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拉起文明的手——李文梦
拉起文明的手
二年级
(二)班李文梦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朗诵的题目是:《拉起文明的手》。
文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人与社会的相互依赖,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础。
我们来自四面八方能够共同走进一个校园,也是一种缘分。既然踏进校园,那么我们的肩上就多了一份责任,努力营造和谐文明校园氛围,离不开我们每位同学的付出。校园文明礼仪十分重要,在教室和宿舍要遵守公共秩序,不能大声喧哗。升旗仪式最为庄严,这凝聚了文明与热血的国旗,在礼仪的包围中更显的鲜艳。课堂礼仪对老师的教学影响很大,它直接关系着一个班的荣誉和凝聚力,体现这个班的班风班貌,不仅仅是教室和宿舍的文明礼仪我们要遵守。餐厅文明礼仪更值得我们每位同学学习。比如说排队维持秩序,言谈举止文明,餐后及时收拾餐具。提升个人素质,做一个传递文明的使者。
著名文学家歌德说:“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的确。人们总是根据你的言谈举止评价你,每个人来到世上,学习做人就是从讲文明礼仪开始的,到社会上时时处处都要求人们讲文明礼貌。文明礼仪不仅给他人给社会带来愉快和谐,也能创造充满爱心的环境,给自己带来愉快带来温馨。
拉起文明之手。它教会你宽容,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可以浇熄怒火,化解矛盾。拥有一颗宽容的心,更可以与快乐相伴,与幸福同行,宽容待人,能让人间充满真情,能让校园充满阳光般的温暖,雨露般的滋润。学会文明,就学会了生活。文明并不是遥不可及,文明就在我们的举手投足之间。
文明的内涵即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怀着一颗平等谦和的心灵去尊重他人,在平等的高度去相交,以一颗真诚的心灵去尊重,感悟文明,就感悟了生命。
我的朗诵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辅导教师:刘树芬
第二篇:拉起文明的手
拉起文明的手
文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人与社会的相互依赖。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基础。文明是华夏古国几千年的精髓。狭义讲之,文明礼仪处处可见,它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小事中,但往往被我们所忽视。所以我们要把文明礼仪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去,文明礼仪要注重平时,从小培养形成良好习惯。首先,注重个人的仪容仪表,一言举止。站、坐、行都要有气质和风度,优美的姿态给人以挺拔精神的感觉。总之,举止要端正挺直,大方得体,表情神态要表现出对人的尊重、理解和善意,面带微笑,谈吐态度诚恳亲切。文明用语体现在新世纪学生蓬勃向上的风采。
我们来自四面八方,能够共同走进一个校园也是一种缘分,既然踏进校园,那么我们的肩上就多了一份责任。努力营造和谐文明校园氛围,离不开我们每位同学的付出。校园文明礼仪十分重要,在教室和宿舍要遵守公共秩序,不能大声喧哗。升旗仪式最为庄严,这凝聚了文明与热血的国旗,在礼仪的包围中更显得鲜艳。课堂礼仪对老师的教学影响很大,它直接关系着一个班的荣誉和凝聚力,体现这个班的班风班貌,不仅仅是教室和宿舍的文明礼仪我们要遵守。餐厅文明礼仪更值得我们每位同学学习。比如说排队维持秩序,言谈举止文明,餐后及时收拾餐具。提升个人素质,做一个传递文明的使者。
著名文学家歌德说:“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的确,人们总是根据你的言谈举止评价你,每个人来到世上,学习做人就是从文明礼仪开始的,到社会上时时处处都要求人们将文明礼貌。文明礼仪不仅给他人给社会带来愉快的和谐,也能创造充满爱心的环境,给自己带来愉快带来温馨。
拉起文明之手,它教会你宽容,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可以浇熄怒火,化解矛盾。拥有一颗宽容的心,更可以与愉快相伴,与幸福同行。宽容待人,能让人间充满真情,能让校园充满阳光般的温暖,雨露般的滋润。学会文明,就学会了生活。文明并不是遥不可及,文明就在我们的举手投足之间。有时细心地为别人解答疑惑,同学有困难时伸出我们援助之手„„这也是文明所在的一种思想深度,文明的内涵即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怀着一颗平等谦和的心灵去尊重他人,在平等的高度去相交,以一颗真诚的心灵去尊重,感悟文明,就感悟了生命。
