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禅城年投3000万发展文化产业
禅城年投3000万发展文化产业
时间: 2013-04-11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张涨
文化旅游街区评上4A 奖100万元
本报讯(记者张涨)昨日,禅城区政府发布相关征求意见,拟设立禅城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不少于3000万元用以资助网络、数字动漫、文化产业园区等项目。
而对于传统文化的支持在方案中被列为重点,非遗产业化开发将可获得税收补贴最高20万元,国家级大师举办展会、在禅城设立工作室也均可获得补贴。
每年至少3000万专项资金
根据这份征求意见,禅城将在“十二五”期间,设立禅城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将纳入相应的年度财政预算。方案称,区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3000万元专项资金。同时,还要成立相关专家评委会,负责对申报专项资金的项目实行论证、评审,提出专家评审意见。获得专项资金的单位或个人必须严格按照所承诺的资金使用范围,专款专用专账管理。
该资金还要建立退回机制,如出现违反法律法规或承诺约定的,将被追回专项资金,并从当年起连续五年内取消其申报资格。区财政局也将对专项资金使用实行定期的绩效评价。此方案拟从今年开始执行,有效期5年。
园区评上4A奖100万元 非遗产业化最高补20万元
根据征求意见,为了鼓励发展新兴文化产业,专项资金将对数字动漫、数字出版、新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项目给予连续3年的租金补贴。在文化产业主题园区方面,对改造建成总建筑面积不低于15000平方米,首期投入使用建筑面积不低于5000平方米,进驻文化企业使用面积占园区投入使用面积80%以上的文化产业主题园区,可申请一次性项目补贴,补贴金额按已实际投入使用建筑面积每平方米不高于100元的标准核发,每个园区最高补贴不超过500万元。而对获评国家4A级旅游区(点)的文化旅游街区,一次性奖励100万元。
在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产业化上,专项资金对在禅城实施产业化开发的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其开始产生税收的连续三年内,累计最高补贴20万元。同时,由国家级文化部门主办的国家级大师个人国内专题展会,可申请一次性补贴10万元,在境外举办专题展会的可申请20万元,此两项补贴每位大师均每两年享受一次。不仅办展会有补贴,国家级大师在禅城设立工作室也可获得连续3年的租金补贴,每年的最高补贴金额不超过5万元。
第二篇:文化产业发展心得体会
精选范文:文化产业发展心得体会(共2篇)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很高兴来到××这块美丽的土地,看到这么漂亮的城市,与这么多的同志交流文化产业发展思路。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就文化产业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一、如何正确认识当代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一个新的概念,按照传统观念,文化是上层建筑,产业是经济基础,把文化与产业这两个词放在一起,混淆了我们通常理解的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目前在国际上对文化产业这个词的由来有多种观点,而国内关于文化产业的研究,通常做法是先定义。但是文化产业是引进的概念,世界各国对文化产业的定义各不相同,虽然有一些相同的基础特征,但外在表述方式上不一样,特别是归入文化产业的产业门类各不相同。就国际经验而言,没有通常所说的文化产业,每个国家都有着不同的分类。当前,最关键的是要认识当代文化产业的由来。认识了基本由来,就知道如何去思考什么是文化产业,就可以用分析、判断的方法来思考我们发展文化产业所面临的问题。我们要抛开不同的概念,抛开不同的行业分类,用正确的方法来分析我们所面临的形势。比如说,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下,要正确认识文化产业,关键是要掌握方法。研究文化产业的方法其实就是两句话:“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只有经过这两个过程,才最后产生了文化产业,也就是说只有通过文化和经济,文化和市场,文化和产业的高度融合,才产生了文化产业这个概念。这就是我们认识文化产业的基本逻辑和基本思路。
第一,经济文化化。实际上就是指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产业发展的基本逻辑和发展趋势。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就是从经济走向文化的过程。我们经常用一、二、三产业来区分我们目前的产业结构,每一年的国民经济统计报表,在宏观经济里面,我们都可看到一、二、三产的比例,它标识了发展阶段的基本指标。实际上从国际近20年的发展趋势看,产业不断升级、速度越来越快,成了明显的发展趋势,三次产业的划分已经远远不够,我已经把它定义到了第五产业,即我们通常理解的第三产业之后,出现了第四、第五产业。第一个发展阶段即农业发展阶段,在市场经济、工业革命发生以前,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占主导地位。经济学家认为,农业是直接依赖自然资源进行生产的行业,如农林水牧。在这个发展阶段上,绝大多数居民从事生产劳动,大多住在农村,城市化水平很低。第二个发展阶段即工业化发展阶段,我们把它叫做制造业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也是根据经济学家的分类,它不是直接对资源生产的过程,而是对资源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生产过程,这包括冶金、纺织、化工、机械、电力、建材、食品,属于制造业的范畴。第二产业是在工业革命以后逐渐形成的。工业革命造成的结果是主要的劳动力进入了工业生产部门,大部分人口从农村进入城市,城市化水平大大提高。现在一般认为,我们国家整体上处于第二产业发展后期。我们的城市化率约为40,第二产业比重较大,三次产业按比重排序为二、三、一。第三个发展阶段是以服务业为基础的阶段。现在一般有几种分类方式,有的把商业、饮食业、城市公共管理、教育、旅游文化服务等归入第三产业,有的除了一、二产业之外都归入第三产业。应当说,第三产业跟制造业有着巨大的差别,产业中心或者主要生产部门是由有形产业的生产转向无形的服务业生产,这是第三产业的基本标志。第三产业进入了无形的服务业,国民经济主要来源是无形服务业,主要人口从事服务劳动,城市化水平相比工业化阶段进一步提升。我国处在第三产业发展比较迅速的阶段,但水平仍然较低。目前,全国第三产业发展比重约占gdp的34,这个水平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目前我国人均gdp约为1300美元,从经济学上分析,超过人均gdp1000美元的国家,三产比重应该大大超过34,也就是说,我们的三产比重太低。我国从“八五”开始,就提出了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但到目前为止,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目标并没有得到实现。第四个发展阶段是以知识型服务业为基础的阶段。20世纪70、80年代,在发达国家兴起了新技术革命,其中有一个最主要的发展领域被称作新兴信息服务业。随着新兴信息服务业的崛起及一系列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重大的发展趋势,在传统的第三产业(服务业)中,出现了脑力和体力劳动的区分。人们发现,在第三产业中,脑力劳动的比重越来越大。到了90年代,知识经济成为特别引人注目的词汇,主要原因就是oecd(即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由发达国家组成),连续发布了几个报告,在第一个报告里,提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它的依据就是在oecd所属的24个发达国家中,以知识为基础的服务业已占国民经济总量的70,在这些国家服务部门里,70已是脑力劳动,而且绝大多数从事信息服务业,oecd根据这样一个统计数字分析,提出发达国家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在9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关注这个问题,一大批研究人员提出了“构建国家创新体系,推进国家科技发展”的新战略构想。第五个阶段是以艺术、文化知识服务业为基础的阶段。即我们所说的文化产业。20世纪90年代,包括欧美发达国家研究人员发现,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在知识性的服务业里面,服务于精神文化需求的部门发展得越来越快。一些社会学家、未来学家对这一发展阶段进行了新的定义,其中有一个丹麦的未来学家认为,人类在经历狩猎、农业、工业和信息社会后,将进入一个以关注梦想、历险、精神和情感生活为特征的梦幻社会;还有一种说法,知识经济后,人类社会就要进入体验经济。所谓知识经济,或者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并不是说,这个知识只是指向自然科学知识,实际上,知识经济范围很广,主要是指人文和文化知识。也就是说,文化成为了产业开发的资源,只有开发了文化资源,生产了文化产品,才能满足整个社会精神文化和心理需求。未来社会将会越来越向满足心理需求发展,整个产业发展的最快步幅是在知识产业。以上五个发展阶段,是越来越走向文化。经济学家认为,经济越来越走向下游化,直接满足需求的产业门类越来越大,中间加工这块越来越小,且满足直接消费中文化因素越来越大。也就是说越是下游化,越是文化化。如现在服装没有品牌,餐饮没有主题,就吸引不了顾客,就没有市场。很多日常消费越来越具有文化消费的含义,甚至城郊的农业都已经走向了观光农业。从以上可以看出,经济越来越走向下游,越来越走向满足精神需求,这就是经济文化化。
