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政发〔2008〕113号《金华市区技术创新资金管理办法》
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金华市区技术创新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金政发〔2008〕113号)
婺城区、金东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现将《金华市区技术创新资金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金华市人民政府
二○○八年十二月二日
金华市区技术创新资金管理办法
为规范科技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快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业竞争水平,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制定金华市区技术创新资金(以下简称创新资金)管理办法。
一、资金来源
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额度的创新资金,并视市财力状况做到逐年有所增加。
二、资金使用原则及范围
创新资金的使用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坚持诚实申请、科学评估、择优支持、激励创新、客观公正、讲求实效、专款专用、预支平衡的原则。主要支持范围:
(一)实施国家和省科技项目。重点用于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科技攻关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火炬计划、重点新产品计划以及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重大科技专项和优先主题计划、新产品试制计划、科技招标等项目的配套或资助。
(二)实施市技术创新工程项目。重点支持市科技计划重大、重点项目和科技招标项目等。
(三)培育技术创新主体。重点培育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工业设计创新示范企业等创新主体。
(四)建设科技创新研发机构。重点支持高新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建设。
(五)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及运行经费补助,包括公共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区域创新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孵化器、网上技术市场、科技信息网络、科技信箱等的建设及运行经费补助。
(六)技术创新工程实施工作经费,主要用于科技创新工作中所发生的各类工作费用。
三、资金资助和奖励标准
(一)列入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的配套或资助:
1.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省级重大科技专项和优先主题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科技招标等项目,按上级要求比例予以配套,单个项目配套金额最高不超过50万元。
2.国家火炬计划、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每项给予10万元的一次性资助;省新产品试制计划项目通过验收或评审(鉴定)后,每项给予3万元的一次性资助。
(二)列入市技术创新工程项目的资助:
1.列入市科技计划的重大项目,采取分期资助方式,通过评审并签订合同后,前期给予15-30万元的资助,项目完成并通过验收后,按该项目实际发生研发总经费的15%计算资助额度,每项资助总额最高不超过80万元。
2.列入市科技计划的重点项目,结合项目的创新水平、投入大小、实施难度、基础条件、预期效益等情况,在评审的基础上,区分一般支持和重点支持。工业类项目属于一般支持的每项资助10-20万元,重点支持的每项资助20-40万元;农业类项目属于一般支持的每项资助5-10万元,重点支持的每项资助10-30万元;社会发展类项目属于一般支持的每项资助5-8万元,重点支持的每项资助8-20万元。属市重点优势企业的适当给予倾斜。资助额度超过20万元的重点项目,采取分期资助方式,合同签订后,前期给予10-20万元的资助,项目完成并通过验收后,按该项目实际发生研发经费总额的15%计算资助额度,每项资助总额最高不超过40万元。资助额度小于20万元(含20万元)的项目,签订合同后,采取一次性资助方式。
3.市重点科技招标项目,每项资助20-50万元;市重大科技招标项目,资助额度根据实际情况另行确定。
(三)新认定的高新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分别给予国家级20万元、省级12万元、市级8万元的组建经费资助。
(四)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创新型企业,分别一次性奖励20万元、10万元;新认定的市工业设计创新示范企业,一次性奖励6万元。
(五)技术创新工程实施工作经费、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及运行经费补助视实际需要予以安排。
(六)同一项目不重复享受配套或资助,只补足其差额部分。对于婺城区、金东区和金华开发区属企业列入国家和省项目的配套经费由市、区财政各承担50%。
四、资金申请及审批
(一)列入市级科技计划重大、重点项目的,通过评审及项目完成验收后安排创新资金资助。
(二)企业承担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符合配套要求的,应向市科技局、财政局提出申请,其中区属企业的项目须经区科技局(高新局)、财政局签署意见后上报;申请时应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合作承担的项目还应提供合作协议、相应拨款凭证等材料。
(三)市科技局会同市财政局对科技项目进行审核,并进行公示,提出项目资助或奖励的安排方案,报市政府同意后,由市科技局、财政局联合发文。项目承担单位与市科技局签订项目合同后,到市财政局办理经费拨付手续;其他受资助或奖励单位凭相关文件到市财政局办理拨款手续。
五、资金监督与管理
(一)项目承担单位研究开发活动的支出,实行单独核算,专款专用,自觉接受市科技局、财政局的监督检查,定期报送项目执行情况调查表。项目完成后,及时提出验收申请。
(二)创新资金项目因客观原因不能按合同计划组织实施的,应及时报告市科技局、财政局,视情决定延期或中止。按合同计划完成的项目,由市科技局、财政局组织验收。验收不合格的,后期资助经费不再拨付;该项目承担单位两年内不再安排创新资金的资助。
(三)市财政局、科技局应加强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发现弄虚作假或挪作他用的,一经查实就应撤销立项追回财政科技资金,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六、由婺城区、金东区政府和金华开发区管委会自行制定区属市级创新型企业和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奖励政策。
七、中科院金华科技园专项资金和金华市浙江大学科技合作专项资金对于项目的资助和配套标准,参照本办法执行。
八、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原《金华市技术创新资金管理办法》(金政发〔2000〕66号)同时废止。
第二篇:山西省技术创新资金管理办法
