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村走工业强村之路的调查
村走工业强村之路的调查
一、基本情况
武功县大庄镇方寨村是省委副书记张保庆同志的党建工作联系点,有3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640户,2998人,耕地面积1772亩。村上拥有一个年产值2.5亿元的东方纸业集团。2002年实行村企合并后,成立东方党总支,党总支共有党员86名,下设1个村党支部、5个企业党支部。近年来,张保庆同志多次深入该村调研指导,为发展农村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作出了许多重要指示,并为该村题词“发展农村经济,全面奔向小康”。东方党总支紧紧围绕建设全面小康方寨这一目标,认真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抢抓机遇,滚动发展,大力实施工业强村战略,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全村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农民富裕、村风良好的喜人局面。200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500多万元,成为全县的明星村。村党总支先后被评为市县先进党支部、省级“五个好”党支部,方寨村也先后被省市命名为“文明村”和“小康示范村”。
二、成功实践
(一)工业兴村,走出一条发展集体经济的好路子。
改革开放以来,方寨村农业生产取得较快发展,农民生活有了一定改善。但是,由于集体经济薄弱,“两委会”班子想为群众增收致富搞服务,却苦于无资金没办法,导致公益事业百废待兴,群众收入增长缓慢,出现了人心散、村风乱的局面。严峻的现实,使村干部深刻地认识到,人均不足0.7亩的耕地仅能养家糊口,要致富,光靠农业不行,不办企业不成。思想认识统一后,村党支部、村委会毅然决定大办集体企业,走工业兴村之路。为此,党总支首先从转变干部群众观念入手,召开两委会、党员干部大会和群众代表大会,认真学习发展集体经济的方针政策,使党员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然后,组织党员干部到江苏华西村参观,学习外地发展集体经济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坚定了发展集体经济的信心和决心。同时,还在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了“我们能不能发展集体经济,不发展集体经济怎能富民强村”的大讨论活动。通过讨论,更加明晰了发展集体经济的思路。在此基础上,他们结合地处小麦主产区、桔杆利用率低、劳动力低廉的实际,聘请专家进行指导论证,决定打造以造纸为主的支柱产业,走兴企强村富民的路子。
(二)股份合作,创出一条发展集体经济的好方子。
为了促进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他们在企业的发展壮大上不断采取新措施,借鉴外地经验,推行股份合作制,在原有两个造纸厂的基础上,采取股份合作的形式,有步骤、分阶段地对村办企业进行改造,在不断实践、不断创新中使企业进一步强盛。
1999年,党总支提出了“巩固壮大集体经济,大力发展私营、个体经济,鼓励村民积极参股入股,组建企业集团”的口号。村上采取股份合作的方式,将原纸厂、退水渠、道路和电力、土地等折合成股份,组建企业集团。集团公司实行厂长负责制,各企业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风险共担,分厂承包,超产提成。村党支部、村委会还鼓励村民积极参股入股,融集资金1000多万元,新建了三个分厂,扩建了九条生产线,组建了东方纸业集团有限公司。
2000年,他们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积极推进企业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和观念创新,提出了建立东方工业园区的二次创业计划,对园区内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全面规划,配套建设,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引导新办企业入园发展。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再一次掀起了参股入股高潮,短期内聚集资金7000多万元,技改扩建了25条生产线。公司年产方化用纸8万吨,生产的5个规格、20多个品种的产品,畅销西北、西南和东南沿海一带,转销东南亚和吉尔吉斯等几个国家和地区,一直供不应求。
2001年,他们在干部群众中开展了“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活动,组织党员、企业主和群众去河南南街村等地考察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这次考察“考察”出了方寨村发展的新思路:招商引资,园区带动,进一步发展运输、化工等与造纸业相关的产业,形成一条龙产业链、多业并举的发展格局。2003年,东方集团引进资金300多万元,筹建了科龙化工厂,投资1800多万元,技改了13条生产线。截止目前,集团公司共投资9500万元,建成17个分厂47条生产线,拥有固定资产2亿元,其中集体经济占到了52.6%。公司年产值达2.5亿元,实现利税3000多万元,年上交国家税金200多万元。
(三)筑牢堡垒,构建一个发展集体经济发展的强班子。
实践使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发展集体经济必须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为此,他狠抓了“一个选配”“三个落实”和“两个带头”。
