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整改方案
关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整改方案
针对省委巡视组对岚县巡视情况反馈意见中提出的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拟定整改意见如下。
一、产业发展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建设统领全局,以转型跨越发展为主线,以创先争优为主旋律,全力实施大项目、大生态、大教育、大民生、大环境“五大建设”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市域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城乡生态化“四化”进程,改革开放、锐意创新,以“五个一”工程为抓手,资源型项目投产达效为重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着力提升非煤产业比重,形成资源型产业与非资源型产业均衡发展的新模式,走出一条资源型欠发达地区转型跨越发展的新路子。
二、产业发展目标
着力推进工业新型化发展,顺应促进一二三产业间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保障和支撑的产业综合化发展趋势,实施稳定一产,促进二、三产业并重发展的战略。依托现有太钢、正利煤业等9个资源型项目建设主体,协调发展一三产业项目,力争到“十二五”末非煤产业比重达到50%,形成资源型产业与非资源型产业均衡发展的新模式。以农业产业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培育壮大山西宜芳食品有限公司等十大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发展以马铃薯、油松育苗、经济林、小杂粮种植、瓜果蔬菜、畜禽养殖六大基地为主的农业特色产业,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发展油松育苗10万亩,打造“三晋种薯第一县”、“华北油松种苗第一县”;加快以旅游文化和现代物流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推动,转向依靠第二、三产业共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实现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十二五”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120亿元,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达到15%、51%、34%;项目总投资达到1000亿元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70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
三、产业发展措施
(一)、着力推进工业新型化,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工业产业实施两轮驱动,多元发展战略。根据国家优先发展产业政策、新兴战略性产业政策,特别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政策,以及岚县资源禀赋和现有工业基础,重点发展以煤炭产业、冶金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链,即两轮驱动,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高端产业延伸。煤炭产业向煤--电--建材(水泥、水泥制品、新型墙体材料等);煤--焦炭--煤化工(合成气、合成氨--化肥、尿素、硝酸--硝酸钾、硝酸钙、硝酸铵钙等)方向发展,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强竞争力。冶金产业向铁矿石--选矿--生铁--钢材—特种钢等;铁矿石--生铁--铸件--精密铸件加工--装备制造业等方向发展。从而形成联系紧密、产业关联度高、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产业集群,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经济活动的开放度,争取在全国、山西产业分工中的有利地位。
根据资源分布特点和产业发展现状,按照“一区三园”思路,将我县工业发展布局为普明新型冶金和装备制造产业园。
依托太钢钢厂和新型煤化工项目,集中建设总投资1323.5亿元的太钢200万吨球团、500万吨特种钢材、200万吨线材、200万吨还原铁、千万吨级仓储物流中心项目、年处理5万吨冶金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安徽皖北煤电集团有限公司3052合成氨尿素、3×10亿立方/年煤制天然气 ;中国华电集团山西分公司年产3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粉煤灰制砖等新型建材项目,金隅水泥2500吨/天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项目;继亨40万吨精密铸件;佳昌年产40万套汽车制动器总成项目;盛华10万吨/年精密铸件节能技改项目;丰达焦化热电联产项目,总占地面积30余平方公里。普明工业园以装备制造、冶金行业为支柱产业、以能源、新型建材行业为主导产业,以金属制品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加工业为先导产业,以洗煤业、现代物流业等为辅助产业。力争建设为山西省以冶金、装备制造行业为主导的资源型生态工业区、太原都市圈外围产业疏散基地和科技创新基地。融入自然生态系统,具备田园风光、园林景观的花园式绿色生态现代工业景观区。梁家庄新型材料工业园。依托总储量20亿吨铁矿,集中建设总投资149亿元的太钢袁家村2200万吨采矿、750万吨选矿项目、工业旅游景区建设项目;山西古冶集团岚县鑫昇矿业有限公司年加工300万吨原矿、100万吨精矿粉、30万吨还原铁项目;岚县田野铁矿、采矿场有限公司年产120万吨精矿粉、50万吨球团项目,占地面积30平方公里。同时优化资源配置,积极扶持县内冶炼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打造全国一流的矿山开发园区。社科煤电化工业园。依托社科乡、顺会乡、梁家庄乡、东村镇范围内总储量41亿吨煤炭资源,加快推进总投资540亿元的山西焦煤集团正利煤业1000万吨/年矿井建设项目、年产2万吨瓦斯气分离液化、80万立方米
/天、2×500km燃气发电机组地下气化工业性试验项目;安徽皖北煤电集团有限公司昌恒煤焦300+3×500万吨/年煤矿建设项目、2×35万千瓦煤矸石电厂建设项目、2.4亿块煤矸石制砖建设项目;山西省煤炭运销(集团)有限公司1000万吨/年煤矿建设项目、180万吨甲醇/年、65万吨甲醇烯烃化系列化多联产、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加工中心建设项目;同煤集团1500万吨/年煤矿建设、300万吨煤制甲醇、100万吨甲醇烯烃化项目;中国华电集团山西分公司2000万吨/年矿井建设及4×660MW超临界电厂和现代煤化工项目,建成占地40平方公里的社科煤电化工业园。同时,加快发展大唐新能源、山西龙源、山西中盛达风电产业,适度发展食品工业、制造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等产业,降低煤炭产业、冶金产业依存度,减少产业发展风险。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业整体水平。
