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楠木镇通柏村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共)
南部县楠木镇通柏村省级财政新村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系统、规范地深入开展,如期按质按量完成通柏村省级财政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结合通柏村实际,特制定《楠木镇通柏村省级财政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的总体工作思路统领项目建设各项工作,按照新农村发展“二十字”方针的要求,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加快全面建设小康新村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村级水泥公路建设创建为重点,以村庄建设、农村产业发展和基层班子建设为切入点,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为
主线,以生态文明村建设为载体,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提高文明程度,全面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基础设施现状
楠木镇通柏村距楠木场1.5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356户、1222人,耕地面积850亩,果桑和工业原料林产业为支柱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全村基本通泥结碎石路,出行难的矛盾依然突出。镇、村已在老省道101线(现降为县道)上规划大型居民聚居点一处,辐射全村5个社,远期规划入住160户,目前已入住30户。居民聚居点尚无绿化、亮化、美化设施。
三、规划建设主要内容及资金概算
硬件及配套建设共需投资465万元。
㈠基础设施建设。
1、硬化居民聚居点宽6米的村道水泥公路1.5公里,预计投资200万元。
2、绿化、亮化、美化工程,预计投资50万元。
3、居民聚居点农舍及周边风貌整治50户,预计投资75万元。
4、2012年、2013年、2014年分别新建并入住农户20户、40户、100户农房地基平整预计投资80万元。
小计投资405万元。
㈡居民聚居点配套设施建设
1、人畜饮水工程建设,预计投资30万元。
2、村级文化室及健身器材建设,预计投资12万元。
3、村级卫生站建设,预计投资8万元。
4、垃圾收集、清运设施建设,预计投资10万元。小计投资60万元。
㈢社会事业建设
1、狠抓精神文明建设。以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核心,积极发展群众文化,建设村服务中心、活动室。充分发挥农村精神文明活动中心主阵地的作用,利用各种节庆、民族传统节日、农闲时间和农村集市,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广泛吸引群众参与,丰富和活跃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确保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2、狠抓民主政治建设。抓好村务和政务公开,村委会设立政务、村务公开栏,对村里的各项重大决策、财务开支、征用土地审批、计划生育指标、村干部工作目标等重大村务问题,做到定期公布。加强民主管理,建立健全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民议事制度、年终总结报告制度、评议党员干部制度、财务管理公开监督制度等,完善村民监督机制,促进民主管理。
3、狠抓依法治村建设。加强民主法制教育,教育和引导农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诚信意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治安联防队伍建设,落实社会治安综合管理责任制,构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制订和完善村民公约,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
义教育,加快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技能的新型农民。
四、资金来源、整合计划及管理
通柏村新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为:村民筹资筹劳135万元、社会成功人士捐赠资金120万元、省级财政新村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80万元、革命老区扶贫资金50万元、秦巴山区连片开发资金80万元,将5方面资金整合使用。成立楠木镇通柏村新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监管领导小组,实行全程监督。
五、资金具体用途
硬化水泥公路及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所需投入的250万元由社会成功人士捐赠资金、省级财政新村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革命老区扶贫资金解决,农舍及周边风貌整治、地基平整和配套设施建设所需投入的215万元由村民筹资筹劳和秦巴山区连片开发资金解决。
六、资金补助方式
1、村民筹资筹劳资金通过“一事一议”程序,规范收取和补助。
2、社会成功人士捐赠资金由监管领导小组收取和监管使用。
3、省级财政新村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革命老区扶贫资金、秦巴山区连片开发资金按省财政厅规定实行报账管理。
所有工程项目均在各级财政部门、镇、村监管下,公开、公平、公正地比选施工业主,签订施工合同并严格保证工程质量、安全、进度。
七、保障措施
1、搞好组织发动,营造良好氛围。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紧紧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切实在思想发动,组织动员上下功夫,采取有力措施,通过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积极引导群众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与自身利益的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积极性,迅速掀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热潮。
2、充分依靠群众,发挥主体作用。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实现新农村建设重大事项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把群众当前最关心、最急迫的事项做为重点,通过建设成效展示,进一步激发村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
