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经济学计算题

时间:2019-05-15 16:15: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马克思经济学计算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马克思经济学计算题》。

第一篇:马克思经济学计算题

5、某资本家的全部预付资本为1000万元,其中不变资本800万元,可变资本200万元,获得剩余价值200万元,其利润率是多少?答案:P’=m/c+v=200/(200+800)=20%

[分析]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七大转化之一}

[难度] *** [概念]预付资本、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注:流通资本和固定资本,一个是小c;一个是大C,一个是预付;一个是生产,一个是价值构成;一个是有机构成,有阶级性}、利润率、七大转化:略。

6、某企业原预付资本为10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为9:1,工人平均每月工资为500元,本月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采用了新的机器设备,使资本的有机构成提高到19:1。试问,在不追加资本的情况下,由于有机构成的提高,被排挤出工厂的人数是多少?

答案:在工厂有机构成未提高之前工人的每月的工资总额为:1000万×1/9+1=100万。因每个工人的工资为500元,故工厂的工人总数为100万/500=2000人。

劳动生产率提高后的每月的工资总额为1000万×1/19+1=50万,因每个工人的工资额仍为500元,所以本月工厂工人总数是50万元/500元=1000人。所以现在每月被排挤出工厂的人数是2000人—1000人=1000人。

7、某企业年产10000件商品。固定资本额为1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投入流动资本额为5万元,周转时间为3个月。雇佣工人200人,月平均工资30元,每件商品的社会价值为30元。请计算:

(1)、m¹;是多少?

(2)、年预付资本的周转速度是多少次?

(3)、M¹;是多少?

答案:(1)m=30元×10000件(商品总社会价值)—10000元(固定资本年周转额)—5万元×12/3(流动资本年 周转额)=300000元—10000元-200000元=90000万元。

m¹;=90000元m/30元×200元×12月=125%.(2)年预付资本周转速度=[10000元(固定资本周转额)+200000元(流动资本周转额)÷[100000元(固定资本)+50000元(流动资本)]=1.4次。

(3)年剩余价值率是年剩余价值量和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计算方法1:由(1)已知M=90000元。预付可变资本额为30元×200人×3个月=18000元。M¹;=90000元/18000元=500%.计算方法2:M¹;=m¹;×n=125%×12/3=500%.

第二篇:马克思复习计算题

三、辨析题

1.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第一章7 错误

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对运动的理解。这个理解是建立在科学的物质观的基础上的。而作为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从客观存在的“实物的总和,总和中的抽象”抽取出来的共性,所以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而不是作为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的运动。该命题的根本错误在于混淆了物质共性抽取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与物质的根本属性的区别。

2.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因而是事物发展的主要原因;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因而是事物发展的次要原因。第一章17 错误

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之间的关系是辩证关系,必须为相对和绝对、有条件和无条件、暂时与永恒的关系。在事物发展中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合力共同推动了事物的发展。没有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合力推动就没有事物的发展变化。因此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同样重要缺一不可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何者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更主要的作用,这取决于矛盾的特点和事物发展所处的具体条件,对此应作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3.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没必要学习书本知识。第二章9 错误。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并没有否定学习书本知识的重要性。首先,书本知识是前人或他人在实践中获得的直接经验概括总结而来的,从根本内容与根本源泉看,仍然来自实践。第二,人类的认识是世代相传的,现实中每个人的认识能力都是有限的,前人认识的终点,就是后人认识的起点,有了通过书本知识的人类智慧结晶的世代相传,才有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第三,有了实践经验,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抽象的书本知识。割裂了实践经验与书本知识的辩证关系的观点是错误的。4.真理是客观的,客观事物就是真理。第二章4 错误。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是真理是人类的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它的存在形式是主观的,属于主观意识的范畴,是第二性的东西。而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第一性的东西,混淆两者是错误的。

5.社会意识依赖社会存在,社会生产力越发达,社会意识就越先进.第三章4 错误

社会意识依赖社会存在,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观点,说明了社会意识产生和变化的根源。但唯物史观同时告诉我们,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社会意识一旦产生,就属于上层建筑,它并不直接反映生产力的变化,要通过经济基础这个中介才能同生产力发生联系,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社会的政治条件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生产力发展迅速的国家,社会意识不一定先进,而生产力落后的国家,社会意识不一定就是落后的。6.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第三章13 错误。

阶级斗争不是一切社会形态的直接动力,人类社会出现阶级与阶级斗争并不是从来就有 的现象。阶级的产生是一个历史范畴,也是一个经济范畴,只有在人类社会进入阶级社会之后,才出现了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才成为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看,在原始社会没有阶级的存在,因此没有阶级斗争,在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消灭了阶级,也就没有了阶级斗争。因此,把阶级斗争当作一切社会形态发展的直接动力就是以偏概全的错误的观点。

四、计算题

1.某国年内待实现商品价格总额为2800亿元,赊销商品价格总额为700亿元,到期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800亿元,相互抵消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500亿元。根据经验测定,单位货币每元平均流通速度为8次,假定当年发行纸币为400亿元。运用上述资料计算:

(1)年内商品流通所需货币量是多少?(2)货币贬值后每元值多少?