第二,文化经济化。或者说从文化走向经济。我认为,文化的发展,同以上所讲的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也有五个阶段。最近几年,这五个阶段发展趋势逐渐明朗。第一个发展阶段,即传统文化的发展阶段。这是与农业经济相适应的发展阶段,在市场经济前或进入工业化前,农业社会的文化被普遍认为是一种精英文化,只有很少的人在从事文化创作,消费文化产品;大众既不能参与创作,也不能参与消费文化产品,这是与当时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因为绝大多数人住在农村,城市化水平非常低,创作精神文化产品和消费、欣赏、收藏精神文化产品的人群,只能局限在统治阶段、贵族和他们所供养的艺术家,所以说,前现代化、前工业化是个精英文化的时代。第二个发展阶段,是商业化的发展阶段。工业文明造成大量的人口从农业转向工业,农民大量进入工厂,农业人口大量转变为城市人口,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旨在提高入城农民素质、满足工业发展需要的各类教育培训急剧增加。城市人口的集中和教育的普及,必然带来城市人口、受教育人口分享文化的需要。进入城市的农村人口受到教育后,具备了一定的精神文化消费能力,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精神文化需求市场。这就产生了一个矛盾,仍然很少的文化艺术生产和迅速增长的消费需求形成落差,文化产品严重不足。在这个阶段,催生了大规模的文化市场,即在文化创作与消费之间出现了商业环节,出现一批文化商人,他们负责复制文化产品,并通过商业营销的模式送到广大消费者手中,现代印刷术也是这样产生出来的,现代化的报纸、期刊、图书都是在这个阶段发展起来的。第三个发展阶段,是文化产业的发展阶段。这首先要谈到商业文化的特点:一是产生了大规模的商业化市场,有一批文化商人从事各种各样的文化交易,使文化成为大众消费;第二是技术快速发展。以前文化传播主要靠传统印刷术,要达到产业化规模非常难,一本书要被50万人消费(阅读)已经很不容易了。但通过电子媒介就不同了,如最初兴起的广播业,一个国家只要建一个电台,就可以覆盖整个国家,受众只要购买了接收机,就可以进行精神文化消费。现代广播就是文化产业的第一种形态,随后产生的电影、电视,更容易被大规模的复制和传播,这就使文化真正具有了产业化的特征,美国以好莱坞为代表的迅速发展的广播、电影业,正是在这个发展阶段出现的。在这一时期也就出现了对美国文化工业的批判。由于美国现代传媒和大众文化的快速发展,使得一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家对于资本主义最新发展态势进行了批判,这个学派即法兰克福学派,他们认为美国的文化产业,是统治工人阶级的新形式,统治阶级垄断传播器,传播虚假信息,让工人阶级满足现状。本来工人觉得受得剥削是件很痛苦的事情,结果电影一出现,工人们回家一看电影就放松了。他们认为资本主义文化产业的出现,是资本主义进行统治的一种新形式。文化产业这个词最早就是这么来的。第四个发展阶段,是内容产业发展阶段。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不仅用文化产业定义,还用内容产业来定义这个发展阶段。内容即容器。为什么叫内容产业?我们知道,知识经济最基础的技术是数字化的信息技术,它改变了迄今为止的传媒的技术基础。数字技术最早是以计算机和网络出现的,后来发展到“三网合一”,“三网”即:互联网、广播网、通信网。我们所说的“三网合一”,其实就是用互联网统一广播和通信,互联网出现后已将数字技术变成了广播和通信统一的技术,从广播上讲,数字电视就是数字化信息技术在广播上的运用;从通信上讲,我们安装了电话,就可以接驳电脑,可以上网。因此,可以这样说,现代技术的三大基础——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网已经形成了统一的整体,欧洲人把这叫做传媒汇流,这是未来各个国家的重点发展方向。我国在“十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推广“三网合一”。xx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已经推出了数字电视5年计划,这是一个大趋势,从上世纪90年代欧洲已经就在重点推广。“三网合一”的最终结果是以前制约广电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频段的稀缺”已成为历史。我们知道,广播电视是通过电波来传播,而电波所用的频段是稀缺的,世界各国都要控制通信和广电的发展,因为通信和广电所使用的频段必须由国家来控制和管理,不能随意让单位或个人使用频段,否则会导致频段冲突。而数字技术有压缩功能,在同样的频段上,可以至少增加10倍的传播内容,数字电视一旦全面铺开,我们至少可以同时看到500个台。也就是说,在相同的频段里面,可容纳的内容大大增加,结果是频段、频道过多,内容不够。由此,欧洲、日韩提出了目前关键是发展内容产业,只要有好的内容,就能站在产业发展的高端。我国目前也正在研究内容产业,我去年参加了中办、国办关于信息资源开发与研究的文件起草工作,起草工作小组对信息内容产业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发现信息内容产业涵盖了通信、网络等产业部门,且在信息产业中,70以上与文化有关。由此,国务院提出要大力发展内容产业,因为在全国推广数字电视需投资近万亿元人民币,如果不能提供好的内容,这一投资将成为巨大的风险。所以说内容产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阶段。第五个阶段,即创意产业。现在的网络里面数字内容很多,但质量不高,有专家声称网络里90的资源是垃圾资源。xx年,我做过数字图书馆研究,曾看到美国总统信息顾问委员会给布什总统递交的一份新报告,其中谈到美国的信息产业发展到今天,几个关键问题还没有突破,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网络资源搜索器技术太差了,最好的搜索器只可以搜到16的内容,即便搜到,也大多无用,他们要求美国投入资源进行技术突破,因为只有真正实现技术突破,才能实现内容产业的大发展。欧洲提出要发展有意义的内容产业。如芬兰,由于他在信息技术上的突破,一直稳居世界各国竞争力排名的前三位,他也是欧洲第一个提出发展内容产业的国家。芬兰人在一份报告里谈到,芬兰只有300余万人,虽然说信息技术最发达,上网人数比例最多,但在网上只能看到以美国为主的英语国家的文化,芬兰文化几乎没有。而要提供芬兰的文化,只有用国家或产业发展的手段,有意识地制造、提供与芬兰文化相关的内容,否则,下一代芬兰人将不知道什么是芬兰文化,因为他看不到,这样就会发生技术进步、文化消失的怪现象。目前芬兰正在加紧整理历史文化资源,把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的资料都变成数字信息资料输送到网络,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为芬兰人提供有意义的文化内容。到了90年代,英国人首先提出了“创意”产业,它的涵盖范围相比芬兰更为宽泛,因为芬兰人是从信息技术、芬兰文化的角度来提出的,而英国人则认为文化产业是创意产业,并把它分为13类,其中一个最主要的特征是把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在一起。现在英联邦国家都在发展创意产业,并把设计业作为创意产业的最关键行业,他们认为,如果设计业做好了,那么文化产业的潜力就会扩展到所有产业中去,如可以将把建筑业纳入文化产业,因为建筑业除了设计外,其它都没有很多价值;可以把服装业纳入文化产业,因为服装业中品牌是其核心;把餐饮业纳入文化产业,如现在流行的“星巴克”咖啡厅就是一种饮食文化,它把餐饮业与文化产业融合了。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传统产业特别是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只要发展到一定程度,都可能向文化产业延伸,否则就无法生存。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就形成了“创意产业”,实际就是文化产业普遍化,文化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印有米老鼠、唐老鸭等卡通形象的产品销往全球。再比如日本有个卡通形象,叫kitty猫,通过授权生产15000种商品销往世界各地,每年可获得几十亿美元的收入。我们国家的动漫产业不发达,主要是知识产权保护不够,另外还有个认识问题,不能总指望卡通片靠收视率赚钱,必须发展配套产业,当然我国这方面也有了进步,如国产卡通形象“蓝猫”授权了6000余种商品,在全国有xx多个专卖店。文化发展到这个阶段,就和我们所有的经济活动相关。就产生了一个链条,在前端有大量的、独特的文化资源,并以文字、图像或以民间风俗形式存在;在末端是所有日常消费品;中间是一个增值区。这个链条深入到所有资源开发领域,由此我们发现,那些最具有独特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是最有传播价值、最受关注的东西,最易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就为文化资源丰富,但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提供了一个发展机遇。
