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山乡经济社会发展典型材料
攻坚排难求突破转型跨越促发展
—**乡各项工作呈现出齐头并进、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初夏的六月,漫步在**乡的田间地头,到处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一棵棵绿意盎然的果树正在接受夏管,一片片新修的梯田里全膜玉米苗壮叶绿,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小康生态家园正在紧张施工,一条连接群众增收希望的硬化道路建设工地人声鼎沸……各项工作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局面。
一、科学规划,准确定位,以正确合理的思路目标引领发展 **乡地处我县南部山区,自然条件差、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群众思想观念落后是该乡的基本乡情。为此,乡党委班子成员和各级领导干部始终抱着对乡域经济社会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深入调研、倾听民意,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产业富民,改善条件便民,争星创星育民,争先创优奉献”的工作思路和实现一个目标(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秀美新**)、打响一个品牌(打响**绿色、无公害、有机苹果品牌)、建设三大基地(建设绿色有机苹果基地、川区瓜果蔬菜基地和农业生态休闲旅游基地)的工作定位,2012年全力实施好“三个六”(即六项重点、六个典型、六件实事)工作计划,努力推动全乡经济社会全面持续发展。
二、创新机制,凝聚合力,以务实苦干的工作作风保证发展 机制是导向,是动力,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动落实的助推
器。**乡在班子成员和一般干部的分工安排上,坚持“四个一”原则,即每人分管或承办一个方面业务工作,抓建一项重点工作,培育一个业务工作方面的典型,联系包抓一个果产业示范园。在干部管理上,以片以组为单位,实行干部组内管理负责制,组员对组长负责,组长对党委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在督查考核机制上,年初制定整体工作行事历,周内实行重点工作行事历,每月组织班子成员对各人主抓的果园、抓建的典型、措办的实事、分管的业务进行相互观摩评比;每季度对各村班子从主导产业发展、村容村貌改变、基础设施建设或措办实事、基层组织建设等四个方面进行观摩打分;每半年召开一次乡村干部“双评双议”会议,村社干部、全体党员及群众代表对述职对象进行满意度测评,考核结果及满意度测评结果直接与乡村干部的绩效工资挂钩。建立了民情访谈机制。要求乡村干部每人每天确保走访一户群众,每周化解一个矛盾纠纷,每月解决一个凝难问题。建立了乡村干部“1+9”结对帮扶制度,每名干部年度内联系引导3户示范户、帮扶3户贫困户、转化3户提升户。在各村委会建立了“村民事务代办服务点”,由村干部轮流24小时值班,接受群众咨询,定期为群众代办与乡政府之间的服务事项,架起了党群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三、突出重点,聚力突破,以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推动发展 坚持“发展产业富民,改善条件便民,争星创星育民,争先创优奉献”的工作思路不动摇,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转型跨越”
这一主题,浓缩重点,聚力突破,全力实施好“三个六”工作计划,努力推动全乡经济社会全面持续发展。
(一)发展产业富民。按照“山区养牛、塬面栽果、川区种菜”的产业发展布局和牛果产业互促互足的发展思路,全力推进果、牛、菜三大主导产业优化升级。果产业按照“纵向到边,横向到底”的原则,党委班子成员、乡村社干部、党员代表全部落实果园包抓责任制,制定了包抓绩效考核办法,使所有果农都有干部联系,所有果园都有干部管理。狠抓了春季施肥、拉枝整形、疏花疏果和病虫害防治,对2007、2008年定植果园全面落实了肥水藕合技术的推广应用,对2009-2011年度定植的幼园全面套种了以洋芋为主的大路蔬菜。全乡拉运农家肥1697吨,调运尿素、二胺、硫酸钾等化肥38吨,果园覆草89吨,推广肥水藕合技术467亩,间作套种以地膜洋芋为主的露天蔬菜3672亩,预留2012年度果树定植区域1200亩。组织成立了寺底村果树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下周、底庄、寨坡周边三个村的果农,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专业合作社,提高群众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稳步发展牛产业,重点抓了规模养殖、分户繁养、养牛示范社、示范户的培育,推广普及温棚圈养和饲草青贮等科学喂养技术,不断创新机制,提高黄改冻配和动物防疫水平。按照“一户一棚一窖一池”和“牛果互支互促,产业循环发展”的发展模式,在华掌、大户、姚家湾、高岭塬4村,每村集中连片30户以上,建办一个养牛示范社,集中力量抓繁育,全力以赴抓冻配,不断提
高养殖规模和品质。对年内畜存栏5头以上且基础母牛存栏3头以上的养殖大户,补助资金1000元。全力发展设施蔬菜产业,多方筹资110多万元,在寺沟村搭建镀锌钢管中拱棚50座,维修梁家庄村小拱棚52座,培育蔬菜种苗230床,新修了蔬菜灌溉工程。结合果园套种,全乡种植露天蔬菜5120亩。加快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全力推广引用旱作农业等先进实用新技术,在冯家山、底庄等村集中连片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7000亩,带动全乡种植全膜玉米10800亩,是历年推广种植面积的1.5倍。
(二)改善条件便民。以寺底新农村建设和下周、底庄、冯家山、寺沟4村连片开发为重点,积极实施民生改善工程。止目前,寺底村已完成投资500万元,开工建设小康生态家园65户,完成“五改三建”项目94户,配套建设沼气50眼,完成自来水入户65户;硬化村社道路427米,砂化村社道路2条3公里,动工修建村委会办公楼和村级文化活动广场。按照“科学规划、集中连片、合理布局、整体推进、节约用地”的原则,每村集中规划居民点1—2处,对乡村主干道沿线的环境卫生进行了集中整治,每村抓建集中连片30户以上的示范社1个,全乡“五改三建”户达到了500户以上。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开春以来新修冯家山、寺沟2村水平梯田6791亩,底庄村2000亩老庄基复垦工程正在施工。投资546万元,实施了**至梁家庄12.7公里道路硬化工程,受益人口达5村28社3438人。邀请交通部门现场设计指导,乡村共同筹资,埋设了适量涵管,组织群众对
**至华掌、**至高岭塬的两条主干道彻底进行了维修养护,疏通了水沟。投资17万元,维修了梁家庄、高岭塬、姚家湾水过面桥3座。投资23万元,拓宽、加固了姚家湾土桥。投资21万元,动工修建寺沟村大湾水过面桥。投资21万元,完成了寨坡、底庄2村农电线路升级改造。筹资48万元,建成了大户村人饮工程一处,有效解决山区群众“吃水难”的问题。
(三)争星创星育民。深入开展“和谐五星”创评活动,在去年全乡范围内开展创评活动的基础上,继续丰富评选内涵、创新工作机制、活化组织形式,将创评活动延伸至机关单位和街道社区,定期开展评选,形成了农民群众户户争星、干部职工人人夺星,创星光荣、争星荣耀的良好氛围。将“和谐五星”创评与“幸福家庭”创建、文明卫生户评选、“十大孝子”评选有机结合起来,与“五改三建”示范社创建结合起来,构建了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要求各村要充分利用现有文化资源,对农家书屋确立专人专管,面向社会全天候开放。要求各班子成员及分管领导要针对各自分管工作,有重点的制订出全年的宣传计划,认真编制高质量的播放稿件,定期利用“村村响”广播、党员远程教育设备、文化资源共享工程接受终端等传媒设备,在广大群众中大力宣传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最新的科学理论成果,引导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弘扬正气。对村域内优秀文化人才进行全面排摸,鼓励其创作更多的文化产品。引导各村成立红白理事会,方便群众,杜绝赌博、迷信、邪教组织的滋生和蔓延。