一是抓好领导班子成员的选配。党总支采取“两推一选”的办法,在培养选拔干部上,除坚持政治强、文化水平高的标准外,更侧重于考察其是否懂市场、会管理和乐于奉献。根据这一标准,先后为总支下属的6个支部选配和调整了10名干部,其中支部书记5人。
二是抓好组织生活制度的落实。党总支从严要求,坚持每月召开一次支部大会、3次支委会,认真分析兴企办厂和发展集体经济过程中存在的新情况,经常了解党员的思想动态
和对党组织及集体经济发展的建议,及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三是抓好廉洁自律制度的落实。党总支要求党员做到的,支部成员首先做到。还明确提出了做“三不”党员干部,即:不沾集体便宜,不贪图享乐,不过一天闲日子。村上还制定了“村务公开、厂务公开、财务公开”和“六不准”等制度,郑重向村民承诺,接受群众监督。对于每一项工程,党总支做到干部不参与,只是组织协调和监督,工程由村民代表组成的工程小组全权负责。
四是抓好党员教育制度的落实。为了搞好党员教育,他们在硬件投入上毫不吝啬,先后建起了农民和职工培训学校以及党员活动室,投资2万元建起了党员电教室,购买图书1500多册,建立了图书室,用于干部群众的业务学习和理论学习,还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徽师大、省农科院等单位10多名专家教授给党员干部和群众讲课,使全村90%以上的党员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70%以上的新党员成为致富能手。
五是重视发挥党总支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了给集体经济的发展搞好服务,党总支提出“有困难、找支部”的口号。村民白巨敏,承包村办污水治理收浆地,因技术问题,生产的包装纸质量较低,市场销售困难,占压资金严重,企业面临倒闭。党总支书记高志鹏主动上门了解情况,并及时开会研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使白巨敏的企业很快起死回生,一举扭转了亏损,重焕生机。在党总支的带领下,党员干部带头集资参股入股,发展集体经济。村委会兼职副主任许立参、许志宵,企业支部书记许云礼等带头集资入股办厂。党员许永忠、白立团在企业发展中不计恩怨、不顾个人得失,帮助企业解决退水、道路和供电等困难,为企业发展发挥了党员干部应有的作用。
三、良好效应
方寨村走工业强村之路,尽管还处于进一步发展探索阶段,但却已显现了良好的效应:
一是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极大地改善了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村上积极开展各项公益事业,先后实施了十大利民工程:一是道路硬化工程。投资35万元将园区内的道路进行了拓宽硬化,投资85万元硬化村街道4800米,解决了群众行路难的问题。二是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投资27万元新打机井8眼,衬砌渠道3500米,投资6万元架设农灌线路2000多米,使井泵配套齐全,农田旱涝保丰收。三是亮化工程。投资70万元给企业架起了电力专线,投资12万元对农村电网进行了改造,并给四条街道安装了78盏路灯,解决了村子和企业用电方面的问题。四是希望工程。投资6万元对学校校舍进行了修缮,更新了桌椅,添置了实验器材仪器124种,729件,解决了学生上试验课难的问题,减免了6名学生的学杂费用,解决了困难学生上学难的问题。2004年,还计划投资200万元新建一所小学和幼儿园。五是送温暖工程。积极开展了帮扶交友活动,每年拿出2万元,对5户困难户进行救济扶持。六是利民工程。从2002年起,村上每年为群众代缴农业税达11万元,减轻了农民负担。近年来,还投资89万元为周边村子修建了2座桥,铺设了2公里的水泥路面和90多根过路暗管。七是碧水工程。投资1230万元进行污水治理,聘请安徽师范大学化工学院和江苏宜兴瑞盛水处理研究所专家教授,进行了污水治理的技术设计和安装调试。2004年3月份,企业环境影响大纲顺利通过了省市专家评审;计划6月底前,建成投资300万元、日处理废水3万吨的水处理厂,达到污水回收利用,解决污染问题;投资120万元新修和扩建两条退水渠2650多米,解决企业的退水难问题。八是绿化工程。投资2万元在厂区建立隔离带和草坪、苗圃花木,共栽植树木20多个种类,3000多棵。九是形象工程。投资80多万元建起了一栋三层办公楼,配备了电脑传真等现代化办公设备,供“两委会”、集团公司办公和党员活动。十是再就业工程。通过扩大企业规模,有效地解决剩余劳动安置和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安排闲散劳力4000多人,安置下岗职工287名。
二是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有力地带动了村域经济发展。全村产业结构调整日趋合理,农工副牧全面发展,新发展良种50多亩,杂果1000亩;养殖业发展迅猛,生猪存栏2000多头,笼养鸡20000多只;铁器加工和食品加工生意火爆,私营、股份、个体经济总收入达5500多万元。全村现在共有运输车辆50多辆,摩托车200多辆,手机500多部,电话普及率达70%,家家用上了电视机。
三是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在做大做强纸业这一支柱产业的同时,大力推动运输、加工、养殖、种植等个体经济发展,600多户农户基本形成了户户有主业,人人有活干,家家奔富路的局面,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380多亩的土地流转,每年就可为农民增收40多万元;全村上千名闲散劳力的安置,每年也为群众增收500多万元。目前,全村人均纯收入3500多元,比1999年增加了1600多元。村容村貌和群众生活明显改善,如今方寨村,呈现出水泥道路四通八达,新楼房连成一片,小伙子进进出出骑摩托,老人电视机前度晚年的美好生活情景。
第二篇:武功县大庄镇方寨村走工业强村之路的调查
一、基本情况
