜕变,绽露出蜷缩的翅膀。就像选手在竭尽全力冲刺前所做的一次深呼吸,她的生命正在停滞的休眠期里积蓄着力量,犹如沉睡的火山,一旦喷发,将地动山摇。”(《苏格兰玫瑰-断头女王斯图亚特》)
首演前夜,妮娜感到的压力达到峰值,近乎崩溃,眼中的幻象也越来越血腥:她看望贝丝时看到疯狂毁掉容貌的自己(象征对年老色衰的恐惧);画像变成蒙克的呐喊者(母亲的囚禁力几乎成了妖魔);她的肩胛上抓伤的地方迸现黑色的羽毛(黑天鹅已经迫不及待要挣脱白天鹅的肉身。但此段太像《变蝇人》),她的眼睛变得血红(血的意象),双腿折断变成禽类的腿,用门掩伤母亲的手(手,又是手),最后昏晕过去。
在她从昏迷状态醒来之后,在镜头中始终没出现母亲的右手,令观者疑虑:是否昨夜的恐怖都是臆想?当妮娜为了抢回门闩,捏住母亲受伤的手,才明示昨夜的争执其实都发生过。
期望妮娜得到成就的母亲,为何一反常态,锁了门不许她去参加演出?——她嫉妒了。她永远不曾当上天鹅皇后,然而妮娜做到了。此时妮娜不再是她的“Sweet girl”,而是比她更成功的、映衬出她之失意寂寥的舞者。
11、黑天鹅之死
一切来到最后关头,反而变得简单多了。妮娜心事重重,从舞伴手中跌落——她所见的莉莉与男舞伴“密谋”暗害她,到底是真是幻?从后面情节来看应当是她臆想出来的。当妮娜回到化妆间,“黑天鹅”在等她。妮娜把她猛推到镜子上,镜面破碎,白天鹅用一块镜子的碎片杀死了“黑天鹅”。
镜子,是镜子。镜子不复存在,镜像亦香消玉殒。
这一段戏也颇为精妙:波曼把死去的黑天鹅拖入盥洗室,喘息未定,遍体战栗,但音乐渐强,令她逐渐安下心来(迷茫时她曾喃喃“My music”,舞者心中有对音乐的下意识依赖),双眸再次变为血红——黑天鹅未死,反之,它完全攫住了妮娜的灵与肉。
妮娜化身黑天鹅之后的一段舞蹈,音乐节奏急促,时时伴有翅膀扇动之声、喘息呢喃之声。后一种声音暗喻着欢好,而欢好之愉悦亦有人形容为“飞”,比如老三(《山楂树之恋》)。
可以看到身着黑衣的男舞伴将惊艳痴迷的目光投在她面上,应对了前面托马斯那一问(你愿意与她……吗?)。音乐暂停,妮娜回到幕后,表情仍像沉溺在欢好之后的余韵中。
最后一段独舞中,她(在臆想中)看到两臂滋生出天鹅的毛羽,在雪亮的灯光里,黑色羽翼应和着音乐疯长,旋转挥舞,越来越圆融,越来越忘我,越来越嚣狂,越来越恣肆,越来越美。最后那一势,巨大的天鹅影子与昂首的舞者交相辉映,心魅、灵魂、肉体、渴求、欲望,均在这一刻得到最自在无碍的完满。
这一舞完成后,黑天鹅隐去——标志是妮娜的一对瞳仁回复清澈——舞者在潮水般的喝彩中变回白天鹅。亦即黑天鹅只为这最华彩的段落而生,方才的独舞,便是“天鹅之死”。
但白天鹅亦不再是从前的白天鹅:妮娜在掌声中回到侧幕,激动快慰的托马斯正在众人中等待她,她欺上去狠狠吻住他,立在芭蕾舞者树起的足尖上,吻了他,挟着隐隐风声,像一次凶猛的袭击,像天鹅从云端俯冲而下,像他当初吻她一样霸道。然则,她仍被邪魅所魇?宛转柔媚的音乐浪涛一样澎湃而起:不。黑天鹅确已死去,不再复活;白天鹅摄取了黑天鹅的悍勇、情致与佻达,涅磐再生。
