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飞越的澎湃
飞越的澎湃
——读《岳阳楼记》有感
如果说古诗词是越酵越醇的酒,那么古散文便是越唱越纯的歌。
对于诗词,你可以在碌碌尘世中,青山绿水里,或邀月对酌,自悲自怜;或聚友畅饮,抚掌而和,所以才有了“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飘逸洒脱。
散文呢?你可以在犹豫徘徊之中,悠闲自得之间,尽情发泄,恣意抒怀。写的是风景,看的是心境;画的是风情,显得是感怀!宛如一首余音绕梁的歌,总能品出九九八十一重味道。
而范文正公所做的《岳阳楼记》,便是这么一首让人心清气爽,辗转难眠的好歌„„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文章伊始便使我眼前一亮,似乎出现了波光粼粼,似乎嗅到了水汽叠叠。寥寥的几句话,既勾勒了全文的主体,又展现了“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恢弘壮阔。
然而“可恨”的范文正公,却不再给我享受的机会,直接“淫雨霏霏”,“薄暮冥冥”起来,也让我原本抒怀畅达的情绪来了个180度的急转弯,套用电影里的一句台词来说,就是人生的大起大落太快,实在是太刺激了!原本还湖山辉映的风景,却转瞬成了“感极而悲”的催化剂!
这还不算,连一个短暂酝酿的机会都没有,范文正公紧接着大袖一挥,将原先沉郁的景色一把抹去,积蓄的乌云随之而散,露出一副风和日丽的景象来。而此时的我,也顾不上去晕头转向了,只知道贪婪的汲取那华丽的辞藻,迷人的烟波浩渺。
这篇千古绝唱终于在一波三折中进入高潮。尽管在此之前,我已经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所表达的理想境界耳熟能详;尽管在此之前,我已经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阐述的坚定意志无比钦佩。但是当我读起它们的时候,我仍然不自禁的泛起了一种无比渺小的感觉。
是的!无比渺小!如果说之前的一悲一喜,一明一暗的景色还是我能够触摸得到的话,那么最后范文正公那悲凉慷慨的感喟,却让我生出了一种无法比及的感觉。那是一种何等的旷达,又是一种何等的抱负?
我愿意在波澜滚滚的八百里洞庭中,饮酒高歌;我更愿意在巍然矗立的岳阳楼上,凭栏长啸!不为别的,只为了范文正公所咏的悲和喜,忧与乐!我希望能够标立更加宽广的目标,奋勇拼搏;我更希望国人都能够洗涤心灵,不断进取,为了民族!为了国家!
轻轻的合上书,心中却充满了一股热血的澎湃!这是一种对中国五千年辉煌历史文化的澎湃;这是一种对古人先国后家高尚情操的澎湃;这更是一种对自身重新认识自我反省的澎湃!我没有范文正公的文采风扬,更没有他的大气磅薄,但我相信,在之后的人生道路中,我会做一个更加有意义的人!