武功县大庄镇方寨村是省委副书记张保庆同志的党建工作联系点,有3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640户,2998人,耕地面积1772亩。村上拥有一个年产值2.5亿元的东方纸业集团。2002年实行村企合并后,成立东方党总支,党总支共有党员86名,下设1个村党支部、5个企业党支部。近年来,张保庆同志多次深入该村调研指导,为发展农村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作出了许多重要指示,并为该村题词“发展农村经济,全面奔向小康”。东方党总支紧紧围绕建设全面小康方寨这一目标,认真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抢抓机遇,滚动发展,大力实施工业强村战略,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全村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农民富裕、村风良好的喜人局面。200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500多万元,成为全县的明星村。村党总支先后被评为市县先进党支部、省级“五个好”党支部,方寨村也先后被省市命名为“文明村”和“小康示范村”。
二、成功实践
(一)工业兴村,走出一条发展集体经济的好路子。
改革开放以来,方寨村农业生产取得较快发展,农民生活有了一定改善。但是,由于集体经济薄弱,“两委会”班子想为群众增收致富搞服务,却苦于无资金没办法,导致公益事业百废待兴,群众收入增长缓慢,出现了人心散、村风乱的局面。严峻的现实,使村干部深刻地认识到,人均不足0.7亩的耕地仅能养家糊口,要致富,光靠农业不行,不办企业不成。思想认识统一后,村党支部、村委会毅然决定大办集体企业,走工业兴村之路。为此,党总支首先从转变干部群众观念入手,召开两委会、党员干部大会和群众代表大会,认真学习发展集体经济的方针政策,使党员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然后,组织党员干部到江苏华西村参观,学习外地发展集体经济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坚定了发展集体经济的信心和决心。同时,还在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了“我们能不能发展集体经济,不发展集体经济怎能富民强村”的大讨论活动。通过讨论,更加明晰了发展集体经济的思路。在此基础上,他们结合地处小麦主产区、桔杆利用率低、劳动力低廉的实际,聘请专家进行指导论证,决定打造以造纸为主的支柱产业,走兴企强村富民的路子。
(二)股份合作,创出一条发展集体经济的好方子。
为了促进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他们在企业的发展壮大上不断采取新措施,借鉴外地经验,推行股份合作制,在原有两个造纸厂的基础上,采取股份合作的形式,有步骤、分阶段地对村办企业进行改造,在不断实践、不断创新中使企业进一步强盛。
1999年,党总支提出了“巩固壮大集体经济,大力发展私营、个体经济,鼓励村民积极参股入股,组建企业集团”的口号。村上采取股份合作的方式,将原纸厂、退水渠、道路和电力、土地等折合成股份,组建企业集团。集团公司实行厂长负责制,各企业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风险共担,分厂承包,超产提成。村党支部、村委会还鼓励村民积极参股入股,融集资金1000多万元,新建了三个分厂,扩建了九条生产线,组建了东方纸业集团有限公司。
2000年,他们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积极推进企业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和观念创新,提出了建立东方工业园区的二次创业计划,对园区内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全面规划,配套建设,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引导新办企业入园发展。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再一次掀起了参股入股高潮,短期内聚集资金7000多万元,技改扩建了25条生产线。公司年产方化用纸8万吨,生产的5个规格、20多个品种的产品,畅销西北、西南和东南沿海一带,转销东南亚和吉尔吉斯等几个国家和地区,一直供不应求。
2001年,他们在干部群众中开展了“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活动,组织党员、企业主和群众去河南南街村等地考察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这次考察“考察”出了方寨村发展的新思路:招商引资,园区带动,进一步发展运输、化工等与造纸业相关的产业,形成一条龙产业链、多业并举的发展格局。2003年,东方集团引进资金300多万元,筹建了科龙化工厂,投资1800多万元,技改了13条生产线。截止目前,集团公司共投资9500万元,建成17个分厂47条生产线,拥有固定资产2亿元,其中集体经济占到了52.6。公司年产值达2.5亿元,实现利税3000多万元,年上交国家税金200多万元。
(三)
第三篇:解放思想大开放 工业强村促发展
解放思想大开放 工业强村促发展
——沙洋县纪山镇郭店村村级集体经济材料
近年来,纪山镇郭店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发展思路,举全村之力抓招商、集群众之智抓服务,全力打造郭店食品工业园,辖区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截止2009年,全村拥有企业15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10家。2009年,全村实现工业总产值2.5亿元,其中规模企业产值1.8亿元,村级集体每年增加收入70多万元,逐步探索出一条工业强村之路。
一、解放思想,探索发展新路子