通过以上两个逻辑,我们发现,经济活动越来越向上走,越来越具有文化特征;而文化越来越向下走,越来越进入日常生活,其本身变成了经济活动,所有文化符号越来越有价值。通过“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文化与经济已经高度融合,绝大部分文化生产、消费已不是上层建筑的因素,而是一种经济本身的活动。所以传统的观念必须根据这一发展趋势进行转变。同时,我们还发现,不同的国家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就会有不同的发展需要,他们对文化产业的表述和行业分类各不相同,这一点是和发展水平及发展条件、要求相关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理解文化产业的发展逻辑,比把机械的行业标准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工作指导更为有效。所以说,文化产业没有特别严格的行业门类划分,而是根据地方发展要求提出的新的发展思路。另外,我们刚才讲的是历史、时间的发展逻辑。实际上,发展是个不平衡的过程,就全球来讲,有发达国家、欠发达国家、最不发达国家等划分方式;就全国来讲,也有东、中、西部之分。但所有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处在一个统一的市场环境中,这就是最大的问题,我们不能说,我们处在低的发展阶段,就不用去考虑别的问题,这就会带来很大风险。因为如果做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规划的时候,仅局限于自己的发展阶段,而不兼顾更高发展阶段的需求,就会为未来发展留下隐患。严格来讲,处在统一的市场环境里面,会有一个分工布局,如果没有积极主动的态势,就会被动地接受别人的分工,从而失去今后的发展机会。如我国加入wto后,与发达国家处在了不对称竞争的态势。如在入世谈判的最后阶段,焦点问题就是文化分销领域,发达国家提出要我国开放文化分销领域,让他们的企业在我国建立电影、音像等文化产品的分销系统。这就是说,我们是用今天的产业来换取明天的产业,或者说我们是用夕阳产业来换朝阳产业。现在我们还很难超越这个发展阶段,但如果不进行战略谋划,我们就会彻底丧失发展的机遇。因为如果我们不加区分、无限制地让外国文化进入市场,那么我们的文化市场就会让外国占领,就会失去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所以国家明确要求在发展第二产业的同时,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也就是说,在继续加快第二产业发展的同时,要做好未来在文化产业领域与发达国家竞争的准备。从××来讲,我们处在中部欠发达地区,人均gdp仅为东部的十分之一,经济发展阶段处在第二产业迅速发展、文化产业刚刚起步的阶段。但一定要知道,如果要获得文化产业发展的长期可能性,就必须看到产业升级、整合和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不至于关注今天的发展而失去了明天的机会。为此,在考虑文化产业发展时,既要立足当前发展阶段,又要着眼长远。
二、××市制定文化产业规划必须研究的四个问题
今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已经做了2-3个规划,在制定规划过程中,专家们发现,必须突破传统的思路,不能再按以前的线型模式(如上年增长
9、下年增长10的规律性增长方式)做了,必须对发展定位问题深入研究,要对整个产业的发展趋势、需求、模式进行新的分析,重新认识发展的阶段和起点。只有这样,才能重新认识我们目前的发展阶段,重新谋划我们的发展战略。
1、要研究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要结合“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两个逻辑来研究××在经济发展上处在什么阶段,在文化发展上处在什么阶段,在全国性的整体发展格局中处在什么地位。
2、要研究文化产业的发展需求。了解了文化产业的发展需求,就可以知道我们所设定的战略发展目标,是否符合国家和所处区域发展的战略需要。制定规划必须研究文化产业的发展机遇和空间。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存在战略性短缺,xx年我国人均gdp为1000美元,同期文化消费为5600亿元,与国际上同等经济发展水平的文化消费平均值有将近5600亿元的差距。这个巨大的空间为文化产业提供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如果要对××市文化产业进行具体分析,我这里提供一个思路,按照刚才的逻辑来讲,实际上文化产业是满足两种需求,第一是满足生活需求,即我们通常所指的文化产业,为消费者提供电影、音像等文化产品服务;第二是满足生产需求,文化产业要服务于传统产业,要为传统产业提升附加值,如服装设计业要为服装业提高附加值,建筑设计业要为建筑业提高附加值。从生活需求来讲,文化产业就有很多发展机遇。就××而言,我们可以统计居民收入多少、支出多少,应该消费多少、还有多少未消费,可以开发的消费需求是多少。还可以分析周边市场对我们的产品、服务和旅游资源的需求,分析全国市场对我们的需求。××成功举办过全国第五届农运会等大型国际国内赛事,这本身就是一个资源,因为举办赛事可以吸引全国观众来宜。另外从旅游角度讲,××有很多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特别是禅宗文化资源可以满足全国甚至是全球佛教徒的消费需求,如韩日佛教徒对朝拜××禅宗祖庭有着强烈的愿望。这些消费市场是××发展文化产业满足生活需求应该考虑的事情。从满足生产消费需求来讲,我国有很多的资源,特别是云南自然、人文资源的多样性、奇特性、诡异性在全世界都有影响,可以在文化产业品牌运作上实现突破。打造品牌一可以整合资源,二具备传播性,品牌本身就是传播的载体。云南有很多是一个产品做成一个品牌,然后带动一批产品。如运作“云南印象”品牌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某房地产开发商投资4亿元做了一个永久性的“云南印象”演出场馆;后在周边开发了商贸中心,专门销售云南特色的工艺品,还做了一个“云南印象”商品楼群,这三个东西就构成了“云南印象”。然后再用“云南印象”这个品牌注册了服装等100余种商品,充分扩张了“云南印象”品牌中所包含的文化观念、文化价值,因为云南意味着少数民族、多元文化、山水风光、异域风情,民族文化的单一性、独特性等多种含义,并易为人们所接受,品牌开发潜力巨大。这样一种开发思路,对我们××很有借鉴意义。××有独一无二的禅宗文化,我们可以把它开发成一个品牌,然后扩大到一批产品,带动一批产业。我曾参与无锡市运作宗教品牌。无锡有个小灵山,与佛祖的灵山同字,无锡人就想做一个大佛,他们运作得很好,得到中国佛协原主席赵朴初的支持,朴老甚至把它作为一生中最后一件功德来做,全力以赴,曾亲自写了两封信给xx同志。灵山大佛很快建成后,无锡人将“灵山”品牌注册了100多种商品,并检索全国有无“灵山”牌商品,发现浙江有个“灵山”牌汽车后立即将其买断,目前已开发出烟、矿泉水等一系列产品。10年前,我们为无锡制定的发展目标为“10年实现10亿元产值,带动100亿元的产业,做活1000亿元的区域经济”,到去年,刚好实现10亿元产值,这其中门票占的份额很小,仅为30,最大一块为“灵山”牌香烟。我们××禅宗文化资源丰富,完全可以打造成品牌。
3、要研究文化产业的区位优势和竞争环境。这主要是解决我们设计的战略目标是否具备可行性。要深入研究××周边的竞争环境和整个区域的布局形式,只有分析清楚了,我们制定的战略才具有可行性。如果根本不了解周边环境,做到中途,发现与周边重复了,这就不行。一定要研究××的文化资源禀赋与周边有何不同,周边发展战略目标是否与自己有重复。我认为,从传统制造业走向第三产业,区位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传统产业的区位优势集中表现在:交通发达、大量劳动力供给,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产出,如传统的钢铁厂要么在铁矿旁边,要么在煤矿旁边,要么在水源旁边。而文化产业的区位优势发生了变化,因为市场已经高度整体化,特别是网络的快速发展减少了有形的、物质的材料的运输,很多信息资源通过网络可以共享,直接导致区域优势评估指标发生变化。简单来说,文化产业的区位优势集中表现为:大城市及周边;环境优美、生活舒适的地域;历史文化悠久,能获得文化创作灵感的地方。从事文化创作的人员都希望住在生活舒适、文化氛围浓厚的地方。我们国家文化产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为北京、上海、广州及云南丽江。××人口少,自然环境优美,既有明月山风光,又有厚重的禅宗文化,是一个非常适合文化产业发展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说,××第二产业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原有特色没有被仓促的城市化进程所摧毁,可能是我们的一个优势。我96年到过山东泰安,泰安城中有条“奈河”,河旁有个小山叫“蒿里山”,是传说的中国人死后魂归之地,象征着冥界;城中还有岱庙,为现实世界的人们所朝拜,可谓集阴阳之事。而当地政府90年代就拆毁了岱庙前的一条古街,建成了现代化的街道;在奈河两岸建了狭窄的街道,把城市灵魂都丢弃了。后来又要毁掉“蒿里山”,建亚洲最大的地下商场,专家怒斥“不要挖了中国人祖坟”后才罢休。专家们建议泰安只有尽早恢复古建筑,才能扬优成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所以我们××要做深入调查,了解自己最有价值的东西。不能为了追赶现代化,把自己最优秀、最值得开发的资源废坏了。云南丽江没有很多古老的东西,但他们有做地方特色的意识。当丽江发生地震时,当地政府加大了对外宣传力度,到处声称“地震把丽江震坏了,希望帮助丽江恢复”,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连联合国也开始关注起丽江,并授予了世界文化遗产。现在丽江把古老街道恢复了,每天还请一些纳西族老太太在街上跳传统舞,吸引了大量游客来丽江。丽江比××偏远,可是每天有几万人到丽江游玩,甚至很多游客留在丽江生活。在传统的工业化时期,被认为是根本没有发展机会的地方,可是到了后工业时代,却是最好的发展区域。所以在做区位研究的时候,一定要突破传统工业发展阶段的区位观念,不能用传统观念去评估发展的区位,即使我们现在还需要发展工业,也要避免破坏人文环境。同时,我们还可以大做“体育”产业这篇文章。
