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二季度新型工业化目标工作方案3[小编推荐]

时间:2019-05-15 15:56: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年二季度新型工业化目标工作方案3[小编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年二季度新型工业化目标工作方案3[小编推荐]》。

第一篇:2014年二季度新型工业化目标工作方案3[小编推荐]

2014年二季度新型工业化目标工作方案

一、标准化厂房面积(15分)

目标:5万平方米;一季度认定3.8万,其中山河绿源1.5万,迪邦3000平方。二季度预计累计完成1.26+3.8=方。

完成措施:

1、王兰瑞的5栋厂房,1.02万。

2013年已认定2.7万平方米,今年厂房完工后还可以认定1.02万平方米(2.4*0.4+0.3*0.2=1.02万平方米)。

2、迪邦二期仓库厂房建设,4800平方米(一季度认定3000平米,二季度应认定1800平米)。

注:另外,可加上石凯的台品项目630平方米,韦强厂房若易主4500平方。

二、基础设施配套率(10分)

目标:已建成区域配套率100%,新建成配套率60% 一季度认定情况:共计12栋厂房,场地平整9栋,其余全部认定。二季度预计:加强场地平整,争取全部认定。完成措施:

1、加强园区管理,做到整齐干净。园区内循环路及周边保洁由园区保洁员负责每天保洁,两天一循环;企业生活垃圾由环卫所每周清理二次垃圾桶;企业生产垃圾由各自负责清理,园区办日常检查。

2、园区重新现状设计,根据规划尽快施工配套。①园区主入口道路两侧及南明文教十字路口东西路两侧,方砖硬化工程;②园区内全覆盖监控;③所有企业围墙可视范围内环境整治由园区办逐个对接,监督整理地面环境及生产资料、废料堆放。(已入驻企业由园区办人员逐一包保,排表责任到人)

3、清查全部厂房水、电、下水道现状,未达标厂房一事一议。

三、标准化厂房利用率(15分)

目标:利用率50%;

一季度认定情况:厂房利用面积23837平米,占总面积的31.78%,二季度预计:争取有所突破,利用率达到40%。

完成措施:

1、督促在建厂房迅速交付(去年未竣工厂房)。

2、加大项目招引力度及现有企业招工帮办力度,扩大生产能力。

3、督办园区所有在生产企业尽快注册。

(江西服装厂、东旭注塑、王城创业项目、胜达木业、南明文教新、台品、山河绿源)

4、台品项目设备入驻,争取算作厂房利用(4500平米)。

四、全民创业新增工业项目与园区项目(15分)目标:新增40个,入园20个

一季度认定9个,二季度预计:新增20个,入园10个以上。进度要过半。

完成措施:

1、村三大员每人一个工业项目,其中一个项目入园。四月底,各支部书记必须注册一个项目,五月底,村居必须完成其他两个项目注册。

2、将现有厂房分割,鼓励“三来一加”项目入园;将企业分割注册,增加企业数量。

3、督促张卫东、石绍芳的厂房尽快施工,发正式通知书并督促注册企业。

五、村居创业示范点(5分)

目标:2个

一季度认定2个,二季度情况:全年已经完成。

完成措施:涧北村、刘营村

刘营现有项目3个,但是比较分散,建议将3个项目集中到刘营居住点内,由镇或村补助房租。涧北利用老村部,由村三大员依靠现有设备,运转项目。

六、新增规模以上企业个数(8分)

目标:4个

一季度认定零,二季度预计:主要统计部门负责,园区办全力配合。

完成措施:

除去已经认定企业,建议以下(山河绿源、台品、食品厂?、东旭注塑)

七、工业开票销售收入(8分)

目标:6.9亿

一季度认定二季度预计3.5亿元以上。(附一季度各企业开票情况)。

完成措施:

1、进一步和县园区对接,提高帮办服务质量,关注企业生产状况和开票生产状况;

2、对镇园区企业进一步帮办服务,督促其尽快注册开票。

八、新增固定资产进项税抵扣额(8分)

目标:400万

一季度认定,二季度预计200万元。(附各企业一季度完成情况)

完成措施:

1、山河绿源食品的机械设备购进;

2、迪邦二期的设备购进?

3、县园区企业要跟进,要摸准他们是不是购进设备,如购进要督促在泗洪开票抵扣。

九、工业入库税收(8分)

目标:755万

一季度完成88.56万元,完成率11.73%;二季度完成200万元以上。(附各企业一季度完成情况)

完成措施:

加快现有企业的注册,尽可能的做到开票销售。和县园区企业对接,商讨税收有关情况。

十、工业用电量(8分)

目标:5570万千瓦时

一季度认定,二季度预计:超过3000万千瓦时。

完成措施:

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加大企业招引力度,加快企业帮办服务,使企业尽快投产。

附:

工业开票收入各企业完成情况: 目标值:68919万元。

1、永达电源:18792万元;

2、中国一铅:961.82万元;

3、鑫路达:628.09万元;

4、迪邦木业:468.73万元;

5、南明文教:278.65万元;

6、明宇电子:101.16万元;

7、恒锐电子:41.63万元;

8、胜达木业:33.96万元。

合计21306万元。

新增固定资产抵扣:目标值:400万元。

1、迪邦木业:30.64万元;

2、永达电源:84.45万元;

3、中国一铅:8.35万元;

4、鑫路达:7.27万元;

合计:130.71万元。

工业税收入库:目标值:755万元

1、南明文教:8.16万元;

2、恒锐电子:7.2万元;

3、明宇电子:3.72万元;

4、永达电源:99.61万元;

合计:118.69万元。

第二篇:2012年新型工业化工作思路、目标和措施

地区新型工业化2012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及重点措施

(地区经信委)

一、工作思路

为贯彻落实地委(扩大)会议提出的奋斗目标。2012年地区经信委将全面把握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自治区经信工作会议、地委(扩大)会议的新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充分发挥新型工业化第一推动力作用,依托地区的资源、区位、政策等综合优势,立足实现千亿元经济总量目标,发挥工业园区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重要平台及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强大引擎的作用,坚持市场主导、优势优先、抢占制高点的原则,坚持“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以变革创新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围绕“千亿元经济总量、百亿元产业、百亿元园区、百亿元保企业”目标,做强、做大“六大产柱产业”,培育打造“日月星珠”企业集群及关联配套产业、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聚集发展,促进产业转型优化升级,努力构建具有阿克苏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提升产业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力争在跨越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协调发展、集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把阿克苏打造成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为加快实现“两个率先”的目标努力奋斗。

二、工作目标

1、工业增加值完成138.7亿元,增长34%。

2、工业园区完成工业增加值75.1亿元(含纺织工业城,下同),占区域县(市)工业增加值比重54.1%;完成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335亿元,同比增长19.6%;完成园区总投资98亿元(其中:完成企业项目投资87.7亿元、基础设施投资10.3亿元),完成当年新增入园企业39户,加快推进百亿元园区和四个十亿元园区建设。

3、培育产值100亿元以上的“太阳”企业2家,产值20亿元以上的“月亮”6家,产值过亿元的“星星“企业95家,产值过千万元的“珍珠”企业110家,加快形成“日、月、星、珠”企业集群。

4、完成企业技术改造投资37亿元,同比增长18%。

5、积极推动“两化”融合,促进信息产业快速发展,推进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物联网应用,走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道路。

6、完成工业领域企业节能减排工作任务。

三、重点举措

(一)、抓好新的增长点,促进跨越发展

1、发挥资源优势,坚持优势优先,催生一批增长点,推动优势县(市)、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加快发展,继续支持石油石化产业快速发展,紧盯千万吨炼油、百万吨尿素,百万吨硝基复合肥等石油石化重点项目,力推库车塔化、紫光永利、金圣胡杨、新成化工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形成产能,重点支持浙江荣盛、萧越、中石油等企业的乙烯、芳烃、乙二醇等天然气化工下游深加工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开发石油石化下游精细化工产品,打造石油石化精细化工产业链。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拜城八钢钢铁基地形成300万吨产能,按时

投产。加快推进众泰煤炭焦化、金晖兆丰能源等煤化工盐化工等项目,着力打造煤-电-化、煤-电-冶等一体化产业链条,逐步形成地区新型煤化工产业,依托地区煤、电等生产要素低成本的优势,用足、用好国家差别化产业政策,加快形成钢铁、铜、铅锌、锰等冶炼及深加工为主的冶金工业体系。积极开发太阳能及光伏发电产品和电子级产品,着力打造煤-电-硅-太阳能一体化产业链条,加快培育与“六大优势产业”关联配套的装备制造、工程机械、新材料、生产性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型产业,逐步建设阿克苏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围绕重大项目建设,强化责任,提高服务,大力推进重大项目服务工程,充分利用自治区政府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综合服务办公室和地区新型工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平台,狠抓对地区经济增长有关键作用的项目建设,形成“竣工项目抓达产、开工项目抓投产、前期项目抓开工”的工作互动机制,建立项目建设与经济运行综合信息报表报送反馈制度,掌握项目动态,对自治区、地区确定的重点项目建设做到责任到人,高位推动,及时协调解决瓶颈制约。加大服务力度,推进项目产能得到早日充分释放。推广重庆紫光永利化工8万吨亚氨基二乙腈(一期)项目实现“春播秋收”的成功经验,对进展快、讲诚信的项目组织现场观摩学习,推动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不等不靠,用足、用好国家、自治区差别化产业政策,争取更多项目落地开工。

(3)深化经济运行分析,提高工业经济运行预警、预测质量。围绕全年工业增加值完成138.7亿元,增长34%的目标。一是建立健全经济运行预测预警机制,监测分析各类工业企业发展态势,发布相关信息,加强大中型支柱工业企

业统计监测,建立统计台帐及报表报送制度,丰富运行监测和调节手段,提高经济运行工作的效率。二是加强对重点县(市)、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运行态势的监测,从企业的生产要素、需求、重要原材料和产成品价格、重点产品产销存等生产经营主要指标等进行掌控分析,及时提出解决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的应对措施;三是加大对经济运行的前瞻性分析研究,深入分析研究各类经济要素对加快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紧紧抓住主导全地区经济运行的有利因素及不利因素,主要矛盾以及带有方向性、共性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调整的具体方案,为地委、行署提供决策依据,确保经济运行平衡较快增长;四是着力做好电力、交通运输、资金等重点要素的协调供应。着力解决人力资源紧缺、金融信贷支持不足、交通运输(尤其是铁路出疆物资运输)物流不畅,优势资源散乱等制约经济发展的难题。