在那一吻结束后,素常镇定的托马斯也禁不住显出神魂颠倒的痴笑,目光微微无措羞赧却又自豪地四下一溜。此一幕,应对了他在练功房中说的:“下一次,你来诱惑我。”徒弟出师了,被迷醉难以自拔的换成了师父。他看妮娜的眼神,是在看自己打磨成功的一件完美的艺术品。
不过,悬念仍未解开:化妆间中还有一只死去的黑天鹅。妮娜用粉色的毛巾遮挡住门缝里渗出的血泊,却惊见莉莉推门道贺,悬念之弦被绷上了最紧的一扣——死去的到底是谁?镜子确实碎裂一地,但门下并没有血……弦乐始终阴森急促地迫在空气中,妮娜泫然呆怔,慢慢垂下头,从小腹一起一伏的伤口中拿出了折断的镜子碎片。真相大白。
这一段波曼的面部表情丰富刻骨,恍然、惶然、悲凄、绝望、悔疚、无措、忍痛、坚忍……层次感极强的表演毫不脱力地支撑起这个最高潮的情节。最后,她低泣着在镜前坐下,用粉扑抹去眼泪,肌肉受到被动拉扯,硬生生把戚容转换为微笑。黑天鹅已死在舞台上,白天鹅也要在舞台上死去。
而在最后一跃中,遍体雪白的妮娜终于带着黑天鹅的伤口,回归纯白世界(白色的海绵垫子)。
“完美。我得到了完美。”
在经历灵与肉的双重磨难之后,黑天鹅与白天鹅在纠缠中合为一体,创造出完美的境地,俱获安宁。
当然,为什么观众始终看不到血渍?为什么众人围上来时没有第一时间看到白裙上的鲜血?不必深究了。
12、青衣:
“青”有黑色的意思。《黑天鹅》的故事,很像毕飞宇的《青衣》。冰冷冷的筱燕秋(妮娜),青春洋溢的春来(莉莉),甚至最后一场演出的“迟到”桥段都如此相像。筱燕秋在雪地中的自舞,亦有血的伴随。
二、戏与人生
毫无疑问,《黑天鹅》是一部奥斯卡级别的影片。精细得无微不至的音效和微妙声音,简直像是无言的解说,令这部电影更加饱满,增添奇幻、妖异的魅力。画面多次着墨在妮娜的精致发髻、瘦削肩胛、天鹅一样优雅的修长脖颈,让人切实感到这就是职业芭蕾舞演员。妮娜时时迷惘、眉尖紧蹙、怯生生的表情,增一分嫌多,减一分嫌少。稍显美中不足的是,“黑天鹅”上身时,魔力欠缺少许,好在黑天鹅的惊悚妖艳妆面提供助力,双眼圆睁那一亮相,仍令人心头一凛。
骇人的是,她还这样年轻,小金人迟早是她的——不过,也许不是这次。
“女神的男人”文森特-卡索,乍看普通,多看几眼,便觉优雅迷人、透骨而来,暗叹莫妮卡挑枕边人的眼光着实了得。文森特的面目恰到好处地有点肉欲色彩,时有媚气一闪,符合他在女人堆厮混的身份;他特殊之处是双眼生得有些开(钱钟书云:会略害相思病),感觉像《潘神的迷宫》中的潘神——半羊半人的潘神,凑巧也是欲望的象征。
“莉莉”米拉-库妮丝,看过她的《忘掉莎拉-马歇尔》和《约会之夜》。她确实是能让人忘掉女主角的美人!黑天鹅的邪魅之美,算是选对了代言人——不过,映衬女主角一定要烟熏眼么?《穿Prada的恶魔》中,艾米莉-布朗特烟熏眼一次之后便星途坦荡,但愿米拉妞能为这条“烟熏眼定律”再做佐证。
薇诺娜的戏份不多,但相当出彩。其实若无当年一场偷盗波折,“白天鹅”这个角色由她担纲亦非不可能,然而心里的黑天鹅毁掉了她。白羽染皂,她再也飞不起来,如今只能看着年轻的波曼挟风直上,夷犹如意。戏中戏外之况味,不知何如?