坚持农业向优势区域集中,按照“优化区域布局、扩大马铃薯、稳定经济林、优化小杂粮、提升畜牧业”的思路,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着力培育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努力提升农业产业化,优化布局,构建“四大农业板块”为核心的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
沿川粮菜区。沿川粮菜区包括顺会乡、岚城镇、土峪乡、上明乡、普明镇、王狮乡等区域。以土豆、优质杂粮、设施蔬菜等特色农产品项目,向规模化、现代化农业方向发展,建设三晋种薯第一县。重点抓好在上明乡、土峪乡、顺会乡、岚城镇、普明镇以马铃薯、设施蔬菜、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5个千亩农业示范园区,种薯面积达到30万亩,瓜果蔬菜种植达到2万亩,其中设施蔬菜5000亩。培育壮大山西宜芳食品有限公司、岚县康农薯业有限公司、岚县实维康食品有限公
司、岚县青禾苑农产品有限公司、岚县富民粮油合作社等5个农业龙头企业,开展品牌经营,农产品认证10个以上。
丘陵果畜区。丘陵果畜区包括土峪乡、上明乡、王狮乡、岚城镇、顺会乡等区域。以适生杏、核桃、文冠果、沙棘等林果业,以及绒山羊、黄牛、土鸡等养殖业为主,大力发展林果、畜牧产品加工,建立营销网络,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经营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培育壮大岚县盛源农牧有限公司、岚县华隆林牧有限公司、岚县岚河畜牧园区有限公司、岚县金剑禽业有限公司、岚县惠民养殖有限公司等5个养殖加工示范企业,经济林扩展到10万亩。
边山林牧区。边山林牧区包括河口乡、界河口镇、大蛇头镇、普明镇等区域。发展以界河口镇烧炭山万亩生态林建设项目为主的边山林牧,大力发展林牧业、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产业,保护环境,涵养生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重点抓好茅龙山森林公园建设、阳暖流域万亩防护林建设项目、羊脑山万亩生态林建设项目、阳湾双井流域万亩生态综合治理工程、太佳高速宝塔山遂道出口景观绿化工程、李衬会万亩荒山造林项目、碌碌沟万亩景观林建设工程、社科乡珍家山万亩生态林建设项目、普明河两岸防护林建设项目、普明镇扣锅峁万亩生态林建设项目等十个生态造林及景观绿化工程。提升草地面积达到10万亩。
沿路育苗区。沿路育苗区包括沿国道209线,省道忻黑线、岚古线、岚马线两侧区域。以油松育苗为主,大力发展育苗业,增加经济效益,促进生态平衡,育苗达到10万亩,努力打造“华北油松育苗第一县”。
(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服务兴县、三产富民”目标。
服务业以旅游、文化和物流业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拓展社区服务业等新型业态,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打造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特色地域文化、岚县货运等品牌,提高服务业市场竞争力,扩大就业,增加效益。以城区第三产业发展为核心,沿国、省道向外辐射,形成“大”字型第三产业发展带。重点发展以太佳高速客货站场项目、太钢千万吨级仓储物流中心、普明工业园区商贸物流仓储园、岚县生产资料物流配送中心、亚龙配送中心、秀容物流园区等为主的现代物流业;改造提升国、省道沿线以餐饮、运输、汽修、农家乐等为主的传统服务业;搞好以企业科研机构、社区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劳务输出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充分挖掘面塑、叭音、纸扎、龙灯等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岚县民间艺术培训基地,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以岚城生态旅游区建设项目、皇姑梁龙凤城郊森林公园建设项目、岚河湿地公园建设项目、生态旅游公路建设项目、白龙山旅游区、饮马池皇家牧场、茅龙山生态园、120师师部旧址、前庄飞机场、秀容古城遗址等旅游景点开发为主的生态红色旅游业;大力发展房地产业,重点建设400套2万平方米的廉租房和600套4万平房米的经济适用房。主动融入太原都市圈城市群,打造晋西北连通太原、忻州、吕梁三市的“金三角”经济区,实现“服务兴县、三产富民”目标。
岚县发展和改革局二○一一年十月二十二日
第二篇:产业结构调整考察报告
一、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情况
“八五”以来,河北省委、省政府积极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加快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战略部署,采取了系列措施加速结构调整步伐。省政府先后成立了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结构调整两个领导小组,开展了百名专家调研,制定下发了全省上业结构凋契规划和义施入案,纵织实施了“龙虎计划”、“百家优势企业活动”、名牌战略和大公司大集团战略等活动,并根据国家制定的有关产业政策。结合河北实际,相继制定民《河北省地方钢铁产业政策》等一系列地方性产业政策及有关工业、农业、第三产业结构凋整的意见等有关件。去以来,省委、省政府为贯彻落实十五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结合组织实施“十五”计划,又制定下发了《关于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意见》、(关于加快主要工业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河北省公司制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规范远作实施办法》、《河北省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实施方案》、《河北省地方国有工业企业战略性改组规划指导意见》、《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等多个配套文件,为推进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河北省有关部门认为,河北产业结构虽然发生了积极变化,但仍存在一些突山矛盾和问题。具体表现为“三低”:一是产品档次低。主要工业品种初级品多,动密集型产品多,而市场需求旺盛的精深加工和名优新特产品少。全国260种最具竞争力的居民主要消费品中河北仅有3种,新产品产值率仅为3%,低于全内2.1个百分点。二是产业结构优化度低。一产内部种植业比重过大,约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58.8%。二产中采掘业和基础原材料工业占重工业的比重高达64.5%,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仅占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0.7%。第二产业整体水平不高,新兴服务业发育缓慢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不强。二是整体竞争力低。重点企业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对经济的带动作用
