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干事创业强举措 依托优势谋发展
一、以项目突破为主线,打造经济新优势
该县始终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新建和续建重点项目31个,投资总额16.5亿元,已完成重点项目投资7.9亿元。明年将继续以“创新环境暨项目建设年”为主线,做到“线索项目抓跟踪,跟踪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增资”,在项目突破上实现“四突出一加快”,充分发挥项目建设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拉动作用。2005年谋划项目36个,预计总投资26.35亿元,亿元以上8个,千万元以上28个。一是突出支柱产业。总投资1.8亿元天马汽车特种车上装总成项目,已被省政府列为省重点前期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的大迪重型汽车项目,设计产能1万台,预期产值10亿元,可实现利税2000万元。投资6亿元的小型热电厂项目,装机容量12.5万KW,拟采用企业投资、引资、BOT运作,并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二是突出高新技术产业。投资5053万元的工业窑炉用高性能钛酸铝复合材料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是国家计委批复的产业化示范工程,建成后,可年产复合材料2000吨,年产值8000万元,利税2000万元。投资2600万元的海天板业新型建材项目,建成后,可年生产压力板800万平方米,实现产值8000元,利税2600万元。三是突出产业化。投资2600万元食用菌深加工产业化项目,年加工食用菌可达5000吨。投资4000万元的鲜切菊花种植推广项目,年产菊花可达3000万支。投资1000万元的祥龙方便面厂建设项目,可年加工方便面可达1万吨。四是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000万元的污水处理厂项目,是国务院批复的保定市生态治理打捆项目之一,日处理污水能力可达2万吨。投资5000余万元的铁路立交桥建设及开发项目,现已经过北京铁路局有关专家实地考察阶段,建成后的高架立交桥长
二、以产业聚集为平台,实施工业富县
坚持培育主导、规模发展、创新品牌、增强效益的思路,明确功能定位和主导方向,突出工业集中区的载体作用,为民营企业和项目聚集资金、科技、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加快产业聚集进程,推动工业经济实现集约化经营。在长城内燃机、天马、大迪三家龙头汽车企业基础上,带动金海车架、亚南密封件、华兴橡塑、远东配件、宏益达工贸等配套企业的发展,提高内配率,壮大汽车制造、配件产业群。扶持五合窖、伊顺等企业扩规模,促进粤大饲料、荣达畜禽、圣通畜禽、永兴食品等企业发展上水平,逐步形成集种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食品加工产业群。抓住三九济世、步长天浩已通过GMp认证的有利机遇,抓技改、上品种、增效益,提升生物制药技术能力、装备水平,助长高科制药产业群。引导丽华礼帽、华智抽纱、华鑫印刷、佳丽彩印等企业拓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提高产品竞争力;促进兰创中雷、金伦制衣和以“三斗”、“三王”为核心的牛仔服生产企业上规模、树品牌,扶强轻纺工业产业群。促进华建、一建、二建、三建、八建等重点企业快速发展,加快金地钢筋连接、华润建材、新北建材等项目尽快投产,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巩固建筑建材产业群。
三、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促进特色兴县
按照“做优做特种植业、做大做强畜牧业、做精做深加工业”的思路,以“91151”工程(全县粮食种植面积90万亩,其中优质专用小麦10万亩,新增设施蔬菜1万亩;新增肉奶牛5000头;完成果树改劣换优1万亩)为载体,推进科技兴农,实施品牌战略,强龙头、壮大户、带基地,构建特色农业产业带,发展区域特色农业。一是优化区域布局。粮食上,以中、强筋优质麦为主栽品种,构筑铁路两侧10万亩的优质专用小麦种植基地;蔬菜上,突出专业特色,发展设施栽培,加快发展以固城镇、天宫寺乡、李郁庄乡等为中心的蔬菜生产区,全县设施蔬菜面积达到12万亩;果品花卉上,以品种改良和更新复壮为主导,力促房家庄、九汲、北太平庄等3个鲜桃基地的提质增效,扩大昌利园区鲜切菊花种植面积。畜牧养殖上,重点在沿“八线”两侧建立养殖小区,加快秸秆压块饲料生产,提高肉奶牛饲养量。二是壮大龙头企业。围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扩大种养规模,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实现种养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集约化,保持龙头企业旺盛的生命力。促进伊顺、荣达和昌利、昌明等龙头企业良性运转,充分利用媒体,扩大宣传,加强推介,提高“玖兴”牌肉鸡、“昌利”、“昌明”牌无公害果蔬、“金伊顺”牌方便面、“康尔酪”牌麻山药露等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强化服务。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和农业科技创新,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扩大麻山药、肉鸡、奶牛协会规模,健全工作机制,实现规范运作。四是加快标准化生产。按照国家标准和省级地方标准,有选择地制定、完善农畜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健全农产品检验监测、安全监测以及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加强对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及市场产品质量的监督检验,积极申报无公害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