坚定不移地实施培育打造“日月星珠”发展战略和做强做优“六大支柱产业”战略“双轮驱动”,重点抓好中石化集团塔化500万吨炼油、华锦化肥45-80扩能节能减排、金圣胡杨60万吨硝基复合肥、紫光永利亚氨基二乙腈等一批石油天然气化工产业,徐矿集团天山矿业千万吨煤产能扩建、国电大平滩240万吨原煤开采、国电库车二期2×33万千瓦、徐矿库车2×66万千瓦、浙能拜城2×66万千瓦热电、众泰煤焦化技改扩建130万吨焦炭及30万吨焦油深加工、金晖兆丰能源百万吨PVC、湖北兴发百万吨PVC等一批煤电煤(盐)化工产业加大加快发展,充分发挥现有优势支柱产业对地区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优势支柱产业占地区工业增加值的70%以上)和引领带动作用。

(二)、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创新发展。

1、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能力建设,围绕完成技术改革投资37亿元,增长18%的目标,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改造提升工艺装备水平,重点支持:一石化行业:中石化工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塔河分公司投资37.7亿元的350万吨塔河重质原油改质项目、投资5.45亿元的库车大化二期(45万吨合成氨、80万吨尿素)扩能节能减排水项目、投资3亿元的新疆紫光永利精细化工4万吨亚胺基二乙腈二期及投资4.85亿元的二期5万吨/年固体氰化钠项目、沙雅县玉象胡杨化工有限公司投资24亿元的20万吨/年三聚氰胺项目、金圣胡杨投资5亿元的60万吨硝基复合肥改扩建项目(二期)、库车新成化工有限公司醇醚燃料生产线等项目的建设,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发展高端石化产品,形成上、下游一体化的产业链条,扩大原油综合加工能力,推进产品深加工。推广资源综合利用和废弃物资源化技术,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延伸与完善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等产业链。二煤电煤化工:重点抓好拜城县众泰煤焦化有限公司投资18.9亿元的130万吨煤焦化项目、拜城县众泰煤焦化有限公司投资14.6亿元的2×125MW热电联产电厂项目、拜城县众泰煤焦化有限公司投资5.3亿元的焦炉煤气制甲醇项目、拜城县众泰煤焦化有限公司投资8.7亿元的30万吨/年焦油深加工项目、拜城县众泰煤焦化有限公司投资3.2亿元的8万吨/年粗笨精制项目、国电库车发电有限公司投资28.3亿元的2×330MW发电机组(二期)等项目,改造淘汰落后工艺和设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和循环工艺改造,延伸产业链。三棉纺行业:重点抓

好阿克苏巨鹰棉业有限公司投资3.7亿元的20万锭棉纺生产线、新疆华孚集团投资5亿元的100万锭色纺项目一期10万锭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建设,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推进产业用纺织品扩能升级,增加品种,完善纺织产业链。四建材行业:加快库车红狮水泥投资7亿元的300万吨水泥建材项目、库车天山多浪水泥投资7.7亿元的5000吨/日水泥熟料生产及各水泥粉磨系统,配套9MW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等项目的建设,支持采用节能、环保技术装备改造升级水泥生产线,淘汰落后窑炉生产工艺,推广以纯低温余热发电为主体的建材工业窑炉余热利用技术。

2、立足区位条件和资源特点,积极支持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特色轻工和特色林果业中一批中小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建设项目,加强协调服务,细化措施,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技术改造项目顺利完成。以提高企业产品品种质量、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两化融合为重点,不断提升传统产业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加快培育与地区六大支柱产业关联配套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新性产业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努力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取得突破。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3、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在技术改造、技术创新、节能减排,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优惠政策和专项资金,对成长型好、有发展活力、创新能力较强一批企业的支持,发挥专项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和引导作用,支持企业不断实施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促进地区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

(三)、抓园区建设,促进集聚发展。

1、围绕2012年园区工作目标,抓好指导和落实。按照“签约项目促开工、开工项目促投产、投产项目促增效”的要求,重点抓好库车华锦化肥45-80项目、40万吨聚甲醛、重庆紫光8万吨亚氨基二乙睛二期、拜城八钢300万吨钢铁冶炼基地项目、山西金辉100万吨水泥、90万吨焦化、众泰煤焦化130吨焦化、20万焦炉煤气制甲醇项目、新兴铸管120万吨焦化续建、新疆振兴炭黑18万吨炭黑及尾气发电续建、浙能集团阿克苏纺织工业城三网合一项目、金圣胡杨60万吨硝基复合肥、玉象胡杨20万吨三聚氰铵续建项目、阿克苏雪域电动车、舒蒙奇10MW光伏发电等51个计划建设项目、29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监测跟踪服务,确保335亿元总产值,75亿元工业增加值、98亿元投资,39户新增企业等经济目标的实现。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做好地区新型工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库—拜煤田煤炭资源深加工和煤化工产业十二产业业发展规划,进一步优化地区园区产业布局,明确产业发展定位,用科学的规划指导和培育发展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形成主业突出、各具特色、错位发展,互为补充支持的园区产业发展格局。

3、加大园区基础设施等投资力度,积极争取自治区、地区园区建设专项扶持资金,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贴息,鼓励园区采取灵活多样的融资策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功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园区承载大项目、大企业的能力,尽快形成招商引资优势。

4、提升园区发展水平,采取分类指导、动态管理的措施,加大支持力度,支持库车经济技术开发区率先建成百亿元园区,力推纺织工业城、阿克苏经济技术开发区、沙雅循环经济园区、新和工业园区产值超10亿元,加大工作协调服务力度,协助库车、纺织工业城管委会做好库车经济技术开发区、阿克苏纺织工业城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申报工作。

5、强化制度建设,提升园区综合服务职能。一是完善出台地区工业园区管理办法等有关促进园区建设发展的制度和措施,重点抓好园区管理基础工作,完善园区统计报表制度,加强园区统计综合监测分析和考核评价体系建设,推动园区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园区服务和管理水平。二是进一步理顺园区管理体制,明确工作职能,按照“小政府、大服务”的管理模式,落实工业园区(开发区)封闭式管理体制,发挥园区管委会协调、管理、规划、经营、服务的职能,不断提高园区办事服务效率。

(四)、抓大促小,推动各类企业加快发展。

1、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继续支持中石化、国电、八钢、河南永煤、山西金晖、徐矿、浙江能源、河北开滦、四川金象、浙江华孚、雅戈尔、巨鹰、山东鲁泰、统一食品、好想你枣业等已入住地区的大企业、大集团做强做精,制定完善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引进国内外500强、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到地区投资兴业、“安家落户”,发挥其在带动现代产业体系中的骨干支撑和引领的作用,使骨干优势大企业在实现“两个率先”目标中成为中流砥柱,发挥“火车头”作用。

2、支持优势企业、成长型企业加快发展,地区从中小

企业中选择100户优势明显、前景好的成长型企业,作为地区百户扶优扶强企业。贯彻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实施意见”和“实施意见细则”,以及“阿克苏地区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细则”,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地区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加快推进中小企业发展,对各类企业给予土地、财政、税收、人力资源、专项资金、政策信息等方面的支持,充分发挥优强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对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形成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协作配套,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竞相发展格局,今年,培育产值100亿元以上的“太阳”企业2家:中石化塔河分公司、宝钢集团八钢南疆钢铁基地;产值20亿元的“月亮”企业6家,其中有:金圣胡杨、徐矿集团天山矿业、天山多浪水泥、国电库车发电、金晖兆丰能源、振兴炭黑;产值过亿元的“星星”企业95家,主要是新成化工、天山环保二甲醚、华威石油焦、汉能光伏、会兴钢管、雪域电动车、恒丰糖业、疆达薯业、联发纺织等一批企业;产值过千万元的“珍珠”企业110家,主要分布在特色林果、特色轻工、医药、机械制造、新型建材、复合肥等行业。培育2—3户重点企业实现上市。加快形成“日月星珠”企业集群,为地区实现2012年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3、完善中小企业服务网络,发挥中介机构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桥梁作用,加快地区企业家队伍建设,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市场,与大企业配套发展。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在科技研发、技术咨询、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领域发展。提升管理水平,扩大就业渠

道,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1、建设“两化”融合技术支撑体系和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扶持一批推进企业信息化的企业和中介服务机构,大力推进建设“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国家“两化融合”试验区,促进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提升地区、县域信息化水平,加快信息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商务经销等关键环节的应用融合。

2、大力发展电子政务,推进政府在线服务,技术平台建设和网上审批等电子政务建设。大力推进“三网融合”试点示范,支持物联网建设与应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进网上贸易,在线交易,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促进信息产业加快发展,助推地区新型工业化建设。

第三篇: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

我市召开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

采编:巴中市政府办公室 2011年08月10日阅读:

2456次字体:大 中 小

李刚作重要讲话 周喜安主持并讲话 彭耀学熊光林出席

为奋力推动追赶跨越、加快发展,8月9日,我市召开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学习贯彻全省“两化”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促进“两化”互动发展工作,分析当前全市经济形势,安排部署今后一段时间尤其是今年下半年经济工作。市委书记李刚出席并作重要讲话。他要求,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推进巴中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以高水平的认识、高强度的工作,主动务实的作为,推动“两化”大突破、大发展。

市委副书记、市长周喜安主持会议并讲话。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彭耀学,市政协主席熊光林出席会议。

李刚指出,加快推进“两化”互动发展,是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推动巴中迈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我们巴中而言,加快推进“两化”互动发展,包含三个层次的基本内涵,一是“加快”,二是“新型”,三是“互动”,这三个层次是有机结合的。要着眼于“快”,做大工业总量和城市规模;要立足于“好”,按照“新型”、“互动”的发展要求,更加注重绿色低碳、创新驱动、集约节约、民生优先,更加注重“两化”互动、“三化”联动,统筹协调发展;要着力于“跨越”,利用后发优势,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施高端切入、高端发展。

李刚指出,加快推进“两化”互动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巴中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战略举措。对我们这样的传统农业地区、连片贫困地区,实现追赶跨越、加快发展,就要在工业上实现突破,将抓发展“第一要务”的着眼点和着力点转向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加快形成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城镇化是我市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的载体和平台,必须加快推进,实现与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的良性互动发展。