二、下一步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
1、河北产业的构调整的基本思路。
河北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是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结构的大调整;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的推动作用,抓住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这个关键,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贡献度;加大资产重组和强强联合力度,培育一批参与国际竞争的“四跨”型大型企业集团;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巩固壮大已有的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积极培育主导未来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充分发挥环京津、环渤海的区位优势,坚持外资、外贸、外经“三措并举”,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全力推进河北经济国际化进程。力争经过5--10的艰苦努力,全面提升河北产业结构的层次,使产品档次明显提高,整体竞争力显著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和经济发展水平实现进位,全省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逐步构筑起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结构互补、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产业结构新格局。
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坚持的原则:一是市场运作与政府推动相结合。既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市场竞争中进行结构调整,又要允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各种有效手段,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综合运用计划、金融、税率、产业政策等经济与法律手段,积极引导结构调整。二是深化改革与技术创新相结合。以改革为动力,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和企业机制,增强企业内在发展动力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加快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三是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要坚持突出重点,明确方向,选准重点,率先突破,以此带动和促进整个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广大农户和企业为主体,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重点,巩固加强农业,改造提高工业,大力发展服务业,重点抓好15个龙型经济,在结构调整中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件转变。一是加速调整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首位。深化农村改革,完善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本建设,搞好农业综合开发,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实施种子工程,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创汇农业、节水和旱作农业,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二是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全面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为核心,改造壮大一批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批高新技术产业,压缩淘汰一批落后生产能力,加快能源交通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产品精深化、规模合理化、市场国际化。三是大力发展服务业。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为方向,以强化综合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为目标,积极构筑有利于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机制和环境,改造提高商贸流通、交通通信市政服务等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信息、金融、保险、证券、会计、法律、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社区服务、房地产等新兴服务业。
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重点抓好15个龙型经济。所谓龙型经济,即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势企业(市场或中介组织)为龙头,以利益关系为纽带,形成有较长产业链、较强辐射带动作用、较高市场占有率和较好发展前景的系统性经济组织,发展龙型经济的条件 名牌产品、知名企业、知名企业家、加名市场。龙型经济的特点--市场化、规模化、一体化、集约化。龙型经济的一般形式--公司、基地+农户,市场+基地+农户,市场+企业+农户,市场+中介组织+农户。为什么要发展龙型经济--河北经济的主要问题是结构层次低、经济效益低、外向度低。发展龙型经济的好处--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实现规模经营;抵御市场风险,增强综合竞争能力;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集约化经营;解决城乡分割的矛盾,增加财政和城乡居民收入。发展龙型经济抓什么--省政府4次开会专题研究,确定从15个方面重点突破,即为畜牧业、蔬菜业、果品业、食品加工业、钢铁工业医药行业、新型建材、机械制造化学工业、旅游业、城镇建设、商贸流通、非义务教育、文化产业、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围绕培育壮大15条龙,省长、副省长已明确分工,各部门、各市正在认真研究、细化,制定方案,落实措施。
