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演讲稿西周镇
上善若水,思民创业
今年以来,“三思三创”的学习日益深入人心,无论是在报纸电视上,还是在城市周边的宣传标语上,到处都能看到“三思三创”,到处也都能听到“三思三创”。记得上个月,我的朋友突然向我问起:什么是“三思三创”?这让我很是惊讶,因为她平时对时事一向关心的很少。当时我还得意的说:这你也不知道,“三思三创”就是思进思变思发展,创业创新创一流,在朋友面前,自己小小的炫耀了一下。
当我静下心来,仔细思考市委市府为什么要开展“三思三创”这一主题活动的时候,我的心中想到最多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三思三创”的精神实质是什么?二是在“三思三创”的主题活动中作为一名基层工商干部我该怎么做?
每一位普通群众、每一名基层干部对“三思三创”精神实质会有不同的理解。在我看来:“思进思变思发展”其本质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业创新创一流”其本质就是要进一步实践创新。近年来,宁波的发展成绩显著,十一五的各项社会经济指标都超额完成。然而,宁波作为一个计划单列市,作为东部沿海的开放城市,我们每一个宁波人都不能固步自封、不能骄傲自满,我们的发展与先进城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的发展还面临着资源、市场、其他城市竞争等诸多压力。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格局,我们每一个宁波人要善于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宁波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和突破跨越。
“三思三创”不仅是一句口号、一声宣言,更是我们每一名基层工商干部的行动坐标和指南。然而,在“三思三创”的引领下中作为一名基层工商干部我该怎么去做?这个时候我想起了《道德经》中的一段话:“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先贤的教导是自己践行“三思三创”的内心准则。
“最高层次的善就像水一样。水利于万物,却不和万物相争;处在众人都厌恶的低下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在单位,我主要负责12315与消保委工作,我会时刻牢记,自己的工作就应该向水一样,默默无声、轻柔平和,在弱势群体面前我要柔软,在强者、在强势群体面前我要坚定。这不仅仅取决于讲话技巧、业务知识,更取决于我们的立场与出发点。我们不仅要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要保护生产厂家的应有权利。这不免让我想起一个人,这个人在火车上买了一瓶1.5元的水,然后他问列车员要发票,列车员乐了,说我们火车上自古就没有发票。这个人就把铁道部告上了法庭。他说人们在强大的力量面前总是选择服从,但是今天如果我们放弃了1.5元的发票,明天我们就可能被迫放弃我们的土地权、财产权和生命的安全。权力如果不用来争取的话,权力就只是一张纸。他后来赢了一场官司,我以为他会和铁
道部结下“梁子”,结果他上了火车之后,在餐车要了一份饭,列车长亲自把这个饭菜端到他面前说,“您是现在要发票还是吃完以后我再给您送过来?”有人问他,你靠什么赢得尊重?他说我靠为我的权力所做的斗争。这个人叫郝劲松,34岁的律师。而现在,我们工商,更多的就是用我们有限的权利与不正当竞争、垄断行业、无照经营、问题食品做斗争。我们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我们的职责就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依法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所以,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会时刻牢记,自己的工作就应该服从大局,到组织最需要、困难最突出的地方去,刻苦努力,甘于奉献,做红盾形象的守护者。我想这是自己践行 “三思三创”最需要做的事。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它告诉我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作为一名基层工商干部,要胸怀大度、要待人真诚、要勇于开拓、要顺势而为,要把百姓的需求当成自己父母的需要,要把企业的呼声当成自己父母的期待,立足工商职能,做普通群众最需要做的事,做企业想要做而未做的事。有时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件事却树立了工商的形象,树立了政府的权威,也在工作中创造着自己的价值。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将时刻秉承“上善若水、思民创业”的内心准则,做小事、做好事、做
群众需要的事,做有利于工商形象的事,在“三思三创”的主题活动中证明自己已经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工商干部。
第二篇:2010年夏季西周镇秋季爱国卫生运动总结
2010年夏季爱国卫生运动灭蚊蝇、蟑螂活动总结
为我镇辖区人民营造一个健康、安全整洁的旅游环境和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在2011年9月初,在市爱卫会的倡导下,我镇辖区及各单位、各村委会自9月5日开始在全镇辖区范围内开展的“灭蚊”为主要内容的爱国卫生运动活动,现将基本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镇情:
我镇地处华东,气候温暖湿润,是各种地方病和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重要区位之一,因此做好爱国卫生运动工作是保障全镇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
二、主要工作:
为了让这次活动达到预期目的,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结合实际,认真安排布置工作。首先是全镇开展了大量的宣传动员工作,镇党委、政府在活动开展前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学习了市爱卫会的相关文件,并向各村委会干部、各机关站所负责人传达了此次“爱国卫生运动”的活动主旨,宣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各村委会、机关站所在接到文件后认真落实市爱卫会、镇党委政府的指示精神,积极深入村寨开展宣传动员工作,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喇叭广播等形式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介绍“灭蚊”工作和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此次活动中,共召开宣传动员大会1次,参加人数77人,设置高音喇叭广播
网点113个;其次是大力开展城区卫生大扫除。我镇平时每逢节假日都要进行全镇卫生大扫除,这次在活动开展前,于11月1日至5日全面发动各村委会、村民小组和各站所单位进行卫生清理,消除卫生死角,维护镇容村貌。清扫活动中,我镇以村寨道路、污水沟、垃圾池及“农贸市场、小餐饮店、小浴室、小美容店、小旅馆和小歌舞厅”等“五小”行业为环境整治重点,彻底清理卫生死角,并在清扫过程中加大卫生宣传力度和对人民群众的健康教育力度,杜绝疟疾、痢疾等各种传染病的发生,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活动中共出动车辆323车次,清理垃圾212吨,消除违章占道经营摊点32处,教育违法占道经营人员65 人(次),消除城区乱贴乱画等小广告500余张,督促检查卫生整治情况1次;最后是大力开展以“灭蚊”为主题的爱国卫生运动。我镇地域范围广阔、面积大,由于湿润的季风气候环境的影响,给疟疾、痢疾等严重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创造了有利条件,其中特别是蚊虫,严重危及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传播诸如登革热、疟疾、乙脑等严重的流行病,为了能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幸福、安详的春节,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全镇各族群众积极投入此次“灭蚊”活动中,汇聚了大量人力物力,此次活动共喷洒灭蚊药剂19公斤,参加活动170余人(次),涉及面积1300亩,共投入经费1200元。
