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时间:2019-05-15 16:08: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积极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积极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第一篇:积极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文章标题:积极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

近年来,我县主动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将农田水利基本建

设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最需要、最根本的途径,通过理清思路,创新机制,深化改革,不断掀起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高潮。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的,以田间工程和安全饮水建设为重点,以产权制度改革为载体,以民办公助为动力,努力创新发展思路、创新投入机制、创新建管模式。全县共开工水利工程1050处,累计投工7.8万个,完成土石方8.9万立方米,完成投资1450万元。通过大规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有力的改善了农村生活条件、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态条件,特别是在今年的特大干旱中,水库、末级渠系、水窖等小型水利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地保障了城乡供水和农田灌溉,取得了巨大的抗旱减灾效应。

一、创新发展思路。近年来,农田水利建设环境和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方面,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农民群众的投工投劳数量大幅减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总体投入明显减少。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水利工程超过规定使用年限,老化失修严重,病险多、效益低。面对这些突出问题,我们从发展思路上去找出路,结合县情制订了发展思路框架。围绕新农村建设,坚持四个立足点,扎实推进四大工程建设。一是立足于群众基本生存条件的改善,大力推进“甘露工程”建设,确保饮水安全。“十一五”期间,力争解决8至10万人的农村人口饮水安全。二是立足于粮食生产安全,大力推进现代化农田灌溉工程建设,保障粮食安全。力争“十一五”期间完成全县粮食主产区4.5万亩田间U型渠154公里,完成渠系衬砌1144公里,建旱地水窖1750口。三是立足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大力推进山川秀美工程,保护生态安全。力争“十一五”期间完成70条小流域1029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四是立足于解决水患问题,大力推进防洪保安工程,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安全。力争“十一五”期间,基本完成县城城区防洪工程建设,县城城区防洪能力达到50年一遇,乡镇重要堤防工程达到20年一遇以上标准。围绕这个发展思路,结合国家投资方向,确定地方投资计划。对于大中型水利建设工程,采取财政投资为主导,农民群众投工投劳为补充进行建设;对于公益性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采取政府主导、政策补贴、群众参与的办法确保效益。围绕这个总的目标,今年我们已经完成了八项重点水利工程:一是城关防洪五期工程。投资380万元完成防洪堤建设700米。二是竹溪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投资60万元完成公路桥的建设任务。三是小农水试点项目工程。投资115万元完成蒋家堰田间配套U型渠建设10公里。四是万亩灌区工程。投资65万元完成东干渠渠系配套工程5000米。五是安全饮水工程。投资243万元完解决3个集镇6800人饮水安全。六是烟水配套工程。投资60万元完成500亩10000米烤烟基地U型渠建设任务。七是预防保持水土保持项目。投资40万元完成县河黄沙河水土治理20平方米。八是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投资45万元完成3座小水库除险加固任务。

二、创新投入机制。一是用足用活“一事一议”政策。实行民主决策,把群众自身受益的事交给群众自己办,从群众最关心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因地制宜地确定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引导群众投劳投资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做到乡乡有重点工程,村村有建设项目。蒋家堰镇民主村在国家投入100万元的基础上,多方筹资100余万元,完成田间配套U型渠1万米,新增灌溉面积310亩,改善灌溉面积1100亩,年可节约生产用水17.9万m3。二是整合涉农资金。充分发挥涉农资金富聚交应和放大效应作用,把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国土整治资金、以工代赈资金、扶贫资金、农林水专项资金捆绑使用,采取资金分部门按原渠道管理,项目建设内容按水利总体规划进行的办法,集中连片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并且明确整合主体是县政府,明确整合平台是综合规划,明确整合程序是“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区域集中、各投其资、促进发展、各记其功”,同时坚持以资金整合为纽带,带动资源和技术的整合,形成发展的合力。全县集中项目资金500多万元,集中用于病险水库整治、安全饮水工程、堤库塘堰维修、水土保持治理和水毁农田修复。今年,仅国烟扶贫就用于水利建设60万元,完成田间U型渠1000米及蓄水池、喷灌设施、水窖等设施。三是吸纳社会资金投入。我县把社会资金作为解决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的有益补充,通过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存量、扩大增量、良

性循环。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行“五小”水利工程拍卖。以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大力引导社会各方面投资兴建直接受益的小型水利工程。全县共筹集民间资本1000多万元,用于人饮恢复、土地复垦和库塘维修。四是推行水利设施产权改革,用产权资本置换建设资金。鼓励社会资本买断山塘水库等小型水利设施经营产权,推行民营化经