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一是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结合政府机构改革,深化企业内部改革,使企业成为结构调整的主体。二是以企业为中心,积极推进产学研联合,加大技术开发资金投入,加速建立技术创新体系,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三是大力培养和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到冀建功立业。四是集中重点投入,为结构调整提供资金支持。五是加速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切实减轻企业压力,为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环境。六是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中介组织,加强市场管理,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为结构调整营造良好的市场空间。七是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结构调整提供有力保障。八是加强宏观指导,建立有利于结构调整的服务体系。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2、山西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
调整产业结构的战略方针是:坚持科教兴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以发展潜力产品为切入点,大力扶持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全力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突出战略性调整,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再造山西优势,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
调整产业结构须坚持的原则: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集中力量扶优扶强。坚持优先调整产品结构的原则,大力开发和培育市场需求旺盛、发展潜力大的优势产品。坚持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原则,努力增强山西经济发展的后劲。处理好存量调整与增量调整的关系,以增量调整起步,通过增量调整引导和带动存量调整。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企业的关系,既要发挥政府强有力的引导和规划作用,又要坚持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投资主体的作用。处理好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关系,既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又要大力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优化升级。
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培育“―增三优”。优势产业、优势产品和优势企业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也是经济增长的“亮点”。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既是调整产业结构的着力点,也是各项经济工作的重点。“三优”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长起来的,体现了市场选择和优胜劣汰的法则,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新的增长点的形成,主要是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产品发展壮大的结果。大力培育“一增三优”,就必然会出现一大批学习、追随“三优”的群体,带动大批企业、产品的发展和产业的成长,从而带动山西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重点培育和扶持的优势产业:选择优势产业的标准是,市场前景广阔,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经济效益好,能支撑和带动山西经济快速发展,在经济总量中占有较高比重或目前比重虽然不大但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好。根据山西产业结构现状和市场的发展变化趋势,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山西将重点培育和扶持7个优势产业,即清洁能源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旅游及相关产业、特钢和铝镁为主的冶金产业、重矿机械产业、建筑房地产和新型建材业。该文章由(第一§范┆文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共2页,当前第1页12
第三篇:产业结构调整提纲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产业结构调整
主讲人赵桂华
一、产业结构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和主要内容
《“十二五”规划纲要》最突出的精神实质就是指出了我国在“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与主线:科学发展是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主线。同时,又明确提出了五项基本要求,即: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首要要求。其中,产业结构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和主要内容,是适应国际需求结构调整和国内消费升级新变化,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效益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重点。