三、取得的成效:
通过本次开展“灭蚊”爱国卫生运动,我镇辖区环境呈现出清新、整洁、健康、安全的面貌,为全镇各族人民生活健康、安全整洁、欢乐详和提供了有效保障。现在,全镇未发现因环境卫生而出现的食物中毒等事件,也未发生各种传染病、流行病,促进了我镇社会各项事业积极、稳步发展.2011
西周镇人民政府 年10月10日
第三篇:浅议西周社会调查制度
采风——西周社会调查制度摘要:采风是一种观政之制。周初统治者以殷为鉴,认为天意在于民情,确立轻鬼神、重人神的治国观念。透过采风实现“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的目的。统治者凭借采风获得的资料,了解民之疾苦,改革国之邦法,安抚天之民愿。可以说,西周的采风制度是我国古代国家管理的一个创举,其对后世也产生了很大很重要的影响。关键词:采风观政 行人 社会调查 茫茫历史长河,不断上演着一个个民族湮灭与崛起的痕迹。在商王朝广袤的领土上,周部族原是一个地处边远、地域狭小、人口稀疏的小国家,而就是这样一个小邦,一举成为后来征服商朝的“勇士”。这个小国家崛起的背后,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一、周的崛起及采风的孕育 周之所以可以攻破商朝而入主中原,绝大部分就是因为其统治者与殷纣王的坚信天命、暴虐无道、反其道而行之,敬德修民、发展生产、友睦邻邦最终成就其一代伟业。在征服战争中周统治者看到了人心的向背对国家兴亡的重要影响,感受到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认识到作为一个小邦而君临大国,要想站住脚跟、立国久远,必须了解民意顺应民心。西周统治者一反商王朝诸事皆问天意,大政决于神鬼的做法,转而重人治,轻鬼神。《礼记•表记》中有云:“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周初的重臣周公也曾说:“天不可信,我道惟宁王德延”。西周统治者们把他们原在西岐时就已有之的派专人深入民间,调查民意,听取民愿的做法加以沿用和扩大,因此创立了西周的采风和社会调查制度。“采风制度”是西周王室立国之初形成的一套较为严密的社会调查制度。所谓采风,就是官员去民间采集四方风俗善恶,代语歌谣通过采风,统治者可以观政之清明,官之勤廉。采风实际上是一种社会调查活动。
二、采风观政及其人员 采风是一种观政之制。周初欲使江山“永支百世”,就必须敬得保民,秉德明恤。《尚书•大诰》曰:“天威不可信,民情则大可见”,天意就在民情中。西周统治者凭借采风获得的民俗的、语言的、文学的资料,透过其内容和情调便可了解政之好坏,民之疾苦,吏之贪婪,并据此来赏功罚罪,安邦治国。正如《诗经•关雎》小序所言“治国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周王朝在王室设立主管全国调查采风之事的太师。政府专设采诗之官,他们“从十月起正月止,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采诗”。既政府聘选年龄较大、社会经验丰富的男女无子者,供给衣食,使他们到民间广泛采诗。除此之外,还有“孟春三月,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行人是西周朝廷的正式秘书官员,负有传达王命、传递公文的责任,其所采之诗及采诗中了解的民情民意,大都能直接上达于周王朝统治机构,甚至直接上达于周天子。在周朝礼仪中有“公卿至于烈士献诗”的要求,公卿烈士所献之诗有相当一部分也来自于民间的采集,实际上也是周天子督促王公大臣诸侯卿士深入民间,了解民情的一种做法。在古籍中还有“国史采诗”的记载,说明充任各级政府秘书的史官,不仅有记录言行、出宣王命的职责,同时也负有深入民间、调查研究,向周天子及各级政府提供社会实际状况的责任。社会调查在西周是经常性的,调查结果的上报也有一定的程序和途径。为了使调查工作更能反映实际情况,周天子也要于每隔五年的春二月亲自到民间采风调查。
三、采风目的、意义及影响 采风始自西周,目的之一是观俗。“礼俗以驭其民”,“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为周王室提供“驭民”政策的信息和依据。其二是观政。由商之灭,周统治者感悟到“天命靡常”,民心向背决定天命所归。前者是考察生民的民情、风俗、习惯,后者则是通过民情来观察统治者的德行。其是指到乡村城镇搜集包括民间叙事、民歌、谣谚、戏曲、音乐、舞蹈、美术、民间习俗等一切民间文化表现形式的活动。在民间进行实地调查搜集工作的所谓田野作业也称为采风。西周的采风之制,从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时间之久来看,都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国家管理的一个创举。采风的主要责任官员“行人”就是古代的调查员,采风所得的材料就是古代的调查材料,从这个意义上说,采风也是我国古代秘书工作中的一个创举。西周采风制度影响深远,采风之制不仅为东周所承,形成“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 的盛况,而且对两汉时期也颇有影响。西周采风和调查由政府出面组织,并由太师史官、行人等专门的秘书人员从事该项工作,已不单是为了将民间的诗歌、风俗采集起来以供欣赏,其目的还是要从采诗中了解四方诸侯及广大领土上的民情风俗,从具体的歌谣中反映各地政治的善恶,人心的向背,百姓的好恶,以及各级官员吏治的清浊,政绩的优劣。周天子及西周中央政府可以从中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因此,西周所创立的这种采风和调查之法,可以看作是今天秘书工作中调查研究工作的起始。
第四篇:夏商西周政治制度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所说的这一课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下面我就来谈一谈对于这节课我的教学设想,首先来解读下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要求:了解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教材地位与作用方面,本课是关于奴隶时期政治制度的学习,突出了早期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是本单元的开篇章,对就本单元古代政治制度的主题探究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起着开篇点题的作用。它共由三个子目组成,分别是从禅让到王位世袭,等级森严的分封制,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结合教材的分析及课标的要求,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维度: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掌握夏商政治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主要内容。
2、通过评价分封制与宗法制对西周强盛和衰弱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通过总结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讲练结合,运用多媒体,解剖材料信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组学习方式,培养分工合作、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活学活用和实践检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夏商西周政治制度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历史的源远流长,使学生进一步确立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的理念,产生民族自豪感。
2、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了解到周武王广泛推行分封制是为了巩固本国统治的需要,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人高超的政治智慧。
关于本课的重点与难点。根据课标要求,我把分封制与宗法制作为本课的重点。