李刚指出,加快推进“两化”互动发展,是适应新形势抢抓新机遇,实现从传统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化的深刻变革。我们一定要有清醒头脑,从思想、行动到制度上做好充分准备,破除一切思想桎梏、制度壁垒、能力缺陷,大力破除“唯生态论”、“唯条件论”、“唯规定论”,坚定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决心和信心,主动适应发展形势,积极争取发展先机,努力开创巴中“两化”互动发展的新局面。

李刚要求,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十二五”末形成工业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中的主导和支撑格局,加快从传统农业市向新型工业市转变。要积极承接国内外重大产业转移,在工业招商上有大突破,围绕重点产业和产品,强化开放合作和招商引资。要加快园区载体建设,在促进工业集聚集约上有大进展,按照“一县(区)一园区、一园区一主业”,科学规划定位,积极推进多形式的园区建设,加快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功能,优化园区资源配置,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机制。要以优势产业、骨干企业、拳头产品为抓手,在工业经济实力上有大提升,围绕巴中优势资源,做好资源大开发大转化文章,推动资源项目化、资源资本化,立足巴中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加快推动特色优势农产品精深加工。要大力引进和培育各类龙头企业,对我市已有的骨干企业,鼓励企业做大做强。要抓重要产品,梳理一批有市场前景、有知名度的拳头产品,积极打造成高端产品,支持拓展市场、壮大产业、培育品牌,增强巴中工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要注重科技引领和自主创新,树立“只有落后的产品,没有落后的产业”观念,加强落后工业技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要更加注重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最大限度避免工业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李刚要求,要加快推进巴中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城市定位要符合巴中区域特征、经济特征、文化特征、生态特征,彰显巴中鲜明的个性和特色、适应时代潮流,体现“经济富裕、环境优美、城乡一体、宜居宜业宜商”的新型城市核心理念。要拉大城市框架,城市的拓展、新城的建设要围绕交通条件和产业发展来进行,加快构建市域城市主骨架。各县(区)要拓展新区,拉大城市框架。要大力发展小城镇,引导农村人口向城区、中心镇、中心村和产业聚集区集聚,形成巴中特色的城镇化道路。要不断提升城镇品质,深入开展“五治三化”,以创建国家和省级森林城市、模范环保城市、文明城市、卫生城市、优秀旅游目的地“五创联动”为抓手,市、县城市每年打造几条特色街区,各县(区)每年抓好重点镇、中心村的建设规划,已建的要完善功能、提升品质,新建的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多元投入融资”,开门搞城建,吸引民间资本特别是引进战略投资者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李刚要求,要统筹推进“两化”互动发展。坚持“三同步、三聚集、三统筹”思路,在推进上同步定位、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在方向上企业向园区聚集、土地向业主聚集、农民向城镇聚集,在保障上区域统筹、产业统筹、管理统筹,实现“两化”互动发展。要以城乡一体的全域规划为引领,坚持“全域巴中”理念,综合考量人口增长、综合交通、产业发展、环境承载等重要因素,合理确定市域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

按照“基础先行、适度超前、功能完善、配套协调”的要求,加快交通、水利、电力、环保、社会事业、民生保障等重大基础设施规划。要促进产业合理布局,坚持园城结合、产城融合,科学布局建设一批园区,并把各类园区纳入城镇总体规划中,推进产业园区化、园区城镇化。要处理好工业与城镇的空间关系,在城镇建设规划中,为工业发展留足空间,工业发展规划中,引导人口和产业向四级城镇体系聚集,促进工业化城镇化联动协调发展。要加快推进产业发展,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推动“两化”互动、“三化”联动,以工业化促进农业产业化,以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加快实现巴中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以新型工业化带动现代服务业。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配置资源要素,切实解决好土地、资金、人力资源要素问题。要深化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扎实推动“扩权放活”,充分激发基层基础发展活力,加快农村综合改革,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各种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李刚要求,要为加快推进“两化”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必须围绕新的发展要求,在新理念、新活力、新作风、新能力上掀起一场深刻革命。要增强学习能力,引导干部自觉加强对现代工业、城建、金融、科技和国际化知识的学习,围绕新的发展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促进干部树立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创新意识,更好地适应加快“两化”工作的需要。要提高创造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敢闯敢干、开拓创新、攻坚破难。要强化执行力,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深入践行“四个特别”,超常思维、超常举措、超常付出,真抓实干,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李刚强调,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使命,是一个创新实干、攻坚克难的过程。全市上下要不断解放思想、形成共识,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团结奋进、真抓实干,为实现“两化”互动发展的大突破、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巴中而努力奋斗!

周喜安在讲话中要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工作部署,在下半年着力抓好五项工作。一是推进“两化”互动发展。要科学规划,做到多规衔接、全域覆盖、相互支撑;要联动推进,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引擎带动新型城镇化,以园区为载体促进产业聚集发展;要强化保障。二是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抓紧新开工一批项目,加快在建项目实施进度,力争投资额度和时序进度均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切实搞好项目储备,立足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加快规划布局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和城镇基础设施项目,为“两化”互动提供强力支撑。三是切实抓好招商引资工作。要加强基础工作,夯实发展载体;创新招商方式,立足区域产业发展定位,瞄准相关领域、相关行业、相关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招商、小分队招商互动,点对点登门促进,提高引资实效;突出招大引强,以大带小,延链配套,集群发展,做大产业,做强产品,做优品牌;要优化发展环境,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四是进一步改善民生。深入实施“十项民生工程”,大力推进扶贫开发,扎实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切实抓好防灾减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做好物价稳定工作。五是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周喜安希望,各级各部门要对照目标找差距,增添措施抓落实。同时要严格督查,努力确保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早竣工、早见效,努力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会议进行了分组讨论。各县(区)、巴中经济开发区、市经信委、市住建局在会上作了经验发言。

市领导陈延荣、李晓春、明亮、李树海、谭红杰、周茂琦、谭启汉、张玉策、经伟宪、魏文通、陈兴国、涂虹、何长洋、鄢永都、李茂群、蒋兴权、欧文宇、杨白华、曹华、任小娟及巴中军分区司令员李友贵、巴中军分区政委补鹤龄、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魏战海出席会议。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秘书长,市委、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级部门主要负责人,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委室负责人,中央、省驻巴单位、民主党派、各县(区)主要负责人等参加会议

第四篇:城坝市新型工业化工作目标考核办法

城坝市新型工业化工作目标考核办法

一、考核对象及考核内容

(一)工业重点乡镇

辖区内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乡镇。

1.辖区内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24分)①工业总产值增长28%;

②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6%;

③利润增长24%;

④入库税金增长20%;

⑤工业技改投入增长18%;

⑥技术创新投入增长18%;

⑦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6%;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7.5%; 每完成1项计3分。

2.天星镇新增规上企业6户,其他乡镇新增规上企业1户(5分)

3.新培育规下(小微)工业企业户数(1户以上)(4分)

4.落实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机构、工作人员和办公场所及设备情况(3分)

①有分管领导;

②有专职人员;

③有专门办公场所及设备。

每完成1项计1分。

5.新型工业化工作发展规划、工作安排、总结及对企业指导、协调、服务等情况(6分)

①年初有工作安排;

②季度有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材料;

③年终有工作总结;

④有对企业生产经营现场指导记录;

⑤有对工业经济目标督促记录;

⑥有对企业安全检查记录。

每完成1项计1分。

6.辖区内工业企业软环境治理及为企业排忧解难工作(45分)

①有企业矛盾纠纷排查组织机构和专职人员。(5分)②有效治理企业周边软环境,村企、民企矛盾及时化解率100%。(25分)

③不发生乡镇、村(社区)、社到企业摊派、赞助和吃、拿、卡、要等现象。(15分)

7.工业统计工作及辖区工业企业联网直报的组织、协调工作。(4分)

8.工业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科技进步、环境保护等其他综合性工作情况。(4分)

9.全年无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5分)

(二)工业发展相关县级部门

县委组织部、县纪委(县监察局)、县发改局、县工业园管委会、县煤管局、县财政局、县统计局、县科技局、县国土局、县住建局及相关下属机构、县环保局、县投促局、县工商局、县质监局、县安监局、县公安局及相关下属机构、县交运局及相关下属机构、县国税局、县地税局、人行城坝市分行、县农办、县商务局、县人社局及相关下属机构、县政务中心、县林业局、县教育局、县供排水公司、县电力公司、县天然气公司、达州电业局客服中心城坝市分中心等相关单位。

1.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本工作(30分)

①重视新型工业化工作。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的各项政策和措施。(10分)

②服务质量和效率。对涉企事务服务态度好、服务效率高,办事快捷、方便,不存在推诿、拖拉、压件、敷衍等现象。(10分)

③服务创新。涉及行政审批事项,坚持“非禁即办”的原则,开通“绿色通道”。(10分)

2.企业对工业发展相关县级部门的服务评价(20分)

3.县级相关部门推进新型工业化主体工作(见附表)(50分)

(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主要经济指标(80分)

①工业总产值增长28%;(10分)

②利润增长24%;(10分)

③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6%;(10分)

④入库税金增长20%;(10分)

⑤技改投入增长18%;(10分)

⑥技术创新投入增长18%;(10分)

⑦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6%;(10分)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7.5%。(10分)

2.工业统计工作(10分)

3.环境保护、企业研发投入、科技进步等其它各项综合性工作(5分)

4.全年无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5分)

二、考核办法

(一)乡镇

1.考核范围为辖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以县经信局、县统计局提供的数据为准(主要经济指标分解另文下达)。

2.只采取日常监管,每季度查阅核实相关资料、走访现场、并组织企业业主评分等方式进行,各责任单位按季将自查情况报县委目标办、县政府绩效办、县经信局。

3.规上工业企业数据联网直报工作,由工业重点乡镇组织,督促辖区内企业按时按质上报数据,完成目标任务。

4.年终根据经信局、统计局统计的完成情况按完成目标任务的百分比计分,超目标加分,欠目标扣分,其加减分不超过该项指标分值的30%。

(二)相关县级部门

考核采取每季度自查汇报、查阅核实相关资料、走访企业,并组织企业业主评分等方式进行,年终将不再集中考核。

(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考核数据以县经信局、县统计局提供的为准(具体目标分解另文下达)。各规模企业是联网直报数据的责任单位,要按目标要求及时上报数据,完成目标任务。