山西省技术创新资金管理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 为加快我省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扶持帮助企业开发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适用技术和有市场、有效益的高新技术产品,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能力。同时,引导银行贷款投向,保证并扩大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来源,充分发挥我省技术创新资金的投资效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技术创新资金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符合我省“十五”企业技术创新规划的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重点支持企业以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开发研制、引进消化吸收及技术推广。
第三条 技术创新项目选项的范围是:
(一)经济发展急需的重大关键技术、主导产品;
(二)在国内外市场有竞争力,能较大幅度提高附加值、促进结构调整的产品、装备与相关工艺技术;
(三)改造传统产业的新型技术及产品;(四)适用于多个行业的共性技术;
(五)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消耗、提高产品质量的工艺、技术与装备;(六)保护环境的关键技术、产品与装备;
(七)我省优势资源采用高新技术精、深加工产品及技术。(八)能够形成体系且具备创新能力的企业技术中心。(九)符合新产品试产计划立项条件的新产品。
第四条 省技术创新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不得挪用,否则将追究有关人员和领导的责任。
第五条 省经贸委会同省财政厅共同负责技术创新资金的管理。
二、资金来源
第五条 省技术创新资金的主要来源为省财政预算内、预算外拨款。同时,应充分发挥各方积极性,多渠道筹集。
第七条 技术创新资金拨款额度按项目需要以资本金方式直接注入,一次拨付。
第八条 省技术创新资金应根据省财力的可能每年增加。
三、资金使用范围及条件
第九条 省技术创新资金使用范围为:
1、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所实施的项目;
2、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
3、省经贸委认定的科技型小企业;
4、长期、稳定产学研合作所实施的项目。
第十条 申请省技术创新资金支持的项目须具备以下条件:
1、列入山西省技术创新项目指导计划。
2、企业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论证。
3、需银行贷款支持的项目,银行已承诺贷款;
4、企业自筹资金已落实。
第十一条 省经贸委根据国家产业、技术政策及我省经济发展需要,结合“十五”技术创新规划,在实际考察企业及相关技术发展状况,并在地市经委和行业办对项目审查上报的基础上,下达全省企业技术创新项目指导计划,并送省财政厅。
四、资金下达及办理程序
第十二条 省经贸委委根据技术创新资金到位和项目实施需要,会同省财政厅下达技术项目项目资金计划。省财政厅将资金划拨省信托投资公司技术创新资金专户。
第十三条 对列入技术创新资金计划的项目,省经贸委、省财政厅委托地市经委或行业办组织项目可行性报告论证,可研报告论证通过后应依据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并按要求填写《山西省技术创新项目论证报告》。
第十四条 企业与省经贸委签订《山西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目标责任书》。
第十五条 企业落实项目所需自筹资金或贷款。
第十六条 企业持目标责任书及有关资金落实凭证到省经贸委及省信托投资公司办理有关用款手续。
五、项目的实施及监管
第十七条 山西省技术创新项目实行法人代表责任制。企业必须按照项目目标责任书规定的开发内容、技术指标、资金来源及用途等按期完成项目,确保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
第十八条 项目完成后,企业应及时向山西省经贸委提出项目竣工验收申请,由山西省经贸委、省财政厅委托地市经委或行业办组织验收。验收时,企业应详细说明省技术创新资金使用情况,并办理国有资产移交手续。
第十九条 各地市经委、行业办要加强对项目实施及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按要求将项目进展情况及时报省经贸委、省财政厅。
第二十条 对因企业或技术方面的特殊情况,致使项目不宜继续实施的,由省经贸委、省财政厅对原项目资金计划撤消或进行调整。六 附则
第二十一条 各地市也应建立相应的技术创新资金。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解释权归山西省经贸委、山西省财政厅。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山西省经济贸易委员会文件
晋经贸技字[1999]211号
签 发:张诚
———————————————————————————
关于印发《山西省技术创新项目管理
办法(暂行)》的通知
各地市经委、省直有关厅、局(总会、公司):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省技术创新项目的管理工作,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提高投资效益和项目管理水平,现将《山西省技术创新项目管理办法(暂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如发现问题,请及时向省经贸委技术与装备处反映。
附件:山西省技术创新项目管理办法(暂行)
一九九九年六月十四日
抄报:国家经贸委技术进步与装备司 抄送:省财政厅、省地税局、省工行、省建行、省农行、省中行
山西省技术创新项目管理办法(暂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和加强我省技术创新项目的管理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技术创新是科技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在财政、金融支持下,引导、吸收企业和社会力量(包括人才和资金),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进企业技术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条 技术创新项目包括技术开发、工业性试验、新技术推广应用示范、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高新技术产业化、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技术中心建设和新产品试产等内容。
第二章 计划编制
第四条 编制技术创新计划的依据是:
(一)市场需求;
(二)国家产业政策、行业技术政策和我省结构调整政策;
(三)全国和全省技术创新纲要、指南;
(四)全省企业技术进步工作的整体部署。
第五条 编制技术创新计划的原则是:
(一)以企业为主体,鼓励企业、高等院校、研究院所联合,进行跨地区、跨行业协作,积极开展国际技术合作,提高技术创新的起点和水平,避免低水平重复和封闭式发展;
(二)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形成商品化、产业化生产,推动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
(三)以产品为龙头、以工艺为基础,配套安排原材料、基础件、元器件以及相关的设备,形成系统配套性;
(四)技术创新计划与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等计划紧密衔接,发挥整体优势,全面有效地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工作。
第六条 技术创新项目的选项范围是:
(一)经济发展急需的重大关键技术、主导产品;
(二)在国内外市场有竞争力,能较大幅度提高附加 值、促进结构调整的产品、装备与相关工艺技术;
(三)改造传统产业的新型技术及产品;
(四)适用于多个行业的共性技术;