3、健全组织机构,落实目标责任。为了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目标,着力完善镇、村组织管理机构,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扬民主,让农民发挥主体作用。镇上成立了以镇长敬占龙为组长,副镇长赵俊杰为副组长,国土、村建、建管负责人为成员的通柏村新村建设领导小组。村成立了村党支部书记赵守财任组长,村组干部和社会能人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工作规划实施细则,组织实施新农村建设工作。通过镇、村配合为全面推进项目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八、项目预期成效
经过3-5年的不懈努力,通柏村新村所有入住农户实现通水、通气、通电、通路、通电视电话,有线电视入户率达100%,电话拥有率达100%,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公路硬化率达100%,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100%,基本清除脏、乱、差现象,达到“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整洁、村貌美化”的基本标准,基本建成宜居和谐新村。
二〇一二年五月八日
第二篇:咀头镇拐里村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
太白县咀头镇拐里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系统、规范地深入开展,如期按质按量完成拐里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结合我村实际,特制定《拐里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的总体工作思路统领项目建设各项工作,按照新农村发展“二十字”方针的要求,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加快全面建设小康新村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村级水泥公路建设创建为重点,以村庄建设、农村产业发展和基层班子建设为切入点,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生态文明村建设为载体,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提高文明程度,全面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基础设施现状
拐里村距太白县城东4公里,辖5个村民小组、312户、1214人,全村占地面积14.7公里,耕地面积3329亩,人均占有耕地2.75亩,林地面积6210亩。全村以蔬菜种植为主导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全村基本道路为泥结碎石路,出行难的问题依然突出。
三、规划建设主要内容及资金概算
一组通五组道路硬化1.5公里,二组通五组道路硬化1.2公里并修小型桥涵1座,全村路基整修2.7公里。
项目总投资48.1万元。
四、资金来源、整合计划及管理
拐里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为:省市财政配备资金27万元,申请补助资金4万元,村民筹资筹劳17.1万元、将3方面资金整合使用。成立咀头镇拐里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监管领导小组,实行全程监督。
五、资金补助方式
1、村民筹资筹劳资金通过“一事一议”程序,规范收取和补助。
2、申请补助资金由监管领导小组收取和监管使用。
3、省市财政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按省财政厅规定实行报账管理。
所有工程项目均在各级财政部门、镇、村监管下,公开、公平、公正地比选施工业主,签订施工合同并严格保证工程质量、安全、进度。
六、项目进度与工程管理
1、项目建设期 本项目建设期为40天。
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2014年五月十日开工建设;
2014年六月二十日竣工验收,交付使用;
3、工程施工与管理
通过招标的方式选择报价合理、能够满足建设工期及质量、安全有保证、技术力量和管理水平符合要求及资信业绩良好的具有一定资质的施工企业完成。
为保证工程质量,工程实施过程中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施工单位采购的材料、半成品、构配件须采用符合施工图纸和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并有相关的产品合格证明,其产品品牌、产地、质量均需发包方和监理签证认可,在使用前按规定进行检验或实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施工过程中单位必须严格按施工图纸、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等文件及双方确认的施工组织设计,精心施工、记录、检验,通过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和检查制度,严格把好每道工序的质量关。
工程质量要求:按国家有关规范进行验收,达到合格标准。
施工过程中还应保证安全、文明、协调施工,采取严格的安全防护措施。
七、保障措施
1、搞好组织发动,营造良好氛围。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紧紧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切实在思想发动,组织动员上下功夫,采取有力措施,通过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
第三篇:**镇**村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实施方案
按照《**市新农村建设“321”示范工程工作方案》(*农发[2006]2号)的要求,结合我村实际,从今年开始利用三年的时间实现“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貌、倡树新风尚、培育新农民、完善新机制”的目标。为做好我村新农村建设示范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指针,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村民科技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努力使我村实现“五通、五化、一池三改”目标。
二、总体目标
(一)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
充分利用镇“双千”工程对我村的扶持,加大资金投入,根据我村的发展特色,“围绕市场搞加工、围绕加工建市场”,努力提高我村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1、围绕市场搞加工。充分利用鲁西南第一辣椒交易市场的优势,搞辣椒深加工,做大做强辣椒产业。
2、围绕加工建市场。以我村13家棉花加工企业为主,结合周边30多家零散加工户,利用我村沿枣曹线的优势建立皮棉交易市场。
(二)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
全面实现“五通”、“五化”目标,力争在三年内使全村100%的户实现“五通”、“五化”,今年底确保实现户户通水。到2007年底,使80%的户完成“一池三改”。