2.考核采取自查汇报、查阅核实相关资料、查看现场等方式进行。

3.年终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按完成目标任务的百分比计分,超目标任务加分,欠目标任务扣分,所有项目加减分不超该项目标分值30%。工业总产值未完成目标、利润为净亏损或出现安全事故的企业取消评奖资格。

三、工作要求

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考核工作由县委目标办负责组织,县工业化城镇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县经信局)具体实施,负责对各目标责任部门、乡镇及各考核工业企业的目标执行情况进行分月、分季度督促检查,跟踪调控。县统计局负责工业统计网报数据的业务指导、业务培训。

各责任单位要按月、季及时向县经信局、县统计局报送工业经济主要指标、工作进度、预测分析、工作总结(月报、季报、工作总结等将计入年终成绩),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第五篇:高新区创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作方案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省级

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绿色循环经济)

工作方案

前言

创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是在国家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展开的,是当前推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是促进工业变大变强的战略举措。当前,**正处在突破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是实现富民强市的根本途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载体,通过创建以绿色循环经济为主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实现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引领、带动全市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陕政办发„2010‟16号、陕工信发„2010‟63号文件,结合**及高新区实际,制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绿色循环经济)工作方案》。

第一章 创建示范基地的条件分析

一、**高新区概况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中心城市160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内的江北新区。规划范围东至刘家沟、大桥北路至阳安铁路与襄渝铁路的交汇处;南至**大道、316国道;西以冉家河为界;北到总体规划确定的快速北环线。总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

2009年初,市委、市政府提出以申报建设省级高新区为载体,实施二次创业,促进工业园区全面转型升级,明确了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总体思路、发展方向和目标任务。12月省政府正式批准在陕西**工业园区基础上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享受省级高新区的相关政策。

止2009年底,工业园区建成2.19平方公里,其中工业1.6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36亿元,平整场地76.39万平方米,建成标准化道路7.55公里、16.98万平方米,绿化8.04万平方米。给排水、电力、通讯设施基本建成配套。入园企业67个,总投资46.79亿元,累计完成10.04亿元,建成投产42个,其中工业27个。签约招商合同项目9个,总投资9.97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57亿元。特别是雨润集团、庞大集团两个中国500强企业入驻,大大提升了**的对外开放形象和园区的竞争力、影响力。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省政府在陕南布点的唯一一个高新区,是市委、市政府贯彻实施“陕南突破发展”战略 的重大举措,也是引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经济增长极和城市新板块。按照省政府的批复意见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建设秦巴特色高新区,打造**城市新中心”,依托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突出富硒食品、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特色服务和生态环保产业,以引进国内外大企业集团为突破,形成园区发展的核心企业,在其周围吸引聚集一大批关联配套企业,打造产业集群。将高新区打造成为富硒食品、生物医药、新型材料和特色服务的“四大产业基地”,形成陕、川、渝、鄂交汇区的产业、研发、商务物流“四大中心”,建设成为“一体两翼”核心区、综合城市新区和现代科技企业的聚集区。到2015年,实现生产总值150亿元、工业总产值3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400亿元、财政收入20亿元。到2020年,高新区拥有一大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集团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成为省内乃至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开放型创新集中区。

二、示范基地创建条件分析

1、示范基地现有基础

**高新区绿色循环经济主要依托本地的富硒特色资源、秦巴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发展富硒食品、生物医药、新型材料三大板块:以雨润食品、九龙魔芋、硒源油脂为龙头的富硒食品产业集群,年工业产值达到8.6亿元;以北医大、正大药业、天源植化为龙头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年工业产

值达到5.4亿元;以天沐公司(硫酸镍循环产业项目)、江华集团、天拓公司为龙头的新型材料产业集群,产值15亿元,其中硫酸镍项目一期工程达产后,年工业产值将过百亿,是**工业的“翻身”项目。

2.主要条件达标情况

发展绿色循环经济,是省政府对陕南地区发展的要求,也是**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区位交通优势,加快突破发展的必然选择。09年,省政府批准的《陕南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明确“以资源为依托,以项目为载体,以园区为平台,以技术为支撑,打造生物加工、生态旅游、新型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建设陕南循环经济产业核心聚集区”,“**循环经济产业核心聚集区:形成以月河川道为主体,以旬阳、平利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的空间布局,重点建设新型材料、清洁能源、富硒食品、生物制药、丝绸纺织五大基地”。省政府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陕政办函„2009‟257号)的批复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定位是:重点发展富硒食品、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特色服务、环保产业”。**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的意见》(安发„2010‟5号)中要求,“加快以现代科技为重点的产业聚集区建设。围绕产业布局规划,优化和提升特色产业,建设富硒食品、生物医药、新型材料和现代服务业的产业集群,打造产业基地”。因此,在**高新技术产业

开发区创建以绿色循环经济为方向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是符合省市的相关规划和土地利用、城市发展的总体要求。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工业建筑容积率1.0,符合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项目规划的许可要求。在建成区2.19平方公里范围内,园区内单位土地单位土地平均投资强度2129.82万元/公顷,单位土地平均产出3364.12万元/公顷。2009年,区内企业销售收入31.85亿元,工业总产值22.29亿元,上缴税收1.2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3.66万元/人,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富硒食品、生物医药、新型材料三大板块工业总产值24.24亿元,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86.57%,主导产业比较清晰,形成了**福润、九龙食品、硒源油脂、北医大制药、天沐公司、江华集团等一批骨干企业,物流、中医药研发和检测等一批专业化配套体系初步完善。符合“示范基地”创建关于集约程度、规模效益的要求。

2009年,**高新区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较上年下降5.3%,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高于全市4.8%的下降水平。单位产值能耗0.83吨标准煤/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0.84%立方米/万元,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09年11月,园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通过省环保厅评审批复(陕环保„2009‟号)。各主要建设项目开工前,均通过了环评审查,按要求建设污水处理、粉尘处理、降噪处理

设施,尤其是对用水量大、化学排放物较多的生物医药企业,要求建设水循环利用系统,加强定期监测,成立了康兴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等企业。园区主要污染物符合全市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有关企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指标达到国家标准。

2009年,园区企业研发投入总额670万元,研发占销售收入1.1%。成立了陕南中医药研发监测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组建了**市富硒稻米科技专家大院,拥有生物农药、聚烯烃改性功能母料等一批发明专利。

2009年,**高新区管委会在经济发展招商局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明确了安全生产的责任、程序和工作机制,与各企业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形成了管委会、重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联动机制,强化了管委会对安全事故和隐患处理的综合协调手段。建立了突发安全应急处理机制。在危险化学品保管运输、学校安全、特种设备、交通安全等方面全方位开展安全监督检查,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促使管委会各部门、园区各企业安全生产责任意识的提升。继续保持了安全生产稳定的态势,已连续多年没有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信息化是时代的潮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信息化带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态势令人刮目相看,带来的效益是综合的,带来的发展是跨越的。近年来,随着全社会信息化

水平的不断提升,高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联通、电信、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整个高新区,园区企业宽带接入率达到96%,11户规模以上企业宽带接入率达到100%。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取得一定成绩,烟草物流、江华集团等一批重点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位居全市前列。

**高新区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管委会设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高新区建设的意见》中,也明确了高新区的人才培养及选拔任用政策,借鉴其他开发区经验,制定符合实际、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薪酬制度和福利政策。鼓励高素质优秀人才到高新区创业发展。同时,成立了人才创业服务中心,建立科技人员合理流动机制和激励机制,通过建设专家公寓、提供科研实验室、建立产业孵化器等政策,吸引高层次智力人才。园区内有陕西经贸学院、金海学校、昌达学校等职业培训机构,为园区乃至全市培养了大批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自新《劳动合同法》颁布以来,园区管委会加大宣传、检查、督促力度,区内企业认真贯彻实施,成立了专门的社会保障服务机构,保证了园区劳动关系和谐。

高新区在水电路等硬件环境逐步完善的同时,加大技术开发、检验检测、市场开拓、现代物流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建成了陕南中医药检测研发中心、富硒资源研发中心等技术服务机构,金融中心正在建设,雨润物流、康兴物流

等项目有序推进,不久的将来,为新型工业化服务的配套设施将会更加完善,功能更加齐全。

市委、市政府对高新区的建设、发展寄予厚望,以安发„2010‟5号《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的意见》,在机制体制创新、财税政策、人才发展、项目规划等多方面倾斜支持。市级有关部门也对高新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予以高度重视,在产业振兴、陕南突破、市政设施等方面每年均有较大投入,高于全市其它县区平均水平。

2、“示范基地”创建的有利条件(1)交通优势明显

**高新区位于**江北新区、月河川道的黄金地带,交通、通信便捷,距市中心、机场、火车站、汉江码头、高速公路入口均在5公里以内,拥有上佳的交通和区位优势。**市处于“西三角”腹地,位于关中--天水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和江汉经济区的交汇地带,区位优势明显,借助西安、重庆、成都、武汉等中心城市雄厚的工业基础、强大的科技实力,加快发展的潜力巨大。近些年,**市的交通条件大幅改善,已形成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西康高速已经建成,十天高速正开工建设;襄渝、西康、阳安三条铁路在此交汇;汉江梯级电站陆续建成,具有四级航道水运能力;**机场也正在扩建,以满足更大的市场需求。这些,都为**成为经济发展新枢纽、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资源禀赋优势突出

秦巴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区。**已发现有65种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其潜在价值高达9000亿元以上。以优势矿产资源为依托,发展新型材料工业前景广阔。**生物资源十分丰富,素有“天然生物基因库”之称,境内生物物种多达6000余种,居全省之首、全国前列,是我国绞股蓝、黄姜的最佳生长区,西北地区茶叶、蚕桑主产区,陕西重要的林特产品和中药材产区。

(3)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 **地处秦岭腹地,山川秀美,鸟语花香,气候适宜,风调雨顺,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地。优美的生态环境,加上富集的资源优势,是吸引外来投资的重要砝码。**水资源总量达252亿立方米,清洁水资源丰富。依水而成的绿色能源资源存量巨大,可供未来工业发展所需。2008年,全市用电量20亿度,而水电总发电量为42亿度,余量足以再造一个**。丰富的水电资源为**进一步发展新型材料工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3、发展机遇

(1)政策优势: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年来,在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支持下,我省的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近国家已经明确表示要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并会不断推出新的优惠政策支持西

部发展,这将为**高新区的发展提供持久的政策机遇。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西部经济强省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关中率先发展、陕南突破发展、陕北跨越发展”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近几年省委省政府已连续出台了多个支持陕南突破发展的指导性文件,这些文件既为高新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又提供了诸多优惠政策。