解:(1)年商品流通所需货币量?

公式:年商品流通所需货币量 =(待售商品总量×商品价格)/货币流通速度

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赊销商品价格总额 +到期支付总额-抵销支付总额

= 货币流通速度(次数)=(2800-700+800-500)/8=300(亿元)

(2)货币贬值后每元值多少元?

300亿元/400亿元=0.75元

2.去年在供求一致的条件下,某种商品的单位价值为10元,今年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5%,货币币值不变,但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社会生产这种商品为10000件,而社会需求15000件。计算:

(1)该商品单位价值今年为多少?

(2)在供求关系变化的条件下,该商品单位价格为多少?(3)商品单位价格背离价值多少?

解:去年:单位商品价格10元;今年:提高劳动生产率25%,货币价值不变;供:10000件,求:15000件。在劳动生产率变化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总量不变

当今年劳动生产率提高25%的条件下,设每件社会价值为x元

则: 1:10 =(1 + 25%):x(1)每件商品社会价值 = 10元/(1+25%)= 8元

(2)供求变化下的每件商品的价格 =(15000×8元/件)/10000元

= 12元/件

商品单位价格背离价值 = 12元-8元 = 4元/件

3.1936年天津东亚毛纺厂工人的工资每人每天为0.4元。一个工人每天劳动12小时,可生产毛线12磅,每磅毛线售价为2元,生产12磅毛线需消耗劳动资料和原材料的价值为21.6元。计算:

(1)一个工人在12小时内创造新价值是多少?(2)创造的剩余价值是多少?

(3)剩余价值率是多少?

(4)在一个工作日中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是多少?

解 公式: 商品价值W=C+V+m 剩余价值率mˊ=m/v 或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1)2元×12磅 =24元

24元-21.6元 =2.4元(新价值)(3分)(2)m = 2.4元-0.4元 = 2元(3分)

(3)m′= 2元/0.4元 = 500%(3分)

(4)雇佣工人12小时创造新价值2.4元,2:0.4=5:1 m′=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500% 那么:必要劳动时间=2小时 剩余劳动时间=10小时(3分)

4.某资本家纺纱厂原属于中等生产条件,按社会劳动生产率,月产棉纱为1000斤。投资在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上的价值为60000元,平均使用年限为5年,价值逐年转移到商品中去;每月消耗原材料等劳动对象的价值为16000元;雇佣工人50人,每月平均工资为80元;剩余价值率为100%。而本月由于改进技术,企业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0%,除原材料等劳动对象的价值按比例增加外,其它资本价值消耗没有增加。计算:

(1)每斤棉纱的社会价值是多少?

(2)资本家当月获得的超额剩余价值为多少?(3)本月的剩余价值率为多少?

解:(1)社会价值/每斤 =(60000元×1/5×1/12+50×80+50×80×100%)/10000斤 = 2.5元

(2)超额剩余价值

= [ 2.5元/斤×10000斤×(1+50%)]-[1000元+16000元×(1+50%)+4000元+4000元] = 4500元

(2)m′=(4000元+4500元)/40000元 = 212.5%

5.某资本主义企业原预付资本总额为10万美元,C:V=9:1,工人周均工资为50美元,这周按C:V=19:1追加资本4万美元,原有资本进行更新,使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为19:1。计算:该企业这周是增加了就业人数,还是减少了就业人数而造成工人失业?数量是多少?第六题 解:(1)C:V=9:1 原有工人= 10000/50=200(人)

3(2)追加资本40000元,△V = 2000,则增加工人=2000/50=40(人)

(3)原有资本10万元,c:v从9:1提高到19:1 v = 5000 5000/50 =100(人)

现在就业工人 100人+40人 =140人 200人-140人=60人 该企业减少了就业人数,减少 了60人。

6.某资本主义企业年产电视机90000台,每台300元。投资固定资本1000万元,使用年限10年;投资流动资本500万元,周转时间为3个月(雇佣工人1000人,月均工资500元)。计算:第七题

(1)年预付总资本周转速度是多少?(2)年剩余价值率为多少?(3)剩余价值率为多少?