四、以优化环境为抓手,推进开放兴县
将优化环境摆到“环境立县”的高度,作为双向对外开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硬环境上品位,为扩大开放打造广阔平台。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理念,用市场机制建设管理县城,走“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路子,坚持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并重、基础设施建设与小区综合治理并重、工程建设与配套管理并重。整合资源,凝聚产业,努力将县城建设成为规模适度、功能健全、环境整洁,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相继建设完成昌盛苑东区、兴华路拆迁改造、中心广场、开放路、朝阳路、华建路、容固路、定涞路、城区低压电网改造、通讯设施建设、“村村通”等一批重点工程;开通城区一、二路公交车,方便了市民出行;五东商厦、沃美超市和鑫金诺等品牌连锁超市建成开业,加快了商贸流通资源的整合、重组,极大地拉动了消费增长。2005年计划总投资7300万元,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县城功能,提高承载力、吸纳力。包括:金色家园二期工程建设;通兴西路大修改造工程建设;昌盛苑住宅西区二期工程建设;东城区水厂一期工程建设;天然气城区管网建设。软环境造氛围,为扩大开放开辟绿色通道。实行“四放方针”(政策放活、条件放宽、发展放手、形式放开);“三先三后”政策(先发展后规范、先扶持后受益、先放开后完善),促民营经济放心、放胆、放量发展。坚持“四个推行”,推行部门办事“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公、“一条龙”式服务;推行服务承诺制、限期办结制、投拆受理制、首问责任制;推行检查预告和准入制度、“封闭运行、挂牌保护”制度;推行收费罚款“目录管理”及“一证一书一卡”制;完善行政审批大厅功能,简化审批程序和环节,做到高起点介入、高效率运转、高标准完成,让投资者高兴、让纳税人满意。实施“四项保护”,挂牌保护,完善《关于重点企业保护的若干规定》等政策性文件,坚持对重点企业重点保护;走访保护,定期深入企业走访座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协调有关部门予以解决;市场保护,定期开展市场专项整治活动,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打击各类欺诈行为;效能保护,在党政部门推行工作作风、服务质量“一票否决”制,在行政执法部门和窗口单位工作人员中推行群众举报“一次查实下岗”制度。深入开展“诚信政府、诚信企业、诚信市场、诚信公民”活动,努力营造招商留商、亲商为商、稳商护商的浓厚氛围。
第二篇:干事创业强举措依托优势谋发展
一、以项目突破为主线,打造经济新优势
该县始终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新建和续建重点项目31个,投资总额16.5亿元,已完成重点项目投资7.9亿元。明年将继续以“创新环境暨项目建设年”为主线,做到“线索项目抓跟踪,跟踪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开工,开工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增资”,在项目突破上实现“四突出一加快”,充分发挥项目建设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拉动作用。~年谋划项目36个,预计总投资26.35亿元,亿元以上8个,千万元以上28个。一是突出支柱产业。总投资1.8亿元天马汽车特种车上装总成项目,已被省政府列为省重点前期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的大迪重型汽车项目,设计产能1万台,预期产值10亿元,可实现利税2000万元。投资6亿元的小型热电厂项目,装机容量12.5万KW,拟采用企业投资、引资、BOT运作,并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二是突出高新技术产业。投资5053万元的工业窑炉用高性能钛酸铝复合材料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是国家计委批复的产业化示范工程,建成后,可年产复合材料2000吨,年产值8000万元,利税2000万元。投资2600万元的海天板业新型建材项目,建成后,可年生产压力板800万平方米,实现产值8000元,利税2600万元。三是突出产业化。投资2600万元食用菌深加工产业化项目,年加工食用菌可达5000吨。投资4000万元的鲜切菊花种植推广项目,年产菊花可达3000万支。投资1000万元的祥龙方便面厂建设项目,可年加工方便面可达1万吨。四是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000万元的污水处理厂项目,是xx批复的保定市生态治理打捆项目之一,日处理污水能力可达2万吨。投资5000余万元的铁路立交桥建设及开发项目,现已经过北京铁路局有关专家实地考察阶段,建成后的高架立交桥长