(2)产业振兴机遇:我国经济在全国上下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政策措施的刺激下,经济运行已基本度过“严冬”,正在稳步回升。为应对危机,国家实施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在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轮投资热潮。国务院出台了10项产业振兴规划,我省也相继制订出台了13项产业振兴规划。最近国务院又就调整结构、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进行了专题研究和部署,这些规划和重大政策措施的出台,为高新区创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带来了一系列良好的机遇和条件。

(3)产业转移机遇:根据产业梯度转移理论,新产业总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先行发展,之后被更新的产业替代,原有产业向相对落后地区转移。随着全球产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我国产业从东南沿海向中西部开始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如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关键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抓紧体制机制创新步伐,加强产业和重大项目规划研究,通过发展环境、创业环境和招商引资政策的

不断创新,积极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

(4)周边机遇:国家相继批准成立了重庆成都统筹城乡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和武汉城市群两型社会配套改革试验区,2009年6月又出台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分别为成渝地区、江汉地区、关中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战略机遇。周边的渝、川两省不断加强与我省的紧密合作,重庆、成都和西安统筹协调联动发展的“西三角”也将成为我国发展的又一极。**处在成都、重庆、武汉、西安等大城市的几何中心,只要积极利用、聚集、吸引和争取周边各类可以利用的发展优势和要素资源,通过区域合作、错位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完全可以顺势搭载周边的经济快车,分享周边地区改革发展带来的好处。

4、制约因素

(1)工业化整体水平不高,工业经济总量不大,规模效益相对较低,影响企业竞争力。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高新区工业从小到大,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但比较而言,工业经济总量仍然偏小,比重偏低。具体来看,产业结构上,低附加值的建材、机械加工等传统产业所占比重较大;规模结构上,规模以上企业仅占全市的3.6%;产品结构上,国内外知名品牌较少,国内外市场小,产品结构处于由初级阶段向次高级水平过渡中,仍具有明显的资源指向性和粗放性特征。

因此,要改善高新区工业规模效益,就必须对为数众多但效益较低的小企业实施重大调整措施,将稀缺性的资源有效地配臵到具有比较优势或相对比较优势的行业和企业中去,以提高行业集中度,增强企业竞争力。

(2)技术进步和科技投入不足,资金、技术、人才短缺,制约工业发展后劲。

当前高新区工业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迈进阶段,这个时期尤其要重视和加强技术进步。但从现实情况看,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尚未有大的发展,一是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偏小,高新技术产品较少。生物工程、新材料等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尚未形成气候。二是新技术和信息化改造传统产业特别是工业制造业程度低,技术开发投入不足。工业增长主要是依靠外延扩大再生产实现的,依靠技术进步、进行内涵改造实现增长的较少,资源效率低下,企业科研活动经费支出只占销售收入的1.5 %,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企业总体技术装备水平落后。

目前来看高新区在人才、技术的拥有和储备上还处于劣势,能招引人才的企业少,留不住人才的企业多。制定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缺乏连续性,鼓励人才成长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另一方面是充分发挥个人才能的环境及氛围远不及其他先进开发区。技术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能力差。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还不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产

业化步伐缓慢,企业技术开发受到观念、人才、机制的制约,自主创新能力差,严重制约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后劲。

(3)环保与用地指标限制增多。**的最大优势在于丰富的矿产资源,但秦巴山区是我国生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国家中线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又是“三水六山一分田”的耕地资源十分缺乏的地区,如何解决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用地指标之间的矛盾,其根本出路就在于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工业园区,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集约节约的工业化道路。这就给新建项目提出了更高要求,也相应会增加项目建设成本。

(4)市场竞争加剧。全国各地都在加快发展,工业园区也纷纷上马,各地都在争资源、争人才、争政策、争市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高新区该如何突出自身优势,抓住机遇,抢先发展,有所为有所不为,尽快谋划一批战略性前沿性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占领产业制高点,形成核心竞争优势,还需要认真下苦功夫进行谋划。

三、“示范基地”创建的经济社会影响分析及示范意义 新型工业化是党和国家在我国工业化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从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新型工业化要求以来,全国各地在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过程中,努力实现着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充分

发挥的发展目标。目前,中省通过创建产业示范基地方式,对新型工业化加强政策引导,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变大变强,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1、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战略构想,高新区要建成引领**经济实现突破发展的现代产业聚集区和综合城市新区。目前,正在成为全市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今后也必将成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先行者和承载地。**选择高新区为载体,创建以绿色循环经济为方向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加大高新技术、生态环保、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通过示范基地的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以点带面,可以加速推进全市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

2、创建示范基地是推动**产业聚集、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的客观要求。可以进一步优化**高新区的产业结构,重点支持在产业升级、“两化融合”、自主创新、节能减排、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等方面走在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集群,进而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升级,同时也有利于集约使用土地资源,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加速融合,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第二章 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1、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陕南突破发展机遇,以新型工业化为方向,以建设秦巴特色高

新区为目标,以跨越式发展为主题,以科技创新、体制创新、环境优化为动力,大力培植富硒食品、生物医药、新型材料产业集群,全面提升产业规模和质量效益水平,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提高核心企业竞争力和园区综合经济实力,强化人才支撑,扩大招商引资,实施项目带动,重视环境保护,把**高新区打造成为陕西绿色循环经济核心产业聚集区,示范带动全市新型工业化进程,引领**突破发展。

2、基本原则

坚持与生态环境相和谐。按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进行产业集中布局,三大板块产业项目向园区聚集,以切实保护植被、保护水源、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实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坚持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理念。

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产业发展,严格执行项目建设的土地使用指标标准,提高建设容积率。统筹规划产业聚集区和工业园区的道路、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用地,健全节约集约用地长效机制。

坚持资源整合、优化利用。依托**和周边地区的资源优势,明确产业定位。要紧扣产业链,聚集特色产业,打造产业集群,着力培育龙头名牌企业,打造产业支撑点。鼓励大企业依托品牌、技术、资源等优势,整合上、下游产业

链,逐步形成集聚发展、群体竞争的产业体系。

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举全力开展对外招商,引进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推进生物和矿产资源的合作开发,创新合作方式,拓宽合作领域,实现互利共赢。

3、主要目标

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当前**正处在加快工业发展的关键机遇期。高新区将用5年时间,围绕“再造一个新**”的总体要求,以创建绿色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基地为着力点,实现以下目标:

——工业经济总量和质量大幅提升。到2015年,工业增加值达到150亿元,年均增长8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税收8亿元,工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到90%,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到18万元/人年。

——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到2015年,工业占GDP的比重提高到90%以上,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增加值达到120亿元,比重超过80%。

——工业投入力度逐年加大。“十二五”期间,工业技术改造投资总额达到20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重达20%以上。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到2015年,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2%以上,拥有省级以上的重点实验室4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6

家,应用型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达到60%,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

——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水平不断提高。工业污染物排放全面达标,到2015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0%以上,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5%、12%,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40%。

第三章 产业发展

1、富硒食品产业

产业发展背景:硒元素属于世界稀缺资源。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预防和治疗癌症有积极作用。**是湖北恩施之后我国第二个富硒区。据西北植物研究所1988年在陕南对成土母岩的调查分析,位于大巴山的紫阳、岚皋、平利、镇坪四县全境和汉滨区、旬阳、白河、石泉县的部分地区均有硒资源分布。目前,全市已开发了50余种富硒食品。其中紫阳富硒茶、富硒魔芋精粉、富硒矿泉水和富硒腊肉制品已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并受到消费者青睐。

产业发展定位:立足于宝贵的自然资源禀赋和开发基础,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产业发展思路,全市动员,谋划产业,策划项目,大力支持培育一批国家级的精品品牌,用高新区建设引领**打造“中国富硒食品种植生产加工示范基地”。

产业发展重点:重点放在富硒农特产品加工、肉制品深

加工、魔芋深加工、茶叶深加工、富硒有机食品、粮油、果蔬饮品深加工及食品包装产业。重点建设几大基地——中国富硒茶生产与加工基地、中国富硒魔芋生产与加工基地、中国富硒矿泉水生产与加工基地,并多品种、多渠道发展**富硒食品产业。

产业发展目标: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46亿元;到2020年,达到92亿元;到2025年,达到150亿元。

产业布局:总体规划中的富硒食品区(改线路口以西、316以南的区域)。

2、生物医药产业

产业发展背景:医药产业是聚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它既是传统产业,又是高科技产业。天然药物开发和生物医药发展,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政策中,是今后大力倡导和支持的方向。中药现代化为陕南中药产业崛起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以中药资源为原料的植物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为现代制药工业提供了重要原材料,又为开发新药提供了新的途径。生物医药、天然药物和中药产业已经发展成为2l世纪最具发展空间的战略性产业。

陕南开发中药资源形成新的产业,具有国内其它地区难以比拟的先天优势。陕南特殊的自然条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使陕南成为我国重要的“天然药库”、“生物资源基因库”

和“中药材之乡”。仅**就有各类中药材资源3000多种,具备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良好基础。

产业发展定位:依托得天独厚的天然药物资源优势,以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和新药剂型创新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医药产业,力争使高新区在未来十年之内,发展成为**建设“陕南现代中药产业基地”的核心产业聚集区。

产业发展重点:重点放在有面积、有产量、可形成较大产业规模,而又产业链长、附加值高的品种上。比如围绕黄姜、绞股蓝、木瓜、葛根、五味子、山茱萸等发展下游医药、食品、保健品产业。充分利用**生物资源多样性优势,新建、扩建或改建一批中药有效成份提取、特效药开发、保健系列产品生产及综合加工企业,大力提高绞股蓝、黄姜、葛根、木瓜等资源的循环利用的附加价值。积极引进省内外实力较强的大型医药企业,采取公司加农户的方式,发展规范化的药源种植基地,加强新药研发和市场开拓力度。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加快推进深加工、精加工系列产品的研发、创新与生产。在发展饮片、颗粒剂、粉针剂基础上,进一步向小剂量、速效、方便服用、方便携带、无毒副作用的高附值剂型发展。同时,还要大力发展食药两用的中药深加工产业,利用中药发展保健产品。

产业发展目标: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11亿元;到2020年,达到22亿元;到2025年,达到40亿元。

