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笔记马克思经济学的真正优越性是什么?

时间:2019-05-14 04:24: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的读书笔记马克思经济学的真正优越性是什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的读书笔记马克思经济学的真正优越性是什么?》。

第一篇:我的读书笔记马克思经济学的真正优越性是什么?

许彬:马克思经济学的真正优越性是什么?——《马克思经济学与现代经济学》读书笔记

一、兰格的基本观点

Oskar Lange的Marxian Economics and Modern Economic Theory一文(该文发表在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June 1935上,后收录在由David Horowitz主编的Marx and Modern Economics一书中,Modern Reader Paperbacks,1968。翻译:许彬,《马列主义研究资料》1989年第1期,人民出版社出版。)从对马克思经济学与现代经济理论的争论出发,探讨了马克思经济学的真正优越性以及其优越性的原因。

二、相关问题的讨论

1、马克思经济学的对象和目的莱昂内尔.罗宾斯教授在《经济科学的性质与意义》(1932)中说,经济学是考察“一个与世隔绝的人是怎样在创造实际收入和享受闲暇之间分配其时间的。”“经济学是这样的一门科学,它把人类的行为当作是目的与既有多用又是稀缺的手段之间的一种关系来加以研究。”(斯威齐,p19)

针对上述这种较为普遍的观点,斯威齐指出:“经济理论工作,被主要的看作是概念的构想和联结过程,而这些概念的特定社会内容,则已经被他们抽象掉了。在实际应用时,社会的因素,可能是(而且由于在立论的初步阶段,鲁滨逊总是很派用场和引人入胜,所以它又常常是)通过特定的假设以指明其应用的范围而后才被引进来的。”(p20)

而与此相反,马克思关心的正是特定社会的内容,研究的是特定社会的生产关系。马克思认为,重要的不是研究物与物之间或者物与人之间的关系,而是在在这些关系背后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为“从小麦的滋味中尝不出它是在封建庄园生产的还是资本主义农场生产的。”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而“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8页,第11页。)

由此可见,马克思的主要兴趣是整个社会,特别是社会变革的过程。政治经济学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社会发展的动力必须在这个领域中寻找。其最终的目的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这种研究对象和目的上的差别也就决定了马克思经济学与现代经济理论的成就属于不同的范围。

4、关于劳动价值论

如果劳动价值论不能解释价格和利润的结构,那么断言资本主义是建立在对工人的剥削的基础上的剩余价值理论也就崩溃了。(梅赫纳德.德赛:《马克思的价值与价格问题讨论》,《现代国外经济学论文选》第三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74页)

罗宾逊夫人十分欣赏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分析,但却指出,马克思用以分析剥削的劳动价值论是错误的。如果不使用劳动价值论,同样可以说明剥削,劳动价值论的存在是马克思经济学的一个败笔。剥削只有在一个不完全竞争的模型中推导出来,进一步说,究竟谁剥削谁,主要看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属于哪一种类型,向谁倾斜。此后斯拉法试图重建“价值论”。(《用商品生产商品》)

三、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3、斯威齐在分析当今资本主义发展趋势时对马克思方法的运用

“对马克思经济学的许多批评,有意无意地基于对他据以立论的假设的否定。我们的讨论,应该有助于确立一些标准,借以判断这些批评的是非。在各种情况下,应该对引起批评的简单化假定(或抽象),提出三个问题:1.它们的设计,有没有正确地照顾到所研究的问题?2.它们是不是剔除了问题的非本质要素?3.它们是不是保留着问题的本质要求?如果这三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我们就可

以说,适当抽象的原则已经得到遵守。许多人对马克思的批评是否贴切和妥当,用这个原则来检验很有帮助。”(斯威齐,p37)

‘虽然说《资本论》的全部发现并不需要依靠第一卷中有关剩余价值的枝节来发展,但是,它的基本论点确实是关键性地一靠这样一种对比,即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生活必需品对比于未掺水的劳动价值论计算的商品总量。资产阶级分析的工具可以用来发现并解释这种剥削观念,只要那些经济学家的动机在于为此目的而使用这种工具。”(萨缪尔森,1971)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2. 保罗.萨缪尔森:《理解马克思的剥削概念:马克思的价值与竞争价格间所谓转化问题的概述》,《经济文献杂志》1971年六月号,马清文译,《现代国外经济学论文选》第三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3. 梅赫纳德.德赛:《马克思的价值与价格问题讨论》,《现代国外经济学论文选》第三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4. 都留重人:《制度经济学回顾与反思》,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三章,马克思与熊彼特:经济周期的比较。