(五)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消耗、提高产品质量的工艺、技术与装备;
(六)保护环境的关键技术、产品与装备;
(七)我省优势资源采用高新技术精、深加工产品及技术。
(八)能够形成体系且具备创新能力的企业技术中心。
(九)符合新产品试产计划立项条件的新产品。第七条 申请技术创新项目,由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提 出项目申请,填写《山西省技术创新项目申报书》,报地市经贸委(经委、计经委)或省有关行业主管部门。
第八条 地市经贸委(经委、计经委)或省行业主管部 门对申报项目初审后,将申报项目报山西省经济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省经贸委)。
第九条 省经贸委聘请有资格的咨询机构或有关专家对 申报项目提出评议、咨询意见。
第十条 省经贸委审定申报项目,并将需银行贷款的项 目送贷款银行进行初评估。
第十一条 通过银行初评估的项目,由项目主管单位组 织企业编写《山西省技术创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组织有关领域的经济、技术与管理专家对项目进行论证,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山西省技术创新项目论证报告》报送省经贸委。
第十二条 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与管理工作,按照晋经 贸技字[1999]146号文《山西省企业技术中心认定与评价办法》及《山西省企业技术中心指标评价体系》执行。
第十三条 省经贸委审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项 目,编制技术创新计划,下达计划,组织实施。
第十四条 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试产计划项目的申报:
(一)申报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试产项目,由具有法人资 格的单位对符合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试产计划立项条件的新产品,填写《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试产计划申报表》,并附部、省级新产品鉴定证书和技术总结报告、专利证书、奖励证书、用户意见、检测报告及其它证明材料,农药项目需附“农药登记证”和“农药准产证”。申报单位将每个项目的所有资料装订成册,一式两份,于每年3月底前上报省经贸委。
(二)申报的国家级新产品试产项目经省经贸委初审 后,按照国家经贸委要求录入计算机,并将软盘及有关材料上报国家经贸委。
(三)国家经贸委聘请有资格的咨询机构或有关专家对 上报的新产品项目提出评议,并经国家经贸委终审后,编制下达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试产计划。并颁发“国家级新产品”荣誉证书。
第十五条 省级新产品试产计划项目的申报:
(一)申报省级新产品试产计划项目,应符合省级新产 品条件并经鉴定的新产品,由申报企业填写《山西省新产品试产计划项目申报表》,一式三份,并附新产品鉴定证书,由企业所在地财政部门审查盖章后,按企业隶属关系由地市经贸委或省有关主管单位审查盖章,于每年3月底前上报省经贸委。
(二)省经贸委会同省财政厅、省国税局共同审查后,下达山西省新产品试产计划。第十六条 为鼓励平等竞争,省经贸委对一些特别重大 的技术创新项目,试行面向社会公开招标。
第三章 组织管理
第十七条 技术创新项目实行目标责任制和合同管理制度。第十八条 省经贸委是技术创新计划的编制单位。计划 编制单位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编制技术创新项目计划;
(二)下达计划和项目经费;
(三)组织、检查、协调项目实施,并会同项目主管单 位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
(四)根据项目执行中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复议,对有问题的项目,决定调整或撤销。
第十九条 项目主管单位是指地市经贸委(经委、计经委)、省行业主管部门。
项目主管单位也可由地市经贸委(经委、计经委)与省行业主管部门共同组成。
第二十条 项目主管单位履行下列职责:
(一)按照技术创新项目的立项原则和程序,向省经贸 委申报项目,并附项目申报书;
(二)对申报项目组织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组织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论证,并向省经贸委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相关材料;
(三)负责与贷款银行的有关分行衔接项目评估;
(四)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山西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 目标责任书》,并将责任书报省经贸委备案。按计划与责任书的要求,监督、检查项目的实施;
(五)定期检查项目进度,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并促其达到目标。每年一月将上一项目实施情况的总结(包括项目的执行情况、取得的阶段成果、经费落实和使用情况、存在的问题)报省经贸委;
(六)经省经贸委同意后,主持已完成项目的鉴定验收;
(七)对省级重点新产品试产项目连续追踪2年,在申 报每省级重点新产品试产项目的同时,将上一年新产品开发工作总结及执行情况报送省经贸委。
第二十一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具有相应的技术开发机 构、手段、人才、资金投入强度和其他相应的技术实力。
第二十二条 项目承担单位履行下列职责:
(一)根据技术创新项目的申报与立项程序,按隶属 关系,向所在地市经贸委(经委、计经委)或省行业主管部门提出项目申报书;
(二)与项目协作单位共同完成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并提供有关文字材料;
(三)与项目主管单位、项目协作单位签订目标责任 书、合同书,按要求完成项目;
(四)落实自筹资金及银行贷款,合理分配项目协 作单位所需经费,并对经费使用进行监督;根据有关规定做好本经费使用情况的结算,并报项目主管单位;
(五)及时向项目主管单位汇报项目实施情况,并抄 报省经贸委。
第四章 资金管理
第二十三条 技术创新项目的资金应多渠道筹集,可以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有效利用外资和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筹集资金。省技术创新项目资金构成主要包括项目承担单位自筹资金、金融机构贷款、项目主管单位自筹资金与省技术创新项目资金等。
第二十四条 省下达的技术创新项目资金,其管理和使 用按照《山西省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推广基金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金融机构的贷款按其规定使用。
第二十六条 利用外资和向社会筹集资金按国家有关规 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项目主管单位须将当年项目经费的下达、落实和使用情况报省经贸委备案。
第五章 成果管理
第二十八条 项目承担单位完成项目责任书所规定的任 务后应及时作出总结,并将项目完成情况总结报告及有关资料逐级上报,申请项目鉴定验收。
第二十九条 项目鉴定验收由项目主管单位报省经贸 委批准,由项目主管单位主持项目鉴定验收。鉴定验收报告报省经贸委备案并颁发证书。项目鉴定验收按照《山西省新产品新技术鉴定验收实施细则》(晋经贸技字[1997]467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 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所有实验记录、数据、报告等,按照技术档案管理办法整理归档,不得散失,不得由个人占有。