我要以积极向上的面貌来对待工作,以端正严谨的态度来对待工作,我要在不断提高自己能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总之,我会认真!认真的对待每一个人,认真的对待每一件事!因为我知道,有一位双手背后,昂首挺立的老人,用他那充满了沧桑而睿智的双眼,注视着茫茫无际,那灼灼目光,飞越千年„„
第二篇:12.9演讲稿澎湃激扬
回眸一二九,共图中华强
-------纪念一二九运动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回眸一二九,共图中华强》。翻过七十四张历史厚重的扉页,应该记得那段带有刺骨朔风的峥嵘岁月。沿着风雨飘摇的红色轨迹,一种金戈铁马般的呐喊,开始在我的耳膜边一声声响起。这就是一二九的回响。那时的天穹不曾苏醒,那时的土地步满伤疤,那时的面孔只剩下麻木。几多哀愁,几多痛苦,几多屈辱。于是,华夏大地上响起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豪言壮誓,留下了汗与血编织的铮铮铁骨的强劲足迹。世事沧桑,饱经风霜的祖国已不再沉默,阳光依然懒散,寒风开始肆虐,热血沸腾,国防最前线的北平学生率先觉醒了。北平,终于爆发了积压内心的呼喊:反对华北自治、反对内战,一致对外!穿越时空的怒吼,如炸雷爆响于一九三五年的十二月九日。北平的学生走上大街,用鲜血告诉全国同胞,„华北之大,已经容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国不定,何以求学?”强烈的热情点破了国民党政府的虚伪欺诈,刺破了工农之间的隔膜,堂堂中华在侵略者的铁蹄下坚强的站了起来。你可看见地下奔涌的岩浆,亘古昭示着铿锵的誓言:“还我山河”。
遥首那风雨飘摇,山河破碎的峥嵘岁月,中国人民正遭受内忧外患的苦难,而渴求知识,渴求真理的广大爱国青年,怀着一颗炽热的心,发愤学习,投身于火热的革命运动中。正是他们一颗颗爱国心的碰撞,发出了五四的呐喊,一二•九的震啸。我最最挚爱的兄弟姐妹,以先锋的姿态连同悲昂壮烈的呼吸,叩问灵魂,从北平从天津 从东北,从年轻的心脏里,迸发出长夜不息的响雷,洞穿了无数炽热的胸腔,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起来——起来——站起来!在中国,只要有硝烟,就有勇土 ;在中国,只要有危难,就有脊梁 ;在中国,只要有青年,就有希冀。
八年抗战,抗美援朝,对越反击战,体现了我们的力量,加入世贸,抵制霸权,让世界看到我们的信心。两弹一星,神州上天,奥运的成功举办,证明了中国的实力,作为中国的青年我们应为之骄傲与自豪。历尽了惨痛的创伤,中国如一只浴火重生的凤凰,在东方大地上巍巍而立!摆脱了几百年的积弱,中国发展的大潮呼啸而来,我们敢向世界宣言:堂堂中华要让八方来贺!
当历史的车轮已辗入了21世纪,风华正茂的我们正疾步奔行。作为时代的弄潮儿,我们应继承和发扬“12•9”运动的优良传统,我们要自立自强,要在青年时期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科学知识武装我们的大脑,吸收中国所需要吸收的一切,以此来提高我们全民族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要在我们的共同奋斗下,让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富强,更加自信、更加雍容,更加坚忍不拔地挺立起来!这就是吾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神圣的使命!
今天,我们告别了战争,告别了苦难,告别不了的却是,历史上每一个血与火的文字,告别不了的却是,一二•九运动中的每一个英雄。今天,我们以圣洁的诗篇,缅怀那段血与泪写成的历史,发扬一二•九铸成的那种精神,在告别与缅怀之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请让我们高声呐喊:
美哉我泱泱中华,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青年,与国无疆!!
第三篇:《飞越疯人院》观后感
《飞越疯人院》观后感
怎么样我都忘不了影片开头麦克走进医院时爽朗的笑声,怎么样我都无法接受影片最后麦克死在医院的病床上。