5. 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一篇,马克思的学说;第二篇,资本主义能存在下去吗。

6. 保罗.斯威齐:《资本主义发展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7. 杨文进:《马克思的宏观经济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8.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有关词条。

第一,必读书目可从文法学院主页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一栏查询。也可以是马克思主义者的经典文章或著作(主要有

东平11:56:42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

第二,每个学生必须写出两篇读书心得或体

东平11:57:12

处。

东平11:57:12

或体会。

第三,每篇读书心得或体会不得少于1500字,并且在文章的前面注明文章依据的读书篇目以及文章的出

1、马克思经济学的真正优越性——与现代经济学的比较

兰格认为,柴田教授虽然站在马克思经济学一边,却没有真正认识到马克思经济学的优越性。诚然,马克思经济学把握了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长期变化的基本趋势,但更重要的是马克思创立了一个研究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并揭示其发展必然性的理论。

与单纯为马克思辩护一般马克思主义者不同,既受过一般均衡分析训练,又出生于社会主义国家,熟读马克思经济学的兰格试图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比较马克思经济学与现代经济学各自的长处。在他看来,二者的成就分属于不同的领域,“马克思经济学能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放在一个首尾一贯的理论中加以研究,——其发展的必然性正是从这一理论中推导出的;而资产阶级经济学并不能比历史记载更深一层。另一方面,不妨说资产阶级经济学能够把握资本主义经济日常生活的现象,这比马克思主义者所能提供的任何东西都要高出一筹。”

马克思经济学的优越性在于提供了一个能够揭示资本主义发展规律性的“经济发展理论”,这意味着马克思绝不是仅仅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现象进行了描述,而是说,马克思构筑了一个“理论”,资本主义的发展不是简单的推测,而是可以从这个理论中逻辑地得出的。但是马克思经济学对日常的经济运行的把握却远不如现代经济学。

现代经济学的价值理论本质上是一个静态均衡理论,它研究既定约束条件下的资源配置问题。这些既定的条件包括消费者偏好,生产函数、生产组织、制度等,但对这些因素本身的研究不是经济学的内容,因此,现代经济学其实是纯经济科学,甚至不能算是社会科学。对于这样的现代经济学来说,对制度的分析是根本不需要的。所有的经济运行的原理都可以从鲁滨逊.克鲁索的世界中推导出来。并且在任何社会都是适用的。那么如何解释资本主义中的发展现实呢?他们认为,这只是一种“例外”,既然是例外,就最多只能被历史学家和统计学家描述,却不可能被经济理论逻辑所证明。因为复杂的现象是不可能被单一的规则说明的,因而是不可能被纳入到一个简化的经济理论模型中的,发展理论是不可能的。另一种观点是:即使经济发展理论原则上是可能的,它也不属于经济学的范围。因为经济发展理论要求有超出经济均衡理论所包含的假定以外的附加假定。

与此相反,通过对制度的分析,马克思不仅提供了一个经济均衡理论,而且提供了一个经济发展理论。马克思认为,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行机制中推断出一定情况下某些经济数据变化的必然性和范围,在特定的意义上说是可能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生产函数的变化,而这一变化只有从资本主义特有的制度结构中才能够推断出。这样,马克思揭示了有关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做出的对未来事件的推断因而是有说服力的。

与研究领域的区别相联系,马克思的理论适合于长期的根本性的预测,而现代经济学则擅长于具体的经济指标变化的预测。

第二篇:马克思经济学计算题

5、某资本家的全部预付资本为1000万元,其中不变资本800万元,可变资本200万元,获得剩余价值200万元,其利润率是多少?答案:P’=m/c+v=200/(200+800)=20%

[分析]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七大转化之一}

[难度] *** [概念]预付资本、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注:流通资本和固定资本,一个是小c;一个是大C,一个是预付;一个是生产,一个是价值构成;一个是有机构成,有阶级性}、利润率、七大转化:略。

6、某企业原预付资本为10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为9:1,工人平均每月工资为500元,本月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采用了新的机器设备,使资本的有机构成提高到19:1。试问,在不追加资本的情况下,由于有机构成的提高,被排挤出工厂的人数是多少?