第三十一条 技术创新项目取得的技术成果的归属,按 照项目合同书的规定执行。未作规定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二条 技术成果可以申请国家、地方政府、部门 的有关表彰奖励。
第六章 项目撤销与调整
第三十三条 属于下列情况之一的项目应予以撤销;
(一)市场需求发生急剧变化的;
(二)技术经济指标低于国内已有同类技术成果的;
(三)同时列入两种以上科技计划的;
(四)银行贷款、项目主管单位、项目承担单位自筹资 金不能落实的;
(五)项目资金挪作它用的;
(六)与其衔接的技术引进、技术改造项目难以落实的;
(七)项目承担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及技术骨干发生重大 变更,项目无法继续进行的;
(八)项目组织管理不力的;
(九)因其它原因应予撤销的。
第三十四条 项目撤销,由项目主管单位提出意见,报 省经贸委批准后执行。对撤销的项目,项目承担单位及项目负责人应当对已做的工作、经费使用情况、购置的设备仪器等提出书面报告。项目主管单位应按有关规定负责进行清理,处理其资产和追回省投资金,并将处理意见报省经贸委批准、备案。
第三十五条 项目承担单位在计划执行过程中,需对项 目的目标、内容、进度、经费等进行调整时,应当提出申请,由项目主管单位组织专家评议后,报省经贸委审批。未经批准,不得自行变更。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国家技术创新项目的申报和管理按照国家经贸委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七条 地市经贸委及省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经委、计经委)可参照此办法,根据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由省经贸委负责解释。
第三篇: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办法
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办法
(京财文[2006]3101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的精神,鼓励和支持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科发计字[2005]60号)、《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企[2005]22号)等文件精神,在原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匹配”专项的基础上调整设立“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以下简称“创新资金”)。为规范创新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创新资金是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专项资金。设立创新资金旨在增强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企业、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投资,逐步建立起北京市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机制和模式。
第三条 创新资金来源于北京市财政预算拨款。创新资金的预算安排由北京市财政局(以下简称“市财政局”)根据财政预算情况和创新资金工作计划上报市人代会批准后确定。
第四条 市财政局是创新资金的监管部门,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科委”)是创新资金的组织实施部门。鼓励各区县政府结合各自特点设立本区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并参照本办法制定相关的区域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管理办法。
第五条 市科委、市财政局委托北京高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创业中心”)负责创新资金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并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对创业中心的组织实施工作进行监督。
第六条 创新资金的使用和管理遵守国家和北京市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遵循诚实申请、公正受理、科学管理、择优支持、公开透明、专款专用的原则。
第二章 支持条件、范围与支持方式
第七条 申请创新资金的项目需符合以下条件:
(一)符合国家及北京市产业、技术政策,优先支持符合北京领域发展特点的项目;
(二)技术含量较高,技术创新性较强;
(三)项目产品有较大的市场容量、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四)无知识产权纠纷。
第八条 承担项目的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依法成立,在北京地区注册,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近三年内没有重大违法行为记录;
(二)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服务业务;
(三)企业管理层有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
(四)职工人数不超过500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30%,直接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
(五)有良好的经营业绩,资产负债率合理;每年用于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经费不低于销售额的5%;
(六)有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有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合格的财务人员。
第九条 创新资金优先支持具备以下条件的项目:
(一)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制定企业的项目;
(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且市场前景好,市场容量大的项目;
(三)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项目,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竞争力并能形成出口创汇的高技术项目;
(四)以企业为主体的新型产、学、研联合创新的项目;
(五)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内的在孵企业的项目;
(六)在北京市重点领域开展的高技术服务项目,包括设计创意行业等;
(七)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
(八)企业间的合作项目,特别是以大企业带动小企业的科技项目。
第十条 创新资金以无偿资助、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一)无偿资助
1、主要用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新项目、新技术、新产品研究开发及中试放大阶段的必要补助;
2、项目新增投资一般在1000万元以下,资金来源基本确定,投资结构合理,项目实施周期不超过2年;