解:(1)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固定资本周转价值总额+流动资本周转价值总额)/预付总资本

=(1000万元×1/10+500万元×12/3)/(1000万元+500万元)= 1.4(次)

(2)300元×90000 = 27000000元 M′=27000000200×10% =130(亿元)

乙部门: 75100×10% = 15(亿元)

8.某银行资本家自有资本为10.5万元,吸收存款90万元,存款利息率为3%,除了用于银行业务开支 0.5 万元外,其余全部贷出,贷款利率为5%。银行资本家用获得的利润创办股份公司,以票面额100元一 张发行股票,按股息率9%向外抛售。计算:第十二题

(1)银行利润为多少?(2)银行利润率为多少?(3)每张股票价格为多少?(4)银行共获利多少?

解:(1)银行利润 = 贷款额×贷款利息率业务开支 =(10.5 + 9090×3%-0.5 = 1.8万

(2)银行利润率 = 银行利润/自有资本×100% = 1.8万/10.5万 ≈ 17.14%(3)发行股票为:1.8万元/100元 = 180(张)

股票价格 = 股票票面值×股息率/银行存款利息率 = 100×9%/3% = 300(元)

银行获利(创业利润)=股票价格总额-实际资本总额 = 180×(300-100)= 3.6(万元)

9.某资本主义企业拥有固定资本1200万元,其中厂房60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机器设备500万元,使用年限为5年;小工具100万元,使用年限为2年。流动资本800万元,其中原材料400万元,燃 料、动力100万元,工资300万元,流动资本三个月周转一次。该预付资本中包括借入资本180万元,月利息率为2%。计算:第十四题

(1)该企业在mˊ=100%的条件下,一年中资本增殖程度是多少?(2)借贷资本家一年获利息为多少?

(3)该企业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是多少? 解:(1)p′= m/(C+V)=(300V×100%×4)/(1200+800)×100% = 60%(2)利息 = 借贷资本×利息率 = 180×2%×12 = 43.2(万元)

(3)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 ={[(600÷10)]+(100÷2)]+(800×4)}/(1200 + 800)=[(60 + 100 + 50)+ 3200]/2000 = 1.7(次)

五、问答题

1.联系实际思考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的重要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种事物的矛盾都各有其特点或个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具体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包括:

①两者是相互联系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是共性的表现;

②两者是相互区别的,共性只是概括了个性中的共同本质,而不是包括个性的全部内容;

③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定场合为共性的东西,另一场合就可能是个性的东西,反之亦然。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要以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方向;同时又要从我国特殊的国情出发,去探索有自己特色的建设和发展道路。在这里,社会主义是普遍性、共性,中国特色是特殊性、个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把个性与共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2.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辨证关系。第一章7

一、概念

客观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和必然的趋势。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

二、辩证关系(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2)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三、意义

(1)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反对唯心论,形而上学,反对“右”的和“左”的错误思想的武器,否认客观规律性,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泥坑,其表现为“精神万能论”,在革命和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超越历史发展的阶段。在政治上会犯冒险盲动的“左”的错误。夸大尊重客观规律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机械论的错误。其表现为“宿命论”,在革命和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落后于历史发展的阶段,在政治上开历史的倒车,犯“右”的错误。

(2)在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中,必须尊重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开创新的局面,加速我国四化建设。既要反对不尊重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规律的唯心主义、精神万能论,又要反对拜倒在规律面前,否认发挥人民群众主动性、创造性的机械论,才能搞好四化建设。3.如何理解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是求得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过程。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是指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实践是具体的,在实践中产生的理论也必然是具体的。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历史的,是指实践总是发展的,认识要同不断发展变化的实践相符合。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求人们,当实践的具体过程已经向前推移的时候,理论就应当随之而转变,否则就会犯思想落后于实际的错误;当实践的具体过程尚未结束,向另一具体过程推移转变的条件还不具备的时候,如果人们硬要强制推移,把将来才能做的事情勉强拿到现在来做,企图超越历史阶段,就会犯冒险主义的错误

4.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着的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在实践中坚持群众

观点,做到以人为本。

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历史的创造者。按照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必须相信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当前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儿女读书问题、住房问题、就医 问题、低保问题,物价问题、贫富不均问题、腐败问题等。