答案:在工厂有机构成未提高之前工人的每月的工资总额为:1000万×1/9+1=100万。因每个工人的工资为500元,故工厂的工人总数为100万/500=2000人。

劳动生产率提高后的每月的工资总额为1000万×1/19+1=50万,因每个工人的工资额仍为500元,所以本月工厂工人总数是50万元/500元=1000人。所以现在每月被排挤出工厂的人数是2000人—1000人=1000人。

7、某企业年产10000件商品。固定资本额为1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投入流动资本额为5万元,周转时间为3个月。雇佣工人200人,月平均工资30元,每件商品的社会价值为30元。请计算:

(1)、m¹;是多少?

(2)、年预付资本的周转速度是多少次?

(3)、M¹;是多少?

答案:(1)m=30元×10000件(商品总社会价值)—10000元(固定资本年周转额)—5万元×12/3(流动资本年 周转额)=300000元—10000元-200000元=90000万元。

m¹;=90000元m/30元×200元×12月=125%.(2)年预付资本周转速度=[10000元(固定资本周转额)+200000元(流动资本周转额)÷[100000元(固定资本)+50000元(流动资本)]=1.4次。

(3)年剩余价值率是年剩余价值量和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计算方法1:由(1)已知M=90000元。预付可变资本额为30元×200人×3个月=18000元。M¹;=90000元/18000元=500%.计算方法2:M¹;=m¹;×n=125%×12/3=500%.

第三篇:马克思读书笔记

唯物史观读书笔记

法英1012张淑娴20100301592

本章主要阐明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观点,提高我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力。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强调“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自已创造自已的历史。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唯心主义历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观点出发,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都是由人的主观意志、或由某种神秘精神力量等所决定的,而历史唯物主义则认为社会存在第一性,社会意识第二性,社会存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诸方面的总和,它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中,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前提,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则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和根本基础。

(1)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其物质内容是生产力,其社会形式是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这是因为:

第一,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是一切其他社会活动的首要前提。第二,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结构和面貌。

第三,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

2、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包括人们对一切社会生活过程和条件的观念反映。

社会意识的基本类型:一类是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即社会意识形态,它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等大部分社会科学。

一类是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以及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中的某些管理科学、语言学、形式逻辑等。

哲学和政治法律思想,则是整个社会意识形式系统的灵魂和核心。

社会意识作为社会存在的反映,它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和自身独特的发展规律,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

第二,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发展的水平之间具有不平衡性。

第三、社会意识在自身的发展中具有历史继承性。马克思主义认为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批判继承,弃其糟粕,取其精华,把继承和创新统一起来。马克思主义对待文 1

化遗产的科学观点和正确态度,为我们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

第四,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第五,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社会意识一经产生就对社会存在的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1、生产力

所谓生产力或社会生产力,是指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生产力是反映人和自然关系的范畴。

(2)生产力的特征:第一,生产力具有客观性。第二,生产力具有主体性。第三,生产力具有社会历史性。

(3)生产力的基本要素。生产力作为人的能力要体现在一些有形的、物质性的实体身上,这些实体构成生产力的要素。生产力主要由三个实体性要素构成,即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

2、生产关系

(1)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同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合并且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3)生产关系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二是人们在生产中的社会地位和互相交换活动的关系;三是产品分配关系以及由它所直接决定的消费关系。这就是生产关系的基本内容。

生产资料所有制处于核心地位或作为生产关系本质的内容。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中,首先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同时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首先,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力变了,生产关系必然会变,生产力没有变,人为地去变生产关系,那就要给生产力、经济带来灾难。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首先,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其次,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会阻碍以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这一规律的基本内容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但这种反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这一规律的客观要求是: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应当保持生产关系的相对稳定;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甚至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必须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从过程上看,这一规律表现为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总是从基本相适合到基本不相适合,再到基本相适合,与此相适应,生产关系也总是从相对稳定到新旧更替,再到相对稳定。这一规律的内容和客观要求表明:一种生产关系该不该变革、何时变革、如何变革,以及变革的方向等,都不能由人们的主观愿望任意决定,归根结底要由生产力的状况来决定。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1.经济基础实质上就是生产关系。