3、企业需有与申请创新资金资助等额以上的自有资金匹配;
4、无偿资助数额一般不超过60万元,重大项目不超过200万元。
(二)贷款贴息
1、主要用于支持产品具有一定的技术创新性、需要中试或扩大规模、形成小批量生产、银行已经贷款或有贷款意向的项目;
2、项目新增投资在3000万元以下,资金来源基本确定,投资结构合理,项目实施周期不超过3年;
3、贴息总额一般不超过60万元,重大项目不超过100万元。
(三)申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以下简称“创新基金”)的项目申请地方资金的额度按照科技部当《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申请须知》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若干重点项目指南》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在同一内,一个企业只能申请一个项目。同时,申请企业应根据项目所处阶段,选择一种相应的支持方式,不可重复申报。
第三章 开支范围
第十二条 创新资金主要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所需的支出。具体开支范围包括项目费、管理费及其他费用。
第十三条 项目费是指用于支持符合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指南,经市科委、市财政局审批立项的项目经费。
(一)无偿资助项目费,包括人工费、仪器设备购置和安装费、商业软件购置费、租赁费、试制费、材料费、燃料及动力费、鉴定验收费、培训费等与技术创新项目直接相关的支出。
(二)贷款贴息项目费,根据项目承担企业提供的有效借款合同及项目执行期内的有效付息单据核拨贴息资金。
第十四条 管理费是指用于创业中心和中介机构从事创新资金项目的评审、评估、日常管理工作和监督及评价工作的经费。管理费按照《北京市市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编制详细预算,经市财政局批准后按规定使用。
第十五条 其他费用是指经市财政局批准开支的与创新资金有关的其他支出。
第四章 项目申请与受理
第十六条 市科委每年结合《北京市科技项目建议征集指南》以及科技部发布的项目指南、申请须知,公布当年的北京市创新资金申报指南,明确项目重点支持范围和具体要求。符合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若干重点项目指南》的,择优推荐申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
第十七条 科技型中小企业申请创新资金,应按照每年公布的申报指南准备和提供相应的申请材料,并保证申请材料真实可靠。
第十八条 创业中心采取公开方式受理企业申请并提出审查意见,受理审查内容包括:资格审查、形式审查及内容审查。经审查合格的项目上报市科委评审。
第五章 项目评审、立项与资金拨付
第十九条 有关部门建立联合评审的组织协调机制,由各有关单位组成联审小组,共同开展专家联合评审。联审小组每年根据创新资金项目申报情况,分批组织
专家联合评审。
第二十条 市科委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全市统一的创新资金评审专家库,创新资金项目评审仅限于在专家库内遴选专家。专家库的管理和日常维护由创业中心负责。第二十一条 联审小组本着公开、公平、公正、规范的原则,参照《北京市财政投资项目评审操作规程(试行)》及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专家评审工作规范》的有关规定,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对项目的市场前景、技术创新性、技术可行性、风险性、申报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等进行评审。
第二十二条 专家应按照评审工作规范,对申请项目进行全面的评审,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评审意见。在评审过程中,专家可通过联审小组要求申请企业补充有关材料或进一步说明情况,但不得与申请企业及有关人员直接联系。
第二十三条 为保证创新资金项目立项评审的公正性,评审工作实行回避制度。属下列情况之一时,专家应当回避:
(一)评审专家所在企业的申请项目;
(二)专家家庭成员或近亲属为所审项目申请企业的负责人;
(三)有利益关系或直接隶属关系。
第二十四条 联审小组和专家对所审项目的技术、经济秘密和审查结论意见负有保密责任和义务。联审小组尊重专家的评审结论意见并给予保密。
第二十五条 创业中心根据项目申请材料和专家评审意见提出创新资金立项建议,报市科委、市财政局审批。经批准的项目通过网站等途径向社会公告,公告发布之日起2周内为立项项目异议期。经公告没有异议的,正式办理立项及资金拨付手续。对于项目存在重大异议的,应按程序进行复议。
第二十六条 市科委委托创业中心与创新资金立项项目的承担单位签订“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合同”(以下简称“项目合同”)。第二十七条 创新资金在项目合同签订后分两次拨付。
采用无偿资助方式支持的项目立项后拨付70%,视项目执行情况拨付其余资金(第二次拨款);采用贷款贴息方式支持的项目立项后按企业有效借款合同及付息单据核定的应贴息数额拨付80%,视项目执行情况拨付其余资金(第二次拨款)。第二十八条 创新资金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按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有关规定办理资金支付。
第六章 监督管理及项目验收
第二十九条市财政局负责对创新资金的运作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参与项目的验收工作。市科委负责创新资金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并委托创业中心组织实施项目监督管理和验收工作,分析总结项目执行情况。市财政局和市科委对创业中心的管理工作和项目承担企业的项目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
第三十条 项目监督管理主要内容包括:
(一)项目资金的到位与使用情况;
(二)合同计划的进度执行情况;
(三)项目达到的技术、经济、质量指标情况;
(四)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措施。
第三十一条 项目管理的主要方式:
(一)项目承担企业每半年定期填报、提交项目执行情况信息调查表;
(二)创业中心每年检查项目执行情况,并提出项目执行情况意见;
(三)市科委根据需要,对项目进行实地检查;
(四)市财政局根据需要,定期抽查项目执行情况,对资金的运作和使用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三十二条 项目承担企业应严格执行国家和北京市有关财经法规、财务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合同,科学、合理、有效地安排和使用创新资金,保证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
第三十三条 项目承担企业须对项目资金进行单独核算,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和检查。无偿资助项目承担企业,在收到创新资金拨款后作为专项应付款处理,其中:形成资产部分转入资本公积,消耗部分予以核销;贷款贴息项目承担企业,在收到创新资金拨款后作为冲减当期财务费用处理。
第三十四条 项目承担企业应当严格按照签订的《项目合同》执行,一般不予调整,确有必要调整时,应向创业中心提出书面申请,由创业中心审核后,按照以下程序进行核批:
(一)因改制、重组等原因发生企业名称变化,或因不可抗拒因素承担企业提出项目计划指标变更申请,以及企业开户银行、户名、账号等企业关键信息发生改变等情况,但不涉及项目预算调整的,报市科委审批,送市财政局备案;
(二)项目预算总额不变,预算科目、结构之间进行调整,报市科委审批,但人工费和管理费一般不予调整;
(三)项目预算总额或项目承担企业调整,报市科委、市财政局批准。