再看难点,根据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虽然,他们通过初中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是他们的历史抽象能力还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尤其是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这一块不易理解。所以,我把本课的难点确定为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下面我来谈谈学情分析和教法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从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特征来看,高一学生思维活跃、反应敏捷,且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一些基础知识可以通过预习解决,着重突出重点和难点的分析。但历史教学不能过度强调逻辑分析,还要注重历史学习的主动性,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因此根据教材与学情的分析,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编写导学案,引导学生思考分封制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影响等基本内容。
2、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3、采用类比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从而体验到独立获取知识的喜悦。
4、通过“教”、“学”、“放”、“收”突破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我采用的学法主要有两个
1、主动学习法:举出例子,列出材料,提出问题,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
2、反馈补救法:在练习中,注意观察学生对知识的反馈情况,以实现“培优扶差,满足不同。”
教具方面因为本节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所以所需教具是教师机——学生机、投影仪、黑板等。
接下来我就谈谈我的教学构想。我的教学构想分为导入,正体,尾声三个部分。
我将采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学们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吗?请哪位同学给大家讲一讲?通过讲大禹治水的故事,引出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这一概念,从而自然的导入新课。接下来是新课学习部分,根据新课子目内容间的逻辑关系,分三幕进行。第一幕从禅让制到世袭制
关于从禅让制到世袭制的学习。我会提问:大家看过电视剧《汉武大帝》吗?知道继承汉景帝皇位的人是谁吗?对,是汉武帝刘彻继承了汉景帝的皇位。然后我会运用多媒体电视剧《汉武大帝》的片段,让学生看到汉武帝刘彻继承了汉景帝的皇位,加深学生的认识,再接着讲解:在中国古代,历朝历代都由儿子继承父亲的皇位而执掌朝政,这种制度就是王位世袭制。那么王位世袭制是怎么产生的?它与原始社会的禅让制有什么关系?带着这些问题让学生们仔细阅读教材,并找出相关答案。
接着是本课的主体部分,即第二幕分封制与宗法制我之所以将这两块结合在一起讲是为了最后突出二者互为表里的关系。
首先讲述分封制,我将会用多媒体课件打出西周分封诸侯分类示意表,从大屏幕上打出的西周分封诸侯分类示意表中可以看出,有三种人被周王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即同姓王室贵族、立功的异姓贵族和先代贵族的后裔。这些人在做了诸侯后对周王朝的统治起了什么作用呢?是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还是削弱了周王朝的统治呢?请同学们看教材和相关资料,然后就这一问题进行辩论。最后我总结指出: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周王室力量是否强大,与诸侯国势力强弱成反比。第二,分封制在西周时期对周王朝统治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但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明显地削弱了周王室的统治,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那么,不知大家在学习“西周的分封制”时注意到没有,周王与被分封到各地做诸侯的同姓(姬姓)贵族之间是有血缘关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对周朝同姓贵族政治地位的高低,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实际上,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亲疏不同的家族结构,构成了当时另一个重要的政治制度──宗法制。接下来进行历史剧表演:请六位同学上讲台,分别扮演周王的嫡长子和次子、诸侯国君的嫡长子和次子、卿大夫的嫡长子和次子,然后一起表演一个历史短剧,剧名是“周王室的嫡长子与次子的对话”。目的是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由我来总结西周宗法制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及大宗、小宗的关系,为了使同学们能更直观地了解宗法制所构成的一个庞大宗族网,多媒体课件播放西周宗法制示意图。最后结合教材,对这两种制度的主要内容,结果意义进行归纳分析。通过绘制表格说明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异同及关系。最后总结: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它们是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维护了西周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与稳定。
至于第三幕早期政治制度,这是本课的难点部分,需要做到精讲,配合学生的多练。这部分实质是对前面几项政治制度特色的归纳与剖析,所以在讲的过程中,我结合前面的知识点,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步步引导,层层深入。利用原始材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引导学生得出特点之一,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等等。
关于板书设计,我采用的是提纲式,直观形象,重点突出。以实现对本课主要内容的回顾与巩固。
最后我再简要说一下我的教学预反思:本次教学过程中,我希望通过做导学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真实感受历史;通过多则材料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使教学目标在本课中得以实现,最终提高课堂效率。
第五篇:西周法律制度的练习题
西周法律制度的练习题
一、填空题
1、西周的“九刑” 即在五刑的基础上加上
、、、四刑。
2、西周的刑事立法指导思想是
和。
3、西周的拘役来于。
4、西周的诸侯和臣属对土地只有占用、使用权而无处分权,不许买卖,所谓的“
”。
5、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作
,关于借贷方面的契约叫做。
6、西周将婚姻管理机关叫做。
7、西周法律规定,婚姻的缔结要经过六道程序,即“
”。
8、西周法律规定,丈夫可以以七种理由休弃妻子,叫做。
9、西周的“三不去”指“
”,“
”,“
”。
10、所谓嫡长继承制概括而言,就是“
。”
11、西周在中央设
,为全国最高司法机关。
中央直辖地区的司法机关叫做。
12、西周把刑事诉讼叫做
,把民事诉讼叫做。
13、“以五声听狱讼”中的“五听”包括
、、、、。这是最早对犯罪心理分析的尝试。
14、西周的国家机构根据其地位的重要与否,分为
和。
15、西周最高统治者是
,他掌握最高立法、行政和司法大权。
16、中央政府除了三公外,还有众多官吏,组成“
”和“
”。
17、按宗法等级实行的 奠定了奴隶制政权组织的基本形式。
18、西周奴隶制社会的根本法是。
19、周王对土地和依附在土地上的奴隶有最高所有权。即所谓的“溥天之下,;率土之滨。”
二、单项选择题
1、曾命吕侯作《吕刑》的是()。A
A周穆王
B周公
C秦始皇
D夏启
2、《吕刑》的作者是()。
D
A、李俚
B、商鞅
C、邓析
D、吕侯
3、西周的成文刑书是()。
A九形
B吕刑
C汤刑
