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庆三峡学院外国语学院举行2013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出征仪式
外国语学院举行2013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出征仪式
7月9日10:00,外国语学院在百安校区一教203教室隆重举行2013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出征仪式。外国语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张路、团总支书记杨华、2012暑期“三下乡”带队老师姜博洋及2013暑期“三下乡”带队老师袁颖出席了本次出征仪式,“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全体成员以及筹备组成员参加了本次仪式。
在本次仪式上,“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团团长樊锦首先对本次“三下乡”活动的具体方案及各自分工做了详细介绍,并表明了整个团队的决心和信心。紧接着,杨华老师提出了活动中的安全问题,提醒队员们时刻注意人身财产安全。接下来,作为上届活动参与者的姜老师对服务团做了指导,还与队员们分享了自身的宝贵经验。最后,张路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在讲话中,她提到,本次“三下乡”活动必须突出“教育帮扶”的特色,用教育实践去收获成果,同时她还对队员们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圆满完成任务,达到社会实践的真正目的。随后,全体参会人员合影留恋,为服务团践行,出征仪式圆满结束。
本次出征仪式不仅让服务团的队员们坚定了下到基层的决心,更让他们明白了自身的重任,相信本次“三下乡”活动定会取得圆满成功。
外国语学院通讯社
第二篇:重庆三峡学院外国语学院2013暑期“三下乡”活动
明确分工 精诚合作
——外国语学院召开2013暑期“三下乡”活动第三次筹备会议
7月2日14:30,外国语学院在百安校区一教101办公室召开了2013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第三次筹备会议。本次会议由外国语学院团总支书记兼实践服务团指导老师杨华主持,服务团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
在本次筹备会议上,杨华老师做了重要指示,她指出要明确服务团的工作和目的,务必让本次“三下乡”活动达到服务基层、锻炼自我的最终目的。同时,杨华老师还对本次活动的具体分工做了详细地分配。本次活动共六天,需完成授课、走访、调查等十多项活动,工作量大而密,需每位成员团结一心,共同完成。经过讨论,梦想课堂、图书捐赠、调研报告等活动的负责人一一落实,并制定了“三下乡”职责表,对每位成员都严格要求。
本次筹备会议确立了暑假“三下乡”活动的具体细则,相信服务团定能圆满完成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展现出当代大学生对青春梦想的激情与特色。
外国语学院通讯社
第三篇:外国语学院举办201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出征仪式
外国语学院举办201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
活动出征仪式
7月4日下午3点,我院201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出征仪式在1教104会议室举办。出征仪式由指导老师姜博洋主持,党总支书记伍红致出征词并宣布实践团出征,院长王扬为实践团授旗,副院长甘长银、刘晓林出席出席了此次仪式。
伍书记在致辞中希望参加社会实践的同学,一要响应“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号召,深入基层,虚心学习,大力唱响时代主旋律。二要勇于拼搏,积极实践,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艰苦的环境中培养品格,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树立和坚定青年学子成才报国的志向。三要珍惜社会实践的机会,坚持理论知识学习和投身社会实践相统一,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创造精彩的人生。四要严守活动纪律,自觉服从指挥,认真落实各项活动内容和要求,做到平安出发、凯旋归来,达到“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最终目的。接下来,王院长为实践团授旗,团长曾先接旗。最后,伍书记宣布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出征,学院领导与社会实践团成员挥手道别,祝愿大家顺利归来。
外国语学院通讯社
第四篇:兰州城市学院举行2014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出征仪式
兰州城市学院举行2014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出征仪式
7月17日下午,兰州城市学院2014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出征仪式在该校校本部综合楼前举行。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王基,校团委负责人、各学院团总支书记和重点实践团队的志愿者代表参加了出征仪式。