二、以产业聚集为平台,实施工业富县
坚持培育主导、规模发展、创新品牌、增强效益的思路,明确功能定位和主导方向,突出工业集中区的载体作用,为民营企业和项目聚集资金、科技、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加快产业聚集进程,推动工业经济实现集约化经营。在长城内燃机、天马、大迪三家龙头汽车企业基础上,带动金海车架、亚南密封件、华兴橡塑、远东配件、宏益达工贸等配套企业的发展,提高内配率,壮大汽车制造、配件产业群。扶持五合窖、伊顺等企业扩规模,促进粤大饲料、荣达畜禽、圣通畜禽、永兴食品等企业发展上水平,逐步形成集种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食品加工产业群。抓住三九济世、步长天浩已通过GMp认证的有利机遇,抓技改、上品种、增效益,提升生物制药技术能力、装备水平,助长高科制药产业群。引导丽华礼帽、华智抽纱、华鑫印刷、佳丽彩印等企业拓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提高产品竞争力;促进兰创中雷、金伦制衣和以“三斗”、“三王”为核心的牛仔服生产企业上规模、树品牌,扶强轻纺工业产业群。促进华建、一建、二建、三建、八建等重点企业快速发展,加快金地钢筋连接、华润建材、新北建材等项目尽快投产,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巩固建筑建材产业群。
三、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促进特色兴县
按照“做优做特种植业、做大做强畜牧业、做精做深加工业”的思路,以“91151”工程(全县粮食种植面积90万亩,其中优质专用小麦10万亩,新增设施蔬菜1万亩;新增肉奶牛5000头;完成果树改劣换优1万亩)为载体,推进科技兴农,实施品牌战略,强龙头、壮大户、带基地,构建特色农业产业带,发展区域特色农业。一是优化区域布局。粮食上,以中、强筋优质麦为主栽品种,构筑铁路两侧10万亩的优质专用小麦种植基地;蔬菜上,突出专业特色,发展设施栽培,加快发展以固城镇、天宫寺乡、李郁庄乡等为中心的蔬菜生产区,全县设施蔬菜面积达到12万亩;果品花卉上,以品种改良和更新复壮为主导,力促房家庄、九汲、北太平庄等3个鲜桃基地的提质增效,扩大昌利
第三篇:凝心聚力谋发展,干事创业争排头
凝心聚力谋发展
干事创业争排头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是新形势下指导工商联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凝聚工商界力量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东营区工商联以文件贯彻落实为契机,突出作风转变、突出思想解放,强化为经济服务,强化商会建设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中尽心尽职,努力争当全省工商联工作的排头兵。
突出机制建会,筑牢工商联组织基础。一是主动作为,积极融入,党委政府对工商联工作重视支持。近年来,区工商联工作始终围绕中心,贴近中心,服务中心,以业绩赢得了党委政府的重视。区委将工商联工作纳入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常委会每年专门听取一次工商联工作汇报。区工商联召开的全区性、行业性会议,区委领导都亲自参加;近年来,工商联共牵头承担13项全区重点工程,充分体现了党委政府对工商联组织的信任和支持。各镇街道党委政府也都全力支持基层商会工作,在人员的配备、办公条件的改善和工作经费的落实等方面,都给予优先考虑、优先解决。二是强化领导班子建设,完善机关运行机制。区工商联利用换届和执委会,坚持自下而上、充分酝酿、广泛协商、公道正派的原则,将一批政治觉悟高、经济实力强、社会形象好的企业家充实到了工商联领导班子中。目前,区工商联现有企业家副主席16名。同时,认真做好政治安排推荐工作,工商联会员企业在换届中有52人担任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区工商联探索建立主席会、常委会、执委会等会议制度。
实施分片负责,定期调研,加强信息沟通,有效反馈的工作指导机制。积极探索企业家办会,坚持实行“主席轮值制度”,每位企业家兼职副主席每年轮值一个月,值班期间组织大家参观企业发展,交流企业发展经验,互通信息,增加商机,实现共同快速发展。轮值制度的实施,充分调动了企业家副主席参与工商联工作的积极性,使工商联工作更具有创新性。区工商联机关探索建立以明确任务目标,明确责任人员,明确时间要求,强化督办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工作落实机制。着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和谐型和创新型机关。加强办公自动化建设,机关新配备办公用车2部,电脑8台。三是加强基层商会、行业商会、地域商会建设,不断扩大会员队伍。加快商会建设步伐。在全区镇街、胜利工业园区、商贸园区全部建立了基层商会组织,区工商联以基层商会为依托,认真开展各项工作。积极推动行业商会发展。对已形成一定规模、具备成立行业商会条件的,积极组建行业商会,相继成立了东营市油城义工爱心协会、东营红木文化协会、东营五金机电协会。积极探索在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中发展行业商会,成立了文化产业协会、现代物流业商会和动漫业商会。加强异地商会建设,建立了福建、江西、安吉等商会,扩大了区工商联与外地商会组织的联系和交流。建立实施了《东营区基层商会百分制考核办法》、《东营区行业商会守则》和《东营区行业五好商会评选标准》,按照“班子是关键、服务是宗旨、活动是载体、自律是根本、制度是保障、发展是目的”的要求,指导基层商会、行业商会、异地商会开展活动、提高活力、发挥作用。会员是商会组织之本和力量之源,我们注重以情感人,经常上门与会员谈心,形成了“四必访”制度。通过亲情化活动,工商联的“娘家人”形象深入人心。我们搭建了为会员服务的融资、信息等平台,切实为会员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极大的提