营。全县2054处小型水利工程,已改制450处,买断263处,承包117处,租赁45处,通过改制吸纳民间资本2500多万元,弥补了病险库塘整治和水利设施建设资金的不足,走出了“以水养水”的新路子。五是政府投入引导。坚持以奖代补,支持鼓励各地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县财政多方调剂资金,对群众自发兴建的末级渠系和抗旱水源等直接受益的小型水利工程建设,按照财政补助、县乡配套,以奖代补,先干后补,农民投工、受益分担的原则由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进行补助,基本解决了工程材料费用支出,调动了农民群众干水利积极性。

三、创新建管模式。在农田水利建设中,我们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控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水利建设管理新路子,逐步建立健全以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工程公示制、财务审计制为核心,以组织领导、计划管理、资金管理、质量保证、工程监理、工程验收六大体系为保障的新型建管机制。为了加强建设管理,实现水利工程长效良性运行,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一是推行工程“四制”管理。将工程内容、工程量、开工和完工时间及责任人登记造册,跟踪督办。对技术含量高、工艺复杂的小型水利工程,实行专班作业,推行质量终身负责制。成立了以分管农业的县级领导为组长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领导小组,各乡镇组建工作专班,负责当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组织、协调、督办和验收工作,层层分解任务,逐级落实责任,对重点工程项目,领导靠前指挥,现场解决问题。根据农田水利建设的任务目标,划分事权,层层签订责任状,一级对一级负责,对已建项目实行重点管护,确保设计合理,施工安全,质量达标。二是推进水管体制改革。按照“转变职能、提高效率、强化服务”的要求,按照纯公益性、准公益性、经营性水管单位类别划分的原则,加快改革进程,严格定性定编,积极推行管养分离。属公益性的走公共财政的路子,属经营性的按市场运行方式走企业化管理的路子。截止目前,全县5家水管单位中,全部完成了水管体制改革。对水政大队、河道管理处纯公益性管理单位,县政府一次性解决全额拨款编制14名,对竹溪河水库这类准公益性事业单位,按照差额拨款方式给予一定补助,对渔种场、石庙子水库实行企业化经营。三是推行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为解决农村小型水利设施建设主体缺位和管理脱节的问题,我县大力推进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用水户参与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今年我们选择蒋家堰颜家街村为试点,在全县第一家成立了用水者协会,制订了各项制度,合理确定了小型水利工程的经营权、使用权及收益权,实行水量、水价、水费三公开,做到用水有合同,维修有计划。村委会把拍卖山塘资金1.2万元用于水利设施维修外,协会规定经营者从买断水源工程后,农民每亩需交10元钱的水费,其中提取2元用于堰渠维修,资金交协会管理。目前蒋家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试点项目区已建立农民用水者协会8个,拥有会员3132人,协会管理支渠及以下渠系47公里,管理灌溉面积9532亩,年收取水利设施维修资金10万元。农民用水协会参与小型水利设施建设管理,较好地解决了水利设施集体所有与土地承包经营的矛盾,明晰了小型水利设施的经营管理责任主体,调动了农民“自己事自己办、自己工程自己管”的积极性,保障了工程效益发挥,促进了节约用水,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一事一议”提供了载体,营造了和谐氛围。

《积极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积极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第二篇: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

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

作者:佚名

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意见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多地少、水资源短缺、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频繁,这些基本国情决定了农田水利建设在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经过广大农民群众长期不懈的努力,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大幅度增加,为粮食产量和农业生产不断迈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基础。但近年来,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投入总体呈下滑趋势,已成为制约粮食生产能力提高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为了适应农村税费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要求,改革和完善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体系、投入方式、组织形式,促进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健康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重大意义

农田水利设施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我国现有农田水利骨干工程大都建于20世纪50至70年代,相当一部分已达到规定使用年限,老化失修严重,效益衰减,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不完善,配套率低,欠账较多,对现有灌区全面进行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的任务十分艰巨。在人增地减水少的严峻形势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因而也需要更多的投入。但与此同时,近年来,全国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呈下滑趋势,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逐步取消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后,农民群众的投工投劳数量大幅度减少。农田水利建设滑坡,不仅直接影响当前的粮食增产,而且严重制约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持续提高。因此,尽快建立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积极稳妥地做好这项工作;认真组织试点,深入调查研究,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加强配合,齐心协力,共同推进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迈上新台阶。