2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两

部分构成,即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另一方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反作用。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

第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第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变化。

由于上层建筑的每个部分都具有相对独立性,都有自身形成和发展的特点

但是,不管变化缓急或迟早,经济基础的根本变革最终要引起上层建筑的相应改变,则是一条不可抗拒的规律。

(2)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之所以要产生上层建筑,目的就是要上层建筑为自己服务。

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这一规律的基本内容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但这种反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基础发展和变革的要求。

这一规律的客观要求是: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而经济基础本身又适合生产力状况时,要保持上层建筑的相对稳定性;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从而阻碍生产力发展时,要适时地变革上层建筑,以适合经济基础的变革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违背这一规律,人为地维护旧的上层建筑,或超越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基础变革的客观要求,企图“超前”变革上层建筑,同样要受到这一规律的惩罚。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最深层次的动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改革是在保持社会根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对社会制度的实现形式或某些环节和方面进行的变革,是社会发展中的量变或部分质变。

三、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二)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

科学技术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它的迅速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光明的前景,但是,如果弄得不好,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启示:我们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两种历史观的对立——群众史观和英雄史观的对立

(二)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的表现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而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因此,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社会历史的决定力量。对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人民群体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不能夸大其作用。

(三)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它是建立在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理论基础之上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之一。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把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就形成相应的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意义

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并不否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一)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

(二)历史人物在历史的发展中起着特殊的作用

1、历史人物历史作用的表现:

(1)历史人物是历史任务的发起者

(2)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当事者、策划者、指挥者。

(3)历史人物是历史进程的影响者。

2、历史人物活动的历史制约性

(1)历史人物的产生和活动是历史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2)时势造英雄。

以上两点表明历史人物的产生、活动,活动结果都要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这说明历史 人物必有其历史特征和历史局限性。

3.不能忽视普通个人的作用。尤其是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条件下,普通个人有可能对历史发展产生“超常性影响”。总之,承认普通个人的历史作用,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只有承认普通个人的历史作用,才会真正在实践中尊重普通个人的价值,确认普通个人的社会主体地位,进而激发出每个社会公民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主人翁感。

(三)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科学方法

既然历史人物要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因此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就应考虑到这些历史条件。这要求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要遵循以下两条基本原则:

1.历史主义的科学态度(历史分析方法)。

2.阶级分析方法。在评价阶级社会的历史人物时要坚持阶级分析方法。

第四篇:马克思读书笔记

读《共产党宣言》笔记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叙述的“两个必然”。

“两个必然”是资产阶级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然胜利。“两个必然”科学结论的基本原理是: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动力的原理;社会发展是一个辩证过程的原理;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的原理。

二、马克思提出的“两个决裂”的思想。

马克思说:“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这里有两个方面,一是“传统的所有制”,不是指一般的所有制,而是指靠剥削别人劳动的所得的私人所有制;二是同“传统的观念”决裂,这里是指同那些与靠剥削别人劳动所得的私人所有制相适应的腐朽观点。

三、关于“每个人的自由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命题的理解。

马克思说,共产主义就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就是说,在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的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换言之,共产主义不同于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社会,极少数人的自由发展成为了绝大多数人的自由发展的障碍。共产主义社会的终极目标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

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如何坚持共产党的性质、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

1、《党章》规定每个共产党员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素质,一是具备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二是具备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本领;三是要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共产党员必须要“与时俱进”继续坚持和培育这些理想和信念。

2、市场经济是按照市场的需求来配置资源,合理的竞争必须在健康有序的秩序中进行。首先,共产党员必须要具备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本领。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具备高强的本领比思想更为重要。因为市场经济体制改变计划经济体制等、靠、要资源的情况,变成为寻找和争取资源,因此竞争是必然的。其次,共产党员必须要遵纪守法,党员领导干部更要廉正,因为市场经济是法治的经济,它不能参杂人为的因素,如果说用政府的政策杠杆来调节也必须要遵循市场的基本规律,否则要受到惩罚。最后,共产党员需要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在工作方法上,组织结构上结合研究所实际不断创新实践,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将党的先进性落实到实处。