4、要研究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目前大文化产业发展主要有美国模式、欧洲模式和东亚模式。美国模式是完全市场化、自由的市场经济模式,大的文化产业集团都是在市场竞争、资本运作中成为国际巨头。美国的电子媒介等传统产业的发展与欧洲截然不同,欧洲是通过国家控制所有广播公司;而美国则是采取“政府监管”的方式发展,政府制定“行业标准”和服务标准,引导企业经营。欧洲是通过政府制定政策积极干预文化市场,美国是消极的、不一致的市场。就政府财政投入而言,欧洲很多国家财政下拨大量款项支持文化产业,而美国财政投入文化产业仅占其总投入的10。东亚特别是韩国,是政府强力主导的文化产业。从美国到欧洲再到东亚,是政府介入越来越积极、主动、强力的趋势。这是与历史、文化和体制环境相关。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是政府强力主导型。其原因,第一源于历史,我国文化企业是从公共服务部门分离出来的,且仍处在分离的过程;第二源于现实,我国是个发展高度不平衡的国家,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和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不一样。由于有这么多的差别,所以政府必须有着强力的主导作用。如在不发达地区发展文化产业,应更多地制定优惠政策。这种政府强力主导的模式有两个基本点,首先要有产业发展的主体——企业,然后是政府主导和干预。这就区别于政府直接主办。当前要避免两个极端:一是政府过多干预;二是过于放手,文化产业成为弱质产业。在××目前经济发展水平下,政府和市场如何结合,边界应划在哪,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认为政府应该只能做市场不能做或做不好的事,政府决定干预时,要特别考虑好干预的方式,关键是要在参照其他地方的发展思路及他们出台的政策基础上,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把地方性的操作层面做的做好。特别是要做到发展与创新同抓,政策创新首先是在基层,目前我国处在发展和转型阶段,政策创新和法律的制度创新都是在基层率先实行,希望××结合实际制定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
可以这样说,如果把以上四项研究做好了,我们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路就比较清晰了。
三、关于××发展大文化产业的战略思路、战略突破口和实施步骤问题
1、关于战略思路。××已经制定了文化产业发展思路,这其中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我们提出了大文化产业的概念。实际上文化产业是个普遍性的大产业,它不是与传统产业边界很清晰的产业,而是与传统产业互动、融合越来越紧密的产业,在这个意义上讲,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就是走向大文化产业,它与服装、餐饮、建筑业和传统的服务业结合,为他们增加了文化附加值和文化含量,使他们更具有文化竞争力。大文化产业是一篇可以做的文章。另外从××本身的条件来说,文化产业的分类不能象北京、上海等大都市一样,因为他们已经形成了几个边界清晰、运作有序、形态非常完整的产业,统计体系可以分开。而××产业融合度、关联度非常高。但是有一条,只要对经济和文化发展有促进,本身存在了关联度、融合度,就可以放在一起规划。从这个意义上说,大文化产业提得非常好、非常有意义。
2、关于战略突破口。在历史文化资源特别丰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门类不是特别全的地方,发展文化产业必须选好战略突破口,避免平均用力,因为什么都做结果是什么都做不了。要选择一个产品、项目,集全市之力打造品牌,然后再延伸、扩大。如“云南印象”的推广就是由云南省委副书记丹增亲自负责,出国、赴京宣传都是丹增书记亲自带队,可以说是集中全省之力打造品牌,8月份云南举办了文化产业论坛,专门讨论了云南模式,专家们认为:在当今世界,不被传播就没有生存价值,就没有市场。希望我们××在这方面下大力气,想方设法利用××的现有资源,运作出一个品牌,生产一批产品,带动一批产业。至于发展战略步骤,我认为××必须走:突破-扩张-全面发展的道路。
[文化产业发展心得体会(共2篇)]篇一:文化产业发展心得体会
文化产业发展心得体会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很高兴来到××这块美丽的土地,看到这么漂亮的城市,与这么多的同志交流文化产业发展思路。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就文化产业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一、如何正确认识当代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一个新的概念,按照传统观念,文化是上层建筑,产业是经济基础,把文化与产业这两个词放在一起,混淆了我们通常理解的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目前在国际上对文化产业这个词的由来有多种观点,而国内关于文化产业的研究,通常做法是先定义。但是文化产业是引进的概念,世界各国对文化产业的定义各不相同,虽然有一些相同的基础特征,但外在表述方式上不一样,特别是归入文化产业的产业门类各不相同。就国际经验而言,没有通常所说的文化产业,每个国家都有着不同的分类。当前,最关键的是要认识当代文化产业的由来。认识了基本由来,就知道如何去思考什么是文化产业,就可以用分析、判断的方法来思考我们发展文化产业所面临的问题。我们要抛开不同的概念,抛开不同的行业分类,用正确的方法来分析我们所面临的形势。比如说,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下,要正确认识文化产业,关键是要掌握方法。研究文化产业的方法其实就是两句话:“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只有经过这两个过程,才最后产生了文化产业,也就是说只有通过文化和经济,文化和市场,文化和产业的高度融合,才产生了文化产业这个概念。这就是我们认识文化产业的基本逻辑和基本思路。
主导地位。经济学家认为,农业是直接依赖自然资源进行生产的行业,如农林水牧。在这个发展阶段上,绝大多数居民从事生产劳动,大多住在农村,城市化水平很低。
事信息服务业,oecd根据这样一个统计数字分析,提出发达国家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在9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关注这个问题,一大批研究人员提出了“构建国家创新体系,推进国家科技发展”的新战略构想。
工厂,农业人口大量转变为城市人口,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旨在提高入城农民素质、满足工业发展需要的各类教育培训急剧增加。城市人口的集中和教育的普及,必然带来城市人口、受教育人口分享文化的需要。进入城市的农村人口受到教育后,具备了一定的精神文化消费能力,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精神文化需求市场。这就产生了一个矛盾,仍然很少的文化艺术生产和迅速增长的消费需求形成落差,文化产品严重不足。在这个阶段,催生了大规模的文化市场,即在文化创作与消费之间出现了商业环节,出现一批文化商人,他们负责复制文化产品,并通过商业营销的模式送到广大消费者手中,现代印刷术也是这样产生出来的,现代化的报纸、期刊、图书都是在这个阶段发展起来的。
技术变成了广播和通信统一的技术,从广播上讲,数字电视就是数字化信息技术在广播上的运用;从通信上讲,我们安装了电话,就可以接驳电脑,可以上网。因此,可以这样说,现代技术的三大基础——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网已经形成了统一的整体,欧洲人把这叫做传媒汇流,这是未来各个国家的重点发展方向。我国在“十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推广“三网合一”。xx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已经推出了数字电视5年计划,这是一个大趋势,从上世纪90年代欧洲已经就在重点推广。“三网合一”的最终结果是以前制约广电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频段的稀缺”已成为历史。我们知道,广播电视是通过电波来传播,而电波所用的频段是稀缺的,世界各国都要控制通信和广电的发展,因为通信和广电所使用的频段必须由国家来控制和管理,不能随意让单位或个人使用频段,否则会导致频段冲突。而数字技术有压缩功能,在同样的频段上,可以至少增加10倍的传播内容,数字电视一旦全面铺开,我们至少可以同时看到500个台。也就是说,在相同的频段里面,可容纳的内容大大增加,结果是频段、频道过多,内容不够。由此,欧洲、日韩提出了目前关键是发展内容产业,只要有好的内容,就能站在产业发展的高[文化产业发展心得体会(共2篇)]端。我国目前也正在研究内容产业,我去年参加了中办、国办关于信息资源开发与研究的文件起草工作,起草工作小组对信息内容产业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发现信息内容产业涵盖了通信、网络等产业部门,且在信息产业中,70以上与文化有关。由此,国务院提出要大力发展内容产业,因为在全国推广数字电视需投资近万亿元人民币,如果不能提供好的内容,这一投资将成为巨大的风险。所以说内容产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阶段。
下页篇二:文化产业发展心得体会 文化产业发展心得体会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很高兴来到××这块美丽的土地,看到这么漂亮的城市,与这么多的同志交流文化产业发展思路。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就文化产业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一、如何正确认识当代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一个新的概念,按照传统观念,文化是上层建筑,产业是经济基础,把文化与产业这两个词放在一起,混[文化产业发展心得体会(共2篇)]淆了我们通常理解的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目前在国际上对文化产业这个词的由来有多种观点,而国内关于文化产业的研究,通常做法是先定义。但是文化产业是引进的概念,世界各国对文化产业的定义各不相同,虽然有一些相同的基础特征,但外在表述方式上不一样,特别是归入文化产业的产业门类各不相同。就国际经验而言,没有通常所说的文化产业,每个国家都有着不同的分类。当前,最关键的是要认识当代文化产业的由来。认识了基本由来,就知道如何去思考什么是文化产业,就可以用分析、判断的方法来思考我们发展文化产业所面临的问题。我们要抛开不同的概念,抛开不同的行业分类,用正确的方法来分析我们所面临的形势。比如说,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下,要正确认识文化产业,关键是要掌握方法。研究文化产业的方法其实就是两句话:“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只有经过这两个过程,才最后产生了文化产业,也就是说只有通过文化和经济,文化和市场,文化和产业的高度融合,才产生了文化产业这个概念。这就是我们认识文化产业的基本逻辑和基本思路。