(3)在实践中,我党制定了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免除农业税,减免农村中小学学杂费,推广农村公 费医疗,稳定高校学杂费,加大大学生助学金覆盖面和额度,稳定销房价格,建立安居房,建立和扩大城乡低保户范围并提高其标准,提高务工工资标准,保证农民 工工资发放;平抑物价,解决民生 问题,加大惩治腐败力度等,都是党的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

(4)作为大学生,必须树立群众观点,自觉地依靠群众,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确立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5.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第四章2 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资本剥削劳动、列强掠夺弱国的历史,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在自由竞争时代,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在世界范围开辟殖民地,贩卖奴隶,贩卖鸦片,依靠殖民战争和殖民地贸易进行资本积累和扩张。发展到垄断阶段后,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步形成,资本家垄断同盟为瓜分世界而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浩劫。二战后,由于社会主义的胜利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西方列强被迫放弃了旧的殖民主义政策,转而利用赢得独立和解放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工业化的机会,扩大资本的世界市场,深化资本的国际大循环,通过不平等交换、资本输出、技术垄断以及债务盘剥等,更加巧妙地剥削和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财富。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金融等组织,通过它们制定的国际“游戏规则”,推行以所谓新自由主义为旗号的经济全球化战略,继续主导国际经济秩序,保持和发展它们在经济结构和贸易、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全球优势地位,攫取着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好处。资本惟利是图的本性、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还造成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存。我们今天看到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稳定,是依靠不平等、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交换体系,依靠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广大市场、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经济社会危机和难题、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等方式实现的。资本主义没有也不可能给世界带来普遍繁荣和共同富裕。

6.为什么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多样性?

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国国情的特殊性,即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差异性,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无产阶级政党自身成熟程度的不同,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的构成状况的不同,革命传统不同,以及历史和现实的、国内和国际的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必然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第一,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解决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第二 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第三 时代和时间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

7.主义改革从已有的实践中得到哪些启示?

社会社会发展离不开改革,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集中表现在,它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我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不断破除了束缚经济社会发展的旧观念和旧体制,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8.根据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第一,维护以公有制为主体,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法治。

第二,维护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的法治。因为民主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法治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使人民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用自己的法律和制度来保障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的实现。

第三,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法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的。这就决定了它必须维护马克思主义在国家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从而保证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第四,是维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法治。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特征和优势。9.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如何提出并自觉运用了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

马克思和恩格斯与空想社会主义者不同,他们对预见未来持慎重的态度,力求站在科学的立场上来看待和处理未来社会的认识问题。在这方面主要表现出三个特点:

第一,依据规律预测未来。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第二,从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第三,只讲一般特征,不作细节描绘。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细节的描绘。

10.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第一,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由于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物质财富不断涌流,社会产品极大丰富,达到可以满足整个社会及其成员需要的程度。

第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阶级将会灭亡,国家也将灭亡,战争不复存在。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也随之消失。

第三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像自由王国的飞跃!

六、材料分析(主要在第四章)

四、材料分析

1.下列是关于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材料: 材料1 “处于流动状态的人类劳动力或人类劳动形成价值,但本身不是价值。它在凝固的状态中,在物化的形式上才成为价值。”“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而物质财富本来就是由使用价值构成的!)的源泉。”“活劳动必须抓住这些东西(铁、木、纱),使它们由死复活,使它们从仅仅是可能的使用价值变成现实的和起作用的使用价值。它们被劳动的火焰笼罩着,被当作劳动自己的躯体,被赋予活力以在劳动过程中执行与它们的概念和职务相适合的职能。”

材料2 “生产成果的分配,不过是生产要素本身分配的结果”。“长期以来,我国在理论和实践上一直排斥按生产要素分配。由此造成的后果首先是使资金、土地、设备等生产条件由个别企业无偿占有和使用,闲置或低效使用的生产要素得不到合理流动,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科学地揭示了商品价值的源泉,即人的劳动是商品价值的惟一源泉;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一种分配方式,指的是人们创造出来的价值是按照个人投入的生产要素来进行分配的。”“人类社会采取何种分配方式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和结构决定的,它们从来不取决于价值是如何创造的。”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分析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2)结合材料,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个人消费品分配制度的依据。

(1)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是:

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是商品生产的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它们和劳动结合生产出使用价值。在剩余价值生产中,它们是工人活劳动的吸收器,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必要条件。但土地、设备、原材料 等生产要素本身不创造价值,它们的价值(土地除外)是借助于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的劳动产品中去,劳动者的活劳动才是价值创造的源泉。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信息、经营管理等。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各种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的实质是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生产要素所有者投入各种生产要素,取得相应的收入,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与有效利用,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调动起各方面的积极性。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分配理论和分配政策的重大突破和创新。