第三篇:拉起安全的手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安全是一种美,安全的美体现于维系安全的行为过程之中;安全是一种情,安全的情是一种美好的感觉状态;安全是一种理,安全的理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用安全文化对生活方式的理性表达;安全是一种法,安全的法是文明的体现,责任的体现。安全,就象空气,与我们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安全,犹如阳光,我们无法承受失去它的痛苦。安全,它联系着我们每一个人。
在现实的生活中,你是否亲睹过一场车祸,你是否亲睹过一个鲜活的生命活生生的从你眼前消失?你是否经历过一个美满的家庭在一天之内就支离破碎?你是否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消失于车轮之下,你是否亲历一阵阵欢声笑语湮没在尖锐的汽笛声中,你如果看过,经历过,你就会意识到,生命远比想象中的还要宝贵,还要脆弱。
在初中时看的交通安全教育录像还历历在目。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个坐在篮球里用手走路的小女孩,忘不了那个还未出生就失去双亲的孩子……更多的由交通事故造成的人间悲剧让人不忍再提起。每一次交通事故都让人扼腕痛惜,不知有多少美满幸福的家庭在交通事故中终结,幸福的往事成为永远的回忆。
城市里节日气氛还没有完全散去,在大街上下班的熙熙攘攘的人流中,由西向东远远驶来一辆电瓶车,驾车的年轻的母亲身后还有她可爱的女儿。就在女儿开心的笑声中,一辆由东向西驶来的出租车在没有打转向灯的情况下,突然左转弯,虽然母亲在拼命的躲闪!虽然她很快地握紧了刹车!然而不幸却还是发生了。
母亲顾不得身上的疼痛,顾不得擦去脸上流下的血,喊着孩子的名字发疯一般奔向女儿。孩子的衣服已经撕破,脚上的鞋子已经不见了,可是书包还在女儿的肩上。听到女儿痛苦的呻吟,母亲心如刀绞 “妈妈,腿疼女儿大口喘着气,艰难地说。一呼一吸,透露出难以平复的惊恐。好心人有的用手机帮助报警,有的拦住了肇事司机还有的帮助拦车去医院。坐在出租车里的母亲,双手颤抖着、用力的托着女儿的身体。即使这样,汽车的一个个哪怕是轻微的颠簸,也让女儿痛苦的大叫:阿姨,您轻点开行吗?阿姨,您能快点到医院吗?我疼!年轻的母亲只能忍住眼泪,一遍遍地对孩子说:“妈妈知道你最坚强了,坚强一点好吗?”看着孩子如此痛苦,自己却不能替她承受,甚至不能帮助她分担一些,我相信这一定是所有的母亲最不愿看到,也是最难过的事。
这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可是想想那些逝去的人们,他们对这个世界有那么多的留恋,尽管双眼已经闭上了,但是那微微张开的嘴仿佛在向人们无言的诉说着:这个世界——我来过。可是,却没有机会好好经历了,我,永远的失去了。
为了准备这次演讲,我也找了很多材料,发现只要提到交通,说到安全,似乎处处都充满着血腥味,刚才也有不少演讲者为我们讲述了许多这样可怕的、可怜的真实的故事。这真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是一个个足以让亲人痛苦一生的话题,一个足以让和谐社会变得不和谐的话题。在这里,我也不忍心再度提起,犹如揭开一个个连心的伤疤。然而,我在想,为什么我们的安全意识一定要用鲜血换取,我们对生命的尊重一定要用死亡去唤醒!是不是只有当这些惨祸发生、必定要面对生死离别时,才能让我们对交通法规有所重视,才能感受安全的可贵,才能感受家庭的温馨,才能感受和谐社会对我们的意义呢。
一件件血一样的事实、一曲曲未奏完的生命交响时时刻刻警醒我们:对交通法规的忽视就是对安全的忽视、就是对生命的忽视!
其实仔细想来,我们都是交通人,每天行走在路上,安全,应该常记于我们心中。人在旅途,这样的叮咛也要常伴我们左右!的确,在我们离开母亲的搀扶,摇摇晃晃地行走在人生道路上以后,我们一直依赖着“安全”这个拐杖,没有它,我们可能会摔跤,可能走不过风风雨雨,更不可能到达人生的顶峰。一则则案例对我们来说都是充满教育意义的故事。但是我更愿意阅读充满温情的故事。故事中没有死亡,没有悲伤,深深触动我的心灵。
真心地希望大家能的关注我们的交通安全,拉起安全的手,与它同行。让快乐的音符永远跳跃在属于自己的生命乐章。
我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四篇:个人先进事迹李文
个人先进事迹
我是13建筑工程技术9班的李文,我是班上的副团支书,在我竞选上团支书后我立志要把班上带成团结有爱积极向上的优秀班集体;我也是学校武术协会的会员,学校建筑工程协会团支部的副部长;我在2014年5月获得了学院团委的“优秀共青团干部”荣誉称号;在2014年5月我获得了第五届“大学生心理文化节比赛优秀奖”;