郭店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山楚墓群所在地,境内古墓群密布。上世纪80年代,受“要想富,挖古墓,一夜成为万元户”思想的影响,村里青壮年男子成群结伙盗墓成风,随着“严打”专项行动的深入,该村7名青壮年男人被判刑,有的被处极刑,郭店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寡妇村”、“贫困村”。2000年,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产生,痛定思痛,新班子冷静分析了村情民情,找到了该村的优势与劣势,优势在于“区位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便于招商引资”,劣势在于“可供利用的土地较少,农民增收的空间有限”。针对这一实际,村“两委”班子决定立足村情,发挥优势,将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带领群众走出一条富民强村的新路子。在县、镇两级的支持下,经村党员大会讨论,村“两委”决定将村级经济发展定位于“以工兴村、以工促农、走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并成立了两个工作小组:一个是工业发展工作小组,由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负责,主抓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一个是农业农村工作小组,由分管农业的副主任负责,主抓农业生产。两个工作小组相互分工,密切配合,依托本地蔬菜种植资源优势和优惠政策,当年就引进了全村第一家食品加工企业——荆门市南江味品有限公司,投资600万元,生产“荆沙牌”剁椒酱、豆瓣酱等系列调味品,当年销售收入就超过了500万元,解决了40多人的就业问题,让村里人尝到了“以工兴村、以工促农”的甜头,也坚定了村干部谋发展、促发展的信心和决心。2007年,三届沙洋县委、县政府根据省第九次党代会关于“推动一江两线’经济带建设”的战略,提出了“构建207国道沿线和荆襄高速出口沿线经济走廊”的发展思路。郭店村作为两大沿线交汇处的一个重要节点,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该村敏锐地抓住这一机遇,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决定将“企业做大、产业做强”。村“两委”自费组织部分党员、干部及企业老板赴京山、荆州及赤壁、咸宁等地学习工业集中区建设的先进经验,并请来省市相关专家进行研讨论证,通过学习政策、参观考察、讨论交流,村“两委”一班人进一步解放了思想,树立了“农业稳村、工业兴村、园区强村”的观念,提出了“围绕农副产品办企业,围绕农业标准化建基地、围绕特色产业创品牌、围绕企业集群办园区”的新一轮发展思路,在全村开展了“建设新园区、发展新工业、建设新郭店”的活动,并争取镇委、镇政府及镇属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提出了重点规划建设郭店食品工业集中区的构想,成立了以村支部、村委会干部为骨干,5名党员代表为成员的工业集中区规划建设协调专班,具体负责食品工业集中区建设的土地收储、农户拆迁、招商引资及项目建设等工作。新的发展蓝图跃然纸上,新的发展前景呼之欲出。
二、创新思路,谱写发展新篇章
一是加大外出招商。由镇村主要领导成立招商专班,结合镇情村情,远赴浙江、广东、福建等,深入食品加工规模企业展开招商攻势,对于有投资意向的客商,专班坚持从项目需求出发,对项目选址、生产、发展的每一个细节进行周全考虑,重点就投资者关心的“三通一平”问题、原材料购进、市场销售等情况进行前期调查,实事求是地介绍发展优势和不利因素,并与投资者积极研究化解不利因素的办法和措施,解除投资者的后顾之忧,让客商积极稳妥投资。同时,加强与对外成功人士的联系,对每一条有价值的招商信息都跟踪不放,并根据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2008年,在了解到客商荣冬萍有意到郭店投资后,镇委、镇政府主要领导当即和村干部一道赶赴广西东盟经济园区,当面介绍镇村良好的投资环境及优越的招商政策。想方设法消除顾虑,使项目最终得以签约。二是强化以商招商。坚持把企业推向招商第一线,鼓励和引导现有重点企业、规模企业大胆走出去、引进来,通过他们介绍亲身经历和感受,吸引更多的客商来郭店投资兴业,切实将企业人士的人脉资源变成信息资源、项目资源,实现企业变成产业、产业形成集聚。顶辣食品有限公司、荆香食品有限公司就是通过南江调味品有限公司介绍引进的调味品生产企业,目前,这两家公司都已跻身规模企业行列,顶辣更是成为沙洋食品加工行业的龙头企业,年销售值达2000万元。三是扶强做大园区。坚持把工业园区作为当地企业的“孵化器”,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推动园区进一步做大做强,做出特色、打出名气。实行多元投入,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工业集中区“三通一平”建设的投入,对划入工业集中区的企业用地,提前进行拆迁安置,同时不断完善集中区供水、供电、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为投资者创造了一个方便、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近几年来,集中区共投入100多万元,解决了200多亩工业用地的“三通一平”问题。为进一步推进工业园区的科学管理、综合开发及有序推进,今年,郭店村率先在全市成立首个乡镇工业园区管委会——郭店食品工业园区管委会,管委会主要以郭店村“两委”成员为核心,财政所、派出所、国土所、村镇建设服务中心、文管所等相关镇属单位负责人参与,具体负责食品工业园的招商引资、规划管理、项目服务及其他日常性事务。
三、诚信服务,营造发展新环境