2.请 看下面 一段对话

资本家:你们工人对我们这些老板应常抱感恩之心,因为

没有我们投资的厂房、机器、原材料,你们既

使有力气和技术,也生产不了任何产品,结果 只能失业,饿死。

工 人:胡说八道!没有我们工人的劳动,你们的厂

房、机器、原材料都将是一堆死物。是我们用

智慧和体力生产出各类劳动产品供你们享受。

没有我们的劳动,你们将破产倒闭,直至饿死。

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关原理,剖析以上资本家和工人的对话,到底谁的观点正确,为什么?

(2)用正确理论阐述厂房、机器、原材料,以及工人的劳动各自在生产产品中的不同作用。

3.下面是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材料:

有一段过于描述西方经济危机本质特征的著名对话。

一个煤矿工的儿子问妈妈说:“现在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火炉?” 妈妈答道:“因为我们没有煤。你爸爸现在失业,我们没有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 “因为煤生产得太多了。”

据报道,在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期间,许多国家大量地炸毁炼铁高炉。美国毁掉92座,英国毁掉28座。1973年经济危机时期,英国单是伦敦一个城市,就有10万套新房空置而卖不出去,日本的汽车库存达到100万辆以上,电视机库存超过需求量的1倍以上。同时,在美国的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州的阿特西里牛奶公司,把38000多加仑的牛奶倒入了臭水沟。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大量的工人失业,在业工人的实际工资急剧下降,购买能力不断丧失,生活贫困。

在大危机时期,整个西方社会工业生产下降,物价下跌,工厂倒闭,大量工人失业,工资大幅度下降,整个社会经济倒退了30年左右。

请回答: 结合材料,分析什么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其根源何在?

1.这段话生动地描写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所表现出来的矛盾和特征。

资本主义的相当长时期,社会生产都是在价值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自发进行的,具有严重的盲目性,导致了社会生产在规模上和结构上经常处于失衡和脱节状态;周期性地爆发经济危机。

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而不是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相比的绝对过剩。

危机期间,一方面生产过剩,消费紧缩,商品积压,另一方面,人们却缺衣少食,生活日益贫困。资本家们为了维持商品价格,大量销毁“过剩”产品,用小麦和玉米代替煤炭,把牛奶倒入大江„„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一片混乱。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种基本矛盾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第二,表现为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经济危机的发生,实际上是资本主义条件下以强制的方式解决社会生产失衡状态的途径,是以社会经济生活的严重混乱和瘫痪以及社会资源和财富的极大浪费为代价的。

4.“直到他们叫大爷”

让外国政府听命于美国是按照美国理念改造世界的关键所在,是美国民族优越感和使命感的具体体现,也是长期以来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个不成文目标。美国杰出的历史学家和外交评论家阿瑟.施莱辛格曾对美国外交政策作过一针见血的总结“美国政策的功能就在于根据其他国家对我们规则的恭顺程度将它们划分好坏。”美国前总统里根更为爽快,他在1985年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被问及美国对尼加拉瓜反政府叛乱的支持到何时为止时,曾直言不讳地宣布“直到他们(指尼加拉瓜政府)叫大爷(say uncle)为止”。时任副总统的布什事后解释说,“叫大爷”的意思就是尼加拉瓜建立同我们类似的政府和社会。有不服的就打,打到“叫大爷”为止,里根使用的黑社会语言一语道破了美国干涉的天机。

当美国面对一个不听命于它的民主政府,或一个亲美的军事独裁政权时,它就毫不犹豫地颠覆独立的民主政府、支持亲美的独裁政权,因为对于美国来说臣服美国比民主、人权更重要。

——资料来源摘自张睿壮:《“人道干涉”神话与美国意识形态》,《南开学报》2002年第2期。

请回答:

结合材料,说明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资本主义民主于法制、政权组织形式、选举制度、政党制度等。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它是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需要、在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中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其本质是资产阶级对民众进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和方式,具有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观念(或思想)上层建筑,使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反映,也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建立的直接理论依据,所以,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社会的经济及政治特点,体现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从思想上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在当今西方一些学者借全球化之机宣扬“意识形态终结论”、“后意识形态时代”等论调,是没有根据的,是违背客观历史事实的。我们不能失去警觉,要在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广泛吸收资本主义国际科学文化优秀成果的同时,坚决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阵地。