第五篇:李文祥事迹
“道德模范”李文祥先进事迹
他是一位战斗英雄。济南攻坚战,他冒着枪林弹雨为部队炸开坚固城门;徐州碾庄阻击战,他带领战士吃麦子喝冷水,顽强阻击敌人4天4夜;上海刘行镇国际电台保卫战,他打坏了两支枪,血战后一个排仅剩3个人。
他战功卓绝却不居功自傲。在国家困难时期,他主动放弃干部身份回乡当农民;他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带领群众过上好日子;他安贫乐道,半个多世纪坚持人生信仰从不动摇。
他就是河南省范县白衣阁乡北街的退伍老军人李文祥。
枪林弹雨:战火涅槃的英雄赤子
1948年,23岁的李文祥应征入伍,成为一名爆破手。在当年9月打响的济南战役中,李文祥和战友们顶着敌人机枪的疯狂扫射,用三轮车把炸药推到城门下,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下,李文祥的左手也被打伤,但他强忍伤痛码好炸药,毫不犹豫地拉开导火索。一声巨响,城门被炸开,解放军蜂拥而入,冲进了济南城。
战役结束,李文祥获得了第一枚军功章。随后,李文祥所在的华东野战军第10纵队,参加徐州碾庄战役,李文祥驻守在太平庄,和国民党精锐部队相遇。他和战友们吃麦子喝冷水,硬是阻击敌人4天4夜,经过浴血奋战,全歼国民党军12万人。在淮海战役中,李文祥再次荣立一等功。
1949年4月,李文祥随部队渡长江参加了解放苏州及上海的战役,在渡江战役前夕,李文祥火线入党。从此他坚持自己的信仰,63年无怨无悔。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李文祥跟随部队从山东打到台湾海峡,经历大小战役、战斗数十次,他作战勇敢,从普通战士干起,一直到班长、排长、副连长。
一个泛黄的小布包是李文祥辉煌历史的见证,里面装满了奖状、军功章:济南战役的二等功勋章,淮海战役的特等功勋章,进军福建时的一等功勋章,渡江战役的荣誉勋章,渡海战役、平潭岛战役的战斗模范书„„
困难时期:带领乡亲甩掉穷帽子
1956年,李文祥从部队转业,到福建省建设厅建筑工程公司担任保卫干部,他不愿在办公室享清福,主动申请去建设一线。1962年,李文祥自愿回乡务农,带着妻子回到了河南省濮阳市范县农村老家。
李文祥的老家地处黄河滩涂,土地贫瘠,乡亲们辛苦一年吃不了几顿饱饭。李文祥下决心改变现状,他利用在南方学习的水稻种植技术,带领乡亲挖河、修渠,引黄河水种稻子。
在挖河修渠过程中,李文祥专拣推车、扛包之类的重活干。“共产党员要往头里跑。”在李文祥的带领下,他们第一年修好水渠,第二年试种,当年就有了好收成。74岁的农民张文斌告诉记者:“那会儿,连窝窝头都吃不饱的乡亲们忽然吃上了白花花的大米饭,感觉就像做梦。”72岁的老会计陈玉文说:“我们村种植水稻逐步向全乡,甚至全县推广,李文祥被选为乡种稻队队长。现在,范县的大米已经是响当当的名牌了,李文祥功不可没。”
当时的队干部董明瑞说:“李文祥最大的特点是大公无私,他被选为八队的队长,白天和社员一起干活,晚上在家与队干部商议队里的大事小情,开会的一切费用都是李文祥自己开销。”
当年20多岁的闽南姑娘陈宝珍跟随李文祥来到河南农村,说到自己的丈夫,她埋怨中充满骄傲:“当村干部时,他做啥事都带头,掏粪时他站在粪池里,挖渠的关键时期他40天没回家。”
安贫乐道:坚守信仰一辈子
刚回到老家时,李文祥没地方住,就在一个破庙安了家。在村里最困难的时期,他带领大家为温饱奋斗,直到54岁才有了女儿。改革开放土地到户后,年近花甲的他和妻子带着幼小的孩子靠4亩地生活。尽管生活困难,李文祥却从没向组织张过一次嘴。
如今李文祥已经87岁,为了生计,女儿在离家不远的工厂干活,女婿则去内蒙古打工。村主任董明亮告诉记者:“李文祥的家境在村里属于中等偏下,一家6口人挤在2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前年他中风得了脑血栓,更是每况愈下。可我任村主任13年来,他没提出过任何要求,今年河南遭遇大旱,他还想为村里的抗旱打井出点钱。”
陈玉文说:“李文祥刚回村时一贫如洗,但看到当时4岁的董保安得了病,便背着他上了医院,还垫了20元救了董保安一条命。李文祥当队长16年,我给他当了16年会计,李文祥没多吃队里一斤粮,没多花队里一分钱。”
李文祥的女儿李金英说:“2000年,俺村困难户赵相荣的儿子好不容易找了个对象,可是没钱结婚,我们家辛苦一年攒了200多元钱,我爸爸全拿了出来。那年春节我们家没割一斤肉,剁点萝卜包顿饺子算过了年。”
半个世纪来,李文祥守得住清贫,安贫乐道,从不向人炫耀自己的历史。新年过后,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到范县慰问,问起他的从军历史,李文祥才把泛黄的小布包拿了出来,看着那么多军功章,在场的人无不对老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