高了工商联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近几年,区工商联会员总数每年新增100家以上。在会员数量扩大的同时,我们还注重会员质量,加强会员制度建设,规范入、退会手续,实行会员动态管理,注重成长型企业会员的发展,不断优化会员结构。工商联会员涵盖民营经济各个领域,为我们的工作带来勃勃生机。
加快服务体系建设,增强组织吸引力。服务是工商联的第一要务。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工商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东营区工商联始终把为会员服务放在日常工作的首位,不断强化服务职能,探索服务方式,搭建服务平台,以“情系会员、服务立会”为宗旨,积极为会员服务。一是搭建融资服务平台,打造民企融资的支点。区工商联组织会员企业注册成立了“东营区工商联中小企业互助担保协会”,担保基金5000万元,担保能力5亿元,搭建了为民营企业服务的融资平台。协会作为一个连接“纽带”,把各会员企业紧紧拧成一股绳,形成了一个“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探索了一条银企联合,互利多赢的新路子,形成了一种“银行+协会+企业”的融资新模式,有效地缓解了会员企业融资难问题,增强了工商联组织的吸引力,这项工作在全市工商联系统实现首创并作为经验向各县区进行了推广,开辟了工商联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的新通道。二是搭建信息服务平台,打造沟通交流支点。为促进会员企业之间、政府与会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进一步提高会员企业及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能力,成立了东营文化产业协会,并依托协会与省现代交通报联合打造《东营区工商》报,每周一期,每期免费宣传一家工商联会员企业,为工商联会员免费订阅,极大地扩大了工商联组织和会员企业的影响力。组织牵头组建东营区动漫信息业商会,并在全区实施“中小企业上网”工程,免费建设中小企业网站群,各行
业商会和镇街商会全部建站,搭建了基层商会和会员的商业平台,受到会员企业的商度评价。三是搭建政企沟通平台,打造参政建言的支点。发挥党委政府桥梁纽带作用,建立了会员企业投诉中心,设立了《情况反映》,定期把会员企业的意见建议向党委政府反馈,积极解决会员反映的实际问题。建立区领导联系重点企业、部门负责人包企业制度,维护企业权益,改善投资环境。四是搭建法律服务平台,打造权益维护的支点。成立了区工商联会员企业法律服务中心和会员企业仲裁委员会,推荐1名区工商联副主席为东营市仲裁员。各行业商会和基层商会也纷纷成立法律服务机构,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近年来帮助企业处理各类经济纠纷,化解社会矛盾58起,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五是搭建软环境效能平台。加强与区软环境办、工商、税务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定期对企业的发展环境进行调查研究,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积极协调推荐了16家会员企业为我区软环境建设服务监测点,督促企业在做好自身软环境工作的同时,也有效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注重活动兴会,增强组织凝聚力。一个组织的生命力在于活动。区工商联一直注重“活动兴会”,通过活动来增强会员对工商联组织的认同感,从而增强工商联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一是建立会员企业和基层商会培训机制,定期举办培训活动。区工商联将会员企业和行业商会负责人的教育培训纳入全区统筹,先后举办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等多个培训班次,有效提高了企业老板和商会负责人的素质能力。建立长期培训机制,引导企业员工,尤其是企业老板,定期参加企业发展知识培训,并逐步建立起中小企业人才保障机制。组织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和组织外出参观考察,举办全区商会组织杠杆管理课程,聘请专家作“面对金融危机,企业管理长寿基因”的辅导报告。