出征仪式上,王基为8支重点实践团队代表授旗。校团委负责人对本次实践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带队教师及志愿者代表表示,将牢记总书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要求,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扬青春志,绘就中国梦。
据悉,根据学校《关于组织开展2014年大学生暑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的要求,2014年我校暑期社会实践以“为祖国勤学修德·以实践明辨笃实”为主题,围绕支教帮扶、社会调研、科普宣传、公益服务等方面开展活动。学校近万名在校生及8支重点实践团队将奔赴各地开展各类实践活动。
供稿:兰州城市学院许立业
第五篇:外国语学院暑期三下乡活动总结
外国语学院暑期三下乡活动 ——广汉中学实验学校教学实习总结
经历了7天的实习生活,让我初尝了身为一名教师的酸甜苦辣。回顾和学生们一起走过的日子,不禁想起自己的中学时代,也深感如今的学生比我们过去多了一份顽皮,一份灵活,一份大胆。学生的能力一代比一代强,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想在学生中树立起好老师的形象,还需要走一段不寻常的摸索之路。
每当站在讲台上,被一双双纯净的眼睛聚精会神地望着时,作为一名教师的价值感和成就感就油然而生了。这此实习的时间里,我并没有做到一名好老师,也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喜欢我,但只要有一名学生记住我,那么我的第一次实习就不遗憾了。记得那是第四天,一个学生递来一张字条:老师,我喜欢你的微笑,当你微笑着走近我时,使我感到了从来没有过的亲切,我很喜欢你。这是我在实习里收到的最好的,最值得珍藏的礼物。我想,其实走近学生的第一步只须微笑就够。
初为人师,总是有些紧张。我带着羞涩与忐忑抱着课本和教案走上讲台时,尽管我做了很多预备,但当我真正面对那么多双眼睛时,我还是紧张了。
第一是预备阶段。先熟悉实习班级的情况,认识班上的每个学生以及他们学习情况(通过班主任或班委或直接交流)。然后,认真听指导老师上课。现在的听课的感觉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以前听课是为了学习知识;现在听课是学习教学方法。目的不一样,上课的注意点就不一样,现在注意的是指导老师的上课方式,上课的思想。接着,根据在大学所学的教育知识和在中学实习听课所学到的,自己在已有的基础上备课,试讲。做足了上讲台的准备。
在经过了几次的听课、说课(试讲)后,第二天我正式走上讲台,第一次感觉自己所学的知识派上用场。作为一名教师,还有一个天职就是教书,无私地把知识传播给学生。这也是我们实习的重要内容——授课。我初次体会到当老师的辛苦。上一节课,要经过“备课(写teaching plan & verbatim plan)——上课——批改作业——接受学生反馈的信息——评讲、巩固练习”这样一个流水线。看起来简单,可其中每个环节又有很多小细节,最主要的是“上课”。这个环节,也就是我们一直在探讨的“课堂教学”。
一个老师告诉我: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英语是一门外语,对学生而言,既生疏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英语,就要让学生喜爱英语,让他们对英语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
总之,我觉得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不单老师要认真投入教学,还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才能达到做老师的目的—把知识真正传给学生。这种过程是很开心的,也是辛苦的,但要做个知识的传播者—人民教师,我要努力学习,将来当一个出色的老师
一段实习下来,我在学习与教学过程中,在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逐渐的去反思,同样也沿袭了一些好的做法,形成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在此,列举几条,希望对英语教师能有帮助。
第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内在潜力,在每节课的起立过后的问候语中,我都要求学生大声喊:we must learn English well.(我们一定要学好英语).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喊出了学生的心声,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及时与学生交流,明确学生的学习任务和责任,严格要求。
第三,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到公平公正。
第四,及时了解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给予学生力所能及的帮助。
这次教育实习给了我们很多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不管自己将来会不会加入教师的行列,我们都从这次教育实习中感受到了很多生平没有接触过的东西,15年来,我们只是坐在板凳上听老师讲课,而如今我们终于有机会走上讲台,面对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这种感受是与众不同的。这次难得的机会让我的人生又描下了漂亮的一笔,而我不会把它做为最后一笔,我的人生画卷还需要更多的勾勒,更多的润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