(四)争先创优奉献。以“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及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紧扣全乡“强基础、破瓶颈、促提升”目标任务,围绕“三个六”工作计划,深入开展了支部分类定级和“星级支部”创评活动。积极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按照全县基层党建项目化管理的总体要求,积极组织实施了党员干部包抓果产业支撑发展、基层党组织开展便民服务社会管理水平提升、党员远程教育提升、党员产业大户创业扶植、基层党员干部素质提升、村级阵地扫尾和“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7个党建项目。依托村党支部、村调委会、工青妇等村级组织和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村干部“一定三有”等管理机制,逐步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模式,提升了农村社会管理水平。全面推行了“双议双评”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组织“两代表一委员”对各村重点工作进行视察,进一步规范了乡村党组织的运行机制,真正实现了党建工作有抓手、有抓头、能抓实,达到了党建和经济工作的互支互促,全面发展。
第二篇:大山乡经济社会发展作情况汇报
大山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2011年4月2日)
县委办公室: 大山乡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势推进新家园行动计划,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做强烤烟、甘蔗、核桃、茶叶、畜牧五大支柱产业,积极培育龙胆草、澳洲坚果等新兴产业,在抓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争取、关注民生、综治维稳等工作的基础上,力争在产业发展上取得重大突破,努力推动全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现将今年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大山乡位于永德县城东南部,地处永康河和南桥河上游,毗邻永康镇、德党镇、班卡乡和崇岗乡,距县城德党48公里,有国土面积175.5平方公里,全乡辖8个村民委员会,116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5120户20734人,乡内居住着汉、佤、布朗、拉祜等九个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14%。2010年末,全乡经济总收入1093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86元,粮食总产量9170吨,人均有粮431公斤。全乡水利化程度36%,森林覆盖率28%。烤烟是大山乡的主导产业,2010年,全乡种植烤烟7586亩,产量达24700担,实现产值1867万元,其它产业有核桃、畜牧业、甘蔗、茶叶等。乡境内有水电站4座,年发电量6810万度,境内的小石城煤厂勘测蕴藏量48万吨。乡党委下设机关党支部8个,村党总支8个、农村党支部22个。现有党员1053名(其中:预备党员174名,农村党员911名,少数民族党员186名,女党员143名)。
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10年是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也是全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一年。大山乡结合实际,紧紧围绕“抓党建、强素质、树形象、抓教育、树新风、打造品牌举旗臶 千方百计促发展”作为党建和经济建设的总体工作思路,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布局,多措并举,促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繁荣稳定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始终把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切实采取有力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取得了较好地成绩。全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0934万元,较上年增1882万元,增21%;农民人均纯收入3286元,较上年增496元,增18%;粮食总产9170吨,较上年增50吨,增0.5%;人均有粮431公斤,较上年增18公斤,增4.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二)产业发展不断壮大,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大山乡结合实际,协调各方,统筹发展,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办大事,狠抓产业发展,从突出产业特色上作文章,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振兴经济的突破口,发挥优势,做强做大烤烟、甘蔗等支柱产业,实现了“公司+基地+农户”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全乡农村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一是做强做大烤烟产业,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全乡种植烤烟7586亩,产量达24700担,实现产值1867万元。烤烟产业带来的效益连年攀升,农民种烟积极性不断高涨,烤烟实现了稳健发展。二是甘蔗产业得到巩固提升。全乡新种植甘蔗2586亩,现有甘蔗面积达到10136亩,2009至2010年榨季,农业产量23375吨,总产值达694万元。三是畜牧业稳步发展。肉类产量、大牲畜出栏率和生猪出栏率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增长,确保了畜牧业稳定、健康、有序发展。全乡肉类总产量达2299吨,畜牧业总收入3961万元,较上年增1133万元,增40%。四是茶叶、泡核桃等后续产业稳步推进。全乡有茶叶14266亩,实现产量489吨,收入685万元;有泡核桃8.4万亩,挂果面积1.07万亩,实现产量200吨,产值600万元。五是龙胆草、澳洲坚果等新兴产业得到发展。全乡共种植龙胆草2100亩,澳洲坚果736.8亩,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了产业结构,为全乡经济增长、农民增收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六是粮食安全进一步加固。全面落实国家各种剌激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实现粮食总产9170吨,人均有粮431公斤,确保了全乡粮食安全生产。