该村始终坚持把满足客商需求作为“第一追求”,大力推行“保姆式、一站式”服务,全力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各种难题。一是积极化解用地难。该村“两委”班子在加大闲置土地摸底清查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探索土地合理流转的新思路,灵活机动地解决企业用地难的问题。荣谊塑胶是一家主要生产塑料秧盘的规模企业,去年落户之初,镇村干部仅用15天时间就完成了土地征用协调、四条电力和通信线杆迁移、100亩工业用地的场地平整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任务,打造了郭店乃至纪山工业建设发展史上的“荣谊速度”。2009年,该企业生产总值达到8300万元。二是努力化解项目落户难。每个项目自落户到建成投产,镇村领导实行包点联系,明确责任,成立项目服务专班,实行“一个企业落户、一套班子服务、一个部门配合、一抓到底”的办法,提供全程优质服务,从企业名称核准、选址、征地、证照办理,直至开工投产,均由专班全程代理,并专门配备1名懂业务、能力强、热情高的干部积极协调企业与各职能部门的关系,切实帮助解决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真正做到了“院墙以内的事情老板管,院墙以外的事情镇村办”,确保了投资者的精力不分散,时间不浪费,全力以赴抓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三是着力化解招工难。由于农村大多青壮年外出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打工,如何确保正常生产用工成了企业不得不面临的一道难题。村“两委”班子想企业之所想,一方面加大企业用工的宣传力度,一方面对全村16至50岁富余劳动力进行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并与镇党校、企业等部门联合开展免费就业培训,使一批农民能就近进企、就近务工。四是全力破解融资难。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园区企业普遍面临后续资金缺乏的难题。镇村两级班子积极开展走访服务企业活动,详细了解园区企业的生产经营现状,采取协助召开银企座谈会、邀请金融人士进企参观等形式,积极主动做好银企双方的协调工作,赢得了金融部门的大力支持。仅2009年上半年,通过协调邮政银行为顶辣、南江、荆香、华茂解决了120万元的融资问题。近年来,累计帮助企业解决贷款3000多万元。五是努力解决原料难。随着郭店食品工业集中区建设的逐步推开,食品企业发展的原料需求越来越大。为解决调味品企业的原料问题,促进农民增收,该村积极与企业进行协调,组织群众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种植黑蔸芥菜、小米辣椒和食用菌。现已建成黑蔸芥菜、小米辣椒种植基地1000亩,并带动周边镇培植基地1500亩,保证了企业充足的原料供应。
经过近几年来的发展,郭店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农民收入进一步增长,党风民风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村支部先后被市县评为“五好党支部”,郭店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和谐新村”、“文明新村”、“富裕新村”。
第四篇:承前启后走特色强校之路
实验中学承前启后走特色强校之路
【实验中学成为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
实验中学位于市区,2003年经市政府批准,在师范学校的基础上创立的一所全日制公办高中。校园占地126亩,校园绿树成荫,环境幽雅,有符合国家标准、设施良好的教学楼、科学楼、音乐楼、美术楼、学生宿舍楼、体育馆,有现代化条件的实验室、语音室、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和学术报告厅,符合国家标准的运动场。现有教师287人,在校生4100多人,办学成绩显著:高考上线率,尤其是音乐、美术、体育高考均名列市、区前茅。
2009年4月,区教育厅批准实验中学为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立项建设学校。2013年2月经区教育厅验收评估成为示自治区范性普通高中。十年生聚、十年拼搏、十年成就,今天实验中学发展成了一所拥有4000多人的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全面的进步与令人自豪的成绩。
学校获得‚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自治区和谐学校‛、‚ 广西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样本学校‛、‚广西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学校‛、‚广西基础教育科研基地学校‛、‚自治区文明单位‛、‚自治区卫生优秀学校‛、‚玉林市高中教育教学先进单位‛(连续七年)等荣誉称号,年轻的实验中学已经成为玉林教育改革的一个新窗口。
【用先进思想,引领学校跨越发展】
正确的教育理念是一所学校的成功的关键,是一所名校的灵 1 魂。2013年2月以 同志为首新的学校领导班子,经过调研和班子讨论,确立学校办学的教育教学理念。工作方针:苦练内功、规范管理、办有特色、创出品牌;
办学理念:尊重个性,和谐发展。以人为本,承认差异,因材施教,注重健全人格塑造,为学生成为美好生活实践者奠基,养成教育,成就自我,鼓励冒尖,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人人成人。
发展思路:要针对我校生源教学层次多的特点,坚持以‚分层推进‛、‚补差必先补品‛为思路,以‚有效课堂‛和‚有效测试‛为手段,开展特色教学和德育活动,尊重个性,和谐发展,全面发展。