(三)村民科技文化素质有新面貌
以村图书室、电教室为主,做好村民科技文化知识培养工作,在农忙季节,聘请农业技术专家到村讲解农业生产知识;在农闲季节聘请法律工作者进行公民普法教育。每年开展一次“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好党员”、“十星级文明户”、“计划生育模范家庭”等评选活动,以此来带动全村精神文明建设。
(四)民主管理机制健全
推行政务、财务公开和干部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健全党员民主生活会和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建立村干部绩效考核机制。
三、实施步骤
按照全市统一要求的时间步骤,结合卜桥村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下步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一)制定方案,宣传发动(2006年6—7月)。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召开新农村建设动员会议,大力营造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
(二)调查摸底,编制规划(2006年7月—12月)。总体规划要围绕五新目标,充分体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力争在2008年底之前完成任务。
(三)落实任务(2008年8月—12月)。根据编制规划,逐步实施,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四)验收阶段(2008年11月—12月)。制定工作考核体系和各种规章制度,要按照编制的规划内容和质量要求进行严格验收。
四、工作措施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惠民、富民工程。要切实增强做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全面、扎实地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落到实处。
(一)深入发动,形成合力。全村必须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切实在思想发动、组织动员上下功夫,采取有力措施,扎实的做好思想工作,引导农民群众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与自身利益的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参与的积极性。要强化责任意识和全局意识,密切配合,通力协作。
(二)严格标准,认真考核。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关系到每户农民切身利益的千秋大计,要严格按照上级规定的标准,扎扎实实地抓落实,绝不走过场,对每个单项工程都要进行认真考核验收,保证建一项成一项,群众受益一项。
(三)明确目标,落实责任。要把新农村建设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村领导是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明确目标任务,层层抓好落实。
第四篇:村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村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根据县委、县政府《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意见》,结合**村实际,立足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特制定如下实施规划:
一、基本情况**村地处**镇中部,总人口1106人,耕地1120亩,辖2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2009年底,该村经济总产值130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 400万元,第二产业产值350万元,第三产业产值5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00元。全村现有个体户110户,大、中型运输车辆65辆,个体私营企业2家。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的总体工作思路统领农村各项工作,按照新农村发展“二十字”方针的要求,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和创造性。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加快全面建设小康新村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和文明村创建为切入点;以村庄建设,农村产业发展和基层班子建设为重点;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生态文明村建设为载体,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村环境,提高文明程度,全面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规划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基础设施建设
1、投资50万元,建成两委会阵地及群众文化广场;
2、投资1500万元,力争用3年时间,分三期全面建成**新村,2010年底,完成一期工程建设任务;
3、投资70万元,于2010年5月底前建成总长3.5公里的通村水泥路,彻底改善**——农场,**——**段路况较差的现状;
4、利用群众集资的方式,投资6万元,在2010年4月底前完成1.5公里的村间街道排水续建工程;
5、投资11万元,于4月底前完成**组2眼机井配套及电力设施工作;
6、投资15.5万元,于4月底前完成**组打深机井及电力配套设施工程,目前,该工程正在进行中;
7、投资33万元,在10月底前完成全村9000米的暗管输水工程;
(二)产业发展及招商引资
1、扩大**有限公司的种植规模;
2、扩大**杂果种植面积;
3、扩大生猪养殖场的规模。
(三)乡村环境卫生及生态环境保护
1、对村庄、街道实行绿化、美化、靓化人居环境;
2、以“一池四改”为重点,年内建成沼气池100座,发展清洁能源,实现资源节约利用。
(四)加强村民教育,提高村民素质。开拓农民投资及种植养殖知识培训力度,使大多数农民能掌握1——2门实用技术,培养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五)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平安村创建活动。
四、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1、搞好组织发动,营造良好氛围。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紧紧依靠广大农民群众。要切实在思想发动,组织动员上下功夫,采取有力措施,通过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积极引导群众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与自身利益的关系,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积极性,迅速掀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热潮。