(三)干群合力、真抓实干,项目建设业绩突出。全乡共有建设项目11个,其中省级重点项目1个,县级重点项目5个,乡级重点项目5个。项目众多,任务繁重,我们加强了对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和管理,实施每一个项目、都有一名领导、一个工作组跟踪服务,主动协调各方,举全乡之力认真解决重点项目建 设中的征地、拆迁、补偿以及施工环境等问题,确保了各项重点项目顺利进行。一是积极协助抓好省级重点工程施孟二级公路建设。施孟二级公路横贯大山乡27.1公里,涉及三个标段,麻栎寨、大山、忙兑、税房等四个村委会9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乡、村两级积极配合二级路指挥部和施工队做好征地拆迁、矛盾纠纷调处等工作,组织并有效管理施工队5个,有效保证了大山乡境内三个标段的工程进度。二是投资158.2万元,完成玉华、纸厂、笼楂、忙角、税房等5个村民委员会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实现全乡村村都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目标。三是投资11.8万元,完成大山乡畜牧兽医站办公楼建设。四是完成笼楂秧田沟、街子、左家寨等自然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1件,有效解决458人和1650头牲畜的饮水安全问题。五是投资300万元启动永德县大山乡2010年廉租住房建设项目,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共48套,该工程于2010年 6月9日破土动工,目前累计完成投资117.6万元,预计今年6月底前完工。六是投资355万元,启动永德县大山乡玉华村帮坡安臵点扶贫搬迁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123.3万元,预计4月底前完工。七是投资30万元,启动大山乡文化站综合楼建设。
(四)新家园行动计划成效明显,群众生活显著提高。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关于实施新家园行动计划的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切实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一是新家园行动计划有序推进,村容村貌不断改观。新家园 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我乡采取政府引导、群众主体、部门帮扶、社会参与、齐抓共建的方式,全面推进新家园建设。充分激发各村居民主动支持、互动参与旧村旧房改造的热情,全乡新家园行动重点布局在施孟二级公路沿线,涉及麻栎寨、大山、税房等3个村委会,全面启动了税房村旧房改造行动和玉华村异地扶贫搬迁工作。全乡累计发放资金167.5万元,圆满完成县上下达的旧村旧房改造145户任务。通过群众筹措资金,投工投劳,政府适当进行补助的办法,加快农村交通、水利、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改水、改厨、改厕、改圈进程,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完成税房街子组硬板路建设1公里,以大山村大地自然村、麻栎寨村新寨自然村为重点完成改厕215户,使农村村容村貌、环境卫生得到全面整治。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对6条73公里农村通达公路进行全面复修和管护,完成了部分老路技改和修复,新推蔗区公路29公里;修复大小水利工程185件;修建小烤房60座,修建卧式密集型烤房群4群40座;新增灌溉面积2000亩,改善灌溉面积100亩,恢复灌溉面积300亩。三是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共向农民群众发放各类补贴、扶持资金376.6万元。其中:粮食直补资金170.4万元,良种补贴资金40.9万元,家电、汽车下乡补贴资金26.5万元,退耕还林补贴90万元,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资金37万元、兑现能繁母猪死亡赔偿金11.8万元,使农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五)社会环境和谐平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坚持协调发 展的理念,着力推进社会事业、改善民生和社会稳定,更好地推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让全乡人民分享。综治维稳和安全生产工作稳步推进。城乡联动的综治维稳和平安创建工作网络体系更加健全,“五五”普法活动深入推进,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信访隐患及时处理工作扎实开展,围绕全县重大工程建设的政策宣传、征地、拆迁补偿等工作稳步推进,平安和谐大山建设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以文明村寨、文明单位、文明校园、优质服务窗口、先锋岗位等为创建载体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深入推进,公民道德素质建设实施纲要进一步得到落实;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力度,注重经常性的安全检查整治,增强全民安全意识,加强对危险化学药品和爆炸物品的管理,严厉打击“三车载人”,有效扼制了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国防建设和民兵预备役工作不断加强,“双拥”共建工作深入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进展。严格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云南省计划生育条例》,落实计划生育“三为主”工作方针,全面推行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奖、优、免、补政策,推行“三结合”,狠抓“三术”工作。年内,全乡办理农业人口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13对,享受“教育三免费”161人,完成“三术”任务350例,计划生育率达95.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抗击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积极应对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将人民群众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较好完成了生产自救和大春粮食作物播种各项工作,通过发动群众,全乡共投入抗旱劳力12756人次,对原有的沟渠、管道、水池进行修复,共投入塑胶管材15吨,修复大小沟渠24条,开挖小水坑1177个,修复大小水池、水窖1000多个,妥善解决了全乡4843户农户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农村低保、扶贫济困、社会救助工作进一步加强,全面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和定补制度,全乡纳入农村低保602户1802人,城镇低保105户194人,共发放低保资金180.83万元;完成城镇新增就业30人、困难人员就业11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1人;完成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8人,做到了应保尽保。全面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全乡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1163人,收取资金101.952万元,全面完成县上下达的目标任务。高度关注残疾人、五保老人、低收入群体、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全年发放救济粮15万斤、救济衣服20袋、被子150张、五保供养金17.33万元、优扶金2.12万元。贫困人口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健全。