办学目标:玉林标杆,全区闻名。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侧重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把实验中学建成具有创新意识、开放意识的环境优异的美丽校园,培养‚合格+特长,全面+特色‛的学生,成就‚胜任+专长‛的教师,构建‚规范+选择‛的育人模式,建设‚精品、特色、优质‛学校,成为内涵发展深厚,外部品牌效应显著的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
【信心源于积累,优秀来自躬行】
一流的师资队伍 学校发展基石
建设一支道德高尚、业务精湛、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是一所学校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学校有专职教师226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70人、中学中级教师89人。学校在提高教师 的水平和能力方面,一是健全激励机制,对教师实行目标考核评价和‚捆绑式‛奖励,增强凝聚力、团结协作能力,二是健全竞争机制,把富有朝气、思维敏捷的年轻生力军引入教师职工队伍甚至管理层,激活教师队伍,让他们在同一平台上公正、公平、公开竞争,施展自己最大才华;三是健全培训机制,积极倡导‚学习、发展、尊严、体面、幸福‛的实验人五要素,通过开展学习型组织、反思交流,骨干教师培训、师徒结对帮扶、青年优质课比赛等制度,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坚实后盾。
尊重个性,补差必先补品,和谐发展
十年来,学校坚持把育人放在首位,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补差必先补品‛德育之路,赢得学生和家长信任。发挥学校人文深厚、科技突出、艺术全面、社团活动丰富的优势,为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潜质特长的学生提供所需要的教育。学校把创新实践视为学生共同的权利,对学生实施层次性培养:第一层次是面向全体学生,以普通课程为先导,创造适合全体学生创新实践的空间和条件,以满足学生不同潜能的发展需要;第二层次是以个性化课程为突破口,创设利于学生独特个性和特长发挥的渠道与机会,使学生获得个性的充分发展;第三层次是以培养早期创新人才为目标,帮助那些富于异想天开、善于寻根究底、有创造发明天赋的学生自设 ‚挑战性‛课程,最大限度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为他们成长为拔尖创新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成功的教学改革 收获累累硕果
‚教育发展到今天,原有的‘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发展。‛建校至今,学校始终坚持追逐课改梦想: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蓬勃生机。通过十年的探索和实践,今天的实验中学已形成独具特色的竞争力:一是动态式的奖学金管理和人性化的助学金制度营造竞争的学习氛围;二是‚有效教育‛和‚有效课堂‛已成为学校的一面旗帜;三是学校利用丰富多样的第二课堂这一阵地,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尊重个性,和谐发展,全面发展;四是探讨有效课堂教学基本模式。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新课改,学校实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初衷与目标: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
精细化管理实现育人目标
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手段帮助广大教师牢固树立精细化管理观念,并提高认识,脚踏实地地从细微处入手,真抓 实干,一步一个脚印地搞好教学管理、班级管理、学生管理和科研管理,务求精细,务求实效。落实管理责任,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学校精细化管理的起点是必须事先制订好精细的工作方案,必须从小事着眼,从细微处入手,把工作方案做实做精做细,各司其职,照章行事,规范有序。
艺体特色鲜明
艺体教育发展上规模,成果显著。现有美术班11个,学生760多人;音乐班4个,学生230人,体育班3个,学生210人,艺体特长生共有1200多人。学校每年均有400多名艺体特长生参加高考,其中音乐考生录取率86%以上;美术考生录取率85%以上;体育考生录取率70%以上。几年来,考上清华美术学院2人,中央美术学院7人,中国美术学院6人,天津美术学院12人,广州美术学院13人,西安美术学院15人;四川美术学院18人,星海音乐学院1人,武汉音乐学院2人,四川音乐学院3人,南京艺术学院1人;北京体育大学2人,上海体育大学3人等。每年的艺体高考无论是学生人数还是高考质量,都名列广西前茅。艺术竞技方面,近年来参加市、自治区、中南六省中小学书画展等比赛均取得优异成绩。
艺体教育管理规范科学。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涵括招生考试、德育和班级管理、任课教师安排和培训、校本教研、学生评价和考核等方面。如每年招生 时进行美术、音乐、体育专业术科招生考试,专业测试成绩和中考成绩双上线后才有资格被我校录取。
艺体活动带动师生全面发展。为提高学生的艺术体育修养,促使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学校举办了校园体育艺术科技节、校运会、各类球赛、美术作品展、书法作品展、科技活动周、科技作品展、校园歌手大赛、中文剧、英文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师生‚从做中学‛全面发展。
【“拼命三郎”创造高考奇迹】