二、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具体来说,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我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二)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强化农业基础地位
第四篇:产业结构调整考察报告
一、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情况
“八五”以来,河北省委、省政府积极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加快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战略部署,采取了系列措施加速结构调整步伐。省政府先后成立了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结构调整两个领导小组,开展了百名专家调研,制定下发了全省上业结构凋契规划和义施入案,纵织实
施了“龙虎计划”、“百家优势企业活动”、名牌战略和大公司大集团战略等活动,并根据国家制定的有关产业政策。结合河北实际,相继制定民《河北省地方钢铁产业政策》等一系列地方性产业政策及有关工业、农业、第三产业结构凋整的意见等有关件。去以来,省委、省政府为贯彻落实十五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结合组织实施“十五”计划,又制定下发了《关于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意见》、(关于加快主要工业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河北省公司制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规范远作实施办法》、《河北省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实施方案》、《河北省地方国有工业企业战略性改组规划指导意见》、《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等多个配套文件,为推进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到2000年,河北省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076亿元,是1995年的1.76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560元,由1995年的居全国第13位上升到11位。二次产业结构由1995年的22.2:46.4:31.4调整到2000年的16.1:50:33.9。第产业的基础地位得到加强,种植业结构调整进程加快,林牧渔业稳定增长、粮食、棉花、油料、猪牛羊肉等主要农产品产只属全国前列,乡镇企业保持快速增长,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第二产业调整步伐加快,冶金、建材、化工医药、机械、食品等支柱产业及纺织、轻工等优势产业在改革调整中不断提高,一批优势企业和名牌特色产品逐步发展壮大;交通通信、商贸、旅游、信息咨询等第三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行业门类齐全、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第二产业体系,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
河北省有关部门认为,河北产业结构虽然发生了积极变化,但仍存在一些突山矛盾和问题。具体表现为“三低”:一是产品档次低。主要工业品种初级品多,动密集型产品多,而市场需求旺盛的精深加工和名优新特产品少。全国260种最具竞争力的居民主要消费品中河北仅有3种,新产品产值率仅为3%,低于全内2.1个百分点。二是产业结构优化度低。一产内部种植业比重过大,约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58.8%。二产中采掘业和基础原材料工业占重工业的比重高达64.5%,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仅占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0.7%。第二产业整体水平不高,新兴服务业发育缓慢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不强。二是整体竞争力低。重点企业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对经济的带动作用
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开始得比较早,从70年代末就围绕建设能源重化工某地着手结构调整。选入90年代、省委、省政府把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摆在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1996年省委七届二次全委会通过了《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产业结构的实施意见》,提出全面调整产业结构是振兴山西经济的关键。经过二十年的调整,山西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20.7:58.5:20.8调整到1998年的12.9:53.5:33.6。但山西产业结构目前仍存在突出的问题:一是产业素质低,产品低级化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改变;二是支柱产业单一化,煤炭、冶金所占比重过高;三是与沿海发达省份比山西产业结构调整缓慢,传统产业优势逐渐消失,新的优势产业尚未形成,好的不大,大的不好,缺乏新经济增长点,国内的比较优势越来越小。河南省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顺序由改革开放之初的一二三,到1986年变化为二一三,1992年进一步调整为二三一。特别是“九五”期间,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稳定实现了增加粮食生产能力500万吨的目标。高效经济作物比重和畜牧养殖业比重进一步上升。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版效,培育了一批在国内外市场有较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和企业集团,产业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旅游、房地产等服务业发展较快,正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00年三次产业结构为22.6:47:30.4。当前河南产业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是产业层次低,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高产品竞争力不强。
二、下一步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