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义务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完成新建税房完小师生宿舍楼309平方米,启动麻栎寨完小、大山中心完小、笼楂完小、玉华完小师生宿舍楼和大山中学教师周转房建设。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教育综合改革稳步推进、教育督导评估工作顺利通过省级复查;“两基”成果得到巩固和提高,控辍保学工作措施有力,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两免一补”政策有效落实,教育教学激励机制和贫困学生救助体系逐步建立;校舍安全工程稳步实施。中、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分别保持在97.51%和99.81%以上,巩固率保持在99.71%和100%。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达96.5%,辍学率中、小学分别控制在1.39%和 0.41%以内。医疗卫生工作水平不断提高。深化农村卫生体制改革,实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完善乡、村卫生设施,推进规范经营服务,切实抓好医疗护理和疾病预防工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切实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做到应保尽保,保障农民病有所医, 2011年收缴参合金58.27万元,农民群众报取新农合住院补助资金177万元,有效缓解了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返贫”的问题。文化事业不断发展。村级文化活动室、农民业余文艺宣传队、农村文化中心户等建设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以节庆文化、校园文化为重点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普遍开展,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进一步得到丰富;广播、电视接收得到有效规范,覆盖率明显提高。重点工作业绩突出。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较好的完成了村两委换届和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粮食、供销、统计、消防、档案、保密、邮政、通讯、国土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有力地推动了全乡经济社会发展。
三、工作思路及工作要点
(一)工作思路
1、总体工作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八届十次全会、市委二届十次全会和县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着力打牢农业基础,重视解决民生问题,充分发挥大山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实施项目攻坚,再创 辉煌,建设繁荣富强、平安和谐的新大山。
2、工作目标:实现经济总收入1.3亿元以上,较上年增2296万元,增21%;农民人均纯收入3976元以上,较上年增690元,增21%;粮食总产量达9230吨,人均有粮达450公斤;烤烟产业实现提质增效,圆满完成县上下达12600亩3万担任务,中上等烟叶比例达到100%以上;完成县上下达4100亩甘蔗种植任务;加大高优茶园建设力度;畜牧业总产值增长在22%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二)工作要点
1、切实加大“三农”工作力度,着力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1)进一步抓好烤烟产业提质增效。进一步统一思想,发展烤烟产业的信心、决心不动摇。在优化生产布局,提高质量效益,推动烤烟下田,规模连片种植,抓死节令,加强服务和管理,加大科技投入、精耕细作、提高单产上下工夫,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进程。按质按量完成县上下达给我乡12600亩3万担的烟叶收购任务,着力提高中上等烟叶比例,使中上等烟叶比例达到100%。
(2)进一步抓好泡核桃产业稳健发展。把泡核桃产业作为冷凉山区主导产业稳步推进。全面落实核桃“三率”建设管护措施,严格按照“十个一”要求,扎扎实实抓好已种植8.4万亩的管理抚育工作,加快推进收益进程。
(3)进一步抓好畜牧产业效益提升。整合项目资金,扶持 一批养殖大户,提供优惠政策和良好的发展平台,加大草山建设力度,带动畜牧业健康发展。加大品种改良力度、提高科学饲养水平,提高畜禽出栏率和商品率,加强重大动物疫情监控、防控,年内实现畜牧业总产值递增22%以上。
(4)进一步抓好甘蔗、茶叶产业稳步发展。在扩大规模、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单产上狠下功夫,促使甘蔗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克期完成4100亩的甘蔗种植任务,使全乡甘蔗面积达14236亩,产量达5万吨。同时,切实抓好10/11榨季的砍运榨工作,做到有序、平稳进厂,确保公司和蔗农的利益。要顺应市场经济复苏,借势发展,进一步引导农民加强对现有茶园的改造、投入和管理,做好茶园规划与技术服务,做到应管尽管,应采尽采,使茶叶产业不断得以巩固、做强、做优。
(5)进一步抓好粮食生产安全。实施稳粮调结构战略,普及推广良种良法,调优品种,调优结构,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增长。
(6)进一步培育澳洲坚果、龙胆草等新兴产业。广泛宣传、全面动员,充分发动群众积极开发澳洲坚果、龙胆草等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增强发展后劲 一是争取实施县乡道路路面改善项目,推进乡、村、组公路网络建设,全面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确保畅通。二是切实做好施孟二级路工程工队管理,为全县重大工程建设提供良好的施工环境。三是积极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抓好农田水利冬春修,认真组织开展好全国水利普查,抓住国家加大水利投资力度的契 机积极争取人畜饮水安全工程等水利工程项目,并加大现有水利设施的管护力度,逐步提高全乡的水利化程度。四是积极争取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建设项目和移动通讯覆盖项目。五是抓好农村沼气池建设项目,推进农村能源建设。六是积极争取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项目,抓好在建校安工程项目建设。七是完成乡廉租住房建设、玉华村帮坡安臵点扶贫搬迁移民工程建设和文化站综合楼建设。八是抓好烟区、蔗区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九是加大项目储备,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对我乡项目建设投入,依托项目带动,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3、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和实施好扶贫开发项目,推进新家园行动计划