低进高出,把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的中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大学新生和合格的公民。我校生源是在玉林高中,玉林一中及各县市示范性高中招生完的情况下招来的,所以学生的文化素质比较低,但是实验中学有全市最勤苦无私的教师,有全市最勤奋向上的学生,有全市最和谐民主的育人环境,加上依托先进的教育理念、高效的课堂教学效率,所以经过三年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一样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多年来,一大批学生走进了全国名牌大学,谱写了实验中学‚低进高出‛的传奇。
2010年—2012年我校高考成绩一览表
时间2010年2011年2012年一本503935二本514547505三本807854881
高中普通班高考成绩跻身广西前列,其中邓东楚、谢旺、黄科蓓、吕兰、林登志、钟亨等同学分别被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录取。
在音美体高考中显示了学校的特色教学,美术、音乐高考成绩名列广西前茅,成果喜人:中国九大美院都有实验中学的学生,其中黄桂龙、陈逸才、谭浙、陈夏玲等7人被中央美术学院录取;张倍源、梁承贵等5 人被中国美术学院录取。阎彬彬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宁严被武汉音乐学院录取,苏静春、何德祥被北京体育大学录取,陈燕飞、吴植旺被上海体育学院录取。
十年砥砺前行,十年成长壮大,十年奋进求索,十年改革创新。实验中学实现了由中师改制到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的跨越。办出高效益和高质量,七次高考七次飞跃,精英辈出,全面进步,连年荣获‚玉林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书写了一篇篇发展华章,打造出一张张闪亮的名片,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为推动玉林教育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走创新之路 强税务稽查
“创新强税“理论研讨会论文
走创新之路 强税务稽查
发展是目的,创新是动力。
江泽民同志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税务稽查工作的创新,同样是提高税务稽查水平的根本动力。对于税务稽查工作,只有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在思维上或战略上敢于突破常规,善于作深层次的思考,才能真正实现在稽查工作方式、职能作用、管理体制上的根本转变。创新税务稽查工作思路关系到税务稽查职能能否充分发挥,税收秩序能否长期良性运行的大局。有效推进税务稽查工作思路的创新是实现税收事业全面发展,开创税务稽查工作新局面的关键所在。做好税务稽查工作的创新,应着重从理念、机制、方法、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
一、创新税务稽查理念
(一)树立“狠、准、快”的打击理念
稽查局是负责打击偷税、抗税、骗税等税务违法的专门机构,这要求稽查部门必需树立“狠、准、快”的打击理念。敏锐发现涉税违法的嫌疑对象,准确界定偷税、抗税、骗税等涉税违法案件,并快速、狠狠打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 挥税务稽查的打击职能,维护税收秩序良性运行。
(二)树立稽查经济观的服务理念
税务稽查服务经济的意识在税务部门十分薄弱。长期以来,税务稽查重检查、轻帮助,重数量、轻质量,重回报、轻整改的现象普遍存在。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对经济具有反作用。通过税务稽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稽查意见,积极帮助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同时通过税务稽查,有力打击偷骗税行为,维护税收秩序,确保公正执法,全面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从而实现税收与经济的良性互动。
(三)树立稽查与征管互动的理念
征收、管理、检查是税收工作重要的三个环节,属同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但在税收工作实践中,征收管理部门下企业很少,稽查部门下企业则多一些。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真正能深入发现企业存在税收问题的还是税务稽查部门。但税务稽查成果存在应用不高的问题,以查促管的职能停留在口头上。税务稽查要树立全局观念,重视与征管的协作互动。
二、创新税务稽查机制
(一)选案机制科学化
选案是税务稽查的基础工作,选案准确,可以使税务稽查检查工作事半功倍。做到税务稽查选案的准确化,必须在选案途径上做到多元、及时、准确。要拓展选案渠道,除继 续做好举报、计算机选案外,还应加大选案的途径研究。
(二)检查机制规范化
税务检查要严格遵循各项税收法规的规定、程序进行,充分保护征纳双方权益,推进依法治税。坚决克服随意进行税务检查的现象,切实建立查有案源、查前告知、查中辅导、查后反馈制度,公正执法,阳光稽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取证规范、事实确凿、定性准确、以法服人。
(三)审理机制公开化
所有检查部门移送审理部门的税务案件,全部实行审理公开化。建立审理涉税案件的人员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制度。
(四)执行机制法制化
要完善执行制度,改进执行措施,提高执行效率。特别是要加强与公安机关的协作配合,及时依法排除执行难的问题。