1、河北产业的构调整的基本思路。
河北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是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结
第五篇:产业结构调整考察报告
一、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情况
“八五”以来,河北省委、省政府积极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加快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战略部署,采取了系列措施加速结构调整步伐。省政府先后成立了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结构调整两个领导小组,开展了百名专家调研,制定下发了全省上业结构凋契规划和义施入案,纵织实施了“龙虎计划”、“百家优势企业活动”、名牌战略和大公司大集团战略等活动,并根据国家制定的有关产业政策。结合河北实际,相继制定民《河北省地方钢铁产业政策》等一系列地方性产业政策及有关工业、农业、第三产业结构凋整的意见等有关件。去以来,省委、省政府为贯彻落实十五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结合组织实施“十五”计划,又制定下发了《关于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意见》、(关于加快主要工业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河北省公司制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规范远作实施办法》、《河北省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实施方案》、《河北省地方国有工业企业战略性改组规划指导意见》、《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等多个配套文件,为推进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到2000年,河北省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076亿元,是1995年的1.76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560元,由1995年的居全国第13位上升到11位。二次产业结构由1995年的22.2:46.4:31.4调整到2000年的16.1:50:33.9。第产业的基础地位得到加强,种植业结构调整进程加快,林牧渔业稳定增长、粮食、棉花、油料、猪牛羊肉等主要农产品产只属全国前列,乡镇企业保持快速增长,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第二产业调整步伐加快,冶金、建材、化工医药、机械、食品等支柱产业及纺织、轻工等优势产业在改革调整中不断提高,一批优势企业和名牌特色产品逐步发展壮大;交通通信、商贸、旅游、信息咨询等第三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行业门类齐全、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第二产业体系,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
河北省有关部门认为,河北产业结构虽然发生了积极变化,但仍存在一些突山矛盾和问题。具体表现为“三低”:一是产品档次低。主要工业品种初级品多,动密集型产品多,而市场需求旺盛的精深加工和名优新特产品少。全国260种最具竞争力的居民主要消费品中河北仅有3种,新产品产值率仅为3%,低于全内2.1个百分点。二是产业结构优化度低。一产内部种植业比重过大,约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58.8%。二产中采掘业和基础原材料工业占重工业的比重高达64.5%,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仅占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0.7%。第二产业整体水平不高,新兴服务业发育缓慢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不强。二是整体竞争力低。重点企业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对经济的带动作用
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开始得比较早,从70年代末就围绕建设能源重化工某地着手结构调整。选入90年代、省委、省政府把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摆在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1996年省委七届二次全委会通过了《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产业结构的实施意见》,提出全面调整产业结构是振兴山西经济的关键。经过二十年的调整,山西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年的20.7:58.5:20.8调整到1998年的12.9:53.5:33.6。但山西产业结构目前仍存在突出的问题:一是产业素质低,产品低级化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改变;二是支柱产业单一化,煤炭、冶金所占比重过高;三是与沿海发达省份比山西产业结构调整缓慢,传统产业优势逐渐消失,新的优势产业尚未形成,好的不大,大的不好,缺乏新经济增长点,国内的比较优势越来越小。河南省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顺序由改革开放之初的一二三,到1986年变化为二一三,1992年进一步调整为二三一。特别是“九五”期间,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稳定实现了增加粮食生产能力500万吨的目标。高效经济作物比重和畜牧养殖业比重进一步上升。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版效,培育了一批在国内外市场有较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和企业集团,产业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旅游、房地产等服务业发展较快,正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00年三次产业结构为22.6:47:30.4。当前河南产业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是产业层次低,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高产品竞争力不强。
二、下一步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
1、河北产业的构调整的基本思路。