第三篇:浅看马克思经济学

浅看马克思经济学

法经4班 涂雅婷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为了适应19世纪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需要,也有很多学说是在这种斗争中产生的,它服务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一方面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进行了批判和揭露,另一方面也对社会化商品经济的运行和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了最深刻的揭露和卓越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仅是发展的理论,也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这就赋予了它新时代的意义,同时也使马克思经济学肩负了新的历史使命。以前,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是阐明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资料生产,交换,分配及消费的客观规律的对象的科学,需要强调的是,我们研究的是一种关系而并非人或者物,这种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生产关系并不仅仅体现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中,它也会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实现形式表现出来,从而表现为具体的经济体制以及在相应的体制框架下的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第四篇: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学分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微观经济关系揭示宏观经济关系,遵循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路径;西方经济学从微观经济行为推演到宏观经济行为,揭示的是经济要素的逻辑关系而不是经济要素的社会本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强调经济角色的社会本质,经济行为由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决定,由制度和社会地位共同决定了个体的经济行为,如资本家是资本的人格化代表,西方经济学由统一的经济人假设出发,不区分个体经济行为的差别(至少在逻辑上不区分),这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把经济角色与社会角色加以统一处理的特点,而西方经济学不考虑社会角色的特殊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强调制度变迁的整体性和激进性,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虽可缓和但不能调和,矛盾的积累必须通过激进的社会变革加以解决,而西方经济学却强调制度变革的渐进性和局部性,个体选择与环境变量的相互作用会逐步推动制度变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大范围的组织、阶级、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而西方经济学主要分析特定的组织中的个体与组织、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交易关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给各种利益关系定性,而西方经济学却只是定量分析利益关系,不引入公正观,不进行定性分析。总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之间的差异是明显的,然而,物的意义在于满足人的目的,分析物的联系与分析人的关系本质上仍然是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资本扩张与周转、劳动力再生产、土地租赁等经济关系都有其人格化身,物的关系中体现了人的关系的本质,在规范分析中,并不简单地强调具体的分配关系而是注重整个物质生产和分配机制的合目的性与人道性即不能把人异化为物的附庸,适合于历史纵度的深入分析,适合于质的分析而不适合于量的分析,适合于解决发展方向问题而不适合于寻找发展手段问题,因此,在特殊的历史节点,需要选择发展方向时,它有强大的影响,但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在每个具体的时点,具体的经济主体面临着具体的手段的稀缺性,必须作出具体的选择与决策,这种选择和决策是在既定的社会关系之中的,此时,对具体条件的分析、对物的逻辑关系的理解便显得十分必要,因此,西方经济学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在稳定的社会关系中的一般情形下发挥着帮助人们理性决策的重要功能。

第五篇:中级宏观经济学计算题完整解答

中级宏观经济学计算题完整解答

1、在以下列函数描述的经济体中,考察税收对均衡收入决定的作用。

C=50+0.8YD,=70,=200,=100,t=0.20

(1)计算模型中的均衡收入和乘数;

(2)计算预算赢余;

(3)设想t增加到0.25,新的均衡收入是什么?新的乘数是什么?

(4)计算预算赢余的变动。如果c是0.9而不是0.8,预算赢余是增加还是减少?

2、在三部门经济中,已知消费函数为C=100+0.9YD,YD为可支配收入,投资I=300亿元,政府购买G=160亿元,税收TA=0.2Y。

试求:

(1)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

(2)政府购买乘数;

(3)若政府购买增加到300亿元时,新的均衡国民收入。

3、考虑如下经济:

(1)消费函数是,投资函数是,政府购买和税收都是100,针对这个经济体,画出在0~8之间的IS曲线。

(2)在该经济下,货币需求函数是,货币供给M是1000,物价水平P是2,针对这个经济,画出在0~8之间的LM曲线。

(3)找出均衡利率和均衡收入水平y。

(4)推导并画出总需求曲线。

4.某一两部门的经济由下述关系式描述:消费函数C=100+0.8Y,投资函数为I=150-6i,货币需求函数为L=0.2Y-4i,设P为价格水平,货币供给为M=150。

试求:(1)总需求函数

(2)若P=1,均衡的收入和利率各为多少?

(3)若该经济的总供给函数为AS=800+150P,求均衡的收入和价格水平。

5.以下等式描绘一个经济(C、I、G等以10亿美元为计量单位,i以百分率计量,5%的利率意味着i=5)。

C=0.8(1-t)Y,t=0.25,I=900-50i,=800,L=0.25Y-62.5i,(1)描述IS曲线的是什么方程?