产业布局:总体规划中的生物医药区(以东科药业、北医大制药、天津植化为基础,向东北拓展的区域)。

3、新型材料产业

产业发展背景:自“十五”开始,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明显向以新材料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倾斜,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国内一大批支柱产业、新兴产业、战略性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带动着新材料需求的不断扩大。我国已成为新材料需求大国和出口大国。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国内对各类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合成材料、复合材料、功能材料的需求还在急剧扩大。目前迫切需要的有:超耐热合金材料、耐高温结构陶瓷材料、超低温材料、轻型结构材料(铝锂、铝镁、纤维材料等)、硬质合金材料、超硬陶瓷材料、超塑性合金材料、非晶态金属材料、纳米材料、快速凝固材料、单晶合金材料、工程塑料(ABS、聚酰胺、聚碳酸酯、聚甲醛、聚酯、聚醚、含氟塑料、氟硅材料、硅材料等)、树脂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功能复合材料、贮氢材料、蓄热材料、蓄冷材料、储能材料、核电材料、航空航天材料、液晶材料、超导材料、光纤材料、膜材料、医用聚合物材料、磁功能材料、声功能材料、光功能材料、温控显示材料、功能转换材料(热电、压电、光电、热释电、磁光、电光、声光材料等)等。新型材料的市场前

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

从支撑产业发展的资源看,陕南三市和**本地有着丰富的有色金属资源、黑色金属资源和非金属资源。陕北和关中的煤资源,陕北、河南、四川等周边地区的盐资源,也可考虑充分利用。

产业发展定位:新型材料是发挥**及周边资源优势,能够真正带动园区发展上水平、**经济大跨越的首先主导产业。要高起点规划,科学布局,高标准建设,力争用5到10年将高新区打造成“陕南新型材料产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产业发展重点:利用**丰富的黑色金属资源和有色金属资源发展下游的特种钢、不锈钢、合金材料及其制品;利用非金属矿产资源和初级产品发展下游的非金属高科技新材料;利用以上两类现代材料的产业基础,形成的树脂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功能基复合材料,以及沿以上材料产业链的纵向和侧链发展集群化的制品产业。

产业发展目标: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260亿元;到2020年,达到540亿元;到2025年,达到800亿元。

产业布局:总体规划中的材料A区(北环路以西、316国道以北的区域)及B区(关庙硫酸镍循环产业园)的部分区域。

第四章 土地利用

一、高新区土地利用状况

按照省政府批复和修编后的**中心城市总体规划,**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现状工业园区总体发展处于初级阶段。规划范围内用地以工业用地为主,周边分布大量村庄。316国道、阳安铁路东西向穿越规划区,傅家河、冉家河由南向北流入月河。高新区已建成区域面积为2.19km,其中工业以二类工业和三类工业为主,分布于316国道北侧,较为零散;居住用地占现状城市建设用地的59%,多是村民居住用地,部分少量三类居住用地集中于316国道两侧;商业金融用地较少,占现状城市建设用地的5.33%,分布在316国道两侧。工业建筑容积率1.0,符合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项目规划的许可要求。在建成区2.19平方公里范围内,园区内单位土地单位土地平均投资强度2129.82万元/公顷,单位土地平均产出3364.12万元/公顷。

二、土地集约利用的创建目标

到2015年,**高新区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工业向园区集中”取得显著成效,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水平和综合利用效益大幅度提高,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单向型、外延扩张型向集约循环型、内涵挖潜型转变,土地资源对绿色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全社会保护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识明显增强。高新

2区工业用地地均GDP产出率比2010年提高50%以上,单位土地平均投资强度比2010年提高40%左右。

三、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措施

1、加强行政管理,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推进模式。从行政推动层面,制定整套推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产业政策、价格政策、财税政策和投资政策等,明确推进目标、推进重点和保障措施,落实政府、企业和高新区居民的各自责任。建立由相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负责专项规划的实施和跨部门的协调推进,对有关体制、机制、政策和技术标准等方面进行充分衔接。

2、开展动态监控,形成土地集约利用绩效评估的标准和机制。一是按照“批项目、核土地”要求,完善各类建设项目用地定额标准体系,研究制定有关核定、评价及操作办法,跟踪掌握已批建设项目用地的供地、投资、开工、竣工、开发强度、产出效率等方面情况,建立用地规模核定制度和项目用地供应评估机制。二是逐步推进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情况的评估工作,形成定期评价、通报机制,主要评价内容是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闲臵土地和低效用地情况、违法违规用地情况等。三是建立地价与土地利用集约程度挂钩的调节机制。在不低于全市各类土地基准地价的前提下,对土地利用低效的适当提高供地价格,对土地利用效率高的适当给予优惠。

3、鼓励制度创新,开拓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新路。一是按照 “规划先行、政策引导、村民自愿、多元投入”为原则,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机制,通过将城镇增量建设用地指标与农村存量建设用地盘活相挂钩,实现城乡建设用地的总量控制。二在规划许可前提下,鼓励用地单位通过整合挖潜,通过修建工业标准厂房等方式,适当提高容积率。鼓励新企业租用或购买闲臵厂房,挖掘土地利用潜力。探索利用存量用地二次开发,加快淘汰劣势企业,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能级。三是建立企业用地退出机制。对闲臵土地、低效土地在规定期限内仍未达到有关整改要求的,动员其用地单位退出占有的土地资源,并允许退出的土地指标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再利用。四是对工业用地逐步全面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并严格执行出让最低价标准,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对工业用地的配臵作用。

第五章 节能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

一、高新区节能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概况

高新区地处**西北,环境质量良好,大气环境质量、地表水环境质量、省环境质量均达到相关区划标准。现有企业污染物主要类型为工业废水、工业粉尘和固体废弃物。环境控制重点企业:天源植化、天拓化工、江华水泥、建平水泥。一方面这些项目在开工前,均已通过环境影响评价,修建了相关环保设施,如天源植化修建了污水自处理循环利用系

统,水泥生产线安装了除尘降噪设备。另一方面,这些企业生产规模不大,总体污染物排放量较小。区内康兴废旧物资回收等企业运行正常。总体上看,高新区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重工业、高耗能企业较少,各项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措施得力。2009年,**高新区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较上年下降5.3%,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高于全市4.8%的下降水平。单位产值能耗0.83吨标准煤/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0.84立方米/万元,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09年11月,园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通过省环保厅评审批复(陕环保„2009‟号)。园区主要污染物符合全市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有关企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指标达到国家标准。

二、创建目标

到2015年,单位产值能耗下降1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10%,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工业“三废”排放达标率达到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清洁生产企业达标率达到国家有关标准。

三、推进节能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的主要措施

1、建立政府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将节能减排指标完成情况纳入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作为单位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

核体系。加强能源统计巡查,对能源统计数据进行监测。建立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统计、监测、考核与责任追究制度。以排污总量控制、治污项目进度、环境质量改善为重点,纳入政府环境保护责任,实行逐级考核,并将结果纳入综合目标责任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与责任追究挂钩,对因工作不力没有按期完成任务的,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

2、建立健全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快建立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严格执行国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环评审批规定,强化环评审批向上级备案制度和向社会公布制度。实行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调剂制度,把总量削减指标作为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审批的前臵条件。探索鼓励和引导有需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排污权交易。加强“三同时”管理,严把项目验收关。对建设项目未经验收擅自投运、久拖不验、超期试生产等违法行为,严格依法进行处罚。

3、强化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管理。加强对重点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检查和指导,进一步落实目标责任,完善节能减排计量和统计,组织开展节能减排设备检测,编制节能减排规划。重点耗能企业建立能源管理师制度。实行重点耗能企业能源审计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及公告制度,推动企业加大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节能管理水平。

4、完善促进节能减排的财政税收政策。积极筹集资金,采用补助、奖励等方式,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高效节能产品和节能新机制推广、节能管理能力建设及污染减排监管体系建设等。进一步加大争取中省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专项投资向节能环保项目的倾斜力度。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进和完善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符合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所有节能减排项目,均按规定给予税收优惠。实行节能环保项目减免企业所得税及节能环保专用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政策。对节能减排设备投资给予增值税进项税抵扣。实行废旧物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增值税优惠政策;对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产品取得的收入,在计征企业所得税时实行减计收入的政策。

5、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积极推动大宗工业废物资源化利用,提高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加快推进矿山、工业副产品治理和综合利用。通过产业集聚区建设,推动再生有色金属、废旧汽车回收拆解集散市场和重点利用工程建设。积极开展废旧电子电气产品回收再利用示范。推进废旧金属、废纸、废塑料、废橡胶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根据产业发展布局和结构调整要求,依托重点企业建设生态园区,促进特色产业和中小企业集聚,通过上下游产业联合、优化整合,实现区域内物质循环利用、综合利用,促进集中供热、供冷、供电、供水和水处理系统优化管理,提高能源

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物排放。

第六章 自主创新能力

一、高新区自主创新现状

2009年,园区企业研发投入总额1670万元,研发占销售收入0.5%。成立了陕南中医药研发监测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组建了**市富硒稻米科技专家大院,拥有生物农药、聚烯烃改性功能母料等一批发明专利。

二、创建目标

到2015年,初步建立起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符合科技和产业发展规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高新区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以上,新产品产值率达40%以上,科技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0%;有效发明专利位居全市前列,富硒食品、新型建材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居国内领先水平。

三、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措施

1、强化政策引导,不断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设立自主创新基金,尽快出台《**高新区自主创新专项基金管理办法》,从2010年起,每年由高新区财政安排50万元,以引导和鼓励高新区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并把以后每年新增财力的4%用于逐步提高科技创新投入。同时,高新区、企业单位共同努力,积极争取中省科技自主创新专项资金,用于科技自主创新和各类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建设的贴息和奖励。

2、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科技基础条件。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是政府发挥公共科技职能,支撑经济发展,推动科技进步,提高科技自身发展与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推进了以高新区产业孵化器、创业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代表的一批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提高企业研发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步伐。

3、落实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政策,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根据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可申请减按15%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并使其享受税收优惠是支持企业创业、创新,提升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高新区管委会负责组织区内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的企业积极申报,使其尽快纳入高新技术企业范围,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4、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创新能力提高步伐。现阶段,产学研合作是高新区获得技术支持的主要途径,80%以上的规模的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有技术合作关系。加强产学研合作,借助院校科技资源优势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大举措,是促进企业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和