河北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是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结构的大调整;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的推动作用,抓住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这个关键,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贡献度;加大资产重组和强强联合力度,培育一批参与国际竞争的“四跨”型大型企业集团;通过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巩固壮大已有的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特色经济,积极培育主导未来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充分发挥环京津、环渤海的区位优势,坚持外资、外贸、外经“三措并举”,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全力推进河北经济国际化进程。力争经过5--10的艰苦努力,全面提升河北产业结构的层次,使产品档次明显提高,整体竞争力显著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和经济发展水平实现进位,全省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逐步构筑起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结构互补、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产业结构新格局。
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坚持的原则:一是市场运作与政府推动相结合。既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市场竞争中进行结构调整,又要允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各种有效手段,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综合运用计划、金融、税率、产业政策等经济与法律手段,积极引导结构调整。二是深化改革与技术创新相结合。以改革为动力,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和企业机制,增强企业内在发展动力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加快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三是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要坚持突出重点,明确方向,选准重点,率先突破,以此带动和促进整个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广大农户和企业为主体,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重点,巩固加强农业,改造提高工业,大力发展服务业,重点抓好15个龙型经济,在结构调整中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件转变。一是加速调整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首位。深化农村改革,完善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本建设,搞好农业综合开发,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实施种子工程,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创汇农业、节水和旱作农业,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二是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全面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为核心,改造壮大一批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批高新技术产业,压缩淘汰一批落后生产能力,加快能源交通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产品精深化、规模合理化、市场国际化。三是大力发展服务业。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为方向,以强化综合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为目标,积极构筑有利于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机制和环境,改造提高商贸流通、交通通信市政服务等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信息、金融、保险、证券、会计、法律、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社区服务、房地产等新兴服务业。
当前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重点抓好15个龙型经济。所谓龙型经济,即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势企业(市场或中介组织)为龙头,以利益关系为纽带,形成有较长产业链、较强辐射带动作用、较高市场占有率和较好发展前景的系统性经济组织,发展龙型经济的条件 名牌产品、知名企业、知名企业家、加名市场。龙型经济的特点--市场化、规模化、一体化、集约化。龙型经济的一般形式--公司、基地+农户,市场+基地+农户,市场+企业+农户,市场+中介组织+农户。为什么要发展龙型经济--河北经济的主要问题是结构层次低、经济效益低、外向度低。发展龙型经济的好处--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实现规模经营;抵御市场风险,增强综合竞争能力;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集约化经营;解决城乡分割的矛盾,增加财政和城乡居民收入。发展龙型经济抓什么--省政府4次开会专题研究,确定从15个方面重点突破,即为畜牧业、蔬菜业、果品业、食品加工业、钢铁工业医药行业、新型建材、机械制造化学工业、旅游业、城镇建设、商贸流通、非义务教育、文化产业、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围绕培育壮大15条龙,省长、副省长已明确分工,各部门、各市正在认真研究、细化,制定方案,落实措施。