医院里住着全是“疯子”吗?不是的!医院里住着为爱所伤、为情所困、暂时丧失思维、失去生活方向的人们。他们是一群迫切希望得到灵魂救赎,回归正常人生活轨道的弱势群体。疯人院是他们的聚居地。男主角麦克默菲进入疯人院之前,这里秩序井然,医生和看护们与病人互道早安,按时娱乐,服药,开会和自由活动,偶尔还组织出门游玩。病房里经常播放着悠扬的轻音乐,护士长瑞秋虽然并不友善,但足够专业。从表面上看,这里是精神病人的庇护所,但它外表的温情脉脉有一个严酷的基础:所有病人都必须严格遵照既定的规则生活,不得反抗或怀疑医护人员的意志,否则就会受到电击甚至切除额叶的“治疗”(惩罚)。号称行业最优秀的护士一付冷若冰霜的嘴脸,机械冷酷的行为举止令人发指。时不时的撕扯着患者昔日的伤口,津津乐道地让他们一遍遍重复心灵受伤的经历,无端地挑起他们之间的影射与争斗。
麦克默菲的到来打乱了这一切,他是启蒙者的化身。他开朗热情,天性无拘无束,对生活和人群有一种本能的热爱。最重要的是,他并不把周围的人当作真正的疯子,而把他们当成和自己一样的正常人,对他们有种兄弟般的感情,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们应当和他一样享受人生。“你们和那些街上的混蛋没什么不同”——这就是麦克默菲对同伴的态度。因此,他和缄默耳聋的酋长说话,教他打篮球,教大家玩牌赌钱,甚至略施小计,把他们带领出去进行了一次海上钓鱼。于是我们看到,“疯人”们的自我意识开始逐渐苏醒了,疯人院逐渐出现了生机。最明显的表征是,他们开始表达自己的意见,开始“提问”了。我们看到,最初一次会议的讨论环节,几乎是护士长的独角戏,病人一律沉默,麻木不仁。但后来,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生活并提出各种问题,一次比一次热烈。为了看棒球大赛而进行的两次投票已经体现了这种苏醒:第一次,麦克只得到了犹犹豫豫的三票,第二次却是全票——民众的民主素质是在民主实践中提高的。
显然,麦克的行为惹怒了医院。在冷酷无情的医生眼里,麦克就是一个“疯子”,就是一个“异类”。他的思想、他的行为简直不可理喻。在医生的逻辑字典里,难道会被一个“疯子”左右其中吗?不可能。想方设法置他于死地,可惜麦克没有警觉。
比利遭胁迫自杀的悲剧发生以后,护士长说了一句话:“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回到日常秩序。”于是,疯人院里,“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病人们照常打牌、赌钱、吃药,偶尔谈起麦克。**过后,英雄对于民众,已经成为过去式和茶余饭后的谈资。只有酋长,还在苦苦等待麦克的归来。然而,他等来的却是一个被施加脑部额叶手术的、没有灵魂的麦克。麦克的精神被杀死了,麦克也就随之死亡了。
精神病的判断标准到底是什么?当两位专家判定麦克到底是不是精神病患者的时候,出现了很讽刺的画面,一个说他再正常不过,应该放到监狱里去管教;另一个则说他病得不轻。院长在这个时候没有了意见,询问护士长的态度,不知道护士长是出于好心还是故意陷害,她认为麦克的病情很严重,应该继续接受治疗。于是,就这样戏剧性的,麦克被留在了精神病院。这是一件很荒唐的事情,到底判定一个人是否是精神病的标准是什么?我们从护士长的态度中可以看出,“道德”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标准,而且她在对病人进行治疗的时候总是询问一
些个人隐私的问题,暗示着,精神病患者都是道德方面出了问题的人。难道这个标准真的是衡量某人是不是精神病的重要手段?
影片最后大个子酋长望着被电击伤坏了脑子、奄奄一息的麦克心酸不已,带着他一起远走高飞已没有可能。酋长果断用枕头闷死了麦克,再不想让失去自由的他痛苦地活在这个世界上。他举起了那个麦克不曾举起的水箱,重重地砸向疯人院的玻璃窗。他高大修长的身影在晨曦的微光之中,在灰蒙蒙的天空下的荒原上大步向前,渐行渐远。
疯人院依然存在,而且还将存在漫长的时光。然而酋长毕竟代表着一种希望,一种实现理想的希望,尽管模糊,尽管在寥廓的原野上,他白色的身影只是沧海一粟。
2008124237会计二班卢娟
第四篇:飞越疯人院观后感
《飞越疯人院》观后感