辑和发展趋势。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就是从经济走向文化的过程。我们经常用 一、二、三产业来区分我们目前的产业结构,每一年的国民经济统计报表,在宏观经济里面,我们都可看到一、二、三产的比例,它标识了发展阶段的基本指标。实际上从国际近20年的发展趋势看,产业不断升级、速度越来越快,成了明显的发展趋势,三次产业的划分已经远远不够,我已经把它定义到了
业化阶段进一步提升。我国处在
在经历狩猎、农业、工业和信息社会后,将进入一个以关注梦想、历险、精神和情感生活为特征的梦幻社会;还有一种说法,知识经济后,人类社会就要进入体验经济。所谓知识经济,或者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并不是说,这个知识只是指向自然科学知识,实际上,知识经济范围很广,主要是指人文和文化知识。也就是说,文化成为了产业开发的资源,只有开发了文化资源,生产了文化产品,才能满足整个社会精神文化和心理需求。未来社会将会越来越向满足心理需求发展,整个产业发展的最快步幅是在知识产业。以上五个发展阶段,是越来越走向文化。经济学家认为,经济越来越走向下游化,直接满足需求的产业门类越来越大,中间加工这块越来越小,且满足直接消费中文化因素越来越大。也就是说越是下游化,越是文化化。如现在服装没有品牌,餐饮没有主题,就吸引不了顾客,就没有市场。很多日常消费越来越具有文化消费的含义,甚至城郊的农业都已经走向了观光农业。从以上可以看出,经济越来越走向下游,越来越走向满足精神需求,这就是经济文化化。
化的发展阶段。工业文明造成大量的人口从农业转向工业,农民大量进入工厂,农业人口大量转变为城市人口,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旨在提高入城农民素质、满足工业发展需要的各类教育培训急剧增加。城市人口的集中和教育的普及,必然带来城市人口、受教育人口分享文化的需要。进入城市的农村人口受到教育后,具备了一定的精神文化消费能力,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精神文化需求市场。这就产生了一个矛盾,仍然很少的文化艺术生产和迅速增长的消费需求形成落差,文化产品严重不足。在这个阶段,催生了大规模的文化市场,即在文化创作与消费之间出现了商业环节,出现一批文化商人,他们负责复制文化产品,并通过商业营销的模式送到广大消费者手中,现代印刷术也是这样产生出来的,现代化的报纸、期刊、图书都是在这个阶段发展起来的。下页
第三篇: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庐山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
感谢XXX能给我们一个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根据本次座谈会的要求,我就庐山管理局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情况作一个简要汇报:
庐山是海内知名的世界文化景观遗产,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关联度、紧密性强,文化资源丰富,其文化底蕴在文学、宗教、建筑、教育、政治和科技文化等方面均有体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在批准庐山以“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曾评价:江西庐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庐山的历史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美学价值,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相联的文化景观。这是对庐山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近年来,庐山管理局党委、管理局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努力创新,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把文化与旅游高度融合,以文促旅,以旅兴文,不断提升文化品位,着力打造文化品牌,做大做强文化产业。2006年以来,我们共实施了31个文化项目,总投资近7000万元,其中已经建成29个。总结近年来的工作,我们认为:这几年是庐山文化事业科学发展、繁荣兴旺、后劲增强、实力提高的几年。
一、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突出项目带动作用
以抓项目建设的力度来抓文化项目建设,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为着力点,-1-
全面提升文化硬件水平。一是实施牯岭街立面改造。按照“统一规划、单体设计、中西合璧、天人相宜”规划设计理念,投资近2000万元对牯岭街进行立面改造,展示庐山中欧合璧的历史风情。二是进行美庐山庄别墅改造。挖掘老别墅资源,投资1000万元,对美庐山庄进行改造,打造成集旅游园林景观区、休闲度假区、民国文化展示区等多功能集一身的高档别墅群,展示欧式建筑文化特色。三是兴建毛泽东庐山诗词苑。把诗词苑、芦林湖、芦林一号别墅连成一体,实施大博物馆概念,变原有的纪念式诗碑园为具有纪念性的领袖主题公园。四是恢复抗战纪念碑。以纪念“七七”事变70周年为契机,修建“庐山抗战纪念碑”,并请吕正操老将军题写碑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五是开辟抗战纪念馆。投资700万元,对原民国庐山图书馆进行维修改造,修建了抗战合作广场,开辟纪念馆展览区,宣扬抗战文化,去年该馆门票收入达950万元。六是系统维修白鹿洞书院。新建白鹿洞书院状元榜和状元柱,开设白鹿洞书院程朱理学展览及状元桥、左右厢房展览,并邀请刘梦溪、朱高正等文化名人举办系列讲座,做到使游人在优美的环境中,品味庐山浓厚的书院文化。
二、持续提升文化品牌魅力,彰显“人文圣山”底蕴
文化产业需要发挥品牌效益,需要媒体聚焦和炒热,需要吸引社会的持续性关注。我们牢牢把握品牌带动策略,推动庐山文化品牌建设。一是制作《庐山·人文圣山》。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10集高清人文纪录片,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题名的《庐山〃人文圣山》,从2010年6月起在央视多个频道和多个地方电视台进行播出,此后,社会反响强烈、好评如潮,荣获2010中国(青海)世界山地纪录片节国际纪录片人文节目特别奖。二是举办“中国庐山国际作家写作营”。借鉴美国“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的经验,自2009年起,每年邀请国内外知名作家在庐山小住、采风、创作,最后作品结集出版,发行出售,此举既有文化的价值,又有经济的价值,推动了海内外作家相互交流,进一步扩大了庐山在国内外的影响,展示了庐山丰富的文化内涵,促进了中华文化传播。三是举办“庐山诗会”系列活动。与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出版社合作,于2009年11月在庐山举办“庐山诗会”系列活动。庐山是中国山水诗、田园诗的诞生地,以此以弘扬诗歌文化,为中国的诗歌续写辉煌。四是编印《庐山历史上的今天》台历。从2009年开始,每年编印《庐山历史上的今天》台历,收集各类历史事件千余件,其中很多历史事件在中国近代历史曾产生过重大影响。该台历荣获九江市党史系统2008-2010优秀成果特别奖。五是出版《庐山历代诗词全集》。历时近四年时间收集整理,编辑完成了《庐山历代诗词全集》,并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全集共收录历代诗词16293首,作者3561人,全集分12册,有600余万字,在全国名山中独树一帜,达到了“传世价值、聚集效果、教化功能”的目标,荣获江西省第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六是协助拍摄电影《庐山恋2010》。在电影《庐山恋》上映三十年后,与电影女主角张瑜携手合作,拍摄了《庐山恋2010》,在“80后”“90后”中再次产生了“爱情名山”的影响,培育了未来众多潜在游客源。七是举办系列研讨会。相继举办了“庐山与全面抗战形成”研
讨会、北京曹雪芹学会2011年年会等高端文化峰会,挖掘展示庐山多元文化内涵,促进庐山知名度提升。
三、注重文化产业队伍建设,适应现代旅游要求