结合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会员企业中开展了“跟着学、比着做、渡难关、谋发展”活动,看谁对科学发展观运用得好,看谁工作创新有思路,冲破困境有发展,引导企业与企业,老板与员工,员工与员工,手拉手、肩并肩,创新理念,谋求科学发展。二是开展商会联谊交流活动。几年来,区工商联先后组织会员赴东北、深圳、台湾等地区参观考察,与浙江安吉工商联、青岛崂山区工商联等多个商会结成友好商会。同时开展消夏联谊会、新春茶话会等主题活动,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深受会员欢迎。东营区文化产业商会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办黄河三角洲文化论谈,邀请知名专家培训会员。餐饮业协会开展了统一进货标准、统一服务培训、统一菜系调配的三统一活动。石油装备业商会每年举办一次国际石油装备与技术展览会,极大地扩大了东营的知名度。东营区总商会先后20多次组织当地民营企业参加经贸洽谈会和投资说明会,促成了企业家在东营投资的2个现代服务业园区,投资金额近16亿元。由区工商联牵头建设的东营七星文化创意产业园,是东营建设的首家文化创意产业园,深受党委政府的重视,连续两年被区政府列入了十大建设工程。三是社会公益活动。在区工商联的引导下,各基层商会和会员企业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本地区的社会事业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几年来,全区基层商会和会员企业投身于光彩事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兴办光彩项目15个,吸纳就业人员12000人,帮助5700人脱贫,救助贫困学生3000人,对各项公益事业的捐款已达1000万元。
第四篇:依托城市谋发展打造城郊文明村
多年来,解放村充分发挥毗邻市区的优势,以中心城商丘为依托,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注重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两个文明建设的双丰收。1996年被省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1997年被评为“河南省迅速崛起的农村十个新典型”之一,1998年被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省级文明村镇示范点”,2000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发展乡镇企业先进村”,2002年1月被省文明委命名为“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党和国家领导人还多次到该村视察调研。去年12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来河南考察“三农”工作时,又亲临该村调研,对解放村的发展现状和前景给予了充分肯定。
一、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党委核心作用发挥显著
村党委一班人在党委书记乔彬的带领下,认定了发展才是硬道理,依托该村位于城乡结合部的优势,确定了发展乡镇企业是振兴解放村经济的可行之路。没有启动资金,村两委班子成员就带头集资30万元,创办乡镇企业。经过近年来的滚动发展,该村已成为闻名豫东的“亿元村”。村子富了之后,班子成员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勤政为民,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村里的开支严格按照审批制度落实,实行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党风廉政建设根本好转。在重大决策上,坚持集体研究,科学决策,使全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一直立于不败之地。
二、依托城市理路子,农村经济不断壮大
90年代以前,解放村产业单
一、低效,集体经济非常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3万元,全村还负债200多万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不超过200元。当时三个产业基本上是“一产劣、二产无、三产弱”,可以说农民“守着金山没饭吃”。1990年,以乔彬同志为支部书记的新班子上任后,决定“宁可苦干,不可苦熬”,带领全体村民,紧跟时代节拍,“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通过考察论证,对村子的发展思路进行理性定位,认为村经济要崛起、要发展,必须在依托城市上做文章,在发挥村优势上下功夫,在不同阶段制定了不同的发展路子。经过全村上下的共同努力,到1993年,不仅还清了外债,还建起了泡沫厂,并迅速占领了市常随后,他们不断加强市场调研,提高科技投入,不断创办高科技含量企业,如新型建材总厂、空间结构厂、电线电缆厂等19个企业实体,村办企业已形成了科工贸为一体,涉及化工、建材、运输等行业的多功能企业集团。~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2.6亿元,非农产业占总产值的100%,村集体纯收入1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00多元,轿车已进入部分农户,被誉为“豫东第一村”。是“河南省迅速崛起的农村十个新典型”之一,村委会免除了村民的各项提留款,为村民代交农业税;免费为村民办理了房屋、财产、医疗、学生平安和人寿等保险;按月给50岁以上老人发放90元养老金。实现了从农村文明向以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为标志的现代城市文明的跨越。
三、公民道德常抓不懈,社会道德风尚蔚然成风