D周礼
4、西周奴隶制社会的根本法是()。
D
A九形
B汤诰
C汤刑
D周礼
5、西周的判例叫()。C
A决事比
B廷行事
C成 D刑统
6、西周有一种法律形式,是指商代法律规定有利周朝统治的那些内容,即()。D
A诰
B礼
C遗训
D殷彝
7、先王发布的誓命,在西周称作()。C
A诰
B礼
C遗训
D殷彝
8、在西周,初了刑作为法律存在以外,还有一种重要的规范作为法律存在,是()。B
A习惯
B礼
C 王命
D 军令
8、西周初期,为了调整统治集团内部的秩序,巩固宗法等级制度,将夏商原有的礼加以补充、厘定使之成为法定的典章制度的那个人是()。C
A周文王
B周武王
C周公
D周康王
9、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是()。
A
A明德慎罚与以德配天
B天命与天法罚
C德刑并用与德主刑辅
D法网严密
10、“耄悼之年有罪不加刑”是()定罪量刑的原则。A
A、西周 B、秦
C、汉
D、唐
11、西周将故意称为()。
B
A眚
B非眚
C非终
D惟终
12、西周将偶犯称为()。
C
A眚
B非眚
C非终
D惟终
13、西周将惯犯称为()。
D
A眚
B非眚
C非终
D惟终
14、西周将过失称为()。
A
A眚
B非眚
C非终
D惟终
15、西周规定了“寇攘与杀越人于货罪”,即后世的()。
B
A窃盗罪
B强盗罪
C大逆罪
D抢劫罪
16、周朝统治者吸取商场灭亡的教训,要求官吏勤于政务,不要饮酒,规定了一条罪名叫做()。
A 违抗王命罪
B 不孝不友罪
C 寇攘与杀越人于货罪
D 群饮罪
17、西周时期,对公族施用的死刑方法为()。
B
A斩
B绞
C定杀
D醢
18、西周的拘役来于()。
C
A女徒顾山
B龙凤合挥
C坐嘉石
D田里不鬻 D
A女徒顾山
B龙凤合挥
C坐嘉石
D田里不鬻
20、西周的买卖契约叫()。
A
A质剂
B券书
C文券
D傅别
21、西周的借贷契约叫()。
D
A质剂
B券书
C文券
D傅别
22、西周的已经出现了买卖契约,其中买卖人民马牛之类的东西用()。A
A质
B剂
C傅
D别
23、西周的婚姻管理机关叫做()。A
A媒氏
B合挥
C殷彝
D纳采
24、西周将 结婚程序叫做()。A
A六礼
B七出
C八辟
D九刑
25、西周结婚要遵循“六礼”的程序。其中男家请媒人到女家提亲,女家答应议婚之后,男家用一只大雁并备上其它礼物前去求婚,请求女家收下的程序是()。A
A纳采
B问名
C纳吉
D纳徵
26、西周结婚要遵循“六礼”的程序。其中男方纳采之后,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生年、月、日,然后卜于祖庙,占其吉凶,卜得吉兆之后,再往下进行的程序是()。B
A纳采
B问名
C纳吉
D纳徵
27、在西周的“六礼”中,男家问名之后,已经卜得吉兆,男家仍以雁作为礼物请媒人通知女家,决定缔结婚姻的程序,被称做()。
C
A纳采
B问名
C纳吉
D纳徵
19、西周的诸侯和臣属对土地只有占用、使用权而无处分权,不许买卖,所谓的“()”。
28、在西周的“六礼”中,纳吉之后,男家以玄纁(音勋,玄,黑色;纁,绛色)束帛(五匹为束),两张鹿皮作为聘礼送给女家,即后来所说的订婚礼,这道程序叫做()。D
A纳采
B问名
C纳吉
D纳徵
29、在西周的“六礼”中,纳徵之后,男家择定吉日作为婚期,备礼往告女家,求其同意的程序是()。D
A纳采
B问名 C纳徵
D请期
30、在西周的“六礼”中,新郎亲至女家迎娶的程序叫做()。D
A纳采
B问名 C请期
D亲迎
31、《周礼》规定,丈夫可以以多种理由休弃妻子,叫做()。B
A六礼
B七出
C八辟
D九刑
32、西周法律规定,在几种情况,丈夫不得休弃妻子,叫作()。A
A三不去
B七出
C八辟
D九刑
33、西周自后成王以后,王位继承开始实行()。D
A禅让制
B父死子继
C兄终弟及
D嫡长继承制
34、西周时期,国都之内的司法官吏叫做()。
B
A遂士
B士师
C大司寇
D小司寇
35、西周时期,中央直辖地区的司法机关为()。
D
A遂士
B士师
C大司寇
D小司寇
36、西周的民事诉讼叫做()。A
A讼
B狱
C剂
D傅别
37、西周的刑事诉讼叫做()。B
A讼
B狱
C剂
D傅别
38、西周的民事诉讼书状叫()。
B
A质剂
B剂
C券书
D束矢
39、西周时期,刑事案件的书状叫()。
D
A均金
B束矢
C剂
D傅别
40、西周法律规定,民事案件要缴纳()作为诉讼费。B
A钧金
B束矢
C剂
D傅别
41、西周法律规定,刑事案件要缴纳()作为诉讼费。A
A钧金
B束矢
C剂
D傅别
42、“命夫命妇不躬坐狱讼”最早规定在()。C
A夏朝
B商朝
C西周D春秋
43、“以五声听狱讼”中的“五听”最早作为()断案的依据。
C
A 夏
B商
C西周 D春秋
三、多项选择题
1、西周的中央除三公外,还有众多官吏,组成()。AB
A卿事寮
B太史寮
C内服
D外服
2、西周的政权机构根据其地位的重要与否,分为()。CD
A卿事寮
B太史寮
C内服
D外服
3、以下关于西周的礼与刑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
A礼和刑共同构成西周的法
B西周的礼与刑相比,居于主导地位
C西周的礼不能脱离刑二而发挥职能作用
D西周的法要通过礼和刑的相互作用完成阶级统治
4、西周立法指导思想较商朝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是()。BD
A商纣王残暴,周文王温和
B殷商单凭“君权神授”的天命观念,不可能永保王朝的长治久安
C西周完全抛弃了神权学说,确立了君主专制
D西周统治者将天命和自身的德性融为一体以取得民心
5、西周的主要立法有()。
CD
A、《工律》
B、《誓命》
C、《吕刑》
D、《九刑》
6、以下属于西周的法律形式的有()。
ABCD
A、誓
B、礼
C、遗训
D、殷彝
7、以下属于西周时期定罪量刑原则的有()。
AB
A耄悼之年有罪不加刑
B区分眚、非眚,非终、惟终
C关于责任年龄
D自首减刑
8、“耄悼之年有最不加刑”是西周定罪量刑原则之一,其中“耄”、“ 悼” 分别指()。AC
A、7岁以下
B、70、80岁以上
C、80、90岁以上
D、10岁以下
9、西周区分眚和非眚,就是区分()。AB
A过失
B故意
C偶犯
D惯犯
10、西周区分非终和惟终,就是区分()。CD
A过失
B故意
C偶犯
D惯犯
11、西周已经开始区分犯罪者主观形态的差别,这体现在定罪量刑的原则上就是()。ABCD
A耄悼之年有罪不加刑
B区分眚、非眚,非终、惟终
C慎侧浅深质量以别之
D罪疑从赦
12、“刑罚世轻世重”的具体含义是指()。ABC
A刑新国用轻典
B刑平国用中典
C刑乱国用重典
D刑久国用轻典
13、西周处死一般平民的方法有()。BCD
A绞
B腰斩
C弃市
D磔
14、西周对判处拘役刑的,根据罪过轻重,在司空监视下分别服劳役(ABCD
A、一年
B、九个月
C、七个月
D、五个月
15、以下是西周的罪名的有()。ABCD
A违抗王命罪
B不孝不友罪
C寇攘与杀越人于货罪
D群饮醉
16、西周缔结婚姻必须符合以下条件()。ABCD
A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B娶妻不娶同姓
C男子三十而娶
D女子二十而嫁
17、西周规定“娶妻不娶同姓”的目的是()。AB)。
A防止近亲结婚
B附远厚别
C维护宗法等级
D坚持“亲亲”和“尊尊”
18、西周“三不去”的内容包括()。ABC
A无家可归的B曾为公婆守孝三年的 C前贫贱后富贵的D赘婿的
19、西周贵族男子可以有各种妻妾,天子有()。ABCD
A后
B夫人
C世妇
D嫔
20、西周时期,婚姻制度上的六礼包括以下的()。
A纳采
B问期
C纳吉
D亲迎、21、西周的“七去”包括以下的()。ABCD
A无子
B盗窃
C妒忌
D恶疾
22、西周的买卖契约和借贷契约分别叫做()。
AC
A 傅别
B 朋
C 质剂
D 锾
23、西周的中央司法机关的有()。
ABC
A大司寇
B小司寇
C士师
D遂士
24、西周的地方司法机关有()。CD
A小司寇
B士师
C乡士
D遂士
ACD
25、“以五声听狱讼”中的“五听”,除了辞听和色听外,还包括有()。
BCD
A、言听
B、气听
C、耳听
D、目听
26、西周规定的上诉期限根据远近划分,出了一年外,还有()。
ABCD
A、一旬
B、二旬
C、三旬
D、三月
27、西周的中央政府设有一大批官吏,组成()。
CD
A、内服
B、外服
C、卿事寮
D、太史寮
28、西周的监狱叫做()。CD
A夏台
B均台
C圜土
D囹圄
29、以下属于西周罪名的是()。ABCD
A、违抗王命罪
B、不孝不友罪
C、寇攘与杀人于货罪
D、群因罪 30、西周刑事立法指导思想是()。BC
A以德配天
B义刑义杀
C明德慎罚
D德主刑辅
31、西周礼治的核心是()。AB
A亲亲
B尊尊
C礼不下庶人
D刑不上大夫
四、名词解释
1、周礼
2、九刑
3、明德慎罚
4、义刑义杀
5、刑罚世轻世重
6、坐嘉石
7、田里不鬻
8、质剂
9、傅别
10、六礼
11、七去
12、三不去
13、大司寇
14、五听
15、囹圄
16、《九刑》
17、《吕刑》
18、遗训
19、殷彝
20、礼不下庶人
21、刑不上大夫
22、小宗五世则迁
五、简答题
1、简述西周刑事立法指导思想。
2、简述西周定罪量刑的原则。
3、西周如何规定徒刑的适用的?
4、西周对贵族和平民施以死刑的方式有何不同?
5、西周法律是如何处理拾得遗失物 ?