看完《飞越疯人院》,内心感慨良多,为剧中人物不平,内心里一种愤怒油然而生。这部电影从头到尾总给人一种压抑、沉闷的感觉,但是这种感觉又不会很突兀。剧中人物追求自由、渴望逃出束缚的精神值得我们深思,剧中人物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该片讲述了美国某丛林旁坐落着一所国家精神病院,那儿住着各种各样的精神病人。一天一位叫麦克默菲的中年男子来到这所国家精神病院。麦克默菲与比利等十个病人常在一起。那个象座铁塔似的酋长,别人(包括医生)都以为他是又聋又哑的,而麦克默菲似乎很喜欢他,经常找他玩。看管他们的护士长是个凶女人,她常以提问、责问方式“治疗”病人,这引起了麦克默菲的愤怒,他以冷冷的目光盯视着她,使她惶恐不安。精神病院单调、枯燥、折磨人的生活,使健康无病的麦克默菲难以忍受麦克墨菲忍无可忍,采取了一些的行为来发泄自己对医院的极度不满。圣诞节之夜,他们举行了一次迪斯科舞会,将医院闹了个天翻地覆。接着麦克默菲就受到了惨无人道的“治疗”,医院将他做了额叶切除手术,成了地地道道的“白痴”。酋长抱起麦克默菲的头十分哀伤地望着他,他本以为可以在今晚就和麦克默菲逃跑,因为他已经感觉自己充满了力量,酋长最后一次紧紧地抱着自己的朋友,然后说,我会带你一起走的,之后用枕头把麦克默菲闷死了。酋长来到浴室,双手抱起沉重的饮水池,砸坏了医院的铁窗,跳出窗户,迎着朝阳,向着远处跑……
这部剧中给人最深印象的无疑是麦克墨菲,他活的无拘无束、自
由自在。他在搬饮水池时所说的一句话带给我很大的震撼“至少我尝试过了”,虽然他的某些行为会让人们无法接受,但他却不受世俗的约束为着自由勇敢奋斗着。但我却更喜欢那个像大山般强壮的酋长,他也想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是却因为各种阻力不得不压抑着自己选择保持沉默,“沉默是金”在他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他的行为不正是我们在某些困境中所作的反应的真实写照吗?剧中最令人惋惜的是比利的死,比利有着严重的恋母情结,在圣诞节那晚做了自己想做的事却为此被逼死。精神病院所作的一切都让我心寒。
这所医院里的酋长、比利、哈定、契士等他们真的有精神病吗?在影片中麦克带着大家一起溜出医院出海去钓鱼,在途中听着他们那不受约束的轻松的笑声你会相信他们是精神病人吗?不,在我眼中他们并非有精神病而是被生活、现实、周围的人与环境所逼迫,被一些不可抗拒的东西压抑着找不到自我,他们是一群鲜活的个体,只是他们对现实的反抗不被接受。我反尔觉得意护士长瑞秋和医生为首的人他们才是疯子,他们用条条框框束缚着病人也束缚着自己,亲手上演着一个又一个悲剧,创造一个又一个疯子,用野蛮的方法扼杀清醒的思想……现实生活中究竟谁是疯子,谁是正常人,这都值得我们去探索,只希望有些悲剧不要继续上演,用同样的眼光去看待不同的人,不管是精神病人、残疾人、犯人还是正常人等。保持平常心,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欢乐洒满每一个地方。
剧中的结尾压抑而沉闷却让人看到了前行的曙光,“至少我尝试过了”不管遇到多大的困境、多坎坷的命运,只要努力尝试过就会无
悔与自己。相信自己,保持自我。
第五篇:《飞越疯人院》观后感
《飞越疯人院》观后感
《飞越疯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是美国电影历史上最经典的电影之一,被称为“影视表演的必修课”;曾获1975年第4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导演和最佳改编剧本五项大奖。本片是根据Ken Kesey 1962年的小说改编而成。描写精神病的病人反抗精神病院中不合理制度,是捷克导演米罗斯视曼充满现代风格且感人的作品。
剧中的主要人物有:聪明活波的麦克墨菲,沉静刻板的瑞秋小姐,说话结巴的比利,整天拖地不语而被人误以为又聋又哑的酋长。影片首先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场景。疯人院里,音乐响起,吃药时间到了,听到这个声音,大家都神情呆滞的在窗前排好队,好像是机器一样听从操作者的命令,出奇一致的动作——接过药,拿起水,冲到嘴里,完事后各干各的事。强壮如山的酋长在认真地拖地,比利、马提尼还有几个人在打牌,其他的人呢,有的在自言自语,有的在乱跳,但就整体而言,医院秩序良好,病人生活的好幸福,倒像是一个和谐美好的小区生活。麦克墨菲的到来打破了这一切的安静,医院里开始乱了。
聪明活泼的麦克墨菲来到医院,在与医生的对话中就显示了其思想的后现代主义性,他话语中透露出的那种反传统、反权威的意识形态,和以多元主义为中心看待问题的独特视觉都表明他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