2、充分依靠群众,发挥主体作用。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实现新农村建设重大事项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把群众当前最关心、最急迫的事项做为重点,通过建设成效展示,进一步激发村民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
3、健全机构,落实责任。为了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目标,应完善村组织管理机构,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村委会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扬民主,让农民发挥主体作用,成立了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村组干部和社会能人
为组员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工作规划实施细则,组织实施新农村建设工作,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第五篇:**镇**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
**镇**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根据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要求,现结合我镇的实际,计划通过建设**村新农村示范点,实行以点带面,力争利用5年的时间,把我镇各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协调、治安良好、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基本情况
**村位于蒙山县城西北部,全村辖27个村民小组,976户农户,人口3500人。村设党支部,8个党小组,现有党员65名。全村总面积为24.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76亩,其中水田面积1721亩,旱地面积580亩,全村林地面积10933亩。二○○五年全村人均纯收入2375元。
**村地处丘陵山区,全村土地、森林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村委驻地距离县城2.5公里,依山傍水,交通便利。近年来,**村积极响应上级党委、政府的号召,充分利用本村的优势,大胆探讨发展经济的新路子程村组属北楼村的一个自然村,位于村委会北面2公里,依山傍水,交通方便。全组52户185人,有耕地面积500亩,全组经济发展以种养为主,程村组在北楼村经济发展中始终走在全村的前列。该组村民群众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市场意识,能够积极响应党委、政府的号召,密切配合村委开展各项工作,积极探索适合本组经济发展的好路子。全组现有桑园230多亩,果园(柑橙类)80亩,早熟板栗100亩。养殖业方面,主要以瘦肉型猪为主。全组村民根据饲养瘦肉型猪经济效益好和市场前景看好的特点,纷纷实行牲猪品改。目前,全组有瘦肉型母猪60多头,牲猪存栏220多头,水产养殖15亩。
近年来,程村组在上级党委、政府领导与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和美化生活环境。全组群众兴起了自觉投工投劳进行道路硬化、改水改厕、建设沼气池、村级篮球场等,到目前为止,全组52户中新建或者正在建设的砖混钢筋结构房屋38户,户均80M2,全组沼气池入户率达80%以上,该组的用电入户率和闭路电视入户率均达到100%,电话普及率达52%。
程村组全体村民积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具有良好的村风民风,科技学习蔚然成风,社会治安稳定,无赌博、迷信、吸毒等不良社会丑恶现象,总的来看,程村组具备了建设新农村示范点的良好基础。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区党委提出的“突出抓好农村道路、水利、能源、教育、医疗卫生等设施,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的要求,以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以改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基本生活条件为突破口,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新的载体,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依靠群众,整体推进,逐步把全镇各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协调、治安良好、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总体目标
从2005年2月开始到2006年8月,力争完成示范点新农村建设达标,并通过以点带面,典型引路,用五年的时间完成全镇各村新农村建设目标。以“三清三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厕、改路)和以创建文明村镇为工作起点,以“‘五通’、‘五化’、‘六有’”为目标,进行总体设计规划,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因组制宜,分步实施,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治安良好,社会稳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具体标准是:
1、“五通”,即村通路,户通电、通水、通讯、通广播电视。
2、“五化”,即农民住宅内外墙批灰粉刷涂料美化;从行政村主干公路通往新村支道和村庄内主干道路铺设混凝土硬化;农户建设沼气池、卫生厕所、卫生厨房、村庄设立垃圾池、人畜分离、排水系统完善净化;村庄主干道两旁以及住宅之间、农户庭院绿树成荫绿化;村庄主要道路挂路灯亮化。
3、“六有”,即有健全的村级组织,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有科学的产业发展路子,有功能齐全的科普文化活动中心,有体育娱乐活动场地,有标准的宣传栏。
四、方法步骤
(一)、抓好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调查测算、规划设计。时间在2006年3月中旬前完成。村庄规划要结合地形,依山就势,不推山填土,不大拆大建,要从实际出发,立足于“三清三改”,规划拆除闲置旧房,集中规划建设猪牛栏,配套建设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力求规划切合实际,让农民接受。村庄规划编制要坚持实事求是、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科学编制的原则。要求在月底前组织国土资源所及规划所设计人员,根据本村区域特色和人文环境进行调查测算与规划设计,在经