(2)描述LM曲线的是什么方程?

(3)什么是均衡的收入与均衡的利率水平?

6.在三部门经济中,消费函数为,投资函数为,货币需求函数为,政府采购支出,税收,名义货币供给量,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

(1)

若价格水平,则决定的均衡收入和利率各是多少?

(2)

若总供给曲线方程为,则决定的均衡收入和价格各是多少?

(3)

若通过变动政府购买来实现充分就业,则政府购买的变动量是多少?

(4)

若通过变动货币来实现充分就业,则需要如何变动货币供应量?

7.考虑一个经济,其生产函数为Y=KӨ(AN)1-

Ө,A=4K/N。假定储蓄率为0.1,人口增长率为0.02,平均折旧率为0.03,Ө=0.5。

(1)将生产函数化为Y=αK。α为多少?

(2)模型中产出增长率和资本增长率是多少?

(3)是什么因素使它成为一个内生增长模型?

8.假设经济体的人均生产函数为,其中为人均资本。求:

(1)经济体的总量生产函数;

(2)在没有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的情况下,假定资本的年折旧率为,储蓄率为、那么稳态下的人均资本、人均产出和人均消费分别为多少?

9.假定某国经济存在以下关系:消费函数为,税收函数为,进口函数为。如果该国的投资为200亿元,政府购买为100亿元,出口为50亿元。试求:

(1)

该国经济达到均衡时,均衡收入为多少亿元?

(2)

该国经济达到均衡时,储蓄为多少亿元?

(3)

在该国经济中,如果自主消费增加500亿元,最终会导致其均衡收入增加多少?

10、假设政府决定削减转移支付,但增加一个等量的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即,税率为。

(1)

作为这种变动的结果,你认为均衡收入是增加还是减少,为什么?

(2)

预算盈余的变化是多少?

11.假定一国的总资本累积方程可以表示为,其中,总产出函数为,为储蓄率(或投资率),为资本折旧率。请回答一下问题:

(1)假定人口增长率为,请将总量资本累积方程改写成人均资本累积方程,也就是表示成(人均资本)和参数、A、、、的函数。

(2)分析人口增长率和资本折旧率上升对稳态资本的影响,并作图说明。

(3)在图中画出“黄金资本累积率”所对应的资本存量。

12、实际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为2/3,经济增长率为4.5%,实际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为-0.1,利率从0.05增长到0.06,问为使下一期通胀为1%,名义货币供给需增加多少?

13、已知索洛模型的生产函数为,折旧率为d,人口增长率为n,求最优消费的储蓄率。

14、利用数学方法证明开放经济的政府购买乘数不可能大于封闭经济的政府购买乘数。

1、解:(1)因为AD=C+I+G,C=

C=50+0.8YD,YD=(1-t)Y+,=70,=200,=100,t=0.20

所以

当时经济体达到均衡

所以均衡收入满足条件

所以

(2)因为,而=200,=100,t=0.20,所以

(3)若t=0.25,则均衡收入应满足的条件为

所以

(4)若c=0.9,则均衡收入应满足的条件为

2.解:(1)AD=C+I+G=100+0.9YD+300+160=560+0.9YD

因为TA=0.2Y,所以YD=(1-0.2)Y=0.8Y

所以AD=

700+0.9YD=560+0.72Y

当Y=AD时,产出达到均衡。所以均衡的收入应满足以下关系式

560+0.72Y=Y,所以Y=2000

(2)政府购买乘数

(3)当G=300时,Y==3.57×700=2500

3.解:(1)因为总需求函数为,,,所以。

(2)若P=1,则均衡收入为均衡收入。由此,货币需求为L=0.2Y-4i=190-4i,因为货币供给M=150,所以从L=M可推导出i=10。

(3)由于AS=800+150P,所以当AS=AD时,可推导出均衡的价格为P=1,均衡的收入为Y=950。

4、解:(1)依题意,IS曲线方程为:

(1)

LM曲线方程为:

(2)

根据方程(1)、(2),有总需求函数为

(2)若P=1,则均衡收入为

根据方程(1),有,即

(3)若总供给函数为AS=800+150P,则经济体均衡时有

联立求解得到:,5、解:(1)依题意,IS方程为

化简后得到

(1)

(2)依题意,LM方程为

(2)

(3)联立求解方程组

得到,6.(1)当商品市场均衡时,故有IS方程为:

当货币市场均衡时,故有LM方程为:

由IS和LM方程得,(2)由

(IS方程)

(LM方程)

(AD方程)