二、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切实加大公共财政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支持力度,以政府安排补助资金为引导,以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为主体,以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依托,以加强组

织动员为纽带,以加快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逐步建立起保障农田水利建设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原则。

1.坚持政府支持、民办公助的原则。国家要逐步增加对水利建设的投入,重点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同时,要把加大政府投入与增加农民劳动积累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组织和引导农民尽可能增加劳动积累。

2.坚持民主决策、群众自愿的原则。要严格区分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与加重农民负担的政策界限,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在切实加强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前提下,以政府加大投入为契机,通过有效的组织工作,引导农民出资出劳开展直接受益的农田水利建设。同时,要严格规范“一事一议”程序,控制筹资筹劳标准。

3.坚持规划先行、注重实效的原则。要发挥规划的统筹指导作用,把规划作为乡村两级组织农民出资出劳的必要条件和国家安排补助投资的重要依据,科学有效地开展农田水利建设。

4.坚持深化改革、创新体制的原则。建立以政府资金为引导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加快农田水利管理体制和小型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形成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良性运行机制,调动广大农民投资投劳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

三、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工作重点

(一)增加政府投入,逐步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财政部门要建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对农民兴修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给予补助,并逐步增加资金规模;在安排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时,继续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中低产田改造的一项重要内容。发展改革部门要调整投资结构,切实增加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部分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要结合土地开发整理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要整合国家现有的各项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加强统筹协调,避免重复安排,着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按照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原则,地方各级政府应切实承担起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责任,把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纳入投资和财政预算,逐步形成适度规模。

(二)认真做好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采取以县为单位、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原则上每个县都要编制。编制规划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讲求实效。规划按程序经过审批后,即为安排国家补助资金的依据,申报项目必须符合规划的要求。水利部门要从全国和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的要求出发,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各地区要结合实际,积极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

(三)规范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一是明确资金投向。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重点用于补助粮食主产县。二是明确项目实施主体。项目实施主体可以是农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也可以是农民联合体或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三是完善补助方式。主要用于补助项目建设的材料费、设备费及机械作业费,具体方式可采取项目管理或“以奖代补”的办法。四是制订补助标准。根据工程性质、农民在限额内筹资筹劳情况,制订不同的补助标准,筹补结合、多筹多补。五是健全申报程序。由县级有关部门对项目主体的申请进行审查、公示后联合上报。需要农民筹资筹劳的项目,应经县级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审查。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的具体办法,由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四)完善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对政府给予补助资金重点支持的斗渠、相邻村共用的村级小型水塘(库)和圩堤等农民受益的农田水利工程,可以村级为基础进行“一事一议”,按照乡镇协调、分村议事、联合申报、统一施工、分村管理资金和劳务、分村落实建设任务的程序和办法实施。“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限额标准由省级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提出,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根据受益主体和筹资筹劳主体相对应的原则,在不影响村整体利益和长远规划的前提下,可按受益群体议事。要加强资金和劳务的监管,对国家引导资金和通过“一事一议”筹集的资金和劳务,都要实行全过程公开、民主管理,接受群众监督。严禁强行以资代劳或变相加重农民负担。各级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监管,提高资金和劳务使用效率。

(五)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组织领导工作。县乡政府要将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目标和责任,落实有关政策,组织规划编制,抓好项目实施,加强监督检查。水利部门要加强对工程建设的指导和检查监督。鼓励和扶持农民用水协会等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工程建设、使用维修、水费计收等方面的作用。

(六)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制度改革。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的原则,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明确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所有权,落实管护责任主体。以农户自用为主的小、微型工程,归农户个人所有;对受益户较多的小型工程,可按受益范围组建用水合作组织,相关设施归用水合作组织所有;政府补助形成的资产,归项目受益主体所有。允许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以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进行产权流转,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45号)的要求,积极推进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实施灌区管理机构定岗定员和工程维修养护定额的试点和推广工作,妥善解决富余人员的分流问题,改革水价和水费计收机制,为工程良性运行和节约用水创造条件。

第三篇: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文件

国办发[2005]50号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

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意见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五年十月六日

关于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意见

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水利部

农业部 国土资源部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多地少、水资源短缺、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频繁,这些基本国情决定了农田水利建设在农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建设,经过广大农民群众长期不懈的努力,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大幅度增加,为粮食产量和农业生产不断迈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基础。但近年来,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投