第三十五条 对于虚报、冒领、截留、挪用、挤占项目资金等违反财经法规的行为,由市财政局责令限期整改,同时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 创新资金验收工作原则上在《项目合同》到期一年内完成。需要提前或延期验收的项目,需由承担企业在项目到期前三个月提出书面申请,由创业中心出具意见,报市科委审定,送市财政局备案。延期最长不超过一年。
第三十七条 项目验收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项目计划进度执行情况;
(二)项目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
(三)项目研究开发取得的成果情况;
(四)资金落实与使用情况;
(五)项目实施前后企业的整体发展变化情况。
第三十八条 市科委委托创业中心组织项目验收工作,具体的验收形式根据科技部及市科委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九条 项目验收时企业需按要求准备验收材料,填写《项目执行情况报告书》,并附委托审计机构出具的专项审计报告。创业中心根据项目验收情况提出验收结论建议,报送市科委和市财政局。
第四十条 已获得创新资金支持的企业,必须在已立项项目验收合格后方可申请新项目。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 本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市科委、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北京市技术创新、创业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京科计发[2001]253号)和市科委《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北京市匹配资金管理办法(试行)》(京科高发[2001]684号)同时废止。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市科委负责解释。
第四篇:金华市区烟尘管理办法20110629(共)
金华市区烟尘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切实防治烟尘污染,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推动生态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建设,保障人民身心健康,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城市烟尘控制区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现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烟尘控制,是指在烟尘控制区范围内(以规划的二环线为界,建成区面积132平方公里),对各种锅炉、工业窑炉、窑灶、茶水炉、营业灶和食堂大灶(以下简称炉、窑、灶,不包括居民生活炉灶)所排放烟气黑度和烟尘浓度实施控制,使其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要求。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公路各一公里范围,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周边一公里范围的烟尘控制,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按照国家《城市烟尘控制区管理办法》中城市烟尘控制区的基本标准的要求,建设城市烟尘控制区。
第四条
坚持以新带老、综合治理、逐步减污的原则,结合合理布局和产业、能源结构调整,加速技术改造,推行清洁工艺和防污治理先进技术,促进节能降耗,切实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量。
第五条
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等相关部门依据各自的职责对烟尘控制区实施监督管理。
各社区应积极协助各职能部门做好本社区范围内烟尘控制区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
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检查烟尘控制区建设规划和计划,并依法行使市区大气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能。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其它监督管理部门有权对向大气排污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单位和个人必须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
第七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市区大气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大气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检举。
第二章
烟尘污染源控制
第八条
已建在用的燃煤炉、窑、灶应使用低含硫量、低灰份的优质煤炭的型煤、煤块。市区民用燃煤炉灶应全部使用优质型煤,禁止原煤散烧,并进一步推广使用其它清洁燃料。
燃料替代措施:优质煤(如低硫煤、洗精煤等)替代高硫煤;洗煤、型煤替代原煤;燃料油替代燃煤,优质燃油(轻柴油、煤油)替代重油、渣油;燃气、电能替代燃煤、燃油等。
第九条
新建饮食服务企业应使用燃气、电或其它清洁能源;各级行业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不再批准建设或更新燃煤(油)茶水炉、汽水两用炉、小型工业加热设备。
第十条
二环线以内城市烟尘控制区禁止新上燃煤锅炉项目。
二环线以外烟尘控制区严格控制审批新建、扩建、改建燃煤锅炉项目和排放烟尘的工业生产设施。凡新建、扩建、改建排放烟尘的设施,必须按照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办理手续。扩、改建锅炉项目,应把原有以煤、重油或渣油为燃料的锅炉一并改造,使用以本办法规定新建锅炉允许使用的燃料。
第十一条
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排放烟气的单位应采用合适的技术治理烟气污染,严格内部管理,确保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排放烟尘的设施必须按照核定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和规定的排放条件排放污染物,并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第十二条
市区内饮食服务经营企业应逐步淘汰以煤、重油、渣油为燃料的锅炉,并改用以燃汽、轻柴油、煤油为燃料的锅炉或电锅炉、电热设施。
第十三条
禁止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等工业固体废弃物及生活垃圾。
禁止在烟尘控制区露天焚烧桔杆、落叶等产生烟尘污染的物质。
第十四条
市区饮食服务业的经营单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油烟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第三章
监测与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
排放烟尘设施的排污单位,应主动配合环境监测部门定期开展烟尘监测。为了便于锅炉烟尘监测,容量≥0.7MW(1t/h)的锅炉烟囱应按《锅炉烟尘测试方法》(GB5468-91)和《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GB/T16157-1996)的规定设置便于永久采样监测孔及其相关设施;新建成使用(含扩建、改造)单台容量≥14MW(20T/h)的锅炉,必须安装固定的连续监测烟尘、废气排放浓度的管部门应加强对市区范围内在用炉、窑、灶等排放烟尘设施的监督管理,并组织对市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监测。