多方征求群众意见并修改后,形成符合现代特色的新农村规划设计图。并且国土部门要严格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要求审批农民宅基地,不得在规划区外批宅基地。
2、实施阶段:从2006年3月中旬起至2006年8月止。
(1)通新村道路建设:组织群众积极投工投劳,完成由国道321线通往新村的主干道路及环村路建设,总长1.2公里,计划全部实行水泥路面硬化。路基宽4米,路面混凝土厚度不少于10厘米,并设错车道及安装路灯亮化。
(2)住宅外墙粉刷:组织动员群众争取在2006年8月底前完成38户混凝土住宅户外墙批灰粉刷涂料工作。
(3)“三清三改“工作:
①清垃圾、清路障:根据规划设计图,建设垃圾池,并组织群众清理卫生死角,清除各类垃圾、路障。实现村中心无成片暴露垃圾与路障。
②清淤泥:充分利用今年成立的北楼村古排河用水者协会的契机,组织发动群众交纳水费与投工,主要清理从新村旁边经过的古排河水利渠道的淤泥。并向上争取资金全面实现渠道三面光工程。涉及的渠道总长约1.2公里,清淤泥约需投工100个工日。
③改厕、沼气池建设:年内完成余下的10户沼气池与卫生改厕、改厨工作。
④人畜安全饮水工程:为使全组村民喝上干净的自来水,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问题,计划在屋背岭修建一个自来水池,总投资约25万元。该项工程可解决250多户1000多人的人畜饮水困难问题。
(4)建设养殖小区:根据规划设计要求,由国土部门统一调拨土地,农户自建方式,统一养殖场地,统一排放污水,全村养殖小区面积为1000平方米,分为家禽区、畜牧区。
(5)精神文明建设方面:
①村级篮球场及文化活动中心建设:计划争取上级包村单位的支持,在村中心建设一个500平方米的村级篮球场,并按规划设计要求,在篮球场边(古排河渠道面)建设一座占地面积2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及村民议事室。篮球场及道路两旁、住宅旁实现花草、果树绿化。
②宣传栏:计划在村级篮球场边建设一面宣传栏。主要用于党的有关政策法规、法制教育、农村实用技术及精神文明宣传等。
③实现农产品信息入户工程:争取电信与广电部门的支持,实现互联网宽带到村,闭路电视到户。
(二)抓好新农村的产业开发
新农村建设要根据本村实际,着力抓好适合本村产业发展的好路子,要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与区域优势,大力调整农村种养经济结构,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1、桑蚕产业:要充分依托本县龙头企业的带动,北楼村作为梧州市桑蚕专业村及当前蚕茧市场价格上扬的有利契机,大力发展桑蚕生产。计划在今冬明春再扩种桑园面积100亩,并在新村主干道两旁的水田建立起一个50亩以上的优质桑种植示范基地,使得全村人均拥有约2亩的桑园。仅此项可使人均增收80元。
2、养殖方面。充分发挥市级瘦肉型母猪专业村的带动,抓好瘦肉型母猪的养殖,计划每户年出栏瘦肉型肉猪10头;同时发展养牛,计划年发展户均养牛10头以上5户。
3、做好山上发展文章,重点抓好早熟板粟的种植。充分利用新村靠山傍水的优势,开发山地,在抓好当前现有的早熟板粟的管理外,要扩大种植规模,使全村板粟面积达到300亩以上。同时抓好优质水果的种植,力争三年内人均拥有经济林2亩以上。
(三)积极培育新型农民
1、实施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程。充分利用党员电教中心户、电视、电脑、宣传栏及农产品信息进村入户,组织各类培训班等形式,加强新村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年至少培训农民5期,重点围绕村发展项目如桑蚕、板粟、瘦肉型猪养殖等知识的培训。
2、围绕桑蚕、水果、瘦肉型猪建设1到2个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并设立基地简介和牌子。利用基地带动全村的科技种养。
3、加大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和就业指导。在节日等外出人员返乡期间,召集返乡的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座谈,了解他们就业的情况并进行登记造册,并积极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并认真组织本村农民参加县内的各类人才交流市场的招聘会,扩大就业。
(四)倡导新风尚
1、建立健全村级自治组织,完善各种管理制度。认真召开好村民代表大会,制定好村规民约,按照新村规划,重点抓好新村环境整治,建立健全门前“三包”责任制以及全体村民共同保护环境、爱护卫生的责任机制和约束机制,努力建设文明新村。
2、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文明创建活动。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组织农民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文明户”“信用户”等评比活动,反对封建迷信和宗族宗派势力,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并利用春节期间积极组织群众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
3、团结互助,结对帮扶。加大帮扶力度,关心弱势群体,全村要形成结对帮扶,共同致富,在全村树立一股互助友爱的好风尚。
五、工作措施、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镇、村各级领导充分认识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始终把它作为今后五年农村工作的重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确保人力、物力、财力到位,保证工作顺利进行。
2、优化服务,形成合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镇党委、政府在加强领导的前提下,要积极支持各村及示范点建设,并积极争取上级党委、政府及包村单位的大力支持,搞好各项建设服务,形成合力。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研究,细化方案,切实履行好各自的工作职责。
3、整合资源,争取政策扶持。一是积极向上争取扶持资金。二是要把新农村建设项目精心包装向上争取资金,要捆绑扶贫、以工代赈、农业以及果业、水利、能源专项资金新农村建设。三是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引导群众想方设法筹集资金,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美好家园。
4、明确责任,层层落实,确保按期完成示范点建设目标。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工作,时间紧,建设任务重,全镇要细化建设项目,落实好具体责任人与责任目标,集中力量抓好示范点的各项建设工作。
5、加强督查,严格考评。镇党委、政府将这项工作列入各村、包村干部目标责任考评。切实加强督促检查,定期检查建设项目进展情况,确保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工作的健康有序进行。
**镇人民政府
二○○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