6、简述西周的“六礼”。
7、简述西周“三不去”。
8、简述西周的司法机关。
9、试述西周的诉讼制度。
10、西周的法律形式包括哪些?
11、西周的立法概况。
12、西周的民事立法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六、判断正误
1、周天子是“天下共主”,也是世间最高的统治者,掌握立法,行政与司法大权。
2、西周构建了从中央到地方一整套的“家国相通”的统治罗网,有力地维护了西周的统治。
3、我国古代奴隶社会的分封制是严格依照宗法等级原则进行的。
4、周礼直接渊于夏商之礼。
5、周初,周武王为了调整统治集团内部的秩序,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以加强统治奴隶的力量,就夏商原有的礼加以补充、厘订使之成为法定的典章制度。
6、西周时期把“亲亲”、“尊尊”作为礼治思想的核心。
7、西周在礼、刑的适用上,贯彻了“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特权原则。
8、西周初期统治者要求立法与司法领域全面贯彻“以德配天”、“敬天保民”的思想原则。
9、《九刑》是西周成文刑书的统称。
10、史料记载“周有乱政,而作汤刑”。
11、西周的《九刑》实际上指西周的刑罚九种。
12、西周穆王时期,司寇叔向奉王命制《吕刑》。
13、西周的法律形式中殷彝指的是先王的誓命。
14、西周统治者总结了夏商灭亡的教训,在刑事立法方面提出了“义刑义杀”和“明德慎罚”的指导思想。
15、西周的指导思想“义刑义杀”指导思想即是针对国内不同地区,不同的情势,选择最适宜的刑罚手段来对付社会犯罪,反对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刑杀的方法。
16、西周的定罪量刑充分体现了明德慎罚的指导思想。
17、西周指出“耄悼之年有罪不加刑”,耄指的孩子,悼指的是老人。
18、西周的区分眚、非眚、非终、惟终,实际上是注意区分犯罪主体主观形态。
19、所谓的“三国三典”,就是“刑新国用重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轻典”。
20、西周时死刑通称“大辟”。
21、西周对公族施用的死刑方法是绞。
22、西周还出现了坐嘉石,类似后世的徒刑。
23、西周初期,周王对土地和依附在土地上的奴隶有最高所有权。
24、“田里不鬻”指的是周王有权把土地和奴隶封赏给诸侯和臣属,诸侯和臣属对土地只有占有、使用权而无处分权,不许买卖。
25、西周的买卖契约叫做傅别。
26、西周的债务契约叫做质剂。
27、质剂的质是长卷,用来买卖奴隶和马牛
28、质剂的剂是短卷,用来买卖兵器珍异之物。
29、西周的媒氏就是婚姻管理机关。
30、西周时,缔结婚姻关系,男女双方都必须严格服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31、按照周礼规定,同姓之间不许通婚,“娶妻不娶同姓。”
32、“六礼” 中的纳采,即男家请媒人到女家提亲,女家答应议婚之后,男家用一只大雁并备上其它礼物前去求婚,请求女家收下。
33、据《周礼》规定,丈夫可以以七种理由休弃妻子,所以叫“七出”、“七去”。
34、西周的“七出”,包括: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
35、西周对离婚有限制,称为“三不去”,也叫“三不出”。
36、中央司法机关包括大司寇、小司寇、士师、乡士和遂士。
37、西周将民事诉讼称为狱;将刑事诉讼称为讼。
38、西周规定,起诉时不须交纳诉讼费。
39、西周以“以五声听狱讼”。
40、五听包括辞听、色听、气听、耳听和耳听。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鞭、扑、赎、流
2、义刑义杀 明德慎罚
3、坐嘉石
4、田里不鬻
5、质剂 傅别
6、媒氏
7、六礼
8、七去
9、有所娶无所归、与更三年丧、先贫贱后富贵
10、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11、大司寇、小司寇
12、狱、讼
13、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
14、内服 外服
15、周天子
16、卿事寮 太史寮
17、分封制
二、单项选择题(见题后)
三、多项选择题(见题后)
四、名词解释
1、周礼
周初,周公为了调整统治集团内部的秩序,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以加强统治奴隶的力量,将夏商原有的礼加以补充、厘定而成的法定的典章制度。
2、九刑
西周实行的九种刑罚,即墨、劓、刖、宫、大辟、流、赎、鞭、扑。
3、明德慎罚
西周的刑事立法指导思想。在对付社会犯罪问题上,要提德治,也就是提倡伦理道德的强行灌输,以期在人们头脑中构预防犯罪的精神堤坝,有效地预防可能发生的犯罪。同时在镇压时,采取审慎的方针,即区分严重犯罪与一般犯罪的界限,对一般犯罪采取宽缓的原则;对严重犯罪才施以重刑。
4、义刑义杀
西周的刑事立法指导思想。即针对国内不同地区,不同的情势选择最适宜的刑罚手段来对付社会犯罪,法对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刑杀的方法。
5、刑罚世轻世重
西周定罪量刑的原则。即“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重典,刑乱国用重典”。意思是说刑罚手段的运用要以形势而定,要视治安状况的优劣而分别实施。
6、坐嘉石
西周的刑罚,指对于有罪过但尚不够判处徒刑的人,要给他们戴上刑具,强迫他们在官府门外左侧的嘉石旁坐一定的时间反省自己的罪过,然后把刑具去掉,由司空监督他们服一定期限的劳役。
7、田里不鬻
西周初期土地所有权的一种制度,即诸侯和辰属对土地只有占有、使用权而无处分权,不许买卖。
8、质剂
西周时出现的买卖契约。把两份买卖的内容写在一片竹简上,然后一分为。竹简有两种,长的叫质,用来买卖奴隶或牛马;短的叫剂,用来买卖兵器或珍品。
9、傅别
西周时期出现的借贷契约。在一片简牍上只写一分借贷的内容,然后从中央剖开,债权人和债务人各执一半,牍上的字为半文。
10、六礼
西周缔结婚姻的六道程序,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11、七去
又称“七去”、“七弃”。中国古代休弃妻子的七种理由。包括无;淫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
12、三不去
西周法律规定,如果出现三种情况,丈夫不得休弃妻子。即“有所娶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
13、大司寇
西周的全国最高司法机关。辅佐周王“掌建邦之三典”。
14、五听
审判官在审判活动中观察当事人心理活动的物种方法,即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
15、囹圄
西周监狱的名称。囹圄不仅负责关押各类犯罪分子,而且承担者教化的职责。
16、《九刑》
《九刑》是西周成文刑书的统称。《左传?昭公六年》:“周有乱政,而作九刑。”
17、《吕刑》
《吕刑》是西周穆王时期命令司寇吕侯所制定的有关刑法和赎刑的规定。
18、遗训
遗训是西周的法律形式之一,指由先王发布的誓命,其中也包括长期以来有利于奴隶主阶级统治的某些习惯。
19、殷彝
殷彝是西周的法律形式之一,指商代法律规定有利周王朝统治的那些内容。
20、礼不下庶人
礼不下庶人是周礼的特点之一。一方面是说作为统治阶级特权的“礼遇”,庶人百姓不得享有或无从享有;另一方面是说作为禁忌用的“礼”,无论是贵族与平民、百姓,一律具有约束力,如违礼则入于刑。
21、刑不上大夫
刑不上大夫是周礼的特点之一。是说在一般情况下,大夫以上的贵族犯罪不受处罚,但重罪除外。
22、小宗五世则迁
小宗五世则迁是宗法制的原则,即只允许小宗祭祀四世内的高祖,一旦满五宗,就要将远祖的神位迁入祧庙。
五、简答题
1、西周的刑事立法指导思想。
(1)义刑义杀
即是针对国内不同地区,不同的形势,选择最适宜的刑罚手段来对付社会犯罪,反对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刑杀的方法。
(2)明德慎罚
这一思想要求,在对付社会犯罪问题上,要提倡德治,提倡伦理道德的强行灌输,有效预防可能发生的犯罪。同时在镇压时,采取审慎的方针,即区分严重犯罪与一般犯罪的界限,对一般犯罪采取宽缓的原则,对严重犯罪才施以重刑。
2、简述西周定罪量刑的原则。
(1)耄悼之年有罪不加刑:意即7岁以下,80岁、90岁以上的人犯罪,不处以刑罚。这一原则的确立标志着我国刑法中关于刑事责任年龄原则已初步确立。这表明西周统治者重视犯罪主体的意识能力,并据此考虑用刑问题。
(2)区分眚、非眚、非终、惟终:即故意或一贯犯罪从重处罚,过失或偶然犯罪从轻处罚的原则。西周统治者已经开始区分犯罪者主观形态的差别,灵活地运用刑罚手段。
(3)“慎测浅深之量以别之”:断狱时,首先要考虑犯罪者的罪行严重程序,谨慎测度罪犯的动机,以此区别量刑的轻重。西周统治者将犯罪主观动机与对社会危害性结合起来考虑。
(4)罪疑从赦:即对于定罪有一定根据,不定罪也有一定理由的案件,从轻处罚或赦免的原则。这一原则在西周以前已产生,周朝使疑罪从轻从赦原则定型化。
(5)刑罚世轻世重:即所谓的:“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意思是说,刑罚手段的运用要以形势而定,要视治安状况的优劣而分别实施。其适用须有节度,不能一味的使用重刑手段。
3、西周如何规定徒刑的适用的?