认真组织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实施好扶贫开发项目,提高农业基础地位和综合生产能力。一是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规范土地直补、良种补贴等支农资金的发放,加强农民的引导,使惠农政策更好地推动农业生产发展。二是坚持开发式扶贫,组织实施整村推进项目,依托社会帮扶、外资项目,推进产业、科技扶贫开发工作,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继续抓好2010年整村推进项目扫尾及2011年的整村推进项目。三是按照县政府关于新家园行动计划的相关政策和要求,2011年大山乡旧村旧房改造任务5个,260户,其中,拆除重建160户,加固改造100户,重点涉及玉华村梅子寨、大山村大山自然村、税房村红泥塘自然村、麻栎寨村怕红一组和户威旧寨等村组。四是着力推进法律、科技、文化、卫生、文明新风“五进农家”和“三下乡”活动,11 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加大新型农民培育工作力度。
4、深入推进民主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平安和谐大山(1)着力构建公平正义的法制环境。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制意识;加快建设法制型、服务型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信访工作,认真对待群众的来信来访,做好群众的思想疏导工作,制定群体性事件处臵预案,依法、合理、及时、稳妥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刑事犯罪;落实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力度;抓好禁毒防艾工作;深入推进平安乡创建工作,进一步巩固“平安乡”、“无毒乡”、“无邪教乡”的创建成果。
(2)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大山乡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保障。用马克思主义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干部职工,教育人民群众,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着力抓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认真贯彻实施《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纲要》,开展讲文明、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活动,充分发挥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教育网络体系,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把文明单位、文明村寨、和谐村寨、和谐家庭、平安家庭、巾帼文化中心户等和谐创建活动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3)着力构建民主团结的政治环境。保障群众合理的利益 诉求,逐步建立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使全乡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组织,推进村级组织建设,扩大基层民主,完善以政务公开、村务公开(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财务公开为重点的制度建设。
5、努力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进程(1)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和广播电视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以“控辍保学”为重点,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育质量,加大排危力度,推进校安工程建设,落实教育督导评估责任。加大科普宣传工作力度,结合产业发展,多形式开展科技培训,提高全民科技素质。坚持以优秀的文化鼓舞人,巩固农村文化宣传阵地和文艺宣传队伍建设成果,依托宣传阵地,多形式开展大众化的群众文体活动,利用各种节庆日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节庆文体活动,凝聚力量,净化社会风气,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继续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数字乡村工程建设。
(2)推动卫生、计生、安全生产工作扎实开展。加强农村卫生和预防保健服务网络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事件应急能力,抓好妇幼保健工作,深入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改善农村卫生医疗条件,继续深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确保参合率达95%以上,做到应保尽保,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治病贵的问题,防止群众因病返贫,因病致贫,抓好传染性疾病防治防控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积极推行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家庭“奖优免补”政策,严肃处理非法生育和计划外生育,严禁超生,巩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乡创建成果。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和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加强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监管等工作,防范和杜绝安全生产事故,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3)加强劳动保障和救灾救济工作,着力解决关系民生的现实问题。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深入推进农村低保、城镇低保、五保供养等工作,做好抗灾救灾,优扶安臵,妥善安排好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认真解决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扩大社会保险和民政救助覆盖面。
(4)抓好国土资源和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加强国土资源管理,禁止乱采、乱挖、乱占,严厉打击和查处土地违法行为,合理利用土地。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加大护林防火工作的宣传力度,严禁乱砍滥伐,加强荒山造林和“四旁”植树,切实巩固提高全乡的森林覆盖率。
(5)建立健全农业农村服务网络。推进农民服务站(点)规范运作,搭建服务群众工作平台;抓好农业科技示范样榜和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充分发挥农民技术员在农村的引导、辐射和带头作用,有效解决村级农业科技推广和动物防疫网络断层问题。
(6)推进金融、粮食、供销、市场、邮政、通讯等工作发展,为机关工作正常运行,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提供支持和 保障。