第十七条
对外排烟气污染物监测超标的排污单位,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责令限期整改治理,使外排污染物达标排放。对外排放烟尘的单位,拆除或者闲置大气污染物处理设施的,必须事先报经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八条
使用炉、窑、灶等设施排放烟尘的排污单位应按有关规定每向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排污申报登记,污染物排放超过控制指标的应采取先进治污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使其浓度和总量达到控制指标。
第十九条
对经验收合格或经整改后污染物达标排放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发给污染物排放许可证。
第二十条
环境监测部门对炉、窑、灶排放大气污染物的监测报告,作为当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年检的依据之一。污染物超标排放的炉、窑、灶等设施超过限期整改治理时限的或经整改后外排烟气中污染物仍不达标的,由发证机关收回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并依据有关环保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六条第二款、第十七条、第十八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六条有关规定,由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有关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整改,给予警告或可处以五万元以下罚款。
(一)拒绝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依法行使监督管理权的执法机构现场检查,或者在被检查时弄虚作假的;
(二)排污单位不正常使用大气污染物处理设施,或者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擅自拆除、闲置大气污染物处理设施的;
(三)拒报或者谎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有关污染物排放申报登记的。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向大气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排放标准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应当限期治理,并由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等工业固体废弃物及生活垃圾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五十七条规定,由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有关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以两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在烟尘控制区露天焚烧桔杆、落叶等产生烟尘污染的物质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五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有关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二百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五条
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秉公办事、严格执法;执法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 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市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颁发之日起施行。1995年3月28日颁发的《金华市区烟尘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发布机构:环保局
2011-6-29
第五篇: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管理办法
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管理办法
发布时间:2010-02-03 阅读次数:1359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科技型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为了扶持和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建立与国家技术创新基金上下联动机制,经省政府批准,设立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以下简称“技术创新资金”)。
第二条为了保证省技术创新资金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暂行规定的通知》(国办发〔1999〕47号),科技部、财政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定本办法。
第三条省技术创新资金是一种引导性资金,旨在增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引导企业和全社会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投资,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人员创业的良好环境,推动广大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培育一批具有活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第四条省技术创新资金的使用和管理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相关规章制度,遵循诚实申请、公正受理、科学管理、择优支持、公开透明、专款专用的原则。
第二章工作机构及职能
第五条省科技厅、省财政厅是省技术创新资金的管理部门。共同负责省技术创新资金的管理工作。主要职责和任务是:
1.申请企业资格审查;
2.企业申请材料审查;
3.评审专家库建设;
4.项目评审组织;
5.审定下达立项通知和项目资金
6.省技术创新资金项目的统计、监理、验收
第三章支持条件、范围与支持方式
第六条申请省技术创新资金支持的项目需符合以下条件
(一)符合国家和省产业、技术政策;
(二)创新性强、技术含量高;
(三)项目产品有较大市场容量,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四)项目无知识产权纠纷。
第七条承担项目的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的河南省辖区内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二)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服务业务;
(三)企业管理层团队具有较高经营管理水平和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并有自主创新的意识;