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一是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结合政府机构改革,深化企业内部改革,使企业成为结构调整的主体。二是以企业为中心,积极推进产学研联合,加大技术开发资金投入,加速建立技术创新体系,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三是大力培养和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到冀建功立业。四是集中重点投入,为结构调整提供资金支持。五是加速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切实减轻企业压力,为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环境。六是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中介组织,加强市场管理,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为结构调整营造良好的市场空间。七是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结构调整提供有力保障。八是加强宏观指导,建立有利于结构调整的服务体系。
2、山西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
调整产业结构的战略方针是:坚持科教兴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以发展潜力产品为切入点,大力扶持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全力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突出战略性调整,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再造山西优势,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
调整产业结构须坚持的原则: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集中力量扶优扶强。坚持优先调整产品结构的原则,大力开发和培育市场需求旺盛、发展潜力大的优势产品。坚持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原则,努力增强山西经济发展的后劲。处理好存量调整与增量调整的关系,以增量调整起步,通过增量调整引导和带动存量调整。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企业的关系,既要发挥政府强有力的引导和规划作用,又要坚持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投资主体的作用。处理好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关系,既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又要大力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和优化升级。
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培育“―增三优”。优势产业、优势产品和优势企业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也是经济增长的“亮点”。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既是调整产业结构的着力点,也是各项经济工作的重点。“三优”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长起来的,体现了市场选择和优胜劣汰的法则,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新的增长点的形成,主要是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产品发展壮大的结果。大力培育“一增三优”,就必然会出现一大批学习、追随“三优”的群体,带动大批企业、产品的发展和产业的成长,从而带动山西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重点培育和扶持的优势产业:选择优势产业的标准是,市场前景广阔,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经济效益好,能支撑和带动山西经济快速发展,在经济总量中占有较高比重或目前比重虽然不大但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好。根据山西产业结构现状和市场的发展变化趋势,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山西将重点培育和扶持7个优势产业,即清洁能源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旅游及相关产业、特钢和铝镁为主的冶金产业、重矿机械产业、建筑房地产和新型建材业。该文章由www.xiexiebang.com(第一§范┆文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为了加快山西工业结构调整步伐,确保实现调产“一年起步,两年入轨,三年初见成效”的目标,省政府以培育“一增三优”为主攻方向,在企业申报、部门审核、银行充分衔接的基础上,于2000年11月编制了《山西省2000年“361”,工业调产计划》。“361”工业调产计划,即2000年省重点扶持36个重点调产项目,省政府筹措6亿元贴息入股资金,带动银行贷款及社会资金100亿元。省级扶持资金由省政府从省级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中统筹安排,按现有的资金管理渠道,主要从基建、技改煤炭和财政预算资金中筹措。2000年6亿元资金的筹措渠道是省经贸委安排25亿元,支持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新兴产业的省重点调产项目;省计委安排1亿元,支持发展高新技术的省重点调产项目;省煤炭局安排25亿元,支持煤炭洗选加工和清洁能源及相关的省重点调产项目;省长基金中安排0.5亿元,用于支持动态调整的省重点调产项目。“361”工业调产计划以不锈钢、电解铝、高技术机电产品、精细化工产品、特色纺织品、生物制品及医药新产品、高性能磁性材料、高浓度化肥、煤炭深加工产品及超细粉体材料等l0大类优势产品为重点,具有标志性的里点项目有50万吨不锈钢、40万吨电解铝、80万吨高浓度化肥、2000万吨机焦、5000吨高性能磁材、55万吨“绿色”液体洗涤剂等。全部36个项目均已经国家和省有关部门批准立项,投资基本落实,产业规模突出商场前景趋好,企业实行改制,前期工作比较扎实,有的已经开工,有的已基本具备开工条件。项目总投资104亿元,其中银行贷款61亿元,上市募集13.5亿元,发行企业债券1.5亿元,配股资金6.1亿元,利用外资3.5亿元,企业自筹18.4亿元。全部达产后,预计新增销售收入155.7亿元,利润25.6亿元、税金11.3亿元。并推进全省产品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山西优势产品上规模、是水平、上档次,培育出一批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的高新技术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的产值在现有基础上提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