解放村一直把村民道德建设当作一项大事来抓。创建了形式多样的村民道德建设的新载体,开展了评选“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等活动。特别是开展“道德规范进万家”活动以来,他们购置了“公民道德建设讲座”宣传光碟,在村电视差转台上多次播放,自编?quot;公民道德建设格言“,印制了道德建设标语,制作了道德建设墙报、宣传漫画,并且村委与全村每户签订了”道德规范建设“目标责任书。该村还把移风易俗作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杜绝了大操大办等不良习气;对实行火葬的,除报销火葬费,另外补助400元,养老金享受到年底。在落实计划生育国策上,坚持”三为主“,落实”三结合“,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控制在3.17‰以内。目前,一个勤奋敬业、崇尚科学、遵纪守法、家庭和睦、邻里互助的良好风尚正在全村迅速形成。
四、农村品位不断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村党委围绕村民利益办好事,以切实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为目标,努力提高村庄品位,让村民与城市居民共享现代文明。从发展公共设施入手,加强完善城市配套设施。按照”路面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环境优化“的”五化“标准,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村里先后投资近百万元修建道路20余条,硬化路面18000多平方米,对全村统一进行了美化、净化、绿化、亮化。在原有村民统一配置标准房的基础上,又新建了小康新村,新村住宅古朴典雅,统一有序,村内路直、道宽、草绿,环境优美。投资近百万元兴建的”中州医院“,解决了本村及外来人员的看病就医问题。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村里补。此外村内还修建了阅览室、老年人活动室、健身尝浴池、花园及歌舞厅等公共设施,吸引很多市民来村观光休闲游玩。同时,村里还组建了秧歌、盘鼓、舞龙、唢呐、戏曲等艺术团体,每逢节假日或重大庆典活动,都要到市区内进行演出,不仅丰富了市民文化娱乐生活,而且大大提高了村民及外来经商者的生活质量。
五、科教文化稳步发展,村民素质显著提高
1991年,解放村筹资60多万元,建成了一所规模大、功能全、环境优美的小学,1994年又投资20多万元,为学校安装了喷泉,购买了各种教学器材,达到了国家颁布的”四有六配套“标准。村民子女入学全部免费。目前,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
六、社会治安状况良好,全村群众安居乐业
为使全村群众有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该村注重抓好村民的法纪教育,利用多种形式开展普法宣传,多次组织法律知识竞赛,引导大家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村委会还定期义务为大家提供法律咨询,发现纠纷苗头和治安隐患及时制止。另外,还组建了青年民兵治安巡逻队,义务为群众看家护院,1990年以来,全村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
昔日的解放村人,凭着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和苦干加实干的拼搏精神,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在工作实践中,铸造出一个好班子,锻炼出一支好队伍,找到了一条好路子,养成了一种好作风,形成了一套好制度。如今的解放村人,正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为契机,提出?quot;二次创业”的口号,掀起新一轮经济大发展,文明大进步,举全村之力,致力于民营经济上水平、上台阶,力创全国先进文明村。
第五篇:依托区位优势,突出特色产业
依托区位优势突出特色产业
实现富民强镇的新跨越
中共安乐镇委员会、安乐镇人民政府
安乐镇位于阳谷县城东北16公里处,辖区面积66平方公里,耕地6.1万亩,辖45个行政村,3.7万人,境内寿郭路、五四路纵贯南北,阳七公路横跨东西,国家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凤祥集团坐落于此。近年来,安乐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继续提升年”活动为契机,按照“坚持根本、把握方向、提高能力、创业富民、创新强镇、科学发展”的总体思路,依托资源优势,突出特色产业,实现了富民强镇的新跨越。
目前,全镇现有国家级企业集团1家,规模以上企业23家。2011年,全镇共完成民营经济收入101亿元,实现增加值24.5亿元,实现税收522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12130元,实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过万元的突破,为完成“十二五”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依托区位优势,紧抓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
镇党委、政府借助境内阳七路横跨东西、寿郭路纵贯南北这一区位优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工业强镇”战略,把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作为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来抓,尤其把项目建设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载体。以项目建设助推经济提速升级,突出发展食品加工、机械加工、橡胶、电子四大产业。