舞蹈团中牙伶齿利、刻薄轻佻的维罗妮卡,肉脸厚唇,也让人印象深刻。一个女人的小团体中,是必定会有一个这般人物的。
更让人感慨的是:娜塔莉-波曼在拍摄中结识该片编舞、舞蹈家本杰明-皮勒米,相恋订婚,如今已宣布有孕。
难道波曼与本杰明真的像妮娜与托马斯一样,在耳鬓厮磨、肌体交缠的共舞时,情愫滋生?戏中妮娜因一部《天鹅湖》醒觉了性意识,戏外波曼因《黑天鹅》得到爱情婚姻和胎儿。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即此谓也。
第五篇:黑天鹅 影评
我是刀尖上流血的天鹅
——浅析电影黑天鹅
论文摘要:关于电影《黑天鹅》的剧情,简单说来,就是因“压力”诱发的精神分裂的个案。通过一个才华横溢的芭蕾舞女演员Nina,讲述一个正常善良人被心魔毁灭的故事。而复杂说来,本剧充分表现了达伦•阿罗诺夫斯基的电影才华,结合他之前成就的《梦之安魂曲》《摔跤手》《真爱泉源》,还能深切地体会到他脑海中呈现的思想花园的光怪陆离。他始终孜孜不倦地对生命观测的激情,在《黑天鹅》的创作延续中依然强烈。
不是蛇蝎心肠,也做不了铜头铁臂之人,不拿自卑搪塞,不找被父母过分保护的借口,就是忍受不了肮脏虚伪的世界,每时每刻都有人在这样呐喊,或许就包括你和我。那么,一个天真善良的人,在无法继续对抗内外负荷的身心状态下,一经遭遇诱发疯狂的特殊事件,伪装成健康的心态就一定会蓄势爆发,完全扭曲,彻底崩溃。《黑天鹅》的影像这样解析了矛盾的人性。
论文关键词:压力、舞蹈、人性
一、人物分析
电影的故事脉络大概就是这样,沿着闻名遐迩的芭蕾舞剧《天鹅湖》的剧情,采用另一种巧妙复杂的“戏中戏”模式,结合时下全球蔓延的“抑郁症”瘟疫话题,把医学领域的幻听、幻觉艺术加工成诡异的视觉感受、跳跃的思维方程式,以“谎言”的特殊魅力达到论文、资料无法展现的生动与神秘。
前面说了人的好与坏,接着说人的压力与动力。话说动力与压力是两个概念,却紧密相连。施者称之为动力,受着视之为压力,不容易把握尺度,一线之隔,可以呈现两片天。显然在《黑天鹅》幻化的通篇意境中,Nina无处释放的压力,这是全部灾难的源泉。电影开始,从Nina的梦境,获得天鹅皇后一角的渴求中,泄露了无意识状态中神经紧绷成弦的危险信号。这一段,实际也影射了各种类型全民海选比赛中,入围选手为一夜成名,过关斩将,超负荷心理压力得不到纾解,已经形成的社会健康心理问题。
Nina也将面对这样的挑战,但她背负的重大压力似乎有更多来自平常人无需考虑的因素。母亲在很年轻时为Nina放弃了自己的事业,母亲寄新的人生目标于Nina的未来,过分保护、照顾,这些施加在Nina身上的爱的压力又是另一座无法撼动的大山。“我已不再是12岁的Nina了!”那是她挣脱母亲,希望摆脱“压力”,证明自己长大的呐喊。暗示的镜头中又有耐人寻味的信息传递,母亲似乎很嫉妒Nina即将拥有的一切,而且也会惶恐于Nina有天会摆脱自己的现实。这样,复杂的母女情感加重了Nina的思想重担,她幻想母亲会攻击自己,于是私藏棍棒,与母亲正面冲突,去酒吧喝酒、被灌药、乱搞,不但方法不对,状况也越来越糟。
最后说说双重人格,Nina有这性格特征,完全服务于整部剧双重人格特点的需要。肯定能看出来,Nina拥有成为芭蕾皇后的潜质,又能感觉到Nina终将毁于一旦的气息,话说“不疯魔不成活”。对前因着墨不多,一切不正常集中在参选“天鹅皇后”这个点上,然后加以追踪,但故事细节刻画别有用心,就是自然而然地外露了主人公的病态人格。