三、创新税务稽查方法(一)“以案说查”
一是健全制度,规范“说”的要求。即:典型案件一案一析制、行业检查分类剖析制、规范管理考核制。二是加大力度,明确“说”的重点。力求说实话、亮实情、出实招。坚持说查案经验不留余地;坚持说管理漏洞不留空隙;坚持执法责任不留情面。三是拓展广度,丰富“说”的形式。做 到组织干部集中说,质量评选竞赛说,搭建平台网上说。四是注重深度,增强“说”的能力。力求讲之能懂,懂之能用。通过编写行业检查工作指南,大力提高稽查人员查账能力,提高评查质效,减轻稽查人员负担。
(二)“以案说法”
通过稽查部门以往查结的涉税违法案件作为教材,以广大纳税人为对象,对其开展针对性的纳税辅导和政策服务,同时进行警示教育,从而促进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意识的提高,减少纳税人涉税违法风险。
(三)“数字稽查”
一是构建稽查电子数据库。开发采集软件,运用查账软件,从现有各类税收信息管理和应用系统,结合征管互动平台、日常报表数据 统计等税收管理平台,有针对性地提取为稽查办案所需的数据信息;拓宽信息渠道。二是掌握查账软件功能流程。通过集中培训、以熟带生、边学边干等各种培训方式,使广大稽查人员熟练掌握企业财务核算软件和查账软件的基本功能模块、设置方式、数据处理流程和操作方法,做到能用能查、融会贯通。三是建立稽查数据分析模型。建立行业数据分析模型。通过设置行业平均税负率、生产经营、财务比率以及各税种指标,分类计算行业平均值;建立稽查案例分析模型。四是全面提取企业涉税信息。这是实施“数字稽查”的重点环节。
(四)“和谐稽查”
一是构建和谐的税务稽查内部管理机制。完善税务稽查岗责体系,按照税务稽查工作规程的要求,明确税务稽查各环节的岗位责任,并科学统筹,细化岗责,规范到位;二是营造和谐的税务稽查外部环境。突出税务稽查执法过程管理,加强税务稽查执法监督,健全税务稽查执法保障,优化 税务稽查执法服务。三是完善协税护税体系,不断加强与公安、工商、海关、金融等有关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规范社会中介机构的服务行为。
四、创新稽查队伍建设
(一)推行稽查人员准入制
稽查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税务稽查质量和效率及税务稽查事业的全面发展。对税务稽查人员应实行准入制度,设置准入条件:一是对进入稽查队伍的人员必须逢进必考;二是报考人员应具备相应资格条件。专业对口,如所学专业是税收、法律、会计、计算机专业,有二年以上税务工作经历。切实把好税务稽查人员入口关。
(二)推行能级管理动态制
对进入稽查队伍的人员应实行能级动态管理。一是对所有稽查人员通过考试、考评等手段,评定一、二、三稽查人员能级。二是对能级人员实行动态管理。通过一年一考、一年一评的政绩结果,实行能及更新,推行能上能下。三是实 行能级与报酬、待遇挂钩,奖勤罚懒,推进工作。
(三)推行任职限期轮岗制
要实行稽查人员任期限期轮岗制,在一个岗位工作满5年的进行内部岗位轮换,通过岗位变换,全面锻炼、提高稽查人员综合素质,从根本上激活稽查队伍,不断推进稽查工作向前发展。
五、当前制约我市稽查创新的“瓶颈”及薄弱环节 从我市目前的情况来看,制约稽查创新主要是人员素质方面的“瓶颈”。人是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一个好的管理机制,还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去付诸实施,稽查人员素质已然形成两大“瓶颈”:一是复合型人才缺乏,普遍存在“税收业务精的对计算机不熟”、“懂计算机的又查账水平低”等人员素质结构的“偏瘫”症;二是人员年龄结构趋于老化,我市稽查局目前平均年龄已近45岁,在信息化、专业化程度日益提高的形势面前难免力不从心,而我市稽查系统的领军人物寥寥无几,十分缺乏,具有单独作战能力的稽查人员,少之又少。稽查业务素质低就根本谈不上创新。
同时,稽查创新的薄弱环节还存在于:
(一)稽查机制虽有,但创新动力不足
我局选案、检查、审理、执行的稽查机制虽然健全,但是很少有人对相关业务作深层次的思考,很多人在等待中消极前进,得过且过,缺乏创新的动力。
(二)业务培训年年搞,但效果不显著
培训、进修、鼓励自学、岗位练兵等多种方式每年都在进行,但效果一般,战斗在检查第一线的还多为老同志,年轻同志畏难情绪严重,深怕陷进去出不来。
(三)优秀典型案例评选,流于形式
本来,优秀典型案例的评选,是总结税务稽查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分析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和涉税违法行为的新趋势,提升稽查案件的查办质量和稽查干部的业务技能,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但是,我们对优秀典型案例的讲解,却未能达到上述目的,也未能将其编印成册供全市稽查干部学习参考。
(四)应尽快编写行业检查工作指南
为增强检查工作的针对性,总结稽查办案经验,我局应组织人员通过定期召开个案分析会研究涉税违法案件的发案规律,剖析税收征收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总结办案思路和方法,尽快编写适合我市特点的行业检查手册指导检查工作,以减少一线检查人员的工作难度,提高效率。
六、创新强税是永恒的话题
走创新之路,强税务稽查。良好的税务稽查体制主要体现在四个字上,一个是“效率”,另一个是“创新”。即:效率+创新=良好的税务稽查管理体制。税务稽查是税收执法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税收公平正义的最大体现。我国目前 建立的“以纳税人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模式正好说明了这一点。因此,税务稽查创新的思路应当是从法律上保证税务稽查的地位与独立性,完善和强化税务稽查的职能与执法手段,确保稽查质量、效能的提高和稽查任务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