(一)优化发展环境。镇党委、政府多年来一直注重优化投资环境,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条件。一是,投巨资对镇驻地商业楼前彩砖、地下供
排水管道进行了重新铺设,不仅有效提升镇域形象,而且还增强了承载经济发展功能。目前有众缘电子、聊城金属腾远制品等一大批项目已落户于镇驻地。二是,结合寿郭路拓宽改造,大力推进了小城镇建设,实施了亮化、净化、绿化工程。以刘庙村建设为样板,积极稳妥地推进了新农村建设,城镇面貌焕然一新。三是工业聚集区基础设施达到“六通一平”标准,规划了企业家、专业人才及职工“安居” 小区建设,形成了人才聚集的高地。先后投入800多万元,贯通了工业集中区所有道路,实施了美化、亮化、绿化、净化等工程,使工业集中区环境有了极大改观,增强了项目承载力。
(二)优化治安环境。加强了110警务体系和治安网络建设,在企业的创建和发展上,搞好全程跟踪服务,协调经委、土管、税务、工商、电业、银行等有关部门主动靠上为企业的发展建设出谋划策,保驾护航,帮助企业处理好与驻地群众的关系,争取理解和支持。同时处理好与上级有关部门的关系,争取政策和资金的扶持,确保了项目的快速落地和企业的健康发展。对闲臵厂房进行包装改造,整合资源,全方位对外宣传引导。环境的改善,提升了安乐镇的对外形象,同时,也吸引很多有志之士来此建功立业,2011年引进项目7个,总投资8.3亿元。恒晶光电、众缘电子等6个项目竣工,完成投资5.13亿元。
(三)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为加快安乐镇发展步伐,切实增加群众收入,历届镇党委、政府在广泛征求广大干部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符合安乐镇实际的经济发展政策措施,成立了安乐镇经济发展领导小组,把该项工作纳入目标考核,把任务层层分解量化,实行半年一初评,年终一总评,把考核成绩作为干部评先树优、提拔重用的依据,有力地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不断制定完善优惠政策,激发创业热情。镇党委、政府结合实际制定了《安乐镇关于大力发展镇域经济工作意见》等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机关干部中的有识之士投身经济主战场,要求支部书记带头做榜样,每村至少上一个5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或带动村民发家致富的特色产业,营造“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干部比项目”的浓厚创业氛围。在政策激励下,镇残联干部胡飞根据自己的特长,在凤祥集团的扶持下建立了占地40余亩的全封闭式标准化肉鸡饲养厂。
二、龙头带动,因地制宜发展高效农业
安乐镇党委、政府以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为契机,依托全国农业龙头企业——山东凤祥集团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一)做大畜牧养殖业。为促进畜牧强镇战略进程,我镇按照龙头公司产业化带动和畜禽养殖基地化建设、小区化管理、标准化生产的工作思路,依托凤祥集团带动,发展壮大肉鸡产业。特别是去年我镇紧紧抓住全县百亿绿色食品肉鸡加工中心这一项目在我镇董营村的落地的历史机遇,完成了蒿铺、辛庄、孟洼、刘子英、南街、邢庄等十处现代化规模肉鸡饲养基地建设,使全镇年出栏肉鸡达1亿多只,仅此一项人均群收入增加3000余元。
(二)做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我镇抓住中央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加大以及市、县畜牧局对我镇帮扶的有利时机,多渠道筹集资金,切实做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调整全镇逐渐形成了以肉鸡饲养为主、蔬菜、林果为辅的农业特色产业,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目前全镇拥有凤祥集团、健发食品、聊城东大食品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个;发展猪、牛、羊规模养殖小区16个;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5个。
三、拓宽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安乐镇通过鼓励发展个体工商户、组织农村富裕劳动力外出务工等形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农民增收。目前全镇共有个体工商户1200户,解决就业人口2500人,其中从事第三产业的有1100余户,占91%以上。2011年,个体工商户实现地税65万。发展外出务工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据统计,2011年全镇外出务工人员约有5000人,较2010年增加5%,人均年收入2.3万元,较2010年增加2000元。
在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的工作中,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要求还有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争取实现富民强镇的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