有效捷径。高新区管委会重视与高新区经济社会紧密联系的西北大学、西农大、西建大等高校和省社科院、省决咨委办公室等机构保持密切合作。

第七章 技术装备与产品质量

一、高新区主导产业技术装备与产品现状

2010年,高新区雨润食品、阳晨科技投产,其技术装备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东科药业、天源植化的中药植物提取工艺和设备位居全省前列。江华集团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使用窑外分解工艺,采用新型原料、燃料均化和节能粉磨技术及装备,全线采用计算机集散控制。即将投入建设的天沐公司硫酸镍循环产业项目,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水平属全国同行业先进水平。兴安粮食有限公司、瑞雪食品公司取得了富硒食品认证标志,硒源公司的富硒菜籽油产品取得“锦园春”、“秦巴佬”两个注册商标名称,富硒标志认证正在申报中,该公司大宗成品油进入国家储备库,少量在省内销售,九龙贸易公司生产的魔芋微粉取得了绿色食品认证,2010年新上魔芋纯化粉,国内销售情况良好,目前在做自营出口准备工作。

二、创建目标

到2015年,富硒食品、生物医药、新型材料三大板块,骨干企业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位于同行业先进水平,富硒食品产业工艺和装备水平达到国家领先。80%以上的企业通过

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富硒食品龙头企业争取能提拟制定富硒产品国家行业标准。“陕西省著名品牌”达到10件,“中国驰名品牌”达到3件。

三、主要措施

1、以标准规范市场。构筑行业准入门槛,以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为目标,大力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今后凡新进高新区企业,鼓励采用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产值达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必须通过ISO9000体系认证。扶持富硒食品龙头企业制定行业标准。引导现有企业制定企业标准。通过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促进产品质量的稳定、优质,扩大产品和服务贸易的范围,充分发挥技术标准提高产业经济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2、强化区域品牌建设。积极推进名牌发展战略,围绕富硒食品、镍材料、非金属材料、中药植物提取等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发展一批全国名牌和省级名牌。形成名牌产业集群,带动整个高新区经济整体质量水平提高。

3、加大质量安全监管。加强对获得生产许可证和强制性产品认证获证企业的后续监管,督促企业建立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严把原材料进厂和产品出厂检验关,严格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着力解决产品质量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区域性产品质量整顿工作。扶持提高一批骨干优势企业,规范一批中小企业,淘汰一批生产条件差、生产工艺落后的生产企

业,使高新区所有生产企业具备生产合格产品的生产条件,企业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假冒伪劣和低质低价的无序竞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确保产品质量整体水平的提升。

4、加大技术改造投入,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拓宽融资渠道,在积极争取中省技改专项资金投入的同时,更多地采取市场化的融资方式破解资金难题,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加快发展租赁、风险投资、发行债券等融资方式。对符合政策、市场前景好的重大技改项目,高新区要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促进银企合作,争取贷款支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加大投入、税收激励、金融支持、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人才队伍培养等多方面优惠政策,全面落实企业增值税转型和进口设备免税政策,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企业技术改造。

第八章 安全生产

一、高新区安全生产现状

2009年,**高新区管委会在经济发展招商局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明确了安全生产的责任、程序和工作机制,与各企业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形成了管委会、重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联动机制,强化了管委会对安全事故和隐患处理的综合协调手段。建立了突发安全应急处理机制。在危险化学品保管运输、学校安全、特种设备、交通安全等方面全方位开展安全监督检查,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法律

法规的宣传贯彻,促使管委会各部门、园区各企业安全生产责任意识的提升,督促重点企业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继续保持了安全生产稳定的态势,已连续多年没有发生死亡 重大安全生产事故。

二、创建目标

进一步落实政府的监管责任和企业的主体责任,各类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经常化,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水平和企业安全生产现场管理水平,坚决杜绝特大事故,控制各类重大安全事故和重大影响事故,减少一般安全事故。全年各类安全事故死亡总人数要逐年下降,其它各类指标要坚决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控制范围之内。食品生产、化工新材料等重点行业全面落实有关国家安全生产标准,企业劳动保护水平位居全市前列,危险化学品安全、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项目施工安全、特种设备安全领域形势稳定好转。“平安高新”、“安全高新”形象深入人心。

三、主要措施

1、强化目标考核,理清协同关系。要积极推进高新区职能部门牵头,相关监管单位、重点企业大力协同的良好局面。按照“谁监管、谁负责”,对照目标书进一步明确高新区安全生产办公室责任;按照“谁受益、谁负责”,明确个体、企业经营者责任;按照“谁管辖、谁负责”,明确建设、交管、消防等部门的安全管理责任,切实达到人人想安全,33

个个抓安全,安全指挥程序流畅,安全工作衔接紧密无空档,安全工作落实无盲区。

2、加大安全投入,理清工作思路。切实加强管委会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建设,指导、督促重点企业、重点行业落实人员、加强科技投入,加强经费投入,加强安全生产设备投入,加强劳动保护投入,抓干部、抓重点、抓落实,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把事后处罚改进为事前预防,牢固树立“基层之上”的思想,全面提升安全监管水平。

3、突出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监管。整合监管资源,建立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的建筑、交通、消防、危化品等高危行业安全监管联席会议制度,适时进行安全预测,安全分析,明确预防重点、完善应急措施,制定安全预案,切实形成监管合力。

4、加大执法检查和隐患整治力度。深化安全隐患管理制度建设,明确落实隐患整治责任,认真贯彻事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程与行业标准,结合工作时段特点,适时开展各类专项行动,汲取教训,改进工作,确保各项安全防范措施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一线,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5、加大安全教育培训,强化舆论宣传。为解决高新区各行业安全员素质层次不齐、行业安全常识掌握不全、安全经验缺乏等现象,鼓励企业在开展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

人员培训的基础上,系统开展全员安全培训,统一考核持证上岗,从根本上夯实企业安全基础,彻底杜绝行业监管的弱项。侧重舆论宣传教育,强化舆论监督,防隐患于未然,全面推进全区安全工作整体上台阶。

第九章 两化融合

一、信息技术应用及信息化现状

近年来,随着全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高新区的信息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联通、电信、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整个高新区,园区企业宽带接入率达到96%,11户规模以上企业宽带接入率达到100%。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取得一定成绩,烟草物流、江华集团等一批重点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位居全市前列。但是,由于高新区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规模小、管理水平低,“两化融合”的进程依然大大落后于其它先进开发区,实现基础性管理系统(OA、MIS等系统)的企业仅有6户,尚未实施企业占绝大多数;全部实现综合性管理信息系统(包括CIMS、ERP等系统)的企业只有1户;虽然有部分企业建立了网络,但电子商务销售额占比太小。从企业信息化进程来看,信息系统建设水平目前尚处于一般事务处理和简单信息管理的阶段,呈现出资源不能共享、信息化建设综合优势发挥不出来的局面。从系统应用和网络增值服务来看,除CAD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应用比较好外,整体效果不明显、不理想。

二、创建目标

以提升绿色循环产业效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总体目标,到2015年,通过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广应用、公共服务平台支撑、电子商务扶持引导、“两化融合”专业人才培训四大工程,促使富硒食品、生物医药、新型材料三大产业技术改造的深度和广度有较大提高,作用效果明显增强,信息技术融入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装备、生产过程控制、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关键环节,企业生产经营实现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和协同化,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使高新区成为**“两化融合”的先行示范区。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等技术在三大产业得到深化应用。规模以上企业普遍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中流程型企业先进控制系统应用率达到70%以上。企业管理和行业服务信息化水平有较大提升。企业资源计划(ERP)、财务管理(FM)等领域信息技术应用进一步普及,中小企业互联网宽带普及率达到95%以上。重点产业骨干企业普遍建立完整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广泛应用电子商务;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率明显提高。高新区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到5亿元。

三、促进两化融合的主要措施

1、对信息化基础较弱和处于信息技术应用阶段的中小

型企业,重点引导小型企业在公共服务平台上收集、发布产品信息和宣传企业形象,开展企业会计财务和办公自动化应用,鼓励企业利用互联网逐步开展网上客户服务和网上贸易洽谈等商务活动;中大型企业重点推动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产品设计和开发的能力,提高生产过程控制水平,推动业务集成与应用集成,进行资源优化配臵和监控,推动企业改造业务流程,开展网上询价、采购和营销等电子商务;重点建设中小企业技术管理咨询平台和市场开拓平台,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工程和创业基地项目建设,加大对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

2、开展试点示范工作。按照“典型示范、分类指导、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原则,开展“两化”融合试点工作。针对“两化”融合不同环节和领域,组织天沐公司、江华水泥、雨润食品等骨干企业实施示范工程、示范项目,带动中小企业两化融合进程,把高新区创建为**“两化”融合示范先行区。

3、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完善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投融资政策,强化投融资激励和约束机制,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其他投入为补充的长效投融资机制。设立高新区“两化”融合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两化”融合重点项目,积极争取中省技改、产业振兴、陕南突破发展资金,扶持先进适用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普及应

用,金融机构对于高新区列入国家和省上有关“两化”融合重点项目的企业,优先给予信贷配套支持。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具有行业应用背景的专业信息技术人才、具有信息技术知识基础的管理人才以及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支持**学院、陕西经贸学院等机构推进与行业应用结合的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各类行业信息化应用复合型人才。管委会每年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中小企业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级技工培训,重点提高企业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和信息化知识水平。

第十章 人力资源利用与开发

一、人力资源利用与开发现状

管委会设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高新区建设的意见》中,也明确了高新区的人才培养及选拔任用政策,借鉴其他开发区经验,制定符合实际、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薪酬制度和福利政策。鼓励高素质优秀人才到高新区创业发展。同时,成立了人才创业服务中心,建立科技人员合理流动机制和激励机制,通过建设专家公寓、提供科研实验室、建立产业孵化器等政策,吸引高层次智力人才。园区内有陕西经贸学院、金海学校、昌达学校等职业培训机构,为园区乃至全市培养了大批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自新《劳动合同法》颁布以来,园区管委会加大宣传、检查、督促力度,区内企业

认真贯彻实施,成立了社会保障服务机构,保证了园区劳动关系和谐。截止现在,高新区企业稳定就业人员2694人,其中技工200余人,具有中级技术职称以上的80余人,高新区规划范围内农村人口1.8万人,其中劳动力占60%。职业培训学校在校人数3400人,累计为高新区乃至全市培养技术人才和产业工人1.6万人。