西周法律规定,处以徒刑的罪犯不带冠饰,以区别正常人。他们要在圜土从事三年、二年或一年不同刑期的生产劳动,能改者期满释放。如果不老老实实接受改造,企图越狱潜逃的,要从重处以死刑。
4、西周对贵族和平民施以死刑的方式有何不同?
西周死刑条目有二百条之多,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是对公族施用的;一是对没有爵位的奴隶主和平民施用的。两者处刑的方法不同。公族是掌握政权的奴隶主阶级的上层,他们如果犯罪处死,只用绞,也叫磬,以全其尸。又规定公族犯死罪,要在远郊隐蔽的地方处决。这样,能够保全奴隶主贵族的脸面。
对于无爵位的奴隶主和一般平民犯罪处死,方法很多,有斩(腰斩)、弃市(杀之于市,与众弃之)、轘(音环)(车裂,使头与四肢各部位分裂)、磔(剖断肢体)、膊(去衣磔之)、焚(用火烧死)等。对平民处死的方法非常残酷,而且在人多的市朝执行,以杀一儆百。
5、西周法律如何处理拾得遗失物?
西周法律规定:凡拾得遗失的财物。奴婢、家禽家畜,都要送到外朝交给朝士,公开招领,10日后无人认领者,贵重的大物件以及7岁以上的奴婢,由政府收为公有。小的物件以及7岁以下的奴婢归拾得人所有。
6、简述西周的“六礼”。
六礼是中国古代的六道结婚程序,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徵、亲迎。
(1)纳采指男家请媒人去女家提亲,女家答应议婚之后,男家用一只大雁并备上其他
礼物前去求婚。
(2)问名指男家请媒人问女家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然后去占卜。
(3)纳吉指男家卜得吉兆之后,男家仍以大雁作礼物请媒人通知女家,决定缔结婚姻。
(4)纳徵后来也叫纳币,指男家向女家送聘礼,即后来所说的订婚礼。
(5)请期指男家选定婚期,备礼告诉女家,求得同意。
(6)亲迎指新郎亲自去女家迎娶。
7、简述西周“三不去”。
这是古代对丈夫休弃妻子的三种限制,即有下列三种情况之一者,丈夫不得休弃妻子。“有所娶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先贫贱后富贵,不去。”也叫“三不出”。
8、简述西周的司法机关。
西周的中央司法机关有:
(1)大司寇,全国最高司法机关。
(2)小司寇,中央直辖地区的司法机关。
(3)士师,国都之内的司法官吏。
西周的地方司法机关有:
(4)乡士,国都之外百里之内的司法官吏。
(5)遂士,国都百里之外、三百里之内的司法官吏。
9、试述西周的诉讼制度。
(1)诉讼,西周时期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有了区别。民事诉讼用“讼”表示,“以两造禁民讼”;刑事诉讼用“狱”表示,“以两剂禁民狱”。
(2)起诉,可以口头起诉,也可以书面起诉。刑事案件的书状叫“剂”,民事案件的书状叫“傅别”。起诉是要交纳诉讼费,否则不予受理或被认定败诉。民事诉讼交纳“束矢”;刑事诉讼交纳“钧金”。
(3)审理,西周规定两造(当事人)具备才能审理,但命夫命妇不躬坐狱讼。审理时“以五声听狱讼”。所谓“五听”,是指审判官在审判活动中观察当事人心理活动的五种方法,即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这种察言观色的审讯方法,是奴隶主阶级在长期的司法审判实践中的经验总结,也是最早对犯罪心理分析的的尝试,虽然时形而上学的,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4)判决,要有司法机关制作法律文书,还要向当事人宣读。西周的判例叫“成”,即以往的办案成例,可以作为断案的参考。
(5)上诉,当事人不服,允许上诉。西周法律规定了不同的上诉期,有一旬、二旬、三旬、三个月和一年。
10、西周的法律形式包括哪些?