1入总体呈下滑趋势,已成为制约粮食生产能力提高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为了适应农村税费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要求,改革和完善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体系、投入方式、组织形式,促进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健康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重大意义

农田水利设施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我国现有农田水利骨干工程大都建于20世纪50至70年代,相当一部分已达到规定使用年限,老化失修严重,效益衰减,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不完善,配套率低,欠账较多,对现有灌区全面进行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的任务十分艰巨。在人增地减水少的严峻形势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因而也需要更多的投入。但与此同时,近年来,全国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呈下滑趋势,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逐步取消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后,农民群众的投工投劳数量大幅度减少。农田水利建设滑坡,不仅直接影响当前的粮食增产,而且严重制约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持续提高。因此,尽快建立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积极稳妥地做好这项工作;认真组织试点,深入调查研究,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加强配合,齐心协力,共同推进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迈上新台阶。

二、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切实加大公共财政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支持力度,以政府安排补助资金为引导,以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为主体,以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依托,以加强组织动员为纽带,以加快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逐步建立起保障农田水利建设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原则。

1.坚持政府支持、民办公助的原则。国家要逐步增加对水利建设的投入,重点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同时,要把加大政府投入与增加农民劳动积累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组织和引导农民尽可能增加劳动积累。

2.坚持民主决策、群众自愿的原则。要严格区分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与加重农民负担的政策界限,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在切实加强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前提下,以政府加大投入为契机,通过有效的组织工作,引导农民出资出劳开展直接受益的农田水利建设。同时,要严格规范“一事一议”程序,控制筹资筹劳标准。

3.坚持规划先行、注重实效的原则。要发挥规划的统筹指导作用,把规划作为乡村两级组织农民出资出劳的必要条件和国家安排补助投资的重要依据,科学有效地开展农田水利建设。

4.坚持深化改革、创新体制的原则。建立以政府资金为引导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加快农田水利管理体制和小型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形成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良性运行机制,调动广大农民投资投劳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

三、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工作重点

(一)增加政府投入,逐步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财政部门要建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对农民兴修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给予补助,并逐步增加资金规模;在安排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时,继续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中低产田改造的一项重要内容。发展改革部门要调整投资结构,切实增加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部分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要结合土地开发整理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要整合国家现有的各项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加强统筹协调,避免重复安排,着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按照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原则,地方各级政府应切实承担起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责任,把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纳入投资和财政预算,逐步形成适度规模。

(二)认真做好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采取以县为单位、自下而上的方式进行,原则上每个县都要编制。编制规划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讲求实效。规划按程序经过审批后,即为安排国家补助资金的依据,申报项目必须符合规划的要求。水利部门要从全国和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的要求出发,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各地区要结合实际,积极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

(三)规范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一是明确资金投向。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重点用于补助粮食主产县。二是明确项目实施主体。项目实施主体可以是农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也可以是农

民联合体或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三是完善补助方式。主要用于补助项目建设的材料费、设备费及机械作业费,具体方式可采取项目管理或“以奖代补”的办法。四是制订补助标准。根据工程性质、农民在限额内筹资筹劳情况,制订不同的补助标准,筹补结合、多筹多补。五是健全申报程序。由县级有关部门对项目主体的申请进行审查、公示后联合上报。需要农民筹资筹劳的项目,应经县级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审查。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的具体办法,由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四)完善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对政府给予补助资金重点支持的斗渠、相邻村共用的村级小型水塘(库)和圩堤等农民受益的农田水利工程,可以村级为基础进行“一事一议”,按照乡镇协调、分村议事、联合申报、统一施工、分村管理资金和劳务、分村落实建设任务的程序和办法实施。“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限额标准由省级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提出,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根据受益主体和筹资筹劳主体相对应的原则,在不影响村整体利益和长远规划的前提下,可按受益群体议事。要加强资金和劳务的监管,对国家引导资金和通过“一事一议”筹集的资金和劳务,都要实行全过程公开、民主管理,接受群众监督。严禁强行以资代劳或变相加重农民负担。各级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监管,提高资金和劳务使用效率。

(五)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组织领导工作。县乡政府要将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目标和责任,落实有关政

策,组织规划编制,抓好项目实施,加强监督检查。水利部门要加强对工程建设的指导和检查监督。鼓励和扶持农民用水协会等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工程建设、使用维修、水费计收等方面的作用。