文化不仅要服务人类的精神需求,也要服务经济建设,而文化产业发展则离不开文化队伍的壮大和观念的更新。一是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庐山文化发展基金,聘请庐山文化顾问,加强了文化系统人才队伍的建设,配备、加强了文化党政干部、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的素质培养,组建了庐山文化研究会及摄影、书法、美术、作家协会。二是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加快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工作的意见,成立了文化市场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整合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迈出了文化体制改革的坚实一步。三是构建文化产业发展框架。成立庐山文化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组织策划庐山文化战略品牌规划,近年来与纵横盛世(北京)国际策划有限公司签署了14项庐山文化创意发展项目。四是搭建文化旅游营销平台。组建庐山旅游发展股份公司,充分发挥市场导向作用,通过微博客等现代媒体工具,开展网络文化旅游营销,推动“别墅游”、“祈福游”、“书院游”等各种文化之旅活动,变文化资源为旅游资源,变文化品牌为旅游招牌。
四、依托文化与风景资源优势,打造产业特色亮点
庐山的自然文化资源是得天独厚的,我们不仅要保护好前人留下的遗产资源,更要顺势而行,利用庐山的优势资源和特色资源,主动地开创一批新文化亮点,为后人创造和积累新的文化遗产。一是深入挖掘宗教文化。利用一山藏五教的特色,做好宗教和谐文化,投资3000余万元,建设“五
教祈福文化园”。2011年元旦,举办首届中国(江西〃庐山)“盛世中华、五教和谐”论坛,邀请中国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负责人同撞“祈福大钟”,祝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社会和谐、世界和平。这是唯一融合五大宗教的文化圣地,已成为庐山新的旅游景点。二是开展世界名山间的文化交流。发起并举办了两届世界名山大会,成立世界名山协会,吸引五大洲13个国家24座名山参与。在两届世界名山大会期间,推出了世界名山友谊园、世界名山风采园、诗意森林之路艺术走廊等文化展示区,去年还邀请了南非、巴西、菲律宾等国的文化团体在庐山参加为期两个月的“牯岭之夜”艺术节。2011年,第三届世界名山大会移往美国胡德山举办,庐山全程参与并指导了大会会务工作。通过三届世界名山大会的召开,不仅使庐山在世界名山中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而且为庐山新增了一批文化艺术作品,形成了多个新的文化景点。
各位领导,庐山是江西的文化名片,是九江的形象窗口,这些年来,我们在上级领导的关心、重视与支持下,在庐山文化产业发展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做了一些工作,但我们深悉远远不够,期望得到各位领导、专家的指导,我们将坚持以旅游转型升级为目标,充分发挥庐山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做大做强庐山的文化产业,为全市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山亭区位于枣庄市东北部,总面积1018平方公里,50万人。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我区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建设文化强区、促进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为目标,多措并举,努力作为,依托地方文化资源,不断探索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子,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
一、山亭区文化产业现状
近年来,全区各项文化事业的长足发展为发展文化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区上下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依托资源,文化产业初步形成发展格局。山亭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既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又有灿烂的革命文化、多彩的民间文化和魅力的旅游文化资源。经考古证实,早在15000年前就有人类在此居住,殷商时期的古郳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小邾国在此繁衍生息。区内现有古遗址、古建筑、古石刻等古代文化遗址298处,其中228处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文物;4处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为枣庄市“十佳名胜古迹”。按照中央和盛市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部署和任务要求,更新观念,加大措施,切实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初步形成了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娱乐、文化旅游、特色节会等多业并举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经过近年的培育和建设,文化产业已初具规模,在我区初步形成包括新闻出版、图书音像、休闲娱乐、体育健身、文艺演出、工艺美术、信息服务、广播影视、群众文化等行业在内的综合型文化产业体系,成为全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到目前为止,全区文化经营单位已达67家,其中印刷企业8家,出版物11家,音像经销单位8家,文化娱乐场所13家,茶艺社2家,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25家。涉及影视、民俗等方面的文化产业基地2家,从业人员1110人,注册资本共计2.3亿元,其中亿元以上的单位1家,50万元以上的8家,10万元以上的25家,10万元以下的34家。全区文化产业发展,从建区初期的一些零星文化经营活动到大批个体、私营经济介入,经营领域不断拓展,文化市场进一步繁荣,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以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区文化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已逐步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二)领导重视,文化产业发展保障到位、服务到位。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不断加大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在东城区规划建设的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党史馆、体育馆等为一体的“山亭区文体艺术中心”正在建设中,10处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部建成使用,农家书屋建设走在了全市前列,文化遗产保护扎实推进,文化市场日趋繁荣,文化产业初具规模,全区的文化建设已站在新起点、迈出新步伐。大力发展县域文化产业,是文化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的必然选择,也是保持县域经济持续发展,增强文化国力的战略举措。为此,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盛市关于文化事业发展的系列政策和会议精神,把文化产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级党政议事日程,成立了由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毕志伟同志任组长,区政府副区长李霞任副组长,文化、新闻出版、旅游、广电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山亭区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山亭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印发了《关于山亭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多次深入到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帮助解决文化产业发展中新问题、新情况,形成有思路、有观点、有措施、有针对性的调研报告,为我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县域经济发展实际,初步形成“依托优势,优化规模,借助外力,增强活力,加大扶持,规范管理”的文化产业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是我区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我们将进一步调整发展规划,挖掘文化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项目做实做大、做强做活文化产业,为我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一是努力发掘民间传统文化资源。山亭区有着丰厚的民间传统文化资源,近年来,我们区挖掘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00余个,其中伏里土陶、山亭皮影戏、山亭柳琴戏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山亭竹马、软弓京胡等6个项目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另外26个项目已公布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像伏里土陶,在各级的大力扶持下,其作品已流入世界25个国家和地区,并被中国美术馆、日本玩具博物馆等机构收藏。其传承人甘致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荣誉称号;“伏里土陶艺术研究所”被评为省级优秀传习所,伏里土陶产品已成为我区特色旅游文化产品。红山峪民俗,通过田传江孜孜不倦地抢救、挖掘和整理,出版的《红山峪村民俗志》一书成为国内第一部村级民俗志,红山峪民俗文化填补了国内外学术界空白,走进了大学讲堂,红山峪村已成为国内知名的民俗村,每年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此外,还有一些极具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剪纸、民间布缝、山亭皮影、山亭竹马等