第五篇:《经济学是什么?》读书笔记(定稿)

书名:《经济学是什么?》

作者:梁小民

读书分享:林静

1.读经济学是因为在现代社会中人人都应该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发现问题的本质。

2.人类社会的基本问题是生存和发展。(这可以是判断某件事的标准)

3.“稀缺性”:一个社会无论有多少资源,总是一个有限的量,相对于人们无限的欲望而言,资源量总是有限的、不足的。

4.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幸福方程式:幸福=效用/欲望;哲学家把实现个人自由作为幸福,文学家把浪漫情调作为幸福,政治家把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作为幸福,企业家把商业成功作为幸福,而凡夫俗子往往觉得“平平淡淡就是幸福”。

5.从发展的角度看,欲望是无限的,但是在某一阶段内,欲望可以看作既定的。

6.“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实现投资的多元化。

7.垄断又称完全垄断,是指一家企业控制了某种产品的整个市场,而且这种产品没有相近可替代品的市场。

8.“酒好也怕巷子深”是说好产品还须广告宣传,但没有好酒再做广告也没用。(很多东西都是需要包装的,很多产品其实质量都差不多,尽管名牌很贵,但是人们仍然愿意买,这就是包装效应、品牌效应。)

9.平等不是收入的平均,而是机会的均等。

总结:看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里面的专业名词太多,我不是经

济学家,我不需要去解决那些经济问题,我觉得这些名词的定义、或是如何来解决这些经济上的问题不是最重要的,我会从里面挑除了经济在其他方面同样可以用的一些句子或道理,这不仅在辩论当中可以用,生活当中同样可以。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两本教科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不过在前面第一章增加了全书的导论,最后又介绍了国际经济学的内容,只是本书讲的没有教科书那么深入,更浅显一点,把经济学的科学性和通俗性相结合。书中讲了会出现的各种问题,然后用经济学家的眼光找出问题的根源,虽然说不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也能够为解决方法提供方向。我不想单纯是为了辩论而读书,而是在读书之后,能够把从这本书上学到的东西运用起来。就像是在第一点中我所提到的,我读这本书是为了像经济学家一样,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找出新的、有价值的东西,看到问题的本质,然后我们可以去理性得分析解决问题。

下载我的读书笔记马克思经济学的真正优越性是什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的读书笔记马克思经济学的真正优越性是什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经济学读书笔记

    经济学读书笔记几则 经济学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上的令人惊讶的是很多假设都是似是而非的.随着历史学民俗学统计学的发展一个又一个假设被推翻.我们不禁要感叹经济学的基础发......

    浅看马克思经济学

    浅看马克思经济学 法经4班 涂雅婷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为了适应19世纪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需要,也有很多学说是在这种斗争中产生的,它服务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一......

    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学分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微观经济关系揭示宏观经济关系,遵循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路径;西方经济学从微观经济行为推演到宏观......

    马克思相关读书笔记1000X2

    《毛泽东选集》 毛泽东是我国的一代伟人。他领导着中国人民走向了团结统一、 和谐稳定的时代,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难以忘记,而且他的 文采非凡,留下的各卷书籍都对我们有......

    马克思读书笔记-《矛盾论》

    读书笔记 1.篇名:矛盾论 2.作者:毛泽东 3.写作背景: 《矛盾论》是毛泽东继《实践论》后写的一篇论述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辨证法关于矛盾规律的重要哲学著作,是《实践论》的姊妹篇。......

    马克思传 读书笔记啊

    马克思传 读书笔记 关于叙述和回忆伟大导师马克思的书的不少,如李卜克内西的《回忆马克思》,梅林的《马克思传》,我看的这本是1988年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和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的......

    马克思传读书笔记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 读书笔记 《马克思传》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卡尔·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更是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

    马克思作业读书笔记

    吉林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不朽的马克思主义姓名: 李佳芮 学院: 会计学院 学号:日期:2012.09.05摘要: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