(六)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制度改革。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的原则,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明确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所有权,落实管护责任主体。以农户自用为主的小、微型工程,归农户个人所有;对受益户较多的小型工程,可按受益范围组建用水合作组织,相关设施归用水合作组织所有;政府补助形成的资产,归项目受益主体所有。允许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以承包、租赁、拍卖等形式进行产权流转,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体改办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45号)的要求,积极推进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实施灌区管理机构定岗定员和工程维修养护定额的试点和推广工作,妥善解决富余人员的分流问题,改革水价和水费计收机制,为工程良性运行和节约用水创造条件。

第四篇: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交流发言 中共曲靖市委副书记

陈世贵

各位领导:

根据大会安排,我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曲靖市近年来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不妥之处,请予指正。

一、主要做法

(一)提高一个认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社会安定的基础,也是广大农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和目前农民就业的主要产业,虽然农业占GDP的比重在逐年下降,但农业的基础地位并未改变,也不会改变。基于这样的认识,曲靖市各级党委、政府多年来都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切实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到了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在推进工业强市和城镇化战略的同时,丝毫没有放松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千方百计增加对“三农”工作的投入,全市农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在“三农”问题中,增加农民收入是核心,发展和培育农业产业是基础,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产业支撑。发展和培育农业产业,推进农业产业

— 1 — 化经营,就是要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市场化水平,全面提升农产品的科技含量、质量安全水平和整体市场竞争力。因此,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重点,必须把建设现代农业贯穿于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

(二)培育一个支撑。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培育新的特色产业。按照比较优势原则,推进产业布局的区域化、合理化,并按规划布局加强各产业基地建设,为培育和引进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条件。曲靖市根据全市传统农业现状和地理、气候等条件,于2003年提出在全市除巩固烤烟产业外,着力培育种子粮油、畜牧、薯类、蔬菜花卉水产、蚕桑、林果六大主导产业,并相应推进“双六工程”和十二个科技示范园(场)建设。“双六工程”:至2007年底,建成六个种养规模达100万(亩或头、只)以上,六个种养规模达50万(亩或头、只)以上的大型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至2006年底,“双六工程”建设和十二个科技示范园(场)建设已基本建成,下步工作主要是巩固和提升。

(三)推进一个进程。在“双六工程”和十二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场)基本建成的同时,积极开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创评活动,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培育特色产业,大力推进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至2006年底,全市固定资产达5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共144户,资产总额44.52 亿元,其中— 2 — 省级认定重点龙头企业12户,市级认定重点龙头企业64户。龙头企业共实现年销售额34.2亿元,约占农业总产值的21%。带动全市70%以上的农户,全市农产品营销经济组织达1114个,成员总数19万人。建成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18个,其中年交易额达1亿元以上的专业市场4个。珠江源农网被评为全国百强农网之一,2006年实现网上交易额达5.7亿元。全市组织制定了大宗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49项,国家立项的7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顺利推进。全市现已有172个农业及加工农产品品牌,其中省级著名商标5个,原产地或保护产品1个。获云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46个,获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81个,4个产品获绿色食品证书,1个有机食品获日本AFAS认证证书。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提高,大大提高了我市农产品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化程度,推动了农业的规模经营和农业科技的推广运用,加速了我市现代农业建设的步伐。

(四)夯实一个基础。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业水利化程度决定着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通过多年的努力,全市农田水利化程度已近40%。多年来,全市坚持不懈大干农田水利建设,每年投入农田水利建设总投资达7亿元左右,并在加紧进行水源工程、水库除险加固、河道整治等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稳步推进水价改革、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广节水新技术,积极探索农业用水管理新模式。2004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从2005年起用3至5年时间建设300万亩基本烟(农)田,确保“十一

— 3 — 五”末全市建成400万亩高稳产农田。至2006年底,全市已完成基本烟(农)田建设投资5.8亿元,建成基本烟(农)田80万亩。至此,全市已建成高稳产农田280万亩左右(含80万亩基本烟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农业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为农业产业的培育、建设现代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提供一个支持。产业的培育和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需要为其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首先是不折不扣的落实中央农业税减免政策和中央“四补贴”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宽松的宏观环境。其次,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农业六大主导产业建设纲要》、《“双六”工程建设和优势农产品开发实施意见》、《关于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意见》、《关于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在全市农村开展“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关于落实“万元增收计划”的通知》、《关于加快培育农村劳务产业的意见》等政策,为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现在每年市财政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龙头企业的专项资金达5000万元,扶持新农村建设的资金达4500万元,扶持畜牧、林业产业的资金2000万元左右。从2005年起,全市 1601个村委会畜牧兽医人员每人每月补助提高到100元至150元。同时,对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农业产业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乡镇干部给予提拔重用。中央政策的落实,地方政策— 4 — 的支持,为全市农业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创造了宽松的环境。