一批优秀的民间文化资源都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二是充分发挥现有的文化资源,增加经济收入。山亭区境内山峦叠嶂、河流纵横、林木葱郁,特有的地形地貌形成奇峰与溶洞交汇,平湖与青山辉映的天然景色,被誉为齐鲁大地的“天然公园”。国家级森林公园—抱犊崮,已被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地质公园—熊耳山集双龙大裂谷、溶洞群、黄龙洞等自然景观为一体,是一处“山东仅有、全国罕见”的岩溶地质地貌奇观;另外,岩马湖、抱犊平湖、龙床水库常年碧波荡漾、景色怡人;莲青山、翼云山、龙牙山、雪山气势磅礴、风景如画;岩马溶洞鬼斧神工、天然妙成。山亭特有的自然生态风貌,已成为文化旅游产业新的增长点。另外,做大做强节庆文化,如一年一度的元宵节烟花灯火晚会、梨花节、大枣节、樱桃采摘节、大豆文化节等等,为宣传山亭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三是本着“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的原则,积极培育文化市常山亭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发展美术装裱、古玩收藏、艺术品制作等市场,具有很广阔的潜力。对演出、文化娱乐、互联网上网服务等市场,我们也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积极进行规范和引导,使其走上健康化、规范化、规模化的轨道。目前,文化产品已经开始越来越丰富,报刊、书籍、音像制品、文艺演出、书画展、旅游观光等,纷纷走进山亭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四是鼓励社团组织,宣传文化,发展文化组织。现在我区文化社团有10多个,象摄影家协会、书法家协会、作家协会、山花皮影艺术研究所、伏里土陶艺术研究所等群众性文化团体,引导群众文化消费,越来越多的企业与个人支持和参与到文化产业中来。五是立足资源优势,形成文化产业。立足汉诺庄园的产业优势和鲁南民俗文化的底蕴,做好二者结合文章,将葡萄产业文化做亮、做强,在葡萄园中建成鲁南民俗艺术馆、文化馆、汉画像石馆,将民俗文化、传统文化与先进的欧洲酒文化相结合,形成文化产业园。进一步将翼云山石板房影视基地建设列入重点项目实验范围,加大投入,打造原生态石板房部落,推动影视业的发展。六是立足地方文化素材,打造文化精品工程。山亭区依托独特有的小邾国文化,传统的柳琴戏、皮影戏等文化遗产,以及115师、苏鲁豫皖抗日培训班等红色革命文化等丰富的文化资源,全力打造一批影视、戏曲、小说等文化精品工程。目前,我区打造的电视剧剧本《伏里传》上卷已经出版,皮影戏《二十四考》第一集已经公演,《八路军115师在抱犊》一书也即将今年9月份结集出版。
第五篇:安徽文化产业发展
社会实践报告
-----安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当今世界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文化产业在经济上非常重要,文化上的强国将成为经济强国。如果一个国家不能创造出自己的文化内容而使本国的内容资源不足的话,将遭遇严重的文化独立性危机。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经济以制造业为中心;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世界经济以服务业和知识为基础;二十一世纪则是以知识产权为基础的内容产业经济。文化产业是投入少、产品附加值高的产业。文化产业范围内的各产业相互联结,其“波及效果”会带动其他类别的产业。
我们国家和社会对文化产业的正确认识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也非常重要。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中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十六届五中全会也指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造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优秀文化产品”.文化产业是非常独特而又极其复杂的新兴产业,是文化发展到现代历史阶段的产物,但并非所有文化都可以发展为产业。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王永章说,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文化产业是和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都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这是今年9月文化部对文化产业的最新界定。文化产业分为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图书报刊业、文物和艺术品业、艺术培训业等9大门类。而实际上文化产业的范围远远不止以上门类,我国文化产业的范围最起码还应该包括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学艺术、信息产业的一部分。
近年来,安徽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模式,进入全面发展阶段,2004年至2009年,安徽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平均增幅30%,高于安徽省GDP增幅,成为安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为安徽实现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提供了强力支撑。
2008年,安徽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260亿元,首次超过同期汽车工业增加值,成为安徽新的“领跑”产业。抢占制高点集中体现在动漫产业和新兴业态上。合肥、芜湖、马鞍山动漫基地正加紧建设,入驻企业已达100多家。2009年,安徽省广电局共审查发行电视动画片9部320集,超过前三年的总和;备案电视动画片27部,居全国第五。芜湖方特欢乐世界成为我国第四代动漫主题公园新标志,2009年门票收入达1.47亿元,仅次于黄山;游客总数达200万人,仅次于九华山。安徽日报报业集团深度开发电子报、数字报、手机报等新媒体业态,不断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安徽出版集团推出手机移动漫画、学习型漫画、在线教育等新媒体市场,抢滩3G时代的市场空间。
在跨越式发展征途中,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安徽,把文化产业作为崛起的“软实力”着力培育。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将文化产业作为重点扶持发展的八大支柱产业之一,列入“861”行动计划,并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积极开展文化
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不断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陆续出台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支持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等法规政策,将全省改革试
在新一轮文化改革发展大潮中,文化皖军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不断提升整体竞争力,努力将改革的先发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主业优势、品牌优势和产业集群优势。
这条资讯发生在从“五朵金花”到“百花齐放”--“徽”字号文化航母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齐头并进
报业、出版、发行、演艺、广电“五朵金花”带来富有徽派特色的文化产品,科大讯飞、影星银幕等民营文化企业精彩演绎文化科技融合的魅力„„走进第九届深圳文博会安徽展区,国有与民营文化企业同台竞秀,吸引了海内外宾客的目光。
影星银幕公司董事长高松柏深有感触地说:“前几年,我们感到文化产业的春天来了。现在,我要说,民营文化企业的春天来了。”今年5月,全省民营文化企业发展大会在合肥召开,《关于促进民营文化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随之出台。在项目立项、资金申报及扶持、政府采购等方面,享有与国有文化企业同等待遇;由民营文化企业投资建设的文化园区(基地)等,被认定为省级和国家级的,给予100万元至200万元奖励„„颇具含金量的扶持举措让民营文化企业家们备感振奋。
“提升文化整体竞争力,离不开文化市场主体的壮大。‘顶天立地’的‘徽’字号文化航母与‘专精特新’的中小型文化企业齐头并进,才能形成百花齐放、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省文化强省建设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说。