地下通道里戴着白羽毛围巾的Nina遇见穿着黑色衣服的自己。被选为新一任天鹅皇后的Nina拒绝色诱Tom,却看到镜面上用口红写着的“妓女”,让人匪夷所思,其实这段相对真实的画面我还很愿意把它想成是Nina的又一幻觉。说起来,之前Nina去Tom的办公室争取天鹅皇后角色,用偷来的口红把嘴巴涂成鲜红色,就像黑天鹅的红色喙,她似乎已有了“堕落”的准备,只是终究在吻戏中戛然而止,心理冲突打乱计划。Nina可以完美跳出白天鹅,却因找不到“失控的感觉”而无法跳好黑天鹅,三次不同场景但重复出现练习黑天鹅舞步,及最后演出时最震撼的黑天鹅表演。这些相互矛盾、冲突的对立画面,在Nina摇摆的双重人格中,想象力发挥到极致。在pub里看到Lily往酒杯里放迷幻药,Nina在并不坚定的独立人格中选择了放纵,像豁得出去一切的黑天鹅。但遗憾的是,至始至终Lily这个女孩子都没有真正伤害过Nina,一切罪恶都是她的幻觉,最终都在无形中强大了邪恶的力量。
对于弱者身份的Nina而言,黑天鹅的灵魂跑进她的身体里,让她的自我变得无比强悍,无人能伤害,是出于本能。只是她的力量微弱,无法做到真实的堕落、厚颜无耻。加之又没有征服社会的自信与能力,所以只能向自我伤害的精神分裂发展。在她单纯的行为举止中,她像正常女人那样拥有的情感——自私、嫉妒、诽谤、报复、反抗,证明她并不弱智白痴,她的思想中存在很多肮脏、龌龊的社会剪影,那是人类排泄的异物,不隔绝于世,必然受熏染。这也是她把Lily塑造成魔鬼的智能条件,当然也算社会生活常识。
即便得到了天鹅皇后的角色,依然怕自己不够完美,怕自己被冷落,怕天鹅皇后的位置被有心计的女人觊觎,这些常人能理解的担忧在激烈的竞争中成为了枷锁。Nina重新塑造了Lily,现实生活中无法洞悉把握的在Nina的意识里渐渐清晰,但纷繁复杂,在Nina的臆想中出现了与她有同性爱关系的Lily,置他于死地的Lily,还有可爱豁达愿意分享她成功喜悦的Lily,但是无论做了哪些事,Lily是假想中不可低估的敌人,Nina摆脱不掉不安的情绪,她必定要用全部“黑天鹅”的黑暗势力除掉Lily。
当然,结局告诉我们,邪恶永远是善良的手下败将。哪怕用死来换取它的名。最后算不算开放式结尾呢?随便怎么想,反正又要契合《天鹅湖》的两个截然不同的结局版本了。你希望Nina抢救及时化险为夷了,那就活了,可是后面还有受不完的罪等着呢。如果她一句“这就完美了”,在天堂续来生,那就真的完美了。事实上,白天鹅真的死了。
二、舞蹈特色加强了影片对角色
关于电影《黑天鹅》的剧情,简单说来,就是因“压力”诱发的精神分裂的个案。通过一个才华横溢的女芭蕾舞演员Nina,讲述一个正常善良人被心魔毁灭的故事。影片讲述一个围绕着纽约芭蕾舞的世界构建起来的心理惊悚传奇,Nina在她所在的舞蹈剧团拥有的是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出众的才华而使得她成为舞蹈界备受期待的明日之星,可是她却发现自己被禁锢在了一个由极具竞争力的阴谋编织出来的错综复杂的迷宫当中,同时也不得不与同一剧团中最有实力的新对手Lili正面交锋,随即,这位年轻的芭蕾舞演员经历了一场令人毛骨悚
然的心灵之旅,她甚至还惊恐地发现,她在舞台上所扮演的“天鹅公主”的角色,竟然以完美的姿态融入了她的生活当中。
众所周知,《天鹅湖》需要的舞者不仅仅要有高超的芭蕾舞才能,还得同时具备“白天鹅”的纯洁优雅以及“黑天鹅”的狡诈和纵欲,Nina似乎特别地适合“白天鹅”这个角色,而Lili显然是“黑天鹅”的最完美人选,随着这两个年轻的舞者不断地为这个不可多得的表演机会展开激烈的竞争,她们之间的关系最终却演变成了扭曲、畸形的友情,Nina也开始不顾一切地挖掘隐藏在她内心深处的黑暗的另一面,甚至有可能会彻底地摧毁她。在这样的剧情支撑下,舞蹈成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另类地成为对角色进行心灵刻画的手段和媒介,舞蹈的美来得那么直接,舞蹈表现的丑陋和欲望也那么淋漓尽致,人或许本就不该那么复杂多面,Nina为角色分裂了自己,用灵魂和理智作为牺牲和祭品换来了艺术的辉煌,她似乎是在刀尖上起舞,那些展现舞蹈角色完美的心理压力,那些对自己人生的困惑,最终变成刀尖般穿透了她自己,她最后明白了自己理智已经崩溃,但是她不后悔,舞蹈就是她的一切。