(四)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30%,直接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
(五)有良好的经营业绩,资产负债率不超过70%,每年用于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经费不低于销售额的5%;
(六)有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有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符合要求的财务人员。
第八条省技术创新资金不支持的项目与企业
(一)不支持的项目
1.《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指南》(以下简称《项目指南》)中明确不支持的。
2.已列入国家或省科技计划并得到科技经费支持目前尚未验收的;
3.不符合国家和省产业政策;
4.无创新性的单纯技术引进、低水平重复,一般加工工业和单纯的基本建设;
(二)不支持的企业
1.《项目指南》中明确不支持的企业;
2.外商独资企业和中方拥有股权未超过50%的中外合资企业;
3.已经上市的企业以及上市企业占有50%以上股份的企业;
4.在生产经营、科技、财税、信贷等方面有重大不良记录的企业。
第九条省技术创新资金资助的方式和条件
(一)无偿资助
1.主要用于技术创新产品在研究、开发及中试阶段的必要补助;
2.企业注册资本最低不得少于30万元,职工人数不超过300人,资产总额不高于4000万元,年销售收入不超过3000万元;
3.申请的项目产品,目前尚未有销售或仅有少量试销售;
4.项目新增投资一般在1000万元以下,资金来源基本确定,投资结构合理,企业需有申请省技术创新资金2倍以上的自有资金匹配,企业的净资产为申请省技术创新资金2倍以上;
5.项目执行期一般为2年(从项目批准之日起计。生物、医药类的药品项目可以放宽至3年),项目完成时实现合理的销售收入(药品项目除外);
6.省技术创新资金资助额一般为25万元,个别较大的项目最多不超过50万元;
(二)贷款贴息
1.主要用于支持产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需要中试或扩大规模,形成批量生产,银行已经给予贷款的项目;
2.《项目指南》中明确规定只能以贷款贴息方式资助的项目;
3.企业职工人数不超过500人,项目计划新增投资在3000万元以下,资金来源基本确定,投资结构合理,项目执行期不超过3年(从项目批准之日起计);
4.贷款利息为近期完成投资额和计划新增投资中的贷款部分的利息,贴息总额一般不超过25万元;
第十条在同一内,一个企业只能申请一个项目和一种支持方式。经评审确定不立项的项目,当年不得再次申请,申请企业也不能再申请其它项目。已获得省技术创新资金支持的企业,必须在已立项项目验收合格后,方可申请新项目;验收基本合格的项目,承担企业当年不得申请新项目;验收不合格的项目,承担企业原则上3年内不得申请新项目。
第四章项目申请与受理
第十一条项目实行全年申报,定期审批的办法。
第十二条省科技厅每年转发科技部制定的《项目指南》。
第十三条科技型中小企业申请省技术创新资金,应根据省科技厅、财政厅的有关规定发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申请须知》准备和提供相应的申请材料。
第十四条企业提交的创新资金申请材料必须真实可靠,并经省辖市科技局(省直管县市)、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推荐,省辖市科技局(省直管县市)、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出具推荐意见之前需征求省辖市财政局的意见,省辖市财政局应将对项目的审核意见报省财政厅备案。
第五章项目立项评审
第十五条省技术创新资金项目评审由省科技厅、财政厅组织。评审专家由省技术创新资金评审专家库中的技术、经济、财务、市场和企业管理等人员参加。省技术创新资金评
审专家库专家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坚持独立、客观、公正原则;
(二)对评审项目所属的技术领域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对该技术领域的发展和所涉及经济、市场状况有较多的了解,具有权威性;
(三)一般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年龄一般在60岁以下。
第十六条专家应依据评审工作规范和标准,对申请项目进行全面的审查,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评审意见。在评审过程中,专家可通过省科技厅要求申请企业补充有关材料或进一步说明情况,但不得与申请企业及有关人员直接联系。
第十七条为保证省技术创新资金项目立项评审的公正性,评审工作实行回避制度。属下列情况之一时,专家应当回避:
(一)评审专家所在企业;
(二)专家家庭成员或近亲属为所申请项目企业的负责人;
(三)有利益关系或直接隶属关系
第十八条省科技厅、省财政厅根据专家评审意见进行立项审批。
第十九条经省科技厅、省财政厅批准的项目,应在河南省科技网站以及省相关新闻媒体上发布立项项目公告,公告发布之日起2周内为立项项目异议期。
第二十条省科技厅在异议期满后应与立项项目承担企业签订合同,合同应确定项目各项技术经济指标、阶段考核目标以及完成期限等条款,并将合同抄送省财政厅。
第六章项目监督管理及验收
第二十一条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制订《创新资金项目监督管理和验收工作规范》,委托省辖市科技局和财政局负责项目的日常监督管理;对省技术创新资金的运作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分析总结项目执行情况。
第二十二条项目监督管理主要内容包括:
(一)项目资金到位与使用情况;
(二)合同计划进度执行情况;
(三)项目达到的技术、经济、质量指标情况;
(四)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措施。
第二十三条项目监督管理的主要方式:
(一)项目承担企业定期填报监理信息调查表(半年报、年报);
(二)省辖市科技局和财政局应实地检查项目执行情况,并提出监理意见和省技术创新资金使用管理情况报告,汇总后分别报省科技厅、省财政厅。
第二十四条项目因故需要终止或调整,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按项目原申报程序报经省科技厅、财政厅批准,终止的项目应将剩余经费按原渠道归还。
第二十五条项目验收工作原则上在合同到期后一年内完成。需要提前或延期验收的项目,企业应提出申请报省科技厅批准后执行。
第二十六条企业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如有重大违约行为,将终止合同并采取通报、停止拨款、追回资金等相关处理措施。需要追回资金的,由项目推荐单位负责监督企业将资金如数上缴国库。已形成资产的将资产变现后上缴国库。
第二十七条省技术创新资金项目验收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合同计划进度执行情况;
(二)项目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
(三)省技术创新资金项目研究开发取得的成果情况;
(四)资金落实与使用情况;
(五)项目实施前后企业的整体发展变化情况。
第二十八条省科技厅、省财政厅负责组织验收工作,也可委托省辖市科技局和财政局组织项目验收。
第二十九条省科技厅和财政厅依据《河南省技术创新资金项目监督管理和验收工作规范》,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价并分别做出验收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的结论意见。对验收合格的项目应拨付剩余的全部资金,验收基本合格的项目视情况拨付剩余的资金,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再拨付剩余的资金。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