(AS方程)

得均衡的收入和价格分别为:。

(3)因AS方程为:,故当Y=285时,有。

将Y=285、代入LM方程,可求解出。

将Y=285、代入商品市场均衡方程

可求解出

所以,政府采购应增加15个单位。

(4)将Y=285代入商品市场均衡方程

可求解出

因AS方程为,故当Y=285时,有。

将、代入货币市场均衡方程

可求解出

所以,货币供给量应增加37.5个单位。

7、解:(1)因为,所以

(2)因为,所以

因为,所以,因为,所以

因为,所以

因为,所以

(3)将技术内生化为人均资本存量的函数,使之成为内生增长模型。

8.解:(1)经济中的总量生产函数为:

.(2)在索洛模型中,经济的稳定条件为:

所以,稳态下的人均资本为:;

稳态的人均产出为:;

稳态人均消费为:。

9.解:(1)国民经济均衡时,有:

解得:

即均衡收入为600亿元。

(2)因为

所以

即储蓄为20亿元。

(3)自发消费增加500亿元时,消费函数为

国民经济均衡时有:

解得

则最终使国民收入增加1000亿元。

11.(1)因为,所以

又因为,所以

(2)当时,经济体达到稳态均衡,故有,即

不难看出,人口增长率提高将使稳态均衡下的人均资本存量降低,储蓄率提高将使稳态均衡下人均资本存量提高。

下图显示了在折旧率不变的情况下,人口增长率提高对稳态均衡下人均资本存量的影响,可以看出人口增长率提高(从n1提高到n2),稳态均衡下的人均资本存量降低了。显然,折旧率的变化给稳态均衡下人均资本带来的影响也是如此。

(3)因为,所以总产出方程规模报酬不变,故有

因为在黄金资本累积率水平下,人均资本的边际产出等于人口增长率加上资本折旧率。

所以,即

下图在人均增长率为n1的情况下,画出了一条与平行、和相切的直线,切点所对应的人均资本()就是黄金资本累积率下的人均资本。

y

=

f(k)

s

y

k

C1

y*

k*

k**

y**

C2

y

kGold12、解: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为:

两边同时取对数有

(1)

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为

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为

利率增长率为

收入增长率为

代入(1)式有

13、解:当经济均衡增长时有

(1)

经济均衡增长时,消费为:

(2)

把代入(2)式有

(3)

则最优消费时的人均资本为:

(4)

又由(1)得

(5)

把(4)代入(5)得到。

14、证明:对三部门经济(封闭经济体)的环境设定:,,则该经济体达到均衡时有

所以均衡收入为

即为政府购买的乘数。

对四部门经济(开放经济体)的环境设定为:,,为国内收入的边际进口倾向。

则该经济体达到均衡时有

所以均衡收入为

即为开放经济体的政府购买乘数。

不难看出封闭经济的乘数要大于开放经济。

下载马克思经济学计算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马克思经济学计算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3年最新电大西方经济学本科计算题

    1.令需求曲线的方程式为P=30-4Q,供给曲线的方程式为P=20+2Q,试求均衡价格与均衡产量。 解:已知:P=30-4Q,P=20+2Q价格相等得: 30-4Q=20+2Q 6Q=10 Q=1.7代入P=30-4Q,P=30-4×1.7=23 2.......

    2017年西方经济学所有计算题[推荐五篇]

    宏微观经济学计算题复习辅导 1、已知某商品的需求方程和供给方程分别为:Qd=14-3P,Qs=2+6P 试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以及均衡时的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 解:(1)均衡时,供给量等......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导读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一、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1844年3月,马克思因受到恩格斯《德法年鉴》中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影响,认为仅停留在哲学的研究上,还不是“......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后感最近选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本书来读,闲来无事写一下感受。在以前从未关注过相关的东西,别说思考了。也很少思考过资本家与工人之间......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序言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序言 我在《德法年鉴》上曾预告要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形式对法学和国家学进行批判。在加工整理准备付印的时候发现,把仅仅针对思辨的批判同......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书报告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读书报告 书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作者:马克思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目录:包含六部分:序言;第一手稿;第二手稿;第三手稿;附录;注释。 《1844年经......

    读马克思《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5篇

    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它是马克思第一次试图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性考察,并初步阐述自己的新的......

    计算题

    小升初总复习——数与代数 ——计算能力过关专项训练 1.直接写出得数。 7×335733=×12=×24=÷2=12÷=1÷=498121047 2493431378×=÷=8÷=-=240÷=×=3910555242116 551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