(六)搞好一个服务。搞好科技、人才、市场、信息、规划等方面的服务,也是产业培育与发展的重要保障。积极稳妥推进农口事业单位改革,推进科技承包,推进科技进村入户,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积极性,解决农民群众的科技需求。全市种植业良种覆盖率达90%,玉米制种、马铃薯良种繁育走在全省前列。全市农业机械总值达10.3亿元,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1亿瓦特。畜禽良种改良步伐加快,饲草饲料推广、兽医防疫工作力度加大,畜牧规模经营发展步伐加快,发展养殖小区157个,科学养殖水平提高。林业生产由以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为主向兼顾林业经济效益转变,生态旅游、特色经济林发展开始起步。主要森林病害防治、华山松木蠹象种群动态及综合治理、ABT生根粉在工程造林中的示范与推广取得重大进展,市林业局与会泽、沾益开展了森林防火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已投入使用,林业生产与管理中的科技水平提高。全市农业科技贡献率达48.5%。积极推进农业对外开放,引进市外资金、技术和人才,特别是要引进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方面的人才。认真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围绕主导产业、大宗农产品产地规划建设一批农产品专业批发交易市场,培育和扶持发展各种农业合作组织或中介组织,搞活农产品流通。努力扩大珠江源农网的覆盖面,尽量覆盖到所有乡镇和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规范信息的制定与发布,既宣传曲靖,又减少农产品的交易成本。严格执行市政府出台的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

— 5 — 实施意见,搞好村庄建设规划。按照《曲靖市农业六大主导产业建设纲要》的要求,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并使产业布局向最适宜区集中,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支持农业龙头企业自主创新,延伸加工产业链,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加速建设现代农业的步伐。认真落实向村委会下派农村工作指导员的要求,做好下派工作。

二、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主导产业基本形成

2006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60亿元,农业六个主导产业产值133.9亿元(不含烤烟产值2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8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296元,比上年增10%以上,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粮油种子产业:全市粮食播种756.9万亩,总产20.65亿公斤;油料播种63.5万亩,产量9638万公斤。粮油种子产业产值26.6亿元。

——马铃薯、魔芋产业:播种马铃薯213.4万亩,产量28亿公斤;魔芋10.9万亩,产量2亿公斤;马铃薯、魔芋产业产值14亿元。

——蔬菜、水产、花卉产业:蔬菜88.2万亩,产量18.9亿公斤,产值12.2亿元;渔业产量3.2万吨,产值3.2亿元;花卉10.5万亩,产值1.1亿元,其中万寿菊10万亩,产值8000万元,鲜切花0.5万亩,产值3000万元;中药材、雪莲果有新的发展,产值2000万元。蔬菜、水产、花卉、药材产业产值16.7亿元。

— 6 — ——茧丝绸产业:桑园18.5万亩,产茧1006.4万公斤,农业产值2.28亿元。

——畜牧产业:肉猪出栏630万头,肉牛出栏26万头,肉羊出栏74万只,肉禽出栏959万只,肉类总产74万吨,畜牧业现价总产值66亿元。

——林果产业:水果、干果、竹木、林副产品产值8.3亿元,其中水果31.6万亩,产值1.75亿元。

围绕六大主导产业培育,“双六工程”基地和十二个科技示范园(场)基本建成。

(二)区域布局、产业特色更加明显

围绕主导产业的培育和“双六工程”基地建设的实施,经过近几年来的努力,各县(市)区农业产业的区域、特色更趋明显,生产布局更趋合理,初步形成了以麒麟、沾益、陆良为主的优质稻米生产区;以宣威、会泽、沾益、富源为重点的专用玉米生产区;以罗平、师宗、陆良为重点的优质油菜生产区;以陆良、师宗、麒麟、沾益为主的蚕桑生产区;以宣威、会泽为主的加工型马铃薯生产区;以麒麟、陆良、师宗为重点的商品蔬菜生产区;以会泽、宣威、富源为主的腌肉型肉猪生产区;以师宗、罗平、富源、宣威、会泽、马龙为重点的优质黑山羊生产区。此外,还有富源魔芋、马龙的食用菌、沾益的万寿菊、罗平、师宗的生姜等特色非常鲜明。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明显加快