6、继续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执政行力和领导水平始终把自身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围绕建设“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作、奋发有为”的坚强领导集体。突出思想政治建设和党内民主建设两大重点,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用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团结统一,用党的先进性建设要求和规范执政行为,用“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促进班子和谐。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优化软环境,增强软实力”使党委班子始终保持了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执行力、创新力、凝聚力不断增强,抓大事、议大事、把方向、谋大局水平不断提高,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领导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严格实行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制,班子成员各司其职、团结协作、互相通气、相互支持、互相补台、相互信任、相互谅解,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认识上胸怀全局,行为上维护全局,充分发扬民主,营造民主团结和谐氛围,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自觉做到为民务实清廉,维护班子廉洁奉公的良好形象。
第三篇:经济社会发展
伯乡4村“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开展的三年规划及2014年工作计划
一、工作重点: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围绕社会稳定,长治久安,以经济提高促进宗教和谐,以转变作风拉近干群关系,促进民族团结,积极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力推伯乡社会经济发展上台阶。
二、指导思想
以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同志在莎车县卡群乡调研“三民”活动时的讲话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地委、市委“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活动的各项决策,严格落实“九大任务”,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全力维护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基础。
三、总体目标
通过三年的努力,使我村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明显增强,村阵地的堡垒作用进一步增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村民的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明显提高,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宗教充分和谐,经济发展取得一定成绩,力促村生活习惯卫生,环境整洁,管理民主,力促农民人均纯收入和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所提高,达到村党支部“有人办事,有钱办事”。
四、2014工作目标计划
修缮村阵地的基础设施,加强村阵地堡垒实力。开展宣讲培训,提高村领导班子的政治素养、经营管理能力。发掘优秀青
年,充实党员队伍。开展法制教育、政策宣传、技能培训,提高村民法律意识和创富能力。开展“四下乡”活动,做好帮扶工作,做好帮耕工作,服务群众,凝聚民心,促进民族团结。召集宗教人士及信教群众,举办宣讲会,治理非法宗教活动。协调解决村集体土地问题,引导村民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完成村前一组至六组4KM的道路硬化工作,改善村容村貌。开展驻村干部双语学习。
五、2014年工作措施
围绕基层组织建设、改变工作作风方面
1、积极培养选拔村级后备干部,有意识地将那些思想素质好、发展能力强、群众信得过、踏实干事且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中青年村民选进村“两委”班子,提高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组织好村小组干部和村民代表的选举,配齐配强村小组干部,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后备人才的培养。
2、壮大党员队伍,做好党员发展工作,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吸纳优秀致富能手加入党组织。做好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发展,开展远程教育,争取和完善“三会一课”制度。重点抓好 “三培两带”致富工程,目前我村共有致富能手、科技示范户75人,力争今年发展党员1-2名。
3、进一步配套完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种植果蔬。开展远程教育和宣讲活动,扩充农家书屋建设,增加政治、农业经济类书籍,每月举办学习讨论会。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邀请市文工团下乡宣传编排文艺节目。
4、在村务公开栏,同时以公开栏、入户宣传等形式及时公
开村情村务,严格落实村务公开、一事一议制度,健全民主监督机制。力争将村务决策、村干部补贴、集体财务收支、计生指标、发包、工程投标、宅基地分配、五保救济发放等内容每季度向村民定期公开
围绕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宗教和谐、社会稳定工作方面
5、按照市委组织部三民办“三民”工作方案在5月前完成入户走访和宣传教育工作,建立每户家庭及其成员基本情况台账,“一户一册”梳理分类,将发现的问题在村里协调解决。
6、开展技能培训,积极组织村里中青年参加市、乡组织的各种技能培训、创富培训。倡导科技兴农,推广农业机械化。
7、开展法制宣传和民族团结教育。5月份结合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协调乡司法所调派优秀干部下村,集中村民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和“五观”教育,强化村民法制意识和维稳意识,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充分发挥乡司法所、村调委会、治保会矛盾排查组织作用,把矛盾解决在初始和萌芽状态。在6个小组核心处设立法制宣传栏。
8、开展对辍学儿童家庭的劝导工作,在6月30日前完成由乡教育办上报的4村辍学小学生13名,中学生10名的家访工作,扎实开展工作组成员一帮一,“结亲戚、交朋友”活动,保证每月走访一次,尽力解决帮扶对象生活上的困难。
9、发放宣传单、利用学习宣讲日、建立宣传栏等方式宣传强农惠农政策、民族团结先进事迹。
围绕推动民生工程建设、整治村容村貌方面
10、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积极整治村容村貌,做到村委会
有专人负责,每季度开展对各村民小组督导检查评比工作,对整治工作落实好的小组及时进行表彰,对差的进行处罚。大力引导村民建沼气池,全村有条件的农户提倡建有沼气池。搞好庭院经济,提升经济和环境。做好路旁水渠清理工作。
11、加强村集体资产管理。经工作组与村党支部协商,征得乡党委支持,力争在2014年完成对前任书记以不合理低价承包出去的62亩土地的变更工作,重新定价再予以发包,进一步挖掘增加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潜力。优化林果种植结构,提升品质,促进农民增收。
12、开展双语学习。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成立“双语”学习小组,每周一天“双语”日,“每天一句话,3个单词”,做好学习笔记,学习时间以不超过2小时为宜,可适当以趣味性活动来确保参学对象兴趣和学习效率。学习内容以日常工作,贴近生活的词汇、语句为主,争取年末住村干部能达到用双语进行基本日常交流。