(1)誓,即誓词,多位周王或诸侯于战前对臣下发布的军令。在以誓作为形式的王命中,被讨伐之罪,即成为刑法的罪名;被宣布的处罚,便成为刑罚的种类和惩罚的手段。
(2)诰,即统治者关于施政的训令。
(3)命,是周王针对具体事务临时向行政机关发布的命令。
(4)礼,礼涉及范围广泛,不仅有政治、经济、军事,也同时有法律、婚姻家庭,伦理道德等各方面的内容,故法律成为周礼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部分。
(5)遗训,是指由先王发布的誓命,其中也包括长期以来有利于奴隶主阶级统治的某些习惯。
(6)殷彝,是指商代法律规定有利周朝统治的那些内容
11、西周的立法概况。
(1)制定成文刑书——《九刑》
《九刑》是西周成文刑书的统称。“周有乱政,而作九刑”。西周的《九刑》实际上指西周成文刑书共分为9篇。
(2)吕侯制《吕刑》
《吕刑》是西周穆王时期吕侯奉王命所制。所谓“吕命穆王,训夏赎刑”。
《吕刑》是根据夏朝赎刑制度,针对西周时期的“疑罪”而规定的赎刑之法。
12、西周的民事立法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所有权制度
西周奴隶制所有权的主要内容是土地和奴隶,所以法律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对土地和奴隶的所有权。
A、土地所有权制度
周王对土地和依附在土地上的奴隶有最高所有权。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周王有权把土地和奴隶封赏给诸侯和臣属,诸侯和臣属对土地只有占有、使用权而无处分权。不许买卖,所谓“田里不鬻”。事实说明,周王对全国土地有最高所有权。
西周中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荒地的开垦,各封国实力的增长,宗法纽带的松弛,私有土地开始出现。土地国有制和“田里不鬻”的局面已经被冲破。
B、其他所有权
西周土地以外,奴隶和牛马也是奴隶主的重要财产。奴隶主可以随意买卖、赠予,或用以赔偿,抵债和继承。
C、关于拾得遗失物处理
西周规定,凡拾得遗失的财物。奴婢、家禽家畜,都要送到外朝交给朝士,公开招领,10日后无人认领者,贵重的大物件以及7岁以上的奴婢,由政府收为公有。小的物件以及7岁以下的奴婢归拾得人所有。
(2)契约关系
西周时,契约关系有所发展。常见的有买卖契约、租赁契约和借债契约等。
A、买卖契约
西周的买卖契约叫做质剂。所谓质就是长卷,用来买卖奴隶和马牛;所谓剂就是短卷,用来买卖兵器珍异之物。
在西周中期以后,出现了土地买卖关系。
B、债务契约
西周的债务契约叫做傅别,就是关于借贷方面的契约。傅,即把债的标的及权利义务等书之于契券;别,即在简札中间书字,然后一分为二,双方各执其半,札上的字为半文。
C、租赁契约
在西周晚期已存在以土地作为标的租赁关系,出现了租赁契约。承租人向出租人支付一定租金,是租赁关系成立的条件,而这种关系已为西周政府所承认。
D、损害赔偿
西周民事法律,严格保护奴隶主的财产所有权,同时也说明土地和奴隶都可以用于损害赔偿。
六、判断正误
1、对
2、对
3、对
4、对
5、错
6、对
7、对
8、对
9、对
10、错
11、错
12、错
13、错
14、对
15、对
16、对
17、错
18、对
19、错 20、对
21、对
22、错
23、对
24、对
25、错
26、错
27、错
28、错
29、对 30、对
31、对
32、对
33、对
34、对
35、对
38、错
39、对 40、对 [本章内容总结]
周族原本是生活在我国西部黄土高原渭水流域的一个古老部族。周族先是一个弱小部族,面对“邦畿千里”的商王朝,只能称臣,成为向商朝进贡的一般诸侯。到周文王时期,由统治者修德与爱民,得到普遍支持,周国的政治经济得到发展,周国的地位也有所提升。周国在文王死后,由他的儿子武王继位。周武王利用商朝衰落的有利时机,相继联合八百个诸侯国,在公元前1027年发动讨伐商纣王的战争。在牧野一战中,周武王领导的诸侯联军打败了强大的商朝。周朝取代商朝,建立起新的王朝统治。
周朝取代商朝后,吸收了商纣王暴政害民导致亡国的教训,开始修德,采有了
开明专制的统治方式,即在维护奴隶主国家统治的前提下,注意维持普通民众的生活条件,用以缓和社会矛盾,协调阶级对立关系,推动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终于使我国的奴隶社会发展到一个高潮时期。
西周较之商朝,其政治制度更加完善。周天子是“天下共主”,也是世间最高的统治者,掌握立法,行政与司法大权。其下设置三公协助周王治理天下。除上以外,西周政权组织形式,又表现为分封诸侯制。各地诸侯在所辖地区执掌各种权力,同样具有地方政权的职能。
西周又是宗法奴隶制社会,各级政权机构与宗法制度相结合,使国家政权与宗族权力融为一体,构建了从中央到地方一整套的“家国相通”的统治罗网,有力地维护了西周的统治。综观中国奴隶制三代,无论是社会政治、经济、或者是法律、文化的发展状况,都以西周为鼎盛时期。这一期间所创造的治国经验,对整个封建后世都产生了深刻持久的影响
我国古代奴隶社会的分封制是严格依照宗法等级原则进行的。通常由天子主持,将爵位、田土以及生活其上的民人封给诸侯。各地诸侯、卿、大夫又可以效法国君,再逐级分封,从而划分各级统治区域,建立政权机关。因此,分封制便为奴隶主贵族确定家族、宗族成员的族权、政治权力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
渊源于夏,形成于商的宗法式分封,到西周统治时期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实行宗法式的分封,天子得以独尊,各奴隶主贵族分治领地,从而建立全国性的统治网络。西周初期通过分封,诸侯从天子那里得到封国,然后将部分土地与奴隶分赐给卿、大夫,卿、大夫再把部分土地分封给“士”。
西周总结殷商“兄终弟及”导致变乱的历史教训,在宗法制中正式确认王位的“嫡长继承”原则。并且明确规定正妻生长子为“大宗”之“宗子”,是法定的继承人。其余嫡次子和庶出之子不得参与王位继承。宗法制度在确认王位嫡长继承的同时,又规定诸侯、卿、大夫的职位都是由嫡长继承。
周礼直接渊于夏商之礼,周初,周公为了调整统治集团内部的秩序,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用以加强统治奴隶的力量,就夏商原有的礼加以补充、厘订使之成为法定的典章制度。周礼对以往礼制的发展,集中体现在统治阶级“以礼为法”上,即把有关礼仪的典章制度与各项规范法律化,使之变为调整社会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周初确立的“以礼为法”的原则,一方面使周礼法律化,另一方面使周朝法律制度开始伦理化。从而促进了奴隶社会的礼法结合,充分发挥了本阶级伦理道德对立法和司法的指导作用。
周礼是西周奴隶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包括了周朝基本制度和礼仪规范的各个方面,所以涉及内容相当广泛。周礼是西周奴隶制社会的根本法,起到调整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作用。周礼又是奴隶制国家机器正常运转所必须遵循的准则。西周奴隶主阶级充分运用礼的精神统治力量,在社会成员的头脑中构筑预防犯罪的精神堤坝,起到先期防范的作用。
西周时期把“亲亲”、“尊尊”作为礼治思想的核心,不允许任何人动摇它们的地位。西周在礼、刑的适用上,贯彻了“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特权原则。所谓“礼不下庶人”,一方面是说作为统治阶级特权的“礼遇”,庶人百姓不得享有或无从享有。所谓“刑不上大夫”,并不是说“刑”在任何情况下不适用“大夫”以上的贵族,西周初期的统治者在夏商“王权神授”、“天讨”、“天罚”的基础上,发展了“德治”、“礼治”的思想原则,形成了奴隶主贵族较为完备的立法思想体系。“君权神授”说依然是周朝法律统治的理论武器,但在具体宣传上却发生了某些变化。西周初期统治者要求立法与司法领域全面贯彻“以德配天”、“敬天保民”的思想原则。