— 7 — 全市固定资产达5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144户,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2户,市级重点龙头企业64户。龙头企业实现年销售收入34.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21%,如加上烤烟产值20亿元,产业化经营约带动80%以上的农户。随着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广大干部、群众的市场意识、市场观念进一步增强,一些龙头企业的发展出现了与主导产业紧密结合的趋势,循环农业开始出现,畜禽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呈现加速发展趋势,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各种专业协会、农村经纪人等中介组织在农产品生产和营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架起了农户、基地、企业、市场之间的桥梁,农业生产的组织化、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加速发展,加速了建设现代农业的步伐。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近年来农资价格逐年上涨,农民种植(养殖)成本上升,一定程度上抵销了中央惠农政策的落实效应。

二是农民收入低,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民,就学难、就医难的问题依然存在,农民隐形负担不可忽视。

三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由于畜牧业生产量大面宽,疫病传播渠道多,危害性大,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四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主要表现在基地与龙头脱节,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发育滞后;基地建设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有待提高,优势、特色不够明显;市场信息不灵,驾驭市场能力不强;龙头企业不大不强,深加工能— 8 — 力低,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链短,带动面不宽。

五是农业农村投入严重不足。主要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农村教育基本建设欠账大,部分地方新农村建设缺口较大,农业科研和科技推广投入下降,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经费紧缺。

六是在稳定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由于农村股份合作制、承包土地使用权流转发育滞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规模经营的发展,影响了农业科技、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业机械化的推行。

七是由于机构改革撤销了农村工作部,市、县都只有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且人员太少,远远适应不了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需要。加之2006年市、县、乡换届,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四、今年农业农村工作重点

(一)进一步加强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切实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理顺农业农村工作综合职能部门机构设置,调整充实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充实和完善涉农部门“为农服务承诺制”,大力开展“科技进村入户”活动,不断提高为农服务水平。加大考核力度,完善考核奖励机制。广泛宣传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业农村工作,推动全市现代农业建设和“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以建设现代化农业为主题,继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化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围绕优势产业的培育和“双六工程”基地建设,继续调优产业和产品结构,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努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力引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现有龙头企业,增强企业科技研发创新能力和驾驭市场的能力,提高龙头企业的群体竞争力。完善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尽量减少结构调整的盲目性。继续落实“万元增收计划”,深入开展“一乡一业,一品一村”创评活动,加快特色农产品的开发和培育。

(三)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大农业机械推广力度,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动物防疫体系和农产品信息网络建设,高度重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创建、申报和认证工作,努力创建一批体现曲靖特色、发挥曲靖优势的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速与国内国际市场的对接。按照现有49个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技术规程,严格实施标准化生产,对发展前景较好的优势特色农作物,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纳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之列。

(四)加快畜牧业的发展步伐,继续巩固和提升畜牧业的支柱地位。以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紧紧围绕到2010年全面实现“12112”目标的要求(即至2010年全市出栏肉猪1000万头、出栏肉羊200万只、出栏肉牛100万头,— 10 — 畜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人均畜牧业产值2000元),加大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稳定发展生猪生产,突出发展肉牛、肉羊产业,加快发展禽蛋、奶类产业。加大畜禽良种改良步伐,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健康养殖和畜产品加工,实施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推进生产方式和增长方式转变,大力推广生猪熟改生喂、青贮料、氨化料等畜牧业生产技术。继续抓好动物疫病防制工作。加强畜牧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引进,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努力实现畜牧业数量、质量和效益的同步增长,巩固和提升畜牧经济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地位。

(五)突出重点,加快农村劳务产业的培育与发展。整合教育资源,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为目的,大力开展技能培训。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农村劳务产业的意见》,以创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乡活动为载体,主抓教育培训、有序转移输出、维权服务三大任务的落实,确保全市累计半年以上转移就业总量突破100万人。

(六)加大扶贫攻坚力度,不断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基本解决绝对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和增加低收入人口收入为目标,以贫困群体和贫困人口为着眼点,以贫困村为主战场,大力实施整村推进、产业工发、劳动力培训转移“一体两翼”战略。突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益事业建设重点,创新工作方式,完善政策措施,加大落实力度,努力实现解决温饱与巩固温饱同步推进、扶贫开发工