伯什克然木乡叶汗里4村
“三民”活动工作组
2014年4月2日
第四篇:某地党代会五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某地党代会五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某市三次党代会以来,某县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适应新常态,着力转方式、调结构,夯基础、增后劲,抓改革、激活力,办实事、惠民生,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各项工作亮点纷呈。
某县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机遇,坚持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同步推进,产业结构更趋合理,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全县经济保持稳中有进、快中趋好的增长势头。过去的五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69.6亿元,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达到18.3亿元、17.5亿元、33.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95.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1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4亿元,全县经济总量不断提升,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一、现代农业取得新进展
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培育特色主导产业,狠抓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增长。五年来全县新增日光温室、拱棚瓜菜2.64万亩,建成标准化设施养殖场440个,标准化农业示范园区75个,全县“万元田”“五千元田”分别达到7.5万亩和11万亩,农民收入来自高效设施农牧业的比重达到16%。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构建,新建规范专业合作社157个,实施海东鲟鱼及鱼子酱加工、兴农辣椒食用色素提取等农业产业化项目8个,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6家,主要农产品加工增值率达到35%。金苗农业、振大枸杞、天鑫生态等一批集设施农业、特色林果、畜牧养殖、观光休闲、冷链物流为一体的现代观光农业示范区相继建成,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劳务培训输转工作成效显著,累计培训技能性劳动力1.74万人次,输转农村劳动力15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近20亿元。农业科技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深化双联和精准扶贫行动统筹联动,有力助推了特色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改善。
二、工业经济实现新突破
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大传统产业提升、新兴产业培育、骨干企业扶持、产业集群发展、园区设施配套、节能减排推进和“两化”深度融合力度。五年累计开工建设千万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124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1亿元,工业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对全县经济发展的支撑地位和拉动作用日益增强。新兴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建成光伏发电项目12个279兆瓦,累计发电达到7.5亿千瓦时,效益逐步显现。万晟500兆瓦太阳能电池完整产业链项目一期建成试生产,填补了西北地区产业空白。某县荣获“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称号。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天源萤石精粉、春隆电熔镁砂、黑石耐火材料等33个具有支撑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建成投产,为县域工业提速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在内外矿业、东立矿业、鑫磊石材等企业的带动下,全县石材产量保持快速增长,石材产业逐步从“小盆景”向“大风景”转变。骨干企业支撑作用日益凸显,宏运矿产、亚泰金属、金源矿业等企业生产规模稳步扩大,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2家,对财政的贡献率不断攀升。园区配套承载能力显著增强,累计投资3亿元,实施了金鑫工业集中区、红柳洼光电产业区、北河湾循环经济产业区和西川矿产加工产业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北河湾循环经济产业区列入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发展活力和带动效应逐步彰显。三、三产发展注入新活力
抢抓政策叠加机遇,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商贸流通和现代服务业,第三产业发展步入强势增长的“快车道”。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开发建设沙漠森林公园、城西生态湖、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展厅、居延遗址保护、农耕文化博物馆、航天城游客接待中心等文化旅游项目,成功举办了五届金秋胡杨节和居延遗址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进一步提高了金塔对外知名度,先后被评为“中国最具特色旅游名县”“原生态中国知名文化休闲旅游度假胜地”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商贸流通繁荣活跃,五年累计投资56亿元,组织实施了星级商务酒店、商业步行街、海达物流园、新城区商贸中心、加油加气站等153个三产服务业项目,大力实施了“万村千乡”工程,新建乡镇农贸市场4个、农家店355家、惠民蔬菜直销店7家、肉食直销店2家和硕丰绿色蔬菜配送中心,推进了社区、商业网点建设,培育引进连锁店、品牌店90家。邮政通信、物流快递、电子商务、中介咨询、信息服务、家政服务等新兴业态发展迅速,县级电子商务中心建成,满足了城乡居民的多元需求。
四、城乡面貌有了新改观