《九刑》是西周成文刑书的统称。“周有乱政,而作九刑”。西周的《九刑》实际上指西周成文刑书共分为9篇。西周穆王时期,司寇吕侯根据已变化了的社会情况,奉王命制《吕刑》。《吕刑》吸收前代立法经验,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作了改革,规定赎刑原则以及其他刑事政策,从而使奴隶制立法渐趋成熟。
在西周时期,除去上述的成文刑书《九刑》与《吕刑》以外,还常以誓、诰、命等立法形式发布王命,这些法律形式在国家的法律渊源上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中主要包括:誓、诰、命、礼、遗训、殷彝。
西周统治者总结了夏商灭亡的教训,在刑事立法方面提出了“义刑义杀”和“明德慎罚”的指导思想。“义刑义杀”指导思想即是针对国内不同地区,不同的情势,选择最适宜的刑罚手段来对付社会犯罪,反对不分青红皂白,一味刑杀的方法。“明德慎罚”的统治思想要求,在对付社会犯罪问题上,要提德治,也就是提倡伦理道德的强行灌输,以期在人们头脑中构预防犯罪的精神堤坝,有效地预防可能发生的犯罪。同时在镇压时,采取审慎的方针,即区分严重犯罪与一般犯罪的界限,对一般犯罪采取宽缓的原则;对严重犯罪才施以重刑。
定罪量刑包括以下若干原则:第一,耄悼之年有罪不加刑,依据犯罪主体的行
为能力,区别用刑的原则。第二,区分眚、非眚、非终、惟终,注意区分犯罪主体主观形态。第三,“慎测浅深之量以别之”,西周不但考虑犯罪者的主观动机的善恶,同时也兼顾犯罪对社会危害的轻重,综合起来使用刑罚手段的立法意图。第四,罪疑从赦,这可以视为中国古代有利于被原告原则的最早萌发,它对后世的慎刑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第五,(五)“刑罚世轻世重”。这一原则的基本思想是,刑罚手段的运用要依形势而定,要视治安状况的优劣而分别实施。
西周的刑名,基本上沿用商朝五刑,但在流刑、徒刑、赎刑等方面,比商朝规定得较为具体。西周时死刑通称“大辟”。西周死刑条目有二百条之多,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是对公族施用的;一是对没有爵位的奴隶主和平民施用的。处死公族只用绞,也叫磬,以全其尸。对于无爵位的奴隶主和一般平民犯罪处死,方法很多,有斩、弃市、轘、磔、膊、焚等。西周还出现了坐嘉石,类似后世的拘役。
西周刑法中的罪名,主要有:违抗王命罪、不孝不友罪、寇攘与杀越人于货罪、群饮罪。
西周奴隶制所有权的主要内容是土地和奴隶,所以法律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对土地和奴隶的所有权。周王对土地和依附在土地上的奴隶有最高所有权。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周王有权把土地和奴隶封赏给诸侯和臣属,诸侯和臣属对土地只有占有、使用权而无处分权。不许买卖,所谓“田里不鬻”。事实说明,周王对全国土地有最高所有权。西周中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荒地的开垦,各封国实力的增长,宗法纽带的松弛,私有土地开始出现。土地国有制和“田里不鬻”的局面已经被冲破。
西周土地以外,奴隶和牛马也是奴隶主的重要财产。奴隶主可以随意买卖、赠予,或用以赔偿,抵债和继承。
西周规定,凡拾得遗失的财物。奴婢、家禽家畜,都要送到外朝交给朝士,公开招领,10日后无人认领者,贵重的大物件以及7岁以上的奴婢,由政府收为公有。小的物件以及7岁以下的奴婢归拾得人所有。
西周时,契约关系有所发展。常见的有买卖契约、租赁契约和借债契约等。西周的买卖契约叫做质剂。所谓质就是长卷,用来买卖奴隶和马牛;所谓剂就是短卷,用来买卖兵器珍异之物。在西周中期以后,出现了土地买卖关系。西周的债务契约叫做傅别,就是关于借贷方面的契约。傅,即把债的标的及权利义务等书之于契券;别,即在简札中间书字,然后一分为二,双方各执其半,札上的字为半文。在西周晚期已存在以土地作为标的租赁关系,出现了租赁契约。承租人向出租人支付一定租金,是租赁关系成立的条件,而这种关系已为西周政府所承认。西周民事法律,严格保护奴隶主的财产所有权,同时也说明土地和奴隶都可以用于损害赔偿。
西周统治者对婚姻问题极为重视。为了加强对婚姻问题的管理,设立了掌管婚姻事务的机构,媒氏就是婚姻管理机关。西周时,缔结婚姻关系,男女双方都必须严格服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按照周礼规定,同姓之间不许通婚,“娶妻不娶同姓。” 这对当时或以后我国古代人口质量的提高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娶于异姓”,还有其政治目的,就是“附远厚别”。西周的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
西周统治者对婚姻关系的重视,还表现在婚礼方面。凡婚姻关系的缔结,要先后经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六道繁琐的程序,即后世所谓的“六礼”。
纳采,即男家请媒人到女家提亲,女家答应议婚之后,男家用一只大雁并备上其它礼物前去求婚,请求女家收下,故称为“纳”。“采”,谓采择之意。
问名,男方纳采之后,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生年、月、日,然后卜于祖庙,占其吉凶,卜得吉兆之后,再往下进行。
纳吉,男家问名之后,已经卜得吉兆,男家仍以雁作礼物请媒人通知女家,决定缔结婚姻。
纳徵,后来也叫“纳币”。纳吉之后,男家以玄纁(音勋,玄,黑色;纁,绛色)束帛(五匹为束),两张鹿皮作为聘礼送给女家,即后来所说的订婚礼。
请期,纳徵之后,男家择定吉日作为婚期,备礼往告女家,求其同意。
亲迎,新郎亲至女家迎娶。
西周的“六礼”,对后世影响极大,买卖婚姻,即源于此。
离婚是婚姻关系的终止。据《周礼》规定,丈夫可以以七种理由休弃妻子,所以叫“七出”、“七去”。所谓“七出者:无子,一也;淫佚,二也;不事舅姑,三也;口舌,四也;盗窃,五也;妒忌,六也;恶疾,七也。” 但有下列三种情况之一者,丈夫则不得休弃妻子。“有所娶无所归(无娘家可归的),不去;与更三年丧(曾为公婆守孝三年的),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故称“三不去”,也叫“三不出”。
西周的继承制度,是在总结夏、商继承制度的基础上形成的。继承的主要内容包括王位、贵族的身份、土地和财产,所以它只适用于奴隶主阶级和平民,而对于奴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西周司法审判机关比夏、商更加完备。在中央和各诸侯国以及地方的乡、遂都设有司法审判机关。中央司法机关包括大司寇、小司寇和士师。地方司法机关包括乡士和遂士。
西周的诉讼制度较夏商有很大的发展。
西周时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是有区别的。讼,指民事诉讼;狱,指刑事诉讼。无论民事或刑事案件的提起,大抵都要由原告到官府起诉,一般来说轻微的案件,可以口头起诉;比较重大的案件,则要交文字书状。刑事案件的书状叫,“剂”,民事案件的书状叫“傅别”。起诉时要交纳诉讼费。
当事人起诉并交纳诉讼费3日之后开庭审理,要把当事人双方都传唤或拘提到庭。审理时,“以五声听狱讼”,所谓“五听”,一曰辞听,听当事人的陈述,如果理屈则言语错乱;二曰色听,观察当事人的表情,如果理亏,就会面红耳赤;三曰气听,即听当事人陈述时的呼吸,如果他没有理,就会紧张得喘息;四曰耳,即审查当事人的听觉反应,如果他没有理,就会紧张得听不清法官的话;五曰目听,即观察当事人的眼睛,如果他没有理,眼睛就会失神,或浑浊不清。
当事人对判决不服,允许上诉。根据地区的远近,西周法律规定不同的上诉期限。上级司法机关接到上诉期之内的上诉书,就要开庭再审。