— 11 — 作力度与资金投入同步加大、基础设施条件与贫困村寨生活环境同步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贫困人口素质同步提高的目标。

(七)注重生态建设,加快林产业发展步伐。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坚持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资源相结合,全面推进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认真落实好“五百”工程。即:力争用5年时间发展特色经济林和珍贵用材林300万亩、速生丰产林100万亩、低产低效林改造和封山育林100万亩,不断提高林产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八)切实抓好以农田水利建设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后劲。继续加大贷款融资力度,不断增加水利建设投入,切实抓好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打牢水利发展基础,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突害的能力。认真抓好冬春农田水利建设和基本烟(农)田建设工作,做好大中型重点水利工程的立项建设准备工作,组织实施好“65421”工程(即用8—10年时间,新建改建60万口沼气池,建成50万个小水窖,建设400万亩有排灌条件、旱涝保收的高稳产农田,新建和改建2万公里乡村公路,全力抓好1500个省级重点扶持贫困村建设),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发展后劲。

(九)扎实推进“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从群众最关心、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整合各项社会资源,逐步解决和改善群众的居住环境和生产条件,把建设的重点放在发展农村生产力和产业培育上,不断促进地方经济发— 12 — 展和农民增收。加强已建或正在建设村的跟踪管理,落实好今年启动150个建设村的建设工作和资金项目的管理工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长效机制,使新农村建设真正成为农民满意工程。落实好农业部在麒麟区茨营乡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工作。

(十)高度重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和谐农村建设。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理念,继续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障工作,完善农村各项救助制度,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在开发区、师宗县农村低保试点的基础上,探索和建立全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增加对农村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的投入,促进和谐农村建设。

各位领导,曲靖市在建设现代化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虽然作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兄弟州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离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差距更大。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中央1号文件、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第八次党代会及这次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虚心向兄弟州市学习,切实把“三农”工作放到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千方百计增加对“三农”工作的投入,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产业支撑抓紧抓落实,抓出成效,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第五篇:积极部署全力以赴推进我乡农田水利建设跨越发展

积极部署全力以赴推进我乡农田水利建设跨越发展

为认真扎实搞好我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农业抗灾减灾和综合生产能力,11月1日,我乡召开2011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专题会议。

会议指出,我乡农田水利建设要以建设社会义新农村为主题,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紧紧围绕“治水、建路、兴农”三大重点,大力实施河道整治、设施农业、园区道路、小型水利、生态绿化、土地治理等工程,强化领导、创新机制、注重效益、抓好落实,确保今冬明春我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会议要求,2011年,我乡农田水利建设要以抓好重点工程为着手点,力争完成制定的目标任务:

1、完成机械保护耕作3000亩,深松整地400亩,开发土地120亩,整理土地200亩;

2、打造高标准农业园区4个,新建温室大棚500栋;

3、综合整治河道1000米;

4、新建园区道路4.7公里;

5、完成2处饮水改造工程、2处防洪设施维修加固工程、铺开11处设施农业小型水利设施配套建设工程;

6、完成荒山造林200亩,发展干果经济林150亩。

会议强调,为保证我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一要强化领导、落实责任。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农建责任制,形成党政一把手亲自抓,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二要优化机制,确保投入。一方面要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投资,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和吸引社会资金,开创群众性与农建大户开发相结合的新模式。三要严格把关,确保质量。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严禁各类花架子工程、面子工程。四是要统一规划,注重实效。要综合考虑长远的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和当前的农民承受能力,真正做到顺乎民意、尊重民愿、体恤民情。

下载积极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积极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中央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积极推进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促进城市建筑,改善城市面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按照市政府新政发【2009】46号文件《新泰市关于加快推进“城中村”开发改造工作的......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调查心得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调查心得这个暑假,学校要求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做一份政治课实践调查报告,这次我们小组的实践主题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查,这次调查的新农村是湛江市......

    推进农业现代化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关系

    推进农业现代化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关系 -------以川东地区为例 摘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是发展农村的关建。随着经济的发展,四川新农村建设总......

    推进农业现代化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关系

    推进农业现代化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关系摘要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论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一项重大而长期的历史任务,也是加强“三农”工作......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言稿

    文章标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言稿各位领导:今天,市委、市府就《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下面,结合公安工作实际,我就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