在疯人院的生活中,无论是麦克墨菲首次向瑞秋小姐问起药品的事,还是后来为了马提尼打破护士值班室的玻璃,这都是其向瑞秋小姐的权威提起挑战的表现,可惜的是,毫无例外每一次都受到瑞秋小姐的强硬回击,但是这种挑战权威的品质感染了在场的人,以至于先前像羔羊一样温顺的病人开始反抗,马提尼争夺他的香烟,酋长僵硬的脸上展现了灿烂的笑容,一起驾船钓鱼归来时的那种幸福,谁能想到他们是一群精神病人,麦克墨菲的到来无疑为医院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之充满活力,同时整个医院也乱了起来。
影片的尾声,比利满足欲望后惧怕瑞秋小姐的权威而自杀,麦克墨菲被强制切除脑叶,变成了真正的白痴,为保住性命而进入疯人院的酋长在痛苦万分的状况下捂死了麦克墨菲,即使生前没有得到自由,也让他的灵魂得到,不再受世俗枷锁的压制,酋长抱起压水箱砸开医院的铁窗逃走了。麦克墨菲就像是照进疯人院的一束光,在暂时的光明下,人们感受到了自由,酋长更是获得了永久的自由。
其实,无论是影片中的瑞秋护士,还是麦克墨菲,都有一定的代表性。以瑞秋护士为代表的疯人院是专制制度下的一种生活状态,而以麦克墨菲为代表的疯人院则是另一种不同的场景。
在以瑞秋护士为代表的专制管理之下:瑞秋护士的权威不容挑战;医院成员要遵守医院的相关规定;人们的行为受到限制;欲望被予以禁止。医院秩序井然,一切日常事务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但是人们目光呆滞,生活痛苦。
麦克墨菲对自由的追求深深的影响了疯人院的病人,大多数人都活跃起来,医院不再是死水一般的沉寂,荡漾起了欢声笑语,最重要的是,酋长获得了追求自由的勇气。麦克墨菲为追求自由而死,酋长在他的影响下最终走出了迈向光明的那一步。
民主与专制,究竟那一个更好呢?
谈起专制,就想起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古代中国是在经历专制的时代,多次的改朝换代也没有改变这一传统,直到清朝末年,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巅峰时期,才走向了灭亡。但就目前的历史资料显示,古代中国在当时曾是领先世界的,尤其是唐代,中国长安就是国际性的大都市。那为什么会给国家带来发展的一种制度最终会由胜及衰而走向覆灭呢,究其原因,还是有历史决定的,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他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在经历兴起,发展,衰落之后就在另一种历史条件下又走向灭亡。
民主带给人民平等与自由,但与此同时又带来混乱与争吵。民主是好的,但是过度的民主却是对社会生活有害的。民主需要给予一定的限制,就大众民主与精英民主而言,我更倾向于后者,因为它对民主做了一个限制,而它恰好是必要的,有助于选择理性、优秀的人掌握国家权力。
平等容易导致人们对行政机关执行者的蔑视,这不利于国家意志的贯彻执行,那么这一点是需要防止的,而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一种有限的权威,以使人民服从行政机关的相关行为,需要补充的一点是这种权威的使用必须是有界限的,即它可以在公共领域内使用,不可以入侵私人领域。
自由使人们忘乎所以,易导致对社会秩序的破坏,国家是按公意
以一定的目标建立的,自建立之初,为确保其目标(使人们过一种比自然状态下更好的生活)的实现,就设立了一套社会秩序。按公意设立的社会秩序必然是有益于人民的,那么对这种有益的社会秩序的破坏必然导致社会的混乱,进而发展为社会**,影响人们的幸福生活,甚至是对它的毁灭。那么,如何防止这一**的发生呢,那就是在秩序之下强调自由。
专制太过于强调控制,虽然有稳定的社会秩序,但是不利于个体的发展,一旦发生社会**便是政权的颠覆。民主太过于强调自由的话也会走向极端,带来社会的大**。德国的法西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强调绝对理性、强调集权,不仅给德国,更是给世界带来了慎重的灾难。
民主制下,受社会秩序限制的自由,在服从公意下的平等必然是有益于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