坚持规划引领,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发展硬环境,增强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规划体系日趋完善,实现县、乡、村三级建设规划全覆盖,城乡建设步入先规划后建设的管理轨道。城市建设加速推进,围绕老城区改造提升和新城区开发建设,累计开工建设城镇基础设施项目83个,完成投资28.8亿元,实施了城市道路及给排水、老旧管网改造、绿化亮化美化、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房地产开发等项目,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7平方公里,新增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108万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2.5平方米,第二热源厂、污水处理厂、汽车客运站投入运行,城市基础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城市服务功能逐步提升。乡村面貌明显改善,累计开工建设农村基础设施项目175个,完成投资21亿元,实施了土地整理、林果基地、通村通乡公路、农网升级改造、农村饮水安全、防洪河道治理、重点桥梁建设等项目工程,改造危旧桥梁12座,新改建农村公路446公里,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2400多公里;建设10千伏以下用电线路2600多公里,全社会用电量突破2亿千瓦时;建成集中式供水工程14处,解决了4.8万名农村居民及1.2万名师生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航天镇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顺利推进,全县建设楼居式中心村4个,建成村容村貌示范点31个,城镇化率达到39%,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实效。
五、生态建设带来新变化
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把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有机结合,生态建设成效明显。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国家生态公益林、三北五期防护林、绿色通道、风沙口治理等重点工程建设,累计完成人工造林面积11.5万亩,封滩育林面积87万亩,育苗1万亩,义务植树243万株,人工措施治沙3.7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1%。积极开展“国家园林县城”创建工作,实施市政路网、单位庭院和住宅小区绿化建设,新增城市公共绿地面积27.3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8.8%,绿地率达到33.83%。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同治行动,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乡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城区生活垃圾全部无害化处置,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7%,金塔镇、鼎新镇等4个乡镇和三合乡榆树沟村、东坝镇梧盛村等3个村被分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乡镇和生态村。
六、社会事业展现新进步
全面落实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完成职业中专综合楼、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农村薄弱学校改造等项目建设,新建北苑小学,整体搬迁县幼儿园,全县新建校舍面积达8.5万平方米,高标准通过“两基”国检和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国家评估认定,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的总体水平和质量大幅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条件显著改善,投资5654万元,重点建设县医院门诊综合楼、县妇幼保健卫生监督计生服务业务用房、乡镇卫生院及职工周转宿舍、村卫生室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图书馆搬迁、文化馆改造、广播网络双向改造全面完成,新建村级文化广场70个、乡村舞台57个,农家书屋和文化信息服务点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广场文化艺术节、全民健身等活动成功举办,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七、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
着力聚焦百姓需求,民生福祉不断增进。五年来,全县累计发放创业贷款2.87亿元,新增城镇就业16984人;社会保障提标扩面,累计发放养老金8296万元,33个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建成使用;儿童先心病、白血病等50种重大疾病纳入大病报销范围,新农合参合率达99.8%,累计报销医药费1.9亿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乡低保、五保供养标准提高,发放各类保障救助资金1.6亿元;80岁以上高龄老人补贴实现翻番;村组干部报酬逐年增长,年人均达到4128元;**镇、**镇、**乡等10个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全部建成;全县新增天然气用户3580户,新建保障性住房1392套,改造农村危旧房6800户,困难群众住房条件明显改善。经过五年的快速发展,某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44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604元,年均分别增长11.7%和13.3%。
第五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农业方面:立足于促进农民增收,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稳步推进“特色种植业、水生蔬菜产业、畜禽产业、水产业、特色农业旅游”五大产业工程,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生态化进程。保障措施:
1、政策扶农,改善农业发展环境;
2、项目强农,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3、科技兴农,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4、依法护农,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5、龙头壮农,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业方面:一是以招商引资为主抓手,实施项目工程,培植工业经济发展增长点;二是以骨干企业群为主核心,实施强体工程,抢占工业经济发展制高点;三是以村镇工业集中区为主载体,实施创业工程,打造工业经济发展闪光点。
个体私营经济:坚持能放则放,能宽则宽,能活则活的原则,防守发展个体私营经济。
“十一五”期间,我镇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立足实际,真抓实干,国民经济实力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新的业绩,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计划的各项目标。2010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7.05亿,比上年增长16.4%;工业生产总值17.12亿元,完成“十一五”计划目标的180.2%,比2005年增长80.2%,平均年递增率12.5%。农业经济稳步发展。2010年末农业生产总值4.85亿元,平均年递增率5.5%,2010年末粮食总产量达到61834吨,亩产479公斤,林牧渔生产持续增长;大力发展畜牧养殖,扩大四季鹅养殖,2010年四季鹅杨亮达80万只,加快发展肉鸡产业,年出栏500万只。工业经济增长较快。工业主导地位日益突出,2010年末全镇工业生产总值12.27亿元,年递增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