国内首个跨地区出版资质花落时代出版,皖新传媒与华特迪士尼等境外知名企业成功签约„„“五朵金花”积极推进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发展,努力做强主业、做大产业,打造综合性文化企业集团。
从芜湖华强动漫基地走出的“熊出没”屡创收视纪录,影星银幕公司打破了国外品牌对中国巨幕电影市场的垄断„„我省民营文化企业抢抓黄金机遇期,在动漫影视、出版发行、演艺娱乐、文化旅游等领域腾挪闪跃,大展身手。
从“文化产品”到“文化品牌”
--变资源优势为产业竞争优势
仰头、张嘴、一脸惊愕,随后长舒一口气、使劲鼓掌。这是德国教师尤里观看安徽杂技剧《梦》时的表情。自7月10日首演以来,《梦》已经在汉堡和柏林两地演出了60多场,接下来,剧组还将前往汉诺威、斯图加特等10多个城市演出。
“和国内很多杂技团一样,我们虽然常年赴海外演出,但大都停留在‘简单劳务输出’层面,挣的是辛苦钱。这部剧我们拥有独立版权,目的就是要探索精品输出、品牌输出的新模式。”安徽杂技团总经理朱建平说。
文化品牌,是一个区域文化创造力、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集中体现。省委宣传部文化发展改革办公室主任周玉分析说,安徽历史上名人辈出,文化底蕴深厚,徽文化、黄梅戏、花鼓灯、文房四宝等文化名片享誉海内外。然而,文化名片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文化品牌。深厚的文化资源只有经过深度挖掘、创意策划、精心打磨,成为特色鲜明、市场认可、经久不衰的文化产品,才能称之为文化品牌。
从今年开始,我们将重点培育十大演艺品牌、十大影视品牌、十大文化园区品牌、十大节庆品牌,同时积极引导文化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从而形成“徽”字号文化品牌集群。从“做大蛋糕”到“抢滩未来”
--传统主业升级与新兴业态培育“两手抓”
点上一杯清茶,坐在舒适的沙发上读书,倦了闻闻花香,看看工艺瓷器;周末到文化沙龙,听听知名作家的人生感悟;爱好写作的朋友还可以体验即时印刷的神奇,只需十几分钟,属于自己的作品集便可问世„„这个文化味十足的地方就是全新改造的三孝口新华书店。三孝口书店的重新开业是破解实体书店生存困境的创新之举。安徽新华发行集团董事长曹杰说,今年以来,集团一手抓转型升级、做大传统主业“蛋糕”,一手抓数字教育服务、现代物流等新兴业态培育、开辟全新的产业“蓝海”.图书主业“立体化”,新兴业态“科研化”,这是出版集团上下形成的共识。健康类图书,既可以作为服务信息,提供给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也可以拍摄成健康知识讲座,供数字电视播出;少儿类图书,既可以“变身”为玩具,也可以进入移动终端,供孩子们点播观看。从平面出版到立体出版,传统图书的价值在延伸、在拓展。
“数字阅读的时代已经到来,如果文化企业的科研力量不加强、新媒体产品拿不出,就会在竞争中失去话语权。”安徽出版集团董事长王亚非介绍说,集团依托全国首家出版传媒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两大平台,加快文化科技人才培养,加速新兴成果应用创新。
点范围扩大至7个省辖市和6个省级文化单位、14个市级文化单位,明确九大措施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2007年11月,安徽省政府正式发布《安徽省社会资本和外资投资文化产业指导目录》,这是安徽省首次发布有关社会资本和外资投资文化产业的指导性文件,对鼓励文化产业多元投资,推动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引导文化产业对外开放,促进安徽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安徽省文化产业呈现融资需求迅猛增长、开创融资新模式等特点。推出的项目、投资总额、贷款需求等各项指标大幅增长。
安徽省力争到“十二五”末,文化产业形成较大规模,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安徽在“十二五”时期一个重要的战略性举措。其基本目标是: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达到23%—25%。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十二五”期末达到或超过100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5%以上,成为全省经济的新兴支柱产业。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进一步明晰“十二五”时期的发展重点、空间布局与具体路径。
一、发展重点:做强文化产业四大主导产业 基于安徽文化产业的现有基础、文化产业宏观发展走向和安徽在全国文化产业竞争格局中的差异化策略,安徽文化产业主导产业的选择必需“有所为有所不为”,发挥并增强比较优势,集中力量主攻四大主导产业。
现代传媒产业。用数字技术、信息网络技术改造传统传媒产业,逐步实现编辑制作流程数字化、印制自动化和管理网络化。发展适度的多元化经营,一业为主,多元经营,突破单一业态格局,形成多业互补与协同效应,逐步向以综合业态为特征的现代大型传媒产业模式发展。加快建设大型综合传媒网站,提升安徽传媒产业结构的层次。
广播影视演艺产业。积极运用股份制形式,推进文艺院团市场化运作,探索影视企业和演艺企业互相参股的投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文化经纪、会展策划、咨询评估等文化中介组织,大力开拓省外市场和农村市场。加强原创性产品的创作和制作,同时积极引进国内外有特色的健康文娱演艺项目,推进产品生产的精品化、品牌化。
数字内容和动漫产业。积极发展以数字化生产、网络化传播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和动漫产业,拓展网络文化发展空间。编制和实施全省动漫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文化旅游产业。重点开发长江黄金水道文化旅游线、淮河风情文化旅游线、古城古村文化旅游线,力争推出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文化旅游区域、旅游线路和文化旅游产品。加大高科技旅游、地方文化特色旅游开发力度,加快文化旅游配套设施、服务设施和旅游标准化建设。
二、空间布局:优化文化产业空间布局
“十二五”时期,基于文化产业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各地的基础条件,应重点建设三个文化产业中心城市,建设一批文化产业重点基地,形成在国内有竞争力的区域增长极。三个文
化产业中心城市是:将合肥建设成以现代传媒产业、影视演艺产业、创意动漫产业等为主要特色的现代传媒产业中心城市;将芜湖建设成以创意动漫产业、生产性服务文化产业为主要特色的创意动漫产业中心城市;将黄山建设成以徽州历史文化开发利用、融合黄山旅游产业及其关联产业为主要特色的国际化文化旅游产业中心城市。
建设文化产业基地的设想,除上述合肥、芜湖、黄山3个文化产业中心城市
布局的基地,再先期建设8个文化产业重点基地:马鞍山创意动漫产业园区和集群(基地);安庆黄梅戏文化、桐城派文化开发产业园区和集群(基地);淮北—宿州书画艺术品创作会展产业园区和集群(基地);阜阳皖北文化产业园区和集群(基地);九华山佛教文化旅游区;蚌埠—凤阳淮河文化、明文化产业园区和集群(基地);亳州中医药文化产业园区和集群(基地);淮南—六安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产业园区和集群(基地)。
三、具体路径:文化产业发展策略
以大项目为支撑,以投资拉动和品牌带动,是安徽“十二五”时期应继续实施的发展策略。重点项目支撑。明晰属于政府投资主体的公共文化建设项目,并与一般文化产业项目区别开来。引导项目集群化、园区化布局,逐步打造一个有规模基础和特色支撑的产业品牌。围绕核心定位和主导产业选择,注重引导和引进关联项目集聚,特别应注重产业链项目招商引资,或者以主导产业项目吸引配套项目,或者以完善的配套产业项目吸引主导性大企业,为发展规模化的特色产业集群奠定基础。建立定期公布文化产业项目目录机制,广泛吸引国内外资本参与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
强化投资拉动。加大政府对文化建设投入力度。加大政府投资体制改革,放开民间资本进入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文化产品生产领域的限制,采取特许经营、股份制和政府采购制等制度安排,激励民间资本投资,以提高政府投资的“乘数效应”。
实施品牌带动。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学艺术原创品牌,培育打造一批特色文化品牌。文化产业品牌建设除了开发具体产品品牌之外,还应当更加注重企业品牌、园区(基地)品牌建设。
中国的经济总量和综合国力明显提升,这也为中国文化的全球性辐射奠定了物质基础。我们应加快文化创新和文化产业化的步伐,把中国建设成多姿多彩的文化出口大国,形势紧迫,不进则退。只有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民族文化,才能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发展文化产业,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文化产业近几年的业绩,已在国内外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更使国内外投资者普遍看好北京文化产业。我们需要抓住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创造出独具特色的东方文化产品,与时俱进的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姓名:范立杨
学号:20114013048
专业年级:2011级文化产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