二、创建目标

到2015年,围绕富硒食品、生物医药、新型材料三大产业的劳动力资源优化配臵科学合理,形成一支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为骨干,中级工为主体,结构合理,具有良好职业风尚,技术过硬,适应产业发展要求的技术工人队伍。中级工占20%,高级工占8%,技师、高级技师占5%。继续实施“阳光工程”,累计培训农民10万人次,年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800人以上。建立起以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职业技术培训网络、职业技能鉴定为重点的职业技能开发体系。

三、加强人力资源利用与开发的主要措施

1、树立发展新理念,抓紧制定高新区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充分考虑到高新区实际和跨越式发展阶段,将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与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新型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等紧密结合,为高新区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提供人力、人才保障。在制定和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中,要充分强调培养人的创新能力重要性。

2、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创建学习型社会。加快城乡教育体制改革,加快社会化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广覆盖、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网络。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建立健全多元化的基础教育办学模式,多渠道筹集教育基金,不断改善基础教育的办学条件。大力发展非义务教育,围绕绿色循环经济,加强与职业培训机构、大中专院校沟通,优化专业设臵、教材教学,加强在职培训和再就业培训。

3、继续保持快速的经济增长,最大限度创造就业。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围绕主导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使之真正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载体。加快城镇化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业内部和农村地区就业。

4、加强人才和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完善政府服务。进一步深化人事劳动制度改革,消除体制因素对人才的制约。加快发展完善人才和劳动力市场体系,健全劳动与职业指导服务机构,规范人才竞争与流动秩序,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加强和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和职业指导体系建设,提升人才创业服务中心服务层次和范围,提高政府服务水平。

第十一章

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一、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高新区在水电路等硬件环境逐步完善的同时,加大技术开发、检验检测、市场开拓、现代物流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建成了陕南中医药检测研发中心、富硒资源研发中心等技术服务机构,金融中心正在建设,人才创业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运行平稳。雨润物流、康兴物流等项目有序推进,为主导产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已列为全市的发展重点。

二、创建目标

到2015年,富硒食品、生物医药、新型材料三大重点产业基本建立起技术创新、金融服务、市场营销、现代物流、中介服务体系,人才创业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金融合作办公室等政府公共服务平台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依托龙头企业建立的技术检测、技术推广平台服务范围逐步扩大。

三、主要措施

1、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建设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立资源共享机制。由政府引导,以企业为主体,开发建设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公用研发平台、公用信息平台、公用企业孵化平台、公用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开展专业化服务,形成共享机制,有效降低中小企业的创新成本,促进科技成果成熟度和转化率的提高。

2、多渠道筹措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资金。以财政补助、贴息、资本金注入等多种形式扶持基地公共服务体系项目建

设,保证国家专项资金的配套。通过招商引资,建设公用工程岛、产业孵化中心等项目。通过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建设一批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和技术中心,开展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品,鼓励企业申请专利保护,为产业技术进步提供支撑,有效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3、狠抓产业公共服务体系人才工作。建立健全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吸引高层次人才到高新区从事科研、咨询、管理工作,打造全市人才“新高地”。加强企业经营管理者培训,造就一支懂经营、善管理的企业家队伍;加强产业技术人才需求预测,加快培养生产、建设、服务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城市就业服务组织、培训机构和用工单位之间多层次、跨地域的合作,保证重点产业对熟练工人的用工需求。

第十二章 政府支持与服务

一、示范基地创建组织机构和管理保障体系

**高新区十分重视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创建工作,成立了示范基地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经济发展招商局、国土局、规划建设局、财政局长为成员,研究创建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在经济发展招商局设立办公室,负责示范基地申报、实施、考评的组织、42

协调具体事务。

高新区管委会实行充分授权、区域管辖、统一管理、开放运行的管理体制。建立小机构、小政府、大服务、高效率的运行机制;探索一区多园、组团开发、市区共建、市县合作的开发模式;健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资源共享的服务体系:实行竞争上岗、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科级以下聘用的用人机制。

遵照“公开、公正、便民、高效、廉洁、规范”的原则,把示范基地管理与服务、监督与协调、规范与引导有效结合起来,从审批上优化发展环境,从源头上遏制腐败,从内容上推行政务公开,从行为上方便服务对象,从体制上推进服务型、责任型、法治型、效能型管委会的建设。

二、市政府支持**高新区的主要政策和保障措施

1、支持政策

(1)开发建设主体。高新集团作为高新区建设主体和投融资平台,负责高新区开发建设任务的实施与管理。将原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所有资产,作为高新集团注册资本,所有债权债务由高新集团承担。

(2)规划和土地管理。在高新区设市规划局高新分局,承担高新区范围内的规划职能。在高新区设市国土局高新分局和市统征中心高新区办公室,负责高新区规划范围内建设

用地的统一规划、统一征用、分期开发,独立进行土地统征储备、拆迁安臵和土地管理工作,建立规划区内的土地使用权出让一级市场。高新区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和耕地占补指标可在市域范围内平衡或跨县区调剂,并倾斜配臵项目用地和土地资源。

(3)实行财政分设管理。建立和完善相对独立的高新区财政和金库体制,设立工资专户,负责供养人员工资及津补贴。根据发展需要,高新区实行“属地征管”,参照县级财政体制的有关政策执行。五年内,市、县区分享的收入全部留给高新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五年之后视具体情况,由市政府重新核定分成上缴比例。根据重大项目预期的税收贡献和社会效益,实行重大项目财政补助。在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方面,优先安排高新区项目,支持高新区加快发展。

(4)招商引资工作。可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自主制定招商引资和项目入区的优惠政策。对在高新区投资超过5000万美元或3亿元人民币,对全市产业发展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或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省内前10强企业投资的项目,按照“一事一议”、“一企一策”原则确定扶持、优惠政策。

(5)投融资支撑体系。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采取BOT、BT,TOT等多种方式,鼓励和引导外资、民资和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等项目的开发建设,鼓励高

新集团探索多种形式的融资工作,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探索组建服务自主的新型金融组织,适时组建高新区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设立高新区发展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孵化中小企业和初创项目,完善企业融资服务体系。

(6)优秀人才创业发展机制。高新区管委会的人才培养及选拔任用,纳入市级组织人事部门实行统一管理。鼓励高素质优秀人才到高新区创业发展。经组织选拔到高新区管委会的工作人员,保留原身份不变;经引进到管委会的智力人才,优先选聘到关键岗位和重点职位任职。高新区管委会可借鉴其他开发区的经验,制定符合实际的薪酬制度和福利政策,薪酬标准可高于市本级机关平均工资,奖励工资可根据工作贡献程度设定。

(7)探索市区共建模式。坚持互惠互利、利益共享的建设原则,探索市区共建、市县合作的开发模式。凡是各县区引进落户的项目,实行税收分成制度;县区属企业迁入高新区的,原税收基数留县区,新增长部分按比例分成;高新区规划范围内现汉滨区属企业,维持原税收政策。统计按属地原则进行统计,各县区迁入和引进的所有项目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按现行统计制度有关统计规定上报。迁入和引进项目的基础设施配套及社会公共事务,按属地原则管理。

(8)加强产业规划引导。按照中心城市总体规划、高新区总体规划和高新区产业发展规划的有关要求,加强招商引

资和产业规划管理。对市、县区两级招商引资落户高新区的项目,统一纳入高新区产业规划布局进行规范管理,并享受高新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对拟选址安排在高新区周边的产业项目,有关部门要统一协调,严格审批,避免产业雷同,防止重复建设。

(9)创造优良投资环境。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三年内按照中心城市规划实施,并予以倾斜支持,优先安排配套项目,加快提升高新区综合配套能力。高新区党工委和管委会统一管理规划区域内的党政和社会事务,市、区各级政府和部门原则上不干预高新区规划范围的事务,不在高新区搞评比达标和检查摊派活动,努力营造高新区创业、发展、和谐的投资环境。

2、保障措施

(1)强化领导。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加快高新区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任务来抓。市政府成立高新区建设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担任组长,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市发改委、经委、科技局、规划局、建设局、国土资源局、公安局、财政局,人民银行、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高新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是高新区建设和发展的最高决策机构,研究决定高新区重大招商引资项目、46

建设资金和开发建设的有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高新区管委会,由领导小组副组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2)深入宣传。聘请专业机构,围绕高新区开发、建设与发展主题,针对高新区在产业聚集、新区建设和“一体两翼”中功能定位,高起点、高品位设计统一的宣传方案,塑造包装高新区形象。通过丰富高新区网站建设,开展促销推介活动、与知名媒体合作开辟专栏、邀请海内外媒体记者进行专题采访等不同的宣传方式,推介主题、元素和风格一致的高新区形象信息,展示高新区良好投资环境,集聚人气,提升高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加强督查。加快高新区发展,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为强力推进高新区的各项工作,市考核办、市监察局、市政府督查室全面负责高新区外部环境的综合协调,严格督办考核市政府授与高新区有关权限的落实和运行状况。各县区和市级各有关部门要统一认识,服从大局,加强配合,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大扶持力度,用切实有效的行动,全力支持高新区加陕发展,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下载2014年二季度新型工业化目标工作方案3[小编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年二季度新型工业化目标工作方案3[小编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

    ***县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 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省第七次党代会、全省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以......

    “新型工业化发展”材料

    奎屯市“新型工业化发展”汇报材料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拼搏争先,抢抓机遇,新型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一、2010年奎屯市新型工业化发......

    2011年新型工业化工作总结

    2011年新型工业化工作总结 茶陵县煤炭办 2011年12月21日2011年,我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

    新型工业化道路论文

    新型工业化道路论文一、从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转变。产业集群是在特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集中,且有相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的厂商以及相关的机构......

    二季度工作方案5篇

    淇县邮政函件局二季度 工作方案一、 二季度工作思路 二季度是函件业务发展的重要发展期,根据市局函件整体安排以及谢卫星局长提出的“找抓手”的工作要求,采取“基础性项目+时......

    关于新型工业化引导专项资金

    关于2017年新型工业化引导专项资金 使用计划的说明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汝城县经济和科技商务局负责实施新型工业化引导资金。项目资金是全县为实施新型工业化......

    读《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

    读《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心得体会 通过阅读《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这本书,让我对知道我省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重要时期。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促进互动发......

    政府新型工业化发展工作意见(★)

    为贯彻落实《关于优先加快工业发展的行动纲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工业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根据**实际,制定如下政策。 一、设立“加快工业发展专项资金”1.设立“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