这个时候她自己已经不重要了,她惟一要做的是要向所有人宣告她的胜利,她的成功。影片的结局是Nina倒在辉煌的舞台上,在舞台上白天鹅和黑天鹅角色的对比碰撞通过舞蹈语言完美地呈现在观影人的眼前,角色的变化、心理的极度反差也通过舞蹈语言为我们阐述了Nina倒在自己分裂的性格中,从影片的舞蹈语言运用中我们感受到了女主角痛苦而不能自拔的心理变化。
三、运用影片的舞蹈特色来表现艺术的两面性
有一个问题,笔者一直在思考:是不是每个演员都有两个生命? 一个存在于现实的世界里,一个存在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中。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身份往往可能会使演员或者艺术家们纠结于自我的定位并且长久陷入其中而难以自拔。艺术的美需要有牺牲,需要有释放,需要有灵感,需要有载体,有些时候艺术是美的源泉,而有些时候艺术却需要美的承担者,演员只是美的实现者,这个时候当艺术要求你去展现美,去让所有人看到需要呈现的艺术,那么美丽不仅仅会是神圣、纯洁、不可侵犯的,而且还会是罪恶、引人犯罪、堕落的,童话故事中的美好结局并不是所有艺术形式都喜欢去利用的对美的表现形式,那种粉碎,那种天翻地覆,那种让以为自己对爱情坚贞不渝的王子被诱惑,去背叛,让美丽的公主去痛彻心扉、哭泣、万念俱灰,最终去投向死亡的怀抱的结局,更让人们体会到现实的残酷,艺术的魔力。让人们看到艺术家们不仅仅是那传统、纯真的白色公主,更可以是那邪恶、魅惑的黑色女王。
艺术可以那么善变、多面,它有的时候要演员只是做自己,有的时候却又认为演员本身是自己的障碍,它去要你改变自己,它要求你保守,又要求你放荡,最终Nina迷失了,哪个Nina才是真正的自己?艺术可以成就演员,却也可以毁灭演员的自我,白天鹅或许就是Nina本身,黑天鹅也许也是Nina的一部分,她一直以来那么压抑,像个永远长不大的小女孩,但是艺术要求她做那只邪恶的黑天鹅,她要像黑天鹅一样去颠倒众生,去让整个世界拜倒在她的脚下。艺术的两面性在Nina身上达到了完美的结合,但Nina却因此失去了自我,艺术的美来得那么快,去得也那么快,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和残酷。每一个投身艺术的人都能感受到这种分裂性格的痛苦。有很多人说,艺术家都是疯子,但是艺术的魔力却是他们没有办法抵挡的。在这部影片中艺术的两面性得到完美而又残酷的表现。创作来源于生活,建立在当代人们的精神生活基础之上。在有了导演个人意
识的参与过程中,电影有了新鲜的创意,它直击人们的心灵,是人重获情感体验的一种方式。本片的导演用典型的芭蕾语言进行舞蹈创作。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之上,用舞蹈表现了现实社会中人们的困惑、心理的阴暗面和人性的善与恶。影片《黑天鹅》中展现出了不同以往的舞蹈特色。想到在一些舞蹈影片和舞剧中,我们通常看到的就是舞蹈演员所表现出来的白天鹅的纯洁和黑天鹅的邪恶,但在这部影片中导演在以往舞剧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创新,抛弃了以往的角色阐释,而采取利用“分裂人格”的形式,去表现人性的弱点,这一创新绝对使观众眼前一亮,舞蹈表演效果给观众留下了惊艳的视觉影响,但从精神层面来讲,确实让人们从另一角度再去感受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